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 科別.感染科
搜尋
腎衰竭
共找到
443
筆 文章
-
-
2020-09-07 新聞.生命智慧
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安寧有什麼不同?專家解析你必須知道的6個問題
謝過母恩,平靜嚥下最後一口氣罹患乳癌的阿芳(化名)選擇居家安寧,在母親節前一天過世,臨走之前,躁動不安,所幸家人在安寧團隊的指引及協助之外,讓阿芳圓了謝母恩的心願,沒有遺憾的走了。◎癌末姊無法言語,妹代她說出口48歲罹患乳癌多年的阿芳,離世前正逢母親節前一天,她開始躁動不安,妹妹阿楀偕母親探視,她同時牽起姊姊與媽媽的手,代姊姊向媽媽說完最後一句話:「母親節快樂,謝謝妳照顧我。」話才說完,阿芳不再躁動,了卻心願的她,安然離世。◎居家安寧─恆基提供醫療協助阿芳外型亮麗,是大家眼中的漂亮女生,不幸在10年前發現乳房變硬,進而確診罹患乳癌。為了不讓家人有負擔,她未雨綢繆,將保險一一備好。今年過年前,她的癌症已轉移到腹部,又接續罹患帶狀皰疹,吃不下也睡不著,體重只剩30幾公斤,由於病情已無法再有起色,家屬為她安排居家安寧,由恆春基督教醫院協助她好好走完人生最後旅程。少進食,家人準備的營養品一罐也吃不完,癌症的疼痛令她日夜混亂,睡眠品質相當差,醫護人員為她貼上疼痛貼片,並協助她補充營養,離世前的最後幾天,她開始呼吸困難,並依靠氧氣製造機度日。◎痛失親人,所幸善終稍獲慰藉就在母親節前一天的半夜11 點多,恆春基督教醫院居家護理所所長高美鐶的手機響起,話筒另一邊傳來阿芳妹妹阿楀慌張的聲音說,姊姊突然變喘、變熱,好像想說什麼話,一直吃力地揮手。高美鐶突然想起再過幾個小時、隔天就是母親節,也許阿芳想和媽媽說話,便請阿楀握著姊姊的手,放在媽媽的手上,代替她向媽媽道謝。阿楀照著做,並說出「母親節快樂,謝謝妳照顧我」,這一句話圓了阿芳最後的心願,話才說完,阿芳的躁動便慢慢緩解,過了12點便安然離世。至今,阿芳的母親迄今仍未走出喪女之痛,總是心疼女兒沒有結過婚、生過子。阿楀坦言,面對親人在自己身邊離世,當下相當害怕,不知可以做什麼,所幸有居家安寧團隊的幫助,讓姊姊能夠善終。未來她也會簽署放棄急救,一切後事從簡,把骨灰撒在土裡,不增加下一代的負擔。Q.何時該考慮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哪些人適合居家安寧?居家安寧的優點?到底該繼續拚,救到底?還是應該放手讓他好好走?病情究竟惡化到什麼地步,可以開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是許多家屬共同的問題。醫師建議,若患者同時罹患多種疾病時,例如同時有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還需洗腎,或是加上失智症、癌症等共病,這些疾病治療起來效果並不理想,且預期壽命有限,此時就可以考慮減少侵入性治療,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照顧。而選擇居家安寧,最重要的是病人的意願,因與在醫院安寧病房相比,回家的醫療設備不若醫院,因此首先要尊重患者意願,只要病人想回家,且病況較為穩定,基本上都可以。但如果還想要「積極」治療者就不適合,例如因糖尿病,或是藥物造成的腎臟損傷等,因還需要洗腎就不適合居家安寧。國外有許多研究統計發現,「家」能夠提供患者較為放鬆與安心的環境,因此存活時間往往都比在待在醫院照護還要久,且對於照顧者來說,也不必在家中與醫院兩邊疲於奔命。以台北市聯合醫院統計,曾有病患原被宣判只剩半年可活,但回到家中居家安寧,延長了4年的壽命。當然居家安寧最重要的是有「照顧人力」,能協助病患翻身、上下床、以及餵藥、餵食等照護工作,除非有請本、外籍看護,若沒有,親屬中若擔任照顧者需要上班,因負擔不小,恐怕不適合。另外,若是「老老照顧」同樣也不適合,因照顧患者往往需要極大的體力,在沒有看護的協助下,獨自擔任照護者,常常也容易導致意外發生,同樣不建議。 (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Q.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安寧有什麼不同?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也是治療的一種,只是目標不同,不再以「治癒」(cure)為目的,而是以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care)為目的。安寧病房場所為醫院,和一般病房的差異為提供全人、全家、全程照顧,以症狀控制為主,護理人力較多。為了控制症狀,可以給予低劑量放射治療、輸血、點滴、各式檢查和藥物,並保有基礎的維生設備,例如尿管、鼻胃管等,但若會拖延瀕死期的如洗腎、化療就不再施作。安寧共照場所也是醫院,但是在一般病房內,不改變原本治療,並加入安寧醫療團隊共同照顧,以減低病人不舒適,提升生活品質,同時可讓共照護理師和病人以及家屬討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居家安寧場所則在家中,由居家醫療團隊到家中協助施行安寧緩和醫療照顧,醫療團隊定期到家中訪查,現在有些居家護理所、診所也都有提供居家安寧的照顧。不過,基本上會儘量撤除所有維生的設備,包含鼻胃管、尿管、氣管等,有別於在醫院都還插著管子,希望病患彷彿「就像在睡夢中離開」。(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 Q.如何評估是否一定要裝設鼻胃管?居家安寧最常見的醫療設備就是鼻胃管,提供無法由口進食、吞嚥功能異常及特定腸胃道疾病病人,適當的營養及藥物治療。雖然胃造廔管照顧較簡單,不過亞洲風俗一向不喜身體不完整,因此較少見。裝設鼻胃管和手工餵食相比,可以減少餵食時間,照護上較為方便。不過對許多患者來說,臨終前最大的快樂,往往只剩下「吃」的喜悅,為了協助患者能以口就食,享受食物的美味,包含台大、台北市聯合醫院、奇美醫院等不少醫院都有組成「吞嚥小組」,由牙科、復健科、耳鼻喉科、營養科等醫師共同評估,協助患者移除鼻胃管,訓練患者慢慢由口進食,同時指導家屬如何調配適合的食物以及餵食技巧,也有許多市售的黏稠食品可選擇。雖然改由手工餵食平均需要1個小時以上,但可藉此促進與親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患者不必忍受裝設鼻胃管的不適感,能找回生的喜悅。不過,是否裝設或是移除鼻胃管,仍有待家屬和醫療團隊溝通,如何在病人意識清楚下尊重病人意見想法、照顧者能不能勝任餵食工作。以及患者本身的意願都是醫療團隊評估重點,應盡量取得共識,要強調的是,不裝鼻胃管絕對不代表「要讓病人餓死」,事實上家屬應了解,最後階段往往不需要那麼多營養。(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Q.居家安寧能得到哪些醫療服務?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對象,都可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目前包含癌症、漸凍人及8 類非癌症末期重症病患,分別是「老年期及初老期器官質性精神病態」、「其他大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以及「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內容,是由西醫師定期到患者家中訪視,評估患者需求開立醫療照護醫囑。特別的是,2019年起,居家醫療擴大服務內容,若患者有牙科醫師、中醫師以及特殊用藥需求,就能經由居家主治醫師先整體評估後,連結中醫、牙醫以及藥師等治療服務,此外醫療團隊還包含護理師、呼吸治療人員其他醫事人員等。基於安全考量,牙醫師可以提供牙周病緊急處理、簡單拔牙、蛀牙填補以及牙結石清除等。而中醫師則能提供患者針灸、中藥和指導家屬傷科照料方法,讓患者在西醫之外,也能有其他選擇。至於看診內容,經由主治醫師評估後,可提供給藥、換藥、拆線、靜脈注射,以及氣切管、導尿管、鼻胃管等三管護理及更換等,此外還包括病患自控式止痛幫浦以及呼吸器使用等,各照護內容都能根據病人病情實際需求提供。除了醫師能定期到宅訪視外,一旦患者有緊急需求或是夜間、假日需要醫療服務,家屬同樣能和醫療團隊聯繫,約定時間到宅提供醫療服務,讓患者和家屬即使在家,也不必擔心醫療到不了成為醫療孤兒。(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Q.若患者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該怎麼辦?居家醫療,最終不免要迎來最後一個階段,家屬同樣不必憂心,居家醫療有提供病患臨終時訪視服務,當家屬察覺,患者時間所剩無幾時,可以聯絡主治醫師,由居家療護小組再次前往確認,給予家屬哀傷輔導,並協助病患家人能團聚在一起,暸解病程發展,為善終做準備。此外,患者若在家中死亡,居家醫療小組可開立死亡診斷書開立,不必再回到醫院。而藉由醫療小組訪視,一方面給予家屬心理準備及情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能了解病人心願,在最後階段協助完成家屬和患者最後的囑託與心願,得以圓滿。(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Q.居家安寧還能使用長照2.0的資源嗎?可以。家是最好的病房,然而單單把醫療送到家中,仍無法把病患留在社區生活,還需要長期照顧的服務,過去醫護人員發現病患一旦有長期照顧需求,或是長期照顧居家服務人員發現個案有醫療需求,僅能透過電話或是傳真方式轉介個案,為了方便長期照護管理中心及健保特約醫事服務機構能雙向轉介,減少重複評估個案時間, 健保署2017年10月開始建置電子轉介平台, 都能提供雙向服務。也就是說,長期照護需求的患者若需要居家醫療服務,或是原本僅是居家安寧的患者需要長照2.0的相關需求,居家醫療和照管中心都能互相連結,例如發現個案不能出門就醫,就可以轉給居家醫師。居家醫師若評估患者需要照管專員、居服員、或是輔具需求,也能轉給照管專員,讓醫療和生活照護無縫接軌。(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書籍介紹書名:樂活一生:有尊嚴又快樂的活一輩子作者:魏怡嘉, 黃子明等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5/05編者簡介/中國時報《中國時報》創刊於1950年10月2日,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報紙之一,成立以來稟持專業報導、公允立論,推動台灣成長發展。《中國時報》現隸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以「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的理念,致力增進兩岸的互信互諒互解,希望兩岸華人的未來更加美好。延伸閱讀: 天天吃,容易得大腸癌!醫師點名:早餐店裡最NG的2種食物
-
2020-09-04 科別.泌尿腎臟
腎臟病早餐店這2樣東西少點!吃多小心血管鈣化、死亡風險增
一名30歲的吳小姐,任職百貨公司櫃台小姐,患有狼瘡腎炎(Lupus nephritis)於前年因尿毒症明顯開始接受長期腹膜透析(CAPD)治療,因常吃火腿三明治、肉鬆等過量高磷食物,又常忘記或不正確服用降磷藥物,導致高磷血症;去年11月手指及腳趾和四肢多處發生皮膚鈣化,甚至血管鈣化明顯。 血磷每上升1 增加10~18%死亡風險 台中榮總腎臟科陳呈旭主任表示,慢性腎衰竭的病人,隨著腎功能的下降,會有低血鈣與高血磷的發生,病人的高血磷,除了會有低血鈣或心率不整的併發症之外,亦會有骨質缺乏、血管鈣化、副甲腺機能亢進以及軟組織鈣化的問題,高血磷亦是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危險因子,血磷每上升1,就會增加10~18%的死亡風險。鈣磷控制不佳 全身都有風險現在的磷結合劑,分成含鈣與不含鈣的磷結合劑。陳呈旭主任說明,含鈣之磷結合劑,長期服用會使鈣磷沈積在血管與軟組織中,使用含鈣磷結合劑會使病人的死亡率上升高達22%,除此之外,亦會有其他腸胃道不適的副作用。陳呈旭主任指出,病人的鈣磷控制不好,會造成骨骼易骨折,亦會造成全身四處鈣片,如心臟血管、關節、腦部血管、瓣膜、神經、腸繫膜血管以及肺部等,進而造成後續更多的問題。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 影響病人存活率此外,高血磷、低血鈣與副甲腺機能亢進,從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就開始,隨著腎功能愈來愈差,情況也愈來愈嚴重,即使病人進入了透析,仍然無法完全解決鈣磷控制不佳的問題。陳呈旭主任提醒,這些問題,就像是掐住腎臟科病人的脖子一樣,嚴重影響腎臟科病人的存活率。(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早餐吃三明治+大冰奶易昏睡! 營養師絕不點的NG地雷還有這些 減肥挑時間! 運動到底要在早餐前or早餐後?
-
2020-09-04 科別.泌尿腎臟
洗腎男肺炎鬼門關走一遭 康復又回醫院找醫師做這件事
今年40多歲的阿勝(化名),雖然長期洗腎,但病情控制良好,活動力佳,也從不認為自己需要打疫苗防肺炎,不料今年初感染肺炎,健康狀況兵敗如山倒,一度命危,經醫療團隊搶救、鬼門關走一遭,阿勝康復後,餘悸猶存,到診所自掏腰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根據腹膜透析腎友協會調查,約6成透析病友未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有2成3的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無施打過,僅17%腎友有定期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台約有9萬名洗腎病患,平均每5名死亡洗腎者就有1人是因感染性疾病,但多數病友卻缺乏積極預防感染的意識。台灣透析患者數逐年攀升,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說明,洗腎患者長期以透析方式濾出血液中代謝的廢物,透析治療後容易食慾不振、營養不良,在免疫力機能低落的情況下,易成為感染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根據統計,在美國,更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洗腎患者曾感染肺炎。肺炎對洗腎患者而言是致命殺手,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林裕峯說,過去有研究發現,慢性腎病患者若罹患肺炎,半年後死亡率是無感染肺炎的腎友五倍,五年後死亡率則是無感染肺炎的慢性腎病患者2.1倍。疾管署建議慢性腎病變病友均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且透析病患在開始接受透析前,也需要做疫苗接種狀態評估,建議流感等疫苗等,但衛福部目前對肺炎鏈球菌疫苗僅公費補助75歲以上長者施打,林裕峯建議,有腎臟相關疾病者,含腎衰竭、腎臟移植者、腎臟疾病自費接種。林裕峯提醒,血液透析腎友每周需三次進醫院血液透析,可主動詢問護理師;再者是腹膜透析病友,每個月回診一次,可主動請醫師進行評估;另外,腎友首次開始接受透析治療前,會進行疫苗接種評估,腎友可把握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三時機。對腎友而言,降低肺炎感染風險方法,除定期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外,黃尚志表示,腎友需留意提升自身防護,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也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衛生保健及防護措施。
-
2020-09-02 新聞.科普好健康
洗腎人生不黑白!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不寧腿症狀 」
「啊~你洗腰子,一世人就沒去啊。」這是傳統對洗腎病人的印象,覺得一旦洗腎,人生就此黑白。50歲的黃先生已經洗腎3年,現在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不只能出國自助旅行,還改善了洗腎常出現的不寧腿症狀,睡眠不再被干擾,黃先生說:「洗腎病人心理調適很重要,我們還是可以工作,也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三高腎友 安排國內外旅遊黃先生有三高問題,六、七年前被檢查出腎絲球硬化,「當時心情很糟,但也覺得總有一天會洗腎,就開始把工作時間調整成更彈性的狀況,因此,三年前開始洗腎時,僅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就讓自己恢復正常生活。」現在他洗腎的時間可以排在白天,去年還安排去捷克自助旅行16天,今年下半年計畫要環島。腿不斷抖動 影響睡眠雖然生活已經盡量不受洗腎影響,但洗腎的副作用還是困擾著黃先生,「可能我在國外洗得不夠徹底,毒素無法清除,開始出現不寧腿症狀,腳會不斷抖動,我搭高鐵南北出差,幾乎坐不住,晚上睡覺時也躺不住,頻繁起床;臉上更是出現了粉刺、毛囊炎。」經由汐止田安診所院長陳孟浩幫黃先生改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大中分子的毒素清除率變高,治療約兩周後,臉部毛囊炎、皮膚搔癢,還有不寧腿的症狀改善很多。黃先生說,洗完後身體變得很輕鬆,尤其不會因為腿部不斷地抖動而影響睡眠品質。洗腎病人發生不寧腿症狀的比率約兩成左右,它是一種運動感覺神經症狀的慢性疾病,可能是因體內大中分子的毒物累積造成。這些毒素長期沉積體內,包括皮膚、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及心臟血管系統等都會受影響。天天跳舞 看不出她洗腎康寧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馬紹銘指出,台灣洗腎品質已經不錯,但傳統洗腎技術的極限大約可以過濾掉大中分子的比率約70%,現在有了新一代的人工腎臟,透過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大約可以再提高15%,而大中分子的毒素清除率變高後,期能減少慢性腎衰竭的併發症如心血管併發症。馬紹銘指出,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使用一般HD機器就行,腎友無需等待特定床位進行治療,較為方便。陳孟浩也提及,目前除了可以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的方式之外,透析的水質也是愈乾淨愈好,才能維持洗腎患者的品質,有位女性患者天天去跳舞,也沒人知道她是洗腎病人。台灣存活率約60% 世界第二馬紹銘強調,台灣洗腎病人平均5年存活率約60%,在全世界排名第二,第一名是日本,美國則不到50%。隨著糖尿病人口增加產生併發症,需要洗腎的病人年齡愈來愈大,但醫療發展不只讓患者活著就好,而是看不出「我是洗腎病人」,減少併發症,提升腎友的生活品質,不只增加自我肯定,甚至能回饋社會,貢獻生產力。
-
2020-08-25 科別.心臟血管
男主動脈剝離拖了兩天才手術 醫慶幸術後平安
一名55歲男子抽菸近40年,上月底突然感到胸悶、胸痛,以為吃止痛藥可緩解,卻遲不見效,直到去急診才查出是主動脈剝離,並拖了兩天才進行手術,所幸術後已轉危為安。男患者說,他從事勞力工作,日前突然感到一陣胸悶劇痛,原以為是在烈日下工作所致,便不以為意,僅自行購買止痛藥緩解,隨後又連續胸痛,嚇得他趕緊赴醫,原本想延至慶祝父親節後再接受治療,所幸在父親的堅持下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說,患者發生胸痛當下,先前往其他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主動脈剝離,此症為致命性的心臟殺手;且根據統計,患者發病後每小時即增加百分之一的死亡率,至少半數病人在病發後48小時內會死亡,因此當他轉院至亞大醫院後,便緊急安排手術。不過因患者個人考量,拖了兩天後才動刀,所幸術後順利恢復且無併發症。他說,主動脈剝離是指主動脈內膜破裂後,血液從真腔(血液原本流動之處)進入假腔(因結構受傷而產生的裂縫處夾層),使得主動脈送到各器官的血流受到影響,就會產生缺血性症狀,往往導致腸缺血壞死、腦中風、急性腎衰竭、急性心衰竭,甚至死亡。劉殷佐強調,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包括未良好控制高血壓、抽菸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遺傳性疾病、主動脈瓣膜缺陷、高強度重量訓練或使用古柯鹼等,一旦民眾突然感到撕裂性的胸痛和上背痛,痛感延伸至脖子或下背,就有可能為主動脈剝離。此外,主動脈剝離發生處不同,受影響的器官不同,若有喘不過氣、腹痛、腰痛、意識不清等症狀,也應懷疑為主動脈剝離所致。他提醒,若患有高血壓的民眾,平時應控制血壓,有抽菸習慣也必須戒除,並維持適當體重,才能預防主動脈剝離悲劇發生。※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8-24 新聞.健康知識+
老屋水管每天送鉛來,年輕人心血管風險增!專家教吃這些食物有利排鉛
台灣有不少屋齡超過60年的老建築,其中的老水管恐怕每天將有毒重金屬「鉛」送到你面前。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研究發現,新北市31個家戶有9戶早晨第一公升水鉛含量逾6微克,台灣大學約60年之舊校舍第一公升水鉛含量更逼近250微克。蘇大成指出,鉛會降低兒童智商,新研究亦證實使年輕人頸動脈變厚風險增一成、代謝症候群風險提高四成,呼籲政府盡快優先針對老舊屋舍和校園進行採樣分析,以了解暴露風險。台大醫院今由新任副院長高淑芬主持記者會,蘇大成與恩主公醫院副院長林建宇、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黃柏菁出席,共同說明長期合作研究最新成果。蘇大成表示,針對738位平均21歲之12到30歲成年人,研究發現尿中鉛濃度越高頸動脈中內皮層厚度越厚,在校正其他危險因子之後,鉛暴露增加代謝症候群風險41%,也與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研究也發現鉛暴露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有密切正相關,鉛濃度較高者,頸動脈厚度增加14%,可能機轉是鉛促使核酸甲基化。上述兩篇研究都在今年發表於國際期刊。蘇大成於2017年做31個新北市居家測試評估,在夜間不用水的前提下,測量早上起來第一公升的水鉛含量,結果31個居家裡有5家超過6微克,兩家超過10微克,兩家超過9微克,顯示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家戶水管會「送鉛給你」。蘇大成與台大環工所教授林逸彬合作,測試台大屋齡大約60年的校舍一樓,第一公升水鉛含量逼近250微克,第五公升以後才慢慢下降,但連續採十公升,所有樣品總鉛濃度都超過10微克。林建宇表示,長期低劑量暴露導致的慢性鉛中毒,大多是無症狀,過去已知會導致腎衰竭、過敏氣喘等免疫失調、兒童智力下降。最新研究更確立鉛與年輕人心血管疾病有關,分析美國資料也發現,體內鉛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會增加骨折風險。蘇大成表示,鉛對於身體所有生理系統都是負面影響,國際間公認沒有安全值,也就是最好完全不要暴露到任何鉛。然而,台灣民眾鉛暴露是美國的2到2.5倍,90%時間人都待在室內,如果室內飲水、灰塵、油漆含鉛,就會造成問題。他強調,公布研究不是要讓人恐慌,而是要提醒並提供解方。蘇大成指出,我國經濟標準檢驗局公告實施的CNS國家標準,其室內塗料是比照中國,僅針對可溶性鉛含量限量90ppm,在室外塗料部分,雖順應多數國家作法定定總含鉛量限量標準600ppm,但對於超標產品僅要求加註警語,而未定定強制下架標準。另外,過去廣泛使用的黃銅水管含鉛量高達百分之五到八,就算自來水公司大管路換管,水進到老屋,還是盛裝在鉛管中。蘇大成建議,環保署、營建署、自來水事業單位、標檢局及地方環保局和教育局應通力合作,大規模調查幼兒園及小學自來水含鉛量,另須檢討含鉛管的使用及相關規範,尤其應研擬無鉛管材(含鉛量小於0.25%)在自來水系統及新建築中全面使用的可能。同時推動國內大型人體生物監測計畫,針對老舊建築等熱區,以不放流的採樣方法進行分析,以評估民眾健康風險。・如何防止鉛暴露:回家後先讓水龍頭流水一到兩分鐘。流出之水可以沖馬桶或澆花。選擇有標檢局「飲水用」標章的水龍頭。若仍有疑慮可選用認證可除鉛之淨水器。葉菜類烹煮前要洗淨。避免使用色彩鮮豔的裝飾器品盛裝食物。注意中藥來源安全可靠,並觀察服用後的反應。選用有安全標章的玩具,避免給嬰幼兒玩廉價鮮豔的玩具或贈品。注意打掃吸塵,避免落漆或剛油刷或焊接的場所。選用有綠建材標章之水性油漆。從是含鉛作業應穿著工作服,工作服不可穿回家,應更衣沐浴再回家。・有利於排鉛的食物:吃含鈣、鐵、鋅之食物,例如一天兩杯牛奶,可以與鉛競爭蛋白質載體。重視蛋白質食物之均衡攝取,例如豆製品和肉類。蛋白質可以與鉛結合為可溶性化合物,阻止人體吸收鉛。攝取含維他命C的食物,可以協助體內鉛從糞便中排除。諮詢/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製表/邱宜君
-
2020-08-24 科別.泌尿腎臟
影/台中同天4人熱衰竭2人住院 醫師提醒補充水和電解質
雖已入秋天氣仍熱,二周前天氣炎熱,有4人分別因熱衰竭陸續送到衛福部豐原醫院,其中還有兩人住院治療,醫師表示,天氣炎熱除了補充水分外,還要補充電解質,尤其在戶外工作的民眾,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這時才補充水分已經來不及。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表示,高溫下工作導致流汗,水分的補充要比平常更多一些,甚至還要補充一些鹽分、或是運動飲料等,避免電解質不平衡、或鈉離子過低,產生的身體不適。二周前4人就醫時,身體多半呈現虛弱、無力、噁心、想吐的情形,其中有人還出現抽筋,主要是天氣悶熱,4人雖幾乎都是口渴了才喝水,就醫時4人身上的衣服都濕,明顯是身體大量水分流失,水分補充不足,導致熱衰竭,有2人還因此住院。豐原醫院腎臟科醫師蘇碩凱表示,住院2人都是在戶外工作,雖然都是經驗老道的戶外工作者,知道要補充水分及運動飲料,但連3天的高溫工作下,體力的耗損及水分的流失太多,來不及補充水分,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態,此時,應該立即暫停手邊的工作,到陰涼地方休息。就醫後發現2人熱衰竭嚴重,血液中的肌酸肌酶也偏高,甚至合併腎衰竭情形,住院後立即給予3000cc的點滴補充,經過3天的點滴施打,才慢慢改善身體不適狀態出院返家。醫師提醒,在戶外進行活動或工作時,要記得補充水分和鹽分,在室內工作或活動,出現大量流汗情形,也要記得補充水分和鹽分,不要覺得在室內就認為沒關係,這樣反而容易讓身體出現不適的狀況產生。
-
2020-08-21 科別.泌尿腎臟
櫃姊苦難記!洗腎還要養家 手指腫如香腸丟工作
30歲吳姓櫃姊前年洗腎期間工作養家,難以飲食、藥物控制,常吃火腿三明治、肉鬆等高磷食物解決三餐,導致高磷血症,去年底手指、腳趾等處關節、血管鈣化嚴重,腫如香腸,健康出問題,無法工作,更無力負擔自費降磷藥物,一次跌倒造成右股骨頭骨折,換成人工髖股關節,這讓她痛定思痛,今年2月切除副甲狀腺,術後配合飲食節制、自費磷結合劑治療,四肢等處鈣化明顯改善 。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說明,這名吳姓病患16歲罹紅斑狼瘡,前年因狼瘡腎炎開始接受腹膜透析洗腎,但難以飲食控制,例如攝取高磷食物,包括加工食品、動物內臟、肉類、堅果、牛奶等,又沒有正確服藥控制,造成四肢等多處鈣磷沉積,去年底短暫改為血液透析,但未能改善鈣磷沉積,後因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造成腎骨病變及骨質疏鬆,一次跌倒後造成右股骨頭骨折。台中榮總腎臟科醫師蔡尚峰說,慢性腎衰竭病患隨著腎功能的下降,會發生低血鈣與高血磷。病人的高血磷除了併發低血鈣、心率不整,也會出現骨質缺乏、血管鈣化、副甲腺機能亢進,以及軟組織鈣化的問題,洗腎對於血磷清除有限,患者需服用磷結合劑。蔡尚峰指出,磷結合劑分成含鈣、不含鈣,其中含鈣的磷結合劑長期服用會使鈣磷沈積在血管與軟組織中,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死亡率增22%,以及腸胃道不適副作用。不含鈣的磷結合劑需自費使用,每個月動輒花費上千元,令患者裏足不前。蔡尚峰說明,高血磷、低血鈣與副甲腺機能亢進,從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就開始,隨便腎功能愈來愈差,情況也愈來愈嚴重,即使病人進入了透析,仍然無法完全解決鈣磷控制不佳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像是掐住腎臟科病人的脖子一樣,嚴重影響腎臟科病人的存活率。
-
2020-08-08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10大燒錢疾病慢性腎病奪冠! 遠離洗腎,營養師提5警告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公布108年10大最燒錢疾病費用排行榜:(1)慢性腎臟疾病、(2)第2型糖尿病、(3)齒齦炎及牙周疾病、(4)齲齒、(5)原發性高血壓、(6)到院抗腫瘤治療(放療、化療)、(7)呼吸衰竭、(8)慢性缺血性心臟病、(9)思覺失調症、(10)支氣管及肺惡性腫瘤。慢性腎臟病108年全年治療費用高達533億元位居第1名,統計108年全台洗腎人數也攀升到9.2萬人,與107年的洗腎人數9萬人相較,1年之內又增加2千人,「慢性腎臟病」成為國人重要的健康課題。有46%新洗腎患者是糖尿病控制不佳 導致腎臟病變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人數眾多,觀察背後主因,有46%新洗腎患者是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腎臟病變。雖然台灣糖尿病患的年齡大多為65歲以上族群,但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飲食精緻化,手搖飲料、精緻高糖蛋糕餅乾等甜品越來越容易取得,根據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20至39歲年齡族群,糖尿病發生人數從2010年至2014年之間有成長趨勢,顯示年輕族群對於腎臟的保健防範也不容小覷。保護腎健康 預防腎臟疾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針對腎臟的保健,從日常生活中飲食的控制及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相當重要,保護腎健康,預防腎臟疾病!除了國健署建議的「3多、3少、4不、1沒有」外,還有1個必要!【3多】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多吃蔬菜增加膳食纖維及含豐富鉀離子,鉀離子可幫助鈉離子排出體外,可預防高血壓,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及降低腎臟負擔。適量攝取水分,每公斤體重喝30c.c.水,可增加新陳代謝。【3少】少鹽、少油、少糖:控制鈉的攝取量,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1茶匙食鹽(6g)。常吃甜食,攝取過多熱量,會造成肥胖,增加糖尿病的風險。【4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不明的藥:謹記並遵守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不明的藥的4不原則。【1沒有】沒有鮪魚肚:沒有鮪魚肚,避免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1個必要】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定期安排健康檢查。輕度中度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明顯症狀,要及早發現腎臟病變就得靠健康檢查。常見的腎臟健康檢查有:抽血、尿液檢查、腹部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腎臟切片檢查、電腦斷層攝影(CT)。更重要的是,採取健康的飲食型態,有助於遠離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若等到腎臟已發展到慢性腎衰竭的階段,才想要改吃健康的飲食,屆時必須經過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評估,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蛋白質吃太多腎臟會受不了? 4種攝取方式都NG 膀胱炎都怪衛生習慣差! 大小便後擦拭應向前or向後?
-
2020-07-29 科別.百病漫談
男遭虎頭蜂螫休克 一周終脫險
夏、秋是虎頭蜂出沒季節,一名在高雄甲仙山區道路工作的挖土機駕駛誤觸虎頭蜂蜂窩,被蜂群攻擊多達40幾處傷口,一度在加護病房插管治療,近日已脫險。衛福部旗山醫院表示,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橫紋肌溶解症與急性肝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蜂螫沒有特效藥,在山區活動的民眾應提高警覺。入夏後,旗山醫院接獲多起蜂螫急救病例,有些是農民工作時被蜂螫,也有民眾爬山遇蜂群攻擊。本月中旬,一名40多歲挖土機駕駛在甲仙山區施工,作業時觸及虎頭蜂窩,虎頭蜂傾巢而出,司機快步逃跑,頭頸、手部等沒有衣物遮掩的皮膚遭蜂螫,男子第一時間沒有不舒服,回家出現深褐色尿液才前往旗山醫院就醫。腎臟科醫師陳河卿指出,患者到院時意識清楚,告知遭虎頭蜂攻擊,不久病情急轉直下,出現過敏性休克,同時併發橫紋肌溶解、急性肝腎功能衰竭等重大病症,所幸一周後脫離呼吸器,目前只有腎臟功能待觀察。另一參與急救的胸腔科醫師李文銘說,蜂螫沒有特效藥,靠醫院給予支持性治療,不可忽視過敏性反應,嚴重可能造成急性呼吸衰竭。高市消防局六大隊中隊長朱敏誠提醒,上山別噴香水,蜂群會追逐香味,若在山上看見蜂窩應避免驚擾,最好放低姿勢安靜離開,別用手或衣物驅趕,若已驚擾蜂窩要趕快逃跑,並找遮蔽物保護頭部。
-
2020-07-27 科別.泌尿腎臟
聯結車冷氣壞 司機熱到中暑休克合併急性腎衰竭
一名50歲聯結車司機因車用冷氣故障,即使渾身大汗仍拚命工作,最後因發高燒到醫院急診,就診時,司機耳溫達39.5度,且全身倦怠、不易集中注意力、血壓急速下降,醫師立刻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抽血診斷出司機罹患「中暑合併急性腎衰竭與休克」。新竹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部主任解晉一指出,該名司機到院沒多久血壓就急速下降,收縮血壓只有60至70毫米汞柱,意識更加衰弱,雖然能夠叫醒,但很快就又昏睡過去,小便的量很少,幾乎排不出尿來,導尿後發現病患尿液少、顏色深,進一步抽血發現腎功能失常急性腎損傷。醫療團隊見狀,立即為司機進行急速降溫,保持病患身體皮膚濕潤、加速散熱,經由靜脈輸液及口服飲用給予充足水分,並以快速生理食鹽水灌注近6公升,藉此改善腎功能,提升心臟灌注壓,緩解休克狀態,努力減輕腎臟傷害,之後司機住進加護病房觀察,很幸運腎臟沒留下任何後遺症,目前已出院回家。解晉一表示,熱傷害依症狀可分成熱痙攣、熱暈眩、熱水腫、熱衰竭、熱中暑,這些都與身體裡的水分與鹽分喪失有關,一旦發生熱傷害,病患的症狀會隨體內器官的受傷程度,或系統功能障礙而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中暑病患的皮膚常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導致無法散熱,並產生乾燥潮紅的現象,病患可能出現意識不清的症狀表現,若忽視病情,終究會造成中樞神經功能異常,進一步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橫紋肌溶解、多重器官衰竭,甚至致命性的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解晉一提醒,民眾夏季開車出遊前,務必確認車輛冷氣功能,避免長時間待在悶熱的車廂內,從事戶外活動需要消耗很多體力,要積極補充水分,不能口渴才喝水。
-
2020-07-23 癌症.血癌
多發性骨髓瘤 被輕忽的血液型癌症
陳先生六十五歲退休後,熱愛爬山,也常至運動中心練重訓,去年突然下背痛,以為是運動傷害,至復健科門診就醫,初步研判肌肉拉傷,持續接受復健、服用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才發現是骨髓瘤作祟。因此,本報舉辦紙上論壇,提醒國人關心這沉默殺手。年初陳先生接受推拿按摩時,沒想到,「啪」一聲,產生劇痛,送至急診,確診為骨折,醫師覺得不對勁,進一步安排MRI等影像檢查,發現他的骨頭上面布滿許多孔洞,不同於一般骨鬆,轉介至血液腫瘤科,這才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譚傳德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原發部位在骨髓裡漿細胞,突變後造成惡性腫瘤,可能跑至全身任何一個器官,最常侵襲部位為骨頭,除了造成骨頭疼痛,骨頭也會逐漸空洞化,看似骨鬆,但在顯微鏡下,充滿小洞,骨折風險更高。此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骨頭逐漸釋放鈣質,引發高血鈣症,症狀為容易疲累、心律不整、意識模糊,嚴重時還可能急性腎衰竭,原因為體內過多免疫球蛋白(M蛋白)逐漸堆積腎臟,造成功能下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常因貧血而異常疲累,而血液裡滲透壓偏高,易引發意識不清,造成心臟衰竭。「貧血、腎衰竭、高血鈣症及骨頭疼痛(下背痛、容易骨折),是多發性骨髓瘤的四大症狀。」譚傳德說,正因表現複雜且多樣,絕大部分患者難以在第一時間找對門診、醫師。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威翰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確診之前,平均都換過三至四個醫師,不少人看過骨科、家醫科、復健科、腎臟科、新陳代謝科等門診,才被轉介至血液腫瘤科。在治療上,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年齡偏長,約在六、七十歲間,譚傳德指出,用藥時必須考量身體狀況,早期已有化療可用,因敵我通殺,副作用較大,患者吃盡苦頭,療效有限。黃威翰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為惡性血癌,十年前被喻為絕症,頂多存活三年,因為癌細胞在骨髓裡築巢築窩,很難徹底除惡,隨著標靶藥物逐一問世,迄今已有七種抗癌標靶,有效延長存活期,降低副作用。近幾年臨床證實,兩三種標靶藥物合併使用,明顯提高無疾病存活期,健保也逐漸將合併使用納入給付範圍。黃威翰強調,健保於今年四月給付新型標靶藥物,對於病友及家屬來說是一大福音。目前從第一線至第四線藥物均獲給付,相當完整。
-
2020-07-23 科別.泌尿腎臟
台灣淪洗腎王國,去年狂燒健保533億元!原來不是因為吃太鹹,而是你可能也有這基因
全民健保支出逐年成長,健保署公佈去年10大「最燒錢」疾病,慢性腎病「榮登」首位,治療費用全年度高達533億元、洗腎人數衝破9.2萬人。其次依序是第二型糖尿病308億元、齒齦炎及牙周疾病180億元、齲齒164億元、原發性高血壓140億元、到院抗腫瘤治療(如放、化療)134億元、呼吸衰竭125億元、慢性缺血性心臟病122億元、思覺失調症115億元、支氣管及肺惡性腫瘤110億元。台灣向來有洗腎王國、洗腎之島的「惡名」,慢性腎臟病一直是台灣重要的公衛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分析,台灣洗腎人口多,不外乎6大主因: 隨老年人口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口增加,這些問題所引發的腎臟病也增加。 國人不當用藥習慣,對洗腎之影響有2個面向,一是有些藥物本身具有腎毒性,直接造成腎臟傷害;二是慢性病人可能因服用了宣稱可治療其疾病之藥品、藥草或製劑,而未依正規管道妥善醫治,導致病情控制不佳,加速了糖尿病、高血壓所引發之腎病變。 全民健保實施:我國保險制度完善,全額給付透析醫療,病患不需部分負擔,降低民眾接受透析醫療的門檻,故健保實施後,透析發生率與盛行率顯著增加。 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病人存活率提高及老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標準化死亡率近年來逐年下降,因此,前述慢性疾病長期存活病患增加,隨存活時間及罹病時間延長,併發腎病變的人數增加,而相對增加透析人口。 透析醫療品質佳:國際比較資料顯示台灣透析存活率不比國際差,甚至於比其他國家好,此相當於透析病患可以活得更久,故使得末期腎臟病之盛行率高於其他國家。 腎臟移植率低:因國情與法令不同,由國際比較資料顯示台灣腎臟移植率低,且相較於美國,美國腎臟移植率為台灣之6倍,如此,我國洗腎病患脫離率低,造成洗腎盛行率高不過,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糖尿病」惹的禍!根據研究指出,台灣人因為基因關係,胰島素分泌功能差,相較全球罹患糖尿病比例,台灣人罹病機率高。若細看全台9.2萬名洗腎患者的罹病原因,有46%新洗腎患者就是因為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腎臟病變。要發現早期腎病,只要掌握「泡、水、高、貧、倦」5字訣,當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等症狀,就需要儘早就醫檢查尿液及抽血,找出傷腎源頭,千萬不要輕忽。如果只是早期腎臟發炎,是還有機會可以痊癒,但若是因為糖尿病所造成的腎臟病變,就得即時控制糖尿病,才能避免後續演變成不可逆情況,如果未加以控制演變成尿毒症,恐怕會面臨洗腎、換腎的危機。一般來說,腎功能指標是以測量每分鐘有多少血漿經由血絲球過濾,也就是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來表達為佳,正常值約在100ml/min左右。可以利用「腎病指標」來了解慢性腎病的5個階段加以判斷。第1期:腎功能正常但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傷狀況,腎絲球濾過率在GFR90~100 ml/min/1.73m2第2期:輕度慢性腎衰竭,但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絲球濾過率GFR60~89 ml/min/1.73m2以上2期患者的腎臟功能約正常人60%以上,需要注意是否有糖尿病及高血壓,並得控制血糖、血壓與飲食,每半年做腎功能檢查,一般皆能穩住腎功能。但若有腎絲球腎炎之病患必須接受治療。第3期:中度慢性腎衰竭,腎絲球濾過率GFR30~59 ml/min/1.73m2第4期:重度慢性腎衰竭,腎絲球濾過率GFR15~29 ml/min/1.73m2上述患者的腎臟功能僅約正常人15~59%,應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減緩進入第5期腎臟病變。至於第5期,則已是末期腎臟病變,腎絲球濾過率GFR<15 ml/min/1.73m2,腎臟功能剩正常人15%以下,若逐漸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則必須準備與接受透析治療及腎臟移植。慢性腎臟病的5個階段是以「GFR」(腎絲球濾過率值)來判斷您的腎臟功能,而GFR又必須綜合考量您的年齡、性別以及「CR」(血清肌酸酐)。可按此算算自己的CR。平常若想要保健腎臟,不外乎就是在生活上要遵守「3多、3少、4不、1沒有」: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不明的藥,以及「沒有鮪魚肚」。資料來源:台灣腎臟醫學會「腎利人生」、國健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延伸閱讀: 濕疹、尿布疹、念珠菌感染...「萬用藥膏」止癢抗炎真那麼神?醫師從成分到用法一次解密
-
2020-07-21 科別.泌尿腎臟
遊民無處去曬到中暑休克住院 醫:多喝水少曬太陽
好熱的天氣,衛福部立彰化醫院最近一周連續收治5名熱衰竭病人,及一名中暑的50歲遊民。遊民疑因喝水量不足,在溪湖街上昏倒,到院體溫高達攝氏40度,進一步檢查發現他已急性腎衰竭,直到今天仍住院治療。部立彰化醫院表示,中暑的遊民居無定所,大熱天沒任何防曬措施,照樣在外蕩,5天前被人發現路倒,昏迷不醒,好心的民眾通知119送到部立彰化醫院,急診醫師量測他的體溫為攝氏40度,皮膚乾燥、無尿,疑因喝水不足又曝曬過度,已造成急性腎衰竭,醫護人員搶救後挽回一命,也幸好不必洗腎。送到部立彰化醫院的熱衰竭病人,都有噁心、想吐、頭暈、大量流汗等不適症狀,在急診室注射較冰涼點滴和藥物,症狀很快緩解,當天出院。遊民休克昏倒後才被送醫,昏倒前應有皮膚乾熱、肌肉痠痛、抽筋等症狀,有些中暑的人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部立彰化醫院急診室醫師黃鎧翊說,一般人夏天不舒服常以為是「中暑」,其實是熱衰竭,待在高熱環境過久,持續流汗,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但體溫大多正常或稍微高一點,熱衰竭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中暑前兆,中暑是在高溫環境下,身體難以散熱,造成體溫超過攝氏40.5,同時中樞神經功能出現障礙,危及生命。醫師建議多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找陰涼地方避暑,不時用濕冷毛巾擦拭身體,在戶外活動應穿容易散熱的寬鬆衣服,撐傘、戴帽遮陽。
-
2020-07-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微營養素」是人類必需營養素之一,該補充哪些呢? 專家分析給你聽!
忙碌的現代生活已成常態,使得外食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國人飲食西化已久,致使肥胖率居高不下。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其中成人男性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3.7%,而成人女性過重及肥胖率則是30.8%。因此,多數人會認為現代人早以營養過剩了,哪會有營養不良、不均的問題發生。事實則不然,據奇美醫學中心資料庫統計,有5.3%的人缺乏維生素C、8.7%缺乏維生素A,但B群卻超出參考值的比例偏高,意即可能過量補充。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如偵建議,「微營養素」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總稱,是人類必需營養素之一。但不能完全由人體自行合成,需由飲食補充獲取,且會受年齡、壓力、孕期等健康狀態影響。而體內維生素、礦物質參與體內酵素合成及代謝活性,若有攝取不足易有代謝障礙問題發生。有不少研究指出,維生素缺乏與癌症、慢性疾病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有關,更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奇美醫學中心病理中心臨床病理科高專吳麗卿指出,例如,近年倍受關注的維生素D,國人不足的比例相當高。但維生素D除與鈣質吸收有關外,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亦與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慢性疾病等有關。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逾3萬筆微養營素檢測資料數據顯示,發現高達61%民眾缺乏維生素D,其中,近八成為年齡介於31至60歲之民眾,是為生產力最佳的年齡層。劉如偵進一步建議,可考慮透過「微營養素」檢測,以提供營養補充方向。接受檢驗的人,不僅能了解體內微環境狀態外,再接受醫護人員的專業衛教建議後,有41%民眾的維他命D有顯著提升,改善體質。目前,「微營養素」檢測可檢驗9項維生素及11項微量元素。劉如偵提到,微營養素對身體的功能,以及缺乏恐造成的健康影響如下。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持正常視覺、基因表現、免疫功能。注意!需和油脂一起攝取才能有好的吸收效果。若缺乏恐有乾眼症、夜盲症問題。★維生素D:用於調節人體中鈣和磷的正常濃度,幫助骨骼對鈣的吸收,維持骨骼正常功能。缺乏則會產生骨質疏鬆症、軟骨症。★維生素E:在體內扮演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劑,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傷害。如不足,會出現溶血性貧血、腸胃不適、陽痿、皮膚病害、肌肉衰弱。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協助神經傳導物質合成,有保護周邊神經傳導功能正常運作的作用。攝取不足會有腳氣病、視神經病變。★維生素B2:參與能量代謝反應反應,與其他維生素B群一起輔助供給細胞所需的能量,並可幫助血球正常增生。缺乏會出現口角炎、視力模糊、發癢流淚、眼睛酸痛、角膜充血。★維生素B6:協助排出含氮廢物、抗體的合成、消化系統中胃酸的製造、脂肪與蛋白質利用、維持體內鈉鉀平衡。缺乏會出現食欲不振、嘔吐、貧血、關節炎、小孩痙攣、學習障礙。★葉酸:胚胎發育時最重要的營養素,可以降低胎兒發生神經管缺陷的機率。若不足則有惡性貧血、胎兒神經管發育的缺陷。★維生素B12:於體內協助活化葉酸的功能,與骨髓細胞的造血功能有關。缺乏會出現惡性貧血。★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氧化劑的威脅同時也是一種輔酶。不足則出現壞血病,或者身上常見多處瘀血。微量元素★鐵:是構成人體血紅素的必要元素,與氧氣的運送、儲存及能量的生成以及細胞免疫、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關。不足則出現缺鐵性貧血。★鋅:對於細胞生長及代謝非常重要,也是體內進行正常代謝反應所需金屬酵素的組成成分之一。缺乏則恐生長遲緩、生殖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銅:是細胞電子鏈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關鍵成分。在人體中主要分布於肝臟、肌肉和骨骼中。缺乏則會有貧血、毛髮和骨骼異常、腦障礙。★錳:具有促進骨骼之發育以及生長、維持腦功能的正常運作和維持糖以及脂肪之正常代謝等功能。★硒:參與體內抗氧化及甲狀腺代謝素代謝,可調節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減少有害自由基的產生。不足會發生生長不良、肌肉疼痛、頭髮和皮膚色素的流失。★鎳:具有加強胰島素的作用以及協助血液製造之功能。★鉻:能協助脂肪的代謝來減少體內脂肪及增加肌肉量而改善體格,亦可藉由增加胰島素的效力來調節葡萄糖量,進而避免低血糖症及糖尿病的發生。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神經焦慮、手腳易抽筋。重金屬類的微量元素:非人體必需元素,但若超過恐造成的後果★砷:非人體必需元素。砷中毒在皮膚、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及周邊血管病變,如四肢壞死(烏腳病),造血功能也受影響,罹癌機會也會增加。★鋁:非人體必需元素。恐致使腎衰竭、透析性癡呆、何杰金氏病、囊性纖維化症、腦病變、軟骨症。★鎘:非人體必需元素。長期暴露會引起肺部纖維化、腎衰竭、軟骨病(日本的痛痛病)。★鉛:非人體必需元素。影響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引起小兒發育障礙、小球性貧血及癌症發生。劉如偵提醒,在繁忙的工作和高壓的生活中,大家應有營養素檢測觀念,透過精準檢驗、聰明補充,正確調整身體微營養素,以全方位營養調理的觀念照護自己。 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劉如偵、奇美醫學中心病理中心臨床病理科高專 吳麗卿
-
2020-07-17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血型不相容肝移植 高醫2年3例
血型不相容者進行肝臟移植排斥風險高,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近兩年共完成3例,術後恢復良好,3名受贈者對有機會重生滿懷感恩;其中路姓女士歷經10次血漿置換處理才活命,她戲稱主刀的主治醫師張文燦是Honey,親如家人。近2年來有3名需要換肝病患,性命垂危之際因找不到相容血液的肝臟可移植,經高醫醫療團隊收治,進行不同血型的肝臟移植,術後恢復良好,證明醫學精進,已能排除不同血型配對的換肝禁忌。昨天3人在院長侯明鋒及外科部長郭耀仁等醫護人員祝福下,切蛋糕慶祝重生。年近60歲的路女士血型為O型,因嚴重肝硬化,2018年接受B型血的女兒捐肝,術前她的血液抗體超標,經過10次血漿置換,並進行脾動脈栓塞,降低抗體誘發的急性反應,恢復良好。60歲O型的林先生因C肝合併肝硬化、肝癌,由A型血的妻子捐出右肝移植,手術過程碰上血管接合時管徑大小不一等難關,所幸成功完成移植。也是O型的謝先生罹B肝合併肝衰竭與肝昏迷、腎衰竭,由B型血的姪子捐肝,在一邊洗腎的瀕死邊緣下完成肝臟移植。高醫一般及消化外科主治醫師張文燦表示,血型不相容的肝臟移植,因血型抗原在肝臟血管及膽管細胞上,受贈者血中的抗體會攻擊植入的肝臟造成急性或超急性排斥,一旦肝臟變黑,陷入肝昏迷,恐引發致命危險,目前是術前進行血液透析,將不同血型的抗體稀釋,或應用新型藥物降低抗體形成,避免術後產生併發症。
-
2020-07-16 科別.新陳代謝
及早打胰島素 糖友可防器官病變
糖尿病患者施打胰島素會造成失明、洗腎或截肢?這誤會大了。專家表示,人體胰島素分泌不良就應從體外補充,適時注射胰島素,搭配飲食控制、運動及戒菸,才可降低糖毒性所致的器官病變傷害。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黃建寧表示,糖尿病的治療目標為降低併發症發生,隨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制度的建立與照護團隊的多年努力,台灣整體糖友的平均餘命與一般人的差距漸漸縮小,女性從4.7年降至2.6年,男性從6.2年降至3.2年。要減少併發症,不只是要控制糖化血色素(A1c),也要控制血壓(Blood Pressure)及膽固醇(Cholesterol)。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最新一次發布的「糖尿病ABC護心運動」調查結果,我國患者三項指標總達標率僅12.9%,顯見糖尿病整體照護仍有進步空間。黃建寧認為,糖尿病的照護,醫師、政府、患者都有責任。基層醫療應加強「共照」量能,也就是診所應配置衛教師和營養師,加強糖友的自我照護識能。但考量經濟成本,政府應擬定計畫,在基層給付端進行調整,才能幫助診所擴充照護能量。然而,相較美國胰島素的施打率33%、英國施打率23%,台灣的施打率僅約12%,其原因多是糖友圈傳言打胰島素會造成失明、洗腎或截肢,而且誤會胰島素一打就是一輩子。黃建寧闢謠,這是部分糖友因迷思延宕治療,出現併發症後才打胰島素,倒果為因,卻也讓謠言甚囂塵上。「適時注射胰島素,有助提升照護品質。」黃建寧指出,新診斷患者施打胰島素可降低高血糖引起的糖毒性,持續約3個月至半年時間,慢慢將糖化血色素降到7%以下,就能逐漸降低胰島素使用次數,並過度至口服藥治療,能讓病況控制得更佳。研究顯示,糖化血色素每降1%,可減少患者37%大血管病變風險,24%腎衰竭風險及19%視網膜病變風險。為打破迷思,糖尿病學會及糖尿病衛教學會近年著重胰島素的衛教,強調及早治療的重要性。黃建寧認為,使用基礎胰島素與可增加腸泌素的受體促效劑所組成的複方針劑,將會是未來糖尿病治療的主流,有臨床試驗證明,這對需打胰島素的高血糖患者是很好的治療選擇。明年是胰島素發明的一百周年。黃建寧表示,隨醫療科技進步,胰島素發展從動物胰島素進展到人類胰島素,也從短效發展至中長效及超長效胰島素等,針頭也逐漸變細。無論何種改變,都是以糖友的生活品質與胰島素注射方便性為目標。
-
2020-07-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雞胸肉有助健身減肥?營養師:長期食用容易便祕
吃雞胸肉不但可以減肥,還有助健身者維持體態。最近「雞胸肉」成為民眾飲食的新寵,超商紛紛推出相關產品。營養師表示,雞胸肉富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很適合想瘦身或健身的人食用,以打造理想體態。補充蛋白質 肉魚豆蛋類都適宜營養師趙函穎表示,雞胸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每100公克雞胸肉的熱量僅104卡,蛋白質含量22公克、脂肪含量0.9公克,又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總膽固醇。一般運動後應適當補充蛋白質,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建議,運動後不妨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雞胸肉,幫助修補運動後肌肉纖維的損傷,此外,肉魚豆蛋類等富含蛋白質食物是好選擇。「舒肥」料理 真空低溫烹調正夯料理雞肉可採取微波、加熱、水煮等烹調方式。趙函穎建議,可以採用法國的「舒肥」法,以真空低溫烹調的方式,鎖住食材水分並保持滑嫩口感,近年非常盛行。「舒肥」作法很簡單,趙函穎指出,首先取一片雞胸肉,視個人喜好加上各式辛香料醃製,如黑胡椒粉、大蒜粉、月桂葉、迷迭香或義式香料等,加一點鹽、15㏄橄欖油,以密封真空袋封起來醃製一至兩小時。若家中有舒肥機,溫度調至62度並將雞胸肉放置約1.5小時,取出煎一下就可食用。也可用電鍋,按保溫模式放1.5小時,也可達到舒肥效果。趙函穎說,也可用烤箱烤雞胸肉,再將雞胸肉撕碎做成手撕雞,搭配生菜或蔬菜成為沙拉;或單純以微波加熱雞胸肉食用。葉嘉豐建議,吃雞胸肉可以搭配適量堅果,約大拇指第一指節大小的量,以補充維生素E、鎂等礦物質,幫助抗氧化、抗發炎、促進代謝,也有助於減少運動後的痠痛。1份雞胸肉 最好搭配1到2份蔬菜雞胸肉不建議長期食用,否則容易便祕。趙函穎建議,飲食必須均衡,一份肉應搭配一至兩份蔬菜,幫助蛋白質消化。以便利商店的食物搭配為例,以一塊雞胸肉配一盒生菜沙拉,再配一塊地瓜,就是營養素均衡的一餐。健身者在運動前後吃雞胸肉,一次一份即可,要記得搭配蔬菜與地瓜、玉米等澱粉類食物,才能有效增肌。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可大量吃雞胸肉。趙函穎指出,腎功能明顯退化、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病患,蛋白質的攝取不能過量,因此不可吃太多雞胸肉。第一至三期慢性腎衰竭患者,一天蛋白質攝取量應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公克,例如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僅能攝取48公克蛋白質,吃雞胸肉很容易超標。此外,若有慢性腎衰竭又合併糖尿病,飲食應請營養師來計算與調理,找出合適的方式。一般正常人的蛋白質也不應攝取過多,60公斤成年人,一天蛋白質攝取上限為每公斤體重2公克,一天大約攝取120公克蛋白質,若一整天都只吃每份100公克重的雞胸肉,應該以6片為上限,以免過量造成負擔。
-
2020-07-16 養生.聰明飲食
涼麵每吃必肚子痛?醫:3個條件都會讓大腸桿菌過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抽檢涼麵店家,發現3間業者複撿大腸桿菌數仍不合格,各開罰3萬元罰鍰。夏日環境溫度高很容易滋生病菌,而大腸桿菌是店家在製作與保存食材是否衛生的重要指標,任何1個環節沒注意,大腸桿菌數量就容易超標。如若不小心誤食,輕則腹瀉,重則引發敗血症,對人體的傷害不可輕忽。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蔡明憲表示,食物的大腸桿菌數量可以檢視食品業者衛生環境狀況,如果雙手沒有保持清潔、食物用水未能滅菌完善、食物保存環境不佳,都有可能讓大腸桿菌數量增加。有時吃下大腸桿菌不一定會有立即危害,胃酸與免疫系統都能保護身體,但如果數量太多身體無法承受。蔡明憲提醒,腸胃功能或免疫力比較差民眾,不耐受大腸桿菌侵襲,有時不小心吃到保存不佳食物,就容易腸胃不適拉肚子,但假使稍微腹瀉1次,不須要太在意,但腹瀉2至3次以上,甚至到水瀉地步,就要盡快就醫治療。蔡明憲也說,另外大腸桿菌也很可能入侵血液,導致溶血性貧血,引發腎衰竭。蔡明憲也說,大腸桿菌不是「1種」細菌,而是多種細菌的類別名稱,不同地區可能也會有不同的大腸桿菌,假使免疫系統對部分型態的大腸桿菌,已經能夠有針對性防禦,有時不小心多吃了一些,身體不一定會出現不適症狀,但免疫力沒有對抗過的大腸桿菌,身體的不良反應可能就會比較劇烈。蔡明憲補充,水土不良有時就是大腸桿菌引起,有時身體已經習慣居住地附近的大腸桿菌種類,一旦遭到入侵就會馬上啟動免疫系統,但其他地方大腸桿菌可能有不同,免疫系統處理效率沒有那麼好,所以馬上會有腹瀉等症狀,但當地人卻沒什麼事,原因就在於身體認識的大腸桿菌樣態不同有關。另一方面,涼麵常用的食材花生與芝麻醬,保存環境也非常重要。花生如果放在高溫朝溼環境下,很容易出現黃麴毒素,讓肝腎出現傷害,甚至可能導致癌症發生。芝麻醬如果保存不當,對身體也有負面影響,因此如果買涼麵吃,最好立刻把它吃完,不要剩下等到一餐再吃,否則對身體會有不良影響。(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剩菜剩飯冷凍後加熱吃 少了這幾步恐吞下一堆菌 加熱、切除發霉都殺不死毒素! 換季食物保鮮有3撇步 睡眠呼吸中止成因知多少? 先從了解上呼吸道開始 露齦笑容崩壞氣質 水雷射搭配貼片讓微笑曲線升級
-
2020-07-12 科別.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會讓腎衰竭? 小便出現10症狀應警覺
68歲林先生,夜間常因不自覺尿床而驚醒,白天不時會也會出現漏尿情形,進而到醫院求診。經醫師詢問病史得知,無明顯疼痛不適,正在服用高血壓、攝護腺肥大及加強膀胱收縮的藥物,曾確診糖尿病但未治療,過去檢驗也發現腎功能異常,藉由理學檢查可見下腹部凸出,臉部及雙腳浮腫,並由泌尿系統超音波檢查發現,其攝護腺肥大、膀胱憩室、膀胱結石及兩側腎水腫。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指出,攝護腺肥大的發生率與年齡有關,30歲以上,每增加10歲發生率上升15%;90歲以上,接近100%有攝護腺肥大。另外,臨床上因攝護腺肥大導致尿滯留,約每年每千人有4.5-18人。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有:排尿不順、排尿困難、頻尿、夜尿、急尿、漏尿、排尿次數增多、有餘尿感、血尿、尿滯留等。周固說明,攝護腺肥大阻塞尿路會導致排尿不順,使得尿液滯留在膀胱中,當小便累積過量時,膀胱過滿讓小便溢出,造成不自覺的漏尿;同時,膀胱壓力過高,尿液反向推擠,引起膀胱輸尿管逆流,造成腎水腫,腎功能受損而全身水腫。周固提到,攝護腺肥大造成嚴重腎功能變化的案例不多,治療方面,約40%攝護腺肥大者使用藥物觀察一段時間可獲得改善,10-27%病情惡化須手術治療。當攝護腺肥大出現如:攝護腺阻塞而導致腎衰竭、重複出現尿液滯留、重複的泌尿道感染、引起再發性血尿、出現膀胱憩室、合併膀胱結石等併發症時,則應考慮以手術治療。 最後,周固提醒,所謂病從淺中醫,有攝護腺肥大及糖尿病應及早治療並定期追蹤,以免造成膀胱神經受損或尿路阻塞,而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發生;攝護腺肥大以藥物治療持續超過1年沒改善,應考慮手術治療。最重要的是,一旦有併發症發生,就可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不可輕忽。延伸閱讀: 泌尿問題不全是老化的錯! 這3原因都會讓攝護腺提早GG 有尿意不要憋太久! 醫曝嚴重後果...看完你還敢憋著嗎?
-
2020-07-11 科別.泌尿腎臟
女服瀉藥減重再到健身房運動 尿變茶色橫紋肌溶解送醫
24歲陳小姐沒有運動習慣,日前為減重除服用瀉劑,還到健身房邁力運動,沒想到隔天早上雙下肢肌肉疼痛、無力,尿液呈現茶色,經送醫檢查「血清肌酸磷酸激脢」數值高達1萬(正常200以下),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合併急性腎損傷,經住院治療後症狀改善、腎臟功能才恢復正常。醫師呼籲,多數人將運動後「替腿」誤以為是運動後疲勞,認為休息後就能恢復,反而延誤治療,減重要用正確勿傷身方法,運動要適度,才能健康減重。臺中榮總灣橋分院腎臟科醫師吳燕峻指出,引起橫紋肌溶解症原因很多,包括肌肉受到大量創傷、撞擊、燒燙傷、電擊、過度運動、嚴重感染,或服用瀉劑減重等藥物,另患自體免疫性疾病或是嚴重電解值失衡都可能引起橫紋肌溶解症。吳燕峻指出,老年人、酒癮者、營養不良或水分補充不足者,是橫紋肌溶解症高危險群;現在天氣炎熱,民眾外出運動或爬山都要注意補充水份、適度休息及飲食均衡,若家有長者也要特別留意。吳燕峻醫師提醒,橫紋肌溶解症關鍵症狀絕不可輕忽,發生時大量肌細胞壞死,肌細胞內的肌球蛋白、血清肌酸磷酸激脢及鉀離子等會急速釋放至血液循環中,肌蛋白出現在尿液後,尿液會呈現茶色。肌球蛋白會造成腎臟血管收縮及腎小管上皮損傷,大量的肌球蛋白進一步形成結晶阻塞腎小管,嚴重時會導致腎功能受損,若延誤就醫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有洗腎或致命的風險。此外,肌細胞內的鉀離子也可能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民眾應掌握肌肉痠痛、被動拉扯時疼痛、肌肉腫脹、無力及尿液呈現醬油顏色等關鍵症狀,若有以上症狀,請儘速就醫。
-
2020-07-08 科別.泌尿腎臟
6旬男全身水腫瀕腎衰竭 竟是攝護腺肥大惹禍
68歲林先生因夜間經常不自覺尿床,加上白天不時有漏尿情形,進而就醫,經檢查發現全身水腫、下腹凸出,餘尿超音波顯示餘尿量超過999毫升,且攝護腺也腫到正常人3倍大,因反覆尿液滯留,造成腎臟感染,已瀕臨腎衰竭階段。收治林先生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一般男性膀胱容量約420毫升,但此個案竟導出2公升尿液,是常人的5倍,顯示攝護腺肥大問題相當嚴重,且膀胱已失去功能;進一步檢查發現他不僅有攝護腺肥大,又因糖尿病長期未追蹤治療,導致膀胱神經受損進而傷腎。周固說,攝護腺肥大的發生率與年齡有關,年過30歲每增加10歲、發生率上升15%,年過90歲的高齡族群幾乎100%有攝護腺肥大;臨床上因攝護腺肥大導致尿滯留,每千人有4.5至18人。而全身水腫也常與攝護腺肥大有關。周固說,攝護腺肥大會阻塞尿路,導致排尿不順,出現排尿困難、或使頻尿、夜尿、急尿次數增多,或有餘尿感、血尿、尿滯留等症狀,一旦有大量尿液滯留在膀胱中,恐不自覺漏尿,甚至出現尿液逆流,造成腎水腫、腎功能受損而全身水腫。而在治療上,約4成攝護腺肥大患者只要使用藥物就能逐漸改善,約10%至27%病情惡化者須以手術治療;不過,當攝護腺肥大出現腎衰竭、重複尿滯留、重複泌尿道感染、血尿、膀胱憩室膀胱結石,或藥物治療持續超過一年沒改善,則建議考慮手術治療。
-
2020-07-08 養生.健康瘦身
夏天甩肉攻略! 減肥前必須改掉的6個錯誤觀念
夏天來了!隱藏的肥肉在薄衫、短裙的暴露下,再也無處可躲,所以說夏天是減肥的季節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想穿上比基尼或是背心,但又怕自己身材太肉,用了坊間許多減重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卻還危害到自己的健康?為此,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常見的減重迷思,並一一破解:1、我的體質喝水也會胖,所以少喝一點水?水不會提供熱量,因此喝水不會增加體脂肪。水在人體中參與許多重要的代謝反應,多喝水可以促進體內代謝及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對腎臟也有保護作用,要維持健康體重一定要多喝水、拒絕含糖飲料,可掌握起床1杯水、飯前1杯水、外出要帶水的要訣,每天至少攝取1,500 ml的水。2、已經很努力吃素了,怎麼還是瘦不下來?為了讓口感更加美味,素食在烹調時常會加入較多的油脂、糖、鹽,並使用油炸、油煎或糖醋的方式進行烹調,且素食加工食品,如素肉、素丸子等熱量高,因此建議多選用天然食材、多吃深色蔬菜及水果,減少油、糖、鹽的使用,同時也要注意食物攝取的份量、規律運動、多喝白開水,才可維持健康體重。3、吃代餐真的可以減肥嗎?代餐價格昂貴、單調且膳食纖維不足,長期使用可能有營養不良的問題,若沒有改變舊有飲食習慣,停止使用代餐後容易復胖,花了錢又傷身體。4、我可以自己買減肥藥來吃嗎?真正安全和有效的減重方法,一定要符合「健康不傷身」和「營養均衡」的健康減重原則,非法減肥藥常含有安非他命、緩瀉劑、利尿劑、甲狀腺素等藥品成分,服用之後,易造成許多不良反應,如:頭痛、失眠、噁心、嘔吐、腹瀉、心悸、肌肉無力、精神錯亂、腎衰竭、虛弱、癱瘓、甚至有死亡的危險。5、聽說減重期間不能吃澱粉類?攝取適量、未精製全穀雜糧類(澱粉類)有助於健康體重管理。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血糖以及體重控制,且適量攝取全穀雜糧類可以幫助脂肪燃燒,建議可以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如糙米、胚芽、燕麥,取代精製的白米飯、麵食、麵包。 6、不吃東西可以瘦得很快?禁食會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使體重下降過快、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禁食也容易增加飢餓感,導致在下一餐吃進更多的食物。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4 種減肥常有的表現! 讓你少吃多動反而更胖
-
2020-07-07 科別.新陳代謝
28歲女未婚卻乳濕了內衣 醫師:罹患高泌乳激素血症
一位28歲未婚女性,半年來月經只來兩次,甚至發現雙乳有分泌乳汁現象,從婦產科轉診到陳代謝科才找出真相,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怡文抽血檢查她的泌乳激素濃度,發現竟高出正常值12倍,進一步又查出她的腦下垂體有一顆1.2公分的巨泌乳素瘤,原來是罹患「高泌乳激素血症」。黃怡文說,這位女患者已有結婚對象,但近半年來深受生理期不規和雙乳分泌乳汁困擾,不但不敢向男友啟口,也以為自己是生了難症,遲遲不敢訂出婚期;經求診婦產科確認不是婦科方面的疾病後,才轉診到新陳代謝科。黃怡文說,經抽血檢查泌乳激素的濃度,發現患者的泌乳激素濃度是正常者的12倍,確診為典型的高泌乳激素血症;這麼高的濃度可能還有病源頭,於是立刻安排了腦部的核磁共振造影,發現腦下垂體有一顆1.2公分的巨泌乳素瘤,是這顆巨泌乳素瘤導致泌乳激素的濃度遽升。她說,高泌乳激素血症前期會生理期不規則呈現,當泌乳激素濃度飆高到300 ng/ml以上,可能會出現「乳漏」情形,通常雙乳會分泌乳汁,浸濕內衣很不舒適,更因沒生孩子竟能分泌乳汁,增加病人的恐慌感,擔心是乳房出了什麼問題。其實高泌乳激素血症並不是罕見疾病,更不是惡性疾病。尤其,若核磁共振沒有看到巨泌乳素瘤,且泌乳激素只是輕度升高的患者,甚至不見得需要治療。如果需要處理,後續也以吃藥並門診追蹤即可。高泌乳素血症是年輕女性常見的腦下垂體疾病,在未經篩選的正常人當中,約0.4%有高泌乳激素血症。原發性無月經病患中,約10%∼25%存在高泌乳激素血症,而在無月經伴有乳漏的病患中,則高泌乳激素血症高達75%。黃怡文指出,高泌乳激素血症的患者,通常以月經異常來表現,除了腦下垂體疾病外,藥物影響、末期腎衰竭、肝硬化、原發性甲狀腺低下、腎上腺功能不足等病患,也有可能出現高泌乳激素血症。這位女性患者已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並定期追蹤,主要是讓她的腦下垂體巨泌乳素瘤變小,進而恢復正常泌乳素濃度、終止乳漏,以期讓生理期正常,就可以順利完成她的結婚大事。
-
2020-07-02 科別.泌尿腎臟
少喝水腎結石發作 新式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清石更仔細
67歲蔡姓男子多年一直有腎結石問題,多次到醫院施行體外震波碎石,效果不佳,最近因腹部劇痛急診,才發現腎結石長滿3公分,占據3分之1腎臟,經嘉義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國財評估,建議接受新式軟式輸尿管鏡,搭配特殊吸石清導管技術及高能量雷射手術治療,術後隔天出院,一周後回診,腎功能回復正常,解決困擾多年腎結石問題。黃國財說,蔡姓患者因為輸尿管結石塞住,輸尿管更造成急性的腎臟損傷,腎結石多半無特別感覺,除非掉落輸尿管,才會產生疼痛,因此多數人不引以為意,也難以警覺到腎結石可能演變成「鹿角狀」結石,造成腎衰竭及反覆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過去針對鹿角結石,僅能採用經皮穿腎臟造廔取石手術,但術後有傷口且出血量大,術後仍有機會感染。軟式輸尿管鏡手術雖無傷口,卻也有一定機會術後感染,若能搭配特殊吸石清導管,降低手術時腎臟腔內壓力,能有效降低術後敗血症的機會。黃醫師指出,軟式輸尿管鏡有點類似胃鏡大腸鏡,只是更加精細,可提供清晰影像及270度隨意轉彎,再搭配高能量雷射,甚至能清除過去經皮穿腎取石術所無法清乾淨的石頭。他曾遇到過去體外震波一直無法解決的腎結石,經內視鏡才發現是腎結石大部分被腎臟包覆,術中經由雷射腎盂切開術,再經由雷射碎石,也能完全清除乾淨。結石成分多為草酸鈣及磷酸鈣,有結石體質的病人5年復發率約50%,黃國財醒民眾,須經飲食控制,減少大魚大肉,避免太鹹飲食,多攝取檸檬及柑橘類水果,每天保持飲水量至少2000CC,尤其正值夏季高溫,流汗量大幅增加,水分攝取更重要,更重要的是須定期回診追蹤,避免結石造成日後腎臟功能受損。
-
2020-06-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球互通經驗 醫師抗疫 不再無助
路透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人類從起初的不知所措,進展到累積許多抗疫經驗,從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紐奧良市到倫敦再到杜拜,全球有近卅名醫師說,萬一今秋疫情捲土重來,他們更有信心應對。紐約市西奈山醫院傳染病醫師戈比.裴特爾說:「我們準備好應對第二波疫情。我們現在知道的多多了。」包括美國在內,一些國家單日新增病故人數持續下降。多名醫師說,疫情爆發初期那幾周,根本不知如何照顧病人,只能憑直覺醫治,現在他們更有信心能把病患照顧好。根據路透資料,全球六月平均每天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四千五百九十九例,比四月平均每天六千三百七十五例下降不少。紐約州最大醫療保健提供商「諾斯威爾醫療集團」三月通報,住進旗下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達兩成一。諾斯威爾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麥克金說,由於及早治療和病患處理流程改善,死亡率目前已降到百分之十。裴特爾回憶說,今年三月西奈山醫院擠滿新冠肺炎病患時,她覺得很無助,幾乎沒有關於如何治病的指引,而且相關醫學研究倉卒完成,醫師都不敢完全相信,「那時你真的會很無奈,我站在病患前,看著他們呼吸困難,不禁想如何才能幫上忙?」此外,全球醫師還從經驗中學到不少,包括:更了解新冠肺炎併發症,如凝血和腎衰竭;更了解如何幫助呼吸困難的病患;更清楚什麼藥適合哪一種病人。醫師還更知道使用哪些手段能有效抗疫,包括:普篩、使用恢復期血漿、抗病毒藥物、類固醇等新療法;各機構甚至各大洲的醫師也會互相分享最新醫學研究。
-
2020-06-26 橘世代.健康橘
膽固醇也有分好壞!醫師提醒: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
膽固醇超標是許多現代人的健康隱憂,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控制膽固醇?一旦膽固醇過高,是不是肉類、油脂類食物完全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水果?膽固醇愈低愈好嗎?以下由家醫科醫師說分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玠豪針對以下3個常見迷思,為大家解說澄清。迷思1:膽固醇是壞東西,愈低愈好?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除了提供能量外,它是體內荷爾蒙、酵素、膽酸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維生素D、細胞膜、修復血管壁、大腦組成的重要成份。如果沒有膽固醇,人無法存活。因此,膽固醇並不是愈低愈好。迷思2:膽固醇有分好壞?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差在哪裡?膽固醇在人體內的運送要靠「脂蛋白」來幫忙,而這些脂蛋白有各種大小。俗稱「好膽固醇」的HDL其實是高密度脂蛋白,負責運送血中的膽固醇回到肝臟;而俗稱「壞膽固醇」的LDL是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由肝臟運出,藉血液循環運送到各個組織。它們都是蛋白質而非膽固醇,扮演的角色就像是運送膽固醇的貨車,「貨車」的數量,是取決於「貨物」的運輸量,並不是因為這些「蛋白」導致膽固醇高。檢查報告中的HDL、LDL的數值,是反映體內的膽固醇運輸狀況,而這些數值的高低,與個人體質、飲食、運動、壓力、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內分泌疾病等多種原因有關聯性。俗稱「壞膽固醇」的LDL之所以被冠上惡名,是因為許多大型研究都顯示,過高的LDL會大幅升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俗稱「好膽固醇」的HDL能降低風險,因此才會有好與壞的說法。至於超標的膽固醇是否需要治療或使用何種方式治療,醫師在評估後會依據每個人的不同狀況而有不同的建議。迷思3:膽固醇過高,所以肉類、油脂類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和水果?一個成年人平均一天的膽固醇代謝量約為1000毫克,而人體內的膽固醇70%-80%是由肝臟製造,由每日飲食攝取佔的比率僅20%-30%。只要不是過度超量攝取膽固醇,人體是可以自行調節的,如果攝取的量不足,反而會迫使身體自行製造的量增加,增加肝臟的負擔。因此,飲食建議還是老話一句,「均衡飲食」最重要,應均衡攝取全穀類、豆類、堅果、奶蛋、魚、蔬果…等食物,避免過多的澱粉類(飯、麵、麵包、蕃薯等)和糖的攝取,甜度高的水果也要注意,勿過量食用。鄭玠豪提醒,任何營養素都需要適量,過多過少都會對身體有害,膽固醇也是一樣。醫師再次強調,平日應維持均衡飲食,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保健品。如有任何疑問,可以請教家庭醫師,由醫師提供正確的資訊,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本文摘自《幸福熟齡》【幸福熟齡延伸閱讀↘↘↘】膽固醇太高,不吃蛋黃、海鮮就對了?別再誤會膽固醇,這些食物才要少吃降膽固醇藥也要注意!這6種藥你有吃嗎?小心與柚子交互作用,引發腎衰竭膳食纖維很重要!營養師推薦3類高纖食物,幫你穩定血糖、調節膽固醇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3 科別.感染科
屏東今年首漢他出血熱 40歲賣肉男住家工作地抓出11鼠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屏東縣新增一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從事肉品業,平時活動地以屏東住家及高雄工作地為主,截至今日,住家及工作地就捕獲老鼠11隻,國內今年累計7例,20年同期新高紀錄。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應落實環境衛生與消毒,避免疫情發生。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個案為屏東縣40多歲男性,個案6月1日起出現發燒、畏寒、腹瀉及全身痠痛症狀,2日至診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於4日再次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診。目前個案已康復出院,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該男未遭鼠類咬傷紀錄,由於住家及工作地都有鼠類出沒,感染地仍待釐清,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住家及工作地周邊進行捕鼠、滅鼠及環境消毒等防治作業,截至今日,住家及工作地共捕獲老鼠11隻,將採檢送驗。除遭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據感染風險外,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都可能遭感染。林詠青提醒,若在發現家中有老鼠蹤跡,如糞便及屍體,應先佩戴口罩、手套,並以稀釋漂白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國內今年截至6月22日累計7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診病例,個案居住地為高雄市4例、屏東縣、新北市及基隆市各1例,莊人祥表示,目前疫情皆為散發個案,無群聚疫情,今年疫情較高原因仍待分析;自2010年以來累計21例,性別以男性13例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17例為多。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
-
2020-06-22 科別.泌尿腎臟
肉肉的才有福氣? 當心腎臟病就是這樣被你養出來的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50歲陳先生,本身有高血壓和痛風病史,但因為從商頻繁應酬拚事業,鮮少定期至腎臟科追蹤,僅在痛風發作時才服用止痛藥。直到近期痛風頻頻發作,赴醫經詳細病史詢問、抽血檢查,赫然發現腎功能大幅衰竭,恐走上洗腎一途。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指出,就該個案而言,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控制好的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以及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和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若不改善既有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搭配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藥物治療,短期內腎功能恐會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因而向患者提出警告,這才配合醫囑用藥治療,並調整飲食習慣,後續每三個月回門診追蹤,所幸各項指數已控制良好,痛風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腎功能也無惡化跡象。李其育表示,現代人生活忙碌,不時需要交際應酬,導致肥胖問題發生,出現許多「小腹婆」、「富爸爸」。臨床發現,中廣型肥胖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導致造成高血壓、腎病變。他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控制高尿酸的問題,也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戒酒、減鹽、控磷,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止痛藥物攝取,才是預防腎功能惡化的長遠之計。(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外食鹽份易過量! 家醫科醫師教你簡單算有無超標 吃素能延緩腎病? 專業醫師曝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