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科別.新陳代謝
搜尋
聲音沙啞
共找到
181
筆 文章
-
-
2020-06-25 癌症.肺癌
她抽30年菸突胸痛、呼吸困難 檢查發現竟罹惡性腫瘤
基隆近日一名菸齡30年的婦人,長久以來一直有咳嗽、痰多的情形,但她沒有在意,這陣子又多了胸痛、呼吸困難的症狀,在家人堅持下才願意就醫。到經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電腦斷層發現有腫瘤,切片診斷證實是惡性腫瘤。她嚇了一大跳,也聽從醫師建議,把菸戒了,並接受治療。阿鳳(化名)因為工作關係,菸齡已超過30年,長久以來一直有咳嗽、痰多的情形,她認為這對有抽菸習慣的人來說很常見。不過這陣子卻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的症狀,在家人堅持下才願意就醫。經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胸腔內科黃翰禮醫師作完胸部電腦斷層報告後發現,於左上肺葉有一顆約5.1公分腫瘤。黃翰禮說,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近40年來,肺癌始終位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且威脅性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提高,肺癌的死亡率高出肝癌許多、存活率較低,反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最大,因而被稱為台灣的「新國病」。黃翰禮表示,因為肺癌早期症狀表現並不明顯,容易被民眾忽略或以為是其他疾病造成,因而延誤診斷及治療的黃金時期。罹患肺癌的病人,主要是長期暴露在高危險因子下的影響居多,吸菸是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約占70%到80%。若與吸菸者同住,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下,會增加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及肺癌的風險,比一般不抽菸的民眾高出20%到30%。黃翰禮指出,高危險群可先至門診諮詢,由專業醫師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篩檢,或作定期預防性的追縱等評估。像阿鳳出現持續咳嗽、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且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或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症狀,則建議民眾應盡速就醫,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不同的分期,治療的方式不同,包括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
-
2020-06-05 科別.耳鼻喉
喉嚨沙啞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出現5大症狀快盡速就醫
66歲朱先生,因喉嚨沙啞就診,用藥後仍遲遲未癒,改至大醫院檢查。透過內視鏡發現,朱先生聲帶完全不會動,再安排X光檢查發現影像異常,立刻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嚴重胸主動脈瘤剝離。緊急安排主動脈血管內支架置放手術治療,才幸運躲過死劫!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指出,朱先生長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卻未能好好控制,才會種下病因。經檢查,胸部有約6公分大的胸主動脈瘤,且已有破裂現象,緊急採取「主動脈血管內支架置放手術」,將支架經鼠蹊部在X光攝影導引下,送到病灶處後,開展支架以加強主動脈壁脆弱的部份,防止主動脈瘤破裂,讓血液能順利於主動脈內流動。 他強調,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壁異常膨大,並不是癌症。由於人的血管由內膜、中膜和外膜所構成,而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當血管內膜異常變大,導致管壁變薄,就如同吹氣球一般,當膨脹到一定程度便會破掉,若不能及時處理,恐有致命之虞。 劉殷佐解釋,主動脈由心臟延伸出發,一路向下經過胸腔、腹部,再進入下肢。其中,腹主動脈瘤發生機率約7成以上,胸主動脈瘤較為少見。因胸主動脈瘤位於胸腔之間,平時無症狀,並不易察覺,但是當胸主動脈瘤壓迫返喉神經時,就可能產生聲音沙啞、喉嚨不舒服的症狀。 提醒50歲以上民眾,若有抽菸、高血壓、主動脈曾受過外傷、細菌感染等問題,當出現胸痛、聲音沙啞、咳嗽、吞嚥困難、咳血等情形,應立即赴醫檢查。平時也應多攝取穀類、蔬果,培養良好運動習慣,控制三高,並戒除抽菸習慣,才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心血管疾病最無情! 力行4件事遠離台灣人二號殺手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
2020-06-03 科別.眼部
開白內障突然坐起 幽閉恐懼症發作
67歲彭姓男子接受白內障手術時,上了手術檯,點完局部麻醉眼藥水後,卻突然血壓升高、心臟加速,一直說無法呼吸,甚至要坐起來。醫師評估他有「幽閉恐懼症」,暫緩動刀,後來改變麻醉方式,再動白內障手術,現在已恢復正常視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白內障手術如果是局部滴眼麻醉劑,會先用消毒巾蓋住臉和眼睛,只有手術眼會露出來,有些病患會有心理恐懼,因此,臨床上有3種特殊的族群並不適合局部麻醉。第一類型患有「幽閉恐懼症」,當病患開刀只露一眼,會突然緊張害怕心跳加速冒冷汗,甚至坐起來,害怕到說不要手術。第二類型是重聽,無法正確聽從醫囑,手術過程會增加風險;第三類型則是失智症,一樣無法和醫師溝通,增加風險。陳瑩山建議,這3種類型白內障患者可採舒眠無痛麻醉,手術時間大約只需20分鐘,安全又恢復快。麻醉科主任文寄銘指出,全身麻醉需要插管,副作用可能會造成喉頭乾澀或聲音沙啞,對老人家風險高,恢復期也長,而麻醉藥劑量不足可能引起病人躁動,甚至在麻醉中甦醒,對手術過程產生心理及生理上的不利影響。白內障手術可透過「舒眠無痛麻醉」,加上「麻醉深度腦波偵測儀」及「經鼻高流量潮濕氧」,全程由麻醉醫師操作。腦波偵測儀監控麻醉深度,可藉由觀察腦部電波變化,調整麻藥的用量,保持生理徵象的穩定。經鼻高流量潮濕氧則透過潮濕加熱器給予高流量氧氣,可避免插管或使用喉頭罩後的不適感。
-
2020-06-02 科別.眼部
動白內障手術突想坐起來 他幽閉恐懼症發作
一名67歲的彭姓男子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經確診需要做白內障手術,但上了手術檯,點完局部麻醉眼藥水,彭男卻血壓升高、心臟加速,一直說無法呼吸,甚至要坐起來離開手術檯,醫師評估病患應有「幽閉恐懼症」,溝通後決定先不開刀,後來經過麻醉評估,彭男選擇「舒眠無痛靜脈注射麻醉」,再開第二次白內障手術,現在已恢復正常視力。陳瑩山表示,白內障手術如果是局部滴眼麻醉劑,會先用消毒巾蓋住臉和眼睛,只有手術眼會露出來,有些病患會有心理恐懼。因此,臨床上有3種特殊的族群並不適合局部麻醉。第一類型患有「幽閉恐懼症」,當病患開刀只露一眼,會突然緊張害怕心跳加速冒冷汗,甚至坐起來,害怕到說不要手術;第二類型是重聽,無法正確聽從醫囑,手術過程會增加風險;第三類型則是失智症,一樣無法和醫師溝通,增加風險。因此,陳瑩山建議,這3種類型白內障患者可採舒眠無痛麻醉,手術時間大約只需20分鐘,安全又恢復快。麻醉科主任文寄銘指出,全身麻醉需要插管,副作用可能會造成喉頭乾澀或聲音沙啞,對老人家風險高,恢復期也長,而麻醉藥劑量不足可能引起病人躁動,甚至在麻醉中甦醒,對手術過程產生心理及生理上的不利影響。白內障手術可透過「舒眠無痛麻醉」,加上「麻醉深度腦波偵測儀」及「經鼻高流量潮濕氧」,全程由麻醉師操作,安全度高、完成率高, 風險低,恢復時間短。「腦波偵測儀監控麻醉深度」可藉著觀察腦部電波變化來調整麻藥的用量保持生理徵象的穩定,預防不必要的生理上的變化影響手術進行;「經鼻高流量潮濕氧」則是透過精密的潮濕加熱器給予高流量氧氣,讓患者呼吸安全品質再提昇,可避免插管或喉頭罩使用後的不適感或口咽部不適感。
-
2020-05-29 科別.心臟血管
不是感冒!喉嚨沙啞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66歲朱先生,因喉嚨沙啞就診,用藥後仍遲遲未癒,改至大醫院檢查。透過內視鏡發現,朱先生聲帶完全不會動,再安排X光檢查發現影像異常,立刻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嚴重胸主動脈瘤剝離。緊急安排主動脈血管內支架置放手術治療,才幸運躲過死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指出,朱先生長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卻未能好好控制,才會種下病因。經檢查,胸部有約6公分大的胸主動脈瘤,且已有破裂現象,緊急採取「主動脈血管內支架置放手術」,將支架經鼠蹊部在X光攝影導引下,送到病灶處後,開展支架以加強主動脈壁脆弱的部份,防止主動脈瘤破裂,讓血液能順利於主動脈內流動。他強調,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壁異常膨大,並不是癌症。由於人的血管由內膜、中膜和外膜所構成,而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當血管內膜異常變大,導致管壁變薄,就如同吹氣球一般,當膨脹到一定程度便會破掉,若不能及時處理,恐有致命之虞。劉殷佐解釋,主動脈由心臟延伸出發,一路向下經過胸腔、腹部,再進入下肢。其中,腹主動脈瘤發生機率約7成以上,胸主動脈瘤較為少見。因胸主動脈瘤位於胸腔之間,平時無症狀,並不易察覺,但是當胸主動脈瘤壓迫返喉神經時,就可能產生聲音沙啞、喉嚨不舒服的症狀。提醒50歲以上民眾,若有抽菸、高血壓、主動脈曾受過外傷、細菌感染等問題,當出現胸痛、聲音沙啞、咳嗽、吞嚥困難、咳血等情形,應立即赴醫檢查。平時也應多攝取穀類、蔬果,培養良好運動習慣,控制三高,並戒除抽菸習慣,才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專訪鐵人部長/細數陳時中的一天 每天只睡3小時
順時中、逆時中,這是目前最夯的時事用詞,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是許多小朋友、青少年口中最和藹可親的「阿中部長」,接受專訪時,他透露指揮中心成立後是如何度過每一天,事實上,平均一天只睡三個小時。 十七年前,台灣爆發SARS,當時抗煞總指揮官李明亮曾說,壓力沈重,必須服用安眠藥物才睡得著。這次新冠疫情影響更是深遠,李明亮擔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會跟他一樣,必須藉助安眠藥物入眠。陳時中在得知老長官的關心,相當開心。他說,「這幾個月來很好睡」,因為自己是個很實際的人,只會面對可以避免的事情,自己做得到、可以處理的事,至於無法避免的事,就交給老天爺,就不會花腦筋去想,所以就不會睡不著。例如,前些日子,許多專家都提到無症狀感染者對於防疫所造成的威脅,但如果社區裡真的出現無症狀感染者,那指揮中心又能做些什麼?陳時中說「想這個,根本沒有用。」抗煞時期,他時任牙醫師公會代表,為了牙醫診療給付縮水一事,傷透腦筋,想不出解決方法,一天夜裡回到家,就躺在客廳地板上,放鬆身體,認真思索著,不料,想著想著就睡著了,妻子半夜起床,看到他大字形的睡姿,也覺有趣。喜歡在聚會時小酌,之後手拿麥克風,高歌一曲,熟識陳時中的人都知道他是性情中人,個性豪爽,有話直說,講話不拐彎抹角,這次指揮防疫作戰時,也是如此,行事作風超實際,他說,「不能想太多事情,否則就睡不著」不過,現在疫情平穩,他就算想唱歌,似乎也無能為力,因為在防疫初期,他突然倒嗓,嚴重「燒聲」,那時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時,聲音沙啞,有如嚴重感冒,不少記者擔心他身體狀況,甚至建議他接受病毒檢測。至於防疫指揮官、「鐵人部長」一天的行程,陳時中說,每天凌晨一兩點睡覺,清晨五點多起床,先打開電視、看看LINE訊息,想一想今天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寫下所有待處理事件,並發送訊息給指揮中心相關人員。七八點到了辦公室,開始看報表,參加會議,並準備下午記者會可能會被問到的時事題,陳時中說,記者提問內容繁雜,許多超出他的想像,只能即席反應。結束指揮中心記者會,又接著是一連串會議,有時晚間還至各醫院或檢疫所實地視察,通常回到家已是深夜,他說,疫情嚴重時,雖然忙碌,但時間過得很快,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步調。
-
2020-05-15 癌症.抗癌新知
女人30歲以後應定期健康檢查 這5大重點項目不可少!
女人在一生中扮演許多角色:女兒、妻子、母親、媳婦、婆婆等,還會因職場關係再為自己的人生添加多種身分。除了體力上的辛勞付出,也常常成為其他人的精神支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列出女性身體5大部位重點檢查項目,提醒所有的女性朋友在30歲開始,除了定期安排一般基礎項目,千萬別漏掉以下項目:1.乳房檢查: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MRI)「乳癌」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種類,也是位居國人癌症死亡排名第4名,平均每天約35人確認罹患乳癌、每天約6.6人因乳癌喪命,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目前對於早期的乳癌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只要及早發現,第1期或第2期的5年存活率都可達90%以上,但若直到第4期才被發現,5年的存活率僅約28%,對於乳房的照護檢查千萬不可不重視。乳房篩檢的3大利器: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各有各的檢測優點及缺點,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偵測乳房的顯微鈣化、微小腫瘤或是異常結構。雖有部分婦女害怕此種檢查過程會伴隨的疼痛感,但乳房攝影是目前國際上公認能夠有效提早發現乳癌的工具,可以降低20%至30%乳癌死亡率。乳房超音波檢查一般用於乳房腺體緻密的乳房(台灣7成女性屬於緻密性乳房)及年輕女性,優點是無輻射線曝露,在乳房組織的不同深度進行乳房腫瘤偵測,能夠發現0.5公分以下的腫瘤,但準確度與操作者的經驗及判讀專業有很大的關係。乳房磁振造影(MRI)特色在於對軟組織有相當良好的敏感度,做為女性乳房篩檢也是絕佳的選項。不具放射性,還可同時掃描兩側乳房且無疼痛感,排除了乳房攝影及乳乳房超音波的缺點,高解析度影像結果,更利於醫師的判讀及提供後續臨床專科醫師治療更精準的依據。檢查建議: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可安排每年1次定期乳房影像檢查,可利用上述檢查工具交替搭配,降低盲點,讓檢查更全面。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可縮短為每半年追蹤1次。(編按:國健署針對45歲至69歲婦女、40歲至44歲二等血親內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提供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2.子宮頸及子宮檢查:子宮頸抹片、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主要10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第7名。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癌症發展伴隨症狀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很有可能被忽略!90%的子宮頸癌為鱗狀細胞癌,發生主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致,存活率與是否接受定期篩檢有高度關係。檢查建議:婦女朋友最熟悉的口號「6分鐘護1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刮棒或子宮頸刷將子宮頸四周和陰道後壁的細胞刮下,是簡單、快速且無痛的檢查方式。已有研究證實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至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有性經驗或30歲以上的女性,應定期每年接受檢查。加上骨盆腔影像檢查(超音波、磁振造影),以因應抹片檢查較難偵測出的子宮頸較上端的子宮頸癌,甚至是更難以發現的子宮癌。(編按: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婦女,提供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3.卵巢檢查:血液腫瘤標記CA125檢驗、骨盆腔超音波、磁振造影被喻為女性沉默殺手的「卵巢癌」,卵巢體積小且位處骨盆腔深處不易被發現,早期無明顯症狀,隨癌症發展症狀又易使人誤解為腸胃或泌尿道疾病。導致約75%的卵巢癌被診斷出來時通常已到晚期且已有擴散現象,第4期的卵巢癌5年活率僅剩17%,也因此卵巢癌症的死亡率在所有婦癌中相對來的高。檢查建議:過去好發於更年期後女性,但隨著近年社會人口結構改變,台灣女性晚婚、晚年生子、不孕或未曾生子,卵巢每月排卵無法休息,也間接提升罹癌風險。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若屬於高危險族群(肥胖、不孕、高齡生子、卵巢癌或乳癌家族史、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者)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1年安排定期檢查。4.肺部檢查:胸部X光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在2018年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位居第1,肺癌也是女性國人頭號殺手。雖非專屬女性癌症,要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衛福部統計的國人癌症發生率,女性肺癌發生率有增加趨勢且死亡人數也逐年上升。肺癌形成原因很多,家族史、抽菸習慣、常處二手菸、工業化學環境、環境空污或家庭煮婦長期處於油煙排放不佳的烹飪環境都是誘發肺腺癌的危險因素。檢查建議:肺腺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婦女朋友在40歲往後每2年一次的全身健康檢查,同時也請務必將肺部篩檢加入檢查菜單中。一般常規的胸部X光檢查對於1公分以下的肺部腫瘤檢出率不高且易有盲點,可多加利用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幫助自己及早發現可能的早期病灶,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5.甲狀腺檢查:甲狀腺超音波、視需求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甲狀腺癌在10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7名,是一種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且好發於女性,根據數據顯示女性國人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與男性相比竟高達3倍。檢查建議: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中相當常見且多為良性,但切勿因此掉以輕心,因其中約有5%結節可能藏有癌細胞。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是乳突癌(佔80%以上,好發於20歲至45歲女性),其次為濾泡癌(近10%,好發於40歲至50歲年齡層)這2種類型的甲狀腺癌,若能在疾病早期就診斷出來並且接受治療,預後都相對其他癌症要好,10年存活率可達90%至95%。當出現脖子有局部腫大或腫塊、頸部疼痛、吞嚥困難、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5-11 癌症.其他癌症
甲狀腺結節好發女性:5%藏有癌細胞 留意身體6警訊
日前藝人李明依驚傳罹患甲狀腺癌,已經由手術治療返家休養,據悉她在媒體受訪時,透露早已知道有甲狀腺結節,但不以為意,所幸今年有為自己安排健檢, 透過檢查發現結節有異狀,後續接受病理檢查確認為惡性。而資深藝人寶媽去年底也在自己的臉書上自曝,2004年曾罹患甲狀腺癌,同樣因透過健檢意外發現罹患第一期的甲狀腺癌,接受手術治療經休養後,回歸正常生活。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甲狀腺位在頸部氣管的前方及兩旁,形狀像美麗的蝴蝶結。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中其實相當常見且多為良性,但切勿因此掉以輕心,因為其中約有5%結節可能藏有癌細胞,當超音波檢查發現結節的形態有疑慮時,醫師會安排進一步的細針穿刺及細胞學檢查來評估是否有癌細胞存在。根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台灣癌症發生率統計,甲狀腺癌在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七名,為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進一步分析性別資料,甲狀腺癌並未進入男性癌症發生排行前十名,卻在女性十大癌症發生排名第四名,顯示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且還與前年相較上升了一個名次。再從癌症人數及發生率來看,2016年男性罹患甲狀腺癌為899人,女性罹患人數為2,780人,台灣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為男性的3倍。甲狀腺癌根據病理診斷不同,疾病的發展和預後也會有差異,主要包括以下五種類型: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甲狀腺淋巴癌。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是乳突癌(佔八成以上,好發於20至45歲女性),其次為濾泡癌(近一成,好發於40至50歲年齡層),這兩種類型的甲狀腺癌,若能在疾病早期就診斷出來並且接受治療,預後都相對其他癌症要好,10年存活率可達90~95%,但若發現較晚,癌細胞往往已經由淋巴或血液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第四期10年存活率僅約50%。另外,甲狀腺髓質癌若能早期診斷,5年存活率可達80~90%,第四期的5年存活率則約25%;甲狀腺未分化癌發生率低,但進展較快且死亡率較高,5年存活率僅約5%。甲狀腺的評估除了理學檢查的視診及觸診,最重要且方便的影像檢查是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間短、不具放射線,可清楚檢視每個角落,找出可疑的結節,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提高癌症診斷率;超音波還可評估鄰近的淋巴結是否有異常或轉移的可能,做為後續專科醫師治療方針的參考。誘發甲狀腺癌的主要風險因子除了遺傳及輻射暴露,其它原因尚不明確。沈彥君提醒,甲狀腺癌在早期大多無明顯不適,單靠症狀相當難以察覺,需定期以超音波檢查才有機會早期診斷。當出現脖子有局部腫大或腫塊、頸部疼痛、吞嚥困難、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就醫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所致。延伸閱讀: 甲狀腺結節會變成癌症嗎?新陳代謝科醫師詳細解析 戴老花眼鏡仍「看走眼」? 7症狀都與甲狀腺有關
-
2020-05-08 癌症.其他癌症
講話「燒聲」要注意 恐是罹患此癌!
55歲張小姐,平日沒有抽菸習慣,講話聲音沙啞持續3個多月,可是喉嚨不會痛,偶爾喝水會嗆到。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去診所看診吃藥,但破鑼嗓遲遲未改善,讓張小姐從此開始噤聲。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張小姐右側聲帶麻痺,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甲狀腺有2顆腫瘤,最大達2.5公分,診斷是甲狀腺癌。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並接受後續聲帶玻尿酸注射治療後,張小姐聲音明顯改善,恢復開朗健談。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瑛倢解釋,聲帶在發聲時兩側會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來發出聲音;當聲帶麻痺時,聲帶兩側閉合不全,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則容易嗆到,特別是液體。她進一步說明,甲狀腺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當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一般引起聲帶麻痺的原因為,感冒時病毒感染;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醫源性因素,如在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許瑛倢指出,以該名婦人為例,經超音波檢查和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她的聲帶麻痺是甲狀腺長腫瘤所引起,超音波輔助穿刺的細胞學檢查顯示為甲狀腺乳突癌。接受雙側甲狀腺切除和放射性碘治療後,目前追蹤情況良好。甲狀腺癌的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惟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需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許瑛倢提醒,大家對於聲音沙啞,或是在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等症狀往往不以為意,但要小心有可能是聲帶麻痺所引起。如果發生聲音沙啞持續超過1個月,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找出真正病因,及早發現和治療。
-
2020-04-25 科別.消化系統
7飲食習慣都是在折磨你的胃! 防胃食道逆流要改掉
「咖啡加甜點,胃酸酸、火燒心、溢酸水…又讓你胃食道逆流(溢赤酸)了嗎?」這句廣告詞耳熟能詳。根據調查,成人的胃食道逆流盛行率高達20%,換言之,每5位成人之中就有1人受此所苦。胃食道逆流病人這幾年增加很多,過去認為老年人因連接食道與胃的賁門鬆弛,較易發生胃食道逆流,但現在此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跟進食速度快、常去吃到飽餐廳、愛吃酸食、甜食、辣食或是高油脂食物,加上氣泡、咖啡因飲料等,以及有吸菸、喝酒等習慣,或是吃完宵夜倒頭就睡等因素有關,都會造成胃食道逆流。 而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及併發症很多,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器官的疾病。歸納出常見5部位會發生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如下:1、腹部:胃酸逆流、常打嗝、腹脹氣、噁心想吐、消化不良。2、食道:經常受到胃酸刺激,食道黏膜易發炎紅腫,嚴重一點會食道糜爛,若長期置之不理,有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3、胸部:胸口灼熱感(火燒心)、胸悶、胸痛、心悸,胸部彷彿有東西卡到壓到的感覺,經常有患者誤以為罹患心血管疾病。4、咽喉:夜晚因為胃酸分泌特別多,胃食道逆流的患者睡覺時,胃酸易逆流刺激喉嚨造成慢性咳嗽、呼吸困難、喉嚨痛、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患者常常習慣性反覆清喉嚨)。嚴重者甚至引發氣喘或肺炎。5、口腔:胃酸逆流至口腔,會溢酸水,也易致口腔酸苦、蛀牙、舌頭潰瘍、口臭。 要預防胃食道逆流,就需要從改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像是不要常常「吃到飽」,很多人愛吃buffet,一吃就要吃得很飽才「夠本」,這樣的飲食習慣對胃很不好,吃太飽容易胃食道逆流、不要吃宵夜、晚餐到睡覺,最好隔2~3小時以上,且少量多餐、不要暴飲暴食。另外,體重過重者要減肥,且不要穿太緊身的衣物;吃完飯,保持站姿或緩慢散步,幫助消化,飯後1小時再平躺,不要吃完東西就躺著;睡覺時,頭部墊高至少15~20公分,也有助於避免胃酸逆流。延伸閱讀: 打嗝也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防症狀加劇4習慣要躲開 食道癌最愛這3樣東西! 除了戒掉,日常還要做這些事預防
-
2020-04-25 科別.耳鼻喉
不是新冠肺炎就沒事? 類似症狀深頸部感染更致命
南投60歲吳姓女子最近發燒兩天、喉嚨腫痛、吞嚥困難及聲音沙啞,擔心罹患新冠肺炎,趕緊到南投醫院就醫,耳鼻喉科醫師一看喉嚨,發現吳女右側後咽壁鼓脹,會厭水腫,造成部分上呼吸道阻塞,診斷為「深頸部感染」,趕緊實施切開引流術,術後轉送加護病房觀察。醫師指出,若拖延治療可能有致命危險,幸好患者及時就醫挽回一命。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說,深頸部感染是從頸部肌肉筋膜發炎化膿,初期會出現喉嚨痛、發燒等類似感冒症狀,接著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張口困難、甚至呼吸困難,若沒有立即處置,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縱膈腔炎等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安全。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腎臟病等免疫力較差的高危險族群。深頸部感染症狀輕者住院數天接受保守治療,重症則需要反覆清創手術,氣管切開術,住院數周才能出院,是個不可輕忽的致命急症。吳姓女病患因上呼吸道阻塞,因此採清醒插管方式全身麻醉,實施切開引流術,術後轉送加護病房觀察。若拖延治療,恐需清醒氣管造口後,才能以手術治療。醫師提醒,若出現感冒症狀久未改善、頸部腫痛、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吳女心有餘悸的表示,原本以為是感冒,也擔心感染新冠肺炎,但沒想到會是這麼嚴重的深頸部感染。幸好醫師即時醫治,手術後沒有其他併發症。
-
2020-04-23 癌症.其他癌症
李明依罹甲狀腺癌/醫:甲狀腺結節多良性,僅5%藏有癌細胞
藝人李明依驚傳罹患甲狀腺癌,經由手術治療返家休養,據悉她有甲狀腺結節,今年安排健檢發現結節有異狀,後續接受病理檢查確認為惡性,及時切除治療恢復中。甲狀腺位在頸部氣管的前方及兩旁,形狀像美麗的蝴蝶結。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放射診斷科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中相當常見且多為良性,但其中約有5%結節可能藏有癌細胞,因此切勿掉以輕心。當超音波檢查發現結節的形態有疑慮時,必須安排進一步的細針穿刺及細胞學檢查來評估是否有癌細胞存在。根據衛福部2016年台灣癌症發生率統計,甲狀腺癌在10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7名,為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男性罹患甲狀腺癌為899人,女性罹患人數為2,780人,台灣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為男性的3倍,在女性10大癌症發生排名第4名,顯示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沈彥君指出,甲狀腺癌根據病理診斷不同,疾病的發展和預後也會有差異,主要包括5種類型: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甲狀腺淋巴癌。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是乳突癌(占8成以上,好發於20至45歲女性),其次為濾泡癌(近1成,好發於40至50歲年齡層),這兩種類型的甲狀腺癌,若能早期診斷並接受治療,預後不錯,10年存活率可達90至95%。但若發現較晚,癌細胞往往已經由淋巴或血液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第四期10年存活率僅約50%。甲狀腺的評估,除了理學檢查的視診及觸診,最重要且方便的影像檢查是甲狀腺超音波。沈彥君提醒,甲狀腺癌在早期大多無明顯不適,單靠症狀相當難以察覺,需定期以超音波檢查才有機會早期診斷。當出現脖子有局部腫大或腫塊、頸部疼痛、吞嚥困難、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就醫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所致。
-
2020-04-23 癌症.抗癌新知
聲音燒聲只是小毛病? 4原因其中一種就是癌
55歲的張小姐,平日沒有抽菸習慣,但講話聲音沙啞已持續三個多月,偶爾喝水會嗆到,可是喉嚨不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去診所看醫生吃藥,但破鑼嗓一直沒改善,因此變得沮喪不愛講話,輾轉到其他醫院就診後,竟發現甲狀腺有2顆腫瘤,最大達2.5公分,診斷是甲狀腺癌。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瑛倢醫師指出,聲帶在發聲時兩側會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來發出聲音;當聲帶麻痺時,聲帶兩側閉合不全,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則容易嗆到,特別是液體。一般引起聲帶麻痺的原因: 1.感冒時病毒感染。2.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3.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4.醫源性因素,如在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 許瑛倢進一步解釋,甲狀腺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當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然而,甲狀腺癌的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惟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需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 一般人都有過聲音沙啞的經驗,或是在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許瑛倢提醒,對於這些症狀別不以為意,小心有可能是聲帶麻痺所引起,如果發生聲音沙啞的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找出真正的病因,及早發現和治療。 延伸閱讀: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吃東西常嗆到  是癌症前兆?
-
2020-04-20 科別.耳鼻喉
不抽菸卻有菸嗓?4種原因都會害你「燒聲」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從來沒抽過菸的張小姐某天突然出現菸嗓,聲音沙啞持續近3個月,有時連喝水都會被嗆到,但並沒有感覺喉嚨有異狀,以為只是感冒,吃了藥之後依舊破鑼嗓,最後至大醫院就醫,竟發現是甲狀腺癌,且有2顆腫瘤,最大的1顆約莫有乒乓球大小。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瑛倢表示,聲帶在發聲時會將兩側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發出聲音;如果聲帶麻痺,導致發聲時兩側閉合不全,就會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也會容易嗆到,特別是喝水時。一般來說,會造成聲帶麻痺的原因有4:1.感冒時病毒感染。2.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3.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4.醫源性因素,如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許瑛倢解釋,甲狀腺的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一旦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就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以張小姐為例,經超音波檢查與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聲帶麻痺是由於甲狀腺長腫瘤所引起,透過超音波輔助穿刺的細胞學檢查顯示為甲狀腺乳突癌,經施以雙側甲狀腺切除手術及後續放射性碘治療後,目前追蹤情況良好。許瑛倢進一步解釋,該個案有2顆甲狀腺腫瘤,最大達2.5公分,手術後以聲帶玻尿酸注射治療「燒聲」後,聲音明顯改善不再自卑。甲狀腺癌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不過,如果甲狀腺全切除,則必須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許瑛倢提醒,許多人感冒時都會聲音沙啞,或是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但若持續1個月以上,就應謹慎就醫,可能是聲帶麻痺所致,必須找出病因,才能及早發現和治療。(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打嗝也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防症狀加劇4習慣要躲開
-
2020-04-18 科別.耳鼻喉
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陳醫師,我之前一次感冒後,就感覺鼻涕倒流一直到現在,讓我很困擾...」「常常覺得自己一直在吞鼻涕,這些鼻涕倒流究竟是從哪來的啊?」若要說耳鼻喉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我想「鼻涕倒流」絕對穩坐排行榜前幾名。身為鼻過敏兒的我,以前也常深受鼻涕倒流的困擾。因此,面對有鼻涕倒流症狀的朋友,我盡可能地從問診和檢查中抽絲剝繭,希望幫忙找出最可能的原因,以求對症下藥。許多原因都可能導致鼻涕倒流,但您知道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嗎?還有這些鼻涕此時此刻正悄悄地被您吞入肚子裡嗎?今天就藉由這篇文章,我將與您分享關於鼻涕倒流的真相,並為您整理造成鼻涕倒流的三大原因,希望讓您快速了解,且讓我們一起看下去...關於鼻涕倒流,先告訴您真相 鼻涕倒流其實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已經造成明顯不舒服,請尋求醫師協助找出原因。居然有「正常」的鼻涕倒流?這些鼻涕是從哪來的啊?我們的上呼吸道一路從鼻子到喉嚨,都被一層「黏膜」所覆蓋。顧名思義,這層黏膜就是會分泌「黏液」的膜,這些黏液由黏膜的腺體所製造,每天大約會製造 1 到 2 公升的黏液,默默地往後往下流到喉嚨,這些是「正常」的鼻涕倒流,平時我們並不會注意到它。所謂流水不腐,這些不停流動的黏液,就像灑水系統一樣,除了讓鼻子和喉嚨保持濕潤,更能沖掉吸入鼻子或喉嚨的髒污或病菌,是保護我們上呼吸道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這些鼻腔分泌的黏液當中,有三分之一會從鼻子流出,其他則是往喉嚨方向流下,被我們吞入胃中。那「不正常」的鼻涕倒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上面提到這些平常就不斷倒流的黏液不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不過,有許多問題會導致不正常、令人困擾的鼻涕倒流,我試著把這些原因歸納成三大類,希望能幫助您理解。這三大類原因分別是:「鼻涕製造過多」、「鼻涕排不出去」、「鼻涕變得太黏」。鼻涕倒流第一類:水龍頭沒關緊-鼻涕製造過多鼻涕產生得比平時還多,就像水龍頭沒關緊一樣,下游處因此淹水。常見的原因如下:• 感染性鼻炎:舉凡病毒、細菌、黴菌...等病原,都會造成鼻腔的感染,進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倒流。 • 過敏性鼻炎: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敏原,如塵蟎、黴菌、貓狗毛、蟑螂...等等,這些過敏原可能誘發鼻黏膜的過敏反應,造成大量的鼻水。 • 非過敏性鼻炎:若沒有明顯的感染源或過敏原,鼻涕倒流可能是非過敏性鼻炎引起。這些包括懷孕性鼻炎、職業性鼻炎、藥物性鼻炎、血管運動型鼻炎...等等。(想知道更多鼻炎資訊,請您參考之前這篇文章:別再說鼻子過敏了!您應該要知道的「非過敏性鼻炎」)• 異物:小朋友若不小心將異物塞到鼻孔內,會導致鼻腔持續發炎和感染,分泌物和鼻涕因此變多。鼻涕倒流第二類:下水道不通-鼻涕排不出去正常情況下,鼻腔分泌的黏液流往喉嚨後,會被我們不經意地吞入胃中。如果這個過程出問題,就像下水道不通,黏液往上累積在喉嚨,因而產生鼻涕倒流的症狀。可能的原因有:• 胃食道逆流:胃酸是胃液的成分之一,這是一個很強的酸(pH 值只有 1.5 到 3.5,比常用的浴廁清潔劑還酸!)。當胃液逆流而上,最遠可到達鼻腔附近,造成所到之處的黏膜發炎,產生類似鼻涕倒流的感覺。 • 食道病變:食道結構問題或運動障礙,也會影響鼻黏液被吞入胃部。鼻涕倒流第三類:鼻涕變得太黏•脫水:水分攝取不夠會讓鼻子分泌的黏液變得更黏。•藥物:某些藥物(例如常用來治療鼻水的抗組織胺),可能讓鼻涕變得黏稠。•乾冷的氣候:在冬天或是乾冷的地方,會讓鼻涕變得黏稠。•年紀:隨著年紀增長,上呼吸道黏膜的腺體萎縮,加上吞嚥和協調能力下降,都容易產生濃稠的鼻涕倒流。既然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那我什麼時候應該要看醫生呢?現在您應該已了解鼻涕倒流分正常和不正常的,那究竟出現哪些症狀時,需要儘早尋求醫師協助呢?以下這些是您需要特別注意的:• 發燒:可能是感冒後出現併發症,例如急性鼻竇炎• 濃黃甚至有異味的鼻涕出現:要懷疑急性鼻竇炎• 鼻涕或痰液出現血絲:要排除像是鼻咽癌、肺部疾病...等疾病的可能性• 呼吸會喘或是聽到喘鳴聲:可能是過敏症狀發作(例如氣喘...)• 經治療後仍沒改善的鼻涕倒流鼻涕倒流讓我很困擾,該怎麼治療呢?由於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太多了,抓出背後潛藏的來源,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對於有症狀的鼻涕倒流,治療大致可以分成「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若不喜歡吃藥,或是暫時無法就醫時,可先自行嘗試這些溫和的物理治療:• 補充水分:當感覺鼻涕變得濃稠時,水分一定要比平時喝得更多,避免黏膜缺水。• 洗鼻子:使用洗鼻器或洗鼻機,將溫暖的生理食鹽水沖入鼻腔,能改善許多鼻炎造成的症狀。市面上有許多種類的洗鼻器具,挑選您使用習慣的即可。(洗鼻子是平時保養鼻腔很好且有效的方法,建議可以詢問您的耳鼻喉科醫師有關洗鼻子的方法喔!)• 吸蒸氣:若家裡沒有吸蒸氣的機器,可以用泡過熱水的毛巾熱敷在鼻子附近,或是洗澡時在浴室待久一點,都能使鼻腔處於濕潤的狀態,藉此減少鼻涕的黏稠度。• 過敏控制:對於過敏造成的鼻涕倒流,除了藥物控制,最重要還是平時就要做好減少過敏原的功課(例如加強室內除濕、使用防蟎寢具、減少二手或三手菸...等等),效果才會好。若經以上的物理治療仍沒明顯改善,或是鼻涕倒流的症狀太困擾,醫師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包括:•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抗組織胺是治療鼻炎症狀很常用的一類藥物,然而使用時機建議請您的醫師評估,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急性鼻竇炎...)不適合使用這類藥物,會讓鼻涕變得更黏而不易排出。• 口服抗充血劑:造成鼻黏膜消腫,使鼻腔變得通暢,以利鼻水排出,但同樣建議遵照醫師建議使用,避免副作用產生。• 鼻噴劑:鼻噴劑有許多種類,其中一類為類固醇鼻噴劑,可以治療不同種類鼻炎造成的鼻涕倒流;另一類則是抗充血的鼻噴劑,一般藥局即可買到,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藥物性鼻炎,鼻子越噴藥反而越塞,千萬要注意。• 抗生素:當鼻涕倒流的來源是細菌性鼻竇炎時,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可以縮短不舒服的時間,以及避免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其他:當鼻涕倒流的症狀來自於胃酸逆流,某些胃藥(例如氫離子阻斷劑...)就能派上用場了。關於鼻涕倒流,還有什麼我需要注意的呢?鼻涕倒流可能導致許多症狀,例如持續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等等。可能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當中,有些可能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能會消失,聽到這消息許多人可能會感到洩氣,甚至在過程中就放棄治療,實在可惜。這可不是要您因此灰心喪志,其實大部分造成鼻涕倒流的問題都不嚴重,只要越早找出原因,經過耳鼻喉科醫師為您「客製化」的治療,多數人都可以感受到進步的。現在,讓我們一起為您鼻子的健康而努力吧!原文: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10 橘世代.健康橘
聲音沙啞嗎?! 別輕忽,可能是喉癌警訊
一名65歲男子出現主訴聲音沙啞、喉嚨不舒服,有2、3個月之久,起初他認為是感冒引起的聲音沙啞,或年紀大了聲音沒年輕時宏亮,並不以為意,直到最近聲音越來越沙啞,才到耳鼻喉科就醫,醫師在門診以「軟式纖維咽喉內視鏡」檢查咽喉部位,特別是聲帶 (發聲器官)的病灶,經組織切片病理檢查,證實是喉癌。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山崧指出,喉部是人類的發聲器官,位於氣管的上端,主要有呼吸、吞嚥及發聲3項功能;根據統計,喉癌佔男性癌症發生率第17位,在頭頸部癌症第3位,僅次於口腔癌、鼻咽癌。好發在50、60歲以上男性,最可能原因是習慣性抽菸,但喉癌是一種可以早期發現的癌症,通常第1、2期的喉癌不但可以治癒,且絕大部分的病人仍可保留喉部功能。聲音沙啞特別是持續性嘶啞為喉癌最常見的早期症狀,許多病人在喉癌發生前會有此症狀,在疾病初期呈現黏膜白斑,之後慢慢走向癌化轉變成癌症。另外,病人還可能有喉異物感、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和咽喉疼痛的症狀。一般而言,診斷方法是在耳鼻喉科門診就可以利用喉反射鏡或軟式纖維內視鏡對咽喉部檢查,若懷疑有咽喉部病變,則需以全身麻醉進行直接喉頭內視鏡配合顯微鏡,確認腫瘤侵犯部位、範圍,並做病理切片檢查;另外也可做影像學檢查,包括頭頸部核磁共振掃描、胸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喉癌治療方式可分為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合併治療3種;喉癌治療的成效關係存活率的高低,過去認為只有開刀才可有效治療喉癌,但近年來,病人喉部發聲、吞嚥功能保留治療也越顯重要,在早期喉癌的病人放射線治療及手術治療的治療成效是相當的。放射線治療最大好處是保留喉部的構造和機能,讓病人仍擁有嗓音,但缺點是在原發病灶的控制容易失敗,所以適合早期喉癌的治療。手術治療可簡單分為3類:1.喉內視鏡顯微雷射手術2.開放式喉部分切除手術 (1、2適用早期喉癌病患,保留部分喉部功能)3.喉全切除手術:針對晚期喉癌病患,全喉切除無法發聲,改由前頸部永久氣管造口取代吞嚥,功能影響較小。合併療法是針對晚期喉癌,如果3、4期對喉部原發病灶進行喉全切除術,對頸部淋巴轉移施行頸部淋巴清除,並考慮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輔助。喉癌是一種常見而且治癒率高的癌症,長期抽菸、喝酒的中老年男性,若是聲音沙啞超過2星期,在充分禁聲休息的情況下,仍不能恢復,甚至持續嚴重者,建議及早請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以排除發生喉癌的可能性。【健康指南QA大解惑↘↘↘】。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清明吃春捲引血糖飆! 醫師:遵守5招顧健康。咳嗽也有分「好壞」!要瞭解自己為何咳?是不是好咳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7 癌症.食道癌
食道癌最愛這3樣東西! 除了戒掉 日常還要做這些事預防
56歲李姓茶農為了務農提神,40年來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導致胃潰瘍、吐血及腹痛接連而來,兩年前經胃鏡細心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下咽癌,雖透過化療和放療後痊癒,日前追蹤又發現早期食道癌上身,所幸發現得早,醫療團隊採取「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治療後沒有復發跡象。食道癌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曾晟恩表示,常見的食道癌細胞型態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和食道腺癌,前者發生於食道內面表層細胞,為台灣人好發的食道癌類型,通常為吸菸、喝酒、嚼檳榔等引起,因此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123倍;後者是分泌黏液的腺體細胞病變而致,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然而,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但當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咳嗽、體重減輕、食物逆流、貧血、頸部異常腫塊等症狀時,代表病程已進入中晚期,且在消化道癌症中,食道癌存活率並不高,故若能早期偵測癌細胞並接受治療,預後效果比較好,但若於疾病晚期發現,通常會使用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但治療效果通常並不佳。由於食道癌早期不易發現,曾晟恩建議,有食道癌家族史、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超過十年者,或是曾經罹患頭頸癌的民眾,每年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非高危險族群者,可視個人情況,每2至3年接受胃鏡檢查即可。除了戒除香菸、酒、檳榔外,日常飲食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少吃加工醃漬類食品、維持適當體重與口腔衛生,都能降低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戒掉「菸檳酒」還不夠! 防食道癌8飲食習慣也要做到
-
2020-03-21 科別.呼吸胸腔
乍暖還寒咳不停?試試5大經濟實惠蔬果止咳祛痰
春天早晚溫度變化大,許多人老是咳個不停,然而,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感冒、過敏、鼻涕倒流等都會引起,因此,想要治好咳嗽,得先找出原因,對症下藥;若不是急性期的咳嗽,飲食療法是個不錯的選擇。止咳食物除了大家都知道有止咳定喘作用的苦杏仁、對肺熱型感冒咳嗽有很好止咳效果的白蘿蔔、可以改善肺熱咳嗽引起的咽乾口燥以及失音聲啞的水梨,還有經過中醫師臨床經驗,認為可以健胃、祛痰、鎮咳和止胃疼功效的陳皮等之外,其實還有更多便宜又方便取得的食物,也可以止咳。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國際針灸醫師吳建勳還從最近的實驗中,發現更多身邊隨手可得且經濟實惠的食物,同樣可以緩解咳嗽時帶來的不適感,這些食物包括路邊攤販就有賣的檸檬、超市或是一般商店皆有的紫蘇梅、家庭主婦經常用來去油膩碗盤的黃豆粉,以及夜市小吃攤就有的花生湯和冬季最便宜的柳丁,只要善加利用,也都能有效舒緩咳嗽症狀,就連抽菸引起的咳嗽,或是不經意的輕咳都可以試試看。1、柳丁適合對象:咳嗽多痰者。作法:將新鮮柳丁切成4等份,中間加入些許冰糖,利用電鍋加入酌量的水,一碗水放外鍋,待電鍋開關跳起即完成。吃法:只要喝燉煮出來的湯汁就好,一天喝2次即可。原理:柳丁的作用原理其實和陳皮有些相似,利用柑橘類的果皮具有抗發炎作用的功能,止咳化痰除了柳丁之外,橘子、柚、橙、金桔、檸檬等柑橘類水果,也都可以替代。2、檸檬適合對象:咳嗽兼有喉嚨痛者。作法:洗淨新鮮的綠色檸檬,切成非常非常薄的薄片,並在薄片上面灑上一層赤砂糖,若是黑糖更佳,然後直接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吃法:一天吃數次皆可,若是胃不好的人,建議飯後食用,較不傷胃。原理:檸檬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能夠幫助殺菌、消炎退腫糖也有消炎殺菌功效。3、花生湯適合對象:因為咳嗽而聲音沙啞,或是咳嗽中帶有血絲者。作法:因為市售的花生湯多半糖分很高,因此建議購買生花生,將一飯碗量的生花生放入小鍋中,加入8分滿的水,用小火燉爛,記得不要去除花生膜,要連著花生膜一起煮。吃法:每日喝2次,1次約1個飯碗的量即可,要注意的是花生湯比較不適合B型血型的人。原理:花生性溫和、味甘,能作用於肺經和胃經經絡,還能化痰止咳、潤腸開胃以及虛補強身,另外,花生膜有止血作用。4、紫蘇梅適合對象:咳嗽兼有喉嚨痛者,或是咳嗽兼有腹瀉者。作法:購買稍微醃漬過、有些濕潤的紫蘇梅。吃法:每隔3~4個小時含一顆紫蘇梅,含到連籽皆無味道即可。原理:紫蘇味辛、性溫和、無毒,有解表散寒、活血定痛、和中開胃、止咳消痰等作用。5、黃豆粉適合對象:咳嗽且體內容易累積水氣的人,比較會有痰氣,也就是中醫所謂的「濕重者」。作法:購買半斤生的黃豆粉,以及幾包零號空膠囊,將黃豆粉裝入空膠囊當中即完成。吃法:三餐後每次吞服3顆即可,裝入膠囊是方便食用,也可酌量加入日常飲食、或是飲料中,大約1個湯匙的量,尤其適合A型血型的人食用,效果最佳。原理:黃豆粉含有豐富的麩氨酸,可以解油膩、去濕氣,特別適合體內潮濕沉重有痰的人,或是吃得太油膩會引發咳嗽的人。延伸閱讀: 關於咳嗽5個Q&A 你想知道的解答都在這裡!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
2020-03-04 名人.周百謙
周百謙/如何避免新冠病毒變肺炎?關鍵是守好第一道防線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溫,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的病例也逐漸增加。雖然病毒的傳染途徑,影響器官都在醫學相關研究下逐漸被了解,但是隨著全球病例的等比式增加和死亡病例的攀升,使得許多民眾陷入了恐慌之中。然而在這些病例累積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雖然許多確診病患在口腔與鼻腔檢驗到病毒,但卻不是所有病患都會演變成為肺炎。也就是許多確診患者其實是無症狀的帶原者,或是有輕微症狀的帶原者,即使病毒檢驗陽性,但在足夠的休息或支持性療法下,免疫系統就能順利的消滅或降低身上病毒的總量,減少病毒影響。如何從源頭降低病毒入侵風險,也就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面對病毒的第一線防禦:上呼吸道透過帶原者於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使得病毒有機會從空氣傳播的方式進入人體,首先會接觸到的就是上呼吸道。每一次飛沫所攜帶的病毒量會因傳播者的病毒密度而有不同,飛沬在上呼吸道,也就是鼻腔或是口腔,會附著表皮細胞。人體的表皮細胞附近有纖毛,可藉由擺動方式,將飛沫往出口處送。另一個重要的防禦系統來自於呼吸道表面因應外界刺激所分泌的黏液。健康的黏液富含對抗病原體的物質,譬如免疫球蛋白,可協助中和病毒或降低其活性。而富含消化及抗發炎功能的唾液,更在病毒侵入的過程中讓病毒無法一次大量進入氣管或肺部中,造成嚴重感染。被忽略的上呼吸道健康台灣由於氣候潮濕因素,使得居住空間中常伴隨著塵蟎,黴菌等,常見過敏原。這些過敏原造成過敏現象,引起鼻塞及流鼻水外,更破壞了原先表皮細胞排列而成的障壁,使得表皮無法有效的保護身體不受外界影響。而鼻腔分泌物的增加,造成病毒附著在分泌物上,導致了病毒停留時間的延長,增加影響人體的機會。而抽菸人群和近年來逐漸增加的空氣汙染,更藉由細懸浮微粒及有毒氣體的影響,引起表皮細胞及黏膜組織持續發炎,惡化了上呼吸道的健康。這些上呼吸道的問題,造成原先具備的功能,如調溫、調濕、過濾雜質的效率下降,進一步影響到下呼吸道的健康,造成病毒得以長驅之下,進入肺部產生實質肺炎。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許多國人其實始終有慢性過敏的症狀,但因為已經熟悉這個症狀,而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所以如果自己時常覺得口乾、常常喝水、聲音沙啞、胸悶胸痛、痰量增加,以及夜間打呼,其實都是身體的警訊。要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應該先從鼻腔的健康做起。關鍵因子是避開及減少過敏原曝露,避免室內及室外空氣污染的曝露,以及適度使用抗過敏藥物,降低上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問題。此外,也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除濕機,以及室內的冷暖氣設備等,透過濕度調控,溫度恆定,以及風向導流,建立一個健康的室內微環境,降低各種不同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影響。口罩的多面向角色要維持上呼吸道的功能,如何降低汙染物始終是重要關鍵。從二月開始的新冠病毒疫情,台灣之所以在確診病患能夠有效控制,沒有醫護人員及大規模的社區傳播,口罩及勤洗手其實是兩大關鍵。口罩除了阻擋外來汙染物,過濾及阻擋病毒外,也扮演了人工鼻腔的重要角色。人類在呼吸時,會從肺部呼出溫暖潮濕的空氣,經過口罩時便被捕捉,維持口罩的溫度與濕度,協助加熱加濕後續的吸入空氣,有效降低鼻腔與口腔的負擔,維持持續性的免疫功能。雖然外科醫療用口罩短期缺貨不可避免,但適度使用布製口罩,時常換洗,同樣能夠讓上呼吸道負擔下降,達到保護效果。前進布署,降低威脅從醫學證據顯現,飛沫傳染是未來新興疾病的重要傳染途徑,除了新冠病毒之外,流感及其他病毒其實會影響到人體健康。只要能夠維持上呼吸道健康,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措施強化上呼吸道免疫功能,建立良好上呼吸道為環境,相信大家一定能夠通過這次新冠病毒的考驗,維持更好的健康生活品質。
-
2020-02-26 癌症.肺癌
小細胞肺癌症狀不明顯 易當作感冒
存活期短、棘手的小細胞肺癌,有「癌中之王」稱號。國內肺癌權威、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小細胞肺癌的傳統治療,只有化療,五年後存活率低,僅6%。張姓患者菸齡超過30年,他最近一年來,總是頻頻咳嗽,聲音沙啞。直到他的另一半提醒,才去就醫,一開始以為只是菸咳,直到出現胸痛,走路容易喘,他驚覺不對勁,這才就醫。影像檢查證實,已是晚期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主要是因為抽菸所引起,早期症狀不明顯,頂多只有咳嗽、喉嚨沙啞、胸悶,容易被當作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自身也容易忽略病情,疏於就醫,導致逾七成確診時,早已轉移擴散,甚至超過九成無法開刀。余忠仁指出,過去三、四十年以來,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研究陷入瓶頸,僅有化療可用,一開始用藥,療效確實顯著,腫瘤縮小,但容易復發,而且平均存活期相當短。他說,近年來,免疫藥物為眾多晚期小細胞肺癌病友,開啟了一線生機。余忠仁指出,研究顯示,患者使用雙化療的一年存活率,僅近四成,但若免疫藥物合併雙化療藥物三個月後,先停用化療藥物,免疫藥物持續使用,一年平均存活率可逾五成。如果病患接受治療後反應良好的話,建議持續使用。醫盼藥物納給付余忠仁指出,小細胞肺癌患者人數相對較少,聲音當然較小,但惡性高,治療選項又少,其實亟需免疫治療。余忠仁說,國內外的臨床研究均已證實免疫療法的反應率及有效率,希望健保能夠盡速將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藥物納入給付,可望減輕癌友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
-
2020-02-18 橘世代.健康橘
胃食道逆流好發哪個年紀?學6招有效不復發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胃食道逆流是許多人都不陌生的疾病,有時候吃完飯或是喝完咖啡,一陣嘔酸、灼熱感湧上胸口,知道又是這疾病在作祟了。醫師表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且複雜,除了藥物治療外,透過飲食、生活的調整,才能減少胃食道逆流復發的機會。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信閎表示,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為胃酸逆流、口酸、口苦、上腹痛、噁心以及胸口灼熱,也是俗稱的火燒心;除此之外,也會出現非典型的症狀,胸痛、胸悶、氣喘、咳嗽、喉嚨不適或喉嚨痛、聲音沙啞,甚至牙齒酸蝕的症狀。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主要是下食道括約肌異常,原本食道和胃連接處的下食道括約肌可阻擋食物回流,當肌肉功能衰退、因為進食吞嚥時,該處肌肉短暫放鬆時就會有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另外,當胃排空的速度變慢、肥胖導致腹壓升高,也會讓胃部內容物逆流。但台北榮總內科部部主任侯明志表示,胃食道逆流也可能患者出現典型症狀卻完全找不出原因,有些人在做了許多檢查後發現本身對酸敏感,因此儘管酸鹼值測試不酸,仍有不適的症狀;也可能是因為自律神經導致不時覺得有「東西」逆流。至於胃食道逆流多集中於「橘世代」,侯明志認為可能因為這個年齡層的民眾,食道長期受到酸的侵蝕,或是因為使用久了像橡皮筋一般彈性疲乏、鬆了,而越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另外,這個年齡層也可能因多為中廣身材,腹壓較大而導致。●減少胃食道逆流復發1.減重2.戒菸酒、咖啡、茶、辛辣刺激與甜食3.避免穿著過緊的衣褲4.避免睡前2至3小時進食5.睡時床頭抬高15至20公分6.多做腹式呼吸資料來源/黃信閎、柯富揚【熟齡飲食這樣吃↘↘↘】。體型纖瘦內臟脂肪仍過高? 醫師:這樣吃動有助減少隱形殺手。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打破迷思! 吃太清淡反而容易衰老無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6 科別.消化系統
健保大數據:胃食道逆流就醫患者以50歲到59歲最多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不斷播放的電視廣告,可能讓很多患者心有戚戚焉。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除了老化,生活飲食習不佳、工作壓力大,讓年輕人也加入患者行列,且近年大幅增加。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了解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治療以及就醫參考。患者逐年成長 女多於男胃食道逆流長期困擾許多人,很多人太陽下山就不敢吃甜食,甚至連晚餐都不敢選擇湯湯水水的食物,或是乾脆不喝湯,以免吃了之後一股灼熱感湧上胸口。有時晚上躺在床上準備好眠,卻一股酸味上湧,得馬上坐起來,胃裡酸性物質逆流刺激食道,真讓人不舒服。上述火燒心和胃酸上湧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吞嚥困難或進食疼痛,甚至於胃灼熱。而不同於火燒心的灼熱感,有些胃食道逆流會伴隨著胸痛,讓人疑心自己心絞痛,而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胃食道逆流如此讓人難受,健保大數據也顯示,近三年胃食道逆流就醫人數逐年成長,民國105年就醫總人數為61萬5004人、106年70萬9629人、107年76萬5303人。患者以50歲到59歲最多,近三年來占率大約維持22%,其次則為60歲到69歲,約占19%左右,受胃食道逆流苦惱者,女多於男。有疾病認知 就醫多找消化內科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隨著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患者愈來愈多,而受到廣告及衛教的影響,大多數民眾對胃食道逆流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多知道這是消化系統的疾病,若是到醫院求醫,主要還是消化內科為就診科別,部分規模較小的醫院或診所沒有分次專科,便以內科為主要就診科別。平均就診2.79次 看中醫者不少統計顯示,大部分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在門診治療,107年胃食道逆流患者門診人數76萬多人,平均就診2.79次。相較之下,因胃食道逆流住院人數非常少,107年全年4963人因胃食道逆流住院,平均住院次數約1.03次。至於就醫科別,患者大多數在消化內科就醫,就醫人次94萬2711件,占44.4%,其次是內科,就醫人次46萬9386件,占22.1%;中醫科及家醫科也都超過20萬件,分別10.1%和9.7%;13萬4953人次選擇耳鼻喉科就診,占6.4%。另外,也有2萬7132人次選擇胸腔內科、1萬7766人次在心臟血管內科就診。李伯璋則表示,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包括胃酸逆流、口酸、口苦、上腹痛、惡心等,中醫可協助調解症狀;至於民眾選擇耳鼻喉科就診,可能是要看食道有沒有問題,不論是在哪個科別,只要是能夠鑑別診斷,後續就能得到合宜的醫療。近半數患者 選擇基層診所就醫分析107年胃食道逆流患者選擇的就醫層級,近一半選擇基層院所,約四分之一選擇區域醫院。申報量排行前五名診所都超過1萬多人次,排名第一的診所就醫人次更高達1萬9503,將近2萬。全台就醫人次最多的區域醫院,前五名都超過2萬多人次,排名第一的台北市聯醫就醫人次更高達5萬8752,第二的台北附醫則為3萬697。醫學中心以台北馬偕排名第一,就診人次2萬9547,接下來依序為國泰醫院的2萬3309人次、中國附醫的2萬3292人次,台大醫院和台北榮總也分別有2萬2295和2萬1295人次就醫。對於胃食道逆流患者就醫以區域醫院及診所就診人次較多,李伯璋表示,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希望醫學中心妥善照顧急重症者,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疾病,在基層醫療院所就能被診斷、治療,因此病患能留在一般區域或地區醫院被妥善照顧是健保署的目標。
-
2020-02-02 癌症.肺癌
存活率比胰臟癌更低 名符其實的癌中之王是這癌
肺癌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民眾若有久咳、發燒、體重減輕等症狀,需多加留意。一名住在雲林的65歲羅先生,本身是老菸槍,菸齡已逾40年,去年起突然咳嗽嚴重,且反覆發燒、食慾下降、體重突然掉了五公斤,就醫檢查確診為小細胞肺癌四期。經醫師建議下採化療加免疫療法治療一年多,目前病情控制中。收治羅先生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務秘書陳崇裕表示,肺癌死亡率高,主要是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症狀包括咳嗽、喉嚨沙啞、胸悶、高燒不退等,易被當作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而未能及早就醫和正確診斷,造成逾六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而肺癌主要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陳崇裕說,國人常罹患的肺癌為非小細胞肺癌,裡頭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肺腺癌及大細胞肺癌,以國健署2016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約占90%。小細胞肺癌則分為小細胞肺癌及合併小細胞肺癌,患者相對少見,僅占約10%,老化、抽菸和空氣汙染是最大的危險因子。不過相對於非小細胞肺癌臨床上已有手術、化療、標靶等多種治療選擇且控制效果好,陳崇裕說,小細胞肺癌則因發現時多為晚期不適合開刀、癌細胞增生快、近五成患者癌細胞轉移、化療後易復發等因素,患者五年存活率僅6%,比胰臟癌的9%更低,是名符其實的癌中之王。針對細胞增生快的特性,陳崇裕說,小細胞肺癌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一種,即神經內分泌細胞長出的腫瘤,可長在身體任何地方,其特性宛如幹細胞般,分裂速度快。而過往晚期小細胞肺癌僅有化療可用,雖治療效果好、反應率高,初期有80%以上反應率,但復發速度快、又容易產生抗藥性,多數患者在化療結束三個月左右就會復發,若再使用同一種藥,治療效果明顯下降,存活中位數只有4.9個月,近六成患者存活不超過一年。陳崇裕表示,根據國外2018年研究顯示,小細胞肺癌患者若使用化療合併免疫法,可增加五成存活期、降低四成死亡風險。目前臨床研究上也發現,小細胞肺癌患者若使用化療及免疫療法合併治療,最長可多活二年左右。陳崇裕說,雖然大多數肺癌患者在癌細胞擴散前都無特殊異狀,但若出現久咳不癒、胸痛、聲音沙啞、痰中有血絲、反覆支氣管炎或發燒、呼吸喘鳴聲等,建議立即就醫進一步檢查。
-
2020-01-21 養生.抗老養生
選後3招 心平氣和迎新年
在中醫的角度看,情緒無論大悲大怒或憂思過度都無益養生,而今年的選戰結束後緊接著就要過年,假如情緒尚未調適再加上年節大魚大肉,對身體可說是雙重負擔。中醫經典素問.舉痛論中提到:「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悲則心系急…故氣消矣。恐則精卻…故氣不行矣。」意思是說,過度情緒會反應在身體的氣血狀態,因此,保持情緒的平和穩定,是養生重要的一環,以下介紹一些調理情緒的小撇步跟大家分享。適當曬太陽 親近大自然秋冬陽光較少,適當曬太陽可以增加人體中的血清素,使人有歡欣感,如果覺得憂思不妨多出門走走,親近大自然,也可避免城市中的空氣汙染對呼吸道的不良影響。另外,運動也能增加血清素,所以到近郊的山林步道快走或登山可說是一舉兩得。不過,有膝蓋或腰腿不適的朋友需考量自身狀況,不要勉強爬太陡的坡以免增加關節負擔。戒高糖高油 高鹽也注意再來食物方面,選舉時大家很愛把請吃雞排珍珠奶茶掛在嘴邊,不過這些高糖高油的食物都容易增加身體負擔,因為精緻糖如手搖飲添加的果糖是俗稱的「空熱量」,造成血糖陡升陡降,加上茶飲中的咖啡因造成短暫亢奮,代謝後人體會感覺更疲累。油炸或辣的食物會造成腸胃不適,導致情緒更加低落。建議大家在預備過年的待客零嘴時,儘量用原型食物代替精緻糖果餅乾,如:杏仁小魚、無調味堅果、無額外加糖的水果乾等。年菜選擇也要加上新鮮蔬菜均衡大魚大肉的油膩和重口味,如用菇類、肉片代替火鍋中的餃類、丸子類等再製品,以免高鹽分食材讓血壓上升。易多思憂心 中藥茶安神最後提供兩道寧心安神的中藥茶,分量均為以500cc熱水沖泡飲用,可用保溫杯悶泡20分鐘後飲用更佳。補氣寧心茶適合用腦過多,多思憂心、感覺疲累時使用,平時保養亦可。過度叫喊、講話導致聲音沙啞、咽喉乾痛的人則可以飲用疏肝潤喉茶。茶飲僅為養生,如果情緒已影響到生活起居或者產生不適症狀還是建議諮詢專科醫師。
-
2020-01-19 橘世代.健康橘
小心!頭暈不簡單,到底該看哪一科?
與頭暈有關的科別包括:耳鼻喉科、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到底要看哪科呢?忽然之間,天旋地轉六十歲的陳太太開車和丈夫一道去赴宴。到了目的地,在路邊停好車子,丈夫下車後往前走,陳太太則到後座拿禮物──她只記得自己打開車門,接著就昏了過去……醒來時,她發現自己躺在車門旁的地上,全身虛弱無力,後腦疼痛,腳下有個路邊的小花盆傾倒破損了。陳先生見妻子沒跟上,走回車子旁邊一看,嚇了一跳!幸好她還意識清楚,四肢活動自如。他扶妻子起身後,立刻掛急診,並住院觀察。陳太太一向健康,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近幾年,有時會覺得心跳快速,但只有一下子就恢復正常了。只有一次,她和丈夫在家具行看床鋪時,突然一陣心悸,接著昏倒,剛好倒在一張大床上。因為人沒受傷,而且立刻便醒來了,所以她也就沒想到要就醫。這回住院,醫師為她做了腦部的電腦斷層和頸血管超音波檢查,確定沒有腦傷或頸血管阻塞現象,常規心電圖檢查也正常,但二十四小時連續心電圖的結果,要幾天後才會知曉。原本,她準備出院了,沒想到第二天在床上要轉身時,突然覺得天旋地轉,時間持續不到一分鐘。此後,每當她的身體姿勢變動或坐起來時,便出現暈眩,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醫師診斷是跌倒所引起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於是會診耳鼻喉科醫師。在耳鼻喉科診療室,醫師施行「頭位變換眼振檢查」:讓陳太太躺在床上,使她的頭靠向床沿懸空,並側轉,誘發她的眩暈及嘔吐,以確定診斷;接著再施行「耳石復位法」以治療眩暈。但治療之後,暈眩的情況更加嚴重,她只要一睜開眼睛就覺得房子在轉,且噁心、嘔吐到無法進食,需要靜脈注射點滴。幸好在四十八小時後,情況迅速好轉而出院了。眩暈、昏厥、不平衡感與頭昏頭暈是很常見的症狀,但是造成頭暈的原因很多,可能輕微到因空氣不好或睡眠不足而引起,也可能嚴重到是中風的病徵。像陳太太一開始有昏厥,也許是心律不整引起,還需進一步地檢查和治療,這其實是比較嚴重的問題,萬一問題沒有解決,下次發生時正好在開車就危險了。而姿勢性眩暈雖然讓她很受苦,卻沒有生命危險。頭暈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複雜,在沒找出原因前,不能掉以輕心。依症狀可分為四大類:一、眩暈即天旋地轉。大多是內耳的疾病,如「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和「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等。另有少部分的病情是因腦幹或小腦中風所引起。二、昏厥因由心臟到腦部的血流不足,而造成短暫的意識喪失,也就是俗稱的「昏倒」。引起昏厥的疾病包括:心律不整、姿勢性低血壓、藥物所引起的低血壓,以及迷走神經性昏厥等等。三、不平衡感因為不平衡感而覺得頭暈,如小腦病變、巴金森氏症或四肢的周邊神經病變,導致走路不穩。四、頭昏症狀不是很具體,只覺得頭昏昏沉沉、頭重腳輕或「頭腦不清楚」,常被稱為「非特異性頭昏」。有時找不出原因,但常與憂鬱、壓力、睡眠不足、焦慮、服用鎮靜劑或其他藥物有關。緊張和恐慌所造成的「換氣過度症候群」,也會讓病人頭昏。頭暈,到底看哪科?由此看來,與頭暈有關的科別包括:耳鼻喉科、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到底要看哪科呢?.耳鼻喉科「眩暈」而沒有伴隨不平衡等神經症狀時,看耳鼻喉科醫師。.心臟內科「昏厥」看心臟內科。.神經內科「不平衡感」看神經內科。有時,遇到複雜或原因不明確的病例,則需要三科會診。當然,也可以先看家醫科或內科,必要時再轉診。病人對症狀的描述很重要由於每個人對頭暈的定義不同,因此看醫師時,病人自己對症狀的描述很重要。醫師會先進行第一步:釐清症狀是屬於眩暈、昏厥、不平衡感或頭昏中的哪一類,因為每一大類的後續檢查和治療的方向不同。第二步:再決定可能是哪種疾病引起的。有時候,醫師只要根據病人清楚的敘述,就可以正確下診斷而對症治療。大部分的情形,則需根據病人身上其他的伴隨症狀做鑑別診斷,例如:反覆發作的眩暈且伴隨耳鳴和聽力減退,很可能是「梅尼爾氏症」;而眩暈且有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臉的半邊麻木,則可能是腦幹中風,必須進一步做腦部磁振造影等檢查。像陳太太很可能是心律不整引起的昏厥,必須等二十四小時連續心電圖的結果,判斷是何種心律不整,再對症治療。本文摘自《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寶瓶文化 2018/08/31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8 癌症.肺癌
國健署:LDCT篩檢有利有弊 3月先推醫病共享決策指引
針對醫學界建議官方考慮補助四大肺癌高風險群作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篩檢有利也有弊,官方尚未決定是否補助篩檢,不過今年3月將優先推出醫病共享決策指引,載明這項檢查的適用對象與優缺點,供民眾參考。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對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有高敏感性。但根據美國大型試驗,即使是重度吸菸者去作這項篩檢都具高度偽陽性,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另外,作一次胸部電腦斷層暴露到的輻射量相當於照80至120張X光片的輻射量,LDCT則降至八至十張X光片,雖然後者低出許多,但如果不是高風險族群去作檢查,是暴露在不必要危害。林莉茹表示,國健署將參考國際作法,優先推出肺癌篩檢的醫病共享決策指引,內容包括哪些人適合作這項檢查、檢查益處與壞處等,提供民眾與醫師共同討論的工具,預計今年3月正式公布。至於未來是否考慮由官方補助高風險群篩檢,林莉茹說尚未決定。肺癌初期往往症狀並不明顯,林莉茹表示,如果持續咳嗽而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無預警的體重下降與食慾不振等症狀,就要警覺可能是肺部的求救訊號,及早就醫接受評估。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19-12-29 癌症.頭頸癌
應酬養成的壞習慣 讓他罹患咽喉癌失去喉頭
64歲張先生原是貿易公司業務經理,因工作關係常需要應酬,漸漸養成抽菸喝酒的習慣。20年前因聲音沙啞了半年未痊癒才至醫院就醫,原以為是小毛病,卻被醫師診斷為下咽癌第四期,張先生永遠記得當他告知家人需進行全喉切除手術以保性命時,全家人傷心落淚的場景。剛動完手術的張先生,面對人生未來的態度非常消極,原本的工作也因無法說話而停擺,家庭從此陷入愁雲慘霧中。大約一年多後,因為朋友的鼓勵和復聲協會團體的支持,他慢慢的走出失去喉嚨的陰霾,也積極地開始進行言語復健,如今的張先生,已能以食道語順暢說話,恢復跟外界的溝通。張先生的故事並不少見,台灣每年有1800多位新增的咽喉癌患者,雖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和器官保存觀念盛行,全喉切除手術案例逐年減少,但每年仍有近百位患者接受此手術。手術後病患立即失去喉頭發聲機能,想說話沒有聲音,身心遭受巨大的改變,家庭生計與社交生活也受到重大影響。無喉者復聲協會理事長、北榮耳鼻喉部主任朱本元表示,為了協助無喉者進行嗓音復健,中華民國無喉者復聲協會於民國75年由台北榮總耳鼻喉部前部主任張斌教授成立,藉由病友間的相互扶持,讓生活逐漸恢復正軌,重新走入社會。今年適逢台北榮總建院60周年,耳鼻喉頭頸醫學部新門診區也於院慶前夕正式啟用,無喉者復聲協會特別於新門診區舉辦的「樂活新聲-重新啟航」無喉者演講比賽,邀請60位無喉者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和學習食道語的甘苦談,期能藉此機會讓社會大眾認識與了解無喉者,並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
-
2019-12-10 科別.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只能坐著睡? 「喬一下枕頭」睡得更舒適
現代人工作繁忙、三餐不正常,很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但不要以為一定要出現火燒心等症狀,才是胃食道逆流;事實上,不少人長時間咳嗽,吃了感冒藥等仍無法好轉,可能就是胃食道逆流所引發,因此一旦發現久咳不癒時,應趕緊就醫診斷,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一般認為,胃食道逆流主要是胃酸逆流到食道,一旦食道受到胃酸刺激後,就會產生酸、灼熱感,也就是所謂的「火燒心」。不過,國泰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簡乃宣表示,火燒心雖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但此類型症狀僅占約38%,其他還有許多非典型症狀卻容易被忽略,而兩者的差異在於,造成胃食道逆流症狀的來源不盡相同。除了胃酸會逆流外,胃裡的東西、食物、空氣、液體也會逆流到食道,刺激食道神經,進而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例如咳嗽、夜咳、久咳不癒、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氣管敏感、口腔異味等,均是所謂的非典型症狀,較易忽略或延誤就醫。然而,引起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簡乃宣指出,包括本身胃部結構問題、肥胖、吃刺激性食物、食道與胃交接處疝氣、懷孕時腹內壓力大、糖尿病、胃排空速度慢、食道括約肌鬆弛、胃潰瘍、藥物等,此外,生活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也會引發。胃食道逆流患者常因出現咳嗽等症狀,時常在腸胃科與胸腔科間跑來跑去看病。到底哪種咳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簡乃宣說,因為這類咳嗽患者,有時會出現咳嗽有痰的症狀,要靠症狀分辨非常困難,建議當有咳嗽症狀且看了胸腔科服藥後仍無法改善時,最好尋求腸胃科確診。當胃食道逆流的咳嗽等症狀較嚴重時,尤其影響晚上睡不好,除了藥物外,建議將枕頭抬高一些,有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症狀,此外,也要避免穿緊身衣服,以免造成腹部壓力,減少胃酸往食道跑的情形發生。延伸閱讀: 久咳不停 胃食道逆流惹禍? 胸痛、胃食道逆流分不清?!
-
2019-12-04 科別.耳鼻喉
頭頸部有腫塊,是什麼疾病造成的?
37歲男性,主訴右耳下紅腫、牙關緊閉及吞嚥疼痛數日,理學檢查發現唾腺管開口有膿瘍排出,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過多,電腦斷層檢查顯示頸部軟組織腫脹,確診為深頸部感染。64歲男性,過去有抽煙及嚼檳榔習慣,因左頸部有無痛性腫塊近兩個月,經理學檢查發現口腔底部亦有潰瘍,隨即安排口腔底部切片及左頸部超音波導引切片,病理結果為口腔癌合併頸部淋巴轉移。29歲男性,患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後群,因連日發燒來院,經理學檢查發現左側鎖骨上無痛性腫塊,超音波導引切片病理結果為乾酪性壞死,抗酸性染色結果呈現陽性,證實為結核菌感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指出,造成頭頸部腫塊的原因眾多,舉凡感冒、鼻竇炎、扁桃腺炎、唾液腺炎、淋巴腺炎、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脂肪瘤、唾液腺腫瘤、甲狀舌骨囊腫、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都有可能,而如何準確的診斷,仰賴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他進一步說明,首先,要先排除感染症所造成的頭頸部腫塊,如腫塊於數日至數週內生成,摸起來有紅腫熱痛感,合併有發燒、心搏過速、上呼吸道症狀、牙痛、蚊蟲咬傷、動物接觸或是外傷者。臨床上,應視病況給予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嚴重者如深頸部感染倘若造成呼吸困難,可能需要建立人工呼吸道及手術切開排膿。症狀多在2至4週內緩解。假如沒有急性感染症狀,而且頭頸部腫塊發現時間超過2週,即有可能是腫瘤。余育霖指出,此時就要藉由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來辨別良性或惡性。若腫塊具有彈性、表面平滑或為囊腫性,則較有可能是良性病灶;反之,若患者本身有抽煙、嚼檳榔、口腔潰瘍、耳悶、耳痛、複視、流鼻血、體重下降、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扁桃腺不對稱、腫塊大於1.5公分且為實心,以及無法移動,則腫瘤為惡性的機率較高。有了以上資訊,可以再進一步安排鼻咽喉內視鏡檢查、超音波檢查及導引細針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或粗針切片(core needle biopsy)、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以確立診斷。余育霖表示,治療方式則隨著診斷而有所不同,良性病灶,如甲狀舌骨囊腫、脂肪瘤、腮裂囊腫、耳前廔管、腮腺良性腫瘤大多可藉由手術切除;淋巴腺炎,如菊地氏病可給予類固醇治療;甲狀腺疾病則視結節大小、超音波成像及病理診斷,給予口服甲狀腺素、安排射頻燒灼術或是甲狀腺切除手術。惡性腫瘤則視腫瘤原發部位及分期給予相對應的治療,多為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余育霖呼籲,造成頭頸部腫塊的原因非常多樣化,不論感染與否、良性或惡性都有可能造成消化呼吸道症狀或神經學症狀,唯有詳細的病史詢問及檢查才能確立診斷給予治療,建議即早就醫、即早治療,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