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紅外線
共找到
113
筆 文章
-
-
2020-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6月7日起藝文場所擬不限人流 故宮:展間仍會做分流
疫情指揮中心研擬6月7日起藝文活動場所不受人流限制,故宮院長吳密察今天表示,屆時展間仍會做分流,因應暑假到來,故宮預計先從戶外親子活動推廣,仍小心謹慎應對。受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國立故宮博物院南、北院從今年2月起,參觀人次不斷下滑,參觀客群以國外觀光客為主的故宮北院,光是今年4月與去年同期相比,門票收入就下滑9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6月7日起將擴大鬆綁生活防疫措施,藝文、餐飲、休閒活動場所不受人流限制。故宮今天下午舉行北部院區導覽大廳開幕記者會,吳密察受訪時表示,疫情期間以來,故宮北院週二至週五參觀人次平均每天有350至500人,週六、日平均1500人,但平均一個時段參觀人次不超過200人,以北院3層樓、10幾個展間來看,一個展間同時段不超過20人。吳密察認為,6月7日場館放寬人流限制後,故宮仍會每天統計人數,並且隨時注意展廳的人流分布狀況。不過他認為,儘管6月7日後藝文場館逐漸解禁,但對於倚靠觀光客為主的故宮北院來說,邊境管制才是關鍵,反倒是南院參觀人次會攀升較快。台灣進入後疫情時代,故宮也提出相關宣傳應對措施,吳密察表示,緊接著暑假即將到來,故宮計畫先從館外親子活動開始推廣,進而再推廣到館內展覽,一步一步開放、宣傳,並且重啟「百萬學子遊故宮」計畫,讓學生再度走進故宮。而故宮北院正館一樓導覽大廳近期也重新改裝,建置一面長達12公尺的「文物互動導覽牆」,透過科技介面與紅外線感應模式,民眾只要用手指在螢幕上滑動,就可飽覽300多件故宮精選文物的數位圖像、影片、動畫。
-
2020-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肺炎也要防非洲豬瘟 新北提供測溫槍落實烹煮廚餘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仍需防範非洲豬瘟疫情,新北市動保處提供89家廚餘養豬場紅外線測溫槍,要求豬農落實蒸煮廚餘,以阻隔豬瘟病毒入侵養豬場,目前已查核951場次。動保處表示,非洲豬瘟議情持續蔓延,亞洲地區就有12個國家淪為疫區,傳播途徑大都是以飼養未蒸煮廚餘為主,透過高溫蒸煮可阻斷病毒傳播,所以規定養豬農蒸煮廚餘需以高溫90度、1小時以上才能殺滅病毒,廚餘養豬場也應取得環保局廚餘再利用檢核合格證後才可以廚餘飼養豬隻,以保障豬隻飼養的安全。此外,動保處及環保局也定期巡迴訪視養豬場,要求落實廚餘蒸煮、生物防疫措施、廚餘再利用檢核及防範非洲豬瘟防疫宣導策略。金山飼養黑毛豬養豬場管理人楊麗雲表示,將廚餘蒸煮後,除可防杜非洲豬瘟侵入外,豬隻許多消化道及呼吸道疾道疾病發生率顯著下降,相較以往豬隻育成率更好,給予養豬農對疫病防疫多一層保障,也在飼養上吃了定心丸。動保處呼籲,非洲豬瘟對養豬產業影響甚鉅,病毒會透過接觸感染,廚餘、感染豬隻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帶原方式傳播。為保護新北黑毛豬廚餘飼養產業,確實廚餘蒸煮可殺滅任何病原,養豬戶切勿違規使用未蒸煮廚餘養豬。
-
2020-05-21 橘世代.健康橘
夏天烈陽逼近!「最划算的防曬」要先打破5迷思!
近來高溫令人頻頻吃不消,如何防曬?更顯重要。醫生表示,防曬不分年齡層, 防曬做得好,未來沒煩惱,不只可避免皮膚曬傷變黑及減緩皮膚老化,還可降低皮膚癌上身機會。台南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旻憲表示,防曬做得好,保健康又省荷包,絕對是呵護皮膚最划算投資,要做到完整且確實防曬,一定要有正確防曬觀念,且要打破一些似是而非的迷思。迷思一:要做好防曬還不簡單,不就是把防曬乳擦好擦滿而已嗎?林旻憲說,首先,防曬不分年齡,對銀髮族長輩來說,一樣很重要。而防曬最重要的精髓在於「多層次的防護」。首先,要避免在烈日當頭之際外出活動,因為沒有紫外線影響,皮膚就不會曬傷、曬黑。其次,白天外出時要穿戴衣帽、太陽眼鏡遮蔽紫外線,善用遮陽傘或建築地物製造的陰影來躲避陽光。最後,在皮膚上面塗抹廣效域的防曬乳;換句話說,單靠防曬產乳來做好防曬是絕對不夠的,躲在陰影下卻偷懶不擦防曬品也同樣無法躲避紫外線的攻擊。防曬必須透過多層次的防護,才能大幅減少紫外線對於皮膚的傷害。迷思二:網路世界裡流傳一個說法「人的皮膚在18歲之前已經累積80%的紫外線輻射量。」這是真的嗎?那豈不是在18歲之前做好防曬,以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超過18歲才知道要積極防曬是不是已經太遲了?林旻憲說,如果將平均壽命78歲的人,一輩子接受的紫外線輻射量設定為100單位,研究顯示在18歲之前、40歲之前、60歲之前所吸收的紫外線,分別是23、47、74單位。換句話說,在18歲之前,皮膚僅僅吸收不到四分之一紫外線生涯總曝曬量,對於皮膚的影響,並沒有高達80%如此巨大。所以如果有心做防曬,18歲之前不算早,40歲以後也不嫌晚。迷思三:外面出大太陽我知道要防曬,不過陰天看不到太陽應該就不需要防曬吧?林旻憲指出,根據美國國家氣候預報中心研究,即使是烏雲蔽日白天,仍然會有三成的紫外線,會通透雲層抵達人的皮膚。因此陰天到底要不要防曬?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其實雲層所阻絕的大多數是紅外線熱能,當人們覺得周遭環境變得陰暗涼爽時,自然會失去對於紫外線警戒。如果與在艷陽天有防曬人相比,在陰天沒有防曬的人反而有可能暴露在更多紫外線之下。迷思四:常聽醫師說「陽光可以協助身體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讓身體吸收足夠的鈣質。」努力防曬會不會反而讓身體缺少維生素D?甚至會因為鈣質不足而導致骨質疏鬆?林旻憲表示,近年陸續有許多學者去研究「使用防曬乳會不會導致人體缺少維生素D?」這主題,大多數結論是,就一般日常使用,防曬乳並不會讓身體缺乏維生素D;每一天只要曝曬陽光15分鐘,皮膚就會產生足夠生活所需的維生素D,再者;維生素D也可以從日常飲食或是營養補充品中攝取。除非是嚴重營養不良宅男宅女,不然一般人大可不必擔心身體會缺乏維生素D,不用擔心因為認真防曬而導致骨質疏鬆。迷思五:臉上已擦了隔離霜,還要擦防曬乳嗎?隔離霜可不可以取代防曬乳?林旻憲指出,「隔離」兩個字,很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似乎隔離霜就是金鐘罩鐵布衫,應可以輕易阻擋紫外線吧?其實不然,隔離霜,主要是用來潤色及妝前打底,的確有部分市售產品會添加低階防曬成分,也標示了防曬係數,讓隔離霜兼具一部分防曬效果。不過隔離霜提供的防曬效果還是很有限。所以隔離霜或許具備部分防曬功能,不過它沒有辦法像防曬乳一樣提供完整防護,隔離霜是沒有辦法取代防曬乳的。【熟齡肌膚保養精選特輯↘↘↘】。保養品準備換季了嗎?保濕、面膜兩大重點快筆記。夏天「皮膚癢」原因多! 小心誤用藥越擦越癢我們成立「橘世代粉絲團」囉!不定時好康抽獎,快加入吧!現在立即按讚
-
2020-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症狀也會傳染 美CDC:機場採檢無助防新冠肺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在機場進行採檢作用不大,因為無症狀也可能傳染他人。幾天前的新聞報導說,白宮為重啟受創慘重的航空業,正在推行恢復機場採檢。「今日美國報」(USA TODAY)9日取得的內部電郵顯示,CDC官員敦促總統川普政府重新考慮發燒篩檢計畫,藉此恢復民眾信心。美國2月3日起在機場採檢從中國入境乘客,詢問他們有無可能症狀,並使用紅外線熱像儀量測體溫。這項政策後來擴大到涵蓋從伊朗入境的旅客。由於美國最初的病例集中在西岸,CDC這份報告著重在加州的篩檢。官員2月3日至3月17日間採檢約1萬2000名乘客,指示他們自我健康管理,但這些乘客之中,後來只有3人與截至4月15日通報加州的2萬6182例確診者相吻合。這顯示出,儘管耗費1694小時工時,機場採檢幾乎可說是白忙一場。報告作者寫道:「機場採檢對於病例偵測的好處或許有限,因為呼吸道疾病有潛伏期以及無症狀傳染,例如2019冠狀病毒疾病。」相較之下,2014至15年伊波拉(Ebola)病毒爆發期間的機場採檢就有效許多,因為伊波拉「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只有在出現症狀後才會傳染,且需要監控的乘客也少一些」。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連假防疫不鬆懈 高鐵即起至5月3日取消自由座
明天是五一勞動節,將有3天連假。台灣高鐵公司防疫不鬆懈,今天起至5月3日,所有車次都實施全車對號座,取消自由座,並暫停使用定期票、回數票、悠遊卡與一卡通聯名卡。台灣高鐵發布新聞稿,今年勞動節疏運期間從4月30日至5月4日,加開60班次列車,總計提供769班次的旅運服務。為降低旅客感染風險,4月30日至5月3日,所有車次取消自由座,實施全車對號座,並暫停定期票、回數票、悠遊卡與一卡通聯名卡的使用,5月4日維持自由座服務。台灣高鐵提醒旅客,搭乘高鐵一律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勿在車廂內飲食,降低感染風險。台灣高鐵表示,所有高鐵車站已全面啟用醫療級紅外線體溫感測儀,車站消毒頻率由原本每4小時一次提升至每2小時一次,並於車站旅客動線上廣設消毒酒精,協助旅客防疫;生飲台型式的飲水機也將暫時關閉不提供服務。另高鐵每天營業結束後,還須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從閘門口、旅客座椅、電梯,甚至是車站垃圾桶,全部擦拭完畢,確保旅客健康安全。台灣高鐵說,每車次列車於抵達端點站進行折返清潔時,都會特別以酒精進行全面消毒,若發現疑似確診、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等高風險旅客乘車時,也會立即針對疑似確診旅客乘坐列車執行深度清潔。
-
2020-04-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雙鐵類梅花座陸續上路
台鐵局自四月起,二三九個客運車站(含卌七個無人招呼站)全面量測體溫,截至目前已在卅七站裝設紅外線熱顯像儀,每個車站也均配有兩支額溫槍,台鐵調度員工支援旅客測溫作業約投入三二八名,並規畫實施類似梅花座及列車長分流。台鐵局副局長馮輝昇說,社交距離啟動後,台鐵在售票配位上,也會優先替旅客選擇靠窗位,至於將位置前後間隔一排以上,也已有規畫,相關程式正在修改。不過要是遇到旅客多的尖峰時段,恐怕很難進行類梅花座安排。對此,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有提醒,類梅花座僅是輔助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依乘載率感受度不同,搭乘大眾運輸,戴口罩、不飲食才是最重要的自我保護。台灣高鐵則於廿一日已開始實施類梅花座,除了優先安排靠窗、其次安排靠走道座位,並採逐排配位外,商務車廂採跳兩排、標準車廂踩跳三排方式配位,隨訂位旅客增加再逐漸填補空排,以達到非尖峰時段座位安排更分散目的。此外,台鐵司機近期已開始實施分流報到,馮輝昇說,列車長分流和計畫成立第二辦公室也有規畫,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後就能啟動。
-
2020-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額溫槍和酒精傻傻分不清?阿金醫師4建議避免量額溫竟噴出酒精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出門在外除了戴口罩為基本防疫外,進出許多室內場所都會替訪客用酒精噴手消毒及量額溫,以確保其未發燒、防止將病毒帶至室內。對於此現象,「Icu醫生陳志金」在粉絲團發文表示,現在很多商店或醫院門口都會有人負責「量額溫」和「噴酒精乾洗手液」,他觀察這通常是由一個人身兼這兩項任務。但有時候就會有人不小心誤把酒精當成額溫槍,直接朝訪客的額頭噴灑,甚至噴到眼睛,造成困擾。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怎樣才可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呢?陳志金表示,「大家總是會說,再小心一點就可避免!」但在重複做一樣的事情時,左右手兩件事情交替做,做久了難免會因一時失神,或者不知道什麼原因(有人說「鬼遮眼」)就搞錯了,或者心裡想的跟手上做的,是不一致的情況;所以,再怎麼小心,還是難免有錯。除了更加小心謹慎外,陳志金提出4個方式可以改善:1.噴灑酒精跟量額溫,由兩個人負責,一個人只做一件事情。但是,還是會出問題的就是,量額溫的人,如果隔天他的任務換成噴酒精時,那麼有一天,他失神的時候,反射性的就會做昨天的動作。所以,最好是每個人的任務要固定,不要交換任務。2.運輸業會用「指差確認」:用另外一手的手指,指著訪客的額頭,說這個是「額頭」,再指著自己的另一手說,這個是「額溫槍」,然後說出「我要量額溫了」。這種把話說出來、用手指指出來的方式,可以增加自己眼口手的專注度。不過,這樣子是比較費時的,所以,一般是用在比較危險,或者是出錯代價比較高的危險作業上。量個額溫這麼「搞剛」,大家也累了!3.最好就是用防呆的方式,「讓酒精只能到手的位置,無法到達額頭的位置。」有幾個方式:a.把酒精固定在桌上,用壓的,而不是用噴的b.如果必須用噴的,就把酒精瓶用繩子綁在腰上或桌上,讓繩子的長度,剛好只能到達訪客手的高度。大人、小孩要分開,因為高度不同!建議學校採用此方式,聽網友回報,學校經常發生誤噴事件,這個不必多花錢就可做到。4.交給機器來做: 紅外線量額溫、感應式噴酒精器放在手的高度。但是這個花費高!成本、故障、反應慢,也都是考量。那麼訪客如何自保呢?就是,無論別人用什麼指著你的額頭,就是「把眼睛閉上」對於阿金醫師在粉絲團的發文,底下也有許多網友留言說還真的蠻多類似事件發生,有網友跳出來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有被服務人員誤把酒精誤當成額溫槍噴過,當下真的不太愉快。陳志金提醒,很多安全相關的事,我們不能依賴「大家要小心」這件事情,因為重複的事情做多了,也會因為分心或失神而發生錯誤。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運用防呆機制,像是這樣子的「物理屏障」。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優先!高雄大學開發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系統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蕭漢威,帶領碩士生羅秋馨、張廷瑋、蔡家進展現專業,導入AI自主開發「戴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兩項系統。前者可偵測並提醒進入室內師生職員、洽公民眾,口罩戴好帶滿;後者則智慧感應體溫,省去人工更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蕭漢威表示,防範新冠疫情,校方落實政府規範,實施每日量測體溫、進入室內配戴口罩等措施,維護校園安全,相對也衍生排班人力負擔以及近距離接觸風險。在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童士恒經費支持下,促成團隊開發「戴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兩系統。蕭漢威說,口罩辨識導入AI影像辨識技術,設計「正確戴好」、「未戴好」、「沒戴」共3種情境,及多張影像資料以供電腦判讀。架設在校園頻繁進出的特定場域,裝載攝影機即時秒讀多名進入者臉孔,對戴好帶滿者,會在螢幕秀出「感謝配合」訊息,反之則提醒「請戴上」或「請戴好」。這套系統可在相對密閉且多人的場域,像是電腦教室、演講廳等發揮最大效益,以最少人力提醒教職員生、民眾配戴口罩。「熱成像體溫量測」系統則是自行開發影像處理程式,搭配1只熱成像鏡頭,擷取監測範圍中的紅外線影像(被測者體溫)並即時顯示在螢幕上,不僅省去值班者把關工作負擔,更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降低近距離接觸風險。蕭漢威說,市場上相關熱成像體溫量測已是成熟產品,但動輒6萬元起跳,自主開發優點除了節省成本,還可依需求擴充功能。相關影片可見https://youtu.be/lFnSIU7iIjM。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量體溫有眉角!一張表秒懂5種測量方式發燒標準
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上學、上班、進餐廳用餐或是搭捷運、高鐵,現在都必須先量測體溫;但你知道量體溫有哪些方式?測量時又有什麼「眉角」?義大醫院家醫科鄭暐霖醫師分析五種常見的體溫量測,教你掌握眉角量得精準:1、額溫☑使用工具:紅外線額溫槍☑發燒標準:>37.5℃☑量測方式: 在額頭保持乾燥、無瀏海干擾下,將額溫槍近距離置於眉心的位置,做定點量測,或是採橫向滑動進行測量。★注意事項:有鑑於額溫槍測量部位屬於人體最外層,易受當下環境影響,每次使用前,應先根據所附說明書所載使用方式置於量測環境,使其感應器與環境溫度達到平衡後再進行操作;被測量者若是剛剛走路或運動,體溫可能略高,建議可以休息10~15分鐘後再測量。2、耳溫☑使用工具:紅外線耳溫槍☑發燒標準:>38℃(惟37.5℃~38℃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建議於此範圍內應持續追蹤或詢問專業醫事人員)。☑量測方式:透過紅外線掃瞄耳膜所釋放的熱能,由此得到體溫。但耳道的結構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量耳溫時,3歲以上將耳朵向上向後拉,3歲以下將耳朵向下向後拉,但3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耳溫模式。★注意事項:若需搭配耳套使用的耳溫槍,一旦不加裝耳套反而會測量不準;耳溫槍及耳套使用方式請詳閱所附說明書;測量前需確保耳朵清潔,因耳垢太多會影響準確性;因左、右耳溫度不盡相同,測量時應以溫度較高的為準。3、口溫☑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發燒標準:>37.5℃☑量測方式:使用前,先用酒精擦拭,再將體溫計置於舌下,口唇閉緊,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注意事項:測量前,應避免進食、喝水、抽菸等影響口腔溫度的行為;倘若進食,須30分鐘後再進行測量。4、腋溫☑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發燒標準:>37℃☑量測方式:將體溫計的測量端置於腋窩深處,手臂夾緊,電子體溫計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3~5分鐘即可。★注意事項:腋窩處須注意不要放置干擾體溫的物件,如冰枕;在量測時,應保持腋窩處乾燥,使其不受汗水影響。5、肛溫☑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發燒標準:>38℃☑量測方式:量測前,先塗抹嬰兒油或凡士林作為潤滑,嬰兒採俯臥或仰臥抬腿姿勢,兒童及成人採側臥姿勢,再慢慢將溫度計插入肛門,成人深度約3公分, 嬰幼兒約1.5-2.5公分,電子體溫計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1~3分鐘即可。★注意事項:測量期間姿勢須固定不能亂動,以免溫度計造成肛門受傷;1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肛溫模式進行體溫測量。應格外注意衛生,最好僅個人使用,不與他人共用,避免交叉感染。延伸閱讀: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
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好市多防疫新規!11日起一卡最多兩人入場
因應防疫需求,量販賣場除了加強環境清潔、人員健康管理(量體溫、戴口罩),同時也暫停試吃、撤掉內用區或減少美食街用餐區座位或設隔版、規畫安全距離地貼等,如今,台灣好市多再宣布,將進行賣場人流車流管控,維持民眾購物的安全距離空間。為了減少大批民衆進場購物而增加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機率,台灣好市多(Costco)今(10)日正式發訊息與會員溝通,明(11)日起,一張會員卡盡量最多攜帶一人進場購物,賣場來客數若超過一定會員數,停車場外圍將啟動交通管制,管控車流。同時,也呼籲民眾進場要配戴口罩,於電梯內盡量避免交談。好市多表示,目前賣場入口手扶梯、電梯出入口、結帳台排隊處,都已貼有安全距離標示線,將請民眾配合。同時,已有七家店裝設紅外線體溫測量器,4月13日前全台各分店都將完成裝置。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脫口罩聊天、吃早餐…直擊大眾運輸全面戴口罩的第一天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宣布今起搭乘台鐵、高鐵等大眾交通工具都要量體溫、戴口罩,台北車站今天上路第一天狀況大致良好,99%旅客進入票口閘門都有戴口罩,但「順利通關」進入車廂,也有少數人脫下口罩聊天、吃早餐,成了漏網之魚沒人管,全面搭口罩政策第一天就破功。記者今天上午8時從汐科站南站進入台鐵,汐科站北站排隊量額溫民眾大爆滿,不過南站人數相對較少,不需要排隊,只需要花3秒鐘量額溫,乘客也都有戴口罩。進入車站搭乘4113號區間車後,由於正值上班通勤時間,車內乘客擁擠、彼此摩肩擦踵,但其中有一名民眾邊吃早餐邊看手機追劇,全程完全沒有戴口罩,另有兩名男子也沒戴口罩,短短一節車廂約50、60名乘客,就至少3人沒戴口罩,也沒看到列車長巡邏勸阻。到了台北車站後,多數乘客都有自備口罩,台北運務段長古時彥受訪表示,今天開始台鐵239個車站全面量溫,截至上午9時為止,99%旅客都有戴口罩進站乘車,沒戴口罩旅客也會聽從引導購買口罩,或自己也有口罩只是沒戴上,幾乎全部都可以配合。但依然有少數旅客不願配合戴口罩,古時彥說,該名旅客不願意配合買口罩,幸好有見義勇為旅客馬上送他一個口罩,才解決危機。至於有些乘客進站時有戴口站,但進入車廂就拿下口罩,他表示,原則上在車廂上列車長會加強走動管理,看到沒戴口罩乘客,會及時要求戴上。台北車站的高鐵、台鐵都用紅外線量體溫測儀,不需要手動一一量額溫,因此沒有出現排隊爆滿現象,今天也沒有民眾體溫過關被拒絕進入,只有一名台鐵乘客溫度過低,複測後為36.9度順利進站。針對搭乘大眾運輸全面戴口罩規定,高鐵乘客蕭小姐說,願意配合政策,因為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如果看到沒戴口罩的乘客也不至於恐慌,但會替他感到擔心。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強制戴口罩、量體溫 汐科站排隊人潮看不到盡頭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日也宣布,4月1日起民眾搭乘火車須戴口罩、量體溫,今日為政策實施第一天,新北市汐科火車站因未採用紅外線體溫量測儀,而是派員用額溫槍來量測,導致上班尖峰時刻排隊人潮眾多,讓民眾直呼「看不到人潮的盡頭」。運輸量極高的汐科火車站分為南、北2站,全面戴口罩、酒精消毒、量測體溫及分流管制等防疫措施實施的第一天,在早上7點至8點上班尖峰時刻,觀察到南站出站人數眾多,進站人數較少,量體溫過程十分順暢。但另一邊北站情況就截然不同,儘管豎立告示牌提醒民眾進入車站進行分流,仍有不少民眾不清楚可以從哪邊進站。另外,北站進站人數接近到早上8時,排隊量體溫的人潮已經滿出車站,不少剛抵達車站前廣場的民眾,看到眼前這驚人的排隊人龍,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打卡,甚至民眾抱怨「看不到排隊人潮的盡頭」。在汐科北站排隊準備搭車到松山火車站的陳姓先生表示,一直都是搭火車通勤,疫情發生後搭乘大眾運輸都會戴口罩,但昨晚知道進站要量體溫後,今天有特地較早來搭車,但沒想到排隊人潮還是這麼多。另一名也在隊伍中的黃小姐則表示,看到這麼長的人龍,內心雖然覺得焦急,因為很趕著搭車去上班,但了解這項措施也是保護民眾健康的方式,只能共體時艱,暫時忍耐一下。汐科火車站務人員指出,汐科站因不在第一批使用紅外線體溫量測儀的車站,只能暫時以人力的方式,替民眾量額溫及提醒佩戴口罩等事項,但第二批紅外線體溫量測儀產出後,就會盡快使用儀器測量。站務人員表示,汐科站是早上北站進站人數多,下午時間南站出站人數增加,由於下班時間許多在東科的上班族會湧進車站。為了加強防疫作業,下班時刻會在往大同路一段出口派1組人員、遠雄廣場派出2組人員,共3組站務人員為搭車民眾量體溫,也希望在這段時間,民眾能以包容的心情共體時艱。
-
2020-03-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車站、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 下月起發燒可拒載、禁入
郵局也含規範內 5月起全面量體溫 交通部昨深夜發新聞稿說,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各主要交通場站,包括鐵公路車站、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郵局營業處所,自四月一日起量測體溫,五月一日起全面實施。連續量測兩次額溫均達卅七點五度,或第二次量測耳溫達卅八者,將勸導其返家休息及就醫,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卅七條第一項第五款及第三項規定,不得搭乘大眾運輸或進入服務區、營業處所等人潮聚集空間。也就是說,依法可拒載。新冠肺炎疫情早已升溫,但台鐵量測體溫措施遲未上路,昨稍早則遭立委質疑將成防疫破口,尤其清明連假恐成風險高峰。台鐵昨白天為此發新聞稿表示「防疫不誤點」,指因車站數量多,體溫量測設備不易採購,須分階段實施。但台灣高鐵從四月六日起,就會全面實施旅客體溫測量。全台有二四一個車站的台鐵第一階段量測體溫四月開始,僅卅四站先開始量體溫;且四十七個無人招呼站沒站務員可量體溫,還要招募「防疫天使」,預計四月卅日前才能全線推動,遭外界質疑真的沒「誤點」?台鐵局副局長杜微解釋,四月才逐步啟動體溫量測,主因是一月底才開始買防疫器材,包含紅外線顯像儀與額溫槍,都要這陣子到月底才會陸續到貨,會加快建置期程。台鐵局運務處長張錦松也說,卅四站已涵蓋七成旅客。運處務表示,因應接下來逾兩百個車站的需求,預定招募二三四名防疫天使,協助包括四十七個無人招呼站的量測工作。但台鐵也預估這四十七站因地屬偏僻,招募人手較不易。台鐵強調,無人招呼站旅運量不到百分之一。
-
2020-03-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交通部防疫硬起來!4月起體溫過高禁搭台鐵高鐵 不准去郵局
交通部今天晚間指出,包括鐵公路車站、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郵局營業處所4月1日起量測體溫,5月1日起全面實施,連續量測2次額溫均達37.5°C,或第二次量測耳溫達38°C者,將勸導民眾返家休息及就醫,並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不得搭乘大眾運輸,或進入服務區、營業處所等人潮聚集空間。也就是高鐵、台鐵可拒載,也不能到郵局。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聽取交通部相關單位清明假期防疫及疏運計畫報告,做成多項指示,除鼓勵民眾在連假期間搭乘大眾運輸儘可能戴口罩,並要求各主要交通場站,包括鐵公路車站、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郵局營業處所4月1日起量測體溫,5月1日起全面實施。交通部說,連續量測2次額溫均達37.5°C,或第二次量測耳溫達38°C者,將勸導返家休息及就醫,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5款及第3項規定,不得搭乘大眾運輸,或進入服務區、營業處所等人潮聚集空間。相關防疫措施已於今(26)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第18次會議提案獲指揮官同意實施,將如期落實執行。陸運方面,高鐵於清明疏運期間實施全車對號座,各車站消毒頻率由現行每4小時一次提升為每2小時一次,台北、桃園、台中、台南及左營站等5個高鐵主要車站,以及台鐵基隆等22個大型車站將在清明連假前完成紅外線體溫測溫儀的裝設,台鐵局完成84名防疫天使的招募,協助旅客體溫量測作業,高速公路各服務區服務大廳也將自4月1日起全面量測體溫。觀光部分,將於各遊樂園區入口及相關服務空間量測旅客額溫,封閉活動空間則暫時關停用,或請遊客配戴口罩並配合人數管控始得進入。空運部分,全國各機場4月1日起實施國內、國際航線均於旅客進入安檢線前量測體溫,桃園機場部分並將於第一、二航廈入口處即以紅外線測溫儀量測進入航廈人員之體溫,如有體溫過高情形,將透過衛生單位協處,並拒絕旅客登機。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科技部抗疫新招 貼銅箔在門把與電梯按鈕
疫情升溫,各政府機關不敢輕忽。最新醫學期刊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在銅表面存活時間比紙板、塑膠短,科技部把銅箔貼在電梯按鈕與門把上,希望藉此降低傳染機會。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學者在3月17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冠狀病毒以氣溶膠型態存在可存活3小時,有可能成為醫療院所內的傳染隱憂。氣溶膠型態是指感染者因說話、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噴出後,混合在空氣中,就可能形成氣溶膠懸浮在空氣中流動,會導致健康者吸入後可能感染病毒。學者比較病毒在不同材質的存活期間,發現病毒能夠在銅製品的表面存活4小時,在紙板存活24小時,在塑膠與不銹鋼上的壽命長達2到3天。科技部表示,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在上週閱讀期刊內容,後來請秘書處同仁購買銅箔,在3月20日剪貼成小正方形貼在大樓電梯按鈕,以及把銅箔包覆在每天都會觸摸的門把上。科技部表示,銅箔易於購買也方便剪裁,現在會每天定期消毒銅箔。相較其他部會,這個做法確實比較少見。除此之外,科技部在17日宣布暫緩所有同仁因公出國行程,24日開始在科技部大門入口處安裝紅外線設備測量體溫,確保同仁沒有發燒。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低旅客擁擠程度 台鐵清明疏運停售對號列車站票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鐵局原本清明疏運期間不禁站票。不過台鐵局今天宣布,為降低旅客擁擠程度,清明連假將改為對號列車不發售站票,電子票證、定期票仍依現行使用規定乘車。今年清明連假為4月2日至5日,台鐵局日前宣布4月1日至6日為疏運期,加開166班列車,3月18日開放訂票,且不禁站票。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鐵局今天發新聞稿表示,為了降低車內旅客擁擠度,4月1日至6日清明連假疏運期間,對號列車不發售站票,電子票證、定期票仍依現行使用規定乘車。台鐵局表示,1月21日成立防疫工作小組,由副局長擔任召集人,每天研商疫情與應變措施,並召開多次防疫會議;2月27日配合中央提升為一級,改成立一級防疫應變小組,由局長擔任召集人,督導整合台鐵局各項防疫措施。台鐵局指出,1月23日就提出防疫因應對策,包括「加強執行車站與列車清潔消毒」、「利用廣播與LED等加強衛教宣導」、「身體不適發燒、咳嗽症狀旅客標準作業程序」、「第一線員工健康自主管理」、「預防員工群聚感染及員工確診時之應變措施」等,且積極籌措一線員工使用的醫療口罩、酒精、額溫槍、手套、護目鏡等重要防疫物資。疫情持續升溫,台鐵局再提出各項加強防疫措施,各車站實施減少民眾群聚加強管理措施、停止場地租借、車站水龍頭加大出水量、通勤及莒光號列車增設洗手乳、緊急辦理車站及列車換裝感應式水龍頭、因「COVID-19」旅客退票免收手續費等防疫、自3月27日起暫時停止對號列車提供飲用水及紙杯等措施。台鐵局說,目前已購置32台紅外線測溫儀,從3月6日起於南港、板橋、桃園及台北等站進行測試,3月底將配置於其他松山、中壢、新竹、台中、嘉義、台南、新左營、高雄、宜蘭、羅東、基隆、汐止、樹林、彰化、斗六、屏東、花蓮、台東等總計22個車站(併同另12個一等站以額溫槍量測旅客體溫),共34站將於4月1日起實施進站旅客量測體溫。另外,配合額溫槍到位時間及徵召防疫天使、部分工時人員進度,將陸續增加量測體溫車站,預定最晚5月1日起所有車站均量測進站旅客體溫。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4月1日起 旅客進34個台鐵車站都要量體溫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台鐵局宣布已購買32台紅外線測溫儀,34個車站4月1日起實施進站旅客量測體溫,另配合額溫槍到位時間及徵召防疫天使、部分工時人員進度,陸續增加量測體溫車站,預定5月1日起所有車站都要量測進站旅客體溫。台鐵局也表示,為降低車內旅客擁擠度,4月1日至4月6日清明節連續假期疏運期間,對號列車不發售站票;電子票證、定期票仍依現行使用規定乘車。台鐵局表示,3月6日起於南港、板橋、桃園及台北等站進行測試,3月底將配置於其他松山、中壢、新竹、台中、嘉義、台南、新左營、高雄、宜蘭、羅東、基隆、汐止、樹林、彰化、斗六、屏東、花蓮、台東,總計22個車站,以額溫槍量測旅客體溫。隨疫情升溫,台鐵局也提出各項加強防疫措施,各車站實施減少民眾群聚加強管理措施、停止場地租借、車站水龍頭加大出水量、通勤及莒光號列車增設洗手乳、緊急辦理車站及列車換裝感應式水龍頭、因「COVID-19新冠肺炎」之旅客退票免收手續費等防疫,另外自3月27日起暫時停止對號列車提供飲用水及紙杯。台鐵局表示已因應疫情,訂定處理身體不適旅客標準作業程序、第一線同仁教育事項、行車應變措施與通報機制,保障旅客健康並落實公共運輸責任。他們將配合交通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指示,落實各項防疫工作。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鐵因應肺炎疫情 4月18日起周末減41班車
為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對運量造成之嚴重衝擊,台灣高鐵公司經審慎評估市場供需及旅客便利性,決定自4月18日(六)起進行短期班表調整。高鐵表示,本次短期調整班表,平日全時段及週末尖峰時段班次均維持不變,旅客無論週間通勤、商務往來及假日返鄉探親等均不受影響;週末(週五至週日)離峰時段調減41班車次,占目前每週總班次1,016班僅約4%。上述調整之車次同時段每小時仍維持至少3至4班次列車的旅運服務,可充分兼顧大眾搭乘之便利性。台灣高鐵公司表示,短期調整班表實施日起之各車次列車車票,即日起透過各售票通路同步開賣,敬請旅客提早規劃行程。本次短期調整班表每週提供975班次的旅運服務,預訂實施至6月21日(日),即端午節疏運前。高鐵公司亦將密切觀察疫情發展,持續評估旅客需求,一旦疫情好轉、運量回升時立即提前恢復原班表。台灣高鐵公司表示,受疫情衝擊致民眾外出意願大幅降低,高鐵運量自二月起明顯下滑,尤其週末期間更為明顯。經通盤權衡市場供需及旅客需求,決定務實調整營運資源,以落實公司治理,減少週末之過剩運能供給,並將餘裕人力投入加強當前各項防疫措施,同時積極「超前部署」,為後續預防疫情升級預作更周全的準備,更將提升人員教育訓練及設備維護檢修,希望一旦疫情風暴過後,台灣高鐵能夠立即為旅客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旅運服務。台灣高鐵各車站、列車均已實施多項清潔、消毒防疫措施,敬請旅客安心搭乘。各項措施說明如下:一、 車站消毒清潔:1) 各車站清潔消毒頻率將從現行每4小時一次提升為每2小時一次,每日營業結束後進行車站全面消毒。2) 於車站旅客行經動線(自動售票機、電扶梯、電梯等)上廣設酒精消毒液,協助旅客防疫。3) 3/4起各車站陸續裝設紅外線體溫量測儀,桃園站、台北站、台中站均已完成,左營站預計本週四(26日)安裝。4月下旬全線車站進站閘門完成安裝並全面實施人員進站體溫測量。二、 列車消毒清潔:1) 高鐵車廂均設有獨立空調系統,每班次列車抵達端點站進行折返清潔時,同步進行全車消毒;每日收班後,再次執行列車全面清潔消毒作業。2) 倘發現疑似確診、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等高風險旅客時,除將立即通報鐵路警察外,也會立即針對該旅客乘坐列車執行深度清潔,將列車回送基地以機械噴霧消毒該車組、擦拭消毒餐桌扶手等旅客易接觸設備、更換該座位椅布、更換該車廂所有空氣濾網,積極維護旅客健康安全。三、 人員防疫措施:1) 每日配發第一線員工防疫口罩並實施勤前體溫量測;實施輪排班人員防疫班表,採分組及分區執行勤務,確保高鐵營運不中斷。2) 全體員工暫停國外公務出差,並勸導同仁暫停所有出國行程。3) 各辦公場所謝絕訪客進入並研擬「業務持續計畫」等分區辦公措施,及全員量體溫計畫。有關台灣高鐵各項防疫措施,請上台灣高鐵企業網站「乘車安全 為您守護」COVID-19(新冠肺炎)防疫專區查詢最新資訊。
-
2020-03-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校園別變防疫破口 教團籲師生每人每周5片口罩
確診的北部高中生同班同學再傳一人確診,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和家長、教師團體昨天呼籲,政府應提升學校防疫能量,不要讓校園變成防疫破口;民進黨立委羅致政關心未來是否有預防性停課,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教育部和指揮中心有密切聯繫和觀察,以目前停課相關標準做準備。國民黨也呼籲,因應留學生或交換生可能大量返國,政府應即早解決當前防疫旅館恐不敷使用問題,備妥所需防疫隔離空間。林奕華和家長及教師團體要求,師生應該每周一人五片口罩,千人以上的學校迅速購置紅外線體溫儀,並且要確認四技二專統測及大學入學考試科目範圍,明確訂定第六冊不列入考試的範圍,才不會有考試不公及過大的限期補課壓力。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教育部配合疫情指揮中心對疫情發展判斷,做最好防疫準備,停課學生在家裡應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避免隨意到處走動,停課學校校長與老師也會保持與每位學生的自主健康關懷與聯繫。針對立委林奕華希望做到師生每人每周有五片口罩,學校配有紅外線體溫儀,教育部綜合規畫司學校衛生科科長林雅幸表示,目前的口罩需求仍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調度,教育部的做法是請各單位提報需求,整合後提報到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按需求急迫性分配資源。
-
2020-02-21 焦點.用藥停看聽
超過38℃發燒了!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發燒是人體發炎反應所造成的現象,是身體發出的警訊。80%的發燒是由外來的感染引起,另一則是體內異常細胞導致發炎反應所致,如痛風、免疫風濕疾病、癌症等。這些感染源會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將原本的體溫設定點調高,於是身體就會開始發燒了! 醫師通常會將38℃定義為發燒,是指耳溫或肛溫達38℃,而口溫37.5℃、腋溫37℃以上亦可能是發燒了。人體許多部位皆可測得體溫,但有些微差距,其中,耳溫與肛溫接近人體中心體溫,但因為新生兒不適合測量耳溫,所以肛溫是嬰幼兒的首選。而測量腋溫及口溫時受影響的因素較多,如衣物多寡、剛喝過水,都會影響到;耳溫槍則因操作方便、迅速且準確,所以普遍成為居家測量體溫的工具。 耳溫槍主要以紅外線測量耳膜的溫度,因為耳膜的位置接接下視丘,也就是體溫調節中樞,且與頸動脈的血流相通,所以耳溫可說相當於人體的中心體溫,但是人體的耳道是彎曲的,使用於3歲以下的幼兒時,要把耳朵向下向後拉,3歲以上的孩童應把耳朵向上向後拉,所測得的溫度較準確。 台北馬偕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郭建峯表示,一般感冒也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保持良好免疫力即可,但如果發燒造成身體愈來愈不舒服,變得虛弱、開始打寒顫、意識不清,就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因此建議就醫治療,投予抗生素以縮短病程。 使用退燒藥的時機是,當病患燒到38.5℃以上,且因伴隨的頭痛、肌肉痠痛、疲累而無法忍受時,就可考慮服用退燒劑,來減輕不適。 普拿疼、阿司匹靈、非類固醇解熱鎮痛劑都是常見的退燒藥物,但21歲以下禁止使用阿司匹靈。退燒藥主要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使大腦體溫中樞所設定的溫度能暫時降低,並刺激血管擴張,以達到發汗來幫助體表降溫的效果。經由以上的藥物,體溫多會暫時性的下降,但可能藥效消失後,體溫又會恢復高溫,這是因為致病源尚未解除,服用退燒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讓身體感覺舒服一點的症狀治療藥物。 退燒藥物應依醫囑使用,不可自行將劑量增加或多服幾次,否則超過安全劑量可能出現傷肝、傷腎及失溫的情形,使用過量的退燒藥會讓病患的中心體溫過低,反而會刺激大腦更積極地產熱,導致全身發冷、顫抖,此時應再加強保暖並補充水分。 另外,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永綺提醒,即使服用退燒藥仍可能無法降至正常體溫,這也是正常的,通常使用退燒藥2小時後,可讓體溫降低1℃左右,發燒處置不以快速降溫為原則,只要維持在38℃左右就可以。但在給予病患足夠藥量的退燒藥後,體溫仍無法下降時,可以用物理性的方法輔助降溫,但建議是在服用退燒藥30分鐘後再進行。 溫水拭浴是常用的降溫法,用毛巾沾37℃的溫水擦拭身體,可讓皮表的血管擴張,將體表溫度散去。因為嬰幼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所以用此法的效果較好;不過,禁止用冷水或酒精拭浴,此種方法會讓體表快速降溫,反應太過劇烈反而可能造成抽搐,讓病患更不舒服。 泡溫水澡也是同樣的原理,但要注意水溫需維持在38℃~40℃左右另外,建議不要對無表達能力的幼兒使用冰枕、退熱貼,以免造成局部過冷或體溫過低。  陳永綺提醒,身體藉由發燒來提醒我們「有狀況了」,只要處置得宜,記錄發燒的程度、觀察合併症狀是否加劇,若沒有失能狀況出現,其實不需太過緊張,重點是在找出發燒的原因為何,才是看待發燒、治癒疾病的根本之道! 延伸閱讀: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 分3階段處置才能加速康復 
-
2020-02-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耳溫槍用錯恐增感染風險!專家教你正確使用方式
擔心武漢肺炎疫情擴散,現在許多公共場所入口均有專人測量額溫,大部分公司內部則以操作簡單,且較為精準的耳溫槍為主。不過,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有槍套設計的耳溫槍,使用時須加上原廠槍套,並1人1個耳套,才能減少感染風險。最傳統的體溫計為舊式水銀,由於操作複雜,10幾年來漸漸由操作簡便,且能迅速看到結果的耳溫槍取代,成為許多家庭必備的醫療儀器。食藥署表示,人體的下視丘是體溫的控制中樞,在結構上接近耳膜,且能充分獲得頸動脈的血液供應,因此只要能測得耳膜溫度,就可判斷體溫高低。體溫是以紅外線(熱輻射)形式散發出去,利用耳溫槍偵測耳膜所產生的紅外線溫度,透過溫度的高低變化,使耳溫槍感測器產生電訊號,再經由放大、處理及訊號轉換,最後才顯示溫度。最近1個多月來,耳溫槍銷售量大增,許多公司都要求員工上班第1件事就是測量體溫,至於該如何正確操作,獲得精準體溫數據,則需要一些小技巧。首先,應詳閱原廠使用說明書,遵照指示使用,務必熟悉正確的儀器操作流程。另外,測量前應盡量清除耳道內異物或耳垢,因為耳道構造為彎曲狀,為讓耳溫槍偵測尖頭對準耳膜,可在量測前輕拉耳朵,先往上提再向後拉,就能讓偵測頭與耳膜呈一直線。此外,為了衛生起見,大部分耳溫槍均有槍套設計。食藥署提醒,一定要搭配原廠槍套才能準確測量體溫,須注意的是槍套不能有破損,且應該1人1只。部分網友認為,使用耳溫槍時,拿掉耳套後測量的體溫較為準確;對此,食藥署指出,務必依指示使用原廠專用耳套,數據才能精準。至於無槍套設計的耳溫槍,使用前應以原廠建議方式做好清潔工作,但在清潔完畢後,可能會使溫度略微降低,應等待數分鐘後才可使用。 (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寶寶發燒要送醫嗎? 先確認有無這5種情況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開學防疫 專家建議發燒下修至37.5度
教室開窗通風中小學下周二開學,但各縣市對學生發燒、不能入校的標準不一。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援引研究表示,健康的人體溫約在36.4至36.6度之間,建議我國將發燒定義下修至37.5度,上課時教室開窗通風,並對有身體近距離接觸的運動課程重新規畫調整。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臨床教授蘇大成表示,工業革命時的人類體溫平均為37度,2007到2017年時,男性降至36.41度、女性降至36.68度。即使在醫院測量也有類似發現,英國醫學期刊近年一項大型研究,分析超過3萬多名無感染且未使用抗生素的門診病人,發現他們的口內體溫平均為36.6度。台大醫院去年調查600多名門診病人,發現平均體溫在36.16至36.25間。台大公衛學院建議我國將發燒標準下修至37.5度,同時應注意避免在吹風戶外環境測量,以免降低準確度。台大公衛學院建議的校園防疫策略,還包括加大人與人間的距離、教室開窗通風等。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教室座位與座位間理想上應相距1.8公尺,學校也可思考讓全校學生分批下課休息,並針對有身體近距離接觸的運動課程重新規畫調整。在教室通風方面,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陳佳堃表示,台大公衛前年針對北市小學室內外空氣品質的研究發現,在自然通風條件下,只要一分鐘就能使室內外完成換氣,因此建議教室開窗,至少每20分鐘開窗一到三分鐘。如果教室沒有窗戶,建議全程開啟換氣系統,如果教室沒有窗戶且沒有換氣系統,建議停止使用。指揮中心:額溫槍恐低估體溫 不建議常規使用【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針對中小學下周二即將開學,但各縣市對學生發燒標準規定不一,且量測體溫的方法不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監測官莊人祥上午表示,各校量體溫方式不一,而用額溫槍測量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所以不建議常規使用。莊人祥表示,目前的發燒標準為額溫37.5度,與指揮中心在機場入境的紅外線篩檢標準一致。但因為是額溫,當額溫超過37.5度,還要用其他方式再量一次。莊人祥說,學生和學校人員在校期間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要戴上口罩,並與其他人分開,在單獨空間直到離開學校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