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紓壓
共找到
462
筆 文章
-
-
2021-05-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全職媽媽全年無休適時找替手 興趣要保留
日前,65歲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56歲妻子梅琳達布宣布結束長達27年的婚姻,引起嘩然。梅琳達懷第一胎就決定離開工作回歸家庭,不但讓丈夫感到訝異,還會因誰洗碗、誰接孩子傷神傷心。事實上,全職媽媽常被誤會「不用上班很輕鬆」,但全年無休的育兒生涯,有苦說不出,這樣的狀況連富豪家庭的太太都會面臨。專家從以下三個面向,提供全職媽媽健康處方。心靈處方找替手喘息、勿一昧犧牲,才能找到自我定位。國泰醫院精神科心理師薛媛云表示,全職媽媽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讓全職媽媽身心疲憊常見的原因是,「先生覺得只不過在家帶小孩,有什麼辛苦的。」薛媛云建議,找到替手幫忙,才能創造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雙贏,另一半對分擔育兒或家務工作有共識,更可以減輕這些情緒以及不平衡。先生的支持相當重要,可以讓太太有喘息空間,雖然全職媽媽得配合小孩的作息,但仍可以「一周」為單位,請先生或找尋外部資源如鐘點保母、娘家、婆家支援,短短幾個小時的「Me Time」,小小的休息卻能累積大大的能量。薛媛云提到,曾有個案女性一昧犧牲自我,長久下來身心失調,經諮詢後,回家跟先生主動提議一周兩次上課進修,溝通後先生願意照顧小孩,媽媽也因此找到自我定位。營養處方孩子吃什麼、自己跟著吃,別狂吃消夜當發洩。帶小孩相當耗體力,媽媽更需要營養均衡。然而,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在家帶小孩的媽媽,常常有一餐沒一餐,或者等小孩睡了才開始大吃消夜當Happy Time紓壓。媽媽開始意識自己怎麼都瘦不下來,多半是生完小孩二、三年後,這類案例在減重門診相當常見,特別要注意不當飲食造成三高風險。全職媽媽營養不均衡的狀況相當明顯,張斯蘭說,當孩子在學齡前階段,媽媽多等到忙完孩子才正視自己的飲食,但常常就是「有吃飽」就好,忽略了蔬菜、蛋白質等多元攝取。等到小孩上了小學,這階段的媽媽午餐多吃剩菜剩飯,有什麼吃什麼,常導致營養不均。張斯蘭說,母親多會特別重視孩子的營養是否均衡,不妨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時,也替自己多備一份,不但不會多花時間,也能一兼二顧。若要檢視自己的飲食,則可透過國建署「我的健康餐盤」指引。運動處方孩子跑跳,媽媽跟著動,親子關係更親密。運動也是照顧孩子的活力來源,薛媛云觀察,剛生小孩的前一兩年,全職媽媽最沒時間、也最不想運動。她建議媽媽不要只在旁看顧,擔心孩子的安全,不妨跟著好動的小孩一起跑、跳,如此親子關係也會更緊密,又能活動筋骨。我適合當全職媽媽嗎?利用育嬰假 試探自己的可能性若想離開職場回歸家庭,建議育齡女性在備孕或孕期階段,就得跟先生充分討論。也可以先透過育嬰假的嘗試,了解全職媽媽是否為自己期待的未來。如果只打算請育嬰假當個過度性的全職媽媽,表示日後還想回到工作崗位,薛媛云提醒,在好好帶小孩的同時,千萬別忽視職場的變化。她曾遇過個案在兩年育嬰假期間,完全斷了跟職場朋友的聯繫,回歸職場難以適應,後來遇到不景氣,直接被裁員,措手不及。「有些女性毅然決然選擇當全職媽媽,可能只是在逃避工作。」薛媛云說,如果是這種情況,其實是從一個沒有成就感的地方,跳到另一個沒有成就感的地方,是變相逃避,未來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這時,她會建議多練習看到投入育兒的好處,這段過程相當辛苦,但看到孩子成長,是另外一個成就感,要多跟自己說,孩子會成長,自己也有功勞,別輕易否定自己。
-
2021-05-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職業媽媽沒空運動間歇性鍛鍊 費時短、效果棒
職業媽媽兩頭燒,常在兼顧工作和家庭中,犧牲自己;全職媽媽常被誤會「不用上班很輕鬆」,事實上全年無休的育兒生涯,有苦說不出;從職場退休的媽媽,孩子多已離家,出現職場家庭皆空的空巢期;把毛孩子視如己出的媽媽,在幸福相伴的日子裡,也有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不管你是哪一類媽媽,都別忘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元氣周報祝福全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日日美好,健康平安!」職業媽媽兩頭燒,工作要求表現好,家裡也不能馬虎,常在兼顧工作和家庭中,犧牲自己,但燃燒自己的同時,也別忘了照顧好自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鄭映芝從心靈、營養及運動三方面,提供職業媽媽健康處方。心靈處方家庭跟個人責任要分開。與另一半協調,必要時一起接受諮詢。對職業媽媽來說,學會紓壓很重要。鄭映芝指出,在門診遇過很多求診的媽媽,都是「阿信」的化身。一個人想將全家的責任扛起,白天辛苦上班,下班回到家後仍沒辦法坐下來休息,忙著照顧小孩、洗衣煮飯等家務事,忙到沒有空回想年輕時或婚前的興趣,壓力只增不減。遇到這樣的情況,她通常會建議「家庭跟個人的責任要分開」,這樣媽媽們才可能保有自己的時間。鄭映芝說,這類媽媽通常獨自求診,少見丈夫陪同。年齡從年輕到中年都有,共通點幾乎都是因為生活重擔影響情緒,進而對孩子或家人發脾氣,才覺察自己出問題。她通常會建議媽媽做出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溝通」。職業媽媽經常忙到沒有自己的放鬆時間,鄭映芝建議先跟丈夫協調,嘗試調整生活模式。例如,讓丈夫分攤家務事、輪流照顧孩子,而媽媽就能利用這個時段做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不管是運動、做手工藝品甚至是放空什麼事都不做,就算一周只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時段,都對生活品質改善有相當大的幫助。若是溝通不順利,也可以試著將丈夫一起帶到門診或諮商室,由中立的第三方給予具體化的建議。若雙方發生爭吵,也有第三方可以安撫,比較容易讓雙方理性溝通,進而達到調整生活模式的目的。營養處方甜食紓壓愈吃愈憂鬱,多攝取原形食物。在忙亂的生活中,職業媽媽也應該注重飲食健康。鄭映芝說,許多人在煩躁時喜歡吃甜點轉換心情,但小心越吃越憂鬱。根據研究報告顯示,煩躁時吃高糖、高熱量食物,雖然可以提升血糖,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讓心情愉悅,但長期吃高糖和加工食物,會導致肥胖,對糖上癮更容易感到煩躁,導致惡性循環。「不要怕浪費食物。」鄭映芝也指出,不少媽媽覺得吃隔夜菜不好,丟掉又浪費,所以選擇自己把剩菜剩飯統統解決,不知不覺吃過量,這也飲食不健康的其中一個原因。鄭映芝建議吃少加工、沒有添加物的原形食物,也可嘗試「地中海飲食」,主食方面以全穀類取代白飯、麵條;吃大量蔬果,減少調味料用量,使用橄欖油烹調;在蛋白質攝取方面,則以豆類、乳製品、蛋及白肉,代替紅肉、加工食品,降低大腸癌發生機率。運動處方時間短、效果好,間歇性運動最適合職業媽媽。除了健康飲食,維持運動習慣也很重要,上班忙完下班忙,職業媽媽怎麼找到時間運動?鄭映芝說,可以先把一周的作息時間都列出來,包括孩子、丈夫全家人的作息,一一列出後,才方便交叉比對,如丈夫周六休假晚上都在家,那就可以請他幫忙處理家務,或孩子固定周三晚上有才藝課,這些都是媽媽可以好好利用的空檔。在運動類型上,可以選擇有效率的運動,如間歇性運動就非常適合生活忙碌卻又想運動減脂的媽媽們,透過不同的運動組合或是同一個動作,搭配短暫休息時間,反覆訓練的模式,時間短暫又能達到燃脂的效果。現今資訊發達,只要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非常多相關的運動影片,挑選適合自己體力及有興趣的,只要跟著影片做,不用上健身房,在家也能運動。小辭典間歇性運動間歇性運動是一種「運動訓練模式」,先做短時間密集運動(例如作30秒開合跳、棒式等),配合短暫休息(例如10秒),反覆這個過程,可以有不同的運動組合。間歇性運動的好處是,隨時隨地能來上一段10分鐘內的訓練,不必特別挪出時間出門運動,就能達到運動效果,適合生活忙碌卻又想運動減脂的人。
-
2021-05-08 醫聲.領袖開講
神經外科高手也畫畫 鄭宏志靠素描、寫生培養立體感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鄭宏志有繪畫天賦,從小是美術常勝軍,念建中時一度偷填社會組想考美術系,氣到父親罰他跪一整天。後來習醫,他上了解剖課才愛上了醫學,更因為美國神經外科之父哈維.庫興也酷愛繪畫,他跟著偶像投入此一領域,長年鑽研神經修復再生領域。鄭宏志於1996年曾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發表研發神經再生與修復技術,推翻神經無法再生的傳統理論,為脊髓損傷患者的人生帶來曙光,被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稱讚是20世紀三大發現之一,20多年來,幫助國內數百位癱瘓病患恢復部分行動。從小深厚的繪畫功底,讓鄭宏志看待人體器官與結構,有獨特且精細的觀察力。就讀陽明大學時,他拿下全班解剖第一名;當醫師後,遇到困難的神經手術,特別是病人腦部因疾病使神經血管位置改變,他都能透過素描、寫生培養出對立體空間的敏感度,逐漸梳理出正確的對應邏輯。鄭宏志發現,不少喜歡繪畫的神經外科醫師,手術時腦中就像自動導航,可用「畫」的逐一完成所繪的手術圖譜。神經醫學界先驅中,哈維.庫興首創及親繪的「經鼻腦下垂體腫瘤切除術圖」,精確的令人讚嘆;前德國麥茵茲神經外科醫學中心主任波蘭斯基,為腦部微創手術開創者,在世時與鄭宏志因畫會友,成為莫逆之交,無私傳授艱難的神外手術的心法。鄭宏志的父親在三年前過世,現在的他是全家健康的救火隊。當年選擇第三類組,建中美術老師曾提醒:「未來拿著手術刀,也千萬不要把畫筆丟掉。」他一直記得老師的話,公餘時會以繪畫紓壓放空,偏愛印象派的他,「最大的快樂就是作品得到共鳴」,接下來計畫與大家分享近年累積的40件畫作。
-
2021-05-07 養生.運動天地
20歲失去爸爸、媽媽、外婆 從想被撞死到學會大笑:老天爺還沒放棄我啊!
如果喪親之痛,會讓一個人覺得人生無望,20歲的林祐遙,就是放大三倍的人生無望。大三這一年,她接連送走父親、母親、外婆,背負著龐大學業與經濟壓力,多次希望下一秒跟著消失在世界上。現在的開朗大笑,到底背後藏著多少的淚水?離異的父母林祐遙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的採訪,分享自己沉重灰暗的過往。6歲那一年,父母離異,林祐遙跟著母親一起生活。母親,是那種眨眨眼,男人就會貼上來的性感女人,她以前都笑稱母親是「歸仁邱淑貞」。印象以來,母親有過蠻多段精采的戀情,一直到認識了一個老實的軍人,才真正的穩定下來。或許因為母親非常轟轟烈烈的感情史,林祐遙對於情感還有信任度,以及情緒掌控,一直感到非常不安,甚至很偏激,有時候還會失控。照顧母親失去青春父親在林祐遙17歲那年過世,雖然父女一直沒有共同生活,但彼此仍會互相聯繫,感情依然緊密,生命中的父親角色沒有缺席;父親離世,讓林祐遙真正失去了爸爸。後來,母親乳癌併發淋巴癌第三期,林祐遙白天要上課、晚上打工,其他時間就是去醫院,哪怕只能停留20分鐘還是會去。母親生病的日子,林祐遙的時間完全錯亂,常常忘記今天是幾月幾號,覺得一天睡覺要睡八小時真的很浪費,在母親過世前,她幾乎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回憶。每天醒來,就是賺錢回家維持家計;上班路上,都希望可以被卡車撞飛,這樣就有一筆保險金可以留給家裡用。後來,想想太可怕了,才又放慢速度騎車,唱著歌悠哉悠哉地去上班。愛的人都離開了大三這一年,林祐遙20歲。母親倒下後,原本她以為自己要改口喊一聲「爸」的男人,卻突然消失,最後再見到這個人的時候,是母親最後送進加護病房,對方希望由林祐遙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林祐遙才真正體悟到,人走到最後,還是只能靠自己。同一年,最疼愛林祐遙的外婆,無法忍受喪女之痛,跟著過世了。林祐遙當時的初戀男友,也在這時候離去。她曾經以為的全世界,3年內,隨著深愛的人接連離開,崩解了。面臨學業與經濟的壓力,她懊惱怎麼連一個自己想要的都抓不住,更無力的是,再也找不到人可以依靠,從此之後只有一個人。逼自己好好睡一覺高三到大三,不過3年而已,先後送走父親、母親、外婆。或許是因為變成沒人管的小孩,加上同儕的影響,她染上了抽菸、酗酒習慣,為了逼自己好好睡一覺,林祐遙常常和朋友流連在夜晚的世界,享受煙霧與酒精的洗禮。原想靠抽菸和喝酒放鬆,沒想到反而變成越到夜晚,越睡不著覺的狀態,白天工作時狀態更是糟糕,生理與心理完全失調,明明才22歲,但就算上了妝,看起來的外表年齡至少35歲以上。在朋友幫助下,林祐遙求助了精神科,開始服用抗焦慮與助眠的藥物,但卻帶來記憶力變差、依賴藥物的副作用。接受治療過程中,身旁的人建議她,可以做些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某一天起床,林祐遙真的就穿上球鞋,到租屋處周邊跑了一圈,人生竟然開始翻轉。有心跳的感覺真好林祐遙沒有特別注重運動的裝備與習慣,就是讓自己走出房間,去公園也好、健身房也罷,慢跑讓她覺得「有心跳的感覺,真好。」開始慢跑之後,她第一件事就是戒掉手搖飲,從全糖、半糖、一直到無糖,現在則是能不喝就不喝,盡可能地喝水。自從開始戒飲料,身上排出的汗水與尿液,味道似乎沒有以前那麽重,皮膚也變好了。最大的改變是,林祐遙的個性變得「真正」開朗與幽默。她透過慢跑紓壓,讓腦袋放空,有時候還會幻想「會不會等一下就撿到錢?」、「跑步到一半被外星人抓走」等情節,幻想與腦袋小劇場對她來說,是遠離過往痛苦回憶的方式。老天爺還沒有放棄我啊今年的林祐遙,28歲了。總是大笑、有她的地方就有歡樂。林祐遙常跟身邊的朋友說,未來大家都會面臨的生老病死的問題,自己只是比多數人提早遇到。老天爺太看得起她了,把人生一些很痛苦的試煉,一次放在她20歲的人生中。但往好處想,她沒有所謂的玻璃心,笑說「釋懷」這個技能,她已經滿點了!走過艱辛的少女時期,林祐遙透露鼓勵自己的秘訣。洗澡的時候,一定要看著鏡子裡的自己5分鐘,有手、有腳、智力正常,她就覺得:「嗯?老天爺還沒放棄我啊!」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一路走到現在,她能用很輕鬆語氣,跟每個願意聽故事的人,分享自己的過往。透過「有肌勵」,林祐遙想鼓勵更多人:人生就是一款自己不能挑選的遊戲,有很多痛苦、困難度很高的關卡沒錯,但也有很多甜蜜而且輕鬆的關卡。卡關了,就找可以幫忙破關的人,來幫忙破關;破關了,就把自己破關的方法,分享給別人。老天爺沒那麼快放棄你,你也不要那麼快放棄你自己。「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4-27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長輩、照顧者做解憂瑜伽 在家活絡筋骨紓壓
運動能釋放腦內多巴胺,讓人擺脫憂鬱,不過人生的每一階段,適用的運動方式都不相同,隨著人口邁向超高齡化,慢性疾病、失能者可預期會愈來愈多,背負照顧重擔的照顧者,紓壓更是重要的選項,瑜伽老師李孟哲(Lemon)特別規畫五組在家也能做的解憂瑜伽,適合長輩、照顧者一起在家運動,活絡筋骨增加肌力,也增加多巴胺的分泌。5組簡易瑜伽第1組:頸部伸展右手反背到下背部,吸氣左手向上伸直、吐氣左手向下壓著右邊的顴骨太陽穴,下一個吐氣讓頭壓到左邊,感受頸部周圍的伸展,停留5到8個呼吸,吐氣後,先讓左手回到身體左側;吸氣後,讓頭慢慢轉回正中間,頭抬起來,並將右手解開。第2組:肩膀活動練習雙手手指交叉覆蓋在頭頂正上方,手肘往後集中,吐氣手心向上翻,吸氣雙手推向天空,維持1到2個呼吸,吐氣雙手放回頭頂,手心轉向下,動作重複3次。第3組:背肌訓練身體向下趴在地上,十隻手指張開,雙手擺在胸側外圍,雙手撐地,肩膀微微聳肩,隨後放鬆往後轉開,兩手肘往後背夾緊,吸氣雙手支撐身體往上提,吐氣放鬆,重複5次,最後雙手放在頭部前方,頭靠在雙手上放鬆。第4組:骨盆放鬆呈坐姿,雙腳掌心合十,不要駝背,雙手可自然碰到腳背。吸氣後,脊椎往頭頂延伸,肩膀往上聳肩,再往後轉,最後往下收,胸部自然延伸往前方,停留5到8個呼吸,第二次雙腳再往身體一小步,若無法往身體則維持,重複前述動作。腳伸直往前,雙手握著腳踝,臀部左右擺動,停止擺動身體重心往前伸展。身體回歸正位,伸直的雙腳,微微彎曲雙腳掌心再次合十,雙手也跟著合十,兩手手肘靠在小腿肚上,合十雙手的大拇指壓在眉心處,輕輕按壓、提拉眉心,可停留8個呼吸。第5組:左右鼻孔呼吸交替法右手食指與中指合併放在眉心,右手大拇指壓著右邊鼻翼,左邊鼻孔開始呼吸,吸氣維持四秒,換無名指壓著左邊鼻翼,吐氣維持四秒,維持左吸右吐、右吸左吐交替的方式,總計做8組。如果發現任一邊鼻塞就跳過此動作。》看更多內容【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04-23 失智.非藥物治療
預防方法/更年期症狀有哪些?醫師教你4步驟,改善更年期不適
更年期的賀爾蒙變化,會產生失眠、盜汗、胸悶、心悸以及熱潮紅、尿失禁、疲倦感、陰道乾澀等症狀一一襲來,讓人陷在情緒障礙中,本篇文章教妳自我覺察接納自己,調適更年期症狀,還有透過舞蹈帶妳擺動身體,紓緩壓力,改善更年期不適。根據研究指出,跳舞可以刺激大腦運作、強化腦部神經,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及其他失智症的風險。沉浸在多種變化的節奏動作中,促使長輩不斷學習,增強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嘴角也不自覺地上揚。物理治療師王沛鈞(汪汪)用有趣簡易的舞蹈形式,充分鍛鍊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平常也可多跳舞訓練肌力,改善整體生活品質。越跳越起勁 隨音樂旋律活化全身海馬迴是大腦的記憶中心,失智症患者最早開始退化的部位也是這裡,運動量適當的舞蹈,能幫助延緩大腦的老化和海馬迴萎縮。王沛鈞說明更年期女性跳舞的好處,舞動身體是很好的紓壓方式,更是抗老化處方。隨著音樂旋律活化全身,心情不知不覺就輕鬆起來,不妨邀家人朋友一起擺動身體,讓壓力煙消雲散。面臨更年期的女性朋友,常蠟燭兩頭燒,心理師王映之呼籲更年期也要好好愛自己。「熟齡女性是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常疏於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承受極大內外壓力。」熟齡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退,生理變化讓人痛苦不堪,加上孩子離家求學的空巢期、先生退休重新相處的摩擦,自我價值受到了動搖。自我覺察接納 享受比年輕更美好的事王映之提到,荷爾蒙的變化嚴重影響身體症狀,包括晚上睡不好而整體能量變差,甚至變得特別敏感、愛哭,女性常產生「是不是自己不夠好」的負面情緒。這個時候,家人的支持相當重要,可試著協助找出心靈支柱、朝擅長領域發展,平衡心情自我調適。另外,更年期症狀容易被忽視,適時尋求醫生協助,青春下半場不只是「她們」的事。改變「沒關係,我可以」的自我要求,王映之建議熟齡女性可從下列四點做起,更年期快樂多一點。1.覺察:更年期的憂鬱及焦慮常不自知,應樂觀正面看待身心理變化,接受角色的轉換。2.求助:對於家人無法理解的情緒,要適時傳達「我需要幫助」的訊息,尋求解決方式。3.互助:可多參加坊間的照顧者喘息課程,與其他有同樣困擾的熟齡女性交換意見。4.學習:培養自己的興趣,或是參加志工活動或副業。在擅長的領域盡情發揮實力。照顧長輩和自己 快看這些讓自己好好生活的方法:https://pse.is/3au56l
-
2021-04-22 新聞.元氣新聞
坣娜伴失智母11年靠瑜珈紓壓 家總樂活網顧照顧者健康
藝人坣娜上周六完成最後一場大型售票演唱會,今以「資深家庭照顧者」的角色出席合作金庫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的「樂活自在」活動,陪伴失智母親長達11年的她,後續又經歷重大車禍引起的後遺症,靠著瑜珈運動,調理身心靈,讓自己常保開心,才能走到今天;家總與合作金庫,共同研發「樂活自在」活動網站,鼓勵照顧者在照顧他人期間也要照顧自己。今參與活動除了坣娜以外,還有藝人鄭進一、龍千玉、蔡旻佑。鄭進一說,家中有一位年近90的母親,起居、外出皆須家人陪同照顧,肯定長照政策對照顧者有很大的幫助。龍千玉說,自己也曾是照顧者,她曾遠赴澳洲照顧車禍重傷的家人,非常理解照顧者的辛勞與壓力。蔡旻佑說,自己雖然沒有實際照顧的經驗,但是他深刻體會到運動的重要性,運動不只為了維持身材,更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家總理事長郭慈安說,照顧者常常忽略自己的健康,年輕時努力打拚事業,隨著年齡增長,面對到照顧壓力,等到自己老了也可能面對到疾病,無論是人生哪一階段「生理」、「心理」的健康都是最重要,與合作金庫推出的「樂活自在」網站,把「簡式健康心理量表」與「家庭照顧者壓力自我測量表」結合成守護健康量表,幫助國人透過數位工具,快速掌握自己的身心健康。合庫人壽董事長杜振遠說,自2013年起,合庫人壽以每張躉繳型房貸壽險保單捐出300元支持家庭照顧者,2015年組成守護者聯盟,期盼藉此抛磚引玉,號召更多企業加入。今年合庫人壽更是廣邀各界加入支持的行列,包括「健身工廠」、「臺灣長照營養暨健康促進協會」、「艾瑪絲」、「樂檸漢堡」、「Alleycat's Pizza 巷貓」、「雀巢健康科學」、「台G店養生廚房」、「鍋式飢逅」、「八方悅鍋物」、「蔓達拉SPA美容館」與「千葉火鍋」等,從收益中提撥部分金額捐予家總,鼓勵民眾消費的同時也參與公益。2021「守護PLUS 夢想更踏實」公益市集及演唱會將於台北、台中、高雄舉辦,從七月份台北場起跑,邀請坣娜、彭佳慧、張心傑、鄭進一、蔡旻佑、龍千玉、荒山亮多位實力派歌手為愛獻聲,演唱會門票索取活動將於合庫人壽官方粉絲團公告,邀請大家一同共襄盛舉。
-
2021-04-15 養生.營養食譜
春天養肝就喝綠拿鐵 陳月卿教加這二樣東西還有助身體抗疫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高油高脂、膳食纖維不足等精緻飲食影響,脂肪肝情況普遍。元氣網粉絲團今(14日)邀請到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養生達人陳月卿,以「全食物飲食法」教大家春季養肝飲食。養肝,就讓「綠色」入肝,陳月卿首先要推薦「綠拿鐵」,它對降B肝病毒、減少脂肪肝有莫大助益,也有很多人靠它成功減肥、也有利養顏、降血糖。綠拿鐵養肝 抗疫加強版加香料陳月卿丈夫、前陸委員會主委蘇起在30年前健檢檢出肝腫瘤,也因夫妻二人本身都有B肝病毒帶原,因此在丈夫切除腫瘤後,全家也一起養肝,開啟他們喝綠拿鐵的契機。陳月卿指出,其實綠拿鐵的製作很簡單,食材就是當季綠色蔬菜,不一定用哪種菜、常常替換更好。先將蔬菜燙熟去除質酸,水果大概2~3種,再加上一些綜合堅果、大豆胜肽,如此蔬菜、水果、油脂、蛋白質都有了,這就是基本款的綠拿鐵。而目前全世界還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下,陳月卿教「抗疫加強版」的綠拿鐵只要加入一些香料:薑黃及黑胡椒粒,抗氧化、抗發炎、抗老化的能力馬上提高20倍。有網友問到許多蔬菜不愛吃怎麼辦?陳月卿指出,可以用一般大眾接受度較高的十字花科蔬菜或高麗菜;或加入你愛吃的水果,用水果的香味蓋掉不愛的蔬菜,也能達到均衡攝取蔬果的目的。但也有網友擔心,加水果會不會讓血糖飆升?陳月卿回答,她所喝的「全果汁」都是採用天然完整不經加工的全食物,也不需濾渣,所有膳食纖維養份都完整攝取。只要注意不要用太甜的水果,蘋果、芭樂、奇異果、桑葚等就是很建議的水果。唯一要注意的是,洗腎患者的忌食範圍較廣,應與營養師討論再食用。溫優格減肥 幫助腸道長好菌果汁打完後再加優格吃更好,陳月卿指出,常吃優格可以增加IGA免疫球蛋白,讓身體免疫力更強大。優格也適合有乳糖不耐症而不喝牛奶的人。而大家平常習慣吃冰的,其實溫優格還有減肥功能,非常適合夏天食用。如果你不放心買外面的優格,陳月卿教大家自己在家做,到有機店買優格菌粉也沒有一定要買哪種,建議常換店家或品牌,這樣可以有機會吃到更多好的食物,若不小心買到不好的也可分散風險不會長期吃。紅橙黃綠紫黑白 高鈣黑芝麻豆奶保肝兼補脾癌症已是現代人的常見文明病,陳月卿也在癌症關懷基金會長期推廣「抗癌二杯」,除了有豐富植化素及膳食纖維的綠拿鐵(偶爾你也可以換桃紅色)可以保肝、抗癌,但如果春季補肝補過頭,反而肝火太旺,另一杯她就要推薦豆穀類「高鈣黑芝麻豆奶」,也有異曲同功之效,順便還可補脾臟,及增加植物性蛋白質,很適合年過六十想養肌的族群。選用黃豆、黑豆事先泡過後煮或蒸熟,及加四分之一碗的糙米,豆類加米,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還有黑芝麻及一點點冰糖、熱水,喝了更溫暖。抗癌二杯 腫瘤消失了陳月卿分享癌症關懷基金會一位癌友,在2015年中檢查出腦部長了淋巴癌,經歷化療四次腫瘤還沒變小,放療打了32次才小了0.3公分,後來到癌症關懷基金會尋求幫忙,靠著癌友飲食密碼及喝「抗癌二杯」,2016年9月後再檢查又小了0.4公分,從此加入當志工服務更多癌友,之後再追蹤腫瘤竟消失了。陳月卿指出,除了飲食改變,也要改變生活方式,再加上當志工後心境更開朗,最終是身體的自癒力幫助了他。她建議一般人可以綠拿鐵及高鈣黑芝麻豆漿每天輪替,一天喝一種;至於癌友則建議一天喝二杯,綠拿鐵及高鈣黑芝麻豆漿各一杯(300c.c.)。優格+黑芝麻醬+香蕉 紓壓好物最後談到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壓力一大就想吃高糖、高油的東西,惡性循環卻讓腸躁症、憂鬱症上身。陳月卿建議吃優格+黑芝麻醬+香蕉。香蕉是天然的抗憂鬱藥物,再加一點好的油脂黑芝麻醬,就是一道健康版的紓壓食物。那為何不用白芝麻?陳月卿說其實黑白都很好,黑芝麻的鈣和鐵較多、白芝麻的油脂多。她的習慣是夏天多吃白芝麻、利於入脾,秋冬則吃黑芝麻入腎。
-
2021-04-1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太魯閣號出軌/抹不去的傷痛如何平復?職能治療師以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
身心疲憊、心情憂鬱…心理失調漸出現台鐵太魯閣號於清明連假第一天(4/2)上午撞上滑落於軌道上的工程車釀成出軌意外,造成50死、逾200人輕重傷的重大事故,第一時間除了各家醫院的醫療單位,立即出動並全力協助花蓮清水隧道事故現場救援外,更有來自全國的軍警義消與民間搜救團體進入台鐵出軌現場,搶救任何一位可能的生還者。經歷這場車禍的傷者與前往支援的這群志工可能會有創傷後相關壓力症候群,所以災後心理健康支持很重要,透過心理健康重建團隊包括:醫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和護理師等的專業提供,可以讓經歷事故的輕重傷者及不幸傷亡的家屬們獲得最大的心理支持。台鐵出軌發生至今已經近二週了,越來越多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投入現場救災或是醫療復健工作,或多或少會感到身心疲憊(日以繼夜的搜救與協助)、罪惡感(為何沒有及時把他們救出)、心情憂鬱(每天看到悲傷的景象)、無助(明明救出但無法救活)、情緒不穩(壓力與疲憊造成)等,而且緊急救護、現場搜救或傷亡民眾的家屬崩潰等殘酷的景象會不由自主的出現在腦海中,導致心理健康失調等現象。Care the Carer 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為使第一線救難或醫療急救照顧者,或是未來長期協助傷者的家屬或志工照顧者能夠降低照顧上的壓力,應該重視Care the Carer,亦即關心照顧者,透過關心與協助這些照顧者,讓他們面對救災、急救與照顧傷者壓力之餘,能自我調適或是透過團體的協助,避免把災難和工作壓力影響個人生活中,可以健康並持續扮演好照顧者角色。現階段的Care the Carer,包括:1.該休息時就要休息,才能有良好的體力支持工作2.感到壓力時立刻找人說,獲得傾聽與支持,就能降低壓力3.學習壓力放鬆技巧,如:逛街或看電影、聽音樂4.團體事件分享與紓壓等職能治療師在這次事件中,除了是精神醫療團隊之重要成員之一,亦在生理疾病之復健上扮演重要之角色,因此能就職能治療過去在進行災後重建的經驗,應用在台鐵出軌重大災難發生後之身心重健上,更可以協助執行 Care the Carer計畫,透過有經驗的治療師擔任團體帶領者,運用團體動力學的技巧,將照顧者形成小團體,在團體中討論事件經過、分享個人的心得,並鼓勵討論壓力事件及處理方式…等,最後總結並給予正向及健康的處理模式,以協助照顧者能夠持續且健康的回歸正常的生活。台鐵出軌事件發生至今,救災與醫護人員工作量劇增,不但身心俱疲同時還要面對死傷者家屬與外界的各種壓力,救災人員與醫護人員的壓力一定要釋放,未來還有漫長的路,外界也應給予支持及關懷,讓身心重建順利,早日重回正常生活。
-
2021-03-27 養生.家庭婚姻
求子之路不崎嶇,婦產科醫師提點未來媽媽備好孕3大養護策略
台劇《未來媽媽》中,由郭書瑤飾演的家妃,因為意外流掉寶寶,卻發現自己有卵巢早衰問題,選擇進行試管嬰兒;張寗飾演的立芳,則因為先生精蟲活動力低落,無法自然受孕,也選擇試管嬰兒療程。在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中,家妃總是面臨了「你知道世界上最難熬的時間是什麼嗎?就是等待驗孕棒出現結果的那幾分鐘」;而立芳卻因施打破卵針,造成「卵巢過激症候群,緊急送醫。 對於求子困難的人來說,試管嬰兒也許是解方之一,但在試管療程前的備孕期卻是生育旅程中不容忽視的關鍵。因此,會建議以三大養護策略,朝向孕育一個健康寶寶的目標邁進。孕醫生殖中心院長黎惠波醫師表示,整體來說,為生下健康的寶寶,備孕期至少為3個月。尤其身為難孕患者,唯有患者與其家人共同支持並全程參與備孕和試管療程,才能提高受孕成功機會。養護策略一:養卵護膜黎惠波指出,一個健康漂亮的卵泡大小約18~23mm為最理想,而要養出優質的卵子,食補建議為高蛋白質、堅果、大豆、葉酸+B群、肌醇、維他命D3等營養輔助品,讓妳的卵巢年齡減緩老化。在植入胚胎前,需要評斷是否有良好的子宮內膜容受性。研究統計顯示,排卵時子宮內膜厚度7mm以上的懷孕率較佳,如果子宮內膜過薄,就需藉由專業醫學治療調整,幫助增加胚胎於子宮成功著床的機會。養護策略二:養胎護孕黎惠波說,懷胎的孕期中則需要吃對營養,適量補充鐵、葉酸、鈣、維生素D、碘和膳食纖維等以利養胎,食物以鮮食、天然為主,避免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酒類飲食。如果有害喜症狀影響食欲,可採少量多餐進食。此外,維持環境整潔、養成規律運動、創造紓壓情境等,皆能改善孕期帶來的不便、安心養胎、增進親子關係。養護策略三:養生護心懷孕求子除了生理的照護,如維持規律日常作息、保持身體健康等,許多人都會忽略備孕女的心理健康。黎惠波說,漫長的求子過程,也可能是一段身心俱疲的過程,需要正面看待每個階段,盡可能減少讓人疲憊或負面思考的因素。建議培養一個興趣,分散求子壓力,或降低自我否定與失望的心情;同時尋求找一個能良好溝通、諮詢與分享歷程的人工生殖團隊。此外,工作如果太忙碌或壓力大,建議與伴侶討論是否該做些改變以維持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黎惠波提醒,伴侶的同理心和支持在求子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否則不論是發生孕期或產後憂鬱症,對媽媽、寶寶,甚至家庭都是個煎熬的負擔和挑戰。諮詢專家/孕醫診所暨生殖中心院長 黎惠波
-
2021-03-26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聲帶長息肉、甲狀腺結節 雙重衝擊皮膚科名醫險得憂鬱症
去年的我很沮喪,快要得憂鬱症,平常已經沒有什麼嗜好,唯一的紓壓就是哼哼唱唱,結果卻連高音都哼不上去,當時覺得人生很無望,活著到底是為什麼?聲音沙啞 講話很吃力大約2年前開始,我覺得發音不太舒服,到了8月中旬,聲音開始沙啞,當時以為是感冒、喉嚨發炎,一拖就拖到年底,講話變得很吃力,高音都發不出來。「我是很鴕鳥心態的人,真的沒辦法才肯就醫,最後是回老東家三軍總醫院看診。」在三總做了耳鼻鏡發現聲帶長息肉,推測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經常說話和發聲不對造成,醫師說這很常見,可以不開刀。後來他順便幫我檢查脖子,竟意外發現左側甲狀腺腫大,因為很深層,從外觀都看不出來,結果超音波一照,已經有3.2公分的甲狀腺結節,通常2公分以上就要做穿刺,於是我做了細針穿刺,化驗為良性結節,之後每三個月回診並做穿刺。回診等宣判 心理受煎熬因為有5%至10%的惡性機率,我不敢大意,乖乖配合醫囑,該吃藥就吃藥、該回診就回診,不過每次回診,除了得挨針,還要等化驗報告,就像等宣判一樣,那種心理煎熬很難受。這兩種疾病持續困擾我,服藥大半年,狀況時好時壞。門診中常有癌患因為吃藥有皮膚問題來找我,很多患者原本是良性腫瘤,但患者自覺想切除,最後確診為惡性腫瘤的案例,這讓我警覺,選擇積極處理甲狀腺問題。去年2月底我進開刀房切除結節,總算除掉心頭大患,不過聲帶息肉的問題還是存在,聲音依舊沙啞,而且講的不久、也講不清楚,有時得大聲講話,這樣對患者很不禮貌,也就是那時候覺得人生沒意義、很憂鬱。處理聲帶 做綠光雷射之前想過作聲帶顯微手術,但要噤聲一個月,我每天都有門診,根本不可能不講話,後來發現聲帶手術有兩種雷射方式,一種是二氧化碳雷射(波長10600奈米)、一種是綠光雷射(波長532奈米),雷射是我的專長,波長越長傷害越深,所以選擇自費做綠光雷射,只須噤聲一到兩周,而且雷射後立刻取出息肉,聲帶乾乾淨淨。現在我的聲音已經完全恢復,也體認到要服老,從小病就要開始預防,健康真的是無價之寶!尤其家人很重要,以前還會和太太吵架,生病後看著妻兒擔心我、照顧我,讓我很感動也感恩,更珍惜家人。我也聽從醫囑,每天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物、不喝酒,連平常最愛的茶,也改成偶爾喝,只要全家人都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醫學辭典/聲帶息肉聲帶的微血管破裂,所滲出的血液在聲帶黏膜下形成血腫,久而久之,血腫被吸收液化後就形成息肉,影響聲帶的閉合及振動,大多發生在單側的聲帶上,症狀包含聲音沙啞、嗓音變粗、發聲困難、調整聲音的能力下降等。小息肉可以透過噤聲休息而消失,大一點的息肉就需要類固醇注射或雷射手術,治療後如果不好好保護聲帶,仍可能再次復發。提醒聲音沙啞超過2周,持續數天聲音完全喪失或嚴重改變時,應盡快就醫。趙昭明小檔案現職: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年齡:57歲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專長:一般皮膚疾病、醫學美容、醫美光療、微整型、減重管理經歷: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任三軍總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
-
2021-03-20 醫聲.院長講堂
杜元坤的養生秘訣/瘋打橄欖球,身上骨頭斷六次 在球場上能忘卻穿白袍壓力
平日睡在醫院休息室的杜元坤,一年中只有除夕才回家過夜,這樣的生活維持十幾年,家人不甚諒解,更有人批評他過著「病態生活」,他卻不以為意。「行醫是我的畢生志業。」杜元坤全天候待在醫院,壓力不小。3歲學拉小提琴的他,以前天天晚上拉琴紓壓,現在2至3天拉一次,小提琴像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隨時上場不用訓練。除了拉小提琴紓壓外,院長辦公室放著一整排橄欖球與球鞋,全是杜元坤的個人運動裝備。杜元坤說,他在大學屬於甲組橄欖球校隊,打球興趣從年少延續至今,現在每個月至少去台北打三場球,球場上沒有醫師或院長之分,人人都是普通球員。「我身上骨頭斷過六次,在球場上能忘記穿白袍壓力。」杜元坤細數說,他的頭骨、肩膀、肋骨都骨折過,前幾個月肩膀脫臼,順手推回原位,隔天照常替病人開刀,「自己是瘋人、瘋性子」,即使牙齒斷、肩膀脫臼也不在意,充分享受球場廝殺快感。杜元坤從醫37年,歷年捐贈的金額約1億元,包括贊助他喜愛的橄欖球運動。他表示,曾捐款給北部一家醫學院2千萬元,只因為這所學校有橄欖球隊,必須大力相挺。為讓球員安心打球,明年他計畫成立職業球隊,讓球員有歸屬感與認同感。
-
2021-03-20 養生.心理學解密
創造力有助解決問題!保持「創意腦」的 5 個生活習慣,還有驚人紓壓效果
創造力是很重要的特質,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產出別出心裁的工作結果,同時也能幫助我們紓解壓力,讓身心靈保持正向的狀態。即使我們沒有藝術家般的專業和天賦,也可以成為具有創造力的人,創造力是可以透過後天練習的。美國臨床社工師 Laurel Healy 建議透過以下方式培養「創意腦」,在這過程中你也可以進入到「心流」(Flow)狀態,在全心的專注下獲得心靈上的平靜和成就感,讓疲憊的心靈獲得充電。1. 繪畫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繪畫對於紓發情緒、培養抗壓性、增強記憶力是有所幫助的,藝術治療師 Megan Carleton 曾透過讓他們繪畫的方式治療過阿茲海默症或其他疾病的病人,這項活動對他們的病情是有所改善的。因此如果你本來就是繪畫的愛好者,維持這項興趣活動對你的大腦很有幫助。2. 唱歌或演奏樂器唱歌能幫助增加體內催產素的濃度,讓我們感到幸福,如果你沒那麼愛唱歌,聽聽音樂或自行用樂器演奏音樂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3. 跳舞研究顯示跳舞能降低焦慮程度,也能預防老人痴呆,令人驚訝的是,這項效果是其他運動比較沒有的。無論是在家隨歌起舞,還是報名有氧舞蹈、zumba 等課程,適時盡情扭動身體對你的大腦也非常有幫助。4. 玩樂其實人類具有玩樂的天性,這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他人與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玩遊戲對大腦有長期的幫助,尤其是需要與他人互動的遊戲,心理教育專家 Jennifer A. Perry 表示,說故事、互動遊戲等玩樂活動,能訓練兒童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培養出自信,對大人的認知能力也很有益處。5. 親近大自然近期有個名稱為「野外中的創意」(Creativity in the wild)的研究顯示,親近大自然對於我們的創造力是有所幫助的,研究受試者到山中健行四天,期間不得使用科技產品,結束後請他們進行一項問題解決作業,結果發現他們的作業表現進步了 50%!因此當你卡關在一個問題上,或是在工作上沒什麼靈感時,讓大自然帶給你創意的力量吧!在華人社會過度注重學術教育的環境下,很多人忽略了創意活動的重要性,認為那些只不過微不足道的閒暇活動,但這些活動對於我們的創造能力、認知能力和壓力紓解是有極大的幫助的,無論你夠不夠專業、做得夠不夠好都無所謂,投入創意類活動對你的生活各方面都會有所益處的。參考資料:1.《VerywellMind》:How Creativity Positively Impacts Your Health2.《Greater Good》:Ten Habits of Highly Creative People※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心理專家建議】親近大自然、繪畫、跳舞⋯⋯保持「創意腦」的 5 個生活習慣,還有驚人紓壓效果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你是三高候選人嗎?醫提醒檢視自己是否有6大危機
年輕的肉體,不代表有年輕的血管,現代人工時長、久坐不動,加上飲食無節制,年紀輕輕就處於高血脂、高血壓與高血糖風險中,長期置之不理,對血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台灣十大死因中,就有五項與三高相關。三月春暖花開,心血管熬過嚴冬酷寒,還得面臨春季溫差變化大的風險,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從逆轉三高開始。年紀輕輕的你,如何檢視自己是否為三高候選人?聖保祿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鄧逸峰表示,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飲食型態、運動習慣、家族史等,可以判斷自己是否已進入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高危險群。1.戒不掉手搖飲,愛吃炸物、偏好重鹹口味。醫師提醒▼拉麵、泡麵高鹽地雷;玉米糖漿危害最大。鄧逸峰表示,想遠離三高就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高鹽、高糖、醃漬類都要特別小心。一般人分辨食物鹽分的多寡,大多是透過舌頭來分辨,但有些食物即使吃起來不鹹,也可能隱藏高鹽,例如白吐司、麵線等。最應該要注意的是拉麵的湯、泡麵的湯都含有高鹽分,一不小心全部喝完,當天的鈉攝取量就會超標。「多數手搖飲都使用玉米糖漿,對身體來說是很大的負擔。」鄧逸峰提醒,手搖飲真的要少喝。另外,血脂的部分跟食物最有關係,想控制高血脂,有皮、帶肥肉、動物內臟要少吃,尤其油炸食物重鹽又重油,盡量別吃。2.時常熬夜、睡眠不足也要追劇、滑手機。醫師提醒▼睡眠不足會讓身體更想攝取高糖、高油食物。民眾使用手機、電腦的時間增加,導致熬夜、睡眠不足等情形更嚴重。鄧逸峰呼籲,這些不良生活習慣要改善,否則身體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產生壓力,會讓身體更想攝取高糖分、高油炸的食品,刺激多巴胺分泌,進而感到紓壓、快樂。一般人認為早睡早起最好,晚睡晚起則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鄧逸峰認為,早睡早起、晚睡晚起都好,只要是規律的工作型態,有連續7至8小時的充足睡眠,身體就能達到完整的休息。3.不愛運動,認為有散步、流汗就算有運動。醫師提醒▼運動要有喘的感覺,才能達到效果。久坐不動對身體是很大的傷害,如果加上不運動,很難避免三高找上門。但醫師也提醒,不是「有動就好」,還要檢視自己的運動習慣是否達標,鄧逸峰表示,許多門診患者都說自己有流汗、散步,但其實運動真正的定義是要「有喘的感覺」。他解釋,一周需運動二至三次,每次要連續20至30分鐘、有喘的感覺,不能從有無流汗來分辨。鄧逸峰指出,最好的運動方式有快走、慢跑、爬山、騎腳踏車,最好是兩個人一起走路,走到有點喘不過氣、無法交談,才算達到運動效果。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持續保持運動習慣。另外,很多患者說會用爬樓梯做運動,但下樓梯對膝蓋會造成傷害,他不建議這麼做。4.從來不量腰圍醫師提醒▼腰圍比體重更具指標性,更能揪出三高危險群。檢視自己的體重和腰圍,是否能提前察覺三高?鄧逸峰說,腰圍其實比體重還重要,體重包括肌肉、脂肪、骨頭的重量,無法即時反應身體變化,但腹部脂肪是全身最難減的部分。依國健局標準,若成年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時,表示「腹部肥胖」,要特別注意飲食、運動、體重控制。衛福部也建議民眾改用腰圍判別是否為三高高危險族群。5.不了解自己的家族疾病史醫師提醒▼及早知道家族遺傳,可提早預防。「有家族史一定會增加三高機率,但可以透過飲食與運動逃開遺傳的束縛。」鄧逸峰指出,基因雖然不能改變,不過避開高糖、高鹽、高油炸的食物,並持續保持運動習慣,罹病機率就能大幅下降。他認為,有家族病史其實也不是壞事,可以提早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說不定能因為家族史提前得到警告,早點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6.從不定期作抽血檢查醫師提醒▼善用免費成人健檢。多久應該做抽血檢測?鄧逸峰表示,其實健康檢查就很足夠,國健局提供免費成人健檢,40至65歲每三年可檢查一次、55歲原住民及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可檢查一次,是很好的資源。若想針對項目做仔細檢查,可到醫院進行自費健檢。鄧逸峰呼籲,千萬不要認為身體沒有病痛就沒事,定期的健檢相當重要。他更提醒,家中需要備妥血壓計,尤其遇到氣溫驟降、寒流來襲或是身體感覺不舒服時就需要量測,才能及早發現身體亮紅燈。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血管凍齡有方法!逆轉三高 吃少不如做對一件事
相較於台灣,日本人更是超時工作、長期處在高壓環境的族群,外食應酬、拉麵燒肉等高油鹽食物也是日本人最愛,但另一方面,日本又以長壽大國聞名。現代人如何在高壓環境下顧好健康,醫師提醒「提早保養」的意識非常重要。血管如身體的交通要道,一旦癱瘓,器官就壞掉。「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座大城市,血管就像串聯每個地方的運輸要道,一旦癱瘓或塞車,養分不但無法送達,器官產生的廢物也無法排除,久了一定會生病。」桃園敏盛經國總院副院長、哈佛大安健檢中心院長江坤俊表示,提早為血管做好保養,更是掌握健康、預防各種疾病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才三十幾歲,三高指數卻嚴重超標,體內的「血管年齡」已像五、六十歲。江坤俊說,以大腦來說,正常的腦細胞用久了會退化萎縮,但若是處於高血壓狀態,血管會提早變硬,供應到腦的養分自然不夠,便提早退化。當血管愈來愈狹隘,一旦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顯示血管主宰著人體各器官的要道,唯有暢行無阻,才能常保健康。三高可逆轉,怎麼吃是關鍵因素。倘若被確診為三高患者,就得像被判刑般,一輩子與藥共處嗎?答案是否定的,江坤俊說,「除部分先天特殊的體質,血壓、血脂、血糖過高是有機會逆轉的。」以高血脂造成的血管堵塞為例,通常是因為低密度膽固醇過高而導致,吃對食物、配合穩定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血壓、血糖也是如此,「當然,三高指數超標,一開始難免要用藥物降低對身體的危害,但不代表藥物永遠得跟著你。」既然藥物並非三高的解方,想從根本遠離威脅,就得從生活飲食習慣下手。一般來說,血壓、血糖、血脂過高的原因,脫離不了「飲食」。例如血壓高,除了天生體質問題,後天多半是因為吃太鹹、身體鈉離子長期偏高,進而導致高血壓;而人體膽固醇雖然70%由體內製造,仍有30%是攝取而來,倘若長期飲食來源多油膩高脂,不好的脂肪吃多了,就會引發高血脂。值得注意的是高血糖,江坤俊提醒,許多糖尿病患者並不見得愛吃糖,而是因為「肥胖」造成。過胖的人身體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本來一單位胰島素可減少15單位的血糖,因為阻抗而變成只能降低10單位的血糖,時間久了,吃一樣的東西,體內要分泌更多胰島素,胰臟一定疲乏,糖尿病就出現了。吃少不代表吃對,一小塊甜點就可能讓血糖飆升。吃對飲食與體重控制,是對抗三高最好的方法。江坤俊表示,現代人普遍外食,如何挑對食物健康吃,真的是一大學問,大原則除了避開油炸、油煎類,肉類盡量以白肉、魚肉為主,並提醒自己多攝取青菜,「裡面的纖維素多少可把膽固醇吸收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控制體重吃很少,三高卻不見改善,江坤俊提醒,「吃少,不代表吃對。」一旦吃錯食物,即使量不多,也可能讓血糖飆升,例如下午茶的甜點,一小塊蛋糕就讓體內熱量大爆棚;吃個炸醬麵,麵本身還好,恐怖的是醬料;燙青菜也是,青菜本身好健康,但拌青菜的醬料一下肚,已讓身體隱藏三高危機。保持血管通暢,DHA與EPA不可或缺。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江坤俊認為,除非自己擁有「極專業營養師+極專業廚師」兩大特長,否則一般人鮮少能精密控管血管健康。他建議,除了飲食控制,適度補充有助血管血液循環的保健食品,可作為忙碌現代人保養血管的輔助。其中,要讓血管順暢流動不濃稠,魚油類保健食品為首選,因為魚油的EPA不但可以降低血液的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裡面也有人體不可或缺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最好能夠加上抗氧化的芝麻素,防止魚油DHA與EPA氧化,才能充分發揮魚油清掃血管的作用。運動對抗壓力荷爾蒙 減少想吃的欲望「運動能對抗壓力荷爾蒙的產生。」江坤俊表示,壓力一來,體內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當壓力荷爾蒙一升高,容易引起脂肪堆積;其次,壓力荷爾蒙還會讓你想吃東西「紓壓」。多數人的工作型態屬於久坐,也會讓脂肪代謝功能變差,透過運動,可以對抗壓力荷爾蒙,達到協助三高控制與預防,建立規律穩定的運動量,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血管運作效率提升。
-
2021-02-27 養生.運動天地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你是不是也覺得「痛並且快樂著」的人生很充實?把一倍時間當三倍用、凡事做到最好,才是對自己的肯定?身為物理治療師,也是健身教練,杜佳蓉卻在27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人生驟變,才學會:「放慢腳步,愛自己」。愛運動的健康女孩杜佳蓉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專訪,透露學生時期就接觸運動,愛打羽毛球、爬山、瑜珈,畢業後從事物理治療師,因工作忙碌運動時間也變得很少,發現體力越來越差,意識到要讓身體動起來維持健康,開始接觸重量訓練、也回到球場上規律打球。幫助病患解決疼痛、復健的過程中,杜佳蓉感慨,很多疾病都是可以提早預防的,很多病人來看時已經退化或老年,根本不想運動了。如果可以在一開始,就鼓勵病患運動,他們的人生會不會一切不一樣?鼓勵病患運動的教練杜佳蓉決心從幫病患復健,到源頭幫助病患開始運動。她考取健身教練證照,推廣預防醫學觀念,鼓勵更多人運動,扭轉未來可能會產生的疾病產生。她的學生橫跨媽媽族群、年輕人、銀髮族,跳脫過往只做瑜珈、有氧,鼓勵更多人開始接受重訓,增加骨質密度。也有部分學生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爬山、跳舞,本身就很健康,但就是體態圓潤,透過重訓練習讓體態變好。人生最好的歲月發病杜佳蓉平常規律健身、注重飲食體態,卻在27歲時忽然全身關節反覆出現疼痛,最後診斷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好發在30歲以後,她卻提早在人生最好的歲月發病,不可思議、挫折外,上下樓梯、穿脫衣等日常活動及工作都受到影響。推廣健康觀念的教練生這樣的病,更嚴重打擊她的自信。該多愛自己「我這麼健康的人怎會生病?」杜佳蓉省思,類風濕關節炎與天生基因有關,會發病主要原因來自飲食和生活習慣、壓力。過去,她工作安排太多、進修、不讓自己有太多的喘息,加上睡眠不足,對自己要求很高,又很急性子,把自己操太累、沒有好好關照自己,導致身體反撲,她開始檢視該怎麼調整生活。發病前三個月,杜佳蓉天天靠吃類固醇維持正常生活。還好,身兼教練和物理治療師,有醫療背景的她,很快就調節飲食、作息;壓力,找尋正確醫療管道,只花3個月就停藥了,維持活動量和正向態度更是找回健康關鍵。自從生病後。她也學習到,人生不要只有工作、要多多愛自己,睡眠要足夠,懂得為身體紓壓。運動過量也會成為身體另外一種負擔,應該追求平衡的生活,讓身心靈都得到平衡。。放慢腳步夢想依然在杜佳蓉如今更懂得重視自己的身體,因為工作也是興趣,讓她更能勇於朝著夢想前進。但是,她現在懂得放慢腳步。多關照自己身體狀況,感到疲憊不逼自己要完成。她也希望透過有肌勵,鼓勵更多人面對生人挫折與挑戰,雖不能訂做人生中的各種際遇,但可以修正態度,來配合人生中的各種狀況。「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2-21 名人.葉北辰
身心紓壓/召開家庭協議 聽見失智照顧者的需求
從抗癌鬥士到諮商心理師,分叉路口的兩端因為罹癌這件事有了交會。一副娃娃臉的葉北辰,從高偉的身材很難看得出他是一位有18年抗癌資歷的淋巴癌癌友。他是在研究所時發現接近心臟部位有不明硬塊,經檢查確診罹患淋巴癌第三期,隨即展開化療與放療。仗著年紀輕,葉北辰一度以為自己痊癒,戰勝惡疾,沒想到才短短兩個月,癌症復發,葉北辰說,當下他才驚覺,「原來癌症是會死人的。」從抗癌到心理諮商,同理心讓他成為心靈捕手。越靠近生死線,葉北辰積極治療,人生轉彎。他說,曾以為人生軌跡就是讀完碩士再攻博士,接著到大學謀職教書。但抗癌路上,葉北辰遇見周遭更多的癌友,因為同理心使然,他成了第一線工作者。先是在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擔任諮商師,並至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進修,直到兩年前,他成為自由工作者,將觸角擴及失智症、慢性病等,參與心理腫瘤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個案諮商以及接受企業邀請演講,成為陪伴許多病友、家屬的心靈捕手。面對兩大疾病癌症與失智症,葉北辰說,照顧者無不面臨同一種處境,那就是「照顧者的需求總被放在後面的序位」。他們或者需要面對家人的不諒解或質疑,或是對自我要求過高。他曾赴朋友家協助輔導一對老夫妻,妻子因罹患失智症導致妄想,身為主要照顧者的先生不堪壓力,不時抱怨「已經照顧得這麼辛苦,還被懷疑找小三?」聆聽家屬的心情,照顧兼顧紓壓,路才走得遠。葉北辰認為,在高壓的照顧情境下,照顧者的需求應該被大家聽見,因此建議召開家庭協議,透過這個「儀式」,聆聽每一位家屬的心情,尤其是越不肯開口的家屬,越要引導、鼓勵他講話,或是避免某些家屬的意見被打壓。在udn╳WaCare開設的線上照護live課程系列,葉北辰引領的主題「照顧紓壓」已成為人氣王,包括「家人漸漸不是原來的他,該怎麼面對調適?」、「別再說加油-減輕照顧者壓力小技巧」等。舉例來說,針對照顧者的每一個難題,提供多個具體的步驟或方法,讓照顧者一一嘗試,葉北辰表示,失智症者的情緒變化較大,照顧者可以多試幾遍,有效的技巧就多多使用。「都是為你好」,照顧者的好意可能變病患壓力。葉北辰表示,除了家屬對照顧意見不同之外,有時照顧者與病患也會有紛爭,例如病友常會抱怨自己都生病了,還常被照顧者監控飲食,「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照顧者則會認為一切都是為了愛。葉北辰建議,每個人對健康的定義不同,他開玩笑說,如果大家公認100公斤是過胖,有一天世界改變標準,120公斤才稱為胖的話,原來100公斤的人瞬時都不再是胖子了。也就是說,要過得健康或不健康在於每個人的信念,他建議面對患者不健康的習慣時,照顧者不妨引導他想像一位他所嚮往的健康人物或情境,有了這個信念,患者比較容易落實在生活細節。4技巧 撫平照顧情緒照顧自己的情緒是照顧的第一步,可善用四項技巧幫助照顧者轉換照顧情緒。1.人際資源開家庭會議討論照顧分工,盤點原生家庭、兄弟姊妹、伴侶、子女等家庭樹系統。2.補位生活任務因照顧無法兼顧原本事務,有沒有人幫忙補位,如接送小孩的工作。3.善用網路資源、社區資源4.練習自我肯定寫出3個與自己有關的正向形容詞,例如樂觀、認真、積極、幽默、願意做等。每晚靜心思考今天哪裡做得好?接下來問自己如何辦到的?試著讓做得好的東西被挑出,自我肯定。葉北辰影音課程https://bit.ly/34KSgtQ
-
2021-02-21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課程/善用3平台 當個聰明照顧者
udn X WaCare 失智線上課程 聽取專家建議 還能即時互動失智症者的照顧之路可能長達8至10年,每一個階段的精神行為、身體衰退程度常有變化,且根據失智旅人粉絲網頁與WaCare針對百餘位照顧者的調查,每一位失智者多數有2~3位照顧人力,因此善用科技遠端照顧,提升技巧,可能是下一階段更聰明的照顧方法。目前針對失智症者提供互動式服務的平台有聯合報系udn與遠距健康平台WaCare合作推出的線上照顧即時課程與影音,以及聚集11萬多名照顧家屬、專業人士的「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請跟著元氣周報一步步操作加入平台,讓你的照顧問題即時獲得解決。udn×WaCare失智線上課程每周有三個晚上,每次15分鐘,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進駐,於WaCare App與專家Live面對面,一同解決長期困擾你的失智照護問題。目前該平台針對失智症照顧共推出七大系列,WaCare執行長潘人豪指出,去年三月,該平台針對照顧者收集最令他們感到困擾、壓力負荷大的問題,結果發現,照顧者最迫切需要被改善的是,前兩大為精神行為症狀和吞嚥飲食問題,其他則為照顧者紓壓、衛生清潔、肌力提升、資源申請以及居家改造。照顧者除了有15分鐘可以聽取專家的具體建議,還有5分鐘能即時以視訊或文字訊息與專家互動。這項即時團課服務開設五個月以來,已吸引超過一萬人報名參加,有一半以上是失智症照顧家屬,還有想提升照護技巧的長照機構專業人員、照服員等,若來不及參與即時團課,平台提供近百部影片,讓民眾購買後可在空檔時間觀看複習,甚至針對外籍看護提供口譯版本的影片。如何加入live團課?1.下載WaCare App依手機作業系統,於App Store或Google Play搜尋「WaCare」App,下載並安裝成功後,開啟App即可看到提醒視窗,選擇註冊或直接登入。小提醒:帳號註冊請先選擇國籍,再輸入手機號碼;登入同樣需先選擇國籍再輸入手機號碼、密碼。2.瀏覽主題課程註冊完成並成功登入後,即可看到相關課程頁面,請先點選「健康課程」,再點選課程標籤,瀏覽你需要的主題課程。3.報名主題課程向下滑動點選你需要的主題,即可看到相對應的課程影音預告、簡介與師資介紹,欲報名課程,請直接點選「報名」按鈕。4.報名成功報名成功後,於課程時間點選下方「開啟」按鈕,即可看到專家在線上與您Live面對面,一同解決失智症照護上的難題。元氣網失智頻道聯合報系長期關注失智照顧者,不僅在元氣網開闢失智頻道,自今年元月起,將內容根據照顧者歷程,規畫為辨別疑似症狀、新手照顧、大腦健康、非藥物治療、資源申請等目次,方便民眾根據自己的情境點選文章、影音閱讀。此外,民眾在閱讀文章至文末時,還可以看到相對應的udn×WaCare失智線上課程,今後透過AI人工智慧,會針對有類似情境的族群提供更精準的線上課程等資訊。如何加入元氣網失智頻道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網頁「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目前有11萬多名粉絲,有超過六成是照顧家屬,二成為醫護、社工等跨領域專業人士。粉絲專頁主編陳韻如指出,失智照護有許多難題,但同樣也有對應的方法,透過粉絲網頁不僅能即時獲取專業的醫療資訊,更珍貴的是,照顧者們會彼此分享照顧故事,在不同角落、不同境遇的照顧者互助,得到支持與力量。如何加入粉絲專頁?請至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按讚並且追蹤。或至臉書搜尋「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
2021-02-20 醫聲.院長講堂
養生祕訣/陳自諒為打籃球練重訓 也愛畫畫紓壓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不僅是籃球迷,也是球評,平常休閒就是每周打籃球。陳自諒國小畢業即赴美定居,高中畢業後在祖父及父親要求下,返台學醫。「高中還是籃球校隊,年輕時差一點也跑去打籃球,所以很了解健康對球隊的重要性。」陳自諒說,籃球是他一生最愛,是他「最愛的女朋友」。在他的創意下,醫院與新竹攻城獅籃球隊簽署合作備忘錄,他整合了骨科、復健、急診、中醫、營養、心理師以及其他專科醫師組成醫療服務團隊,提供該隊20名球員完善的醫療資源及服務。為了能繼續打最愛的籃球,陳自諒也接受體能訓練,透過上健身房舉重等重訓,改善原本腰痠背痛問題,讓身體健康狀況變得更好,可以回球場上再次享受打球的滋味。陳自諒有時也會透過畫畫來紓壓,高中就參加素描比賽獲獎,當時愛打籃球,所以經常以籃球為繪畫主題,當了醫師後,則會將手術過程以素描方式呈現。他笑說,「中醫大藝廊開幕,改天可以展出他的手術風雲畫展。」
-
2021-02-04 科別.婦科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曾郁文:月經異常,可能身體3部位出現問題
月經異常是不少女性常見的生活問題,往往讓人不便,月經久久沒來也讓人憂心是否懷孕。不過出現月經異常情況需要注意的可不只有是否懷孕,更要注意的是是否有健康問題,甚至是疾病、癌症的疑慮。 月經異常與過早死亡有關? 婦產科曾郁文醫師指出,月經不規律往往是疾病的警訊。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於《英國醫學期刊》一項發表的大型研究指出,月經不規則與過早死亡息息相關,且越早出現者過早死亡機率越高。以結論看來,月經不規律者BMI值過高、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健康風險普遍比一般人還高。曾郁文醫師提醒,月經不規則可以視為疾病警訊,同時也可能是疾病的起因,因此若有出現月經不規則者,應盡早檢查不可大意。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月經異常3大問題包括腦! 卵巢可能相關疾病: 曾郁文醫師表示,月經不規則的常見主因之一就是BMI值過高,其不僅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子,對卵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引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容易導致排卵異常,包括經血量異常、月經沒來,或合併出現多毛的情況、痘痘變多等。醫師也呼籲,有肥胖情況者,若有月經異常的情況更要注意。 子宮可能相關疾病: 另一方面,月經異常也常見出自於子宮,例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兩者可能導致月經量大;子宮內膜息肉則可能導致不斷的異常出血,這三者屬於良性的疾病。 惡性疾病則包括了子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可從非經期內的陰道出血作觀察,其為一個警訊,另外也會有白帶增加的情況,若出現了腹痛、排尿異常往往已進入了晚期,呼籲有發現相關症狀盡早檢查為佳,平時也應定期作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內膜癌則可能出現如子宮息肉相似的症狀,月經量變大及異常出血。因此若有發現相似症狀,雖不用過度緊張,但也不能輕忽。特別是許多人會認為是年長者的疾病,但其實也可能發生於年輕族群身上,應多加留意。而曾郁文醫師在此特別提醒更年期的婦女,若於停經後又發現不正常出血,一定要多加注意,盡早作子宮內膜相關檢查為佳。 腦部可能相關疾病: 除了卵巢與子宮病變之外,曾郁文醫師也指出其他常見的風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其與腦部有關。 曾郁文醫師指出,腦部的下視丘若出現異常的症狀相較前述幾項較不明顯,形成下視丘機能障礙,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月經也跟著出現異常。此情況常出現在飲食不均、營養不良的族群身上,例如極端控制飲食的模特兒、為了美觀急速減重的族群等。而像是準備應考的學生、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等,壓力過大的族群也有可能引起下視丘異常,當中也包括了心理創傷等情緒壓力。 另外,引起月經不規則和腦部相關的原因,也包括了腦下垂體異常,如腦部出現腦下垂體腺瘤,最常見為泌乳激素瘤。其較難發現,未妥善處理恐會不斷擴大,處理起來更加棘手。 因此曾郁文醫師也表示,診斷時通常會綜合評估患者的飲食習慣、BMI、壓力狀況、抽血檢查、超音波檢查、腦部檢查(如MRI)等作一個全面性的檢查,也提醒自身若為上述族群多加留意。 19歲月經異常,檢查確診子宮內膜癌 月經異常不論年記為何都要留意,曾郁文醫師分享自身診間案例,就曾遇過一位19歲年輕女性檢查出子宮內膜。該名女子體型較為肥胖,據陪診的母親表示,女子從12~19歲之間月經都相當不規律,久至3~4個月才來一次。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子宮內膜非常厚,曾郁文醫師原認為僅僅只是子宮內膜增厚,畢竟患者還相當年輕,但沒想到進一步檢查切片化驗後發現竟是子宮內膜癌。所幸該名患者發現的早,為子宮內膜癌第一期,經治療並無大礙,也無須切除子宮。 留意月經異常保健康 超過3個月速就醫 曾郁文醫師提醒,月經正常與否攸關身體健康,不論是大小疾病都有可能,若有超過3個月月經異常的情況,就應盡早就醫檢查,萬不可再持續自我觀察,停經後出血也包括在內。 平時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適時紓壓避免壓力過大、適度飲食及運動避免過胖或過瘦。而抽菸已是多國研究證實和各種疾病、癌症等息息相關的習慣,自然也應避免。 另外,身有慢性病、婦科相關疾病、家族史者也要多加注意。例如糖尿病患者也容易病發各種疾病,當中就包括了子宮內膜癌,是一般人的3.4倍之高,應遵照醫囑規律用藥及回診,以達妥善控制。家中若有相關的家族史者,風險也會較於一般人來得高,也應多加了解,對其防範。 除此之外,遲遲未生孕者、晚孕者、不生者,這類的族群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機率較高,應多加留意。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雖不會導致月經異常,但據研究發現,月經異常者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比常人還要來得高。 《延伸閱讀》 .月經沒來怎麼辦?醫:28天正負7天算正常,這些情況速就醫。 .更年期後出血是回春?是癌症?醫:3族群更要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30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養生祕訣/閒來拍火車紓壓 再忙也要閱讀沉澱
去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讓感染科出身的盧進德承擔的責任更為繁重,但不管工作再忙,他仍維持每周三天運動的好習慣,且都在清晨五點半與球友相揪打網球。盧進德在醫學院求學時,就是網球健將,但踏上職場後,為了兼顧工作、家庭,熱愛的網球運動放一旁,直到年屆不惑,孩子長大不再需要陪伴,才有時間再踏入喜愛的球場,至今超過十年之久。每周有三天,盧進德都會起個大早,五點半準時出現在網球場,四名球友在矩形球場內切磋、流汗,固定運動一小時,是他維持好體力的撇步,「打球十年來,體力更好,不會失眠,工作效率大為提升。」盧進德說,雖然醫院工作多,當院長還有各種不同的壓力,要保持運動,需要更大的「毅力」,但不能太寵自己,「不可以因為累,就不去運動,這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年紀大了,糖尿病風險會漸漸增加,為了身體好,糖還是少碰為妙。」盧進德強調,他不喝含糖飲料,少吃甜點,落實「減糖」飲食控制。盧進德總是笑臉迎人,同仁私下形容他是「好相處」的院長,但換下白袍後,他會拿起相機「追火車」,這不僅是他的紓壓方法,他並會將追逐拍下的火車照,打印在手機的外殼蓋、悠遊卡上,就連名片也是刻意設計成台鐵車票形式,是「百分百的鐵道迷」。講話溫文儒雅的盧進德,也熱愛閱讀,從年輕到現在,家中藏書已超過三千本,每天會固定留時間給書本。他說,醫療工作雖然忙,但再忙也要留半小時、一小時給自己,閱讀時一個人靜靜坐著,也是留給自己好好沉澱的時間,「那是一天中最紓壓的一刻。」
-
2021-01-21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張媽媽原本是家庭主婦,專心在家裡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無奈經濟不景氣影響了張家的生計,她於是重回職場工作。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的日子過了不久,她開始覺得胸口悶悶痛痛的,呼吸時常感覺吸不到空氣,於是到醫院求診,經診斷為「二尖瓣脫垂」。醫師判斷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是壓力太大所致,建議她學習好好釋放壓力、處理負面的情緒,同時施予適當藥物治療後,症狀才逐漸獲得改善。二尖瓣脫垂是先天疾病 女性發生率是男性2倍 根據統計,在台灣,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是2~7%,而女性的普遍率竟高達10%,其中常好發的族群為20~30歲的年輕女性及媽媽,是男性的2倍,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目前醫界尚未有定論。心臟內科醫師張書軒表示,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與患者本身的心臟結構有關,是先天性的疾病,也因此沒有預防的方法。 不過,也不需要必太過憂慮。張書軒指出,9成5以上的患者終其一生維持在輕微的二尖瓣脫垂,會有些症狀上的不適,但並不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只需要每 3年回診追蹤一次,而比較嚴重一點的患者會伴隨血液逆流的狀況,則大約1~2年回診一次。 此外,脫垂及逆流情形嚴重的患者,則有心臟擴大、衰竭的危機,甚至會合併其他疾病,譬如結締組織疾病、多囊症、肌肉異常疾病、甲狀腺病或心房中膈缺損等,此時就需要動手術,開刀修補脫垂的瓣膜。 胸痛、胸悶、呼吸不順暢是常見症狀 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 張書軒說明,二尖瓣脫垂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感覺 呼吸不順暢、稍微運動就容易喘,有些人還有心律不整、心悸甚至失眠的情形產生,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身心症狀,例如會使人變得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有突如其來的害怕,心臟跳動不舒服,睡不著,個性神經質、敏感的病患,在壓力大、熬夜、飲用刺激性飲料、生理期或過度疲勞時,尤其容易突然發作。 為什麼心臟結構異常會導致身心症狀?醫界目前尚未找到兩者的關聯,不過從文獻上發現,大多數患有二尖瓣脫垂的病人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例如胸痛伴隨呼吸不順或失眠才求醫而被發現。 治療二尖瓣脫垂藥物為主 視個別狀況對症下藥 二尖瓣脫垂不嚴重的患者,醫師會針對其身心狀況給予治療或生活型態改變的建議。張書軒提及,治療的藥物通常有兩類,一為使用抑制心悸症狀的乙型阻斷器,主要機制為作用於心臟的乙型交感神經之接受體,減少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心悸、心律不整的症狀,由於此類藥品會誘發心臟衰弱及支氣管攣縮氣喘,所以患者有心臟衰弱或氣喘的病人應避免使用;另一類是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物,端視患者出現的身心狀況為何而開藥。 調整生活型態可改善 多吃情緒食物幫大忙 二尖瓣脫垂患者也可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減輕症狀,張書軒分享,均衡的飲食營養充足是維持大腦及神經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另外,也可多吃維持情緒的食物: ●早餐:雜糧麵包、五穀饅頭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壓力大時,人體的維生素B群消耗量會增加,增加疲累感,因此適當補充能保持精力,或喝杯含鈣的牛奶能安撫興奮的神經。 ●午、晚餐:菜色愈多樣愈好,抗氧化的甜椒、蘆筍、南瓜能身體增加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則是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也是不錯的選擇。 餐後水果不妨選擇含色胺酸的香蕉,能增加大腦血清素,安定情緒。芒果、番茄、芭樂、柑橘、奇異果等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E,也有對抗壓力的效用。 ●下午茶點心:各類堅果如杏仁、南瓜子都含有大量色胺酸,並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油炸食 物,因為會刺激交感神經,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此外,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升副交感神經的反應性,而且運動促進身體代謝功能,也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讓身心舒暢。因此,不論散步、健走、騎單車、打球、游泳或是跳舞,只要是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就盡量持續去做;至於運動的頻率跟長度,可以依據「333」原則,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天至少 做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130下。 張書軒補充,腦內啡有「快樂嗎啡」之稱,讓人產生幸福及愉悅感,血清素掌管「滿意」,含量不足,人們 會情緒低落。許多抗憂鬱藥物都是增加血清素含量,幫助憂鬱症提升快樂感。 另外,適當紓壓、保持樂觀心情 當壓力鋪天蓋地湧來,一定要找出自己最能釋 放壓力的情緒出口,不論靜坐、聽音樂、閱讀、 找人「倒垃圾」、接近大自然、泡澡等,都是不錯的方法。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
2021-01-16 醫聲.院長講堂
養生祕訣/林曜祥年開500、600台刀!靠這兩種運動紓壓
林曜祥是國內耳鼻喉頭頸外科與音聲重建專家,每年至少開500、600台刀。忙碌醫療生涯中,球類運動及爬山是他紓壓的最愛,有時起個大早,整裝後立即就近到觀音山高爾夫球場快速衝一圈,注入滿滿的能量展開新的一天。「我在家待不住,能動的都喜歡。」林曜祥說,乒乓球、羽毛球、壘球、高爾夫球等各式球類運動都有涉獵,平日也喜歡爬爬小山,高雄近郊的小山幾乎都曾有他的足跡。過去也曾嚮往攀登百岳,可惜時間太有限。「我的運動選項很隨興,但對於紓解壓力頗有助益。」有時早晨起床後,會利用時間爬爬附近的小山或帶著球具到高爾夫球場快速衝一圈,流汗活絡身體筋骨後,沖個澡再去上班,讓人神采奕奕。雖然已年逾60歲,林曜祥依舊維持年輕體態。熱愛運動的他,在院內還組壘球隊,與科部同仁利用每周五的晚間揮棒較量。他說,小時候在南部長大,壘球是兒時就玩的運動,現在組壘球隊,同仁及其家屬都可以參與,隊員已增至20、30人,人多時還分場打,運動之餘更能聯絡感情。前陣子為了滑壘搶分,林曜祥不小心傷了手,暫時處於「禁賽」狀態,他笑說,「現在身體的動作,有時趕不上腦袋。」不過壘球隊現在幾乎成為高榮的招牌社團,每周三LINE群組就開始呼朋引伴,期待每周的球聚。
-
2021-01-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堅信科學證據、做對的事 「防疫烏鴉」黃立民 :不看不想就沒事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台灣防疫有成,除了政府嚴守把關以外,時時給予建言的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更是幫助政府及時反思的重要角色。不過總是擔任「防疫烏鴉」的他,最大的壓力來源莫過於社會輿論,只是走過SARS,他認為科學證據就應該坦蕩蕩地說出來,網路上吐槽他的內容,則是不去想也不去看,過正常的生活是他自我紓壓的最好方式。堅信科學證據、做對的事,平靜看待輿論批評。去年6月7日,指揮官陳時中於記者會上宣布「防疫大解封」,連續多日「嘉玲」,後續卻連續爆出我國輸出確診案例,日本女學生、泰國移工、赴港台女、返日工程師等,黃立民多次提醒,國內仍有社區感染的風險,卻屢被網友出征。黃立民說,台灣因為防疫做得好,社會對於「唱衰」的言論非常反感,特別在6月以後,只要提出任何建議都被視為「批評」,連帶被懷疑他的發言是帶有目的,想紅、不團結等說詞他都曾聽過,但所有事件都是依照他的專業判斷提出的見解,他說:「科學證據就擺在那邊,我照實說而已。」黃立民說,雖然鮮少去看對自己的評論,這些話總會傳到耳裡,「不能指責指揮中心」的氛圍,他多少也感受得到,好幾次家人還會提醒他「麥擱貢啊」。特別是前陣子院內轉來一封投訴信,叫他別再搗亂,更讓他感受到這股無形的壓力。台大醫院每天早上10點,總是會有一批記者準備採訪黃立民,院內員工更稱之為「黃立民時間」。黃立民說,站出來講述對抗傳染病的科學意見與證據,他自認能對社會有所幫助,畢竟對抗傳染病的戰役是永遠打不完的,每一株病毒都不一樣,他就自己的專業知識,更簡化傳達給國人,他認為是有必要去做的事。他也笑說,每天花10分鐘到20分鐘,講講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也不算是太有貢獻。台灣疫情沒有爆發,還是仰賴全民的力量,以及防疫人員於第一線守護國人的健康。至於民眾的閒言閒語,他說「就不理他就好了」每天還是正常上下班,過自己該過的日子,想太多也沒意義。疫情拉近家人感情,一起吃飯機會變多。過去一年,兒科門診量大減,取而代之的是開不完的會議,黃立民說,患者減少對醫師而言壓力變低,身處公立醫院,也不像開業診所需要扛收入壓力,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進行研究,其餘時間則是與家人多相處。黃立民說,疫情讓他與家人的距離拉近,過去晚上很難回家吃飯,疫情期間反而可以。不過吃飯的形式也得遵守「防疫原則」,以前外出吃飯會找很夯的餐廳,但現在就得找安靜、人又少的餐廳,找新餐廳吃飯,成了疫情期間的新任務。騎室內腳踏車,邊運動邊看電視才能堅持下去。黃立民說,平時沒太多運動的習慣,紓壓的方式還是以「凡事看開」為主,別把煩惱帶過夜。但身為醫師還是要有一點維持健康的責任,家裡客廳有一台固定式健身腳踏車,每周大概騎2到3次,每次最多騎個30到40分鐘,為了順利騎滿30分鐘,騎腳踏車「配電視」是必備的,否則撐不下去。疫情前,偶爾會在台大校園散步,或是騎UBike,但現在則是減少外出接觸人群。他期待新的一年可以盡快接種疫苗,讓一切恢復正常。我的小心願 最期待自由旅行那天到來疫情來襲,讓感染症專家也措手不及。黃立民說,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讓他最不習慣的應該是「不能自由旅行」,以前每年至少會因應國際會議出國至少兩次,去年統統取消,連國內的會議幾乎都不辦,疫情初期,許多會議更是東挪西挪,時間都浪費在確認時辰上。後續會議多改為「遠距」也讓他非常挫折,初期會議因為訊號不穩,開會變得很沒效率,一次會議得變成開兩次,因為第一次得先處理技術問題,第二次才能順利展開。黃立民說,每次都準備好講稿,最後卻不能講,「非常挫折」。當所有事情都亂了套,就得說服自己快點適應,黃立民說,一開始會怨懟會議開不好、不能出國「好倒楣」,但發現大家其實都一樣時,心情就好多了。既然沒辦法立即改變現況,快速適應才是最好的對策,後續看開了,也讓做事的方式更有效率。不過,不能夠出國這件事,對他而言仍有點「怨嘆」,黃立民說,重開國境推估至少要等到明年,屆時一定也會與一般人一樣,找機會出國,解除2020年及2021年不自由的悶。
-
2021-01-07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很臭怎麼辦?如何改善?從粗細、排便頻率看健康
你的腸子比實際年齡老還是年輕?最容易觀察的就是每天的便便狀況。腸道健康的第一個指標是糞便,建議每次上完廁所後別急著沖掉,仔細看看便便的形狀、顏色等,是否有異樣,以及排便的習慣,都是腸道健康的信號。 排便頻率 3天1次是正常胃腸肝膽科醫師許文峰表示,排便頻率從1天3次到3天1次都是正常的範圍,依照個人的情形而定,有人吃得很少或是腸道蠕動較慢,可能3天才排便1 次,有人排便較順暢,1天可以大便2~3 次,如果大便的形狀、顏色都正常,就代表腸道很健康。若大便頻率突然改變,例如本來2天解1 次大便,變成1週上1次,或是1天本來大 便1次,忽然變成大便3~4次,就要提高警覺多注意;建議當自己感覺到不舒服,或是症狀持續1~3週以上,一定要求診,由醫師來判定排便習慣改變的原因,常見的可能是功能性改變,包括大腸激躁症或是腸道蠕動功能不良;細菌或是病毒感染 造成的腹瀉,或是最不樂見的大腸癌。 粗細應像10圓硬幣大 心理因素可能改變形狀許文峰指出,正常的大便粗細應該像10圓硬幣的大小。一般來說,若是大便突然變細,有可能是肛門出口狹窄引起,最害怕是直腸腫瘤造成阻塞。不過,心理因素也可能改變大便形狀,例如壓力大時交感神經興奮,造成腸道蠕動異常,使排便受到影響,此時,就可能發現大便形狀改變,如果是短暫1~2次沒有關係,但若持續就要注意。 形狀要呈香蕉狀、浮在水面上 3種情況應特別注意此外,健康的大便形狀是一長條狀,看起來像是稍微風乾的香蕉,而且要漂浮在水上,代表便便的水分足夠,不會太過乾硬;若表面有些許的氣孔,則意味著攝取充足的纖維。許文峰提醒,以下幾種便便形狀要注意:1、羊大便狀代表糞便水分不夠,可能是因為在腸道停留時間過久,水分不斷被吸收的情況下, 糞便就會變得又乾又硬,或是水喝得不夠多,蔬果量也不足。 2、不成形狀飄散開來有點像爛泥巴的模樣,代表腸道蠕動速度太快了,可能因為有腸躁症,解便次數 過於頻繁,建議多紓壓有助改善。3、水便狀比泥狀還稀,代表腸道正受到細菌或病毒的侵略,可能罹患腸胃炎,或是吃了不 潔的食物或飲水,應該要看醫生。顏色以黃色或粟色最好 其他顏色持續太久需就醫健康便便的顏色應該是黃色或粟色(土黃色),但是排便顏色可能跟前一天吃進 去的食物有關,比如吃多了紅色火龍果、仙人掌果汁等,隔天可能會大出紫紅色大 便;前一天吃了大量豬血或鴨血、紅肉或藥物如鐵劑等,也可能讓便便呈現暗黑色,這時不要慌張,若為食物引發的排泄物變色,且停用該食物就未再出現糞便變 色身體也沒有不適,即不用擔心。許文峰提及,當便便呈現以下顏色,就要多加注意,若是持續數天,務必就醫, 找出異常原因: ◎偏黑色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問題,最常見的原因是來自於胃、十二指腸或其他上消化道位置的出血,而血液經胃酸與消化液作用後,使糞便呈現黑色。常常像柏油的樣子,並有特殊臭味,也稱為「瀝青便」。出血的原因,最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其他原因包括食道或胃靜脈曲張、糜爛性胃炎或胃食道接口的撕裂傷、血管增生異常甚至是腫瘤。◎鮮紅色大便時噴射出鮮血或是鮮血混雜在糞便中,看起來呈鮮紅色,有可能是痔瘡或腫 瘤所導致。有人覺得是痣瘡破裂流血,對於便裡有鮮血不以為意,但大腸癌的一個警訊是「血便」,大便混雜黏液血絲時,有可能是息肉或腫瘤因糞便摩擦出血,混合大便呈現紅色或暗紅,所以,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徵兆之一,為求謹慎還是就醫檢查較安心。 ◎灰白色有可能是膽汁分泌受到影響,常見造成的原因與膽管阻塞有關,為膽道結石或是 腫瘤,絕對不可忽視。 ◎綠色有可能是腸道細菌作用不足,或是與膽汁分泌過多、消化不良有關;有些腸躁症 的患者也易解綠便,因為經常性腸道蠕動快,膽汁未能與食物及腸道細菌作用混 合,造成綠色外觀。此外,而有腸炎的患者或是長期服用抗生素,也可能會有綠便產生,甚至伴有腥味和不成形的外觀,建議要到醫院檢查。 便便味道 不能證明腸道健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大便的味道與腸道健康有直接相關。許文峰強調,有人吃肉或豆類等較多的食物,大便味道酸臭,這是因為蛋白質分解之後產生氨或硫化氫等物質,而造成味道比較重,但不代表腸道有問題;當然,吃太多肉會造成身體負擔,因此,也相對代表腸道負擔重,可能飲食配比要調整。不過,也有一說,因為腸道也有好菌及壞菌之分,在健康的狀態下,體內腸道的好菌會多於壞菌,但當受到飲食、疾病、生活習 慣的破壞之下,壞菌會漸漸變多,甚至比好菌還要多,一旦腸道內的好壞菌失衡,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腸道疾病,大便的味道也開始變臭。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大便大不出來,是便秘嗎? 連續3天沒解便就算是!醫師說明原因 
-
2021-01-04 新聞.健康知識+
休息不對,反而更累!腦神經學家:比放空、睡覺更有用的 4 種「大腦高效休息法」
結束忙碌的一天、腦袋昏昏沉沉回到家後,還在靠睡覺、放空讓大腦關機喘口氣?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倒頭呼呼大睡真的能讓大腦休息嗎?美國腦神經學家 Saundra Dalton-Smith 並不這麼想。她指出:「很多時候即使睡滿 8 小時,起床後還是覺得身心很疲累,這就是大腦沒有真正得到休息的現象 。」而以下 4 種才是她認為真正有效率、有益處的「大腦休息法」:1. 精神休息法很多人以為「放空」就是無所事事, 但其實當你什麼都不做時,腦袋可能更無法停止運轉。 你的思緒可能會喋喋不休,在一天結束回到家後,重複談論今天犯的錯誤、沒趕上的工作進度或是設想明天可能遇到的困難。但 Dalton-Smith 認為: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中,才算真正「清空大腦」。每天花點時間, 接觸藝術、音樂、運動、與人交談 等來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從複雜任務中抽離。你也可以透過 烹飪、撫摸寵物、書寫日記 等經科學證實有助紓壓的方法,讓精神真正休息。2. 情緒休息法忽視與壓抑情緒會損害腦部灰質,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記憶與學習力退化。所謂「讓情緒休息」指的是 承認、面對並處理你所有的感受,不讓超載的情緒壓垮自己 。當你需要舒緩情緒時,找到一些方法讓自己發笑;焦慮不安時,找到你信任、有同理心、不做主觀批判的人傾吐;在人際相處中感到被輕視、被誤解、不被尊重時,主動發起對話與溝通解決衝突,而不是選擇隱忍;面對新任務、新挑戰而時猶豫不決時,問問自己:是什麼讓我感到恐懼。3. 社交休息法我們都需要被重視、被愛以及歸屬感, 在缺乏深度情感聯繫時,即使在很多人身邊,你也會感到孤獨 ,而孤獨也被科學證實與腦神經、心臟健康受損有關。Dalton-Smith 提倡的「社交休息法」指的是 遠離那些帶來負能量、在關係中只索求而無法給予情感回饋的人 。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主動對親近的人釋出善意與關心,並且對他們為自己的付出心懷感恩,「感激」與「被感激」都能刺激催產素的分泌 ,活化大腦並提升幸福感。4. 感官休息法視覺、聽覺、與嗅覺等感官疲勞對腦部神經元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你需要把電子產品放在一邊、關掉社交媒體通知與電視電腦螢幕,來維護視力健康;你可以讓自己沉浸喜歡的音樂中,或是撥通電話聽聽愛人的聲音。記得抽空到自然環境中活動,來獲取新鮮空氣;也可以使用芳香療法或烹飪來喚醒嗅覺。 愉悅的感官享受是絕佳的腦力補給品, 能夠強化大腦前額葉,提升判斷思考與問題決策力,並延緩腦部老化。※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休息不對,反而更累】腦神經學家:比放空、睡覺更有用的 4 種「大腦高效休息法」
-
2021-01-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疾管署愛德華.諾頓」下班鬆一下!遁入動畫世界 防疫網紅羅一鈞靠小丸子紓壓
去年12月30日,指揮中心舉行抗疫一周年記者會,周年影片播映完畢,指揮官陳時中上台,對一年來併肩作戰的夥伴一一點名,提到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時,不忘加一句「他最網紅」。主講隔離、檢疫影片,登上熱門影片排行。沒錯,被網友封「疾管署愛德華.諾頓」的羅一鈞,在YouTube公布台灣2020年度「熱門影片」排行榜中,他主講的「居家隔離、檢疫就醫注意事項」影片奪得冠軍,這也是政府頻道首次入榜。贏過網紅「蔡阿嘎」,羅一鈞當時接受採訪時表示驚訝,「謝謝YouTube及大量網友」,這麼多人點閱代表國人對檢疫的關心。時間回到去年春節,抗疫之初,羅一鈞是指揮中心的醫療整備官,負責民眾最需要的口罩,也被稱為「口罩官」。他有好長一段時間天天加班到凌晨兩點,六點天剛亮又出門上班,和同住的爸媽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當時每吃便當的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吃一碗熱騰騰的湯麵。外食吃到怕,自帶便當,食材清燙、少澱粉。羅一鈞說,當時疫情緊急,為了方便,疾管署同事貼心幫忙統一訂便當,但便當菜比較油膩,營養也不夠均衡。雖很感謝同仁的美意,但也知道吃得健康很重要,所以趁後來疫情趨緩,羅一鈞決定盡量自己煮,晚上回家撥空下廚,作為隔日午餐。「中午菜樣健康,都用清燙的方式處理,再淋甜辣醬。」他說便當最大的特色就是減少澱粉,除了豆子之外,通常不會看到其他澱粉出沒,羅一鈞笑說:「這樣比較不會想睡覺。」回憶去年疫情給生活帶來的影響,羅一鈞坦言,剛開始忙到只能利用零碎時間運動。像去年3月,氣候回暖就會提早起床,六點半從家裡出發騎腳踏車去辦公室,但如果睡眠不夠就只能放棄,改成晚上飯後去河濱公園騎。但晚上騎車也有缺點,上了一整天的班也累,「有時候真的騎到快睡著。」無厘頭又純真,「櫻桃小丸子」紓壓第一名。除了騎腳踏車運動,羅一鈞也喜歡「追劇」紓壓,名偵探柯南、櫻桃小丸子都是他最喜歡的動畫,如果硬要比紓壓程度,他投小丸子一票:「櫻桃小丸子很爆笑啊,讓我稍微忘記工作。」他直言很喜歡小丸子的無厘頭與純真,也喜歡劇情總是圍繞在家庭、朋友與同學之間的關係,「看著看著就會融入劇情。」至於柯南,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看。除了看推理情節、動腦想凶手是誰,他更喜歡觀察裡面人物關係的變化和互動。因為需要動動腦,所以他覺得是輕紓壓。疫情改變羅一鈞的生活,也包括被「認出來」這件事。某次理髮時,理髮師還向他詢問防疫相關問題,他發現許多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出關後,都會先到理髮店,所以他特別提醒理髮師要戴好口罩,保護自己。我的小心願 小吃攤一碗熱麵 吃到熱淚盈眶防疫下的生活,不管再怎麼忙、再怎麼累,回家還是要洗衣服、倒垃圾。羅一鈞笑說:「生活確實沒有什麼樂趣。」但在疫情之下,看到民眾「生活如常」,就是令人安心、開心的事。但生活中總有些小確幸,他回憶,因為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麵,讓他差點流下眼淚。去年1月與長官、同事常常忙到半夜兩點,那時候的願望就是,「有天下班可不可以不要吃便當,而是吃一碗熱騰騰的麵。」他補充,這碗麵可不是像叫外送、外賣那般,而是像一般民眾,去一個「還在營業時間」的小吃攤,麵撈起來還是熱熱的,然後旁邊也有人在吃。在武漢包機返台的隔天,他終於達成了心願。晚上到家大約11點半,家門前有一家麵店還沒有收攤,馬上坐下來點一碗餛飩麵。他眼神和緩地說,「有點完成小心願的感覺,吃到快要掉眼淚。」他說,那天早上得知機上有人確診,可能跟看到部長泛淚有關,大家真的都辛苦了。
-
2021-01-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一天百通電話、快問快答快崩潰 全年無休發言人莊人祥靠狗狗解憂
2019年12月31日晚上,所有人都在心中勾勒出對2020年的期待,各地跨年演唱會陸續開演。因中國武漢傳出不明原因肺炎,本應隔天才需交班發言人位置的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卻步入記者室,自此一肩扛下幾乎全年無休的發言人重擔,天天過著快問快答的高壓生活。「喂?莊副,不好意思,請問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手機一響,這是莊人祥每天必聽訪問「起手式」,尤其疫情之初,面對未知病毒的恐懼,唯恐天下不亂的假消息亂飛,一天甚至可能接上百通電話,指揮中心天天開例行記者會,但會前、會後隨時都會有需要解說的問題出現。自省接電話接到發脾氣,反而無法解決問題。過去疾管署的發言人是輪班制,兩名副署長每四個月交班一次,以免同個發言人被「過度使用」,在記者快問快答及奪命連環call的猛攻之下陣亡。但新冠疫情特殊,從疾管署發言人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一當就是一整年。6月7日大解禁,「全民兩點檔」停播,但他還是不能休息,有病例的日子,耐心一場一場記者會;沒病例的日子,一通一通電話回答,從早上八、九點到晚上十點、十一點,吃飯、開會、散步負責接媒體電話的公務機都可能響起,莊人祥有點難為情笑了一下說,脾氣真的會不好。但他也發現,在受訪過程生氣,反而更無法說明清楚,無法解決問題,「那之後我有反思過這件事,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之後他換個方式,即使面對尖銳的提問,他也會告訴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從容說明,對方也會明白有些疑慮是錯誤的,雙方能更快得到共識。睡前追劇半小時放鬆,最愛陪愛犬散步。「讓祥祥休息一下啦!」指揮中心記者會直播到現在,還會看到類似留言,雖然莊人祥在這一年之中,偶爾會因為要看牙醫或公務請假一天或半天,但被問到今年休息過嗎?莊人祥歪頭回想了一下,說:「好像只有跟太太受邀去衛武營聽音樂會那次而已。」莊人祥過著非常人的高壓生活,但他的抗壓方式卻非常「一般人」,早出晚歸的他,最喜歡用睡前半小時看Netflix影集紓壓。如果剛好趕上晚餐後的散步時間到家,全家帶著小狗散步就是他最輕鬆自在的時光,「就算只是坐在沙發上,看著狗狗自己玩也很棒。」重拾桌球拍,2021要回歸運動場。2021年,防疫仍不可鬆懈,全年無休的發言人新年小心願是「重拾桌球拍」。莊人祥笑著說,與桌球的緣分來自老家那張球桌,剛好有球桌、剛好有哥哥陪練,雖然不是校隊,只是打興趣,但打桌球習慣一路陪著他到大學階段。五、六年前,想練體力的莊人祥被好友帶到運動中心,看著熟悉的桌球桌,他決定再讓打桌球成為日常,這些年每周兩天打桌球已成習慣,結果又因為一場世紀大疫被迫中斷,「回歸運動就是我2021年的健康期許,還有減重也是。」我的小祕密 偷偷減重13公斤 卻被疫情壞好事時間回到2020年三、四月,新冠肺炎從歐洲橫掃回台,新個案每天以20例起跳,莊人祥面露無奈地說,休息時間總是飢腸轆轆,看到便當大口大口吃光光,短短幾個月體重多五公斤,「連網友都說我胖了。」其實多數人都不知道,他從2019年十月開始祕密減重計畫,靠著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從原本的85公斤,在2020年二月減到剩72公斤,「這是我這麼多年來最輕的時候。」莊人祥分享,以他的經驗而言,改變飲食習慣是減重的小撇步,運動只是輔助。莊人祥說,開始減重後,他狠下心戒掉了甜食,同時越來越少吃澱粉類食物,尤其是精緻澱粉,「吃少會餓,但減重還是需要保持體能。」所以他花了非常多心思在早餐挑選,澱粉只吃全麥類食物,為了怕空腹感,所以會加上非常多蔬菜及蛋白質,確保一天開始活力滿滿。莊人祥選擇用代餐作為午餐,晚餐則是參考減重名醫宋晏仁醫師提倡的「211瘦身飲食原則」,2份蔬菜、1份蛋白質、1份優質澱粉,並落實晚餐後不再進食,再加上每周兩天打桌球,一次一小時,達成五個月減十公斤的目標。
-
2021-01-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怎麼比都是部長累 周志浩:壓力比較法讓我放輕鬆
過去一年,網友口中的「浩浩執行官」、現任疾管署署長周志浩,為了對抗新冠肺炎不眠不休,自己的健康順勢退位,抓到時間就睡、睡到一半會醒,根本是日常。面對疫情未穩定的2021,他只希望「全民平安、無疫無災」,如果可以,最想用雙腳重回山林,重拾年輕喜愛的登山健行,看看台灣大山之美。笑稱每天看案例上下,腦袋、心臟運動量大增。「2020年真是充滿驚奇的一年。」周志浩說。從事公職至今,不知不覺已37年,從H1N1、狂犬病、流感、登革熱,一直到SARS擔任台北縣(新北市)衛生局局長,協助時任市長、現任行政院院長的蘇貞昌共同抗煞,這一點一滴累積的防疫經驗,如同他務實的性格,扎扎實實。然而,大自然的反撲防不勝防,新冠疫情無預警突襲全球,病毒還會變種,在在考驗應變能力,也讓防疫沒有假期的他更加戒慎恐懼。「光每天看案例數上上下下,腦袋、心臟的運動量,就比以前多許多!」認真的周署長,被問及這一年做什麼運動紓解身心,難得幽默自嘲。「我真的不是很健康的人,實在太忙。」周志浩坦承,即使腦袋曾飄過念頭想好好投入一項運動,都因為時間不夠,無法培養耐力與毅力,只能等疫情過後再說。回家過晚餐,外食不得不,只好盡量挑清淡。周志浩曾多次強調,跟細菌、病毒作戰,是完全不能輸的戰役,他常提醒同仁隨時都要繃緊神經,並且以身作則帶頭示範。防疫決策相當需要調研數據佐證,絲毫不能差錯。為了透過指揮中心向民眾提供最正確的疫調資料,擔任疫情監調組組長的他,會議從不間斷,每天一大早就開著車進辦公室,回家常過了晚餐時間,假日也加班,外食是不得不的必然。比對疾管署網站上他略顯清瘦的大頭照,周志浩笑稱自己現在是中廣身材,被忙碌養出「有什麼、吃什麼」的好胃口。所幸,例行健康檢查結果一切還好,會不會擔心身材失控?他說,「有機會自己買東西吃的時候,會盡量挑清淡一點。」抓到時間能睡就睡,半夜醒來還在想解方。而防疫如同跟時間賽跑,深怕一個破口釀成大災,性子急、自我要求甚高的周志浩,壓力自然不在話下。他透露睡眠品質並不好,睡不多,乾脆一抓到時間能睡就睡。半夜常醒來,但「很多問題都是半夜想出解決方法。」甚至為了怕自己忘記,還會用LINE速速寫在群組,「這樣我才睡得著。」一邊說一邊哈哈大笑,然後,這位看似嚴厲的長官又不忘貼心地強調,「我可是有提醒同事不要在半夜已讀又回喔!」深怕大家跟著睡不好。另一種紓壓是「壓力比較法」,周志浩說,只要想到部長、長官的壓力更大,自己的壓力就不算什麼。他更深知,防疫是一場長期戰,「盡可能保持身心愉快」,算是給一絲不苟的自己,溫柔又安定的內在提醒。我的小心願 疫後人安 最想吸一口山裡的空氣喜歡大自然的周志浩,年輕時期的興趣之一是爬山,「爬的山不多,但台灣幾座大山都走過啦。」當中,也包括海拔3,952公尺的第一高峰玉山,他有感而發地說:「台灣很美的,陽明山就很親近,大家有空都應該多走走,這是最健康的方式。」全球第一位完攀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江秀真曾說:「爬山是一場體力、耐力與毅力的考驗,會讓頭腦清醒,也能培養理智判斷。」用這句話來印證周志浩面對職場的正向﹘「做就對了!」似乎可以找到智慧軌跡。牙醫出身的周志浩轉往公職,並非當初設定,然而,一路走來,再累也很少提自己的辛苦,所展現的沉穩、冷靜,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可以,真想回到山林,即使是住家附近的郊山,都好。」今年邁入60大關的周志浩,除了憂國憂民,還是憂國憂民,只願疫後人安的那天到來,吸它一口山中空氣,簡單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