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空服員
共找到
81
筆 文章
-
-
2025-10-25 焦點.元氣新聞
【秋日旅行避險須知】高海拔長途旅遊 也會有高山症症狀
秋天是台灣人最愛登高山的季節,高山醫學專家王士豪提醒,台灣是高山症的高風險區,成年人約有三分之一會出現高山症狀,有頭痛、呼吸困難、嘔吐等症狀,高山症在兒童的發生率更高,約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他呼籲所有高山活動者都應備妥經醫師處方的高山症藥物,確保「健康出發、健康回來」。他補充說明,台灣的地理縱深狹窄,公路可以讓登山者快速到達高海拔地區。由於交通便利,許多登山者在身體還未對稀薄的氧氣做出足夠適應前,便已身處於高海拔,因此增加了高山症的發生風險。高山症症狀不僅限於攀登高山時發生,很多旅遊也一樣會有高海拔帶來的健康風險,而且更常被忽略。例如去尼泊爾或西藏這種高海拔地區做長天數健行。王士豪曾有朋友要去雲南酒莊之旅,出發前來諮詢,他感到憂心,這位朋友本身有慢性病,要前往的旅遊地區是高海拔,旅行的重頭戲是酒莊,免不了要飲酒,且當地的醫療資源相對不易取得,這都會增加旅遊的風險,應該要避免。另外,他補充,長程旅行時搭乘越洋或跨州、八小時以上的飛機,也會產生類似高山症症狀,像是頭痛、頭暈、疲倦、食欲不振等,雖然情況通常較輕微,但若搭機時間過長,不適感會很明顯。他建議,搭機時多喝水、多走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都可以有效預防不適。搭長程班機還有另一個風險是「經濟艙症候群」,就是長時間久坐不動、血液滯留而導致的血栓,症狀是呼吸困難及氣喘。血栓一旦脫落造成肺栓塞,是機上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出現氣喘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告知空服員,由航空公司依標準作業流程處置。王士豪也提醒,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搭長途飛機,面臨更高風險,比較積極的作法是,在出國前諮詢原診治醫師或旅遊醫學門診,評估飛行風險。
-
2025-10-14 焦點.元氣新聞
長榮空服員抱病執勤猝逝 傳罹患「史迪爾氏症候群」常見症狀一次看
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近日執行航班勤務時身體不適,返台後住院離世。根據一份長榮航空企業內部員工使用的通訊軟體Team+對話,該名空服員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候群」。根據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衛教資訊指出,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是原因不明的發炎性免疫疾病,相當少見,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二。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執勤時身體不適,返台後在很短的時間內離世,其他空服員在社群平台發文指控,該名空服員在去程就已明顯不適,期間多次向同事及座艙長求助,甚至在回程時建議可透過醫療線上支援系統(Medlink)尋求協助,但座艙長卻未採取任何行動。目前已曝光對話中,提及該空服員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候群」。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衛教資訊指出,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原因不明的發炎性免疫疾病,以發燒、皮疹及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在流行病學上,相當少見,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二,男女比例相近,好發年齡為15至25歲及36至46歲民眾。史迪爾氏症候群臨床表現方面,常以間歇性高燒(大於39度)超過一周,關節痠痛超過兩周,喉嚨痛,皮疹,淋巴節或肝脾腫大表現,對一般的消炎藥反應不佳,對抗生素沒有反應。因為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沒有特定的實驗室診斷方法,診斷需依臨床、實驗室檢查、病程與治療反應綜合判斷,須符合一定的診斷條件,也要排除表現相近的其他疾病,例如容易發燒的血液腫瘤,以及隱藏性感染。其診斷主要要件包括發燒、關節疼痛、皮疹,尤其是隨著發燒而明顯的近軀幹部皮疹,以及白血球過高;次要條件為喉嚨痛、肝脾腫、淋巴節增生、肝功能異常,且無類風濕因子(RF)及抗核抗體(ANA)。若經實驗室檢查可以發現發炎指數上升,白血球增加或肝功能上升,血清中的含鐵蛋白(Ferritin)也會上升。影像學檢查可能發現肝脾腫大異常。因為發燒、皮疹及關節痛的表現也常見於其他疾病,所以在確定診斷前,必須先排除其他感染,惡性腫瘤,其他風濕病等可能性。有時切片或骨髓的穿刺檢查都要視需要而定。若患者不治療,高燒、皮疹、關節痛會持續,且可能有其他併發症發生。部分病友可以只用消炎止痛藥(非類固醇類止痛藥)來控制,但是40%病友可能需要類固醇合併其他免疫調節劑治療。療程常需要一年左右。治療過程中,減藥宜緩慢,絕不可忽然停藥,以免復發。使用類固醇期間,注意避免感染,避免生食,且不應使用其他偏方,以免影響病情。
-
2025-10-13 焦點.元氣新聞
長榮座艙長發7點聲明「說我害空服員往生太沉重」 民航局要查
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台後住院離世,有其他空服員指控,當班座艙長未及時給予協助,下機時也忽視該組員身體狀況。該座艙長今於公司內部發出7點聲明澄清,事發過程持續關心組員,也沒有請該組員做事,針對不實指控將保留法律追訴權;交通部民航局表示,已與長榮航空聯繫、了解,目前正在調查中。有空服員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指出, 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但當班座艙長並沒有即時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下機時甚至忽視她的身體狀況及需求。該組員返台後住院,最終不幸離世。本事件從昨天起不斷延燒,外界指責座艙長多有疏失,該座艙長發給公司內部聲明指出,事發當趟去程就已看到該組員吃藥,她曾主動上前關心,並提醒對方到飯店要好好休息,而該組員到飯店後均沒有要求看醫生。座艙長表示,回程時曾主動關心組員狀況是否好轉,對方表示筋骨酸痛,不好蹲下去發餐,她便協調讓該組員改發飲料,當時組員也未要求PNC(以乘客身份搭乘飛機,到另一個機場後再將飛機飛回)。座艙長說,由於該組員在返台班機看起來非常不適,她便與對方討論下機後的就醫流程,更表示可以先協助醫藥費,過程中也完全沒有再要求該組員起來做事。座艙長指出,下機前該組員有提到要叫救護車,她當時有答應,但再度確認時,組員又說決定先在機邊看醫生;當時看到組員披著毛毯,她也有關心是否還會冷,對方說已經不會冷才移除毛毯。座艙長說,事發後她也檢討自己有不夠體貼的地方,沒及時要組員PNC或主動要撥打Medlink。返台後她有持續關心組員是否出院,並尋求公司對家屬做最大的協助。對此,交通部民航局表示,已與長榮航空積極聯繫、了解,目前正在調查中。座艙長聲明內容全文:本來覺得謠言止於智者,會有很多人知道,我不是個不關心組員的人,更不想急著說明,造成組員間的對立…但事情似乎越傳越離譜,讓我身心俱疲,好像我才是讓她生病的那個人…這二天我無法吃、無法睡,一直自責,是不是我再多做一點,她就不會離開?內心更多的壓力是恐懼,要怎麼做好這份工作….但我是這麼不堪嗎?有人刻意抹黑進行人身攻擊,這樣對我的霸凌,公平嗎?是要讓我被流言淹沒賠上一條命事情才算結束嗎?哭過後,我還是要澄清一些事情。1. 當趟去程,我看到學妹吃藥,主動關心身體狀況,學妹說已經吃了一個月的抗生素了,目前吃的是過敏藥,不吃藥會造成蕁麻疹、喉嚨不舒服。當時我也提醒,到飯店不要再出門,要好好休息。2.到飯店後,學妹有去吃飯店早餐,吃完上去休息一直到Pick up前,沒有Team +我,或打電話給我說要在當地看醫生。這些都有team plus 可查證。3. pick up時,我有問他狀況好點嗎?學妹說睡覺之後有比較好,但覺得有點筋骨酸痛(學妹並沒有要求要PNC回去)。4.在飛機上,學妹問我有肌肉鬆弛劑嗎?因我會落枕所以有自備藥品。作餐時,學妹說因骨頭酸痛不好蹲下去發餐,我協調L4讓她發飲料,當時學妹也沒有表示身體不適,要求PNC。他是一個敬業的人,回程是day flight且航班幾乎全滿,或許他不想造成其他組員的困擾。5. patrol時,我到E Y去看到他坐在椅子上在捏著腿,我關心詢問身體狀況,並到RL準備毛巾做了熱敷墊,讓他敷腿減緩酸痛,有提醒他回去要去看醫生和趕快掛號。我們還在討論要看哪一科的醫生,之後我請她他拿起手機,利用機上網路先掛號,但因為都滿診,我建議下機後直接去看急診,學妹說沒有帶錢也沒有帶健保卡,我說不用擔心錢,我有帶錢。學妹考慮過後,表示想先回家拿健保卡,再去診所拿轉診單。我們則討論,拿了健保卡之後,再直接坐計程車去看急診,若怕塞車的話,可以坐機捷到A8再去長庚,或坐到A9站,我可以回家開車載她去。學妹猶豫後,告知決定先回家。當時看她筋骨酸痛,詢問要不要現在吃個藥?她說等一下休息前再吃。在patrol 時,我完全沒有請她起來做事。6. 回程第二段餐時,我忙完RL後,到後面去看到她在走飲料,我請她到後面去休息,接著頂替她的位置繼續發飲料。7.下機前,學妹有提到要叫救護車,我回覆好,再度確實,學妹又說不然先不要叫救護車,先在機邊看醫生(我還提醒她要記得拿轉診單比較快可以報長庚就診)。學妹有表示坐輪椅,我考量早班回來等傷患車需要等一陣子,跟學妹討論後,詢問可以慢慢走下去再坐輪椅嗎?行李我們可以幫忙拿。學妹說好,就先這樣比較快。下機時我請機邊的大哥幫忙拿行李下去,我則先將自己的行李拿上車,就出來樓梯上協助學妹下樓。此時已有2位行李放好的組員,攙扶她下來,我有請機務大哥背她,但她怕摔就說不用。我有看到她披著毛毯,關心詢問還會冷嗎?學妹就說,現在不會冷了就移除毛毯。若她說冷,我ㄧ定會讓她披著。之後到站就交給地勤來陪她。我檢討我自己,有不夠體貼的地方,沒及時要她PNC或主動要撥打Medlink (但這樣組員會不會有壓力?)當天,組員到長庚看完醫生後還回家了,是隔天又去看急診住院的。我回家後也是掛心著組員的狀況,而持續team plus關心她,卻被說是假關心,我的心有多痛!這是我第一次跟該組員飛,我完全不知道她之前發生什麼事休息幾天後,10/1我還惦記著,關心問她出院了嗎?她回覆還沒,因為一直無法確認病因。這些在我和她的對話中都有紀錄。在她姊姊問我勞保保險的事,我才知道她病重,還跟當班另一位組員討論要去看她和她的病情。我也尋求公司,對家屬做做最大的協助,聯絡幾個人後,最後由管理課回覆我,會再了解情況跟後續幫忙。我只是一個小小的cp,工作上要考慮各個面向,組員對我批評、說我做不好的地方,我完全接受。但不能無限上綱,說我害她往生,真的太難過,太沈重了。在眾多同事的鼓勵下,我不得不保護我自己,此後還有不實的指控,或持續的霸凌,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
-
2025-10-13 焦點.元氣新聞
空服員抱病上班返台就醫卻離世 長榮航空:已啟動調查
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台後住院離世,有其他空服員在社群平台發文指控,當班座艙長未及時給予協助,下機時也忽視該組員身體狀況。對此,長榮航空表示,已著手調查,並協助家屬處理相關事宜。長榮航空表示,與家屬保持聯繫,此事件公司正在調查中,將盡速釐清情形。有空服員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指出, 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但當班座艙長並沒有即時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下機時甚至忽視她的身體狀況及需求。該組員返台後住院,最終不幸離世。該空服員批評,這不只是「遺憾」,而是制度長期忽視組員健康的結果。由於空服員請病假、事假,甚至是特休都可能被懲處班表,影響考績、升遷與年終,因此即便體撐不住,也不敢請假,因為一請,就要付出代價。該員說,但一個人適不適合升遷、是不是好組員,與出勤率並不成等比,而是要看其在崗位上的表現、臨場反應、服務態度;組員都以Skytrax最佳航空為榮,但「最佳」不該只屬於外在光環,也該體現在公司對組員健康與尊重上的態度,當員工不敢生病、不敢休息,那不叫榮譽,是一種壓力。該空服員表示,希望這次的悲劇,能讓公司真正聽見組員的聲音。別再讓更多人,用健康甚至生命,去證明制度有問題。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長榮航空企業工會顧問周聖凱說,該名組員9月底從米蘭飛回台灣,當時在機上就有身體不適狀況,抵台後即辦理住院,於國慶日連假期間過世;針對當班座艙長行為,若屬實即涉及職場霸凌,但由於當班其他組員目前說法不完全一致,盼公司盡快啟動調查。周聖凱表示,面對一個年輕生命的離開,空服員對此都抱以無比的哀痛,同時希望航空公司能對每個空服員、能對每個員工,發生病痛時,都有更多同理心,更溫柔相待。空服員這份工作,有很多特殊的承擔和風險,經常熬夜輪班過勞,高空的機艙中還有不同於地面的大氣壓力和紫外線,不少空服員都有免疫力偏弱或各種隱性病痛。同時,空服員也是一個非常講究準點和人力調度的工作,固然長榮航空都強調不會要空服員抱病上班,但對空服員的請假制度設計,相對嚴格也是事實,一旦請假,就要擔心選班、調班等各種資格被限縮,將來的班表和生活安排都受到影響。周聖凱表示,工會由衷希望長榮航空和公司的主管們,對空服員的病痛有更多的同理心,在出勤的管理上能以鼓勵代替懲罰,不要讓空服員在病痛中徒增煩惱,才能安心照顧自己。至於工會後續是否採取行動,周聖凱說,目前還在討論中,家屬也正釐清該名組員死因是否與過勞工作相關。同時也盼長榮航空應盡速查明事實,這位不幸早逝的空服員,生前在機上所受的待遇、尋求幫助時是否曾被刁難,唯有真相和正義能撫慰生者和死者。長榮航空表示,對於同仁的離世深表哀悼與不捨,於同仁住院期間皆持續與家屬保持聯繫,主動表達關懷之意,惟於10月11日仍接獲同仁不幸往生消息。針對此事件公司正進行調查中,將盡速釐清相關情形,後續也會盡全力協助家屬處理相關事宜。
-
2025-10-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單純打招呼,空服員站登機口微笑迎賓有秘密任務!合格旅客搭機避免做7件事
搭飛機要登機時,我們都會看到空服員站在登機口微笑迎接每位乘客。不過你以為,空服員真的只是在跟你打招呼而已?其實,他們正在掃描評估每一位登機乘客的狀態和行為,在第一個關卡快速偵測風險或需求。空服員溫暖微笑背後的重要使命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空服員的工作就是發餐點飲料、整理座位、協助隨身行李…但實際上,他們的角色遠比表面的工作來得複雜且關鍵,從登機門那一刻起,直到乘客離機,整個過程空服員都在進行一連串高度敏感的判斷和安排,從登機前的快速安全評估到緊急情況下的疏散指揮,重點在將安全與服務提供給大家。例如我們都會在登機門口看到空服員親切的跟你微笑說歡迎搭乘,你以為他們真的只是單純在跟乘客打招呼?他們其實正在快速偵測每位登機乘客的風險或需求。根據《Travel + Leisure》訪問空服員 Venezia Macias指出,迎賓的那一刻,他們在搜尋是否有酒醉跡象、可疑行為的乘客,或觀察是否有乘客需要額外幫忙,例如老年人、有小孩的媽媽或行動不便者。評估也延伸到上機後,他們會觀察乘客的鞋子、服裝、行為是否符合逃生路線的潛在能力等細節。根據旅遊媒體《AFAR》報導,受訪的空服員指出,他們甚至會注意乘客穿著高跟鞋的情況,以決定若遇緊急疏散時,是否需要提醒他們脫鞋以加速撤離。這類評估通常在數秒內完成,是一種「預警系統」:若在登機途中就發現異常,空服員可以在飛機起飛前處理或通報上層。此作法在航空安全界並非單一案例,而是普遍執行的策略。乘客令空服員感到困擾的行為雖然空服員的任務是確保乘客有安全和舒適的搭乘環境,然而,作為一名合格的旅客,也應尊重空服員的專業與隱私,有時少數乘客的行為會讓機組人員感到困擾,甚至妨礙他們的工作。以下是空服員最感到困擾的幾種行為,應盡量避免:1.未經同意的身體接觸勿觸摸、戳刺或拍打空服員以引起他們的注意。之前就有日本空服員於Threads發文分享,她在機艙走道上走動時,經常會遇到乘客突然抓住自己的手,示意自己需要服務。空服員指出,這樣的作法令人感到不適,如需幫忙,應透過舉手或服務按鈕進行呼喚。2.登機後立即索取水或藥物剛登機期間是空服員進行重要安全檢查的時刻,通常較忙亂,若需服藥,請在登機前準備好水或藥物。3.要求空服員提或舉過重的行李請求空服員提太重的行李到置物櫃,容易造成空服員或其他乘客傷害。過重的行李應托運。4.在不合時宜的時間使用洗手間盡量避免在送餐期間及安全帶燈號亮著這二時段去洗手間,這會造成走道堵塞,使空服員難以平衡餐盤和推車。5.在走道中間伸展有些人坐累了會在走道中間伸展,容易妨礙空服員及其他乘客行走。6.頻繁且不必要的按呼叫鈴7.餐點供應服務結束後才要求用餐除了飛行員,空服員同樣是飛機上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在他們溫暖的微笑背後,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專業人員。每次搭機時,都應對空服員展現充分的尊重與合作,不要忘記說一句「謝謝」,以表示對他們的感謝及認可。【資料來源】.《Travel + Leisure》 .《AFAR》 .《indeed》
-
2025-09-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前空服員籲「牙刷放保險箱上鎖」揭露住飯店該做的防護措施清單
西班牙籍前空服員Barbiebac La Azafata,退役後熱衷經營社群網站,在IG擁有87萬粉絲。她因工作關係長年在外地住宿過夜,累積出一套獨特的「住旅館防護清單」,提醒大家提高警覺。牙刷要上鎖保管許多旅客習慣把牙刷放在浴室,但Barbiebac認為這是錯誤做法。她說:「我們不是只怕被偷,而是聽過太多恐怖故事,有員工會用房客的牙刷做噁心的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把牙刷、藥品和衛生用品鎖進飯店保險箱。我們不會冒任何跟口腔有關的風險。」檢查鏡子是否為單面鏡另一個提醒是檢查房間的鏡子。Barbiebac指出市面上存在雙向鏡,就像審訊室用的那種。她會做指尖測試:如果手指與鏡中倒影之間有空隙,那就是普通鏡子;如果直接相貼,就有可能是問題。」入住時的安全巡檢在真正放鬆之前,她一定會完成幾個檢查步驟:‧拉開窗簾檢查‧查看床下與床單是否有床蝨‧打開衣櫥‧檢查通風口、煙霧偵測器、鬧鐘有些機組人員甚至會帶便攜裝置來偵測隱藏攝影機或異常訊號。睡覺時,還會額外加強防護,才能安心入睡:‧攜帶可加固的便攜鎖鎖住房門‧使用門擋警報器,一旦有人強行闖入就會發出尖銳聲響避免使用未封裝的備品Barbiebac提醒旅客最好別使用飯店房間裡那些看似便利的「小確幸」:‧沒有密封的浴室杯子,通常只是被沖洗過,沒有消毒‧棉被與裝飾枕很少清洗‧壁掛式洗髮精或沐浴乳瓶可能被補充,甚至被惡意汙染‧毛巾、枕套有時會被重複使用‧廁紙也可能沒更換至於熱水壺,她說「千萬別用」,因為有人拿來煮麵、燙香腸,甚至清洗內衣或衛生用品。因此她與同事出差時,都自備小型熱水壺、枕套與小毛巾。她最後提醒旅客,下次入住飯店時,不妨問自己:「空服員會怎麼做?」她強調自己不是偏執也不是多疑,而是長年的經驗累積所做的安心防護措施。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arbiebac 🇦🇷 La azafata argentina(@barbiebac)分享的貼文
-
2025-09-14 醫療.精神.身心
難以安睡好困擾 醫師分析4個飽受睡眠困擾族群的常見問題
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生活型態,都可能出現睡眠障礙。衛福部桃園醫院家醫科醫師林佳萱點出四個飽受睡眠困擾族群的常見問題,建議調整生活作息,才是求得一夜好眠的根本之道。更年期婦女荷爾蒙變化、夜間盜汗、心悸,造成頻繁醒來、早醒。更年期女性經常抱怨夜裡難以安睡,背後原因和荷爾蒙變化息息相關。隨著雌激素與黃體素的下降,不僅影響體溫調節,造成夜間盜汗,也會干擾情緒與自律神經,導致半夜頻繁醒來或清晨提早甦醒,使得睡眠時間縮短且品質下降。若再伴隨焦躁、心悸等更年期症狀,「一夜好眠」往往成為奢望。林佳萱建議,日常應保持規律作息,晚間避免大量咖啡因或酒精攝取,並營造舒適涼爽的睡眠環境;同時養成固定運動習慣,白天避免長時間午睡。必要時,諮詢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荷爾蒙治療或助眠藥物輔助。此外,透過放鬆練習,如腹式呼吸、瑜伽等,也能協助身心平衡。失眠不是更年期必然的宿命,透過生活調整與適當醫療支持,多數女性仍有機會重拾安穩睡眠。輪班工作者光線與生理時鐘衝突,心血管與代謝疾病風險升高。醫護、警消、工廠員工或空服員等輪班工作者,最常面臨「日夜顛倒」的挑戰。生理時鐘與工作班表衝突,長期下來容易導致慢性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增加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風險。林佳萱提醒,輪班族應盡可能維持固定的睡眠時間,白天補眠時,建議營造夜晚的氛圍,例如拉上遮光窗簾、佩戴眼罩或耳塞,以隔絕光線與噪音干擾。睡前應避免滑手機或攝取咖啡因、重口味食物,以免延後入睡。若下班後仍精神亢奮,可透過散步或洗熱水澡幫助身心放鬆。另外,長期輪班者應定期檢查血壓、血糖及膽固醇,並善用白天短暫小睡補充能量。雖然工作性質難以避免日夜輪替,但透過策略性的休息與健康管理,仍能降低失眠風險,守護長期健康。銀髮族生理退化、夜間頻尿、慢性病或藥物影響睡眠。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銀髮族會發現睡眠「變淺了」。林佳萱說,老化過程中,深層睡眠比例逐漸下降,加上夜間頻尿、慢性疾病或藥物副作用,導致半夜頻繁醒來,白天又常打瞌睡,造成日夜顛倒。睡眠品質不佳不僅影響精神,也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跌倒與失智風險。林佳萱建議長者應建立固定的睡眠與起床時間,避免白天過度小睡,睡前少喝茶水,減少夜間頻尿;臥室保持安靜、昏暗與適宜溫度,有助於身體自然入眠。若長期睡眠障礙仍未改善,應諮詢醫師,檢視是否與藥物或慢性病有關。醫師提醒,睡眠困擾並非「年紀大就應該忍受」的問題,透過正確習慣與專業治療,日常多曬太陽,適度運動,強化晝夜節律,銀髮族同樣能享有安穩好眠。青少年課業壓力、晚睡文化、手機藍光抑制褪黑激素。隨著3C產品普及,青少年晚睡、難以專注的情況日益嚴重。沉重的課業壓力,加上「晚睡文化」盛行,使得孩子們習慣長時間滑手機、打電腦,不僅影響休息時間,更因手機螢幕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導致入睡延遲。長期下來,不僅早晨起床困難,白天上課精神不濟、專注力下降,更可能影響學習效率與情緒穩定。林佳萱提醒,改善青少年睡眠問題應從日常生活著手,家長可協助孩子建立規律作息,避免睡前長時間使用手機或平板,改以閱讀、聽輕音樂等方式建立睡前儀式,也可調整臥室光線,促進褪黑激素自然分泌。另外,學校與社會也應積極倡導正確使用3C產品的觀念。睡眠品質攸關青少年學習表現與身心健康,透過家庭、社會共同努力,讓青少年遠離「晚睡困境」。
-
2025-07-30 養生.生活智慧王
擔心飛機遇亂流?機長傳授2招有助減少飛行過程的晃動不適
一名資深飛行員日前分享飛行建議,指出對於搭飛機容易緊張的乘客而言,清晨的航班是搭飛機的最佳時段,在選擇座位上,若選擇機頭或靠近機翼附近的座位,在遇到亂流時,相較其他位置感受到晃動的幅度會較小,有助減少飛行過程的不適。該名飛行員為克里斯機長(Captain Chris),與其妻子蘿莉(Laurie)共同經營YouTube頻道「Travel Tips by Laurie」,經常分享旅遊與航空相關知識。克里斯在最新一期「問問飛行員」影片中回應網友提問,指出清晨航班因氣溫較低、空氣較穩定,通常較少亂流,尤其在夏季更為明顯,搭飛機容易感到緊張的人可以考慮選擇清晨的航班。他進一步建議,乘客可選擇機頭或機翼附近座位,因該區域較不易感受到亂流與飛機的側向擺動(yaw movement),而機尾則因擺盪幅度較大,較易引發不適。不過克里斯也坦言,許多航空公司對靠近機操前端的座位收取的費用也比較高,乘客需視自身情況決定。克里斯表示,若乘客對飛行容易感到緊張,也可以在登機時主動跟空服員說一聲,甚至可以詢問是否能與駕駛艙飛行員簡短交談,多數飛行員會願意分享當日氣流與預期的顛簸情況,可以幫助你對於旅途更感到安心。有觀眾在留言中分享,自己過去常因飛機遇到亂流感到緊張,在蘿莉的鼓勵下,她有試過主動先告知空服員,在飛機遇到亂流時,空服員也會特意到身邊關心她是否都還好,幫助她減緩搭飛機時的焦慮。
-
2025-07-21 焦點.元氣新聞
有心血管問題?魔鷹愛妻機上猝逝 醫曝與「2疾病」有關:恐引發肺栓塞
台鋼雄鷹隊洋砲魔鷹的太太來台相聚卻猝逝,令各界震驚。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長途飛行下,隨著氣壓、濕度、日夜、時差等壓力刺激下,身體可能會出現不舒服,但發生猝逝,仍不外乎與心、腦疾病有關,提醒應隨身攜帶藥物。一般常見的經濟艙症候群引發肺栓塞,較常出現在下機後,建議搭機期間,多喝水、多起身走動,避免血栓形成。林謂文說,猝逝的情形較常發生在長程航班,但身體不適的族群,往往常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甚至是心肌梗塞等。雖然,許多發病的人號稱沒有心臟病病史,但這是真的沒有,或已有潛藏的心臟疾病,只是未被檢查出來。此外,猝死的原因也可能與腦部動脈瘤破裂,引起大量出血,或是腦幹出血等,特別是年輕族群突然猝死,動脈瘤破裂的機會不低。因此,突然發生猝死,不外乎與心、腦疾病有關。搭乘飛機時,如何避免猝死?林謂文說,這防不慎防,民眾只能多加小心,搭機時,應隨身攜帶平時用藥,特別是年齡大、患者慢性疾病的族群,搭機前可以先諮詢醫師,領妥藥品後再搭機,常備用藥包括心絞痛、心律不整、氣喘用藥等都應準備。此外,搭飛機常見經濟艙症候群,需多加注意。林謂文說,經濟艙症候群顧名思義,此多發生在經濟艙的旅客,由於經濟艙座位小,長途旅程坐在座位上,雙腳無法伸展,若又沒有適時活動,造成下肢腫脹、血液循環不佳,形成血栓,一旦血栓經血流至肺動脈,易形成肺栓塞。經濟艙症候群引發的肺栓塞等,常出現在下機後,雙腳開始走路時,在下肢形成的血栓,才會流至肺部,應不會造成在飛機上猝死。為避免經濟艙症候群,林謂文建議,搭機期間,多喝水、多起身走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當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通知空服員,請求協助。
-
2025-07-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選對位置、別吃這些…搭飛機遵守「6要3不要」 一路安穩睡
搭飛機其實可以很有趣,但有時候也會很辛苦。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抵達目的地時筋疲力盡,因為飛機上一點睡意都沒有。甚至更慘的是,為了小憩服了安眠藥,結果藥效還沒退,整個人在觀光行程中昏昏沉沉,影響了旅遊體驗。雖然有些幸運兒能輕鬆在飛機上入睡,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想睡得好可不容易,這時候就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根據雅虎新聞(Yahoo)報導,幾位睡眠專家分享了飛機上睡眠的「該做與不該做」,助你從旅程一開始就神清氣爽。該做的事1.選擇合適的頸枕神經生物學家、美國陸軍睡眠專家Allison Bragan 表示,飛機上的頸枕非常重要。「如果你只是隨便在機場便利店買個便宜枕頭,可能會很失望。」Bragan 說,「最好挑記憶泡棉材質,能貼合你的頸部曲線,保持正確姿勢。」睡眠專家 Dr. Peter George Polos則提到,他會用座椅背後的小托板支撐頭部,如果不夠穩固,結實的頸枕也能幫助維持姿勢。他提醒大家,「很多人會把頸枕戴反了,其實它是用來防止頭部往前傾的。」使用U型頸枕時,記得將U字底部放在下巴下方,開口朝向後頸,這點在2021年一支熱門TikTok影片中有示範。2.選擇合適座位想多睡點?挑選干擾少的座位很關鍵。旅遊專家指出,飛機最後幾排震動感強,又靠近廁所,容易被起身乘客打擾。Sean Lau建議選擇靠近機翼的座位,「那是飛機重心,通常較穩定。」至於躺椅背角度,Polos說經濟艙座椅後仰有限,差異不大,按照自己舒適度調整即可,但也要禮貌顧及鄰座感受。如果想好好睡覺,靠窗座位是不錯的選擇,既不用頻繁讓人跨過,也能依靠窗邊休息。3.擋光降噪紅眼航班會關燈,但總有人開平板玩遊戲、螢幕很亮。帶眼罩是個好辦法,尤其有重量感的小珠子眼罩,能幫助快速入睡,並助你適應不同時區,Delta空服員Andrea Davis在Southern Living分享過。即使沒有小孩哭鬧,飛機引擎聲和走動聲仍會干擾。空服員通常會用耳塞,你也可以戴降噪耳機,播放白噪音幫助入眠。4.穿著舒適且可調整的衣物睡眠舒適很重要。「機艙溫度無法掌控,穿多層方便隨時增減。」Polos 建議穿 T 恤、長袖、帽T 這類多層次服裝。你也可以自備毯子,因為航空公司發的通常不夠暖,尤其鄰座開冷氣時更明顯。5.考慮穿壓力衣物Bragan表示,「超過4小時的飛行我都會穿壓力褲,確實有助血液循環。」壓力衣物有助於血液回流,減少久坐造成的麻痺和不適。但天氣熱時可能悶熱,請以舒適為主。6.智慧使用處方藥服用助眠藥看似方便,但Bragan提醒要謹慎。她說,「有些醫生開 Ambien 或 Lunesta,但美國陸軍已停止在長途航班使用這些藥,因為半衰期太長,會讓你下機後像喝醉一樣。」若真需要藥物助眠,可向醫生詢問代謝較快的Sonata(學名 Zaleplon)。不該做的事1.不要吃過量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是非處方補充品,Bragan認為是個不錯選擇,但很多人劑量吃太多,醒來會昏沉。Polos說,「褪黑激素有效,但劑量要低。」如果沒用過,克利夫蘭診所建議從1毫克開始試,避免頭暈或失衡。2.不要喝酒或含咖啡因飲料Polos表示,酒精應該避免。雖然喝酒會讓你短暫犯困,但會脫水,導致醒來後精神不濟,且難以維持睡眠。想睡覺時,也要避開咖啡因,因為它不僅讓人清醒,還會增加夜間起身上廁所的次數。3.不要吃得太油膩或過飽如果搭長途飛機,機上餐點想吃得好,Polos建議睡覺前不要吃太重口味或過量,避免腸胃不適影響睡眠。(包括起飛前機場買的漢堡和薯條。)也應避開辣或酸食物,尤其對有胃酸逆流困擾的人更重要。當然,餓肚子上飛機也不行,可以準備營養豐富的小點心,減少全靠機上餐。(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5-04-28 醫療.眼部
眼科醫師自己為什麼不做近視雷射?手術前必知,3種人不適合近視雷射
很多人會來跟我說,他們看到很多眼科醫師都有戴眼鏡,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做近視雷射 ?如果眼科醫師自己都選擇戴眼鏡,是不是代表戴眼鏡比近視雷射好?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今天我就來談談,為什麼有些眼科醫師會選擇戴眼鏡 而不是近視雷射手術呢?3種人不適合近視雷射我要再次強調,各種近視雷射手術(如 LASIK、PRK、SMILE)雖然經過長時間驗證,是安全且效果穩定的手術,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例如:1.角膜太薄:雷射手術需要削薄角膜,如果角膜厚度不夠,手術風險會增加。2.高度近視:有些人天生就較容易重度近視,如果近視度數過高,術後仍可能殘留部分近視,所以醫師可能就選擇戴眼鏡來獲得更好的視力。3.有乾眼症:部分人天生淚液分泌較少,而近視雷射手術可能會讓乾眼症狀加重,因此醫師可能選擇不做手術。簡而言之,眼科醫師也是普通人,眼睛條件不一定符合手術標準,因此戴眼鏡很正常!有些眼科醫師覺得戴眼鏡比較方便很多醫師因為工作需求,長時間盯著顯微鏡或電腦螢幕,長時間用眼容易產生視力疲勞,而眼鏡可以幫助調整視力,減少眼睛負擔。加上手術後有時會出現夜間眩光,或乾眼症的風險,部分醫師可能選擇繼續戴眼鏡,避免這些問題。近視雷射不能預防老花眼! 近視雷射手術只能矯正近視與散光,但不能預防或延緩老花眼。有些眼科醫師年輕時沒有做雷射,到了40歲後,如果原本就有一點近視,反而可以利用「微近視」來平衡老花問題,不必完全依賴老花眼鏡。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醫師寧願保留近視,而不做手術。近視雷射優點:.擺脫眼鏡與隱形眼鏡的束縛 ,生活更便利.矯正視力效果穩定 ,絕大多數人術後裸視可達1.0或更好.適合運動員、軍人、空服員等不方便戴眼鏡的族群(本文出自《粘靖旻眼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
2025-04-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連機組員都敢偷!空服員揭竊賊手法:登機前後都有潛在危機
機場有安檢和很多保全,讓很多人以為安全無虞,但其實不留神很可能成為竊賊下手目標。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在TikTok上有將近5百萬追蹤的阿根廷籍空服員芭芭拉(Barbara Bacilieri)透過影片分享竊賊在機場與飛機上的做案手段,以及乘客可以如何保護自己,一系列的影片累積超過兩百萬次點閱。目前服務於西班牙廉價航空伏林(Vueling)航空的芭芭拉說,機場就像一個小型城市,無法杜絕犯罪,而且機場內的犯罪行為可能更難追蹤,竊賊們也會購買機票,但通常不搭乘飛機,方便在登機口、免稅店行竊來往的乘客。芭芭拉說,有些人已是慣犯,就算行蹤或影像被拍下傳到社群媒體上公開也不怕,因為根本沒人制止,也不會受到嚴懲。芭芭拉說,竊賊目標不僅限於實體物品。使用公用USB充電站可能讓駭客趁虛而入,偷取乘客的銀行帳戶資料與其他個資,有些竊賊甚至會使用近場通訊掃描器(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canners)獲取身旁旅客的信用卡個資;受害者通常要到數天後,收到境外來路不明的刷卡通知,方才得知自己的卡片遭盜用,這類型的犯罪也難以預防。芭芭拉說,登機後仍不能大意。竊賊會等待機上的燈光熄滅、乘客進入夢鄉後,悄悄地打開頭頂置物櫃,翻找並拿取行李內的物品,她親眼看過竊賊在自己面前作案,但因為沒有監視器,機組人員也無能為力,有些竊賊甚至也會偷機組人員的物品。芭芭拉表示,乘客可以採取下列方法保護自己。首先,隨時注意自己的行囊,自備USB充電器,以及無線射頻防盜錢包(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blocking wallets),防止信用卡個資被盜刷。隨身行李箱應該隨時保持上鎖,並且對周遭「過於友善」的乘客保持警戒,「如果覺得事有蹊蹺,盡快通知機組人員。」 @barbiebac.ok no somos todos pasajeros buenos y felices 😭 ♬ sonido original - Barbiebac La Azafata
-
2025-04-26 焦點.健康知識+
飛機哪個座位最容易讓人暈機?資深空服員曝「選這一排」最精華
飛機屬於密閉空間,除了空氣不流通易感染病菌外,空服員揭露如果你是容易在飛行中暈機、感到不舒服的乘客,選擇適當位置的座位盡可能避免生理不良反應,或是緩解不適感。一位在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服務七年的資深空服員提醒,如果你容易暈機或在機艙中感到身體不適,應該盡量避免坐在飛機尾部,因為若發生亂流,待在飛機尾部感受會比較強烈。她指出,預防暈機的最佳座位是飛機中央、靠近機翼的位置。這位空服員受訪時表示,自己還會選擇靠走道的座位,不僅能減少因為高空產生的焦慮感,還能讓人更容易在機艙內走動,緩解幽閉恐懼的感覺。另外也建議乘客開啟座位上方的空調出風口,因為冷空氣能降低暈機的風險。如果乘客開始覺得不舒服,可以使用機上娛樂設備來轉移注意力。雖然看電視可能會讓部分人感覺更糟,但許多飛機上也提供適合容易暈機乘客的音頻節目可供選擇。內科醫師Danielle Qing則建議,如果在飛行中感到不適,乘客應盡量坐好不動,讓自己的重心保持低位。「低頭、閉眼。讓自己的重心低一點,能幫助你減少頭暈感。」在維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工作十年的空服員Rosie Awad透露,最好的座位是第5排。因為第5排的視野很好,可以看到機翼,腿部空間也比較寬敞,沒有緊急出口,可以把包包放在前座下方,接近出口下機方便,而且是最早獲得機上服務的座位之一。她補充,最糟糕的座位應該是最後一排,或者是任何靠近廁所的座位。資料來源/每日郵報
-
2025-04-2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機時千萬別穿短褲、高跟鞋?空服員曝哪些錯誤穿著恐有風險
夏天是旅遊旺季,但搭飛機時的穿著不是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機組人員和空服員指出,有些服裝搭飛機最好不要穿,可能讓乘客身體不適,也可能影響逃生,或甚至在發生意外時有致死的可能。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機組員席馬托(Tommy Cimato)在TikTok影片表示,搭機時千萬別穿短褲,讓雙腿大面積和椅子接觸,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椅子多乾淨,或是多久被清潔一次,所以若穿長褲,接觸的細菌會比較少。Who What Wear報導,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空服員菲施巴赫(Andrea Fischbach)說,拖鞋、夾腳拖和高跟鞋也是搭機穿著大忌,若發生緊急情況需要使用滑梯時,這些鞋款會讓穿著者陷入危險,穿高跟鞋者會被要求脫掉鞋子,因為鞋跟可能會把滑梯刺破。菲施巴赫說,即便空服員也會在航行時把高跟鞋換掉,因為一直穿著高跟鞋很不切實際;她建議搭機旅客穿包腳的舒適鞋子。太陽報(The Sun)報導,航空專家內格羅里(Christine Negroni)建議乘客不要在飛機上脫掉鞋子,因為在緊急事件中被疏散時,地板可能很燙或很冰,也可能充滿油汙或著火,也可能迫降在玉米田中,你不會希望自己在任何一個情況下是赤腳,且飛機的地板沒有很乾淨,沒穿鞋也有健康風險。內格羅里說,緊身褲也是搭機不建議的穿著之一,越來越多人會穿瑜珈褲搭飛機,雖然穿起來很舒服,但人造纖維燃點低,近火源時容易著火,因此若機艙起火或發生墜機,瑜珈褲或緊身褲容易起火並黏在皮膚上,造成嚴重灼傷甚至致死。菲施巴赫也說,盡量不穿限制性的衣物,容易引起身體不適例如腹脹,她建議穿舒適的衣服如有鬆緊帶的褲子,「雖然皮褲帥氣又有型,但不是搭機時的好選擇」。 @tommycimato #greenscreen #fyp #flightattendant #airline #aviation #travel #flights ♬ Blue Blood - Heinz Kiessling
-
2025-04-17 焦點.健康知識+
空服員警告「不要在飛機上點熱咖啡」他揭不為人知的噁心製作流程
飛機上提供酒類、氣泡類等冷飲,以及紅茶、咖啡等熱飲,一名空服員建議不該在飛機上點熱咖啡,因為處理咖啡壺的方式極不衛生。美國一家航空公司的空服員凱文(Kevin)在TikTok上揭露飛機上餐飲衛生的祕密,他表示最好提早10分鐘抵達航站購買咖啡,而避免在飛機上點熱咖啡,因為這讓他感到噁心。他這番話是回應一位機師在論壇reddit的警告,該機師提醒旅客不要在機上喝咖啡,因為「水箱幾乎從來沒有清洗過」。該機師補充:「他們就是用這些水箱的水來煮咖啡。我根本不敢想像那些水箱裡滋生了多少黴菌和細菌。」凱文對這番話表示認同,並詳述機上衛生流程的可怕之處。他指出咖啡壺被拿到廁所倒掉,還說為了不讓液體飛濺,這些咖啡壺會「非常接近」馬桶,有可能會被濺起的水花或細菌直接污染,進而影響咖啡機。他指出水箱很少清洗這件事應該是最不需要擔心的事,更糟的是空服員如何清理咖啡壺。他說他們不能把咖啡倒進排水孔,而是要倒進馬桶裡。所以當拿著咖啡壺往馬桶倒的時候,為了避免灑得到處都是,勢必會靠馬桶很近,屆時可能會有一些水花、顆粒或細菌反彈回咖啡壺裡。凱文提醒除非搭乘的航空公司在機上有義式咖啡機,不然他絕對不會喝那種一般的滴漏式咖啡。 @ichbinvin #flightattendant #travel #airline ♬ original sound - keVin 這段影片已累積超過72萬次觀看,一位同樣是空服員的網友留言證實此事:「我們確實被要求把咖啡倒進馬桶,而且我們的咖啡機還曾經因為水箱裡檢出大腸桿菌而無法使用。」
-
2025-04-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只財物鎖進保險箱 空服員住飯店會把3物品放入以保持衛生
阿根廷籍的空服員阿查法塔(Barbiebac La Azafata)說,她以自己豐富的在外住宿經驗,建議旅行者投宿飯店離開房間時,最好把牙刷也放進保險箱,如果可以也自己帶可攜式熱水壺,這些都是為了個人衛生考量。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32歲的阿查法塔是西班牙廉航伏林航空的空服員,她經常在TikTok上分享搭機和住飯店需要注意的事項及自身經驗,有超過490萬位追蹤者。阿查法塔在影片中表示,外出時最好把牙刷鎖在保險箱,別放在個人盥洗用品包,很多空服員都會把牙刷、藥和衛生用品放在保險箱,這不是怕被偷,是他們聽過清潔人員拿房客的牙刷來做噁心事情的恐怖故事。 @barbiebac.ok respuestas? ♬ sonido original - Barbiebac La Azafata 報導指出,去年四月,賭城一間飯店的旅客驚恐地發現房務人員疑似用他的牙刷來清潔房間。阿查法塔說另一個要留心的地方是浴室的鏡子,她在另一支影片中建議入住時要檢查鏡子是不是像審訊室那樣的雙向鏡,她說空服員一定會用指尖檢查鏡子,如果手指和鏡中的手指之間有空隙,那就是正常的鏡子,若兩隻手指直接碰到,那就有問題了。隱藏式攝影機也是需要注意的,特別是在較便宜的旅店。阿查法塔說,為了保護自己,有些空服員甚至會自己帶儀器偵測房間內是否有隱藏式攝影機或不尋常的訊號。阿查法塔說,她也建議房客仔細檢查房間,從窗簾到床、鬧鐘都要檢視是否有臭蟲,也可以自己帶鎖把門鎖更牢固,避免有心人士入侵,「只有這樣才能安心休息」。阿查法塔說,她也不建議使用房間內的部分物品,因為永遠不知道誰碰過,不是密封的物品盡量不要用,例如浴室的杯子通常只有沖洗沒有消毒,棉被和抱枕幾乎沒清洗過,固定在牆上裝洗髮精和沐浴乳的壓送器通常都是用補充的,有汙染的風險,毛巾和枕頭套有時候會重複使用,廁所衛生紙可能沒有更換。阿查法塔說,最好不要使用熱水壺,因為有些人會用熱水壺煮麵或香腸,甚至在裡面清洗內衣褲或衛生用品,因此很多空服員會自己帶可攜式熱水壺、枕頭套和捲筒衛生紙。
-
2025-03-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想去上廁所但飛機鄰座乘客硬不借過怎麼辦?大批苦主分享經驗
TikTok網友「@livinlavidaniki」在網路上詢問,是否有人搭機時遇過鄰座乘客不願起身讓位,導致他人無法上廁所的情況,沒想到影片引發熱議,釣出許多苦主分享經驗,更引發正反立場的網友論戰,是否該給他人一個方便都有人支持。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livinlavidaniki」在影片中表示,她聽過在飛機上乘客拒絕換位置的故事,但好奇是否有人遇過鄰座乘客拒絕讓別人借過去上廁所的經驗,影片累積超過160萬次瀏覽,許多網友紛紛分享自己的經驗。 @livinlavidaniki I hate asking as if they’ll say no lmaooo #airline #flying #travel ♬ Let's Go Back - Jungle 一位網友說,他曾在搭機時上完廁所回到位置後,發現鄰座男子把東西都堆在他的位置上,對方竟對他說自己這麼做的原因是以為他離開後就不會再回來,「他是覺得我可以去哪,跳傘嗎?」另一名網友說,他曾詢問鄰座乘客是否能借他過讓他去上廁所但被拒絕,等了20分鐘及多次詢問都被拒絕後,他只好爬過對方,經過時還「不小心」把對方托盤上的東西全撞下來。名為潔西卡(Jessica)的網友說,她有一次從倫敦搭機到波士頓,她的位置靠窗,她想上廁所時請坐中間的女士借過但對方不肯,她和走道位的男士都請對方起身但都被拒絕,最後是空服員前來解決僵局。名為珍恩(Jenn)的網友說,她遇過鄰座乘客告訴她整趟旅程她只能起身一次,於是她故意跟對方說她上機前喝很多水,之後每半小時就起身一次。另一名網友說,她在克羅埃西亞飛往愛爾蘭的航班上,鄰座是一位年輕女孩,她不願借過,她只好爬過對方出去,經過女孩時她故意放一個屁。但有網友支持不讓鄰座乘客借過,一名網友說走道位的乘客不能被強迫挪動身體,花錢買了機票就是有權利整趟旅程都安穩坐在位置上。華盛頓禮儀學校(Protocol School of Washington)的校長艾林(Pamela Eyring)說,保持禮貌是搭飛機時最好的方法,她建議若有需要向鄰座乘客借過時,可以先俯身、微笑,若有機會可以和對方眼神接觸,並開口詢問「不好意思打擾了」,接著解開安全帶,做出準備起身的動作。
-
2025-03-21 養生.生活智慧王
冰和水可能遭汙染?飛機上用餐 注意4點保安全
飛機上提供的餐點,在食藥局監督下,大致安全無虞,但畢竟在密閉空間數百人同時用餐,為保徹底安全,專家建議注意4點:一、盡量避免生食或冰凍冷藏過的食品。食藥局公衛局長丹飛(Jen Dunphy)說,奶製品和生冷海鮮最好不要吃,因為航班時間臨時改變或環境變化,可能會讓食物儲存的作業出現漏洞,無法保鮮。尤其對細菌過敏的人,最好自備餐點、包裝點心、或候機室餐廳買來的食物。二、辣的炸的也要提防。達美航空飛行員簡諾維茨(Paul Janowicz)說,飛機上的餐點通常都很溫和,「我不會帶有辣味的點心,因為在飛航時,辣食會讓肚子不舒服。」炸的食物,他說,「通常鹽分較高,容易讓身體脫水,也會造成肚脹、排氣等症狀。」三、雞肉牛肉,三思而後食。某空服員接受BuzzFeed訪問時表示,飛機上的加熱空間有限,一下子要食物全熟、熱透,委實不易,「如果你對牛排該怎麼烤很講究的話,最好別吃(飛機上提供的)。」西北大學副教授戴特維勒(Darin Detwiler),肉類在空中食用,本來就有風險,尤其雞肉,「是不是壞了,表面看不出來,調味劑很容易把味道蓋住。」最安全的辦法是帶著測溫計量一下食物的溫度,看有沒有熟透,但多數乘客不會這麼做,因此,最好跳過雞肉,改吃義大利麵。四、冰和水呢?丹飛說,美國國內班機上的水應該沒問題,國外如墨西哥的班機才要小心,因為當地供水可能已遭汙染,飛機從這種地方取得飲水,或用當地的水造冰,安全堪虞。2011年起,美國航班依法要定期檢測機上用水是否細菌太多,2019年研究報告發現,23家國內、國際航班大腸桿菌含量,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Allegiant Air的水質最佳,捷藍和精神航空兩家墊底。空服員卡瑪蘭妮(Kat Kamalani)勸乘客,除了罐裝或瓶裝水,一律不要喝,因為機上的水桶除非壞掉檢修,從不清洗,「髒死了」,空服員通常不喝這種水沖泡的咖啡或茶。(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5-03-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飛行焦慮」讓你害怕搭飛機?專家揭8事有助緩解恐懼
近期空難頻傳,許多時常搭飛機的人也開始患上「飛行焦慮」(flight anxiety),人物(People)雜誌採訪多位航空專家,幫助你更了解飛機和飛行,並正確面對恐懼、下次坐飛機不再心驚膽戰。1.會焦慮是很正常的當人因為飛行感到恐懼,告訴他們「不會有事」,或是提供他們各種證明飛機安全性的數據,很可能並不能起到安慰作用,反之,焦慮者應該正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芝加哥國際機場地勤人員麥卡貝(Michael McCabe)解釋道,當我們以每小時400英里的速度在空中飛行,我們的處於極其不習慣的狀態,因此我們即使知道飛行安全的統計結果,我們的大腦也可能無法將客觀資料與當下感受連結起來。2.飛行會越來越安全麥卡貝以今年初發生在華府的事故舉例,表示每次有意外發生,航空人員都會調整措施並檢討失誤,讓同樣的事故不會發生第二次。3.飛機可以經得起亂流對於很多恐懼飛行的人來說,每次飛機遭遇亂流都是不小的驚嚇,但根據機師寇可(Kyle Koukol)的說法,飛機在建造之初就是為了抵禦亂流以及更多危險情況而設計的。寇可補充道,飛機亂流是來源於大氣的溫度上升或下降所產生的氣壓變化,簡單來說就是風向轉變所帶來的摩擦搖晃,而機長會操控飛機盡快避開風場,並不會對飛機引擎或任何部分造成損傷。4.機長們沒有在休息由於現代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非常完善,許多人可能以為機長們在飛機上不需要太專注,但寇可否認了這一點。他表示,執飛的正副機長會不停查看飛行計畫並確認飛機狀態,飛行過程中除了自動飛行系統,乘客也受到專業人員的全程保護。5.不同飛機會發出不同聲響在飛行中感到焦慮的人常常被飛機發出的聲音嚇一跳,機長寇可對此表示,不同飛機的提示音會不一樣,比如產自波音(Boeing)和空中巴士(Airbus)的客機,會以不同響聲在起飛和降落時提醒乘客。另外,不同的飛機引擎也可能發出不同的音頻,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驚慌。6.空服員都受過專業訓練除了地勤人員和機長以外,在飛機上服務的空服人員也受過非常完善的訓練,除了端茶倒水,他們也是幫助旅客應對緊急情況的第一道防線。資深空服員尼爾森(Sara Nelson)表示,空服人員在登上不同機型前,會接受完善的緊急逃生和危機應對訓練,不僅了解所有逃生和疏散路線,面對可能發生的攻擊行為也有完整應對策略。7.注意聽指示尼爾森解釋道,沒有人比空服人員更熟悉飛機上的避難和安全措施,所以如果發生危險,乘客一定要保持冷靜並仔細聆聽空服員指示。尼爾森說:「如果空服員請你待在座位上,那就請待在原位坐好;如果在逃生過程中空服員指示不要攜帶任何物品,就不要堅持把行李帶在身邊。」8.班機延誤不一定是壞事雖然班機誤點或取消常常對旅程造成困擾,但尼爾森表示,發生這種情況通常代表航空人員在盡可能保證飛行的安全,以及航道的暢通。機長寇可也同意此觀點,表示航空人員絕不會,也不應該為了趕時間而造成不必要的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5-01-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女子實測用一盒巧克力「免費換飛機艙等升級」她驚喜:都市傳說是真的
要將飛機的艙等升級通常要加不少錢,一名旅客想驗證一個網路流傳的秘訣是否行得通,在報到時送給櫃台地勤一盒巧克力,竟然得到免費的艙等升級,讓她喜出望外,證實網路都市傳說是真的。一名外國女子李安娜(Anna Lee)指出聽過一個傳聞,只要給航空公司櫃台人員一盒巧克力,就能得到免費的艙等升級,她多年前就耳聞這個技巧,但對於要求免錢覺得很尷尬又有些膽怯。然而她的一個在大型航空擔任空服員的親戚告知,很多乘客時常用這招升等,而且送禮物是一件好事。於是安娜決定在聖誕節後搭乘達美航空從拉斯維加斯到紐約的航班實驗看看。登機前安娜買了一盒巧克力,前往櫃台報到劃位,她感到有些緊張,先是跟地勤問候並遞上禮物,這讓櫃台人員很驚喜。接著她詢問升等座位要多少錢?地勤好心地讓她免費從經濟艙升等為較大空間的經濟艙(Comfort Plus),包括優先登機、更多放腿空間、椅背更能傾斜、專用頭頂行李空間等福利。這意外的結果讓安娜非常喜出望外,她說純粹只是基於好奇心測試網路流傳的小竅門,並沒有抱持太多期待,沒想到真的會升級,不敢相信這麼好運,內心充滿感激,也驗證「巧克力換升等」這招真的有效。安娜還補充,有些航空公司有時會為了「平衡飛機」而調整座位,如果後段的人太多,會將一些乘客安排升級到前段;當得知這個資訊,她只是想藉此向對方明確表示,你們該選擇我(調整座位)。這支影片在TikTok已超過85萬次觀看,得到許多網友證實是真的,如果乘客送給地勤驚喜小禮物,就會得到免費升等或是機上零食等。不過還是有人諷在機場買巧克力的花費可能比升等加價還高,也有人說地勤不該隨便接受陌生禮物,如果有人在裡面下毒該怎麼辦。達美航空將經濟艙劃出Comfort+、Main Cabin和Basic Economy三種,在買票時艙位代碼都不同。Comfort+比普通經濟艙貴的幅度,在美國國內線是20元到200元不等,但座位空間更寬敞,類似豪經艙,且還提供免費酒精飲料。 @banannanycc Actually looking forward to my 6 hr flight now @delta ♬ original sound - Anna 資料來源/每日郵報
-
2024-12-26 養生.生活智慧王
她搭機耳朵痛到像要爆炸 空服員用日常2物品瞬間緩解飛機耳
肯塔基州的海斯克爾(Shelby Heiskell)日前搭飛機時雖身體不舒服仍登機,她在飛機上發生了俗稱「飛機耳」(airplane ear)的耳壓不平衡現象,海斯克爾說她的耳朵痛到像是要爆炸,沒想到空服員用兩個隨手可得的物品,讓她輕鬆做一個動作就緩解耳朵不適,讓她直呼空服員真的很厲害。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海斯克爾和家人到加州過感恩節,日前要搭機回肯塔基州過聖誕節,她在搭機前一周因為病毒感染而鼻塞。海斯克爾說,她很少搭飛機,所以不知道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搭機會有更多風險,她說當飛機下降時,她覺得耳朵像是要爆炸,是一種她過去從未感受過且不可控制的痛。妙佑醫療機構(Mayo Clinic)指出,海斯克爾發生的狀況稱為「飛機耳」,當耳膜有壓力,中耳和所處環境中的壓力不平衡時就會發生,容易發生於飛機起降時。海斯克爾說,她知道嚼口香糖或打呵欠可以緩解這症狀,但她試了都無效,痛到不行的她只好把頭埋在抱枕中,一名空服員看到海斯克爾的異狀,上前詢問發生什麼事,得知海斯克爾有飛機耳後,空服員說「我有解決法寶」。海斯克爾說,空服員隨即離開,過不久後返回,給她一個紙咖啡杯,杯底有一條熱的、溼的小毛巾,空服員請海斯克爾拿著杯子罩住耳朵,海斯克爾說,她的耳朵雖然還是聽不清楚,但瞬間就不痛了,那股壓力也消失了,她說這是「熱杯子」(hot cup)方法。海斯克爾說,這方法似乎不是很多人知道,因為她下一次搭飛機時身體仍不舒服,她一上飛機就對空服員說她要「熱杯子」,但對方完全聽不懂,所以她把過程拍成影片放到TikTok分享;影片被網友瘋傳,累積超過630萬次瀏覽。 @babygriffin I owe that girl! Apparently, it’s a trick not alot of people are aware of, because one of the flight attendants on the next plane didnt know what i was talking about when i ordered one for take off (my ear was still plugged)… so i thought id share. #flighthacks #travelhacks #traveltips #earpain #flyingtips #travellife #traveltips #americanairlines @American Airlines ♬ Daft Minaj by Snowdream - Snowdream 不少網友在海斯克爾的影片留言分享自己緩解飛機耳的方法,也有其他空服員留言分享自己的經驗。海斯克爾後來又拍其他影片分享她收集到的建議。 @babygriffin Replying to @K4 #americanairlines #hotcup #flyingtips #travelingtips #traveltips #traveltok #travelinghacks #travelhacks #earpain #holidaytravel #flightattendant ♬ original sound - 🎁𝙶𝚛𝚒𝚏𝚏𝚒𝚗+𝙼𝚊𝚖𝚊🎄 有網友分享,可以在搭機前24小時和搭機前45分鐘吃去充血劑(decongestant)或偽麻黃鹼(Sudafed)避免飛機耳,也有空服員說家長帶嬰幼兒搭機時若小孩耳朵不舒服,可以在兩邊耳朵各罩一個空紙杯,就能減緩受到的壓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24 焦點.健康知識+
上飛機換拖鞋、洞洞鞋好舒服?空姐「不建議這麼做」2原因勸退
許多人搭乘長程飛機為了舒適,上機後會換穿拖鞋或Crocs洞洞鞋,穿脫方便又能讓腳透氣,但空服員並不建議這麼做,直言會對安全和衛生造成疑慮。在美國航空任職的空姐安卓拉(Andrea Fischbach)表示出於安全顧慮,不希望乘客在飛機上穿著夾腳拖、鏤孔涼鞋或高跟鞋,因為在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撤離飛機時會造成危險。她指出高跟鞋可能會損壞緊急出口,或者若不小心飛出去可能會傷害到旁人,而且高跟鞋也可能刺破疏散時用的滑梯;若穿拖鞋和涼鞋也很容易會從腳上飛走。雖然有些空服員值勤時會穿高跟鞋,安卓拉透露這其實很不實際,大多數時候她們會在起飛後把高跟鞋換成平底鞋。安卓拉也說像涼拖鞋這種開放式鞋子會造成機上廁所不衛生,所以如果旅途中要去洗手間,建議最好換回封閉式的鞋子。另外若穿拖鞋上廁所,在裡面噴濺的穢物很可能會直接弄到腳上。安卓拉還列出飛行時為了舒適、實用和安全而不應穿戴的其他物品,包括只穿運動內衣和緊身褲這種束縛性衣物,因為機上可能會很冷並且有著火危險。穿著束縛型衣服可能會導致不適、胃脹或深部靜脈血栓 (DVT),當靜脈(通常是腿部)形成血塊時就會發生深部靜脈血栓。她建議多穿幾層衣服以確保有一個舒適的飛行體驗,隨身攜帶一件輕便的夾克或羊絨連帽衫,她還建議額外帶上一雙厚襪子更能保暖。資料來源/每日郵報
-
2024-12-18 養生.生活智慧王
「奉勸你也這麼做」!電子登機證記得手機截圖:過來人曝理由
一位Reddit用戶上傳題為「永遠記得將電子登機證用手機截圖下來」的文章,以過來人的身分,詳述這麼做的理由。作者說,「叫我神經病也行,說我疑心病太重也好,奉勸你也這麼做,就為了以防萬一。」這是他的經驗:正要入座,空服員過來說「你的座位獲得升級了。」「好不容易東西搬到頭等艙,正要入座,另一名空服員--不是我捏造的--過來說,搞錯了,沒有你升級的位置。我心裡雖然不爽,想想,也許登機口的職員真搞錯了,算了。」搭乘美國航空班機的作者說,他回到原來的位置,有位候補乘客說位置是她的。「我把手機(美航)應用程式上的登機證打開來看,位置果然換成頭等艙座位了,問題是,那又不是我的位置。還好,我把原登記證截圖存了下來,秀給這位乘客和空服員看,空服員二話不說,把候補到我位置的乘客挪到後排不曉得哪一個位置上。」維吉尼亞州旅遊業專家、「從機翼看天下」布落格版主雷夫(Gary Leff)說,他每次搭機一定把數位登記證截圖存檔起來。「航空公司的電腦系統或網際網路可能在我正要登機那一刻當機,所以,我把截圖當作可以幫我順利登機的備份。」一名網友說,「這是我經常好奇的問題。飛機起飛前,的確可能出現許多變化。」另一網友說,「我把登機證也存到錢包軟體裡,可是座位若變化,存到錢包裡的登機證座位也會變,所以,還是截圖可靠。」某些網友說,把登機證截圖存起來,多一重保障,「我每次搭機都這麼做,以防手機或應用軟體有不能上網的問題。」很多Reddit用戶寧願用老派的紙版登機證,其中一位說,「列印出來的登記證最穩妥。我沒必要讓別人看到我的手機畫面。」另一位附和說,「紙本登記證就是一份檔案,還有式樣新穎的數字和掃描碼。」「需要上法院時,(紙本)法律檔案可方便多了。航空公司網站或應用軟體存檔的電子登記證,可能一眨眼就不見了,截圖也高明不到哪兒去。」雷夫說,留下座位的紀錄很重要,「航空公司可能重劃座位,亮出你原先的座位紀錄,機組員就不會移動你的位置。」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8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飛機時想上廁所?最好別在走道排隊等!專家建議避開2時段
搭飛機時難免會想上廁所,搭乘長途飛機時更可能會使用廁所,然而飛機環境較特殊,想上廁所時最好先聽聽空服員的建議,或許能讓過程更順利,也更安全。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里奇(Rich Henderson)在美國一間主要航空公司擔任空服員,他和丈夫安德魯(Andrew Henderson)共同經營Two Guys on a Plane部落格,里奇最近接受採訪時,透露關於飛機廁所的小知識和他建議的使用廁所方式。被問到為什麼飛機上的廁所大部分都很小間,里奇說「錢」絕對是主要原因,廁所越小,飛機上就有越多空間可以載運旅客,也就能賺更多錢。不過里奇說,那並不代表你搭機時就只能幾乎貼著冰冷的牆上廁所,乘客可以詢問空服員,空服員會知道哪裡的廁所較大或最大間,有些甚至有無障礙設施,例如可折疊的牆壁讓輪椅進出,但重點是乘客要問,否則空服員不會主動詢問是否有相關需求。人可能隨時想上廁所,但里奇建議若能避免,盡量不要在安全帶燈號亮著和送餐食這兩個時段上廁所,前者表示應留在座位上,後者是因為機上走道狹小再加上餐車很重,空服員很難讓出空間讓乘客走過,「當你在送餐時要上廁所,若你在走道上耐心等待餐車移動的話,空服員會很感激」。里奇說,當飛機還沒起飛時也盡量避免使用洗手間,因為維修人員可能還在維護設施,沖水系統會因此不能用。若同時有很多人要上廁所,要在哪裡等?里奇和安德魯都說應該在座位上等。安德魯說,911事件後航空公司對於旅客在機上群聚多了很多規則,對機組人員來說,安全是首要,人群聚集就可能威脅到安全,畢竟在飛機上一瞬間就可能發生任何事。里奇說,乘客若在走道排隊等廁所,會讓空服員無法通行,也會擋到其他乘客,若每個人都在座位上等廁所,機上廁所的流量會更平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為何大部分空服員拒絕搬乘客隨身行李至行李艙?2理由不能幫
前空服員凱特(Kat Kamalani)表示,時常有乘客請空服員幫忙把隨身行李搬到行李艙中,但大部分的空服員會拒絕,因為這個動作容易受傷,保險也沒有理賠。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美國籍的凱特先前擔任空服員六年,她在TikTok上有將近1百萬追蹤者。凱特在影片中表示,常有乘客請空服員將他們的隨身行李放到頭上的行李艙中,並正確擺放,但這不是空服員工作的一部分。 @katkamalani #stitch with @kaylakayla.1999 that’s facts!!! #travel #tips #askontiktok #CustomersMostLoved ♬ original sound - Kat Kamalani 凱特說,很多人以為這是空服員的工作項目之一,但其實不是,包括她先前服務的航空公司和很多其他間航空公司都對空服員說不要那樣做,因為受傷機率高,且也不在保險理賠範圍內。凱特說,很多航空公司都有小卡,告訴乘客該如何置放隨身行李,至於正確放置方式,不是放橫的就是放直的,而若乘客無法將行李高舉過頭,那就也不應該期待空服員能做到。網友在凱特的影片留言。一名網友說她也是空服員,她的同事都不會幫乘客把行李放到行李艙,因為那可能會讓背受傷。在美國某間航空公司任職的網紅空服員米斯特(Cierra Mistt)之前也曾在TikTok影片表示,空服員幾乎不會出手幫忙登機旅客搬運行李,因為他們若因為替登機旅客搬運行李而受傷,不會因此獲得工傷賠償。 @cierra_mistt flight attendant secrets are officially back! ✈️ ♬ original sound - Cierra Mistt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8 養生.生活智慧王
飛機上為何特別冷?飛行專家解釋客艙溫度刻意調低的好處
搭機旅行是很多人喜愛的豪華樂事,但大家總覺得客機最不吝提供的就是冷氣,尤其是班機升空之後;專家指出,客艙溫度調很低,航空公司是故意的,背後其實大有道理,而且經常對旅客「大有好處」。哈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報導,很多人覺得自己都把隨身行李箱的運動衫拿出來穿、把冷氣送風口關掉了,機上溫度仍冷得很。國際航班資深客艙機組員羅伯特(Jay Robert)表示,有好些理由要這麼做。班機還在登機門時,通常外頭有空調;位在機尾的輔助發電機也用上去,試著讓還在地面、很熱的客艙冷卻下來。升空之後,大多數客機因主引擎都發動,就帶動冷卻系統。羅伯特表示,一般來說,一旦升空,機長控制主要溫度調節,而客艙中的機組員可以用他們艙內控制系統,略微調高調低一些;若是要大幅更動,必須通知機長、副機長,請他們那麼做。空服員協會(Associ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發言人泰勒‧加蘭德(Taylor Garland)表示,很多航空公司都設有溫度政策,但聯邦並未對客艙溫度設規定。首先,飛機內部的溫度是分區控制的,而且因班機的型號、大小而有別。加蘭德表示,自己曾在世上最大商用班機上服務過,機上乘客逾600人,固定要檢查不讓溫度超過華氏73度,有時會碰到機上兩、三人暈倒,她去電機艙查問,不出意外,每次都是超過75度(約攝氏24度)。此外,客艙的空氣已經很乾燥,讓人脫水;羅伯特表示,人覺得熱,體液會流失更快,「客艙溫度低可以反制空氣乾燥,不讓環境對乘客身體造成傷害」。此外,溫度升高會讓臭味聞起來更強烈,而在擁擠的客艙裡,令人不快的氣味是難免的事,不管是鄰座有人吃鮪魚三明治還是脫掉有汗臭味的鞋子。羅伯特指出,客艙溫度升高,會讓發臭的粒子能量加強,意味著客艙氣味聞來更糟。遇到客艙很冷,可以多穿幾件,自行控制個人體溫;羅伯特指出,空服員的制服裡都有套頭毛衣便是一例。他另建議乘客可以在手提行季準備超輕毛衣,腳上穿襪,多帶點水。(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華人機長分享機上顛覆常識的事 盡量別在飛機上喝這東西,很髒!
這個東西千萬不要在飛機上喝、這個動作真的很噁!讓空服員高興的投資回報率超高以及頭等艙的快樂誰懂?美國Kalitta Air波音747的機長丁毓麟分享飛機旅行背後的秘辛,事實可能會超出你的想像。飛機上很多顛覆常識的事2016年從醫學博士華麗轉身為飛機機長的丁毓麟多年飛行,了解太多背後不為人知的事。他說,飛機上很多顛覆常識的事情,第一件就是飛機上的熱水盡量不要喝,很多旅客尤其是華人喜歡喝熱茶吃泡麵,殊不知飛機上的水箱多久清洗一次以及用什麼清洗真的沒人知道。飛機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去清洗,但沖洗過程是否按照流程無人知曉,尤其是水箱的清洗結果無法判定是否乾淨。所以他都是自帶瓶裝水和咖啡機,想喝熱茶寧可用瓶裝水在微波爐裡加熱也絕對不會用水箱的水。飛機上最安全的飲用水是瓶裝水,不建議用水箱的水沖咖啡熱茶泡麵。在飛機上不要光腳走路!丁毓麟表示,他經常勸客人不要在飛機上光腳走路,想舒服可換拖鞋或穿上厚襪子。最有力的理由是飛機的地毯很髒,他多年來只看到給地毯吸塵,但很少看到地毯清洗。飛機地毯上乘客們走來走去,還要拉著行李箱,敢光腳的人只能說佩服。對空服員好一點可能會有意外驚喜投資時間和金錢在空服員身上會有很高的回報率。時常有空服員在社交平台上呼籲對他們好一些。丁毓麟表示,這樣做的確很有效,主要看旅客敢不敢投資。尤其是那些經常飛某些航線的商務旅客,送空服員小禮物,也許能獲得免費升艙的福利。通常旺季這麼做效果不大,但是淡季就會有很好的回報率。禮物要是能被記得的禮物,像是名牌絲巾、手帕和耳環這類幾百元小禮物,如能換幾千元的免費商務艙座位也很划算。但要送對空服員,通常要通過衣服顏色判定誰更有話語權,且送禮要有技巧也不能太明顯。當然如果長得好看,或嘴巴很甜,也能獲得空服員青睞,即使不到免費升等,也能得到一些小禮物或商務艙的餐點。機師吃什麼飛機餐?跟頭等艙客人吃一樣的說到商務艙和頭等艙的食物,丁毓麟表示,航空公司為了讓頭等艙和商務艙旅客開心,尤其是頭等艙客人可謂要什麼有什麼,單價幾百元的酒水無限暢飲,還有人拿行李箱裝滿帶走。且商務艙和頭等艙食物準備數量是其座位數量的一倍,如果有10個商務艙,就要準備20份餐點。通常是頭等艙客人點完餐,剩下的餐點再給飛機機師,但即使如此,也會有很多食物被浪費掉。地勤會消化一些,但每趟依然有大量食物被丟掉,尤其是沙拉丟掉最多。他說,其實飛機餐即使是頭等餐的食物,如果常吃也會厭倦,飛機上每兩個月左右換一次菜單,且食材變化不大。尤其是飛機餐是比較重口味,因為高空味覺下降,會嘗不到味道,他都盡量吃沙拉。機師40歲以上每半年要體檢,如果美食吃太多,超重或有糖尿病就不能飛,所以要很節制。(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7-31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時差讓身體吃不消 專家建議長途飛行別在機上喝這種飲料
專家建議,搭乘長途航班時,為了避免時差讓身體吃不消,應該在機上補充水分,並且避免飲用咖啡或酒等易讓身體流失水分的飲料,避免讓時差症狀加劇。MSN報導,時差是長途旅行最令人不舒服的經歷之一,從失眠到疲累及消化問題與心情鬱悶等皆有,由於身體的天然生理時鐘受到干擾,時差就會對身體帶來負擔。雖然長途旅行難免會有時差,但下列方式則可以舒緩時差帶來的影響。擁有航空業資歷達20年的機組人員羅伯特(Jay Robert)表示,避免攝取會流失水分的飲料,例如酒與咖啡是緩解時差的重要舉動。他說,「對抗時差的最佳秘訣之一,就是避免飲用酒精和容易導致脫水的飲品,例如咖啡。飛行時吃新鮮食物,避免重油及高鈉的餐點,抵達後的身體狀態會好很多。可以嘗試沙拉與新鮮水果等保水食物。」法籍空服員哈瑞爾(Laurianne Harel)也說,「航行過程中為了保持良好狀態,我會大量飲水,由於高空的原因,人體很容易脫水。」她補充說,「機艙內的空氣很乾燥,會造成脫水速度加快。」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指出,脫水已知會讓時差的身體症狀更加糟糕,例如昏睡,咖啡與酒也會干擾睡眠,即使在飛機上能睡得著,品質也不會好。而且保持身體有水分,之後也可獲得更好的休息。至於如何對付時差,哈瑞爾則建議,「即使感到疲倦,我也會刻意保持清醒直到晚上。我會讓自己保持忙碌以避免打瞌睡,因為小睡可能會打亂睡眠週期。」哈瑞爾還表示,規律的運動有助於她睡得更好,而且在飛行前一晚,她也會試圖獲得充分休息。另外,也應該嘗試在白天時多曬太陽,這有助於調節睡眠週期。飛機降落之後,哈瑞爾也建議應該進行伸展運動並補充更多水分,讓自己充滿活力並避免任何可能又干擾她生理時鐘的小睡。「如果是轉機,我會利用這個機會休息一下,並稍微了解一下目的地,這有助於我在下一次飛行前重新充電,」她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長途飛行坐哪才舒服?她揭為何愛坐最被大家嫌棄的最後一排
長途飛行到底坐哪裡才舒服,每個人喜好各有不同,「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撰稿人漢弗萊斯(Monica Humphries)指出,她每次要搭乘長途飛機時都得好好權衡利弊一番。若選靠窗座位,就可以讓她把頭靠在牆壁上休息,但缺點就是要使用洗手間時,就得擾陌生人;但漢弗萊斯也表態不願花錢升等,直言坐商務艙是種奢侈,寧願將錢花在旅程上;但不管是靠窗還是靠走道,漢弗萊斯表示,自己最愛坐在最後一排。最安靜短程航班的飛機,廁所通常是位在飛機的尾端,所以坐在最後一排,通常得飽受沖水、乘客走動、噪音和臭味的影響。但漢弗萊斯發現,長程飛機的設計剛好相反;舉例來說,她在從科羅拉多州丹佛(Denver)飛往日本東京的行程,搭乘了一架波因787-9夢幻客機;此款客機的三間廁所全都位於經濟艙的前半段;這意味著要用廁所的乘客都會往前走,而不會集中在飛機後半段,唯一會走到飛機尾部的,就是空服員和想要伸展一下雙腿的乘客,大幅減少被打擾的情況。額外好處根據漢弗萊斯的經驗,坐在飛機後排,也比較容易取得頭頂置物櫃的空間。她指出,好幾次當她坐在飛機前方時,自己位置附近的頭頂置物櫃都會被放滿,讓她得把行李放到離自己較遠的地方,導致她無法享受坐在前排,可以早一點下飛機的好處。雖然這只是小小的不便,但漢弗萊斯表示,她寧願坐在後面放鬆等待大家下飛機,而不是坐在前面,為自己什麼時候可以拿行李而感到沮喪。更多伸展空間飛機尾部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飛機的廚房空間;漢弗萊斯指出,搭乘長途航班時,她喜歡每隔幾個小時就起身伸展一下,幫助身體適應狹窄空間,而坐在機尾靠近廚房,除了可以靠近能讓她做伸展運動的空間外,還可以在空服員準備送餐的第一時間就聽到,知道什麼時間才適合起身運動。此外,漢弗萊斯表示,飛機尾端也是最有可能旁邊不會有其他乘客的位置。因為航空公司似乎慣性都是從前往後派座位,所以,如有空位,通常都會是在飛機的最後一排。責任編輯:辜子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