2023-10-29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腦溢血
共找到
30
筆 文章
-
-
2023-02-11 養生.聰明飲食
用吃的就可以排除體內毒素!中醫師、營養師推薦20種超強排毒食物
毒素在體內累積過多,除了會導致疾病之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精神狀態、皮膚氣色,甚至會加速人體老化。因此,如何有效抵禦外毒並排除內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以下介紹的20種平日常見的食物,讓你可以排毒、養生、美顏又強身健體。20種超強排毒食物1.地瓜地瓜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非常高,常吃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另外,地瓜也含有豐富的寡糖,幫助益生菌生長,也有益大腸的保健;地瓜的水溶性纖維,更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暢通,對於預防動脈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膽固醇,都很有幫助,屬於很好的排毒、養生食物。2.蘋果蘋果含有的多酚和黃酮類,是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清除體內的「垃圾」,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其中的鈣質,有助於代謝體內鹽分;蘋果酸則可以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可溶性纖維----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還能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的水穩,吸收水分的效果也很好,能把消化後的殘渣軟化,以防便祕。傳統中醫也認為蘋果味酸甘、性涼,入脾、胃經,可以健脾胃以及幫助消化。3.竹筍竹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讓人容易有飽足感,而且竹筍屬於低熱量的蔬菜,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發胖。光是竹筍的高纖維、低熱量這兩項優點,就足以吸引不少營養過剩的現代人去攝取,尤其在酷暑的夏天,不論是吃涼拌竹筍、竹筍湯或是鹵竹筍,都非常適合用來排除體內的毒素。4.地瓜葉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綠素以及膳食纖維都很高,每100克就含有3克的膳食纖維,其黏稠性水溶性纖維,可黏掉黏膜腸壁膽酸等有害物質,因此,多吃地瓜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減少痔瘡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全天的維生素A、C、E及鐵質所需,是很好的蔬菜。5.綠豆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消暑,用於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症。民間在夏天常用綠豆煮湯冷飲,以解暑熱,不過,比較建議使用綠豆的種皮----綠豆衣,清熱消暑的作用會比綠豆好,其性味甘寒,主要功能為解熱毒、退目翳,一般用量為1錢至3錢,煎服。6.紅豆為是豆科植物,為常見的食材之一,亦被稱為小豆、赤豆。紅豆味甘、性平偏涼,可以消腫排毒以及利尿,也有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還可以改善怕冷、低血壓等症狀。另外,紅豆可以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祕,讓毒素不會停留在腸道中太久。7.燕麥近幾年來很夯的健康食物,包括可以立即沖泡的燕麥片,或是做成罐裝飲料的燕麥飲等,都相當暢銷。但是大家對燕麥的印象,僅止於降低膽固醇而已,其實燕麥的纖維豐富、水溶性纖維含量相當高,對於排便很有幫助,同時還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延緩胃腸的排空時間,容易産生飽足感,以及增加糞便體積,縮短大便在大腸內滯留的時間,避免腸道吸收殘餘之毒素,對體內環保很有幫助。8.芹菜芹菜所含的植物纖維,大多是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之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也是減肥的聖品。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他命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爲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爲通暢,對於體內環保很有幫助。9.芭樂以前芭樂只有在冬天比較常見,現在經過品種改良之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芭樂的膳食纖維豐富,常吃可促進排便,芭樂皮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吃芭樂不需要削皮,若是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可以放在清水中約10分鍾,再以流動的水沖洗即可。10.香菇香菇的粗纖維及水溶性纖維很多,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增加排便量且熱量相當低。尤其香菇梗是高量的多樣性纖維,再加上它含的多醣體與礦物質鋅,有助於抗腫瘤、加強免疫力,是很好的食物。其實不只是香菇而以,只要是菇類的食物,纖維都相當多,像是火鍋中常見的金針菇、夜市裏賣的杏鮑菇等,或是木耳等,都含有大量的水溶纖維,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11.糙米稻穀經過脫去穀殼加工之後就是糙米,由於去殼後仍保留些許外層組織,如皮層、糊粉層和胚芽。這些外層組織內含有豐富的營養,跟白米比起來,擁有更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以及可防止老化的米糠醇。 糙米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強化神經系統傳導功能,預防早衰及減肥,其中的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祕、腸癌及肥胖,幫助新陳代謝及排毒,算是非常健康的排毒食物。12.鳳梨鳳梨可幫助解決消化吸收的問題,因為鳳梨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蛋白脢,可以分解蛋白質,對於食用過多肉類及油膩食物的現代人來說,可使肉質滑嫩好消化。鳳梨的膳食纖維,還可以讓消化更順暢,餐後食用鳳梨,可以使腸內的穢物排出,消除便祕、讓新陳代謝恢復正常,達到預防腸癌的功效。所以,傳統中醫把鳳梨歸類為性平味甘酸入肺、 大腸經,可消食積健脾胃。13.優格優格中含有大量且豐富的乳酸菌,可以改善腸胃更暢通、防止便祕的發生,原本累積在腸道中的毒素,也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而變得更容易被排出體外。不管是喝優酪乳或是吃優酪,都是很好的選擇,建議最好在早餐空腹之前吃,可以透過優格來增加飽足感,減少早餐的攝取量,但也要注意,最好選擇原味、不加糖的優格或優酪乳,比較健康。14.牛蒡在市場上販售的牛蒡,其實是牛蒡的根部,牛蒡的用途非常多,除了可以去除身體的毒素,利於發汗、幫助排尿以及促進肝臟功能之外,牛蒡的種子也是很好的抗菌及降發炎的草藥,同時也是促進體內環保的好食物。15.薑黃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咖哩中,有一種很重要的組成物──薑黃素(Curcumin),可以幫助肝臟大掃除,還有強效的抗氧化功能,能夠抵抗自由基。咖哩就是薑黃素很好的的攝取來源,另外,適量的攝取薑黃,還有助於減重,亦能夠使皮膚能夠保有好光澤,也是一種排毒推薦食物。16.紫蘇為脣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常用於感冒風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寒露、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用生薑同用,還有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所以烹煮海鮮時,常會加入紫蘇。17.油菜台灣早期油菜是用來做農肥,很少有人當成食物,但是後來發現油菜口感不錯,慢慢地,吃油菜的人愈來愈多。油菜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和花椰菜、芥藍菜一樣,都是富含抗氧化及防癌的引朵類。油菜的維生素A含量,比起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高出許多,而且油菜屬高鈣蔬菜,每百克油菜含有100多毫克的鈣,再加上油菜草酸含量低,比起一般植物鈣的吸收更高。18.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藥理研究也證實他能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的通血性,所以,可以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症。以著名的金瘡要藥「雲南白藥」為例,就是以「川七」為主所組成的明方,即因為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19.梅子近幾年來,梅子加工製品相當多,也很熱銷,其實梅子和其加工品,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梅子含有的檸檬酸和兒茶素,有抗菌、整腸、解毒的作用,能夠消除食物的病原菌與毒素。另外,因為梅子含大量有機酸,能使小腸裡的環境暫時變成酸性,因此,侵入的細菌不容易繁殖,最後被逐漸消滅。而梅子對於解除具有輻射能的毒素也有效,人體只要攝取大量含有檸檬酸的食物,即使輻射侵入體內,也會與檸檬酸結合而排出體外。傳統中醫認為梅子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可淨腸泄熱並解毒。20.草莓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上火,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除了可以預防壞血病之外,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積極的預防作用。草莓中的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預防痔瘡和腸癌的發生,對於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也有幫助。延伸閱讀: 。馬桶蹲好久、還是大不出來,快吃這10種高纖蔬果,清腸又能助排便 。「1食物」天天吃小心重金屬吃下肚! 10大食物加強排毒
-
2023-01-27 焦點.元氣新聞
50多歲男子除夕凌晨腦溢血,家屬大愛全器官捐贈造福20人!逾百醫護犧牲年假趕回幫忙
50多歲林姓男子除夕凌晨腦溢血,狀況不樂觀,家屬大愛決定全器官捐贈,台中榮總逾百名醫護犧牲年假,甚至有醫師放下年夜飯,遠從屏東開夜車趕回,搶在黃金時間完成肝臟、心臟、腎臟移植手術以及眼角膜、皮膚組織捐贈,讓男子的遺愛造福至少20名病人。50多歲男子除夕凌晨腦溢血林姓男子在1月21日除夕凌晨因身體不適送雲林台大分院急救,但病情急轉下,送醫途中意識昏迷,到院檢查後發現小腦出血併廣泛腦室出血且壓迫腦幹,家屬聽醫師解釋後,決定化小愛為大愛,捐出男子全身可用器官。逾百醫護犧牲年假趕回幫忙外科部主任周佳滿說,除夕當晚10時,她還在休假就接到電話,立即召回移植團隊成員,包括器捐協調師聯繫協調適合受贈者、社工師,4間手術室需要重症部、神經醫學部、免疫風濕科、腎臟科、心臟外科、一般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眼科部及麻醉部等逾百名醫護,當晚全數趕回醫院。林姓男子經2次腦死判定確認,在大年初二上午10時開始全器官捐贈手術,台中榮總多名部科主任坐鎮4間手術室同步器官移植,動員逾百名醫護團隊分秒必爭,接連交棒直至初三凌晨,並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合作,先後完成肝臟、心臟、腎臟移植手術以及眼角膜、皮膚組織捐贈,林姓男子的大愛,也讓20個家庭重獲新生。周佳滿說,過年期間醫護團隊接獲任務後全趕回來幫忙,最遠是楊姓泌尿科醫師除夕夜已休假返回屏東老家,接到電話立即開夜車衝回台中;麻醉部主任沈靜慧在南投集集接到電話,也是二話不說銷假上班,整形外科賴姓醫師也是休假從台南趕回,讓她很感動。
-
2022-12-17 焦點.元氣新聞
寒流襲台!醫師籲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落實保暖
入冬首波寒流將報到,氣溫驟降對長輩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一大考驗,花蓮縣消防局近日接獲3件OHCA案件,醫師提醒,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患者,要做好血壓監測,落實保暖。花蓮縣消防局統計14日至15日上午10時,共接獲3件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案件,年齡落在50歲至92歲,3人皆未送醫,確切病因仍有待釐清。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 落實保暖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氣溫驟降,增加急性腦血管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有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做好血壓監測、飲食控制,務必要按時服藥及落實保暖。陳翰興表示,睡醒後別急著下床,可先在棉被裡活動身體關節、暖和身體後再下床,若有開暖氣、暖爐設備,建議室內及戶外溫度溫差維持5至7度,避免溫差過大血管急遽收縮。溫度低、血管容易收縮,陳翰興指出,若突然覺得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況,很可能是急性心臟病;若發現家人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平舉及口齒不清,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中風徵兆,要及早就醫。吃鍋進補 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忌口另外,民眾喜歡趁天冷吃薑母鴨、羊肉爐或火鍋進補。陳翰興提醒,這些鍋物往往都是高鹽、高鈉,過量攝取會造成高尿酸、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也不利心血管,甚至還有引發腦溢血風險;建議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多加留意與忌口。欲追雪者 注意2件事對有計劃上山追雪的民眾,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楊凱迪提醒,海拔超過2500公尺以上,容易因低壓、低氧的環境,出現疲累、喘、頭暈、頭痛、想吐等症狀,建議除了備足保暖衣物,剛到高海拔地區時,應先休息,待身體適應氣溫環境後再開始活動。
-
2022-06-02 養生.抗老養生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黃帝內經:節制七情、調養五臟為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是上古先哲智慧的百科全書,涉及養生、預防、調攝、推拿等,提供人們日常保健參考的自然醫學寶典。前面談到的「情志」,作為7 種情緒的精神活動,我們就從五臟(心、肝、脾、肺、腎)來談談其中的交互影響。情緒過激,禍及五臟?《黃帝內經.素問》在〈陰陽應象大論〉和〈五運行大論〉篇中都特別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這是說明人的五臟特別容易受到太過激烈的情志所傷。何謂太過?就是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範圍。前面談到的「百病生於氣也」,其致病因素為怒、喜、悲、恐、驚、思等導致情志過度。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一旦情志表現過度,則容易影響五臟運作,對人體產生不好的物理反應。五臟具有「藏」的特點,《素問.三部九候論》說:「故神藏五,形藏四。」所謂神藏五,主要是說在人體的五臟中,各有其獨特之處與所藏,與天地人相應。心藏著神,作為生命活動的主宰,因此才有「心為君主之官」的說法,當心受到情志因素的影響,心跳、脈動的運行都會失常,也無法好好地統治國家、令百姓安居樂業。肝藏著魂,是人的精神意識感應能力的體現,因此才有「肝為將軍之官」的說法,當肝受到情志因素影響,容易鬱鬱寡歡、魂不附體,精神意識都會失常,也無法作戰抵禦敵人。脾藏著意,是人的思想與思考活動能力的體現,因此才有「脾為倉禀之官」的說法,當脾受到情志因素影響,容易過度沉思、食之無味,導致五味失常、吸收消化不良。肺藏著魄,是人的形體動作、反應能力的體現,因此才有「肺為相傅之官」的說法,輔佐著心之君主,氣血運行順暢,當肺受到情志因素影響,肺氣耗散、真氣不足,容易導致氣機紊亂、血行不暢,導致心跳與呼吸間難以協調,也無法輔佐君主,而引發病機。腎藏著志,是人的精氣盛衰之重心,因為精能化髓、並通於腦,以為志之所居,人的記憶能力、生命活動強盛與否,與腎精之氣是否充足息息相關,因此才有「腎為作強之官」的說法,協助國家強盛。唯有精氣足,則人體健康、剛強,即使到了40 歲,也不會有腎氣衰弱的問題,並讓體質強盛。反之,腎氣耗盡則體虛乏力、未老先衰。因此《難經》中也有「五臟藏七神」的內容記載,「臟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一旦不幸來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地步,都是因為牽動五臟太過。因此,如何維持情緒的平衡,是治未病及讓形神合一的重點。以下,進一步來瞭解不同情志與臟腑之間的關係。大怒傷肝――突發的巨大暴怒,為何傷肝?我們都知道,生氣對身體不好,甚至會影響健康。因為人在盛怒之下,肝的陽氣升發太過、氣血會上升、造成肝火亢盛,臉部的表現會呈現面紅目赤。中醫認為,肝是將軍之官,古代將軍得上場作戰,行前需要籌謀戰略、沙盤推演以便精確指揮部隊,克敵制勝,因此更要能夠掌控全局。假使將軍無法指揮部隊,將會造成國家動盪。肝臟也是如此,要是肝氣無法疏泄,長期積壓阻滯之下,造成肝氣鬱結,恐將全面引爆生理性紊亂。以我父親為例,早年他一個人開計程車養我們一家子,經濟重擔全部壓在他的身上,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每天大約中午吃完飯就趕著出門跑車,他設定一天扣掉油錢,一定要賺到2,000 元才能回家。因此,經常到了凌晨2 點後,他才拖著一身疲憊走進家門。有時候,因為沒有達到目標,回家的時間就會拖得更晚。當時全家一共6 口,每天睜開眼,都要吃飯,還有其他生活所需,像是讀書、補習,樣樣都要錢。因此,精神時常處於緊繃狀態的他,脾氣當然不會好,經常跟母親吵架。後來,因為腸胃問題需要住院治療,當時的我就讀國小,所以晚上就在醫院陪伴並照顧父親,白天才去學校上課。有一日下課,當我來到醫院,醫生竟然說:「你爸爸不見了!」原來我去上學時,爸爸也偷偷地開車去賺錢。他說:「全家就只靠我一個人,我要是一直住院,家裡就沒有收入來源!」後來,才知道父親不只有腸胃問題,還有高血壓的毛病,而且精神長期緊繃,才讓他變得暴躁、易怒。現在的我,已經可以理解為人父的辛苦,當一個人處在高壓情況下,時時刻刻為了三餐煩惱,脾氣怎麼會好?又怎麼能不生病呢?易怒的人經常感到煩躁不安、頭昏目眩的原因,在於肝臟的疏泄功能發生障礙,導致氣機鬱結所致,一旦荷爾蒙失調,就容易引發腸胃病、高血壓、心臟病等。但是如果隱忍這些日常小毛病,長期擱在心頭,將導致肝氣鬱結、致使情緒抑鬱、內分泌紊亂、免疫系統下降,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轉移情緒,讓自己維持平和狀態。歷史上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處在腹背受敵、四面楚歌的境況,最後憤而引清兵入關,吳三桂此舉左右天下大事,因而改寫了朝代,正是過度憤怒的代表型人物。前面說過,女性先天容易緊張或是發脾氣,一旦引發內分泌失調,身體器官都會受到牽連,其中,又以生殖系統的影響最為劇烈。目前醫學界認知,當體內雌激素含量過高,發生子宮肌瘤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廣泛認可的說法是,子宮肌瘤的發生就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所致。女性因先天體質問題,比較容易憂思、事情放在內心不說,有些男性也有情緒化問題,若是經常動怒、發脾氣,染患心臟病的機率將是一般男性的2 倍以上。所以,如何保持身心平衡,是現代人必須重視的課題。因此,假如一個人情緒過怒,整個人會面紅、目赤、心跳加速,甚至感到暈眩、昏厥。時常在新聞報導上看見這樣的案例,有人因一時盛怒,發生胃痙攣、中風或心肌梗塞,只好送醫急救,狀況嚴重時,一條生命就有可能從此消失不見。許多醫學報導也指出,人在憤怒時,體內交感神經過度亢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神經緊繃,身體各器官都會受到干擾,加劇疾病纏身。過喜傷心――突如其來的驚喜,為何傷心?一般來說,喜悅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易於恢復身體疲勞。《黃帝內經》說陰陽平衡、防病應致中和,因此,過與不及都會出現問題。清代小說《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就是在說一個太過歡喜,反倒傷了心氣的故事。范進考了大半輩子科舉,終於在54 歲考上了秀才,想要再邁向舉人之路,他的岳父胡屠戶竟為此冷嘲熱諷,罵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最後,籌到了旅費前往應試,果真中了舉人,如今「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范進卻因為高興過度而發狂。直到眾人叫胡屠戶出手打他,才把他打醒過來。儘管這是個諷刺意味濃厚的小說,但不難知道要是過度歡喜,一時之間換氣不及,氣升上逆,就很有可能造成癲狂、失心瘋的情形。對於某些人而言,心志可能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時常受到驚嚇。因此,情緒波動就非常明顯,一旦發生開心的事情,就非常地喜悅,進而影響到心的脈動。嚴重情況,可能還會造成心臟停止,中醫才說大喜傷心。又如,許多患有慢性病的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要是過度刺激,就容易產生腦充血、腦溢血,攸關性命安危。中醫說的「心」,並不單單只是我們跳動的心臟。我們身體內的五臟(心、肝、脾、肺、腎),其中只有「心」並非「肉」字邊。《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因為這裡指的「心」,不只是實體的心臟而已,而是「心神」,包括無實際形體的思想、精神與意識層面。「心主神明」,如何對「心」與「神」的理解和認識。在《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大腦和心臟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過去習慣將兩者統稱為「心神」,說明了心臟具有精神活動與思考活動的大腦功能。《素問.調經論》也說:「心藏神。」還有《靈樞.邪客篇》的「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當心臟跳動時候,促使血液於全身血管流動與循環,帶動養分到各個器官,達到滋潤、供氧的功能,於是人的精氣神得以充足、飽滿。因此,當一個人處在壓力之下,心臟感受到這股訊息,便會影響心律的跳動頻率,長期壓力對心臟是種負荷,使得心臟更加敏感及脆弱,容易引發情緒反應,長期惡性循環之下,於是造成心律不整、心臟血管疾病。明末醫學大家張景岳曾在《類經》同樣認為:「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惟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針對「心」與「神」的觀點,持續被歷代醫家所推崇。近年,關於過度興奮恐將導致心臟病發的案例,時有所聞,特別是觀看刺激性的運動賽事,曾經發生過度緊張、激動、驚喜而猝死的不幸事故,正是所謂的「喜傷心」。《醫碥.氣》亦說:「喜則氣緩、志氣通暢和緩本無病。然過於喜則心神散蕩不藏,為笑不休,為氣不收,甚則為狂。」氣緩並不會感到疼痛,因為心藏神,怕的是心氣渙散,笑起來無法停止,導致癲狂,傷及心和神,《靈樞.本神》:「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就是這個道理。憂思傷脾――長時間的憂愁、思慮,為何傷脾?人有情志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如老子《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順應自然有情志而不過度;孔子的中庸之道也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的情緒應該剛好就好,太過則傷形又傷神。兩位聖人之道也都為中醫家所推崇,於此可知,情志太過會傷害五臟,其中又以思慮過甚,危害脾為最大。脾是後天的根本,氣血運化的樞紐,人體脾虛容易造成泄瀉、嘔吐、血腫、出血、消瘦、浮腫等疾病。《黃帝內經》認為:「脾在志為思,過思則傷脾。」在這裡,「思」是思慮、思考、思索,更有胡思亂想的意思。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個人容易操心,耗費太多精氣神在一件事情上頭,就是所謂的思慮過度,精神一旦受到影響,則夜不能寐、整夜多夢,甚至因此罹患精神衰弱等疾病。由於脾主宰運化的功能,假使運化功能耗弱,後天根本被消耗殆盡,將牽動身體各個機能的健康。中醫理論:「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得飲食。」就是強調用餐時宜心平氣和,才有利於脾胃運作、小腸的消化與吸收,維持正常運化功能。例如,很多業務員都容易患有消化不良、便秘、腹瀉、腹痛,以及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歸咎原因在於作息不正常。他們往往沒吃早餐就開始忙碌的行程,到了午餐時間,卻還在邊吃飯邊回訊息,忙碌一整天回到家之後,還在想著如何約客戶、談案子,害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擔憂業績沒有達標。此時,大腦持續飛快地運轉,缺少充分休息,當然也就沒空理會脾胃是否有好好消化食物了,最後換來滿身的毛病,都是因為過度憂思傷脾所造成。《素問.舉痛論》說:「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老是唉聲歎氣、經常思慮過度,甚至是往負面方向思考,將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也會引發食慾不振、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的症狀,就是中醫主論氣的流通,最怕遇到氣結,形成臟腑氣滯而窒礙難行,正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養生原理。另一個案例,就是我的忘年好友阿達,他經常煩惱孩子過得好不好、孫子乖不乖,每天不停煩惱,導致脾胃消化系統不良,還伴有高血壓,收縮壓時常飆破160 mmHg。我對他說:「你都退休了,每天煩惱這麼多,對他們並沒有幫助。可以放寬心,跟好朋友多出去走走,說不定身體會更健康,還不會讓孩子們擔心。等他們回來的時候,看你精神奕奕、開開心心,就會常常回來看你啊!」後來,我幫阿達規劃一些簡單的旅遊行程,與好朋友一起遊玩,果然不再庸人自擾,不只找回了健康,也改善了親子關係。愛情也是令人傷神的東西,我們一定都聽過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因為無法祝英台相愛而犯了相思病,終日抑鬱,過度憂思,以致耗弱心神與精氣,最後成為一抔黃土。每年有許多莘莘學子準備會考、學測、指考、大考,或是在期末考期間吃不好、睡不好,也是思慮太過所致。所以要想提高記憶力,除了學會正常作息,也不能過度疲勞,還得健脾益智。常悲傷肺――經常悲傷、長時間唉聲嘆氣,為何傷肺?肺,不僅僅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呼吸道與肺臟的重要環節,還具有宣發和肅降的功用。中醫說「肺主衛外」,指的就是抵禦外邪的免疫系統,作為抵禦外邪侵襲的重要屏障。醫學已經證實,當人們過度悲傷,不斷哭泣,或是意志陷入消沉的時候,易使肺氣耗散,進而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出現氣短、乾咳、咳血、音啞等症狀。假使一個人經常處於悲傷的狀態,無形中將會消耗體內肺氣,致使肺氣不足。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終日鬱鬱寡歡,又因父母雙亡,導致個性敏感、多疑,就是一個負面教材。根據臨床研究,癌症病人有諸多類似案例,一般被診斷出癌症之後,有些人往往會變得過度悲傷,加上身體機能低下,雙重衝擊導致身心全面失衡,可能就此一病不起。推究背後成因,往往是因為疾病帶來揮之不去的憂鬱、悲傷,面臨死亡的迫切威脅,對未來缺乏希望感,促使免疫力下降,身體活力逐漸衰退、萎靡,細胞也會隨之惡化。正所謂「邪傷肺衛」,一旦「衛氣禦外」功能不強,受到病邪侵入而難以抵抗,就會引起感冒、咳嗽、過敏等症狀,加劇肺部、支氣管系統的惡化程度。每個人都會有悲傷的時刻,這本就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宣洩,但若是放任自己無止盡地悲傷下去,影響到日常生活,就不能視為正常狀態。很多事情過猶不及,情緒也是,一切剛剛好就好。恐驚傷腎――容易緊張害怕,為何傷腎?恐和驚都是腎的情志,作為人們對於外界突然狀況,產生刺激的一種應急反應。腎是人對於表達驚恐情緒的主要臟器。腎主藏精、精又藏髓,為生氣之原。所以,《黃帝內經》寫到:「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因為腎屬水,當人在受到劇烈驚恐時,就會像水一樣,水往低處流,因而發生呆愣、驚慌失措,大小便失禁,嚴重時還會引發暈厥、猝死。換言之,驚恐讓氣紛亂而低下,還會使身體器官失去正常作用。這與因為腎藏精,精生髓,通於腦有一定的關係。《靈樞.本神篇》這樣說:「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若是腎臟本身有疾病,可能都會影響其情緒、情志表達。例如很多腎虛的人都不喜歡說話,由於體質較為虛弱,尤其是小時候怕生、容易哭鬧,見到陌生人也會驚嚇閃躲,又如很多小孩在受驚嚇之後,發生大小便失禁的事情、不容易安穩好眠、容易半夜驚醒,這都是驚恐傷腎,腎氣不固的一種表現。記得國小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的個性相當內向、害羞、膽小,並且沉默寡言。有次上課期間,教室內突然聞到類似排泄物的異味,才知那位同學因為不敢跟老師說想上廁所,而大便在褲子……,之後又有一次尿在褲子上面。這樣的情事發生數次,同學就不太敢跟他一起玩了。升上國中後,這樣情況越趨嚴重,當時也沒有好的輔導系統,導致那位同學因驚恐過度,不敢與人來往,終日躲在家中,也不肯上學,又因害怕、恐懼、寂寞、悲觀、社交關係喪失,最終接受憂鬱症治療,迄今仍未恢復健康。還有一個案例,有位好友的孩子到了國小一年級還會尿床,我到朋友家跟孩子聊天後才知道,因為一直害怕做錯事被父母罵,導致自信心不足,又怕晚上睡覺會尿床,惡性循環之下,於是經常發生尿床事件。後來跟朋友聊到,孩子自信心不足、容易擔心害怕,才會發生尿床的情況,建議去看中醫,開立對症調製養腎安神的方劑,也請朋友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讓孩子有安全感,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急於責難,愛心、耐心、擁抱與陪伴,都是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的互動方式。經過半年後,小孩果然已經不再尿床了,親子間的關係也有明顯改善。以上,列舉情志對於我們日常與健康的影響,根據《黃帝內經》的日常養生法則,提醒我們臨事不亂、遇事不危、逢事不驚,避免情緒起伏過大,學習舒緩調整之法,就能常養身體及臟腑的安適。《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當我們心情愉悅、心神安定、能量俱足時,自然不會胡思亂想,情志平衡了,也就能遠離疾病的威脅。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黃帝內經╳量子糾纏:情志相勝、運氣調頻、分子營養與量子信息醫學實證》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降血壓、降血脂還能防中風! 營養師揭「5原則+1陷阱」
42歲的陳董是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患有慢性高血脂,平常都有按時服用藥物。最近幾週偶爾有頭暈現象,不過最近這一次,暈眩的時間續約20幾分鐘,講話咬字也有些不太清楚,坐下來休息一陣子,這些症狀就又慢慢消失了。一開始覺得應該只是工作太累的關係,就沒有太注意。而太太覺得有點不放心,還是安排先生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經醫師診斷後懷疑是腦中風前兆,經藥物治療後,陳董不再出現類似的症狀,頭暈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中風是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突然的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腦細胞得不到營養及氧氣,造成腦部的機能受損或壞死。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糖尿病、肥胖、抽菸、飲酒過量都有可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常見症狀1、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或顫動2、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3、視力模糊不清4、頭部劇痛或暈眩5、行動不穩或跌倒當出現上述症狀,記得要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中風?營養師談到要預防中風,其實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地中海飲食可以維持體重及對於心血管健康有正向幫助之外,還可以幫助降低罹患中風風險、降低血壓及血脂,讓身體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地中海飲食怎麼吃?6個重點典型的地中海飲食具有共同的元素,像是大量蔬菜、水果、豆類、穀物和穀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和糙米。還有適量的魚、白肉和一些低脂乳製品、堅果,以及少量的紅肉和甜點。使用不飽和脂肪,像是橄欖油代替飽和脂肪,像是豬油或酥油。1、每天攝取蔬果水果5-8份、全穀類、橄欖油、堅果、豆類。2、每週吃2-3次海鮮。3、適量補充白肉、雞蛋、乳製品。4、足量的開水,每公斤體重約30-35毫升,以70公斤成人,每天攝取約2100-2450毫升。5、適量飲酒,建議為紅酒。6、避免攝取過多的紅肉及加工製品除了飲食外,還可以從其他面向著手,像是控制好三高、體重、規律運動、戒菸及維持良好的生作息,都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吃東西愛沾醬小心腦中風機率暴增! 醫曝「常踩陷阱」:一小匙鹽就快超標 ·突然變得多話小心是「腦溢血」了! 「6大恐怖徵兆」曝光:自己也不知情
-
2022-01-30 養生.生活智慧王
除夕大掃除該怎麼整理? 專家:清除雜物2年不用就斷捨離
再過兩天就是除夕,近期大家都在大掃除,在除去累積的灰塵和髒汙時,是否也發現一些家的「舊疾」,像是漏水、壁磚剝落、鬆動的樓梯扶手、被雜物阻擋的走道等。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居家小毛病,一不注意可能讓人跌倒,造成生命危險,不可不慎。熟齡住宅專家、「家的醫生」林黛羚,看過上百間房屋,特別點出熟齡退休宅的注意事項,提醒大家早處理早安心,避免憾事發生。首重防跌 增設光線提醒設備知名音樂人袁惟仁自腦溢血後便在老家休養,卻傳出因在家跌倒而昏迷,傳成為植物人的消息。這個案例顯示,「跌倒」是居家暗藏的危機,尤其是年紀大、肌力和視力退化者,只要跌倒,往往易引發後遺症,像是失能甚至死亡。林黛羚透露,要避免長者跌倒,一定要從加強「家的安全性」做起。她分享一個台灣常見的案例,一位70歲的婆婆在丈夫死後,輪流到子女家居住,每2個月換一次住所。老大住電梯大樓、老二住舊公寓、老三住透天厝、老四住社區大樓。某次,剛從老大家換到老三家住,晚上起床如廁,以為還住在老大的電梯大樓,加上視線昏暗,一腳踩空,在透天厝樓梯跌倒,造成腳踝骨折。在子女家輪流住的型態,在台灣很常見,林黛羚提醒,若要避免類似意外狀況,可在每個家中的重點區域增設光線提醒設備,例如偵測型照明,方便長輩夜間也能看清楚高低差。清除雜物 2年不用就斷捨離另一個常見狀況是,長輩的囤物習慣造成居家空間壓縮,尤其累積十幾年的雜物堆滿走道和牆邊,不僅容易跌倒,在跌倒時也因牆面被雜物遮蔽,沒有地方可攙扶,危險性大幅提高。林黛羚認為,超過2年沒有用到的東西,就可以考慮捐贈或是轉賣,老後的東西愈少愈好,只留下最需要的東西。林黛羚在觀察過上百間房子後,最大的感想是,規畫老後安心住宅,一定要愈早愈好,不要等到生病、失能才臨時抱佛腳,建議在剛退休期就開始規畫。
-
2022-01-2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納豆緊急動手術原因曝光:頭痛就醫發現腦出血!醫師點出高危險頭痛6大警訊
納豆昨(24日)傳出疑似腦中風住院開刀的消息,由於事出突然,納豆經紀人為免各方對於病情多所揣測,今(25日)發聲明指出,納豆是在昨天感到頭痛不適,在女友依依陪同下就醫,醫生發現他腦壓過高並有出血,便立刻安排引流手術,目前手術完成正在靜養,盼各界不要打擾。高危險頭痛6大警訊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孔勝琳曾受訪指出,高危險的頭痛有6大警訊,可能是腦膜炎、腦瘤、腦中風、腦壓過高/過低等的徵兆: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尹居浩指出,腦中風有8成為缺血性中風(腦梗塞),2成為出血性中風(腦溢血),腦出血不只年長者會發生,在45歲以下「年輕型中風」族群中,腦出血的比率相對高,約占年輕患者的3成5左右,建議平時就要從日常生活注意預防。預防腦中風或腦出血4招1、平時注意血壓控制,飲食少油、少鹽、不酗酒。2、若經常性頭痛者,應到神經內科做詳細檢查。3、維持良好生活型態、避免劇烈運動,以健走、散步等緩慢運動為主,以免血壓飆升。4、同時留意溫差大等天氣轉變,以免腦中風的發生。
-
2022-01-06 養生.人生智慧
37歲腦溢血被判智商剩3歲!主播劉珊玲從頭學說話、重返螢幕才體認人生真理
「我當時只想趁年輕多賺點錢,父母就能享福了。但高壓的新聞工作,我每天拼命加班、飲食不正常,仗勢著還年輕,沒給自己休息時間。到我倒下的那一刻前,還不知道我的人生,就要從高處墜下來...。」劉珊玲,香港鳳凰衛視新聞主播,37歲那年重度腦溢血,在昏迷的16天裡醫護全力搶救,母親和姊弟的聲聲呼喚,「劉珊玲快醒來,劉珊玲快醒來......」硬是讓死神鬆開了手。 失去健康,從天堂打入地獄 「其實在醫院時,醫師曾跟我媽媽說,『珊玲醒過來,要嘛是植物人,要嘛只剩三歲智商。』我媽媽說,當時她一聽就腿軟,可是她們不放棄,想盡辦法把我送回來台灣,想盡辦法找願意收留我這個『豆花腦』的醫院。」 她現在自我解嘲地說,從人生勝利組變成人生失敗組,只因為她失去人最重要的根基-健康,「那種感覺就像從天堂被打入地獄!」 「在香港治療3個月後,公司安排醫療專機把我和我的頭蓋骨一起送回高雄。在高雄長庚醫師精湛的醫術下,我比預先更早把頭蓋骨蓋回,接著就是好幾年的復健過程。」 全身插滿管路,全用意志力復健 劉珊玲說,全家人為了她搬到嘉義,之後便在醫院的護理之家住了半年,她的「重生」過程,像是雛鳥要用力擊破堅固蛋殼,再怎麼孱弱也要超越。 插鼻胃管、尿管,全身插滿各種管路,她硬是用意志力撐起身體,別人復健十遍,她就要復健30遍! 「像我這樣重殘的人要復健,一開始真的很痛苦,因為我連站都站不了,全身疼痛、體力不行,常常復健到不一半就暈倒,醒來後再繼續復健。我心裡很清楚,就算我再回不去主播台,我也不要一輩子躺在床上。我督促自己,要做不平凡的平凡人。」 重學走路吞嚥說話「比登天還難」 劉珊玲住院住太久,拔掉鼻胃管後管,變得不會吞嚥、不會咀嚼;有時候鼻胃管還要插回去, 清醒時生不如死。 而重新學講話,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連聲音都發不出來,我媽媽就想盡辦法像是搔我癢。她說,『會笑,就好了』。我弟則是準備注音板,一個注音一個注音學,但最難的,還是重新學走路。」 聽她分享復健歷程,好像是昨天的事,因為一切艱辛歷歷在目。「沒有我的家人,沒有我的媽媽,我是做不到的。」 重回電視台,慢慢工作慢慢康復 「媽媽請來高醫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來幫我做居家復健,他非常嚴格,第一次來我家評估狀況時,看到我還在坐輪椅,覺得難度很高就想拒絕我。但我媽媽拜託他,多困難我們都願意做,所以即使我體力不好、行走困難,他規定我拿著拐杖,也要爬萬壽山,也要跑操場,他就在後面盯著我。」 「其實他就是要我曬太陽,從每天不間斷地練習裡累積信心。我跨出的每一步都那麼困難,可也是每一步,沿路的人總跟我喊著『加油!』」 劉珊玲也提到,除了家人的支持外,她還在昏迷期時,李宗盛親筆寫了一封鼓勵卡片寄到高雄的地址,也是對她後來復健時很大的鼓勵。 而自己的老闆每年都來看她,後來就說「倒不如妳回來香港上班吧!工作是最好的復健,慢慢工作、慢慢康復。」之後公司真的量身打造節目《珊玲加油站》(後因疫情停播)。 「在香港又獨立生活後,我進步得很快,一開始拿著拐杖的我,也受到許多人的幫忙和協助,雖然一路上很困難,但走著走著也就走完了。」 現在的她恢復昔日美麗,很難想像她訴說的復健故事,談來雲淡風輕,卻不知付出多少淚水。 物質是空的,家人才是真的 「經歷了人生波折後我終於了解,不論光環或名聲都是虛幻的,以前總認為有物質才有安全感,其實家人間的感情才是真的。」劉珊玲說。 「過去30多年都在異地打拼和家人分開,而且一直都單身,總會感覺孤單,希望未來退休後能搬回台灣,和家人們共同生活、陪著老父老母。」 經過人生磨難,更懂真情可貴,不妨問問自己,什麼才是此生最該珍貴?劉珊玲毫不遲疑說是「健康」與「家人」,你的答案又是什麼?●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自哀自憐不必要、過度期待子女的愛也不必!90歲婆婆的半獨居生活「自在又快活」.50後,抱持「死亡隨時會來」的心態過活!就讓我們更專注每一天,珍惜自己的人生.父親從股票、房地產、賭博到欠債失去一切!世界從不存在金錢匱乏,只有人心靈匱乏
-
2022-01-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袁惟仁近況呈植物人狀態 腦溢血有9徵兆應急速就醫
編按:「小胖老師」袁惟仁2018年在上海因腦溢血昏倒,返台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之後就回到台東老家休養,原本復原狀況還不錯的他,2020年10月傳出他在家中跌倒陷入昏迷,如今最新近況則是已無法認人,呈現植物人狀態。腦溢血是腦科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即使是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5成以上的倖存病患無法自理生活。若有以下9種徵兆,很可能罹患腦血管疾病,建議即時就醫。1.劇烈頭痛這種頭痛沒有明顯誘因,很多人開始都是斷斷續續頭痛,但後來轉化為持續性頭痛。2.暈眩難受暈眩程度有不同,大致為突然感到天旋地轉,站立不穩,抬腳費力,甚至摔倒在地上。3.一側麻木很多腦溢血發生前都會出現面部、手臂、手指的麻木,特別是無名指,如果同時出現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況就更加危急。4.眼前一片黑突然眼前一片漆黑,或者一隻眼睛出現識物不清,看東西模糊,甚至出現重影,這些都是疾病前兆。5.舌根發硬突然感覺舌頭根部僵硬,舌頭膨大,說話說不清楚,甚至舌頭痛、吞嚥困難。6.經常嗆咳在喝水或者進食的過程中莫名出現嗆咳,這也是很多人腦溢血的先兆。7.哈欠連天有些腦血管疾病的病人會不分時間、地點而情不禁自地打哈欠,這正是大腦缺氧的徵兆。8.握力下降手臂突然失去握力,比如拿一個東西明顯感覺拿穩卻掉在地上,有時還伴隨話說不清楚。9.白天嗜睡一些人在腦溢血發病前都會出現嗜睡的症狀,即便是在精神很好的白天也睡意明顯,有非常疲憊、睡不夠的感覺。如何預防腦血管疾病?1.控制血壓,提防隱形鹽根據作息調控好血壓,能把腦溢血的風險降低30%左右。人體血壓有兩個高峰。第一個血壓高峰是在上午10點左右,另外一個高峰在下午4點左右。下午高血壓的高峰更容易造成腦溢血。所以中午吃完飯小憩15~30分鐘,可以降低腦溢血發生的風險。這些年由於隱形鹽的存在,雖然大家吃鹽少了,但是食鹽裡的罪魁禍首「鈉」的攝入反而有所上升,比如味精、番茄醬、醬油、甜麵醬、甜品、冰淇淋、香腸、燻肉、泡麵等都含有大量的鈉。2. 50歲後避免這些危險行為下面這些危險行為最易誘發腦血管病,年齡超過50歲的人千萬要注意。●猛然回頭●仰臥起坐●彎腰搆地面●爬樓梯或爬山●倒著走路●站著穿褲子●猛起床●排便太用力●情緒激烈 ●過早晨練●吃太飽3.不亂服藥阿司匹林被當做救命藥物,很多人都拿它來預防心肌梗塞和腦中風,但它真的沒那麼神奇。阿司匹林在健康人群中不能顯著降低腦血管病的風險,反而會增加出血的危險性,若有相關疾病,要在醫生指導下小劑量長期服用。4.定期體檢除了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還有一種叫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這是大腦內的動脈瘤破裂造成的出血。研究表明,35~75歲的人中大概有3.5%~7%的人大腦內有動脈瘤,但是腦動脈瘤破裂前多數不會有任何症狀,大家可以選擇到醫院體檢來預測是否可能存在腦溢血風險。
-
2021-11-24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突然話多、講不清 可能急性出血性中風
一名54歲上班族男性高階主管,幾年前發現有高血壓,因沒有不適,沒有特別在意,也不曾服藥控制。某天上班時突然「變得多話」,一直抓著同事講話,但說了一大串話沒人聽得懂,緊急就醫檢查,確診罹患「感覺性失語症」,發生出血性中風,經手術治療救了一命,目前持續復健中。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說,該名患者四肢活動正常,言語內容錯誤百出,讓人無法理解,經電腦斷層檢查,證實為高血壓造成「急性左側大腦顳葉出血性中風」,也就是俗稱「腦溢血」。經轉介神經外科手術取出血塊挽回一命,接受語言訓練復健治療中。「感覺性失語症」又稱「韋尼克氏失語症」,黃啟訓說,因左側大腦顳葉後三分之一負責語言理解的中樞系統受損導致,可能因腦中風、頭部外傷、腫瘤、細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患者無法聽懂別人所說的話,也不知道自己有語言缺陷,會一直抓著別人講,但講出來的話卻沒有人聽得懂,也無法聽懂自己所說的話。這種雜亂無章的語詞,一般俗稱「語詞沙拉word salad」。黃啟訓指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造成腦中風的三大元凶,每年12月至2月是腦中風好發季節,由於天氣寒冷血壓變動幅度大,中風的病人數會多出3至5成。因此,有三高問題的人應盡早治療並規律服藥,降低腦中風發生的機率。腦中風的症狀變化多端,黃啟訓提醒,若有出現說話有障礙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突然半邊臉部不能動、肢體麻木或無力、視力模糊、暈眩站不穩等5種情況時,當心可能中風了,應盡速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預防腦中風,平時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避免過重,戒菸戒酒,定期健檢。
-
2021-11-2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主管狂講話「不知在講啥」可能真有病!醫:需治療吃藥
職場遇到主管「黑白講」,極可能有健康問題!一名54歲上班族男性高階主管,幾年前發現有高血壓,因沒有其他不適,沒有特別在意,也不曾服藥控制。某天上班突然「變得多話」,一直抓著同事講話,但說了一大串話沒人聽得懂,送醫經過醫師診斷,才知道罹患「感覺性失語症」,也就是俗稱的「腦溢血」,經過手術挽回一命,目前持續復健中。何謂「感覺性失語症」?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該疾病又稱「韋尼克氏失語症」(Wernicke aphasia),是因左側大腦顳葉後三分之一負責語言理解的中樞系統受損導致,可能因腦中風、頭部外傷、腫瘤、細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黃啟訓指出,感覺性失語症患者無法聽懂別人所說的話,也不知道自己有語言缺陷,會一直抓著別人講,但講出來的話卻沒有人聽得懂,也無法聽懂自己所說的話。這種雜亂無章的語詞,一般俗稱為「語詞沙拉word salad」。該名54歲男主管於書田診所神經科門診檢查,其四肢活動正常,咬字還算清楚,但言語內容錯誤百出,讓人無法理解,後續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證實為長期高血壓造成「急性左側大腦顳葉出血性中風」。經轉介神經外科手術,取出血塊挽回一命,並接受進一步的語言訓練復健治療,慢慢恢復中。黃啟訓指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造成腦中風的三大元兇,應儘早治療並規律服藥,降低腦中風發生的機率。每年的12月至2月是腦中風好發季節,由於天氣寒冷血壓變動幅度大,中風的病人數會多出3至5成。黃啟訓提到,說話有障礙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突然半邊臉部不能動、肢體麻木或無力、視力模糊、暈眩站不穩,若有出現任何上述5種情況時,當心可能中風了,應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黃啟訓呼籲,民眾患有三高應儘早治療並規律服藥,特別是正值冬季,高血壓者更要注意血壓控制。平時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避免過重,戒菸戒酒,定期健康檢查以了解自己身體狀況,都有助於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
2021-08-29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減肥決勝點
雖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我近30年的行醫過程中,倒也觀察到一些戲劇性改頭換面的病人。小李約四年前戒菸後,體重開始直線上升,肚腩像個大行李袋。令我驚訝的,從上次來看診到現在,短短三個月竟減了10公斤,糖尿病和高血壓也不藥而癒。我問他減肥祕訣?他說是去參加一位小學同學小張的喪禮。小張年紀輕輕就腦溢血,溘然長逝。一個畫面在他腦海揮之不去:小張的女兒站在父親棺木旁不停拭淚。這一幕比任何醫囑都有效,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兒這樣。小李開始吃對的東西,多運動,少豪飲。意志堅定,持之以恆。我恭喜並羨慕他。多虧我是醫師,卻不是一個好榜樣,我知道所有營養的理論,卻終身肥胖。我惡習難改,工作一忙就餓,一餓就吃,沒怎麼動。從停車場走到辦公室,就是我一天「運動」的Quota。偶爾到球館打球,沒兩下子,才流點汗,便打電話給老婆交代:「冰箱裡面那兩顆粽子先幫我蒸一蒸。我等一下回去吃。」我始終累積不到足夠的決心能量,可以越過因循怠惰的「閾值」,一舉減肥成功。終於,我的人生出現契機。有一天半夜,我突然大量流鼻血,不管我怎麼樣低著頭拿衛生紙塞,壓住鼻梁,就是止不住。洗臉檯上血跡斑斑,十分駭人。半個小時後掛急診,所有物理止血措施統統用上了,血仍然汩汩的流。護理師量血壓:180/115。住院醫師開了一顆降血壓藥,叫我領了立刻服下。許久,血還是沒有止。他只好去討救兵。過了半响,總醫師終於為我安排耳鼻喉科會診。我被架上診療椅,醫師用探針、尖鑷、塗葯棉籤等各式「刑具」在我鼻孔裡大動干戈,鼻黏膜被燒得滋滋作響。醫師掀開臉巾,端詳一下我的臉,介紹他自己:「原來是老師。我是你以前帶過的醫學生,我還記得你當時很兇喔……」真是冤家路窄。我搜索枯腸,確定當初沒當掉這學生。不知過了幾世紀,話題都聊完了,血仍在流。「你如果能控制體重 ,把血壓降低一點,血就不會那麼難止了……」學生反過來教訓我。在急診暫留過夜不好受,旁邊有病友哀鳴、監視器嗶嗶聲。護理師不時來測量我的生命徵象,我感到暈眩,旋即昏死過去……我夢到走進自己的血管,看到管壁被油亮的膽固醇堆積,內徑逐漸縮小,就要完全阻塞……我又來到兩軍對峙,血肉橫飛的戰場,我受重傷,戰友嫌我太胖,不想扛我,棄我而去,讓我曝屍沙場……天可憐見。我猛然驚醒之際,血終於止住。急診濺血事件,就像小李在喪禮上的體悟,猶如一記「警鐘」,狠狠敲醒我,轉化我,使我得到天啟:我---要---減---肥。我發誓再也不吃甜食,改掉把可樂當水喝的惡習,並開始慢跑,上健身房。什麼只偷吃一口啦,偶而也要應酬啦,卡路里是一種幻覺啦……我竟能擺脫任何藉口,息交絕遊也在所不惜。三個月後,我真的瘦了8公斤。 同事看我變了個人,紛紛前來探問。我說:我想看到女兒的婚禮,兒子大學畢業,我們全家還要去歐洲旅遊一次,我還想寫本書,我想抱孫子……我的人生還有許多未竟之事。
-
2021-07-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膽固醇藥 最好在睡前吃
上了年紀的人有三高問題,通常膽固醇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統計,40歲以上的人,25%每天都在服用降膽固醇的藥。這類藥物可以降低缺血性中風,也就是動脈被膽固醇的斑塊或者血栓阻塞阻斷了大腦的氧氣供應,而引起的中風。一般降血脂的藥是指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肝臟製造膽固醇,而使肝臟吸收血液中的膽固醇來供應身體的需要,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過去四丶五年在臨床上也發現膽固醇藥物可能會影響睡眠周期和規律,而且增加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的發生率。若服高劑量藥物,30%的人在四個月之內有急性腎炎,1%的人有肌肉疼痛和發炎現象。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過去30年臨床研究發現,服用降膽固醇藥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後所引起的永久性心肌受損和半身不遂來比較,益處遠遠超過副作用。血脂偏高的人需要服藥,但即使血脂檢驗正常的人,有時候也必須服藥。因為有過心臟病、中風、短暫性腦溢血、心血管疾病、心絞痛和周邊血管慢性疾病的人都需要服用。另外,凡是20歲以上低密度膽固醇(LDL)超過190毫克者,也應該服用。膽固醇藥物最好在睡前服用,另外避免與葡萄柚汁和一些抗生素、抗真菌藥物共用。一般人一旦服用這些藥物,低密度膽固醇(LDL)水平確實會降低,但是藥物不是萬能,我們仍然需要減重,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堅持鍛鍊。
-
2021-05-21 名人.陳旺全
預防方法/睡不好有失智風險 3撇步助好眠
新冠疫情升溫,防疫壓力大增,導致許多人的身心焦慮,影響睡眠品質,老年人容易引發失智風險。中醫權威、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19日首次舉辦線上課程,請民眾務必掌握「每晚11點到隔日清晨4點半」的黃金睡眠時間,這期間褪黑激素分泌最旺盛,若能按照生理時鐘、調整好睡姿睡好覺,可以放鬆身心,遠離失智症。養生睡眠防心血管疾病陳旺全以「睡不好會有失智風險,用養生睡眠姿勢助好眠」為題開講,並傳授三招助眠穴位按摩,線上聚集百位民眾同時觀看,互動熱絡。他指出,如果睡眠品質不好、腦神經受損、活力不足等,都可能加劇失智症發生。若是長期積存壓力,更要小心會有腦溢血、心臟病危機,但靠一招可以預防,就是「睡好覺」。陳旺全表示,腦神經細胞無法再生,有「壓力荷爾蒙」之稱的可體松,會隨著壓力增加而濃度上升,進而導致大腦中的海馬迴細胞死亡,引發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是由腦血管疾病所引發,因腦內類澱粉斑過度囤積,造成神經受損壞死,且無法再生,連帶影響睡眠、記憶力衰退、情緒低落、憂鬱等。每日睡眠至少應7小時如何睡得好?陳旺全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日睡眠至少應7小時,每晚11點前入睡最好。睡眠姿勢依個人體質、基因、環境有所不同,睡前嚴禁吃太飽、喝刺激性飲料如茶或咖啡,避免睡太久造成腦部渾沌,好的睡眠品質,不僅可以紓壓,並有助體力恢復、活化腦力、增強記憶力。•課程採用「線上」以及「即時」兩大特點,民眾均無需外出,且可即時與專家提問互動。衛福部桃園部立醫院院長徐永年24日中午將上線解惑「醫院真的危險嗎?安全就醫指南」。其他專家包括北榮心臟內科醫師鄭浩民談「疫情上升造成胸悶不適,該怎麼處理?」、成大醫院老人科主任暨感染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告訴大家「該如何保護長者?老人該打疫苗嗎?」等主題。完整課表、時間可查詢可查詢元氣網:https://pros.is/3gamvr或是WaCare遠距健康平台:https://reurl.cc/9ZMYLV。
-
2021-04-2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青筋」不是筋! 中醫師:常爆青筋可能有微循環障礙
許多人都知道,少動怒、爆青筋,以免腦溢血、腦中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舌根底下血管是觀察是否「爆青筋」體質的重要指標,如果血管粗又多,恐為三高患者,務必飲食清淡,多吃柑橘及莓果類水果。容易爆青筋者 恐有微循環障礙危機陳潮宗說,所謂的「青筋」並不是筋,而是人體皮下可以看見的靜脈血管,一旦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壓力升高,靜脈血管(青筋)就會凸起,相當明顯。血液之所以回流受阻,主要在於體內積滯,人體淤血、痰濕、熱毒、積滯等生理廢物無法及時排出體外,以致「氣滯血瘀」,這類民眾常有「微循環障礙」,建議平常多觀察身體狀況。例如,手背的青筋特別明顯,手部外側的經絡主管大腸、小腸,手部內側經絡主管心、肺;至於足部也常冒青筋,外側經絡主管胃、膽、膀胱,足部內側經絡主管脾臟、肝臟、腎臟。舌下血管爆青筋 恐有三高問題最容易看出爆青筋的部位是舌下,陳潮宗指出,舌下血管密集,刷牙洗臉時,可多觀察舌下血管,是否特別粗,且膨脹突出。如果不易辨識,可觀察朋友舌下狀況相互比較,就能細辨究竟。陳潮宗說,如果舌下血管爆青筋,代表恐已罹患高膽固醇、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三高疾病,建議接受健康檢查,確定自身狀況,另外,積極改善飲食,力求清淡,不要攝取過油、高糖、高鹽、高熱量等食物,可多吃柑橘及草莓、藍莓等水果。最重要的是,舌下血管爆青筋者平時應該多修身養性、平心靜氣,即使遇到不如意之事,也不可爆怒,以免氣血攻心,引起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等急重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03 養生.抗老養生
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營養不足有失智症風險在失智症檢查中,會測試病患的判斷力、短期記憶、計算、手做、圖形摹寫等。判斷力是有關時間地點的認知機能,例如「今年是哪一年」、「這裡是哪個縣」等。 短期記憶是請對方記住「櫻花」、「貓」、「電車」等物品的名字,等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再請他重述一次,看他記不記得。 像這種認知機能低下、在平日生活上出現障礙的狀態就是失智症。 若從與營養指標的關係來看,紅血球太少、總膽固醇和白蛋白數值低的人容易得到失智症。另外走路步伐小和很少出門的人,也是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圖表18、19)。 也就是說,營養不足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比較高。營養不足會降低腦部功能,身體機能變差後足不出戶也是很大的問題。一直待在家,接收不到外界刺激,更會提升得到失智症的機率。若得到失智症後,對飲食的關心程度下降,就會陷入更加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狀態。 一般說法認為如果營養過剩,會加速腦動脈硬化,容易得失智症。但是從日本人的實態調查中可以得知,比起營養過剩的人,營養不足的人更容易得失智症。 營養過剩造成的動脈硬化,屬於阻塞血管的動脈硬化,而營養不足造成的動脈硬化,屬於血管壁變脆弱的動脈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塞是歐美人很常見的腦梗塞疾病。膽固醇蓄積在血管內,成為動脈粥樣硬化這種粥狀的物質,阻塞血管。當覆蓋在腦部表面較粗的血管(皮質支)變窄之後,就會影響血液流通,造成腦梗塞。 相較於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塞的是小洞性腦梗塞。是腦內較細的血管(穿透支)被阻塞。血管壁脆弱壞死後,小動脈瘤在該處產生,造成血管阻塞,引起腦梗塞。小洞性腦梗塞是日本人(尤其是高齡者)常見的腦梗塞。 2003年時,我研究了在研究中心看診的兩百名腦中風患者。雖然想要嚴謹的分類成因是很困難的事,但是我發現血管脆弱造成的小洞性腦梗塞占了腦梗塞者約一半左右。腦溢血指的是腦部的細小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壁脆弱的話,也很容易造成腦溢血。 小洞性腦梗塞和腦溢血是血管壁脆弱造成的,跟營養不良有很大的關係。一般的健康教育只會強調膽固醇阻塞血管,很少人會注意到營養不足也會讓血管壁變脆弱。中年人雖然要留意膽固醇阻塞血管的問題,但老年人更要注意營養不足會使血管壁變脆弱一事。想讓蛋白質更有效? 須結合維生素與礦物質研究顯示,微量營養素也許可以改善合成阻抗。所謂的微量營養素就是指維生素和礦物質。研究學者的觀點是攝取蛋白質時,若同時攝取微量營養素,胺基酸就能更有效率地附著在肌肉上。 我們為了確認這一點,跟廠商共同進行了一項研究。我們的假設是同時攝取微量營養素跟蛋白質時,肌肉量會比較高,因此我們將維生素和礦物質搭配在一起做了實驗。 我們請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65到80歲東京都板橋區居民協力進行這個研究。我們讓這些人去運動教室上課,等十二週之後再看結果。 這個研究分成「運動+營養」及「只有運動」兩組。在營養補充上,實驗對象要喝廠商販賣的富含蛋白質的牛奶,以及含微量營養素的飲料。牛奶一次需喝兩百毫升(ml),約含蛋白質十公克。微量營養素則是一百二十五毫升,含有維生素D、E、B12、葉酸和鋅。實驗對象每天早上喝微量營養素飲料,中午喝高蛋白質的牛奶。 另外還會請他們每週來研究所二次,每次做一小時運動。內容有柔軟操、拿毛巾高舉兩手的上肢運動、以俯躺狀態進行的健身訓練等。此外還搭配計步器請他們多走路。 在開始運動的前三天,我們先對他們做了飲食調查,確認大家的營養狀態。在營養素的攝取上,除了飲料之外,兩組並沒有顯著差異。 三個月之後,無論是「運動+營養」組或「只有運動」組,在肌肉的表現上都增加了。最大步行速度上升,從椅子上站起來的速度減少了三十秒,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次數增加到五次。 兩組相比,「運動+營養」組結果稍微優異一點,但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在肌肉的表現上,「運動+營養」及「只有運動」都差不多,兩者都是上升的。 但是在肌肉量上,兩組就有很明顯的差別了。在無脂肪軟組織質量(肌肉量)上,「運動+營養」組增加了,但是「只有運動」的組卻減少了。尤其是全身的無脂肪軟組織質量減少非常多。也就是說光運動的話,全身的肌肉很有可能會減少(圖表23)。 此研究調查了肌肉量的增加與血液中各種成分的關係,我們發現在血液中若維生素B12、葉酸和維生素D濃度愈高的人,肌肉量增加得愈多。 在合成阻抗的學說中,老年人若攝取十克的蛋白質仍然不會增加肌肉量,但在我們的研究中,就算只攝取了十公克的蛋白質,老年人的肌肉量仍然會增加。這個結果被認為是因為同時攝取了微量營養素的關係。 從研究結果來說,想要防止肌少症跟老年衰弱期或癱瘓,在運動的同時也要攝取蛋白質。另外也要攝取能讓蛋白質在體內良好運作的微量營養素。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不需要採取什麼特別措施,只要每天都吃富含多種食材的料理,就可以攝取到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了。 在飲食無法補足的部分,也可以選擇健康食品或營養輔助品。現在食品廠商紛紛瞄準了商機大餅,開發出各種健康產品,另外市面也有販售強化蛋白質的湯品或餅乾,建議自己找適合的產品靈活使用。書籍介紹書名:日本醫學博士教你飲食新革命:提早打擊肌少症、骨質疏鬆、腦力流失作者:新開省二出版社:出色文化 出版日期:2020/06/11作者簡介/新開省二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副所長。醫師及醫學博士。1984年愛媛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曾任愛媛大學醫學部助理教授(公眾衛生學),1998年起任職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現為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並於2015年起擔任現職。1990~1991年以舊文部省在外研究員身分留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部。歷任日本老年醫學會、日本老年社會科學會、日本應用老年學會、日本體力醫學會等的理事、評議員及厚生勞動省「健康日本21(第二次)策定專門委員會」委員、JST-RISTEX研究開發事業主任研究者。曾獲日本公眾衛生學會獎勵賞(2006年)、都知事賞(2007年研究、發明暨發現部門)等獎項。延伸閱讀: 「我只能開轉診單、開藥膏,就連小小闌尾炎手術也不能做」醫師下鄉10年的第一手告白:你無法想像的偏鄉醫療困境
-
2020-12-18 養生.聰明飲食
體內毒素積多百病生! 最強TOP 5「排毒水果」大公開
毒素在體內累積過多,除了會導致疾病之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精神狀態、皮膚氣色,甚至會加速人體老化;因此,如何有效抵禦外毒並排除內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下介紹的5種平日常見的水果,讓你可以排毒、養生、美顏又強身健體: ◎梅子近幾年來,梅子加工製品相當多,也很熱銷,其實梅子和其加工品,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梅子含有的檸檬酸和兒茶素,有抗菌、整腸、解毒的作用,能夠消除食物的病原菌與毒素。另外,因為梅子含大量有機酸,能使小腸裡的環境暫時變成酸性,因此,侵入體內的細菌不容易繁殖,最後被逐漸消滅;而梅子對於解除具有輻射能的毒素也有效,人體只要攝取大量含有檸檬酸的食物,即使輻射侵入體內,也會與檸檬酸結合而排出體外。 ◎蘋果蘋果含多酚和黃酮類,是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清除體內的「垃圾」,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鈣質則有助於代謝體內鹽分;蘋果酸則可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可溶性纖維——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的平穩,吸收水分的效果也很好,能把消化後的殘渣軟化,防便祕。 ◎草莓草莓的營養成分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是上火,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除了可以預防壞血病之外,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積極的預防作用。此外,草莓中的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預防痔瘡和腸癌的發生,對於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也有幫助。 ◎芭樂以前芭樂只有在冬天比較常見,現在經過品種改良之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芭樂的膳食纖維豐富,常吃可促進排便,芭樂皮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吃芭樂不需要削皮;若是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可以放在清水中約10分鍾,再以流動的水沖洗即可。 ◎鳳梨鳳梨可幫助解決消化吸收的問題,因為鳳梨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質,對於食用過多肉類及油膩食物的現代人來說,可使肉質滑嫩好消化。而鳳梨的膳食纖維,還可以讓消化更順暢,餐後食用鳳梨,可以使腸內的穢物排出,消除便祕、讓新陳代謝恢復正常,達到預防腸癌的功效。延伸閱讀: 身體毒素排不出恐終身洗腎救命! 餐桌常見「這些食物」都能幫五臟排毒 鈣含量跟牛奶差不多! 飯桌上常見的這道「高鈣蔬菜」排毒又抗癌
-
2020-12-07 科別.泌尿腎臟
不只痛風而已 高尿酸 易致多種疾病
最近許多臨床研究表明,血液中尿酸含量高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有密切關係;一般人常說的「痛風」,只是高尿酸所造成危害的「冰山一角」。尿酸是當人體吸收食物養分,經過新陳代謝之後所產生的廢物,由腎臟將這些廢物從血液中過濾出來,通過尿排出體外。但是,有時候尿酸也會在血液中積聚,過多的尿酸會在關節和組織中形成晶體,就會引起炎症和疼痛。一般除了遺傳,還有環境因子會造成高尿酸血症。舉例來說,像患有代謝綜合症的人、飲酒過多、食物中含有高嘌呤成分,以及過度使用利尿劑等。進一步分析,若是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每增加60umol/L,新生的糖尿病風險增加17%,高血壓的風險增加81%,冠心病總體發生率增加9%,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16%。而且女性患者尤甚,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腦溢血發生風險增加22%,腦溢血死亡風險增加33%。若是體檢時發現尿酸成分高,那麼可能表示腎臟有疾病。因為腎臟一般會過濾身體中的廢物包括尿酸,若是腎臟有病,就會損害腎盂的功能,於是尿酸非但未能排出,反而積存在血液中。最常見到與高尿酸水平有關的毛病就是痛風,患者感覺關節疼痛或腫脹,感覺關節部分發熱,關節周圍皮膚發亮,有時甚至變色等等。患者尿液混濁,聞起來不尋常或含血味,有惡心或嘔吐的味道。
-
2020-12-01 新聞.健康知識+
麻醉之前為什麼要禁食?可以請家人幫我去麻醉諮詢嗎? 7大麻醉常見疑問,麻醉醫師替你解答!
麻醉的需求始於人們對免於恐懼與痛楚的追求,作為現代的麻醉專業人員,我們不僅解決最基本的疼痛問題,更致力於為病患把關手術安全,並提供安心舒適的醫療體驗。如果將麻醉圍術期(Peri-operative period;手術前、中、後期)比喻為一趟飛行,開始的麻醉誘導、術中維持一直到結束的催醒,就像飛機的起飛、航行與降落,旅程中可能遭遇的亂流及惡劣天候,都有賴專業的麻醉醫療團隊來處理。當外科醫師評估病患需要進行手術時,也會安排麻醉的術前評估,這是麻醉科醫護人員第一次和前來諮詢的民眾接觸。為了能夠安全並且舒適地進行手術,麻醉醫師會詢問一連串的問題,以做出最適合病患身體狀況以及手術需求的麻醉計畫。究竟麻醉醫師在一連串的問題之後有哪些考量,而預計要進行諮詢的民眾又能提供什麼資訊來輔助麻醉計畫的進行呢?讓這一篇文章在一問一答中為你說明:麻醉醫師到底在想些什麼?問題1:我能不能請家人朋友幫我去麻醉諮詢呢?藉由觀察諮詢民眾進入診間時的活動與談話,醫師可以評估病患會不會輕微活動就氣喘吁吁、是否有左右姿態不平衡的神經學症狀,或是經由目視判斷病患的呼吸道會不會是困難插管;另外,聽診與氧氣濃度的檢查在評估麻醉風險時,也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資訊。所以除非行動不便或需要密切觀察的重症病患,親自前往麻醉諮詢,是讓麻醉醫護為您量身定做安全麻醉計畫的最佳方式。問題2:為什麼詢問我以前的手術經驗?跟這次麻醉有什麼關係嗎?過去接觸麻醉的經驗,可以評估身體會不會對特定的藥物或成分產生不良反應,並且在這次麻醉中予以避免。部分病患容易在麻醉之後感覺噁心想吐,其中又以女性、非抽菸者、曾有術後暈吐經驗的人較容易發生。藉由詢問過往的手術及麻醉經驗,醫師可以在麻醉計畫中加入預防噁心嘔吐的藥物,讓民眾享受更舒適的麻醉體驗。如果曾經接受過外科手術的治療,評估臟器解剖構造的改變和組織沾粘的可能性,可以讓醫師事先準備適合您的輸液管路及血品,讓身體在麻醉時接受最安全適當的照顧。問題3: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與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對麻醉有什麼影響?手術侵襲與麻醉處置對於身體來說都是外在的刺激,如何讓病患平安度過挑戰並完成治療,都有賴麻醉的專業照顧。長期的高血壓與高膽固醇會造成體內血管退化、彈性降低,血管壁上的退化性斑塊則可能造成血管狹窄,導致器官發生缺血性傷害,如: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腎臟功能損傷;而糖尿病導致的自主神經病變,對於手術中心跳血壓的穩定控制,更是一大挑戰。藉由詢問「爬樓梯到三樓」或「快步走十分鐘」等中度活動,是否會造成胸口感受如重壓的悶痛,或短暫休息無法緩解的急促呼吸,醫師便能初步評估心肺功能,或轉介心臟內科進行進一步檢查。具有心血管及腦血管疾患病史的病患在手術中可以藉由置放動脈導管,以連續性的血壓監測來避免太高或太低的極端血壓,降低主動脈剝離甚至腦溢血的可能性。充分讓醫師了解您目前的三高病史與控制情形,可以盡可能降低相關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問題4:我有氣喘的情形,這會影響到我進行麻醉嗎?氣喘成因是免疫反應引發的慢性呼吸道發炎,當遇到過敏原或物理性刺激時會形成「呼吸道過度反應」,會以喘鳴或是慢性咳嗽表現。為避免進行手術與麻醉時對於呼吸道的處置誘發氣喘發作,麻醉諮詢時會詢問近期氣喘發作頻率、需要使用藥物頻繁程度,及對於睡眠與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用以判斷病患的控制情形。亞東醫院麻醉部與胸腔內科合作,轉介氣喘病患至「氣喘評估門診」,在手術前將病患的氣喘症狀調理到最理想的狀態。對於有氣喘煩惱的病患,麻醉計畫中會加入預防性的氣管擴張藥物,並且在需要進行氣管內管置放的麻醉中,使用減少呼吸道刺激的「影像輔助插管工具」來為安全性把關。問題5:哪些疾病還會影響到呼吸道處理的安全性呢?吸菸增加呼吸道分泌物產生、支氣管管徑變窄、肺泡坍塌,導致術後感染或肺部併發症的發生。另外,吸菸者對於麻醉中常用的鴉片類止痛藥敏感性較低,相較於非吸菸者會需要更多的藥物才能達到一樣的止痛效果。因此麻醉前如果能禁菸12小時,就能改善肺部的氧氣供應,降低手術中缺氧情況;若禁菸達4至8週,更可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手術後肺部併發症機率。患有僵直性脊椎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分別因為頸部關節活動度低及穩定性不佳,在氣管內管的置放時更需要麻醉醫師最嫻熟的呼吸道處理專業。因此,建議在諮詢時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的病史,讓我們能夠依照評估為您準備進階的「光纖支氣管內視鏡」或「影像輔助插管工具」,保障您的氣管內管置放順利與麻醉安全。問題6:我有肝臟疾病或腎功能不理想 可以麻醉嗎?麻醉圍術期使用的藥物依照藥理特性分為肝臟代謝、腎臟排除、肺臟呼吸排除,以及其他非關肝腎的化學排除方式(例如非去極性肌肉鬆弛劑cisatracurium 經由霍夫曼消除反應(Hofmann elimination)排除)。麻醉前先行評估病患的肝腎功能異常,可以在藥物種類與劑量選擇上最佳化。例如腎功能不理想的病患,止痛藥物的選擇就會避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麻醉鎮定藥物如Midazolam也必須做減量調整;除了免除腎臟功能的惡化,也加速麻醉後的恢復。在麻醉諮詢的把關下,如果發現嚴重的肝臟功能異常或是腎功能衰竭,可以即時會診相關的專家,評估是否有需要進行處理或透析治療。問題7:麻醉之前為什麼要禁食?進行全身麻醉時,胃部與食道的括約肌張力會較平時來得低。如果胃內充滿食物,容易逆流至口腔並嗆入氣管,造成危險性非常高的「吸入性肺炎」,其中胃食道逆流、吞嚥失調、腸阻塞、消化道沾黏等疾病患者更是高危險族群。根據美國麻醉學會的建議,麻醉前攝入的食物種類與禁食時間:◎清澈液體(2小時):開水、無果粒的果汁、不含牛奶的茶◎母乳(4小時)◎配方奶與牛奶(6小時)◎無油脂、低蛋白質固態食物(6小時):吐司、餅乾◎正餐或富含油脂的食物(8小時):便當、炸雞排在手術之前空腹並不是一個舒適的體驗,不過這小小的不便,能為麻醉病患帶了最大的安全保障。
-
2020-11-03 新聞.長期照護
孫女受不了獨自照顧且日睡僅2小時 「毛巾塞嘴」了結失智嬤
日本兵庫縣神戶市有一名年僅22歲的幼兒園女老師因從小雙親離異、母親早逝,自小就是由阿嬤照顧,但2019年10月卻因不堪長期的看護壓力及言語羞辱,用濕毛巾塞入90歲祖母口中致死,該孫女於今年9月終於在法庭上承認犯行並講述緣由。經警方調查,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死者被住在附近、親生的3名子女丟包給孫女照顧,再加上照護重擔使孫女每天只能睡2小時,身心不堪負荷,最終只能親手了結祖母的性命。據《每日新聞》報導,這名女老師因雙親離婚,母親更在她國小一年級時腦溢血離世,原定被送到兒童照顧機構的她,因阿嬤不忍心所以接回照顧,且辛苦賺取她的學費及生活費,最後她也在大學畢業後順利考上幼兒園教職。但阿嬤2019年2月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嚴重到需由人清理大小便,無法獨自一人居住,其他親人更以一句「從小到大學費都是由阿嬤付,現在當然是妳照顧」的理由打發。當阿嬤罹患阿茲海默症後,該女子一肩扛起照顧責任,一邊忙著上班,下班後則照顧阿嬤吃飯、散步、洗澡及清大小便,忙到一天僅睡2個小時,身體與精神不堪負荷,且因阿嬤生性脾氣暴躁,竟還羞辱孫女「就是因為有妳在,我才活得不開心」,身心俱疲之下,孫女一邊道歉一邊失控的把擦澡毛巾塞到對方嘴裡,最終導致阿嬤窒息身亡,女子之後撥打110向警方自首「我殺了阿嬤」。經相關單位調查後,法院審理了解,醫師曾診斷女子在照顧阿嬤的疲勞與重度壓力下,腎臟惡化及嚴重貧血,並有輕微憂鬱症,且女子完全無法得到家族的照護支援。最後在律師主張「心神耗弱」下,事件不能全歸罪於女子,法院最終判處她刑期3年、緩刑5年。
-
2020-10-14 新聞.杏林.診間
只是個嬰兒怎麼會中風?一次如常的洗澡、餵奶後…卻是母親「人生噩夢的開始」
洗澡,是她們親子間最美好的快樂時光。她看過不少育兒書籍,有些寶寶並不喜歡洗澡,甚至會為此大吵大鬧;但是,蓉蓉不會。她總是笑著一張臉,享受溫暖的水流,猶如還在她肚子裡那般,不時揮舞著手腳,輕輕地打出小水花;那是她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唯一能靠自己的能力所創造的小世界。可是,這幾天,蓉蓉的媽媽細心地發現,她不時會握緊雙拳。這個年紀的孩子握拳不是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有時餵她喝奶,她也會伸出一隻小手緊抓著她的大拇指,似乎這樣就可以讓她感到安心。但是,蓉蓉握拳時的模樣貌似是一種最輕微的痙攣;她逼自己不要多想,有了小孩的母親總是會有點恐慌症。不過,蓉蓉另一個症狀就不容小覷了:她常常會嗆奶,甚至在喝完奶沉沉睡去時,突然因為吐奶而嗆醒。不對勁?一定是哪裡出了錯!她必須要帶女兒去就醫。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要安然地照顧她健康成長。病發 蓉蓉是這個家的第二個女兒,出生時有兩千八百九十五公克,三十八週又過三天以足月的姿態誕生;雖然不是在預期內所誕生的孩子,她的到來依舊讓整個家族開懷不已。她的成長隨順著老人家琅琅上口的七坐八爬,一刻也沒有落下;快要五個月大的她,早早就學會了翻身,也能坐得很穩了。「她一向都是那麼健康,所以我們都沒想過,她竟然會在七個多月大的時候癱掉。」蓉蓉到花蓮慈院就醫時已經六歲了,看到她的人都知道這個孩子正在受苦;她的病讓她沒有辦法像一般孩子那樣活潑大叫,只能像個植物人般躺在床上任由醫療無情介入。蓉蓉出事的時候,還不滿週歲;「五個月大時,她嗆奶嚴重,怕會有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醫生幫她裝上鼻胃管。七、八個月大回診時,她因為打針而哭鬧,竟然哭著哭著就癱掉了。」蓉蓉媽回憶過往,仍覺心酸。就醫 緊急地帶著女兒先到臨近某醫院就診。經過檢查後,醫生告訴他們,蓉蓉確定是罹患了罕見的「毛毛樣腦血管病變」。將電腦螢幕微微調整方向,醫生貼心地讓他們可以看得更清楚;「這一條大條的血管承擔供給血液的要務,可是它卻閉塞了,導致後方的小血管雜亂的生長;因為血流量不夠,這些小血管長得又細又小。」這些醫學解釋往往令聽者頭痛;緊接著,醫師以最簡單又容易聽明白的話語給他們最沉痛的打擊:「說白一點,這就是一種缺血性腦中風。」其實,蓉蓉在洗澡時的握拳、嚴重嗆奶都是一記記的警鐘,他們並非渾然未覺,只是不曾往最壞的方向思考;「中風?她還只是個嬰兒怎麼會中風?」蓉蓉的媽媽幾乎驚叫出聲,這個解釋雖清楚明白,卻像一個謎團,她糾纏其中,解不明白。直到日後心情稍微平靜下來,在閱讀大量資料之後她才知道,「毛毛樣腦血管病變」原來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疾病,發病年齡從六個月到六十幾歲都有可能,尤其好發於十五歲以下的兒童,或是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年輕人。面對這種罕見疾病,並非無法可解。醫生建議,蓉蓉可以做腦血管繞道手術;他有信心地說,院內曾替一個跟蓉蓉年紀相仿的孩子做過一樣的手術,手術非常成功,癒後狀況相當良好。他們動了手術,在蓉蓉媽媽生日的前一天;手術後,她失去了過生日的興致。因為,一樣的疾病,一樣的手術,預後狀況卻往極端的方向發展:蓉蓉沒有那個孩子的幸運,做完右邊的腦血管繞道手術後,她不僅腦部塌陷,還出現大量的腦積水;醫師緊急再次動刀,為她放置引流管,但是奇蹟並沒有降臨。「那是我人生噩夢的開始。」蓉蓉的媽媽自言,在蓉蓉發病之前,她是一個快樂的女人。早早就從美容師、專櫃櫃姐的身分退下,生活無憂無慮,生活中最常做的娛樂就是跟姊姊一起逛百貨公司、做臉洗頭;從蓉蓉倒下那一刻起,她卻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看護。腦積水、胃出血、吸入性肺炎、癲癇反覆發作,至花蓮慈院之前,整整快要六年的時光,蓉蓉飽受折磨;不僅連左邊也緊急做了腦血管繞道手術,為了保命,甚至還做了胃造廔口與氣切。蓉蓉媽媽學會操作呼吸器、甦醒球,連抽痰的動作都比剛到院實習的護理師還要熟稔快速;每一個動作都像是演練過數千萬回的教官,完美優雅,沒有一絲遲疑。有人曾問她:「抽痰這件事情,很多家屬都做不來,因為過程中患者會很不舒服,家屬會不忍心,妳怎麼可以做得這麼好?」「為了守住她那一口氣!我告訴自己我不是媽媽,我是護理師。」她平靜的雙眼中沒有一絲波瀾;多年來,照顧蓉蓉的生活早已將她的情緒消磨殆盡。「每次要去接大女兒放學時,我推著蓉蓉前往學校的路上,有時見她一口痰卡著,顧不得旁邊那麼多雙眼睛,我還是得在路邊替她抽痰。」那段路程才短短十五分鐘,她經常要走上半個小時,往往是邊抽痰邊等著大女兒放學。她的心思全放在蓉蓉身上。有一回,她發燒到四十度,緊急送醫;醫生告訴她是腎臟發炎,必須住院幾天。但是,只要點滴打完一拔針,她就會偷偷溜下床、騎上機車,回家看孩子;「因為全家只有我敢替她抽痰。」慈院團隊的診治 即使她奮鬥多年,蓉蓉雖然活著,但就只是了無聲息地躺著,只有在抽痰或是極度不舒服才有大幅度的動作。她不願放棄,轉診各院,並試圖在網路上尋求解方。最終,她帶著女兒來到我的門診。她當時走入我診間的那一幕,我始終無法忘懷:她推著一臺推車,車上除了幾乎接近全癱的蓉蓉,還有一大疊的病歷資料,六年來的就診紀錄無一遺漏。我花了一些時間,仔細閱讀這些病歷,心中充滿著惋惜,卻不敢出聲,只能在心裡喃喃自語:「怎麼會開刀開到腦部萎縮了呢……」然而,醫生的本分並非打擊患者與家屬的信心,而是要幫助他們迎向希望。「她罹患的確實是毛毛樣腦血管病變,日本人又稱這個病為『煙霧病』,因為小血管細如煙霧。」我告訴她,這個病好發在兒童時期,顱內內頸動脈到中大腦動脈交界處為何會萎縮狹窄,至今仍舊是個謎,也因此讓她發病的症狀像中風一樣;蓉蓉發病得早,有些人拖到成年甚至會引起腦溢血。「當時選擇做腦血管繞道手術是正確的。」我知道,蓉蓉的母親始終認為那是個錯誤的決定,因此才害了孩子的一生;五年多來。她一直將自己關在自責之中,難受得像是溺水般。「只是,問題在於,接血管的切口只有零點三公分而已;以我的經驗標準,必須要零點六公分才能夠引接足夠的血流。因為血流量不夠多,她後續的恢復就不盡理想,再加上其他的併發症狀,蓉蓉才會這樣持續惡化下去。」「那麼,我們要再動一次刀嗎?把切口弄大一點?」她眼底湧現的不再是淚水,而是希望。我的想法並非如此:「開腦是大刀,更何況她小小年紀就已經動過四、五次的腦部手術了,其中的風險不可不謹慎。既然這個手術已經完成,雖然血量不夠多,但我們可以運用其他方式幫助蓉蓉恢復。」首先,我們必須先解決她水腦的問題跟癲癇的情況。根據蓉蓉媽媽說,她兩歲半發生過一次大癲癇後,癲癇的狀況就像開關被啟動,從此不再受控;尤其夜裡更加頻繁,嚴重時甚至連呼吸都停止了。她苦笑著對我們說:「因為她的癲癇,我已經好多年夜裡沒有好好睡過了。」聽到我們要為蓉蓉做引流手術,媽媽當下就拒絕了,她的字句間充滿著譴責:「以前蓉蓉做過兩次,這兩次卻讓她的病情愈來愈嚴重,甚至造成慢性顱內積水的狀況。」「以前的醫院做法是傳統的引流手術,跟我們要做的腰椎腹腔引流手術不同;我們的手術,管線短,不用開腦,傷口小,風險也小。」我以為這番話可以動搖她的堅定,但過往的不快回憶猶如一張黑網將她包得密不通風,她最後仍拒絕了我的提議。我請她務必三思,解決蓉蓉腦積水的狀況是首要之務,之後的其他治療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顯現。她在思考的同時,我緊接著告訴她我們第二項治療:「蓉蓉癲癇的狀況,之前一直以藥物控制,我看她的藥量愈吃愈重……蓉蓉現在睡著的時間是不是比醒來的時間長?」她嘆口氣,間接給予肯定的回答。「我們神經外科的蔡昇宗醫師在迷走神經電刺激手術治療方面是頂尖的高手。」我告訴她,這個手術可以有效控制蓉蓉癲癇的狀況;蓉蓉的癲癇若能緩和,我們才能接著談論她的未來。這個手術並不困難,但要價昂貴;日後還要更換電池,電池費用也是不斐。不過,對於這個提議,蓉蓉母親卻眼也不眨地點頭同意。後來我們才知道,她為了要讓蓉蓉做這個手術而四處奔走,向各大社福單位與基金會請求援助,最後才終於湊到足夠的手術費用。緊抓著希望,是這近六年來她最虔誠的信念。手術過後,我們再搭配輕微的抗癲癇藥物,蓉蓉清醒的時間愈來愈長。在癲癇控制之下,原本眼神難以對焦的她,漸漸地可以與我們四目交接;有一次,她看著我好一會兒,甚至還對我微笑呢!當美好的光灑進窗來,無害的塵埃漂浮其中,也會讓人覺得浪漫,我於是又向蓉蓉的母親提議引流手術。我告訴她,解決蓉蓉水腦的問題是根本;水腦問題解決之後,才可以真正看見蓉蓉身上奇蹟能有多大。這一回,她點頭同意了;引流手術後的成果,也讓她興奮不已。蓉蓉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表情,變得逐漸有力氣。媽媽笑說:「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她現在竟然可以跟姊姊搶玩具了!」她那開懷的神情就像一朵花,無畏寒冬凜冽地慢慢綻放;這是她這麼多年來,真正打從心底發出的笑靨。「我的手是不是很醜?」蓉蓉的媽媽攤開十指,纖細的指頭上佈滿著死皮以及裂痕。她的問題沒有得到任何肯定的回應,沒有人捨得嫌厭一位悉心照料病兒的母親那雙滿目瘡痍的手,也沒有人會不捨地別開眼;反之,心裡是盈滿著動容,因為那是一種印記,名為母愛。此時的蓉蓉,在病床裡正在自個兒玩;今天,她靠自己的力量,已經坐起來整整一個多小時,破了她自己這七年來的紀錄,也顯示蓉蓉愈來愈有力氣,正朝著復原的方向緩慢前行。看著小生命的強韌,我們也堅信,蓉蓉絕非是那個被算命師預言活不過六歲的孩子。再過幾天,她就要過七歲的生日,而我們相信,我們會看著她長大;終有一日,她會從女童成為女孩,再從女孩成為女人,傳承著她母親的堅強與勇敢。林院長的大腦小教室:迷走神經電刺激晶片植入癲癇是腦部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所致,發病時不僅會影響到意識、動作、感覺,許多幼童因此產生口語表達能力遲緩、動作不協調等病癥。一般而言,癲癇可以藉由抗癲癇藥物獲得有效控制,但有一部分患者無法藉由藥物控制癲癇病情。因此,二○○七年,衛生署通過以迷走神經刺激器做為新的癲癇輔助治療方法;此手術是將電極晶片植入視丘的前核或是將線圈圈在頸部的迷走神經,以適當的電流刺激,調節患者腦內的不正常放電以改善癲癇狀況。(本文摘自經典雜誌《能醒能走:林欣榮教授的腦醫學救命筆記》)
-
2020-07-16 性愛.性福教戰
「馬上風」其實沒那麼容易 研究:這2件事才是高風險
【出處:2008-05-19/聯合報/B22版/元氣周報西斯SEX】(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心臟High到掛 沒那麼容易啦雖說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但應該沒有人想當風流鬼。而且性愛中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而暴斃,俗稱「馬上風」,聽起來也實在不怎麼風光。不過,愈來愈多研究證實,馬上風並沒有想像中容易發生,尤其是性愛中的心肌梗塞。致死案例 85%是男性有關馬上風,法醫鼻祖宋慈在1247年發表「洗冤錄」中就有提到,他用的詞是「做過死」:凡男子做過太多精氣耗盡脫死於人身上者,真偽不可不察,真則陽不衰,偽者則痿。日本醫師上野正彥在所著的「男與女的悲傷屍體」中,紀錄他至少接觸170個馬上風致死案例,85%是男性,大部分死於心肌梗塞,女性則大多死於腦溢血。上野分析,馬上風的出事地點,以家裡和賓館居多,但也有不少案例發生在妓院、辦公室、公園、車子或大樓樓頂。上野說:「可能是他們怕被人看到,所以加緊辦事所致。」很多人以為馬上風年齡層偏高,但真正的危險群是30到40歲的中年人,上野說:「他們忘了自己早已力不從心。」生氣、做粗工 才是高危險不過,如果就整體數據來看,馬上風並不常見。性行為雖然有風險,但沒有想像中的高,根據美國內科醫學雜誌發表「性行為促發急性心肌梗塞」研究,以一千多名患者為對象,調查未致命心肌梗塞的發作時機,發現性行為確實會促發心肌梗塞,在所有原因中占0.9%。研究顯示,一位沒有心臟病的健康男士,一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是1%,若每周都行房,風險將升高至1.01%。另一項針對1千多名心肌梗塞患者所做的研究顯示,僅1.5%在心肌梗塞前2小時曾有過性行為,而粗重工作(4.9%)及生氣(2.4%)都比性愛更容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你能做嗎? 爬樓梯評估不過,國內大部分的病患心臟病發作後,不敢行房,甚至擔心行房引發下一次心臟病發作。林口長庚泌尿科主醫師黃世聰說,不只病患擔心,有時連配偶也不贊成,畢竟做愛再美好,還是性命比較重要。但黃世聰說明,心臟病程度可以從輕微至嚴重,只要體力可以負荷、用藥又不衝突,性愛對心臟病患不是絕對禁忌。黃世聰說,很多人以為性行為是「劇烈運動」,其實,一般性行為的體力消耗大約是爬二到三層樓梯,若再激烈一些,可能就像打網球。所以,爬樓梯或許是個不錯的測試方法,如果一口氣可以爬完三至四樓,不需要視性愛為禁忌,但若連走路或上下樓梯都會喘,就更別說是性行為了。
-
2020-04-28 科別.心臟血管
年輕人也會中風 高血壓成腦中風隱形殺手
一名62歲男性高血壓患者,因忙於事業,血壓一直控制得不好,直到日前低溫來襲時,他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癱瘓、無法行走的現象,經家人緊急送醫發現為左側大腦出血,所幸經過控制血壓與降腦壓藥物等治療下保住性命,但目前仍有肢體輕癱的後遺症,需長期復健治療。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尹居浩表示,腦中風有8成為缺血性中風(腦梗塞),2成為出血性中風(腦溢血),腦出血不只年長者會發生,在45歲以下「年輕型中風」族群中,腦出血的比率相對高,約占年輕患者的3成5左右,因此中壯年者都要小心。尹居浩分析,近年年輕型中風比例有變高趨勢,年輕型中風的主因,多與高血壓有關,高血壓是年輕型中風的隱形殺手,若民眾有高血壓且控制不好,可能造成血管壁硬化,到臨界點時爆掉就會腦出血,有運動習慣仍有風險。另一種常見的因素則是腦血管瘤或先天性血管異常,平時可能無症狀,但破裂出血時,就會出現突發性頭部劇痛;如果血管瘤壓迫到神經,也可能出現臉歪、手腳麻或無力等症狀。若患者本身凝血功能異常,或有血友病者,也有腦出血的可能。「若民眾本身有高血壓、慢性病、出現頭痛欲裂甚至臉歪、手腳麻感時得趕緊就醫,以免錯失黃金期」,尹居浩表示,腦中風或腦出血可預防,建議民眾平時注意血壓控制,飲食少油、少鹽、不酗酒;若經常性頭痛者,應到神經內科做詳細檢查;並維持良好生活型態、避免劇烈運動,以健走、散步等緩慢運動為主,以免血壓飆升;同時留意溫差大等天氣轉變,以免腦中風的發生。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留心殯葬蟑螂/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留遺憾
從容老後系列1人生老化仿若四季輪替無可迴避,但我們總是等到父母生病、至親離世的那一刻才發現,我們還沒準備好告別,措手不及的結果,常徒留遺憾。《橘世代》相信,面對死亡,是為了好好活著,為讓人生最後有尊嚴、有品質,我們將從這一期周報開始,不定期為讀者梳理關於遺產繼承、節稅、醫療決定、安葬儀式、長照等必知重點,和您一起透過他人的故事、獲取老後知能、思考人生,為自己「從容老後」做準備。「國標舞女王」劉真因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與死神搏鬥45天後,等不到換心機會病逝,留下摯愛的4歲幼女與丈夫辛龍。才44歲,劉真走得意外,走得讓人不捨;只因手術過程中不可預知的風險。原來,不是每個告別,都有時間好好準備。面對不可知的這天,你準備好了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居多。多數的人不會想得如此深遠,當被命運推著必須面對時,常不知所措。以下的案例,也許就是現實情境的縮影。就在今年清明節前2天,「小陳」接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班上一名同學平日身體看來很健康,卻在參加一項田野活動時腦溢血,雖立即送醫,但出血狀況嚴重無法救回。事情來得突然,意外發生時,同學的妻女正好都在國外,專程趕回善後,卻茫然不知所措。父逝措手不及 醫院遇上「救兵」同學妻女的慌亂心情,小陳也曾有過;時間拉回10多年前,小陳的父親中風臥床多年後又罹患大腸癌,理智上,小陳雖然知道終有和父親揮別的一天,但他始終不願面對現實,家人間也有意無意的迴避談父親身後事。該來的終歸會來,當這天到來時,完全沒有準備好的小陳,頓時慌了手腳。父親遺體送到太平間後,小陳的腦筋一片空白,後事要怎麼處理?全無頭緒。就在這個時候,葬儀社的人出現了,熱心指點一些該注意的禮儀,表示可以協助後事。不知所措的小陳看到救兵,沒有多想就答應下來,2天後,他請對方說明後事細節,對方就是不肯清楚說明,不斷的拍胸保證要他放心,表示所有費用會開收據。殯葬蟑螂插手 優良業者不敢接和喪家說明清楚細節有這麼難嗎?冷靜下來的小陳這時才覺得怪怪的,打聽後才知道自己遇到「殯葬蟑螂」,他們有些是無照業者,有些是專門在太平間守候「獵取」喪家再轉介給殯葬業者的中間客。擔心自己上了賊船,小陳詢問曾有處理親人後事經驗的同事,同事告訴他社會局都有推薦優良業者的名單。小陳找上其中一家業者,接待的店面簡陋到不行,外觀實在很難和優良兩字連結,說明來意後,接待的老先生像在做身家調查,問清楚小陳對父親後事的想法後說,「明天會把基本該有的項目及每筆花費條列,不想要的就刪,想加的再加」。小陳是家中獨子,老先生在臨走時還交代,喪事不同於婚事,很多禮儀是以男性為主,例如骨灰罐的選擇,他要求一定要兒子挑選,女兒沒有說話的分。幾天後,小陳拿著明細單再度上門,交談過程中,小陳和老先生談起父親過世當晚送到太平間的事,老先生立刻表明不接小陳這個案,因為他曾被「殯葬蟑螂」指責破壞行規砸店,「還不只一次」,「就因為一再被砸,乾脆不修店面」。老先生很直白的告訴小陳,每個行業都有不肖業者,殯葬這行也不例外,原因很簡單,「誰會希望家裡常不幸死人?」 既然生意只做一次能撈就撈。解約找人協調 5萬紅包才放手「真的是上了賊船」,小陳找來對方談解約,對方卻耍橫,指小陳這個要求是觸霉頭,小陳被逼無奈,透過關係請來殯儀館館長居間協調。對方礙於館長情面答應放手,但要求給5萬元紅包改運,小陳忍痛答應,才讓父親後事圓滿解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路,但是多數人都和小陳一樣,認為「這天不會這麼快就到來」,不願也不曾去想。但這天終究會來,「超前準備」才不會遺憾。【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4 科別.腦部.神經
溜直排輪跌倒撞到頭部 44歲金控科技長腦出血驟逝
44歲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驚傳腦出血辭世。陳昇瑋是在上月3月29日開車載女兒出門溜直排輪,期間跌倒撞到頭部,但當下並無發現異狀,開車返家途中才突然身體不適昏迷,經送醫搶救多日仍不幸辭世。士林地檢署司法相驗,發現陳的頭部受有外傷,判定是意外身亡根據中央社報導,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彥偉表示,腦出血分為外部撞擊導致與自發性,自發性出血依出血原因可分成高血壓性腦出血、動脈瘤破裂與動靜脈畸形等,前兩者較大宗。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腦出血是腦中血管破裂出血的症狀,腦出血的前兆有高血壓、頭痛或暈眩或無明顯症狀等。發作時會伴隨突來的劇烈頭痛或可能意識不清、四肢癱瘓或半身麻痺的情形。嚴重的話,可能發生呼吸困難或死亡。「腦中風」長期以來一直是國人主要的致命殺手。這是一種急症,主要是因腦部血流受阻,導致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腦部組織受到傷害,而發生腦神經缺損症狀、出現腦功能障礙。也就是腦部血管因阻塞而缺血或因破裂而出血,造成腦細胞受損,出現語言、意識、肢體的神經功能障礙時,就稱為腦中風。腦中風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及「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腦溢血)兩種。台灣人以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發生的人數較多,約為出血性腦中風的五倍,當天冷、季節交替之際,65歲以上老年人容易發生中風。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血液凝塊堵塞腦部血管所造成,約占中風人數的70%至80%。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供應腦部的血液破裂所造成,約占中風人數的20%至30%;其中,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約占5%,主要是腦血管動脈瘤破裂造成的出血,一旦破裂,甚至造成大出血,可能就會陷入昏迷,致死率極高。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的症狀是一樣的,都會有腦壓上升、頭痛、噁心、嘔吐、癲癇等症狀出現。如果突然身體一側肢體麻木、顏面神經麻痺、走路不穩、複視、手腳無力、嘔吐等症狀出現,就要小心可能「中風」了。應把握中風後的救命「黃金3小時」,緊急送醫院急診檢查治療。★腦中風症狀絕大多數腦中風都是急性發作,發作前並沒有太多的症狀,因此認識腦中風的警訊相當重要。.嘴歪眼斜.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言語不清、溝通困難,有口難言或答非所問.感覺異常.吞嚥困難、流口水.突然眩暈、嘔吐、劇烈頭痛.步態不穩、運動失調.大小便失禁.視力模糊、複視、視野缺損.抽搐.精神上的改變:情緒冷漠、躁動不安、記憶喪失
-
2020-03-23 科別.腦部.神經
劉真來不及換心病逝!裝心室輔助器卻提高腦出血風險,認識最嚴重的急性腦血管病
【03/23編按:即時新聞更新,國標舞女王劉真,於上月進行主動脈狹窄置換瓣膜手術,因心臟功能不佳緊急裝上葉克膜搶救,之後換裝心室輔助器等待換心,卻仍於22日晚上病逝,享年44歲。】認識腦出血(腦溢血)自發性腦出血指的是非外力、外傷導致的腦出血,腦溢血又稱腦出血,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為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除了劉真因為避免血栓形成而搭配使用抗凝血劑,造成腦出險狀況,一般而言腦出血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而血管病變又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症狀患者常常會因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表現為失語、偏癱,重者意識不清,半數以上患者伴有頭痛、嘔吐。若是小範圍的腦出血,通常人體會自行吸收,但若範圍太大或發生的部位不佳,就會需要開顱。常見的腦出血手術有開顱手術、血塊清除、顱骨減壓手術等等。嚴重腦出血會怎樣?由於蔣永孝醫師並不清楚劉真老師的實際病情,僅以醫學專業做原則性的說明,他表示腦是一個封閉空間,若無法清除出血部位的血塊,腦內就會像壓力鍋,腦壓越來越大,最終造成腦功能的損傷,甚至完全喪失功能。44歲的國標女王劉真,近日因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問題進行心臟手術,2月19日傳出手術過程有突發狀況,心跳一度停止,裝上葉克膜。目前,劉真仍在台北榮總加護病房,經紀人也對外呼籲,希望大家一起幫劉真老師集氣加油。當媽媽的心情2018年劉真因宣傳公益活動,接受媽媽經的專訪,當時女兒年僅兩歲,她還算是新手媽媽,氣色紅潤的推廣大家一起來做瑜珈。受訪時劉真提到,當媽媽之後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可以跟自己的女兒分享任何事;她認為當媽媽其實並不辛苦,但是會無時無刻擔心自己的孩子,「這是真的,什麼事都擔心。」劉真坦承自己在當媽媽之前,是很重視自我實現的人,「我覺得我很做自己,有什麼夢想或是想做的事,我幾乎就會去做,沒有什麼顧忌。」但是,有了女兒之後,她不再無所顧忌,凡事更加小心翼翼,她表示為了寶寶,媽媽要一直很健康,才能夠好好照顧孩子,「像我以前是不會去打流感疫苗的人,但是有了寶寶之後,寶寶打我自己也會打,因為就會覺得自己的健康很重要。」那時,她也謝謝老公辛龍,一直很包容,讓她能做自己,還提到很感謝自己的爸爸媽媽一直以來給予很多的愛,「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帶著這麼多的愛去傳給我的小孩。」網友紛紛留言替劉真老師加油打氣,希望她為了寶貝女兒趕緊甦醒,平安康復。此外,劉真的病況曝光,也掀起大眾對「主動脈狹窄」的警覺心,為什麼主動脈瓣膜狹窄會帶來生命危險?葉克膜是什麼?什麼是主動脈狹窄?人體的心臟有4個瓣膜,主動脈瓣是其中之一。若瓣膜狹窄、變厚變硬,無法完全開啟,通過的血流量變少,心臟就必須更用力,才能讓血液通過狹窄的瓣膜開口,長久下來引發心臟衰竭。主動脈狹窄有哪些症狀?通常會出現喘不過氣、呼吸困難、胸痛、心律不整、心悸,甚至昏倒等症狀。一般來說,主動脈瓣膜狹窄多為先天性疾病,假如會影響生活品質,無法以藥物改善,就需要動手術,手術又會依照個人身體與病況不同,分為傳統開胸手術,微創手術及導管放置支架瓣膜手術等。另外,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一旦出現心絞痛、暈厥、心衰竭等症狀,僅使用藥物治療,不接受瓣膜置換術的話,1年死亡率高達50%,5年存活率幾乎為零。葉克膜是什麼?根據林志群律師粉專,專家指出,葉克膜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用在病患離開手術室之後,維持心肺功能的心肺支持機器,只能拿來暫時替代心臟功能,不能拿來治療疾病。坊間新聞寫「劉真動心臟手術,裝葉克膜搶救中」的說法可能有一點謬誤。正常狀況下,人體推動體內循環的沯浦是心臟,但是人在動心臟手術時,心臟無法持續跳動,要先停下來,這時候就需要「體外循環機」讓身體進行血液循環,提供身體器官必要的養分。不過,體外循環機是手術過程中使用的,使用葉克膜的時間,則是按照病患心肺功能維持的所需時間而定。根據華人健康網訪問心臟權威名醫,葉克膜並不是無限期的裝下去,一般最多使用2、3週,不過,也有例外超過100多天的案例。根據鏡週刊報導,有知情人士指出,劉真和辛龍夫妻倆其實一直有生一個兒子的想法,但是醫師評估劉真的心臟狀況,擔心她的身體難以負荷生二胎的風險,因此她才會選在日前低調入院開刀。
-
2020-02-18 科別.指甲.足部
腳按了會痛,身體哪裡出了問題?中醫主任一張圖,從足部看出疾病訊號
常見疾病的足部信號許多慢性病會在足部出現信號,及早發現這些警訊,可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防患於未然。糖尿病:在胰腺、眼、心、上身淋巴、甲狀腺等反射區,可以觸摸到皮下顆粒狀的小結節。在小腿內側中部,也就是小腿的胰反射區,也可能觸及一個痛性結節。這個結節的大小,往往與血糖濃度有關。血糖濃度升高,結節變大;血糖濃度降低,結節變小。高血壓:在頭、頸、腦垂體、腹腔神經叢、腎上腺、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有比較明顯的壓痛,也能在皮下摸到小結節;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是緊繃的,像按在琴弦上的感覺。低血壓:低血壓時,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有空、虛的感覺。中風:雙足不對稱,一側足變形、內翻,足部肌肉鬆弛或痙攣;足部皮膚粗糙、無華,有時可見淤斑;頭、頸、腎、上肢、下肢、坐骨神經等反射區均有壓痛,按上去有空、虛感,或者凹陷,患側更加明顯;可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肝膽疾病:肝功能不佳者可見足趾上翹;肝臟有腫大傾向時,可見足趾腫脹;足趾發硬則可能是肝硬化;肝、膽、腎等反射區常有壓痛,可發現小丘疹或小結節。月經不順:在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反射區,往往可見青筋暴露,以及極淺的淤斑。相關反射區常有壓痛感,有顆粒狀的小結節。更年期症候群:足部常有脫皮、小丘疹、淤斑,腳掌紅潤。在子宮、生殖腺、甲狀腺、甲狀旁腺、腎、腎上腺等反射區,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並有顆粒小結節或條索狀硬塊等。前列腺疾病:在前列腺、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可觸及小結節,小結節有壓痛感。頸腰椎骨質增生:頸椎、腰椎反射區,以及皮下骨骼處,可摸到高低不平、類似骨質增生的結節。在頭部、頸部、斜方肌及上半身淋巴結等反射區,也可以摸到顆粒狀的小結節,並有壓痛感。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見趾關節變形或攣縮,足掌血液循環較差,足部肌膚不溫,色澤少華。上半身淋巴結、脊椎、腎、腎上腺、甲狀旁腺、輸尿管、肩、肘、腕等反射區有壓痛感,也可能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按摩足部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疾病人的雙腳上有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與穴位,刺激這些地方,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功能,產生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臟腑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區,分佈很有規律。人的雙腳合起來,正是人體組織器官立體分佈的縮影。當體內臟腑器官的功能或結構發生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痛點、結節出現。刺激這些區域,就能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加速氣血的運行,促進毒素和廢物的排出,激發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最後使臟腑器官的功能恢復。足部按摩的適應症足部按摩主要適用於以下幾類病症。‧內科疾病中的消化道功能紊亂、消化性潰瘍、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等,藉由足部按摩都有不錯的療效。‧外科疾病中的骨質增生、軟組織損傷、前列腺疾病等,也適合足部按摩治療。‧婦科疾病中的月經失調、更年期症候群、子宮肌瘤等,輔以足部按摩,效果更好。‧小兒科疾病中的大腦發育遲緩、腦性麻痺、兒童抵抗力下降、反覆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不良、厭食症、注意力不集中等,藉由足部按摩能產生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精神官能症和各種神經痛,足部按摩有理想效果。‧各種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足部按摩有輔助作用。‧各種發炎症狀,如乳腺炎、咳喘、淋巴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脈管炎(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之簡稱,為較常見的周圍血管慢性閉塞性病變,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多見於下肢)、皮膚炎等,足部按摩能改善症狀。當然,足部按摩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法,以下病症就必須禁忌。包括:各種出血,如腦溢血、子宮出血、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出血、各種內臟出血等;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心、肝、脾、腎功能衰竭等,皆不宜用足部按摩的方法解決。一些外科疾病,如急性闌尾炎、骨折、脫臼;各種傳染性疾病,如肝炎、結核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腦膜炎、傷寒及各種性病;各種中毒,如煤氣中毒、藥物中毒、食物中毒,毒蛇、狂犬咬傷等;各種嚴重精神病患者;這些病症病情急危,必須立即去醫院救治,但足部按摩可以在康復期間產生輔助治療的作用。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75%、95%酒精大缺貨!可替代的次氯酸水、漂白水、異丙醇...有何不同?●書籍介紹人體排寒手冊:《傷寒雜病論》的養生大法作者:王長松出版社:台灣廣廈出版日期:2015/11/06作者簡介/王長松醫學博士。東南大學臨床醫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會員。曾先後師從於西北名醫杜雨茂教授和國家級名醫周仲瑛教授。主持和參加多項部省校院級課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中醫藥工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編寫論著10餘部。近年來,關注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的普及,撰寫《尋找疾病的根源》和《健康書—傷寒雜病論養生智慧》兩部養生保健科普著作,其主講的「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被選為教育部第二批視頻公開課。擅長運用傳統中醫方法辨治虛寒症狀及虛寒體質,對於失眠、胃病、眩暈、頭痛以及健康狀態的調治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教學指導多批國際留學生,並有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多國患者前去就診。
-
2020-01-25 新聞.生命智慧
「母住院72天賣了2棟房」健康沒病才是最大的不動產
昨天,朋友發微信說:「我媽走了,最後還是沒治好。」因為腦溢血,兩個月前,朋友的媽媽住進了ICU。在ICU裡,用上呼吸機、營養液、看護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連個聲響都沒有聽到。醫生說,至於活多久,就看你們準備了多少錢。為此,朋友把家鄉的兩套房都賣了,準備把全部家當都拿來給母親治病。但住了72天、賣了2套房、花費人民幣130多萬(約新台幣590萬),阿姨還是走了。朋友說,直到面臨了生老病死,才知道健康有多貴!「房子沒了可以再買,但健康沒了,卻沒法用房子換。」這就是現實,哪怕醫學技術再發達,你再有錢,健康沒了就很難找得回來。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總以為房子是人生最大的不動產,為了房子就拼命努力賺錢。可是,沒有人想過,最貴的是健康,它才是人最大的不動產,如果你不好好愛惜,靠錢未必管用。沒病沒災就是在賺錢最近到了年末,不少人開始覺得恐慌。覺得一年到頭,好像又沒有賺多少錢。但是,今天我想說,如果這一年你身體健健康康,你有一個好的生活作息、養成了一個鍛煉習慣,那你就是在賺錢。曾看過這樣一個影片,按照十年前美國黑市人體器官販賣的價格來看,如果你無病無痛、臟腑無損,就已經是個億萬富翁了!心臟99.77萬美元;·肝臟55.71萬美元;·一對腎臟26.29萬美元;·一隻眼角膜2.44萬美元;·每克骨髓最高能賣到2.3萬美元;……如果把你的身體完全分解,以最高價格來算的話,一個人大約價值4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9億元)。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健康有多值錢。為了一個PPT可以連續熬通宵,為了一時方便能頓頓吃外食,為了多睡一會兒就一直癱在床上……前段時間,一家知名科技企業25歲的員工猝死了,猝死原因很可能是過度勞累。同學說,這個年輕人很優秀,你給他再大的壓力,他都能轉化成成績。大學一畢業,他就以百萬的高薪進入了這家知名企業,每天都是很拼命地工作、加班,經常動不動就加班到了凌晨。25歲、年薪百萬,一個前途大好的年輕人,只可惜不在了。在年輕的時候,做什麼事情能讓你受益一生?那就是,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戒掉重口味的飲食,每週規律地運動。它不僅能讓你繼續握著千萬的資產,還能讓你減少不必要的花銷。當你從慾望中脫離出來,你才能意識到,為了多看一會兒手機熬夜,為了一時的快感吃重油重鹽,為了一時的安逸躺著不動,這種損耗真不值得。小心今天造的孽明天就被報復上個月,公司發福利去體檢,意料之中,很多人都是亞健康。不過,最讓人吃驚的還是,有一個剛來的實習生,血糖超標,最後確診是糖尿病。這個實習生還沒畢業,今年才20歲。了解糖尿病的人都知道,這個病現在醫學上沒法治好,只能不斷喝藥控制。如果血糖沒控制好,特別容易引發其他並發症,比如手足口病、失明、尿毒症等。年紀輕輕就得了老年病,用醫生的話說,完全就是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跟其他年輕人一樣,這個實習生的生活方式極其不健康,經常半夜還活躍在網路上;吃飯也是各種漢堡、雞腿,只圖好吃不管健不健康。雖然,年輕身體修復功能好,但是也抵不住超荷地運轉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佔健康因素的60%,如果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即使父母給的身體再好,也容易得各種疾病。有人問,為什麼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輕人還在各種作死?有一個人回答說,因為總覺得自己年輕。仗著自己年輕,就各種不愛惜,覺得自己身體好著呢,才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正是這種,對身體的無所謂,反過來也在遭受它的報復。根據抗癌協會公佈的統計數據:癌症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千萬不要仗著年紀,就任意揮霍健康,你對身體造得孽,它都記著呢!透支身體是最蠢的事情為什麼?就有人要花式透支身體?很多人說,迫不得已。以前,閨蜜在廣告公司工作,經常半夜還在改方案,如果不熬夜,就賺不到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包包、口紅、化妝品。靠著這一份拼勁,閨蜜很快就升職加薪了。但沒過多久,她住院了,原因是每天長時間伏案工作,腰椎已經嚴重受損,醫生說她,如果還按照之前的工作強度的話,腰就別想要了。在家靜養了一段時間後,閨蜜果斷轉行,現在做著一份不需要天天熬夜加班的工作。雖然,錢賺得不如以前多,但她說,為錢折壽是最不划算的事情。在這個房價如此高、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被逼著焦慮、忙碌。為了多賺一點錢、多做一些事,壓縮睡眠時間、壓縮吃飯時間、刪去運動時間,生活最後就剩下了工作這個空殼。大多時候,這種拼命是有回報的,但是代價也很巨大。一名大學教授在31歲的時候患上了乳腺癌,她曾發微博說:「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殺人性命是謀殺,透支自己的身體也是犯罪。我們有千千萬萬個要加速跑的理由,有千千萬萬不早睡的藉口。但是,當真得要與病魔鬥時,你自會發現,我們還都太嫩,不管有多樂觀、勇敢,鬥不過就是鬥不過。人生拚的不只是智商情商還有健商哈佛教授芭芭拉·艾倫瑞克,曾扮演底層人,做過一個研究調查。她發現,與有錢人相比,越是底層的人,越不注重健康。他們喜歡吃各類垃圾食品、不喜歡運動、更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在BBC紀錄片《56ups》也曾提到這個問題,與有錢人家的小孩相比,底層人家的小孩普遍不重視健康。這不是因為貧富差距導致的差距,而是這種差距加劇了貧富差距、教育差距。因為不注重健康,底層人的身體往往更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很容易傾家蕩產。很多人都說,成功的要素就是智商和情商,其實,除了它們,健商也是至關重要。阿里巴巴高階主管張勇在採訪中說過,讓他成功的十大因素,其中就是睡得好。張勇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睡眠質量好,只要躺倒就能睡著,這讓他在工作中更有精力、思維更加活躍。在BBC紀錄片《健康的真相》中,研究人員就做了一組對比實驗。讓兩組年齡相當、身體狀況相當的人做實驗。一組人在研究人員的干預下,飲食健康、做適量的運動、有充足的睡眠。另一組人不做這樣的干預。結果發現,做了干預後,那一組人的記憶力、邏輯能力都有提高和改善。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研究人員就發現,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會讓人在學習、工作上表現地更好。健商高的人,不僅僅身體更健康,頭腦也更靈活,而這,也能成為人的核心競爭力。健康不是讓你過老年人的生活每次一說到健康,不少人就說,這分明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讓年輕人注重健康就是讓他們提前過退休生活。其實,健康與努力並不是非彼就此的關係。在讀書會上,認識一個姐姐,人都已經45歲了,但看著只有30歲的樣子。她說,自己抗衰的方法,就是從不熬夜。她生活節奏不慢,自己還開了一家公司,每天都很忙。不熬夜是她生活的原則,她可以早晨4點起床,但堅決不半夜還不睡。身邊就有不少人,明明頭髮一掉一大把、臉上不斷冒痘痘、黑眼圈遮都遮不住。還完全不顧身體給出的信號,就是忙著不肯睡,任由自己給身體埋下各種雷,指不定哪天就會爆炸。正如,李開復曾在一個演講中所說:「每一個人的健康,其實不是要放棄一切。對年輕人來說,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個禮拜拿3、4個小時維護你的健康。」在《每個人的戰爭》中,作者發現,維持健康並不是一件艱難耗時的事情,不過就是變一種生活方式。不需要你一天泡在健身房裡幾個小時,不過就是多站站、多走走;不需要你一天只吃水煮蔬菜、雞胸肉,不過就是不要油、鹽、糖超標就好;更不需要你十點就上床睡覺,不過就是別熬到凌晨。只要你做到了,你會發現身體會變好很多!健康也不是讓你沒頭沒腦,被人呼攏當然,除了各種不注重健康、透支身體的人,還有一種人明明很養生,最後卻養出了一身病。為了健康,他們就是看什麼保健品火就買什麼,結果因為瞎吃,最後身體卻吃出了問題。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其實,只要飲食均衡、健康,每天都吃蔬菜、水果、蛋奶肉,身體就已經有了充足的營養,不需要把把自己當成小白鼠瞎補充。除了瞎吃補充劑,還有人過度運動,給肌肉、關節造成了嚴重的損傷。曾在健身房,遇過不少靠著一身蠻力鍛煉,卻把自己弄傷的人。其實,健康的生活不需要如此拼命。有研究發現,就算不去健身房,改變生活習慣,多站著、多走路、減少久坐時間,一天可以增加500以上卡路里的消耗,相當於跑步一個小時的運動量。每天都好好吃、好好喝、好好睡,不要偷懶也不要瞎作,有益的事情多做點,有害的事情克制做,維持身體的健康根本就不難。實在不行,就多看看可靠專業的健康文章,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少花很多錢。三年前,79歲的王德順火了。他在國際T台上走秀,一個人活出了好多人幾輩子的精彩。當時,不少網友調侃說,要想人生充滿可能,首先你要活得足夠久,這樣你才有可能實現各種不可能的願望了。精彩的人生,不光光只是寬度夠寬,還要長度夠長,這樣你的機會才能比別人更多。最後,送你村上春樹的一句話,祝你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原文出處:微信公眾號《國館文化》
-
2019-12-28 新聞.健康知識+
舒服泡湯有撇步 這3大禁忌別誤犯
 冷風吹起的12月,又到了適合泡湯的季節,在寒風刺骨的冬天將身體泡進熱騰騰的溫泉裡無非是一大享受,但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洪育忠提醒,千萬別犯了這幾個常見的錯誤泡湯觀念。禁忌1:吃飽泡湯或空腹泡湯吃飽喝足後,消化系統開始工作,需要大量的血液在胃部運轉,但若剛用餐完就泡湯,反倒讓血液由體內流向體表,易引起消化機能障礙。而飢餓空腹時身體呈現疲勞狀態,此時泡湯也易引起虛脫噁心,因此並不適合,最好的時機是飯後歇息30至60分鐘以上再去泡湯。禁忌2:泡湯時小酌1杯電視劇裡常出現泡湯時小酌一杯的畫面,身心放鬆的情景令人嚮往,但其實酒後泡湯可能因溫度過高,對心臟造成過重負荷,引發頭暈、站不穩導致意外,嚴重者可能會引發腦溢血,建議等酒醒後再去泡湯為佳,中間最好隔2小時以上。禁忌3:身體疲憊靠泡湯紓解想靠泡湯緩解疲勞,但身體太過疲累時,肌肉會得不到所需的血液排除肌肉中的老舊廢棄物,最好稍作休息,待體力回復後再泡溫泉。特別是因劇烈運動而身體疲勞的人,千萬不要在運動完後馬上泡湯,容易引起休克現象,建議間隔半小時。另外,洪育忠提醒,時常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泡湯暈倒送醫之情形,因泡湯太久容易造成血管擴張、血壓降低,甚至有抽筋痙攣現象,因此高血壓患者及長者泡湯每次不宜超過5分鐘;泡湯後也不可太快起身,在泡湯前後都應補充足夠水分,避免水分流失過多,造成頭昏及暈倒。若對身體有疑慮者,建議做詳盡的頸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和心血管系統檢查。(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天冷泡湯正是時候! 但7種情況還是先打消念頭吧 腳暖身就暖! 泡腳放鬆助眠前 你該注意的7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