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搜尋
經血
共找到
244
筆 文章
-
-
2021-08-31 該看哪科.婦科
桃園中年婦女經期大出血 子宮肌瘤手術切下1.5公斤腫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問題,主要由賀爾蒙造成,常見症狀有月經過多、壓迫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成為腹部腫瘤,因此宏其婦幼醫院婦科微創手術中心吳加仁主任建議,女性應多加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盡早就醫,平時也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來保持健康。子宮肌瘤是一種平滑肌瘤或稱纖維瘤,幾乎 30% 以上的婦女在一生中會患有,是最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好發年齡35至45歲之間。子宮肌瘤可分為最常見的子宮肌層間肌瘤、向子宮外的骨盆腔或腹腔突出生長,長得比較大的子宮漿膜下肌瘤及由子宮內膜下層往子宮腔生長,最容易造成經期大量出血的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肌瘤主要的導因推測和賀爾蒙有關,像懷孕時肌瘤變大,可能導致胎位不正、難產或大量出血,而停經後肌瘤逐漸萎縮變小。常見症狀有經血量多、血塊,經期過長造成貧血,或壓迫膀胱造成排尿次數增加,壓迫直腸導致排便困難,更嚴重成為腹部腫瘤,大如懷孕4至5個月都有可能。吳加仁表示,日前一位48歲林姓婦人因經血量多及痛經嚴重前來看診,透過超音波檢查評估,發現主要為巨大子宮肌瘤影響,且患者嚴重貧血,血紅素只有6.5gm/dl(女性低於12gm/dl就算貧血)。吳加仁執行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利用兩公分的肚臍切口,與旁邊兩個0.5公分的傷口,就順利完切下重達1500克的腫瘤。林婦手術後當晚就移除尿管,並可下床自行活動,隔天即出院回家。吳加仁表示,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其優點是傷口小、疼痛輕、恢復快及避免術後沾黏,還可以降低傷口的感染率。吳加仁也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適當的運動很重要。
-
2021-08-2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87歲老婦胸悶頭暈 外籍看護警覺性高送醫化解心梗危機
苗栗縣苑裡鎮87歲莊姓老婦日前在家中出現胸悶、頭暈現象,外籍看護警覺性高,立即將老婦送至苑裡李綜合醫院急診,醫師發現她的心肌酵素上升且心電圖出現變化,研判是心肌梗塞,下午老婦又出現明顯盜汗及胸悶,院方立即將她轉至大甲李綜合醫院進行心導管治療,術後恢復良好。莊姓老婦患有帕金森氏症,因家人住台北,平時都由外籍看護陪伴照護,老人家曾因低血鉀、膽結石住院過,前2個月也曾因疝氣開刀,這次因胸悶、頭暈來急診,醫師診視後建議住院治療,並同步為她進行心電圖與胸部X光檢查,在抽血檢驗心肌酵素後,醫師發現老人家的心肌酵素上升且心電圖出現變化,研判為心肌梗塞,下午老婦更明顯出現盜汗及胸悶,院方立刻聯繫心臟內科,醫師陳彥舟認為刻不容緩,立即搭上救護車陪同老婦到同醫療體系的大甲李綜合進行心導管治療。苑裡李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彥舟說,老婦是典型的心肌梗塞患者,雖然不像一些急性患者會突然昏迷倒地失去意識,但以老人家87歲高齡,風險隨時存在,這次幸好看護的外藉移工警覺心相當高,立即將阿嬤送醫才化解危機,老人家經血管攝影顯示心臟的左主幹冠狀動脈及左前降支顯著狹窄,分別在這兩處各放1支支架維持冠狀動脈血流通暢,術後阿嬤恢復良好並已順利出院。陳彥舟表示,心肌梗塞是危險性極高的疾病,極有可能在就醫前就猝死,但其實多數患者在發病前就有跡可循,像持續性的胸悶、胸痛、有壓迫感,且沒有獲得改善,這就是個明顯警訊,應該要立刻就醫諮詢,通常在心肌梗塞確診當下緊急施行心導管手術治療,可避免心肌損壞範圍擴大,保留較多完整的心臟功能。他表示,雖說心肌梗塞仍以老年人風險最高,但現在中壯年人因生活作息不健康,發生案例也較以往多出許多,建議有三高或其他危險因子者應定期健康檢查,政府每年都有補助成人老人健康檢查及四癌篩檢,民眾不妨多利用,了解自身健康情況。
-
2021-08-26 新聞.健康知識+
癌細胞怕熱是錯誤的觀念! 醫:喝溫熱水和熱敷,只會加重發炎反應
癌症:癌細胞怕熱是錯誤的觀念 在我用非藥物治療疼痛的患者中,有許多癌症患者,其中也有癌症已經轉移而到了末期的案例,而這些案例有些已經使用嗎啡或者類嗎啡,但都無法緩解他們的疼痛。其實只要癌症患者們願意活動,我可以用非藥物的方式緩解他們的疼痛,讓他們可以更熱衷於動一動身體,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癌症病友想以熱止痛,只會更痛 癌症疼痛大部分是一種組織發炎退化的後遺症,不見得與癌細胞的侵犯有關,多數也算是局部缺氧性的神經痛,這種疼痛是非常可怕的,別說是一般止痛藥,最後連嗎啡和類嗎啡都壓不住。另外,神經血管痛也常發生在非癌症的慢性疼痛患者的身上,嚴重時痛不欲生,是我能夠找到最好的形容詞。 然而,現在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主張癌細胞怕熱,所以利用熱來抗癌,這種誤解可能是因為癌症化學治療中有一種腹腔的熱化療而聯想到的。的確,熱可以增加免疫力這是無庸置疑的,但過多的免疫反應所產生的低度發炎反應,反而會造成各種病痛甚至癌症。癌症已經屬於發炎內熱了,不宜再加熱。 在生理上,人體只有在必須時才會提高體溫,在正常狀態下減少不必要的發炎才是維持健康、抗老化最重要的工作。其中,使用冷卻技巧以減少藥物的使用,是我知道最明智的方式。 喝溫熱水和熱敷,只會加重發炎反應 很多人以為高溫可以殺死癌細胞,因此不斷給自己加溫,這種想法過於一廂情願,因為溫度需要高到攝氏四十一度以上才有輔助殺癌的效果。況且,身體持續在高溫下,不用多久,也一樣受到嚴重傷害而產生各種疼痛;另一方面,持續發炎與高溫也會增加癌症發生的機會。 如果加上熱適應現象,也就是越接觸溫熱越能容忍高溫,例如常接觸溫熱水就習慣更熱的湯水,但是身體承受高溫的上限並未提高,反而容易產生慢性燙傷,也可能增加致癌的風險。 【案例30:乳癌切除後,手與肩頸疼痛難耐,且無法入睡】林小姐四十四歲,一年前因為左胸乳癌而接受全切除手術與化療,雖然術後也進行物理治療幫助肩頸活動,但是日漸感到舉手困難與肩頸痛,最難過的是平躺睡覺時都疼痛難耐,雖然她常熱敷希望改善循環,但是問題越來越嚴重。 調整與馴化→ 在手術部位做紓解治療,常按摩及冰敷,睡眠品質變好了 門診時她左手無法舉過水平面,甚至頭頸的活動度也不完全,胸部疤痕與手術區組織堅韌。除了協助將疤痕與軟組織做紓解治療外,我告訴她不能再熱敷了,相反的要她常局部按摩且冰敷,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她舉手已經可以貼近耳邊,疼痛已經很少了,雖然還是有點緊繃,但是可以好好睡覺了。 【案例31:鼻咽癌導致口乾舌燥、吞嚥困難、肩頸疼痛難耐】陳先生七十八歲,是鼻咽癌放射線治療與化療的患者,雖然經過物理治療與熱敷,他的口乾舌燥、聲音沙啞變得越來越明顯,而且開始肩頸痛,甚至偶爾會有吞嚥困難的情形。調整與馴化→ 做神經紓解治療,改喝涼冰水,兩個月後情況好轉 觸診檢查後,發現他的頭頸部深層組織硬化明顯,而且頭肩頸的活動受限,頭也抬不高。經過舌下神經與頸部交感神經節做紓解注射治療後,他的唾液分泌大致恢復,不再口乾舌燥;另外,肩頸部組織經過治療後,肩頸的活動也大為改善。 我告訴他不要再喝溫熱水與熱敷,因為那麼做會加重局部的發炎,應該改喝涼或冰開水,經過兩個月治療已經好多了。 【案例32:腸癌末期控制得宜,但腰背痠痛到無法入睡】 李先生三十七歲,身體骨瘦如材行動困難,他是腸癌末期患者,經過化療與放療後病情得到控制,但是腰痠與背痛嚴重而難入睡,雖然使用嗎啡還是痛,家人得常幫他熱敷按摩,但是效果卻越來越差。 調整與馴化→ 紓解神經性疼痛,不用再打嗎啡止痛了 整體而言,他的疼痛是體質流失導致神經發生缺氧性疼痛,這種疼痛最忌熱敷,即使給予嗎啡效果也有限,如果將發生問題的神經血管紓解開來,並且適當活動,即使不用藥也可以緩解疼痛。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可以行動自如,也不需要定時服用止痛藥了。 緩解癌症疼痛不難,要動、要冰敷 我在台大癌醫中心醫院的門診裡,常碰到有癌症疼痛問題的患者,其中有些案例即使以嗎啡治療止痛的反應也不好。但經過我給予非藥物的神經紓解治療後,多數不再需要過多的止痛藥。 癌症患者的疼痛,多數來自於與癌症相關的體質流失,其次才是癌症的手術和藥物治療之後的副作用,只有少數是癌症細胞所造成的局部疼痛。大體上,癌症患者大都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的內熱狀態,因此,他們的疼痛大多是軟組織發炎退化後的缺氧性神經痛,這種疼痛即使以嗎啡治療,效果也有限。 如果癌症經過治療獲得控制,同時患者可以自由活動,那麼,疼痛問題可以靠運動與神經的紓解治療而得到緩解,甚至痊癒。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減少發炎現象,多利用局部冰敷,有助於消炎、恢復循環,以及減少局部缺氧性疼痛。如果已經到了末期,即使身體贏瘦而核心體溫無法承受冰冷的刺激,也要避免過熱造成身體的負擔過大。※本文摘新自然主義《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 ●講座資訊不吃藥,也能搞定自律神經!求助無門的病痛、找不到病因的這裡痛那裡痛,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疼痛科權威梁恆彰醫師與楊翠蟬醫師首創,以「冷處理」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降發炎。9月5日下午2點金石堂信義店,梁恆彰醫師演講「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分享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與各種疼痛問題的撇步。洽詢電話:(02)23925338分機16或網路報名:https://forms.gle/uSWWJUmG4PdAxE8b7
-
2021-08-1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6:TTP病患陷困境 應考慮納入罕病保護傘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在臨床上非常少見,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表示,台大平均每年只有一兩個案例,有些幸運的患者治療後很快痊癒,終生未再復發,但也有些患者的治療很棘手,不斷復發,最後過世。【延伸閱讀:TTP是什麼?看TTP患者最真實的告白】五大症狀 血小板低下、血管內溶血最常見周聖傑表示,導致TTP有五大症狀與血栓有關,最常見的是血小板低下和血管內溶血,兩者也是絕對必要條件,血小板低下時,患者會有紫斑和出血,血管內溶血則會造成貧血,患者會頭暈、疲勞和血紅素尿液。另三種病徵不一定會出現,第一是中樞神經症狀,患者會意識改變,嚴重的甚至突然昏迷和癲癇;第二是腎臟問題,比較少見,少數患者會因腎臟問題而水腫或無法排尿,最後一種病徵是發燒。周聖傑說,TTP的盛行率極低,台灣大約是百萬分之一,以台大為例,一年平均只有一兩個病患,有時候一年兩三例,但有時兩三年都沒有TTP病患。TTP在臨床診斷上,最關鍵的是檢測患者體內ADAMTS13酵素。周聖傑指出90%至95%的TTP患者屬於免疫型,主要來自自體免疫的因素,對ADAMTS13產生抗體,以致體內ADAMTS13 被移除,結果人體內的vWF 因子無法被切斷而變得太長,進而吸附大量血小板造成血栓。搶救TTP 第一步先換血因此,搶救TTP患者最常見的處置方式是置換血漿,把大分子的vWF因子自患者血漿中移除,置換的新血漿內有正常的vWF因子和ADAMTS13,也同時移除了對抗ADAMTS13的抗體,但有時患者體內仍殘存抗體,要再等一陣子才能治癒。周聖傑指出,臨床上多數患者換血兩三天後的血小板即恢復正常,但曾有患者超過一個月後才治癒;一般患者大約是置換一倍左右的血漿,也有人效果不好,國外文獻顯示甚至有患者要早晚各洗一次,置換兩倍血漿。另要留意的是,有些患者換血後雖病徵緩解,但檢測發現體的ADAMTS13依然偏低,這代表抗體還在,就必須再使用莫須瘤等免疫抑制藥物來抑制抗體。周聖傑表示,置換血漿如同大量輸血,TTP患者等於一下子接受10至20位捐贈者的血液,一定有健康風險,最常見的是過敏,身上出現紅疹和發癢。另外,台灣的捐血品質雖控管嚴謹,但仍可能有極少數的C肝和HIV帶原,都是可能的風險。近年國外已有新的TTP抗體藥物,周聖傑說,新藥可阻止vWF因子與血小板結合形成血栓,與血漿置換併用能加速臨床上的的效果,有機會減少死亡,但新藥未引進台灣。免疫型患者不一定會復發TPP分為免疫和遺傳型,根據過去的統計,周聖傑說,免疫型TTP復發的機率不高,有些患者一生只發作過一次,治癒後未再復發。例如十多年前周聖傑曾收治一名正在服役的年輕患者,他在軍隊早點名時昏倒,身上出現紫斑,送醫急診檢測發現血小板低下,血液抹片也看到破碎的紅血球,都是典型的TTP病徵,因此很快確診且立刻進行血漿置換,患者病徵很快改善,再也沒有復發。還有一位男性患者在十年前發病,但當時他只有血小板低下和血管內溶血的病徵,輾轉看了很多血液科醫師都找不出原因,最後到台大才確診是TTP,經血漿置換後也已順利治癒,未再復發,直到最近因擔心AZ疫苗的血栓問題,才又找周聖傑回診。但不是所有患者都如此幸運,周聖傑說,有些患者體內的抗體無法完全移除,會反覆復發,治療上很困難;他曾收治一位患者,持續發燒、意識改變,置換血漿仍無法改善,最後越來越昏迷,甚至出現癲癇住進加護病房,即使再給予免疫抑制藥物仍不見起色,最後不幸離世。還有部分免疫型患者是因免疫控制不好而一直復發,周聖傑解釋,TTP的發作除了因為ADAMTS13低下之外,外在的酒精、懷孕和感染(例如感冒時的病毒感染)等變化,都會影響人體免疫功能,誘發病徵出現。他也說,現在由於ADAMTS13的檢驗普及,患者病徵改善之後,可繼續追蹤監測體內ADAMTS13是否恢復,也可進一步釐清確診患者到底是遺傳或免疫型。治療遺傳型TTP 終生的戰役遺傳型TTP的治療則是一場長期戰役,患者因為基因缺陷,體內的ADAMTS13低下,必須不斷換血補充。周聖傑表示,目前全台灣只有一位先天性病人,體內沒有ADAMTS13,從幼童時期確診至今已30歲,每三四周就要輸一次血,每次輸四到六個單位血液,20多年未間斷,一停就會復發。周聖傑說,台灣雖以免疫型病例居多,但表面上看來是免疫型的患者,也有可能是遺傳型,只是未被診斷發現。英國一項研究曾蒐集TPP孕婦病例,原以為她們都是免疫型,進一步檢測才發現其中部分竟是遺傳型TTP,從小一直有輕微的溶血等病徵,但從未被診斷出來,直到懷孕才誘發TTP的病徵。周聖傑認為,TTP絕對是非常罕見的疾病,但台灣對罕見疾病的審查傾向只接受遺傳型的疾病,偏偏TTP患者是遺傳型或免疫型很難區分,無法立刻知道,要靠長期追蹤才能判別。他表示,TPP如果能納入罕見疾病的保護傘,未來引進國外的新藥物會較為容易,對患者來說是好的,而過去也有非遺傳型的疾病納入罕病,「因此這不是不可討論的事」。
-
2021-08-18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5:一到二成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患者會復發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原本只是罹患小感冒,卻久治不癒,不久後竟出現黃疸、意識昏沈,甚至無法排尿,急診送醫確診竟是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隨後經血漿置換、使用免疫制劑、標靶藥物與化療,幾年內仍多次復發,身體裡的抗體不斷被消磨,最後因中樞神經黴菌感染而過世。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威翰指出,不斷復發正是部分TTP患者的困境,而且由於目前國內能用的藥物有效,部分藥物健保又不給付,患者真的非常辛苦。一到二成患者會復發 原因難確認黃威翰說,TTP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的血液疾病,臨床治療大多是為患者進行血漿置換,往往會洗到一到兩倍的血漿體積,情況好一點的患者在療程結束後復發風險不大,但有些患者的治療較困難,一開始一倍的血漿洗不下來,還要使用類固醇和莫須瘤等標靶藥物,雖然可以壓一陣子,但之後依然可能復發。會復發的TTP患者約占一到兩成,黃威翰表示,由於觸發TTP的原因至今仍難確認,如何避免復發,對患者來說並不容易,很難從日常生活中去注意或避免致病因子,大多數患者復發時往前追溯都找不出觸發原因,即使有的患者可能是因小感冒而復發,但其他患者並不一定如此。因此,TTP患者的預後要格外小心警覺,黃威翰建議,患者平時應盡量避免感染,例如少吃生魚片、生菜沙拉等生食,共同生活的家人更要留意患者的健康與精神狀況,一旦身體出現紫斑、黃疸,或意識和認知不清,應盡快就醫。此外,一如其他疾病應定期追蹤,黃威翰提醒TTP患者發病之後的前三個月,要密集回診,抽血檢查各項指數,如果持續追蹤三個月都很穩定,未來仍應每三個月定期追蹤一次。國外已開發新藥 未引進台灣關於TTP的治療,黃威翰說,國外已有新的藥物,但可惜目前仍未進入台灣,而且引進來台後,若沒有健保,對患者來說也將是沈重的經濟負擔。他也說,不論在醫學會討論或臨床照護上,TTP都屬於很少見的疾病,應納入罕見疾病認列。但實際情況,由於國健署對罕病的定義規範很嚴格,其中一項是要求基因檢測,認為要有遺傳性基因的缺陷才可認定是罕病,而TTP卻有部分是免疫性罕見疾病,導致讓病患加入罕病保護傘非常困難。【延伸閱讀:TTP是什麼?為什麼辨別難、治療也難】
-
2021-08-14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頭痛不要忍!治療頭痛3個重要觀念 醫:可以養成這個習慣
之前門診有一位偏頭痛患者因為嚴重發作時無法工作需要請假,但不為上司所理解,為此他十分難受。其實大部分的人的確無法同理偏頭痛發作是有多麼嚴重。偏頭痛在世界衛生組織十大失能疾病排名常常在前五名內,很大的原因是偏頭痛的症狀不是只有頭痛,這是一個腦部的風暴,影響是全身性的。有時候疼痛會連續好幾天、幾周,甚至連續幾個月都在頭痛中度過......長期偏頭痛不僅影響生活,還可能導致患者對生活失去希望,所以頭痛千萬不要忍。頭痛治療過程有時相對容易,但有些時候可以很複雜,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或共病不同,導致適用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例如:生活調整,頭痛預防用藥、肉毒桿菌或單株抗體針劑,物理治療,針灸等等治療方式,都是偏頭痛患者的選擇之一,千萬不要因為一個療程效果不彰,就對於治療失去信心,持續與醫師溝通並調整治療方向,才是遠離偏頭痛的正確道路。頭痛治療重要觀念治療以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為主深受偏頭痛困擾的朋友,治療的初衷往往會是讓頭停止疼痛,但是長期頭痛不是只有止痛這個目的,最重要的是「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偏頭痛受到體質、 多重外在環境因子影響,導致腦部神經血管系統敏感,如果頭痛頻率增加,務必及早接受治療將頭痛控制住, 避免頭痛慢性化。養成寫頭痛日記的習慣詳細記錄頭痛時間、頭痛程度、頭痛預兆、頭痛部位、頭痛發作性質、頭痛伴隨症狀,若是女性患者建議紀錄頭痛好發於生理期前或後,也可以備註「頭痛誘發因子」。越詳細的頭痛日記,越能協助醫師做臨床診斷,以及如何調整藥物,除此之外還能讓病患更了解自己的頭痛喔!在記錄頭痛日記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了解自己的頭痛,逐漸摸索出與頭痛和平共處的方法,例如:避免熬夜、避免吃到會引起頭痛的食物等等。止痛藥的正確使用1. 頭痛需早期就使用,有效抑制頭痛2. 避免過度使用止痛藥「如果每個月有15天以上頭痛, 同時在超過3個月的時間裡, 常常使用超過10天以上的止痛藥,會導致止痛藥效果越來越差,但頭痛卻越來越嚴重。」3. 頭痛預防治療透過「頭痛預防藥物或針劑」來穩定神經,降低頭痛發生的機率,同時減少服用止痛藥的次數,避免藥物成癮性頭痛的發生。頭痛治療是一段漫長的道路,除了頭痛患者與醫師的溝通配合外,患者的家人也是支持頭痛治療的重要環節,讓我們一起努力跟頭痛說掰掰。延伸閱讀:圖表/疫苗副作用來了,止痛藥一次可吃幾顆?一表了解普拿疼安全使用劑量來源處: https://www.facebook.com/drneuro
-
2021-08-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解剖124例接種疫苗死亡 86例有慢性病
施打疫苗後死亡解剖釐清死因,指揮中心今公布目前已解剖124例,其中有86例本身有慢性病。此外今新增1名施打莫德納疫苗死亡個案,該個案為66歲男性,接種疫苗後8日死亡。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已解剖124例,其中86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6例疑似肺炎,3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1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2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1例主狀脈剝離,1例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1例心肌梗塞,6例待釐清。8月2日新增25例(16女9男)AZ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年齡為26歲至86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42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肺栓塞、下肢深部靜脈栓塞、過敏反應(誘發氣喘急性發作、蕁麻疹、下肢水腫合併皮膚紅疹)、接種後常見之全身不適,及診斷未明之抽蓄與意識改變、持續數日發燒、複視、肝指數偏高、經血過多、手麻、左側肢體無力等等。同期間新增8例(6女2男)莫德納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年齡為 20 歲至 79 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16 日間發生,包含疑似顏面神經麻痺、心律不整、肺栓塞、注射部位紅腫熱痛,及診斷未明之胸痛、呼吸喘與四肢麻木、左側肢體無力等等。累計目前已有548例(255女293男)接種新冠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年齡為2個月至101歲間(其中370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當日至68日間發生,其中有465例為接種AZ,有83例為接種莫德納。累計548例中,有4例(1例接種AZ,3例接種莫德納)為原通報非死亡之嚴重不良事件追蹤後轉死亡。
-
2021-08-02 名人.精華區
侯勝茂/支持醫療運轉 向疫情期間的捐血人致敬
2020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防疫有成世界有目共睹,血液捐供也在遵循指揮中心的防疫政策之下,尚屬平衡;今年5月中,疫情升級三級警戒,全台剎那間呈現緊張氛圍,民眾害怕群聚、減少出門,公司行號也大幅增加居家工作的人數,只剩下與民生物資有關的店家營業,城市裡一貫的快節奏,瞬間停滯了,而疲於奔命的現場,就是醫療場域了。捐血車外出募血困難重重在宅防疫不外出,使得捐血人驟減、辦理捐血活動的學校、社團、企業為避免群聚的疑慮,紛紛打退堂鼓,捐血車的停放更加不容易;三級警戒,無法商借廁所,原本人潮聚集的捐血熱門廣場,也瞬間空曠杳無人跡,捐血車外出募血困難重重。三級警戒時,各捐血中心血液安全庫存量迅速下滑,甚至跌至四天以下,陷入缺血的緊急狀態;雖然各級醫院均實施醫療服務降載,暫停非必要或非緊急醫療服務,以確保醫療量能因應流行疫情,但亟需輸血醫療的病人卻無法等待,他們的生命和醫療權益,也在此時面臨極大考驗。捐血人無私奉獻拯救生命在幾經推動以及各界的協助呼籲之下,血液安全庫存量慢慢的回補,這都要感謝一群長期以來一直在定期捐血的捐血人,他們默默的按時捐血,規律而且自動自發,他們平常就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了不錯過任何一次捐血救人的機會,他們堪稱護國菩薩,因著他們的無私奉獻,拯救了無數生命和家庭,也支持著醫療的運轉;身為醫療共同體,我們不懈怠。捐血作業場所高規格防疫台灣血液基金會即刻強化各捐血站、室內作業場所的防疫措施,加強場地設施清消、實施人流管制、推動捐血預約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以防護捐血人安全;並延長部分市內捐血地點的作業時間,希望在三級警戒期間仍外出工作的民眾,能先捐血再回家。國際間從未有輸血後感染COVID-19的案例,美國血庫協會(AABB)規範也指出,COVID-19並非經血液傳播之傳染病。每個捐血作業場所,我們均做高規格防疫措施,為的是保護捐血人,也保護一線醫護同仁,降低任何可能發生的風險,讓捐血成為沒有障礙的行動,在疫情喧擾的時刻,成為大愛的連結。面對疫情持續嚴峻,我們沒有鬆懈的本錢。對於廣大的定期捐血人,他們的自律和自我堅持,正是整個醫療體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每年台灣有70多萬人次必須接受輸血療疾,血液的安全和供應無虞,有賴廣大捐血人強烈使命感的支撐,也是台灣血液基金會責無旁貸的任務。盼捐血者能納第七類接種值此非常時期,他們仍然無畏無阻的實踐捐血救人理念,值得感佩;為感謝捐血人的無私奉獻,在更多疫苗進來以後,建請衛福部能考量,將定期規律的捐血者納入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列入優先施打COVID-19疫苗對象。有健康的捐血人,才有安全的血液可使用;並降低捐血人定期外出捐血的疑慮,以維持足夠的醫療量能,讓醫療運作不間斷。
-
2021-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女性接種疫苗經期紊亂 婦產科醫師:暫時免疫反應
接種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包含,發燒、接種部位腫痛,與肌肉痠痛等,也有不少女性發現,「打完疫苗月經就來了」、「月經比平常還要不舒服」、「經期變亂了」等等,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說,疫苗啟動身體免疫反應,發揮的暫時性作用,並不會有長期性的影響。打完疫苗月經紊亂,比台灣先早一擴大接種的英、美皆有相關資料。外媒報導,部分停經婦女、服用賀爾蒙藥物,甚至跨性別者,接種疫苗後產生出血狀況。太陽報6月底指出,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回收4000份監測報告,30至49歲的女性的不良反應顯示,接種疫苗後經血量更多,截至5月 17 日,AZ疫苗有2734例通報,另有1158例與輝瑞疫苗有關,66例屬於莫德納。新冠疫苗並非先例,蔡鋒博說,女性排卵,與子宮內膜的增長和剝落,需要借助免疫細胞完成,而過去施打流感疫苗、子宮頸癌疫苗(HPV疫苗)就都有女性異常出血的報告,所幸都是暫時性的反應。他指出,接種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反應都屬於短暫現象,新冠疫苗並無研究指出增加流產、不孕的副作用,呼籲女性可以放心接種。蔡鋒博說,雖說短暫性出血對人體無害,但停經後的婦女可以再加以注意,因其本身是子宮內膜癌的好發族群,若有疑慮可以就診檢查。
-
2021-07-2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溫外出沒喝水 8旬嬤差點心肌梗塞
國內迎來「微解封」,民眾在保持通風、社交距離下可以出門,現階段出門還需佩戴口罩,外出飲水不便。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指出,日前一位80多歲有慢性病的阿嬤,早上出門運動,因疏於補充水分,運動時感到胸悶,就醫做心導管檢查發現已經血栓,這是心肌梗塞前兆,呼籲民眾多喝水,調節身體機能,若有症狀應盡速就醫。臨床上發現,夏季出現冠狀動脈阻塞或血栓,與喝水不足有關,葉宏一說,隨著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會增加,加上夏天流汗多,身體水分易蒸發,會讓血液變得濃稠,尤其老年人多半認為外出喝水容易頻尿,要找廁所不方便,就不補充水分,一旦飲水不足,就易導致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引發心肌梗塞。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葉宏一提醒,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惡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身體脫水會讓心跳加速,衛福部國健署說,缺水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長者、幼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建議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防疫期間保持涼爽和補充水分尤為重要,但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需與醫師討論評估。國健署指出,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也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補充加入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在做好個人防護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
2021-07-19 新聞.長期照護
長者高溫外出忘記喝水 專家:嚴重恐致心肌梗塞
國內迎來「微解封」,民眾在保持通風、社交距離下可以出門放風,現階段出門還需佩戴口罩,外出飲水不便。專家分享,一名八旬有慢性病的老人,近期上午出門運動,因為疏於補充水分,出現胸悶不適症狀,就醫後經診斷發現已產生血栓,有心肌梗塞前兆,呼籲民眾多喝水,若有症狀快就醫。天氣熱飲水不足需注意,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今天指出,隨著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臨床上發現,夏季出現冠狀動脈阻塞或血栓,與喝水不足有關。葉宏一分享,一名80多歲、有慢性病的女性長者,利用夏天早上運動,因為沒什麼喝水,運動期間開始感到胸悶,就診做心導管發現已經血栓。他說,老人多半認為外出喝水導致頻尿,需要找廁所不方便,但夏天還是要多喝水,調節身體機能。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國健署也說,缺水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像是英國心臟基金會呼籲,長者、年幼小孩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甚至穿戴帽子,及戴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疫情爆發期間保持涼爽和補充水分尤為重要,惟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需與醫師討論評估。由於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葉宏一提醒,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另外,國健署也補充,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補充加入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在做好個人防護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
2021-07-10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破除止痛藥迷思!市面上偏頭痛藥那麼多種,該吃哪一種? 醫師教你正確吃
頭痛患者的治療方法最常用的就是使用止痛藥。而常用來治療偏頭痛的止痛藥有分幾種類型,第一類是普拿疼類,第二類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第三類的是麥角胺鹼,是老牌的偏頭痛專一急性止痛藥,第四類是翠普登類的偏頭痛専一急性止痛藥物,台灣有英明格及羅莎疼。第五種則是上述止痛藥的複方,通常是加咖啡因以增加止痛效果,很多市售的感冒藥,xx加強錠,易克痛,日本的E VE等,都是這類的複方製劑。一般來說 ,輕中度的偏頭痛,通常使用普拿疼或是消炎止痛藥效果都還可以。 但如果是中重度的偏頭痛,需要用到複方止痛藥或是偏頭痛專一的止痛藥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但使用偏頭痛專一急性止痛藥仍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頭痛治療是屬於需要長期與醫師討論,經過多次調整藥物或劑量、療程,找出最適合個人體質的治療方式,進行有效的治療:(1) 易克痛或加非葛 ▶ 麥角胺鹼加上咖啡因,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偏頭痛止痛藥,效果其實很不錯,又不貴。因此長期以來是很多中重度頭痛的患者很常使用的藥物。 但由於有麥角胺鹼有收縮血管的特性, 周邊性血管疾病(末梢血管循環障礙),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敗血症、 肝/腎功能不全、懷孕、授乳者都不建議使用。 另外這一類的藥物也容易造成藥物過度使用,且難戒除,因此在使用上必須請醫師評估。(2) 英明格/羅莎疼是翠普登類 偏頭痛或叢發性頭痛專一的止痛藥 ▶ 理論上在治療頭痛的效果會比其他非專一性的消炎止痛藥或是普拿疼來得好,通常適合中重度頭痛的患者。(3) 英明格/羅莎疼在使用上仍然需要醫師評估 ▶ 跟有些藥使用可能會有交互作用增加副作用的機率,譬如不能跟易克痛或麥角胺鹼類的藥一起吃。 另外孕婦,有血管性疾病如心臟病或中風以及高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都禁止使用。(4) 英明格/羅莎疼是處方用藥 ▶ 沒有醫師開立處方簽,藥局是不能擅自賣藥的。 (5) 健保局規定一個月醫師只能開 8顆 ▶ 除了是藥價高之外,更重要的是英明格/羅莎疼就如同其他的止痛藥,不應該吃過多。 (6) 當止痛藥吃過多可能產生風險,例如:英明格/羅莎疼一個月吃超過10天 ▶ 止痛藥有可能越吃越沒有效,且頭痛反而越來越嚴重,甚至可能產生藥物成癮性頭痛,導致頭痛的惡性循環。 (7) 頭痛千萬不要忍痛不理會 ▶ 除了可能嚴重影響生活,更重要的是也可能導致腦神經越來越敏感,頭痛也會越來越厲害。因此也不要忍痛。(8) 止痛藥吃效果不好,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 止痛藥效果不好,無論是什麼原因都需要與醫師討論並調整用藥或治療方式。 可能是吃得不夠快、狠、準。 可能是忍到太痛才來吃導致效果不好,頭痛半小時或一個小時內就應該要吃藥。 可能是吃得劑量或種類不對,也會影響效果,這個需要跟醫師討論用藥方式。另外頭痛治療的主要目標,除了止痛以外,同時也有兩大重要目標(1) 頭痛治療的重要目標: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 ▶ 最重要的是長期頭痛的治療不是只有止痛,更重要的是要穩定腦神經血管系統。 (2) 避免頭痛慢性化 ▶ 絕大部分偏頭痛都是體質(基因)+多重外在環境因子影響,導致腦部神經血管系統敏感。而慢性化偏頭痛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生活失能,如果發現頭痛頻率增加,務必及早接受治療將頭痛控制住。這裡提醒大家,頭痛治療不只有止痛藥這個方案,因此當止痛藥吃得效果已經不好,建議要考慮及早接受穩定神經的治療,包括藥物,針劑,適當補充品,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這樣頭痛才不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猶如森林大火愈燒愈旺。最重要的是要避免頭痛慢性化。來源處: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
-
2021-06-10 養生.聰明飲食
黑糖沒你想的健康!營養師用一張圖告訴你,這種糖熱量最低、營養價值又高
近幾年來,黑潮當道,坊間充斥著一大堆黑糖產品,諸如黑糖珍珠鮮奶、黑糖糕、黑糖饅頭、黑糖薑母茶、黑糖刨冰、黑糖沙威瑪等。Stella還有同事之所以買某家手搖飲料店的飲品,就只是因為對方使用的是「手工黑糖」。儘管這些加了黑糖的食物要價比一般食物高,但還是讓很多人趨之若鶩,手工黑糖到底是怎麼製成的?加了黑糖的食物真的是健康的好食物嗎? 解碼「糖」學問~黑糖、白糖到底有什麼差別?!黑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所製得的「糖」。儘管甘蔗和甜菜都可用來製糖,但在台灣,糖最主要還是由甘蔗製得。這些專門用來製糖的甘蔗在榨汁後,濃縮後可獲得糖漿 (濃縮甘蔗汁),糖漿繼續濃縮到高濃度時會產生結晶,此即所謂的黑糖或紅糖(蔗糖占比<80%)。黑糖和紅糖因含有糖蜜,故也稱為含蜜糖,且因加工純度較低,故保留了甘蔗中的雜質、風味與營養,故營養價值較白砂糖高,並帶有特殊風味。我們平日在開架上所買到的白砂糖則是糖漿(濃縮甘蔗汁)再進一步處理,經過離心、結晶與精製等過程,將蔗糖純度提升到99%以上所獲得的成品。白砂糖依照等級不同而有所謂的特砂、二砂等之分;而白砂糖若再經反覆溶解與再結晶,則可獲得純度更高的冰糖(蔗糖占比99.9%)。換句話說,不管黑糖還是白糖、冰糖都是由甘蔗所製得,只是蔗糖純度不同而已,所以它們也都屬於「添加糖」。 [小百科] 手工/古法黑糖vs還原黑糖由於「手工黑糖」、「現炒黑糖」等字眼的風靡,讓很多人會覺得手工黑糖似乎是天然的好食物、聽起來就很了不起。但事實上,手工/古法黑糖並非什麼難能可貴的食物,因為只要不是製糖廠就只能生產出黑糖。這是因為需要靠精密的機器設備來將濃縮甘蔗汁(糖漿)中的水分進一步蒸發、精製,提純蔗糖製成白糖和冰糖。換句話說,白砂糖和冰糖只有製糖廠才能生產,黑糖/紅糖則是一般作坊就可製得。儘管製糖廠也能生產黑糖,但現代很多製糖廠所販售的黑糖並非古法黑糖,而是「再製黑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黑糖和白砂糖生產的方法不同,但因白砂糖是製糖廠最大宗的商品,為了降低成本,很多現代化糖廠只保留製造白砂糖的生產線,而沒有黑糖生產線。它們所販售的黑糖和紅糖其實是用白砂糖加入一定比例的糖蜜調製出來的。其中,糖蜜加的較多、顏色較深的稱為黑糖,糖蜜較少且顏色較淺的則稱為紅糖。黑糖營養解碼~黑糖真的有你想像得那麼營養嗎?很多人之所以會買黑糖來吃,是因為黑糖被包裝成是較天然、有營養的糖。附圖是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中有關常用糖的營養資訊,你會發現下面幾個特點:1.熱量會和蔗糖含量成正比,因此冰糖的熱量>白糖>紅砂糖>黑砂糖>黑糖蜜;營養含量則和純度成反比,純度越高,營養價值越低,常用糖中僅黑砂糖和黑糖蜜保留了部分甘蔗的營養。2.不管是哪種「糖」,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都非常低,主要含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簡稱醣類),其中白砂糖、冰糖和紅砂糖中的醣類幾乎都是蔗糖;而黑砂糖、黑糖蜜除蔗糖(為雙醣)外,還含許多果糖和葡萄糖(屬於單糖),所以黑糖雖然蔗糖純度較低,但嚐起來會比白砂糖甜,而黑糖蜜會更甜。3.雖然黑砂糖的營養價值比白砂糖、紅砂糖和冰糖高,但除了鉀和鈣外,其他礦物質含量很一般;維生素含量則很低幾乎可以不計。所以黑砂糖並不算營養健康的好食物。4.黑砂糖的鐵含量很低,並非補血好食物。表中食品資料庫中沒有黑砂糖鐵的資料,但若參考類似的產品(黑糖蜜,每百公克的鐵含量為2.2毫克),及之前康健雜誌所做黑糖營養調查資料(日正特級黑糖,每百公克鐵含量為2.5毫),可推算每百公克黑糖的鐵含量應該介於2~2.5毫克間。一次若食用20公克黑糖的話約能獲得0.4~0.5毫克鐵,對於每日鐵10~15毫克的建議攝取量,這個量並無實質「補鐵」的意義。很多食物中的鐵含量都比黑砂糖高且熱量還更低,例如每百公克的菠菜就有2.9毫克的鐵,且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更重要的是熱量只有18大卡。所以想要補鐵的話最好還是從其他食物來獲得。5.黑砂糖的營養亮點是鉀和鈣,每百公克分別含453毫克的鉀和464毫克的鈣。每次若食用20公克黑糖的話,約可獲得91毫克的鉀和93毫克的鈣,約占每日建議攝取量10%的鈣和5%的鉀。 (ps.很多女性生理期來喝黑糖水會覺得比較舒服,主要在於喝溫熱的東西、喝大量的水,及吃糖會讓身體感覺舒服;而足夠鈣的攝取有助子宮收縮,幫助經血的排除,並非因為含鐵的緣故喔)。總結來說,黑糖的本質就是一種「糖」,它只是一個比白糖、冰糖、高果糖糖漿等好的添加糖。但因為現代人普遍有油、糖與熱量攝取過高的問題,且攝取過多的添加糖會危害身體健康,除了蛀牙外,還和體重上升,血糖波動有關,另外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某些健康的風險,所以不宜將黑砂糖視為「多吃有益健康的食物」,而是「能不吃最好少吃的食物」。(註:這裡並非單指黑糖,而是包括各種砂糖、糖漿及蜂蜜等添加糖。)目前各國對「添加糖」的建議為不宜超過飲食總熱量的10%,最好能低於5%,若以2,000大卡飲食為例,每日添加糖的攝取不宜超過50公克,最好低於25公克,黑糖的攝取當然也在此限制範圍內。因此,若你原本在製作料理食物時是用白砂糖或冰糖,現在改以營養價值較高的黑糖來取代,這會是個聰明的選擇。反之,如果本來沒有喝飲料或吃加工食物的習慣,卻因為感覺或聽說黑糖是營養健康的好食物,而特意去買黑糖薑母塊來沖泡、買黑糖珍珠奶茶來喝,或買黑糖糕或黑糖饅頭等黑糖加工製品來吃,而增加攝取加工食物和添加糖的機會,則是一個有害健康的行為。黑潮當道,別忘了用正確的食物知識,來守護自己與親友的健康喔^_^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確診者暖心告白》回顧鬼門關前走一遭...她給醫護的感謝信:這些孩子熱血又敬業
-
2021-05-28 該看哪科.婦科
婦人倒臥血泊!陰道出血憂染疫不願就醫 手術6小時救命
嘉義42歲婦人日前陰道陸續出血,因憂心醫院有染疫風險,不願就醫,僅在家自行服藥,25日傍晚上廁所突血崩出血2000c.c 休克,臥在血泊中,家人發現送醫一度命危,經嘉義醫院院長黃元德急救近6小時、輸血3000多c.c終於救回一命,婦人術後熱淚盈眶說,「謝謝醫師救命,讓我活下來!」婦人經過1天休養、生命跡象穩定,恢復情況良好,昨和丈夫見面時熱淚盈眶,直言彷若隔世「活下來的感覺真好」,也不斷感謝黃元德救命之恩。院方表示,該婦人上月到某醫院做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後,陰道陸續出血,但婦人見疫情嚴峻,到醫院看診可能染疫,一直不願就醫,每次出血都自行服藥,本月25日傍晚因出血不舒服,請丈夫買晚餐、她去上廁所,不料丈夫返家發現,妻子已倒臥血泊中,立即叫救護車送院急救。「出血太嚴重了!」黃元德表示,該婦人到急診時,陰道持續大出血,僅在院出血量已超過2000c.c,進入休克狀態,他研判病況危急、須立即開刀,但婦人大量失血造成手術中血液完全無法凝固,每縫1針就多2個洞出血,所有傷口出血都有如潺潺溪水般,止血十分困難。黃元德說,當下研判婦人已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DIC),失去凝血功能,決定迅速切除子宮,在術中血流不止時,接力用了大量纱布,強力壓迫血管叢2個多小時,維持生命。他說,手術除不斷止血爭取時間,同時還幫婦人輸入超過3000c.c 血液,大量補充凝血血清、血小板,終於成功止血救回婦人性命,事後發現止血紗布聚集起來,超過1顆足球大小,他在手術室忙了近6小時。黃元德說,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若能及早發現,大部分可用藥物控制及定期追蹤,不急著開刀;如肌瘤造成經血量過多、經期拉長導致貧血,或壓迫到膀胱或直腸造成頻尿、排尿不易等症狀,建議接受手術切除,術後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及造成貧血、不孕等問題,仍需返診追蹤、不能輕忽。
-
2021-05-28 該看哪科.婦科
貪吃這些食物易致子宮老超快!「護宮5要訣」讓子宮變年輕
寒性涼性食物 吃過多恐會增加婦科疾病發生率天氣炙熱!相信很多女生忍不住想吃些冰涼的食物消消暑,如西瓜、水梨、柚子、石蓮花、蘆薈等等,但這些食物都偏向寒涼性,吃過多恐會增加婦科疾病發生率。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寒性涼性食物,身為女性的我們得少吃,避免影卵巢子宮因過寒導致每個月經血排不乾淨或是逆流喲!寒性食物-冰品、冰飲、香蕉、蘆薈、石蓮花、苦瓜、椰子、橘子、奇異果、火龍果、生菜及海鮮等。涼性食物-空心菜、蒿苣、白蘿蔔、豆腐、奇異果、柿子、小麥、小米、大麥、蕎麥、寒天等。這些壞習慣容易導致子宮提早老化除此之外,女生還有哪些壞習慣容易導致你的子宮提早老化呢?女生們,快來自我檢視一下吧!壞習慣一:經常飲酒過量壞習慣 壞習慣二:經常吃冰、冰飲壞習慣 壞習慣三:經常熬夜、日夜顛倒、睡眠不足壞習慣 壞習慣四:不愛運動、坐臥時間長壞習慣 壞習慣五:總是壓力大、沒適度紓解壓力的習慣如果你已經超過三項以上壞習慣,就得注意了!現在開始好好調整這些壞習慣,才能遠離婦科疾病喲。保護子宮5要訣平時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保養我們的子宮呢?!要訣一:少吃寒涼性食物,避免子宮排血不順要訣二:放鬆心情、適時調整情緒要訣三:養成運動好習慣,讓子宮卵巢動起來才不易老化要訣四:腹部保暖很重要,冬天或是經期來時,可用暖暖包熱敷下腹部溫暖子宮要訣五:吃一些養宮暖血食物,例如:溫性水果、維生素食物、堅果、高鈣食物、富含葉酸之食物 【延伸閱讀】 女性飲食注意!!愛吃高熱量、高油脂小心誘發子宮肌瘤! 對抗萬惡的大姨媽,5招助你舒緩月經的不適 卵巢刺激用藥療程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5-24 該看哪科.婦科
5種經血顏色代表你的健康狀況,只有這種正常!血量及形狀也要注意
人家說女生月事很重要,到底有多重要呢?!醫師指出「經血顏色、濃稠度」是可以看出身體狀況的。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什麼經血顏色才算正常、異常、什麼情況下才需要看醫生。什麼經血顏色才算正常1) 偏黑色你的經血呈現黑色嗎?如果經血呈現又濃又黑的顏色,代表你的經血排出不順,在子宮內淤積氧化後排出變為陳舊的血,看起來顏色就會比較黑。如果每個月顏色都沒改善,可能是子宮位置異常導致,建議可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2) 偏鮮紅色、深紅色若經血呈現鮮紅、或是深紅色,則代表是健康正常的!鮮紅色則為經血排出正常,若略為深紅色就代表經血需要花比較長一些的時間才會排出體外。3) 偏淡粉紅色經血呈現粉紅色代表可能是子宮頸黏液與血液混合而成,使得經血變淡,要注意的是經血淡可能是雌激素比正常女生來的低,建議要進一步做檢查查詢原因。4) 偏橘色經血偏橘色要小心了,可能是性病或是陰道感染症狀,這種狀況下經血通常會伴隨有異常的味道,建議盡早就醫詢問。5) 偏灰色如果經血呈現灰色,也是受到感染,最常見的症狀為「念珠菌陰道炎」,也要觀察分泌物是否呈現灰色,嚴重恐怕是流產徵兆,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除了經血顏色,女生也要觀察一下血量、及形狀是否正常經血過稀、呈現水狀如果你經血過稀,甚至有時候呈現水狀,可能要注意是更年期的徵兆,更年期後若還有此種症狀更要小心恐怕是卵巢有腫瘤等,建議提早就醫詢問。經血中有血塊血塊是血液聚集並且凝結產生的,經血中若有小血塊還算正常,但若經常發現有如同硬幣般大的血塊就得注意,當心恐怕是子宮肌瘤、子宮息肉等子宮問題造成的,記得要至醫院進一步檢查。
-
2021-05-11 該看哪科.婦科
「媽祖提醒我!」婦人進香途中頭暈 查出子宮長2肌瘤
「我想是媽祖要我趕快就醫,也讓我找到好醫師,才可以順利恢復健康。」48歲許姓婦人每年都參加白沙屯媽進香活動,今年回程途中她突然感到頭暈、腹痛且無法排尿,同行友人送她到醫院,插尿管治療後仍未改善,因此決定轉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後查出有肌瘤,經全子宮切除術後,康復出院。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及婦科主任林敬旺表示,病患近4個月來,每次生理期時經血量都非常多,因此常發生頭暈、貧血情形,她原想今年參加進香後再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在途中發生肌瘤掉落壓迫膀胱的情形,抽血檢驗顯示她血色素只有5(正常值為12到16),醫師緊急會診婦產科,檢查發現她的子宮裡有顆近20公分肌瘤,另外還有一顆約10公分肌瘤往下掉落壓迫膀胱。討論後,婦人決定接受全子宮切除術,術後狀況良好,她直呼「應該是媽祖提醒我要注意身體健康!」林敬旺指出,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若能及早發現,大部分可用藥物控制及定期追蹤,並不需開刀;如肌瘤長太大時,容易出現經血量過多、經期拉長而導致貧血,也可能壓迫到膀胱或直腸造成頻尿、排尿不易或便秘。當子宮肌瘤過大造成嚴重症狀時,建議接受手術切除。想保留生育能力的婦女,可接受肌瘤切除手術,但仍需定期追蹤是否復發;已無生育規畫的婦女可選擇全子宮切除術,徹底解決子宮肌瘤問題。他表示,通常肌瘤長到6至8公分以上就會有明顯症狀,病患2顆肌瘤合計長到近30公分,貧血到差點暈倒才就醫實在讓人驚訝。子宮肌瘤雖多為良性,但嚴重時仍會影響日常生活及造成貧血、不孕等問題,因此如出現不正常出血、腹痛、頻尿、無法排尿或便秘等問題,一定要盡早就醫切勿輕忽。
-
2021-05-11 醫療.婦產科
月經走了又來正常嗎?排卵期出血觀察2重點
黃千毓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中醫的古籍中將排卵期稱為氤氳期,若有臟腑氣血失調,導致虛熱瘀的體況,使得衝任脈損傷令經血失去制約,造成經間期出血。為何月經結束以後,隔了一兩周後,竟有少量經血及咖啡色分泌物,究竟是怎麼了?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千毓表示,排卵性出血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大多對身體沒有傷害,如果偶爾發生通常不需治療,但有計畫生育的女性應該要多加留意異常出血的情況,提醒有排卵期出血的女性,回顧生活的作息是否太忙碌,強調調整生活習慣更是關鍵。排卵期出血 咖啡色分泌物黃千毓指出,排卵期出血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通常在月經週期的第12-16天,大部份會以少量出血、淡淡的咖啡色分泌物,或是白帶中夾帶血絲來表現,出血時間可能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基本上不超過三天。排卵期出血又稱為經間期出血,這是常見的排卵期症狀,通常無需特別治療,但若是出血量過多、伴隨嚴重腹痛時,此時需要就醫檢查。排卵出血原因 臟腑氣血失調 黃千毓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中醫的古籍中將排卵期稱為氤氳期,若有臟腑氣血失調,導致虛熱瘀的體況,使得衝任脈損傷令經血失去制約,造成經間期出血。以西醫觀點來看,正常經期結束後雌激素會增加,當卵巢慢慢成熟排出卵子後,雌激素會下降,黃體素會升高,以維持子宮內膜的穩定直到黃體退化。然而,正因排卵時會出現雌激素減弱的狀況,若此時黃體素分泌量不足以支撐內膜厚度,就可能造成子宮內膜一點點剝落,故會出現少量出血的情況。偶爾不用太擔心 頻繁出血需注意 黃千毓說,排卵期出血大多對身體沒有傷害,如果是偶爾發生通常不需要治療,但若是有計畫生育的女性,出血量多很可能會干擾到受孕,此時建議積極治療。此外,許多民眾會將排卵性出血與陰道出血混淆,醫師說,陰道出血可能的原因更多,初步可由女性的年齡層開始排除,像是更年期已停經卻又出血會需要先排除腫瘤的可能、而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孩,所以起初一段時間月經週期不太穩定,是因為卵巢功能發育未完全的關係、育齡女性則是會先懷疑排卵性出血。假如有陰道頻繁出血或疼痛問題,又不知道處於何種狀況,請尋求醫師幫忙。黃千毓提醒,排卵期出血的女性,很可能要回顧一下,生活的作息是否太忙碌、睡不好、嗜吃重口味、炸辣冷飲等,如果有觀察到生活有相關現象需要調整,平日應養成運動習慣,活絡氣血,心情愉悅,調整生活習慣更是改善體質、迎向人生健康的重要關鍵。
-
2021-05-08 醫聲.領袖開講
神經外科高手也畫畫 鄭宏志靠素描、寫生培養立體感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鄭宏志有繪畫天賦,從小是美術常勝軍,念建中時一度偷填社會組想考美術系,氣到父親罰他跪一整天。後來習醫,他上了解剖課才愛上了醫學,更因為美國神經外科之父哈維.庫興也酷愛繪畫,他跟著偶像投入此一領域,長年鑽研神經修復再生領域。鄭宏志於1996年曾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發表研發神經再生與修復技術,推翻神經無法再生的傳統理論,為脊髓損傷患者的人生帶來曙光,被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稱讚是20世紀三大發現之一,20多年來,幫助國內數百位癱瘓病患恢復部分行動。從小深厚的繪畫功底,讓鄭宏志看待人體器官與結構,有獨特且精細的觀察力。就讀陽明大學時,他拿下全班解剖第一名;當醫師後,遇到困難的神經手術,特別是病人腦部因疾病使神經血管位置改變,他都能透過素描、寫生培養出對立體空間的敏感度,逐漸梳理出正確的對應邏輯。鄭宏志發現,不少喜歡繪畫的神經外科醫師,手術時腦中就像自動導航,可用「畫」的逐一完成所繪的手術圖譜。神經醫學界先驅中,哈維.庫興首創及親繪的「經鼻腦下垂體腫瘤切除術圖」,精確的令人讚嘆;前德國麥茵茲神經外科醫學中心主任波蘭斯基,為腦部微創手術開創者,在世時與鄭宏志因畫會友,成為莫逆之交,無私傳授艱難的神外手術的心法。鄭宏志的父親在三年前過世,現在的他是全家健康的救火隊。當年選擇第三類組,建中美術老師曾提醒:「未來拿著手術刀,也千萬不要把畫筆丟掉。」他一直記得老師的話,公餘時會以繪畫紓壓放空,偏愛印象派的他,「最大的快樂就是作品得到共鳴」,接下來計畫與大家分享近年累積的40件畫作。
-
2021-04-2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說話、刷牙、風吹就讓牙痛?醫師提醒當心是這病
63歲周女士因出現劇烈牙痛,到牙科診所就診,一連拔除數顆牙齒後,疼痛仍未緩解,牙醫師建議再行牙周病治療,但症狀依然沒有改善,且劇痛反覆,總是突如其來,發作時每每都痛不欲生,使其生活於恐懼中,因此長期失眠,抑鬱寡歡,直到再次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 分為原發性、繼發性三叉神經有三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及下顎,主管臉部感覺,一旦出問題就會以痛覺呈現。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徐賢達主任說明,臨床上,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係因神經不正常放電所致;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如腫瘤、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等都是可能原因。(推薦閱讀:免疫力變差易誘發「皮蛇」! 不只會出現紅色丘疹、水泡,這些非典型症狀別輕忽)40歲以上女性易發生 發作毫無前兆據統計,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好發年齡於40歲以上,女性略多於男性。徐賢達表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為偶發性的劇烈疼痛,發作前毫無徵兆,說話、刷牙、甚至風吹,都可能誘發疼痛;每次持續數秒到數分鐘,痛感如刀割、火燒、電灼,為一種尖銳撕裂樣的疼痛,極其痛苦,且一般止痛藥完全無效,常使患者飽受身心煎熬。(推薦閱讀: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藥物治療為主 8成可獲得緩解徐賢達指出,治療三叉神經痛以藥物治療為主,80%以上的患者可因藥物而得到緩解;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則需考慮侵入性治療,透過電燒、伽瑪刀等方式,破壞神經傳導路徑,阻斷三叉神經根不正常傳訊以達療效;雖屬低侵入性治療,但神經會再生,故療效僅約三個月到半年,且將產生顏面感覺麻痺的後遺症。微創方式治療  年紀大、心血管疾病不適用而現今以微創方式治療的「神經血管減壓手術」,其在耳後開一小切口,使用高倍率顯微鏡找到壓迫神經的血管後,再以墊片隔開,使三叉神經免於受血管壓迫,手術成效可達80-90%,並可保留三叉神經的功能,術後復發率低。不過,神經血管減壓手術並非適用所有三叉神經痛患者。徐賢達指出,若屬繼發性及三叉神經未受血管壓迫者,需與醫師討論其他適切治療;另外,若年齡太大或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也因麻醉風險高,不適合進行此手術。誤將三叉神經痛認為牙痛而拔牙的病患,臨床上時有所聞,但劇烈陣發性的三叉神經痛,與持續性的牙痛仍有所分別。徐賢達建議,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牙齒或臉部劇烈陣痛,可找神經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以免延誤治療,影響身心健康。延伸閱讀: ·長期牙痛找不到原因? 除了找牙醫,快到這科做檢查 ·還沒進去就超緊張!害怕看牙醫怎麼辦? 專業醫揭「事前眉角」
-
2021-04-24 癌症.卵巢.子宮
子宮肌瘤長多大要開刀?喝豆漿蜂王乳長更快?醫:太快變大恐是肉瘤癌
喝豆漿害長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因素有哪些? 子宮肌瘤是骨盆腔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育齡婦女發生率據說高達20%,每5名女性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坊間常有吃山藥、喝豆漿、蜂王乳等食品導致長出子宮肌瘤的傳聞,婦產科醫師提醒,影響子宮肌瘤因素眾多,未必是單一食物攝取造成。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董宇紅醫師受訪表示,診間常被病人問及為何會長子宮肌瘤。關於子宮肌瘤成因目前尚無統一說法,包括不當荷爾蒙攝取、荷爾蒙不協調、人種、基因遺傳、環境荷爾蒙都有影響,較難以單一原因解釋子宮肌瘤的形成。 雌激素過高刺激肌瘤 月經不正常要注意 董宇紅醫師指出,以正常飲食來說,每天攝取1杯豆漿,或食物中攝取的山藥份量,並不會造成肌瘤生成。不過,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豆異黃酮,會產生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而子宮肌瘤的成因之一就是雌激素過高與荷爾蒙不協調,確實在某些病人身上發現,攝取某些食物過量導致子宮肌瘤增大的情形,但這些個案並非通例,也不建議女性刻意補充單一食品。 另外,某些研究顯示子宮肌瘤與遺傳基因的關聯性,因此家族中母親、姐妹發生子宮肌瘤者,就應多注意肌瘤問題。或經常出現月經不正常、月經疼痛的女性,也可能有較高的子宮肌瘤風險。 子宮肌瘤長多大要開刀?快速變大可能是癌症?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卻未必有明顯症狀。董宇紅醫師說明,有些病人肌瘤僅1-2公分就會產生明顯疼痛,有些肌瘤大至10公分以上,病人卻無明顯感受,主要原因之一是肌瘤生長位置。長在較內側的「黏膜下肌瘤」,即便體積不大也可能引起經痛、經血過多等明顯症狀。生長在漿膜下與肌層內的肌瘤,可能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明顯症狀。 董宇紅醫師表示,同樣是長在長在肌層內、10幾公分的子宮肌瘤,有些病人會感覺疼痛,甚至肌瘤壓迫到膀胱、大腸而出現頻尿、便祕等問題,但有些人即便肌瘤體積10公分以上,也僅感覺腹部凸出或摸起來有腫塊,而沒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如果肌瘤變化太快、體積過大,或引起貧血、疼痛、貧尿,就會建議病人接受手術治療。 另外,如果子宮肌瘤體積不正常變大,要注意其他潛在問題。董宇紅醫師指出,子宮內的肌瘤不斷長大,內部可能有組織壞死或是細胞變化,通常愈大的肌瘤愈有惡性腫瘤如子宮肉瘤(子宮肉癌)風險。由於子宮肌瘤與子宮肉瘤無法在超音波下分辨,提醒女性當肌瘤大於8-10公分以上、短時間內生長快速,就應及早就醫檢查或治療。 吃補品不可吃過量 肥胖更易刺激肌瘤長大 攝取食品、補品是否可能導致肌瘤變大?董宇紅醫師解釋,雌激素過高會刺激子宮肌瘤長大,但每個人對於食物的代謝程度都不同,有些人吃補品可能會影響肌瘤生長,有些人卻不受影響,基本原則是不要攝取過量。如果本身已有子宮肌瘤,又想吃補品類食物,建議不可過量並定期回診追蹤肌瘤大小。 董宇紅醫師提醒,本身若有子宮肌瘤又屬於肥胖,子宮肌瘤會更容易變大。原因是體脂肪儲存很多女性荷爾蒙,導致內源的女性荷爾蒙增加,進而刺激肌瘤長大。另外,平日也要避免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除了減少肌瘤風險,也可降低長期接觸之下引起月經異常和腫瘤病變等機率。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12公分」害她貧血頻尿又眩暈!海扶刀治療助30歲熟女留住子宮 .感冒喘咳竟掉出「10公分」子宮肌瘤!醫:貧血頻尿便秘要當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16 該看哪科.婦科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中醫師張文馨表示,月經過少是和自己過往經驗相比,經期正常,而經血量減少,甚至點滴即止,或者行經期縮短,總量變少,正常月經量大約30-50毫升之間,若出現以上症狀,可以尋求醫師建議及調理。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有些女性年紀輕輕,就出現月經量變少的狀況,有人擔心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中醫師張文馨表示,月經過少是和自己過往經驗相比,經期正常,而經血量減少,甚至點滴即止,或者行經期縮短,總量變少,正常月經量大約30-50毫升之間,若出現以上症狀,可以尋求醫師建議及調理。女性過度節食減肥 小心影響月經 中醫師張文馨表示,容易出現月經量變少的體質,主要為氣血虛弱及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氣血虛弱成因主要為素體虛弱、大病後氣血大虛,或者飲食勞倦思慮傷,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血海空虛,導致經血量變少,常見於常期吃素、營養不足、缺乏動物性脂肪、必需胺基酸及製造女性荷爾蒙的材料,另外也包括厭食症、過度節食減肥、人工流產手術之後及產後調養不慎。體質氣血虛的病人,伴隨症狀包括月經量逐漸由正常變少、經血色淡、經期延後、經行至經後小腹隱隱作痛、且有下墜感,按壓腹部經痛減緩,腰痠無力挺直,月經淋漓不止。張文馨中醫師提醒,遇上氣血虛弱的體質,除了苦惱經血量變少之外,有的是月經來的天數大於七天,滴滴答答拖很久、收不乾淨的情況;還有病人抱怨一個月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被月經困擾,通常還伴有頭暈、貧血、容易疲倦和氣色差的問題,這些症狀都適合用四物,再搭配一些補氣中藥材依體質調理。工作壓力大 也可能導致經血量變少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的主因常見於平時工作壓力大、情緒抑鬱不暢、鬱則氣滯、久而血瘀導致經血排出不順暢。主要症狀為月經量變少、經血色暗、經出不暢、經前或經行腹部脹痛或陣痛牽引腰背、有血塊、經前症候群如乳房脹痛、情緒不穩定、頭痛嚴重甚至想吐。針對此類體質的病人,張文馨中醫師說明,經血量變少不見得是吃冰造成子宮血排不乾淨,患者中常見是從離開學校開始工作後,經血量才開始變少,不管是情緒不穩或是工作壓力大,不但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甚至還可能造成下視丘閉經症,引起慢性不排卵、經血量變少、甚至閉經,提醒女性可以至婦產科做相關檢查,再配合中醫調理,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最重要的還是要適時排解壓力,保持心情愉悅,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
2021-04-14 該看哪科.婦科
下腹痛、解尿痛恐泌尿道感染 中醫建議調整7大飲食生活習慣
女性的泌尿道感染常見,一生至少都會遇到一次,因先天尿道較男性短、且距離陰道與肛門口較近的因素,細菌在某些情況下較容易發生伺機性感染,比男性容易產生這類的疾病;該如何預防或者避免再復發?中醫師陳暐棣指出,飲食方面需甘淡平和,調味以鹽為主,減少如辣椒、胡椒、蔥薑蒜等,調味過多過重之食物。烹調食物的方式也需注意,避免燥熱食物,如烤、炸等。女性泌尿道感染5大因素常見泌尿道感染時的症狀有下腹部疼痛、頻尿伴隨色深量少,且解尿酸、澀或痛,甚至血尿的發生,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主任陳暐棣從中醫角度,告訴女性朋友們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和避免再復發。容易引發泌尿道感染的四大因素,包含攝水量不足,解尿時間間隔太長、水分攝取不夠再加上憋尿習慣,衛生習慣不佳也是主因,例如經期時使用護墊及衛生棉,應頻繁更換棉墊可減少細菌的滋生。而解尿後清潔時,應由前往後的方向擦拭,才能降低泌尿道感染的發生。頻繁的房事運動,容易將男性龜頭與女性外陰部及會陰部分細菌帶到尿道口附近,又因精液本身會影響陰道內的酸鹼值,進而破壞原本有保護力的弱酸性環境,較會導致膀胱炎及尿道炎頻繁發生,她建議性行為前後,都應該要排空膀胱及男女雙方皆須清潔下體,以降低感染發生。陳暐棣表示,從中醫的角度看上述因素,泌尿道感染其致病原因常虛實夾雜,如:1、濕熱蘊結:(1)因多食辛熱肥甘的食物,或飲酒過多,產生濕熱體質,影響膀胱。(2)因會陰部清潔不當,導致病原體侵襲。(3)勞心過度心營暗耗,心火亢盛;2、脾腎虧虛:(1)反覆感染者,逐漸耗傷正氣。(2.)先天稟賦不足,或年邁、久病導致體質虛弱;(3)工作過勞、縱慾過度。3、肝鬱氣滯:情志失和,勞心傷神操煩過多者。預防感染 注意7大飲食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泌尿道感染該如何預防或者避免再復發?中醫師陳暐棣指出,1.飲食方面需甘淡平和,調味以鹽為主,減少如辣椒、胡椒、蔥薑蒜等,調味過多過重之食物。2.烹調食物的方式也需注意,避免燥熱食物,如烤、炸等。3.坊間販賣的堅果、果乾等這一類的食物,因富含油脂或高糖分,為了食物保存的安全考量,都需要長時間經過乾燥、烘烤,也需歸類在燥熱食物中,這是常被忽略的重點。生活習慣1.養成兩個小時解尿一次的習慣也很重要2.適當攝取水分,使尿液的顏色在每次解尿都能夠呈現淡淡的黃色,而非深黃色的濃尿。3.女性在月經期時,不論經血量多或少,都需要養成2到3小時換一次衛生用品的習慣,因為血液是細菌最好的溫床。4.貼身衣物需確實太陽曝曬乾燥且定期汰換,減少衣物表面病原菌的增生與滯留。
-
2021-04-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生薑女性經期食用有助益。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嘔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肺寒咳嗽、解魚蟹毒等詩詞裡的藥草新芽肌理膩,映日淨如空。恰似勻妝指,柔尖帶淺紅。—宋.劉子翬《園蔬十詠• 子薑》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生薑剛發芽時「子薑」的形態,生動傳神,猶如此物就在眼前一般。看那新芽肌膚紋理,如嬰兒皮膚般細膩,在陽光的映照之下如同透明的一般。這一芽子薑,恰如女人上妝的纖纖細指,看那尖尖的頭上帶著一抹淺紅,透露著幾分靈動。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剛發新芽的生薑確如詩人描繪的這樣,充滿著生機活力,可見文學創作的靈感往往與生活密不可分。常言道「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中國老百姓對生薑的熟悉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燒菜做飯的人,幾乎每天都要用到生薑,它既能使味道鮮美,又有助於健脾開胃,還可以祛除肉類和魚的腥味。對女性朋友來說,最熟悉的應是月經期的那杯生薑紅糖水。從中醫學來講,生薑味辛,性溫,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嘔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肺寒咳嗽、解魚蟹毒等。《本草綱目》記載生薑「生用發散,熟用和中」。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薑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此外,生薑具有抗氧化、抗腫瘤作用。防病藥茶方生薑紅糖水適合風寒感冒,胃寒腹痛,痛經、經血有血塊的人群飲用。材料/生薑6片,紅糖適量。做法/先將生薑洗淨切絲,和紅糖一起放入壺中,沖入適量開水,加蓋悶5分鐘,倒入杯中,即可品飲。功效/本藥茶具有袪寒暖胃、活血通經作用。生薑陳棗茶適合胃寒隱痛、脹滿不適、胃口不開的人群飲用。材料/生薑6片,陳皮3克,紅棗3枚。做法/將生薑洗淨切絲,紅棗去核切絲,與陳皮一起放入壺中,沖入適量開水,加蓋悶5分鐘,即可品飲。功效/本藥茶具有袪寒暖胃、健脾行氣的功效。※ 本文摘自《防病藥茶》。《防病藥茶》作者:許琳, 王恒蒼, 吳娟娟, 袁玉霞, 黃露寧編者:陳永燦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24圖/《防病藥茶》書封幸福文化提供
-
2021-04-03 性愛.性愛後遺症
性交出血正常嗎?專家分析6大可能原因,熟女更應當心婦科疾病
有些女性在性生活時或在性生活後會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這種出血通常是淡粉色或者鮮紅色的,有時表現為白帶中夾雜著血絲,個別人會持續數日後才乾淨,或者反復出現。性生活出血是許多女性羞於啟齒的困擾,還會令人惶恐不安,擔心出現嚴重疾病。現在就來列一列性生活出血的常見原因。性交出血6個可能原因1.性交不當:粗暴性交行為,頻繁的性生活,都會導致女性內、外生殖器損傷而出血。這類出血常伴有陰部疼痛,嚴重者傷口可長達幾釐米甚至穿透腹膜到達腹腔,同時因出血量的不同有時為淡紅色,有時為鮮紅色。一旦性生活中或者之後出血,尤其是出血量多、無法止血時,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當作月經血去護理,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損傷情況,採取恰當的治療措施。如陰道內填塞紗布止血或者縫合止血。一般男性是性行為的主動方,要注意性交過程不可過於激烈,要在身體承受範圍內享受魚水之歡。2.子宮頸癌:性生活時接觸性出血常常是子宮頸癌變的早期表現。子宮頸分佈有豐富的小血管,受到癌細胞的浸潤後會導致周圍組織變脆、毛細血管增生,有的人可出現菜花樣贅生物或者組織壞死脫落而導致出血。在性交的過程中,宮頸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血。發現不明原因的性生活出血後,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應儘早到婦科門診行TCT(薄層液基製片細胞學檢測)和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檢查,必要時還需要進行陰道鏡下取病理活檢,確定病變類型,及時治療。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不同型別的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會有多種臨床表現。如低危型HPV感染可造成尋常疣、趾疣、扁平疣、生殖器疣等,高危型的HPV持續感染可導致宮頸癌。據文獻報導99%的宮頸癌患者檢測出高危型HPV陽性,但HPV陽性並一定都會患宮頸癌。TCT檢查是宮頸癌的“哨兵”,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現部分癌前病變及微生物感染。TCT和HPV聯合檢查更有利於早期發現宮頸病變,減少漏診。3.宮頸糜爛:八成以上女性會在婚後患有此“病”。這裡要說明一下,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病,現在這個稱呼已被“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所取代,且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它與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生毫無關係。子宮頸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並受到炎症長期刺激,導致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細胞外移,使宮頸外口看上去紅腫,像是糜爛的樣子,或者宮頸外口的上皮細胞剝落,形成糜爛面。性交時由於男方龜頭的摩擦容易損傷造成出血。這類出血量比較少,可能僅表現為擦血或帶下裡夾有血絲。可通過婦科檢查確診,採用陰道上藥、物理治療或者手術治療。4.子宮頸息肉: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子宮頸口會出現單個或多個帶蒂的小肉芽組織,這就是宮頸息肉。宮頸息肉質地較脆,在與陰莖摩擦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擠壓出血,一般出血量較少,可行手術切除治療。5.生殖器官炎症:當有陰道炎時,陰道黏膜會充血水腫,在性交時容易損傷陰道黏膜而出血。女性的尿道和陰道相距很近,患有尿道炎的女性也容易在性交時受到擠壓損傷而出血。此外,女性患外陰炎、子宮內膜炎或者宮內節育環放置不當均可導致性交出血。避免生殖器官炎症的發生,就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在性生活前後要做好清潔工作。如出現陰道分泌物有異味、顏色質地有變化,或者外陰瘙癢、陰道灼熱不適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若在陰道分泌物檢查中發現滴蟲,或者陰道炎反復發作者,需要性伴侶同時接受治療,並且在炎症未治癒前不要有性行為。6.子宮內膜異位:這類疾病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常伴有痛經。它是由於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轉移種植到了宮腔以外的地方。有的子宮內膜異位到了子宮頸上,呈現出藍紫色結節狀,會出現性交疼痛伴有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在婦科檢查後可進一步確診。性交出血會影響性生活的品質,也會由此暴露出女性身體尤其是婦科方面的隱患。因此如果在性生活中出現了出血的症狀,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婦科做相應的檢查,明確病因,大多數情況是可以治癒的。不要擅自止血而不去醫院檢查,等到病情嚴重了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
2021-03-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從眉毛看氣血是否旺盛多數人都將眉毛當成臉上的「裝飾品」,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眉毛可謂健康的晴雨錶。眉型、眉毛濃密度,眉毛結實與否,都反映著身體的健康狀況,平時多觀察自己的眉毛,就能及早發現其中的健康秘密,對防治疾病有非常大的好處。一位朋友的女兒15歲了,眉清目秀,非常討人喜歡,不過她的性格內向,所有事都壓在心裡,不喜歡和人交流,甚至不和自己的父母交流。那天不知道為什麼,她在家裡偷偷地流眼淚,媽媽在一旁安慰她,替她擦眼淚,可是擦著擦著,媽媽發現女兒的眉毛脫落下來。媽媽有些擔心,趕忙帶著她來看診。我翻開她的眼皮,發現眼皮上有一塊豆粒大小的白斑,我斷定她得的是暈痣,這是白斑的一種。其實,眉毛脫落,出現白斑,即為氣血不足的早期訊號。像這個孩子所患的病,發現的早還能治癒,如果發現的晚,就很難治癒。眉毛長粗、濃密、潤澤,說明人體氣血旺盛;反之,眉毛稀短、細淡、枯脫,說明氣血不足。白斑這樣的皮膚病與氣血失調有著密切關係。白斑雖然病在皮毛,但主要病根為正氣不足、氣陰不足、肝腎虧虛,再加上風邪外侵、客於肌表、脈絡阻滯,肌膚失去滋養而發展成此病。臨床上治療此病以益氣養陰、疏表散邪、養血祛風、滋養經絡為主。用純中藥製劑就能夠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調節人體內分泌,提升免疫力,進而迅速提升酪胺酸活性,促進黑色素細胞平衡,恢復微循環,再生黑色素,同時有序地修復黑色素缺陷基因,促進肌膚正常色素健康正常,提升肌膚對光線的敏感性,徹底解決復發因素。不管白斑病程長短、面積大小,通過治療都能在短期內控制白斑擴散。下面就來具體說明一下眉毛的不同表現反映的不同訊號:一、眉毛乾枯正常情況下,眉毛應當油亮、有光澤,如果眉毛梢直、乾燥、變黃,還伴隨著月經不調,多是肺氣虛所致。二、眉毛脫落眉毛稀疏、容易脫落的人,多氣血衰弱、體弱多病,此類患者易手腳冰涼,腎氣相對較弱。甲狀腺功能衰退、腦垂體前葉功能衰退者,眉毛容易脫落,特別是眉毛外側三分之一的地方脫落更嚴重。嚴重貧血可能會出現眉毛脫落;痳瘋病患者病變早期,外側皮膚肥厚,眉毛容易脫落;斑禿患者也可能有眉毛脫落。三、眉毛下垂許多顏面神經麻痹患者眉毛易下垂,如果是單側眉毛下垂,說明患的是臉神經麻痹,眉毛較低,無法向上抬舉。有些人單側上眼瞼下垂,會使得一側眉毛顯得略高。四、眉毛沖豎眉毛沖豎而起,即為病情危急徵兆,此類患者應當及時救治。五、眉毛過於濃密眉毛濃密為體質較強的象徵,可是,女性眉毛過於濃黑,很可能為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所致。眉毛短粗,多是性急易怒,應當提防疾症。六、眉毛過長古人認為眉毛長是長壽的象徵,因此稱長眉為「壽眉」。但是研究發現,壽眉和功能失衡有關,青、中年人出現壽眉可能為腫瘤、免疫性疾病等的早期外在表現。壽眉發生愈早,功能失衡痊癒的愈早,衰老的愈快,腫瘤發生機率愈高,因此,四十五~五十歲後出現壽眉較符合生理衰老規律。青、中年人出現壽眉,特別是叢狀、束狀患者,應當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七、眉毛傾倒說明病得非常嚴重,很可能為膽腑病變。在此提醒大家注意,有的女性為了讓眉毛又細又彎,拔去多餘的眉毛。有的女性朋友甚至拔光整個眉毛,之後煞費苦心去紋眉,豈不知,眉毛並非沒有用的東西,人體的防禦功能是通過各種組織完成的,眉毛也有防禦之功,眼睛如果沒有眉毛來遮擋,汗水、雨水就會流入眼中,刺激角膜、結膜,誘發角膜炎、結膜炎,甚至誘發角膜潰瘍。眉毛周圍神經血管豐富,經常拔眉毛,會對神經血管產生不良刺激,容易導致臉部肌肉運動失調,誘發疼痛、視物模糊、複視等症,還可能會誘發皮炎、毛囊炎等。此外,經常拔眉毛,可能還會導致眼瞼鬆弛、皺紋增多,進而影響整體美觀。所以,提醒各位讀者,即使愛美,也不能輕易拔光眉毛。書籍介紹養生從養氣血開始:女生的排寒祛溼暖身書作者:趙蓉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4/01作者簡介趙蓉 中西醫師《中華中西醫結合》雜誌常務編委,美國抗衰老醫學會(A4M)會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抗衰老分會會員。現任重慶藝星醫療美容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
-
2021-03-2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超音波導引注射改善
南投80歲周姓阿嬤喜歡散步,這幾年來覺得右髖關節卡卡,僵硬疼痛,幾百公尺都走不下去,經診斷為髖部退化性關節炎。阿嬤獨居擔心手術影響生活,南投醫院以「關節內髖關節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後,阿嬤關節炎大幅改善,現在能連走4公里,讓阿嬤重拾散步樂趣。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說,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組織逐漸受損,影響關節的穩定度。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會出現負重或活動受限,並有關節僵硬、疼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依嚴重程度接受藥物、復健治療,若症狀未改善則可能需手術治療,而現在醫師評估下,也可考慮關節內髖關節注射治療來修復、穩定關節。周建文說,關節內髖關節注射具有挑戰性,對準確性的需求更高,通常使用影像引導注射,大多數醫師都在透視X光檢查下進行,但透視檢查需要昂貴笨重的設備,操作人員和患者遭受輻射暴露,且無法觀察重要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結構。與透視X光和電腦斷層相比,超音波檢查不產生輻射、不用注射顯影劑、麻醉也不需住院,且能夠以更便宜的方式在門診施行,容易為患者所接受。目前超音波導引注射已廣泛應用於疼痛醫學及運動醫學,相信對更多疼痛患者有多一種治療選擇。並且隨著機器解析度增加,超音波導引注射更精準、便利。
-
2021-03-27 新聞.科普好健康
透過CAR-T細胞治療「救自己」,生出抗癌解藥 並非所有癌症都適合!
對付癌症,除了傳統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標靶藥物,近幾年興起的「細胞治療」也正在醫界吹起一股旋風,又以透過基因工程改造自己的細胞殺死癌症,堪稱免疫細胞療法中最受期待的發展。台港大學合作 建資料庫台灣大學台成細胞治療中心最近與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科技研究院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針對CAR-T細胞治療臨床資源進行整合與分享,希望累積專屬華人地區的人體資料庫,讓CAR-T的應用造福亞洲患者。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中文名稱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製造攻擊癌細胞的T細胞,加設可認出癌細胞表面抗原的受器(CAR),一旦CAR與目標抗原結合,就會啟動T細胞來殺死癌細胞。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長江宜蓁指出,這種治療比較像「自己治療自己」(you are your own medicine),透過抽血,讓分離出的T細胞「出國進修」後重新植入人體,經過訓練的細胞可辨識癌細胞加以對抗,等於自己生出抗癌解藥。T細胞像裝導航 瞄準敵人台灣大學台成細胞治療中心副教授張裕享進一步說明,化療吃掉癌細胞的同時,還可能吃掉健康細胞,CAR-T就像在T細胞裝設自動導航(GPS),不但精準瞄準癌細胞,還可呼朋引伴,叫更多免疫細胞一起對付它們,在醫學研究上,CAR-T是細胞治療的一種,細胞治療又是轉譯醫學的一環,將多年研究用於臨床癌症治療。如何把T細胞抽取出來後還能長出自動導航系統?江宜蓁說,病人一開始需在醫療院所收集白血球,再經血清分離後移植到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細胞工廠進行加工。張裕享補充,通常病人的免疫細胞分離後,會經過培養、活化、轉導及擴增,再輸回病人體內去對抗癌細胞,在此之前,建議搭配化療讓免疫空間清空。一般來說,長出GPS的T細胞需要兩周培養。T細胞植入 可能有副作用當被加強功能T細胞重新植入人體,這段期間病人可能出現細胞因子風暴以及神經毒性等副作用,但隨著全世界對CAR-T臨床治療經驗愈多,目前醫界針對CAR-T副作用已有明確指引,張裕享說:「度過這14天並不難」,重要的是治療後的疾病緩解率與存活率。並非所有的癌症都適合使用CAR-T治療,張裕享表示,目前CAR-T仍以血液腫瘤為最佳適應症,特別是B細胞淋巴腫瘤與多發性骨髓瘤為主,更有臨床實驗證實,這兩種疾病的末期患者使用CAR-T的治療效果已比傳統還要好。製程不易 保守年治18人張裕享指出,以台灣為例,每年B細胞淋巴瘤新發個案約2500人,約十分之一,也就是250人需要CAR-T。然而,製造CAR-T細胞並不容易,若利用目前市面上半自動、一站式細胞製成儀器,一個CAR-T製程至少耗時2周,再加上儀器校正和清理,一台儀器兩個月最多製成三個CAR-T,一年保守只能治療18名病患。台大台成細胞中心目前有一台這樣的儀器,香港中文大學有三台。
-
2021-03-2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阿嬤髖關節退化難走路 醫師一招治療重拾走路樂趣
南投80歲周姓阿嬤喜歡散步,這幾年來覺得右髖關節卡卡,僵硬疼痛,幾百公尺都走不下去,經診斷為髖部退化性關節炎。阿嬤獨居擔心手術影響生活,南投醫院以「關節內髖關節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後,阿嬤關節炎大幅改善,現在能連走4公里,讓阿嬤重拾散步樂趣。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說,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組織逐漸受損,影響關節的穩定度。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會出現負重或活動受限,例如半蹲、撿東西困難等,並有關節僵硬、疼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依嚴重程度接受藥物、復健治療,若症狀未改善則可能需手術治療,而現在醫師評估下,也可考慮關節內髖關節注射治療來修復、穩定關節。周建文說,關節內髖關節注射具有挑戰性,因為髖關節位於身體深處無法觸及。而股神經、動脈和靜脈非常靠近前髖關節。執行診斷注射時對準確性的需求更高,通常使用影像引導注射,大多數醫師都在透視X光檢查下進行注射。透視X光檢查有助於關節內針放置,可在顯影劑注入後直接目視確認後注射。但是,透視檢查需要昂貴笨重的設備,操作人員和患者遭受輻射暴露,且無法觀察重要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結構。與透視X光和電腦斷層相比,超音波檢查不產生輻射、不用注射顯影劑、麻醉也不需住院,且能夠以更便宜的方式在門診施行,容易為患者所接受。目前超音波導引注射已廣泛應用於疼痛醫學及運動醫學,相信對更多疼痛患者有多一種治療選擇。並且隨著機器解析度增加,超音波導引注射更精準、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