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0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糙米
共找到
499
筆 文章
-
-
2020-05-24 養生.聰明飲食
腦部退化跟飲食有關? 10類健腦食物讓你從年輕就開始預防
隨著台灣走向超高齡化社會,老化相關疾病罹患率增加,其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如果服用藥物並搭配飲食調整,病情都可以控制。但若是腦部功能衰退,甚至於罹患阿茲海默症,那麼可能就不是飲食調整就可以控制的。預防腦部功能退化,應該從年輕時候就開始調整飲食。繼得舒飲食(簡稱DASH,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建議飲食法)以及地中海飲食法(維護心血管並活化腦力)之後,有一種更因應銀髮世代的飲食建議,稱為麥得飲食(MIND DIET,又稱心智飲食)。根據研究指出,麥得飲食擷取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的部分特色、優勢並再做修正,可以預防腦力衰退以及失智。 「麥得飲食」的6大特色1.多數食材採用未經加工的食物,保留食物原味,烹調及調味方式較為簡單,例如蒸、烤。調味常用橄欖油、鹽、香料植物等。2.並未限制總熱量、一天吃多少食物,而是調整選擇食物的比例。3.詳細列出了十種多吃對大腦有益的食物種類,以及五種傷腦食物。4.並不是一個食物對腦力特別好,就「額外」多吃,而是「取代」。例如本來豬肉吃得多,改為低脂的雞里肌。5.同樣強調多吃蔬果,但水果最好改為莓果類居多。6.植物性食物來源會多於肉食,但還是建議多吃魚類。 失智患者的10類健腦食物天然食材中原本就富含許多營養素,對腦認知能力、神經傳導都有幫助,因此,下面這些健腦食物不管是想要預防失智的人,還是已患有失智症的患者,都可以優先選擇!1.深綠色蔬菜:例如菠菜、青江菜、空心菜。2.顏色繽紛的蔬菜種類:例如茄子、胡蘿蔔、彩椒等,多樣化的蔬菜含有類型各異的植化素,互相搭配抗氧化抗老效用更佳。3.堅果類:包括含油脂的種子,例如腰果、葵花子、芝麻。每日一湯匙就足夠,可做為點心,但須避免過度調味的堅果,例如:麻辣口味、裹糖粉等。4.豆類:黃豆芽、豆腐、其他豆製品。黃豆中的卵磷脂能協助腦神經傳導。5.莓果類:草莓、桑椹、藍莓、蔓越莓等,花青素含量特別高,有助延緩腦部老化。此類水果味道酸甜常被做為果汁或果醬,要注意這些產品是香料調味還是真的有含水果成分。加工品有沒有額外添加太多糖調味也要注意。6.家禽肉類:雞、鴨、鵝等。富含膽鹼,改善腦細胞的缺陷。7.魚類:深海魚及海鮮富含DHA、ω-3脂肪酸,是最知名的健腦食物。不但強化腦神經,對促進微血管循環(包含腦血管)很有幫助。鮪魚、鯖魚、秋刀魚等DHA含量特別高。8.橄欖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微血管暢通。苦茶油、芥花油、酪梨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不低。可用這類油品部分取代沙拉油、豬油。9.全穀類:指加工程度低的穀物,例如糙米、燕麥、大麥、蕎麥等,富含維生素B群幫助腦細胞發育,而且膳食纖維豐富,能降低膽固醇促進血管健康,也能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10.紅酒:建議一天喝120cc來補充抗氧化的紅酒多酚,減緩腦部損傷。但若原本沒有喝酒習慣者無須特別養成。至於飲食建議中應少吃或避免的食物分別為:紅肉(豬肉牛肉羊肉及內臟類)、奶油以及全脂起司(飽和脂肪過量對心血管有害)、甜點(高熱量高油脂且精緻糖超量)、油炸及速食。許多食材原本是健康的,例如雞肉、馬鈴薯,但經過高溫油炸後容易產生傷身傷腦的反式脂肪酸,熱量也大增。因此應盡量避免油炸的烹調方式。 讓長者增加食欲的6個烹調方式麥得飲食的建議,對年長者來說較大的問題在於天然未經加工的食材,咀嚼較費力(例如菜梗與小麥,纖維多而硬),魚類則是刺多易哽到食用不易。年長者味覺不甚敏銳,胃口也較小,清淡的烹調方式也可能減少食慾。對此,也有些因應的烹調方式:1.食材切到適合入口的大小,並採用燉煮:許多根莖類的蔬菜以及全穀雜糧,較耐長時間燉煮味道也不變甚至更美味,口感也會更軟。例如胡蘿蔔、馬鈴薯、山藥、芋頭。2.打成新鮮蔬果汁每天一杯提供給長輩,也是補充營養素的好方法,但要考慮在打成汁並過濾的過程中,纖維質經常流失。若條件允許,鮮果切小塊方式還是更佳。3.魚類選擇魚肚、魚排、經處理過的無刺魚肉塊最為便利。在銀髮族餐食中,化骨秋刀魚是常見菜色,利用壓力鍋或長時間燉煮,使整條魚入口即化。4.五穀米、十穀米是非常健康的全穀類,但口感較硬。除了煮飯時水的比例應提高之外,煮之前浸泡時間最好拉長至過夜,改善口感。或是可以直接拿來煮粥。5.市面上亦有現成的堅果全穀粉類產品,可以沖泡當點心,亦可搭配豆漿牛奶等增加風味,但須注意其中的含糖成分。6.善用天然香辛料,增添食物本身風味,例如咖哩、檸檬汁、番茄、九層塔、薑、蒜以及香菇、昆布、蝦米、干貝等,都是天然的提味方式。如果習慣重鹹的人,可以在桌邊額外提供沾醬或鹽,而不要直接用醃漬或滷的方式烹調,能大幅降低過鹹過油等問題。在烤魚上面灑一些檸檬汁、旁邊放置胡椒鹽,就是最常見的作法。本文經授權摘自《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
2020-05-16 新聞.科普好健康
「活性氧調控」為抗癌關鍵 使用抗氧化劑要小心!
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賴以維生的空氣及約占其五分之一的氧氣之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即頒給了發現細胞如何利用氧氣、適應氧氣濃度變化的分子機制。不過,氧氣卻也是最天然的毒素!在吸入身體的每一口氣中,即便氧氣化為燃料給予我們生命力,卻也因此轉化成人體內的危險分子-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對抗細菌病毒 也可能傷己就如同漫威電影中布魯斯班納與浩克的雙面角色,活性氧既可擔任人體內的軍隊的有力武器,用來對抗外來的細菌、病毒,卻也可以殺傷自己,該如何讓軍隊維持紀律保持戰力,但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呢?活性氧就是氧氣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自由基,它是一種代謝後所伴隨產生的化學不穩定物質。在人體細胞內,活性氧自由基大部分來自於粒線體內膜上的化學反應,粒線體則是細胞內賴以生存的能量工廠胞器,所以又稱為細胞發電廠;其內膜上的電子傳遞鏈即進行氧化磷酸化反應,將氧、養分轉化為細胞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陰陽調和 攸關健康及壽命但弔詭的是,活性氧自由基不只是一種高化學反應性物質,會損傷細胞的DNA、蛋白質、脂質,造成細胞凋亡而引起衰老、神經退化等疾病;它同時也扮演重要的訊息傳遞因子,參與細胞內調控生長、發育、代謝等生理功能。於是,如何平衡細胞內活性氧的濃度平衡與調節,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或達到東方醫學所謂陰陽調和境界,就攸關人體健康及壽命長短之重要大事了。粒線體的功能與活性氧濃度調節密不可分。粒線體伴護蛋白的功能是幫助蛋白質組裝、運送和正確摺疊,也決定粒線體功能。倘若粒線體伴護蛋白功能失調,造成粒線體功能失衡,也讓細胞內活性氧濃度持續增加,會刺激下游的訊息傳導路徑幫助腫瘤生長、惡化並且轉移。同時,活性氧會促使癌細胞分泌許多發炎因子,營造有助於癌細胞發展的慢性發炎微環境,且強化轉移能力、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抑制免疫細胞,然後強化腫瘤在合適的環境中繼續生長。活性氧失衡 引發細胞變化雖說抑制過量活性氧的增加,或許可成為一個對抗癌細胞惡化的手段,但過猶不及的活性氧失衡,都會引發細胞不可逆的變化。近年來,在醫療保健上特別強調用所謂的「抗氧化劑」來清除自由基,以對抗老化及癌症生成,但在使用「抗氧化劑」時要特別小心,若用於正常人的預防保健時,降低活性氧自由基是有幫助的;但若用於中後期癌症病人身上的話,則常常適得其反,反而會幫忙癌細胞抗氧化而存活下來,造成反效果。這理論已在最近的幾個重量級國際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中得到證實。攝取抗氧食物 增防禦力如何將活性氧濃度調控在一個中庸、陰陽調和的境界,便是抗癌關鍵。其實,體內為了對抗氧的傷害,本身就具有自行合成抗氧化酶的能力,以清除過多的氧化物、避免失衡產生「氧化壓力」。只要在日常飲食中多攝取如番薯、綠花椰菜、菠菜等蔬果,就有許多強力抗氧化物質,包含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燕麥、糙米、堅果等也具有銅、鋅、硒和鐵等礦物質,也都可以幫助抗氧化酶的生成。有了這第一防線,我們就有足夠的防禦能力,來減低氧氣對細胞的傷害。在這對抗活性氧的道路上,用均衡和充足的日常飲食,可以消弭一些靠氧生存的人體不可避免的原罪,以爭取較多的有限生命非常重要。然而,如何將爭取來的有限的生命做出最大利用與貢獻,卻是將生命無限延伸的最大人生課題。
-
2020-05-14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高血壓患者搭配蔬果1天攝取20至25g膳食纖維
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科主任范純美指出,夏天來了,不少當季食材烹調出的美食很誘人,高血壓患者本身或照顧者在飲食管控上常見的問題和要注意事項多,主要部分包括掌握低鈉原則,烹調上多使用天然的辛香料如蔥、薑、蒜、香菜、九層塔;在酸味的部分使用檸檬、鳳梨、番茄來做菜可增添食物的風味並減少鹽的用量。烹調湯品可以加入中藥材人蔘、當歸、黃耆、枸杞、紅棗、黑棗取代鹽。另外還要善用營養標示,外食族仔細瞧瞧包裝食品的鈉含量如果註記400毫克,就相當於1公克鹽,1天建議5公克鹽分攝取。再者,高鉀、高鈣、高纖也是重點,鉀離子能幫助維持細胞內液體和電解質的平衡狀態,建議飲食中5分蔬菜5分水果中要有含豐富的鉀與纖維,可以幫助幫助調節血壓。高纖以全榖雜糧為主食,如吃糙米、五穀米、地瓜適量攝取豆製品像豆腐、豆漿、毛豆搭配每天的蔬果量可以達到1天20至25公克膳食纖維攝取。選擇乳品類因含有鈣質可以放鬆肌肉穩定血壓。范純美建議高血壓患者紅肉換白肉,吃堅果用好油,護心降脂有一套,也要維持健康體位搭配有氧運動飲食控制,不只瘦身又降壓。
-
2020-05-05 養生.聰明飲食
動不動就生病? 多吃這3類食物才能掰了病毒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如何提升自已的免疫力對抗病毒,高醫營養部黃孟娟主任提供飲食建議:1.蛋白質和抗體細胞形成有關,足量及優質的蛋白質,是建造與修補體組織必要營養素,每人每餐食用一個掌心大小的量,包括豆、魚、蛋、肉類,其中黃豆製品、鮭魚、鮪魚、秋刀等食物,富含n-3脂肪酸,可強化免疫力。2.以全穀雜糧及乾豆類食物,如十穀米、燕麥、糙米、雜糧麵包、綠豆、紅豆等,取代精製澱粉類食物,像是麵條、米粉、麵包等,可獲得與代謝能力密切相關的維生素B群,其中維生素B2、B6及葉酸,是維持黏膜上皮細胞完整及免疫細胞製造的元素。3.顏色多元的時令蔬菜水果為增加免疫力不可或缺的超級食物,除了蔬果中的抗氧化營養素(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天然的植化素,皆可強化免疫力,菇類含有多醣體也可促進免疫力,蔬果的水溶性纖維,也有助腸道益菌生長。建議每天蔬菜食用量約1.5-2碗,水果量2-3個拳頭大,蕃茄、橘子、柳丁、木瓜、地瓜葉、菠菜、彩椒、香菇、金針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營養師許玉恒也補充,牙口不佳、胃口差或積極進行體重管理時,建議除了上述的食物外,可酌量補充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之綜合維生素礦物質。中醫部主任林宏隆表示,近日全院總動員來抗疫,大家都很辛苦,除了時時配戴口罩、勤洗手預防外,中醫部遵循「養生保健、治未病」原則,使用數種益氣固表、輔助調節免疫的傳統中藥材,如黃耆、西洋參、刺五加、靈芝、枸杞、蒲公英、山茱萸等,調配製成方便沖泡的茶包,幫助員工增強體力、補氣養血、清熱解毒、輔助調節免疫力,挺大家渡過這波疫情。(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免疫第一關在腸道! 營養師點名2防疫食物要餐餐吃 不想加速癌細胞長更快 日常6件事絕不能偷懶  
-
2020-05-04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宅在家仍可健康吃 國健署教你3招用市售食品健康煮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戴口罩、勤洗手已成為全民防疫運動;為避免人群接觸,增加感染風險,許多民眾從外食改成在家自行烹煮,但上班族常因下班晚時間有限,且採買食材、備料、烹煮等過程繁瑣又費時,為了解決許多民眾的困擾,國民健康署教您如何運用市售食品,快速煮出一頓兼顧營養、健康的餐點。攝取均衡飲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加強身體免疫力,為抗疫做好準備!聰明挑 創意煮 吃得營養又健康一般民眾常會購買如冷凍水餃、調理包、泡麵及罐頭等食品放在家裡,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依照「我的餐盤6口訣」,運用自己的掌心、拳頭掌握份量,再搭配以下小撇步,在家也能輕鬆健康吃一餐。國民健康署於107年公布「我的餐盤」圖像,將每日應攝取的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與堅果種子以圖像呈現,並設計6句簡易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讓民眾利用拳頭、掌心即可暸解每餐六大類食物要吃的量。1.均衡搭配:市售的即食食品成分以精製澱粉、肉類居多,長期食用容易缺少蔬果、奶類等營養,所以食用時要記得搭配新鮮蔬果,不方便出門時可多利用如冷凍蔬菜、紅蘿蔔、白蘿蔔、洋蔥、乾香菇、乾海帶、鳳梨、蘋果等當季或保存期較長的蔬果,或以起司片代替奶類、無糖優格加堅果種子當作飯後甜點,才能餐餐均衡營養。2.聰明選購:購買時看清「營養成分標示」多比較,選擇油(脂肪)、鹽(鈉)、糖等成分含量低的食品,並以多樣原態(原型)食物如糙米、南瓜、深綠色蔬果等優先,適時用黃豆、毛豆、豆腐及海鮮類取代肉類,減少飽和脂肪並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攝取,達到健康選聰明吃。3.健康烹調:烹調時多利用清蒸、水煮、滷及涼拌等,減少油炸、糖醋及勾芡等方式,像是烹調泡麵或調理食品時,將所附的油包和調味包減半、油炸麵在煮前先用熱水燙過,簡易去油,吃起來更健康無負擔。國民健康署提醒對於所購買的食材可依每次食用量先分裝再儲存,每次取出需要量即可;調理前後和飯前要用肥皂清洗雙手;切勿烹煮過多,如有剩菜請分裝密封,放入冷藏或冷凍,避免細菌滋生,並盡快食用完畢。防疫期間在家吃,也要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才能吃得健康,提升免疫力!簡單居家健康調理食譜原文:國民健康署
-
2020-05-03 養生.聰明飲食
囤貨食品過期?專家:這些食物過期也可吃
因應新冠肺炎防疫政策,大多民眾都盡可能留在家中避免外出;但隨著人們在家的時間增加,冰箱存放的食物也變多,而食物存放的愈多,也愈容易忘記哪些食物可能過期;加上各種食物的保存期限不同,或有些食物的保存期限標示比較保守,使人們對保存期限的定義不同而有許多困擾。首先,除了嬰兒食品之外,超過食物的保存期限並一定不代表無法食用,也不一定影響健康安全;大多食物的保存期限都是由製造商根據他們的專業推測,訂定消費者在一定的期限內食用完畢,才能享用到最好的風味。一般來說,食用醋、蜂蜜、香草、糖、鹽、玉米糖漿、糖蜜等幾乎都能放久放,而且風味也不容易改變;燕麥片通常可以放到一年,味道也都能保存,至於熟燕麥或即食燕麥的保存期限幾乎可說是天長地久。穀物類的質地愈白,保存期限就愈長,例如白麵粉幾乎沒有保存期限,但全麥麵粉可能放幾個月味道就會變質;同理,白米可以保存幾年以上,但糙米只能保存幾個月。乾豆或扁豆的保存期限也都長達幾年,但隨著保存的時間愈久,除了煮熟的時間會拉長,也會變得更難咀嚼;若你無法確定豆子已經放多久了,盡量避免用酸性的調味料烹煮如糖蜜或番茄,否則烹煮的時間可能會延長更久;此外,我們也經常取笑家中的長輩用的是幾百年前的調味粉,但除了味道可能改變,並不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罐頭食品如果以金屬材質來保存,只要容器本身沒有變形或生鏽,一般都可以比使用玻璃罐保存來的更久,而且風味幾乎能保持和剛買的時後一樣;如果罐頭食品開蓋上的凹槽凸起,就表示容器內已經孳生細菌,和食物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空氣。大多的油品只要存放在密封的容器裡,保存期限也都偏長,即使是存放在玻璃罐裡也都不大容易變質;然而,開封後油品的保存期限可能根據外在環境或本身的質地而有所不同,但只要遠離熱源就不太容易餿掉。判斷油品是否變質有幾種方法,最簡單的就是用味道來辨別;久放的油品通常會有一股金屬或皂化的味道,有些油品甚至會產生腥味,如芥菜籽油;又或者可以用手指沾一點油摸摸看,餿掉的油觸感通常會比較黏膩。沙拉醬和油品或食用醋的成分相似,如果放在冰箱保存通常可以維持數月,甚至長達一年以上;尤其和罐頭的包裝不同,沙拉醬一般是以窄瓶口的塑膠瓶包裝,他們接觸空氣的面積更少,愈容易保鮮。芥末通常沒有保存期限,而番茄醬雖然在開封後一年後會開始變色,但風味仍保持不變;另外比較出人意料的是,如果美乃滋沒有加入新鮮檸檬汁或大蒜,保存的期限可以更長。舶來品區的產品普遍都能保存較久,例如醃漬香腸、醃黃瓜、蠔油、醃辣椒、辣椒醬、豆瓣醬或魚露等;眾所皆知的醬油幾乎可以永久保存不會過期,但建議醬油應保存在冰箱內,避免味道變質。
-
2020-04-27 橘世代.健康橘
全球掀起蔬食風潮 英國皇室都共襄盛舉「素食婚禮」!
走在街頭,你是否發現,生活週遭出現了許多蔬食餐廳,身邊吃蔬食的朋友好像也變多了。其實,蔬食風潮已在全世界蔓延,人們基於對蔬果的需求與喜愛,及關注健康和愛護環境的理想,紛紛加入蔬食行列。而台灣得天獨厚的農業環境,順應時節的多樣美味蔬果,讓我們有更多飲食選擇炎熱的夏季即將來臨,在各界大聲疾呼要減少碳足跡、避免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日趨嚴重的同時,是否想過我們也該做點什麼?其實,在日常飲食中不吃肉或少吃肉,就是減碳最簡單的方法。不管你是想採行蔬食,亦或已是蔬食者,都可以從讓「蔬活」更便捷、利己更利他做起!愈「蔬」愈健康 從個人、動物到生態全都受益如果在「Google Trends」, 輸入關鍵字「vegan」搜尋特定時間的變化趨勢,你可以發現不管搜尋哪個國家,「蔬食」都呈現上升的趨勢。不可否認,蔬活已成為國際飲食趨勢,許多重視環保生態、關懷動物生命與注重自身健康的民眾紛紛採行蔬食飲食,因為無論從個人、動物或生態的角度,蔬食生活都好處多多。2009年,由一群專門探討蔬食營養的醫師與營養師所成立的「台灣素食營養學會」,認為吃蔬食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可預防癌症及慢性病、幫助消化、精神好。學會也觀察到,國內近年來吃蔬食的年輕人增加,以動物保護為出發點,他們把動物當朋友,對動物友善,進而少吃或不吃肉。這些年輕人選擇的是一種不傷害動物的生活方式,藉以體現自我的價值觀,他們也認為,吃蔬食同樣能享受飲食的美好與口腹之慾,比起吃肉更能吃得心安理得。蔬食有益健康 具預防醫學意涵「蔬食已被國內外許多專業醫學會及衛生主管機關推薦,做為治療疾病、預防醫學及促進健康之用。」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很多慢性病單靠藥物無法完全控制病情,醫師通常要求病人調整日常飲食,被建議最多的就是吃植物性蔬食。他也提到,近年來許多西方人崇尚吃「魚素」,葷食中只吃魚類海鮮,不吃肉,新鮮蔬果占重要比例的「地中海飲食」就屬此類。植物中豐富的纖維可幫助人體的消化系統,稀釋易造成肥胖的熱量密度,有促進健康、減少肥胖等作用。蔬食風潮也吹向許多專業運動員,像是舉重、健身、馬拉松和網球選手等。其中,塞爾維亞網球選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就是在轉吃蔬食後,網球生涯攀登高峰且成為球王!為了推廣健康飲食之道,他和妻子在家鄉蒙地卡羅開了蔬食餐廳,以「新鮮、來自大自然食物」為食材特色,在當地掀起蔬食熱潮。此外,日前剛舉辦的英國哈利王子世紀婚禮中,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婚禮菜單全部供應蔬食,就連婚禮蛋糕也用無蛋、無奶的食材製作。據悉新娘梅根是位蔬食主義者,飲食習慣慢慢影響了哈利王子,現在兩人都熱衷這樣的飲食方式。身為全台最大的蔬食連鎖通路里仁,店中除了眾多當令的有機生鮮蔬果,還針對素食者的飲食需求,開發出多款有利於環境與健康的純素食品,及特別採用植物性膠囊的葉黃素、Q10納豆等養生品。就連肌膚保養品,也都盡量選用植物來源成分,並堅持不進行動物測試。里仁希望每個人都能從日常的一把蔬菜及少吃肉做起,共同來實踐我們對環境的保護及對所有生命的尊重。經妥善調配過的蔬食 營養充足適合全民儘管全世界熱衷蔬食人士不斷增加,但仍有不少想跟進吃蔬食的人,或已經開始蔬食生活的民眾,對於蔬食生活存在著許多疑惑,以及對蔬食有錯誤認知或迷思。有些民眾不免擔心,長期吃蔬食會不會營養不良或不均衡?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營養師邱雪婷說,營養不夠或不均衡,往往是吃不對食物所致! 2016年美國營養學會提出的正式聲明也表示:「經妥善調配過的蔬食飲食,適合各年齡層、孕婦、運動員食用。」此外,蔬食不僅能保護環境,還有飽和脂肪低、高纖維、高植化素等好處,利於降低血脂肪,幫助血糖控制,預防各種慢性疾病。邱雪婷認為,只要願意學習怎麼吃,就不用擔心營養問題。鄭乃源院長也提醒,維生素B12大部分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若是全蔬食者需額外補充營養補充品,且含蛋白質的食物也要增多。擔心吃蔬食會吃不飽、容易餓的人,邱雪婷建議,選擇纖維質較高的五穀雜糧,以糙米飯、五穀飯代替白米飯,纖維較高的食物能延長消化時間,增加飽足感,或適量搭配富含好油脂與纖維素的堅果類食物。鄭乃源院長也說,現代人吃太多加工層次高的食品,使熱量密度變高,就算吃很少卻依然肥胖!「與其這樣不如多吃富含充足纖維素的蔬食,纖維素高、有飽足感、熱量又不高。」◎本文摘自《里仁為美》【更多關於「蔬食」大小事↘↘↘】。別小看常見菜!美國研究:日喝半杯菜汁,有效抗空汙。「你吃什麼=你是什麼!」解釋為什麼你該吃蔬食。新手食譜/蔬食煎餅上桌!在家變化早餐很簡單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6 科別.泌尿腎臟
腎友抗疫有條件 醫囑:吃對睡好透析不可斷
台灣有近9萬洗腎患者,其中約有8.3萬人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約6000人,由於洗腎患者平均65歲年紀偏大,四到五患者又有糖尿病史,成了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提醒,洗腎患者不宜中斷透析,有效的排毒排水能改善體內環境及心肺功能,防疫期間營養要均衡,才能提升自己的保護力,創造抗疫的有利條件。減少透析次數 專家提醒萬萬不可對洗腎患者而言,一周有三天到醫療機構洗腎,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讓病人及家屬擔心有感染的風險,有些人甚至想把洗腎的次數減少。楊孟儒認為,這是萬萬不可的事,當透析不夠確實時,會降低免疫力,得不償失,因此不能中斷治療。實際上,台灣還未進入大規模的社區感染,民眾只要做好防疫措施,洗腎中心都已有分艙分流的配套,患者不用太擔心。在防疫期間,腎友除了定期透析外,就是要維持良好的保護力,除了充足睡眠外,最重要就是要均衡營養。營養攝取以天然、均衡、適量為原則,熱量的部份每公斤體重至少35大卡,蛋白質1.2~1.3公克的需求,也可以適時補充維生素C及D。磷攝取量不易控制 病友容易踩地雷由於腎友的飲食需要嚴格控制,尤其是磷的含量,因為三分之二的磷要靠腎臟排除,但末期腎病變排磷功能差,很多腎友都有高血磷的狀況,一旦血磷過高,會造成副甲狀腺素過高、骨頭病變、血管鈣化、軟組織鈣化、皮膚癢等問題,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的風險。要控制磷的攝取確實不容易,因為很多食物都含有磷,非常容易踩地雷。楊孟儒指出,包括所有發芽類的食物,例如堅果、芽菜、糙米;另外,奶製品、內臟類、蛋類、加工食品、碳酸飲料等等都是。因此,只要病人一不小心貪食,就有可能從每個月的抽血報告中看出端倪,那滿滿的紅字可會讓醫病都緊張。抽血紅字為警訊 多與飲食失控有關楊孟儒解釋,「抽血有紅字不一定表示身體出了問題,例如肌酸酐、尿素氮、血色素,透析病人本來就不會正常;其他的紅字除了肝指數外,大部分是鉀、磷偏高,少部分是血糖、血脂過高,這些幾乎都與飲食失控有關,我們就會找出到底是突發事件,還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做好飲食控制。」若是偶爾一次的紅字事件,醫師的解讀可能會是突然飲食習慣改變,或過年過節吃太多了,這種狀況心比較不會令人擔心,只需要再提醒病人即可。不過,若連續好幾個月都是滿堂紅,那麼問題可能就得深究了,必需徹底找出無法做好飲食控制的問題,並重新系統性的讓腎友了解哪些高磷食物不能碰,及如何正確使用磷結合劑,若飲食不易配合,就會建議攝取腎臟專用營養品來達到均衡的目標。兩大類營養品 糖尿病友也能使用楊孟儒指出,洗腎病人的營養品分兩大類,一是補充配方,指提供蛋白質或熱量的低磷鉀配方;另一種是專為洗腎病人設計的均衡配方,熱量、蛋白質、脂肪甚至於電解質都有針對病況調整比例,且特別注意整體配方以低升糖指數為主,適合有糖尿病史的腎友們。由於均衡配方的營養素充足,可以取代一到兩餐的正餐飲食,適時利用洗腎專用配方,對於目前飲食單一且不太能出門外食的腎友們來說,也是一種讓餐點多樣化的選擇。一天一罐就能繳出漂亮成績單,又不用擔心營養不足的問題。至於疫病專家都認為短時間看不到新冠疫情可能退燒,楊孟儒呼籲患者,在全球疫情未退燒或有效疫苗未出現前,除了平常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外,當疫情在當地爆發時,避免去人多的場所,除了必要的血液透析治療外,最好避免出門。到洗腎中心時盡量搭自家車前往或透析單位安排的接駁車,採固定路線,並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才能對抗變化莫測的疫情。
-
2020-04-26 橘世代.愛吃橘
在家吃飯/「燉補」好簡單!3道素燉補電鍋一指完成
忽冷忽熱的天氣想要來點「燉補」養身嗎?電鍋絕對是忙忙族的好朋友,除了簡單的保溫跟煮飯,製作起料理更是簡單方便,《大忙人的電鍋素燉補》收錄料理達人江豔鳳老師多年使用電鍋心得,呈現一道道美味養生又口感清爽的素燉品。懶人族更要看,只要一指按下電鍋鍵,你也可以變身燉補達人喔,現在就來看看3道好料分享吧。電鍋素燉補:五行蔬菜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乾香菇 6 朵、紅蘿蔔 150公克、白蘿蔔 200 公克、白蘿蔔葉 100 公克、牛蒡 150 公克、水1200c.c.做法:1. 香菇洗淨;紅蘿蔔、白蘿蔔洗淨切塊備用。2. 白蘿蔔葉洗淨切段;牛蒡洗淨切片備用。3. 取內鍋,放入全部材料,加入水。4. 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2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燜 5 分鐘即完成。秘訣:1. 乾香菇可以自行在大太陽下曝晒,增加維生素 D 的營養成分。2. 這道料理不加調味料,就是要喝蔬菜自然的鮮甜味。電鍋素燉補:銀杏百合絲瓜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絲瓜 1 條、銀杏 70 公克、百合 40 公克、薑 15 公克、水1200c.c.調味料:鹽適量 1 大匙做法:1.絲瓜洗淨去皮切塊;銀杏、百合各洗淨;薑洗淨切絲備用。2.取內鍋,放入絲瓜、銀杏、百合及薑,加入水。3.內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 1 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4.放入薑絲,加入調味料即完成。秘訣:如果能買到新鮮百合最好,不然也可以在中藥行買乾燥的百合,先用滾水汆燙 5 ~ 10 分鐘去除雜質,撈起後再放入乾淨的溫水中稍微發泡,便可料理。電鍋素燉補:眉豆花菇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眉豆 150 公克、花菇 12 小朵、薑 15 公克、水1300c.c.做法:1.眉豆洗淨泡水至少 5 小時;花菇洗淨泡軟;薑洗淨切片備用。2.外鍋洗淨擦乾,按下開關加熱,加少許油,放入薑片、花菇炒香取出。3.取內鍋,加入眉豆、花菇、薑片及水。4.內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 2 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燜 10 分鐘。5.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完成。秘訣:眉豆可以和糙米一起煮成眉豆糙米飯,尤其如果將眉豆泡到微微發芽,營養成分更高。作者介紹:江豔鳳因為喜歡吃媽媽做的菜,無師自通學會台灣小吃、麵食、米食等中式料理。從事烹飪教學工作多年,因個性開朗活潑、認真負責和細心,加上耐心的教學態度,廣受學生歡迎,一直是補習班裡的人氣烹飪老師。這幾年平日吃早齋,加上初一、十五茹素已成習慣,因此對素菜有更深一層的研究,不斷努力研發做出更好吃的素料理,尤其擅長提升免疫力、增強抵抗力的燉補素料理。編按:使用電器,請務必注意居家安全,因各產品不同需自行詳讀廠商說明書。【本文摘自《大忙人的電鍋素燉補》,朱雀文化 2020/04/01出版】【在家輕鬆做好菜↘↘↘】。燒一桌菜不難!3道電鍋食譜,難度從1顆星起跳!。一鍋燒快速上餐 醫師娘「0失敗」好D食譜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1 橘世代.健康橘
連皮帶籽營養滿分!認識「全食物」提升關鍵免疫力
台灣在歷經幾次重大食安事件之後,添加物潛藏的危害昭然若揭,人們開始興起一股追求天然、不加工的「全食物」飲食取向。經常到站所分享的營養師黃淑惠,提供全食物飲食原則與方法,透過天然食材完整利用,不僅減少料理過程的食材廢棄,更能充分攝取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一物全食 攝取各部位營養素黃淑惠一開始先就全食物下定義,「攝取天然、完整,沒有加工精製過的食物,就叫做『全食物』。」看得到食物的原型、知道它的來源、沒有過度加工,都是判斷的依據。因此,像肉丸、香腸這種已經看不出原型、無法分辨來源的肉製品,就不是全食物。另外,黃豆使用天然米麴發酵而製成醬油、或天然發酵的味噌、葡萄酒等,都可視為全食物。在反省食品添加物文化的同時,透過科學也發現了許多植物用來招蜂引蝶、傳宗接代的鮮豔的顏色(植物化學素,簡稱植化素),富含抗氧化劑,能夠抵抗空氣中不良物質的侵襲。「我們統稱為抗氧化力,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夠保護細胞。植化素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就成為6大營養素之外第7種營養素,多存在植物的外皮,只不過多數都被削掉了。」黃淑惠說。因此,基於「只要能夠入口的,就不要丟棄」的概念,扣除非常粗糙難以入口的水果外皮如荔枝皮,她鼓勵食用包括葡萄、火龍果、香蕉的果皮,即便是鳳梨皮都可以拿去做發酵。此外,種子也不要丟棄,可以連同蔬菜根部一起打成精力湯,藉此攝取到植物各部位的營養,所謂「一物全食」也是全食物飲食的重要概念。不追求超級食物 多樣全食最健康原則上,挑選全食物首重追求「身土不二」,就是「人和環境相互搭配」,多食用本地、依循季節生產的食物;再者,食物放越久、化學保存方式都會讓營養素流失,應盡量避免;第三,建議採用彩虹飲食⸺黑 、白、紅、黃、橙、綠、紫,不同顏色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沒有任何食物是超級食物,多樣選擇,就能獲取身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最後,黃淑惠提醒大家依自己的身體狀況來慎選食物,比如糖尿病患就不建議選擇太熟、太甜的水果;全穀類中含有磷,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就應避免等等。營養師推薦全食物食材青菜類南瓜表皮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植化素,果肉主要含醣分、維生素A,南瓜籽有油脂、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硒、鉻),建議可將果皮、果肉和籽一起打成漿,吸收完整營養。此外,花椰菜的植化素含量也非常高,尤其菜心(莖)有膳食纖維、植化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促進排毒。菠菜根部礦物質含量遠比菜葉還要高,其中鐵質可以促進造血;此外,一般人吃芹菜都只吃芹菜莖,但芹菜葉的葉酸含量遠高於芹菜莖,建議一起吃,可以幫助紅血球再生,全株芹菜中的芹菜素可以抗血小板凝結,預防血栓。豆類純粹以黃豆和水為原料的豆漿、豆腐雖然也算是全食物,但去掉豆渣之後也減少了部分營養價值。黃豆表皮有植化素、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礦物質;豆仁含脂肪、卵磷脂、蛋白質,維生素B 群和礦物質,建議將豆渣和蛋、絞肉煎成肉餅,不浪費又可攝取完整營養。油脂類食用油多從種實類榨取而來,種子裡面有油脂、蛋白質、維生素,建議可在蔬菜上撒一些堅果,像是葵瓜子、杏仁果、南瓜籽,直接攝取。建議一般人每日攝取約1湯匙堅果,而癌症病患、術後病人、燒燙傷後亟需補充熱量者,一日可食用2湯匙。穀類穀類的穀皮層有膳食纖維,胚芽含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推薦食用全穀粒食物如藜麥。藜麥內的胺基酸種類豐富,非常適合做為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來源,有助身體組織修復;紅藜麥和黑藜麥的植化素可以保護血管內膜的柔軟度,保護心血管,也有抗發炎效果;黑藜麥的礦物質含量高,幫助造血,清除自由基,建議貧血的人可以多吃藜麥。 另外糙米穀皮層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糊粉層有豐富的維生素B 群,尤其大量維生素B1 可以促進正常神經傳導,維生素B6 可維持心情愉快。另外紅薏仁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 群,特別一提外殼可以穩定血糖上升、降血脂;薏仁在許多臨床實驗中都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水果類特別推薦紫葡萄,花青素含量高,可以保護眼睛;芭樂含維生素C,β- 胡蘿蔔素、沒食子酸等強力抗氧化營養素,可強化黏膜、增強免疫;小番茄有胡蘿蔔素、茄紅素、槲皮素,可維護心血管功能;柑橘的蘿蔔素、葉黃素、類黃酮素、維生素C,可保護眼睛、保持美麗肌膚、抗老化。 此外,蘋果表皮有389 種植化素和膳食纖維以及槲皮素,可抗癌、降血脂,果肉有醣、維生素C,籽有油脂,可以一起打成果汁飲用。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精選延伸/飲食健康大小事↘↘↘】。別小看常見菜!美國研究:日喝半杯菜汁,有效抗空汙。防疫有口訣!6大類食物落實吃 熟齡增強免疫力!。「你吃什麼=你是什麼!」解釋為什麼你該吃蔬食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3 養生.聰明飲食
常常失眠睡不好?睡前吃5種小點讓你一覺到天亮
現代人生活忙碌,步調緊湊,為了工作,往往睡眠不足,小心壞了健康。為了更好的睡眠,營養也與良好的睡眠品質息息相關,營養師Kristin Kirkpatrick表示,富含維生素B6,B12和葉酸的食物,會影響血清素分泌─有助增加睡眠品質,快快看看營養師建議的5種助眠食物。1複合型碳水化合物複合型碳水,如全麥麵包、燕麥、全麥餅乾和糙米。避免使用富含單醣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麵包、麵食、甜食(如餅乾、蛋糕和其他含糖食品),這類食物傾向降低血清素水平,不會促進睡眠。2瘦肉蛋白瘦肉蛋白包括低脂乳酪、雞肉、火雞和魚。這些食物的色氨酸(tryptophan)含量較高,有助增加血清素的濃度。另外,避免攝取高脂乳酪、雞翅或炸魚,這類食物消化時間較長,讓你不容易入睡。3好脂肪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有助心臟健康,還可以改善血清素水平。例如花生醬和堅果(如核桃、杏仁、腰果等)。避免攝取含有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炸薯條、薯片或高油脂零食,恐使血清素降低。4飲料睡前喝一杯溫牛奶或花草茶有助睡眠,例如洋甘菊或薄荷茶。至於含咖啡因的飲料,Kristin Kirkpatrick建議難以入睡的人,在下午2點之後就不要再喝咖啡因飲料,因為咖啡因影響因人而異,但對這類人而言,即使是最少量咖啡因都會讓人睡不著。5新鮮藥草新鮮藥草對身體有鎮定作用。例如,鼠尾草和羅勒所含的化學物質可減輕緊張感並促進睡眠。Kristin Kirkpatrick建議,試著用鼠尾草和羅勒自製義大利麵醬,這很容易做到,自製調味醬的糖度往往比較低。但是,晚上應避免使用紅辣椒或黑胡椒之類的草藥,它們過於刺激。助眠小點心 營師師推薦這樣吃1香蕉配低脂優格。2低脂茅屋起司配全麥餅。3全麥餅乾塗花生醬。4蘋果配低脂優格。參考資料:1.5 Foods That Help You Sleep(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睡覺也要有儀式感! 專家分享5招讓你更好入眠 失眠不只是睡不著! 5種睡眠習慣都會搞壞心情、傷身體
-
2020-04-08 橘世代.健康橘
防疫有口訣!6大類食物落實吃 熟齡增強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讓許多人焦慮感愈來愈強,不少長者在家足不出戶,反而胡思亂想,擔心自己、擔心家人,愈想心愈煩,甚至出現憂鬱、失眠等症狀,精神科醫師指出可能是「新冠肺炎壓力症候群」上身,門診中也發現不少原來的患者最近病情也都因此加重,銀髮族及一般人該如何度過疫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最近在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發表論文,提到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病源的暴露,提高個人的免疫力成為個人防疫最重要的基礎。很多的研究都發現,正常的生活型態和心理調適會影響免疫反應,對病毒抵抗力最強的人,都有固定運動休閒習慣、正常作息、充分睡眠、均衡營養、良好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等5大特徵。蘇冠賓並接受青島大學邀請錄製簡短的衛教短片https://youtu.be/m2-UvHEgVBc提供給民眾、臨床工作者、以及學術研究人員做為身心調適的參考。蘇冠賓表示,免疫力和人體身、心、靈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疫情致死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對於無知的恐懼和無助的癱瘓,要學會進一步調適不良思緒,解除續發的情緒危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減少過多的訊息,減輕心理負擔」,控制每天接收新冠肺炎相關訊息不要超過半個小時,而且只接觸正確的訊息。再來「設定讓生活有趣又有益的計畫和目標」,尤其處在日常生活受限時,不妨先從放鬆自己緊繃的思緒開始,嘗試去轉念感謝日子不必再像之前的忙碌,可以修身養性,學習健康的生活習慣。最後要「刻意練習積極而正確的思考」,不要整天用放大鏡來看負面事件,而要提醒自己常常像是打開手電筒去照亮比較積極的訊息,把負面壓力的威脅轉為正面進步的挑戰。他表示,「我們戴口罩阻隔病毒,但不要讓口罩阻隔了人與人的友善和信任」,疫情或許會帶來短暫的痛苦,但保持更自在的心情和堅定的信念,可以增強身體和心理更好的免疫力,等疫情過去之後,我們也會具備更好的衛生素質和更健康的生活習慣。而在均衡的營養方面,營養師表示,吃的均衡也可以有效提升自體的免疫能力。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表示,依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日常飲食足量多元化,且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雜糧、豆魚蛋肉、乳品及堅果種子等六大類食物,可以補足各類營養素。但大部分民眾無法輕易了解與記憶六大類食物分類與份數代換,不知道該吃多少份量、如何計算卡路里、蔬菜要幾種、肉要幾塊、水果該吃幾份?張秀如建議,有簡易的口訣,記下後就可以輕鬆將六大類食物落實在每日餐飲中。口訣如下:一、早晚一杯乳品:早晚一杯240毫升的乳品,如:鮮奶或無糖優酪乳,攝取足夠的乳品可以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二、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一般飯碗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三、菜比水果多一點:蔬菜攝取量應足夠,體積需比水果多,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需達1/3以上。蔬菜含有膳食纖維能夠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可預防便秘問題,幫助身體維持抵抗力。四、飯跟蔬菜一樣多:全穀雜糧類之份量約與蔬菜量相同,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建議至少應有1/3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藜麥、玉米、甘藷等。五、豆魚蛋肉一掌心:可提供優質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鐵質等營養素。選擇這類食物之優先順序應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且應避免加工肉品。六、堅果種子一茶匙: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量(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精選延伸|熟齡健康「吃」↘↘↘】。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如何吃蛋膽固醇不飆升?靠1杯鹽水,分辨蛋鮮不鮮。「間歇性斷食月瘦4kg」 但風險跟方法你都知道嗎?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2 養生.聰明飲食
學童健康體位 落實「8521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緊張,許多父母很擔心子女在校學習及活動的保護狀況,但生活在處處小心提高警覺的無形壓力下,可能會忽略了學童的健康成長需求。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因此積極推動「學童健康體位」,生活周遭存在著各種病菌,對學童健康造成威脅,養成學童均衡營養、運動及規律生活習慣相當重要。所謂「學童健康體位」,有一個促進密碼「85210」,也就是父母可以陪同子女一起養成的小規範:8-睡滿8小時,有良好的生活作息;5-天天五蔬果,鼓勵學生多吃蔬菜、水果;2-注視螢幕少於2小時,每天用電腦、平板、手機、看電視、玩電玩注視螢幕不超過2小時;1-天天運動1小時;0-喝足白開水,每天喝1500至2000c.c.。尤其當學童準備進入青春成長期,身高體重變化會加快,攝取均衡且健康的飲食,將可提供骨骼、肌肉與各組織生長的需求,以幫助正常發育。北醫保健營養學系特別邀集專業的營養師們,錄製「親子一起來,玩出營養力」的親子料理影片,以專業的營養醫學知識,融入簡單且有趣的食物調理過程中,父母可以與子女們一起觀看、準備食材,也一起完成健康營養的餐食。家長藉著與小朋友構思及討論食譜、親自選購食材、動手清洗製備食物及料理,小朋友會更願意接受各式原形食物,瞭解其中的營養價值及對身體的好處,也樂於推薦給家人及分享給同伴。讓親子在食物製備的過程中享受親子同樂時光,也養成均衡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期待大家平安度過此疫情,也能順利健康的成長。推薦可製作「焗烤番茄順食盅」及「彩虹水果優格」兩道健康成長的料理,食譜如下:焗烤番茄順食盅(2人份)食材:大番茄╱牛番茄2個、高麗菜30克、洋蔥30克、板豆腐/傳統豆腐1塊、魩仔魚5湯匙(約80克)、蛋1顆、起司條40克、糙米飯╱藜麥飯1/2碗。作法:1.將大番茄頂端約1/4處切開,挖出番茄果肉備用,番茄外皮留作番茄盅。2.加少許油拌炒洋蔥略成金黃色。3.加入高麗菜、魩仔魚、板豆腐(切丁)、蛋汁、番茄果肉、飯,拌炒到蛋汁與食材均勻混合凝固。4.將拌炒食材裝入番茄盅裏,上面擺上起司,放入烤箱烤約5分鐘(番茄盅皮略皺縮呈橘紅色)。彩虹水果優格(4人份)食材:蘋果1小顆、泰國芭樂1/3顆、葡萄12顆、鳳梨1/10顆、奇異果1顆、火龍果1/3顆、堅果4湯匙、優格800克。作法:1.將彩虹水果洗淨後切片或切丁。2.取200克優格放入杯或碗中。3.將1/4分量彩虹水果片╱丁排飾入杯中。4.最後撒入1湯匙堅果。5.可直接食用享受彩虹水果風味,或以調理機拌勻。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囤糧食? 農委會:我國稻米足夠全體國人吃21個月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民眾恐慌性的消費,開始囤積民生物資,傳出一時間消費者買不到米,官方認為,只是因為暫時的碾米需要時間,或者物流配送不及,消費者暫時買不到,並非沒有庫存。農委會資料顯示,若以三個月安全存糧30萬公噸計算,台灣庫存的稻米足夠全體國人吃上21個月,且持續生產中。近兩年因為政策公糧收購無上限,以及稻作直接給付雙軌制,國內稻米生產爆量,塞滿各公糧倉庫,成為國庫公帑的沉重負擔,為了舒緩庫存壓力,這兩年才拚命把公糧標售給糧商做外銷、甚至賣給中國大陸。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今年一期稻作的耕作面積與往年同期差不多,消費者會一時間買不到,除了物流配送不及外,有些消費者會指定購買那些特殊品種的稻米,因為平時也是少量製作小包裝米,所以已經請糧商加快腳步作業,庫存很多,消費者不會買不到。根據糧食管理法,國內稻米安全存量標準,應儲備不低於三個月稻米消費量的安全存量。以國內一年稻米消耗量約120萬公噸計算,不低三個月的安全存糧約30至40萬噸左右,去年一期稻作收完,存糧已高達108萬公噸,是法定安全存糧的三到四倍。農委會統計,因為稻米是滾動式庫存,有進(收穫)有出(銷售),目前公糧倉庫庫存稻米約有90.5萬公噸,相當於120萬公噸稻穀;另外,民間糧商業者庫存糙米,自行契作收購的稻穀數量,也有25萬公噸。農委會表示,從4月底、5月初開始,今年耕種的一期稻作,將從屏東開始往北收割;若沒有其他不可預期的因素,農委會農糧署推估,今年一期稻作可以收95萬公噸糙米,若以法定三個月安全存糧30萬公噸計算,足夠國人吃21個月,消費者完全無須擔心買不到米。
-
2020-03-19 橘世代.健康橘
更年期如何補充營養?專家教你 9大飲食原則!
公館地區營運邀請營養師黃淑惠,開設「保健營養學堂」一系列課程,深受社員歡迎。本文摘錄課程精采內容與社員分享!女性的生命歷程約在45歲至55歲會遇到更年期,而合作社社員以女性為主,處於此年齡區間的女性社員占女性社員將近4成。面對更年期的身心轉變需做什麼樣的心理準備?又該注意那些飲食及生活上的保健?女性特有的生理週期黃淑惠指出,所謂女性更年期,指的是從女性賀爾蒙降低(主要為雌激素)到完全消失前後約5年的時間,最長甚至將近10年,因個人體質而異。女性從11、12歲,一直到更年期來臨前,都會有生理週期,亦即卵巢週期和子宮週期。女性的生理週期從腦下垂體分泌濾泡刺激素(FSH)展開,其刺激卵巢中濾泡長大,在卵成熟過程中濾泡會分泌雌激素(E2)。雌激素一方面刺激子宮內膜增生準備受孕,另一方面會再刺激腦下垂體,傳達下視丘,分泌出黃體刺激素(LH)來刺激濾泡破開,讓裡面的卵順利排出(以上為卵巢週期)。卵排出後,濾泡本身萎縮轉成黃體並分泌黃體激素來和雌激素一起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受精卵著床機會。黃體激素分泌同時牽動乳腺、卵巢、皮膚變化,完成所有懷孕的準備動作。一旦確定沒有受精卵,黃體萎縮,黃體素和雌激素減少,子宮內膜不再增生,開始剝落,經期於焉來臨(以上為子宮週期)。雌激素能維繫心血管健康,讓好膽固醇(HDL)增加、壞膽固醇(LDL)降低,並具下降血壓、鬆弛末梢血管肌肉、抑制血栓形成等功能,也能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和促進脂肪燃燒。女性更年期後,因雌激素逐漸減少,早期會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則、熱潮紅、心悸、盜汗、失眠、偏頭痛、食慾改變、體重上升、頻尿、焦慮等症狀;而後期症狀則包括停經、泌尿道乾燥萎縮易感染、性機能改變、肥胖、皮膚乾燥產生皺紋、高血壓、動脈硬化症、骨骼疏鬆症、腦功能退化等。因此很多慢性疾病都會在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之後慢慢浮現。從食物中獲取植物性雌激素補充當更年期不適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需要求助於婦科醫師,通常醫師會施予雌激素的補充,讓症狀緩解。但過度或不適當的雌激素補充卻也會導致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因此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黃淑惠也建議了替代療法,包括從天然食物中補充結構類似雌激素的異黃酮素、木酚素、豆香雌酚等,可以降低雌激素過少所帶來的影響。異黃酮素來源包括黃豆、毛豆、黑豆等及黃豆類製品;木酚素則來自芝麻、亞麻仁籽、十字花科蔬菜;而芽菜類食材則是富含豆香雌酚。然而,植物性雌激素一旦攝取過量,對原有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癌或巧克力囊腫的人來說,也會強化刺激,因此要特別叮嚀,以上是針對完全沒有婦科疾病的女性所建議的雌激素補充,而且最好從天然食物取得。更年期也可能造成睡眠缺乏,因而導致脾氣暴躁或高血壓,建議為了睡眠品質應少喝咖啡,並且常曬太陽、多運動。黃淑惠說,若之前營養攝取均衡,打下健康的基礎,絕對可以減低不適症的影響,快樂度過更年期!1.規律接受日照:產生維生素D,以提高免疫力。2.漫步大自然:輕鬆運動或徜徉大自然中,有益荷爾蒙調節。3.限制咖啡因攝入:過量飲用咖啡因,恐影響雌激素平衡。4.維持高品質睡眠:有助調節賀爾蒙。5.抒解壓力:壓力會干擾天然的賀爾蒙週期。6.攝取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可讓賀爾蒙運作良好。 女性更年期飲食原則•均衡飲食,控制熱量,減少動物性油脂來源,避免熱量過高,體重上升。•食用黃豆及深海魚等來補充優質蛋白質,減緩肌肉流失。 •透過低脂奶、芝麻、堅果、魚和乾藻類來補充足夠的鈣鎂,延緩骨質疏鬆發生。 •補充足量維生素B群,包括全榖、豆類、彩虹蔬菜來維持精力充沛。 •食用新鮮水果、橄欖油、苦茶油和菇類,確保獲取豐富的維生素C、D、E,可以預防動脈硬化,提升免疫力。「尤其維生素D在食物中很少,只能從鮭魚、蛋黃或菇類中攝取,不然就是要多曬太陽了。」更年期具體飲食建議黃淑惠更貼心提出具體飲食建議,包括以下:一、以天然五榖為主食來源:大棗、龍眼、紅豆、蓮子可以添加在全穀中做補食。二、以魚、黃豆為蛋白質來源(大豆可以補充異黃酮素),減少飽和脂肪較多的動物性肉類。三、須有充足蔬菜與水果(每天四份蔬菜三份水果)補充鈣鐵食物有:莧菜、番茄、甘菊、蒜苗、九層塔。也可多核酸食物具有延緩老化作用:核桃、菇類、木耳、花粉、麥胚芽、芝麻等。四、適量低脂乳和脫脂乳來補充鈣質。五、慎選優質食用油預防高血脂: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宜低油烹調。六、改善失眠,可多選用有安神鎮定作用的食物,如大棗、百合、金針花、蓮子、木耳、發芽糙米。七、多選用富含膠質食物延緩關節退化,如海蔘、蹄筋、木耳等。八、依五性五味,多選用黑色、鹹味食物,達到補腎、強化筋骨與生殖功能:香菇、木耳、核桃、芝麻、海蔘、海帶芽、髮菜、牛蒡、烏梅等。九、多植物雌激素食物改善更年期不適:黃豆、洋蔥、山藥。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如何吃得美味又健康↘↘↘】。春天宜養肝!若突然愛吃酸,要注意恐是身體警訊。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7 養生.營養食譜
防疫在家用眼過度 專家有護眼食譜
疫情升溫,民眾減少出門,不少人「宅」在家中追劇、打手遊,眼睛長時間、近距離承受強烈藍光與影像閃動刺激,出現疲勞、乾澀、血絲,視神經與血管易生病變,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提醒適當用眼,更要懂得「亮眼ABC」、「黃花3鋅」,靠吃護眼。營養師陳怡瑄說,維生素A能維持黑夜中視覺、滋潤眼睛,從肝臟、蛋黃、牛奶及奶製品、魚肝油,胡蘿蔔、花椰菜、南瓜、芒果、菠菜等深綠或深黃蔬果取得;B群中B1參與醣類代謝,產出能量供給視神經,從糙米、燕麥、玉米等全穀類取得;B2缺乏時易使眼睛乾澀、眼球結膜充血、角膜炎等,B12則可預防視神經傷害,透過牛奶、奶蛋製品、肝臟、蛤蠣和深綠色蔬菜獲取營養素。維生素C則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增加眼睛微小血管韌性和修護細胞,維持水晶體透明度,降低形成白內障,適量花椰菜、青椒、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番茄等深綠蔬菜及水果,可達抗氧化效果。另「黃花3鋅」即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Omega-3、鋅;陳怡瑄表示,3C藍光恐致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可減輕眼部因藍光傷害,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多吃深綠色、黃紅色蔬果,搭配油脂可提高吸收率。花青素、Omega-3和鋅則減少水晶體、視網膜、感光細胞等傷害,提高對光的敏感度,也改善眼睛疲勞;其中花青素多存在茄子、葡萄等紫紅色蔬果,Omega-3則在深海魚、蝦油脂,鋅在全穀雜糧、堅果種子、動物肝臟、紅肉、帶殼海鮮等。南投基督教醫院則也提醒除了正確營養可保護眼睛,更要適當用眼,每隔15分鐘休息放鬆,有助眼睛健康。
-
2020-03-11 養生.聰明飲食
健康保衛站/跟著「我的餐盤」 吃出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搞得人心惶惶,不少人因為防疫而身心俱疲,但醫師提醒防疫固然重要,但其實自身的免疫力是防疫的最佳武器,平日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固定運動,加上營養均衡,都是防疫的基本功。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指出,良好的免疫能力,是決定個人健康與否的關鍵,均衡完整的營養攝取,則是維持免疫力的重點,建議可依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我的餐盤」,充分攝取六大類食物建議量,吃出免疫力一點也不難。張秀如提醒「我的餐盤」的口訣如下,民眾只要跟著「我的餐盤」聰明吃,吃得飽也吃得健康,輕鬆吃出免疫力。一、早晚一杯乳品:早晚一杯240毫升的乳品,如:鮮奶或無糖優酪乳,攝取足夠的乳品可以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二、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一般飯碗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三、菜比水果多一點:蔬菜攝取量應足夠,體積需比水果多,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需達1/3以上。四、飯跟蔬菜一樣多:全穀雜糧類之分量約與蔬菜量相同,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建議至少應有1/3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玉米、甘藷等。五、豆魚蛋肉一掌心:可提供優質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鐵質等營養素。選擇這類食物之優先順序應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且應避免加工肉品。六、堅果種子一茶匙: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量(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
-
2020-03-10 養生.聰明飲食
白米是「死亡食物」?45年沒生過病的日本醫師:不生病的關鍵要這樣吃
即使是具有疫苗的流行病,甚至在新冠病毒尚未有解藥之前,防疫的第一線戰力就是自己勤洗手,需要時戴口罩,更重要的一物是,你的免疫力。哈佛醫學院曾指出:「免疫系統要有效運作,需要的是一個平衡的免疫系統,它的關鍵在自身的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沒有任何特效藥、營養產品能辦到。全球知名的新谷弘實醫師早就呼籲,要能夠維繫人體複雜的關係,為了健康生活而保持恆常狀態的,真正的神奇就在你的體內,我們應該利用體內的「奇妙酵素」,讓不可或缺的酵素能幫助我們好好地代謝——包括排出毒物。在美日行醫的腸胃科權威醫生新谷弘實,是世界首例使用大腸內視鏡,而未實施開腹手術,成功切除息肉的醫生,在醫學上有相當的地位。他已經診療過超過30萬名病人的胃腸,包括奧斯卡影帝、歐美搖滾巨星、日本政商名流,甚至以顧問名義協助美國總統醫療團。他在19歲罹患感冒,就是最後一次服用藥物。行醫45年來,沒有生病,也從來沒有開過死亡診斷書。對於每天面對早期癌症狀態的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等嚴重疾病的醫師而言,這可說是相當罕見的。新谷醫師說:「我想這是因為我和病患們密切配合,認真實踐『不生病的生活』的緣故。與原本就健康的我比起來,患者的效果遠在我之上。特別是接受我治療的癌症病患,充分理解這種健康法,並確實實踐之後,癌症的復發率幾乎等於零。」不生病的關鍵在酵素的量新谷醫師「不生病的生活」簡單易行、合乎人情,有越來越多人跟著實證,提升自己的免疫力。當健康相關產品已成為一個巨大市場,造成搶購的原因是因為大家不了解什麼對健康真的有幫助。新谷醫師提出,只要善用體內就有的「奇妙酵素」。酵素是生物細胞內製造的蛋白質性觸媒的總稱,不論動物或植物,有生命的地方就一定有酵素。所有維持生命所必要的活動都與酵素有關。如果沒有酵素,生物就無法維持生命。酵素有許多種類,因為每一種酵素只能發揮一種功能。例如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酵素「澱粉酶」,只會對碳水化合物反應。其他脂肪或蛋白質等的消化,分別由其他酵素來進行。「奇妙酵素」就是支持人類生命活動的5,000種以上「體內酵素」的原型,在體內能夠轉變成不同的酵素,幫助不同的器官,進行物質的合成、分解、輸送、排出、解毒、能量供應等。新谷醫師所謂「不生病的生活」,就是要雙管齊下——開源:以好的食物、富含酵素的食物,補充奇妙酵素;節流:不浪費奇妙酵素,減少降低奇妙酵素的生活及飲食方式;就能創造不生病的生活!每口飲食要咀嚼30到50次,這可以節省奇妙酵素的消耗量新谷醫師強調,若不充分咀嚼,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更麻煩的是,這些吸收不完全的東西,會腐敗,也就是會促進腸內壞菌產生毒素,身體必須消耗大量酵素去解毒,然後排出。自古以來就有「充分咀嚼」「吃八分飽」有益健康的說法,最主要的好處就是能防止酵素的消耗。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比例為85%:15%根據新谷醫師的臨床資料,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以魚肉為主的人,不論腸相多麼不佳,也不至於形成「憩室」(毒素和宿便累積其中,引發疾病)。至於牛、豬、鳥類等體溫高於人類的動物肉更會汙染血液。自己必須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的時代我們的健康,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種行為所影響。進食、水分補給、運動、休養、睡眠、精神狀態等任何一環發生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個身體。但是現代生活中,充滿了會消耗奇妙酵素的因素。菸酒等嗜好品、食品添加物、農藥、藥品、精神壓力、環境汙染、電磁波等,都是消耗奇妙酵素的要因。在這種狀況下,要維持健康,先了解自己身體的結構,抱著維護健康的明確意志是非常重要的。白米是死亡的食物新谷醫師不以白米為主食,他說白米已去除了最重要的營養素,等同於沒有生命能量的死亡食物。會發芽的糙米,才是蘊含著生命力的活的食物。未精緻的穀物含有奇妙酵素之源的豐富酵素。若要選用麵包或義大利麵等麵食時,最好選用完全ㄕ以全粒小麥粉製作的產品。有大量飲茶習慣的人,多數胃相不佳新谷醫師解釋,茶中的兒茶素,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的一種。但是數個兒茶素結合,就會變成名為「丹寧」的物質。常喝富含丹寧酸的茶(綠茶、紅茶、咖啡、魚腥草茶、杜仲茶等)的人,用內視鏡來觀察他們的胃部,常可發現黏膜變薄的萎縮性變化。萎縮性變化很容易成為胃癌。愛喝茶的人應使用無農藥栽培的茶葉,並避免在空腹飲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負擔,而且一天最好以2、3杯為限。(本文獲如何出版社授權轉載)
-
2020-03-10 橘世代.健康橘
看懂退化性關節炎 6法寶護膝蓋「保持軟Q」
關節的骨頭間由非常堅實的軟骨組織所包圍,在輕微磨損時,軟骨可自行修復但如果磨損太嚴重,軟骨會變得越來越薄且粗糙,最後破裂,軟骨無法包覆關節的骨頭就會裸露出來和下一個連接的骨頭互相摩擦這時候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疼痛、腫脹、甚至是骨刺膝蓋舊傷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1.膝蓋受過傷膝蓋周圍的韌帶、肌腱或滑液囊受傷時,尤其是半月板及十字韌帶,會影響關節的結構、改變關節之間的平衡或摩擦,造成關節炎,而長期姿勢不良,例如長時間蹲著或跪著,或是需要搬重物者,也容易導致膝部軟組織的損傷,加重關節的磨損與破壞。2.過重或肥胖根據英國的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者給予膝蓋的壓力較大,衍生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比體重正常者高出近三成。3.性別、年紀研究發現隨著年紀的增加(30~79歲)老年人軟骨內的蛋白分解酵素會較年輕人多,造成軟骨生長變慢、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關節對外力衝擊的保護減弱等。性別方面,女性在停經之後,少了動情激素的保護,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隨之增加。保護膝蓋六法寶1.抗發炎食物身體的發炎反應主要是由前列腺素所引起的,因此可以藉由降低前列腺素來減輕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深海魚類: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可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如鮭魚、鮪魚、大比目魚、鯖魚等。薑黃素如咖哩、薑2.抗氧化食物抗氧化的食物可對抗自由基,減少關節的發炎反應。。維生素C:除了抗氧化外,可能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如芭樂、奇異果、柳橙、青椒等。維生素E如糙米、杏仁、酪梨、蝦子、奇異果3.有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物以軟骨的結構而言,主要成分為膠原蛋白和葡萄糖胺,其中膠原蛋白可藉由優質蛋白質來增加膠原蛋白的合成,例如雞蛋、豆類、魚類,蛋白質還可幫助肌肉生長(配合運動),降低關節的負擔。 4.適度補充鈣質骨頭會被動地承受身體的重量,若要增加軟骨下方骨骼的密度,可增加植物性食物的鈣質來源,如莧菜、黑芝麻、豆干等,鈣質會比動物性食物來得豐富。5.控制體重研究指出,年輕時體重過重者,老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相對增加,若減少5公斤,可延緩10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可多選擇纖維含量多且體積大的食物,例如蔬菜、榖類,或較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蒟蒻、金針菇。6.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張力和彈力,加強骨骼耐受度和血流量,讓營養素可以運輸過去,進而增加骨密度。關節炎或是骨頭有問題就要吃葡萄糖胺?廣告中常常聽到維X力、葡萄糖胺的廣告,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其實不深,會覺得只要骨頭有問題、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等就要吃到底是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吃它們呢?到底他們有沒有這麼有效?常常會有人把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搞混,以為他們是一樣的症狀,但其實不是哦!所以我們先來了解它們的不同:退化性關節炎軟骨是關節內覆蓋骨骼末端的組織,指關節之間能互相滑動,也可以減少運動或身體重量帶來的負荷。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是軟骨的內層(較薄)破損了,使得關節之間的骨頭互相摩擦,造成疼痛或腫脹,甚至長出骨刺。骨質疏鬆症我們的骨質在隨著年紀的增加會慢慢的減少,尤其是女生在停經之後,減少的速度有更快當骨質流失過多的時候,會使原本紮實的骨頭變得有許多空隙,所以骨頭變得比較不堅實,當跌倒或是動作較大時,就容易有骨折的問題。甚麼是葡萄糖胺?葡萄糖胺是關節軟骨重要成分的前身,可潤滑關節(下圖),而人體本身就可以合成葡萄糖胺,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合成速率降低了,趕不上分解的速度。葡萄糖胺分成三種:1.硫酸鹽類2.鹽酸鹽類3.乙醯葡萄糖胺硫酸鹽類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維骨力,屬於藥用級成分;另外兩種則是保健食品使用的型式。葡萄糖胺只對部分退化性關節炎初期患者有效,對骨質疏鬆症是沒有太大的幫助的喲!它能減少發炎,降低疼痛感,但無法治療或預防關節老化,而且沒辦法讓骨頭變強壯。由於效果有限,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沒有特別建議使用葡萄糖胺,如果有需要,適量補充即可。膠原蛋白也可以增強骨骼?再來是常見的膠原蛋白,他是構成軟骨的重要成分(上圖),像房子中鋼筋水泥的鋼筋結構軟骨也會隨著年齡越大,生成速率越來越低,如果加上肥胖的問題,軟骨會磨損的更嚴重,而且軟骨的生長是不可逆的,所以不會有修補回原狀的情形額外的補充是給予更多材料去合成軟骨,但這些材料還可以用在身體其他需求上,例如頭髮、皮膚等,所以身體會以最需要的部位先給予這些材料。因此加強肌耐力才是長久之道,在關節尚未退化之前,訓練好強壯的肌肉,肌肉夠強壯就可以支撐住身體的重量,減輕關節的負擔!當年紀越來越大,膝蓋和關節的退化隨之而來,走沒幾步路,膝蓋就開始疼痛,雖然市面上有許多營養補充品,可降低關節疼痛或協助軟骨合成,但平常的天然飲食能攝取到更多的營養素,而不是單一保健成分。營養小教室:高血壓、心臟或腎臟病患者應選擇低鈉的葡萄糖胺,否則會對心臟或腎臟造成負擔。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如果同時有在做化療,建議先避免服用葡萄糖胺,因為部分化療藥物和葡萄糖胺會產生交互作用。本文摘自《SuperFIT 極 度 塑 身》【不可忽視的熟齡骨本↘↘↘】。橘世代如何存骨本? 醫:先從飲食、太陽下手。千萬留意骨鬆最易影響的3部位 改善最佳良方一次學起來。缺鈣怎麼吃? 9成熟齡族鈣質攝取不足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8 科別.婦科
30至40歲女性常見健康問題有哪些?醫提醒小心相關病症
今天是婦女節,對忙碌的現代女性來說,該忙的還是要忙,該煩惱的事不會消失。但是,不管你正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不能不照顧自己的健康。30歲以後,人生會經歷幾個分水嶺,身心靈的風暴,也會在不同階段出現。如何在各個階段安步當車,飲食、運動和心靈調適,不可或缺。30到40歲這個階段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有哪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主任徐明洸說,輕熟女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等症狀。育齡常見 子宮肌瘤、內膜異位徐明洸說,現代女性多晚婚,較晚生小孩,因而容易有上述的病症出現。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裏面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外面,隨著每個月經血來潮,在其他地方引起慢性發炎。他表示,這些組織除散落在腹腔或腹膜表面,也有可能長在卵巢或子宮肌層,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其症狀有經痛、骨盆疼痛、性交疼痛、不孕,也因經血量多,長久下來就延伸出缺鐵性貧血等病徵。徐明洸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是惡性疾病,但很常見、也是慢性疾病,目前可透過手術、口服藥物治療,建議尋找嫻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科醫師診斷治療。熬夜、不當節食 帶來健康問題處於輕熟女階段的女性,看似活力旺盛,但雌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工作或玩樂熬夜、不當節食等,可能帶來各種健康問題。徐明洸說,現代人習慣熬夜,飲食也不健康,經常暴飲暴食,吃下過多脂肪、高油和高鹽的食物,首先就得面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問題,這些都是誘發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以輕熟女來說,若生活型態不正常,更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乳、胃癌致癌率也提高。因此建議不分年紀、性別,想要身體健康,最好還是保持作息規律、定時定量飲食。兼顧養兒育女與工作,職業婦女兩頭燒的困境,如何平衡?徐明洸表示,現在的家庭多半是雙薪家庭,也早已沒有所謂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建議先多跟丈夫溝通,共同分擔家務、照顧孩子。以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小孩距離先生公司較近,可請先生協助接送,洗衣、曬衣或打掃等簡單家務事,兩人共同承擔,還能促進彼此感情。如果雙方都得加班工作,家中長輩若許可,也可請祖父母幫忙帶孫,最重要的是兩夫妻的和諧與溝通,才不會讓其中一方累垮。選低GI澱粉類 快走慢跑都好至於輕熟女的飲食方式和運動,徐洸明表示,現在許多上班族、小資女多半是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台灣葉菜類、水果種類多,例如芭樂、番茄、地瓜葉等都是好的食材。他說,現代人飲食精緻又吃太多,體內用不完的多餘醣分轉換成脂肪,若怕吃澱粉類會變胖,則可挑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平時則除蔬菜,也可多攝取魚類、瓜果、豆類、瘦肉類,均衡攝取營養,就能保持青春活力。至於運動部分,他建議可以快走、散步或慢跑,只要一雙好的運動鞋就能開始,不僅達到增加心肺功能,也提升柔軟度,且到公園、運動場也能邊運動邊欣賞風景舒緩壓力,孕婦則建議嘗試游泳。常見尿道、膀胱炎 多喝水別憋尿建議這階段該做的健檢項目?他說,女性相關的健檢有子宮頸抹片、骨質密度分析、婦科超音波、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和乳房攝影跟超音波等。建議輕熟女定期婦科檢查,有性行為、30歲以上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35歲以上每年做乳房超音波檢查,預防子宮頸癌或乳癌病變。最後,徐洸明提到,女性尿道較短,加上離肛門近,容易造成如大腸桿菌之類的細菌感染,經常罹患尿道炎、膀胱炎。有些職業例如百貨公司櫃姐、銀行行員、老師,經常長時間工作,一忙就憋尿,更是容易患病。他提醒,女性同胞不論年紀,最好都不要憋尿、多補充水分,排尿及排便後要擦拭時,由陰道口擦至肛門,即由前往後擦拭,避免肛門周圍細菌的傳播。輕熟女健康表單怕發胖菜單● 可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 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並攝取魚類、豆類、瘦肉類等蛋白質,維持營養均衡。小心相關病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尿道炎、膀胱炎建議健檢項目● 有性行為、30歲以上者,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預防子宮頸癌。● 建議35歲起,每年應定期做理學檢查與乳房超音波檢查。有乳癌家族史者更應定期追蹤。●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7 科別.婦科
女性注意! 愛吃這些食物易養出子宮肌瘤
一名34歲女性,短短的4年間已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的手術,去年回去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要做第三次手術,但是因為前兩次的手術已經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子宮肌瘤長大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對於要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科就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而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但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因此要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那藥膳湯可以喝嗎?周宗翰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此外,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真是一大享受。不過,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周宗翰建議,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此外,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延伸閱讀: 月經好幾個月才來一次? 3種體質經期最容易亂糟糟 女生胖肚子沒那麼單純! 加上常經痛、情緒差恐另藏隱情 
-
2020-03-06 養生.聰明飲食
最便宜防疫食物是芭樂!營養師推薦3大食物提升身體保護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全民搶口罩、搶酒精。除了正確洗手、戴口罩外,更應做好體內防疫。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系統,如果能夠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就能打造健康的腸道益菌環境、吃出抵抗力,加上調整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就能讓免疫力變好,以下是可以提升身體保護力的3大食物。1、芭樂:擁有抗自由基能力,在水果中排第1名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芭樂為維他命C之王,可說是最便宜的天然防疫食物,因為維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有助於預防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營養師說明,芭樂所擁有抗自由基能力,在水果中排第1名,每天1個芭樂可滿足體內器官所需要的物質,如鐵質、葉酸、鈣質、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 、C,而1顆芭樂所含的脂肪僅約0.9克或84卡路里,與蘋果相比,但脂肪少了38%,卡路里少42%,可說是全方位的超級食物。2、無糖優格: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宋明樺表示,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如果長期、規律地食用無糖優格,可以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孳生,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此外,乳酸菌則能加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動力。3、超級大麥: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2倍、糙米的7倍近年來,大麥格外受到營養學界的重視,富含豐富的β-葡聚醣,可以降低膽固醇、提升免疫力;此外,大麥中的水溶性纖維分佈於整粒的麥粒之中,膳食纖維超多,優點更多。因此,澳洲研究機構特別育種開發出一種機能性穀類「超級大麥」,比起一般大麥更營養,超級大麥所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2倍、糙米的7倍,對比我們每日食用的白米,更是足足高出40倍之多。在抗性澱粉部分,則比一般大麥高出4倍、白米的2.5倍、糙米的2.3倍,並可降低3成的熱量吸收,每日攝取至少12g的超級大麥,則可改善腸道環境,儼然成為最新一代的超級食物。除了多吃這3種超級食物,許書華提醒,正確的飲食關鍵在於均衡攝取,且多樣化,充足睡眠、適度運度,才能保持良好免疫力,抵禦病菌入侵。(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排光身體的毒素! 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遠離疾病跟著吃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處方!醫師、營養師教你吃這些食物強身抗病毒
新冠肺炎還無藥可治,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中醫說氣足 抵抗力就好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醫師邱伯恩說,中醫講求內外平衡,可提升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而免疫力在中醫角度的語彙就是「氣」,氣足,抵抗力就會好。人體免疫系統就像身體的防衛軍,要提升抵抗力,最根本就是從日常飲食、生活、運動做起。「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就是自身免疫力,邪氣則為病毒、細菌等侵犯人體的物質。邱伯恩說,中藥有補氣的藥材,也有抗病毒藥材,像是基本的黃耆、枸杞、紅棗,或是人參類的高麗參、西洋參等,都可以補氣,而板藍根、魚腥草等則可清熱解毒抗發炎。黃耆、人參補氣 生薑殺菌黃耆是補氣聖品,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作用,邱伯恩說,由於含有甙類、多醣、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枸杞、紅棗內的蛋白質、醣類也有增強細胞與體液免疫的作用。而許多人常服用的人參類,如擔心因補氣太過而上火,可用西洋參代替,參類所含的皂甙,可改善因免疫力下降產生的氣虛症狀。邱伯恩說,肺炎屬呼吸道受損,肺內的肺泡長期屬於濕潤狀態,所以在用藥上常以潤肺為主,可以蓮子、百合、麥門冬等滋陰降火的藥物。邱伯恩說,可在飲食中添加少量生薑,生薑富含薑辣素,有殺菌作用,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少呼吸道感染。他也提供一道茶飲:●防疫人參茶飲材料:人參2錢、麥門冬2錢、紅棗3錢、板藍根2錢、生薑薄5~7片服用方式與功效:藥材清洗乾淨,生薑不要去皮,切成1.5mm的薄片加500毫升水煎服,約20分鐘後即可服用,溫熱服用較佳,可提升自身免疫系統,調節體質。維生素A 防感染入侵第一線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蔡玲貞營養師表示,營養均衡才能增強體力及免疫力,每天應攝取六大類且多樣化的食物,並質量充足。蔡玲貞說,維生素A會使上皮細胞健康,它是人體防衛異物入侵與感染的第一線。維生素C使皮膚健康、幫助清除細胞內自由基,保護維生素A與E等等,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抗體反應變差。維生素D 強化免疫細胞維生素D可強化腸道黏膜與免疫細胞,對抗病菌的攻擊力,維生素D多由體內合成,透過曬太陽的紫外線即可促進體內生成。從飲食中攝取的動物性維生素D3,包含沙丁魚、鮭魚、乳酪、蛋黃;植物性的維生素則為D2,如黑木耳、大豆、菇類、五穀類等。維生素E也有助於製造抗體,增加T細胞的活性,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特別重要。維生素B 維持細胞黏膜健康蔡玲貞說,每天至少吃1.5碗全穀雜糧,如糙米飯、全麥食品、燕麥、玉米、甘薯等。除能提供細胞組織運作熱量,更能提供豐富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身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和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也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包括肉、蛋、豆腐、牛奶或無糖優酪乳等,優酪乳含益生菌,有助提高免疫力,例如常見的雙歧桿菌有益產生抗體,還可消除各種外來的致病微生物。秀傳醫院營養師蔡宜珊說,新冠肺炎造成人心惶惶及恐慌感,維生素B群能發揮調整內分泌及平衡情緒的效果。B群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胚芽米、糙米、全榖雜糧飯、深綠色蔬菜、低脂乳品等。維生素C能產生抗精神壓力的荷爾蒙,即副腎上腺皮質素,可選擇菠菜、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還有柑橘、葡萄柚、檸檬、奇異果等水果。鈣鋅鎂 安撫情緒、鬆弛神經蔡宜珊說,含鈣鋅鎂食物可舒緩緊繃肌肉,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優格、豆腐、黑芝麻等是天然的神經穩定劑,能安撫情緒、鬆弛神經;含鎂的香蕉、菠菜、葡萄乾,可以讓肌肉放鬆、避免抽筋;含鋅的瘦肉、蛋類、豆類、燕麥等,能使荷爾蒙運作正常。
-
2020-02-25 名人.好食課
富含膳食纖維的「超級大麥」是什麼?營養師詳解
最近和食品業的朋友討論時,聊到一種被稱為「超級大麥」的穀類(BARLEYmax),這種穀類是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SIRO),所特別育種開發的「機能性大麥」。比起一般大麥,超級大麥更加的營養,也有研究探討超級大麥的功效,這次由好食課的營養師來和大家介紹什麼是超級大麥,還有超級大麥的功效有哪些?超級大麥補充膳食纖維,是全穀類的好來源!膳食纖維是我們現在攝取十分不足的營養素,國民營養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們每天攝取的膳食纖維約介於15-18克之間,但是一天建議要吃25-35克,才可以滿足到需求。為什麼我們會攝取不足呢?除了蔬果吃不夠以外,更重要的是澱粉吃得太精緻了,想想看我們每一餐幾乎都是吃白飯、白麵條等等,這就讓我們的生活中膳食纖維狀況十分不佳,如果我們飲食中可以多一些全穀類,也能有助於補充膳食纖維。因為育種,超級大麥的膳食纖維從原本大麥的15%增加為25%,每百公克的含量約為22克,與白米和糙米相比,大概分別是31倍與5.4倍。因此超級大麥能幫我們補充膳食纖維,而且不只含量豐富,超級大麥還含有多種膳食纖維,如:𝝱-葡聚糖、果聚糖與抗性澱粉,因此超級大麥可以促進我們的健康!超級大麥具有調節消化道健康,幫助排便功效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首要衝擊的就是腸胃道的功能,容易有便秘、腹部不舒服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首要衝擊的就是腸胃道功能,台灣將近1/4的族群有便秘問題,且在台灣人在意的健康問題排行前三名。在先前的調查中發現我們腸道年齡遠高於我們實際年齡,若我們可以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就能有助於腸道與排便的狀況!近年來,許多研究都指出膳食纖維是腸道健康的關鍵,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調節腸道菌叢,促進「益菌」生長,進而調節許多生理功能。2019年時,知名期刊PloS one發表一則動物實驗,學者發現給予超級大麥後,大鼠的腸道菌叢生態有所改變,且增加腸道中短鏈脂肪酸的合成(連結)。短鏈脂肪酸是由腸道菌叢利用膳食纖維發酵而成,能進一步地刺激腸道激素分泌,而具有調節血糖(連結)、食慾(連結)等等的功效,這也是為什麼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有這麼多功效的緣由!而在排便相關研究,日本曾經進行小型的人體實驗,讓28位有便秘問題的女性每天攝取含有12克超級大麥的食品,結果在4週後發現吃超級大麥的女性,排便次數、排便量都有顯著的改善(連結)!因此超級大麥在許多食品研討會中,都被視為未來機能性穀類的新星!超級大麥具有較低的升糖指數與升糖負擔過去,穀類食物總是被當作高「升糖指數」或者是高「升糖負擔」的食物,主要原因就是多數的穀類都會變成精緻的澱粉食物,甚至也會加入許多糖,而造成「升糖」的問題。不過,根據澳洲研究機構的資料(連結),超級大麥的育種過程中,這種大麥品種的澱粉合成酶的基因受到抑制因此超級大麥的澱粉含量大幅減少,與一般大麥相比少了將近一半 由於超級大麥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且具有高量的抗性澱粉(約3%),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升糖指數。以澳洲研究機構公布的資料,煮熟的超級大麥,升糖指數約為50左右,相較於一般大麥的77而言降低許多,而這個數值已可被認為是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除了升糖指數較低以外,由於同時具有較低的澱粉含量,因此進一步換算成升糖負擔也只有10(連結),也可被視為低升糖負擔的食物!台灣的全穀類食物種類十分缺乏,過去好食課也作過小調查,發現民眾不吃全穀食物的原因不是因為價格、不是因為不知道健康價值,而是因為大部分的全穀食物口感硬、不好吃,因此降低攝取的意願。超級大麥是個新興的機能性穀類,有耳聞有食品業者將引進上市,在鼓勵攝取全穀類的氛圍下,非常樂見有食品業者將商品健康化,也期待這樣的全穀商品可以做得好吃一點,讓大家願意購買和攝取,達到全穀類的建議量!【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營養新知】富含膳食纖維,能調節腸菌和促進排便的「超級大麥」是什麼?】
-
2020-02-23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三高銀髮族也能吃得澎派
銀髮族的三高料理食譜相較於一般青壯年的三高飲食,應該有更多寬容與理解的心。銀髮族的身體機能退化與堅持傳統、守舊的飲食方法應該被顧慮且尊重,希望他們至少吃得下、進而喜歡吃,比一味堅持他們吃下更養生的料理來得重要。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是唯一正式納入美國最新高血壓教育計畫手冊的降低血壓飲食治療法。不但可以降血壓、血脂,甚至美國糖尿病學會也認定對血糖控制有幫助。不過許多人看到得舒飲食的特色之一: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就卻步了,覺得是很難到達的境界。其實只要將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稍做變化,適時置入各式蔬菜,不僅增添色澤及營養,還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風味。炸雞蔬菜味噌粥(3人份)惜物的銀髮族常有將剩菜反覆烹煮的問題,這道菜可算清冰箱料理,把家中的剩菜,如番茄、胡蘿蔔、菠菜等,丟到鍋中與糙米稀飯一同滾煮,再加以味噌調味,就是一道暖胃健脾的「蔬菜鹹粥」。用煎的方式處理雞腿肉,減少油量,但利用雞皮油煎,多少仍有動物性脂肪的問題,就養生觀點雖未盡善盡美,不過對於喜歡炸雞酥香的銀髮族而言,也不失為取巧的方法。食材:糙米80克、去骨雞腿肉200克、菠菜120克、胡蘿蔔100克、番茄1顆、雞蛋豆腐1盒、海帶芽5克、乾香菇5朵、味噌1/2大匙、葵花油1/2茶匙、高湯(或水)900cc作法:1.糙米先煮成粥。雞腿肉表面撒少量鹽,皮面朝下以中小火煎成金黃色。2.菠菜汆燙冷卻後,切成容易吃的長度;胡蘿蔔切細絲;番茄切塊;雞蛋豆腐切薄片;海帶芽洗淨後泡水;乾香菇泡軟切絲。3.平底鍋加入橄欖油,以小火炒香胡蘿蔔及乾香菇後,再加入番茄續炒。4.加入高湯(或水),接著倒入糙米粥,再放入雞腿肉。5.起鍋前放入味噌、海帶芽、菠菜及豆腐約30秒即可熄火。● 加入味噌後不要滾太久,否則容易失去風味。本道料理食材豐富,是否使用高湯,不太影響滋味及營養。南瓜蝦仁茶碗蒸南瓜果肉鮮豔,尤其與雞蛋及低脂牛奶共同融合,就能做出與往常截然不同口感的茶碗蒸。南瓜含有纖維、葉酸、鉀及鎂可幫助改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不過要注意的是,南瓜屬於高GI澱粉類主食,不要錯認是蔬菜類而過量攝取,反而造成血糖升高。食材:雞蛋2顆、南瓜80克(切塊先蒸熟壓成泥狀)、開水100cc、低脂鮮奶100cc、蝦仁4隻、蛤蠣2顆、舞菇適量、秋葵2根、鹽少許、蔥花作法:1.南瓜切塊蒸熟壓成泥狀、秋葵切丁。2.蛋打散後加入低脂鮮奶和水,拌入南瓜後再加少許鹽調味。(以順時鐘方式拌勻,可避免產生過多氣泡)。用濾網過篩去除表面氣泡及雜質。3.在電鍋的內鍋放入一杯水,並放入作法2蛋液,蒸至跳起(鍋蓋要留一個小縫)再悶兩分鐘。4.放入蝦、蛤蠣、秋葵、舞菇等食材。用半杯水蒸至跳起,再悶3分鐘即可。5.上桌前再撒蔥花裝飾。● 茶碗蒸的蛋與水(鮮奶)的比例大約是1比2,但因南瓜蒸過會出水,可酌量減少一些水分。● 茶碗蒸上的食材亦可先煮熟處理後,等茶碗蒸完成後再置放。繽紛低GI寒天水果凍(6人份)GI值指進食前到進食後2小時,身體血糖及胰島素的變化。低GI水果如蘋果、芭樂、番茄、黃、綠奇異果等,多了膳食纖維當緩衝,甜口卻不激升血糖。這道甜點放了少量蜂蜜及白酒,希望銀髮能悠然回想起年輕時參加party飲用水果酒的歡愉。食材:蘋果 1/2顆、芭樂 1/2顆、柳丁1顆、黃色奇異果100克、綠色奇異果90克、葡萄柚1/3顆、小番茄30顆、水500cc、洋菜粉5克、蜂蜜1/2匙、砂糖1/2大匙、白酒150cc、薄荷6片(泡成開水)作法:1.水果切成小丁(番茄剖半即可)。2.鍋中倒入水,開中小火並放入蘋果及芭樂。水滾後轉小火,繼續煮到喜歡的熟度。3.放入洋菜粉及番茄再煮約1至2分鐘,熄火後加入蜂蜜及白酒拌勻。4.將3倒入容器,並將奇異果、柳丁、葡萄柚放入容器內均勻混合。5.冷卻後放入冰箱,約30分鐘後即成水果凍。6.切成適量大小放入碗或杯子內(也可以一開始就放入),再加入薄荷開水。● 蘋果切完後先泡水避免變色,且水果都切成小丁,不僅美觀也方便咀嚼。● 蜂蜜必須熄火後再加入,否則會減損其風味。
-
2020-02-14 橘世代.健康橘
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
「六十歲開始培養強健身體」的飲食習慣想預防變胖或減肥,每餐份量以「八分飽」為標準。那麼,八分飽的實際份量究竟是多少?雖然每個人的活動量或體格皆不相同,但還是有標準可循,主食、主菜、副菜只要遵照指標攝取即可。主食方面,男性、女性的飯量是每餐一碗飯(約一五○公克)。飯類(尤其是白飯)是容易致胖的食物,也會讓血糖值急速上升。當血糖值急速上升,胰臟會大量分泌名為「肥胖賀爾蒙」的胰島素。胰島素會導致血中糖分滲入體內,並轉換為體脂肪。抗老化保健領域視胰島素為加速老化的賀爾蒙。胰島素持續分泌過剩,不僅會引發肥胖,也會導致血管氧化。關於氧化問題容後待敘,氧化就是身體生鏽,也是一種老化現象。剛煮好的熱騰騰白飯特別美味誘人,但其實它是大家該提高警覺、避免攝取過量的第一號食物。雖然須留意不能攝取過量的白飯,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糙米、雜糧穀類則被證實具有防癌等多種健康效果。每週將白米飯換成糙米飯二至三次的話,就能達到保健效果。煮成糙米粥好下嚥,而且少量就有飽足感,還能預防變胖。主菜的魚類、肉類的適量標準為八○至一○○公克。如果是秋刀魚,約是中尾一條(蛋白質含量在二○公克以下);雞胸肉的話,大小及重量約是一顆半雞蛋大小(蛋白質含量約二○公克)。主菜最好多吃魚,一週攝取二至三次。希望各位多吃魚,少吃肉,因為兩者所含的脂肪成分不同。魚是非常適合每天吃一片的超級健康食品。秋刀魚、鯖魚等背部是藍色的青魚,以及鮭魚都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成分,這兩種成分有清血作用,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另一方面,以四隻腳走路的牛、豬或羊等肉類富含「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血液會變得混濁。煮好的肉湯冷卻後,表面會浮現一層白色油脂,這就是飽和脂肪酸。此外,肉類還含有可正可邪的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RA,arachidonic acid)。適量攝取可以活化腦功能、提升免疫力、血流變順暢等效果;若攝取過量會引起發炎,成為癌症或動脈硬化的導因。然而不可諱言,肉類確實是蛋白質來源,同時也是鋅等重要礦物質的供給來源。遵守每週適量攝取二至三次的原則,才能吃得更健康。鋅具有增強免疫力、維持正常味覺、排除囤積體內有害金屬成分等效用,同時也是創造年輕身體不可欠缺的礦物質。鋅還是製造抗氧化酵素頭號代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的必需礦物質,更是預防身體生鏽老化的必需物質。基於前面提及的蛋白質缺點,肉類食物一週只能攝取二至三次,最好選擇高蛋白、油脂少的雞胸肉。此外,蛋(蛋白質量約六公克)和豆腐也是優質蛋白質來源食物。兩者也含有脂肪成分,一顆蛋或半塊豆腐都可以當成一道主菜。納豆和豆腐都屬於大豆製品,但納豆所含助消化成分比豆腐多,可以把一包納豆(四五公克)當成副菜食用。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透過蔬菜、菇類、海藻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營養素,必須透過食物攝取。它們還有幫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代謝的功能。因為具備讓身體機能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功能,萬一缺乏,將成為引發各種疾病或身體不適的原因。膳食纖維有維持良好腸道環境的功能。膳食纖維不在胃或小腸被消化,而是直接抵達大腸,成為糞便材料。沒有膳食纖維,腸道的糞便材料會不足,囤積大腸內的老舊廢物或有害物質、多餘糖分無法排出體外,這就是致病原因。沒有所謂絕不能吃的食物,也沒有只吃某種食物即可的道理。飲食重點在於均衡,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都要攝取,在進食時也要提醒自己多吃蔬菜、菇類、海藻類,少吃肉或魚、米飯。本文摘自《60健康老:心靈、飲食、運動、睡眠, 促進回春賀爾蒙分泌,60歲啓動健康老》,天下雜誌 2019/04/24 出版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2-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防老抗衰的健康生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人照護」。旅居國外的作家朋友夏祖麗寄來一篇她追憶父親名作家何凡在步入晚年,對老、病、死的看法,充分流露出老人如何以睿智、幽默面對人生無法避免的終點。同時我們也收到一位基礎醫學的名教授在耄耋之年仍然不忘研究教學之餘,寫出一篇對老年健康的看法,內容包含中西醫學不同看法,同時提出健康食品、增進記憶、保健養生的新思維。我們也很榮幸能邀請到國內主導老人照護的衛生福利部薛瑞元常務次長發表他對這主題的看法:「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許不是意味著台灣將像一個老人走向遲暮,而是一個新文化建立的開始――不同世代的對話、不同血緣的融合,新的國族認同促使共同面對解決新的問題。」一、老年如何健康快樂全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已不斷上升,因此老年醫學非常受重視,有關延年益壽,防老抗衰,永保青春的相關基因(FoxO、p53、sirt1、PP63 shc 等等)及細胞訊息傳遞因素(growth factors、hormones、cytokines、free radicals、oxidative stress、antioxidants)的細胞分子作用機制,已有很多研究,但結果仍處於各說各話,尚未建立實驗可行的防老抗衰的方法或藥物,因大部分的實驗均在試管中或培養細胞所作的研究,直到最近才開始有鼠類實驗成功的例子,發現有些藥物已能瞄準標靶穿入衰老且已不再分裂的細胞,將其清除,因此,具有防老及治療白內障之功效,科學家預測發明不老藥,激發身體自我修護能力及延緩衰老的藥物,渴望延長人類的壽命至一百五十歲或更長,這些研究的重點不但延長壽命,而且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實現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在科學家發現不老藥前,我們又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健康快樂的生活呢?總合一些簡易可行的方法,與大家分享。二、中國古代名醫抗衰老的典範中國古代許多名醫,各有著名的養生術,似乎與現代的醫藥學養生保健觀點,差異不大,舉例如下:1、華佗(141-208年)三國外科鼻祖:「世間萬物分陰陽,陰陽平衡生長壯,陰平陽秘靠調養,加強運動身心強。」2、葛洪(284-341年)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我國化學鼻祖:「東晉道家葛稚川,一生精煉內外丹,清除六害靜觀座,氣行周天可駐顏。」3、孫思邈(581-682年)唐醫學大家及藥王著千金要方:「養生行善最為要,積德自然少煩惱,欲要長壽成真人,請君深研孫思邈。」4、李時珍(1518-1593年)明代偉大著作本草綱目的作者:「吸菸益少害處多,品茶利多弊端少,若問飲酒怎評估,關鍵在度最為要。」5、長生諺語(1)人怕不動,腦怕不用;早起活動腰,一天精神好;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2)笑口常開。青春常在;不氣不愁,活到白頭;遇事不惱。長生不老。(3)久視傷神,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臥傷氣。 三、現代抗衰老的典範現代醫藥學的研究,顯示老化衰弱的罪魁是氧化壓力及發炎,維持腦與心靈的寧靜安祥,乃是防老抗衰最重要的守則,綜合現代各家的養生術,重點如下:1、老化現象(1)形體衰退:白髮、皺紋、黑斑。(2)慢性疾病: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關節炎。(3)情緒低落、健忘。2、改善老化的健康生活範例(一):(1)減輕壓力。(2)愛自己、愛別人。(3)在腦中有幸福及快樂感。範例(二):(1)力行健康飲食。(2)良好的生活習慣。(3)充分休養與修持。(4)適度運動(起床前,吐納深呼吸、丹田功、生活在感恩及幸福中)。範例(三):(1)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臟病、肝病是不良生活習慣促成。(2)習慣能夠改變基因。(3)幸福感是健康生活的要素之一。3、避免大量消耗能量及抗氧能力(1)吸菸喝酒(2)暴飲暴食(3)食物添加物(4)壓力大的生活習慣(5)毒素(6)紫外線、放射線、電磁波。四、藥食同源的觀念及警訊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及坊間,均興起保健食品的研究,市面上充斥各種不同的保健食品使用的風潮,值得我們醫藥學界正視,在此嘗試從藥理學觀點,剖析最近有關保健食品的基礎科學與臨床的相關研究。1、 美國參議院特別委員會研究國民營養問題,並調查疾病增加原因,麥高文報告指出,藉由飲食生活的改善,可減少25%心臟病,50%糖尿病,80%肥胖症和20%癌症。2、 理想食物:85%植物性加15%動物性;其中「植物性」食物,係指含45-50%穀物包括豆類,而穀物則以未精緻者為佳,另含35-40%蔬菜水果,這些植物性食物,必須新鮮,保持天然狀態食用,若經過人為加工後,比較不理想。就寢前,讓胃部淨空。3、十四類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物(1) 豆類:扁豆、青豆、豌豆、四季豆、黑豆、紅豆,含維生素B complex。富含蛋白質。具降脂、降血糖、減肥的功效。(2) 藍莓類:藍莓、紅葡萄、草莓、櫻桃、黑莓,具抗氧化。防癌、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白內障,護眼。(3) 青菜:花椰菜、甘藍菜、高麗菜、白菜,青江菜、芥菜、蕪菁。強力抗癌、補鐵。(4) 穀類:燕麥類、糙米、小麥胚芽、小米、黃玉米、亞麻子粉、大麥、小麥、蕎麥、黑麥。富含纖維、蛋白質、礦物質、植物雌激素。(5) 水果:柳橙、檸檬、葡萄柚。富含維生素,吃比喝更有效,含果膠、葉酸。預防癌症、中風及糖尿病。(6) 南瓜、紅蘿蔔、地瓜、橙椒。富含β-胡蘿蔔素、纖維、礦物質。防癌、護眼。(7) 鮭魚、黑鮪魚、牡蠣、蛤蠣、沙丁魚、比目魚、鮪魚、鱒魚。富含必須脂肪酸、ω3、ω6。防心血管疾病、健全細胞膜。(8) 黃豆、豆腐、豆漿、味噌。富含礦物質、維生素E、植物蛋白質、ω3。防心血管疾病、癌症,防骨質疏鬆。(9) 菠菜、甘藍菜、芥菜、青江菜、萵苣、橙椒。β-carotene、維生素C/E/K、B complex、CoQ 10 、礦物質、葉綠素、植物醇、ω3。防心血管疾病、癌症、護眼。(10) 茶含茶多酚。防癌、降血壓、減肥、防骨質疏鬆、抗病毒、抗蛀牙。(11) 蕃茄、紅西瓜、紅葡萄柚、柿子、木瓜、紅心芭樂,茄紅素。含維生素C、β-carotene,抗氧化,維生素B 6 。護心、護眼。(12) 火雞、瘦肉蛋白、去皮雞胸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 6 、B 12 、minerals、nicotinic acid。(13) 核桃:杏仁、開心果、胡桃、榛果、南瓜子、葵瓜子、腰果、芝蔴。堅果富含必要的不飽和脂肪酸(ω3)及維生素E。降膽固醇、降心血管疾病。防癌及防糖尿病。(14) 優酪乳(低脂或脫脂):活益生菌強化免疫,蛋白質、Ca、維生素B complex。防癌、降血壓及膽固醇。4、保健食品(nutraceuticals)及功能性食物(functional food)簡稱NFF。最近的研究顯示,食物不但供給營養素而且具有功能性的保健效果,然而有關濫用保健食品引起不良的效果已有報告,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覺,適當的使用保健食品。(1)保健食品定義及功效a. 調整免疫系統 b. 改善骨質疏鬆 c. 調節血脂功能 d. 護肝 e. 調節血糖 f. 抗氧化 g. 調整腸胃功能 h. 牙齒保健 (2)保健食品的選擇及警訊a. 保健食品不宜單一大量長期使用。b. 天然食材保健功能最好。c. 加工純化後,不比天然好。d. 每個人因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環境及生活型態差異,必須考慮個人化的需求,尤其是使用劑量及期間,求取適當的保健規劃。(3)保健食品的臨床實驗結果,部分顯示不良的效果如下,因此必須謹慎使用健康食品。a. β-胡蘿葡素不具預防反而增加肺癌。b. 維生素C增加動脈血管硬化。c. 葉酸增加大腸直腸癌。d. 高鈣、高維生素D可降低大腸直腸癌,但增加攝護腺癌。e. 停經婦女補充荷爾蒙(動情素加助孕素)增加乳癌罹患率。五、老年人增進記憶的方法年紀大,令人感到變化最大的是健忘,因此,除了注意養生的健康生活外,下列幾種簡易的增進記憶的方法,不妨試試看。1. 穩定情緒、舒暢心情、精神愉快、記憶靈敏。2. 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記憶:聽音樂、散步、栽種花木、短程旅遊。3. 保護大腦神經:防治腦血管疾病、戒菸酒,適度用腦。4. 鍛鍊大腦功能:多學習文化知識及技藝。5. 生活不可過於悠閒。6. 合理有序的生活節奏,大腦功能活動正常、意識清晰、思維有條理、記憶深刻準確。7. 睡眠充足、飲食適量。8. 遇事,細看細聽,使記憶深刻持久9. 注意明瞭事物信息的內容及特點。六、個人化保健養生新思維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及天生體質的差異很大,保健養生必須講求個人化的養生,才能達到實質上的效果。最近的研究顯示下列各種因素,導致我們對保健食品及各種藥物的反應,差異很大。因此,務必講求個人化的養生術。1. 遺傳疾病:癌症(乳癌、白血病等等)、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家族疾病與遺傳基因多樣型或突變相關連。2. 過敏症,免疫力差,自體免疫疾病。3. 早年型(50-60歲)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小腦脊椎退化症、脊椎側彎硬化症等等。4. 藥物及毒物代謝酶(cytochrome P450)之多型性及差異性。
-
2020-02-04 名人.好食課
預防流感上身 營養師推薦4種營養素提升自體免疫力
寒流來襲,流感疫情升溫,我們應該平時就做好預防工作,如:施打流感疫苗、出入公共場合戴好口罩避免飛沫感染,也可以透過飲食提升免疫力來預防這些疾病,以下營養師整理了一些食物或營養素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一起向流感say no!一、益生菌:腸道中存在著數以百億計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透過分泌代謝物、調節體內激素而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補充益生菌有助於調整腸道菌叢生態,因此能調節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對抗流感。過去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增強先天免疫力並調節病原體誘發的發炎症狀(連結),增強對抗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流感的發生率。2014年有文獻統整了益生菌與免疫的關聯,在文獻中指出粘膜上皮細胞可維持腸道的完整度,避免病菌入侵。益生菌也能夠調節「系統性免疫細胞」(systemic immune cell)、黏膜上的免疫細胞活性,像是增加T細胞的活性等,促使T細胞殺掉入侵的病菌,幫助我們對抗流感(連結)。益生菌的菌種有很多,在挑選補充品時可以查詢健康食品資料庫(連結),選擇有免疫調節認證的會更有保障!而在一般食品上,建議可以攝取無糖優格、優酪乳,都有助於調節我們腸道生態,進而提升抵抗力!二、鮪魚、鮭魚:鮪魚和鮭魚是補充維生素D的好來源,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除了與骨質健康有關以外,維生素D也與免疫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體的免疫細胞在辨認到病菌後,會開始分泌抗菌蛋白,而維生素D就參與了這個機制(連結),因此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是維持免疫的關鍵之一。過去研究發現,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與流感發生率為負相關,代表維生素D含量越低,流感發生率越高!然而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國人的血液中維生素D狀況非常不佳,19歲以上接近缺乏的比例達到40.4%,而缺乏率達到近20%。除了飲食之外,也要有充足的日曬或者選擇攝取補充劑,都是很好的維生素D補充方式!三、全穀、堅果類:全穀和堅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一碗糙米飯就可以滿足約20%的維生素E建議量,而維生素E是人體重要的抗氧化劑,可透過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防止氧化造成的損傷維生素E也藉由調節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等等免疫細胞的活性來提昇我們的免疫力(連結),是維持免疫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有研究發現在流感感染期間,體內的維生素E含量會減少,(連結)。在一些動物實驗發現,補充維生素E能夠降低因為感染病毒所造成的肺部發炎指數(連結),因此,我們平時仍需要補充含維生素E的食物來維持我們抵抗疾病的能力。目前我們血液中維生素E的狀況尚可,缺乏率僅為0.1%,但攝取狀況十分不佳,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僅有1-6歲的幼童有達到建議攝取量,其他族群大都只介於60-80%的建議量,且青春期女性更低於60%,顯示我們要更注意維生素E的狀況。四、辛香料:我們每天吃的辛香料中都含有許多植化素,像是大蒜的大蒜素、薑黃的薑黃素、薑的薑烯酚等等,這些植化素,在人體扮演的角色十分多元,像是抗氧化、保護細胞完整性、調節免疫等等,這都是我們對抗流感的保護傘,讓我們能免於病毒的侵擾。以大蒜為例,研究發現大蒜所含的大蒜素等硫化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還有增強自然殺手的殺菌能力,也可透過降低病毒的附著力達到增強免疫功效。2001年有一項小型人體試驗,招募了146位健康受試者,並隨機給予大蒜補充物,並進行12周的追蹤,觀察這些人是否會得感冒。結果發現,在實驗期間,有攝取大蒜補充物的組別,僅有24個出現感冒症狀,而安慰劑組則為65位,因此學者推測補充大蒜補充劑有助於預防感冒(連結)。而其他的辛香料也有類似的研究,所以我們可以在飲食中包含一些辛香料,補充這些植化素幫助提升免疫力!總結上述的飲食建議,平時要多攝取各式各類豐富顏色的食物補足營養,建構好體內免疫系統的防護網,才能在盛行流感的季節免於受到病毒的侵擾。除了做好飲食上的防禦,平日也要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及定時運動的好習慣,才能打造百毒不侵的健康鐵三角!【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流感高峰期!4種提升免疫力的營養素報你知!】
-
2020-01-29 橘世代.健康橘
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
許多人在忙碌工作之際,接近備餐時段就不免開始焦慮,要如何在最有效率的時間管理下,做出營養均衡美味可口的一餐,這對剛開始進入廚房的新手真是一項挑戰;對已經有烹飪經驗的煮婦煮夫,雖然有自己的心得與武功祕笈,但是考量營養均衡時,總是擔心過與不及。筆者引用近年營養學的建議,提出一些簡單有效的做法,讓備餐的朋友們參考運用。用餐盤比例達成健康飲食首先推薦2張圖,圖一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所提出的餐盤建議,從面積比例來看,餐盤內超過3/4是植物性食材。圖二是加拿大在2019年春天發布的餐盤建議,以更具體的食物圖像,讓消費者直接了解餐盤的內容。這是目前許多國家在飲食趨勢的建議:相較於斤斤計較食物的公克數,餐盤的食物種類、比例,更容易遵循且更加重要。如何將「健康餐盤建議」轉換成家中餐桌菜色呢?其實只要略略添加一些小巧思,就可以讓全家享有健康的餐點。筆者家中多年來以分隔餐盤供餐,在林口站擔任共食主廚時,曾經分享一些概念,例如:將煮好的菜色依比例分在餐盤中,全家人都知道自己的餐食比例,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就是基本食育的開端;利用多組鍋具,同步水炒蔬菜,利用烤箱或電子壓力鍋,處理需要時間烹調的肉或魚,稍稍思考與安排烹調時間,就可以同時一起熱騰騰裝盤上菜。足夠的蔬菜攝取與簡易料理方式紅蘿蔔是一項寶,建議於採買當日就洗淨去皮刨絲,依照自家的一餐份量,以合適的容器分裝冷凍。烹調當天,直接從冷凍庫取出不必退冰,放入直徑22公分湯鍋,加入適量的油與鹽,加入少許水分(半杯左右,依實際分量調整),蓋鍋開中火烹調。等到鍋緣冒出水蒸氣,開蓋稍微拌勻,加入2∼3個攪拌均勻的雞蛋,繼續蓋鍋烹煮,直到雞蛋呈現凝固完全熟,就可以蓋上鍋蓋熄火。直徑22公分湯鍋還可以用來水炒夾豆類、芹菜、青花菜、白花菜、秋葵等。這類體積經過烹調不會有太多變化的蔬菜,水炒時加入適量的爆香食材、油、鹽和水,鍋內因為水蒸氣的幫忙,產生蒸煮效應,油與鹽分都可以略略減少。因為鍋具直徑與爐具支架略同,廚房若是2口爐,先考量菜色安排烹調順序;家中若是3口爐,同時3道菜一起烹煮,也不覺得擁擠。如果午餐吃外食,覺得蔬菜攝取不太夠,當晚務必立刻補充,今日事今日畢。每個人一天至少要攝取煮熟的蔬菜3∼4個拳頭(依照自己的拳頭大小),但這其實只是及格值的建議。除了吃到足量的蔬菜,也要同時提醒自己喝足夠的水分,不然反而容易引起便祕。以自己體重乘以30,就是一天攝取水分建議量(毫升),如果考慮流汗等因素,就必須再調整。以肉品與菇類烘托美味蔬菜在肉品上,筆者喜歡加入蔬菜烹調,一方面借用蔬菜的甜味增加菜色風味,一方面也讓蔬菜多個展現舞台。如果當天時間緊湊,豬肉絲和薄肉片都是可以快速解凍的食材,洋蔥、夾豆類、秋葵、糯米椒、青椒、和芹菜等,都是可以直接與肉品拌炒的蔬菜。如果時間充分,肩胛肉或信功小排肉就可以上場當主角:解凍後,清水洗滌瀝乾水分,放入電子壓力鍋內加熱逼出油脂,放入適量酒與醬油,加入少許水,加入切大塊的番茄,蓋鍋加壓以蒸煮模式烹煮,自動洩壓後即可上菜。 菇類食材是神幫手,烹調時菇類的黏多醣體,可以增加肉品的滋潤口感;因為鮮味輔助,調味時可以降低鈉鹽的用量;菇的纖維更是加分,幫助解決現代人纖維質攝取不足的問題。杏鮑菇是滷雞腿塊的最佳搭檔;切成薄片時,則可以和豬肉薄片一起拌炒,增加飽足感;柳松菇是重菜味蔬菜的救星,先將柳松菇以小火煸出香味,再加入龍鬚菜、小松葉等小孩比較容易排斥的青菜,菇的黏液與香味,會稀釋這類葉菜的澀味,並增添菇類特有的風味,改變挑食者對其既有的印象。最後,補充一下烹煮全穀根莖類的小技巧,筆者家中選用糙米加上薏仁與藜麥,糙米2量米杯,薏仁與藜麥共1量米杯。淘洗乾淨後,加入水分1.5倍(所以是4.5量米杯),加1~2小匙橄欖油,選擇電子鍋糙米模式烹煮。許多人不喜歡全穀類食材,因為口感粗糙不討喜。試著加入一些好油烹煮,就有機會讓這些健康加分的全穀類食材,變成家人的最愛。營養飲食是每天重要的生活功課,了解餐盤比例,每天確實地實踐,讓好食材滋養我們的細胞,身體就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註11.資料來源: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2.資料來源:https://food-guide.canada.ca/en/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2019/07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