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脊椎側彎
共找到
59
筆 文章
-
-
2021-09-1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護脊書包」有用嗎?醫師:注意這二件事更重要
孩子晉升小一新鮮人,開始有各科課本和習作,書包重量自然增加不少,如何幫孩子挑選適合的書包,變得特別重要。不過,面對坊間各式拖行書包、單肩包、雙肩背包,還有五花八門的設計和行銷文案…有時候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哪個好,真的是考倒家長。書包重量勿超過孩童體重的10%以兒童骨骼發育的觀點來看,書包的「總重量」永遠是醫師們最擔心的問題。雖然現在學校時常有孩子的「書包重量檢查」,但往往採取學年統一標準去設定重量上限,而未考慮到孩子個體的發展差距其實不小。2009年,美國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學會曾經聯合提出建議:書包的總重量建議不超過學童體重的15%,然而到了2012年,這個建議又下修到「書包的總重量不超過學童體重的10%」。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實驗發現,一旦書包重量超過體重的10%,孩童的下背痛、肩頸痛的機會上升,上半身的姿態會前傾以平衡身體的重心,扁平足的發生率也會增加;以實驗室的角度來看,發現肩頸的上斜方肌,以及下背的豎脊肌都會過度誘發,造成肌肉長期緊繃。家長不妨偶爾測量一下孩子體重和書包重量,做更適當的調整。在台灣,因學童在校時間偏長,很多孩子下了課也必須再去安親班待到晚上,因此有些能夠調整的事情,一定要盡可能調整。例如:讓孩子帶空的水壺去學校裝水喝、一些常用的文具用品在學校置物櫃多準備一份,就不用常常攜帶、只帶必要的課本作業回家,安親班或才藝班的物品另外裝一袋,早上先放去安親班的櫃子寄放…等。如果學童走路上學的時間超過20分鐘,建議更嚴格的限制書包重量。書包要有胸、腰減壓扣帶 「雙肩背包」最減壓 不論是成年人或是兒童,雙肩背包的設計,定比單肩帶的包包(不論單肩側背,或是跨過身體對側斜背)較能減輕脊椎的壓力,並提醒孩子一定要用雙側背帶背著書包。在較高年級的學童,我們常常見到他們雖然帶著一個雙肩背包,卻只用一邊的背帶背在肩上,甚至是手腕在肩上勾著背帶行走,這些姿勢都已經證實會增加手腕、上背部及頸部的肌肉過度緊繃,長期下來恐怕對肌肉骨骼有不良的影響。書包最好能夠有胸部以及腰部的減壓扣帶, 讓書包跟身體較為貼合。以人體工學來說,書包的重心最好能在胸椎第12節左右,較能保護學童的脊椎發展。 背書包調整至「最小晃動」為原則應該先跟孩子測試一下書包肩帶、以及減壓扣帶的位置,以孩童「最不會感受到重量」的狀態、以及觀察他行走和上下樓梯時「書包晃動幅度最小」為原則,作為合適的書包定位,並隨著孩子的身高、體型發展,不定時的檢測、調整。背包的下緣應在孩童的骨盆之上,背包一旦背到「垂到屁股」的位置,便是太低了,與身體不容易貼合,也增加過多的脊椎負擔。肩帶貼合於上背部的範圍應該要有減壓的軟墊,舒緩背負時的壓力感。 愈重的物品放內側 愈輕的放外側書包內的物品放置也大有學問,重量愈重的課本、書籍,應愈貼背放靠近脊椎,中等重量的筆記本、習作放於中間,較輕的文具用品、隨身物品則放於背包前側。若考量購買一個書包後想要使用較長的年限,則須將背帶可調整的長度是否充足一起納入考慮,有些品牌的設計可以在背包外再添加新的夾層,以拉鍊與背包主體結合,也是一個「可擴充性」的考量。至於一般父母常常問的:「書包會不會造成脊椎側彎?」及「書包會不會害小孩長不高?」平心而論,目前仍沒有明確的答案。多數的脊椎側彎其實找不到原因,或可認為是多基因表現下的結果,而身高的發展仍跟遺傳、飲食營養及運動最有相關。 背書包恐致脊椎側彎 影響身高?目前幾篇小規模的研究可看到孩童在背了很重的背包行走後,MRI 核磁共振檢查顯示脊椎椎間盤高度似乎有暫時被壓低一些,原本已有脊椎側彎的學童側彎的角度也短暫增加了一些,但因學童的肌肉骨骼系統彈性仍佳,通常這些短暫的變化會隨著壓力解除後便恢復,目前仍沒有看到長期的研究證實書包的設計可以直接證實對脊椎側彎或身高發展有長期且直接相關的影響。因而筆者認為,與其煩惱這些問題,或是因此追逐過度昂貴的書包,不妨定期檢查一下孩子書包的重量、背書包以後的站立姿態,以及行走時的步態,都更加實際!繁重的功課之餘,讓孩子養成好的姿勢習慣及定期運動,更是重要。(本文由復健科醫學會提供,>>原文網址)
-
2021-08-28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注意10大錯誤姿勢 小心追劇追到椎間盤突出
你是否到了休息時間就瘋狂追劇,不間斷的一集再一集?錯誤的追劇習慣除了會讓你的肩頸緊繃酸痛,脊椎、骨盆也會受到很多影響喔!物理治療師Flyna飛娜統整10大常見的錯誤姿勢,來看看你中了幾個吧!不管是追劇、滑手機或看電視,影片中10個動作皆是生活中常見的錯誤姿勢,物理治療師Flyna飛娜表示,有千奇百怪的姿勢次自然反應,因為身體在不正確的姿勢下會持續自我調整,但如果一直沒有找到正確姿勢會讓全身痠痛不已,另外,錯誤的姿勢不僅會讓身體各部位承受過大的壓力,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骨刺、骨盆歪斜及脊椎側彎。物理治療師Flyna飛娜表示,不管在哪裡追劇,記得四句箴言:屁股坐到底、腰部有支撐、脊椎一條線及每30分鐘起身動一動,就可以每天快樂的追劇囉!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改正不良習慣找回健康!「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8-07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追劇不悲劇 3招伸展防腰痠背痛
防疫在家追劇,總是覺得後頸僵硬、卡拉卡拉嗎?全台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邀請物理治療師Flyna飛娜,分享NG的追劇姿勢會造成身體哪些危害,並且教大家3招運動伸展來放鬆身體。物理治療師Flyna飛娜表示,看電視、追劇的姿勢千奇百怪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為身體在不正確的姿勢中會持續自我調整,但如果一直沒有找到正確的姿勢,會讓全身上下痠痛不已,物理治療師Flyna整理出10種NG的追劇姿勢,其中又以坐在馬桶上玩手機的姿勢最為嚴重,這些動作不僅容易造成脊椎側彎、頸椎的不適,再嚴重還會導致骨刺、椎間盤突出。物理治療師Flyna飛娜教導我們正確的坐姿必須要讓屁股坐好坐滿、背部有支撐、脊椎保持一直線以及每30分鐘就要起來動一動,影片中,物理治療師Flyna分享3招伸展運動,讓脊椎、腰部與關節適時放鬆,過程中也會訓練到肌力,是很方便的居家運動,快準備一張瑜珈墊,跟著物理治療師Flyna飛娜一起舒展身體!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找回健康活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3-16 科別.骨科.復健
預防脊椎側彎?專家傳授簡易居家脊椎矯正3運動
就讀小五的黃小妹,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只是上體育課肌肉痠痛,只讓孩子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用民俗療法治療。但症狀卻時好時壞,直到在學校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 安排至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功能性脊椎側彎指的是,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 發生原因多為姿勢不對稱所致,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時常癱坐沙發玩3C產品等。他提醒,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就應特別注意孩子姿勢,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 物理治療師楊詠順指出,可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 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發生,平時須注意: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此外,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讓大家可在家伸展脊椎,加以矯正。 伸展運動1:貼牆壁站立 將兩腳打開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將後腦杓、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胸骨連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3次。除了能改善駝背姿態,養成抬頭挺胸習慣。 伸展運動2:脊柱平衡運動 採四足跪姿,將右手臂往前伸、左腳向後伸展,並維持10秒後;換邊,將左手臂往前伸、右腳向後水平伸展,維持10秒。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3次。 伸展運動3:背部肌肉訓練運動 採趴姿,以肚子為支點,雙手向前伸展,再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地面,維持5秒後、休息。一次10~15下,一天3次。該動作因四肢離地抬起,身體重量全數落在腹部,因此需要背部肌群大量參與做工,能強化後背肌群。 徐瑋璟提醒,不論是發育中的孩童或是成人,平時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
2021-03-03 科別.骨科.復健
小五女童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可能背書玩3C引起脊椎側彎
1名國小小五年級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過於痠痛,起初只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功能性脊椎側彎」是指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大部分發生原因為姿勢不對稱所引起,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是時常癱在沙發上玩3C產品等,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特別注意姿勢,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物理治療師楊詠順也指出,一般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平時須注意: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撇步自我矯正:一、貼牆壁站立:兩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後腦杓、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胸骨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三次。二、脊柱平衡運動:採四足跪姿,右手臂與左腳向水平伸展,並維持10秒後換左手臂與右腳向水平伸展維持10秒,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三次。三、背部肌肉訓練運動:採趴姿,雙手向前伸展,以肚子為支點,雙手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床面,維持5秒後休息,一次10~15下,一天3次。徐瑋璟提醒,隨著各級學校過年後陸續開學,家長們不妨利用學校健康檢查中的脊椎側彎篩檢,注意孩子是否脊椎側彎的問題,此外,不論是發育中的孩童或是成人,平時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
2021-02-05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0.5公分之差長短腳造成膝蓋痠痛,拜師日名醫造福自己也造福病人
我的左腳比右腳短了0.5公分,差不多是一支原子筆的寬度,卻足足讓我左大腿外側及膝蓋反覆痛了三年多,要不是阿部勳老師,到老我可能都不會知道自己有長短腳問題。十年前,臨床及研究兩頭忙,左大腿外側及膝蓋常莫名痠痛,熱敷、電療、針灸都做了,沒多久又復發,心想是不是缺乏運動,便開始跑步,但每次運動完左膝更疼痛,嚴重時還會吃止痛藥。這樣好好壞壞的狀況長達三年多,直到2014年,榮總邀請日本新潟醫療福祉大學義肢裝具自立支援學系暨人體運動機能研究所系主任阿部勳教授來院上課,開啟了我重新認識自己一雙腳的序幕。兩腳負重不同 單側痠痛阿部勳教授在日本義肢輔具界具有相當學術地位與臨床經驗。上完課,我第一次意識到結構性長短腳的重要,因為遺傳造成兩腳的骨頭長度不同,一站起來兩腳負重就不同,所以容易單側痠痛,在沒有矯正的情況下,走越多或跑越多,症狀會更明顯。從阿部勳教授的課堂學到,雙腳長度差距要到二公分以上,大腦才會明顯察覺,所以,輕微差別的長短腳,過去在醫學上鮮少人注意。我特意去查看文獻,全球人口有四至七成有結構性長短腳問題,兩隻腳落差在5.2公厘加減4.1公厘之間,因為布尺量測有嚴重誤差,建議採用更精密的三連片X光。量身訂做鞋墊 矯正足弓有長短腳的人,若要雙腳站在同一水平面上,短腳被迫要往下遷就,長腳被迫要往上,如此雙腳的足弓也被迫扭曲,因為人體是鏈狀結構,環環相扣,所以也會牽動小腿、大腿、骨盆跟著旋轉,脊椎也會呈代償S型,肩膀也變一高一低,而大腦自動會挑選一隻腳當全身的支柱,被挑選到的腳負擔大,年輕時雖不會感到異狀,但隨著年紀漸增,肌肉韌帶彈性逐漸減少,無法吸收因長短腳帶來的左右不均力量的衝擊,支柱腳便單邊痠痛,雖然可熱敷電療,但其實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要開模量身訂做一雙鞋墊,把足弓矯正並把長短腳的差距補上,配合對的鞋子與襪子,再加上骨盆回復運動,我這樣做了三個月,痠痛明顯改善,原本第二蹠骨容易長繭,速度也逐漸減慢。在此之前,雖然穿過幾種鞋墊,卻因為沒有量身訂做,長短腳問題並沒有解決。「穿而優則學」,自己覺得受用後,40幾歲的我,決定重拾書本跨洋拜師阿部勳教授,開啟了長達四年的日本博士之旅,記得有次飛去上課,匆忙上飛機忘了穿鞋墊,行李也沒準備第二雙,一周後回台,全身痠痛不已,好像「身體護照」沒帶在身上,大意又後悔。台灣首位獲日優秀論文獎2018年3月,我不但順利取得博士學位,還以長短腳的論文拿到優秀論文獎,是台灣學生第一位拿到此獎項,在此,要特別謝謝家人與老公的支持跟陪伴,更要謝謝阿部勳教授讓我進入長短腳研究,造福了自己,也造福病人。醫學辭典/長短腳長短腳分二種,真性長短腳,又稱結構性長短腳,兩下肢的骨骼左右不等長,多半來自遺傳、先天疾病或下肢骨頭術後;假性長短腳,又稱功能性長短腳,兩下肢骨骼左右等長,但常因其他因素導致身體活動時兩隻腳不對稱,多半來自脊椎側彎、單側肌肉過度緊繃或是腳型異常所導致。李思慧小檔案現職: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學歷:●台灣大學復健醫學系●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日本新潟醫療福祉大學醫療福祉學研究所博士專長:●肌肉骨骼復健●智慧醫療復健●高齡復健●能力回復復健經歷:●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臨床研究員●英國Guy's and St. Thomas' Hospital高齡復健進修興趣:跑步、賞櫻、賞楓、學習新事物
-
2021-01-29 科別.骨科.復健
喝可樂會骨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
變矮、駝背、脊椎側彎?小心!你的骨質可能漸漸在流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走一趟骨科門診,經常可以看見許多上了年紀的患者,不是彎腰駝背、行動緩慢,就是包著石膏、愁眉苦臉,事實上,這些人多半是因為失去「骨本」,成了骨質疏鬆症的受害者。 骨質疏鬆易骨折 嚴重恐有死亡風險 骨質疏鬆有多可怕?骨科醫師施哲仁說,骨質密度檢測若小於-2.5,就代表骨量減少或是骨密度降低,使得骨骼漸漸出現孔洞,變得脆弱,就好像海砂屋一樣,一不小心就會倒榻,甚至還會發生骨折的危險。施哲仁進一步說明,骨質疏鬆症最怕的就是骨折。根據臨床經驗顯示,上了年紀 的人,假使罹患骨質疏鬆症,常會因為跌倒或輕微碰撞就發生骨折,脊椎及髖部都是常見的部位,若發生在髖部,除了影響活動,需要臥床之外,甚至會有死亡的風險,因此,應趁早養成補鈣、強化骨骼的習慣。 補鈣趁年輕 老了補鈣也有用 新聞報導經常告訴大家要「趁年輕補鈣,老了才不會得骨質疏鬆?」對此,施哲仁認為,趁年輕時補鈣當然是最好的,因為人體的骨質密度在20歲時達到最高峰,到了 30歲左右便開始慢慢下降。因為20歲這段期間,骨骼的形成速度比分解速度來得快,假使可以趁著這段期間多補充鈣質,骨本存的量會越多,當然就越有本錢可以消耗。那麼難道過了這段期間再補鈣,就沒有用了嗎?施哲仁說,並不是說過了年輕這段期間補鈣就沒效了,而是鈣質吸收並轉化成骨骼的效果,並不如年輕時好,任何時間點補 充鈣都有好處,永遠不嫌晚。 停經、節食易致骨鬆 骨骼保健需加強骨質密度從出生後會隨年紀漸增,尤其女性在停經之後,因為荷爾蒙的改變,使得停經婦女的骨質密度急遽下降,這就是為什麼骨質疏鬆症經常好發在停經後婦女的身上,因此,強化骨骼這項工作,女性尤其要注意。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都靠節食減肥,但營養不良的人也最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再加上身體骨頭沒有足夠的運動刺激,來促進骨細胞的生長,也特別容易引起骨質疏鬆。 預防骨質疏鬆 飲食補充還要加運動至於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施哲仁說,要分為兩個層面來談,一個是從飲食補充到足夠的鈣質,尤其推薦牛奶、小魚乾、蝦米、乳酪、海帶及芝麻,這些食物含有相當豐富的鈣質,不管是任何年紀的人,都建議能適當攝取,以幫助身體免於骨質的流失。除了多攝取含鈣食物外,還應減少會加速骨質流失的高蛋白與高磷食物,如肉類(尤其是紅肉)、內臟、蛋黃、豆類、含糖飲料等;另外,酒類與含咖啡因的食物,會影響鈣的吸收,也須酌量或避免。但鈣質攝取增加之後,也要能進到骨頭才行,所以,另一個則是要配合運動的刺激,才能促進骨頭的生長。談到這邊,施哲仁拋出一個觀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 臥床的病患,他的鈣質補充很足夠,但為什麼還是有骨質疏鬆?原因就在於沒有運動。 5個常見骨鬆Q&A 一次搞懂 Q1:吃維骨力可以留住骨本嗎?A:維骨力的成分為葡萄糖胺,葡萄糖胺 的功能是幫助軟骨的增生,與骨密度無關係,所以,基本上吃維骨力無法留住骨本。 Q2:補鈣,一定要喝牛奶?A:要補充鈣質,不一定只有牛奶。鈣質豐富的食物除了牛奶之外,還有小魚乾、蝦 米、乳酪、海帶及芝麻等;除了飲食外,也要搭配運動,才能幫助鈣質補到骨頭裡。Q3:喝可樂會骨質疏鬆?A:只有長期極大量的攝取才會,一般人偶而喝喝可樂影響不大,但站在健康的角度,並不鼓勵喝可樂。Q4:喝大骨湯最保骨本?A:這是錯誤的觀念,大骨湯的鈣含量遠低於1杯200多c.c.的牛奶,假使要補鈣,建議從牛奶、乳酪、蝦米或是芝麻等食物中補充,補鈣的效果最好。Q5:喝高鐵高鈣奶,一舉數得?A:奶粉對身體的健康是很有幫助,但其實人體對鈣質的吸收仍然有限,補充超過人體需要的鈣質或鐵質量時,身體也難以吸收,所以,建議每天固定攝取含鈣食物,同時配合運動最重要。
-
2021-01-15 科別.骨科.復健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變矮、駝背、脊椎側彎?小心!你的骨質可能漸漸在流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走一趟骨科門診,經常可以看見許多上了年紀的患者,不是彎腰駝背、行動緩慢,就是包著石膏、愁眉苦臉,事實上,這些人多半是因為失去「骨本」,成了骨質疏鬆症的受害者。骨質疏鬆易骨折 嚴重恐有死亡風險骨質疏鬆有多可怕?骨科醫師施哲仁說,骨質密度檢測若小於-2.5,就代表骨量減少或是骨密度降低,使得骨骼漸漸出現孔洞,變得脆弱,就好像海砂屋一樣,一不小心就會倒榻,甚至還會發生骨折的危險。施哲仁進一步說明,骨質疏鬆症最怕的就是骨折。根據臨床經驗顯示,上了年紀 的人,假使罹患骨質疏鬆症,常會因為跌倒或輕微碰撞就發生骨折,脊椎及髖部都是常見的部位,若發生在髖部,除了影響活動,需要臥床之外,甚至會有死亡的風險,因此,應趁早養成補鈣、強化骨骼的習慣。補鈣趁年輕 老了補鈣也有用 新聞報導經常告訴大家要「趁年輕補鈣,老了才不會得骨質疏鬆?」對此,施哲仁認為,趁年輕時補鈣當然是最好的,因為人體的骨質密度在20歲時達到最高峰,到了 30歲左右便開始慢慢下降。因為20歲這段期間,骨骼的形成速度比分解速度來得快,假使可以趁著這段期間多補充鈣質,骨本存的量會越多,當然就越有本錢可以消耗。那麼難道過了這段期間再補鈣,就沒有用了嗎?施哲仁說,並不是說過了年輕這段期間補鈣就沒效了,而是鈣質吸收並轉化成骨骼的效果,並不如年輕時好,任何時間點補 充鈣都有好處,永遠不嫌晚。停經、節食易致骨鬆 骨骼保健需加強 骨質密度從出生後會隨年紀漸增,尤其女性在停經之後,因為荷爾蒙的改變,使得停經婦女的骨質密度急遽下降,這就是為什麼骨質疏鬆症經常好發在停經後婦女的身上,因此,強化骨骼這項工作,女性尤其要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都靠節食減肥,但營養不良的人也最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再加上身體骨頭沒有足夠的運動刺激,來促進骨細胞的生長,也特別容易引起骨質疏鬆。預防骨質疏鬆 飲食補充還要加運動至於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施哲仁說,要分為兩個層面來談,一個是從飲食補充到足夠的鈣質,尤其推薦牛奶、小魚乾、蝦米、乳酪、海帶及芝麻,這些食物含有相當豐富的鈣質,不管是任何年紀的人,都建議能適當攝取,以幫助身體免於骨質的流失。除了多攝取含鈣食物外,還應減少會加速骨質流失的高蛋白與高磷食物,如肉類(尤其是紅肉)、內臟、蛋黃、豆類、含糖飲料等;另外,酒類與含咖啡因的食物,會影響鈣的吸收,也須酌量或避免。但鈣質攝取增加之後,也要能進到骨頭才行,所以,另一個則是要配合運動的刺激,才能促進骨頭的生長。談到這邊,施哲仁拋出一個觀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 臥床的病患,他的鈣質補充很足夠,但為什麼還是有骨質疏鬆?原因就在於沒有運動。5個常見骨鬆Q&A 一次搞懂●吃維骨力可以留住骨本嗎? 維骨力的成分為葡萄糖胺,葡萄糖胺 的功能是幫助軟骨的增生,與骨密度無關係,所以,基本上吃維骨力無法留住骨 本。●補鈣,一定要喝牛奶? 要補充鈣質,不一定只有牛奶。鈣質豐富的食物除了牛奶之外,還有小魚乾、蝦 米、乳酪、海帶及芝麻等;除了飲食外,也要搭配運動,才能幫助鈣質補到骨頭裡。●喝可樂會骨質疏鬆?只有長期極大量的攝取才會,一般人偶而喝喝可樂影響不大,但站在健康的角度,並不鼓勵喝可樂。●喝大骨湯最保骨本?這是錯誤的觀念,大骨湯的鈣含量遠低於1杯200多c.c.的牛奶,假使要補鈣,建議從牛奶、乳酪、蝦米或是芝麻等食物中補充,補鈣的效果最好。●喝高鐵高鈣奶,一舉數得?奶粉對身體的健康是很有幫助,但其實人體對鈣質的吸收仍然有限,補充超過人體需要的鈣質或鐵質量時,身體也難以吸收,所以,建議每天固定攝取含鈣食物,同時配合運動最重要。延伸閱讀: 骨質疏鬆日常要多吃這些食物! 增加骨質密度、肌肉強度運動才有幫助 喝大骨湯補鈣? 別傻了!運動、曬太陽還要多吃這些食物
-
2020-12-16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0退休力大調查/李濤:練肌力提早儲備健康存摺
「用力打沒關係!」對於一身肌肉,資深媒體人李濤顯得相當得意,挺著肩膀、小腹,要我們使勁地捶打大手臂肌群、核心肌群,貨真價實的硬肌。重訓加復健的徒手治療,困擾多年腰痠背痛、脊椎側彎也不藥而癒。「有肌力才有活力!」李濤說重訓理由很簡單,就是不想拖累兒孫,努力把身體搞好。增肌減脂,練好核心肌群,累積健康老本。李濤表示,接下「二一○○全民開講」主持人一職後,一坐就是廿幾年,加上姿勢不正確,脊椎嚴重側彎。有時現場節目結束後頭暈,一量血壓,竟直衝一八○。離開電視圈時,他做了高階全身健康檢查,報告結果幾乎滿江紅,醫師提醒,再這樣下去,可能一身病。重訓讓這個預言沒實現。一次重訓時,他使勁做著「引體向上」,一位年輕人過來跟他打招呼說你是濤哥吧,我們都對你非常尊敬。李濤正高興,年輕人接著又說,您這麼大年紀還每天都來運動,真了不起。李濤說,就這一句,讓他大爆發,現在一口氣可引體向上七八下,面不改色。李濤建議,上班族一定要抽出時間運動、重訓,工作不見得有回報,但持續健身就一定有收穫,早些為自身健康存摺做準備,「把身體練好,全力奉獻公益」,創造人生新高峰,健康精彩。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6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Lemon L. Yoga:別說抱歉,瑜伽療癒和不安說嗨!
慢病好日子系列直播 主題:中風也能出好菜 單手廚房暖心鍋時間:2020年12月23日(三)19:00 【👉更多直播資訊】 謝謝給我人生新篇章突如其來的診斷,生活的驟變,感嘆生命無常,像是失了線的風箏,在大風裡迷途。乘著不安全感與恐懼的失速列車,衝撞著我們的日常。 生命的賦予是灌溉 中醫的經絡學,將腎臟比擬為「水」的元素。主事泌尿系統(降濁)及重複著水液循環和調節氣息均勻(升清),水是具有流動性及乘載性的,澆潤與灌溉我們的五臟六腑,承載我們的身心。生命本質是流動與無常(沒有固定的樣貌),與水一般,自在穿梭在各個形體中。生活,流動在舒適與不舒適中;生命的旅途卻從未止步,像極了湖面,波光粼粼的表面,有時得到微風徐徐,有時卻是暴風肆虐,丟下一顆小石子,湖面有了波動,過了段時間,再次回到平靜。 療癒總在正念時每年,我最期待的旅程莫過於旅行團。見到形形色色的人,以不同的身體樣貌參與行程。有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年逾六十的婦人,有40度左右的脊椎側彎,以身為瑜伽老師的專業和知識而言,可想而知三個小時的車程,駛在凹凸不平的石子頭路上,對這位婦人的身體是多大的煎熬。到了目的地,我才意會到,與孫女一同出遊的歡喜之情,早已超過身體的限制與疼痛。這位婦人,就正是在享受此刻的當下,或許步伐慢了點,走十分鐘需要稍作休息,卻不影響這趟旅遊的興致。 瑜伽療癒有兩個重要元素,一是副交感神經狀態;二是正念。簡單來說就是:「放鬆、自如地身處當下。」與負面情緒並行 我記得外公在世時,也是洗腎十多年的腎友。在外島的醫療資源和當時的醫護環境下,外公並不是得到最好照顧的。總記得我會在鄉下家中,熟悉的老傢俱和飄散而來的木質香氣,在舒適的下午等外公從醫院回家。我總傻傻地問:「阿公,你今天洗腎開心嗎?」阿公好氣好笑地回答:「打針好痛啊!但是裡面的護士阿姨都會跟我有說有笑,我還可以去好好睡一覺,遠離你這吵死人的小王八蛋,挺好的!」是的,總有些難受、難處是無法離開的,但阿公的處世哲學,讓我知道他和這些情緒相處得很好。 在瑜伽課中也做類似的練習,稱為覺知擴張,會請學員專注在現在身體感受不那麼舒適的部位,然後開始做呼吸練習,「緩緩地感覺吸氣,放鬆地吐氣,觀察著身體感受強烈和不舒適的身體部位。」經過五次這樣的呼吸和練習,接著引導「觀察著身體感受上的變化,那些強烈、不那麼舒適的部位,現在變得如何?」有趣的是,從神經腦科學讓我們得以證實,這些令人不悅的感受往往只存在不超過一分鐘,但我們卻可能無限受苦。何不嘗試著和負面的情緒交個朋友,打個招呼也好,認識一下它們! 別說抱歉 致腎友,謝謝你擁抱這份生命的禮物。請別說抱歉,你並未耽誤什麼,浪費什麼。謝謝你的勇敢,選擇好好照顧自己。謝謝你的故事,讓我以希望為祝福,願與你一同走上這條人生旅途。 【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非看不可】時間:2020年12月23日(三)19:00直播平台:元氣網粉絲團單手廚房來賓:病友小湘、高阿姨 【延伸閱讀】-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陳冠誠/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Dr.命/慢性腎臟病五種期別的痛 迷因告訴你-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莊昕悅營養師/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Johnny游/腎臟危機解密!四大暗示別忽視
-
2020-11-13 科別.骨科.復健
全身痠痛,筋膜槍按摩有用嗎? 做錯會受傷!物理治療師教3個小動作緩解筋骨
一休假就想要躺在床上滑手機、玩電腦遊戲嗎?當心姿勢不良、身體痠痛來報到!姿勢不良痠痛恐成病 症狀嚴重、持續1週應至復健科就醫敏盛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許庭豪說明,有些人會半躺在椅子上,好像後背空著的「沙發馬鈴薯坐姿」、駝背、翹腳、使用3C產品時頸部彎曲過多,當這些姿勢不良持續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開始痠痛不適。若是暫時性痠痛可利用伸展放鬆緩解,長期姿勢不良則可能導致脊椎側彎、肌肉不平衡,甚至造成骨刺、坐骨神經痛等疾病;若身體痠痛不適症狀變嚴重、或者持續1週以上時,建議到復健科就醫。 背脊矯正帶、筋膜按摩槍 放鬆肌肉用效果有限長期駝背會使胸部肌肉過緊、背部肌肉失調,有些人會用背脊矯正帶調整。許庭豪說明,背脊矯正帶能把身體拉回正確姿勢,但取下後若不注意維持,身體即會回復原狀;其實只要平時正面靠牆,手臂打開向外伸展,讓胸部肌肉放鬆,並且適當鍛鍊上背部肌肉維持肌力,即可改善駝背。然而,現今不少人會使用放鬆肌肉用的筋膜按摩槍放鬆身體,許庭豪提及,筋膜按摩,需要專業治療手法搭配拉筋、運動,才能達到最大功效,症狀未改善,還是要尋求專業協助。食藥署補充提醒,放鬆肌肉用筋膜按摩槍屬一般產品,非醫療器材,不得任意宣稱療效。 低週波治療器 3種人應向醫師諮詢在進行那麼低週波治療器該怎麼用?許庭豪指出,皮膚過敏、皮膚感知較差的糖尿病患等,使用前須先向醫師諮詢。使用時須避免強度太高,每次不超過30分鐘,若是電流頻繁刺激表皮神經,反而會使肌肉過度收縮,並易造成周邊肌肉或神經組織損傷。 日常保有3良好動作 遠離肌肉痠痛想要保有良好姿勢、遠離痠痛嗎?許庭豪分享日常3個小撇步:1.椅子過高、過低,坐得太淺或太深都容易造成姿勢不良,坐著時,膝蓋後方距離椅子約一個拳頭寬,椅子高度稍微高於膝蓋下方,可使用腰靠維持姿勢的端正。2.看螢幕時,螢幕與視線平齊,若是使用鍵盤或滑鼠,手肘要有支撐處。3.每30-60分鐘要起來走動、簡單伸展,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才不會讓肌肉的平衡狀態改變,造成痠痛與不適感。延伸閱讀: 坐按摩椅放鬆筋骨? 這2個時段特別危險 肩膀痠痛、手舉不高就是五十肩?五十肩會好嗎? 復健科醫師告訴你現行治療方式
-
2020-11-06 科別.骨科.復健
翹腳、躺床滑手機小心痠痛上身! 物理治療師傳授3動作緩解
每到下班或放假時,總是想要躺在床上滑手機嗎?小心姿勢不良讓身體痠痛找上你。敏盛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許庭豪表示,有些人習慣會半躺在椅子上,好像後背空著的「沙發馬鈴薯坐姿」、駝背、翹腳、使用3C產品時頸部彎曲過多,當這些姿勢不良持續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開始痠痛不適。 暫時性痠痛 可用伸展運動放鬆緩解 暫時性痠痛可利用伸展運動來放鬆緩解,長期姿勢不良則可能導致脊椎側彎、肌肉不平衡,甚至造成骨刺、坐骨神經痛等疾病。若身體痠痛不適症狀變嚴重、或者持續1周以上時,建議到復健科就醫。長期駝背會使胸部肌肉過緊、背部肌肉失調,有些人會使用背脊矯正帶調整姿勢,許庭豪說,背脊矯正帶能把身體拉回正確姿勢,但取下後若不注意維持,身體即會回復原狀,其實只要平時正面靠牆,手臂打開向外伸展,讓胸部肌肉放鬆,並且適當鍛鍊上背部肌肉維持肌力,即可改善駝背。 筋膜按摩、低周波治療器 諮詢醫師使用降傷害許庭豪說明,有效的筋膜按摩,需要專業治療手法搭配拉筋、運動,才能達到最大功效。如使用放鬆肌肉用筋膜按摩槍放鬆身體時,若症狀未改善,就要尋求專業協助。另外,食藥署提醒,放鬆肌肉用筋膜按摩槍屬一般產品,非醫療器材,不得任意宣稱療效。那麼低周波治療器該怎麼用?許庭豪指出,皮膚過敏、皮膚感知較差的糖尿病患等,使用前須先向醫師諮詢。使用時須避免強度太高,每次不超過30分鐘,若是電流頻繁刺激表皮神經,反而會使肌肉過度收縮,並易造成周邊肌肉或神經組織損傷。 遠離痠痛 3動作閒暇無事要常做此外,想要保有良好姿勢、遠離痠痛,只需依照以下3個小撇步輕鬆做,一點也不難:Step 1:椅子過高、過低,坐得太淺或太深都容易造成姿勢不良,坐著時,膝蓋後方距離椅子約一個拳頭寬,椅子高度稍微高於膝蓋下方,可使用腰靠維持姿勢的端正。Step 2:看螢幕時,螢幕與視線平齊,若是使用鍵盤或滑鼠,手肘要有支撐處。Step 3:每30至60分鐘要起來走動、簡單伸展,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才不會讓肌肉的平衡狀態改變,造成痠痛與不適感喔。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喜歡把腳趾甲剪很短? 用錯方式很容易就會凍甲 手指邊緣頻冒「肉刺」超煩! 你常做的5件事情都是幫兇
-
2020-10-18 科別.骨科.復健
年長者常忘吃藥 骨質疏鬆症治療以針劑為佳
確診骨鬆後,該怎麼治療與監測骨密度是否上升?醫師表示,可透過骨質密度檢測、抽血做骨生化檢查等方式來檢視骨骼情形。若確認為骨鬆,藥物有口服與針劑可選擇,在考量用藥順從性上,現以針劑為主,且患者需治療至少3至5年,才能看出長期成效。另外,三高與糖友應先控制病情,避免再次骨折或導致共病產生。糖尿病控制不佳,增加骨鬆骨折風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表示,骨鬆是造成骨折及相關共病的重要原因,因骨鬆患者多數為年長者,常會出現全身疼痛無力、駝背、脊椎側彎、關節變形等情形,骨鬆更可能合併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內分泌異常、肝腎病和肌少症等慢性共病。如有些慢性病患因長期服用類固醇,恐導致骨鬆副作用;有些患者甲狀腺功能異常,會導致鈣過度流失或異常,也增加骨鬆風險。若家中長輩有糖尿病、高血壓等三高疾病,檢查出有骨鬆症時,後續治療上,陳榮福建議患者應先控制病情。因糖尿病控制不好,會造成骨質疏鬆及骨折增加,主要是因為血糖高會造成骨骼中主要的第一型膠原蛋白糖化現象產生,骨質密度不差、但是骨骼的力度質量降低中看不中用。加上糖尿病患同時有神經病變或是視網膜病變時,會影響走路平衡容易跌倒,更增加骨折的風險,且某些糖尿病的藥物本身可能對骨質密度有不利的影響,更是要小心選擇使用。高血壓患者,利尿劑使用不當,加速鈣流失。高血壓的患者,若本身疾病問題加上利尿劑使用不當,可能會使骨骼中的鈣質加速流失,更會提高骨質疏鬆及骨折發生的風險。在治療上,除透過骨質密度檢查以T-Score(T值)確認骨鬆外,可經抽血看骨骼代謝生化指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脊椎中心脊椎側彎矯正科主任羅元舜表示,骨質密度常用雙能X光吸光測定法(DXA),將檢查結果計算出T值。範圍若在+1至-1間,表示骨質密度正常或骨質健康;若在-1至-2.5間,表示骨密度低但尚未骨鬆程度;若在-2.5甚至更低,就是骨鬆症。骨骼代謝生化指標則是抽血看骨質生成速率,若體內負責將老舊骨質移除的蝕骨細胞活性,開始超過製造新骨質的成骨細胞活性時,人體骨鈣流失的速率,會開始大於骨骼形成的速度,恐造成骨鬆。兩大類治療藥物,抑制流失、增生骨質。骨鬆在治療上,陳榮福說藥物分為抑制骨質流失和促進骨質增生兩大類,前者是停止骨質繼續流失,後者則是促進骨質生長。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症健保給付第一線使用的藥物是抑制骨質流失,為立即抑制蝕骨細胞的功能,但缺點是蝕骨細胞停止活動後,也無法再活化生骨細胞,因此骨質也不再增生。而促進骨質增生部分,為一種副甲狀腺素的藥物,可刺激造骨細胞作用,達到骨質增生,開始治療後可明顯增加骨密度,但也須留意噁心、頭痛等副作用。陳榮福與羅元舜皆表示,現抑制骨質流失藥物多樣,口服與針劑皆有,但臨床上考量醫囑順從性、患者多為高齡、吞嚥困難而中斷等因素,仍以針劑為主;而促進骨質增生藥物極少,目前皆為針劑。且無論是口服或針劑,建議患者皆需治療至少3至5年,才能看出長期治療成效。家中意外多,務必做好防跌措施。除此兩大類藥物外,骨鬆患者今年有新選擇。羅元舜表示,去年美國FDA批准一款新藥,既能增加骨形成,又具抑制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為自費針劑,他建議民眾可再觀察,或骨密度極低、高骨折風險的停經後女性等骨鬆患者,可與醫師討論後再進行治療。羅元舜呼籲,民眾一旦骨鬆發生骨折後,恢復期十分漫長,基本上是一年以上,除遵照醫囑治療、藥物不要中斷,運動與飲食中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可少。另外,很多骨鬆患者跌倒處是家中,手撐地導致手腕骨折,他也呼籲可改善家中設備避免跌倒,如裝扶手於上下樓梯間、浴室、廁所,地板可裝止滑墊或地毯、不放雜物、避免家具凸出等,都是避免跌倒、再次骨折的方式。
-
2020-10-13 科別.骨科.復健
低頭族姿勢不良痠痛恐成病 物理治療師教你3個小撇步遠離痠痛!
連假過後,長期躺在床上滑手機、玩電腦遊戲嗎?當心姿勢不良、身體痠痛來報到!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敏盛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許庭豪,說明維持正確體態的重要性。姿勢不良痠痛恐成病 許庭豪說明,有些人會半躺在椅子上,好像後背空著的「沙發馬鈴薯坐姿」、駝背、翹腳、使用3C產品時頸部彎曲過多,當這些姿勢不良持續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開始痠痛不適。暫時性痠痛可利用伸展放鬆緩解,長期姿勢不良則可能導致脊椎側彎、肌肉不平衡,甚至造成骨刺、坐骨神經痛等疾病。若身體痠痛不適症狀變嚴重、或者持續1週以上時,建議到復健科就醫。背脊矯正帶、放鬆肌肉用筋膜按摩槍效果有限 長期駝背會使胸部肌肉過緊、背部肌肉失調,有些人會用背脊矯正帶調整,許庭豪說明,背脊矯正帶能把身體拉回正確姿勢,但取下後若不注意維持,身體即會回復原狀,其實只要平時正面靠牆,手臂打開向外伸展,讓胸部肌肉放鬆,並且適當鍛鍊上背部肌肉維持肌力,即可改善駝背。「有效的筋膜按摩,需要專業治療手法搭配拉筋、運動,才能達到最大功效!」許庭豪說明,如使用放鬆肌肉用筋膜按摩槍放鬆身體時,症狀未改善,就要尋求專業協助。食藥署提醒,放鬆肌肉用筋膜按摩槍屬一般產品,非醫療器材,不得任意宣稱療效。那麼低週波治療器該怎麼用?許庭豪指出,皮膚過敏、皮膚感知較差的糖尿病患等,使用前須先向醫師諮詢。使用時須避免強度太高,每次不超過30分鐘,若是電流頻繁刺激表皮神經,反而會使肌肉過度收縮,並易造成周邊肌肉或神經組織損傷。想要保有良好姿勢、遠離痠痛嗎?照著3個小撇步做即可!1.椅子過高、過低,坐得太淺或太深都容易造成姿勢不良,坐著時,膝蓋後方距離椅子約一個拳頭寬,椅子高度稍微高於膝蓋下方,可使用腰靠維持姿勢的端正。2.看螢幕時,螢幕與視線平齊,若是使用鍵盤或滑鼠,手肘要有支撐處。3.每30-60分鐘要起來走動、簡單伸展,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才不會讓肌肉的平衡狀態改變,造成痠痛與不適感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8-31 科別.皮膚
香水噴錯位置會變臭!遮蓋異味犯5大禁忌會影響味道
動輒37度以上的高溫裡,有些人怕流汗飄異味,進而會使用香氛用化粧品遮蓋惱人的異味,或是透過迷人香氣增加魅力,然而,你也有「香水可以治療狐臭」或「噴在私密處可遮蓋異味」等迷思嗎? 香氛用化粧品僅能遮蓋氣味 過度使用反而更臭其實香氛用化粧品,僅能遮蓋氣味,過度使用香水、體香膏,不但無法遮蓋氣味,反而會「比臭更臭」,如有嚴重狐臭的情形,還是要就醫診療。食藥署指出,一般消費者香水使用的量不大,可直接擦在皮膚上,但若本身容易皮膚過敏、氣喘、皮膚容易癢、有濕疹者,使用時要留意;至於私密處部位較為敏感,胡亂使用香水噴灑,反而可能會增加刺激、過敏等風險,只要保持個人衛生清潔乾淨即可,若個人衛生良好,但私密處仍有異味,可能受到感染,應儘速就醫。選購香氛用化粧品 5大重點要注意此外,常見的香氛用化粧品有香水、香膏、香粉等產品,食藥署表示,選購時要「看標示」,特別是品名、用途、保存期限等,不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而肌膚較敏感者,使用香氛用化粧品前,建議「要測試」,等皮膚沒有刺激或過敏等不良反應時,才可安心使用;使用時則要「避部位」,避免使用黏膜部位、朝口鼻噴灑或直接噴在臉上,以免吸入。此外,香氛用化粧品儲存時要「放陰涼」,存置於陰涼處,避免放在陽光直射、高溫潮濕的地方;最後,香氛用化粧品開封後要「限期用」,並留意產品效期及是否變質,如產品已經分層、變質、變色或有異味等情況,就不要使用。如果使用香氛用產品後,皮膚出現狀況時,應及早接受診療。就醫時請攜帶使用的化粧品(包含產品全成分標示),告知醫生出現症狀的皮膚狀況、使用中的藥物種類及日常生活情形,並將使用時發生的不良反應,向食藥署「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66251166轉5340。延伸閱讀: 體味揮之不去? 試試這些方法狠甩臭摸摸 流手汗可能不是太緊張! 要求完美、脊椎側彎都須注意
-
2020-08-23 科別.皮膚
狂流手汗不敢跟人握手 中醫師建議1湯藥助改善
蔡先生是房仲業者,天性樂觀開朗,適合業務、開發客戶,但他最怕2件事情,一是遇到凶宅或有阿飄的物件,另1個就是跟人握手。他從小就容易流汗,大熱天頭頂直冒汗,連掌心也溼溼的,跟人握手時,對方常是眉頭一皺,場面尷尬。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主任蔡文興指出,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膚出汗過多,以手腳最為常見,即使沒有勞動、運動,即使是待在冷氣室也會冒汗。若症狀嚴重,可能影響工作、社交、人際關係,對患者心理與生理造成負擔,最近酷熱,氣溫動輒飆至37℃以上,對於多汗症患者來說,更是一大煎熬。多汗症為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汗腺分泌過多,多好發於緊張焦慮、要求完美的人身上,還容易合併脊椎側彎問題,影響到交感神經幹的穩定度,從而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手汗症。從中醫觀點來看,體內所有水分為「津液」,當陰陽失衡時,就可能產生多汗症。蔡文興說,所謂「汗為心之液」、「心主神明」,情緒緊張會引起手心冒汗;另外,自汗多屬於氣虛,夜間盜汗則為陰虛陽亢。因為汗流得多、中氣不足,常常會感到疲累,甚至說話沒力氣。中醫診治汗流過多,建議飲用「生脈飲」。蔡文興指出,這帖傳統方劑成份單純,只有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等3味藥。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3者都是平價中藥,方便自行熬煮。如果手汗嚴重,更容易緊張焦慮,可在生脈飲添加黃耆補氣,再加上龍骨、牡蠣,以收鎮靜安神之效。煮法簡單,藥材為黨參與麥門冬各3錢、五味子1錢、黃耆1兩、龍骨與牡蠣各6錢。取1鍋盛2000cc的水,置入藥材包,大火煮沸,關小火再煮20分鐘即可。放涼後裝進容器,放冰箱保存,每天早晚取1杯約150cc,餐後退冰飲用,益氣生津。另外,針對自律神經衍生的各種問題,中醫也可透過針灸治療多汗症,常使用的經絡為背部的膀胱經,但民眾無法自己按到背部穴位,可改按摩手部的神門、內關,以及頭頂的百會,藉由疏通心經、心包經來舒心安神,以收斂汗液。除了茶飲、按摩,蔡文興建議,平常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少吃冰涼、生冷、重口味的食物;不喝酒、咖啡及濃茶,避免刺激交感神經。作息也要正常,盡量不熬夜,否則會讓身體過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7-17 科別.骨科.復健
腰酸背痛都找不出原因,那得先掛這一科
可別再以為只有骨鬆才會引起腰酸背痛,平時姿勢不良、久坐不動、骨盆發炎、腎結石、椎間盤突出等,都是引發腰酸背痛的原因之一。曉鈴是一名朝9晚5的公務人員,平常上班總是待在電腦桌前辦公,某日發現腰部莫名的酸痛,她聽聞腰酸背痛可能是因為骨質疏鬆引起的,便補充鈣質,但3個月之後,腰酸的情況仍然存在。求助家醫科醫師後,才得知原來是因為長期久坐不動,導致脊椎附近的核心肌群無力,無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力,依照醫師建議加強訓練腰部的核心肌群,目前腰酸情況已經大幅改善。根據統計指出,80%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嚴重的腰酸背痛經驗,到底自己的腰酸背痛原因為何,國泰綜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辰表示,造成腰酸背痛原因非常多元,其中70~80%的腰痛與脊椎脫離不了關係,諸如運動拉傷、脊椎附近肌肉支持力不夠、椎間盤突出、僵直性脊椎炎、骨質疏鬆、骨盆發炎、腎結石,甚至癌症轉移等,都可能造成程度不等的腰酸背痛。 釐清病因,看對科別以下是腰酸背痛的常見原因,根據痛楚位置與程度,以釐清下背痛的原因,看對科別: ●腰椎退化性關節炎較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症狀通常是清晨起床時腰背部酸痛僵硬,起床活動後症狀可以緩解,原因在於椎間盤的老化,同時刺激脊椎負荷而產生骨刺;脊椎關節週圍的韌帶也可能因長期關節炎纖維化,而壓迫到週圍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疼痛位置多從腰背開始,甚至可能延伸到下肢,引起下肢麻木、酸痛感。就醫科別→骨科、神經外科、復健科 ●缺乏運動,脊椎支持力不夠特別容易發生在缺乏運動的族群上,尤其是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因長時間的坐姿,上半身從肩膀、胸椎到腰椎,都是呈現前傾彎曲的動作,造成腰椎較大的壓力;若再加上缺乏運動,腰背核心肌肉群虛弱無力,無法撐起下背部,因而時常有背部緊繃、腰酸的困擾。就醫科別→骨科、復健科 ●運動傷害引起肌肉發炎肌肉拉傷是造成年輕人下背痛的主因之一,好發於運動者以及需負重職業的人居多。由於運動不當、工作需要搬運重物等,造成脊椎週圍的韌帶與肌肉負荷過大,引起急性的扭挫傷;或是長時間、重複性的工作,導致肌肉、韌帶慢性疲勞損傷,誘發脊椎週圍肌肉痙攣。就醫科別→骨科、復健科 ●椎間盤突出「啊!好像閃到腰了!」要小心,閃到腰很有可能就是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元兇。在下背痛的患者中,椎間盤突出占很大的比例,造成的原因多半是長時間的姿勢不良、彎腰久坐或搬重物所引起,導致椎間盤無法承受過大壓力,而向外擠壓突出,嚴重可能壓迫到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或是下肢酸痛麻痺。就醫科別→骨科、神經外科、復健科 ●骨質疏鬆骨質疏鬆造成的壓迫性骨折,是停經後女性發生下背痛的主要原因,因為停經後女性荷爾蒙會減少,進而影響骨質快速流失。而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通常發生在腰薦椎或是股骨兩側,形成對稱性的劇痛。若是沒有適當治療,常會形成慢性背部疼痛、駝背,甚至喪失行動能力,嚴重的話,還可能因長期臥床引起併發症而死亡。就醫科別→骨科、婦產科 ●輸尿管結石或腎結石比較容易發生在男性身上,當輸尿管結石或腎結石時,腹股溝疼痛會慢慢轉移到背部,這種痛不像是一般的下背酸痛,而是會一陣陣類似痙攣的痛,同時也會合併產生頻尿、血尿的情況,建議進一步到泌尿科做檢查。就醫科別→泌尿科 ●女性骨盆腔發炎女性骨盆腔發炎是指內生殖器官(子宮卵巢)及週圍的結締組織、骨盆腔腹膜發生發炎時的統稱。常見於有頻繁性生活的女性,初期的疼痛位置在下腹部,會隱隱作痛,有點類似月經來的壓迫痛,同時會合併有分泌物的產生,嚴重的話,疼痛會蔓延到背後,引起下背痛,建議到婦產科治療。就醫科別→婦產科 ●僵直性脊椎炎主要發生在40歲以下的男性,常見症狀是早上起床會覺得僵硬,活動一下會獲得舒緩。目前推測病因與免疫系統及感染有關,導致自體免疫系統的攻擊,讓脊椎週圍軟組織鈣化、骨質增生,引起下背疼痛,目前治療方式是使用生物製劑抑制發炎。就醫科別→風濕免疫科 醫師評估後,對症治療一旦發生下背痛的時候,建議先到醫院檢查請醫師評估,才可對症下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如果是因為外力、姿勢或運動所造成的下背痛,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如下:藥物治療:包含消炎藥、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對於鎮痛、鬆弛肌肉的功效良好。物理治療:比如按摩、熱敷、超音波、電療、腰部牽引等,讓受到壓迫的脊椎回歸到正常的位置,主要由復健科執行。注射治療:當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都沒有辦法緩解症狀時,就建議使用注射治療。舉例來說,若是坐骨神經痛,醫師會在X光的幫助下,以一根長長的針,由患處注入適量的麻醉藥及消炎類固醇,發揮麻痺神經和抑制發炎的作用,7成以上的患者可延續數月有效。外科手術:當保守治療無效時(超過3個月),又診斷出病因,醫師則會建議考慮外科手術,將受損的椎間盤、脊椎等組織,依病因的不同開刀治療。 下背痛的預防葉姿辰說明,下背痛其實要預防勝於治療的,比如平常要有良好的姿勢、減少背負重物、不讓腰椎週圍背負過多壓力和養成運動習慣等,都可以避免下背痛的產生,若想要預防下背痛問題,請跟著做。 避免久坐:因為坐姿會使得脊椎承受比站立更大的壓力,建議坐1小時就應起身活動筋骨;若需久坐時,也建議以背墊支撐下背部,且坐姿要端正,不要彎腰駝背。 避免搬重物:搬重物會造成脊椎過大壓力,若因工作需要,建議舉物時應保持背部的挺直,物品盡量靠近身體,兩腿用力站直,分散重物的重量,因為彎腰提重物是腰部最吃力的動作,應盡量避免。 避免急速旋轉:當腰部肌肉支持性不夠時,若急速轉腰、彎腰、身體過度後仰等動作,都會造成腰部的傷害。 訓練腰部肌肉:當脊椎附近的核心肌肉群虛弱無力時,則無法提供脊椎有效的支持力。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及預防下背痛的症狀,建議平時應多做腰部運動,強健腰部核心肌肉,可擁有最天然的「護腰」。 避免長時間低頭:長時間低頭會造成頸椎的壓力,久而久之容易引起下背痛。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若是因為骨鬆引起壓迫性骨折,除了適當運動外,建議可補充維生素D、鈣質,如:小魚干、蝦米、豆製品等,以預防女性荷爾蒙的流失。 TIPS:找不出原因的腰背痛,先掛家醫科像是癌細胞轉移、脊椎側彎,甚至是情緒問題、睡眠障礙等,都有可能引起下背痛的狀況。若原因不清,建議先至家醫科就診,找出病症再對症下藥。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85期】延伸閱讀: 久坐腰痠背痛靠腰墊撐? 3減痛重點一項都不能漏下背痛與脊椎有關! 7種疾病都可能出現腰痠背痛
-
2020-06-19 科別.指甲.足部
穿起來很舒服的軟鞋子,其實很傷腳!物理治療師教你5招正確挑對鞋
造成腳趾變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挑鞋子與穿鞋子的方式。膝蓋痛或腰痛的患者以及老人家,多半會穿著比自己的腳大一點的鞋子,或是軟趴趴、似乎對腳很好的鞋子。這些鞋子穿起來比較舒適、輕鬆吧?但是,這些乍看之下對腰腿很好的鞋子,其實對腳一點好處都沒有。不僅如此,還會讓你的腳逐漸變成「無法走路的腳」!如果穿著尺寸比腳大的鞋子、或材質柔軟的鞋子走路,在鞋子中的腳就會往前滑動,使得腳跟的部分變得不穩定,走起路來啪噠啪噠的。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腳趾就會用力縮起來。事實上,這就是腳趾變形的原因。腳趾彎曲與捲曲趾,也是鞋子中的腳為了避免滑動,而下意識做出抓地動作所引起的。換句話說,腳趾變形是腳試圖在穿著不適當鞋子的狀態下,努力站穩所造成的結果。穿上有鞋帶的鞋子,症狀就會顯著改善!防止腳趾變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固定腳跟。如果腳跟確實保持筆直的狀態,鞋子中的腳就能維持穩定,不會滑動。這是發生於我在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時的事情,也是在我發現腳趾變形是萬病根源之前的故事。那時,我建議因為腰腿不好而來做復健的患者,改穿容易穿脫的「護理鞋」(穿脫容易、材質柔軟的鞋子,經常用在看護上)。但是,他的症狀一味惡化。走路愈來愈困難。當時的我,完全搞不清楚患者為什麼會惡化。直到某一天,我試穿患者的護理鞋,結果發現鞋子裡的腳會滑動,非常難走。我心想「這樣不太妙」,於是改讓患者穿上有鞋帶的鞋子。於是,患者的症狀不可思議地改善了。當時我對於固定腳跟的重要性,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後來看了許多病例,逐漸確信「鞋子本身就是造成疼痛的元凶」。5大重點,挑選不會讓腳變形的鞋子只要鞋子中的腳趾不滑動、鞋子不扭曲,腳就不會變形。挑選不會讓腳變形的鞋子,有5大重點。①綁帶鞋最好以不反折的魔鬼氈或拉鍊固定的鞋子、不需要綁鞋帶的皮鞋或懶人鞋等,都不是很推薦。尤其是腰腿疼痛的人在挑選鞋子時,與其穿讓腳變得不穩定的鞋子,還不如穿可以確實固定的綁帶鞋更適合。其中,以有5排以上鞋帶孔的鞋子最理想。不過,童鞋很少有綁鞋帶的款式吧?這時候,請選擇魔鬼氈需要反折的鞋子。如果反折的時候可以拉緊,就足以將腳固定。②鞋帶以「扁形」為佳鞋帶大致可分為圓形與扁形2種。扁形鞋帶能夠以整個帶面收緊,所以穩定性較高,也能降低腳在鞋子中滑動的風險。附帶一提,鞋帶的材質分成純棉與化學纖維,我較推薦伸縮性低,不容易滑脫的純棉鞋帶。③最好挑選後跟牢固的鞋子皮鞋、帆布鞋、高跟鞋,這些鞋子的後跟都軟趴趴的,無法固定鞋子中的腳跟。請選擇有「鞋跟杯」,且其中心長度較長、較堅硬的鞋子。④選擇不能簡單扭轉的鞋子腳趾無法抓地的人,如果穿著柔軟的鞋子走路,腳會彎曲,容易使身體變得歪斜。鞋底內藏「鐵心」這種鐵製或塑膠製硬心的鞋子,就不會輕易扭轉。⑤在鞋子中的腳趾要能活動就像抓東西或握東西能讓夠鍛鍊手指的握力一樣,活動腳趾能讓腳長出肌肉。如果鞋子的腳尖部分完全沒有腳趾活動的空間,就無法做出抓地、踢蹬之類的基本動作,腳底的肌肉也會逐漸消失。不僅如此,這也會造成拇趾外翻或扁平足、開張足。換句話說,鞋子太鬆或太緊都不行。因此,「鞋尖部分是否保留少許空間」是挑選鞋子的重點。只要有一根手指(1~1.5公分左右)的空間,腳趾就能伸展開來,自由活動。挑選鞋子時,可以先把裡面的鞋墊拿出來,實際把腳放到鞋墊上看看。如果拇趾到小趾都能放在鞋墊上,腳尖還有保留了一根手指的空間就沒問題。相反地,如果腳趾超出鞋墊,就是空間不足的證據。趁此機會,重新測量腳的尺寸吧!自己一直以為的尺寸,往往與實際尺寸不同,有時左右腳尺寸也會不同。挑選鞋子時,留意前面介紹的這5點,腳就不會在鞋子裡滑動,也能適當地活動腳趾。事實上,來我診所的患者中,也有很多人只不過把軟趴趴的鞋子換成後跟牢固的綁帶鞋,就改善了膝蓋疼痛,或者不再需要柺杖。話雖如此,我想大家有時候也會想穿時髦的鞋子,或是因為工作必須穿規定的鞋子吧?這樣的人,請先準備好滿足前述5個條件的「保養鞋」,以便在回家之後,保養疲勞的雙腳。只要花5分鐘的時間穿著保養鞋走路,再做「腳趾伸展操」,就能在穿喜歡的鞋子的同時,防止腳趾變形。挑選滿足重點的鞋子,改變「腳」的習慣吧!書籍簡介按壓腳趾頭,告別疼痛與側彎:肩頸僵硬、腰痛、關節痛、O形腿、脊椎側彎、拇趾外翻……都能改善作者:湯淺慶朗 譯者:林詠純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6/06/01書籍簡介/湯淺慶朗物理治療師、未來診所足部護理中心長原本在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從事高齡者復健。在醫院看到患者只能「維持現狀」,或是「一點一點的惡化」,開始懷疑現代醫療的存在價值,最後懷著「即使臥床的人,也不希望他放棄走路!」的想法離開醫院,開始研究「姿勢」與「腳趾」的關係。有一位願意當實驗品的妻子,是最重要的轉捩點。妻子只不過矯正了腳趾,困擾多年的O形腿就在一週內伸直了。透過這樣的機緣,終於確信「只要改變腳趾,就能改變身體」,並研發出「腳趾伸展操」,只要跟著做,就能打造一輩子都能健步行走的身體。在《西日本新聞》的連載專欄「茶水間的學問‧你的腳趾伸直了嗎~」廣受歡迎。NHK的節目《未來趨勢》中也對「足育」進行報導,並獲得相當大的迴響,很快就決定重播。目前的願望是「腳趾伸展操成為全民體操」。除了在足部護理中心接受腰腿問題的諮詢,也以牙醫等專家及一般人、學生、兒童等為對象舉行演講活動。除了日本,也飛往紐約、曼谷等世界各地展開巡迴活動。延伸閱讀: 明明沒撞到,身上卻出現「不明瘀青」?中醫師:這3種部位,小心是癌症前兆!
-
2020-05-30 科別.骨科.復健
喜歡躺沙發滑手機? 小心成為脊椎側彎高危險群
你也是屬於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的懶骨頭嗎?王咨翔醫師分享,門診最近來了一位38歲的李先生,表示下背痠痛,起身時還會有某根筋突然被拉到的痠麻感,仔細詢問才發現,原來李先生是標準的沙發馬鈴薯,不管是看電視還是滑手機,都是躺在沙發上。 如果坐沙發時沒有挺直身體,臀部容易越來越向前,壓力集中點就會從坐骨變成尾骶骨,腰椎也會往前凸,被壓迫後凸的「C字型」,久了就可能變成脊椎側彎。一般中醫在診斷時,會先請患者向前彎腰90度,兩手平肩下垂,醫師站在身後和側面觀察背部外觀,果不其然,李先生從胸椎下段到腰椎第一至四椎,左右高低不一、有明顯凸起,診斷為脊椎側彎。在治療上,王咨翔醫師先使用小針刀的縱行疏通法、加上針灸腰部的命門穴、足部的湧泉穴 ,最後再搭配整脊手法。經過3周後,李先生背部痠痛的部分已明顯改善,脊椎側彎的外觀也較不明顯了。 想要遠離脊椎側彎,除了不要躺在沙發外,平常也要避免彎腰駝背,像是站三七步、長期單側背重物等等。從現在起快一起過「端正人生」吧!來源出處:扶原中醫台中院區
-
2020-05-21 科別.骨科.復健
妙齡女脊椎嚴重側彎!術後拉高10公分人生都變美了
28歲女子從小長期腰酸背痛,查不出病因,以為是外傷造成,直到19歲脊椎側彎角度持續惡化超過100度,不但外型身體兩側不對稱、肌肉萎縮,且無法提重物,運動時很喘,很自卑,經就醫才發現是嚴重脊椎畸形導致,經手術獲改善。女子今天現身說法表示,她因手術,脊椎拉直,整個人不但長高10公分,可以抬頭挺胸過活,如今她與正常人一樣運動、生活,每年都實現騎單車環日月潭的夢想。楊孟寅提醒家長,脊椎畸形好發於青少年族群,患者最常見就是腰酸背病,原因是因脊椎畸形,力量不平均,產生身體慢性疼痛、深度疼痛,找不出原因,無法久站、久坐,運動能力下降,有這樣的情況請盡速就醫檢查。中榮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說,脊椎畸形成因以外觀來分主要有兩種,其中約80%為原發性脊椎畸形,又稱自發性脊椎畸形側彎,目前原因不明,好發在青少年族群,女比男多。楊孟寅指出,脊椎畸形透過彎腰測試評估脊椎是否有變形?有沒有維持直線?一旦發現,脊椎畸形盡速就醫追蹤或治療,若脊椎側彎角度大於40度,或畸形角度持續惡化,就必須考慮手術矯正。中榮神經外科主任楊孟寅說明,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療團隊在過去十年中陸續完成約30例脊椎畸形矯正手術,病患術後心肺功能大幅提升,活動力增加。楊孟寅說,這名粉領族在2011年11月11日接受手術治療,也是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療團隊第一位脊椎側彎角度大於100度的案例,患者脊椎側彎角度持續惡化到128度,經過評估,她的狀況屬於胸腰椎大角度C形側彎合併脊椎旋轉,這種手術困難度較大,風險較高,醫療團隊採用脊椎後路槓桿矯正法,一次矯正。他指出,女患者在手術後,身高一下增加10公分,肩膀與骨盆的角度恢復平衡,心肺功能進步,外觀上也大幅改善,著裝後與正常人無異。
-
2020-05-20 科別.骨科.復健
長短腳很常見,沒問題?骨科醫:後天性的恐下肢病變
長短腳原因分為先天、後天性兩大類,後天性若沒有徹底治療矯正,恐衍生下肢病變。衛福部台東醫院骨科醫師陳俞志表示,後天性長短腳不是鞋底加厚就能解決問題,要讓醫師檢查,對症下藥處理才是根本。「醫師,我走路一跛一跛,是不是長短腳。」陳俞志說,這是民眾在門診常提出的疑問,後天因素造成的長短腳較常見,若沒根治,可能產生後遺症。他說,很多人都有長短腳問題,關鍵在是否影響正常走路,先天性長短腳多半是因雙腳發育不同所致,經醫師診斷為先天性長短腳,可以鞋墊或鞋底加厚方式,有助行動平衡。另一大原因是車禍骨折、膝蓋開刀所致,造成兩隻腳長度不同的後天性長短腳,這類患者建議透過物理治療、改良姿勢來矯正。陳俞志舉例,27歲黃小姐因車禍意外造成長短腳,造成走路不便,無法久站,求診時,他托住黃女的左腳膝蓋,立即聽到十字韌帶鬆動的聲響,初步評估必須手術,解決她走路偏斜、無法久站的困擾。他說,要治療後天性長短腳,最好由骨科醫師檢查,確認長短腳問題,以對症下藥。若沒徹底治療,可能衍生骨盆歪斜、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及坐骨神經痛等問題。
-
2020-04-27 橘世代.健康橘
教練在線/爬郊山、登百岳 3個動作學起來!在家練出好體力
登百岳是許多人喜歡從事的休閒運動之一,但對平常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的50歲族群來說,長達3、4小時的登山運動,若是平常沒有完善的體力準備,可能登一次百岳,會為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運動傷害。由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秘書長李毅涵Jack教練精準教授3個動作,包括弓箭步走路、側棒推髖、四足跪姿穩定訓練,不需要運動器材,只要找個空曠處,或是鋪一片瑜珈墊,就可在家獲得一定的運動量,並有效伸展身體。這3個動作持續練習完後,就能具備基本體能去登百岳。Jack教練也提醒,在登百岳之前,除了做肌力訓練,先從近山爬爬看,因為要挑戰百岳除了身體肌力,還有氧氣濃度的問題,事先練習要做好準備,若有專業嚮導隨行最好。教練小提醒【誰適合這套動作】從未踏入健身房,或剛開始健身的45+初學者。【誰不適合這套動作】若是脊椎側彎或腰有受過傷的人群不建議做這套動作。【練習前的準備】1.運動前應適度讓關節活動一下,五分鐘快速的擺手、擺腳、原地踏步、蹲,讓關節暖和,肌肉比較不容易拉傷。2.找一小塊空曠的場地,若是覺得地板冰涼,可使用瑜珈墊。【練習後的身體反應】1.若是做了上述動作後,關節與骨頭會痛,有可能是關節施力不當或是骨質無法支撐肌力訓練的重力,需馬上停下。2.注意不要憋氣,因憋氣可能造成胸壓過大,血管壓力飆高,若有心血管疾病的族群憋氣會增加發作的風險,若是發現有面紅耳赤、頭暈的現象,應視個人身體狀況休息。【課程建議】不要每天做同一套動作,可做一天、休息一天,讓肌肉適度休息。相關課程想練肌力│增強核心│輕鬆伸展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
2020-04-21 橘世代.健康橘
挑戰人生第一座百岳 在家練體力的三個準備
登百岳是許多人喜歡從事的休閒運動之一,但對平常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的50歲族群來說,長達3、4小時的登山運動,若是平常沒有完善的體力準備,可能登一次百岳,會為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運動傷害。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秘書長李毅涵Jack教練教授3個動作,不需要運動器材,只要找個空曠處,或是鋪一片瑜珈墊,就可在家獲得一定的運動量,並有效伸展身體。這3個動作持續練習完後,就能具備基本體能去登百岳。Jack教練也提醒,在登百岳之前,除了做肌力訓練,先從近山爬爬看,因為要挑戰百岳除了身體肌力,還有氧氣濃度的問題,事先練習要做好準備,若有專業嚮導隨行最好。動作一:弓步走路Jack教練:弓箭步是以單腳來支撐這個身體,正與我們爬山的動作相似,因為大腿、小腿、髖關節在應付不同高低落差的山路要很大的力氣,因此練習弓箭步走路會比屈蹲來得更有效。步驟一:先測試原地往前跨的弓箭步動作,是否做得到。步驟二:往前弓箭步走三步,可視肌肉痠的程度,來回走幾趟。動作二:側棒推髖Jack教練表示,因為爬山要揹重物、揹行李走山路,身體要應付很多不穩定的路況,核心肌群就特別容易疲勞與痠痛,因為山路都是崎嶇不平,可能左晃右晃、在行進的途中、身體需要側屈,因此以側棒推髖這個動作來訓練左右方向核心的穩定動作。步驟一:髖關節靠在地板上或墊子上,手肘撐,膝蓋屈膝九十度。步驟二:把臀部往上推。步驟三:換邊再做一次。動作三:四足跪姿Jack教練指出,四足跪姿的穩定訓練要舉單手和單腳,如果同時把手和腳抬起來離開地面,對個人來說很難完成的話,不妨先從單手離開地面或是單腳離開地面;若是連單手、單腳離開地面身體都很不穩定,可以選擇用棒式來取代,將手撐在地板上,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這樣靜止的訓練,訓練到核心有一定的強度後,再來挑戰四足跪姿的穩定訓練。步驟一:四足跪姿,手腕撐的位置在肩膀正下方,膝蓋支撐的位置在髖關節正下方,背打平。步驟二:右腳跟左手往前延伸,並保持身體穩定,換邊再做一次。教練小提醒【誰不適合這套動作】若是脊椎側彎或腰有受過傷的人群不建議做這套動作。【練習前的準備】1.運動前應適度讓關節活動一下,五分鐘快速的擺手、擺腳、原地踏步、蹲,讓關節暖和,肌肉比較不容易拉傷。2.找一小塊空曠的場地,若是覺得地板冰涼,可使用瑜珈墊。【練習後的身體反應】1.若是做了上述動作後,關節與骨頭會痛,有可能是關節施力不當或是骨質無法支撐肌力訓練的重力,需馬上停下。2.注意不要憋氣,因憋氣可能造成胸壓過大,血管壓力飆高,若有心血管疾病的族群憋氣會增加發作的風險,當發現有面紅耳赤、頭暈的現象,應視個人身體狀況休息。【課程建議】不要每天做同一套動作,可做一天、休息一天,讓肌肉適度休息。【相關課程】想練肌力│增強核心│輕鬆伸展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
2020-04-12 科別.骨科.復健
健康醫點靈/分趾套 無法改善骨盆歪斜
網路上有不少「分趾套」廣告宣稱可矯正骨盆歪斜,進而瘦腿。雙和醫院骨科專任主治醫師翁佩韋表示,僅可能提醒、輔助走路姿勢,但不可能矯正骨盆歪斜、扁平足、拇趾外翻等。翁佩韋表示,通常認為骨盆歪斜就診民眾都是「自己感覺」或整骨按摩時別人提醒,但通常受過大傷、手術或是先天有骨盆歪斜,又加上後天從事粗重工作,長年扛重物受力不平均,才可能導致骨盆歪斜,要照X光才能確定,很難光憑目視或手感判斷。骨盆歪斜、高低肩、長短腳等症狀都是脊椎側彎的表現。翁佩韋表示,成人骨頭固定,不像彈簧可塑形,假設真的有骨盆歪斜,不能透過走路姿勢改善,一定要透過治療開刀。翁佩韋說,輕微脊椎側彎不一定會有後遺症或副作用,8、9成患者都不用特別治療或開刀,除非側彎超過一定角度,壓迫到神經。不過,輕微患者加上姿勢不良、又不運動,會影響腰腹部肌肉張力,就容易腰痠背痛。如果症狀輕微不用太擔心,可透過改善坐姿、站姿、不要久坐久站,就不會腰痠背痛。翁佩韋表示,「分趾套」半強迫腳掌分開,因腳趾分開走路比較穩、也走不快,也穿不下高跟鞋,自然就要穿寬楦頭、比較舒服的鞋子,可提醒走路姿勢,有些人因此會挺胸、縮小腹。他指出,即使不穿分趾套,只要穿好穿的鞋子、隨時注意姿勢,其實也有一樣的效果。如果廣告標榜穿24小時、連睡覺也穿可改善骨盆歪斜,就錯誤得更離譜,分趾套如果太硬可能磨破腳,材質不透氣也會有香港腳等問題。
-
2020-04-07 科別.骨科.復健
下背痛與脊椎有關! 7種疾病都可能出現腰痠背痛
根據統計,80%的人在一生當中曾經有過下背痛的經驗,其中1/4的人疼痛會持續超過1個月。因為下背痛的比例很高,所以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不難發現身邊經常有人喊:「腰痠背痛」。追根究柢下來,許多人的下背痛與脊椎疾病脫不了關係,所以下背痠麻痛就是受傷的脊椎在發出求救的警訊。除了造成年輕人和老年人下背痛的椎間盤突出和脊椎退化引起的疾病之外,新竹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江東懋則指出,引爆下背痠麻痛的其他脊椎疾病也不少:1、脊椎側彎:不論是坐整天的上班族或辛勤做家事的媽媽,甚至每天運動的阿公、阿嬤,如果常感覺下背疼痛,甚至無法走太遠的路,或是走久了大腿會痠麻痛,有可能都是脊椎退化性側彎或滑脫,造成神經壓迫惹的禍。2、脊椎狹窄症:神經管徑受到硬組織或軟組織占據空間,脊髓遭受包圍壓迫而產生的神經症狀。硬組織像是骨刺或先天性脊椎狹窄;軟組織則有椎間盤、黃韌帶或增生纖維組織等,會造成下背疼痛、兩臀或大腿、小腿的轉移痛。嚴重時,還會有大小便失禁的狀況,典型的症狀是「神經性跛行」,所以許多脊椎狹窄症病人,走一走會腳沒力或是腳抽筋。3、壓迫性骨折:跟老人家的骨質疏鬆症有關,人體的骨質35歲以後,破壞的速度逐漸大於重建的速度,每年以0.25~1%的速度流失。尤其女性更年期之後,骨質加速流失的速度可達每年2~5%,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骨質疏鬆的病人以前臂骨、股骨及脊椎骨最容易骨折,脊椎若發生骨折就稱為壓迫性骨折。4、脊椎關節間退化性關節炎:包括脊椎關節間的關節發炎或是在關節處骨骼邊緣多長出來不該長的小骨頭(俗稱骨刺),如果骨刺長在脊椎前面,只會感覺到腰痠背痛,但如果骨刺長在脊椎後面,就會使脊椎孔狹窄,加上老化的韌帶壓迫到神經,就會引起老人家常見的坐骨神經痛。5、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屬於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發炎的一群疾病中的一種,因為骨盆腔內的薦腸關節、脊椎關節以及關節週邊組織發炎而導致。症狀通常是在早上起床時,下背感到疼痛僵硬,連走動都有困難,往往在持續一段時間,大約是超過1個小時後疼痛才會緩解;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脊椎僵直變形,所以稱為僵直性脊椎炎。6、脊椎惡性腫瘤:如果有不明原因的腰酸背痛,甚至痛到睡不著、坐立都難安時,要檢查是不是有脊椎惡性腫瘤,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可能性。7、攝護腺癌的骨轉移:年長男性若下背痛,排除脊椎問題之外,還有可能是攝護腺癌的骨轉移,雖然病例不多,但也不可忽視。江東懋指出,下背痛的原因複雜且相當多元,因此如果長期有腰酸背痛問題,應接受醫師檢查,診斷出真正原因,藉由藥物、物理治療減輕疼痛,進行肌肉骨骼柔軟度、肌力以及脊椎穩定訓練動作,同時矯正錯誤姿勢,養成良好習慣、保持正確的姿勢,就能夠避免再度復發。延伸閱讀: 下背痛到難彎腰? 防椎間盤突出平時有3妙招 連假後下背痛到站不直? 日常保養2秘訣趕緊學 從下背痛到腳麻 醫師告訴你為何會坐骨神經痛
-
2020-04-06 科別.骨科.復健
上班記得鬆一下 遠離頭痛肩痛
上班族在辦公室容易久坐、打電腦2至4小時以上,常常聽到同事們抱怨有頭痛、肩頸僵硬。研究指出,維持不良的姿勢時間愈久,造成頸肩部肌肉負荷增加,發生痠痛比率也隨之增加。長期不正確坐姿及不適切的工作環境,會導致肌肉骨骼疾病,因此需注意辦公室中隱藏的健康小殺手。建議除了適時休息,可以做些辦公室小運動,減少肌肉骨骼疼痛。在工作閒暇時,不妨可以做以下三種運動:收下巴運動:將身體挺直肩膀放鬆,不能駝背,眼睛平視前方,再來收下巴往後平縮,輕點頭,會覺得頸部後方肌肉有被伸展拉緊,然後停1秒再放鬆,每次做30下。(如圖1)頸部伸展運動:採坐姿,兩眼平視,頭部開始緩慢轉向左方到底,到底後停住10秒,再慢慢回到正中間,休息3秒後開始轉向右方,兩邊各重複做15次。(如圖2)頸部拉筋運動:坐在椅子上,身體挺直,左手向後抓椅背,右手放在左耳上,慢慢將頭部向右肩輕壓,接著換邊再做一次。(如圖3)久坐的上班族或長時間使用電腦者,除了記得定時起來活動再繼續工作,仍要注意工作姿勢。避免長期坐姿為翹二郎腿姿勢,增加脊椎側彎或骨盆肌群肌力失衡的機會,建議坐姿時,雙腳應自然垂放且有前後活動空間。如已經出現肩頸和背部痠痛或手指手腕麻痛等症狀,除了以上建議,請尋求復健科專業治療並且適度休息。
-
2020-03-31 科別.骨科.復健
從小愛站三七步 脊椎側彎低齡化
孩子長不高是父母的心頭大患,念小四的宋小弟弟被媽媽發現站姿「三七步」、走路長短腳,大半年都沒長高,帶往醫院檢查,發現脊椎傾斜約3到5度,經使用脊椎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搭配核心運動調理才改善,消除長不高的疑慮。宋媽媽說,9歲孩子正值發育期,她兒子長高速度緩慢,高低肩又長短腳,因此帶往醫院追查原因,發現兒子脊椎側彎。造成脊椎側彎和宋小弟習慣「三七步」站姿有關,他認為,這個姿勢最舒服。物理治療師蔡雯萱說,脊椎側彎患者後期容易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長骨刺、坐骨神經痛、落枕,重點是彎腰駝背,外觀不好看。現代人愛癱坐沙發上滑手機,長期姿勢錯誤,肌肉會定型記憶,一旦肌肉失衡,脊椎會位移,脊椎側彎有低齡化趨勢。蔡表示,過去治療脊椎側彎,不乏找國術師整脊推拿,角度彎曲嚴重的才尋求開刀,「喬骨」雖能讓脊椎放鬆,但放鬆後的脊椎少了穩定性,周邊肌肉會產生保護性收縮,反而造成痠痛。目前醫界引進脊椎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放鬆全身肌肉與筋膜,找回肌肉的平衡,再進行徒手調理及復健運動,幫患者把歪掉的脊椎「喬」回來,結構矯正後,神經系統自然穩定。
-
2020-02-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防老抗衰的健康生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人照護」。旅居國外的作家朋友夏祖麗寄來一篇她追憶父親名作家何凡在步入晚年,對老、病、死的看法,充分流露出老人如何以睿智、幽默面對人生無法避免的終點。同時我們也收到一位基礎醫學的名教授在耄耋之年仍然不忘研究教學之餘,寫出一篇對老年健康的看法,內容包含中西醫學不同看法,同時提出健康食品、增進記憶、保健養生的新思維。我們也很榮幸能邀請到國內主導老人照護的衛生福利部薛瑞元常務次長發表他對這主題的看法:「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許不是意味著台灣將像一個老人走向遲暮,而是一個新文化建立的開始――不同世代的對話、不同血緣的融合,新的國族認同促使共同面對解決新的問題。」一、老年如何健康快樂全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已不斷上升,因此老年醫學非常受重視,有關延年益壽,防老抗衰,永保青春的相關基因(FoxO、p53、sirt1、PP63 shc 等等)及細胞訊息傳遞因素(growth factors、hormones、cytokines、free radicals、oxidative stress、antioxidants)的細胞分子作用機制,已有很多研究,但結果仍處於各說各話,尚未建立實驗可行的防老抗衰的方法或藥物,因大部分的實驗均在試管中或培養細胞所作的研究,直到最近才開始有鼠類實驗成功的例子,發現有些藥物已能瞄準標靶穿入衰老且已不再分裂的細胞,將其清除,因此,具有防老及治療白內障之功效,科學家預測發明不老藥,激發身體自我修護能力及延緩衰老的藥物,渴望延長人類的壽命至一百五十歲或更長,這些研究的重點不但延長壽命,而且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實現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在科學家發現不老藥前,我們又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健康快樂的生活呢?總合一些簡易可行的方法,與大家分享。二、中國古代名醫抗衰老的典範中國古代許多名醫,各有著名的養生術,似乎與現代的醫藥學養生保健觀點,差異不大,舉例如下:1、華佗(141-208年)三國外科鼻祖:「世間萬物分陰陽,陰陽平衡生長壯,陰平陽秘靠調養,加強運動身心強。」2、葛洪(284-341年)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我國化學鼻祖:「東晉道家葛稚川,一生精煉內外丹,清除六害靜觀座,氣行周天可駐顏。」3、孫思邈(581-682年)唐醫學大家及藥王著千金要方:「養生行善最為要,積德自然少煩惱,欲要長壽成真人,請君深研孫思邈。」4、李時珍(1518-1593年)明代偉大著作本草綱目的作者:「吸菸益少害處多,品茶利多弊端少,若問飲酒怎評估,關鍵在度最為要。」5、長生諺語(1)人怕不動,腦怕不用;早起活動腰,一天精神好;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2)笑口常開。青春常在;不氣不愁,活到白頭;遇事不惱。長生不老。(3)久視傷神,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臥傷氣。 三、現代抗衰老的典範現代醫藥學的研究,顯示老化衰弱的罪魁是氧化壓力及發炎,維持腦與心靈的寧靜安祥,乃是防老抗衰最重要的守則,綜合現代各家的養生術,重點如下:1、老化現象(1)形體衰退:白髮、皺紋、黑斑。(2)慢性疾病: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關節炎。(3)情緒低落、健忘。2、改善老化的健康生活範例(一):(1)減輕壓力。(2)愛自己、愛別人。(3)在腦中有幸福及快樂感。範例(二):(1)力行健康飲食。(2)良好的生活習慣。(3)充分休養與修持。(4)適度運動(起床前,吐納深呼吸、丹田功、生活在感恩及幸福中)。範例(三):(1)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臟病、肝病是不良生活習慣促成。(2)習慣能夠改變基因。(3)幸福感是健康生活的要素之一。3、避免大量消耗能量及抗氧能力(1)吸菸喝酒(2)暴飲暴食(3)食物添加物(4)壓力大的生活習慣(5)毒素(6)紫外線、放射線、電磁波。四、藥食同源的觀念及警訊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及坊間,均興起保健食品的研究,市面上充斥各種不同的保健食品使用的風潮,值得我們醫藥學界正視,在此嘗試從藥理學觀點,剖析最近有關保健食品的基礎科學與臨床的相關研究。1、 美國參議院特別委員會研究國民營養問題,並調查疾病增加原因,麥高文報告指出,藉由飲食生活的改善,可減少25%心臟病,50%糖尿病,80%肥胖症和20%癌症。2、 理想食物:85%植物性加15%動物性;其中「植物性」食物,係指含45-50%穀物包括豆類,而穀物則以未精緻者為佳,另含35-40%蔬菜水果,這些植物性食物,必須新鮮,保持天然狀態食用,若經過人為加工後,比較不理想。就寢前,讓胃部淨空。3、十四類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物(1) 豆類:扁豆、青豆、豌豆、四季豆、黑豆、紅豆,含維生素B complex。富含蛋白質。具降脂、降血糖、減肥的功效。(2) 藍莓類:藍莓、紅葡萄、草莓、櫻桃、黑莓,具抗氧化。防癌、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白內障,護眼。(3) 青菜:花椰菜、甘藍菜、高麗菜、白菜,青江菜、芥菜、蕪菁。強力抗癌、補鐵。(4) 穀類:燕麥類、糙米、小麥胚芽、小米、黃玉米、亞麻子粉、大麥、小麥、蕎麥、黑麥。富含纖維、蛋白質、礦物質、植物雌激素。(5) 水果:柳橙、檸檬、葡萄柚。富含維生素,吃比喝更有效,含果膠、葉酸。預防癌症、中風及糖尿病。(6) 南瓜、紅蘿蔔、地瓜、橙椒。富含β-胡蘿蔔素、纖維、礦物質。防癌、護眼。(7) 鮭魚、黑鮪魚、牡蠣、蛤蠣、沙丁魚、比目魚、鮪魚、鱒魚。富含必須脂肪酸、ω3、ω6。防心血管疾病、健全細胞膜。(8) 黃豆、豆腐、豆漿、味噌。富含礦物質、維生素E、植物蛋白質、ω3。防心血管疾病、癌症,防骨質疏鬆。(9) 菠菜、甘藍菜、芥菜、青江菜、萵苣、橙椒。β-carotene、維生素C/E/K、B complex、CoQ 10 、礦物質、葉綠素、植物醇、ω3。防心血管疾病、癌症、護眼。(10) 茶含茶多酚。防癌、降血壓、減肥、防骨質疏鬆、抗病毒、抗蛀牙。(11) 蕃茄、紅西瓜、紅葡萄柚、柿子、木瓜、紅心芭樂,茄紅素。含維生素C、β-carotene,抗氧化,維生素B 6 。護心、護眼。(12) 火雞、瘦肉蛋白、去皮雞胸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 6 、B 12 、minerals、nicotinic acid。(13) 核桃:杏仁、開心果、胡桃、榛果、南瓜子、葵瓜子、腰果、芝蔴。堅果富含必要的不飽和脂肪酸(ω3)及維生素E。降膽固醇、降心血管疾病。防癌及防糖尿病。(14) 優酪乳(低脂或脫脂):活益生菌強化免疫,蛋白質、Ca、維生素B complex。防癌、降血壓及膽固醇。4、保健食品(nutraceuticals)及功能性食物(functional food)簡稱NFF。最近的研究顯示,食物不但供給營養素而且具有功能性的保健效果,然而有關濫用保健食品引起不良的效果已有報告,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覺,適當的使用保健食品。(1)保健食品定義及功效a. 調整免疫系統 b. 改善骨質疏鬆 c. 調節血脂功能 d. 護肝 e. 調節血糖 f. 抗氧化 g. 調整腸胃功能 h. 牙齒保健 (2)保健食品的選擇及警訊a. 保健食品不宜單一大量長期使用。b. 天然食材保健功能最好。c. 加工純化後,不比天然好。d. 每個人因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環境及生活型態差異,必須考慮個人化的需求,尤其是使用劑量及期間,求取適當的保健規劃。(3)保健食品的臨床實驗結果,部分顯示不良的效果如下,因此必須謹慎使用健康食品。a. β-胡蘿葡素不具預防反而增加肺癌。b. 維生素C增加動脈血管硬化。c. 葉酸增加大腸直腸癌。d. 高鈣、高維生素D可降低大腸直腸癌,但增加攝護腺癌。e. 停經婦女補充荷爾蒙(動情素加助孕素)增加乳癌罹患率。五、老年人增進記憶的方法年紀大,令人感到變化最大的是健忘,因此,除了注意養生的健康生活外,下列幾種簡易的增進記憶的方法,不妨試試看。1. 穩定情緒、舒暢心情、精神愉快、記憶靈敏。2. 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記憶:聽音樂、散步、栽種花木、短程旅遊。3. 保護大腦神經:防治腦血管疾病、戒菸酒,適度用腦。4. 鍛鍊大腦功能:多學習文化知識及技藝。5. 生活不可過於悠閒。6. 合理有序的生活節奏,大腦功能活動正常、意識清晰、思維有條理、記憶深刻準確。7. 睡眠充足、飲食適量。8. 遇事,細看細聽,使記憶深刻持久9. 注意明瞭事物信息的內容及特點。六、個人化保健養生新思維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及天生體質的差異很大,保健養生必須講求個人化的養生,才能達到實質上的效果。最近的研究顯示下列各種因素,導致我們對保健食品及各種藥物的反應,差異很大。因此,務必講求個人化的養生術。1. 遺傳疾病:癌症(乳癌、白血病等等)、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家族疾病與遺傳基因多樣型或突變相關連。2. 過敏症,免疫力差,自體免疫疾病。3. 早年型(50-60歲)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小腦脊椎退化症、脊椎側彎硬化症等等。4. 藥物及毒物代謝酶(cytochrome P450)之多型性及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