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禮物
共找到
365
筆 文章
-
-
2020-10-05 科別.心臟血管
心血管疾病可預防 生活規律最重要
「8成心臟病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4日在「2020世界心臟日園遊會」上致詞時表示,心臟病造成的過早死亡有8成可以預防,民眾只要保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量血壓及血糖等,就能預防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活動宣導預防心臟病衛福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果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為響應2020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4日下午於台北車站一樓售票大廳東半部共同舉辦「2020世界心臟日園遊會」。活動現場有活潑有趣的闖關活動,分成7項關卡,分別是「找出營養」、「動出希望」、「跳動健康」、「戒菸常識」、「拚上未來」、「完美體脂」及「測量血壓」,通過闖關活動可以獲得防疫小禮物及參加抽獎。心臟病過早死可預防「台灣每年死於心臟病的人數約有2萬人,再加上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超過5萬人死亡。」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此次的心臟日園遊會是一個很好的產官學結合,民間與政府一同合作推動,讓活動更加完善。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則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目標2030年將非傳染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減少三分之一,而非傳染疾病的主要類型就包括心血管疾病,因此目標2030年減少70歲前死於心血管疾病人數的三分之一。他強調,8成心臟病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只要保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遠離菸酒、定期健檢、定期量血壓及血糖等,就能預防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10-03 養生.健康瘦身
都幾歲了還做夢? 大提琴界的林志玲:太在乎別人就做不了自己
舞台上,穿著緊身皮衣、皮褲,露出纖細蠻腰和修長美腿,嫚凌賣力演奏大提琴,隨樂音擺動嚴格鍛鍊過的完美身形,台下的人震攝於力與美的結合,一曲奏罷,如雷掌聲響起。嫚凌笑著接納掌聲,因為,這一切不是偶然,全是她努力得來的成果。即將邁入40歲的嫚凌,有著動人美貌和傑出音樂表現,被譽為「大提琴界的林志玲」,她從小學音樂,有兩個可愛的孩子、自己的音樂事業。但人生的不足,只有自己才知道。人生很好了還要突破嗎嫚凌今年推出首張EP「蛻變」,拍攝大提琴音樂MV,立刻搶占博客來暢銷排行榜前五名,好評不斷。看似光鮮亮麗的成果,其實背後遭受不少質疑。嫚凌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專訪,表示純樂器類音樂MV不多,尤其大提琴不像小提琴這麼主流,作品更少,希望藉由MV讓更多人喜歡音樂、喜歡大提琴;更鼓勵所有音樂人可創作更好的作品,勇敢追夢。當然,也想為自己留下影像紀錄,證明自己精彩的活過。「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早點做這件事情?都幾歲了還在做夢?有孩子了為何還要拋頭露面?」嫚凌苦笑著訴說,這是她第一次發現「當女人」尤其是「有孩子的女人」真的好難。為什麼要放棄夢想的權利雖然內外都遇到不少衝擊,但嫚凌仍堅信「為什麼不可以?只要是對的事情沒有什麼不可以我的美不是為了誰...我不完美但可以玩出自己的美;太在乎別人,你就做不了自己」為了發行EP,她逼自己讓身形、精力都要保持在最佳狀態,透過「三分練七分吃」的保養訣竅,平常飲食除了少油少糖,早餐都是優格沙拉,午餐會吃糙米飯,晚上則選擇燙青菜或是雞胸肉,維持每周運動2次習慣,保持愉快心情、不要熬夜。短短幾個月,嫚凌原本較為豐腴的臉型,變得更立體,體脂降低、身上的肌肉量也增多,身形線條更玲瓏有緻「以前不覺得自己胖,健身之後再回去翻之前照片,才發現以前自己真的好圓啊!」嫚凌忍不住大笑。追求最好的自己嫚凌最大的孩子已經小學五年級,在外,她是豔光四射的音樂人,在家,她卻只是個再平凡也不過的媽媽,每天為孩子準備早餐、晚餐,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生活中,更是個直爽單純、熱情、毫無距離感的傻大姐。嫚凌表示,人生路上,有些人總是默默關注著你,卻捨不得給一句祝福、有些人冷眼旁觀等著看你的成績、有些人跟不上你步伐就越行越遠,但都無所謂!這就是人性也是人生,重點是「你想過怎樣的生活?你知道自己要什麼?」她認為,外界總是吹捧女人要把40歲活成20歲,但40歲就是40歲,40歲也可以很美。她很欣賞欣賞透過運動自律,讓自己的體態和外貌維持良好狀態的女人「我們不用追求與年齡不符的少女臉,但可以追求最好的自己。」即將40歲的期許嫚凌希望透過「有肌勵」的專訪,鼓勵更多害怕年齡增長的女性,努力過好每一天:「增加了年紀,也應該同步增長智慧,這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她不怕邁入40歲,甚至充滿期待,未來更期待更好、更美好精采的生活。「我們都要努力讓自己一年比一年快樂、自在,和自信。這都是歲月帶給我們的禮物,也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禮物。記得,好好照顧自己、善待自己,並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YT:有肌勵 https://pse.is/UYA9X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0-09-21 新聞.生命智慧
「人生就是不斷砍掉重練」…921大震毀家園,災戶重生回「嘉」服務
1999年9月21日凌晨的天搖地動,瞬間造成台灣最重大的傷亡,這場大地震摧毀成千上萬的家園。21年過去了,當年的出生的孩子現在都是大學生了,有位當年僅是小學生的孩子,因為這場地震改變人生觀以當醫師為目標,如今在嘉義診所服務,憶起當年滿是感動。家一夜倒塌 常思考「以後這個家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時光拉回21年前,家住南投縣草屯鎮的林郁凱醫師,當時只是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原本五樓的公寓倒塌,一夜之間流失住所,對於之後住在組合屋兩年半的日子印象深刻。面對當時的困境,父母奔走於房屋的重建過程,許多人生的決策和計畫被迫改變,家庭也處在一種不斷調適與磨合的狀態中,身為長子的他,對環境的驟變與家庭成員互動關係相當敏感。當時他心中最常思考的問題,是「以後這個家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感謝無名英雄!因921醫療服務隊萌生行醫的念頭「會萌生行醫的念頭,可能與當時接觸醫療服務隊在組合屋社區義診或許有些關係。」林郁凱說,隨著就學環境一路成長,背後考量因素也逐漸增多。由於他的學業成績不錯,且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抱持相當大的興趣,因此他選擇從醫之路,以從事這份職業為樂為榮。他特別感謝震災中協助自己一家人的許多無名英雄。也對於當時家人在同一個屋簷下作為彼此最重要的支柱情境,相當感懷。一路念書拚到台大家醫科 最後選在嘉義服務台灣大學、台大醫院是林郁凱的母校及最早服務的醫院,但最後他選擇在嘉義診所服務。他認為,就制度面和現實面而言,「基層需要更多醫療資源的投入與付出。」過去林郁凱都在醫學中心接受訓練,對於基層醫療環境並不熟悉,因此找尋同為台大體系出身的同儕師友磨練學習,在某次機緣下認識現在的老闆兼台大醫院家醫科出身的學長,經過幾次會談,彼此的想法相同,最後選擇在嘉義服務。在嘉義服務了多年,面對環境的改變,覺得自己與人相處及看待事情的態度轉變不少,在投入基層醫療服務的過程,確實驗證了921地震時所想的,現在也能過著不錯的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背後得力於許多人,還有無名英雄的默默付出,深深感激。地震後心境上的轉折「人生就是不斷地砍掉重練」「人生就是不斷地砍掉重練。」是林郁凱的座右銘,這句話來自於地震當時的感受。只是當時年紀小,無法體會,曾經一些以為「世界就是這樣」的觀念,因為接觸了不一樣的想法,也使原先的觀念不斷調整甚至崩解,卻在重新建構新觀念的過程中,發現人生有更多可能,一些曾經難以解決的人生課題,竟然豁然開朗。林郁凱認為,若沒有當初這場地震,真的不曉得自己的人生故事會如何寫。如今自己學業完成,既取之於社會,對這個社會理當有一份責任,這份兼具感恩與責任的心,依舊印證了當年初衷。「人生就是不斷砍掉重練」、「常懷感激善盡責任」這兩句話是921地震帶給他最珍貴的禮物。
-
2020-09-19 養生.家庭婚姻
我兒子從小什麼都不用做…媳婦最不喜歡婆婆做的六件事
婆媳之間的相處,一向是婚姻關係中最耐人尋味的部分!許多媳婦常會抱怨,同樣當過媳婦的婆婆怎麼總是不了解自己的難處。其實不同世代間,因為時間與觀念的落差,本就會有認知上的出入,我們在與自己的孩子相處間都會有摩擦產生,何況是婆媳呢!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婆媳相處間,有哪幾項常令媳婦難以忍受的事呢?知道彼此的底線、互體互諒,才能讓家庭相處更加愉快與幸福喔!老愛議論娘家的人如果婆婆經常隨意議論甚至是批評娘家的人,十個媳婦有九個會不滿,誰能願意聽到婆家人總是批評自己的親人呢。所以,即使媳婦家裡人真的有些事做得不對,建議婆婆也不要在媳婦面前毫無顧忌地批評,自己家的事還是讓人家自己去解決吧!偏袒自己的兒子有位婆婆特別偏袒兒子,有次同事和我抱怨說,她和她的婆婆說:「媽,我的老公在家都不幫忙家事。」其實,我覺得這應該是媳婦在向婆婆撒嬌,希望婆婆能幫自己說說話,管管自己的兒子,可是沒想到,這位婆婆卻張口就說:「我們家兒子從小就什麼都不用做!」聽到這些話,我無言了,真的有這麼護著兒子的婆婆。其實婆媳都是女人,應該要能更體諒彼此的難處,多加互助才能讓生活更加美滿。挑撥夫妻關係不管是什麼原因,挑撥兒子和媳婦關係的婆婆是最可怕的,可能也是媳婦最不喜歡的。有的婆婆看不慣兒子對媳婦好,所以會想方設法地找媳婦麻煩。其實這樣做,並不一定能讓兒子和媽媽的關係更近,反而影響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干預教育方式最近,同事終於忍不住抱怨起來,說婆婆總是對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不滿,經常指東罵西地指責她,她真是無法理解。婆婆可能認為我的同事給孩子報的才藝班太多了,怕孩子會累。我的同事說,我也不願意呀,可是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她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呀。其實這個時候,婆婆大可不必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媳婦之間發生矛盾,因為畢竟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權力,可以心平氣和地提意見,但是如果媳婦不接受,那就樂得清閒,多好!幫別的孩子借錢有個朋友老公是婆婆的小兒子,婆婆一直和他們一起住,婆婆的大兒子在外地工作,生活也還不錯,還有自己的公司。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婆婆可能一直覺得小兒子比大兒子生活得好,所以經常替大兒子向小兒子借錢,而且借了錢從來不還。同事也覺得很不公平,可是又不願意老公為難,只好還是借。可是,誰家的錢都是辛苦賺來的,經常這麼借而不還,肯定會影響一家人的關係。表達孝心好難曾聽過有個媳婦比較孝順,為了讓婆婆高興,經常在各種節日給婆婆買些衣服、化妝品之類的禮物送給婆婆。可是,讓媳婦不解的是,每次送給婆婆禮物,婆婆都是不滿意,不是嫌這個不好,就是嫌那個不好。後來,媳婦決定節日就直接給錢,婆婆愛買什麼就買。但沒想到,如此卻引發了另外的發展,每次媳婦給孩子穿上新衣服,婆婆就會說:「你媽怎麼總是給你買新衣服呀,怎麼不給我買呀?」不知道婆婆是開玩笑,還是說給媳婦聽呢。可是,不管怎樣,總是這樣說,給孩子的印象也不好。建議媳婦們還是要適時體察長輩心理的變化,沒有人是用同一套方式便能應付了事的,多多體貼與關懷,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示範。
共
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