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為第7對腦神經,主掌臉部表情及眼皮閉合。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交替季節,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常被一般民眾誤認為腦中風。
- 症狀: 臉歪嘴斜 無法閉眼 眼睛乾澀 臉部麻痺 口水外流 抬頭紋消失 溢淚 味覺異常 聽覺異常
- 併發症: 顏面神經功能不全 曝露性角膜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顏面神經為第7對腦神經,主掌臉部表情及眼皮閉合。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交替季節,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常被一般民眾誤認為腦中風。
口瘡即俗稱的嘴破,是一種很普遍的口腔內黏膜疾病,患部可見於口腔內各處黏膜,諸如唇、頰內、舌、牙齦等,一開始是圓點型的紅腫,很快就發展成潰瘍瘡,表面凹下呈白色,周圍充血,略滲體液,有時潰瘍成簇冒發,因傷口開放,表皮神經裸露在外,因此對口中的各種刺激物很敏感,碰觸均會引來灼熱或疼痛若嚴重到影響進食和交談,可用口內膏、抗菌漱口水或止痛藥來舒緩症狀。口瘡一般約七天左右可痊癒,根本治療還是需靠飲食及調整作息來改善,否則容易一再復發,若持續三週以上都還沒好,就要注意可能是身體免疫失調的前兆。 有些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一開始也會有口腔潰瘍的症狀,如果還合併了眼睛、生殖器等其他地方的潰瘍,便可能是罹患貝歇氏病。類似的還有口腔扁平苔癬症,病灶除了在口腔裡,也會出現在皮膚上,口內潰瘍可長達五年甚至終生。另外還有感冒皰瘡,皰瘡是發生在口外而非口內。以上均容易和口瘡混淆,看診時最好詳細告知病史讓醫師了解,包含發病時間、頻率、持續多久、是否有其他患部出現病症等,以利對症下藥。
狹義的焦慮症,亦稱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這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致使人體神經活動異常,伴隨運動性不安及軀體不適等特徵的精神疾病,多發於青壯年齡,女性比男性高,臨床症狀有:無端緊張、恐慌、焦慮的念頭揮之不去、經常煩躁易怒、坐立難安、搓手踱步、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四肢發抖、無力、噁心想吐、暈眩、盜汗、失眠、腹瀉、頻尿、消瘦等。而廣義的焦慮症在醫學上的界定則包含所有能引發病態性焦慮症的精神疾病,像是強迫症、恐慌症、懼曠症、社交恐懼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等。 原本焦慮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過的正常情緒,但一旦持續時間過長,最後演變成無根據的驚恐和慌張,莫名的、無明確對象的焦慮緊張,以及對現實產生不合理的過度警覺,就成病理性的焦慮症。治療方式會以心理認知治療為主,體諒並協助患者分析移除焦慮的來源,同時搭配服用適量的抗焦慮藥物、多補充維他命B群及鈣片,生活中多練習腹式呼吸、瑜伽等放鬆身心的運動,改善焦慮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