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第二劑
共找到
1389
筆 文章
-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劑次人口比25.10%達標 因應颱風疫苗配送將調整
蔡英文總統日前宣布力拚7月底疫苗接種率達25%,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我國疫苗昨天接種20萬2449人次,人口涵蓋率達24.35%、劑次人口比則為25.10%。而因應中度颱風烟花逼近,陳時中也表示,因應颱風的停班停課情形或颱風動態,將延後本周五或周六的疫苗配送作業。另外,已在疫苗預約系統完成預約的民眾,如因颱風停班停課取消接種作業而無法接種,預約平台將保留受影響民眾的名額,請民眾在收到下一輪預約簡訊後,再次進入系統預約接種。至於透過各合約醫療院所原有網路掛號或電話等進行預約的民眾,則依循合約醫療院所公告或通知方式,重新安排接種。而國內目前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一劑民眾踴躍,外界關心下一批疫苗到貨進度是否趕得及民眾接種第二劑。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對進貨時間非常謹慎,要保留第二季施打,又要擴大施打範圍,計算上非常複雜也非常謹慎。目前也沒有討論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後,第二劑混打別種品牌。另有民眾反映第一劑施打實為孕婦類別,但因為早產,不知道是否仍屬於運費類別可在28天後接種,還是需要延長到第10周?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個案還是屬於原來孕婦類別,於第四周接種。至於有大陸工作台商表示,本身屬於第九類族群也收到簡訊通知,但回台要檢疫「14+7」,是否可延長施打時間?陳時中表示,收到通知沒有預約,下次還是在名單內,還是會被通知,假定以年紀或第九類排序,排序仍然在前面。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加購100萬劑莫德納 今年第4季供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與美國莫德納公司簽署兩年共3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的供應合約,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分批供應基礎劑型疫苗與次世代追加劑型疫苗,並同時加購100萬劑疫苗,於今年第四季供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今年2月8日已與莫德納簽署505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供應合約,目前已到貨115萬劑。考量國人對莫德納疫苗接種意願高,且新冠肺炎疫苗仍處於賣方市場,加上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異,指揮中心於現階段投入採購,希望和歐美日同步取得次世代疫苗,因應未來疫情所需。而隨著美國捐台和我自購的莫德納疫苗到貨,我國接種莫德納疫苗人數提升。但莫德納疫苗國際建議接種間隔為28天,但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7月12日宣布,調整第一、二技接種間隔時間,除第一類接種對象、國籍航空的機組員與孕婦維持28天外,其餘類別第二劑調整到10至12周,但調整策略屢遭外界批評。陳時中表示,接種間隔是參考國際間接種建議,並經由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專家討論後審慎研訂。他說,依據WHO自今年1月發布並於同年6月更新的莫德納疫苗接種建議,對於尚未達到新冠肺炎疫苗高接種涵蓋率且有流行疫情的國家,考量其疫情與疫苗供應量以及進貨期程,為加速提升其國內民眾第一劑疫苗接種涵蓋率,可採行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一劑後,於間隔10至12周接種第二劑疫苗的接種政策。因此參酌其他國家做法,英國對於各廠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間隔均為8至12周;加拿大建議最長接種間隔為16週。此外,且依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資料,莫德納疫苗完成接種第一劑14天後,保護力約為81%。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行不行? 專家籲盡速規範「拚接種率非拚不怕死」
面對愈來愈凶猛的新冠肺炎變種病毒,不少國家採取混打疫苗措施因應。目前台灣並未開放混打,但有許多民眾為求自保,有人鑽系統漏洞、有人到國外接種再回來混打,闖關成功。但專家直指,國外開放混打是「拚民眾接種率,不是拚不怕死」,國內應盡早訂定相關規範,避免民眾「亂打」。前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參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行「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瓶頸及解決之道」座談會指出,加拿大開放混打,不是因為疫苗不夠,不是因為到貨的疫苗銜接不上。加拿大和歐洲其他國家開放混打,主要是因為AZ疫苗出現血栓的問題,尤其有些民眾打了第一劑AZ疫苗,不代表第二劑就沒事,導致民眾接種信心下降。為了讓民眾有其他選擇,因此進行混打試驗,並提出科學證據告訴民眾混打的效果、風險等。邱淑媞表示,加拿大除了明確地向民眾指出,混打疫苗「不是新鮮事」,在過去A肝、流感就有使用,更重要的是該國是提供最佳的做法讓民眾有所選擇,而非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混打,「混打是為了拚接種率,而非拚不怕死」。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表示,政府應盡快提出混打的策略和規範,而非一直以「沒有本土實證作為搪塞之詞」,反讓民眾一直鑽漏洞,到處「亂打」疫苗,造成更大的風險。邱淑媞也表示,WHO和其他國家的疫苗政策都指出,民眾的接種信心是最重要的。如美國FDA就明確表示,為了提高民眾接種信心,監管疫苗的安全、有效和品質非常重要,批准EUA後也要繼續監管。現在國產高端疫苗引發爭議,便在於政府監管不佳,讓民眾誤以為緊急授權(EUA)就是「因為緊急可以隨便」。但以美國來說,便以公開的會議來進行審查,「沒有像我們在這邊跪求公開資料」,且至少有一個設計良好的三期臨床試驗,以決定疫苗是不是真的利大於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則表示,內部資料顯示高端疫苗製程尚未穩定,不同批次間有品質差異,若真的開放施打,應在接種卡上註記疫苗批次號碼,以利後續監測、追蹤。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到真正高端疫苗!演員吳鈴山曝接種後親身感受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平息,接種疫苗是近期重要話題,除了向國外採購疫苗外,國產疫苗也引人關注。其中國產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於6月10日解盲成功,更在7月19日通過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演藝圈有不少藝人發聲表示願意接種國產疫苗,而演員吳鈴山和老婆黃崇蘭更是在今年三月時自願受試。據媒體報導,吳鈴山在21日表示,內湖三總致電告知結果出爐,他和太太黃崇蘭打到的不是安慰劑,而是真正的高端疫苗。演出本土劇「世間情」的演員吳鈴山今年三月時與老婆等10位親友加入國產疫苗臨床試驗,他認為「總是要有人去做這些事」,在當時積極找資料,評估後加入試驗,是演藝圈首對打疫苗的夫妻檔。據《三立新聞》報導,吳鈴山表示「確實已經收到通知知道是打到真的疫苗」,並且已接種完兩劑,現在就等九月回診看疫苗保護力狀況。他也分享打第二劑疫苗時有稍微拉肚子,不確定是不是疫苗的關係,可是沒有很不舒服。他還表示自己不會去打公費疫苗,把機會讓給其他人。至於親友的疫苗施打情況,吳鈴山表示並未過問,而70歲的岳母目前還沒登記公費疫苗,尚在等待醫院通知結果後再做決定。
-
2021-07-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莫德納副作用很強嗎?只打一劑保護力有多少?新冠疫苗關鍵十問專家解惑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會,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新冠肺炎是新興傳染病,相關資訊多且龐雜,也因混亂而導致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成立科學防疫小組,針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與知識建立,並設立肺炎知識專區,為民眾解答關於疫苗的眾多問題。查小喵出任務,彙整民眾面對新冠疫苗最焦慮緊張的十大問題,運用6月2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內容、台大醫院「知識就是力量」共筆資料、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6月29日記者會資料、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記者會7月1日舉辦的記者會資料及疾管署新冠疫苗Q&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回應,幫大家解惑,期盼大家認識疫苗不緊張。【疫苗的接種時程】Q.1 如果僅接種1劑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達到多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輝瑞第一針效果有 52%、莫德納為 69.5%。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有7%受試者忘了打第二針,這些人持續追蹤下去,發現他打完第一針14天之內,保護效果就達到50%,過了14天達到92%。嬌生疫苗只要打一針,保護力為 66%,AZ 一針的效果則是76 %。如果只打一針,mRNA疫苗不見得比AZ優。 國際實際使用經驗,黃立民說,在以色列觀察發現, 只打一針輝瑞的防護力是54%, 跟臨床試驗差不多。在蘇格蘭,只打一針輝瑞防護力為91%、AZ為88%。在南韓,只打一針輝瑞是 89% ,只打一劑AZ是86%。黃立民說,只打一針的效果好壞,決定於當時的環境。如果大環境才剛開始施打疫苗,大家都不打,防疫不好,疫苗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但如果打一針時,疫苗都已經普遍打了,被感染機會本來就降低了。但mRNA疫苗的第二針一定要打,這是非常重要的。Q.2 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要間隔多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免疫學原理,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若免疫系統記得這一針,那之後不管隔多久補第二針,保護效果都可以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那就必須重新來過。目前政府規定,AZ疫苗第一和第二劑間隔至少8週以上,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黃立民說,根據AZ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兩劑間隔小於6週、間隔6到8週、間隔9到11週跟間隔大於12週,其保護效果分別是55%、59%、63%和81%,亦即間隔12週保護力最高,間隔到16週效果仍非常好。Q.3 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混打?混打是不是有方向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並不建議疫苗混打,除非接種第一劑時發生症狀並通報不良反應,且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再接種同樣或類似成分疫苗,可接種另一廠牌疫苗。建議依原第一劑接種廠牌的建議間隔,按時完成第二劑接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22日疫情記者會表示,確實從國際資料可知,先打AZ後再打輝瑞BNT疫苗,防護效果更好、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指揮中心專家仍不建議混打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資料,都是AZ打完打輝瑞,並不是台灣現在有的莫德納疫苗。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嚴謹的科學會希望有其他的資料來佐證。黃立民說,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建議混打。根據最近一個西班牙做的研究,追蹤 663人, 第一針打AZ的人,第二針中1/3的人不打、 2/3 打輝瑞BNT疫苗,觀察抗體變化。 結果第二針 打輝瑞疫苗者,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從71跳到7700,增加100倍, S蛋白的抗體從98跳到3600, 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從34%跳到100%。因此,第一針打AZ、第二針打BNT,混打效果非常好。但當然副作用增加,發燒會增加一點 。目前已經有些國家建議可以混打,但需注意方向性,第一針打AZ、第二針可以打mRNA,但如果第一針打mRNA,那第二劑也建議打mRNA。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簡稱為SMC)6月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針對目前台灣有社區群聚的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和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輝瑞/BNT疫苗應對Alpha株,若完整接種2劑保護力為92%,在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就有8成保護力、接種兩劑達到95%;在死亡的保護效果,70歲以上接種單劑就有85%。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的保護力是79%,對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也有94%。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SMC6月29日舉辦的記者會表示,如果去看疫苗保護力,在病毒學上中和抗體的效價越高,可能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越強。不過必須認知到,事實上無法比較出哪個疫苗比較好,因為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還有其他免疫系統的強化因素需要考慮。雖然從AZ疫苗的效價來看,對變種病毒保護力會下降一些。不過在變種病毒中,大家擔心的印度變種株Delta,其實對疫苗保護力影響較小,反而是研究顯示,巴西與南非變種保護力較為明顯下降。黃立民說,南非株的1484K是很早的突變點,已經知道突變對疫苗中和抗體效果變差,可是很多病毒並沒有逃脫疫苗的掌握,如果疫苗可以打到很高的抗體,還是可以對抗病毒。因此英國的接種策略是盡快讓大家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接種疫苗也可以讓重症降低。因此目前遇到變種病毒的策略,就是讓抗體提高,另一個就是做新的疫苗,但後者需要時間。Q.5 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7月1日媒體工作坊中表示,疫苗覆蓋和解封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打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效果,可能10%~30%的人還是會感染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風險,但沒辦法絕對阻絕呼吸道黏膜帶有病毒的狀況,意即所謂的無症狀感染。 英國研究發現,接種AZ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效果有72%,但對無症狀保護效果幾乎沒有。打疫苗後若接觸病毒,可能不會發病確診,但可能短時間身體會帶病毒,還是可以傳播給其他人,因此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還是要持續戴口罩。黃立民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當社區疫苗覆蓋率到三、四成,就會有感,會開始覺得病毒傳播變慢、個案出來速度變慢。可以合理、審慎樂觀估計,打到三到四成,台灣疫情會比較好控制。【疫苗的不良事件】Q.6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很強嗎?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副作用比例高,且比AZ疫苗高。台灣目前的狀況,莫德納還沒開始接種第二劑,因此臨床上是不是副作用比較高,目前還沒有資料。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大於38度(15.5%)。另在接種後不良反應方面,常見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為接種部位搔癢及罕見不良反應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根據SMC在6月29日發佈的「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專家意見指出,有研究找出2017年至2021年的二到四月間有的急性心肌炎的病患,再找出過去二十年內所有可能與疫苗相關的心肌炎病患。研究發現其中四位在接種疫苗後,五天內有急性心肌炎,三位是23到36歲的男性,一位是70歲女性。四位都有施打兩劑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兩人打莫德納疫苗,兩人打輝瑞疫苗),都有嚴重的胸痛症狀和心肌受傷的現象,但住院接受治療後均在二到四天內出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副主任巫龍昇解讀上述研究指出,以這麼少的樣本其實只有關聯性,很難推估出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病理機轉與危險因子。臨床上不論是否與疫苗有關,心肌炎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此研究中提到目前無法證實心肌炎與疫苗的相關性,此結論也與美國CDC相同。巫龍昇指出,這不是第一篇有關疫苗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美國CDC目前確認的案例是393位,但美國施打mRNA新冠疫苗的人約有一億七千萬人,換算之下與心肌炎事件有關的僅約百萬分之23,實屬少見,希望民眾不要太過恐慌。Q.7 年長者打AZ是不是比較安全?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如果擔心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問題,其實AZ相對反而安全。Q.8 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傳出許多猝死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嗎?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之後發生死亡的死亡率,是不是有高於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必須要以科學研究來釐清。比對健保資料庫,各年齡、性別,接種疫苗後死亡與沒接種疫苗後死亡,兩者相比並沒有超過背景值,表示死亡是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沒打疫苗的人也因為年長者有各種疾病會發生死亡。此外,專家也以不同疾病別進行監測,發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觀察值也都沒有超過期望值,因此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打了AZ疫苗對年長者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李秉穎也說,跟國際比較,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在英國是百萬分之20.9,台灣是百萬分之19.6,並沒有高於其他國家;如果只看75歲以上死亡率, 台灣是百萬分之87,韓國是百萬分之146,台灣的死亡率也沒高於其他國家。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個案,類似的狀況在其他國家剛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時也有出現,如美國、韓國。張皓翔說,這些通報個案會透過科學方法,釐清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包括檢視特定族群接種疫苗後死亡率有沒有超出背景值,如果有接種疫苗者死亡率與沒接種者並無明顯超出,那死亡應該與疫苗沒有關連。相關的個案會以解剖來釐清死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9日記者會說明,目前累計240例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的死亡個案,年齡為41至101歲間,其中186人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完成解剖44人,其中33例與慢性病相關,其他死因分別為1人為吸入食物窒息,2人死於頸椎骨折,1例嗆噎窒息、1例顱內出血死亡,2例疑因肺炎病逝及2例泌尿感染死亡。Q.9 新冠疫苗中,重組蛋白疫苗是否比mRNA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差?李秉穎說,只看安全性的話,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疫苗公布的資料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台灣的高端、聯亞的重組蛋白疫苗本身的不良反應,初步資料看來,發燒的發生率不高。mRNA疫苗立即型過敏發生率比較高 ,可能有罕見心肌炎、心胞膜炎問題; 腺病毒載體疫苗立即過敏反應也比較高,可能會發生罕見血栓。因此以安全性來看,重組蛋白疫苗不亞於其他疫苗,有效性方面,還不是很清楚。但Novavax根據最新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達89.7%跟mRNA蠻類似。 Q.10 血栓副作用如何監測?張皓翔說,接種AZ疫苗後可能發生極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問題,會發生在腦部、腹腔、下肢,在皮膚表現則會紅點、紅疹。因此建議施打AZ疫苗的民眾要注意血栓相關症狀,若有疑慮,隨時跟醫師聯繫、討論。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要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關鍵十問 專家共筆來解惑,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柯文哲:邊境管制人員應比照第一線醫護 優先打第二劑
全球Delta變種病毒肆虐,不過有機場第一線防疫人員指出,目前機場檢疫新制導致工作量暴增、人力配置卻嚴重不足、還有機場檢疫人員完整接種兩劑疫苗者的比例也過低等,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灣除了內部清零,更重要的就是邊境管制,負責邊境管制的人,重要性與醫院第一線照顧確診的醫護一樣重要,負責邊境管制的人,應該優先打第二劑疫苗。柯文哲說,現在台灣除了內部清零,更重要的就是邊境管制,尤其目前全世界Delta病毒一大堆,尤其每天新增案例有40至50萬人,台灣島外,全球疫情仍相當嚴重,邊境管制是很重要的防線。柯說,實務上,負責邊境管制的人重要性與醫院第一線照顧確診者一樣重要,這一批應該優先打第二劑疫苗,要與醫院第一線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一樣的待遇才對,應該優先打第二劑疫苗。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黃偉哲昨挺高端「是優先選擇」其實已打了兩劑AZ
台南市長黃偉哲最近疫苗風波不斷,他昨天公開表態挺國產高端疫苗,並表示如果可以選擇,會優先選擇打高端,但媒體問他到底打了疫苗沒?他說,已打了兩劑的AZ疫苗,「因為我的注射期限到了,當時並沒有高端的選項。」黃偉哲昨接受自由時報訪問時表示,AZ疫苗可以對抗病毒是武器,性能不亞於AZ的高端疫苗當然也是好的武器,「市長的第二劑配合指揮中心的施打順序安排,如果可以自由選國產疫苗的話,也是我的優先選項」而他今天表示,已經打了兩劑疫苗,並表示自己兩劑都是拖到最晚才打,第一劑是在4月16日打的,已比其他首長都晚,第二劑需相隔8到12周,他拖到7月12日才打,兩劑都是AZ,因當時沒辦法選擇高端,疫情指揮中心也沒開放AZ疫苗混打其他品牌,而7月12日時,高端疫苗也還沒有取得EUA(緊急使用授權),所以意願與事實是有差距的,外界用政治眼光來看待此事,而他的選擇不論是在政治、科學或個人意願上,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是否打高端 陳其邁:第1劑打什麼,第2劑就打什麼
桃園市長鄭文燦、台南市長黃偉哲都表態,願意第2劑施打高端疫苗,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午談及此事直率回應,「第一劑打什麼,第二劑就打什麼」。陳其邁近日天天向市民喊話,不論什麼廠牌,打進身體的疫苗才重要,面對有縣市首長表態第二劑願意打國產高端疫苗,陳其邁被問及此事他說,「第一劑打什麼,第二劑就打什麼」。現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就是這樣,那我們就把按照我們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陳其邁第一劑施打的疫苗是AZ疫苗,至今他堅信專家評估,包括AZ及莫德納疫苗保護力都相當,是否可以混打疫苗,亦以專家意見為要。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鄭文燦黃偉哲表態混打高端 柯文哲:已是政治 不是科學
桃園市長鄭文燦、台南市長黃偉哲市長都表態第三、第二劑願接種高端疫苗,等於AZ要跟高端混打,但中央目前尚未開放混打,新北市長侯友宜則表示,這是科學不是政治,柯文哲今天防疫記者會也被問及要不要打高端?柯文哲說,當這麼多政治人物都被問這一題,它已經是政治,不是科學。柯文哲說,就實務上講,地球上有的疫苗,包括AZ、嬌生、蘇聯的疫苗是用腺病毒載體做的;另外一組,美國、德國技術的BNT、莫德納是mRNA技術;大陸是滅活病毒;與高端最接近的是美國的Novavax,但還沒有上市。柯說,高端採用蛋白質次單位技術,應該是全地球最早拿到EUA的疫苗,也還沒有做過混打的試驗,不像莫德納、BNT、AZ等,所以他的結論是,高端能不能混打,答案是目前沒有科學上的數據,無法評論。柯文哲說,也就是說,高端的技術,實際上臨床還沒有直接使用的證據,從科學上沒有辦法評論。「當這麼多政治人物都被問這一題,它已經是政治,不是科學。」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縣市首長表態第2劑打國產 陳時中:混打恐怕有困難
國產疫苗審查進度也攸關六都縣市首長施打第二劑疫苗的選擇,其中不少縣市長首長已接種AZ疫苗,其中桃園市長鄭文燦、台南市長黃偉哲說,第二劑會打國產疫苗,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示要打第二劑國產疫苗,陳時中表示,六都等打第二劑高端疫苗,目前國際資料比較少,因會先在國內先行做研究,若要混打,還是要透過ACIP討論後給出意見,但恐怕比較困難。前天高端通過EUA後會陸續盤點產能,陳時中表示,會請他們再來盤點,但正式的後續,還是等ACIP小組討論過後再報告。過去高端疫苗國際事務處長、醫師連加恩昨日表示,Eua審查是有錄影的,未來是否會調閱影像讓大家了解。他指出,相關審查會議已做了決定,相關會議資料會再做公告。國產疫苗目前的審查進度高端審查紀錄,其中也會涉及到國內另一家國產疫苗聯亞的審查狀況,陳時中表示,「聯亞也還沒審,影響公平性的資料會暫緩公告在相關資料的公告。」他表示,相關審查有些不公平的地方,有些公布時間沒到,有些內容比較敏感,會將部分資料會在另一家審查完畢後公告,一定會在兩周後公告。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莫德納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Taiwan V-Watch 7/16資料,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Taiwan V-Watch 7/16資料,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延伸閱讀】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 我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
-
2021-07-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趨緩終於有時間剪頭髮?陳時中:煩惱少一點
我國從5月19日全國升為三級警戒,本土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兩個月。近期疫情逐漸降溫,有公衛專家推算,已六周Rt值小於1。今天指揮官陳時中終於剪去一頭亂髮現身記者會,因此外界好奇,是否因為疫情趨緩而有時間剪頭髮?陳時中則笑答,「因為頭髮有點亂啦!大家說頭髮是煩惱絲,看剪短一些煩惱可以少一點、疫情也會比較小」。而有皮膚科執業醫師接觸新竹確診友人染疫,但隱匿到健身房運動。因此外界詢問健身房是否可向該醫師求償。陳時中表示,健身房可否求償交由法律決定。但職業別不在禁止出入健身房之內,不要貼標籤。至於隱匿疫調的相關處分,地方政府會有事證作為處分依據,不服的話可以訴願,保障自己權益。而這名皮膚科醫師傳出打過疫苗仍染疫,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該名醫師5月曾打過第一劑疫苗,但還沒接種第二劑。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讓18歲以下打疫苗 醫:不是科學考量而是選票
台灣本土疫情趨緩,疫苗覆蓋率也超過二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指出,近期疫情以家庭群聚為主、年齡更有下降趨勢,會想辦法加速向年輕族群開放打疫苗。有專家認為,各國出現年輕族群染疫,不是代表Delta變異株專門攻擊年輕人,而是染疫的人「大多都沒打疫苗」,這群人剛好是年輕族群。不過,長者或慢性病等高風險群仍應優先施打,若政府還沒施打完這些族群,便讓18歲以下青少年施打,「這不是根據科學,而是選票」。指揮中心昨公布疫苗施打最新數據,共19萬多萬人接種疫苗,接種AZ者有16萬多人,接種第二劑約6千多人;接種莫德納約2萬5千多人,第二劑約3千多人。總體人口涵蓋率為22.48%,劑次人口比為23.08%。而疫苗預約平台20日起發送簡訊152萬9148人,完成預約者有95萬6996人,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62.58%。雖然疫苗接種率逐步提升,但近期觀察到染疫年齡層下降趨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整體確診人數變少,但年輕人比率增加,相較5月11日當周20到39歲在占確診者的15%,但到了上周,20到39歲確診比率已上升到42%。筆名林氏璧的台大醫院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指出,台灣7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逾六成,65至74歲逾七成,長者已有一定防護力,近期出現年輕人染疫情況並不意外,就像日本去年夏天時,增加許多20至39歲年輕人染疫,因活動力強更容易傳染,但大多是無症狀或輕症,也呼籲別因此解讀為Delta變異株容易攻擊年輕人,「只能說,沒打疫苗的人容易感染,剛好現在沒打疫苗的都是年輕人」。孔祥琪表示,接種疫苗講求安全性,先讓容易重症的族群接種,像是第九類不分年齡慢性病患者、第十類50歲以上等高風險群,至少先接種第一劑,再一一往下年齡層開放。至於18歲以下要不要接種疫苗?孔祥琪說,若疫情不幸又再度爆發,年輕人染疫不一定會住院,但高風險族群可能重症,政府應優先保護。近期以色列、美國等國家疫苗覆蓋率達總人口六、七成,才陸續往年輕族群施打疫苗,英國考量除了特殊疾病青少年外,憂心青少年打疫苗出現心肌炎、血栓等,傾向不開放。台灣若還沒打完優先族群,仍要把疫苗留給18歲以下青少年接種,那不是依據科學,而是為了選票。不過若9月疫苗供貨穩定,前面族群也都接種差不多,撥100、200萬劑讓18歲以下青年族群接種,那才合理。高端疫苗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未來成為民眾另一選擇。孔祥琪表示,像是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蛋白次單位疫苗副作用少,對老人家有吸引力;另一派專家則認為,年輕人打mRNA疫苗容易心肌炎,也可選擇打國產疫苗。不過他擔憂,高端血清陽轉率長者只有88%,保護力無法確定,但總歸來說,不論AZ或莫德納或國產疫苗,有打疫苗總比沒打疫苗好。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公衛:降至2.3級有5條件 可學習加國混打
行政院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都釋放出可能降級的訊息,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台灣可降至2.3級有五項前提要件,且仍要加強「口罩、社交距離、精準檢測」三項措施。若接種速度維持,陳秀熙預估,7月20日至26日通報個案僅101人,社區隱性個案僅50人,等於是每天小於10個隱形感染個案。另根據公衛學者范僑芸分析,加拿大在Delta變異株環伺下,疫情仍持續下降,兩大策略為邊境防堵及疫苗施打,其中兩成完整接種者採取混打。陳秀熙表示,變異株持續發展下,可預期混打策略有其深遠影響,加拿大混打經驗值得觀察借鏡、慎重考慮。陳秀熙表示,台灣上周之病例再生數(Rt值)為0.29,已連續六周小於一,康復率穩定於5%,解封指數也穩定在0.22,不明感染源個案一直在減少,估計隱性感染的人數應該很。疫苗施打速度也快,第一到第八類對象已有高達八成至少接種一劑疫苗,其中65歲以上、75歲以上都已接種六成五到七成以上,第七類必要產業一劑接種率也達六成。陳秀熙表示,解封指數、嚴格實施口罩及社交距離、入境三次檢測、接種率持續提高,這四個條件都很重要,再加上「精準檢測」,五個條件備齊下,各縣市朝向降級的方向前進,是正確的決定。至於精準檢測就是要創造「安心防疫場域」針對可維持口罩和社交距離的場域,只要員工接受定期檢測,如果無法維持的,例如農產批發市場,員工和消費者都要接受定期檢測。降級後的大眾運輸,陳秀熙表示,大眾運輸是群聚感染重要的來源,要塑造「安心防疫列車」,建議員工和乘客都要檢測,例如員工定期檢測、透過快篩站建立「乘客通行證」的制度,乘客也可檢附有政府認證的陰性檢測證明,如此搭乘大眾運輸可更舒適安心。至於餐廳內用,陳秀熙表示,在隱性感染者非常零星之下,可根據政府指引做隔板、通風、人流管制,加上實施員工檢測,消費者則不一定需要檢附陰性證明。陳秀熙也提醒,國外混打策略值得台灣借鏡,至少目前已在加拿大看到實施混打的良好成效。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在英美等多國Delta病毒株確診者比率大增、疫情再起,但加拿大疫情仍持續下降,顯示已成功防堵變異株,其重點在於境外防堵和疫苗施打。加國6月起以「混打」拚第二劑施打率,有七成人口接種一劑,五成完整接種兩劑。加國第一劑接種AZ者可以混打mRNA疫苗,第一劑打mRNA疫苗者,第二劑也可以混打其他廠牌mRNA疫苗,因此有大約兩成完整接種者,是採取混打。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表示,目前有五個國家發表過AZ混打BNT或Moderna研究,均顯示混打有較高抗體保護力,雖然局部不良反應也較多,但並無全身不良反應。現已開放混打的國家包括加拿大(AZ+BNT/Moderna)、歐洲多國(AZ+BNT/Moderna)、韓國(AZ+BNT)、越南(AZ+BNT)、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巴林(中國國藥+中國國藥+BNT)、泰國(中國科興+AZ)。
-
2021-07-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超實用整理包/接種疫苗前後哪些禁忌飲食 副作用該如何緩解?
收到簡訊了嗎?動身前往疫苗接種站前,關於出門前要帶什麼?施打前後有哪些禁忌?若是發燒如何處理?《聯合新聞網》關心您的健康,歸納整理出在施打疫苗前後,你該知道的事。Q:打疫苗該準備的證件?1.通知單或預約成功畫面:新冠疫苗接種目前以持有接種通知單或有預約成功畫面截圖,作為國民的施打資格證明。2.身分證、健保卡雙證件:必須證明通知單上的身分是本人,雙證件務必帶齊。3.口罩:必須戴口罩。也請勤洗手,與現場其他人保持社交距離。Q:打疫苗前的注意事項?1.施打前喝溫開水250cc。2.不建議劇烈運動。3.若有感冒症狀,建議暫緩施打。4.上班族可預先請2天左右的疫苗假,讓身體好好休息。5.若長者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建議有人陪同。6.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要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7.正在服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的民眾,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Q:打疫苗前不能吃的食物?1.請勿預先服用普拿疼或任何退燒藥。2.不建議預先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3.不鼓勵飲酒。但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該怎麼辦?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請盡量放鬆手臂並保持活動,以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也務必記得,打完疫苗後不能揉打施針處,揉打施針處可能會讓它反應更劇烈、紅腫的機會更大。Q:打完疫苗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接種後2天內發燒、肌肉疼痛等不適,可吃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Q:接種疫苗後該注意什麼?1.打完疫苗後需在接種處所停留觀察30分鐘,若出現嚴重過敏休克、劇烈頭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症狀,請盡速就醫。2.若身體出現嚴重副作用,例如大面積的過敏搔癢、頭暈喘不過氣等明顯症狀時請盡速就醫。3.不熬夜,一日需睡滿7-9小時。Q:打完疫苗後的飲食注意事項:1.5樣食物可多吃,讓身體強健並減少發炎情形:a.溫開水,一天建議喝2千cc。b.雞湯、魚湯:內含豐富胺基酸、精胺酸,能強健人體細胞和腸胃道。c.鮭魚、綠茶、薑黃、莓果:為Omegs-3、多酚類,有助降低發炎情形。d.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白蘿蔔、油菜):抑制自由基,保護細胞。e.新鮮水果(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蘋果等):內含植化素及維生素,可幫助抗氧化。2.不飲酒。過量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3.不抽菸。抽菸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受病毒侵襲。4.避免易發炎、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忌油炸重鹹、及垃圾食物。Q:施打疫苗若出現副作用,會傳染給家人嗎?若身體出現副作用,代表身體正在產生抗體,相關症狀並不會傳染,請不必擔心。Q:打完疫苗後,身體多久會有免疫力?打完第二劑的疫苗在兩周後才會有較完整的保護力,建議打第一劑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Q:女性生理期來,仍可照常依約施打疫苗嗎?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打疫苗與生理期衝突,可放心施打。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來1個月台灣300萬人全打AZ 醫列「亞洲人9大副作用」
全國886萬5539人完成第三輪公費疫苗意願登記,約有170萬人陸續收到預約簡訊,這一輪可接種的為AZ疫苗。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指出,接下來一個月,台灣300萬人全打AZ疫苗,他以韓國論文、亞洲人體質為主,列出9大副作用;針對害怕AZ疫苗副作用的民眾,潘建志說,「不舒服時可以這麼想,我們忍受副作用是為了保護不能打疫苗的兒童、幼兒,打完疫苗仍須個人防護,但心,能定的下來」。潘建志表示,網路上雖有許多打完AZ疫苗後恐出現的副作用表格,但資料來源大多是歐美人體臨床試驗,最近他發現一篇韓國的論文,內容探討15000位醫護人員施打第一劑AZ疫苗後的副作用報告,數字較為細膩,感覺上更接近台灣人的反應,因此整理成圖表,提供民眾參考。從圖表中可見,AZ疫苗的副作用都出現在第一劑,第二劑基本沒感覺,但注射部位紅腫痛是一定的;半天到1天之內可能會出現持續1至2天的9大副作用,包含注射局部反應、局部壓痛、局部紅腫、局部水腫、全身反應、肌肉疼痛、發熱感、發冷、疲倦等,均為身體免應反應表現,「越年輕效果越明顯」,許多人需要吃顆退燒藥來緩解,少部分約9%人需要就醫,但副作用還在可忍受的程度,約有8成的人願意施打第二劑AZ疫苗。針對民眾擔憂發生血栓副作用部分,潘建志分析,「全世界統計接種AZ疫苗後發生血栓的機率為百萬分之十三,主要出現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且會在接種後4至28天發生,若民眾接種後出現嚴重頭痛、胸腹痛、四肢痛、皮膚紅疹、出血斑情況,就需盡快就醫。「接下來的一個月,全部打AZ,台灣300萬人」,潘建志表示,自己已打過兩劑AZ,感覺與韓國論文相近,但他朋友中仍有2位出現強烈副作用,必須掛急診,韓國約有5%接種後送急診。但接種後不舒服時,可以這麼想,「兒童、幼兒不能打疫苗,還有些人因種種原因不想打,我們忍受副作用是為了保護他們,勇敢、勇敢。打完疫苗,還是需要個人防護,但接觸別人的時候比較不會胡思亂想,心,能定的下來」。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第二劑疫苗時間到了卻也要上網登記 地方轟中央添亂
很多打過第一劑AZ疫苗的人,在疫苗接種黃卡都被註記第二劑可以施打時間,未料中央打亂遊戲規則,現在所有要打第二劑疫苗都必須上網到中央預約平台登記,接到簡訊再預約接種時間。宜蘭多名縣議員今天砲轟中央是來「添亂的」,主張中央應該依照第一劑疫苗的施打人數,直接核撥疫苗打第二劑。縣議員林岳賢及楊弘旻今天在縣政總質詢時肯定宜蘭縣的疫苗施打作業,一到三類的造冊通知優先施打,接著再通知長輩施打,清清楚楚、有條不紊,現在很多人依照黃卡記載第二劑施打時間,以為相隔10周就可以打第二劑AZ疫苗,卻都一樣要上中央的預約平台登記,難道上頭註記的第二劑施打時間「寫假的嗎?」林岳賢表示,有些醫護人員以為可以優先施打,結要要打第二劑時間到了,也不知要去上網登記,這不是政府照顧第一線防疫人員該有的作法!何況很多長輩、長照中心的失能者或啟智中心身障者,他們都不會上網登記施打第二劑,本來宜蘭都做得好好的,被中央這麼一搞,全都亂了,建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宜蘭維持原來作法。楊弘旻議員主張由縣府幫忙上網預約或造冊,提供中央進行預約施打。黃琤婷議員說,既然中央之前都聲稱疫苗足夠,不用再買了?那就應該要主動通知第二劑疫苗施打,目前長者線上預約的確有困難也不友善,建議中央政府對於目前已經有第一劑施打記錄者,「按照人數直接由中央核撥疫苗」,交由地方通知進行施打。黃琤婷砲轟中央,為何施打第二劑還要上網預約登記?就是中央為了衝高施打率嘛!如今第二劑該打疫苗的人也要跟人家搶上網登記,中央卡了這些人,這就是「疫苗不足」,「以為大家都眼瞎嗎?」黃琤婷說,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被追問第二劑怎麼還沒打?結果他又說不夠,所以讓給別人先打,自己慢點打,顯然中央自「打臉」,不是口口聲聲說說疫苗夠了嗎?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松機防疫車隊爆「至少還有2人」混打疫苗 駕駛嘆難防
松山機場一名防疫車隊司機日前遭爆混打疫苗,還在群組炫耀自己「紅了」,引發爭議,隨即遭到停權15天的懲處。實際上,根據本報掌握,混打疫苗的司機「至少還有兩人」。對此,就有司機私下感嘆,根本很難防。日前一名身兼第三類機場人員跟第七類計程車司機的林姓司機,5月7日在機場打了AZ疫苗,又因被造冊在第七類計程車名單內,本月5日又在博仁綜合醫院施打了莫德納疫苗。且他施打第二劑前,不僅未告知醫護人員,事後還在群組中炫耀自己「紅了」,還稱自己是「政府明令禁止混打疫苗政策下第一個突破的」,甚至說就連醫生都很羨慕他,防護力超過93%。該駕駛5日至內湖高工,準備施打第七類人員的莫德納疫苗時,當天台北監理所的人有用身分證核對身分,因為屬於名冊內的人員,確認後請他填寫完資料就到院區報到。在醫院過卡時,不知甚麼原因,並沒有顯示上次施打紀錄,但健保卡上明明有貼第一劑施打的紀錄,也沒有被醫護發現。在打完後,該司機甚至還跟醫護說,自己其實已經打了第一劑,但當下已經無法挽回。實際上,消息一出,就有司機向本報透露,至少還有兩人混打。對此,松機車隊自治會長林鳳蒼低調表示有類似訊息,但不願進一步說明細節。就有司機私下透露,松機防疫車隊有310名左右駕駛,確實不斷傳出不只一人混打,至少還有兩人有上述混打情形。然而,車隊自5月份施打第一劑時就有不斷強調,不能混打,但真的有心想要打的人,根本防不慎防,懲處也沒有很重,就算不能在國際線排班15天,還是可以在國內線排班。對此,公路總局僅表示,之前只會檢查身分證是否符合造冊名單,現在會多一道關卡,檢查健保卡上有沒有貼上第一劑的貼紙以及注意該駕駛打甚麼疫苗。但公總也坦言,撕掉或是故意沒貼也是拿駕駛沒轍,要全面清查真的有難度,還是要請施打的醫護人員做好確認。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擴大打莫德納第二劑 蔡炳坤:中央快撥不然疫苗快不夠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第二、三類人員納入可施打莫德納第二劑的名單,其中包含防疫相關官員,遭質疑形同官員與人民搶疫苗,遭批是特權疫苗。對此,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這確實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問題,儘管中央整個開放莫德納第一至第三劑施打,邏輯上說得通,但問題是「疫苗是否充分準備」。蔡炳坤也提到,台北市65歲至75歲也都是打莫德納,一個月後也就會滿十周至十二周,這一批的第二劑,政府準備好了嗎?這才是民眾最關心,中央要趕緊做好準備,北市府今天上午也已經向中央提出問題。蔡炳坤說,莫德納第一劑的接種是在6月9針對專責醫院第一線醫護、6月12日開放所有第一類接種對象、6月18日開放第一至第三類接種對象,一個月之後,至少間隔28天,7月9日也開放第一類孕婦、機組員可以打第二劑,到7月19日前天也宣布,開放第一至第三類打第二劑,儘管整個開放第一至第三劑邏輯說得通,但問題是,疫苗是否充分準備。蔡炳坤表示,目前接種站已經發現,莫德納疫苗吃緊,北市府今天上午也已經向中央提出,要趕緊撥疫苗下來,不然第一至第三類要全部接種,會遇到疫苗不夠的問題。蔡炳坤也提到,台北市七月初也大量接種莫德納疫苗,包括台北市65歲至75歲都是打莫德納,一個月後就會滿十周至十二周,這一批的第二劑,政府準備好了嗎?這才是民眾最關心,中央要趕緊做好準備的問題。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涵蓋率破22% 新冠疫苗接種後死亡新增9件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全台累計逾541萬人次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涵蓋率破22%。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共88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死亡九件,疑似嚴重過敏反應一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45件。莊人祥表示,昨新增五例接種AZ疫苗後發生死亡的不良事件,為一女四男,年齡為51歲至87歲,為接種疫苗後8日至18日間發生。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則新增四例,為一女三男,年齡為71歲至82歲,為接種疫苗後6日至12日間發生。目前累計454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其中325人為75歲以上長者,超過七成。莊人祥表示,死亡個案目前已解剖104例,其中74例與慢性病相關,五例嗆噎窒息,兩例頸椎骨折,一例呼吸道阻塞,六例疑似肺炎,三例泌尿道感染,一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一例2個月大孩童為咽喉炎,一例胃穿孔併腹膜炎,一例上消化道出血,一例肋膜炎,一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一例腦室和腦幹出血,一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一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一例化膿性肺炎,三例待釐清。而有第一線婦產科醫師表示,有婦女打第一劑疫苗後發現懷孕,若第二劑要求莫德納疫苗,是否可混打?陳時中表示,第一劑有嚴重副作用時,經過醫師商量,第二劑可改打其他品牌疫苗,若說懷孕前打AZ,之後要換疫苗,則要讓專家討論。另有民眾抱怨,自己是第十類接種對象,卻沒有收到簡訊,反而看到20到30歲的年輕人收到預約簡訊。莊人祥表示,可能該年輕人是第九類對象。陳時中則承諾會再了解一下系統,基本上若沒用第九類登錄,就不會在系統內。他說自己看了相關資料,有檢查出18歲以下預約者,但發簡訊時會剔除。而針對人在台灣有居留證,但沒健保身份的外籍人士,如何預約疫苗。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說,會再研議一套方法協助。至於之前自費接種的民眾時間到要打第二劑,1922防疫專線卻回覆該民眾資料為全國預防接種系統,沒資料無法預約。對此,莊人祥表示,資料都有在系統裡,自費或公費對象第一劑和第二劑若間隔10周,都可到醫療院所預約,旅遊醫學門診都可預約。而原來的預約系統會和現在的預約系統,逐步努力架接起來,現行還有些漏掉,就先用人工方式進行。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颱風來襲 陳時中:若影響疫苗接種併入下期
新冠肺炎疫苗預約平台第三輪意願登記到昨天中午結單,並從今天起開放48歲以上(1973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以及符合第6、8、9、10類對象預約,共約170萬人會陸續收到簡訊通知接種。但因為這周颱風烟花恐來襲,若宣佈放颱風假,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依停班停課標準,若影響到預約民眾權益,將併入下一期預約。查帕卡颱風已轉中颱,烟花颱風則預計下半天轉為中颱、最快明天清晨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此外不排除有其他熱帶擾動形成。中央氣象局示警,烟花颱風對台灣造成影響,以周四到周六最接近,其中周五、周六中部以北、東北部、甚至南部都要防豪雨。對此,陳時中表示,颱風來襲施打疫苗可能受到妨礙,將依停課停班標準,該停就停。影響到預約民眾的權益,將併入下一期平台,在下一梯次保留給民眾,希望收到簡訊後趕快來預約,「當然希望颱風不要來」。至於昨天施打疫苗情況,共有19萬多人接種,接種AZ者共16萬多人,接種第二劑者約 6千多人,接種莫德納疫苗者約共2萬5千多人,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接種者約3千多人,總體人口涵蓋率22.48%、劑次人口比為23.08%,另外,至今發出簡訊152萬9148人,完成預約75萬2610人,約占50%。早上有些微當機的情況,一方面人多,另一方面也因應六縣市接種點有些改變,因此修改系統。陳時中也提醒,6月9日至7月9日第一至第三類對象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者,已經開放接種第二劑,莫德納數量有限,請大家儘速接種。
-
2021-07-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擬採中小學線上線下混合班 家長憂群聚「生命只有一次」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日接受新聞台節目專訪表示,北市已為中小學開學預做準備,規畫可以採取線上線下混合班。柯文哲今早出席活動被問起開學細節規畫,僅表示下午記者會會再公佈。北市教育局則表示,若開學後,仍維持停課遠距教學模式,則要思考部分到校學生的教學如何跟線上課程結合。有家長認為,其實可以先停學,待疫情穩定,畢竟學習有一輩子的時間,但生命只有一次。針對9月是否做好開學準備?柯文哲昨表示,這是目標,準時開學是計畫,就是全部返回校園全部要打疫苗,不過方法是人想出來的,也可以線上線下混合班,一班25人,只有5個人到學校,其他線上,就不會感染。柯文哲今早出席北榮活動也被問起開學細節,他強調下午記者會再公布。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也說,現在還在討論,很多事情都是先討論,怎麼執行要看疫情狀況,如果屆時疫情OK就沒有需求,但如果疫情不行,學習也不能中斷,就要做好準備。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表示,目前分為持續停課或恢復正常上課兩個方向進行討論,若解封就恢復到正常上課,;但若維持停課且遠距教學,則要思考部分到校學生的教學,要如何跟線上課程結合。陳素慧指出,目前教育部開放無法請防疫照顧假的家長,可以將高中以下子女送到學校,不過學校沒有提供教學,只是讓學生在教室裡拿著平板跟線上課程。此外,學校教師今起開始施打疫苗,這周能全數接種完畢,開學後老師們可以回到學校當中,提供學生進一步的教學。有學校老師表示,學校分流指引應該遵循中央的防疫等級,如果在三級警戒要求老師返校,九月開學時老師們也還沒打第二劑疫苗,恐怕會引發大力反彈。家長則是指出,老師上課要盯線上的學生,同時要看現場的學生,很容易忽略某一方。也有家長認為,其實可以先停學,待疫情穩定,之後再用寒假或暑假的時間補課,「學習有一輩子的時間,但生命只有一次。」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還沒打第二劑AZ 蘇揆:疫苗不夠、大家都在排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年3月2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日前宣布已接種第二劑AZ疫苗。與陳時中同日接種第一劑AZ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被問到是否接種第二劑時表示,因為疫苗不夠,大家都在排隊,「我只好等」。蘇貞昌今天受訪時表示,過去他就公開說過,「疫苗不夠我不搶,沒人要打我率先,」他在3月22日先打第一劑,醫院規定5月就要打第二劑,但因為現在疫苗不夠,大家在排隊,他只好等;但目前身體狀況,「打了疫苗,有打有保庇」。蘇貞昌並呼籲,「輪到你就趕快打疫苗,」讓全國覆蓋率能盡快增加,達到群體保護力。蘇貞昌也提到,相關疫苗政府都盡力爭取,從多方、多元管道,希望有更多疫苗保護國人同胞,現在不只多元管道進來,也感謝民間團體、企業協力,都有好消息,政府也預作準備,對明後年疫苗、次世代疫苗,都預先進行各方採購。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約莫德納為「幻想中的幸福」 陳文茜批政府誤導民眾
指揮中心昨宣布,第一類到第三類對象包含醫護、機組員及孕婦等,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滿28天者,可於8月6日前預約接種第二劑,共計近19萬人符合資格。針對該政策,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說,這代表政府未來要把剩餘的莫德納 ,保留給已打第一劑的人。指揮中心公布,公費疫苗意願預約登記平台截至今天下午5時,共有近4百萬人單選莫德納。陳文茜稍早在臉書提醒,單選接種莫德納的人「施打機會渺茫」,形同預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分析,因末來還有第七、八類,社會運作之必要人員(約82萬人),以及65至74歲以上老人(約190萬人),可能需要莫德納,再加上或許會開放醫療人員AZ混打莫德納,在政府不打算一人一劑完成群體防疫的狀態下,我國也還沒有完成採購,上述這些人在施打24週內,都必須打第二針。因此,單選莫德納的人須注意,陳文茜說,台灣半年內應該沒有莫德納,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政府要將可能空白的選項納入,再註明未來四周都提供AZ接種,誤導人民的選擇權,「但命是自己的,政府犯錯了未必會抱歉。」至於台灣8月、9月可能還會有莫德納抵台,但陳文茜推測,應該也是屬於已打第一劑的人;若有再抵達的AZ,可能還會開放給先前無法施打者。她同時建議,民眾不要完全相信政府,但也不要全盤否定AZ,沒有血小板低下、血栓史,也不是孕婦,或年齡40至50歲以上,可以考慮預約AZ先保護好自己,有疑慮者可以就診協助。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男子混打MBA疫苗 陳時中:不是打越多越好
北部一名男子今年4月21日、6月11日、7月2日依序在國內自費接種AZ、在國外接種BNT、在國內公費接種莫德納,很可能為台灣首例曝光三個月內混打三種新冠疫苗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政府在檢查的流程和正確性很重要,希望未來在健保卡上連線做得更精準,未來這種事件會越來越少。但他也呼籲,打疫苗不是「打越多越好」。陳時中表示,藥物和疫苗一樣,有自己的適應症和劑量,這都有自己的臨床試驗和科學證據,不可冒然東打西打,「不然他也可以去關島打、到香港打,打得全身都是,真的對身體好嗎?」貿然鑽漏洞打了很多,絕對不是對自己身體好的事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位民眾打三種疫苗,其實是有點取巧的出國回來又混打,但沒有看到這樣混打的效果更好或更安全的報告。反而出國打疫苗本身就會增加染疫風險,也看到有人反而感染Delta病毒株,而增加自己別人的染疫風險。因此不建議做這樣的事情,不需要刻意去爭取不同廠牌的第三劑疫苗,以免增加混打疫苗和出國染疫的風險。不過對於我國仍未放行混打,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則批評,主要理由恐怕是除了AZ和國產疫苗外,根本沒有多餘的BNT和莫德納疫苗,可以讓給打AZ的人混打第二劑。但民眾出國打疫苗回國後如何查核,以避免混打?陳時中說,工具和技術都有,或許是剛開始還沒建置好,但現在穩定了,都會建置好。但對國外可試著建立一套方式,但不容易,「還是要靠大家據實以告」。至於如果在國外打過疫苗後回國混打疫苗,是否仍可申請藥害救濟,陳時中則表示,如果在國外打疫苗給予救濟會有爭議;如果都在國內打的話,除非排除關聯,否則在藥害救濟都會予以救助。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家對於混打還是期待很深,指揮中心也抱持正面看法,但目前仍維持原來態度,需要針對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搜集更多本土資料,專家小組才會做出方向性的決定,目前還沒有決定。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一到三類接種莫德納第一劑滿28天 即日起開放第二劑
疫苗公費預約平台第三輪開放延長登記至19日,18歲以上民眾都可以登記預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起開放第一到第三類對象,6月9日到7月9日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者(接種後超過28天),即日起開放接種第二劑,包括孕婦和醫護等。指揮中心指出,為使疫苗資源有效運用,經統計自6月9日至7月9日為止,已接種第一劑Moderna疫苗之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及孕婦,共計18萬9788人,可於8月6日之(接種間隔至少28天)接種第二劑Moderna疫苗,故目前各地方政府及合約醫療院所剩餘量,尚足以提供該等對象第二劑接種使用。指揮中心說,為使高風險第一線防疫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儘速獲得保護力,讓疫苗資源有效運用,自即日起除第一類、機組人員及孕婦等對象以外,第二及第三類對象於接種第一劑Moderna疫苗後滿28天,亦可接種第二劑。至於第二劑如何預約?指揮中心提醒,5月11日至5月23日已接種第一劑AZ 疫苗的民眾,將陸續自下週起間隔滿10周,可透過疫苗預約系統意願登記接種,或至疫苗合約醫療院所預約。但第二劑莫德納部分,僅能透過醫院預約。第三輪意願登記部分,指揮中心公布,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約857萬人,僅登記AZ者占34萬多,占總登記人數4.07%;登記莫德納人數約400萬,占總登記人數46.77%;同時登記AZ、莫德納人數421萬人,占總登記人數49.16%;於7月11日下午2時後,重新選擇AZ人數116萬人。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施打體驗/新冠疫苗針細無感 僅手臂疼痛、退燒藥沒用上
政府已開放18歲以上民眾上網登記施打新冠疫苗意願,被列入屬於第七類接種對象的媒體第一線採訪人員,日前也分別完成接種。以下是他們打疫苗前後的經驗分享,提供給還未施打的讀者參考。正使用化療藥的我 打疫苗安全過關由於領有癌症重大傷病卡,也正在使用口服化療藥,在施打疫苗前特別緊張。趁著門診時特地詢問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梁醫師認為疫苗不會影響病情,也不會增加副作用,反而可以保護體弱的自己,在病況穩定下要積極預約接種。施打疫苗前做足了功課,讓自己心安不少。施打莫德納疫苗後,手臂一碰就痛,甚至無法高舉雙手脫衣洗澡,但在冰敷後改善不少,而不少人會出現的發熱情形倒是沒發生,半顆退燒藥都沒吃。至於疲倦感大概持續了24小時,稍微休息一下即可。最近不少民眾在接種完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可以吸湯匙、刀叉等「磁力」,我也好奇試了一下,居然也可以「吸」住湯匙。不過,我發現與其說「吸」,不如說是「粘」上皮膚,皮膚只要有點汗液的粘性,就可以粘住湯匙,連沒接種的手臂都可以。請教皮膚科醫師後,正確答案與自己的感受差距不遠,台大皮膚科教授朱家瑜也在台大醫院臉書上解答,他指出會有吸附現象,是因為皮膚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並非人體有磁力,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出來闢謠,包括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都駁斥相關謠言。拿到疫苗身分證 小黃卡好好保存媒體第一線採訪人員被列入疫苗接種的第七類人員,因此被報社選入呈送名單。疫情之中,早已對各種廠牌的疫苗做足功課,心中也有屬意的廠牌,但是被造冊人員並無選擇接種疫苗廠牌的權利,抱持著「輪到我、就去打」的心情前往接種疫苗。當日攜帶身分證、健保卡與員工證,前往台大醫院接種,甫出捷運站就看到明顯的指引告示,在每一個轉彎處都有人員指引、分流,在溽暑時節也貼心的搭設帳棚提供遮陽。從身分確認、填初診單、門診分流、掛號、量體溫、詢問病史到接種疫苗設有層層關卡。動線上,我們只要依序前進,由每一站的護理人員流動協助,因此接種秩序非常良好。接種人數也消化得非常快,整體接種時程約一小時就能完成。接種完成後,會領到一張「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除了個人資料貼紙外,上面載有接種的品牌、時間、主治醫師與接種單位。第二劑的接種預約日期欄位則還空著,我得謹記著保存好小黃卡,不知道是不是我未來的疫苗身分證呢?近日,陸續前往接種的記者同事多表示,數小時後出現接種部位疼痛,甚至疼到手舉不起來、當夜微燒、發燒、頭悶悶的痛,有點類似小感冒,疫苗副作用在二到三天後就消退。似乎年紀二十多歲的年輕同事,感受越發明顯,而我的「疫苗認證」應屬老年人,注射局部小小的疼痛兩天就恢復了。施打前胡思亂想 施打後輕鬆愉快過去主跑醫藥新聞時,常寫到流行性感冒重症的個案,每年一到十月就會注意公費流感疫苗的開放施打時程,一到符合自己資格時就會去施打。不過施打流感疫苗是在秋冬,而這次排到施打莫德納疫苗,卻是溽暑難耐的七月,在預約完成的等候日子,身心有點焦躁,喉嚨扁桃腺有點脹痛,也會胡思亂想:「會不會已經感染新冠肺炎了?」施打的這一天終於到來,我掛到台大醫院周一下午診的23號,早上上網看預約系統,雖然醫院13:30開打,但預約系統通知可於下午13:00到13:30報到。抵達醫院時是13:40,一到現場先抽號碼牌,同時拿著健保卡過卡,瞭解是否為初診,如果是初診必須趕快填初診單。還好我不是初診,確定有號碼時,變成45號,雖然號次延後,但台大醫院因人力和動線安排得好,沒有等多久就輪到我左手插腰、捲起衣袖被打一針。值得一提的是,在等待注射的過程中,台大護理師在現場不斷詢問:「有沒有高血壓?」由於沒有人回答有,不知道如回答有,是否就被帶開或另外加以問診?先前已施打的同事分享,新冠疫苗的針很細,個人感覺真的很細,連被蚊子叮到的感覺都不像。然而,當疫苗的液體灌注進手臂肌肉時,身體是有異物入侵感,但我猜是心理作用,並沒有生理不適。把握機會拍攝一些現場照片以備新聞之用,同事們也頻在群組提醒:「天熱快回家!」「記得多喝水喔!」回家後又收到家人及同事在群組詢問:「現在還好吧?」「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病毒雖可能摧殘人類,卻也拉近了人類群體的感情。到了第二天,我只有手臂微痠痛,並且還可舉起手臂,尚未出現所謂的「新冠手臂」呢。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對AZ過敏、有不良反應「滿十周可打莫徳納」管道曝光
國內開放第二輪疫苗施打,目前有94萬人預約施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二輪民眾中部分已施打過第一劑AZ疫苗,因為間隔已滿十周,上網登記就可以打到第二劑,由於第三輪也是打AZ疫苗,必須接種第二劑者只要符合資格,上網登記也都能優先打到。第一劑施打AZ疫苗出現過敏及不良反應者,二劑可選擇莫徳納施打。莊人祥強調,目前預約系統無法提供施打一劑滿十周者,預約第二劑接種莫德納,只有第一類、機組員及孕婦滿十周後可至原門診施打第二劑莫德納。對於打了AZ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及過敏反應的民眾,指揮中心曾討論第二劑改打莫徳納等混打可能性。陳時中昨天宣布,接種第一劑AZ疫苗出現過敏及不良反應者,第二劑可改打莫徳納。莊人祥表示,第一劑施打AZ疫苗出現不良反應及過敏反應者,持不良通報及醫師診斷證明等,可至原門診、旅遊醫學門診施打第二劑莫德納,但因不確定各門診莫徳納疫苗存量,後續可依各縣市衛生局規定,安排集中施打等。同時,有民眾反應吃了十年的高血壓藥物跟腎臟代謝藥物,但近期有多了胃食道逆流,導致主診斷碼改變,未被納入第十類族群施打,接種序位必須後延。陳時中表示,按現行規定,難免掛一漏萬,高風險患者可向跟衛生局提出申請,將盡量站在民眾立場考慮。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爆6甄務人員捨AZ打莫德納 市府:沒違法但有瑕疵
台中市新聞局長黃國瑋今天下午三時在台中市疫情指揮中心線上記者會回覆記者詢問有關「台中市有6名列國教署甄試人員的高中老師被爆特權,捨專案指定打AZ疫苗而至另一家醫院打莫德納疫苗,是否有違法?」說明,按中央相關規範,疾管署回覆,沒有違法,可能有點瑕疵。黃國瑋說,國教署為配合7月24日全國教師甄試,安排甄試工作人員7月8日至16日專案接種疫苗,這6名高中老師為甄試工作人員。通常中央針對專案接種者媒合醫院並通知,專案接種者應依中央通知地點與時間接種。黃國瑋說明,對於媒體詢問有關台中未來如何預防?由於台中的莫德納疫苗所剩無幾,且保留給孕婦,及第二劑的醫事人員為主,也請各醫療院所遵循相關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