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7 名人.林靜芸
搜尋
義乳
共找到
23
筆 文章
-
-
2024-04-15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專家解釋癌症治療與感染問題,其中乳癌治療已朝向「NESS」方向,期待讓病人活久活好!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連無法治癒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也有機會存活10年以上,而部分癌症治療成效提升,讓癌友開始關注治療後生活品質的問題,但現在手術技術進步,有助於術後疼痛控制與恢復期縮短、乳癌外觀與感知恢復,只要癌友遵從「NESS」照護建議並做好感染預防,即可過上常人生活。聯合報連續第6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今天繼續第二天的議程。連續兩天活動中,超過20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300多名民眾也熱情參與。百年難解的癌症—多發性骨髓瘤:健保治療選擇多元但仍有改善的空間多發性骨髓瘤是個百年的疾病,易有貧血、骨頭痛、血鈣高、腎功能差等併發症,平均發病年齡65歲,每年約有700位新病人。近年的治療突飛猛進,傳統治療加上anti-CD38單株抗體一線治療,有八成的病人在3年期間無疾病惡化,目前健保給付在二線用藥,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希望未來健保可以往前給付,讓新的治療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能使用到。至於難治性的多發性骨髓瘤,現在也有最新的anti-BCMA,讓病人有2至3年的存活時間,目前核准使用在後線治療,仍未健保給付。滕傑林指出,以前對於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僅能耐心、關心以待,但現在4小時內就可診斷出來,只要好好治療,未來平均活10年以上也不成問題,希望健保政策可以多支持病人。肺癌手術持續優化:從微創手術、機器人手術平台,提升病人手術品質肺癌的手術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外科副教授、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系主治醫師吳青峰指出,台灣目前近九成肺癌手術可進行內視鏡單孔微創手術,傷口明顯較原先的四孔、三孔手術小,具疼痛減輕、復原迅速等好處;若再搭配機器人手術平台,就能解決器械自由度不足,難以如手臂般操作指使、二維視野導致立體感協調喪失、主刀醫師可能因沒有運動習慣或體力不濟而手抖、疲勞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病人的手術品質,有的病患術後12小時即可下床走路,還可神智清楚、開心比YA。乳癌治療走向新思維:「乳癌患者不只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重視康復者生活品質台灣乳癌發生率非常高,每十萬人口發生率為81人。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表示,隨著乳癌手術的演進及精進,目前多針對不同病人需求,擬定個體化治療策略,以兼顧患者術後生活品質與療效;而為及早發現乳癌,乳癌篩檢很重要,但現在僅有4成的人進行篩檢。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張金堅指出,目前從第一期到第三期的乳癌病患,多數可成為「康復者」,但後續仍要面對諸多問題。根據2022、2023年羅東博愛醫院與乳癌防治基金會所進行的兩份調查報告顯示,近五成病患面臨睡不好的問題,約四成病患體重控制不良,約五成病患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感受不好,另有四到五成病患欠缺運動與良好的運動習慣;此外,乳癌病友也常有經濟負擔沉重、親子關係、性生活、夫妻生活出問題、周邊神經不適、傷口麻木、疼痛、淋巴水腫等多種問題。「乳癌患者不只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周旭桓說,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高達98%,因此術後外觀也成為癌友選擇治療的考量之一;乳癌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並搭配化療、放療等,早期手術多採用乳癌全切除,但現在乳房不一定要全部切除,因研究發現乳癌保留手術與乳癌全切除存活率並無差異,因此治療前須先評估患者適用何者。周旭桓指出,長庚醫院發展內視鏡微創乳頭保留全切除手術、達文西乳頭保留全切除手術,造成的傷口較小,且可藏在較隱匿的位置;清除乳癌後,可接著施作自體脂肪皮瓣重建手術,術後外觀更自然,也無義乳莢膜攣縮的問題;自體神經重建手術則可恢復乳房感知,讓癌友術後生活品質更好。張金堅也認為,醫院應提升高階癌症品質認證,企業、社會出錢出力支持「提升乳癌康復者生活品質」相關計畫,乳癌病友、康復者則朝NESS方向努力,也就是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營養(Nutrition)、規律運動(Exercise)、充足睡眠(Sound Sleep)、紓解壓力(Stress Management);希望未來在癌症病患治療後的品質照護上,可全方位涵括各層面,只要該措施有實證證據有效,就應該納入,讓治療、照護體系更符合癌友需求。論壇也邀請三年前罹患乳癌第二至第三期的演員朱芯儀,分享個人罹癌心路歷程。當時她治療後味覺改變,曾經愛吃的食物也味同嚼蠟,但仍要求自己正常攝取營養,並且排除過敏源,建議癌友可喝精力湯補充養分,只要營養充足就能撐過治療期間。癌友術後易免疫低下,恐增感染風險 癌友接受治療後免疫力低下,若被感染將前功盡棄,以新冠肺炎為例,癌友重症風險較健康人增加1.56至2.32倍,死亡風險增加1.66至2.87倍,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建議,癌友除了維持手部衛生,也應接種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在飲食上,癌友可能因治療傷及粘膜,增加感染風險,故應避免食用益生菌或生菜沙拉等帶菌食物;有使用制酸劑、胃藥或年紀大的癌友需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胃酸減少導致沙門氏菌長驅直入。陳宜君也提醒,黴菌是潛藏在癌友生活環境裡的大敵,因此癌友須保持環境乾燥,飼養寵物、從事農務或園藝、周遭建物整修時,應配戴口罩,降低侵襲性黴菌感染風險。此外,如果癌友咳嗽、打噴嚏、拉肚子等症狀輕微,只需症狀治療減少不適感,出現尿道感染等局部感染症狀,就應及早就醫,避免接續出現發燒、畏寒、心跳加快等全身性發炎反應,引發敗血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4 癌症.抗癌新知
治療癌症需準備多少錢才夠用?癌症險該買多少?聽最懂保險的醫師怎麼建議
林逸婷經營「Eating醫師的保險箱」臉書專頁,被稱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帶著大家從醫療觀點看保險,並分享生活保險理財小知識。她最近在乳癌新藥研討會演講時,問了台下的腫瘤科醫師們,認為抗癌的「自費醫療費用」到底該準備多少錢才夠?答案是100萬?200萬還是300萬?來看看她專業的建議。大家在規劃健康險的時候,不可避免的一定會提到癌症險。但我想大多數人對於癌症要花多少錢,概念很模糊。通常保險公司的DM,都會抓一些新型態的治療方式,例如達文西手術20萬,標靶藥物一個月十幾萬,免疫療法上百萬,質子放射治療幾十萬。然後保險業務員會跟保戶說:「你看!現在癌症醫療這麼貴!一定要買防癌險!!」自費有其必要性我必須很難過地說,這是事實,許多癌症的新藥已經貴到連醫師都覺得負擔不起的程度了。而且未來這個情況或許只會更嚴重,因為新的治療方式納入健保的速度永遠不夠快。健保提供的就像陽春麵,讓你不餓肚子而已。如果想要更有效的藥物、更少的副作用、更精準的打擊病灶,肯定都有自費的選項。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癌症、所有的分期,都需要用到表單上「全部」的治療方式。罹癌這件事,本身就是個機率問題。有人就是很幸運,剛好沒有細胞突變。也有人很不幸,得到的癌症太特殊,連治療的藥物都還沒研發出來。因此究竟要買多少保額才夠,一百萬?兩百萬?三百萬?也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二成癌友自費破百萬元癌症希望基金會於2022年統計,超過兩成的癌友自費醫療高達百萬元。而癌症第三、四期的花費,普遍都比一和二期來得貴。我曾在乳癌新藥研討會演講時,問了台下的腫瘤科醫師們,認為以他們的經驗,抗癌的「自費醫療費用」到底該準備多少錢才夠?100萬?台下幾乎沒有人舉手。200萬?台下有七八成的醫師舉手了。300萬?剩下兩個醫師舉手。為什麼需要300萬?舉手醫師說,因為癌症不是單純只有醫藥花費那麼簡單,還需要完整照護,包括安心養病的費用。另外相當有說服力的一點是,這位醫師同時也曾經是乳癌患者。的確,如果每次都住單人房、買好的營養品、甚至住院看護費、休養期間無法工作的薪資損失等,都要算進去,需要的費用恐怕就不只一兩百萬了。但這部份關於照護品質,比較因人而異,恐怕難以一起列入討論。甚至一些極端的情況,還真的需要賣房子做免疫治療,或需要持續使用標靶藥物,直到產生抗藥性、病情惡化為止。這些都是每月每月在燒錢,一般家庭很難負擔得起,卻可以為末期病人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據我先生說,也有很多病人乾脆就選擇不要治療了,把這幾百萬留給子孫比較實際。但如果把這些人都算進去的話,癌末治療費用肯定會更多。癌症險究竟該買多少所以回歸題目,癌症險保額該買多少?我想綜合以上意見,「最最基本」會推薦癌症險200萬,或重大傷病加上癌症險共200萬的組合。一般來說這樣應該可以撐過第一年,但只有第一年。如果希望能保障更多風險的話,額度拉高到三五百萬元當然才比較夠用。只是要考量到四五十歲之後,保費會變得很貴。隨著醫學進步,未來癌症醫療價格只會更驚人,想用「住院」實支實付支付癌症療程,應該會愈來愈困難,也會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核。因此癌症險還是有其必要性,尤其對可運用存款不足一兩百萬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癌症險必改3缺點最近又快到一年一度員工健檢的日子!通常除了基本檢查,還會有些加購方案,例如低劑量電腦斷層、子宮頸抹片、乳房攝影、腸胃鏡等。以前覺得沒有必要,但漸漸邁入中年之後,就會開始擔心起自己的身體狀況,想做完整的檢查。因為,其實很多癌症都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但在全身健檢之前,需要先做什麼呢?如果沒有體況問題,我覺得趕緊先保個癌症險,是個不錯的建議。別忘了還有等待期,需要及早規劃。前面提到,罹癌最少要有一次金200萬元的額度(其實這只是勉強夠用而已)除此之外,現行癌症險商品,還有哪些設計上能夠更好的地方呢?以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希望未來可以朝這些方向改善。一、等待期太長以癌症險來說,為了避免帶病投保,最基本的等待期都要90天。也就是保險三個月內若出現問題,不會理賠。甚至某些公司還會額外規定,第一年罹癌,只能拿回少少的幾萬或保費的一兩倍。這相當於等待期長達一年。或許用意是希望平時就要做好規畫,而不是出現問題才來擔心。但這樣相當於第一年幾乎沒有保障,雖然買了保險,但仍然暴露在風險之下。投保時,一定要請問保險業務員有關等待期,免得客戶有錯誤的期待。二、輕度癌理賠不足在保險, 癌症是怎麼分嚴重程度?由金管會保險局決定。自108年1月之後,各家保險公司的癌症定義就都統一了,分成初期、輕度、重度,共三大類。大致來說,「初期」是原位癌跟一期類癌(Carcinoid, 跟cancer不同。),「輕度」則是第一期癌,第二期以後就算「重度」癌。大部份癌症險在初期跟輕度的理賠,與重度相比是少很多的。例如投保100萬元的癌症一次金,原位癌只有理賠十萬,第一期癌症二十萬,只有第二期以後的癌症才會真正拿到一百萬元。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呢?第一期癌症固然絕大部份都是開完刀追蹤即可,但在很少數的情況,例如第一期乳癌中某種特殊的基因型,還是會需要用到標靶藥物。如此一來若健保沒有給付,也會造成不小的財務負擔。其實之前也有少數保單的輕度癌跟重度癌理賠金額是一樣的,若要考量這類的機率,或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或者購買重大傷病險,第一期癌症大多也會開重大傷病卡喔。三、新型態治療未完全納入如果去看早期一點的保單,「療程型」癌症險分成很多理賠項目。那些項目的細項,大概是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放療一日多少錢、住院一天賠多少錢,還有義肢、義齒的費用等。其實我覺得都「挺不實用」,不然就是已有健保給付。除了放療,因為放療有些需「少量多次」,連著照射好幾週。保險每天計價理賠,也可以領個好幾萬;義肢、義齒以機率來說,理賠比率好低啊,雖然列在上面,但根本看得到吃不到;義乳可能還比較常見。現在治療癌症方式跟以前可說是大大不同了。住院天數愈縮愈短,有些醫院甚至化療也不給住院了。而標靶治療跟後線的免疫治療,反而成了顯學。各種新型態藥物推陳出新,很多藥物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其實才是最容易造成財務負擔的部分。因此真要選擇療程型保單的時候,是否納入新型態療法諸如標靶、免疫,會是我考慮的重點。當然,也可以癌症一次金保高一點就好。在青壯年得到癌症,是比較令人擔憂的情況。通常這個階段都還在為工作衝刺,為家庭撐起一片天。此時罹患癌症,不但可能需要養病、工作停擺,也面臨養家糊口的壓力。而且癌症治療真的超貴的,不可能光靠健保。因此,我的建議是及早投保,趁還沒有體況之前保。但是保費後期會變得非常貴,大概到50歲之前勉強還還能接受。之後肩上責任減輕,就可以考慮保費慢慢減額,風險自留。關於作者/林逸婷 林逸婷目前任職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主治醫師,被網友稱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以醫師眼光教大家保險規畫,經營「Eating醫師的保險箱」臉書專頁。》Eating醫師的保險箱
-
2023-12-17 名人.林靜芸
肌肉下隆乳退流行 名醫林靜芸揭肌肉上隆乳為何成為現今趨勢
女人希望乳房飽滿堅挺、乳溝深邃、跑步會動、躺下來會攤平。這些目標看起來簡單,隆乳卻是一篇不斷演化的歷史。1952年開始的隆乳是在乳腺下方製造空間放入義乳。術後莢膜攣縮變硬的機率約40%。那個時代的女人,隆乳重點是不要男人懷疑作假,尤其不要被摸出破綻。1990年代,隆乳位置從胸大肌前面轉為胸大肌後面,理由是變硬機率降低,被識破機會減少。胸大肌是胸部表淺的大肌肉,功能為肩膀靠攏、內轉等等。胸大肌後面是肋骨,肌肉很緊。隆乳術後病人形容像被卡車輾過,也有病人麻醉醒來感到生不如死,要求立刻移除義乳。肌肉下隆乳,男人比較無法察覺。巴西的女性整形外科醫師露絲格雷夫在2000年代提出數篇文章,主張女性的乳房從未長在肌肉下;隆乳應該回到肌肉上,但是專家們(大多是男性)堅持肌肉下隆乳質感較好。關於隆乳男人怎麼想呢?許多男人自稱隔著衣服就能看出真假。有人閱乳無數,一摸就知。基本上男人分為三種,贊成隆乳的主張女人乳房大就好,真的或假的沒關係,假奶比小奶好。反對隆乳的認為假奶噁心、不自然,奇怪的是他們喜歡不靠隆乳無法擁有的波霸身材。第三種是理智型,主張長在喜歡的女人身上就是最美的乳房。這類男性,女伴如果想隆乳會全力支持,因為他喜歡有自信的女人。社會越來越進步,女人已能獨立自主,現代女人隆乳想要有自信,喜歡對身體傷害最少,疼痛度最低,最健康的隆乳。質感方面希望自然舒服,並不在乎能否摸到義乳。醫師以為女人隆乳是為了討男人歡喜。美國庫克團隊的調查,一般人的離婚率是18.1%,隆乳女人離婚率高達28.8%,隆乳無法挽救婚姻。加上近年來女人熱衷健身,肌肉下隆乳又重新被檢視。美國克勞迪亞醫師以核磁共振證實肌肉下隆乳胸大肌體積平均減少33%,且義乳莢膜影響肋骨擴張,肺活量下降,可能背痛及慢性咳嗽。專家們承認切割肌肉或是在肌肉下塞入義乳會造成傷害。何況乳房的位置與肌肉位置不同,肌肉下義乳自由活動,可能降到低點;或與真奶分成二層;或往上形成瀑布奶;或偏向二旁,乳溝變成乳河。然而最令人困擾的是動態變形(發生率48%),某些動作例如:切菜、雙手緊握,胸大肌收縮時義乳跳動,乳房變形疼痛。2021年美國乳癌學會宣佈肌肉上乳房重建是現今的趨勢。2023年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也宣佈肌肉下隆乳退流行,肌肉上隆乳將引領風潮。專家們檢討為何當年會想到將義乳放在肌肉下,關鍵是1990年流行鹽水袋,容易有波紋,見得到外殼,且可能觸摸到義乳。近年來鹽水袋被淘汰,粗糙面義乳被下市,最新的光滑面果凍矽膠義乳外殼能防滲,內層充填飽滿,能夠對抗莢膜攣縮,並避免波紋。沒有理由拿肌肉來增加厚度,掩飾義乳瑕疪。加拿大的法蘭克李斯特教授2017年發表論文,主張肌肉下與肌肉上隆乳變硬率相當(約為1.61%)。肌肉上(筋膜下)隆乳符合解剖、疼痛度低、乳房會晃、躺下會攤平、可以擠乳溝、不影響運動。唯一缺點是男人比較可能摸到義乳。但是對於新時代女性,這已經不是問題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13 醫療.泌尿腎臟
蛋蛋痛強忍3天 就醫整顆壞死切除!少一顆睪丸還能生育嗎?醫師解惑
忍到「完蛋」!高雄一名14歲國中生,日前突然覺得左側睪丸很痛,他自認可以忍受,直到3天後,疼痛都未改善才就醫,經醫師安排檢查與開刀,證實是睪丸扭轉,懸吊左側睪丸的精索已纏繞了好幾圈,致使左側睪丸發黑壞死,只能切除。醫師指,睪丸扭轉好發於青少年,提醒若有單側睪丸疼痛、陰囊腫脹等症狀,應留意睪丸扭轉的可能性,盡速就醫。少年左邊蛋蛋很痛 忍忍卻「過不去」收治病例的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維倫表示,這名少年就診時,主訴3天前,就覺得左邊蛋蛋很痛,他想忍忍就過了,但卻「過不去」,這3天來,那顆蛋無時無刻都在痛,因此就醫。睪丸扭轉 精索扭轉致睪丸缺血壞死黃維倫為少年安排了杜普勒超音波檢查,發現少年左側睪丸,完全沒有血流,情況非常嚴重,於是安排緊急陰囊探查手術,發現懸吊少年左側睪丸的精索已如麻花般扭轉,且因扭轉時間過長,導致睪丸組織壞死,呈現發紫、發黑的狀態,即便解除扭轉的精索,仍無法回復,只好切除少年左側睪丸。黃維倫指出,睪丸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精索,當精索扭轉導致睪丸血液供應受阻時,就會發生睪丸缺血壞死,俗稱為睪丸扭轉,這種情況好發於青少年和新生兒,而治療的黃金時間僅有短短的6個小時。黃維倫指,若睪丸扭轉的患者在扭轉後6個小時內,能解除精索扭轉,超過9成的患者可以保留住睪丸;然而,隨著扭轉時間的延長,睪丸壞死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超過24小時後,僅有約20%的患者能夠保留睪丸。少一顆睪丸仍可分泌睪固酮和生育黃維倫指,少年少了一顆睪丸,當然有些沮喪,但剩下右側的睪丸,未來依然可以分泌睪固酮和保留生育功能。且若少年很在意外觀,日後也可像乳癌患者術後裝置義乳般,透過手術裝一顆假睪丸。黃維倫表示,睪丸扭轉發生時,除了易出現睪丸疼痛、陰囊腫脹外,部分患者還可能有睪丸位置的改變的症狀,例如睪丸原本像是直立式的雞蛋,變成橫向的位置,都要提高警覺,立刻掛急診。不過,黃維倫也指出,引起睪丸疼痛不單是睪丸扭轉,其他成因還可能有睪丸炎、副睪丸炎、精索靜脈曲張以及睪丸腫瘤等。因此,男性朋友一旦有睪丸疼痛情形,千萬不要忍,要快求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睪丸扭轉有哪些症狀?.睪丸疼痛.陰囊紅腫.噁心.嘔吐》看詳細疾病百科/睪丸扭轉
-
2022-08-21 名人.林靜芸
醫療史上爭議最高、最受關注 卻也進步最多的治療是隆乳手術
美國整形手術排行榜,隆乳經常名列第一。台灣每年約有5000人隆乳。一般人多認為平胸或小奶的女人才需要隆乳。實際上,罩杯小的人,年輕時較可能隆乳;罩杯大的人在產後或老後萎縮下垂,也會想隆乳。隆乳的市場很大,男人們常在LINE群組分享養眼美胸照片,尤其乳溝深邃、飽滿堅挺的乳房。但專家鑑定,其中許多是整形醫師的傑作。隆乳義乳的使用始自1952年,義乳是醫療儀器,國家規定義乳必須登記追蹤(註明何時使用於何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發義乳許可證時,要求義乳必須有十年的臨床數據(台灣近來大作廣告的魔術義乳,還沒有獲得美國的許可證)。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主編拿海教授認為:「義乳是當今被研究得最完善、監督最徹底的醫療儀器。」精彩的隆乳歷史,值得大家了解。早期的隆乳是在乳腺下方胸肌上方製造空間,放入光滑面的矽膠義乳,術後莢膜攣縮變硬的機率大約有40%,常有丈夫事後質問醫師,為什麼太太的乳房摸起來像膝蓋!這些年隆乳有了許多變革:●1990年代隆乳的位置從胸大肌前面轉為胸大肌後面,理由是肌肉能增加厚度、預防感染、吸收血腫、對抗莢膜。這種改變使隆乳疼痛度增加,胸肌變壯。雖然有改良款的雙層面,仍然無法避免困擾。2000年左右,專家認為義乳放在肌肉後面,限制乳房的晃動度,加上許多女性健身,重訓時肌肉下的義乳會跳動甚至疼痛,建議回到肌肉上。這些年來「肌肉上」或「肌肉下」一直是醫學會的辯論話題。2021年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宣佈,乳癌切除之後的乳房重建,義乳放在肌肉上是共識。乳癌切除之後的乳房欠缺軟組織,都要選擇肌肉上了,何況一般的隆乳。於是隆乳又回到原始起點肌肉上的位置。●1952年創始的義乳材質是矽膠袋,1953年內裝鹽水的義乳上市,到了1990年矽膠義乳以觸感較好、漏裂率低佔上風。199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以矽膠義乳有致癌以及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收回矽膠義乳的許可證,市場上只剩下鹽水袋。一直到2006年疑慮澄清,矽膠義乳重新上市,時至今日,矽膠義乳佔99%的市場,鹽水袋只有不到1%的銷售率。●最初的義乳是光滑面,1990年代流行粗糙面,理由是粗糙面形成360度癒合,可以預防莢膜攣縮。但1997年發現,粗糙面義乳可能造成非典形巨大細胞淋巴癌,2019年愛麗根公司將粗糙面產品下市,大家的選擇又回到光滑面。經過60年,隆乳看似回到原地,實則結果完全不同。現在的隆乳呈水滴形、有乳溝,術後乳房會晃動,觸感好,與初始的石頭奶、椰子殼奶、碗公奶,完全不同。原因是眾人關注下,隆乳手術技術、義乳選擇、術後照顧,都有詳盡的指引,而最新的光滑面義乳外殼能防滲,內裝高凝聚性矽膠,肌肉上空間定義是筋膜下(筋膜介於乳腺與肌肉之間)也是精進的原因。隆乳無疑是醫療史上爭議最高、最受關注,卻也進步最多的治療。誠如美國泰德龐教授的結論「醫學進步靠的是科學,尤其實驗及數據。如果你只批評,你表達的就是個人意見,無助於醫學進步!」
-
2022-04-11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癌友尋求資源結伴行 張鳳書分享照顧路上不孤單
知名藝人張鳳書今天參加聯合報2022癌症高峰論壇,分享「照顧者要為自己造小確幸,把自己的生命線拉出來」的經驗,因父親在2020年確診大腸癌第三期,她陪伴父親一步步走抗癌路,尋求各醫院癌症資源,也替自己尋找小確幸喘一口氣。張鳳書父親在2020年確診大腸癌第三期,張鳳書說,家人有信仰在她父親生病後發揮滿大的作用,因為「生病像什麼都還不會時就要上場考試,而人生大部分事情都可先準備,像生孩子歷經懷胎十個月,但生病這種事是一秒就來,」得癌卻要面對生死,對照顧者壓力並不亞於生病者。張鳳書特別提到,病人生病時是主角,照顧者所有精力思緒都放在病人身上,而她父親經歷十二次化療,全家就像參加旅行團,從2020年六月發病到2021年三月治療結束,都配合父親行程,張鳳書自承:「那年我四十九歲,就像一年不見了。」張鳳書透露身為照顧者的秘訣:「我心裡是走平行時空運用法!」她體悟到陪病時間很長,她便利用父親睡著時,或化療的兩三個小時的空檔,做平常不會去做的事情,好比讀自己一直想讀的書。癌友都得面臨回家後的休養期和復原期,張鳳書表示,回家後一直陪在爸爸身邊,難免也會有壓力,其實也可將照顧癌友當成帶小孩一樣。她每周會利用一到兩小時去學畫畫,脫離照顧病人的情境,畫完畫再回家煮晚餐,「有些空檔單獨給自己,五分鐘也好,去做平常不會做的事,會成為很好的記憶。」張鳳書強調,家人得癌,醫師不見得有空告訴你癌後生活該怎麼過;但別忘了台灣各醫院都設有癌症資源中心,包括假髮、義乳、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癌症資源中心就像圖書館,「那裡有很多人有經驗,就像大馬路車來車往,有很多伙伴一起走,不要自己走羊腸小路。」照顧者也會面臨彼此意見不同的時候,張鳳書的經驗是,大家講好治療方式,走專業方式,再考慮其他方法。張鳳書說,照顧者也要和病人討論生活模式,「這有點像親子關係,有情緒要調適。」她指出,家人和父親溝通病情時,都是用數字表現,例如,腫瘤長多大?化療要做幾次?同時,她和家人也是父親開刀完再告訴他癌症分期,不想一開始就講分期,以免他會擔心。不過,張鳳書說,父親癌症化療後的副作用,有讓家人嚇到,因為過去全家人愛吃美食;但父親做完化療一口都不吃,她就去就癌症資源中心詢問過來人經驗,有人建議可給父親先喝飲品,接著再一口、兩口地吃,果然後來父親食欲慢慢恢復了。張鳳書帶著父親一步步走抗癌路,父親治療結束後生活方式更健康,甚至開始參加重訓,因為知道運動對癌後照顧很重要。她也為父親每一個階段的進步,給予儀式感。「像完成一個階段的治療,我會帶父親去他去吃大餐,他也會期待下次要去哪裡吃,而認真做治療,就像小學生一年級、二年級走下去,」張鳳書說。
-
2021-03-06 瘦身.整形大揭密
隆乳學問大 醫師邱浚彥解謎「石頭奶」!
擁有完美胸型是許多愛美女性的渴望,很多人也不避諱尋求醫療協助,解決下垂外擴;大小胸或產後哺乳「走山」等惱人問題,不過隆乳植入的假體若與人體組織不合形成孿縮,常容易變成硬梆梆的「石頭奶」,反而徒增困擾,醫師提醒,隆乳前一定要與醫師多溝通,依個別的體質慎選填充材質,避免「整」出問題。天氣漸熱,很快就到穿比基尼展示曼妙身材的季節,不過上圍不豐滿或有胸型困擾的女性,青春期後,胸部要再發育十分困難,吃再多青木瓜也沒用,有人因此尋求豐胸整型,植入後卻變成俗稱的石頭奶,更加困擾。法喬醫美診所總院長邱浚彥表示,早期隆乳用的假體多是光滑面,跟人體組織不能結合,所以容易產生莢膜形成攣縮的現象,變所謂的「石頭奶」,但近年隆乳已多採用粗糙面的假體,不用按摩也比較不會變得硬梆梆。他表示,女性依個別體質及需求,可考慮「水滴型」及「圓盤型」義乳,目前最夯的已進展到液態矽膠「魔滴隆乳」,這種假體能根據地心引力變化,直立時有水滴狀效果,躺下後自然撐開,恢復到均勻的圓盤狀,植入後觸感飽滿,較少摸得出邊緣波紋感。邱浚彥也說,現在隆乳術多會從腋下做內視鏡,以免留下明顯傷痕,植入假體因不會接觸到乳腺,所以術後能正常哺乳。胸部較小或擔心隆乳後會有邊緣感的女性,植入假體時建議部分放在肌肉層,部分放在筋膜層下方,有了一層肌肉覆蓋,可減少邊緣感。胸部組織比較足夠的女性,假體會放在筋膜層下方,活動性較佳,晃動時也較自然。產後乳房萎縮下垂,則建議用果凍矽膠隆乳來改善或利用自體脂肪補在乳房周圍,胸部觸感更真實。他也提醒,隆乳後一個月內,務必回診確保假體擺在正位,穿著隆乳定位衣,屆期一周就能拆線。
-
2020-12-18 醫療.整形美容
準備好了嗎?隆乳該知道的十件事
雖然近年隆乳更加普及,但隆乳是醫療行為,而非消費行為,在面對隆乳手術時仍應該嚴肅以對。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洪至正指出,包含術前及術後都有許多注意事項,想隆乳的人對於選擇醫師、植入物到術後保養都需要詳細了解,謹慎看待。而代理乳房植入物超過四十年的蓓蕾莉生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鴻渝認為,升級美波最佳的守則,就是同時比較植入物的安全可靠和美感外型。隨著科技的進步,記憶果凍矽膠愈來愈仿真,像最近引進台灣的新一代美人魚水滴,不僅尺寸多手感佳,外型也更符合平胸者理想的自然感,還擁有美國FDA長達10年的臨床追蹤報告。為此,我們整理出十大提醒事項,讓有意隆乳者可以自我檢視。第一件事:術前先進行乳癌篩檢安全隆乳是首要之務,在隆乳前必需先進行乳癌篩檢,年輕患者以乳房超音波為主。洪至正醫師指出,35歲以上的患者或有乳癌家屬史的人,他建議加做乳房攝影,目的是要有先前乳房的健康情況當基準,術後若有改變可以進行比對。第二件事:需要麻醉科醫師當守護神手術的風險還包含麻醉狀況,「醒不來」是最令人擔心的事。因此,術前必需確認麻醉科醫師全程在場,並事先做完麻醉前諮詢,在麻醉同意書上,必需載明麻醉醫師證照號碼,讓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守護手術過程。第三件事:第二意見很重要一定要親自與執刀醫師進行諮詢,以了解醫師經驗和專業建議。洪至正醫師指出,雖然很多人在看診前都在網路上搜尋過相關資料,但訊息天花亂墜,因此,確實的面對面諮詢非常重要,另外,也建議民眾可以再找尋第二意見,接受多方建議後才下決定。第四件事:安全醫材很重要胡鴻渝則認為,植入物有無經過嚴謹的審查很重要,例如美國FDA的許可就必須在當地進行至少5年100位使用者的臨床試驗。且患者都會好奇植入後5年甚至10年的未來狀況,植入物若能提供長期的追蹤報告,對隆乳者不僅有保障,對醫師而言也有可靠的文獻佐證。而植入物的追蹤卡片就像是隆乳手術的身份證,必須妥善保存,至於植入物中置入晶片掃碼的新嘗試,胡鴻渝則認為人體和家電不同,無需把紙本能簡單記錄的基本資料植入體內,徒增風險。第五件事:選適合自己的植入物目前植入物有圓形和水滴型。洪至正醫師指出,圓形中的光滑面是歐美隆乳的主流,觸感最柔軟,需要適當的術後照護,如按摩或拉筋;而台灣目前的水滴型產品是新一代的細緻霧面,不需要按摩,術後較輕鬆,且外型設計模擬乳房外觀,就算是紙片人或瘦小身材,也能得到自然的外觀。第六件事:手術費過低要小心價格是考量,但絕對不能是唯一考量!隆乳是醫療行為,最需要著眼於醫師的專業度,目前雙側隆乳約為20-30萬元,視各醫療院所的規格及醫師的技術費用而有高低。若有過低的價格,則更要小心的確認植入物來源,及醫師經驗和手術規格。第七件事:手術切口依人而異目前切口主要有腋下、乳下、乳暈等,得因各人狀況而定,若未來沒有哺餵母乳需求者,就可考慮乳暈切口,畢竟從此乳腺仍然多少會受損,有影響哺乳的風險。而多數女性選擇腋下切口,看中的則是不想讓乳房上有傷疤,若腋下切口復原良好會隱藏於腋下的天然皺折中。這也是台灣最盛行的切口位置,加上搭配內視鏡技術,醫師更能仔細控制剝離範圍,因此雖然隆乳的路徑最遠,但復原期也不至於太長。而乳下緣切口,是國外最風行的方式,疤痕將會隱藏在豐滿乳房的下緣接縫。第八件事:術後按摩沒有一定標準光滑類型的植入物,需要確保植入物的移動空間,因此視醫師的手術技法,需要搭配適度的按摩。但洪至正醫師表示,需不需要按摩,該怎麼按摩,範圍和力道其實都需要與執刀醫師確認。許多隆乳者會心急想要自行按摩,甚至找按摩師用力推,因此破壞原先設計的隆乳空間,反而引發出血或植入物破裂都大有人在。術後如何保養是根據手術狀況和體質而定,有些醫療診所會提供按摩服務,這是可以考慮的。另外,隨著醫材的進步,圓形絨毛面以及水滴型植入物的表面設計較為貼合組織,因此術後不太需要按摩。第九件事:隆乳後定期追蹤雖然目前果凍矽膠植入物的隆乳安全性極高,洪至正醫師仍建議,每2年內除了固定回診追蹤隆乳狀況外,第3年可以做MRI核磁共振,檢查植入物有無破損,若一切正常,就可每2年追蹤1次即可。第十件事:尋求家人支持隆乳手術、抽脂等高風險整形手術,依規定得滿20歲才能進行,18歲以上未滿20歲則須由法定代理人同意。洪至正醫師曾遇到一名媽媽帶著未成年女兒前來諮詢,由於女兒胸部太小、自卑,媽媽覺得很慚愧,想讓女兒隆乳,但因未達法定手術年齡,還是須等小孩滿18歲才能動刀。醫師建議,重大整形手術仍有存在風險,手術仍應與家人討論,有家人支持,不僅心理上有依靠,術後休養期也有人照應,在情感面及生活支援上都有更好的因應。
-
2020-11-26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旺季來臨 升級美波前牢記5大原則
社群媒體發達,不少人進行醫美整形,都會先到社群問大家的意見,但小心這些網路上的資訊,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不仔細查驗反而會陷入危機,尤其是需要動刀的隆乳手術更要加倍小心。我們訪問了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列出五大原則提醒,以免變美不成反而傷心又傷身。 原則一:首看醫師專業度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楊舒鈞指出,選擇乳房重建或隆乳手術,醫師的經驗值非常重要,最好看過醫師的案例,像是親友的經驗,自己有摸過確認過的「長期」案例,這才是最真實的情形。 另外,整形手術也不能忽略麻醉科醫師的重要性,楊舒鈞強調,麻醉科專科醫師在手術前都必需與患者溝通,民眾可以要求醫師出示執照證書,或可上衛福部查詢醫師資格,而且要確認手術時是「麻醉科醫師」親自施打及監管麻醉。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賴雅薇甚至認為,若術前麻醉科醫師都沒有跟患者諮詢,是一件很糟糕的事。而民眾術前也要了解該診所的環境,甚至是手術室、恢復室的設施等。 至於,到底去診所隆乳還是去醫院好。賴雅薇認為,各有優缺點,醫美診所重隱私,較客製化;而醫院跨科別多,以隆乳為例會要求患者手術前必需先進行乳癌篩檢,有其他問題就能直接轉診。 原則二:醫材長期追蹤很重要隨著越來越多廠商進入隆乳市場,由於廣告總是天花亂墜,楊舒鈞建議民眾靜下心來評比長期的效果和安全性,現在已有相當多成熟可靠的醫材,有些甚至已經完成10年的FDA臨床研究報告,可以詢問醫師關於植入的品牌原廠以及有無可靠的公開論文研究報告等。植入物的衛服部許可證更是絕對不能漏掉的基本項目!楊舒鈞3年前幫一位患者進行二次隆乳重開手術,發現患者取出的植入物竟然沒有品牌,「這是很危險的事,因為無法確認植入物的安全性!」賴雅薇也建議民眾一定要問清楚衛部的許可證以及廠牌,每顆植入物都會有保卡,術後可以要求拿回保卡做為未來追蹤的依據。 原則三:植入物挑選因人而異 術後照護要遵醫囑現在植入物眾多,不僅有光滑面和霧面,還有圓形和新一代的水滴形,究竟什麼最適合自己呢?賴雅薇指出,最重要是與醫師溝通理想外觀目標,患者必須認知不是越大就越美,強行使用過大的植入物反而會提高併發症的機率,而醫師的美感與手術規劃也是選擇關鍵。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服務的賴雅薇做了很多乳癌重建的患者,她認為安全可靠最重要,無論是圓形的「記憶果凍型矽膠」或新一代模擬乳房外形的「美人魚水滴」,都有針對乳癌重建族群的10年研究報告。現在的醫療技術讓乳癌患者5年的存活率都可以達9成以上,而乳房重建就顯得更加重要,讓患者正常生活,游泳甚至泡湯都可以,只要好好保養,植入物甚至可以放一輩子。 楊舒鈞則認為,圓形的光滑面及霧面其實各有千秋,美國的潮流以又軟又晃的光滑面為主,台灣則是因霧面好照顧而成為主流。其實各有好處,前者是觸感軟嫩有真實晃動感,後者是貼合穩固效果挺翹,照護也輕鬆。但無論選用哪種,都必須注意不應聽信網路傳言擅自按摩,因為術後照顧的方式和醫師的手術方式大有關係,一定要在手術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術後照顧,以免因為一時心急將植入物推離本來預設位置,導致反覆發炎甚至變形必須取出。 原則四:手術費過低要小心隆乳手術有一定的價格,楊舒鈞指出,每家診所會有3到5萬的差距都屬合理範圍,不論放入什麼形狀及品牌的植入物,雙側隆乳若低於15萬就要小心查證,包含手術的醫師經驗值,使用的植入物是否經過衛服部核准,以及是否有麻醉科醫師在場等。 原則五:明辨網路訊息真假網路上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言論,多人分享不見得是正確的,他人成功的案例也不一定能複製到自己身上,要到網路上參考隆乳手術的意見要非常小心。賴雅薇指出,網路上的訊息時常天花亂墜,曾經遇過有女生拿A片截圖到診間,而圖片還是由下往上的角度非常不切實際,此時醫師就得戳破患者的粉紅泡泡,用理性的方式跟患者溝通評估。別人放多大變成什麼罩杯,不代表自己也是一樣,隆乳手術就像是「錦上添花」,本來的乳房組織越多,成效就會越自然,若乳房先天條件不理想,像是極度平胸、雞胸等狀況,更要多加詢問醫師找出最適合的隆乳選擇,也要認知手術後成果也會有極限,才是健康的整形心態。
-
2020-11-22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有故事/經歷波濤洶湧 隆乳幕後推手是「他」
台灣女性波濤洶湧的隆乳進化史,幕後推手竟是位出生於二戰末期的老先生。前「西北」公司、現任「蓓蕾莉生技」董事長胡鴻渝的創業史,正是台灣隆乳史不為人知的番外篇。由於父親早逝,年幼的他在貧困生活中努力打工賺取生活費,25歲時,決定進入不看學歷、只看能力的美國郵輪服務,跟著郵輪環遊世界。郵輪打工跑遍世界,帶回整形醫材。上船時一句英語也不會的胡鴻渝,憑努力從服務員一路升至公關經理,練得一口流利英語,奠定與歐美人士發展友好互信的基礎。回台後,因緣際會接觸到醫材產業,逐步進入整形外科專門領域,成為當時台灣整外先驅醫師們的影子,引進乳房植入物及相關整形科醫材,成為國內整形界的義乳教父。胡鴻渝回顧六○年代,當時台灣醫療體制不健全,坊間流行注射液態矽膠的小針美容,免開刀、無疤痕,讓愛美女性立刻獲得豐滿柔軟雙峰。殊不知液態矽膠會流動,乳房會漸漸變形、潰爛,液態矽膠會與組織、肌肉結合,取不乾淨也吸收不了,不知害慘多少女性。看到許多女性受害,他大費周章地從美國引進合格乳房植入物,但當年國內尚未有整形專科醫師可以成熟使用隆乳醫材,一年賣不到十副,生意慘澹。提供國外最新資訊,收集病患反應。而後苦撐至八○年代,股票市場繁榮帶動台灣隆乳全盛時期,女性捧著現金到整形診所排隊要求隆乳。當時美國、巴西都是隆乳風氣極盛的國家,卻鮮少人知,台灣早已躋身亞洲隆乳大國,甚至比韓國更興盛,且台灣手術精緻化、乳房植入物強調自然,與巴西大不同。由於早期跑船的歷練,草創時期,胡鴻渝就敏銳察覺醫師的需求,總是主動提供國外最新的醫療資訊、教學影片,並向醫師收集手術後的病患反應。在還沒講究臨床實證醫學的時代,他就懂得收集術後的結果,作為評估選用義乳材料的方向。矽膠被禁多年後,植入物再開啟新篇章。隆乳材料當年還經歷了傳統「液態矽膠」被禁的大轉折,胡鴻渝說,使用液態矽膠的舊式乳房植入物推出後,在七○及八○年代發生多起填充物破裂、外漏案例,破漏後難以清除,甚至有免疫問題,之後在美國及亞洲國家全面禁用。但是全世界男女對矽膠柔軟、真實的手感無法忘懷,液態矽膠被禁14年後,美國終於重新核可高聚合性的「記憶果凍矽膠」,兼具軟嫩手感與高安全性,此種記憶果凍的特性被各廠牌廣泛地採用後,除了圓形,又推出新一代模擬真實乳房外形的水滴型,還完成了10年美國FDA臨床追蹤研究報告,開啟了植入物的新篇章。投入醫材已超過40年,現年77歲的胡鴻渝對於植入物的眉角如數家珍,也看過許多產品風光上市又被禁用。他提醒所有想隆乳的女性,醫材雖然不斷創新,但畢竟植入人體,不像3C或家電產品,不一定要用自己的身體馬上嘗鮮。最重要的是長久的安全性及穩定性一定要高,全世界的使用歷史和公正的研究報告,都是必備的查證,天花亂墜的廣告也不可盡信。畢竟隆乳不是要求三、五年效果,要能保障未來十幾年的長久可靠,才是追求美波升級的最佳準則。
-
2020-11-22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話歷史/從鹽水袋到果凍矽膠 完美胸形演進
民國57年,台灣第一台隆乳手術,由馬偕醫院羅慧夫、林秋華醫師共同進行,他倆從美國拎了一副鹽水袋回台,開啟了台灣隆乳史的第一頁。當時一位外籍牧師娘接受隆乳,但因手術技術未成熟,術後發生嚴重血腫,隔天便要求醫師將義乳取出。台灣第一例隆乳手術宣告失敗。液態矽膠遭禁,近年果凍矽膠成主流。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也是整形教母的林靜芸口述以上歷史,她的叔父正是當時施行這第一例手術的先鋒林秋華。林靜芸回憶,早年,還沒有正規隆乳手術與義乳,小針美容大為盛行,導致許多女性乳房潰爛。直到專科成立,醫師技術漸熟練以及優良義乳引進之後,隆乳市場才爆發式的成長。當年鹽水袋及液態矽膠幾乎同時興起,液態矽膠柔軟的觸感,讓男女都著迷,但也因為發生破漏後難以清除的問題,台灣在1992年下令禁止使用液態矽膠產品。直到美國發展出高凝聚性的新型矽膠問世,具備柔軟觸感及安全性,這類記憶果凍矽膠就成了主流,至今已超過600萬人受惠,台灣也終於引進國外風靡已久,外觀自然的新一代水滴。水滴型乳頭微翹,最能呈現自然胸形。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歐冠彣指出,這十年來的醫材變化,就是柔軟、仿真、安全,跟人體不起作用,目前果凍矽膠的粘度及凝聚力都更好,不容易位移也不會亂跑,即使破掉也不會擴散。在這麼多的矽膠植入物裡,歐冠彣很推崇美人魚水滴型,原因在於非常自然,胸部呈現最美的水滴型外觀,胸部上緣占1/3,乳頭在正中間,略略往上微翹,胸部下緣佔2/3,胸部上緣距離側腋下兩指的距離,胸形最為自然飽滿。歐冠彣認為,尤其亞洲女性身材偏瘦小,水滴型放入後不會太突兀,想要又大又自然而且要擠乳溝也行,不過因為水滴型會讓乳頭呈現微翹形狀,在放置時就要先確認位置,手術上比較麻煩一點,但術後不用按摩是最大的便利。完美乳房,線條和比例是關鍵。林靜芸則認為最美麗的乳房就是健康,皮膚好、乳暈粉,乳暈直徑兩公分,乳頭零點五公分,罩杯反而不是最重要,乳房線條和比例才是關鍵。該從何處把植入物放入胸部也很有技巧,歐冠彣分析目前有腋下、乳下、肚臍、乳暈,得因各人狀況而定,若已婚沒有要哺餵母乳者,建議乳暈切口,因為從乳暈切進去有時候會影響乳腺,對哺乳功能還是有點影響。還未結婚的年輕女性則建議腋下或乳下,而疤痕隱藏最好的則是肚臍。林靜芸較推崇乳下緣切口,這是歐美流行的便捷隆乳,置放的路徑很短,手術平均為二到三小時,隔天可以上班。林靜芸笑稱,唯一的缺點是親密關係時,男人可能從疤痕識破,不過也越來越多女性大方承認加工,她們認為隆乳是為了取悅自己、穿衣好看,拍照更美觀,而不是為了取悅男人。主要矽膠植體光滑圓盤手感最軟但易滑動,術後初期需要勤加按摩,不按摩容易產生莢膜攣縮,適合追求軟度也樂於保養的女性。霧面圓盤減少莢膜攣縮機會,不用按摩,讓患者更方便輕鬆,適合忙碌及喜歡飽滿挺翹的女性。霧面水滴型新一代的矽膠植體,仿乳房自然的外觀,與同級圓盤相比,可再加大1-2個罩杯,適合身材過瘦或乳房下垂的女孩,莢膜攣縮率是三者中最低的。
-
2020-11-22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新風潮/做太小被抗議罩杯飆升 女性為自己而美
「以前女性隆乳多是為了改善夫妻關係,現在愈來愈多年輕女性為了自己而來,也不在意讓人家知道是『假』的,只要大又美麗,能自信展現身材就好。」為許多年輕女性隆乳的開業整形外科醫師邱大睿如此分析。跟風歐美,健身女教練就愛又大又圓。十年來隆乳市場的變化,站在第一線的整形外科醫師看得最清楚,「我曾經幫一位女性健身教練隆乳,由於患者的需求與一般人不同,加上受歐美健身教練影響,女教練希望愈大愈好,甚至超出本身乳房寬度、兩顆圓圓掛在胸口也沒關係,而且她們的伴侶也是同樣想法。」這讓邱大睿非常驚訝。邱大睿說,健身教練因為運動的關係,只有肌肉、脂肪很少,而脂肪最多的雙峰就很容易在健身過程中「消失」。更由於健身很常使用到胸大肌,因此植入物的位置就得在胸大肌上面的筋膜層,而為了運動教學時乳房不會跟著動作亂跑,則必需選擇像是「霧面記憶果凍」這類的微絨毛材質,才能跟組織緊密貼合。「早做早享受」,大方分享隆乳經驗。這些願意展露身材的女性,也大方的在社群媒體分享自己隆乳的經驗。邱大睿兩年來已幫二、三十位女教練隆乳,年紀幾乎都在30歲以下,與十多年前隆乳年齡多為40歲以上的女性,足足年輕了10歲。女力覺醒讓年輕女生有「早做早享受」的想法,而隆乳的罩杯也「UP」升級,以前C罩杯就讓女性很滿意,現在做太小還會被抗議,都要至少D罩杯起跳。邱大睿還為一名女性加量為F罩杯550cc,他無奈地說:「這是我做過最大的罩杯,術前有盡量和患者溝通,但患者堅持大就是美。」這股大奶風氣也往南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暨癌症中心主治醫師張智皓發現,南部通常都喜歡大C小D,但社群媒體興起後,網紅大露事業線,南部女性要求的罩杯也愈來愈大。乳癌重建一條龍手術,保住健康、找回雙峰。其實,最早的隆乳手術是因身體殘疾進行義乳重建。擁有乳房外科及整形外科雙專科的張智皓指出,早年乳房外科為了救命,把胸部能切的全切除,但現今已認為乳癌患者不必在「命」與「美」之間二選一,醫療已發展出為了乳癌患者進行乳房全切時,保留乳頭及皮瓣,再使用植入物重建,並讓另一邊的健康乳房「順便升級」,這種「一條龍」的手術方式,讓患者因病進開刀房切除乳房,出來時雙乳並沒有消失,反而更美,是種「逆轉勝」的概念,很受癌友歡迎。一台刀就能完成癌組織切除、乳房重建、隆乳手術,正是最新的乳房醫學。張智皓說,日前一名42歲的乳癌一期患者,因有乳癌家族史,選擇右側乳房全切除,左側同步進行隆乳手術,目前每天服用荷爾蒙藥物,也不太需要擔心乳癌復發情形,患者不只沒有失去乳房,還變得更加自信。張智皓也提醒,隆乳首重安全,對於醫材的選擇,整顆植入物必需通過美國及台灣FDA核准,有十年臨床追蹤報告,數據完整可考,對醫病都有保障。產後隆乳新趨勢 做好3件事避免變成布袋奶近年產後因乳房下垂進行隆乳的個案也不少。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歐冠彣說,產後乳房下垂的原因,在於皮膚及乳腺鬆弛,就像是洩了氣的皮球,皮膚的彈性回不去了,尤其產後快速減重的女性,更容易造成乳房下垂。至於隆乳後會不會影響餵母奶,歐冠彣說,要看手術切口,採乳暈切口比較有可能影響到乳腺,就有可能無法餵奶。而為了避免產後乳房下垂,歐冠彣提供三招預防:孕前控制體重懷孕前後,體重增加控制在8-10公斤內。 內衣好好穿懷孕或產後因漲奶胸部變大,很多人覺得穿內衣不舒服,但穿內衣可阻止地心引力讓乳房下垂。 增加胸大肌厚度平常要健身,增加胸大肌厚度就能增加力量,多少可以拉提乳房,減少下垂。
-
2020-11-20 醫療.整形美容
擁有「大、自然」系性感美波 女醫師解惑隆乳5大迷思
隆乳是讓胸部變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加上現在的手術普遍使用內視鏡,技術更加精密,恢復期更短,許多女生早就趁著假期偷偷升級。而台灣已經默默使用超過10年的經典植入物「記憶果凍矽膠」和剛上市的新一代水滴,也都在美國完成了10年臨床追蹤報告,女性想要變大,也不必當新醫材的白老鼠,可以更加安全的擁有「大、自然」系美波。我們邀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蕭奕君,整理出變身之前,必看的隆乳5大迷思。迷思一:隆乳會影響餵母奶嗎?答:隆乳就像穿高跟鞋一樣,是把胸部墊高,所用的記憶果凍矽膠會放在乳腺下方或胸大肌下方,無論放在哪裡都不會影響到乳腺。通常只有一個狀況會影響哺乳,就是手術切口在乳暈的情形下,因為乳暈最下方佈滿了乳腺,當懷孕時乳汁開始分泌匯集至乳頭處噴出,因此,利用手術從乳暈當切口時,哺乳功能大概只剩5成左右。迷思二:隆乳後會影響乳癌的判斷嗎?答:隆乳手術年紀愈來愈輕,約有六七成患者都沒進行過乳癌篩檢,因此隆乳手術前先做乳癌篩檢,在確定乳房是健康的情形下隆乳,蕭奕君醫師每年會因此找到一到兩名早期乳癌患者。而隆乳後的乳癌篩檢,以超音波方式不會受植入物影響。而乳房攝影,因為要用力夾住乳房,在隆乳後較不建議,且乳房外緣會與植入物的影像重疊,就有可能影響到乳癌的判斷。因此,當篩檢報告有疑問時,要立刻就醫進行核磁共振檢查(MRI)確認,以確保診斷正確。迷思三:乳房植入物的壽命是永久的嗎?答:早年鹽水袋每年會有1%的滲透機率,因此大約10到20年就必需更換植入物;但隨著科技進步,記憶果凍矽膠植入物幾乎可以永久,除非受到尖物刺入否則不易破掉,因此,術後最好不要針灸,蕭奕君一年做一兩百例,只有一至兩個會破掉。由於現在的植入物都屬於高凝聚型的記憶果凍式矽膠,內容宛如軟糖般,破掉也不會像早期的液態矽膠像蜂蜜一樣流遍組織的棘手狀況。但「內餡」流出,仍會讓身體產生免疫反應,可能術後2-3年發生延遲性莢膜攣縮。由於破裂不易馬上發現,因此當熟悉的觸感消失,胸部變得軟綿或走形,就得懷疑是否破裂,盡快回診檢查。迷思四:隆乳後會有明顯疤痕嗎?答:手術切口因每個醫師的喜好及技術而定,各有優缺點。以前隆乳手術,民眾很喜歡看明星腋下是否有「異樣」,但隨著內視鏡隆乳手術技術發達,即使腋下當切口,經過半年到一年,就成為自然的縐褶,即使穿無袖也不容易看出來,但缺點是手術時間較長。至於近年流行的乳緣下切口,因被雙乳給遮住,穿清涼衣服絕對看不出來,但當躺在床上時,因乳房皮膚完整白皙,左右兩條縫線就會顯像出來,好處是路徑短,手術時間也很短,又稱便捷式隆乳。至於乳暈切口,雖然乳暈為棕紅色,傷口疤痕初期也為棕紅色,但時間久了,當傷口慢慢好轉顏色變白後,在乳暈仍有可能呈現一條白線;適合乳暈較淡和乳暈較大的患者,因有可能影響哺乳,不建議未來有生育計劃的女性。迷思五:任何年紀都可以做隆乳手術嗎?答:依目前的技術,任何年紀想要隆乳都沒問題,年輕女性當然要是成年人,醫師也會了解來隆乳的原因,蕭奕君醫師表示,有6成女性來隆乳是準備好資料來諮詢,但有2成是屬於衝動型,有些只是因為要挽回婚姻,想做得比小三還要大,通常在跟醫師理性溝通後,有些就會取消隆乳念頭。另外,也有產後還在哺乳期的女性想隆乳,蕭醫師建議在哺乳後半年,斷奶乾淨後再隆乳會比較安全。
-
2020-11-09 醫療.整形美容
不到30分鐘 便捷式隆乳時代來臨
女性意識的崛起及醫療科技的進步,便捷式隆乳當道,低疼痛、低傷害的乳房下緣切口、乳腺下植入以及材質進化,現在手術只要二到三小時,隔天就能上班,隆乳不再是痛苦的手術。在美國甚至有28分鐘的手術紀錄!隆乳已成了更安全及普遍的追求,大受女性歡迎。 台灣每年約有一到二萬名女性進行隆乳手術,早年隆乳者分享「感覺胸部被大象踩過」的心得,已成過去式。現在的隆乳手術相當進步,且以便捷隆乳為主,整形教母林靜芸觀察自己多年的經驗及目前歐美的趨勢,便捷式隆乳的手術傷口在乳房下緣,以乳房下緣作為切口,因距離手術需剝離的組織較近,可以便利製造出完美的植入空間,而切口位置正是內衣的下緣,乳房自然下墜時,可以將傷口遮住,只是在親密時刻,伴侶仍能看到痕跡。但也越來越多女性不在意公開自己有隆乳,畢竟想更美的出發點是取悅自己,而不是取悅他人。 除了切口位置改變外,過去隆乳多是將植入物放置在胸大肌下,林靜芸說明術後可能會顯得比較壯,當手部用力、胸大肌收縮時,植入物可能會隨著肌肉擺動而有移位的可能,加上現在很多女生都有運動的習慣,林靜芸也建議可考慮乳腺下,除了形狀比較漂亮,也更容易擠出乳溝,且對練健美的女性來說,就算肌肉用力也不擔心變形,穿比基尼或運動內衣時更能展現自然胸型。 而什麼樣的乳房最美麗?林靜芸說,她聽過最認同的一句話是先生對著隆乳後的太太說,「長在我愛的女人身上的乳房最漂亮!」過去的女性只求罩杯升等,訴求是「有大一點就好」、「不想讓人知道」,不希望在親密時刻被發現,但現代人已不再是女為悅己者「隆」,動機多是為了自信美麗。林靜芸認為舊時代的思維讓女性必須容忍或隱藏,從現在回想起來,實在很荒謬。隆乳手術因時代不停的改變,材質的進步也是現今便捷式隆乳不可或缺的一環,台灣隆乳市場的幕後推手,前西北有限公司創辦人,現任蓓蕾莉生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鴻渝先生,有「義乳教父」之稱的他,與林靜芸也是多年的好友。早年經常與醫師們一起討論植入物的術後狀況,胡鴻渝也說明植入物由早期會流動的矽膠,進展到目前的果凍及水滴,傳統的矽膠流動性高,萬一破裂會滲進人體難以清除,台灣也曾禁止。後來因材質技術的改良下,演變為觸感真實又高安全性的記憶果凍,就算破裂也不會流進人體,且無論男女都滿意記憶果凍矽膠的軟嫩感,在站立或是躺平時,胸型也能自然真實地隨之變化,因此成為隆乳材質的主流。 義乳選擇現今也更加多元,除了光滑面和絨毛面之外,新興的霧面材質因為觸感細緻且照護方便受到注目,再加上產品成熟,全球醫師廣泛且熟練地使用,有些經典熱門的植入物甚至已經完成10年的FDA臨床追蹤報告,讓現在的隆乳手術更加安全有保障。2020年台灣也引進了國外長銷的美人魚水滴,讓台灣的植入物選擇不再只有圓型,模擬真實乳房的水滴型產品,從長寬度到挺度都有精細分類,讓現代女性因應自己身形有更客製化的選擇。作為國內矽膠義乳供應商之一,接觸隆乳市場40年的胡鴻渝先生說,「我一直都是帶國外最好的東西回來」,安全性是選擇隆乳材質最重要的評估,擁有美國FDA認證以及完成10年臨床追蹤報告的醫材,在全球的廣泛度都是重要評判指標。為了減少與期待的誤差,胡鴻渝也特別強調,除了產品的安全性,更需要慎選經驗豐富的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在術前溝通也非常重要,可透過3D模擬軟體協助,預先模擬自身術後的尺寸和比例,避免術後的預期落差,引發醫療糾紛。畢竟隆乳是一輩子的事,審選植入物及醫師,仔細地做功課和溝通,術後聽從醫囑,才能輕鬆打造自信美胸。
-
2020-11-05 醫療.整形美容
宅花媽媽產後乳房消風 搶救下垂奶大作戰
「其實,我沒有要很大的胸。」這是部落客宅媽花花在臉書粉絲頁的自白。從17歲懷孕生子,經歷漲奶與親餵的疼痛,在哺乳9個月時,決定使用退奶祕方,然而三天後胸前立刻像風乾的酸菜般一片乾癟。宅媽花花因為懷孕而造成肥胖,藉由運動與控制飲食瘦身與擺脫憂鬱症,參加過2013年度全國總統盃健美錦標賽,獲得女子組第五名。蛻變後的她,現在是知名的粉絲團主,現代女力在她身上發著光。「在漫畫中老奶奶的胸部可以垂到往後甩,不是誇張!」宅媽花花感嘆道。由於退奶後,胸前鬆弛的皮膚面積太大,整形外科醫師評估後,需要切除部分皮膚進行提乳手術,再加上使用大尺寸的記憶果凍隆乳,才足以撐起已經鬆垮的下垂奶。 宅媽花花說,就算離了婚也從不後悔生了兩個孩子,但生完老大後因為胸部下垂嚴重,看到自己不堪的胸部,連親密時都不想開燈,雖然想解決乳房的困擾,但當時伴侶對隆乳觀感負面,甚至放話不喜歡摸假奶,讓宅媽花花打消隆乳的念頭。 隨著丈夫外遇以及離婚的諸多打擊,躁鬱症也同時找上了她,所幸在28歲那年接觸了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逐漸領悟到人應該為自己而活,而非只為了迎合別人的眼光及期望,從此展開了書寫分享及自我療癒的過程。 她也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下垂奶,積極的尋求解法,她立即決定找熟悉的醫美診所,「請推薦給我這裡經驗最豐富的整形外科醫師!」。她暱稱重生後的乳房為「奶奶2.0」,也不吝和讀者們分享她滿意的術後效果,現任的伴侶也非常支持她這樣勇敢的為自己做決定。2019年,發生乳房植入物被下架事件,她才發現醫師為她選用的是來自美國醫療大廠,已有10年研究報告的成熟產品,全球使用者超過6百萬人,即使是在法國將眾多品牌下架時,她使用的品牌仍是安全的,「真的很感謝醫師為我把關」花花鬆一口氣說道。 宅媽花花目前是健身教練,對於有人質疑女性隆乳就是「物化自己」,她也站出來反駁,「女人從外貌到內在,都應該要活得漂亮,而且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認為展現美感就是物化女性的人,才應該檢討自己的有色眼光。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李得維指出,會造成乳房產後下垂的原因,是因為在懷孕及哺乳的過程,乳腺及皮膚都被撐得過大,當不需要餵奶、沒有產乳需求時,就會造成乳腺萎縮,鬆弛的皮膚則因真皮層的膠原蛋白無法及時回到原來的長度,就造成乳房下垂,這就像是打飽氣的皮球突然洩氣,剩下一張鬆垮垮的氣球皮。 李得維直言,只要經歷乳腺脹奶的過程,媽媽們幾乎無法避免乳房下垂的狀況,而臨床上,若施打退奶針,有些媽媽的乳房確實下垂得更為嚴重。 哺乳是媽媽的偉大付出,但又得面對乳房下垂的問題,時常得委曲自己。李得維就有一位年輕媽媽的個案,本來胸部就不大,生產完後乳房下垂到連自己都感到崩潰,認為更沒有吸引力了,甚至不敢在老公面前脫衣服,最後她選擇隆乳,成全自己的自信心。 李得維也觀察現到,現代女性對於隆乳接受度愈來愈高,這幾年因產後乳房下垂來隆乳的患者大約增加二到三成,不過,李得維也提醒,即使隆乳後堅挺的胸部,隨著年紀增加,皮膚的老化愈來愈鬆弛,仍有可能要面對下垂狀況。 另外,隆乳後到底可不可以哺乳,李得維認為,基本上因產後乳房下垂來隆乳者,都有打算不再生小孩,但懷孕這件事有時很難預料,他也有好幾位患者隆乳後性生活更加美滿,因此又意外懷了下一胎。現今隆乳醫材安全性高,像是光滑面與霧面的記憶果凍植體都已經相當成熟,有10年的美國FDA臨床報告,只要手術切口避開乳暈,不傷害乳腺的狀況下,不太會影響哺乳。 至於隆乳後的脹奶又退奶會不會影響隆乳效果,李得維表示,若將植入物放在乳腺下方,乳腺等於是在皮膚較淺的位置,一旦懷孕後,乳腺會因荷爾蒙關係開始變大漲奶,隆乳後的乳房可能會稍微變形,如果擔心這樣的狀況,可以選擇新一代水滴形植入物,原廠甚至提供了含懷孕前後的八年使用追蹤照片,讓媽媽們對隆乳未來多年的狀況更有信心。
-
2020-10-23 醫療.整形美容
3D真實體驗 精準隆乳新科技
整形最怕自己「整」出來的結果,與預期的不同,為了避免醫病之間對「結果」產生誤差,若整形前能利用「3D模擬」實境化術後外觀,就能減少彼此歧見。「就像很多女性都會指定E罩杯,但E罩杯在每個人身上其實看起來大不相同,模擬軟體讓女性更能精準描述自己想要的模樣」。整形外科專科醫師邱泰豐認為,隆乳後是否滿意,絕大部分是比例和美感能否和諧,而非一味越大越美。術前雖然得多花30分鐘跟女性溝通,但術後女性的滿意度都會提高,尤其清楚自己乳房的黃金三角比例,更容易找出適合自己的隆乳罩杯。使用瑞士3D實境體驗輔助溝通的邱泰豐醫師,熟練地用平版電腦解釋道「精準模擬隆乳的影像可達到8到9成的真實性,讓女性知道術後的狀況,有些病人確實想要做很大,但實際上身體尺寸不適合,我們就會用模擬軟體解釋,超出原本乳房的範圍外觀上會變得怎麼樣,大部份女性經過理性溝通都可以接受醫師建議的尺吋。」 邱泰豐指出,植入物若超出乳房寬度直徑的,就像蓋房子一樣,原本只能蓋100坪,但硬要蓋120坪,多出來就是違建,會造成乳房不是往外擴就是往內集中,胸部外擴容易看到植入物的邊緣,呈現不自然的外觀,另外,特大的乳房也會往內集中,雙乳擠在一起視覺上也不自然美觀。 另外,邱泰豐也提醒,做太大還有傷及神經的可能性,因為神經是從乳房外緣往內包覆,放置太大的植入物,會造成神經知覺異常,胸部敏感性較弱、乳頭麻麻的感覺,若只是暫性無知覺,可能3-6個月可以恢復,但若神經傷害較嚴重,可能就會永久性的沒知覺。 因為乳房的曲線有所謂的黃金三角,就是乳頭間的距離及鎖骨中心到乳頭的距離,形成三角形,依三角形形狀即可以判別身形比例,從而找到適合個人的隆乳規格。 隨著科技的進步,植入物也日新月異,以往乳房植入物都是圓形,雖然材質各家不同,但比例永遠都是長度等於寬度,只剩凸度可選。現在最新的植入物多了3D的思維,以美人魚水滴植入物為例,長度和寬度可任意選擇外,又加入了高度這個選項,結合了容量、飽滿度、底面形狀等三維訂製,能夠讓不同胸型的人找到更自然的可能性。 邱泰豐指出,現在已是客製化年代,除了觸感Q軟外,還得考慮植入物的流動性,像是跑跳時乳房晃動情形,躺著時雙乳呈現的姿勢,都是女性會考慮的情形,大部份的人還是喜歡愈自然愈好。這在模擬軟體中也能呈現走動跳動的晃動感,讓女性能對未來模樣有基本認知。 至於術後保養,邱泰豐也認為,現在多用內視鏡手術,比以前的隆乳手術更精準且創口小,讓術後保養相對輕鬆,許多女性甚至術後隔天就正常上班。以霧面的水滴型植入物為例,微絨毛的特性讓術後組織貼合穩固,不用按摩也不必太擔心發生傳說中的石頭奶。 另外,雖然目前植入物相對安全,但對於有免疫性疾病或乳房不良變化都不適合,邱泰豐指出,尤其蟹足腫的女性容易在胸口、耳垂、關節等處有疤痕組織,這類女性手術後疤痕會非常明顯,實際上,有這類體質者人數並不多,很多人是把肥厚性疤痕當成是蟹足腫,肥厚性疤痕組織只是超過自己傷口界線的增生組織,疤痕是可以經由整形外科來處理治療的,至於能不能進行隆乳手術,因傷口疤痕仍明顯,必需與女性詳細溝通。 預知胸部大小 3D術前模擬五步驟 Step1:裸上身拍正面照、左及右側面照,可呈現胸部的3D立Step2:在螢幕上開始進行正常乳房的「調整」,找出適合女性的黃金三角Step3:評估乳房最多可容納的植體CC數大小及適合的植體形狀Step4:模擬手術切口及厚度,例如乳暈、乳房下緣、腋下Step5:隆乳後流動感的模擬,走路晃動感、躺著姿勢等
-
2020-10-12 醫療.整形美容
自體脂肪隆乳鈣化消風 內視鏡二次隆乳提高安全
「今年年初開始摸到乳房有硬塊,而且愈來愈大愈來愈多,我好慌張,跑到醫院自費一萬多元做核磁共振,確認是脂肪鈣化,不是壞東西…」這段驚心動魄的過程,讓自體脂肪隆乳的患者Vivia嚇出一身冷汗。今年40歲的Vivia說,「自己的胸部本來就不大,但隨著年紀愈大後,就覺得乳房不夠美麗,興起了隆乳的念頭,當時就是想用自己的脂肪來隆乳,比較安心。」沒想到一年後,乳房開始出現異狀。「醫師術後有提到可能會有脂肪鈣化,會像綠豆般大小,需要保持身良好的作息維持免疫力,我吃了半年的低脂高蛋白健康餐,或許是作息不夠正常,影響到免疫力,雙峰就開始消風,不斷在乳房兩側摸到大小不一的硬塊,也不像醫師說的只有綠豆大小,心裡不斷發慌。」Vivia推敲著原因。後來,Vivia跑到大醫院進行檢查,她心有餘悸地說,「醫師說,有不少人像我一樣,自體脂肪隆乳後摸到硬塊,進行胸部核磁共振檢查,想要確定是不是乳癌,後來發現都是脂肪鈣化。」雖然不是癌化組織,Vivia不免抱怨,為了消風的胸部,Vivia決定二次隆乳,這次改用技術成熟,且有10年臨床研究報告的光滑面乳房植入物。她經朋友介紹找到專長在日式5D內視鏡隆乳的整形醫師張大力院長,手術後第四天就開始上班,也沒有傳說中會像被車輾過的疼痛感。由於記憶果凍隆乳技術已非常成熟,有些產品甚至已完成10年的臨床研究報告,讓Vivia在手術時更有安全感。手術至今兩三個月胸型已呈現自然垂墜,站立時柔軟,運動時波動飽滿,躺下還能自然外溢,觸感和外型都讓她十分滿意。張大力院長指出,很多民眾會認為自體脂肪隆乳一舉兩得,把不要的脂肪填在需要的地方,但會有鈣化結節,甚至感染化膿的風險,加上脂肪存活比例不一定,要達到挺翹比較難,可能腫很大但不挺,很挺的可能三、五年後因脂肪消失而下垂都有可能,這在術前都必須跟患者清楚告知。有人為了維持「挺胸」的效果進行了兩、三次手術,也有因為填脂後產生凹凸不平,乾脆重新來過進行二次隆乳。對於臨床醫師而言,要達到堅挺的效果及持久的保型性,使用乳房植入物反而比較可行,「自體脂肪我們多數是用在修飾乳型上面,要讓它又挺又大不太可能,病人的滿意度不是那麼高。」張大力院長分析道。以前會進行二次隆乳,多數是植入義乳使用不當破損或移位,或是有莢膜攣縮等不得已的併發症,讓胸部變形走位不得不進行二次隆乳,近年則因流行自體脂肪隆乳,造成需要二次隆乳的患者增加不少。張大力院長曾接獲六次隆乳需求的患者,都因不同因素需要「重整」自己的胸部。但每一次開刀隆乳就縮小可放置義乳的空間,非常考驗醫師的技術。為了剝離出可放置義乳的空間,會利用5D內視鏡隆乳手術,張大力院長解釋,首先會利用3D超音波,術前進行胸型、肌肉組織及乳房健康的精確分析,當天會再跟病人詳細溝通,選擇適當的義乳大小,手術時利用內視鏡增加微創剝離的空間,把義乳精準的植入該放的位置,讓乳房的兩邊切點張力及對稱都能均勻,形成點、線、面加上厚度及延展性的5D空間,達到客製化的隆乳。不過,有些狀況不適合二次隆乳,評估二次隆乳時,需考量到手術取出原本的植體後,因為已做過一次隆乳,結構層次較複雜,因為取出的莢膜較多,內部可能也有沾黏問題,須謹慎剝離乳房組織,在植體的選擇上,已經不適合再度注射自體脂肪隆乳,需要特別注意。至於隆乳後需要按摩嗎?張大力院長認為,這需要視狀況而定,有時候是因為隆乳後造成肌肉緊繃,是需要拉筋擴胸而不是按摩,有些人會付錢請人按摩胸部,若力道沒掌控好,反而會造成不理想的術後效果。術後該強調的是降低減染風險,而不是按摩,要把自己的免疫力照顧好,作息正常營養均勻,才是照顧好「ㄋㄟㄋㄟ」最佳方法。
-
2020-09-25 癌症.乳癌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 醫師:乳房重建資訊待提升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登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乳癌新增1萬3965人,比20年前成長5倍。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表示,雖現在乳癌治癒率大幅提升,但部分病友除與疾病奮鬥外,還得面對乳房切除後的重建課題。據臨床觀察,治療中全切除乳房患者僅25%左右會進行乳房重建,與美、韓等國超過五成情形相比較低。但在條件許可與情況評估下,重建乳房不僅外觀與常人無異,更完善患者便利性與自信心,認為重建資訊有待提升。歐陽賦說,據數十年醫學實證經驗來看,乳癌與隆乳沒有任何的關連性,因此乳癌患者在切除乳房後,如有乳房重建需求,目前有自體移植、矽膠等選擇,得先裝置組織擴張器,讓預計植入的位置養出足夠的空間與組織包覆度,再進行下一階段的義乳植入。他說,乳房重建對病友來說,更重要的是重啟自信、重拾完整人生,就復建與術後心裡條件的考量下,乳房重建應不分年齡。他日前曾收治一名70歲女患者,因乳癌第三期切除乳房後,除沒自信、也減少外出,後決定振作,重建乳房來找回罹病前的生活型態,術後找回自信,更重拾最喜歡的溫泉泡湯消遣。罹患乳癌的網紅美妝達人崔咪,今也現身說法,表示在完成化療、皮膚狀況穩定後,今年七月底完成乳房重建,感覺重生、也更圓滿。歐陽賦呼籲,患者有需求前應須考量自身身體因素,如皮膚厚薄、術後胸壁的鬆弛程度等,與專業整形醫師進行討論,並確保所選產品的安全性,如通過TFDA許可、研究報告參考,並諮詢乳癌防治、重建等衛教資訊後,來選擇合適方式,助癒後重啟人生。
-
2020-09-14 名人.精華區
王正旭/面對巨變 癌症資源「一網打盡」
門診有位初過30歲的病友,才剛升任小主管職的她,發現乳癌的當下,各種問題紛沓而來,似乎一瞬間美好的前景即將落空。面對疾病,她擔憂跟不上各樣醫療選擇,也擔心無法照料家人及自己,又不免憂鬱因為治療中斷工作,極可能影響職涯後續升遷甚至生計,人生至此還有什麼選擇?台灣癌症發生率上升,然而醫療進步,讓罹癌病人有較高存活期,因此更迫切需求更多「醫療之外」的支援及資源。擔任腫瘤科醫師多年,很早就與夥伴們發現癌友真切的需要:癌友除了希望活得長,也需要活得好。資源中心 助她面對巨變這位病友第一時間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就在即將接受化療之際,變成「少奶奶」的她害怕嚴重落髮,不知如何面對外觀巨變。幸而團隊個管師轉介她到院內「癌症資源中心」,並前往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希望小站,得知可義乳胸罩或植入義乳、租借假髮或頭巾,還有營養、心理、生活照護、講座課程、病友會等資源。在恐懼不安一掃而空後,她在不影響職場表現下,完成療程,積極安排未來亮麗的人生,繼續在工作崗位發光發熱,進而結婚育子。爭取癌友高品質生活這就是我們多年推動「醫社合作」,讓醫療整合社會資源,促進癌友存活,同時爭取高品質生活、順利回歸社會。建構全人、全程、全方位三大照護,包括了解疾病、治療副作用及照護等正確資訊,以及提供合宜的心理支持、社會資源、經濟、生活改變等,這才是癌症治療的最大目標。在發展醫社合作,結合醫院與社區資源,打造癌症病人無縫接軌的照護模式的前景下,衛福部國健署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全台80家醫療院所設置「癌症資源中心」,讓病人及家屬第一時間了解癌症治療及罹癌後的可能支援,10年共陪伴癌友逾百萬人次。癌症資源中心 整合資源然而80家醫療院所的癌症資源中心,似乎仍不足提供全台癌友需要,我們積極與各地醫療院所、病友團體、社區民間機構合作與連結,推動全台醫院成立「癌症資源中心」,並於2010年建立「台灣癌症資源網」(http://www.crm.org.tw),透過資源搜尋服務,加上免付費專線(0809-010-580),提供更即時的支援。今年,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癌症防治基金會全面升級成「台灣癌症資源網」,讓癌友可選擇個人關注的癌別、資源、地區、還可輸入地址或開啟定位功能,讓癌症資源網提供13項資源,如癌症資訊、營養相關、病友交流、康復用品、醫療院所、心理諮商、補助給付、輔具資源、交通協助、相關單位、照顧服務、篩檢資訊、臨床試驗、保險諮詢,「一網打盡」,加入會員即可直接線上報名活動、申請補助。讓癌友活得長、活得好,不僅是癌友及家屬的期望,更是醫療及社會共同成長的契機,我們一起努力。
-
2020-06-02 醫療.整形美容
56家醫美診所 獲3年認證
醫美診所醫療糾紛不斷,衛福部醫事司為加強品質,推出「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昨天公布首波56家醫美診所通過認證名單,取得三年的認證資格,提供民眾可作為選擇診所的參考。衛福部2018年9月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明定削骨、全(中)臉拉皮、全身拉皮、大量抽脂、鼻整形、腹部整形、義乳植入等七大類美容醫學手術,限制應由特定的專科醫師執行,至今年4月底,共有377家醫療機構可進行這七大類高風險手術。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第二步針對不限於七大手術的醫美診所,推出「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機制。針對診所執行的麻醉安全、用藥安全、感染管制、就醫隱私權維護,以及是否做到告知同意、收費透明等查核,若通過,則可取得效期三年的認證資格。石崇良表示,全台約有800家醫美診所,此次申請認證共77家,56家通過認證,通過率約73%。未通過診所大多因為儀器設備沒有保養紀錄、處置同意書及說明書內容不完整、手術紀錄及病歷記載不夠完整、未訂定麻醉照護作業流程等。石崇良強調,醫美診所認證不保證沒有問題,而是為了降低風險,替民眾將品質和安全做好把關,民眾可優先選擇通過認證的診所進行診療。然而此次報名家數和通過認證比率都不高,石崇良說,過去只針對醫院進行評鑑,診所可能對認證和評鑑程序不熟悉,未來一年辦理兩次認證,申請和取得認證的診所將會逐年增加。詳細名單公布於衛福部官網醫事司首頁「美容醫學資訊專區」及醫策會網站。
-
2020-05-25 癌症.乳癌
罹患乳癌卻遭受丈夫的背叛 她靠這件事迎向陽光
罹患乳癌,無法好好工作,無法專心照顧孩子,也可能面臨丈夫的背叛,癌症一點一滴的奪去原有的身份⋯乳癌患者面對治療過程中,自卑、任性、自暴自棄,生活中充滿了痛苦與挑戰。所有討人厭的特質,也跟著身體一起惡化了。周遭的親人、丈夫和朋友,都不知道如何對待患者,或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自處。只要照顧過重病患者的照護者,必然心有戚戚焉。在一次音樂治療活動的臨床課堂上,聆聽著乳癌患者的抗癌心路歷程。其中有位患者說道:「因為罹癌而使她與家人的感情更加的緊密了」。一直以來,工作與玩樂佔據了她大部分的時間,而與家人的關係形同室友。在她確定罹癌(乳癌四期),當下就自行決定切除雙乳手術。開完刀後,前半年病情似乎有所控制。治療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暴躁與不安,在經歷了抗癌的種種過程,她開始屈服於慢火細熬的道理,也漸漸地走出自卑,在課堂上能和乳癌病友們侃侃而談重建義乳的相關話題,她們認真地分享著,「哪一款形狀是最自然好看的⋯」。過了一段時日,這位患者留了信息給我,告知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頭,即將接受標靶治療,「因禍得福」,標靶治療不需自費了。多麼令人心疼的一段話。身為一位音療關懷師,除了鼓勵的話語,柔軟的心交織著多少不捨的眼淚,仍然給予深深的祝福。另一個案,是一位在美國發現罹患乳癌的少婦,她的丈夫因為無法接受形體上不完美的她,婚姻終告離異。隻身回到台北,在家人無怨無悔的細心照料,也藉由宗教力量的支持與參加各類的學習、成長課程,患者現已走出封閉、憂鬱的自己,病情也恢復的良好,一切都正向且陽光。照護乳癌重症者,除了家人、朋友的包容與陪伴,病友之間的歷程分享與相互打氣,都是幫助患者重建信心和調整心情的重要管道。但最重要的還是患者接受身體不同程度變化的自己,方能迎向陽光。用時間、愛心與耐心,灌溉生命的花朵。
-
2019-12-2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免疫治療 減緩肝移植排斥反應
辦公室有盆花好漂亮,王小姐每天負責澆花。有一天要離職,工作交接。新來的小姐仔細一看,「這是假花呀!」原來王小姐把它當真花,已經澆了三年。現代科技進步,什麼東西都可以以假亂真,上自假牙、義乳,而即使是真的器官,可能也不是自己的。例如肚子裡的心、肺、肝、腎都可以是別人提供的真的器官,只是是舶來品而已。只要是活的器官,但不是自己的,人體都會排斥,造物者在人體內都放有負責辨識敵我的T細胞,如果不把它抑制,移植至人體的器官就會被排斥掉。1970年代,抗排斥藥物的發展,讓器官移植向前跨進了一大步。近五年來,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治療的顯學,其原理與免疫排斥相反,是要激發人體的免疫細胞,發揮殺敵的功能,殺死人體內的癌細胞。其中的謎題就是如何辨識壞細胞,而不會殺死自己正常的細胞。有兩位研究免疫治療的學者也在去年因而得了諾貝爾獎,因他們的研究拯救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人。生物的奧秘在現代科技發達的年代,仍有許多不知真相之處,也許有一天,這些謎題都解開了,上帝可能就會真的生氣了。話說回來,平時就是要好好保養上天賦予的好器官,好好使用,定期保養,也才不會走到使用別人器官或以假亂真的器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8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