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肝經
共找到
67
筆 文章
-
-
2020-05-02 科別.新陳代謝
甲狀腺疾病80%患者是女性 3穴位按摩舒緩不適
本文摘自446期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腫大、慢性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以及甲狀腺癌,共通點都是女性的發生機率,比男性還要多得多。根據醫學文獻統計,女性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機率,比男性高出5~7倍之多,尤其好發於年齡20~40歲的女性;甲狀腺機能低下則好發於孕婦及60歲以上的女性,發生機率是男性的5倍。另外,女性發生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的機率,也是男性的3~4倍;慢性甲狀腺炎好發於30~50歲女性,女性發生率為男性3~5倍。在甲狀腺癌的部分,女性甲狀腺癌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倍,其中又以20~40歲女性為多數。 不良情緒,影響甲狀腺機能甲狀腺是合成、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器官,甲狀腺激素隨著血液被運送到身體各組織,具有維持調節人體正常體溫,促進體格智力生長發育、調節物質代謝,維護重要臟器功能等一系列的作用。中醫師賴睿昕表示,情緒常常影響甲狀腺機能的穩定,甲狀腺疾病之所以偏愛女性的原因,與女性的心理性格、生理及遺傳特徵等,都有一定的關係,而不良情緒就是甲狀腺疾病的重要誘因。毫無疑問的是,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緒困擾,也就更容易得甲狀腺機能亢進。女性在懷孕期間,甲狀腺激素的需求量增大,就容易出現妊娠期甲狀腺腫大;產後甲狀腺炎在臨床上也不少見;更年期後很多女性,也會出現類似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心悸、盜汗等症狀。 賴睿昕說明,甲狀腺疾病大都是多種原因綜合因素所導致,但是,情緒因素是甲亢的主要誘因,也是導致許多甲狀腺亢進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就是中醫所謂的「肝氣鬱結」。肝膽經主疏泄是陰陽之樞紐,而肝經影響女性經期尤其為大;情緒直接會影響肝膽的疏泄,而陰陽之樞紐就在身體兩側。如果脖子兩側有問題,多是肝膽經絡出現異常,因此,甲狀腺亢進與情緒睡眠品質好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如果肝氣鬱結長期無法有效排除,一旦氣機鬱滯,凝而化為痰濁,就會讓甲狀腺鬧脾氣。 甲狀腺亢進好發於夏季賴睿昕指出,甲狀腺亢進好發於夏季,由於入夏後人體的新陳代謝旺盛,體內的水分及營養更容易流失,再加上酷熱的天氣,容易導致情緒不穩定,很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身心抑鬱不安,進而誘發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亢進病患所分泌的甲狀腺荷爾蒙比較多,或是血液中所含的甲狀腺荷爾蒙,容易超過人體每日所需要的含量,就會開始刺激及加速各種組織細胞的工作量、過勞,而引發各種特別的症狀,最常見的就是身體莫名的亢奮、心跳加速、怕熱、手抖、冒汗、疲勞。 如果甲狀腺亢進嚴重到免疫功能失調,導致肝腎陰虛,虛火妄動,煎熬津液而成痰,凝聚頸部成「癭氣」,就會引起前頸部腫大、結而成大脖子腫塊的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等問題,還會造成吞嚥異常的狀況發生,甚至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 Box 3穴位舒緩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亢進病患容易出現心跳加速、心悸、胸悶等不適症狀,平時可以用穴位按摩保健,建議按摩以下3穴位,每次3分鐘,一天可進行1~2次,即可舒緩莫名的亢奮感覺。1.神門穴:手掌與手腕交界處橫紋,靠小指那側的凹陷處。2.內關穴:手腕橫紋中央往上約3指寬。3.太衝穴:足部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第1、2蹠骨間凹陷處。 治療甲狀腺亢進,先回復正常分泌賴睿昕表示,中醫治療甲狀腺疾病,是以調整甲狀腺功能,促使回復正常分泌為主;常使用活血散瘀的藥材,如赤芍、牡丹皮、丹參;氣理滯的藥材,如陳皮、柴胡、薄荷行;清熱解毒的藥材,如知母、梔子、黃芩、黃連;散腫軟堅的藥材,如鱉甲、牡蠣、浙貝、夏枯花。 而針刺耳穴與頭皮針,也可使甲狀腺細胞不再增生腫大,促使異常增大的甲狀腺細胞自然逐漸凋亡;而大脖子通常會用美容針,圍刺在甲狀腺腫大的範圍上,使腫大的結節縮小。 90%以上甲狀腺亢進病患,屬於瀰漫性甲狀腺腫大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也就是說,滿足每日生理需求的碘,並不是誘發因素,根本問題不在於碘攝取過剩,而是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亂。 賴睿昕指出,長期刻意不食碘鹽、海鮮,反而會造成缺碘,長期低碘飲食容易使甲狀腺處於缺碘狀態;一旦甲狀腺亢進治癒後回歸正常飲食,長期缺碘的甲狀腺更容易因飲食因素,導致甲狀腺亢進功能旺盛而再次誘發。 不過,賴睿昕提醒,甲狀腺亢進病患要少吃堅果、大蒜、藥酒、補藥、羊肉、龍眼、荔枝等熱性食物,以及茶、咖啡、酒、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另外,最重要的是戒菸,以免加重眼睛病變的風險。 甲狀腺機能低下,連呼吸都會胖相較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則是甲狀腺機能不足,與人體代謝有關,不少患者「連呼吸都會胖」。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典型症狀包括:疲倦、沒精神、全身水腫、心跳過慢、畏寒怕冷、健忘、注意力難以集中。 賴睿昕說明,甲狀腺機能低下可能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甲狀腺發炎,或是免疫失調導致機能下降,患者以女性居多,而女性又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好發族群,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水腫與體重不明原因增加、冬天特別怕冷、嗜睡、手腳異常冰冷。 而長期甲狀腺機能低下,會導致反應變慢、記憶力減退及智商變差,若是發生在長輩身上,則容易讓注意力不集中,身體各項功能退化,還會增加失智的風險。 促進代謝循環,改善甲狀腺機能低下中醫觀點認為,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病因,多以氣虛水濕為主,氣虛代表身體的動能不足,而水濕代表身體容易囤積殘留的病理產物,進而影響免疫功能。主要治療方式宜溫陽益氣、脾腎雙補,要投以溫補劑加以滋腎填精,常用中藥,例如:生地、黃精、肉蓯蓉、菟絲子等。 中醫治療的強項在於免疫調節,常見的參附湯、四逆湯合桂枝甘草湯等處方。可以有效促進代謝與循環,或是使用真武湯、五苓散、苓桂朮肝湯等處方,幫助改善水濕不化。賴睿昕強調,中醫治療甲狀腺機能低下,透過溫熱藥物給予足夠能量的循環,當循環順暢之後,身體殘留的病理產物,也可以慢慢代謝出去,以減少水腫及體重的增加,並搭配生活作息改善。臨床上,很多甲狀腺低下的患者透過治療,都可以得到很好控制。 另外,壓力、情緒波動及熬夜,都會讓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症狀更加嚴重,建議養成規律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及適度放鬆,避免長期壓力累積,並學會情緒控管,才不會讓病情失控。 多吃碘改善甲狀腺機能低下?很多人以為甲狀腺機能低下,要多吃紫菜、海帶等含碘食物。賴睿昕表示,甲狀腺機能低下不一定是缺碘,但若是缺碘型的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多吃含碘食物可能有效。 但若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橋本氏甲狀腺炎引起的甲狀腺功能低下,反而要盡量少吃紫菜、海帶、干貝、海水魚、蝦蟹等海產,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芥蘭、萵苣、花椰菜、高麗菜、白菜、蘿蔔等,以免影響甲狀腺素的生成。 賴睿昕提供一道「十全大補雞湯」,具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養血補氣,適合短氣懶言、四肢無力、頭暈目眩、手腳冰冷的甲狀腺低下患者食用,但是,感冒時要暫停食用。 材料:雞1隻、黨參10克、白朮15克、炙甘草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黃耆10克、肉桂2克、小布袋1個。作法:雞洗淨,去油脂,熱水汆燙去血水,放進電鍋內鍋中。將十全藥材略沖水,放入棉布包中紮好,再放進內鍋中,加水淹過雞及藥材,就可將內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半杯水,待開關跳起即可。延伸閱讀: 不易出汗,不一定是甲狀腺低下 甲狀腺結節並非癌症前兆?  
-
2020-04-21 養生.抗老養生
體內積毒百病生! 養好4大器官幫身體大掃除
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 1、肝臟: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細胞中蘊含著豐富的酵素,不論是藥物、激素、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不管是內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有毒物質,通通都需要靠肝臟來分解,以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當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理論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但是必須在熟睡的狀況之下,肝膽才能夠順利排毒,因此,在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睡覺,才能讓肝臟做好解毒的工作。 2、肺臟:是人體透過呼吸和外界溝通的管道,當然也是排毒的器官,現在空氣污染嚴重,加上二手菸的問題也很嚴重,時間久了,毒素就很容易累積在肺臟排不出來,輕則造成咳嗽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致癌。透過在公園或是森林中散步、做日光浴,甚至是戒菸或避免到充滿二手菸的環境中,都可以幫助肺臟排毒。 3、腎臟: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的話,降低尿液的排泄量和次數,就會讓毒物一直停留在體內。 所以,每天尿液的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盡量避免,以免含糖飲料造成身體的負擔。 4、皮膚: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此外,皮膚中汗腺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汗,汗水是由鹽分、尿酸、尿毒等廢物所組成,所以才說皮膚也是解毒系統的一部分。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要注意。延伸閱讀: 防疫戴口罩悶出「酒糟肌」? 學會3招替肌膚做好超前部署 肌肉為百病之源! 一張表檢測你的肌少症危機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有時身體洗太乾淨反易染病!真正該清潔的是這些部位
愛乾淨、講衛生一直被認為是好習慣,很多人平時就喜歡頻繁地去清潔身體,每天掏耳朵、摳鼻子,一天洗三四次臉,刷三四次牙……可你知道嗎?有時候,你所謂的“愛乾淨”,反而可能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反反覆覆,久治不愈!常掏耳朵易誘發炎症;常摳鼻子會破壞鼻腔內的黏膜;常洗臉會讓皮膚角質層變薄,變成敏感性肌膚 ……由此可見,有些地方真沒必要太乾淨,保持正常清潔即可!尤其是以下三處,更得注意!一、摳肚臍,傷內臟很多人的肚臍眼中都会有黑黑的“泥”,有的還可能有點異味,因而不少人習惯每天清洗,更有甚者直接上手摳。肚臍眼的泥是灰塵堆積久了,同時也是皮膚新陳代謝過程中,死亡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再加上肚臍眼深受細菌的“喜歡”,因此,清洗是必要的,但是過度清洗,或隨便清洗,則可能釀成嚴重後果!1、刺激內臟肚臍眼對內臟的神經反射依舊存在。清洗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比如肚子疼。2、導致發炎或感染肚臍眼的肌肉組織非常薄,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經常摳肚臍眼或是操作不當引起破皮,輕者會引起臍炎,局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紅、發臭症狀;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適,感染擴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膿腫,或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症。3、健康“晴雨表”中醫將肚臍眼稱之為“神闕”,其被認為是能量供應站,掌管著祛病強健、養生延年以及健脾胃等功效。肚臍的“泥”並非全無好處,其能保持肚臍溫度,避免熱量散發過快,損傷胃腸功能,因而一般每月清理一次即可。清理方法:可以用棉籤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塗在肚臍內,待污垢軟化後,再用蘸了水的棉籤輕輕擦拭乾淨、再擦乾即可。二、清腸毒、排宿便可能損傷免疫系統“清腸排宿便,排出毒素、美容養顏更健康”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因而很多人盲目選擇吃一些清腸茶等。但小編今天想要告訴你,在現代醫學上,根本就不存在宿便這個概念,腸道內也沒有毒素的存在!而且,腸道如果被清理得太乾淨,或許還會影響健康。1、影響消化功能一些清腸茶中可能含有瀉藥成分,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不僅會對腸道產生強烈刺激,影響其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還可能導致機體營養吸收障礙,誘發脫水,甚至昏厥。2、降低免疫力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其健康程度會直接影響人體免疫力!長期使用含中西藥成分的清腸道排毒類產品,對腸道所形成的刺激作用會使腸道內微生態失衡,內環境趨於惡性循環,人體免疫力也隨之受影響。專家提醒:好腸道不是洗出來的,一兩天沒排便也很正常,若平常大便偏乾、排便困難、需要潤腸通便的人,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要低於2000毫升;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比例,如有需要,也可求助醫生。三、盲目用洗液,洗出婦科病由於女性的私處構造比較特殊,透氣性和通風性不太好,容易滋生細菌,因而不少女性認為“洗洗更健康”,即私處一定要時常清洗、殺菌,這樣才能防止炎症和感染,避免瘙癢等不適。然而有研究表明,經常使用陰道洗液的女性比不使用的女性,患盆腔感染的機率增加75 %!此外還有以下三大危害:1、破壞陰道菌群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各種微生物,其中像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將陰道細胞內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維持一定的酸度,從而限制致病菌繁殖。而經常用抗菌劑、清洗劑等清洗,往往在把有害細菌沖洗出陰道的同時,連帶把一些有益菌也殺死了,打破了原有的酸鹼平衡狀態,失去防疫能力,陰道也就無法實現自我保護,更易得婦科疾病!2、傷害皮膚私處的皮膚十分嬌嫩,如果頻繁過度清潔,容易加速養潤因子的流失,失去天然的保護屏障,導致私處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專家提醒: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保持衛生乾燥,尤其是性生活前後要清洗;在沒有疾病或炎症時,不要使用任何洗液;若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使用。有些地方不宜太乾淨,而有些應該多關注的地方,反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污垢、廢棄物等正在悄悄堆積,影響機體正常運行。四、洗澡不洗腋下和腳趾,藏污納垢1、搓洗腋下,增強免疫,寬胸理氣腋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鮮少觸碰到的部位,洗澡時也很容易忽視,但是腋下汗腺發達,很容易產生臭味,也是細菌喜歡寄居的部位之一,因此應該認真清洗。另外,從西醫角度來說,腋下不僅分佈了汗腺,還有很多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經常搓洗腋窩,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供應,增強免疫力。從中醫理論上來看,腋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極泉穴,輔以針灸、按摩,有寬胸寧神的效果。經常搓洗腋窩,還能輔助改善肋間神經痛、肩周炎等。2、搓洗腳趾,養肝明目除了腋下,腳趾也是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是,相對而言腳趾更容易藏污納垢,特別是指縫、指甲處;另外,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經絡分佈又比較密集。如肝經就起於大腳趾,而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五、血管堵塞,堵哪病哪正常情況下,血管富有彈性且血流暢通無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從25歲開始血管就會逐漸出現老化,再加上飲食油膩、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加速血管衰老,血液中的脂質、代謝物等也會增多,易造成血液粘稠,甚至形成血栓。血栓掉落就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堵塞大腦,易造成缺血性腦卒中;堵塞心血管,易造成心肌梗死;堵塞腿部血管,易造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那麼,如何更好地讓血管保持“乾淨”狀態呢?除了均衡飲食、科學鍛煉外,也要控制脂肪來源。控制脂肪來源血脂既可以在人體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稱為內源性血脂;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入吸收,進入血液變成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正常情況下,內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人體血脂代謝平衡。當從食物中攝入的多了,自身合成的就會減少,反之亦然。因此想要降低血脂水平,應堅持低糖、低熱量、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六、肺太髒影響呼吸,壽命短肺主呼吸,而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病毒、細菌、空氣中的微顆粒等就會趁虛而入。不過,肺有自我防禦系統——在上呼吸道,吸進人體的絕大多數顆粒物質都被鼻腔、氣管中的纖毛、黏液吸附;到達咽部的顆粒則會被吞嚥或者咳出;而進入肺泡的,有些則會被巨噬細胞吞噬成為塵細胞,並被運至細支氣管,通過纖毛運動,經呼吸道隨痰排出體外。但當吸入的致病因子過多或作用過強,亦或是肺的防禦功能降低時,有害物質侵入內部,就會逐漸造成一些慢性損傷,誘發疾病。像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攻擊的靶器官就是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遠離香煙、廚房油煙、汽車尾氣、霧霾、灰塵等;另一方面還要經常清理肺部,並幫助提高其自淨能力!健肺呼吸操研究發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有利於肺的健康。平時可以適當運動,或練習腹式呼吸,起到健肺的作用。健肺呼吸法:深呼吸後,將嘴唇噘成魚嘴狀,均勻緩慢地吐氣,呼氣時間宜長於吸氣時間。每次可練習5分鐘左右。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微博
-
2020-01-05 癌症.乳癌
多愁善感罹患乳癌風險較高?醫師這麼說
Q:情緒沮喪思慮多,罹患乳癌風險較高?A:古醫書《瘍科心得集》記載,夫乳巖之起也,由於憂鬱思慮積想在心,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痞塞,結聚成核。簡單來說,罹患乳癌經常與情緒低落、思慮過多有關。這個說法源於中醫認為「乳房屬胃,乳頭屬肝」,也就是乳房健康與胃經及肝經息息相關。肝經帶來的影響更明顯,肝經猶如大腦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與內分泌系統,因此一個人思慮過多、情志不暢或日夜顛倒,容易演變成肝氣鬱結體質、影響荷爾蒙,壓力荷爾蒙激增也會削弱免疫系統活性,對健康均有負面影響。因此,中醫輔助治療除了緩解患者放化療後的副作用,也著重疏通經絡、暢通循環。預防乳癌,應使生活作息規律、工作節奏放慢、多運動、多培養興趣愛好、多結交朋友等,遇到壓力應有一套好的舒壓方式。衛福部國健署宣導,乳癌危險因子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一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以及接觸塑化劑等有害物質等。目前政府補助45至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二親等以內血親罹患乳癌的婦女可提前至40歲開始。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
-
2019-12-2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如何避免痔瘡發作?醫師:最好在晚間11時前就寢
Q:避免痔瘡發作,該補還是該瀉?A:痔瘡發作時令人坐立難安,要避免那樣惱人的窘境,中醫還會依據個人體質治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實熱證型體質的人,往往因為攝取過多燥熱食物、反覆便秘,使得氣血瘀滯下焦,痔瘡腫脹、疼痛劇烈,同時合併面赤口臭、失眠心煩、小便深黃量少等症狀。針對這類型的族群,治療以消炎、清熱、消腫、通便為目的。氣虛下陷型的人,往往勞累過度、身體元氣不足,平日容易倦怠、面色蒼白或泛黃、心悸、睡眠品質差、無力排出糞便,一用力痔瘡就容易突出。如果工作需要久站久坐,還會導致中氣下陷,濕熱之氣鬱積於下焦,使得肛門腫脹、痔瘡發作。針對這類型的族群,治療以補脾腎提補元氣、促進血液循環、提氣消痔為目的。肝氣鬱結型的人,往往自我要求高、工作壓力大、容易生氣、經常熬夜。由於肝經循環經過肛門並沿身體兩側而上行至頭頂,因此情緒不穩、容易生氣的人,容易發生氣不上行而往下降,痔瘡便隨之突出。針對這類型族群,治療以疏肝理氣為原則。一般建議,最好在晚間11時前就寢,以讓人體氣血循環規律正常,減少虛火或實火出現;三餐均衡且定時定量,減少食用寒涼冰冷與炸辣燒烤等食物,增加高纖維飲食與蔬菜水果,並每日攝足2000毫升的水分,以助排便順暢。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
-
2019-12-1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補償心理狂熬夜?小心身體抗議讓3危害纏身
小君(化名)是典型的久坐上班族,繁忙的業務量不僅讓她壓力大、經常延遲下班時間,且回家後又經常因補償心理追劇到半夜。生理的變化漸漸顯現在臉上,過去臉部肌膚嫩白有光澤的她,如今似乎相對蒼白、暗沉、容易出油、乾燥粗糙易卡粉、有時會長痘痘,膚況似乎在生理期來潮那段時間特別不佳,令她感到困擾。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康涵菁表示,人體會經由腦下垂體分泌濾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及下視丘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等,影響女性荷爾蒙生成,受到腦下垂體調控的卵巢則會製造動情素與排卵,這些機制共同形成月經周期。當情緒平靜愉快時,女性荷爾蒙的分泌與作用會變得旺盛,讓女性充滿活力與美感。相反的,如果情緒緊蹦、焦慮不安,交感神經過度活化,人體便會抑制女性荷爾蒙分泌,進而使肌膚變得粗燥敏感、容易產生痘痘、皺紋與黑斑,且在生理期間以及排卵後到下次月經來之前等代謝較差的期間,膚況往往會惡化得更明顯。康涵菁表示,熬夜失眠、作息失調也會牽動人體新陳代謝與荷爾蒙分泌,舉例來說,女性荷爾蒙在夜間時血中濃度較白天高,晝夜顛倒、作息不規律就可能破壞正常生理律動、造成女性荷爾蒙分泌失衡甚至不足,也會影響皮膚的健康。就中醫的觀點,內分泌與肝經有關,而肝經氣血在夜晚11時至凌晨3時左右最旺盛,此時不休息便會影響肝臟解毒功能,容易引起肝氣鬱滯、肝膽火旺等病理反應,使皮膚新陳代謝不佳而影響面容。康涵菁表示,「黃帝內經」嘗言,「人臥則血歸於肝」,因此充足睡眠是維持肌膚健康美麗的重要關鍵。平日應有意識地保持心情愉快,並可多按壓攢竹穴、迎香穴、顴髎穴等處改善膚況。生理期來時,可用高保濕產品維持肌膚滋潤;經生理期間肌膚容易過敏,應加強防曬、盡量避免濃妝、避免菸酒、油炸或重口味的食物,油炸燥熱的食物容易導致油脂分泌旺盛,過多的鹽分則可能使原本經期就容易水腫等臉更顯虛胖,因此建議以清淡的飲食為主。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