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新聞.長期照護
搜尋
移工
共找到
395
筆 文章
-
-
2020-10-28 名人.葉北辰
【免費報名】udn x WaCare失智照護線上課程
11/3 20:00 呂怡蓁 護理長【失智者該睡不睡?從日常安排下手】早上早早起,半夜還不睡?或是白天睡意滿滿,晚上活力充沛?失智者當外國人,作息跟家人完全不一樣,無論怎麼勸說失智者依然堅持離床活動,若服用安眠藥,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過度依賴陷入惡性循環,家人隔日要上班、小孩要上學,再這樣下去全家都要累跨了...👇 點我看課程詳情11/4 20:00 簡均穎 個管師【遭受失智者攻擊?教你和平照護解方】面對失智者沒來由的攻擊、惡言、吐口水...等不友善行為,人力不足時,還需要獨自應對,身為照顧者,即便身心俱疲受了傷,還是得無可避免地繼續照顧...👇 點我看課程詳情11/5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家人漸漸不是原來的他 該怎麼面對調適】失智症者隨者病程遺忘許多事,也許是擅長的事情、日常生活甚至是摯愛的家人,罹患失智症後與原本認識的他不一樣,當彼此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身為家人心理受衝擊,要怎麼做才能彌補逐漸逝去的他...👇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0 20:00 王沛鈞 物理治療師【帶著失智長輩 跟著節奏坐姿舞動】強健活動力預防肌少症,除了平時的訓練動作複習,我們也能透過多變趣味的方式達成運動效果,專屬長輩的坐姿舞動,利用音樂節奏,長輩除了活躍大腦還能跳出曼妙舞姿,讓運動不再是無聊疲乏的活動!👇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1 20:00 張文馨 營養師睡眠飲食息息相關-專屬失智者助眠菜單失智者半夜睡不著覺,原來除了吃藥解決以外,飲食方式也是一種解決管道,嘗試從餐點調整,攝取營養助眠食材避免NG食物,除了維持身體健康機能也能幫助失智者正常作息的方式。👇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2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我沒信心當好照顧者」 該怎麼繼續走下去?】當了照顧者之後才發現,照護過程時常與自己預期的結果不一樣,精心準備營養餐點被拒食、吃幾口飯就說吃飽了、身體髒兮兮卻不配合洗澡...明明為失智者好卻總是不盡理想,有太多問題需要照顧者面對了...👇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7 20:00 徐宛菱 空間規劃師【助眠環境佈置巧思 失智者夜夜好眠】讓失智者擁有規律正常的睡眠,除了日常生活習慣養成、活動安排、飲食營養輔助,「環境」營造也有大學問,如果多方面層層都加入小巧思,睡覺時間一敲鐘,失智者就能安穩入睡,全家都好眠。👇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8 20:00 簡均穎 個管師【失智者講不聽?教你引導技巧改變當下狀態】「爸!不要再玩水了!」失智者失去控制,不斷重複做一件事或是從事危險動作,怎麼勸說都沒有用,失智者不願服從,照顧者失去耐心,搞到最後氣氛變差雙方都不愉快。👇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9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你是怎麼顧的?」辛苦付出遭質疑如何排解?】「怎麼變成這樣?你是怎麼顧的?」「記得做這個做那個,順便打掃一下」,看似簡單的照護生活日常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默默盡心盡力地照顧卻還是不被肯定,我照顧別人誰來照顧我?👇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4 20:00 藍挹丰 心理師【失智者易怒易哭 轉移、穩定情緒有方法】失智者情緒戲劇性變化,不斷訴說著過去或是不存在的事物,無論如何向其解釋,依然困在深深漩渦不能自拔,原本開心歡樂的聚會,氣氛瞬間降到冰點,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5 20:00 徐美卿 護理師【失智者如廁大失控 教你預防便便危機】失智者隨著病程,如廁的基本生活技能也會隨著時間逐漸遺忘,自身無法控制,而出現來不及或失禁的狀況,失智者自尊受了傷,照顧者還要忙著協助處理髒污問題,簡直是一場照護危機。👇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6 20:00 卜玉娥 移工仲介(印尼翻譯師)【外籍看護溝通技巧專業公開 提升照護效率】請外籍看護成為助手減輕照護負擔,卻發現要花更多時間在溝通,來自不同國家的新家庭成員,除了語言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協調磨合,聽聽專家的增加溝通效率的技巧,一旦溝通無阻在照護上自然會得心應手。👇 點我看課程詳情
-
2020-10-28 科別.心臟血管
移工中風一度命危 台灣醫療搶救80天幫他可以走路回家
38歲菲籍男移工3個多月前上班突然腦中風倒地昏迷,他一度命危,苗栗縣頭份市為恭醫院啟動腦中風急救小組,黃金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治療,搶救80天,醫療費用28萬多元,僅有輕度語言障礙,清醒而且行動自如回家。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前夕,為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清華今天發表病例,菲籍移工在工作場地突然失去意識倒地,到院昏迷指數8分,無法言語、雙眼一直看向左側,右側肢體完全無法動,懷疑左側大血管腦中風,腦中風急救小組電腦斷層頭部沒有出血,給予血栓溶解劑治療。病人轉入加護病房插管治療,一度病危,左側瞳孔放大,昏迷指數掉至6分,同時發現心臟早期衰竭,有心臟病家族史,經內科治療脫離危險期,拔管成功,由中風後期復健照護計畫後續復健治療,經過80天治療後,清醒而且行動自如,僅有輕度語言障礙,醫療費用28萬多元,除了健保給付外,自付2萬4000元出院。朱清華說,腦中風先進治療除了血栓溶解劑,合併動脈取栓,可以讓中風癱瘓病人,提升3到5成可以走路出院,免除終身癱瘓,原本黃金3小時治療延長到前循環8小時,後循環24小時內,都還有辦法拯救,動脈取栓後,雖然無法避免腦中風大血管阻塞14%的死亡的風險,可以由原本26%死亡率下降一半。她指出,世界中風日目的要引起公眾關注中風的問題,,提高預防及治療中風的意識,減低中風對破壞大眾健康的風險,提醒病人或家屬發現,如有突發性嘴歪眼斜、口齒不清、半邊肢體無力,應立即到院就醫。
-
2020-10-27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媽媽,我沒有不要你!」將失智母親送到安養院,是我最好的選擇
如果有那麼一天,媽媽變得不像媽媽,她認不得家人,開始「行為怪異」;而你沒有辦法全天候照顧,你剩下多少選項?「把父母送到安養院」真的是不孝嗎? 林先生將媽媽送到安養院,一住就是10年,期間他承擔非常多關於孝順的非難、親人的不諒解。可是林先生心裡很清楚-「媽媽我沒有不要你。」他要做的是解決家庭的困境,而不是被困境給綁架。▍ 當「老闆娘」的角色褪去後 換「失智」躍上舞台林先生的母親-英子女士,是台灣堅毅「查某人」的代表,從丈夫當兵三年開始,她一個女人辛苦地支撐著林家十幾個人口。天還沒亮,她便騎腳踏車出外批貨買賣,無論外頭是烈陽曝晒還是狂風暴雨,她不讓自己有休息的一天。她其實就像「經濟起飛」的時代縮影,一步一腳印,刻苦耐勞地拉拔孩子長大。 林先生回憶,家裡常常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爸爸媽媽把賺的每一分錢都省下來,天還沒亮就開始做工,直到三更半夜,日復一日的打拼,家裡才能開枝散葉。精明又幹練的英子女士,婚不久後便開設雜貨商號並經營得有聲有色,一手包羅大小雜事,家事繁忙到她幾乎是嚴肅地「不苟言笑」、戰戰兢兢地過日子。 「現在的媽媽和以前真是判若兩人。」林先生細細地向我們回想媽媽最輝煌的歲月。 「過去沒有什麼娛樂集會場所,我們家開的『雜貨店』永遠聚集一堆人,來這裡看電視、聊天,永遠都熱熱鬧鬧的,我的媽媽,就是說話有聲量的老闆娘,也是場控氣氛的重要角色。」 雖然養家不易、工作操勞,但同樣地,也使英子女士的生活,發光發熱 但隨著都更計劃的進行,林家正好是都更預定地,在不得不的情況下,雜貨店的鐵捲門關上,褪下老闆娘的角色,舞台上看似熄燈,而憂鬱與失智,卻悄悄上場了。▍ 把生命奉獻給家人 吃碗餛飩麵都覺得奢侈 退休後的英子女士,整天都窩在家裡,子女好說歹說、強拉撒嬌,都很難將她拉出家門,一方面是她不習慣主動外出,過去她可是一拉開雜貨店鐵門,左右街坊便會主動親近;但其實真正的原因,竟是為了「省錢」。 「媽媽是『苦過來』的人,每一分錢都要算得恰到好處,花錢讓她會有罪惡感。有次好不容易她拉出來玩,點了碗餛飩麵給她,她把我們罵到湯都涼了還在罵,原因就是餛飩麵比陽春麵貴,貴十元她實在捨不得(就算是子女的錢)。她一生都獻給家庭,獻給工作,就是忘了獻給自己。」 英子女士從63歲便開始有「失智」的徵兆,但直到屢屢將空鍋燒焦,家人才意識到「媽媽變得不一樣了」。頭兩年,由疼愛妻子的林爸爸擔任24小時看護,但怎麼照顧怎麼不對,爸爸覺得媽媽一直很愛「歐北共」(台語:亂講),衝突不斷上演。 「怎麼一下就忘記了呢?就叫你忍一下怎麼就是沒辦法?」林爸爸常常氣得面紅耳赤。孰不知,一般人無法理解的行為,正是無法與失智症患者相處的痛。 「後來請外籍看護工,但她請假的時間、頻率都越來越長,媽媽走失了、跌倒了她也沒發現,久了,我們心裡越來越沒安全感,覺得聘請外籍看護工,也未必是長久可行。」▍ 「孩子,你已經不要我了嗎?」孝順的為難當媽媽失智狀況越來越嚴重,方法用盡的林家無不感到心力交瘁,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 林先生的問題,也是許多失智家庭所面臨的困境。 當初要把媽媽送到照護機構,其他家人不會反對嗎? 「有,當然有,我和爸爸說,叫他們都來找我。」家族裡其他的親戚長輩,也會認為:還是要把媽媽接回來家裡,幾個兄弟姐妹再輪流顧,不就好了嗎? 「可是,光是媽媽突然意外生病,大家要排出時間來照顧媽媽都很困難了,更何況之後要永遠維持『輪班』制的生活。我當初也看了很多『我養你那麼大,你不要我了?』這類的文章,心裡不會有愧疚感嗎?當然會,但我們要想清楚,什麼是真正的孝順。」 「我心中認同的孝順是,我們要發自內心要愛護自己的父母,去判斷怎麼做對全家人最好,對爸爸好、對媽媽好,而且也要我們都做得到,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照著大家的評價去做,就真的是最好的安排好嗎?我不認為。」 「做自己做不來的事,累垮了誰?痛苦了誰?只是為了『別人覺得這是孝順』,才去做嗎?」 林先生只要一有空,便會來和媽媽作伴,推著輪椅帶著行動不便的媽媽,有時去安養院附近的公園走走,有時邊走邊「五四三」(閒聊),一路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有時帶著媽媽去淺嚐她最愛的冰淇淋-「只要看著媽媽吃冰淇淋的笑容,就什麼都值得了」。(但這是秘密,不要讓機構的護理師知道)甚至還會完成媽媽的「即時願望」,讓媽媽帶著「明天要去遠足囉」的心情,微笑地入睡。 「爸爸年紀也很大了,體力和心情上都不該有那麼大的負擔,我讓爸爸知道,媽媽現在受到很好的照顧;否則萬一爸爸也垮了,那我也垮了。」林先生說,真正的孝順不是逞強,而是有品質的陪伴;盡心、盡力,也不要自不量力。▍ 夫妻愛情長久之道-信守承諾 「媽媽只有在時空錯亂的時候,因為想到家裡的『瓦斯沒關』、『菜還沒洗』,才會吵得要『回家』。但大部份時候,她把安養院當成自己的公司了,她還是那個『人人尊敬的老闆娘』。媽媽雖然失智,但在情緒上很穩定,這是我最大安慰的事。 「但她常常誤會爸爸怎麼沒有睡在旁邊,是不是跑到外面找女人啊?」林先生笑說,媽媽竟以為爸爸有「小三」了,而且還覺得自己是傳統女人,要默默忍下來。 雖然英子女士經常「編劇」各種戲碼,但林爸爸對與英子女士可是一往情深。結婚超過六十年的他們,在英子女士住到安養院的十年來, 他每天從外雙溪騎腳踏車到松山的安養院, 風雨無阻,一定要和妻子見一面,和她說說話、聊聊天,一年365天幾乎不間斷。除非是林爸爸自己也有極重要的事耽擱了,否則對妻子的關心,說什麼也要堅持下去。 連醫護人員也驚呼林爸爸準時的程度-「最浪漫的事,就是與你一起慢慢變老。」在今年,他們夫妻還被選為「金婚代表」。▍ 很少有人是天生喜歡做看護 感謝她們的包容林先生選擇當時新成立、設備最新穎的安養院「我第一眼看到就喜歡了。」媽媽現在是安養院的「資深住民」,也遇過許多不諒解和其他「住民」的言語挑撥。「我都和媽媽說:『我們不要理他們』。」甚至也有住民不希望他們常常來探望。「我想,我們家那麼幸福,看在其他無人探望的老人家眼裡,實在覺得很心酸。」 他最後想和安養院內的護理人員、外籍看護工說聲謝謝:「很少有人是天生立志要做看護的,一個人要照顧那麼多人,真的很辛苦。」 身為資深住民的家屬,林先生也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希望台灣有更多設備良好的老人安養院,住得好又安全,我們才能放心很多。還有也希望院內可以舉辦更多活動,讓每個住民都可以參與,氣氛熱鬧、開心,減少呆坐的時間。」 對林先生一家人來說,將媽媽送到安養院居住,不僅讓爸爸透過觀察其他住民,更加了解、並接受媽媽的失智症:媽媽沒有錯,要怪就怪疾病吧!也讓家人有更多喘息的空間,爸爸找回自己的生活價值,我也繼續當我的綠天使(郵差)。最重要的是,媽媽在機構的照顧和家人不間斷的陪伴下,笑容變得越來越多。失智後,英子女士看似告別精明的自己,卻重塑了另一個愉悅的人生。 「我媽媽有什麼異想天開的劇情或是願望,我就陪她演。我的爸爸、弟弟、妹妹和全部的家人,都會自動自發地來陪伴媽媽,對我們而言,這就是最重要的事。」 不要活在他人的壓力下,每個家庭的幸福劇本,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真實演出。
-
2020-10-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移工集中檢疫床位不足 指揮中心:加防疫旅館床數足夠
勞動部日前甫宣布開放1200集中檢疫床位給入境移工,勞動部長許銘春今在立院接受質詢時進一步表示,移工檢疫每天約登記2500位,集中檢疫所床位一位難求,勞動部本周將改採抽籤,同步跟指揮中心爭取床位,指揮中心表示,集中檢疫所加上防疫旅館,床位數應足以因應。勞動部希望從現有提供給移工的1200床增加到1800床,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擁有集中檢疫場所約有2800床,給勞動部有1200床,移工入境檢疫場所不是只有集中檢疫,還有防疫旅館可用,只要勞動部能夠妥善規劃和安排,兩者提供的床位數應足以因應。面對勞動部希望增加集中檢疫所床位,陳宗彥表示,如果勞動部覺得產業移工入境集中檢疫所檢疫床位數仍不足,會再給予協助。陳宗彥強調,目前除了移工外,境外生也有集中檢疫需求,目前預估境外生會在今年十月底前全數完成入境集中檢疫,可望再釋出一批床位。日前指揮中心曾表示,針對移工集中檢疫床位數是否影響長期照顧等問題,近日會一併和勞動部一起討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再次表示,集中檢疫場所每天收容的移工平均794名,若勞動部有需求,可再做整體評估。
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