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綠色蔬菜
共找到
485
筆 文章
-
-
2020-07-07 科別.骨科.復健
還在喝大骨湯補鈣?骨科醫教你3招預防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堪稱我國老年人的頭號隱形殺手,平時沒有明顯病徵,但是一旦發生骨鬆性骨折,這種好發於手腕、髖部、脊椎的嚴重併發症,就會導致嚴重疼痛不適,以及自我照顧能力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林心畬表示,骨質疏鬆症不易自我察覺,病患常因骨折就醫,經由醫師建議進行骨密度檢查後才發現罹患嚴重骨鬆而不自知。而老年人一旦發生髖部骨鬆性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女性達11%,男性達18%,簡直與某些癌症不相上下。近期研究發現,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第一,可知此病症在台灣盛行率之高;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預防骨質疏鬆是現今高齡化社會的重要議題。一、安全的運動每周運動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例如健走、健身操、交際舞、肌力訓練等,均可以有效刺激骨細胞活性,促進合成骨基質。二、正確的補鈣。每日攝取3-5份高鈣食材,達到每日攝取鈣質1000mg(毫克)以上,例如奶製品、豆製品、帶骨魚蝦、綠色蔬菜、黑芝麻等食材,確保骨細胞有足夠的骨骼原料。此外,鈣質在一般烹調過程不易溶解釋出,故大骨湯幾乎沒有鈣質,湯頭雖美,但多食無益;含鈣食材食用後須借助胃酸溶解方能為人體所吸收,因此若長期服用胃藥,也會陷入缺鈣的危險。三、適當曬太陽。每周曬太陽3-5次,每次15分鐘。穿著短袖短褲暴露手腳,藉由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身體可自行合成維生素D。台灣陽光充足,建議冬天可選擇中午前後之時段,夏天宜選擇早晨或傍晚之時段以免曬傷,在梅雨季等缺乏陽光的日子,則可藉由飲食稍作補充,例如鯖魚、鮭魚、秋刀魚、香菇、黑木耳等食材,均富含維生素D。若身體缺乏維生素D,在腸道會出現鈣質吸收困難,在骨骼會出現骨細胞活性下降,誘發骨基質溶解,骨骼空洞化,最終導致骨質疏鬆。林心畬說,骨骼系統由骨細胞合成骨基質形成,骨基質則由膠原蛋白及磷酸鈣共同構成,維持骨骼健康的根本就是活化骨細胞,攝取充足營養素建構骨基質。延伸閱讀: 喝拿鐵就不怕鈣流失? 真相恐怕恰好相反 長期補鈣卻不見效果? 忽略這1件事等於白吃了
-
2020-07-05 科別.眼部
「直線」看成「歪線」?小心老年黃斑部病變
一名60多歲設計師近年視力下降,使用工具尺畫草圖,直線怎麼看都是歪線,就醫確診為老年黃斑部病變,幸在接受抗血管新生因子注射療程後,視力慢慢從0.2恢復到0.7。眼科醫師呼籲,平時應多吃深綠色蔬菜,50歲以上民眾則應每年接受一次眼科檢查,才能保護好靈魂之窗。隨年紀增長 感光細胞凋亡黃斑部位於眼球正後方的視網膜中心處,具感光功能,是視覺最重要的區域。台中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林俊賢表示,若將眼球比喻為照相機,視網膜是底片,黃斑部就是控制成像效果,當黃斑部出問題,可能引起視力下降或視覺變形。但隨年紀增加,除了黃斑部的感光細胞會凋亡,協助眼球排出代謝廢物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層也會退化。當代謝廢物沉積成「隱結」,視網膜得不到養分,容易生成不健康的構造——新生血管。林俊賢說,當尚未有新生血管生成時,被歸類為「乾性病變」,對視力的影響較細微,注意防曬、適量多補充葉黃素及深綠色蔬菜可延緩惡化。但當新生血管生成且破裂,會產生黃斑部水腫或出血,又稱「濕性病變」,此時若未及早治療,嚴重恐使視力降至0.1以下,有失明危險,有必要治療。病變因子 三高、抽菸、紫外線前述病變均因好發於55歲以上民眾,又被統稱為「老年黃斑部病變」。危險因子除了年齡,也包括紫外線曝曬、抽菸、三高、以及家族史等。外界認為3C產品的藍光也會造成黃斑部病變,但林俊賢說,目前未有直接證據,其傷害仍以乾眼症、白內障與近視加深等有關。老年黃斑部病變可自我察覺嗎?林俊賢建議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評估工具,輪流交替遮單眼注視方格,一旦線條會扭曲或視野出現中央黑影,就應該要接受眼科檢查與診斷。及早密集治療 能維持視力目前針對濕性的老年黃斑部病變治療共識為使用「抗血管新生因子(Anti-VEGF)」的眼內注射劑,與傳統的雷射治療相比,較無視網膜結疤的副作用。林俊賢說,若能及早並密集用藥治療,藥物反應佳,較有機會能維持視力在不錯的程度,且可隨治療效果來延長治療間隔,慢慢降低回診的次數。反之,若拖延或不定期治療回診,藥物反應會比較差,若效果實在不好,就得再考慮使用光動力療法進行輔助治療。有病人會怕在眼內打針,拖到有症狀才回診。林俊賢強調,上針前都會點麻藥,且症狀回穩後就有機會拉長回診打針的時間,「不然等同前功盡棄。」過去針對老年黃斑病變,健保僅給付一眼最多7針的抗血管新生因子,其餘需自費。不過今年6月起,每人每隻眼睛至多可給付14針,減少患者經濟負擔。
-
2020-07-05 科別.眼部
手機用「黑屏模式」護眼? 眼科權威曝真相
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會進入天天瘋狂追劇、玩遊戲,甚至挑燈夜戰的行為,讓眼睛健康拉警報。根據中華民國專科醫學會調查,國人每日平均使用3C時間從2017年的7.8小時提升到 9.4小時。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除了長時間仰賴手機、電腦,更有許多人習慣在夜間關燈後仍繼續滑手機。隨著科技進步,為了讓大眾於低光源狀況下使用3C,維護眼睛不受強烈光亮刺激,各大科技軟體紛推出「黑屏模式」。但將3C產品設置成「黑屏模式」真的對護眼有用嗎?陳瑩山指出,無論是黑屏模式、夜間模式等設計,實際上是透過降低螢幕亮度,以減少亮光的刺激。但將面板光色變暗,或許可減少長期使用所造成的傷害;但相對而言,若持續注視光色太暗、顏色失真的螢幕,反使眼睛更為費力,恐加深不適問題;加上大家夜間習慣在低光源的情況下使用3C產品,可能讓眼睛不適雪上加霜。他解釋,3C產品對眼睛的危害,與使用時間長短和習慣息息相關。所以最根本的保護方式,仍是減少睡前3C的使用,充足休息最重要。因此,家長務必留意孩童使用3C的習慣。他分享,過去曾有小一男童於假期間,一天使用3C逾4小時,二個月後因視力模糊就診,才驚覺孩子視力已大受影響。而如何幫助孩子維持眼睛健康的生活型態,除了可適度採取黑屏模式外,可遵循護眼三要訣。 1.限制使用充足休息小學、國中學生族群因發育未臻成熟,對光亮刺激的防護能力較弱,建議小學生每天使用3C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國中生則每日以1小時為限,且每20分鐘就必須休息10分鐘。 2.戶外活動遮蔽保護措施面對夏日烈陽,在外活動也要使用變色鏡片或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他建議,可選擇具有抗UV功能、鏡片大且包覆為佳、鏡片要光滑且色均、適度增加偏光處理,此外,顏色選擇也很重要。3.注意營養攝取學生族群均衡飲食、每天一顆雞蛋,並從深綠色蔬菜中攝取足夠葉黃素,是鞏固健康的不二法門;若長時間使用3C導致吃力的狀況發生,也可適度攝取蝦紅素等,舒緩不適。(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眼白冒血塊別以為是小事! 伴隨6狀況快就診 眼睛沒症狀也會得青光眼! 眼科醫師點名5大族群要注意  
-
2020-07-04 科別.骨科.復健
預防骨質疏鬆症?骨科醫師傳授強筋健骨3要素
骨質疏鬆症可說是老年人的頭號殺手,平時沒有明顯病徵,但是若因此發生併發症,例如,好發於手腕、髖部、脊椎等的骨鬆性骨折,即會導致嚴重疼痛不適,以及自我照顧能力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林心畬表示,骨質疏鬆症不易自我察覺,病患常因跌倒而骨折就醫,經醫師建議進行骨密度檢查後,才發現罹患嚴重骨鬆而不自知。老年人因跌倒而發生的骨折中,以髖關節的骨折最為常見,女性的發生率約為男性的二至三倍。老年人一旦發生髖部骨鬆性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女性達11%,男性達18%,簡直與某些癌症不相上下。林心畬指出,近期研究發現,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為亞洲第一,可知此病症在台灣盛行率之高,顯示如何預防骨質疏鬆,避免髖部骨鬆性骨折發生,是高齡化社會的重要議題。強筋健骨要素1 安全運動每周運動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例如健走、健身操、交際舞、肌力訓練等,均可以有效刺激骨細胞活性,促進合成骨基質。根據體育署統計,有達到上述規律運動習慣的成人僅約33%,國人對於運動習慣養成尚有進步空間。強筋健骨要素2 正確補鈣國健署普查發現,成人每日約攝取鈣質約500mg,與每日建議攝取量遠遠不足。林心畬提醒,每天應攝取3~5份高鈣食材,以達到每日攝取鈣質1000mg(毫克)以上。可從奶製品、豆製品、帶骨魚蝦、綠色蔬菜、黑芝麻等食材攝取,確保骨細胞有足夠的骨骼原料。他說,對於補鈣,許多人以為多喝大骨湯就有用,事實上,鈣質在一般烹調過程不易溶解釋出,故大骨湯幾乎沒有鈣質,多食無益。此外,含鈣食材食用後,須借助胃酸溶解方能為人體所吸收,若長期服用胃藥,也會陷入缺鈣的危險。強筋健骨要素3 要曬太陽林心畬說,骨骼系統由骨細胞合成骨基質形成,骨基質則由膠原蛋白及磷酸鈣共同構成,維持骨骼健康的根本就是活化骨細胞,攝取充足營養素建構骨基質。若身體缺乏維生素D,使腸道出現鈣質吸收困難,骨骼出現骨細胞活性下降,誘發骨基質溶解,骨骼空洞化,最終導致骨質疏鬆。建議每周曬太陽3~5次,每次15分鐘,讓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林心畬指出,台灣陽光充足,建議冬天可選擇中午前後之時段,夏天宜選擇早晨或傍晚之時段,穿著短袖短褲暴露手腳,藉由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促使維生素D合成,也不怕曬傷。而在梅雨季、颱風天等缺乏陽光的日子,不妨藉由飲食稍作補充,多吃鯖魚、鮭魚、秋刀魚、香菇、黑木耳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材。高鈣食譜設計參考
共
1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