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1 癌症.肺癌
搜尋
肺腺癌
共找到
239
筆 文章
-
-
2023-12-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熱鍋沖水洗鍋的煙霧最毒?這動作最傷的是鍋具不是人!顏宗海教變通方法清洗減煙霧
你可以先知道: (1)熱鍋沖冷水的煙霧是什麼物質,目前能查到的文獻記載中、都並沒有任何研究或分析,因為成分不明、所以無法得知煙霧的危害,因此不能說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甚至比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危險因子抽菸還毒。 (2)不管是哪一種材質的鍋具,都應避免起鍋後直接拿熱鍋去沖冷水清洗,溫差恐減損鍋具使用壽命,尤其是不沾鍋、因為帶有塗層,在高溫狀態下塗層更易受損。網傳「熱鍋洗鍋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的相關截圖及內容,提到大家都知道二手菸、油煙、空污的危害,但其實最毒的是熱鍋洗鍋的煙霧。專家表示,不管哪種材質的鍋具,不要直接把熱鍋拿到冷水底下沖洗,這樣的建議是對的,但是說煙霧是導致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這個部分就是沒有實證的錯誤說法。洗鍋煙霧是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 原始謠傳版本: 親愛的主婦朋友請注意 去聽了一場衛生講座,由中興醫院的衛教護理師講課⋯⋯提到肺腺癌,大家都知道是二手煙、廚房油煙、空氣污染⋯等的危害 但,另提到最毒的是-剛起鍋,熱熱的鍋,就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 分享給妳,以後等鍋子涼ㄧ點後,再洗鍋子。 另外,要等涼了再洗鍋子,否則有些平底鍋 熱脹冷縮 會變凹凸 不平。 並在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查證解釋: 剛起鍋的煙霧最毒?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表示,網傳訊息提到醫院的衛教師在講座時說「剛起鍋的熱鍋就拿去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但醫學已證實肺腺癌的危險因子依序是(1)抽菸、二手菸(2)廚房的油煙,所以說熱鍋沖冷水是導致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依據學理、這樣的說法「一定是不對的」。顏宗海指出,很多主婦因為油冷掉會變得比較黏膩不好洗、所以趁熱鍋趕快洗,還有就是為了搶時間趕快做下一道菜,而有將熱鍋直接拿去沖冷水清洗的習慣,但不管是鐵鍋或是不鏽鋼鍋、甚至不沾鍋或是玻璃、陶瓷等等任何材質的鍋具,這樣的動作會因為溫差過大、材質易受損,而減少鍋具的使用壽命,鍋具比較容易壞掉,所以不建議主婦這樣做,但是說熱鍋沖冷水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這就必須要加以澄清。 顏宗海強調,炒菜會增加肺癌風險是因為油煙會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PM 2.5 的「懸浮微粒」或甚至「細懸浮微粒」也會增加,但起鍋後熱鍋沖冷水會沖出什麼物質,目前查證文獻並沒有任何研究或分析,在醫學上也沒有這樣的討論。 所以比較公平的說法是除了鍋子的壽命以外,這個動作所產生的煙霧,因為成分不明,因為沒有任何研究而無法回答,在不能過度推理的情況下,不能說這樣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甚至比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危險因子抽菸還毒,這是傳言必須被澄清的錯誤部分,至於傳言呼籲不要把熱鍋拿到冷水底下沖,這樣的建議則是對的。要怎麼減少煙霧的狀況? 顏宗海建議主婦等鍋子涼了一點再去做清洗的動作,也比較不會因為熱鍋移來移去而燙傷,而且在家裡不像在餐廳搶快搶時間,家裡比較可以有充裕的時間處理;此外還有一個變通的做法就是空的熱鍋不要移動,降溫到接一碗冷水放進鍋裡也不會起煙霧,等鍋子溫度又更低了才開始洗鍋,這樣既可以降溫也因為不移動熱的鍋子而比較安全,而且抽油煙機全程都是保持運轉的狀態,最好主婦這時候也能離開廚房的現場,這樣會是一個比較可行、比較好的變通方式,至於鍋子要多久才能降溫到放水下去也不起煙霧,就視個別情況嘗試、經驗累積。鐵氟龍的鍋具有害? 顏宗海強調,雖然傳言並沒有提到鍋子的材質,但熱鍋沖冷水要特別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不沾鍋,不沾鍋塗層是俗稱為「鐵氟龍」(Teflon)的 PTFE(聚四氟乙烯),最近美國田納西州環境及自然保育局(DEC)在官網上公開資料,提到 PFAS 家族(全氟 / 多氟烷基化合物)化合物高達 3000 多種,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與鐵氟龍製程有關的 PFOA(全氟辛酸),以及 PFOS(全氟辛烷磺酸)、PFBS(全氟丁烷磺酸)等,相關研究發現 PFAS 化合物不管是河川中、飲用水中、人體血液中都能驗出,生活中會用的包括除鏽劑、不沾鍋、防油紙袋、滅火材質、家具、布料衣物等,PFAS 透過各種管道進入人體,該網站也詳列 PFAS 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包括 6 大項:(1)增加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 (2)讓人體對疫苗反應不佳 (3)引起甲狀腺疾病 (4)增加婦女不孕風險(5)懷孕婦女容易發生子癲前症高血壓 (6)增加孕婦早產生下低體重兒的風險而美國毒物領域最權威的單位「毒性物質及疾病登記署」(ATSDR)的資料顯示,除了上述類似的項目外,還提醒了肝臟酵素酶的變化及腎癌、睪丸癌的風險。 顏宗海表示,PFAS 的很多問題都與懷孕有關,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的表現,醫學界當然也知道 PFAS 不好,但是 DEC 的資料所講的 6 大問題並沒有提到癌症風險,ATSDR 雖有提到的癌症風險,但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分級,則是將 PFOA 列為人類的可能致癌物,等級為 2B,並非一級的人類致癌物,這也是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退休教授林順慶投書媒體「現在的不沾鍋比以前毒七倍?含鐵氟龍的鍋具對人體有害嗎?」的觀點及立場,科學界都知道 PFAS不好、應該管制,但傳言不能把它講得很聳動,造成群眾的誤解及恐懼。 顏宗海指出,食藥署曾宣導,不沾鍋的塗層怕高溫,應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避免尖銳的鍋鏟、夾子刺傷,或是清潔刷具刮傷,不沾鍋在高溫的時候本來就比較不穩定,高溫時沖冷水也可能會造成塗層裂開剝落而受損,這是不沾鍋雖然方便好用但一定要注意的地方。結論 傳言指起鍋後,熱的鍋子就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的說法為錯誤訊息,目前並無實證;但不管是哪種材質的鍋子,都應避免熱鍋就沖冷水,以免影響鍋具使用壽命,至於洗鍋的煙霧是哪些成份、有何危害,目前並無研究或實驗能證實。(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4/po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7 癌症.肺癌
撞球名將楊清順45歲肺癌離世「確實有點早」 醫:年輕患者要釐清2問題
台灣撞球名將楊清順今天上午因肺癌過世,享年45歲。醫師提醒,年輕肺癌患者要釐清家族史與空氣汙染問題,就算自己不抽菸,暴露在二手菸、三手菸中也會增加罹癌風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唯一方法。曾兩度奪得亞運金牌的「撞球之子」楊清順在今天上午病逝,享年45歲。撞壇人士透露,楊清順去年中因身體不適看病,發現肺部腫瘤,因當時癌細胞已擴散至動脈,只能採取保守治療,而第1次化療的經驗讓楊清順覺得太痛苦,因此過去1年改以放射線治療為主。今年病情曾一度好轉,在與病魔對抗1年多後於今天上午病逝。楊清順45歲就因肺癌病逝 「確實有點早」肺癌是無聲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自台灣發布癌症登記報告28年來,肺癌今年首度登上榜首,確診年齡中位數為67歲,發生率每10萬人口39.7人。楊清順年僅45歲就因肺癌病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告訴中央社記者,「確實有點早」,越年輕的患者要釐清家族史,還有空氣汙染問題。周百謙指出,家族史包括2大層面,一個是基因的問題,包括家中有多少人在比較年輕就罹癌等,第2是家族共同存在的汙染問題,如地下水、重金屬等。早期肺癌風險因子:空汙、菸害不過,周百謙表示,40幾歲確診,可能30幾歲就已有早期肺癌,所以最大問題還是空氣汙染等風險因子,尤其是否曝露在抽菸環境中,就算自己不抽菸,二手菸、三手菸所造成風險也須注意。他以楊清順為例說明,撞球場是室內,若空氣不夠對流,致癌物的濃度會高很多,加上二手菸等空氣汙染源沒有解決,都會使得致癌物暴露比例大增。另外,居家是否有空氣汙染也要留意。周百謙重申,重點是好好篩檢,很多人以為肺癌初期會胸痛、咳血跟喘,其實並不是,根據肺癌的位置,會在不同地方造成不同症狀,往往有症狀都已是晚期,早期發現診斷早期治療是唯一方法。周百謙提醒,台灣抽菸人口一直下降,近期更多患者是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女性,當不抽菸卻罹患肺癌的族群增加,就要考慮到空氣汙染問題,無論是火力發電廠、工業區、霧霾,或是工作接觸等,都可能使風險增加。衛生福利部去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台灣第5癌篩檢,補助高風險族群,包含具肺癌家族史者,為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重度吸菸史,為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如每天1包,共吸菸30年、每天1.5包菸,共吸菸20年,或戒菸未達15年。肺癌如何預防?1.不吸菸與戒菸:菸為致癌物,吸菸尤其會引起肺癌。2.杜絕二手菸:將二手菸吸入肺部,因其分子微小,容易積在肺部周邊的小氣道內,會危害肺部健康,二手菸也較容易危害女性的肺部健康。3.為避免空氣污染,危害呼吸道的健康,應做好自我呼吸道的保護,例如:外出戴口罩。4.避免過度暴露於致癌環境:礦業、合成塑膠業、石綿接觸者、油漆製造業、金屬業及過度曝露於有放射線的環境,將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如因工作需要難以避免,也需加強工作時的自我保護(衣著、口罩等)以避免身體接觸過多的致癌物質。5.多吃各種綠葉蔬菜和蕃茄對預防肺癌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看完整百科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5 醫聲.癌症防治
打擊新國病!肺鱗癌喜迎健保給付國際標準治療 醫界提醒:肺腺癌才是「重中之重」
肺癌為目前國內發生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成了威脅民眾健康最大的「新國病」,其中,肺鱗癌過去大多只能選擇20年前的傳統化療,晚期病人通常活不過一年,所幸在醫界、病友團體極力呼籲下,健保署宣布本月起放寬給付晚期肺鱗癌患者的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一線給付,讓弱勢癌友看見「生」機,醫病均肯定健保署的有感施政。然而,改善肺鱗癌治療只是打擊肺癌的一小步,病人數最多的肺腺癌才是肺癌中的「大魔王」,特別是無基因突變的患者,治療權益長期以來未受重視,相較於健保投入大量資源引進一代接一代的標靶藥物,這群不適用標靶治療的病人,最需要的第一線治療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免疫藥物合併化療,醫病期盼健保給付下的肺腺癌也能盡速跟上肺鱗癌的腳步,讓這群人數最多的弱勢肺腺癌家庭不再被遺落。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大多數的肺鱗癌患者沒有腫瘤基因突變,因此沒有標靶藥物可使用,所幸他們對癌症免疫藥物的反應還不錯。他進一步分享,自己就曾遇過一名第四期的肺鱗癌患者,腫瘤太大無法手術摘除,透過加入臨床試驗的機會,接受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後腫瘤縮小,再由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目前已維持2到3年都沒復發。「病人如果沒加入臨床試驗,過去要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光是免疫藥物的費用一年就高達上百萬元!」吳強調,晚期肺鱗癌患者因治療落後許久,常活不過一年,醫界和病友團體一再替癌友發聲,健保署也從善如流,本月起給付第一線的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值得肯定。對此,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健保署理解病友迫切期待,考量肺鱗癌尚無有效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相對於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整體治療效果及存活落後很多,傳統的化學治療效果也有限。而第一線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相較於化療單用,可延長存活期約5.6個月,也因此,該署針對肺鱗癌患者放寬給付條件,預估年約300名患者受益。一個治療一個希望,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強調,健保財務困境大家都知道,今年肺鱗癌健保署願意給付用癌症免疫藥物合併治療於第一線治療實屬不易,基金會曾進行1,255個癌友家庭照護調查,有6成5癌友自費使用新藥,2成會超過百萬元,3成5的癌友要放棄工作,也有不少家屬得調整工作型態,因此,病團非常感謝政府對癌友家庭的支持,也盼政府不能止步於此。面對肺癌的兇猛威脅,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日前皆同各大肺癌相關醫學會代表,提出政府應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楊院士強調,要提高肺癌存活率,除低劑量電腦斷層公費篩檢找出更多早期肺癌患者外,精進晚期肺癌的治療勢在必行。肺腺癌是肺癌當中病人數最多的型別,這群患者能否得到妥適治療,對提高肺癌存活率非常關鍵。根據美國癌症治療指引,沒有驅動基因的肺腺癌,第一線首選治療為癌症免疫藥物或癌症免疫藥物加化學治療,但目前健保對晚期肺腺癌,絕大多資源仍投注於「有腫瘤基因突變者」的標靶治療上,「無腫瘤基因突變者」的治療仍舊在原地停滯不前,這群病人得忍受連續化療失敗的折磨,才有機會第三線治療單用免疫藥物,遠遠落後國際治療指引。台大醫院癌醫分院院長楊志新指出,化療效果因人而異,病情控制率約五成,不過,這群沒有驅動基因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根據國際治療趨勢,就是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加上化療,才有機會提高存活率。對此,蔡麗娟憂心指出,癌症治療因健保限縮給付或晚給付而未符合國際治療指引,這不只是病人用藥可近性的問題,長期下來,更將導致我們沒有國際臨床試驗的標準病人,現在新藥研發速度飛快,台灣未來加入臨床試驗的機會將逐漸減少。蔡淑鈴指出,提高新藥可近性及照顧更多病患,一直是健保署努力的方向,癌症治療資源雖然多以標靶藥物為主,但若沒有驅動基因患者的新藥治療,只要有科學實驗的數據可以證明,都可向健保署提出申請,健保署會努力在有限的資源下,做最大效益分配,朝藥品給付能與國際指引接軌之方向辦理,希望在有限費用下照顧更多的人。
-
2023-11-29 癌症.癌友故事
沒有抽菸史、以為只是痔瘡出血…常發生的十大癌症類型讓人掉以輕心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人十大死因中第一位為「癌症」,蟬聯多年國人死亡原因冠軍,讓人聞之喪膽,因此我們就針對「癌症」相關話題進行觀測,一起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癌症」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排行。「肺癌」成新一代「癌王」奪命於無形 觀察近一年內網友針對「癌症」相關話題的討論,發現「肺癌」成為最多網友熱議的焦點,且從2021年開始,肺癌就擠下「大腸癌」成為癌症死因中的第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近期就表示「三分之二的肺癌患者沒有抽菸史」、「呼籲政府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盼能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認為肺癌在台發生率極高,且多數患者並無抽菸等不良習慣,希望能夠透過機構的成立,幫助降低肺癌發生機率。就有網友提到家人罹患肺癌的經驗,說道「我爸爸也是上個月檢查出肺腺癌四期,他不菸不酒,甚至每個禮拜都去爬山騎腳踏車」,表示「怎麼想都想不通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他身上」,可見肺癌並非只會發生在長年有不良習慣的民眾身上,即使生活規律、健康,也需要時時留意身體狀況,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女性需定期檢查乳房避免「乳癌」而「乳癌」也是許多人議論的癌症類型。乳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醫師指出,若出現「乳房腫塊」、「腋下淋巴腺腫大」、「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皮膚變化」、「乳房左右不對稱、大小形狀改變」等異常症狀,就需要即時就醫檢查,了解發生的原因,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討論區則有人分享道「(我)32歲做了全身健康檢查,檢查到乳房有鈣化點,化驗後發現是惡性細胞」、「醫生建議就開刀切除+放療、定期追蹤」,提到自己年紀尚輕就罹患了乳癌,同時也建議「身為女性不管有沒有摸到什麼,都建議定期做乳房檢查」,認為定期接受專業檢查能夠較安心地排除罹癌的可能性,若檢查出異常也能即時介入治療。大腸直腸癌常被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痔瘡出血」此外,「大腸直腸癌」也是國人常見的癌症類型,曾經連續15年為台灣的「癌王」。醫師點出,出現「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型態改變、貧血、裹急後重(有便意卻無法順利排便)、血便、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症狀,千萬別大意,應儘速安排檢查。同時也提到,許多人會認為自己是「吃壞肚子、痔瘡出血」等輕症導致以上症狀而延遲就醫,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提醒民眾對身體發出警訊謹慎看待,別掉以輕心。雖然癌症一詞讓人聞風喪膽,甚至不敢面對,但現代醫療已相當進步,相信只要即時就醫,並且配合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就能有效降低罹癌的機率,安心過生活!(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
2023-11-23 焦點.杏林.診間
確認肺腺癌四期 台大3醫師讓我有信心戰勝病魔
2018年3月,發現無法正常與人交談,行動愈來愈遲緩,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家人協助,親友介紹看台大醫院神經外科王國川醫師,經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王醫師研判是惡性腫瘤移轉,腦部分別有3公分及4公分的腫瘤,隨即安排住院接受腦部手術。第一次手術非常成功,隔周又進行第二次手術也很順利,轉至加護病房後,很快恢復意識且狀況良好。腫瘤化驗結果是肺腺癌第四期,轉看胸腔科許嘉林醫師,為我安排放射腫瘤科陳苓諭醫師以電腦刀治療。記得過程是先定位再做模子,將模子罩在臉上,躺在治療床上播放著輕柔的音樂,消除了對治療的恐懼。治療費用近20萬元,陳醫師幫我申請健保補助,很感謝陳醫師讓我省了一筆可觀的支出。因病認識陳醫師5年多,治療過程會出現腫瘤移轉問題,包括眼睛、腎臟等部位,都是透過每3個月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再進行放射線治療,每次治療都把腫瘤順利處置。回診時陳醫師說:「腫瘤的出現,對妳來說,絕不是問題。」她的笑容很甜美,讓人感到無比溫暖。感謝王醫師及時專業判讀與精湛的醫術,謝謝許醫師為我選用適合的免疫和化療藥物,謝謝陳醫師視病如親的溫柔,真的很感謝台大醫療團隊,謝謝你們!雖然目前仍和病魔對抗中,但是我不怕,我有信心,我一定會戰勝的。
-
2023-11-20 癌症.肺癌
肺癌成為台灣最新癌王!9大篩檢步驟教你預防肺癌
11月是肺癌篩檢月,衛福部國健署上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新發個案人數超過大腸癌,成為台灣新癌王。去年起,國健署針對肺癌高危險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免費篩檢(LDCT)計畫,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不抽菸肺癌進行篩檢的國家。誰是肺癌高危險群?誰符合免費篩檢條件?以下帶您了解LDCT檢查怎麼做,以及發現早期肺癌的重要性。第1站 高危險群Q:我是肺癌高危險群嗎?若不是高危險群,也需要做篩檢嗎?111年起,國健署對特定族群提供「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補助,免費篩檢對象包括:1.具有肺癌家族史:50歲到74歲的男性或45歲到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有重度吸菸史者:50歲到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不符合LDCT篩檢的民眾,若有健檢計畫,建議自費加做LDCT,頻率二年一次即可,費用約為5千元。一旦自費民眾檢出異常,後續治療費用則會由健保接手,民眾不必擔心。第2站 早期發現Q:國內的LDCT篩檢,為什麼特別針對有肺癌家族史者?目前篩檢成效如何?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提供重度菸癮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及有肺癌家族病史的民眾LDCT篩檢至今超過一年。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完成篩檢4萬9千餘人,找出531位肺癌病人,其中85%都是第0期、第1期患者,這些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就能恢復正常,因為篩檢,得以治癒疾病。台灣肺癌特性與國際不同,只有三分之一患者有抽菸。台灣在1990年代就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法,成人吸菸比率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情況卻不減反升,尤其肺腺癌更是直線上升,與抽菸關聯性較高的肺鱗癌,罹癌人數則有下降,所以國健署肺癌篩檢策略,一定要針對不抽菸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其中最明確的危險因子就是家族史。根據研究,若家族中有直系血親罹患肺癌,其後代累積10年內罹患肺癌的比率是4.5%。LDCT篩檢推動是奠基於肺癌家族史研究,除上述追蹤研究以外,亦根據「台灣肺癌篩檢計畫(TALENT)」,2015年起針對不抽菸,但有家族史、環境暴露、廚房油煙者進行篩檢,結果發現家族史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原因,故將重度吸菸、肺癌家族史列為兩大篩檢對象。肺癌已知的環境致癌因子,包括空氣汙染、石棉等裝潢材料、二手菸、廚房油煙等,但就國內而言,環境因素導致肺癌的機會,仍不如家族史高。目前已知20至30個基因與不抽菸肺癌有關,然而,因為肺癌是多基因影響,個別基因貢獻度並不高,只是累積起來很高,足見肺癌是多基因影響的癌症,具有基因變異的患者,比較容易受到環境致癌因子影響,導致癌症發生。觀察一年後,確實發現LDCT列入癌症篩檢後,找出的家族史肺癌病人,遠比吸菸者高。LDCT篩檢篩出肺癌患者的比率是1.1%,但具家族史的病人比率為1.5%,重度吸菸者比率僅為0.6%,同時具有重度菸癮、肺癌家族史雙重危險因子者,檢出肺癌比率為0.9%,可見家族史仍是肺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由於罹癌者逐年上升,國家透過健保預算編列,支應肺癌治療的費用占比也逐漸提升,用掉國家最多資源。細究原因,是因為半數以上肺癌患者,診斷確立時,期別已是第四期,晚期肺癌存活率更是剩下12.6%。若能翻轉肺癌罹癌期別分布曲線,讓多數比人在第一期就被診斷出來,因早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治療效果較佳。新藥新科技引進雖能改善晚期病人存活率,但早期診斷是翻轉肺癌死亡曲線的重要方式,能夠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病人也不必活得痛苦。備註:包-年: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吸30年,則為30包-年)第3站 認識LDCTQ: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跟肺功能檢查一樣嗎?肺癌篩檢方式,早年靠X光,但人體胸腔不只有肺臟,尚有肌肉、肋骨、心臟、大血管、氣管等組織,在重疊投影下,病灶易被遮蔽;LDCT可偵測小到0.3公分的肺部病變,據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LDCT對早期肺癌篩檢是有效的,X光只能在有明顯病兆的病人或晚期才看得到,無法取代LDCT。以肺癌第四期病患一年一百萬元的醫療費計算,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療經濟效益是划算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由於肺部內都是肺泡,空氣較多、穿透性佳,低劑量的放射線就能取得足夠清晰的影像,找出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病變。另外,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吸菸、氣候潮濕及空汙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氣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等肺部疾病也逐漸受國人重視,若民眾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鼓勵進行肺功能檢查,以利及早發現肺阻塞、氣喘、肺纖維化及肺炎等肺病。第4站 到哪篩檢Q:我要去哪裡做肺癌篩檢?政府有補助嗎?什麼層級的醫療院所可以做肺癌篩檢?國健署未限定篩檢醫院層級,民眾符合受檢資格,可至網站查詢「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排檢。自去年7月至今年9月底,已補助約6.4萬人受檢。若有家族史者,應攜帶肺癌家屬診斷證明及親屬關係證明文件,若無證明可備罹患肺癌家屬之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填列聲明書。如受檢者目前有吸菸,則檢查前須接受戒菸治療或衛教。符合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資格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如受檢者使用戒菸服務或篩檢結果疑似異常須回診,須支付掛號費等費用,自費篩檢費用依各醫院規範收取。第5站 篩檢風險Q:肺癌篩檢會有輻射或其他風險嗎?有沒有可能發生過度診斷的情形?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有其好處,同時也有風險。就吸菸高風險族群來說,肺癌篩檢的好處和風險如下:肺癌篩檢好處1.降低死亡率:美國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歐洲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4%,女性降低更多。2.早期發現肺癌:肺癌篩檢能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連帶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3.早期診斷其他疾病:可同時發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冠狀動脈鈣化等。4.輻射量暴露較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暴露低於常規的斷層掃描。肺癌篩檢風險1.過度診斷:少數惡化緩慢的肺癌,就算不接受篩檢,可能終其一生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多診斷、多治療。2.產生焦慮:若篩檢出陽性,於確認後續檢查結果前,會帶來等待的焦慮。3.陽性率結果:約95%篩檢出的肺部結節是良性,陽性率問題會造成心理壓力,衍生後續追蹤、侵入性診斷,與相關併發症。4.偽陰性結果:並非所有肺癌都可以藉由肺癌篩檢而及早診斷。5.仍有低輻射量暴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平均一次的輻射線暴露約為1.5毫西弗,約為在台灣一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第6站 報告異常Q:篩檢後多久可看到報告?顯示異常怎麼做?怎麼避免偽陽性問題?推動肺癌普篩,陽性率問題曾引發專家擔憂。LDCT看到結節,未必是惡性腫瘤,要視結節是否會成長。若LDCT檢測出肺部結節,放射科訂有判讀條件,會依照結節大小判斷,加上醫師雙重確認,就能降低偽陽性率。篩檢後約一周後可以收到檢查報告,重點是拿到報告後,若顯示異常,建議回到受檢醫院找胸腔內外科醫師依病兆態樣專業判讀、診斷、期別判定等。若檢查無異常,建議多久追蹤一次?國內研究發現,具肺癌家族史罹肺癌機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多發性(一次長很多地方)高達17%,女性遺傳機率更高。因此建議,具肺癌家族史可依衛福部建議,每兩年做一次LDCT篩檢。第7站 結節追蹤Q:什麼是結節?結節怎麼分辨好壞?需要多久追蹤一次?根據「台灣肺結節處置共識」指引,小於0.6公分的結節不需要馬上手術,建議可6至12個月追蹤1次,而0.6至0.8公分建議3至6個月要追蹤1次,0.8公分視為惡性處置。常聽到「小結節定期追蹤就好」,但有的受檢者想開刀一勞永逸,又擔心挨了不必要的刀,怎麼辦?目前臨床上會以AI輔助檢視毛玻璃樣病灶的腫瘤密度、亂度,對於非常焦慮的受檢者3個月回診追蹤,清楚判斷結節有無形態變化,若無變化可拉長到半年追蹤一次,再來就可拉長到一年一次。第8站 公費篩檢追蹤Q:符合國健署補助肺癌篩檢對象,檢查結果有小結節後續要如何追蹤?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而健保署依「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醫院執行LDCT篩檢後,後續檢查追蹤或確診程序,相關費用由健保給付。今年度醫院總額也新增「因應肺癌篩檢疑似陽性個案後續健保費用擴增」專款項目10億元,用於支應肺癌篩檢後,疑似陽性個案後續確診費用。依健保署統計,罹患肺癌人數自107年6.6萬人,上升至111年8.7萬人,醫療費用也從107年149.81億點,上升至111年223.73億點。依國健署資料顯示,肺癌個案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期別有關,109年肺癌確診個案,高達51.1%被診斷為4期,若延誤治療到第四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健保署與國健署共同合作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並於今年6月1日開啟主動追陽模式。自6月至7月止,參與醫療院所數及服務人數分別為137家、3194人。至於自費進行LDCT篩檢的民眾,雖然健保署鼓勵各醫院即時上傳醫療影像包括電腦斷層攝影(CT)、核磁共振造影(MRI)、胃鏡等,提供其他院所調閱,但目前並未強制規定醫院一定要上傳,若醫院主動將自費檢查結果上傳,或是民眾主動請醫事機構上傳自費健檢資料,有需要時就可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第9站 自費篩檢追蹤Q:我是自費篩檢陽性,沒有政府協助追蹤,後續該怎麼辦?符合國健署免費LDCT篩檢對象,若篩檢出腫瘤,個管師將介入;自費篩檢若檢查出腫瘤,醫師就是患者的個管師,會協助治療並給予方針。一般而言,自費做LDCT可以分兩種,一是到門診,自訴有高風險病史,可自費做LDCT,等待檢查報告出爐後,回診看報告;另一種是自費做健康檢查,其中包含LDCT的項目,同樣會在一定時間內提供檢查報告,如果自費篩檢醫院沒有給予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也會有建議治療的報告,可主動向醫院詢問。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該檢測分為0到4級,其中第4級又分為4A、4B、4X,如果報告結果在3級以上,顯示需要緊急追蹤與介入治療,民眾可持健康檢查報告到任一醫院就醫,醫療費用則是依健保規定支付。【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3-11-1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照顧病人的快樂和成就感,真的很美妙
【編者按】:本週是三位醫學生有機會較長時間追蹤病人寫出的學習心得。一位長期與癌症奮鬥的女病人讓學生有機會了解病人做決定時,並不只是醫療團隊的意見為主,病人需要考量個人生活環境以及獨居者要照顧腸造口的困難,而使學生學習到「每個病人都有它特殊的困難,只有當讓醫療團隊能夠使病人說出他們的困難,我們才有辦法做出有可能做到的最好的治療」。→想看本文一位照顧了病人三星期之後,病人出院後又有機會再見到病人與家人的學生,感受到自己第一次那麼長時間地照顧一個病人,能夠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寫出「當你從心底自發地、細心地照顧病人,就掌握了行醫的關鍵,也能夠得到最真誠的回應。這將成為我行醫生涯中的一次寶貴經歷」。一位學生敘述一位發現癌症時已是末期的病人,從他們最初無法接受現實而驚慌拒斥,出院後病人回來門診接受化療時,都會找他談話,使他感到「雖然我能提供的幫助不多,但可以感覺到他們多了一個人可以訴說那些不好跟別人提及的疾病看法,似乎也安心了許多。」這些心得也使我們深信鼓勵醫學生長期追蹤病人,更能幫忙醫學生助長將心比心的「同理心」。今年5月份時,我在教學內科照顧了一位68歲的老先生將近三週。他是一位30年的老煙槍,已經戒菸10年,有COPD、糖尿病、高血壓、心房顫動的病史。他在2年前因為平時活動時會喘和持續咳嗽,在亞東醫院診斷COPD和發現心房顫動。病人之後持續在亞東門診追踪,4月時發現右下肺葉有一顆結節,懷疑是肺部腫瘤,故這次來到我實習的醫院做切片檢查,後來診斷是肺腺癌。我到病房去準備詢問病史,見到了病人和他太太。我向病人做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病人也非常配合。病人混合式地用中文和台語和我溝通。由於我聽不太懂和不會說台語,導致我有時不太能聽懂病人的病史,但是在我仔細地詢問下和他太太的從旁協助下,最後還是順利地問完病史和做完檢查。之後也向他們說明了切片檢查的目的、進行方式、可能的併發症和檢查前禁食等注意事項。太太非常緊張而且不太熟悉住院的各種流程,一直問我許多問題,我也不斷安撫她,確保他們沒有問題後便離開。結果到了第二天的切片檢查後,病人發生了雙側氣胸和胸壁皮下氣腫,一直延伸到腋下、頸部和前臂,因此放了兩條引流管和開始使用鼻導管給氧。我去看病人時,只見他躺在床上,呼吸有些急促,人看起來也虛弱疲憊,太太感到很焦慮。我嘗試向她解釋病人發生的狀況、可能原因,目前的處置和目的,以及之後的治療計劃。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會去看病人好幾次,有時候索性坐在病房前的護理站做事,一旦病人有什麼事或他的太太有什麼問題便能迅速了解。過去幾天,病人的症狀都有明顯的改善,皮下氣腫也逐漸消退。在這段時間的互動中,才了解到他們育有兩女一男,兩位女兒都已成家,目前和夫妻倆住在一起。兩位女兒都很孝順,常常會帶他們夫妻倆到處旅遊,還常常給我看她外孫女的照片。後來得知兒子從小因病長期住在康復之家。太太是一位清潔工,目前都由她賺錢養家,她也提到靠她一人不多的收入需支付生活上的各種支出、房租、醫療費用、兒子的療養費,真的很辛苦。太太也很擔心這次長期住院的費用而感到壓力。住院期間,我們也聯絡了社工來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從他們的談話中,我也能深切感受到有經濟和生活壓力的家庭,在面對疾病時的無力感,但太太也沒有任何抱怨,每天都陪在先生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在一次的查房時,病人興致勃勃地拿出手機給我們看他在家陽台上種的花草。我聽不太懂台語,但還是能夠感受到病人的興致勃勃和希望早日回家的渴望。看著他的病況逐漸改善,不再需要氧氣、拔掉引流管,能夠正常下床走路時,我真的感到很高興。我也能感受到病人和太太對我的信任,每次去看他時先生都笑著對我說早安,太太有問題時甚至會跑到工作室找我。雖然很多時候我沒辦法幫上什麼大忙,或給她什麼有用的建議,但這也促使我去努力搞懂一些疾病相關的知識、做檢查的流程,申請各類證明和診斷書的程序,甚至還向社工請教了基金會補助和本院社會福利的申請流程,只為了能夠幫病人做更好的病情解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這也是我第一次開始要求自己,在面對病人和家屬做病情解釋時,不能含糊馬虎,必須詳細正確地告知和盡可能回答病人的問題。這是為病人負責,也是為自己負責。大約兩週的時間,病人最後順利出院了。一個多月後,當時我已經離開了內科,一次在病房的走廊上意外地遇見了病人的太太。她興奮地和我打招呼,剛剛還特地跑到工作室想找我,說是想問我重大傷病證明要怎麼申請。經詢問得知病人這次是回來打化療,太太還請我一起去看看先生。到病房裡,病人還記得我,和我熱情地打招呼、握手,也得知他的狀況非常穩定,他和太太都很高興我在他住院期間細心地照顧他,也很感謝我那麼關心他們。我頓時感受到了照顧病人的快樂和成就感。後來詢問得知之前申請的社會福利補助也已經批准了。看到病人和太太一步步地克服重重困難,回歸正常生活,我也真心為他們感到高興。這是我第一次那麼長時間地照顧一個病人,能夠在這段時間和病人及家屬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在出院後還能繼續保持連結的感覺真的很美妙。當你從心底自發地、細心地照顧病人,就掌握了行醫的關鍵,也能夠得到最真誠的回應。這將成為我行醫生涯中的一次寶貴經歷。延伸閱讀:11/13 醫病平台/病人讓我看見生命的韌性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29 癌症.肺癌
降低肺癌死亡率兩大關鍵 如何早期發現及避免風險因子
根據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肺癌」已連續13年排名第一,堪稱為「第一名中的第一名」。值得注意的是,吸菸仍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約占所有病例的85%,但不吸菸的肺癌患者,卻占全球癌症死因的第七位,因此如何迎戰無聲的肺癌,已是全民關注的議題。元氣講座邀請三位專家教導民眾如何避免致病風險因子,以及透過篩檢及早治療,積極對抗肺癌。隨人口老化,因癌症死亡的人數逐漸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玉琮說,肺癌死亡的人數最多,主要是因為大多是「晚期」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有機會提高存活率。也因此肺癌預防的方針都著重在「如何早期發現」以及「避免風險因子」。台灣女性肺癌患者,多數不吸菸,引學界積極研究。臨床上肺癌被粗分為二類:「有吸菸」與「沒有吸菸」。吳玉琮說,國際上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研究,如果從吸菸與不吸菸的肺癌患者,分析占全球癌症死因的比例,結果發現吸菸的肺癌患者,占全球癌症死因的第一位、不吸菸的肺癌患者則是占全球癌症死因的第七位。在台灣,女性肺癌的患者,大多是不吸菸的肺癌,也是台灣學界積極研究的目標。9種基因突變與肺腺癌相關,成為治療關鍵鑰匙。早期的肺腺癌,若尚未轉移,可以手術切除,但晚期幾乎沒辦法透過開刀治療。不過隨著基因解碼,截至2023年底,醫學界總計發現9種與肺腺癌相關,而且可以治療的基因突變類型。台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邱昭華說,「這完全是上天送給肺腺癌患者的禮物」,找到對應的基因幫助藥物研發,也等於是找到對抗基因突變肺腺癌的治療關鍵鑰匙。9種肺腺癌的基因分型中,最大宗的肺腺癌基因突變類型為「EGFR」基因突變,占整體的40%到55%;其次是「KRAS」基因突變,占8%到12%;第三位是「ALK基因突變」,占5%到7%。邱昭華表示,具基因突變的肺腺癌類型,如果有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選擇,治療效果會相當好。多專科團隊合作,醫病共決,找出最適合的治療計畫。此外,肺癌的治療透過多專科團隊的合作,為病人發展出最適合且完善的治療策略與照護也逐步成為趨勢。邱昭華表示,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例,肺癌多專科團隊除包含臨床與支援團隊外,院內更獨特設有「領航師」,幫助初確診病患更快熟悉院內系統。另外,「個管師」則是密切與病患及家屬溝通的橋梁,協助患者與不同科別醫師溝通,以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針,不再僅侷限病人聽從醫師的建議,而是讓患者徹底了解各種方案後,與醫療團隊討論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透過基因檢測,精準醫療大大提升治療成功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發副院長周德盈表示,精準醫療已成為現今醫療的新標準模式,提供病人量身打造的治療設計,大大提高治療成功率。想得知自己的腫瘤是哪一種基因突變,可以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等精準醫學檢測,找出患者腫瘤是否有特殊基因突變,若有則可以給予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例如,亞洲人的肺腺癌大多有EGFR基因突變,歐美則大多有KRAS基因突變。周德盈表示,目前腫瘤基因檢測可以採取組套的方式檢測,不需要做到「全基因篩檢」,且如果符合健保的條件,也有部分檢測健保能夠給付。通常第一次被診斷有腫瘤,醫師評估用藥時,就會建議做基因檢測。目前次世代基因定序這一類的精準醫學檢測,主要使用在癌症患者身上,目的是更精準的使用藥物,尚未足夠成熟到可以當做健康人的癌症篩檢工具。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助高風險族群及早發現病灶。吳玉琮說,針對健康人的肺癌篩檢,現在以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為主,它是一種胸部電腦斷層,可作為肺癌早期篩檢的工具,可以偵測1公分以下的肺部結節,及早揪出、及早治療,等到肺癌出現症狀後才被診斷,通常已經是晚期。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衛福部從111年7月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符合資格之民眾可就近到醫療院所受檢。高風險族群是指:● 家中具有肺癌家族史:50歲到74歲的男性或45歲到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有重度吸菸史者:50歲到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
-
2023-10-16 醫聲.癌症防治
腫瘤縮小卻花光家產 肺鱗癌病友復發只能靠健保化療
一名男性病患,妻子十多年前罹患肺癌癌,且檢測出的癌症突變型態當時無藥可醫,存活3年多即離世,全家仍在陰影之中,他卻被檢出罹患比肺腺癌更難治療的肺鱗癌。經檢測後屬可用免疫治療族群,但不符健保用藥資格,獨生女決定盡力搶救。使用免疫治療併用化療2月後,影像學檢測可見腫瘤明顯縮小,但因金錢耗盡,被迫中斷治療。停藥後僅維持三、四個月腫瘤便復發變大,使用健保給付的化學治療已無明顯效果。收治該病患的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表示,醫師遇到類似情境往往相當懊惱,明明治療已見成效,卻受限健保給付規定,加上病人經濟困境而無法用藥。肺鱗癌罹癌病人多為老菸槍、藍領階級,健保給付卻以20年前化療藥物為主,國際治療指引已把免疫治療、免疫治療併用化療列為一線使用,讓弱勢病人獲得治療機會。晚期肺鱗癌治療選擇少 半數病患活不過一年從各媒體可見,肺癌治療近年已大有進展,但嘉義長庚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林裕清說,肺癌治療進展多在肺腺癌,晚期肺鱗癌五年存活率卻大幅落後肺腺癌達3倍。故每收到病人病理報告,若是肺鱗癌「心就沉下去」,是肺腺癌則會向病人說明,好險是肺腺癌,有許多治療選項,足見兩者治療水平差距甚遠。林裕清表示,衛福部國健署雖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卻仍有54%病人確診罹癌時已是晚期,近四成肺癌患者沒有致癌驅動基因突變,不符標靶藥物給付資格。經免疫檢查點(PDL1)檢測後符合免疫治療者更少,且中南部不少病人因經濟困境無法自費用藥,其中肺鱗癌患者處境更嚴峻,不到10%病人符合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的條件。在只能單用化療的情況下,半數晚期肺鱗癌病人活不過一年。國外列免疫治療併用化療為第一線 國內健保治療條件嚴格林裕清也說,國外治療指引如美國的NCCN癌症治療指引等,均把化學治療併用免疫治療列為晚期肺鱗癌第一線治療,五年存活率提升近2倍;台灣各大醫學會治療指引也把免疫併用化療列為第一線使用。目前健保規定須病人難以承受化療,或第一線化療無效才能使用免疫治療,但以醫學常理而言,第一線治療失效,第二線「再如何追加也難有療效」。歐美各國、韓國及香港等地,均把免疫治療併用化療列為肺鱗癌病友第一線治療。林裕清表示,若健保署願意放寬給付限制,將免疫治療列為晚期肺鱗癌第一線用藥,估算台灣病人每年約300人是用藥有效的族群,人數不高、不會造成太大財務衝擊,希望健保多為這群弱勢病人做點事情。賴俊良表示,肺鱗癌免疫治療併用化療的組合國際上5年前就在使用,鄰國韓國、日本也已比照歐美納入給付,但台灣遲未有進展,除了讓弱勢病人更弱勢,也因缺乏曾接受國際指引治療的病人,難以參與國際臨床試驗,長久以往也將損害台灣醫療軟實力、降低國際能見度。(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10-06 癌症.肺癌
久咳是肺炎還是肺癌?目前肺癌病人半數不抽菸,「這檢測」可早期發現!
【本文摘要】71歲的台東居民方奶奶因長期咳嗽和大量痰液入院,被誤診為肺炎,經過一個月治療無效後,轉院至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智斌醫師懷疑問題不單純,經切片檢查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奶奶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明顯改善。這彰顯快速檢測和針對性治療對癌症的重要性。台灣肺腺癌佔肺癌半數以上,即使不抽煙的人也有風險,林主任建議民眾可透過低劑量LDCT檢查可早期發現肺癌,提高治療成功率。--整理自 ChatGPT居住在臺東的71歲方奶奶因常咳不癒且有大量痰液,疑似是難治型肺炎,在當地住院治療一個月,病情無絲毫起色,於2023年7月下旬轉往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智斌醫師問診後,懷疑病人的疾病並不單純,經切片檢驗結果確為肺腺癌,隨即以標靶藥物治療。目前病人已恢復穩定,返家休養。肺癌有可能與典型肺炎不易區分「從X光片及電腦斷層(CT)來看,怎麼看都像是肺炎。」林智斌主任表示病人久咳不止和痰量大,加上CT影像看到實質化(Consolidation)及空氣支氣管徵象(Air Bronchogram),方奶奶的疾病表現是很典型的肺炎,所以當地醫師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1個月,病人的情況卻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勢必要調整治療方針,並轉往花蓮慈濟醫院。過去的臨床經驗,讓林主任果斷地建議病人做切片檢查,隔日病理結果確定為肺腺癌第4期,立刻安排病人進行基因檢測,以尋找適合的標靶藥物,並於結果出來後盡速投入藥物治療。使用標靶治療後,有效控制肺腺癌病情快速診斷和標靶藥物針對性的治療,方奶奶在投入藥物五天內,肺部陰影就明顯減少,治療二週後的X光影像,僅剩下肺葉的一點陰影,常咳和多痰的症狀也顯著改善。林智斌主任表示,臨床上偶爾會遇到類似的不典型肺癌患者,因疾病表現不尋常,尤其需仰賴醫師的經驗,靈活從其他切入點診治。若治療方案無效,病人狀況可能會持續惡化,甚至威脅生命健康;所幸及時治療得當,目前方奶奶病情已趨於穩定,按時服藥控制中。台灣近年肺癌7成為肺腺癌,與抽菸關係漸小,早期檢測可透過LDCT肺腺癌屬於肺癌中的非小細胞肺癌,通常會在肺泡中增長,常位於肺部外緣。根據近年研究數據的統計結果,肺腺癌佔臺灣新診斷肺癌70%以上,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吸菸雖會大大提升罹癌的機率,但在臺灣目前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不抽菸,超過九成的肺癌女性患者也不抽菸,且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比例比癮君子還高。國人10大癌症中,肺癌已連續19年奪冠。由於肺癌早期幾乎沒症狀,但腫瘤只要達1公分就可能轉移,因此當病人出現咳嗽、呼吸喘或感覺疼痛等症狀,多已是肺癌晚期。林智斌主任建議民眾可以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能夠偵測肺部小於一公分的腫瘤或肺結節,及早治療,降低轉移風險,也提升手術治療後五年存活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8-23 醫療.心臟血管
超市手推車、會員卡能發現癌症、心臟病?國外研究:常買「2樣東西」潛藏罹癌風險
國外有研究發現,將心電圖偵測裝置放置在手推車上,有助隨時檢查自己心臟狀況,如果大規模應用,還可能減少心房顫動和中風死亡案例現代人生活忙碌,有些人可能沒有時間定期做健康檢查,直到中風後才知道自己罹患心房顫動。現國外有研究發現,將心電圖偵測裝置放置在手推車上,有助隨時檢查自己心臟狀況,如果大規模應用,還可能減少心房顫動和中風死亡案例。超市手推車,發現購物者的心臟問題根據《BBC》報導,一項研究試驗將超市手推車的把手上裝上特殊傳感器,可以幫助發現隱藏的心律狀況,以及潛藏的中風風險。英國利物浦的研究人員要求當地商店準備經過改造的手推車,這些手推車會掃描顧客購物時的握力脈搏,以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後來有超過2,000名購物者使用了它們,在2個月的研究中,有39人被診斷患有「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AF)」,後被轉介去看心臟科醫生。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LJMU)的首席研究員伊恩·瓊斯Ian Jones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顯示了在不擾亂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對大眾進行健康檢查的潛力。」「我們接觸的購物者中,近三分之二都樂意使用手推車,而絕大多數拒絕使用手推車的購物者都是因為匆忙,而不是擔心受到監控,這表明這個概念可以被大多數人接受,且值得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進行測試。」瓊斯說。什麼是「AF」?它危險嗎?「AF」的英文的全名是Atrial Fibrillation,即「心房顫動」,指心臟跳動不規則或混亂,導致心肌在收縮之間無法正常放鬆,患者可能會有脈搏不規則、快速或心悸等症狀,但也有人沒有任何症狀,直到做健康檢查時才發現。心房顫動會增加心臟血栓的風險,進而導致中風。根據資料,心房顫動影響著英國超過100萬人和全球4000萬人的健康。試驗結果在愛丁堡舉行的歐洲心臟學會會議(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ference)上公佈,研究過程中,有10輛手柄上帶有傳感器的手推車(類似於健身房健身器材上的傳感器)被放置在4家設有藥房的超市中。購物者會被要求握住把手1分鐘,如果檢測到心律不齊,店內藥劑師會再手動檢查他們的脈搏,並記錄心電圖 (ECG) 心跡,然後由心臟病專家進行檢查。受試者共有220個,結果發現,其中有115位沒有顯示心房顫動的證據;59位被發現患有心房顫動;39位診斷不出;46位讀數不清楚。如果沒有檢測到不規則的心跳,研究人員就會手動檢查他們的脈搏,其中又有10人被發現患有心房顫動。商店會員卡竟有助發現卵巢癌!有另一項研究顯示,通過會員卡數據追蹤購物者購買的商品,可以幫助發現那些患有早期癌症跡象的人。一項研究顯示,通過會員卡數據追蹤購物者購買的商品,可以幫助發現那些患有早期癌症跡象的人。研究者發現,經常購買非處方止痛藥和消化不良藥物的人,呈現較高的卵巢癌風險。由於卵巢癌常常被診斷出時已經為晚期,沒有可靠的篩查檢測,腹脹等症狀也很容易被忽略,或是容易與其他常見、無害的病症相混淆,因此卵巢癌又被稱作「沈默殺手」。卵巢癌常見症狀包括:1.胃腫脹2.消化不良3.盆腔或腹部疼痛4.食慾不振或進食後很快感到飽5.頻繁小便菲奧娜的故事菲奧娜·墨菲 (Fiona Murphy) 25歲時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罕見的卵巢癌並接受治療。幾年來,她一直患有胃痙攣和消化不良的問題,其他醫生一再認為這可能是腸道激躁症。「在我被診斷出卵巢癌之前,我必須依賴胃藥生活,沒有胃藥我就無法離開家。」菲奧娜說。「我的症狀很模糊,但頻繁且持續。」後來經過檢查,才確診為卵巢癌。現年39歲的菲奧娜,目前一直在幫助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團隊進行相關研究。「我想幫助開展這項研究,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如果我的癌症早點發現,我可能會少做手術,並有更好的生育選擇。我想幫助那些和我處境相同的人。」菲奧娜說。資料來源Supermarket trolleys reveal heart problems in shoppersShop loyalty card data may help spot ovarian cancer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肺腺癌的兇手在廚房!譚敦慈:煮菜時多這2個動作,讓油煙不再毒害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31 癌症.肺癌
晚期肺癌慢病化妥善治療 追求最佳存活期
肺癌連續13年霸榜國人癌症死因首位,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有些病患診斷時已經是晚期肺腺癌卻無任何症狀,是因為例行性身體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面對空汙世代,元氣講座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談「空汙世代:我們與肺癌距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科醫師鄭文建分享「肺癌慢病化、追求最佳存活期治療策略」。政府自2009年推出一連串菸害防制措施,台灣吸菸人口已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這代表台灣肺癌來源不只有吸菸。近年來,「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引起熱議,醫學研究證實空汙對健康有危害。室外活動前先注意空品,室內空汙也不能忽略。林俊維以台中市賞景勝地「望高寮」的視野為例,白天由望高寮遠眺台中市區多是灰濛濛一片,但大雨過後,建築物與遠山清晰可見,主要是空汙所導致。建議外出時可參考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決定是否從事戶外活動。室外空汙來源有工廠、汽機車排放廢氣、露天燃燒稻草與廢棄物等,但室內空汙卻常被忽略,包括炒菜油煙、燒香、抽菸(二手菸、三手菸)等。空汙中的有害物質主要來自於燃燒所形成,包含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及細懸浮微粒(PM2.5)。PM2.5是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粒狀物,常帶有戴奧辛及其他有毒物質,目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不吸菸卻罹肺癌,亞洲人基因對空汙特別敏感。PM2.5經由鼻腔吸入體內,產生發炎,影響全身,不但會造成氣喘、肺阻塞病友發作或惡化,帶有肺癌基因者,長期接觸下也可能會激發肺癌的發生,亦可能會造成三高、腎臟病、婦科,和新生兒健康等問題。國內本土性研究顯示,2014年,PM2.5造成全台6282人死亡,其中肺癌居第三,有1252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空汙相關導致死亡疾病中,肺癌居第5位,占7%;今年國際期刊《Nature》研究發現,空汙會造成身體持續慢性炎症,進而導致肺癌的發生,在研究中無論身處於英國、韓國或台灣,都顯示空汙的嚴重程度與表皮生長因子驅動的肺癌發生率成正比,其中更發現台灣人比英國人更容易受到空汙影響。低劑量電腦斷層,揪出早期肺癌的利器。林俊維說,不要輕忽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若經一般治療不見改善,應前往醫院尋求診治。目前研究證實,胸部X光檢查對於肺癌的篩檢是無效的,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才能有效提升早期肺癌的診斷。台灣自去年7月起,已將肺癌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重度吸菸者列入公費篩檢對象。他也舉例,一位70歲女性,睡覺時突發性短暫的左胸痛延伸到後背,先去心臟內科就診,意外發現1.5公分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證實是第一期的肺腺癌。另有一名60歲男性病患,平時並無身體不適,肺部X光檢查也沒發現異狀,因有肝癌病史而接受定期腹部電腦斷層追蹤,在去年發現有1.5公分新生的肺部腫瘤,檢查證實是第3B期的肺腺癌。因此針對高危險的民眾,定期肺癌篩檢很重要,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晚期肺癌妥善擬定治療計畫,可大幅提升存活期。隨著醫療進步,肺癌的治療武器也越來越多元。鄭文建分享,台灣最常見肺癌類型為肺腺癌,占71%。根據肺癌期別,第一、二期屬於早期,可採手術切除、放療;第三期可能合併淋巴結轉移,需會診外科、甚至放射腫瘤科醫師擬定治療計畫,透過術前治療縮小腫瘤,再手術切除;而晚期患者可採化療、免疫療法,以及標靶治療。肺癌晚期如何變慢性治療?鄭文建指出,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可治療致癌驅動基因,目前已找到9種,其中台灣有55%驗到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癌細胞生長好比車輛的煞車系統失靈,若要抑制其生長,必需找到能關閉腫瘤訊號傳遞的「鑰匙」,即為標靶藥物,研究證實透過標靶藥物精準治療,可大幅提升存活期。鄭文建說明,臨床證實EGFR標靶藥物第二代優於第一代,而第一、二代抗藥後以產生T790基因突變為主,第三代可以克服T790基因突變,健保有條件給付。因此,醫師多可依據可能的抗藥結果來決定標靶治療策略,以國人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為例,如可採接續標靶治療,則有機會延長存活期。此外,國內多家大型醫院證實,標靶藥物合併手術,或合併放射線治療可延長存活期,接續標靶藥物後,還有免疫治療的機會。他建議,晚期病患可和醫師多討論評估,使用標靶藥物,或合併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提升治療效果。最後,鄭文建也提醒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乾燥搔癢、甲溝炎、皮疹、腸胃不適或腹瀉、心臟毒性(第三代)等,建議患者應立即回診妥善且積極處理,才有機會最大化藥物的治療效果。
-
2023-07-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桃園肺癌篩檢/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認知 肺癌篩檢應納入其他危險因子
國健署自2022年7月1日起,開辦第五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包含已提供的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全方位守護國人健康。桃園市另擴大肺癌篩檢對象,率全國之先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有效找出潛在病例,即早介入治療。第一期只要局部手術切除,存活率高,二期後醫療花費高且治療辛苦。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亦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的首位,主因是「發現太晚」,患者早期幾乎沒有症狀,許多人一確診就是晚期,增加治療難度。根據統計,肺癌晚期發現的比率非常高,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治療只有二期之分,第一期只要做局部手術、切除病灶,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二期之後的肺癌只能做全身治療,包括手術輔助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等,療程非常痛苦且加重經濟負擔,且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不到二成。LDCT是目前唯一證實能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造成肺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吸菸、空汙、烹煮油煙、職場環境暴露、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等,其中,抽菸被認為與肺癌有密切關係,包括二手菸亦會增加罹癌風險。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且能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美國、英國、韓國等多針對吸菸者進行研究。重度吸菸者確實為肺癌高危險群之一,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和歐美比起來,台灣罹患肺癌的人,不抽菸者多於抽菸者,且女性肺癌患者更是超過九成不吸菸。肺癌的形成,主要是體質加環境,人體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因內在體質或環境刺激,產生不正常增生,干擾正常的肺部細胞。桃園篩檢新增高風險職業勞工,及早發現異常。陳秀熙說,肺癌篩檢不能只看重度吸菸者,依據桃園工業大城的產業結構及人口的職業分類,桃園市於3月1日率全國之先擴大肺癌篩檢計畫,提供有肺癌風險因子的市民,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服務。除了下修原先國健署適用的年齡層至40歲以上,也新增八種高風險職業的勞工,包括暴露在石綿相關職業工作以及暴露在致癌物質環境砷、鎘或鎳的工作者,希望能及早發現異常並進行追蹤,後續也會運用大數據分析協助精準醫學發展。肺癌早期篩檢才有機會提高預後,傳統胸部X光會因肋骨、肩胛骨擋住部分肺臟病灶;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速度快、無死角,是最有效率的診斷工具。讓桃園計畫延伸到更多區、更多縣市,降低死亡率。台大公衛學院助理教授許辰陽說,對照全世界的肺癌篩檢計畫,大多是以家族病史為研究主軸,桃園市政府推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可說是先導計畫,且還在進行中。除了放寬條件篩檢,也讓民眾了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的重要性,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的認知。肺癌發生率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二名,但是死亡率最高、醫療支出也最高,每年罹患肺癌人數持續新增,更以肺腺癌為大宗,空汙是一大威脅。桃園市納入不同職場的勞工進行早期肺癌篩檢,已經揪出有第一期肺癌病徵的個案,符合科學實證的精神,深具前瞻性,後續追蹤結果值得期待。許辰陽強調,肺癌的醫療負擔愈來愈高,除了重度吸菸的高風險族群,也要檢視不吸菸者的生活情況,包括焚香、油香、職業暴露、家族病史等。國內40歲以上發生肺癌的比率漸增,桃園市推動大規模早期肺癌篩檢計畫,是全世界首件因應職業與高風險環境的篩檢計畫,讓許多中壯年被列入補助,早期診斷、及早接受治療,保障桃園市民的肺部健康。哪些人是肺癌高風險族群● 肺癌家族史有遺傳基因或家族成員共同暴露在相同的致癌源● 重度吸菸史一天一包菸達20年● 肺部疾病史肺組織受損,會提升罹患肺癌率● 職業環境暴露氡、鉻、鎳暴露以及接觸石綿● 空氣汙染空汙會讓身體長期發炎,導致細胞突變● 廚房油煙油脂加熱超過發煙點,會出現氧化、劣化延伸閱讀● 桃園肺癌篩檢/美、英運用精準模式 找出肺癌高風險族群● 桃園肺癌篩檢/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 桃園LDCT擴大採檢4個月揪15例肺癌● 桃園肺癌篩檢/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打造世界級肺癌防治新模式「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7-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桃園肺癌篩檢/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 桃園LDCT擴大採檢4個月揪15例肺癌
桃園市政府今年三月起擴大實施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截至六月底有超過8000人完成檢查,找出15位肺癌患者,其中有10位為早期(第0期1位、第1期9位)。桃園市長張善政出席肺癌篩檢國際論壇時表示,未來透過大數據分析,能真實掌握當地肺癌風險;副市長王明鉅推估,若有1萬人參與篩檢,從中找出100位無需使用化療或標靶藥物的早期肺癌患者,便能省下約9千萬元藥費,「花錢買藥治療,不如花錢預防。」第一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達90%,第四期只剩10%。肺癌死亡率與診斷期別息息相關,王明鉅說,第一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達90%,到了第四期只剩10%,然而,根據2010年罹患肺癌的數據顯示,男女診斷為原位癌患者僅個位數,醫界陸續投入資源進行癌症相關篩檢,他在2015年擔任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長時,號召萬人參與LDCT篩檢,加上國內學者宣傳LDCT,同年度的早期肺癌人數大幅增加。他說,著手竹東分院LDCT計畫時,曾受醫界不同聲音論戰,認為國外研究直指30包╱年的重度抽菸民眾才需要進行檢查,但他堅持台灣在烹調習慣、廟宇香火、上千萬輛的汽機車、火力發電等危險因子都與歐美國家不同,且國內許多肺癌專家研究,肺癌因地域、人種及生活型態而有所差異,特別是亞洲人帶有的基因,暴露於環境致癌物,像是空氣汙染、食物防腐劑等,容易產生突變。除了家族史、重度抽菸,更要找出低危險族群患者。國健署在去年七月推出具有肺癌家族史、重度抽菸者進行公費LDCT篩檢計畫,王明鉅說,經過一年採檢,49508人當中找出531人確診,偵測率為1.1%。但是台灣肺癌學會報告指出,家族史和抽菸史的高風險族群高達50萬人,如果十年內全數篩檢完成,也僅有5500人確診,卻只是每一年新增肺癌人數16370人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被認為低危險族群的人」這也成了桃園市府擴大篩檢的契機。王明鉅說,桃園市工業產值達3兆元蔚為全國第一,但是19處工業區也帶來空氣汙染。因此,擴大篩檢納入經常接觸空汙、廢氣、石綿等致癌物的行業別,計畫實施四個月,目前超過8000人完成檢查,檢查出15位確診,偵測率為0.19%,包含工業區工作民眾有4例、環保警消人員有5例,重度吸菸者同住家人有4例,2例為家族病史,加上國健署計畫找出的15位確診,桃園市共計有30位確診。而市府提撥超過2000萬元資金,替醫院導入AI判讀,減輕醫療人員負擔。晚期肺癌醫療花費驚人,占健保龐大支出。「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王明鉅強調,台灣肺癌治療健保支出,自2014年的108億元逐年成長,2022年達到224億元,而晚期肺癌的化療及標靶藥物花費,每人一年就要花上90萬元,殘酷地是,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三成。他認為,替1萬人進行LDCT篩檢僅需5000萬元,由於0到1期不用化療和標靶藥物,如果發現100位早期肺癌患者,相當於省下9千萬元藥費,更拯救100個生命及家庭。張善政感嘆,大學同學畢業後返鄉回高雄工作,不到幾年就罹患肺腺癌,成了第一位離開人世的同窗。因此,他在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有感於王明鉅推動的萬人肺癌篩檢,儘管過程有些紛擾,但數據扭轉了傳統只有重度抽菸史才會罹癌的觀念,促使他上任桃園市長後,心心念念推動擴大肺癌篩檢。他說,以往LDCT篩檢較零星缺乏系統性,難以觀察桃園肺腺癌風險分佈情況,這次擴大篩檢計畫累積的案例,能作為往後大數據運用,系統地呈現肺癌分佈地圖,桃園市拋磚引玉,盼雲林麥寮、高雄等工業城市跟進,真正照顧到鄉親。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預約平台符合桃園LDCT擴大篩檢的民眾,先行上網(https://health.tychb.gov.tw/tyhpPublic/)勾選自己所屬的類別後,會進入到基本資料填寫區,完成後即可點選就近的醫療院所篩檢,前往篩檢時記得攜帶健保卡。若為具肺癌家族史者應攜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曾患有肺癌的診斷證明與其親屬關係相關文件;若為重度吸菸者請填具醫院提供的聲明書,後由醫院安排做檢查。如果沒有進行網路登記,可以致電洽詢桃園市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醫院後,並攜帶證明文件至醫院完成LDCT篩檢。延伸閱讀● 桃園肺癌篩檢/美、英運用精準模式 找出肺癌高風險族群● 桃園肺癌篩檢/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打造世界級肺癌防治新模式● 桃園肺癌篩檢/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認知 肺癌篩檢應納入其他危險因子「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7-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桃園肺癌篩檢/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打造世界級肺癌防治新模式
在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十大癌症死因中,肺癌死亡率近20年蟬聯首位,過去在肺癌防治上,多以菸害防制為主,國內外肺癌篩檢政策,也以重度抽菸者、有肺癌病史、家族史族群為主要對象。2023年3月1日起,桃園市政府首開先例,除了「菸品暴露」、「相關疾病史及家族史」,也將清潔隊員、警消外勤人員等肺癌高風險職業族群與常接觸空汙、油煙的民眾納入免費「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肺癌篩檢計畫,這項創舉引起國內外學界高度重視。在桃園市政府主辦的「2023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等國內公衛專家、臨床權威醫師,與國外學者韓國國家癌症中心金烈博士(Kim Yeol),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學者Anil Chaturvedi、Hormuzd A. Katki、英國利物浦大學教授John Field等,皆參與討論、交流,並針對肺癌篩檢策略的推動、執行經驗,進行分享。桃園肺癌擴大篩檢計畫,預計發揮更大效益。「我們把錢花在肺癌擴大篩檢計畫,絕對是值得的!」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以前傳統觀念認為,抽菸抽很多年才容易得肺癌,不見得正確,現在大環境充斥工業汙染、交通汽機車廢氣等汙染源。「每個人都有可能罹患肺癌。」張善政說,為了全方位照顧桃園鄉親的健康,擴大肺癌篩檢計畫,並鼓勵高風險族群盡早接受LDCT篩檢以早期發現腫瘤病灶,是必要政策,而這樣的投資、付出,對於節省晚期治療成本、挽救人命,更可發揮極大效益。談到肺癌篩檢,張善政說,過去這類計畫都是零星進行,相關數據太少,而桃園市境內有許多工業區,沿海地區也設有發電廠,加上馬路上常出現大卡車、大貨車等重型汽機車,導致空汙隨處可見,空汙與肺腺癌的發生息息相關。目前在肺癌風險分布資訊上,公衛界所知有限,同時也期待藉由肺癌篩檢計畫的擴大施行,收集更多大數據資料,並進行更多分析,如此才能深入了解肺癌風險分布情形,資源也才能真正用在刀口上。發生率在亞洲排名第二,女性肺癌94%為非吸菸族群。陳秀熙指出,在全球肺癌發生率的排名上,台灣排名為世界第15名,在亞洲排名第2,一年新增病患人數破萬人,其中,近一半病患初次確診已是晚期。目前只有靠LDCT篩檢找出早期肺癌腫瘤,病患與家屬的受苦情況才會大為減輕。在論壇活動現場,楊泮池以「非抽菸者肺癌篩檢-台灣經驗」為題進行演講,他分析,台灣肺癌病患當中,非吸菸族群占66.2%,以女性肺癌病患來說,高達94%為非吸菸族群,多數以肺腺癌為主。台灣常見EGFR基因突變,環境致癌物刺激導致癌變。根據肺癌基因體學研究顯示,台灣肺癌病患常出現「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而問題的關鍵,多在7p染色體,當7p染色體出現異常變化,代表肺部較敏感、脆弱,一受到空汙、懸浮粒子PM2.5、烹飪油煙、二手煙與食物防腐劑等環境致癌物刺激,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更快產生EGFR突變,身體就容易發炎,腫瘤也常擴散出去,有些職業族群很可能深受其害。由於上述原因,如何為非抽菸、高風險族群研擬有效且兼顧成本效益的肺癌防治、肺癌篩檢策略,便成為當務之急。楊泮池援引2023年TALENT(台灣非吸菸者肺癌篩檢試驗計畫)研究指出,對於非抽菸卻帶有風險因子的肺癌潛在族群,運用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進行肺癌篩檢,似乎是一項可行策略,從綜合分析研究、成本效益評估角度來看,這項篩檢策略,也得到了實證證據的支持。延伸閱讀● 桃園肺癌篩檢/美、英運用精準模式 找出肺癌高風險族群● 桃園肺癌篩檢/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 桃園LDCT擴大採檢4個月揪15例肺癌● 桃園肺癌篩檢/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認知 肺癌篩檢應納入其他危險因子「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7-05 醫聲.癌症防治
大學生罹晚期肺癌去世 免費癌篩早期發現治癒率達9成
國健署推動高風險族群肺癌篩檢,提供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全國已有4萬9508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531名確診肺癌個案,但國健署預估高風險族群應有50萬人。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鼓勵民眾前來篩檢,早期篩出、治療。衛生福利部自去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台灣第五癌篩檢,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檢查。國健署今統計,111年7月1日至112年6月30日止,全國已有4萬9508位民眾接受檢查,找出531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有452人,占85.1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過去沒有LDCT檢查時候,肺癌確診民眾有3成以上都是第3、4期,五年存活率較差外,需要接受的治療也較多、較貴,生活品質沒辦法達到太好,早期篩檢把肺癌找出來,有9成以上的治癒率,後續也無須標靶治療,對整體健保財務負擔、病患生活品質上,都相當有意義。吳昭軍表示,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我國肺癌篩檢計畫實施週年以來,找出的肺癌個案有85.1%為早期,證實能有效於早期發現肺癌,有助提高肺癌存活率。公費補助LDCT肺癌篩檢服務已受檢民眾中,約9.2%經醫師評估有疑似異常之肺部結節,需定期檢查追蹤或進行確診程序。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表示,臨床上個案面對癌篩也呈現兩極化反應。當患者篩出肺部有「異常結節」時,一類會驚慌失措,到各家醫院檢查,當聽到醫師說只要追蹤後,出現「假性安慰」開始掉以輕心;另一類則為鴕鳥心態,不將篩檢結果當一回事,或覺得癌症治療很麻煩而不想面對,錯失治療良機。薛瑞元表示,肺部結節多數為良性,檢查結果疑似異常的民眾,務必遵醫囑定期追蹤,以觀察結節有無新增或變化,若經醫師確診為肺癌者,更應配合治療計畫,儘早診治,爭取較大的復原機會。免費肺癌篩檢吸菸者不願篩 4期篩出治癒率剩1成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台灣111年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1.8人,相較100年每十萬人26.0人,已下降16.2%,但仍然高居臺灣癌症死因第一位,占了111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4%)。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肺癌患者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徵狀,而出現顯著症狀時,診斷已多為晚期。早期肺癌(0及1期)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降至1成,不同期別的存活率差距甚大。但109年臺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2個肺癌確診個案就有1個已經是第4期,晚期個案占6成以上,錯過早期治療機會。楊政達分享,一名18歲男性在大一新生健檢時發現肺部有陰影,但他沒有家族史、吸菸史,後續確診斷出「肺腺癌第四期」,當時2015年進行標靶治療,依舊不幸罹世。楊政達表示,家族史、吸菸史是最有實證的罹癌因子,但顯然還有其他未知的危險因子,國健署早期偵測都能夠累計資料庫,透過基因檢測,以利未來找出台灣人的某些危險基因,或許跟白種人不同,也能夠為往後的肺癌治療提供資料。國健署統計顯示,公費LDCT肺癌篩檢,找到531名肺癌個案中,有396人具肺癌家族史,118人為重度吸菸者,17人為同時具肺癌家族史之重度吸菸者。進一步分析肺癌偵測率(每100個完成篩檢流程的人,可找到的肺癌個案數),整體為1.1%,具肺癌家族史為1.4%,重度吸菸者為0.6%,同時具肺癌家族史之重度吸菸者為0.9%。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這顯示除吸菸外,肺癌家族史確實是國人重要的肺癌風險因子。「具肺癌家族史者,前來LDCT篩檢最為踴躍。」楊政達表示,吸菸者本身因為知道吸菸會增加罹癌風險,心理上會較不願意面對;但有家族史的民眾,會看到家人罹癌後的治療歷程,紛紛主動前來篩檢。國健署分析數據,將受檢者之診斷期別及風險因子進行交叉分析,具肺癌家族史有89.4%為早期,晚期(3及4期)僅占7.6%。與具肺癌家族史者相比,重度吸菸者早期比率稍低(71.2%),晚期比率較高(23.7%),但仍遠比109年國人肺癌期別分布佳(早期33.4%,晚期62.9%)。顯示重度吸菸者應儘早定期接受肺癌篩檢,若有肺部相關異常,應儘速就醫檢查,提高早期發現肺癌的機會。吳昭軍提醒,LDCT僅能早期發現肺癌,並不能降低肺癌的發生率,吸菸者戒菸10到15年,肺癌發生機會可減半。對於目前仍有吸菸的民眾,請多善用戒菸服務資源,增加戒菸成功的機率,同時遠離二、三手菸,並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罹患肺癌風險。國健署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高風險族群對象包括: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2.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備註)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國民健康署與全國167家醫院合作,符合資格民眾可至國民健康署肺癌篩檢合約醫院預約及檢查(查詢網址https://gov.tw/ZUp)。(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6-29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得獎名單公告】你是肺癌高風險族群嗎?肺癌認知大調查
【得獎名單公佈】感謝大家對「你是肺癌高風險族群嗎?肺癌認知大調查」的熱情支持,得獎名單如下:🎁【7-ELEVEN】電子咖啡券共20名:游○君 0925-XXX-909陳○婷 0911-XXX-851徐○慧 0963-XXX-189蔡○明 0928-XXX-025林○村 0919-XXX-110洪○瑄 0928-XXX-306蕭○ 0985-XXX-718柳○玲 0910-XXX-110陳○翰 0913-XXX-990趙○人 0936-XXX-179徐○勤 0915-XXX-933辜○詠 0988-XXX-231翁○穗 0919-XXX-355吳○儒 0937-XXX-906鄭○甫 0988-XXX-797劉○慈 0913-XXX-219李○雯 0919-XXX-725劉○君 0939-XXX-022解○婷 0985-XXX-568吳○元 0932-XXX-510注意事項:● 獎項為為電子序號,將依據每一位得獎人於填寫問券時所留下的個人資料,於7/3後以簡訊發送給得獎者。● 未獲獎者將不另行主動通知。倘得獎者因個人資料填寫不完整或不正確,致獎項無法贈送時,視為得獎人放棄得獎資格,得獎人不得向主辦單位提出任何異議或要求轉讓予其他第三人或為其他任何請求,主辦單位亦不再遞補得獎人。你是肺癌高風險族群嗎?肺癌認知大調查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高,存活率低,主要原因為早期無明顯症狀。「沒症狀,工作健康檢查發現的。」「我也沒抽菸,當初是咳嗽將近一個多月未癒,後來至醫院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我當初罹患肺腺癌完全沒症狀,是健檢發現的,但事後覺得那陣子似乎常感到疲倦。」上述是肺癌患者在發現罹患肺癌前最真實的心聲。不吸菸不等於不會罹患肺癌,肺癌的高風險因子還有菸害、空氣污染環境、特殊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肺部相關疾病史、肺癌家族病史、炒菜油煙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愈來愈多不吸菸女性容易被肺癌找上門。你是肺癌高風險族群嗎?你對肺癌的認知正確嗎?填寫肺癌認知調查問卷,建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念。● 活動日期:即日起-06月21日00:00止● 活動贈品:7-ELEVEN咖啡券(共計20名)●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衛生局● 承辦單位: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 隱私權聲明:1.此問卷將根據統計結果,公開於聯合報系相關平台,並作為新聞報導之用(統計結果不會出現個資,敬請放心填答)。2.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
2023-06-21 醫聲.癌症防治
專家懷疑:台灣癌症死亡率高,是因「這件事」做不到位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布的111年國人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依然獨占鰲頭,以死亡率計算,肺癌的死亡率排名第一,肝癌、口腔癌、胃癌、食道癌等也都榜上有名,許多民眾或許會問,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健弘與台大醫院與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在「2023癌症免疫治療論壇」不約而同指出,上述癌症病友只要進入晚期,不僅更難治療,如果是部分類型的腫瘤,治療選項也不多,病友只能苦等奇蹟降臨,健保給付免疫治療等創新療法的腳步過於緩慢,與國際趨勢無法同步,導致許多病患治療不到位,或許也是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原因之一。醫師籲:全面給付免疫合併療法,才能拯救更多人命「不像肺腺癌,肺部麟狀上皮癌患者如果沒有驅動基因突變,幾乎沒有標靶藥可用,化學治療藥物也是20年前研發,只使用傳統藥物,多數病患存活不超過一年。」談到部分晚期肺部麟狀上皮癌(簡稱肺麟癌)病患所面臨的「同病不同命」困境,吳教恩深感不捨。不過根據國外醫學研究顯示,無論這些病患的免疫檢查點PD-L1蛋白表現量是高、是低,若使用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病人存活希望就會大增。從數據來看,如果病患只接受傳統化療,追蹤五年,平均存活期只有11個月,但如果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平均存活期可增加到17.2個月,五年存活率也從單純化療的9.7%增加到18.4%,代表有五分之一的病患有機會存活超過五年。吳教恩懇切呼籲,像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或像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都已將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列入肺麟癌治療選項,且治療費用也已全面給付,健保署執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時,主要參考上述三大國際HTA與亞洲先進國家資訊,而這些國家都已「全面給付免疫合併療法」,期待健保署也可以跟進,讓肺麟癌病患可以有更多生存機會。晚期食道癌、胃癌病友,急需更多治療選項「我們的政策,到底是要讓有藥可治的人,可以有更多藥,還是要讓無藥可治的病患,可以有稍微多一點藥?」長期關注胃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病患治療權益的梁逸歆只要想起病患所陷入的治療「悲慘世界」,便感到忿忿不平、十分心疼,因此,他在2023免疫治療論壇上提出上述尖銳質疑。演講時,梁逸歆提到一位捆工病例,這位壯年男性是家庭重要經濟支柱,有兩名幼子要養,其中一個孩子是罕病兒,當他發現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先進、健保給付的標靶、免疫藥物可供使用,連好一點的紫杉醇也要自費,為了讓孩子活久一點,他放棄使用任何自費藥物,這代表他就只能等待疾病惡化、走向人生終點,即使醫師為他找尋資源、請媒體幫忙報導,鼓勵民眾捐助善款,他還是把錢全留給家人、孩子,最後犧牲自己生命。梁逸歆說,這就是目前台灣胃癌、食道癌病患所遭遇的悲慘命運,以胃癌健保給付藥物來說,目前只有第一線治療有傳統化療藥物與紫杉醇可選,標靶藥物有一款,到了第二線治療,病患沒有標靶藥物,也沒有紫杉醇可用,只剩下一款口服化療藥物,不過由於病患的腫瘤長在食道、胃部,根本無法吞嚥,此時給予口服化療藥物,對病患根本沒有幫助,在他臨床經驗中,只有極少數患者活到可申請口服化療給付,其他病患在治療期間已陸續離開人世。若是晚期食道癌病患,治療選項更稀缺,根據日本、韓國與全世界治療指引,晚期食道癌病患除了化療,還有紫杉醇、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等可進行搭配,但在台灣的健保給付制度,食道癌病患只有傳統柏金5FU等二次世戰時期所研發的化療藥物可選,與全世界新藥給付情況相比,成績等於是「滿江紅」。台灣食道癌、胃癌病患人命,比較不值錢?根據日本真實世界數據,日本晚期食道癌三線治療加上免疫、標靶治療後,若以標靶藥物通過給付核准的2017年為界,病患存活期從14個月增加到17個月,成長幅度達25%,而台灣的食道癌病患人命價值,藥費只有新台幣27萬元,遠遠不及日本人或其他各國人士,胃癌一條人命所花藥費,則只有新台幣54萬元,梁逸歆直言,「很多人說,每一條命都是等值的,從數據來看,真的是這樣嗎?」此外,台灣的第四期胃癌五年存活率,只有4.5%,代表一百名患者中,五年後只有不到5人存活,乳癌五年存活率則超過三分之一,韓國的第四期胃癌存活率是台灣兩倍,日本的第四期胃癌「十年存活率」也是4.5%,不過日本是十年存活率,台灣是五年存活率,兩者有很大差異。討論到食道癌,情況更慘烈,第四期食道癌的五年存活期,只有3.4%,日本是台灣的七倍,韓國則是台灣的5到6倍,治療成果非常差。梁逸歆援引這些數字的目的,只希望健保署可以讓晚期食道癌、胃癌病患多一些治療選項,無論是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每一個選項,都代表一個活命的機會。健保制度「藥」改革,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至於晚期肝癌治療,陳健弘指出,觀察癌症相關數據,發生率多與早期篩檢政策有關,而死亡率則多半與晚期用藥策略、健保給付政策等息息相關,治療到位不到位,常決定晚期病患的生死命運。華人研究顯示,晚期肝癌病患接受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存活期可增加一倍之多,根據健保署資訊,健保共擬會已決定將免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納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療程給付,這是很大的進展。不過陳健弘認為,在健保體制下,病患使用這些新創藥物,只能選擇「全有或全無」,其間並沒有部份負擔選項,這是很不合理的制度設計,很多病患沒有自己出錢,便不會珍惜這些珍貴醫療資源,這是健保整體制度的問題,需要進行整體改革,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
2023-06-16 癌症.肺癌
只做胸部X光不夠! 桃園擴大肺癌篩檢
● 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全球癌症死因首位● 死亡率高與診斷期別有關,及早發現治療● 低劑量電腦斷層可偵測出早期肺癌衛福部統計,癌症已連續41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肺癌死亡率第一,關鍵在於高轉移率,發現罹癌大多已是三、四期。民眾聞癌色變,大多數人認為抽菸是肺癌最主要的因素,但從癌症報告可看出:不抽菸的患者遠高出抽菸患者。研究已證實,空汙及PM2.5對人類健康危害甚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肺功能,以及罹患肺癌機率增加。早期治療 5年存活率9成國健署於2022年7月1日宣布提供二大族群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免費篩檢,鼓勵高危險族群接受檢查,及早發現診治,爭取較大的存活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劉宜亷說,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能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可偵測到直徑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有鑑於日益嚴重空汙威脅,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對象,除了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者,再增加職業暴露、空汙及油煙職業者,共四大類高風險市民可至桃園17間合作醫院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桃園市共有35個報編工業區,工業產值居全台之冠。劉宜亷表示,桃園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城,然而每年發現約有700人死於肺腺癌,是否是空汙造成的威脅,需要透過這項擴大篩檢計畫,進一步釐清。肺癌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超過7成已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後續治療困難度。早期篩檢出肺癌,術後5年存活率達9成;晚期發現肺癌,5年存活率僅剩1成。肺癌的死亡率、存活率高低與診斷期別有關,低劑量電腦斷層相較於胸部X光片,可透視整個肺部構造,有效揪出肺癌第一、二期。重視癌篩 降低室內空汙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計畫,共提供25000個免費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名額,凡40歲以上設籍桃園市、符合四大類高風險條件的市民,都能登記預約。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桃園市率全國之先,啟動「萬人肺篩計畫」。劉宜亷分享目前已完成檢查的7000人,共篩檢出9位罹癌患者,數據與國際比例同步,證明早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對減少肺癌死亡率的效果。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無法預防肺癌的發生,但能提高肺癌早期偵測品質。劉宜亷提醒,民眾應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居家保持空氣品質,除了多利用空氣清淨機及排風扇,出門上班前記得關好門窗、回家後再打開窗戶引進戶外空氣,降低「室內空汙」,減少接觸髒空氣。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肺盡心思 保護您● 時間:7月5日(三)08:00-12:00● 地點:桃園市綜合會議廳(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11號2樓)● 名額有限!立即免費報名(現場備有餐盒)「肺盡心思 保護您」論壇:https://reurl.cc/11Z2nm「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6-14 癌症.肺癌
30歲正妹護理師,不煮飯不菸不酒罹肺腺癌!靠一檢查,「多花8000元救了自己」
被封「最正護理師」的台北醫院護理師雅薇,近日自曝健檢意外發現罹患肺腺癌。才30歲的她說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家族也沒有人肺癌,不解為什麼會罹癌。還好健檢時多花$8000多元做做低劑量CT及腦部核磁共振救了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 「最正護理師」才30歲罹肺腺癌才剛在IG票選護理師被選出「最正護理師」的台北醫院護理師雅薇,近日在自己IG哭問透露,「我才30歲,為什麼會得『肺癌』?」她在自家醫院健檢自費加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看到一顆充滿敵意的結節…院內的胸外醫師判斷「這可能是惡性…」。所幸後來轉到台大癌醫團隊,陳晉興副院長看完片子告訴她:「80%是惡性,但你放心我幫你開刀處理,我保證不會轉移!」雅薇表示已在日前開完刀了,確定是肺腺癌第一期,病理分期與後續治療還要等1周才會知道,但心情上已漸調適,更慶幸能在30歲提早發現已經很幸運。雅薇說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家族沒有人肺癌,只是因為自己在這半年偶爾有咳嗽加上長期偏頭痛沒有改善,健檢時才想自費多做低劑量CT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這顆位置與咳嗽無關,算是咳嗽給我的警訊,也算是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她說如果今年沒有自己加做LDCT,就算每年X光檢查也看不到(X光能看到,可能已經末期)。疾病百科/肺腺癌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腫瘤通常長在肺部周邊,患者多半沒有自覺症狀。肺癌分成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兩種類型的癌細胞生長、分化及擴散速度不相同,臨床治療也不同。》看完整百科肺癌年輕化 與空汙有關?昨天才剛公布的111年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正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肺癌已連續16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且像雅薇這樣不煮飯不菸不酒卻罹癌的年輕患者也愈來愈多。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特約主治醫師江啟輝曾受訪指出,台灣的罹癌率日趨年輕化,被懷疑與空污、食安有關,醫學界仍在探究兩者實際的關係,不過從肺腺癌來看,過去多是老菸槍或是長期吸油煙的家庭主婦會罹患的癌症,近年卻有愈來愈多的患者,完全沒有接觸危險因子就罹患,恐怕是一大警訊。江啟輝認為「不排除與PM2.5有關」,空氣污染影響的不僅是肺部,而是全身性的疾病,只是空氣最直接接觸的器官是肺部,因此最直接的病變就是「肺癌」。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聖皓也曾受訪表示,不菸不酒的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如果排除了職業環境汙染暴露因素,空汙的確是引發肺腺癌的重要可能因素之一,政府有必要致力改善空汙。【延伸閱讀】5招對抗室內外空污危害 室內擺放「這些植物」有助淨化空氣誰適合做低劑量電腦斷層?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是目前最有效偵測早期肺癌方法,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最小可抓到0.3公分的肺部病灶。那是否一般人健檢都建議要做LDCT?目前健保免費篩檢對象僅針對以下2個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檢查: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二、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國健署引國際實證指出,對「重度吸菸族群」進行LDCT篩檢是有效的,相較胸部X光可降低其20%肺癌死亡率;但若不是前述高危險群,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篩檢有效。一般醫師仍是建議55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吸菸史等高危險群,可透過「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如發現肺部結節,須配合定期追蹤、檢查。如何預防肺腺癌?除了定期接受肺癌篩檢,醫師建議,平常外出前先觀察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系統,如果當地空汙嚴重,建議不要騎機車或單車,盡量選大眾交通工具,並戴上口罩。平常可多吃柑橘類水果。7招預防肺腺癌1.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2.戒菸並拒吸二手菸。3.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4.定期接受低劑量電斷層檢查。5.避免化學物質毒害。6.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盡量搭大眾交通工具。7.平常可多吃柑橘類水果。【參考資料】.雅薇IG《vivi_ocean》.國健署肺癌篩檢簡介.台大名醫也得過!肺部有這情況 可能是肺癌早期症狀.PM2.5惹禍?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不菸不酒
-
2023-06-03 焦點.元氣新聞
抗癌網紅假冒罹癌3年!健身照、化療記錄全作假 愛裝病恐是「這疾病」
擁有1.1萬粉絲追蹤的IG健身網紅「麵包包」,3年前自曝罹患胰臟癌第4期,歷經65次化療,再社群分享自己從治療到健身的心路歷程,堅強活下去讓病情好轉的勵志故事獲得不少粉絲支持。然而,最近麵包包被網友踢爆,健身照、化療記錄全是作假,一切都是她在裝病。對此,麵包包昨天(1日)發文坦承「自己假冒罹癌長達三年」,而疑似「麵包包」前夫的網友也揪出她「裝病」的疑點,表示這一切都細思極恐。【疾病百科】胰臟癌事實上,早在5月初就有疑似「麵包包」前夫的網友在Dcard爆料,表示2020年8月自稱確診胰臟癌4期,隨後便離職接受治療,但卻不讓家人陪同看病,前夫後來漸漸發現異常,最後是因為「110年全家醫藥支出只有8,480元,什麼要腦部執刀的團隊也沒說過話!」暗指麵包包扯謊。2022年11月麵包包則以運動、治療方便為由,堅持在外租房,麵包包搬出去住1個月後隨即開口要求離婚,離婚11天後便與健身教練再婚。麵包包罹癌時間軸:2020.8月前妻說自己被診斷為胰臟癌第4期為了避免家人奔波、傷心難過從公司離職後堅持自己一個人到醫院治療並且要持續健身對抗病魔2022.11月說是為了運動與治療方便她在沒有穩定收入的狀況下帶著我到永和租了一間房子和房東簽約過幾天帶著一點點行李離開家之後就再也沒回家了我開始踏入身心科診所2022.12月她說要和我分開只說自己不愛了、回不去了說自己不相信愛情了我始終不能明白為什麼2023.1月我以為分開就分開了,最糟糕不過這樣沒想到她提出要離婚我萬念俱灰同意簽字離婚,兩個孩子由我扶養11天後她和自己的教練也曾經是我的教練再婚了前夫感慨表示,其實彼此都是成年人了,感情這回事沒了就沒了我都能懂,可是真的不用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說謊,要知道旁人都看在眼裡。對於前妻麵包包的欺騙行為,他表示「細思極恐這一切」。此外,麵包包的前男友也出面爆料女方黑歷史。前男友在麵包包發文的留言中寫下:「我遇(聽)到的故事是你被路上的車綁架並強暴,交往後得了肺腺癌第四期,隨時可能癱瘓,卻又突然感謝上帝把拔,完全痊癒後就被甩了的故事」。前男友猜測,麵包包可能罹患罕見疾病「孟喬森症候群」,但該留言最後疑似已被麵包包刪除。孟喬森症候群「孟喬森症候群」是一種假裝有病乃至主動傷殘自己或他人,以博取同情的心理疾病,它還有求醫癖、住院癖、佯病症等俗名。患病者會不斷向周圍的人報告自己擁有各類疾病,模仿疾病的症狀,但經診斷後都會發現患者其實無病。有些患者則會篡改醫生的診斷報告,同時對疾病非常熟悉、了解,擁有近乎專業的相關知識。吃藥、打針、住院動手術時非但不反感,反而顯得非常興奮、愉悅。最嚴重的患者則會傷害自己,使自己表現出來的症狀更符合自己所描述的疾病。但臨床判讀,仍須由醫師判定。對於網紅「麵包包」的欺騙行為,許多網友表示忿忿不平。「要是真的罹癌,最重要的不就是自己的家庭嗎?我真的覺得超噁但沒錯我沒退他追蹤的原因!這個人根本不是正常一個癌末的人會做的事」、「辛苦了,以前文化大學時期她說她肺纖維化,常常說話說到一半就暈倒,不然就多發性硬化,坐在地上無法動彈,現在想想,不予置評」、「我阿嬤上週因爲胰臟癌病逝,當初診斷出來是末期,這中間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看到這種東西真的是不爽到爆,難道癌症是拿來想紅的工具了喔」、「我姊姊前天凌晨癌症病逝…,這兩年多真的很痛苦…,居然有人拿這個炒流量?」、「胰臟癌就是大家說的癌王,通常發現都已經末期了,我最愛的家人就是因為這個疾病離世,也是發現到離開的時間很短暫。沒有發摟過這個所謂的網紅,但不懂她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延伸閱讀:.網紅謊稱罹患「癌王」抗癌三年!醫打臉:胰臟癌難撐超過1年.IG抗癌網紅認假冒罹癌3年!病團遺憾:多年倡議遭自私破壞.名中醫說喝咖啡會得「這種癌」教授舉西醫實證研究這麼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30 癌症.癌友故事
不抽菸、無家族病史,卻檢出肺腺癌!他堅持做幾件事挺過健康10年
明(31日)是世界無菸日,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吸菸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肺癌為國人死亡率第一名。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大甲院區院長隋善中,10年前曾經檢查罹患肺腺癌,當時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治療後依舊運動,游泳、跑步,參加三鐵、攀爬玉山,在開刀滿10年之際,公開分享個人的抗癌歷程。不抽菸、無家族病史 檢查出肺腺癌零期隋善中表示,長期抽菸確實是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成因,他不抽菸,也沒有家族病史。早期肺腺癌被形容是「靜悄悄的癌症」,他當時接受檢查,提早發現罹患肺腺癌零期,接過治療至今滿10年,已經沒有任何異狀,現在很健康,還能持續運動、跑馬拉松。「我很瘋狂,開刀完休養後,不斷挑戰自我訓練體能!」隋善中說,他依照醫師指示檢查、吃藥、適時休息,更保持好心情,待身體體能逐漸恢復,參加各項馬拉松路跑、鐵人三項,別人事後得知他曾經罹患肺腺癌,都不相信。空汙懸浮微粒、炒菜油煙 提高罹肺癌風險隋善中引述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近期一篇論文討論空汙與肺腺癌的關係,把北半球幾個工業國家致死率做比較,台灣拿下全球冠軍,多項研究也證實,空汙懸浮微粒如PM2.5也是肺癌的因素之一,其他像長期接觸炒菜油煙,皆會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高風險群 及早接受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隋善中說,肺癌為國人死亡率第一名,也是台中市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症,衛福部去年7月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台中市至今有22家醫院參與,包括大甲李綜合醫院,他擔任該院院長後,便推動服務滿10年的員工,能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簡稱LDCT)檢查,計有200多名員工受惠。只要符合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或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每年30包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皆能參與計畫醫院補助肺癌篩檢。隋分享個人抗癌經驗,肺癌在前第一期發現5年的存活率有9成,希望民眾能檢查,若發現異狀提早治療,對自己及家人幫助都很大。疾病百科/肺腺癌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腫瘤通常長在肺部周邊,患者多半沒有自覺症狀。肺癌分成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兩種類型的癌細胞生長、分化及擴散速度不相同,臨床治療也不同。》看完整疾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5 焦點.元氣新聞
罕見基因突變肺癌 基因檢測助精準治療
根據110年衛福部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已經蟬聯40年榜首,其中肺癌更是連續多年成為癌症死因第一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醫師指出,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佔了約15%,非小細胞肺癌佔約85%,而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腺細胞肺癌就是所謂的肺腺癌,約佔50%。罕見基因突變類型多 透過基因檢測精準治療肺腺癌的基因突變包含ALK、EGFR、ROS1、RET等,其中以EGFR基因突變最常見,約佔55%,而ALK基因突變約佔5%,其他則相對稀少,約佔1至2%。王金洲醫師指出,早期肺腺癌的治療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現在醫學進步已有許多治療武器可以運用,罕見基因突變肺癌已經走向精準治療,建議先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是否有EGFR跟ALK基因突變,再根據基因突變的類型精準治療,若沒有發現基因突變,則建議使用化療或加上免疫藥物來增加治療效果。王金洲醫師表示,目前已有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可以一次全面性檢測,就算是非常少見的基因突變也能檢測出來,舉例來說,EGFR基因突變中罕見的20位點插入突變過去使用傳統基因檢測方式很難有效檢出,若檢測出是此類基因突變,目前有針劑與口服劑型的藥物可以選擇,皆能達到不錯的療效,也建議患者選擇前與醫師多討論,像是可以針對用藥方式是否方便等面向做出對自己較合適的選擇。選擇合適標靶藥物 ALK基因突變治療效果佳王金洲醫師舉例,過去ALK 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存活期大約只有半年,但現在不斷有新的標靶藥物問世,接受治療後很高機率存活其可達5年以上。目前在台灣,針對ALK基因突變除了第一代之外,還有第二代、第三代標靶藥物可以使用。第一代一開始治療效果不錯,但是能控制的時間比較短,平均約8至11個月,而且有一定比例出現腦轉移的情況,目前最常被運用的應是第二代的,第二代對於腦部的控制效果較好,且相對第一代控制時間更長,對於已使用過第一代和第二代標靶藥物的患者,再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也有不錯的效果。標靶藥物該如何選擇呢? 王金洲醫師建議可以針對三大重點進行評估,第一,確認是否有腦轉移,是否選擇腦部穿透較好的藥物。第二,副作用,不同藥物副作用不相同,有些藥物可能產生肌肉痠痛或是腸胃道的副作用,有些是肝功能損傷、認知或情緒功能受損等副作用,患者可以考量自己本身的身體狀況。第三則,考量用藥方便性,有些藥物一天吃一顆,有些藥物一天要吃到好幾顆。定期安排肺癌篩檢 早期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王金洲醫師呼籲,肺腺癌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出現症狀往往都已是第四期,這時治療效果有限,建議民眾從四十歲開始定期安排肺癌篩檢,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找出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是已經確診為肺腺癌,建議找到相對的基因突變,把握黃金治療期。完整影片請點擊觀賞【肺癌會客室-了解罕見基因突變肺癌】
-
2023-04-30 癌症.抗癌新知
從納健保給付後連續霸榜三年 花費最多金額的癌症用藥是它
【本文重點】台灣健保藥費逐年增加,去年申請費用達2,316億元,成長率達4.7%,主因是新藥、癌藥、罕藥占比提高。其中,癌症治療藥「泰格莎」三年來為健保財務重擔,卻成為肺腺癌突破生存期長、延長患者生命最為有效的藥物,但健保署為降低負擔,改為只給付已經造成腦轉移的患者。治療乳癌的「賀癌平」因推出生物相似藥,價格重打,去年給付費用下降到十大昂貴癌藥的第四名,而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利克」則被譽為最值得投資的藥品,可以將慢性病轉化為穩定病。--by ChatGPT健保藥費逐年增加,去年申請費用已達到2,316億元,占整體健保費用的27.3%。近五年藥費成長率達4.7%,主要與新藥、癌藥、罕藥占率逐年提高有關,去年癌藥就多達392億元,占整體健保藥費的16.9%,其次是新藥占13.1%,罕藥3.4%。健保署依照給付金額,統計近五年十大癌藥排名,107年排名第一為治療乳癌的標靶藥物「賀癌平凍晶注射劑」,給付金額高達21億多元,單劑給付金額為4萬3,436元;108年則由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提到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藥物「基利克膜衣錠100毫克」為首位,總給付金額為15億多元,一顆給付價格為474元。109年至111年位居首位的都是治療肺腺癌的藥物「泰格莎膜衣錠80毫克」,健保總給付金額分別為18億多元、41億多元、31億多元,一顆給付價格為3,418元。單泰格莎一款藥物,去年給付的藥費就占整體健保藥費的1.3%。肺癌用藥-泰格莎109年納健保給付後,連續霸榜三年。「泰格莎問世後,只要講到肺癌,幾乎沒有人在談論其他藥。」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表示,泰格莎適用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台灣約有55%的肺腺癌病患屬於該類型的基因突變。肺癌長年位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每年約有1.5萬人為新確診個案,早已成為台灣的新國病。張文震說,台灣肺腺癌患者多,又加上泰格莎單顆價格高,依照療程每天都需要吃一顆,泰格莎的基本療程就是19個月,一位符合使用泰格莎健保給付條件的患者,基本價就是195萬元。張文震表示,泰格莎問世之前,治療肺癌的藥物,無惡化存活期僅有3個月,意指服藥後只能控制病情3個月,3個月後肺癌仍舊復發,即使搭配化療或是其他的治療方法,肺癌整體的無惡化存活期都難以突破12個月。但泰格莎一問世,就讓無惡化存活期達到19個月,肺腺癌的患者終於有了治療轉機,坊間也俗稱泰格莎為「天使藥」。泰格莎納入健保給付,造福非常多的肺腺癌患者,但卻造成健保財務嚴重負擔。因此健保署初期給付泰格莎的條件,是以肺腺癌尚未造成腦轉移的患者為主,但依據最新臨床實證,給付條件緊急轉彎,改為肺腺癌已經造成腦轉移的患者,讓可給付的患者大幅下降,好降低健保財務負擔。張文震表示,健保署不該事事以錢為優先,應該考量民眾的生命價值,泰格莎有助於肺腺癌的患者延長生命,就不該如此限縮條件。他說,健保給付條件是在111年開始調整,因此111年與110年相比,從41億降到31億,如果再看今年的資料,泰格莎應該不會繼續守著十大昂貴癌藥「第一名」的寶座。乳癌用藥-賀癌平一劑要價4萬多元,因生物相似藥而退出前三名。賀癌平凍晶注射劑為一款乳癌標靶藥物,主要治療對象是乳癌HER2陽性的患者,患者若能早期使用,能降低30%的復發率。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講師級主治醫師彭夢婷表示,賀癌平的使用方式,平均施打時間為一年,依照患者的需求,有些人可能要施打二到三年,每三周需施打一次,每次要價4萬多元,一年約需施打18次,一年燒掉近70萬元。彭夢婷表示,台灣每年新的乳癌確診個案約有1.4萬人,其中25%屬於HER2陽性,如果保守估計每位患者都只施打一年,大約就花掉超過2億,還不包含賀癌平合併化療使用的患者。高單價且患者人數眾多,賀癌平卻在短短幾年內被踢出最燒錢十大癌藥的前三名,彭夢婷分析,原因與生產賀癌平的羅氏藥廠,為了對抗生物相似藥,推出賀癌平的另外一種劑型「賀癌平皮下注射劑」有關。彭夢婷解釋,生物相似藥就像是標靶藥物的學名藥,但生物相似藥與學名藥最大的不同,生物相似藥有做第三期臨床試驗,證明效果與原廠藥一致;目前台灣健保署也給付2到3款與賀癌平成分一致的生物相似藥,價格是賀癌平的7.5折左右,希望搶市占率。為此,羅氏藥廠才推出賀癌平皮下注射劑,價格與生物相似藥類似,但施打的時間僅3分鐘,不像原本的劑型得在醫院打滿30分鐘才能離開。而國人大多有原廠迷思,羅氏藥廠雖然自家產品互打,讓原本位居第一位的賀癌平凍晶注射劑,受到自家新劑型影響,使用率下降,但若將賀癌平兩種劑型給付費用加總,去年就拿到18億的給付金額。白血病用藥-基利克被譽為「最值得投資的藥品」,九成患者免於死亡。電影《我不是藥神》中,主角偷渡印度走私仿冒藥品,只為了救白血病友的真實故事,當中提到的昂貴藥品就是「基利克」。基利克是全球第一款標靶藥物,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高志平說,還沒有一款標靶藥物的研發,效果比基利克好,基利克是他認為健保署「最值得投資的藥品」。基利克主要是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平時並無明顯症狀,生活都能與正常人一樣,但患者平均只能活四到五年,主要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有高達九成會轉為急性白血病,即使尋求骨髓移植,仍然非常難治,當患者轉為急性白血病100%會死亡。基利克的問世,則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變成真正的慢性病。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一般級主治醫師施宣任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不多,每年新診斷案例大約是200到300人,但基利克問世20年,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變成慢性病後,不斷累積患者,長期下來人數也相當可觀。基利克需每天服用,一天4顆,一天就需要花費2000元在藥費上。基利克原則上需服用一輩子,但國外已有文獻顯示,使用基利克超過五年,且其中有兩年的基因檢測完全沒問題,可以嘗試停藥,未來相信藥費有機會再降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健保署公布近5年給付金額十大藥品 分別由這2類藥物奪榜首
【本文重點】據健保署公布,今年健保總額已達8,364億元,其中醫療費用仍占最大宗支出,但癌症、罕藥、新藥類的支出近年不斷攀升,造成健保負擔。近五年給付金額前20名藥品裡面有三年由癌症標靶藥奪下第一寶座,另外有兩年則被C肝藥物拿下。由於癌症病人逐年增加,每人平均藥費逐年提升,且以癌藥種類分析,標靶藥金額最高,且占比最多。此外,高齡化社會造成慢性病用藥量增加,該類藥物為單顆或單劑用量破千萬的多年累積,也是顯示台灣社會的問題。--by ChatGPT健保總額今年已來到8,364億,總額整體支出仍以醫療費用占最大宗,但近年藥費支出受新藥、癌藥、罕藥三大類藥物的費用逐年提高,特別是癌症患者逐年成長,光是癌症病人醫療費用在111年就花費1,334億元,其中標靶藥物占率最高。健保署公布近五年給付金額十大藥品,其中有三年都是由癌症標靶藥奪下第一名寶座,另二年則由C肝藥物拿下。統計近五年健保給付前20大藥品,107年給付第一名藥品為「賀癌平凍晶注射劑」,給付金額為21億多元。108年第一名為C肝用藥「夏奉寧膜衣錠」,給付金額為39億多元;109年也是C肝用藥「宜譜莎膜衣錠」,給付金額為35億多元;110年以及111年都由肺腺癌標靶藥物「泰格莎膜衣錠」拿下,給付金額分別為41億多元、31億多元。若以單一年度、單一藥品突破20億給付的品項計算,107年僅有一款藥物「賀癌平」突破20億大關;108年有二款藥物破門檻,都是C肝藥物,分別為「艾百樂膜衣錠」及「夏奉寧膜衣錠」;109年有二款,分別是C肝用藥「宜譜莎膜衣錠」及預防血栓藥物「保栓通」;110年有二款藥品「泰格莎」及「保栓通」達標;但111年則有三款藥品破20億,治療愛滋病的藥品「吉他韋」、「保栓通」,另外就是「泰格莎」。癌症患者年年增,癌藥成健保藥價最大負擔。如果以藥品給付單價分析,111年給付最高的藥品為治療罕見疾病「法布瑞氏症」的藥物「法布瑞梅凍晶注射劑」,一劑給付金額為17萬5,190元,一年使用量不到1萬劑,因單價過高,讓該藥物於111年於給付金額排名中位居第六位。針對罕藥健保署設置專款使用。其餘單價高的藥品,不是生物製劑就是癌症標靶藥物,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欣普尼」以及「復邁注射劑」,單價分別為2萬1,934元、1萬元,連續五年,這兩款藥物都在前20大給付金額排行榜中;標靶藥物占比更多,賀癌平、泰格莎、癌思停、蕾莎瓦等,價格從863元到43,236元不等。標靶藥物占比最高,其次為化療藥、荷爾蒙藥。據健保署統計,癌症就醫人數從107年的72萬多人,增加到111年的83萬多人,每人平均藥費從107年的5.5萬元提升至111年的6.5萬元,醫療費用也從14.4萬元增加到15.9萬元。若以癌藥類型分析,標靶藥最高申報金額為241.8億元,占所有癌藥的61.7%;其次是化療藥,申報金額為85.0億元,占21.7%;再者為荷爾蒙藥物,申報金額40億元,占10.2%。健保署醫審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癌症患者年年增加,全球都有相似現象。近年藥廠的新藥多以開發癌藥為主,新藥有專利期保護,沒有競爭對手之下,價格通常是天價,當癌藥綁定新藥就成了最大挑戰。冠脂妥一年用量破1億顆,顯示高齡化慢性病問題。不過,從單顆或單劑藥品使用量來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藥物用量最多,凸顯高齡化社會的慢性病用藥,不僅會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藥價也會隨之成長。單價僅11.5元的降血脂用藥「冠脂妥」,近五年都位居給付金額排行前五名。用量從107年的8,400多萬顆,隔年就破1億顆,到了111年用量已超過1.3億顆。只要是單顆或單劑藥品破千萬用量的,不是降血脂藥,就是降血糖、降血壓藥。治療B肝藥物「貝樂克」也是千萬用量的用藥大戶。張惠萍表示,B肝患者不像C肝已有幾乎「根治」的藥物,貝樂克屬穩定控制B肝病毒量的藥物,需長期使用,但貝樂克支付價為102元,相對於三高用藥價格較高,人數多且單價高,則是入榜原因。111年健保給付金額前20大藥品
-
2023-04-19 癌症.肺癌
空汙害台人罹肺癌是國外3到5倍?為何教授說這是對研究誤解
讀者許真瑜先生今天(2023-4-18)早上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昨天有個新聞,說空汙害台人罹肺癌是國外3到5倍。媒體引用的是蘇一峰醫師近日在臉書的發文,他說台灣人吸了空氣汙染PM2.5,會增加最多的肺腺癌!!(斜率最高),並貼出研究圖表以證。我雖然沒有專業背景,但是有空汙背景,有朋友轉來原文,雖然看不懂,但也注意到了三個國家調查的年度不同、空汙濃度範圍也不同,文章也只有看到討論而沒有結論。所以蘇醫師所說『Nature研究證明台灣人的基因就是比外國容易受到空氣汙染影響罹患肺癌同樣的空氣汙染濃度下,台灣人的EGFR基因突變有關的肺腺癌發生率是韓國的三倍英國的五倍!』的結論,是正確的解讀,還是對論文的過度引伸解釋?」我發現這位讀者也是我的臉書朋友,而他的臉書個資有說他曾在中山大學念環境工學,所以他所說的「我雖然沒有專業背景,但是有空汙背景」,顯然是實情。他寄來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壹蘋新聞網》2023-4-17發表的空汙害台人罹肺癌是國外3到5倍!醫驚已成國病 嘆:講實話被出征。它有一個插圖是拷貝自蘇一峰醫師的臉書。我也到蘇一峰醫師的臉書重新拷貝如下:讀者寄來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環保署2023-4-18發表的我國空汙改善有目共睹 科學文獻引用應正確解讀。它的第一和第三段是(紅色字):近日媒體報導「台灣肺腺癌罹患率全球第一」及「空汙害台人罹肺癌是國外3到5倍」等內容,環保署指出,該報導所引述的Nature期刊文獻(題目:Lung adenocarcinoma promotion by air pollutants),其內容並無上述結論,呼籲引用科學文獻應慎重及正確,避免造成誤解!此外,該篇期刊也特別附帶提到我國空氣汙染自2013年以後大幅改善的事實。而文獻中各國PM2.5濃度、暴露評估方式、癌症登記資料年份皆不同,並無法比較各國差異。例如所引用南韓PM2.5濃度之時間區間為西元2015-2017年,台灣則引用2004-2015年,故文獻並未直接進行各國比較,遑論所謂「台灣肺腺癌罹患率全球第一」,更是嚴重誤解其內容。不同年份區間亦可能導致研究分析結果不同,且與我國近年空氣品質監測數據資料亦有極大差異。Nature的那篇論文是2023-4-5發表的Lung adenocarcinoma promotion by air pollutants(空氣汙染物對肺腺癌的促進作用)。我把這篇論文有關台灣的部分整理如下:.作者之一是長庚大學及嘉義長庚醫院的Feng-Che Kuan。我查出他是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官鋒澤。.EGFR基因突變有關的肺腺癌發生率(每十萬人):英國是0.63,韓國是0.71,台灣是1.82。也就是說,台灣大約是英國的2.9倍,韓國的2.6倍。這跟蘇一峰醫師所說的5倍和3倍,顯然是有出入。更重要的是,這篇論文並沒有意思要做這三個國家間的比較。.圖表一顯示:(1)空汙數據所根據的年份,英國是2006-2017,韓國是2015-2017,台灣是2004-2015,(2)EGFR基因突變有關的肺腺癌發生率所根據的年份,英國是2016-2018,韓國是2017-2018,台灣是2011-2017。所以環保署所說的「而文獻中各國PM2.5濃度、暴露評估方式、癌症登記資料年份皆不同,並無法比較各國差異」,是正確。看完整篇論文,我的結論是:環保署所說的「近日媒體報導『台灣肺腺癌罹患率全球第一』及『空汙害台人罹肺癌是國外3到5倍』等內容,環保署指出,該報導所引述的Nature期刊文獻(題目:Lung adenocarcinoma promotion by air pollutants),其內容並無上述結論」,也是正確。所以,讀者所問的「還是對論文的過度引伸解釋?」,的確是如此。註:我發表過多篇關於空汙的文章,例如:金紙銀紙,弊俗當止空汙,還運動嗎抗空汙,青花菜芽原文:空汙害臺人罹肺癌是國外3到5倍,Nature研究證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7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洪逸平:跨癌別治療救命新法
癌症是動態的疾病,治療已進入精準個人化醫療,加拿大Princess Margaret癌症中心於2016年發表的研究顯示,依照基因檢測結果選擇對應的藥物時,腫瘤縮小的病患比例提高將近1倍。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洪逸平指出,依據研究,採取傳統醫療依癌別給予相同治療,腫瘤縮小約32%;若依基因檢測對症下藥,腫瘤可縮小約62%。而且分子醫學愈來愈精準,某些變異蛋白質及基因會出現在不同的癌別上,也有機會跨癌種找到更多治療選擇。伴隨性的檢測及用藥應用最廣是在肺癌,洪逸平指出,肺腺癌患者約有七成至七成五可以找到標靶用藥。至於治療上一直無法突破的腸胃道腫瘤,在精準治療上也露出曙光,以膽道癌為例,也發現多個跨癌別的基因突變,找到可以治療的藥物。跨癌別治療在精準醫療的發展下將成未來新趨勢,洪逸平表示,曾有位58歲胃腺癌四期患者,被發現時已侵犯到胰臟無法開刀,經化療後腫瘤沒縮小,最後進行400個基因的篩檢,發現微衛星不穩定狀態(MSI-H),經由免疫藥物治療後,病情已獲得控制,2年來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洪逸平認為,目前基因檢測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在癌症治療上,找出最適合的用藥;另外,在癌症監控上,可以追蹤抗藥性及早偵測復發。👉🏻【更多精彩內容】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
2023-04-17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一次性支付險種佳 林志潔:商保成抗癌金融力
「要建立正確金融商品知識、提升健康風險意識!」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她年輕時買癌症險,而擁有足夠的金融力,罹癌時才有能力動微創手術,她也因及早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發現肺腺癌,並了解定期健檢的重要性。林志潔說,當初動微創手術,沒化療,但體內有傷,需休養,所以工作須減量,收入減少,加上有房貸要繳,經濟有缺口,此時,癌症險一次性支付就很重要,買保險要看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而定,需自己做功課、進行評估。林志潔提醒,長輩除了要注意健康外,近來,高齡金融詐騙日趨嚴重,已成國安議題,像往生互助會這類非法商品,很沒保障。另像一位66歲長輩原沒線上銀行帳戶,後來被騙去辦線上銀行帳戶、變更手機號碼,很快遭騙走新台幣900萬。由此可知,不只保險規劃,財產信託也值得考慮,對不懂的金融理財商品,千萬別輕易嘗試,可撥打金融服務專線1998,助釐清疑慮。👉🏻【更多精彩內容】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
2023-04-1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Bon Voyage,祝您順風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回應過去數週有關臨床醫學的教與學的文章。一位一般醫學住院醫師因為看到過去他指導過的醫學生追憶他們共同照顧過的病人,有感而發寫出他對這位已經過世的病人的祝福。兩位關心醫學教育的臨床資深醫師分別寫出他們為何鼓勵醫學生書寫他們照顧病人的心得。一位引述心理學文獻,闡述由書寫反思、感謝之後可以使學員油然而生感恩之情,而帶來更快樂的生活。一位引述「敘事醫學」的醫學教育文獻,強調在臨床醫學的學習階段,養成「專注」、「書寫」與「建立醫病密切關係」是訓練醫學生成為良醫的好方法。「醫師,有一位家屬打來總機很急著想要找你。」晨會中我被突如其來的電話打斷,電話裡太太焦急地說道最近先生的狀況越來越差,她已經無法負荷卻不知道該怎麼辦,能不能來醫院尋求協助,自從上次伯伯出院之後我就一直掛念著這對老夫妻,只是沒想到疾病惡化地如此迅速。數週前這位患有肺腺癌的伯伯開始出現神經學症狀,腫瘤科醫師懷疑有腦部轉移,希望住進我們病房進行腦脊髓液穿刺診斷。我和實習醫師一踏進門,兩位眼神炯亮的長者笑笑地迎接我們,短暫自我介紹後為了爭取時間,我們很快就開始腦脊髓液穿刺。這是一項很不舒服的檢查,病人需要側睡並蜷曲身體,我們要將一根細長的針刺進脊髓腔內抽取液體,在我執行檢查時實習醫師們感受到了逐漸堆積起的緊張氣氛,很機靈地開始跟這對老夫妻聊天,才知道原來伯伯是位機師,而太太旅居歐洲教授外文。他們退休之後遊歷世界,直到伯伯生病了才暫時待在台灣,而小孩都在國外,在台灣就是他們倆互相照顧。在等待病理報告的這幾天沒有什麼額外的檢查,每天查房我和實習醫師都會去和老夫妻聊聊天,在護理站工作時也常看到倆老彼此攙扶,愜意地在走廊間漫步。直到伯伯預計出院那天,腫瘤科醫師打給我,請我跟他們討論對於安寧照護的想法,那時我有點訝異,伯伯的日常生活幾乎可以完全自理,甚至還覺得自己的癌症有治癒的可能,怎麼在這個時機想要討論安寧?腫瘤科醫師回道當癌症擴散到腦脊髓液將會進展得非常迅速,而且伯伯其實已經有明顯的退化了,只是在我們面前不會輕易表現。當天下午我與腫瘤科醫師、安寧科醫師一起拜訪,花了數個小時慢慢解釋目前狀況及可能選項,原來伯伯因為怕太太擔心,一直都是獨自來看門診,因此太太並沒有太多的心理準備面對末期疾病,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兩位從容的長者眼中流露出無助與恐懼。「平常都是我大病小病一堆,都是他來照顧我,現在他一生病就這麼嚴重,那我怎麼辦?」太太泛著淚的雙眼直盯著我,我一時不知如何回應,很殘酷地對於末期癌症醫學上我們已經沒有什麼武器可用,已經跟兩夫妻培養出深厚感情的實習醫師也感到十分挫折,難道我們真的沒辦法幫忙了嗎?走出病室我想到一本名為Listening for What Matters的書,這本書在倡導醫療脈絡(Contextualized medicine)的重要,在照顧病人的時候我們不僅要了解他們身體上的病,更要了解病後面的人,了解他的背景,他的脈絡。書中提到十個切入點我們可以運用,包括醫療可近性、社會支持、競爭責任、財務、與醫療人員的關係、技能、情緒狀態、文化及靈性、環境及對疾病的態度。我們能不能從這些角度進一步的了解病人,並且從中梳理出我們能夠協助他們的方法?在腦中重新回想起這些面向後,我再次走進病室,探尋著他們是否想要住到安寧病房,還是想要回家休養。太太提到她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沒辦法一直待在醫院,因此希望能回家照顧,我仔細詢問他們家裡的環境,及來醫院的便利性,並解釋著伯伯接下來可能會因為急性的神經系統惡化而失去行動能力,如果這樣的狀況發生能怎麼辦。同時也跟伯伯討論對於疾病的想法,以及希望我們能怎麼幫助他們。這些對話中我漸漸釐清了一些問題,包括太太在照顧伯伯及處理家務之間的責任競爭,包括太太如果在伯伯突然失去行動能力下可能的技能不足(無法抬他下樓等),包括他們在台灣沒有別的親戚朋友也不想讓孩子知道等等。透過這樣系統化的了解病人,我們不僅找到許多可以幫忙的地方,更在過程中跟病人建立起了信任,因為我們想認識的不再只是生理的疾病症狀,而是伯伯作為一個人,伯伯太太作為一對互相扶持著的伴侶,而我們也不再只是穿著白袍的他者,而是希望能幫上忙的朋友。當治癒(Cure)不再可能,療癒(Care)就更加重要,而我很榮幸得到一群認真的實習醫師協助,繁雜醫療業務之餘他們總會花時間去跟夫妻倆聊天,並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觀察和想法,在定期的醫學人文討論會中他們也與資深醫師討論如何能夠幫助這位病人,也許實習醫師們的醫療專業尚未成熟,但當他們被引導去看見病人的脈絡時,往往會成為醫療團隊非常重要的資訊來源,因為他們有時間好好的聽病人說話。也許因為如此的信任,當伯伯有天急性惡化站不起來時,我們成為太太怎麼樣也想聯絡上的人,他們很快就住進了醫院的安寧病房,這時伯伯的意識狀態已經不太穩定,而太太仍然處在挫折與恐懼之中,但至少看到熟悉的醫療團隊心情都有舒坦一些。隨著每天跟他們的相處,也漸漸能了解他們許多情緒或決定背後的故事,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命經驗引導著他們的行為,我們不應該在尚未了解全貌時就用所謂「常理」去評斷,而是應當仔細地、用心地與病人相處,完整地了解他們的生命故事,不帶先見之明的去探索他們的苦痛、他們的想望,並嘗試給予最適切的陪伴與扶持。伯伯漸漸地進入彌留,我每次悄悄溜進病房都會心裡一震,數週前還精神爽朗地拍拍我的肩膀說著「年輕人啊再見!」的他,如今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逝著。伯伯是位基督徒,也許在這最後的時光,我們能做的就是靈性上的陪伴了。我請實習醫師向基督徒的同學詢問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助他的,熱心的同學們主動集結在一起,為伯伯唱聖歌與禱告。實習醫師跟我說當時昏睡中的伯伯流下了眼淚,手握緊了替他禱告著的同學,幾天後就安詳的離開了。身為醫療人員的我們在這段時間並沒有做到什麼「醫療行為」,但我相信大家的投入為病人和家屬帶來的寬慰絕對不亞於尖端的化療或藥物。病人的苦痛並不是數字、並不是癌症的組織型態或期別,而是生理上的不適失能、心理上的落寞絕望、和社會靈性上的無助孤單,唯有坐在床沿靜靜地聽著他們說話,陪著他們流淚,我們才有機會真切地碰觸到受傷的靈魂,碰觸到重重防衛背後的那個人。這是機師伯伯的最後一趟旅程,我希望我們有成為一個溫暖的避風港,讓他在風暴之中有處安適之地能稍作停留,準備好之後再啟航,祝您順風,Bon V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