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醫療.呼吸胸腔
搜尋
脂肪
共找到
3602
筆 文章
-
-
2023-09-27 養生.健康瘦身
研究推薦杏仁是減肥的絕佳補充食物,但不是每個人吃都能瘦!專家提醒「1件事」是關鍵
節食及減重時,你都吃什麼?根據一項發表在《肥胖》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堅果類的杏仁是減肥飲食的絕佳補充食物。杏仁具飽足感 助減重也改善心臟及代謝健康雖然堅果類是很健康的食物,但由於它們的卡路里和脂肪含量高,因此有在減重的人通常不太吃。不過根據一項發表在《肥胖》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吃杏仁和不吃杏仁的人,減掉的體重是一樣多的,研究是以無鹽、完整的、帶皮的天然加州杏仁提供給受試者。因此當你在減肥要盡量少吃東西,可依照營養師建議用杏仁來代替不健康的零食,將它們當作全面均衡飲食的一部分。例如在沙拉、優酪乳或燕麥片上撒上切碎的杏仁堅果,就是個不錯的點心。杏仁等堅果類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也讓人有飽足感,也可改善心臟健康及代謝方面的指標,如血壓、血糖和血脂。堅果類的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具有心臟保護作用,可減少導致動脈阻塞的斑塊形成,並提高良好的高密度脂蛋白及膽固醇。為何別人吃堅果變瘦,我吃堅果變胖?但有人吃堅果變瘦,也有人無效。營養師提醒,最重要的關鍵是「食用分量」。堅果類在食用時一定要注意以下3件事,才不會減肥不成反變胖。吃堅果注意3件事1.國健署建議,每天1湯匙或每餐1茶匙的堅果種子,份量就足夠。2.選擇無鹽或微鹽的堅果,以避免鈉攝入過多。3.避免含有添加糖或不健康添加劑的調味堅果。3類人不適合吃堅果類此外還要注意,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堅果類,以下幾種人需注意。1.堅果類及其製品是食藥署公告的食品過敏之一,因此對堅果過敏者在購買食品時應看清產品標示,避免吃了造成皮膚癢及紅腫,嚴重者更可能會呼吸道腫脹而致呼吸困難。2.體質燥熱者不要吃烘焙過的堅果,皮膚很容易長痘痘。3.堅果富含磷和鉀,腎功能不好的人難代謝,也不建議。【資料來源】.《healthline》Almonds Are a Great Addition to a Weight Loss Diet, Study Finds.衛福部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26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烤肉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不能和含胺類的一起吃?教授這麼說
今天在LINE群組看到一個TikTok短片,裡面是《健康2.0》主播鄭凱云在告訴大家「中秋節有兩種東西千萬不能一起吃」。她主要是說,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香腸、熱狗、培根、火腿等等)碰上含有胺類的食物(鯖魚、秋刀魚、花枝、干貝、優酪乳),就會形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WHO公佈的一級致癌物。首先,這位主播所說的「亞硝胺是WHO公佈的一級致癌物」有兩個錯誤:第一、進行致癌物分類的機構並不是WHO,而是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IARC在名義上雖然是隸屬於WHO,但實際上它的運作是不受WHO的規管,而它對於某某東西(例如電磁波)的致癌性也會與WHO的意見相左。請看打手機會致癌?醫生說的。第二、IARC是將亞硝胺歸類為2A級致癌物,而不是一級致癌物,可是鄭凱云卻竟然說「這是千真萬確的」。IARC目前共有95項2A級致癌物,包括紅肉(牛羊豬肉,跟燒烤無關)。更讓人傻眼的是,IARC將所有含酒精飲料,包括啤酒和紅酒,都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請看致癌物分類專著。再來,我已經發表了14篇與亞硝酸鹽相關的文章。在亞硝酸鹽致癌?誤會大了這篇文章裡我是這麼說:「亞硝酸鹽」在高溫或酸性的條件下是會跟「胺」結合而形成「亞硝胺」,而有一些用動物做的實驗有發現「亞硝胺」是會致癌。但是,目前還沒有「亞硝胺」會在人體致癌的證據。不管如何,就因為「亞硝胺」有在動物發生致癌的現象,所以醫學界一般是建議不要常吃高溫燒烤的香腸、培根、火腿等等添加了「亞硝酸鹽」的肉品。儘管如此,傳言裡常說的【因為肉品裡含有大量蛋白質,所以很容易形成「亞硝胺」】,是不對的。事實上,「亞硝胺」的形成是因為「亞硝酸」跟游離的「胺」結合,而非跟蛋白質結合。游離「胺」在肉品裡(不論是新鮮或加工)的含量通常都不高,而加工肉品裡的「亞硝酸鹽」含量也會隨著時間而降低(轉化成「硝酸鹽」)。所以,加工肉品的「亞硝胺」致癌疑慮,其實是被過度渲染。請看The use and control of nitrate and nitrite for the processing of meat products。事實上,我在2017-11-7發表的1顆芭樂幹掉18根香腸裡有說,香腸所含的飽和脂肪,鹽分,及卡洛里,也許才是更值得關心。還有,我在2018-3-25發表的烤肉,高血壓裡也有說,烤肉會產生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不但可能致癌,也可能會誘發氧化應激,炎症,胰島素抗性,以及高血壓。所以,加工肉品,尤其是用燒烤的,最好還是偶爾為之。還有另外三個有趣的事實是,(1)我們的口水裡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而這對我們的健康是至關重要,(2)來自食物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請看Food sources of nitrates and nitrites: the physiologic context for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以及Nitrate and Nitrite in Health and Disease,(3)有研究顯示,「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可以被用來治療心衰竭。也就是說,傳言中的毒藥卻可能是良藥,請看Harnessing the Nitrate–Nitrite–Nitric Oxide Pathway for Therapy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總之,不論是隔夜菜,或是加工肉品,有關它們因為含有「亞硝酸鹽」而會致癌的說法,都是源自於錯誤認知而造成的以訛傳訛。有關亞硝酸鹽對健康的益處,也請看我較新發表的亞硝酸鹽, 可防心血管疾病, 陽明交大逆轉性發現?。原文:中秋烤肉致癌,健康2.0主播散播錯誤健康資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6 養生.生活智慧王
吃完柚子,皮別急著丟!柚子皮5妙用,營養師教你自製天然清潔劑
中秋節快到了,最應景的水果就是柚子。不過,吃完的柚子皮可別急著丟,除了做成好玩的柚子帽,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用途。例如柚子的綠皮可以入菜,提煉取出的柚子精油,不但有柚子的清香,還能除臭、抗菌、防蚊等好處;白色如海綿的柚瓢,則能防蟲、除臭。1.養生柚子茶顧吸呼道柚子皮洗刷乾淨,用熱水燙過後,用刨刀刨出柚子的綠(黃)皮,直接放進鍋中煮湯,可以煮出柚皮苷,對呼吸道極好,特別是有久咳不治(帶濃痰的熱咳)、便祕問題的人,更是適合。如果擔心柚子皮有苦味,可以加入些許蜂蜜一起蒸煮,或與茶葉一起泡開,還有解油膩、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好處。2.柚子精油可以驅蟲、防蚊將柚子皮剪成條狀,曬乾後,可以點燃作為蚊香之用,放在門口、窗口,都有防蚊、驅蟲的效果。此外,曬乾的柚子皮用有孔洞的袋子裝好,放在米桶、床邊或是衣櫃角落,還能防蚊蟲。3.柚子皮做成天然清潔劑將柚子綠皮切成小段放進玻璃瓶,倒入75%的酒精,淹過柚子皮,約靜置兩周後,可萃取出柚子皮精油,與椰子油起泡劑混和,就是一款清洗油膩餐具的天然洗碗精。若要拿來清洗身體或臉部也是可以,但建議椰子油起泡劑可換為胺基酸起泡劑,較為溫和。柚子萃取液:椰子油起泡劑(胺基酸起泡劑):水的比例,為1:1:3。4.柚子健康烤肉醬柚子味道酸甜,果皮可去油膩,兩者混在一起,當成中秋烤肉沾醬最適合不過,味道清香又能解油膩。【食譜】烤肉醬食材:柚子果肉三分之一顆、柚瓢三分之一顆、蘋果半顆、檸檬汁半顆、蒜頭三顆、蔥段一段、醬油100毫升、米酒一大匙、香油一匙、香菜少許。作法:1.將所有食材(除了香菜外)全部置入果汁機,攪打均勻即可。2.最後再放入香菜,喜歡吃辣的民眾可以加點辣椒片。5.柚瓢可燉湯燉肉柚子皮白色的部分,稱為柚瓢,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及柚皮苷等成分,不少研究發現,這類營養素有促進胰島素釋放的作用,對血糖控制不穩的人極好。柚瓢的纖維多、吸附油脂的能力好,與油脂含量豐富的肉品一起燉煮,恰好能降低菜餚的脂肪含量,還能起到化解油膩的作用,譬如紅燒肉、滷肉、滷豬蹄膀、燉雞湯等,都很適合與柚瓢一起燉煮,很適合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食譜】柚子白瓢燉五花肉食材:五花肉500克、兩顆柚子的白瓢、蔥段適量、薑片適量、醬油適量、米酒適量。作法:1.先將五花肉洗淨,燙過血水。2.柚子皮去掉綠皮,留下白色部分,切成適口大小。3.取一陶鍋,將五花肉、柚瓢、蔥段、薑片、醬油、米酒置入,加入水淹沒所有食材,進行燉煮直到五花肉軟爛,即可享用。吃柚子「藥」小心柚子含有與葡萄柚類似的「呋喃香豆素」,會抑制小腸及肝臟中的代謝酵素,若服用血壓藥、stain類降血脂藥、抗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劑、部分安眠藥與抗鬱或焦慮等藥物,都需注意不可與柚子或葡萄柚同食。若要食用柚子,儘量與藥物間隔兩小時以上,淺嘗幾瓣即可,以防產生預期外的藥物副作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4 名人.林靜芸
拉臉手術可以維持十年?整形名醫揭醫美廣告中常見的3項迷思
作為一位資深的整形外科醫師,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長年觀察醫美廣告的心得。1.廣告代言人年輕漂亮,不一定是代言產品的效果。我認識一對姊妹,二人相差九歲。姊姊定期做醫美,每二、三個月到診所維修。做過許多治療,包括肉毒、玻尿酸、雷射、電波,甚至拉臉、隆乳等等。皮膚Q彈,輪廓年輕,身材迷人。姊妹出門,妹妹常被誤為姊姊。妹妹很不服氣,姊姊明明大她九歲,為什麼別人會認為姊姊比自己年輕?妹妹問姊姊做了什麼醫美,姊姊一向否認自己做過任何整形,但被自家妹妹一問,只能回答,她是靠電波拉皮回春。妹妹回家作功課,看到某「大鳥電波拉皮」的代言人某某明星,也是靠電波保持年輕,於是妹妹去醫美診所,指定要做大鳥電波治療。花了一大筆錢後,諮詢師說做完電波,膠原蛋白會慢慢增生,一天會比一天年輕,效果能維持二、三年。問題是妹妹做完電波,剛開始似乎有一點效果,幾個月過去,有做跟沒做一樣,妹妹覺得白做了,白花了大錢,但不知道該怪誰。2.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小蕾有皺眉紋,她固定去A診所打肉毒桿菌,效果很好,皺眉紋撫平,眉毛能動,眼神自然,每次花費六千元。小蕾聽辦公室同事說B診所肉毒桿菌一瓶50個單位,只要一萬元可以打全臉,甚至可以二人同行享受折扣。小蕾跟同事去湊熱鬧,適逢診所周年慶,買十瓶送二瓶。一群同事團購肉毒桿菌,小蕾分到一瓶半,她要求醫師替她打皺眉紋、抬頭紋、魚尾紋、法令紋,並縮減國字臉,自己想像,如此一來就可以變成超級美女。一星期後,小蕾確實沒有皺眉紋,沒有抬頭紋,但是額頭不會動,眉毛壓下來,眼睛變小,法令紋變深,還出現以前沒有的貓咪紋、印地安紋。更可怕的是臉笑起來像在哭,且小蕾覺得臉僵眼腫,整天不舒服,後悔多花錢卻得到反效果。醫美常被視為美妝,消費者期待折扣與贈品,其實醫美是醫療行為,例如抽脂手術,消費者以為抽出愈多愈好,但是抽掉太多脂肪,使得皮下脂肪少於0.5公分,皮膚反而凹凸顯老,所以抽脂手術留下多少脂肪比抽出多少脂肪還重要,所謂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醫美的常規。3.醫美廣告提到的持續時間是平均值,不是保證值。例如廣告說拉臉手術可以維持十年;指的是數百個案例追蹤統計的平均值,假設甲乙同樣60歲,甲遺傳良好,生活正常,注意營養,規律運動,努力紓壓;拉臉可能維持20年。乙遺傳皮膚鬆弛,生活不正常,吸菸酗酒,暴飲暴食,忽胖忽瘦,壓力大又不運動,拉臉不但維持不到十年,可能一、二年就打回原形。也就是說愈健康、愈注重保養的人,做醫美效果愈好且愈持久,也難怪美國有一種醫美平安保險,經營醫美事故的理賠。保戶如果定期回報體重及運動量,保險費率可以下調。不少保戶有了動機,主動注意健康。做醫美的次數減少,醫美事故率降低。保險公司省錢,保戶也得利。由這個經驗看來,一般沒有保險的人,也該注意自己的身體,才能減少醫美的支出,縱使需要做醫美,也會比較順利,較能期待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SLE紅斑性狼瘡病友 盼扭轉「全身器官毀壞」命運
「與我同期發病的一位紅斑性狼瘡病友,有一次,她突然視力不好、視力變得很模糊,然後很快就一隻眼睛失明,還有一位病友,是肺部受損傷,肺功能最慘時只剩30%、40%,後來插管撿回一命,現在動不動就會喘….」年約35歲的M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活潑開朗的她,生活、外貌很快產生劇變,正職工作也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維持正向、樂觀,只不過看到其他病友因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而產生器官受損的慘狀,她還是非常擔心,害怕同樣的命運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紅斑性狼瘡一發病,患者症狀、病程各不相同。「紅斑性狼瘡可能一開始的表現,就是中風、肺部出血,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梁培英解釋,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因為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加上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中壯年、年輕病患居多,常是重要經濟支柱。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而新發生人數,每年約8千人左右,女性則約6千到7千人。而在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統計資料中,截至今(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人數為2萬4686人,代表每兩位紅斑性狼瘡就醫病患,就有大約一位領有重大傷病卡。最新健保大數據也顯示,從2018年至2022年,在所有住院病患當中,每年約有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其中以18-44歲族群最多,其次為45-64歲族群,這兩族群都是社會、家庭重要經濟支柱。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紅斑性狼瘡病友中,每年因紅斑性狼瘡發作住院的病患人數為1千5百人上下,平均住院天數為4到5天,年齡越大,一旦住院,住院天數越長,以65歲以上住院病患為例,平均住院天數約9-11天,與其他年齡層病患的住院天數4-5天相比,相差一倍之多。此外,統計紅斑性狼瘡共病情形可發現,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患約為2,000至2,300人,合併腎炎診斷者約為3,200人,除了骨質疏鬆症、腎臟發炎,其他像疲憊、關節疼痛、重大器官損傷等併發症,加上當病情沒有穩定控制,病患需反覆就醫,病患的生活品質、職涯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梁培英主任新型生物製劑問世,大幅降低疾病活躍度。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選項以免疫調節劑(也稱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為主,從最新健保大數據來看,用藥人數最多的藥物品項為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M小姐和許多病患一樣,都曾接受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在這過程當中,M小姐因類固醇副作用在短短三個月就變胖14公斤,社交生活大受打擊。當紅斑性狼瘡病患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只容易體重上升、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瘀青與感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且這類藥物僅能讓症狀暫時緩解,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相對很有限。類固醇常見副作用.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食欲大增,導致體重上升。.失眠、難以入睡。.情緒、行為產生明顯變化,像易感覺焦慮、煩躁。.感染風險增加,特別是像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發生機率,也會上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骨質酥鬆症。.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又稱皮質醇增多症),症狀包括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脂肪也容易堆積於頸部、肩膀,臉部也容易腫脹,形成水牛肩、月亮臉。.眼部疾病,像青光眼、白內障。.心理疾患,像憂鬱症或容易產生輕生念頭。資料來源: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HS網站梁培英分析,治療紅斑性狼瘡,需要根據病患臨床表現、哪些器官受侵犯與嚴重程度等選擇適合療程,並非只用單一藥物,舉例來說,如果出現急性血栓,也就是有中風跡象,必須緊急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還要進行「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病患度過鬼門關,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許多證據顯示,生物製劑可有效幫助紅斑性狼瘡病患保護器官、減少器官遭受破壞、抑制發炎反應,並增加存活率,加上副作用較輕微而成為治療紅斑性狼瘡重要選項。近來,最新研究更發現,在紅斑性狼瘡病患的免疫系統運作上,第一型干擾素常是重要致病關鍵,隨著第一型干擾素的生成,很容易就會誘發疾病相關基因過度表現,而多達八成的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患有上述現象。不少專家學者也發現,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增加,全身許多器官便容易受到破壞,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從根本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顯著降低全面器官疾病活動度及減少復發,亦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不過這類藥物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需要用藥,費用負擔較沉重。年輕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才有機會翻轉人生。M小姐觀察到,不少紅斑性狼瘡病友年紀輕輕就確診,因此領有重大傷病卡,但因而無法投保商業保險。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疾病症狀影響,且需要常常跑醫院就醫、檢查,工作只能斷斷續續,收入非常微薄,若使用生物製劑等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常只能自費,結果就是入不敷出,生活只能陷入貧病交加困境,希望政府讓紅斑性狼瘡病患有多一點健保用藥選項,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社交,同時也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避免全身器官毀損命運。梁培英認為,紅斑性狼瘡病患往往很年輕就發病,若任由全身器官毀損,病患常因此失去工作、賺錢能力,原本可以有很多夢想,且可以貢獻於社會、國家,也因此被迫中斷工作,實在非常可惜,若臨床證據證實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可以有較佳治療效果,副作用也比較少,建議未來可以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治療選項,人生也可以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
-
2023-09-24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所需隨年齡改變 專家曝50歲後最該吃及不該吃的關鍵食物
身體對飲食的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其中維生素B12和Omega-3對預防失智扮演關鍵角色,鈣對骨骼健康很重要,而維生素D和這兩項都有關連,醫療專家指出,所有年長者都應確保自己不缺乏這些營養物質。保健食品雖是一種選擇,但功效多不明確,所以醫師更建議從食物中獲取絕大多數的營養物質。以下是50歲以上的人應該吃夠的重要食物。富含脂肪的魚營養師柏蒂歐(Johna Burdeos)說,富含脂肪的鮭魚、鮪魚或沙丁魚是年過50者最重要的食物。它們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減少炎症、改善心臟健康並強化認知功能。她說,她喜歡推薦魚罐頭,特別是帶骨的鮭魚,既便宜、營養價值又高,除了蛋白質和Omega-3外,還飽含鈣和維生素D。柏蒂歐說,罐頭鮭魚很適合年長或獨居者,因為不需要烹飪。她喜歡把它與原味優酪乳、切碎的胡蘿蔔或西洋芹,加點調味料混合在一起,就是一道好吃的鮭魚沙拉,上面還可以撒點脆麵包粒或餅乾。莓果類如果不喜歡吃魚,柏蒂歐說,莓果是另一個好選擇。她表示,藍莓、草莓和覆盆子等含有大量抗氧化劑的莓果,有助保護細胞免受損害,減少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對於不習慣吃莓果的人,柏蒂歐建議,可將它們與冰塊、牛奶一起打成果昔。綠葉蔬菜菠菜、甘藍和羽衣甘藍等綠葉蔬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鈣、維生素K和葉酸,柏蒂歐說,這些對保持骨骼健康和延緩認知能力下降十分重要。她說,只要一杯菠菜的量,就能提供多於每天所需的維生素K份量。堅果和種子對50歲以上的人來說,也是很好的營養來源。柏蒂歐指出,杏仁、核桃、奇亞籽和亞麻籽等堅果和種子富含健康脂肪、纖維和蛋白質,有助心臟健康、促進飽足感並改善消化。超過50歲 最不該吃的食物.超級加工食品與速食柏蒂歐說,這個建議同樣適用於非50歲以上的人。她表示,這類食物通常含有高鈉、不健康脂肪和添加糖,會增加罹患心臟病、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營養成分也很低。.含糖碳酸飲料碳酸飲料、運動飲料和果汁等添加糖的含量很高,除了讓體重增加,也會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風險。除了營養價值極低,也會讓人減少攝取水、牛奶和茶等更健康的飲料。.油炸食物如薯條、炸雞和炸魚等,含有大量不健康的脂肪和熱量,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而且,食物在高溫下煎炸,容易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同時導致炎症並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油炸食物也可能導致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和胃食道逆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4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北市】衛教篩檢到你家 陳彥元:將持續擴大疫苗補助
臺北市地峽人稠,隨著高齡社會到來,許多住在沒有電梯、老舊公寓的長者外出不便,有如生活在「醫療孤島」。臺北市衛生局近年來推動「到宅服務」,深入社區提供慢性病、失智等疾病衛教及篩檢服務。明年將為國一男生免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同時研議腸病毒71型疫苗接種,並鼓勵民眾參與「健康養成記」活動,將臺北市打造成高齡及婦幼友善的健康城市。深入社區 預防慢性病、失智症等疾病「預防醫學、長期照護、疫後照顧」為市長蔣萬安上任後,於公衛醫療的重點工作。臺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近54萬人,而高齡長者為失智症高風險族群,目前與11家失智症共照中心合作進行失智症篩檢服務,截至今年7月底共篩檢6758人,由此即早發現失智症長者。依衛福部國健署規劃,今年各縣市失智症篩檢率應達到63%,而臺北市已達標為63.27%。陳彥元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深入社區的網絡,以「到宅服務」模式,提供有安寧、長照、慢性病照顧、失智症醫療等需求的市民。另也積極推動成人健檢、老人健檢、BC肝篩檢、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等服務,並設計許多獎勵措施鼓勵診所、醫院多進行篩檢,給予民眾了解自我健康的機會,如有無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等。明年起全面補助國一男施打HPV疫苗 另腸病毒疫苗有望部分補助蔣萬安市長期待臺北市是一個高齡、婦幼最友善城市。陳彥元說,全國於2018年對國中女生接種二價人類乳突病毒(HPV)公費疫苗,如今四價、九價疫苗問世,臺北市於去年9月開始施打九價公費疫苗。鑑於男生也有傳染HPV的能力,且HPV亦可能造成頭頸部腫瘤,北市明年起將推動國一男學生接種人類乳突疫苗(HPV)疫苗,市府預計編列數千萬元。陳彥元指出,目前北市國一年生約一萬多人,以接種率約8成估計,約有8000多人接種,每人接種兩劑,如果加上女生施打,可以間接保護近9成女生,遠離子宮頸癌風險,也能幫助大家預防頭頸部腫瘤。此外,目前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也持續為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10月更會有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種。另腸病毒71型疫苗方面,陳彥元說,腸病毒疫苗很特別,僅能預防71型,無法預防克沙奇等其他類型,但施打腸病毒疫苗是為預防5歲以下幼童罹患重症,因此會編列相關經費,針對弱勢家庭孩童優先補助施打。臺北市衛生局更推出「臺北健康養成記」,透過「揪團做健檢、好禮獎不完」、「健康上上籤、作伙來解籤」等活動,鼓勵民眾接受健檢且將健檢資料上傳至衛福部健保署的「健康存摺」,並完成代謝症候群風險評估等活動,就可以參與抽獎活動,同時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靈性需求不限安寧照護 將針對失智症初期患者提供更多協助最後,北市除了照顧市民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外,還兼顧心靈的靈性照顧。陳彥元說,靈性需求是種順天應人的生活哲學,許多醫院內設有簡易佛堂、禮拜堂,方便民眾尋求心靈慰藉、順勢而為,以往多是針對末期病人,但包括失智症、末期病人的家屬,當面對疾病、生病家人的焦慮、徬徨、無助,均需要更多靈性需求。目前,臺北市也針對照顧者、失智症初期患者及其照顧家屬提供靈性課程,希望提供更多的協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9-23 養生.運動健身
想健康長壽到老嗎?歐洲研究:每周4次、每天走路至少15分鐘可延年益壽
運動有益健康這件事大家都懂,但很多人都覺得:「光說很容易,但真的要做卻很難。」不過研究發現想要運動強身一點都不難,只要花15分鐘走路,每星期做4次,就可以延年益壽,而且無論老小,運動都很有助益,研究刊登在《歐洲更年期期刊》、《小兒科期刊》。義大利的研究人員追蹤200位平均80歲的養老院老人長達10年,這段時間內監測老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習慣,包括心理狀態、飲食習慣、體重,是否吸菸或喝咖啡、是否鬱悶,而且沒有癌症等病症,其中80%的被研究者,都是有體力活動者。在研究的10年內,有2/3志願者死亡,在分析他們及存活者間的差異顯示,每週步行4次,每次至少15分鐘的老人,總體生存率最高。研究者表示,走路對老人來說是比較簡單的運動形式,加上散步時有新鮮的空氣,走路運動可提高免疫系統的效率,以抵禦病毒、強化骨骼、減少肥胖,也可提高平衡感、降低跌倒受傷的風險,對中老年人心臟疾病、中風和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也有影響。而無法運動的人也別氣餒,根據西班牙薩拉哥沙大學的研究顯示,只要利用類似近來在國內很流行的「血氧機」進行全身震動,利用平台從腳底傳遞震動到全身,就可以變得強壯、動作更敏捷。研究人員指出,對於難以自主運動的老人來說,全身震動能刺激肌肉及改善健康。而美國的研究人員也認為,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類似這類被動式的運動機好像是騙局,但也無法否認它增進人體循環的作用。這篇研究報告獲刊在《歐洲更年期期刊》中。運動對小孩也很有幫助,刊登在《小兒科期刊》中的研究顯示,兒童每天花在從事快走程度運動的時間愈多,體脂肪百分比就愈低。美國衛生暨福利部(HHS)建議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要以約每小時5.6公里的快走強度,運動60分鐘。延伸閱讀:.幾歲該結婚?幾歲該買房?專家:別給自己定人生時間表.想活到90歲以上嗎?最新研究揭一項數據可能是女性長壽的關鍵.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愈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螃蟹蛋白質高、脂肪含量低…秋天吃蟹4訣竅,加3佐料可中和寒性
大啖秋蟹前先等等,中醫師提醒這幾點每逢九月,涼意初來乍到,除了提醒自己加添衣物,維持體外的保暖,體內更要努力補充能量。而剛好的螃蟹產季,就是許多老饕食客引頸期盼,食指大動補充體力的大好時節。螃蟹是高營養價值食品:富含蛋白質與鈣、磷、鋅等多樣礦物質,且脂肪含量低,吃後能迅速補充豐沛的營養與得到內心的滿足。但因螃蟹也是「高普林」、「高膽固醇」的食品,所以尿酸過高、痛風、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建議謹慎攝取;此外甲殼類過敏者,也不建議食用,以免食後造成過敏反應,引發癢疹,氣喘、呼吸困難,甚至產生生命危險之虞。 而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蟹,性味:鹹、寒。因此對於脾胃虛寒,時常胃腸脹氣、消化不良,或是稍微吃到冰涼的食物就容易排便軟散不成形、腹痛腹瀉的人,也千萬要酌量食用,以免腸胃不適與腹痛腹瀉頻繁發生,進而造成脾胃虛寒情況更加嚴重。5族群慎吃螃蟹1.尿酸過高、痛風,謹慎攝取2.心血管疾病患者,謹慎攝取3.甲殼類過敏者不建議食用4.脾胃虛寒,時常胃腸脹氣、消化不良,或是稍微吃到冰涼的食物就容易腹痛腹瀉的人,也要酌量食用5.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如想安心食用螃蟹,螃蟹選擇務必新鮮,且徹底蒸熟開心吃蟹4訣竅1.若怕螃蟹過寒,也可添加適量紫蘇、薑、酒,可中和寒性,稍可一解食欲之饞。 2.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如想安心食用螃蟹,螃蟹選擇務必新鮮,且徹底蒸熟,且建議不要吃蟹爪的部分,因為蟹爪部分帶有毛,不易清潔,所以古籍中提及「蟹爪主破胞墮胎」就是這個道理。另外可用紫蘇葉搭配螃蟹,除了因紫蘇葉質地細緻、氣味清新,可以帶出螃蟹的鮮味、且降低膩感。也因紫蘇葉在典籍中記載可以行氣和胃,解魚蟹毒,一同食用,可降低拉肚子的機率。仍不建議過度食用,以免腹瀉或產生過敏癢疹,影響懷孕與哺乳時的健康與心情。 3.但若是平時就容易怕冷怕風,常還不到冬天就手腳冷冰冰;月經來常有經痛症狀;風吹就容易打噴嚏流鼻水,甚或咳嗽的體質虛寒婦女,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就暫時不建議食用。 4.另外,大家在吃螃蟹時,常會配一杯生啤酒。在中醫的觀點中因螃蟹與啤酒皆為寒性食物,多食容易造成體質虛寒情況越來越明顯,反而建議用味噌湯代替啤酒,是更為適合的搭配。 秋高氣爽的時節,享受大海的美味,食用新鮮螃蟹,巧妙搭配中和寒性的食材,吃得健康,健康的吃,如有疑問,建議詢問居家附近信賴的中醫師!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咳、喘、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吃什麼?6飲食原則補足營養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因為呼吸道長期發炎,而導致呼吸氣流受阻的病症,典型的症狀為「咳、喘、痰」,是不可逆的疾病。該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第8名,每年死亡人數將近5000人。根據研究顯示,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吸菸者更是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容易有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發生,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元氣網整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進而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慢性阻塞性肺病患6飲食原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常因喘不過氣、痰黏液過度分泌、咳嗽、過量空氣腹脹等問題,讓身體熱量消耗增加,造成進食障礙。長期攝取不足加上呼吸肌肉無力、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及系統性發炎問題增加情況下,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提供足夠的營養、維持理想體重並改善呼吸肌肉的功能,可避免體重減輕及肌肉流失而導致病情惡化,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1.飲食宜少量多餐:飲食不要一次吃很多,盡量少量多餐,以避免餐後腹脹導致呼吸困難。2.每日攝取適當熱量:平常體重公斤 x 30大卡,為每日的建議攝取熱量。.體重較輕病人(BMI27)應考慮限制飲食來控制體重,以減輕呼吸肌的負擔。3.攝取足夠蛋白質:應多攝取優質高蛋白質食物,攝取蛋白質對於病人維持肌肉質量相當重要。每日建議蛋白質總攝取量為1.2-1.5公克/每公斤體重。但若有腎功能不佳的病人,應由醫師或營養師評估蛋白質攝取量。.動物性蛋白質來源:豬、雞、魚、蛋、牛、內臟類、乳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及其製品 (豆干、豆腐、豆腸、素雞等) 。4.攝取足夠的水分:適度補足水分以避免排痰困難、脫水及便秘。避免攝取濃茶、咖啡及酒等刺激性飲料。每天水分建議如下:.18-60歲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5毫升.60歲以上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0毫升若有心臟疾病、水腫或腹水的病人,則應醫師評估限制水分攝取。5.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每日攝取膳食纖維的建議量為20-35公克,並確保水分攝取足夠可預防便秘。但須注意不要攝取過多膳食纖維,可能導致脹氣而引發呼吸困難。飲食小提醒,牙口不好者,可將蔬菜切細碎、烹調時間拉長等方式增加蔬菜攝取、將水果打成果泥食用(保留果渣,不要過濾),盡量攝取原型水果,避免市售果汁。6.補充口服營養品:若患者有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不良情況,可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補充口服營養品。特定營養素補充1. 鈣質可防止類固醇使用導致的骨質疏鬆症,如乳品類、小魚乾、豆製品等。2. n-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並有助於緩和疾病造成的慢性發炎,如鮭魚、鯖魚、秋刀魚、鮪魚、鱈魚、堅果類、亞麻仁、菜籽油等。3. 維生素 A、C、E可緩和疾病急性發作及相關症狀並提升肺功能,如肉類、蛋、肝臟、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木瓜、柑橘、鮮奶等(A);蔬菜類、水果類等(C);植物油(橄欖油、紅花籽油、亞麻仁油等)、堅果類、蛋黃等(E)。4. 支鏈胺基酸(BCAA)可能有助於改善全身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狀況,如黃豆製品、瘦肉、魚類、家禽類、雞蛋、鮮奶、乳製品、白乾酪、堅果類、全穀類等。5. 肌酸(Creatine)可改善部分肺功能表現、身體肌肉組成和呼吸困難,如牛肉、豬肉、魚類或單方肌酸補充品(建議諮詢營養師)。肺阻塞病人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食慾不振、厭食飲食對策:.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增加食慾.供應高熱量高蛋白的濃縮型食物.少量多餐,切勿一次大量進食.使用促進食慾的藥物.適當活動,改善消化情形.必要時以口服營養品補充熱量或利用管灌食,給與營養支持進食時呼吸短促飲食對策:.進食時以鼻導管給予低流速氧氣.姿勢引流、扣擊及呼吸治療運動等,應在飯前30分鐘執行完畢.進食時將腳平放地板,肘置放桌上、上身前傾,充份利用輔助肌並能預防嗆食.進食期間若發生呼吸困難,可先休息直到舒服再繼續進食腹脹、便秘飲食對策:.避免食用易產氣食物,如洋蔥、甘藍或豆類.勿張口呼吸,進食時不要講話,以免吸入過多氣體.適度增加活動量,以促進腸胃蠕動.攝取流體、溫和等容易排空的食物.攝取適量的纖維質和水果,以預防便秘.必要時可依醫囑給予軟便劑或消脹氣藥物看完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的6點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以及需補充的特定營養素,知道每天該怎麼吃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了嗎。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因此戒菸及遠離二手菸是預防及治療COPD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延伸閱讀:.肺功能檢測到底在測什麼?醫: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就該測.肺阻塞易與感冒混淆,咳痰喘逾三週要注意!醫教一招檢測肺功能.印表機也傷肺!「這群人」超過七成不知道肺健康正在被侵害參考資料:.高雄榮總醫訊-肺阻塞病人常見的進食問題及改善方法.奇美醫療體系衛教資訊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飲食及特定營養素補充.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飲食原則
-
2023-09-21 醫療.腦部.神經
午睡充電、一天喝兩杯咖啡 專家教你5項強化記憶的生活好習慣
午睡是最有效的充電方法睡眠能提升各種類型記憶的強度和品質。最近的研究發現,在睡眠時,大腦會特別強化那些編碼時較鬆散的記憶。換句話說,在你記憶劇場的各種畫面中,那些模糊的影像會在你休息時變得更清楚。你在清醒時對某件事情的印象若很模糊,在你睡覺時它就會鮮活起來。因此,只要有充足的睡眠,就算是編碼不完整的記憶,也不會馬上退化或消失。午睡能提升記憶力。中午休息個三十分鐘,就比較能回想起早上已編碼的記憶。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可選擇打盹片刻或觀看紀錄片。之後,研究人員請兩組受試者背一張字彙表。相較於觀看紀錄片的受試者,打盹片刻的受試者記憶力好上百分之二十一。除此之外,後者大腦的睡眠紡錘波也比較活躍,這代表他們的記憶編碼力更好,從功能性磁振造影來看,他們的海馬迴也很活躍。前面已經談到,海馬迴是大腦形成記憶的初始點。許多研究都證實,若夜間睡眠品質不佳的話,用午睡來補足就好了。午睡能有效提升記憶力,對於青少年和年輕人最有助益。進入深度睡眠時,與記憶相關的神經細胞突觸連結會更緊密。這些突觸沿著神經通路將各種訊息從海馬迴傳送到皮質,並且變成長期記憶儲存起來。這就是記憶鞏固的機制。因此,午睡是有益身心的好習慣。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最適合的時間(下午一點至四點之間,與晝夜自然的交接一致)順利睡著。如果你中午時難以入睡,請不要太氣餒。準備午睡時,試著放鬆心情,在昏暗又安靜的空間裡或坐或躺,也不用逼自己一定要睡著。持續個幾天,大腦會覺得這個狀態與夜晚入睡時相似,之後你就能順利午睡了。接下來請你評估一下,午睡後醒來的感覺如何?還覺得昏昏欲睡、爬不起來,就代表你睡太久了。午睡太久會擾亂晝夜節律,到了晚上你就會睡不好。多年來,我都習慣午休半小時。其實睡十五分鐘就夠了,醒來時你一定會精神煥發、活力滿點。要衡量好的午睡品質,標準在於醒來時比睡前更有精力。根據我的經驗,午睡的長度(十五分鐘到半小時)要固定,時段也要規律(最好在午餐後,這樣自然就會想睡覺,吃下很多碳水化合物的話更是如此)。養成午睡習慣需要一段時間,但請保持耐心。午睡非常神奇,可以強化記憶力,還可以讓你身心充飽電。吃得健康才有本錢訓練腦力無數的專家和研究都談到食物對記憶力的助益,但眾說紛紜,我們並不確定哪種方法特別有效。不過,若有方法能預防失智症,就等於在保護記憶力(雖然不一定有增強的效果)。在我們年紀增長、記憶力下滑時,若飲食習慣保持良好,就比較有機會能預防失智症。我前面已經談到,患有各種類型失智症的人,記憶力一定都會變差。基於上述說明,讓我們先從某個具代表性的研究來探究食物對記憶力的影響。(巧克力愛好者如果讀到這一段,一定會很開心。)二○二○年,有學者在《營養學》期刊發表研究,證明了黑巧克力能增強年輕人的情節記憶力。可可豆含黃酮類化合物,它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記憶力。神經科學家發現,只要強化齒狀迴(dentate gyrus,在海馬迴裡面),記憶力就會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齒狀迴會變小、功能會變差。研究人員找來了五十二至六十九歲的受試者,請他們連吃三個月的富含類黃酮的食物。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和認知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齒狀迴的功能變好了。除了巧克力之外,許多食物都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哈佛醫學院的烏瑪.納多(Uma Naidoo)博士是營養精神醫學專家,她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許多食物都能促進大腦全方位的健康。不過她強調,飲食只能維持記憶力,若要增強記憶能力,就必須定期練習、鍛鍊腦力。當然,大腦越健康,這些練習的效果就越好。所以納多博士的建議很有道理的:有健康的大腦才能維持良好的記憶力。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身體才不會疲累,也更有動力去進行各種記憶訓練法。以下是納多博士推薦的三項健腦食物:莓果:它充滿抗氧化劑、礦物質和維生素。藍色、黑色和紅色的莓果都好,每一種都帶有不同的黃酮類化合物。綜合食用各種類的莓果益處多多。發酵食物:食物中若含有某些微生物群,其糖分就會轉化為乳酸,便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這類食物包括味噌、康普茶、克非爾奶、優格和泡菜。綠色蔬菜:它們富含葉酸,以及有助於神經傳導的維生素B。芝麻菜、西洋菜、菠菜、瑞士甜菜、野菜蒲公英和萵苣都不錯。這些食材要如何納入健康飲食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地中海飲食法。它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豆莢、豆類、堅果、麥片、穀物、魚類以及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雷區則是含糖飲料、披薩、果汁、甜味麥片、油炸食品、甜點、餅乾、炸薯條和薯片。一天兩杯咖啡近期的研究顯示出,現代人對咖啡和茶類攝取量越來越高,而失智症的發病人口卻有降低。根據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於二○二一年十一月所釋出的資料,在三十六萬五千六百八十二名受訪者裡,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和茶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在《老齡化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有學者研究澳大利亞飲食法,發現咖啡的效果很好(但沒有針對茶飲)。在兩年又二十二個月內,受試者每天飲用兩到三杯咖啡,結果證實,他們的認知退化速度趨緩,大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積累變少,後者是一種有害的剩餘物質,累積太多的話會形成阿茲海默症。戒酒好處多針對這種十分普及的飲品,學界所發表的意見每個月都不一樣,甚至每天都在改變。「法國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於二○一八年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其研究成果,結果卻令人感到困惑。與適度飲酒的人相比,九千名滴酒不沾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反而更高。難道這是在勸每個人多少都要喝點酒嗎?不知何故,這結論似乎不太正確。雖然酌量飲酒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每週最多十二杯),但我很難相信酒精對身體有益或絕對不會導致失智症。基本上,它是一種微小的神經毒素,可以殺死腦細胞,只是毒性很低。我搜尋了各地的文獻,針對輕度到中度飲酒人士的健康狀況,學者一致同意:戒酒最好。首先,大家都說,只要健康狀況允許,每日小酌兩杯有益健康,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都是「虛假的場面話」所造成的。加拿大的心臟病學家拉伯斯(Christopher Labos)發現,在某些提倡小酌的研究中,被歸類為「滴酒不沾」受試者,實際上以前是有飲酒習慣的,有些人甚至得戒酒才能保命,但都被列入對照組。他們以前飲酒過量所造成的慢性病,例如肝炎和胃腸道疾病,都是到成為受試者時才惡化。因此,研究人員才認定小酌比不飲酒更為健康。為了避免他們講場面話,研究人員在徵求「滴酒不沾」的受試者時,都要調查他們以前的飲酒習慣。也就是說,對照組的成員一定得是從小到大都沒有喝過酒的人。拉伯斯說:「找出了這些實驗的漏洞後,你就會發現,酒精對健康的助益微乎其微,甚至可說不存在。整體而言,它對我們的社會確實是弊大於利。」至於酒精對記憶力的影響(本書關注的焦點),研究成果並不明朗。我前面有談到,失智症的患者記憶力一定不好;所以只要確保記憶力正常,就能確認自己沒有失智症。當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酒精在破壞記憶力的同時,其他認知能力可以毫髮無傷。也就是說,酒精會全面性地破壞認知功能,並在最後演變成失智症。最近,法國研究人員調查了一百多萬的失智症病例,發現酒精是最嚴重的風險因子,他們總結道:「它比高血壓和糖尿病更危險、更容易導致失智。」二○二一年,英國生物銀行調查了兩萬五千名參與者,確認酒精沒有安全劑量可言。研究人員也發現,酒精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跟記憶力下降和失智症的生理狀況樣。「小酌有益健康」的迷思,可能是受試者的年齡階層所影響:他們都是身強體壯的人。的確,酒精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隨著年齡而有所變化。酒精對三個年齡層的人特別有害:(1)從受孕到分娩的妊娠期,所以孕婦不該喝酒;(2)青春期(十五至十九歲);以及(3)老年(六十五歲以上)。有鑒於老年人所背負的風險因素,我都會建議患者,最遲在七十歲時一定要戒酒。六十五歲以後,大腦的神經細胞會大減,但老年人更要維持腦力,這時戒酒才是王道。微運動過去二十年來,相關研究已證實,定期運動非常重要。以前的觀念錯了,也就是激烈運動才有效果。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他們在英國調查了八萬兩千八百名參與者,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齡為六十三歲,調查期間從二○○二年至二○一九年。在這項老齡化縱向研究中,他們發現,體育活動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比起五十至六十九歲少運動的中老年人,經常進行中高強度活動的八十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光是從「久坐不動」、「不愛走路」變成有「微運動」的習慣(不時站起來、多爬樓梯、每天步行一點五公里),身體也會明顯變好。《英國醫學期刊》上面有篇令人苦笑的有趣研究,除了各種運動,做家事也能提升老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感官敏銳度和活動力。這再次提醒我們,只要集中注意力、起身運動,就算時間很短,也對健康有益。更進一步看,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都能促進突觸的連結和認知韌性。※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1 癌症.其他癌症
林宥嘉曝「生命中重要的人」罹胰臟癌!「癌王」一般健檢超音波難現蹤,該如何發現?
歌手林宥嘉昨(9/20)在即將舉行的小巨蛋演唱會記者會上透露,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罹患胰臟癌,讓他一度情緒陷入低潮。日前韓國「國民爺爺」邊希峰也因胰臟癌復發病逝,享壽81歲。「癌中之王」胰臟癌不但惡性度高,且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不易發現,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罹患胰臟癌的名人.資深藝人巴戈半退休後生活過得怡然自得,不料於2022年2月16日傳出胰臟癌過世,享壽67歲。.新北議員唐慧琳2021年因胰臟癌去世,年僅49歲。.台灣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2016年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後期居家安寧,推動台灣盼能通過「安樂死」。最終在2018年6月7日於瑞士接受安樂死。.知名電視名嘴劉駿耀2018年12月7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2歲。.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於2003年發現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癌),抗癌長達8年仍不敵病魔,最終於2011年病逝。.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時尚圈「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韓「國民爺爺」、邊希峰胰臟癌復發病逝在韓國有「國民爺爺」、「國民演員」封號的邊希峰,是名導奉俊昊長期合作的固定班底,生前參與演出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順風婦產科」權伍中的爸爸、「皮諾丘」中飾演李鍾碩的養父。近年更以「駭人怪物」、「殺人回憶」在影壇大放異彩。邊希峰大半輩子都為影視奉獻,2020年獲得韓國政府頒發的文化功績勳章。媒體報導,邊希峰於2018年健康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當時決定退出專心抗癌。隔年還有上綜藝節目錄影,原本以為抗癌成功,但2019年再度復發,只好息影繼續養病,但最終仍不敵病魔,81歲胰臟癌逝。「癌中之王」胰臟癌惡性度高、難發現胰臟癌惡性度高,有「癌中之王」稱號,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罹患胰臟癌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看完整疾病百科》胰臟癌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信佑曾受訪指出,胰臟癌跟其他癌症不同,很難用「期數」來區分,通常是用能否進行手術區分,因為胰臟附近器官、血管多,如果有浸潤狀況就難做手術,若是不能做切除手術的話,存活率相當低,多不超過六個月;即使可以透過手術切除,五年的存活率有僅約兩成。胰臟癌的上腹痛 常被誤以為胃痛胰臟癌並沒有典型的症狀,症狀也要視腫瘤生長的位置,長在胰臟頭部、頸部跟發生在體部、尾部,情況不太一樣。據統計,國內六成胰臟患者腫瘤長在胰臟頭部,如壓迫膽管時,會造成患者出現背痛、胃部刺痛、黃疸等症狀。若是發生在體部、尾部,雖然通常不會出現黃疸,但因為胰臟周邊的神經傳導豐富,很常會出現腹痛的狀況,不少病人常誤以為是胃痛,值得注意常見症狀:.背痛、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黃疸: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體重大幅減輕:多數患者初期就會出現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血糖控制困難一般超音波檢查難發現胰臟癌 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胰臟癌高危險群1.糖尿病:研究顯示:新診斷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有3%有胰臟癌。2.胰臟癌家族史:家族內有兩位以上的一等親有胰臟癌。3.慢性胰臟炎4.抽菸、酗酒者5.肥胖:BMI超過30最危險6.脂肪肝:三軍總醫院根據健保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指出,有脂肪肝的病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2.63倍;普通胰臟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11至12個月,但若是有脂肪肝又罹患胰臟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僅5到6個月,幾乎只有一半。7.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具有此基因突變的人罹患胰臟癌、卵巢癌、乳癌的機會要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一般健檢的超音波、抽血等檢查較不易發現胰臟癌,腫瘤大到可以被發現通常為時已晚。必須透過高階影像檢查,如磁振造影(MRI),才能揪出癌變。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患者,如果想要找出小於2公分以下的腫瘤,可以考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三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噓新聞
-
2023-09-21 醫療.心臟血管
運動對心臟好嗎?強化心臟運動有哪些?心臟不好該不該運動?
當你開始運動時,最受益的是你的心臟。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每周應該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事實上,運動對心臟健康有許多正面的影響。規律運動有以下4項好處:.降低血壓。.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保持健康的體重。.減少全身發炎反應。為什麼運動對心臟健康很重要?運動能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肺健康。心臟復健專家Erik Van Iterson表示,科學數據表明有氧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心臟內的循環,還可以改善整個心血管系統的循環。這通常意味著以有效且高效的方式循環血液的能力,通常會降低心血管風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erry Stewart博士表示,運動的一個主要好處是它有助於控制或改變許多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運動的其他好處還包括:.提高肌肉從血液中吸氧的能力,減少心臟向肌肉泵送更多血液的需要。.減少會對心臟帶來額外負擔的壓力賀爾蒙。.作用類似乙型阻斷劑,可減慢心率並降低血壓。.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HDL) 或「好」膽固醇,並有助於控制三酸甘油脂。許多研究還表明,經常運動的人發生突發心臟病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心臟事件的可能性較小。什麼運動可以強化心臟功能?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運動醫學學院都建議將有氧運動(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與阻力訓練(適度舉重)結合。這兩類運動一起進行對預防和控制心臟病能產生最大的益處。通常的指導方針建議結合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每週至少五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騎自行車或游泳。每週進行兩次中等強度的重量訓練,以使肌肉更緊實並增加肌肉耐力,或者足夠頻繁地涵蓋主要肌肉群。你可能不會每天有30到40分鐘的時間專門用於運動,但不要因此而放棄鍛煉。即使一天能抽出10分鐘,也是值得的。怎麼判斷你的訓練取得成果?有很多方法可記錄你的鍛鍊進度。最常見的三種是有氧運動的目標心率、重量訓練的重複次數、脂肪與肌肉的身體組成。.目標心率:你的健康狀況越好,達到目標心率所需的努力就越多。例如在第一個月,你可能需要以約4.8公里/小時的速度行走才能達到每分鐘120的心率,而在第二個月,為了達到相同的心率,你需要以6.4公里/小時的速度行走或尋找更陡的山坡。你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心臟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重複次數:你能夠不經過努力地舉起12至15次的重量越多,你的肌肉就越強壯且更持久。例如當你開始時可能要很吃力地舉起一個15磅的啞鈴15次,然後在變得容易後增加3到5磅。.身體組成:多運動一點,你的身體形狀會改變,像是你會減掉脂肪,特別是腰部的脂肪,並增加肌肉。心臟不好運動要注意什麼?如果你心臟不好,甚至曾有心臟病發作的經驗,還應該運動嗎?簡而言之,是的。在心臟病發作後盡早開始行動很重要。雖然這可以幫助提高能量並對心臟康復過程很重要,但初期應該慢慢進行,並且在醫療專業人士的監督下運動,同時學習如何長期保持安全和有效的運動計畫。Van Iterson建議,醫事人員應對你目前現有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評估,包括運動誘發心臟事件的可能性,然後為患者提供個人化的運動處方。這樣你就可以更好地最大化效益,同時最小化風險。總體而言,無論你是否患有心臟病,將運動作為首要任務往往會導致你選擇其他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盡量減少飲酒以及堅持服用任何藥物。Van Iterson表示,透過定期運動這樣簡單的事情,你就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減緩現有心臟病的進程。【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How Much You Should Exercise for a Healthy Heart.Johns Hopkins Medicine: How Exercise Helps the Heart
-
2023-09-21 養生.健康瘦身
什麼時候運動瘦最快?研究揭幫助減肥的「最佳時段」,一類運動最推薦
你都什麼時候運動?根據近期一項發表在《肥胖》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在早上7點到9點之間運動鍛煉的人,其BMI和腰圍低於中午或晚上鍛煉者。美研究:早起運動最能減肥減重除了靠飲食,運動也很重要。而大多數人運動,除了會考慮運動的頻率、強度等因素,根據一項發表在醫學雜誌《肥胖》上的新研究指出,考慮何時鍛煉也很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對於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和健康的體重很重要。研究結果指出,在早上7點到9點之間鍛煉的人,其BMI和腰圍低於中午或晚上鍛煉的。此外,晨練還有降低血壓,減輕壓力,減少焦慮的好處,並有助通過刺激大腦活動來改善認知功能,並提高全天的工作效率。研究團隊調查了2003年至2006年期間參與美國CDC營養檢查調查(NHANES)的5,285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科學研究助理教授Tongyu Ma博士指出,研究將個人分為早上、下午和晚上三組,研究人員發現,與下午(28.4)和晚上(28.2)鍛煉的人相比,早上鍛煉的人的平均BMI(27.4)較低。如何計算BMIBMI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供「BMI線上計算器」,可直接線上計算。美國人的體重標準與台灣人不太一樣。台灣應根據國健署所訂的成人肥胖定義,BMI超過27就是肥胖。肥胖定義晨運為何較能減肥?4可能原因專家說,研究結果背後的原因可能與生理和生活習慣有關。1.早起的人通常晝夜作息較規律,而與減肥和肥胖有關的激素,如胰島素和皮質醇,與晝夜節律密切相關。2.早上在禁食狀態下運動,身體依靠儲存的脂肪來獲取能量,而不是從食物中儲存葡萄糖。這可能意味著晨起者的身體在鍛煉期間和第二天都能更快速的燃燒脂肪。3.晨運完,新陳代謝就會保持升高,因此卡路里燃燒在白天保持較高水準。4.早起的人通常會吃早餐,也傾向於吃得更健康,最終攝入的卡路里總量比中午和晚上的同齡人少。清晨有氧運動最適合至於要選什麼運動項目,專家建議,清晨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跑步甚至快走,都有利減肥。【資料來源】.CNN health.衛福部國健署
-
2023-09-20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太多高油脂食物怎麼辦?營養師授3秘訣甩油、4招高效補蛋白質
炒麵、炒飯、漢堡、炸雞、麻油雞,雞腿便當,外食族用餐時,常陷入選擇障礙,但不管哪一種餐點,大都偏油,如何處理掉多餘油脂,甩掉脂肪?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飲食重點。外食3招甩油外食遇到高油的食物該怎麼辦?營養師劉怡里提供三大秘訣,讓外食族也能吃出健康,控制體重。一、餐點中高油食物眾多時,盡量挑選部位食用,例如,炸物中,就避開雞翅、雞皮、內臟類。在肉類中,避開肥肉、加工丸類。至於豆類,則應避開加工豆類製品和油炸烹調方式。二、增加蔬菜量,在當餐多選擇高纖的食材,例如,綠色蔬菜或是菇類。纖維可以加速當餐的油脂代謝;或是下一餐,再增加一碗蔬菜量,減少烹調用油。三、隔天增加有氧運動的時間和強度,這有助於促進脂肪代謝,在運動中搭配無糖綠茶,加速燃脂的效果。劉怡里表示,攝取過多油脂,除了變胖,也容易引起血脂過高,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適當的蛋白質食物可以建造修補身體組織,增加肌肉量,在減重過程中,如何正確攝取蛋白質食物?劉怡里建議把握以下四大重點。減重4招高效補蛋白質一、將富含蛋白質食物要平均分配在三餐,不要集中在同一餐,才能有效的合成肌肉。二、如果無法三餐都攝取到蛋白質,盡量在白天攝取足夠,因為白天蛋白質的吸收合成率比晚上好。三、動物性蛋白質(魚、蛋、肉類)合成肌肉的速度會比植物性蛋白質(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還要快。四、減重中不想快速流失肌肉,建議多吃「白胺酸」高的食材,例如,鮭魚、火雞肉、牛腱、雞胸肉、鮪魚生魚片、虱目魚、黑豆等,這些食材含有合成肌肉最有效率的胺基酸,減重族可多多食用。
-
2023-09-20 醫療.皮膚
狐臭味炸裂!醫勸5類食物少吃:2飲品台灣很多人幾乎天天喝
狐臭是許多人都有的煩惱!狐臭是因為身體分泌汗的頂漿腺,在腋下分布特別多,排汗後再跟細菌作用產生的特殊味道,雖然跟身體健康沒有關係,但臭起來會讓人瞬間社會性死亡,不只會影響社交,進而可能使自信心低落。改善狐臭味道 別怕使用制汗劑與香膏土城長庚醫院整型外科李秉勳主治醫師分享,如何預防狐臭:1.保持清潔:運動流汗後盡快洗澡,換上乾淨衣物,可保持皮膚清潔,也可降低異味。2.改變飲食習慣:肉類及乳製品攝取過多,會活化頂漿腺,因此可以降低肉類攝取,增加蔬菜類。3.剃毛:剃毛可保持腋下清潔,同時防止細菌及汗水附著,達改善異味的效果。4.使用止汗劑:可適當使用市售止汗劑,但須注意,止汗劑使用過多可能會阻塞毛孔,導致毛囊發炎,另外也應認明衛福部認證標章,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止汗劑。預防狐臭 少吃五種食物此外,除了從生活習慣上預防狐臭,若想避免狐臭,李秉勳指出,這些東西最好少吃:1.辛辣食物:辛辣的食物會刺激皮膚和汗腺,促進汗液分泌,進而加重狐臭的問題。因此,需要避免食用辣椒、薑、蒜等辛辣的食物。2.酒類:酒精會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增加體味的問題。3.海鮮類:蝦、蟹、貝類等海鮮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容易分解產生異味,進而影響體味。4.紅肉:牛肉、豬肉等紅肉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蛋白質,容易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異味。5.咖啡和茶:咖啡和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鹼等成分,這些成分會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增加體味的問題。延伸閱讀:.狐臭中醫也能改善?飲食搭穴道療法+多喝冬瓜薏仁湯.體香劑治標不治本 醫建議體臭應做好清潔、少吃重口味食物.衣服洗過還是有汗臭味、霉味?3個洗衣地雷超常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9 名人.好食課
台式月餅和廣式月餅哪個熱量比較高?一圖看懂月餅標示4要點
中秋節正是品嚐月餅的時節!不過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月餅熱量有多高了吧!不用擔心,今天就由 好食課的 林世航 營養師 教您月餅該怎麼吃才比較健康吧!再進入到正題前,其實要先學習如何正確地解讀營養標示!以蛋黃酥為例,分成4大步驟:1.掌握份量:有些時候店家不會提供「一個」的份量,可能需自行估算。另外也要注意「本包裝含有幾份」,若不只1份,就需要重新計算熱量和營養成分。2.留意熱量:月餅熱量真的非常高,以蛋黃酥為例,雖只有54克,卻有249大卡的熱量,相當於5.5塊麥克雞塊(45大卡/顆)!3.注意脂肪含量:不曉得您是否有注意到盛裝月餅的容器總是油油亮亮的?其實月餅的含油量很高喔!台式月餅約15-25%,廣式月餅則高達20-35%。若有蛋黃或肥肉,油脂還會更高。以蛋黃酥為例,其油脂含量就高過小份的炸薯條(13公克)!4.注意碳水化合物與含糖量:其實相比於碳水化合物,應該更注重高糖量的問題,因為月餅餡料往往會添加大量的糖來增添風味。舉例來說,市售的紅豆沙餡,每100克含糖30-45克!3個小妙招教您吃月餅更健康1.分食一起享用:一人「1/4」,感情不會散!2.搭配「無糖」綠茶或咖啡:一口茶一口餅,清爽解膩又可以增加飽足感!3.減少正餐份量,清淡少油為佳:月餅的油脂以及含醣量都很高,所以正餐可以稍做調整。舉例來說,炸排骨便當可以換成水煮餐盒,同時也要避免過油的蔬菜(常見於四季豆、茄子、杏鮑菇等)。此外也需減少主食的份量。以蛋黃酥為例,249大卡約等於0.9碗的白飯,所以下一餐的白飯可能減半或者不吃為佳。【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月餅熱量好高怎麼辦?】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B群為何會讓尿液特別黃?跟維生素B2有關!維生素B2有哪些功效?
補充綜合維他命或提神能量飲料後,尿液的顏色會變得很黃,這就是因為維生素B2溶解在尿液裡的關係。維生素B2如同其他維生素B群也有很好的水溶性,所以在攝取後,多餘的量會被排泄到尿液中,但是這是正常的,根據研究,健康人在攝取均衡的飲食情況下,約有 60–70 % 的核黃素會由尿液排出。因此,相較於一次攝取大量,維生素B2要分次攝取更加有效。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Riboflavin),顧名思義,這就是它呈現黃色的原因。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的代謝,幫助產生能量代謝,同時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功能,也是紅血球形成和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因為能夠促進皮膚、指甲、口腔及唇舌的健康,因此被稱為「美容的維生素」。因為維生素B2又可以幫助鐵和維生素B6的吸收,所以又被稱為「生長的維生素」,此外,它在維護眼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眼睛疲勞、預防畏光,並有助於預防白內障的早期發生。維生素B2是台灣人最容易攝取不足的維生素,缺乏時會有油脂性皮膚問題,並形成脂漏性皮膚炎,口角炎也是維生素B2缺乏常見的症狀。維生素B2有哪些功效?維生素B2在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在預防和改善慢性疾病等方面都很重要,綜合來說具有以下功效:保護黏膜和皮膚健康維生素B2作為輔酶參與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細胞的再生,有助於維持全身的生長和健康,並且參與皮膚、頭髮和指甲的生成。此外,它具有保護黏膜的作用,對眼睛、舌頭、嘴唇等黏膜部位的健康也有益處。特別對於成長期的兒童來說,維生素B2是非常重要的。維生素B2的缺乏可能導致口角炎等皮膚和黏膜問題。保護眼部健康維生素B2對眼睛,尤其是角膜的健康也有助益,因此在保持眼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能量代謝、幫助血糖控制、預防糖尿病預防肥胖最重要的一點是防止脂肪積聚在身體中,飲食攝取的脂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產生能量,需要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支持,而在節食時,這些營養素往往容易不足。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脂質和糖質的代謝,因此在節食期間特別需要注意攝取。維生素B2對預防糖尿病也有一定效果。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減少而導致醣類代謝異常、血糖升高的疾病,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因此可以改善和預防糖尿病。抗氧化作用、預防慢性病與老化維生素B2與「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產生協同作用,促進過氧化脂質的分解。過氧化脂質在體內積累可能導致動脈硬化、老化,甚至有致癌風險。強化脂肪代謝的作用,可避免脂肪囤積於血液及肝臟中,預防動脈硬化與心臟疾病的發生。因此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2可以有助於預防這些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慢性病。同時一起攝取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有助於抑制過氧化脂質生成,具有更佳的加成效果。維生素B2可以從那些食物攝取?建議量是多少?有什麼副作用?衛福部對維生素B2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成年男性 1.4~1.6 mg,成年女性 1.1~1.3 mg。 女性在懷孕、哺乳期可再增加攝取量。 目前尚無有關由食物或由補充劑攝取過量維生素 B2 與毒性之相關報告,所以維生素B2相當安全。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豬肉等,因此素食者或飲食不均衡的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2。對於這些人來說,大豆或納豆是有效補充維生素B2的食材。大豆被稱為「田裡的肉」,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雖然大豆本身含有的維生素B2不多,但製作納豆的過程中,納豆菌能夠生成豐富的維生素B2。此外,人體腸道裡的益生菌也可以產生部分的維生素B2,但由於它是水溶性的成分,無法在體內儲存。特別是在懷孕期間或進行劇烈運動的人,因為需要大量能量,因此體內對維生素B2的消耗增加,容易出現不足,因此需要每天攝取。補充維生素B2可以多攝取以下食物:.肉類:牛肝、豬肝、雞肝.乳製品:牛奶、優格.魚類:鰻魚、秋刀魚、鱸魚等.其他:納豆、杏仁、雞蛋、蘑菇等此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對腸道菌產生影響,使其無法有效合成維生素B2,容易導致缺乏狀況的發生。服用某些抗癌藥物者,需詢問醫師服用劑量,以免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避免減輕藥效。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8 焦點.健康知識+
禮來藥廠何以成為全球胰島素霸主?藥物獵人揭和這一技術有關
一九二三年,胰島素首度在北美洲上市,出售給糖尿病患者。雖然康諾特藥廠在加拿大擁有胰島素銷售權,但在美國,禮來則擁有獨家銷售權。這不光是製藥界的革新,更是醫學實踐上的革命──針劑革命。皮下注射在一八五三年就發明了,過去向來是由受過訓練的醫師執行。但現在胰島素治療則需要病人自行注射,因為第一型糖尿病必須每天注射三、四次,不可能如此頻繁就醫。一般孩童(及孩童的父母)會得到醫師指導,知道如何自行施打這種蛋白質藥物。禮來的藥物固然有效,不過,牛與豬生產的胰島素畢竟和人類胰島素不完全一樣,有時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有些病人會長疹子,而動物胰島素引起的反應中最常見的是脂肪萎縮(lipoatrophy),也就是失去皮下脂肪。解決方式當然是使用真正的人類胰島素,但如何取得呢?當時唯一取得胰島素的方式就是取出胰臟──沒什麼人自願提供器官吧!在胰島素販售超過五十年後,糖尿病患者還是只能使用動物性胰島素,不舒服的過敏反應時有所聞。班廷從狗的胰臟萃取出胰島素,又過了半個世紀,一九七○年代出現了新契機。一九七二年,史丹佛大學專門研究病毒的教授保羅.伯格(Paul Berg, 1926出生)做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之一。他從細菌細胞中移除一段DNA,把這DNA插入猴子細胞。他是把細菌的DNA接到無害的病毒上,伯格就是用這種病毒當成特洛伊木馬,侵入猴子細胞的防禦系統,將細菌基因直接植入猴子的基因組。這過程稱為「重組DNA」(recombinant DNA),因為它結合了兩個不同生物的DNA──細菌與病毒。為什麼這個實驗很重要?因為一旦猴子細胞接受了外來的DNA,細菌的基因就能在猴子細胞中生產和在細菌細胞中一樣的蛋白質。換言之,細菌的基因可一同操作猴子細胞,製造新的分子產物。藥物獵人對於逆向操作則是躍躍欲試──現在能從哺乳類細胞取出基因,植入細菌中看有什麼結果了。一九七五年,研究人員將兔子製造血紅素的基因插入培養皿中的大腸桿菌,這是第一個將哺乳類基因移轉到另一個生物上。科學家操縱細菌細胞,使之產生兔子血紅素,可說是基因學的分水嶺,也代表基因藥物即將誕生。冷泉港計量生物學會議(Cold Spring Harbor Symposium on Quantitative Biology)在同一年召開,這是最早以重組DNA為主題的重要學術會議。我記得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從會議回來之後,非常興奮分享他所得到的新知。「人類任何基因都可在試管中做出人類蛋白質,」他淘淘不絕地說,「要從哪裡開始著手,根本不用多說。當然應該先複製胰島素基因,製造人類胰島素。」在發展基因藥物的初期,胰島素基因是很好的選擇,原因不僅是胰島素的需求很大。胰島素的基因很短,愈小的基因愈容易操作。一九七六年,赫伯特.博耶(Herb Boyer,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的生化學教授)與羅伯特.斯萬森(Robert A. Swanson,一名風險資本家)在舊金山創立新公司,運用重組DNA的新技術,開發新藥。這間公司叫做基因泰克(Genentech),第一項計畫就是生產人類胰島素。這是全新的藥物搜尋法,有別於植物時代,藥物獵人四處搜尋新的植物新分子;或合成化學時代,是從既有分子中尋找新的合成法;更不像在泥土時代,是從泥土中尋找新的抗菌化合物。基因泰克遍尋人類基因組,尋找DNA片段,製造出有用的蛋白質藥物。即使充滿潛力的基因藥物圖書館是新的,但藥物搜尋的故事仍與過去一樣。尋找有用的新藥非常辛苦,找得愈久,路途愈是艱辛。基因泰克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分離出人類胰島素基因。他們錢燒得很快,得找新的金援才能持續開發藥物。這夥伴要能提供足夠現金,讓胰島素計畫在商業上開花結果。基因泰克最顯而易見的合作目標是:禮來與施貴寶。到一九七○年代晚期,禮來仍穩坐胰島素生產的龍頭地位,在美國胰島素市場的占有率為百分之九十五。相對地,施貴寶公司是比較小的利基業者,占有剩下百分之五的市場。基因泰克的高層主管推測,施貴寶應是較好的選擇,畢竟施貴寶應該會想提升小小的市占率,而重組人類胰島素恰好是前所未見的契機。基因泰克找施貴寶談合作。雖然施貴寶是大藥廠,研究人員為數眾多,但毫無重組DNA技術的經驗。因此施貴寶和所有大藥廠一樣,在面臨不了解的新科學領域時,就去找顧問。他們找來亨利.哈里斯爵士(Sir Henry Harris),他是牛津大學醫學欽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擁有非常顯赫的藥學顧問資歷。哈里斯原本是醫師,後來改研究腫瘤細胞,成就非凡。可惜的是,哈里斯在生物實驗室的經歷,尚不足以評估基因泰克的提議,畢竟那和他未曾接觸過、最先進的基因科技有關。哈里斯雖沒有適當的專業,卻不乏自信。哈里斯看過了基因泰克的報告,對於如何在細菌細胞中製造胰島素的方法細節,做出以下分析:蛋白質是三維分子。任何一種蛋白質的三維形狀,會深深影響利用這種蛋白質的生理過程運作。構成任何蛋白質分子的特定胺基酸,可透過許多不同的幾何而產生許多不同的形狀,但某個蛋白質要能在人體內良好運作,其形狀必須讓人體生理機制辨識得出來,才能加以利用。到目前為止,哈里斯的說法都正確無誤,但接下來就出現不合理之處了。他堅持,人類胰島素基因若放進細菌裡,細菌製造的蛋白質三維形狀就會和原先人體製造的不同。由於不適當的胰島素分子形狀,無法重組成正確的型態,因此基因泰克絕不可能生產人類胰島素。哈里斯建議施貴寶不予合作。施貴寶公司非常認真看待哈里斯的意見,因而回絕基因泰克的合作提案。施貴寶的反應令基因泰克十分訝異,即使基因泰克積極說明為什麼哈里斯的想法錯誤,但施貴寶的高層就是聽不進去。畢竟基因泰克只能承諾他們可解決幾何難題,卻沒有提出任何具體證據。因此基因泰克改找上禮來。禮來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評估這情況。他們體認到,基因泰克做出人類胰島素的機會雖然小,卻意義重大。要是基因泰克成功了,禮來又未能參與其中,將對禮來造成嚴重的財務衝擊。胰島素算是禮來在市場上最具有控制權的產品,幾乎可說禮來擁有唯一已知的胰島素療法。他們無法承擔失去這整個市場的風險,無論潛在損失的機率多小。因此在一九七八年,禮來同意和基因泰克合作。結果顯示,哈里斯爵士誤判了重組DNA、再製造適當蛋白質形狀的難度。他推測,把人類基因產生的胰島素置入大腸桿菌,只會製造出形狀錯誤的蛋白質。這一點是沒錯。但基因泰克旋即解決了這看似棘手的難題。它開發出一種生化科技,能收集到形狀不適當的胰島素,再成功折成適當的形狀。在禮來的金援下,基因泰克在試管中製造出這種珍貴的蛋白質,交出第一批人類胰島素。一九八二年,人類胰島素首次上市。如今市面上的胰島素幾乎全靠重組DNA的技術,而禮來至今仍是全球胰島素的霸主。哈里斯爵士的錯誤意見,也對我的職業生涯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一九七○年代末期,我對重組DNA的新發展非常有興趣,渴望能及時運用這項新技術。但我在一九八一年受雇於施貴寶時,哈里斯剛發表完對於基因藥物的悲觀看法,於是我的主管告訴我,公司完全沒興趣使用重組科技,進而製造蛋白質藥物。施貴寶錯過了藥物搜尋史上最重大的革命──我也是。相對地,我奉命運用分子生物法,開發傳統藥物,而我後來都在做這件事。當我在泥土圖書館與合成化學圖書館尋找傳統藥物時,其他人正如火如荼,在新開幕的基因圖書館中翻找書架。藥廠競相在細菌內培養新的蛋白質,希望能有效治療疾病。由於許多激素都是蛋白質,因此眾人最初都把重點放在製造激素上。在重組胰島素大獲成功之後,接下來上市的重組蛋白質包括人類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這是在一九八五年推出的侏儒症用藥。基因泰克生產人類生長激素,是因為用重組技術來生產這種激素相對簡單,即使人類生長激素的市場遠遠小於胰島素。之後在一九八六年,百健公司(Biogen)又推出治療癌症的干擾素(interferon);一九八九年,安進(Amgen)推出治療腎衰竭的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一九九二年,基因研究院推出的第八凝血因子(factor VIII)可治療A型血友病。大藥廠原本非常興奮,以為掌握重組科技,就等於是掌握了無限的能力,可治療任何缺乏某蛋白質而導致的疾病。可惜最初的熱潮很快消退。事實上,缺乏某種蛋白質而導致的疾病沒有那麼多。到了一九九○年代初期,製藥業推出了十幾種新的重組藥物之後,就不知道該治療什麼病了。藥物搜尋向來依循相同的軌跡:發現有潛力的新分子圖書館,找到幾項重大發現,整個產業的人瘋狂湧入這間圖書館,不久之後這圖書館的資源就耗竭了。當然,似乎永遠有新的圖書館可供搜尋。新興生技產業就很快發現了另一座新的圖書館:重組單株抗體(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y)。單株抗體是這樣運作的。病原體出現後,人體內的白血球就會產生抗體,這種化學物質會攻擊入侵的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與其他外來物。不過,每種病原體都不一樣,有時差異非常極端(比方說引起香港腳的黴菌與絛蟲),怕的抗體也不同。因此,如果想殺死某種入侵者,身體就必須製造正確的抗體,最好能製造各式各樣專門對付不同病原體的抗體,而且每一種都能命中目標,摧毀病原體。人體的白血球會透過相當複雜的過程,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白血球(尤其是B細胞)偵測到病菌後就會開始快速複製,但每個白血球子細胞都和母細胞有些差異。人體可在極短的時間,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白血球細胞變體,每一種變體都會產生不同抗體。因此,我們或許可說身體是即時「隨選武器」系統:如果偵測到敵方的噴射戰鬥機,就會產生不同的地對空飛彈;如果偵測到敵方的坦克車,就會產生不同的反坦克火箭;若偵測到敵方軍人,就會產生不同的槍。藥物獵人認為,若某種抗體能做成有用的藥物,則可把人類的白血球細胞放進培養皿並操縱它,使之產生特化的白血球細胞,產生理想的抗體(通常是讓白血球接觸某種物質,使不可或缺的特化細胞形成)。接下來,藥物獵人可以分離出產生理想抗體的特化細胞,之後再用重組DNA的方式,從細胞中取出能製造抗體的特定基因,再利用這些基因,要多少抗體就做出多少抗體。最後,藥物獵人即可把這抗體轉變成有用的藥物。以這種方式生產的抗體稱為單株抗體,因為這種化合物是取自單一一種高度特化的白血球細胞種類(單株意思就是「單一的種類」)。單株抗體圖書館現在是重組DNA藥物開發的中流砥柱,已研發出許多種藥物,例如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風濕性關節炎等諸多疾病。※ 本文摘自《藥物獵人:不是毒的毒×不是藥的藥,從巫師、植物學家、化學家到藥廠,一段不可思議的新藥發現史》。《藥物獵人:不是毒的毒×不是藥的藥,從巫師、植物學家、化學家到藥廠,一段不可思議的新藥發現史》作者:唐諾.克希, 奧吉.歐格斯譯者:呂奕欣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3/08/10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7 醫療.中醫
夏天私密處搔癢難耐,該避免吃什麼?中醫推7種食物加強保養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夏天悶熱女性常因私密處搔癢不舒服就診,在情緒壓力大、抽菸、喝酒、熬夜、衣著太緊、肉吃太多、刺激性沐浴用品、少喝水及愛喝含糖飲料,更容易造成私密處容易搔癢,可從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來保養、增加私密處的健康。今(2023)年夏天、真的超級熱的,女性病患因為私密處搔癢不舒服、就診的,也比往年多,該如何保養、增加私密處的健康,阿利博士跟大家分享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什麼樣的飲食或生活會造成容易私密處容易搔癢?常見的有9種因素:情緒壓力大、抽菸、喝酒、熬夜、衣著太緊、肉吃太多、刺激性沐浴用品、少喝水及愛喝含糖飲料。私密處保養食物有哪些?以下7種食物建議多吃1、無糖優格優格含有乳酸菌,可以維持陰道的正常菌群平衡,這些益生菌有助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進而預防陰道感染,無糖或低糖的優格都相當不錯。2、蔓越莓市面上有許多蔓越莓的保養私密處健康食品,是因為蔓越莓可以維持女生尿道健康,原理是內含的「前花青素」、可以使細菌不容易附著在私密處。阿利建議、可以平時多食用新鮮的蔓越莓或喝蔓越莓汁,就可獲得健康。3、大蒜大蒜雖然味道很重,但是超強的抗菌食物,可以抑制壞菌在陰道內繁殖,如果擔心味道太重、建議可以用黑蒜頭。4、高纖維食物多吃蔬菜、多吃高纖維食物、就能有助身體健康、減少私密處感染,好的高纖維食物,阿利推薦胡蘿蔔、蘆筍、菠菜、南瓜等。5、堅果堅果有豐富微量元素與維生素E、不僅可以增加私密處健康,還可以預防陰道乾澀,阿利最推薦胡桃與南瓜子。6、益生菌市面保健品常用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與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原理就是利用好菌趕走陰道壞菌的概念,含有這種益生菌的保健食品、不妨先諮詢您的婦產科醫師,應該有一定的幫助的。7、高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鳳梨與奇異果,其中有高含量維生素C可以提升黏膜的防護力,減少發炎、維持私密處的健康。影響私密處健康 這5種食物建議少吃1、糖分過多的食物糖分過多、會導致陰道內細菌失衡,增加感染風險。2、加工食品加工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的鹽、糖和反式脂肪,攝取過多、會降低私密處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可能性。3、咖啡和茶過多的咖啡因、會利尿、導致體内水分丢失、使私密部位過度乾燥與搔癢。4、酒精過多酒精、會減低免疫功能、使私密部位容易感染。5、辛辣食物燒烤炸辣、容易上火、刺激私密部位的黏膜,導致搔癢。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注意?1、私密處要保持乾淨保持私密處清爽、最重要。除了每日清潔務必做好,上完大號時也應由前往後擦拭,避免細菌跑到陰道造成感染。分泌物本身會有淡淡的味道,不要使用香水、精油等芳香產品,若是生理期間應頻繁更換衛生棉。2、衣褲穿著要寬鬆舒適不要穿過緊的褲子,以免私密處過於悶熱,在家時、可以不穿內褲,穿睡裙或睡袍即可。內褲、選擇純棉是最好的選擇,穿過的內褲也建議使用專用洗滌劑手洗,內褲也應每3~6個月就淘汰換新。3、規律生活習慣維持規律作息、每日睡眠充足,不要太過勞累以免降低免疫力。4、管理壓力學會應對壓力和情绪,別把工作壓力、帶回家。5、多做下列運動多做骨盆腔肌肉鍛鍊(例如凱格爾運動),多騎自行車、多做瑜伽與游泳。中醫可如何改善私密處搔癢?正規治療、是必須根據病人的體質而「辨證論治」,一般常見搔癢類型有下列四種:1、第一型:白帶量多、顏色黃、有臭味、舌苔黃膩、月經量增多或延長,這是屬於「肝火」體質,可以用龍膽草、山藥、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來改善。2、第二型:病患白帶量多、色白如蛋清、無味道,兼有全身容易怕冷、頻尿,這種「脾虛」型的白帶可以用蒼朮、白朮、山藥、人參、柴胡、車前子等中藥來改善。3、第三型:白帶量多、顏色黃稠,甚至夾有血絲,味道臭甚,大便秘結,有時兼有發燒、小腹疼痛,可以用當歸、白芍、生地、阿膠、丹皮、黃柏、香附等中藥來改善這種「濕熱」的體質。4、第四型:病患長時期白帶,量多、色白清冷如水,兼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這種「腎虛」型的白帶則需要山茱萸、熟地、杜仲、沙苑蒺藜、芡實等補腎的中藥來改善。中醫也有外用治療?坐浴能快速減緩搔癢感中醫也常用坐浴方式來改善搔癢,常用中藥:明礬、貫眾、蛇床子、苦參根、百部、土茯苓、黃柏。1、將藥材裝於棉袋中,用3000c.c.水煮30分鐘,放涼約40℃倒入水盆。2、於洗完澡後坐浴約10~15分鐘,坐浴後直接擦乾不用再沖洗,持續5至7天。透過中藥坐浴的方式,能夠較快速緩解陰部搔癢困擾,因為藥液直接浸入陰道,使藥液較長時間作用於感染發炎部位,並借助熱力,促使皮膚粘膜吸收,能輔助改變陰道環境、舒緩私密部位異味、搔癢等不適反應。蔓越莓、益生菌與甘露糖也可保護私密處!夏天熱、私密處保養其實也不難,只要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就能有不錯的保健效果,另外,市面上有些保健食品,如果含有蔓越莓、益生菌或甘露糖的,不妨先諮詢一下您的醫師,應該也會有不錯的幫助的。延伸閱讀▶蔓越莓為何被譽為「美洲的紅寶石」?除了預防泌尿道感染 它還有這4大功效!▶紅茶菇,你哪位?康普茶自古由日本引進、曾為女性時尚收藏物▶女性保健聖品「蔓越莓」 不僅可預防尿道炎、還能活化腸道益菌?(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6 養生.聰明飲食
壓力大就想吃更多?靠大吃大喝紓壓?專家解析高糖高熱量食物的6風險
當我們在壓力下,尤其是在面臨持續壓力時,我們可能會轉向高糖高熱量的食物來舒緩壓力。這些食物,如巧克力、薯片和冰淇淋,確實在短時間內能帶來快感,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會在壓力下飲食過多?澳大利亞加爾文醫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高糖高脂肪飲食可能與壓力相關的進食有關。研究指出,大腦中的一個區域「外側脊小髓」,負責整合獎勵反應,可能在壓力時沒有抑制食物的獎勵反應,導致進食。雖然該研究是在老鼠身上進行的,但我們的大腦也有這個區域,而且我們的飲食習慣很可能也受到壓力的影響,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會在壓力下飲食過多?這種傾向可能是因為高糖高脂肪食物在我們的大腦中引起快感。這些食物不僅讓我們的大腦釋放出快樂的化學物質,還可能喚起我們的情感和回憶,尤其是那些令人愉快的時光,這能夠幫助我們應對壓力和負面情緒。但這種短暫的滿足感往往會被長期的健康影響所掩蓋。高糖高熱量食物對身體的風險高糖高熱量食物的長期攝入可能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嚴重負擔:.體重增加:這些食物往往富含高能量,長期食用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增加肥胖和相關疾病的風險。.血糖波動:高糖食物可能使血糖急劇升高,接著迅速下降,這可能導致疲倦、昏昏欲睡和食慾增加。.糖尿病風險:長期食用高糖食物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因為過量的糖分攝入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心臟健康:高糖飲食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有關,可能導致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腸道健康:長期攝入高糖高熱量食物可能導致腸道菌叢失衡,影響腸道健康。.牙齒問題:高糖食物容易引發蛀牙,因為糖分會促使細菌產生酸,損害牙齒。因此,儘管高糖高熱量食物可能在短時間內帶來暫時的愉悅,但長期而言,這種飲食習慣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在應對壓力時,我們應該尋求更健康的方式,例如運動、放鬆活動,甚至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來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情緒。參考資料:Ip, Chi Kin, et al. "Critical role of lateral habenula circuits in the control of stress-induced palatable food consumption." Neuron (2023).延伸閱讀:.健忘、代謝差、便祕...6大初老症狀你中幾項?營養師曝抗老必吃食物.沒吃多卻愈來愈胖…「壓力型肥胖」除調整作息飲食,還需搭配一治療.有助抗發炎、減少焦慮 一圖看懂9大抗壓飲食及3類食物該少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5 養生.聰明飲食
健忘、代謝差、便祕...6大初老症狀你中幾項?營養師曝抗老必吃食物,延緩進入初老階段
你有初老症嗎?是否發現過了30歲之後,開始容易忘東忘西、代謝差、腰酸背痛⋯體力大不如前,初老症狀變得越來越明顯。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過30歲後人體老化是很正常,建議早點注意攝取以下提到的營養(食物),減緩老化症狀,讓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態。30歲後身體出現6大症狀+要補充的營養年過30歲後,容易出現記憶衰退、排便不順、免疫下降、關節卡卡、要酸背痛、代謝變差,可以透過飲食補充營養來減緩老化症狀,來看看初老症狀你中了幾項?1.記憶力衰退,經常忘東忘西→該補充的營養:魚油+卵磷脂.魚油:腦部缺乏營養老化,會讓腦部活動力降低,多吃深海魚類補充Omega-3,其中的DHA可以活化腦部細胞。.卵磷脂:大豆類製品的卵磷脂是神經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多吃不僅能提升記憶力,還能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狀。2.嗯嗯不順 經常卡卡的→該補充的營養:纖維+好油+水,缺一不可.纖維:若有便秘問題,每天建議吃5份以上蔬果(衛福部建議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0克/天)。.好油:適量添加優質脂肪,像是酪梨、堅果類,能增加大便的潤滑度。.水:每天要喝至少1500~2000cc的水,再搭配運動,幫助腸胃蠕動。3.免疫下降,經常感冒→該補充的營養:蛋白質+鋅+植化素.蛋白質:製造免疫細胞需要蛋白質參與,建議多補充優質蛋白質(豆類、魚肉)。.鋅:鋅有助於生長發育、維持免疫系統。.植化素:不同顏色的蔬果,都富含不同的植化素功效,能有效抗發炎及抗老化。4.關節卡卡活動有異常聲音或沒那麼靈敏→該補充的營養:葡萄糖胺+魚油.葡萄糖胺:關節的軟骨會隨著正常老化,出現磨損的情況,有時可能是生活姿勢有誤,導致關節承受過度壓力。可多攝取葡萄糖胺(是軟骨基質、關節液的主成份之一),可透過甲殼類、山藥、海藻等等食物攝取。.魚油:魚油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減少關節發炎的疼痛不適。5.腰酸背痛→該補充的營養:鈣+維生素D+鎂.鈣:人因老化導致骨質流失是很正常的,但若是沒有及時補充,老年後會提升骨折風險。可以透過多喝牛奶補充鈣質。.維生素D:吃芝麻、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鎂:而綠色蔬菜也有幫助神經傳導及肌肉運作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加強肌肉量也很重要」,有足夠的肌力才能支撐全身骨骼。6.代謝變差→該補充的營養:維生素B群+維生素C+水.維生素B:維生素B在消化食物、製造能量、代謝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將脂肪、碳水、蛋白質轉變為能量。.維生素C:維生素C可減少自由基的傷害,幫助膠原蛋白等組織合成。.水:水是想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的必備元素,必不可缺少的就是補充足夠的飲水。調整良好的睡眠作息、充分的運動,可以更好的維持新陳代謝。看完以上營養師列出初老的6大症狀:記憶衰退、排便不順、免疫下降、關節卡卡、要酸背痛、代謝變差,以及要補充的營養(食物),知道平日飲食要怎麼吃才能減緩老化症狀,讓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態了嗎。高敏敏提醒,人體老化是正常現象,及早注意攝取的營養可以延緩初老症狀,但若你的身體長時間感到不適,還是要及時就醫。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出現「初老」症狀呢?趁早補充營養,從年輕就開始抗老吧。延伸閱讀:.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每天觀察自己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醫曝「7便便形態」這種最危險.丹麥老年研究中心:臉看起來年輕,真的較長壽!怎麼做才能逆轉老化?
-
2023-09-14 癌症.飲食與癌症
抗癌飲食不好吃、吃不下怎麼辦?腫瘤科醫師教1撇步 食慾、營養兼具
癌患死於「營養不良」比死於「癌症惡化」多我行醫30多年,最怕聽到患者告訴我:「賴醫師,回家我會盡量吃!」其實這一句話是白說了。因為下星期病人回診,還是老樣子,吃得少、體力差,我真的不知道他(她)如何儲存「糧草」來抗癌? 醫學文獻報導: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有超過40% 患者發生營養不良;而患者死於「營養不良」比死於「癌症惡化」者高出 20%。臨床醫師往往著重在癌症治療本身,例如:用什麼好藥殺死癌細胞,把病治好,而比較疏於對患者營養攝取的重視。 我常常告訴我的患者:癌症治療期間要比平常多攝取20%熱量,才足以克服「癌細胞」及「癌症治療」本身的能量消耗。熱量需求有很多計算公式,我比較喜歡用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計算,這個方法很簡單,癌友及家屬們學下來,靠自己不用靠別人, 只要利用手機上的計算機就可以了,您會受用無窮。比平常多攝取20%熱量 癌症治療須「斤斤計較」!BMI值計算每天熱量需求BMI = 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標準BMI者(18.5~4):每天每公斤25~30大卡。·BMI30肥胖者:每天每公斤19~21大卡。熱量計算步驟步驟一:計算患者目前的BMI是多少?步驟二:預定提高BMI到多少步驟三:預定BMI值回推目標體重應該多少?步驟四:標體重-現在體重=應增加多少公斤步驟五:每天熱量需求=目標體重X预定BMI值的每天每公斤熱量步驟六:癌症治療期間熱量=每天熱量需求+500大卡實務練習在癌症治療期間,每天需額外補充 500 大卡熱量,以每週增加 0.5 公斤體重的目標努力。癌症患者的終點站:癌症惡病質接著談一談『癌症惡病質(cancer cachexia)』,它是指癌症末期患者發生「持續性」骨骼肌質量減少,以傳統營養補充仍不能完全逆轉體重下降狀態,導致「進行性」功能障礙。簡單的說,患者即使在傳統的營養補給下,身體仍持續消瘦,引起全身機能逐漸衰竭的現象,這是「不可逆轉」的代謝消耗綜合症候群。 消瘦 ≠ 癌症惡病質 若癌友營養不良所致身體極度虛弱 or 消瘦(BMI < 16 者),當他攝取足夠的營養與熱量,體能狀態是可以補回來的。若過了這個臨界點,進入『癌症惡病質』階段,則會「每況愈下」至無可挽回的地步(見相片一)。 癌細胞會分泌『前發炎細胞間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及『蛋白質溶解誘導分子(proteolysis induced factor)』物質,導致內主要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肪)加速新陳代謝以及蛋白質溶解現象(見下表)。 臨床上,患者尚未進入不可逆轉的癌症惡病質之前,還是有機會把病人拉回來。因此,「癌症治療」與「癌症營養」二者同等重要。 治療『癌症惡病質』的曙光對抗癌細胞分泌細胞間素的標靶藥物,例如: “抗 TNF-α” 藥物etanercept, infliximab、“抗 IL-6” 藥物 tocilizumab, ALD518、“抗 TNF-α+抗 IL-6” 雙標靶藥物 OHR118,還有許多其他細胞間素標靶藥物的臨床前研究也正在積極開展,我們似乎已在深邃黑暗的隧道中看到了出口的曙光。管灌飲食可以補充熱量,但吃不慣怎麼辦?許多患者因癌症治療期間,吃得少、體力差,因而中斷療程。「賴醫師,回家我會盡量吃!」其實這一句話是白說了,因為下星期病人回診,還是老樣子。醫學文獻報導: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有超過40%患者會發生營養不良狀況;而死於「營養不良」會比死於「癌症惡化」者高出20%。我告訴他們:癌症治療期間要多增加20%熱量,才足以克服「癌細胞」和「癌症治療」本身所消耗的熱量。我會診營養師請他們評估病人營養狀態及飲食攝取量,病人回診告訴我說:「營養師說我一天要攝取1500大卡,一天要吃多少罐癌症飲食配方…」。這些管灌飲食都是「易開罐」打開就可以喝,非常方便;然而它為了要提高熱量,會比較「甜」,對習慣稍「鹹」飲食的國人來講,往往不習慣這種口味。「賴醫師,你還有什麼小撇步,教教我」?參考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 多樣化菜色增食慾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蛋白質10%~20%、脂質20%~30%、碳水化合物(澱粉)50%~60%。不同食材營養素可以「代換」且以「份量」為計算單位,例如:1份五穀類=1碗白飯=2碗稀飯=1個饅頭…,1份水果類=1個蘋果=1.5個奇異果=3/4個葡萄柚…。衛福部已做成種各不同熱量的飲食套餐,就不用再計算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的佔率及重量,非常方便(見相片一~四)。我平時就會收集資料的習慣,這時剛好可以派上用場,患者與家屬都覺得這些彩色圖片很漂亮且很實用。癌症治療期間患者很挑食,如有更多的菜色可以選擇,會促動他(她)的舌尖味蕾,有時我也會病人開一些食慾促進劑,增加胃口。(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4 醫療.精神.身心
一類食物吃太多,恐容易焦慮難入睡!5妙方讓大腦回歸平靜
比起過去,現代人生活步調快,確實更難做好情緒控管,容易衍生不少的身心問題,如陷入憂鬱情緒、入睡困難、焦慮、恐慌等。其實,透過飲食調整及運動,就有助調節交感神經跟副交感神經,幫助大腦回歸平靜。五妙方改善現代人焦慮、難以放鬆的問題1、低醣飲食一般認為,胰島素阻抗會導致糖尿病,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胰島素阻抗會造成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也會影響大腦,讓人易陷入焦慮、恐慌、入睡困難等情緒障礙,罹患憂鬱症風險增加2倍以上。因此,透過低醣飲食,將一整天所需的醣類,包含「精緻醣」與「非精緻醣」,限制在100克,甚至是嚴格的50克內,而一碗飯約含醣類60克,讓飯前跟飯後的血糖,不要差距太大,將有助情緒的穩定。2、增加好的脂肪酸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跟ω-6都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兩者最佳比例為1:1。不過,現代人外食機會多,攝取的油脂通常會偏向ω-6脂肪酸。如果血液中ω-6脂肪酸太高,卻會讓人傾向發炎,衝動、焦慮、失眠的比例也會比較高。因此,有負面情緒的人可以增加ω-3脂肪酸的攝取量,如魚油、磷蝦油、亞麻仁油、紫蘇油等,降低ω-6脂肪酸的攝取,如大豆油、葡萄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3、適當補充「益生菌」想要把情緒養好,腸內菌要先顧好。腸道不僅扮演消化吸收的角色,還負責神經傳導、感覺及內分泌功能,被認為是人體的第二大腦。透過補充「益生菌」,並且補充益生菌的食物「膳食纖維」,目前認為是改善腸內菌環境的重要方法,而且好菌的菌種愈多,可以應付體內的狀況就愈多。雖然優酪乳、養樂多、優格等也可以補充益生菌,但裡面加了非常多的糖,100㏄養樂多裡有高達15公克的糖,一來容易造成血糖不穩而影響情緒穩定,二來也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等問題。4、足夠的維生素D研究發現維生素D有助吸收鈣、降低心血管風險、提升免疫力等好處,也參與腦部神經元運作,有助排除負面情緒,對抗憂鬱和焦慮症狀。血中維生素D理想值30-80ng/mL,假使抽血後發現低於此濃度,不妨可以透過日曬或營養品來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3。若想從日曬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3,通常須接收早上10點至下午2點的正午陽光,手腳不擦防曬,約曬15至20分鐘。5、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讓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有愉悅感,達到放鬆心情,提高身體自癒力作用。建議從事有氧運動如慢跑、跳舞、游泳等,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阻力運動也要做,一般建議有氧運動30分鐘後,可接著做10至15分鐘的阻力運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4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
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是一種廣為人知的飲食模式,不過很多人對於什麼是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有哪些好處,地中海飲食該如何實際執行,及地中海飲食是否適用素食者等有諸多疑問,以下為常見問題的解答。什麼是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是一種強調植物性食物和健康脂肪的飲食方式。一般來說,如果你遵循地中海飲食,你可能會吃以下食物:.大量的蔬菜、水果、豆類、扁豆和堅果。.很多全穀物,如全麥麵包和糙米。.大量的特級初榨橄欖油 (EVOO) 作為健康脂肪的來源。.適量的魚,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起司和優格適量。.很少或不吃肉,選擇家禽而不是紅肉。.很少或不吃甜食、含糖飲料或乃油。.用餐時適量飲用葡萄酒(但如果你沒喝酒,就不要開始)。你也可以諮詢營養師根據你的病史、過敏和偏好幫助你調整飲食的需求。地中海飲食怎麼吃?地中海飲食有很多定義,而每種定義的份量目標略有不同。這是因為飲食注重整體飲食模式,而不是嚴格的公式或計算。它還基於許多不同地中海國家的飲食模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細微差別。由於沒有單一的定義,地中海飲食非常靈活,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調整。以下為一個簡單、簡潔的清單,列出了你遵循地中海飲食時的目標:.魚:每週三份(一份=3至4盎司,約85至113公克)。.特級初榨橄欖油:每天至少1湯匙,但每天不超過4湯匙(約14至56公克)。.水果:每天三份水果(一份=1/2至1杯,約119至237公克)。.蔬菜:每天三份以上(一份=1/2杯煮熟蔬菜或1杯生菜)。.豆類:每週三份(一份=1/2杯)。.堅果:每周至少三份(一份=1/4杯或2湯匙堅果醬)。 .全穀物和澱粉類蔬菜:每天三到六份(一份=1/2杯煮熟的蔬菜、一片麵包或1盎司乾麥片)。地中海飲食有什麼優點?地中海飲食有很多好處,包括:.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助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助健康的血糖、血壓和膽固醇。.降低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有助消化系統中腸道微生物群(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健康平衡。.降低患某些類型癌症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減緩大腦功能的衰退。.幫助你活得更久。心臟病專家經常推薦地中海飲食,因為大量研究支持其對心臟健康的益處。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保護作用部分歸功於地中海飲食中攝取的健康脂肪。它們來自橄欖油、堅果和魚肉等食物。為什麼地中海飲食對你有好處?地中海飲食包含許多不同的營養素,它們共同作用對你的身體有幫助。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成分可以帶來地中海飲食的益處,因為它有以下好處:.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吃太多飽和脂肪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LDL過高會增加動脈斑塊積聚(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反式脂肪則對健康沒有任何好處。這兩種「不健康脂肪」都會引起發炎。.鼓勵攝取健康的不飽和脂肪,包括omega-3脂肪酸。不飽和脂肪可促進健康的膽固醇濃度,支持大腦健康並對抗發炎。此外,富含不飽和脂肪和低飽和脂肪的飲食可以促進健康的血糖濃度。.限制鈉的攝取。高鈉飲食會升高血壓,增加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限制精製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導致血糖升高。精製碳水化合物也會帶來多餘的熱量,但沒有太多營養價值,並且此類食物通常含有很少或不含纖維。.偏好富含纖維和抗氧化劑的食物。這些營養素有助於減少全身發炎,纖維還有助於促進腸道排除廢物。抗氧化劑可以抵禦自由基,從而預防癌症。施行地中海飲食應注意哪些事項?營養師王葦寧曾受訪指出,地中海飲食是一種金字塔結構的健康飲食概念,強調食物適量即可,不見得吃多就好。有些患者應留意部分食物的攝取,像是腎臟病患食用蔬果時,要注意鉀離子含量。另外,地中海飲食常吃生菜,建議癌症病患或虛弱者,可先汆燙後再涼拌。營養師黃紹萱曾受訪提醒,地中海飲食好處雖多,若沒慎選食材來源及分辨成分,反而有害健康。以下為需要避免的陷阱:1.買到壞油,加熱食用。過去曾發生橄欖油摻銅葉綠素、混合別種油脂等食安事件。提醒純橄欖油別照射到日光、須冷藏保存,最好直接拌入菜餚,而非加熱食用。2.海鮮受汙染,蔬果殘留農藥。魚、海鮮的捕撈區要乾淨無汙染,蔬果不可殘留農藥。3.水果取代蔬菜,糖分攝取過多。台灣水果甜度高,攝取過量若無法完全代謝,果糖轉成三酸甘油脂將使血脂上升。更何況水果膳食纖維量比不上蔬菜,所以多吃水果、少吃菜並不可行。4.麵包高油高糖,還有添加物。雖說全穀類可多吃,但台灣麵包和地中海國家相比,可能有奶油、糖過多,或放人工添加物讓麵包鬆軟的風險。建議改吃較粗硬,口感沒那麼好的天然麵包。地中海飲食可以吃非地中海文化的食物嗎?地中海飲食描述了世界某一特定地區的飲食模式。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排除其他文化傳統中的食物和食譜。地中海飲食提供了一種飲食方式,研究表明它對健康有許多好處。這種飲食注重整體的飲食模式。它並不要求你仔細檢查每一種食物的選擇或消除特定的食物。因此,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文化傳統調整地中海飲食。這可能意味著保持一些傳統食譜不變(不更換成分)並僅在特殊場合食用。有些食譜則可能對你來說同樣美味和特別,但需要一些替代品(例如用橄欖油代替奶油,或用額外的香草代替鹽)。換言之,如果你是素食者,你可以修改地中海飲食中肉類和魚類的攝取,改從堅果和豆類等植物來源中獲取蛋白質。諮詢營養師可以協助你針對食譜中某些食物進行替代或更改。地中海飲食食譜推薦海鮮沙拉材料:蝦去殼留尾6隻、透抽1隻、甜椒2個、紫洋蔥1個、蘋果1顆、牛番茄2個、香菜、九層塔、橄欖油2匙、檸檬汁1匙、紅酒醋2匙、黑胡椒、鹽作法:蝦、透抽燙熟後冰鎮,撈出備用。其他食材切丁或絲,加入以上料拌勻,最後再撒上黑胡椒、鹽。白酒生炒雙色花椰菜材料:白花椰半個、青花椰一個、蒜半顆、白酒、橄欖油、鹽、胡椒少許作法:1.白花椰、青花椰汆燙。蒜切薄片,以橄欖油爆香。2.把白花椰菜、青花椰菜放入鍋內拌炒,加白酒悶熟,加鹽、黑胡椒佐味即可。TIPS:除花椰菜,可加入青豆、磨菇、甜椒等拌炒。南瓜濃湯材料:南瓜半個、洋蔥半個、紅蘿蔔一條、西洋芹兩根、水200cc,橄欖油、鹽、胡椒少許作法:1.南瓜去皮切小塊,紅蘿蔔、洋蔥切丁,西洋芹切丁。2.少許橄欖油先把洋蔥炒軟,依序放紅蘿蔔、西洋芹、南瓜略炒,加水以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20分鐘。3.待涼後用果汁機打成泥,加鹽、胡椒佐味即可。【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Mediterranean Diet.Cleveland Clinic: How To Follow a Mediterranean Diet
-
2023-09-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生物素對頭髮有何功效?可從那些食物攝取?吃生蛋會影響吸收
生物素可能是最近在注重髮質美麗的的女性之間,最熱門討論的營養成分。生物素是維生素B群之一,以前也被稱為維生素B7或是維生素H。生物素有助於能量代謝,維護皮膚和黏膜健康,對胺基酸和脂質的分解和代謝也有幫助。生物素缺乏可能導致皮膚與頭髮的多種症狀,包括脫髮、禿頭、白髮增加、皮膚炎(如濕疹)、結膜炎、舌炎、過敏等。此外,生物素缺乏也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導致無力感、疲勞、憂鬱、蒼白、噁心、運動失調、肌肉疼痛、抽搐、神經緊張等症狀。由於生物素是水溶性的,所以容易流失,所以要常從肝臟、綠色蔬菜等食物裡補充,而且生物素也可以由腸道益生菌合成,提供部分人體之所需。然而吸煙、飲酒、生活不規律等因素都可能會降低體內的生物素存量,長期使用抗生素、長期腹瀉等情況導致腸道細菌平衡失調,也會減少體內生物素的產生和吸收,因此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是否充足。長期大量食用生蛋白可能會導致生物素缺乏症,這是因為蛋白質中含有「卵白素」,它會與生物素結合,阻礙生物素在消化道中的吸收。與其他綜合維生素B群一起攝取生物素,則會提高生物素的吸收率。生物素也會由腸道益生菌生成,提供給人體利用,所以維持好的腸道菌相平衡很重要。生物素的功效生物素與其他維生素B群成員一樣,都是牽涉身體多種生理反應的重要輔酶,主要有以下功能:幫助醣類代謝生物素會以輔酶的身分參與醣類的代謝,將糖分吸收並轉化為能量,維持大腦與肌肉等器官的正常運作,也有助於調節血糖。維持頭髮、皮膚和粘膜的健康生物素也會作為輔酶參與胺基酸的代謝,胺基酸一方面會糖和脂肪一起用於生產能量,另一方面也會在身體的各個部分用於合成膠原蛋白等蛋白質,因此肌肉、皮膚、粘膜和頭髮等部位的細胞特別需要胺基酸來形成,因此,如果缺乏生物素,會影響胺基酸生成蛋白質的路徑,進而導致皮膚病變、脫髮、禿頭和白髮等問題。此外,生物素會與鋅一起協同作用,促進核酸(如DNA和RNA)的合成,因此對於維護皮膚細胞的定期更新以保持健康狀態,生物素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抑制異位性皮膚炎生物素被認為具有抑制引起皮膚炎和瘙癢的組織胺生成,並且促使其由尿液排泄,因此被研究認為可預防或減緩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主要症狀為劇烈瘙癢和起疹子,症狀可能反覆出現。其原因多樣,可能與蟎蟲、室內塵埃、食物過敏或是膚質有關。當過敏原進入體內時,組織胺就會產生,引起瘙癢和皮膚炎。除了異位性皮膚炎,組織胺也可能是多種過敏症狀的原因,如花粉症等。因此,生物素的攝取也被認為對於緩解多種過敏症狀有幫助。幫助維生素B群吸收生物素可以幫助其他維生素B群,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和泛酸等的吸收,反過來說,其他B群也同樣會幫助生物素的吸收。所以同時攝取維生素B群,可以發揮最大的吸收效果。生物素可以怎麼攝取?每日建議量是多少?依照衛福部建議,生物素成人的每日建議量為30微克(mcg),哺乳的婦女要增加5微克。但是市面上有的進口營養品會添加到上千微克,其實並沒有那樣的需要。富含生物素的食物有:.肝臟(尤其是牛肝).海鮮.乳製品(尤其是優格).豆類:大豆、花生.雞蛋.蔬菜:菠菜、青花菜.水果:葡萄柚生物素也會由腸道益生菌生成,提供給人體利用,所以維持好的腸道菌相,攝取纖維、寡糖、益生菌對維持生物素也很有好處。此外,與其他綜合維生素B群一起攝取,會提高生物素的吸收率。生物素的禁忌!吃生蛋會影響生物素的吸收長期大量食用生蛋白可能會導致生物素缺乏症,這是因為蛋白質中含有「卵白素(Avidin)」,它會緊緊與生物素結合,阻礙生物素在消化道中的吸收。但是,當蛋被加熱時,卵白素的性質會改變,就不再與生物素結合,所以為了充分吸收生物素,以免造成生物素缺乏,盡量避免吃生蛋或生蛋白。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3 醫療.皮膚
秋日皮膚保養3要訣 多吃這些秋季水果及食物助保持皮膚光澤
俗話說「秋高氣爽」,時序不知不覺進入九月,今年準備過完3/4。隨著秋天的到來,氣溫逐漸降低,空氣變得乾燥。這種季節性的變化,可能對皮膚和健康產生影響。今天阿勳醫師就來教你,如何在秋天常保年輕漂亮!皮膚保溼還是很重要到了秋天,臺灣的中南部除非有颱風,不然下雨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乾燥的空氣可能使皮膚變得乾燥和緊繃。阿勳醫師建議,可以多使用潤膚乳或保濕產品,幫助皮膚保持水分。另外,可以盡量選擇含有天然成分的產品,如蘆薈、杏仁油等,有助於緩解皮膚乾燥和不適。調整使用的護膚產品秋天除了空氣變得乾燥外,氣溫也會隨之下降,這時你需要調整使用的護膚產品,像是選擇更能保護皮脂膜、或是舒緩抗氧化的產品,以提供足夠的保護屏障。另外,雖說秋天氣溫下降,但「秋老虎」的紫外線,仍然相當可怕,所以還是要注意防曬喔!多吃秋日蔬果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新鮮水果和蔬菜的供應充足。阿勳醫師提醒,如果想護膚,可以多吃含有維生素C、E的食物,他們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像是秋天盛產的柚子、柑橘類水果、芭樂等,都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健康。同時,也可以多攝取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堅果、魚類和橄欖油,有助於皮膚保持光澤。【延伸閱讀】秋天水果有哪些?「當季好食」專題告訴你(本文轉載自臉書粉絲專頁《質感良醫 李秉勳醫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3 養生.聰明飲食
金針菇助減重、控血糖!但「今天吃明天見」,白吃了?營養師解謎
金針菇營養價值豐富,對人體有不少好處,不過因為吃了之後隔天排便往往能再見到金針菇,因此被戲稱為「明天見」、英文學名「See You Tomorrow」,這也不免讓人納悶吃了之後整個完整拉出來,是不是白吃了? 對此劉怡里營養師指出金針菇的營養及好處,會再見到金針菇其實也是出自於它的營養,營養一樣有被妥善利用。 金針菇助減重、控血糖、好處多!吃了「明天見」?營養師指關鍵。 劉怡里營養師指出,金針菇為蔬菜類,和其他天然蔬菜一樣都有不少營養,其中最出色的包括了菸鹼酸、葉酸、高鉀、高纖等,各自對人體都有不少的正面影響。 脂肪代謝、穩定心情:菸鹼酸俗稱維生素B3,幫助脂肪代謝,因此金針菇常見和肉類、高油脂食物搭配在一起,有利將脂肪代謝出來。另外也穩定神經,有利排解憂鬱、暴躁情緒等,有身心疾病或情緒不穩的族群也相當適合。 神經發育、保養血管:葉酸最廣為人知的益處在於神經發育,多數研究認為新生兒神經缺損是因懷孕時未足夠補充所致,因此對於孕婦而言是尤其重要的營養。另外葉酸也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消除水腫、血管健康:鉀對人體而言具有利水、利尿、消水腫的效果,可幫助人體鈉鉀平衡、維持血管健康。對於口味偏鹹、重口味、高鈉的人而言也是建議可多加攝取的。 腸道健康、減重控糖:膳食纖維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除了可增加飽足感,也有助促進腸道健康、幫助排便、減重、控制血糖等,菇類普遍都具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金針菇就是屬於高纖的食材。 吃了「明天見」白吃了?金針菇之所以吃下之後,隔天排便還有高機率再看到,是出自於名為「幾丁質多醣體」的營養,是膳食纖維的一種,人體難以消化吸收,但還是可以成為大腸益菌的食物,幫助腸胃蠕動,益菌多了也助預防便秘、腸道疾病。而前述提到的部分營養還是會被人體吸收,民眾看到的僅是金針菇的「空殼」。 金針菇營養豐富有助養生,留意細節、食材變化更加分! 吃肉時配金針菇:劉怡里營養師建議,除了前述提到吃肉類時可搭配金針菇幫助油脂代謝,也可留意一些小細節、運用食材加以變化,吃了更安心也更有助營養補充、增添風味。 烹煮前切除根部:金針菇相較其他蔬菜較有嚼勁、難咬斷、一株又是一大把,在烹煮前建議切除根部讓其分散,如此可避免一次入口、避免噎到,也提醒特別是年長者和小朋友更需特別注意細嚼慢嚥。 簡單做成營養湯塊:另外也可以將金針菇煮熟後切成碎塊,並加進其他煮熟的蔬菜等食材碎塊,加些水,放進冰塊盒內冷凍成為湯塊,煮湯、煮火鍋時除了更增添鮮甜風味也提升營養價值。此方式須注意先煮熟食材再冷凍。 和蛋打在一起超營養:除此之外金針菇也可以簡單切成碎塊,和蛋打在一起做成煎蛋,不論是作為早餐或其他各餐,都是營養價值相當豐富的料理。 金針菇具高纖、高鉀特性,部分族群建議酌量或避免。 建議避免族群:雖然金針菇營養價值高,但也還是有部分較不適合食用的族群。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金針菇屬於高鉀、高纖的食材,因此限鉀的腎臟病患及腸胃狀況不佳或剛開刀的患者不建議食用,以免鉀超標或加重腸胃負擔。 免疫系統疾病不宜?網路上也有許多資訊提到,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疾病族群不宜吃金針菇,對此劉怡里營養師則表示,此觀點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可能有些中醫師認為不適合;但從營養學來看這些疾病和免疫系統有關,和食材、食物無關,且並無刺激,應無影響。 《延伸閱讀》 .地瓜葉超護眼3C族必吃!常見護眼營養幾乎都有,好處不只這樣。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3 醫療.心臟血管
近3/4高血壓患者死於心臟併發症,高血壓與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和主動脈剝離等疾病密切有關!
成人的血壓到底多少才正常呢?根據目前的高血壓指引,健康成人的血壓應該120(收縮壓)/80(舒張壓)毫米汞柱以內才算正常。 收縮壓是指血液由心室打出後,衝擊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舒張壓則是心臟舒張時,血液在身體動脈彈性回縮後產生流動時所形成的壓力。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代表血管壁所承受的血管壓力。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人平時不會有其他明顯症狀,只有少部分病患偶爾會感覺頭痛,後頸部緊緊的感覺。雖然高血壓沒有症狀,但長期高血壓卻會在身體各處帶來許多風險。高血壓患者死因多與併發症有關,根據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資料:60~75%死於心臟的併發症,15~20%死於腦血管障礙,5~10%死於尿毒性。以下是高血壓常見的併發症。 長期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尤其伴隨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情況下,有可能併發以下的心血管疾病。:1.動脈阻塞:動脈原本是非常有彈性,能夠承受心臟打到血液壓力的衝擊。當長期處於高血壓的環境下,血管壁容易出現微小的受傷,如果患者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又高,這時候低密度膽固醇容易聚集在傷口上,引起 「動脈粥狀硬化」;如果持續讓讓更多的膽固醇卡在血管中,最終形成脂肪沉積的斑塊。這些斑塊會讓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對其進行防禦、吞噬等作用,最終導致血管中出現鈣化的現象,逐漸讓動脈的彈性消失,兩者加成最終導致「動脈阻塞」的問題。如果動脈阻塞發生在供應心臟氧氣與養分的「冠狀動脈」時,就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症。2.心臟結構改變:患者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久而久之會讓心臟中的左心室負擔加重,心臟為因應這種情況導致左心室會逐漸擴大,最終左心室變得肥厚。左心室肥厚又會連帶讓隔壁的心房結構也發生改變,這段過程也會讓心肌的功能發生影響。心臟結構改變最嚴重會導致瓣膜也收到影響,會導致瓣膜性心臟病的發生,尤其是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閉鎖不全和主動脈閉鎖不全可能與高血壓關係密切。3.動脈瘤:高血壓持續衝擊動脈時,久而久之血管壁彈性消失,甚至會向外膨出一小包氣球狀,此時就稱為「動脈瘤」。動脈瘤本身來說不比動脈強韌,當血壓持續上升會讓血管瘤愈來愈大,最終會因為動脈血管壁太薄而破裂,因具破裂的血管位置,有時會出現嚴重的內出血問題,尤其是腦動脈瘤和主動脈瘤,破裂時容易有生命之憂。4.心肌梗塞:當冠狀動脈阻塞(冠心症)導致心肌某一部位的血液供應減少時,有時會導致心肌的損傷或死亡,此時就稱為「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會讓冠狀動脈出現嚴重收縮或痙縮時,會導致心臟缺氧,造成更多的心臟組織受損,嚴重時會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心肌梗塞發生前會有一些前兆: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胸悶、心絞痛(胸口感覺像有大石頭重壓,呼吸不順暢)、上腹痛、左上臂麻木等症狀時,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應立即送醫診斷加以治療。5.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指的是心跳速度過慢、過快,或是跳動不規則,高血壓患者最常出現的心律不整是心房顫動,目前研究指出如果長期高血壓控制不好,似乎通過左心房超負荷、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心肌功能改變和心房心室結構改變,會讓心臟放電不規則,就會導致心房顫動,並讓其況持續惡化。6.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往往由多種心血管疾病綜合起來所引起,常引起的疾病有高血壓和冠心症,主因是動脈阻塞嚴重,心臟輸出的血量不足,無法供給全身各處足夠的氧氣與養分,導致心臟會更用力地工作(也就是讓心跳更快),但心跳更快卻沒有輸出更多的血量,讓心臟輸出血液效率依舊不佳,時間一久就會導致心臟衰竭。患者常見有易喘、容易疲累和下肢或眼皮等處出現水腫等症狀。7.腦中風:中風按照引起的機轉,可以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這兩類型的腦中風都有可能由高血壓所引起。首先,高血壓會導致血管中的動脈硬化或發生動脈瘤,一旦動脈變得脆弱,久而久之會有破裂的可能。其次,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腦部血管阻塞所導致,有可能是膽固醇斑塊阻塞在腦部血管引起,高血壓容易併發心房顫動,兩者加成之下,更容易產生斑塊阻塞在腦部動脈血管中。嚴重的中風都會導致腦部嚴重受損,不僅有機會讓病人有生命之憂,往往痊癒後也會有嚴重的後遺症。8.主動脈剝離: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管壁結構可分為三層:內、中、外三層,如果主動脈出現受損和血管壁中的內層有破裂,使得血液大量進入中層及外層間,就會形成「假腔」,壓迫原來的管腔。當血液大量流入假腔,會導致原因主動脈的供血量減少,產生局部區域的缺血,因缺血也會讓周邊地區產生缺氧的問題。但假腔的血管壁薄弱,也有可能再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嚴重出血的問題。超過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所以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最嚴重的急性疾病,當患者感受背部肌肉似乎瞬間撕裂的劇痛,痛到快昏倒的情況,務必需要緊急送醫檢查。長期高血壓除心血管疾病外,還會併發那些問題?1.認知障礙與失智:在失智症分類中,有一種是高血壓引起的失智症。這是因為高血壓會引起一些血管問題 ,而這些血管問題會導致腦部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與養分,腦細胞死亡速度變快,患者一開始會出現認知障礙的問題,常見症狀有:思考速度變慢、容易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降等,如果持續惡化,有可能惡化成血管型失智症,患者會有失智的問題發生。2.勃起功能障礙(陽痿、不舉):主因是血管問題讓男性陰莖充血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尤其是合併三高問題,部分高血壓藥物也會讓勃起功能障礙更加嚴重。→想了解更多請看元氣網專文。3.高血壓腎病變:高血壓患者發生腎病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66倍。長期高血壓將使血管發生硬化,導致血管中的血液量不足,導致供應腎臟氧氣和養分的腎絲球被破壞,當腎臟無法排出水分和毒素時,又會加重血壓,最終導致高血壓腎病變,患者腎功能如果保護不佳,有可能要進行透析治療(洗腎)。4.視力問題:眼睛後方負責感光的視網膜區,富含血管也容易因為高血壓導致血管破裂出血,也會引起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預防高血壓併發症,需要透過兩原則改善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適當體重:當體重下降了,心臟負擔下降,血壓也會逐步正常。○戒菸:已經有研究證實,吸菸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如果高血壓病患有抽菸習慣,最好能夠戒菸。○適量飲酒:少量的酒精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功能,但過量時會造成心臟負擔。 2.定時量血壓並遵循「血壓722」原則,「722原則」有三個要點:○7:連續7天量測血壓。○2:早上起床、晚上睡都要量測血壓。○2:每次量測血壓時都需要測量各2次,然後取平均值。 確保每次血壓維持在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衛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