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 科別.婦科
搜尋
禮物
共找到
450
筆 文章
-
-
2020-06-14 橘世代.健康橘
別把老年生命窄化了,「好老伴」不一定就是配偶
一般人常認為,老伴,老伴,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許多社會現象的分析,這個想法說不定是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完全照自己的意思」陪伴度過晚年生活,可能是過度理想化的想法,也把老年生命的可能窄化了,這反而對彼此形成沉重的壓力。更別說,萬一其中一方先走了,留下的一方,恐怕不知如何承受。所以,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越老越不肯妥協。貌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這裡指的老伴,並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有許多人不能把私密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風靡日本的吉澤久子女士在《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書裡,分享許多老年生活的觀念。她雖然獨居,身邊卻圍繞著許多朋友,有不少人來探訪她。相對的,她也積極地接觸人群。她說:「只有朋友能夠為生活增加色彩。我有許許多多的朋友。與朋友接觸,可以受到刺激,讓人的精神和頭腦保持活力。人際關係也是一種財產,心理健康的泉源。只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獨自一個人不見得會寂寞,生活同樣可以既充實又愉快。」此會非彼會,快來跟個會吉澤女士會和朋友交換食物,享受彼此口味不同的樂趣,也會和朋友一道去看各種電影或是舞蹈表演。她也和朋友們組成了讀書會,剛開始是邀請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家裡講述專門學識,逐漸演變成有年輕人參加。有些人的年紀甚至比吉澤女士還小個三、四十歲。讀書會事先定好諸如歷史或外國文化等主題,然後各自發表心得。每個月都有十多人來聚會。開完讀書會,緊接著就是聚餐時間。每次由不同人輪值,使用自家帶來的食材,在聚會地點的廚房裡做飯。吉澤女士表示,能夠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邊聊天,一邊吃飯,度過時光,真的很愉快。考量銀髮讀書會成員的年紀越來越大,也會視情況,偶爾請外燴,或是去買外帶的好吃便當。除了讀書會,吉澤女士也參加許多不同類型的團體,例如「改善高齡社會的女性之會」,並在「高齡者或身障人士供餐的組織中」擔任理事。她抱持著希望貢獻所能的心情,加入團體,把想要傳達的理念傳達出去,同時藉著參加這些團體來服務他人。現在有許多不同的社團,適合長輩參加。例如,銀髮族旅遊團興起,長輩們多了一起去旅行的選擇。退休後,時間增多,但是體力可能不如從前,建議可以先從距離比較近的地區旅遊,或是時間比較短的一日遊開始,輕鬆、無負擔地享受出門走走,有時還會有和朋友的朋友結為好友的樂趣。有些長輩玩出心得來了,就會開始揪團,規劃喜愛的路線。如果是愛好品嘗美食的長輩們,就不妨組成「銀髮老饕會」,一起搜尋適合老年人的健康美食,交流情報,或是相約前往那種必須多幾個人一起來,才能享受到多種菜色的大餐。我時常鼓勵來看診的銀髮長輩,多多參與各式的活動。我發現社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可能是「卡拉OK歌唱班」。有時聘請專業的老師來教導,學習丹田發聲等各種技巧,或是練習雙人對唱,增加趣味。老年交友的祕訣:三不一要祕訣一:要心態放開朋友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有人說「沒有朋友的人,最貧窮」。許多人在成年期為了追求事業,忽略友誼,這通常是以男性居多。朋友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也是需要用心經營,建議越早開始認識人越好。中年就可以開始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千萬不要隨緣。有許多長輩對於交友,顧慮太多。一會兒擔心自己沒有特殊嗜好、才藝,跟人聊天缺話題,又或擔心自己年華老去,不好看,甚至認為參加活動,是浪費金錢。在還沒有嘗試交友之前,就裹足不前。建議應該要用平時、開放的態度,嘗試認識朋友。老年期所交的朋友,跟年輕時不同。並不強調一定要是能夠深交的知己,反而是應該多培養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彼此不過度依賴,不要造成太多內外在的負擔及罣礙,做一個銀髮好朋友。祕訣二:不要設限只要價值觀相同,無論幾歲都能做朋友。上了年紀之後,找朋友的訣竅,不在於身家、背景、性別,也並非年齡相仿,而是在於是否有相近的價值觀,或是相近的喜好、興趣。這樣的朋友,相處起來比較融洽。這些相當重要。當人與人的價值觀相左時,相處起來,經常就會因為幾句話而發生衝突或誤會,例如使用金錢的觀念差異太大,或是政治立場不同。當有事情需要找人商量時,我們通常會考慮找鄰近或熟悉的親朋好友談談。價值觀相同的人,提供的建議值得參考,但如果是價值觀不同的人,就會讓人感到困擾。歐洲國家甚至推動青銀互助、青銀共居。跨越世代與年齡的距離,只要理念相通,長輩與青年人來做彼此的好朋友。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創造新同居時代。祕訣三:不要比較雖然我常常鼓勵長輩多多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享受休閒嗜好帶來的快樂,不過也曾經遇過被長輩抱怨的情況。潘奶奶一坐下來就開始抱怨,表示以後再也不要去參加讀經班了。「怎麼了呢?」我問。「您上次不是還告訴我,去參加讀經班之後,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一起讀聖經,一起分享小點心,吃吃喝喝,又唱詩歌,非常快樂。」奶奶只是搖頭,不肯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旁陪伴的女兒忍不住對我洩漏了真正的原因。她說:「原本都好好的。每個禮拜去,也都很開心,甚至時間還沒到,就開心地準備待會兒要穿的衣服,催促我趕快開車接送她。沒想到前幾個禮拜,讀經班的班長一時興起,發起了一個活動,要來比賽背經節,說是鼓勵性質,只要有參加,就有獎品。背得越多,獎品越多。還熱心地自掏腰包,說要發給前三名的得主紅包。」原本是想要炒熱氣氛的活動,但沒想到班主任這麼一說,奶奶回家後,就表示下次不去了。女兒旁敲側擊才發現,奶奶很在乎自己的表現。奶奶認為自己現在的記憶力不好,可是說到年紀,在班上又不是最老的。奶奶又認為自己是讀過大學的,萬一表現比別人差,實在是太沒面子了。不管女兒怎麼安慰、勸說,老奶奶就是不肯去。不要以為長輩上了年紀,就會沒有得失心。相反的,團體互動的挫折感,會成為他們繼續參與的阻礙。建議團體的倡導者,要有智慧地避免這種情形發生。祕訣四:不要說教黃爺爺是個攝影高手,退休之後,也參加了攝影同好會。平日會分享彼此拍攝的美照,互相指導拍照的技術,甚至相約到著名的風景地點,拍攝照片。有次,同好會中的某人生日,邀約黃爺爺參加難得的慶生宴會。黃爺爺很看重,把多年前訂做的整套黑色西裝熨燙整齊,還準備了禮物,高高興興地赴會,豈知到了現場,另一名同好會成員,居然當眾指責黃爺爺,不該穿得全身黑,說是不吉利、不喜氣。黃爺爺氣極了,不願意再見到那位仁兄,也氣到不再參加攝影聚會。朋友圈裡,的確也有這樣的人,不會去想到別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總是愛七嘴八舌,評論別人。後來,大家也都沒有和那個人來往了。要當銀髮好朋友,記得戒為人師。這樣人氣必定上升,處處受歡迎。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寶瓶文化 2020/04/09 出版【熟齡選延伸閱讀↘↘↘】。最資深志工 楊滿時:「歌劇院就像我家!」實踐退休夢。夫妻情感不合最大元兇?專家:彼此過多期待和幻想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1 性愛.性福教戰
把性和愛畫上等號?性治療師童嵩珍:性可以愈練愈好,但不是關係的解藥
編按:生病向醫生求診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如果性生活出了問題,該怎麼辦?今(2020)年47歲的童嵩珍是華人世界最早開始投入性治療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多年來經手超過2萬名受性障礙困擾的個案,她說:「其實性和愛是一體兩面,而性功能只佔了性裡面的3成,其他4成關乎心理、3成在關係,彼此都環環相扣。」「我對性的啟蒙算是很早。」童嵩珍說,自己小學的時候就發現哥哥偷藏的色情書刊和A片,躲起來偷偷的看,既害羞又覺得刺激。「那時當然覺得性是不能明說的禁忌,但其中又好像蘊藏了很多樂趣和奧秘,就會對性很好奇。」護理師轉行性治療 一度被誤會性工作者後來她在高雄榮總服務,有次意外看到打著石膏、腳被固定吊在半空中的年輕病患,和來探班的女友忍不住就在床上開始做起那檔事來。「他們雖然有拉上簾子,但因為裡面點了一盞小燈,動作看得一清二楚,就像在演皮影戲一樣。」後來童嵩珍並沒有制止,「只請他們把燈關掉。」「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性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需求,即使是弱勢者、身體有病痛、殘疾也一樣。」之後她一邊上班,一邊就讀性學研究所、真正投入性治療的領域。華人社會向來將性視為隱晦、關起門來才談的事,更遑論有所謂「性治療」的概念。初期她自己成立工作室,甚至被誤會為是某種另類的性服務。「有人來找我諮詢,聊完之後卻看著我說:『咦,就這樣喔?妳光用講的,我怎麼會好?』」焦慮和恐懼 性障礙7成來自心理因素童嵩珍的性治療,是在半年內上6堂課的中長期療程:先從諮詢、檢測了解個案的狀況,最後才搭配實作、訓練或是必要的外力治療。「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35歲、40歲以上的族群才會面臨性功能障礙的問題,但以我們多年做性治療的觀察,有7~8成的個案都屬於心因性,也就是說:是因為心理因素導致性障礙,而不是真正在生理功能上出問題。」童嵩珍說,「性功能障礙不一定和年齡有關,心理的焦慮和害怕,反而是最常遇到的主因。很多人在做愛的時候,經不起挫折,只要一失敗,就覺得萬念俱灰不敢再嘗試,因為害怕又失敗。就像很多人覺得夫妻只要不吵架關係就不會出問題,但問題放著不管,並不會自己解決。」也因此,童嵩珍所做的與其說是性治療,更像是兩性感情諮詢。「性治療其實不一定靠藥物或是手術,如果平常2人關係不好、那性生活也不可能好。」有人跟老婆性事不順,但在外面嫖妓、找小三就沒問題,「講到最後,都是相處關係上出了問題,而這就不是吃藥可以解決的。」「並不是說藥物就一定不好,而是藥物以外的部分,才是我真正想補足的。」童嵩珍認為,「愛無能」,比「性無能」更嚴重。性不是征服 也不是「男性本能」從事性治療10幾年,童嵩珍說,有一個很常見的迷思就是:「性是生物本能。」「很多人以為性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不用學就能無師自通,其實不一定是這樣。我們諮詢的時候真的遇過個案是2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動,然後都覺得對方很奇怪,為什麼你不會?但又不知如何解決。」童嵩珍說,其實性愛絕對需要練習,從挫折中找到可以改善或加強的點,不只可能逐漸改善情況,也會增加過程中的愉悅與幸福感。另外一個常見的迷思,則是認為可以用性「征服」對方,讓對方重新愛上自己,「這種都是A片或是情色小說當中才會有的情節。」「特別是很多男性會把性和愛畫上等號,認為只要自己性能力好,另一半就服服貼貼;性功能有問題,對方就會嫌棄自己。」童嵩珍認為:不是只有到最後一步的交合才是性,雙方的親密行為:愛撫、親吻、擁抱,乃至於言語上表達愛,都是性的一部分。但童嵩珍也不諱言,有些時候性的確是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雙方可能不會想到彼此有多久沒有好好說話,但多久沒有性生活,這是很明顯可以感受到的事。」無性、恐性夫妻求診 挽救瀕臨破碎關係童嵩珍曾經遇過一個對性嚴重恐懼的個案,在他心目中,性是一種暴力或破壞:「他覺得自己如果進入女生的身體,等於是在傷害她,久了他遇到性就產生陰影,當然也硬不起來。最後我們的指導員帶著他的手去接觸老婆的私密部位,他竟然壓力大到當場吐了。」「你一方面覺得匪夷所思,但慢慢引導個案找到癥結點,那個成就感也很大。」她說,有時候性功能障礙只是表象,真正原因往往藏得更深,病人若出於自尊心或是羞於啟齒,還需要治療師抽絲剝繭地「推理」一番,才能找出真正原因。她也曾遇過一對熟齡夫妻,除了剛結婚時意外體外受孕,因為女方有陰道痙攣的問題,從此2人之間就沒有性了,先生也長年外遇。「她一直等到2個小孩都大學畢業了才來求診,我問她為何現在才來?對方回答:現在小孩可以獨立了,我想給自己最後一個禮物,如果還是沒辦法,那我就讓我先生自由、也放過我自己。」最後夫妻倆在童嵩珍的協助下,順利地體驗了第一次完整的性愛過程,太太傳簡訊給她說:「謝謝老師,結婚30年,我們好像現在才成為真正的夫妻,我和老公都哭了。」最大成就感 助人重拾性愛樂趣很多人問童嵩珍為什麼會走上性治療師的路?她笑說:就像有人喜歡生物學、有人喜歡文學,而她就是對性很有興趣,覺得它既充滿奧秘,又奇妙美好。「另外可能就是我個性比較『雞婆』吧,然後愈了解這個領域,就愈想要多做一點什麼。」「如果你看到那些因為無法擁有正常的性生活,或是想要孩子、有生育壓力卻沒辦法圓房,幾乎崩潰的個案,真的會很想幫助他們。」童嵩珍說,在多年性治療經驗當中,個案其實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工作,或是她自己的人生觀。「很多人問我:老師你治療了這麼多性功能障礙的人,妳的另一半一定很幸福囉?但做性治療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體會,其實是如果不認真經營彼此的關係、不懂得如何愛對方,最後一定會慢慢影響到其他層面。」對童嵩珍而言,性治療並不只是功能的修復,也是重啟另一段美好的開始。原文:2萬人的故事體會!性治療師童嵩珍:性可以愈練愈好,但不是關係的解藥
-
2020-06-09 橘世代.好學橘
工作不為錢?!50+經濟模式,讓自己成為「禮物」
老年勞動之所以珍貴,因為它有可能脫離「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的工作模式,返回人類早期的禮物經濟(gift economy)勞動模式,讓人世間再度充滿溫暖和感動。禮物經濟或稱禮物文化(gift culture),是自古以來自由價值的經濟學模式。在禮物的給予過程中,給予者沒有任何得到立即回饋或價值回報的要求和預期。這種禮物經濟模式,人類學家認為是一個跨文化、泛歷史的社會行為。相反的,「市場經濟」或「易貨經濟」(barter economy)是一種商品交換,用社會契約或明確協議,來保證給予者得到,或期望得到報酬的規範價值經濟學模式。「市場經濟」是基於商品交換的原則,特點是立即性、可計量、獨立性,是物品和物品之間量的關係;「禮物經濟」的特點則是非立即性、不可計量、互賴,是人和人之間質的關係。「禮物經濟」跟「分享經濟」(share economy)的概念非常像,背後的驅力都不是為了錢,只差在分享經濟主要是指將「多餘的」跟別人分享,比如說多出來的房間,或是多出來的食物,與其放著不用,不如將之拿來跟其他人分享;「禮物經濟」則是著重在把所有的付出都當作是禮物,而不是投資或是交易。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莫斯、路易士.海德等人發現,禮物經濟和我們習慣的市場經濟截然不同。雖然市場經濟和禮物經濟都是交換體系,但它們有三個基本的差異:情境不同:市場經濟的重點是交易,禮物經濟的重點是關係。特洛布里安群島(trobriand)的人在所謂的「庫拉圈」(Kula Ring)儀式中交換項鍊和臂章,物件的價值不是由供需決定,也不是以市場價格來衡量,而是根據給予者與收受者之間的關係,以及那個禮物在社群中代表的意義而定。媒介不同:在市場經濟中,大家使用金錢作為交易媒介,亦即財務貨幣。在禮物經濟中,大家是使用社交貨幣。社交貨幣的目的,不是為了執行交易,而是為了表達關係,在市場上沒有定價。地位獲得不同:禮物經濟的一大特色,就是地位是努力掙得的,而不是買來的。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原住民部落發展出冬季贈禮的儀式,地位高低不是看誰累積最多的財富,而是看誰給予社群最多。事實上,這種「禮物經濟」的模式,在老年的勞動行為裡處處可見。例如日本七十五歲的中村常野在柏市(Kashiwa),建立了一個為當地社區提供服務的組織。這個由一百名退休老人組成的團體,幫助社區維護交通安全,協助學生過馬路,就像英國「棒棒糖大媽大叔」一樣,每天上學、放學高峰時段,就準時出現在馬路邊。他們把「棒棒糖」標誌牌一橫,示意路上的汽車停下來,讓孩子們安全過馬路。這些退休人士還協助學校圖書館延長開放時間,方便學生在課前及課後學習。他們還志願為日托中心提供幫助,女性成員還去家訪探視產婦,以保證她們學會新生兒護理。該組織還有這樣一條規矩:不得披露自己過去的工作和職位。「不管你過去是公司總裁還是外交官,」 中村常野說:「同事們之間要平等相待,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論過去是什麼職位或級別,他們對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感到自豪。我住的社區,有一位七十一歲的退休女教師,因為喜歡做衣服,退休時開始學裁縫。如今,她日常生活的家居穿著都是自己親手縫製。不但如此,還贈送給左鄰右舍的老人家。她每個月定期到迪化街買布,幾百塊就可以做好幾件衣服。串門子的時候,看到許多老人家身上都穿著她的作品,感到很大的成就和喜悅;芬蘭一群有七、八十歲的社區婦女,她們蒐集了各家的舊衣服,利用她們的縫補專長,改做成大野狼與小紅帽的布偶,每年送出上千個給孤兒院兒童當玩具,也做為各地圖書館講故事時的道具。高雄縣鳳山市公所計畫室主任黃森濤喜歡童玩,退休後成為街頭藝人。他喜歡跟孩子打成一片,也為弱勢孩子做童玩。擔任志工三十年,後來加入「傳愛達人」行列。在嘉義,一群由教育界退休的校長、主任,以及公司行號的負責人等組成的薩克斯風團,由嘉義縣退休校長陳文宗擔任團長,並敦聘嘉義大學陳俊汕教授為指導老師,教授薩克斯吹奏技巧,除了個別練習外,並利用每週日晚上進行團練。他們常常應邀到各地去做公益性的表演,藉由這樣的活動,結交許多薩克斯風同好者,更享受音樂帶給自己和他人的感動。這些老年人,他們擺脫了市場經濟的交易模式,和金錢邏輯的生產工作,藉由禮物或分享的概念,讓自己的勞動更加有意義,也創造更多的幸福。本文摘自《老是一種幸福》、大喜文化 2020/04/01 改版【熟齡精選延伸閱讀↘↘↘】。50歲就退休 「人生歡喜過」他當起土地公經理人。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6-01 癌症.癌友加油站
愛的畢業禮物! 20歲男學生留30公長髮捐癌症患者
20歲男學生蘇己耀花2年時間留長髮,今天請美髮師為他剪髮,將30公分長的頭髮捐給切膚之愛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作為自己的畢業禮物,他說,受到母親影響,原本與她相約一起捐髮,但媽媽近期因手受傷,不便洗頭髮未能順利捐髮,他獨自完成承諾。蘇己耀目前就讀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數位媒體科,即將申請二技大學,他的母親過去因友人罹癌,已有3次捐髮經驗,蘇己耀2年前想留長髮,母親表達若是要捐髮就同意他留長髮,蘇己耀說,2年來幾乎每天洗髮,綁馬尾上課,同學雖會問,但並不以異樣眼光看待。蘇己耀今天到他熟悉的彰化市夏林髮廊剪下長髮,業者連續15年協助民眾剪髮捐給切膚之愛基金會,美髮師陳美曲說,現在捐髮仍以女性居多,尤其國小學生捐髮幾乎佔一半,這兩年踴躍度比往年高,現在一頂假髮行情都是萬元起跳,病友負擔大,切膚之愛基金會有整理捐髮的團隊,由志工編織內網頭套,並以成本價提供給需要的癌症患者,有助增加他們的信心。陳美曲表示,建議有意捐髮者不要染燙,且在40歲以下較適合,留得速度快,購買假髮後,當事人仍須由美髮師進一步修剪, 整理出適合自己的頭型。
-
2020-05-31 橘世代.好學橘
長輩很酷!93歲網紅阿嬤逗樂全球 900萬人等她惡作劇
你可能看過這位滿頭白髮的奶奶,說出厭世但爆笑的人生理論、你可能也看過她跟孫子一起進行各種瘋狂的cosplay與惡作劇,她是現年93歲的Pauline Kana,更常被稱為「Granny(奶奶)」,可以說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奶奶之一,她與孫子Ross Smith拍攝許多影片,傳達獨特的幽默感與人生智慧,擁有超高點閱率,也療癒了無數人。其實早在尚未爆紅時,祖孫兩人就都非常親近,孫子表示:「奶奶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兩人一起生活、一起出去玩、嘗試各種事物;七年前,孫子突發奇想,將與奶奶打籃球的短影片分享到「Vine」平台,兩人逗趣的互動迅速累積粉絲。Ross Smith原本是歐洲職業足球員,但他發現,自己更喜歡跟奶奶一起拍影片,因此放下運動員身份,與奶奶一起展開拍片的探索與冒險,目前他們的Facebook粉絲專頁有564萬、Instagram有285萬、Youtube有107萬粉絲,最熱門的影片已超過2800萬次觀看。Ross Smith也坦承,雖然社群網站名稱都是自己的名字(早期並未公開奶奶姓名,因此使用孫子的名字),但奶奶才是真正的主角、也是大家最喜愛的明星。事實上,大多數的互動,都是兩人即興發揮;甚至在最初的幾年,奶奶看到孫子拿出手機,都以為他只是在拍照,真實且真誠的互動都被記錄下來,許多人相信,這是這對拍檔擁有如此高人氣的原因。Ross Smith表示,以前的他、甚至現在社會上許多人,不尊重或是漠視長者,他拍攝影片的初衷,就是希望翻轉這個現象,透過奶奶讓社會大眾意識到「長輩其實很酷」,進一步建立年輕人和長輩的聯繫,「許多年輕人看到我和奶奶一起玩,也開始和自己的長輩互動了!」Smith說。祖孫「創業」成功,同時不忘投身公益;2018年的感恩節,兩人帶著小狗狗探訪了患有失智症的長者,奶奶親切活潑地與長輩們互動,長輩看到小狗笑逐顏開,祖孫更贈送擬真的小狗抱枕作為感恩節禮物。影片呈現失智症長輩真情流露的一面,也喚醒大眾對失智症的關注。高齡93歲的奶奶雖風靡社交平台,但她對於這些懂得不多,Smith透露:「至今,奶奶仍把所有的平台都稱為Facebook。」對於拍攝這些影片,奶奶也非常樂在其中,她說:「我很喜歡做這些,是因為可以和我的孫子在一起!這是我人生的新篇章,而且很有趣。」奶奶對於名氣、財富都不在意,她只是喜歡與孫子共渡時光。當孫子提議要幫她換大一點的房子時,也被她一口拒絕,現在她仍住在厄亥厄州揚斯敦、一個已有70年歷史的小房子裡,過著節儉的生活。心情低迷時,不妨看看這對祖孫的影片,一定能幫您重新打起精神,並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生活!※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熟齡精選延伸閱讀↘↘↘】。跟著螢幕動次動!運動App幫助居家鍛鍊 維持身心健康。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9 橘世代.時尚橘
在開始整理前,千萬不要先買收納箱!
那麼,開始動手整理住家吧!大家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呢?當你一股腦兒地展開之前,就想先急著去平價商店購買收納盒,或者上購物網站搜尋收納小物。而我在上整理課時,最常見到的情形是,大家會將收納籃及收納箱毫無間隙放好、排列整齊。但是,這些收納箱中的物品全都滿出來,就像炸開來一樣!當然我非常能夠理解,想要購買這些收納盒的心情︙︙尤其在雜誌及收納部落格之中,見到美麗收納盒的圖片,以及「備齊收納盒讓家裡煥然一新!」等文宣,一定會令你相當心動。但實際進行整理課後,最後一天整理出來,最大量且無用的物品,就是這些多餘的收納盒。當我們嚴選過家中的物品之後,就要沿著生活動線,來決定每一項物品的擺放地點。這時,在尚未確定要保留哪些物品之前所購入的收納盒,大部分都無法使用。尤其,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在櫃子裡多出來的這些空間,可以放單眼相機吧!……不會吧?這個收納盒根本裝不下單眼相機……?」,那真是令人遺憾。依據收納物品的不同,所需要的收納盒也有所不同。而最重要的事情是,收納的物品必須要容易找到、方便拿出來、簡單整理。正因如此,請勿在整理前購買收納盒,而是要在整理好之後再購買收納盒,這才是正確的選擇。即使是這樣,但是收納產品的誘惑還是令人難以抗拒,請大家千萬要特別注意。在上課的過程之中,學生們開始自動自發地整理住家,幾乎都會重複發生以下的溝通對話。學員:「我還是想要購買收納家具,現在還要繼續忍耐嗎?」我說:「哈哈哈,現在還不能買。請問你現在想買什麼樣的收納盒?」學員:「因為衣櫃太深,想要買一些方便使用的架子放在裡面,還有放音響的櫃子。」我說:「還是要先嚴選需要保留的物品,因為最後的結果會減少很多東西,不需要用到大量的收納盒。」整理住家時必須要使用「收納產品」,這樣的想法只是迷信。而且有了「收納產品」,將來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這也是一種迷信。在本書中,會教導你運用家裡的「紙袋」與「空箱」來進行整理作業。首先要將所有物品分門別類放進「紙袋」與「空箱」中,而放置這些物品的「家」則要等到全部整理好之後才能決定。這樣的做法才能夠實現便利的收納方式。而且運用家裡的紙袋及空箱來整理物品,不需要額外花錢,相當經濟實惠收納空間必須確保3成寬裕空間開始進行整理工作之後,抽屜及櫥櫃都會出現一些多餘的空間。進行到這個步驟時,在課程之中,「這些地方要放進什麼東西呢?」就會有學生這麼問我。但若是你無法立刻想到要放些什麼東西,就不需要「一定要放些物品進去塞滿。」我認為,「這些地方不需要放任何東西進去。請你這麼想,這些空間都充滿了寬裕的心靈與情感。」對於我的答案,學生們都顯得茫然若失。其實,在整理中所產生的這些空間,正是永遠維持住家整齊美麗、消除壓力的必要空間。只要收納場所仍有寬裕的空間,使用過的物品也比較容易物歸原處。對於不擅長於家事的人以及忙碌的人而言,這就是最簡單輕鬆的收納法。即使是將物品丟進這些收納空間,也不會變得雜亂,整理起來也不需要大費周章。如果櫥櫃裡仍然保有多餘的空間,就算突然出現體積較大的物品,也能夠保有暫時放置的場所。若是突然有朋友拜託你「借我放一段時間」的物品出現,也能夠毫無疑慮地接受。準備好禮物要送人時,也有暫時放置的地方。就像這樣不需要決定放置場所、暫時借放的物品,也有可能突然出現,當這些流動性的物品出現時,只要家裡的櫥櫃裡還有一點空間,就不需要隨便放在地板上,造成家裡髒亂的情況。不論是任何物品,都事先決定好固定的位置,那麼,家裡永遠都能夠保持得既清爽又整齊。因此,在收納物品時,請記得要保留3成的寬裕空間。不論是櫥櫃、廚房的置物櫃或是客廳的抽屜,所有的收納空間都一定要保留3成的寬裕空間。生活環境中保留著寬裕的空間,也將使你的心靈更加寬裕。本文摘自《3日奇蹟整理術:家事斷捨離實踐版!史上最強收納達人的「3天改造空間密技」,一輩子不再雜亂無章!》,蘋果屋出版社 2019/11/29 出版【關於「收納」精選閱讀↘↘↘】。三大「收 納效果」讓日本主婦,從收 納新手變身成為教主級達人!。3招食材收 納秘訣 讓家中廚房煥然一新!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8 養生.心理學解密
為什麼怨恨比原諒容易?專家:懂得原諒也是一門藝術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作者朴民根】懂得原諒,也是一門藝術「能怎麼辦,我也只能原諒了。」一直以來,宇彬因為研究所同學鎮浩而覺得不舒服。到現在想起那件事,宇彬還是會生氣,不想見到鎮浩。事情是這樣的:幾個月前,兩人吵到研究室的屋頂都幾乎掀翻了。鎮浩是犯錯的一方,他忘了在期限內提交參賽文件。為了處理臨時冒出來的緊急事件,宇彬焦頭爛額。明明負責提交文件的人是鎮浩,辛苦花了幾個月時間的比賽,卻連報名都沒報成。甚至好幾天過去,鎮浩才吐實,同組組員們紛紛聲討他。每次遇到鎮浩,宇彬都會用這件事指責他。因為起初計畫時,提出核心點子的人是宇彬,同時他也是最認真準備的人。近一年的努力化為烏有,實在忍不下這口氣,宇彬控制不了怒氣。宇彬覺得自己好像得了憂鬱症,於是透過認識的人向我諮詢,尋求解決之道。他表示太過生氣,以至於靜不下心念書,連期末考也考砸了,問我要看什麼書能幫得上自己。之後,我取得了他的電話號碼,親自聯絡他,介紹幾本書,最終目標是希望他能開口說原諒。我一路以來為他人諮商,和那些無法擺脫怨恨及憤怒的人見面。我注意到怨恨某人的人往往不知道一個重要事實:最後承受痛苦,毀掉人生的終究是怨恨的一方。乍看之下,贏家似乎是怨恨者,而敗者是被恨者。實則不然, 怨恨者的損失更大。怨恨是人類的情緒中,最具破壞力的情緒。賢明的人會選擇原諒,取代怨恨。雖然這樣說,我們往往很難輕易原諒對方的錯誤。難以原諒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不公平。犯錯的人過得順風順水,但因那個人的錯,使我蒙受損失,過於委屈以至於說不出原諒。想藉由恨這個人,補償我的委屈和承受的不公平待遇。不如意的人生帶來的失望與挫折感,使我們無法輕易原諒別人。但是,原諒不順心的事也是一種智慧。要知道擺脫不了怨恨,不只和那個人的關係,連帶其他事情也會變得不順。我們都很清楚,放不下怨恨的破壞力有多強大。心中湧現怨恨時,要先想到原諒才行。原諒會送給我們的心靈意想不到的禮物。在非常艱難地原諒他人之後, 未來的我們在待人接物時會更寬厚,不再那麼在意他人的過失,保有平常心。當然,事事原諒是不可能的。再者,也有不值得原諒的人。其實,比起原諒一個人,更難的是如何判斷那個人是值得原諒之人,或是原諒那個人實在太便宜他了。思前想後,都不可原諒。那麼,該原諒心存惡意,刻意折磨我的人嗎?原諒那種人叫做懦弱,不叫原諒。有時候,我們需要徹底的零容忍,有些事情,寧可嚴懲到底也不能輕饒。說實在的,能原諒的事遠比不能原諒的多。若對不能原諒之事耿耿於懷,那就太傻了,因為怨恨會慢慢積累。空出時間看看自己的內心吧,小怨小恨一定比大怨大恨多,不要讓怨恨使心變沉重。幾個月後,宇彬傳達了感謝,表示自己原諒了鎮浩。兩人徹夜長談,終於解開心結。現在兩人經常同進同出,焦孟不離。還說,因此彼此原諒,自己也好多了。過多的負面情緒,會使人變得小心眼我們在犯錯中度過每一天,比起錯誤,我們撒的謊更多。人們只是裝作不知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生活才得以平穩不生變。這樣的我們怎麼有資格不原諒他人犯下的小小錯誤呢?雖說有些錯誤得狠狠教訓,但是永遠不原諒對方的做法也不妥。不能原諒的事和未解懸案一樣,會讓我們再三反覆咀嚼及思考。哪怕不想再想,卻總是會想到。然而,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大腦比預期的小。負面情緒增加,空間就會急遽變小、視野變窄、判斷力會驚人地不成熟、人會變得小心眼。因此,為了確保空間,我們要經常用「原諒」清掃那些瑣碎的小怨小恨。雖說如此,要歷經各種情緒之後,才會產生原諒的情緒。在浮現「好吧, 原諒他又怎樣」的念頭之前,得跨過無數的江水和沙漠。勉為其難並急著原諒他人是大忌,最穩妥的方式是,先沉浸於其他的好情緒中,直到產生原諒之心之後,再開始思考原諒。
-
2020-05-26 橘世代.好學橘
勇敢追夢不會晚!60歲,移居金門「開間書店」送自己
本來是家庭主婦的林秀惠,在2018年60歲那年,送給自己一個大禮物,從台灣飛到金門開書店,雖然在金門開「舊事書坊」書店已1年多,但她笑笑地說,終於實現多年來的夢想,雖然沒有賺到錢,倒是賺到很多朋友。「我喜歡看書,很愛亂寫,長久以來的夢想就是想開書店,開一家純粹的書店..」林秀惠談起書店,總是眼神散發著光芒,對她而言,這家書店除是她長久的夢想,也是她激勵老公的「藥引」。林秀惠說,她的先生是職業軍人,退休後某天在家裡出了意外,從樓上摔下來顱內出血,耳朵因此失聰,個性變得很封閉,不喜歡與人交往,為讓先生學會獨立,她遠離家鄉,選擇到金門來圓夢。因為女兒在金門大學唸書,林秀惠常常聽她抱怨金門沒有書店,加上先生以前老愛分享昔日在金門當兵的過往,林秀惠毅然決然從南投到金門逐夢,她說,剛開始先生不太贊成,很擔心開店很「燒錢」,但她用客人「口碑」向先生證明,自己當初的決定沒有錯。先生後來也知道她的用心,告訴她,他是軍人,會自己站起來!「舊事書坊」裡面除有暢銷書還有2千多本的二手書,林秀惠說,「希望二手書有生命在」,所以店內的二手書都免費出借,也因為這樣,很多朋友都會偷偷把書捐給她,甚至有時候門口常會出現一堆書,讓她直說「金門人真的很可愛!」店內除書外,還兼賣簡餐,但都是限量的無菜單料理,煮的一手好菜的林秀惠說,「自己只是很愛煮,對味道的靈敏度很高」,林秀惠鼓勵大家要吃食物的原形與原味,所以她的餐沒有過度的調味,都是「簡單的味道」,就是這份對烹調的堅持,讓她開店至今不但沒賺錢,反而還燒錢燒了快80萬。每到用餐時間,店內總是坐得滿滿的,還有不少人早早預訂便當,就是希望能吃到林秀惠的好手藝,消費客群以公教、藝文人士居多,很多從台灣過來金門工作或唸書的人,都愛聚在這裡打屁聊天,這裡儼然成為他們的中繼站,大家都把這當第二個家。林秀惠說,她最早是從先生講的故事中認識金門,當時的她覺得先生講的,都是天方夜譚、奇奇怪怪的,但她來到金門後,就很喜歡金門,喜愛建築的她,更是徹底愛上金門的老房子與碉堡,現在只要放假,她就是穿街走巷拍歷史建築,也打算籌設「金門說故事協會」,把屬於金門的故事蒐集記錄下來。【熟齡精選延伸閱讀↘↘↘】。用手沖咖啡傳遞家的溫度,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寄情書海不畏苦!賣房借款只為「生活再忙也要讀書」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6 橘世代.時尚橘
斷捨離從「心」開始,勇敢面對丟掉物品時的「罪惡感」
當我們在丟棄物品時,應該都會有內疚的心情吧!「因為很貴」、「這是限定販賣的商品」、「感覺以後還用得到,丟掉很浪費」、「可是別人真心贈送的禮物」等等。如果總是這麼思考的話,「反正還有地方可以放,那就先放在這裡吧!」以「總之先這樣」的想法,裝作沒看到就敷衍過去。如此一來,這些物品就會不斷累積、硬塞在某個角落,最後才發現家裡又變成一個既狹窄又不舒適的空間。以前我在當OL,上班族的時代,曾經被同事謠傳:「難不成她是服裝設計師的女兒,每天都穿得好漂亮︙︙?」。當時我幾乎將所有薪水都拿去購買衣服與包包……衣服堆積如山,十年如一日從未更改。即使我辭去工作開始專心育兒,這一大堆無法丟棄的衣服,仍然擠在我的衣櫃角落,變得皺巴巴的。雖然衣櫃裡的衣服多到數不清,卻依舊找不到自己想要穿的衣服。而且,一想到「現在有了家庭,更是無法自由地使用金錢,或許就不能再這樣買衣服了……」於是對這些衣服就更放不了手。其實,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時期。對於這樣擁擠不方便的衣櫃,我感到莫名龐大的壓力,於是下定決心好好地整理時,「如果這些衣服都換成現金,那麼能夠存多少錢呢?或許將這些錢都用來投資自己,多學一些技能一定更棒︙︙」諸如此類的想法蜂擁而至,讓我突然襲上一股罪惡感。但是,一旦放手去丟棄物品,過了一段時間,你根本就忘記自己曾經丟過什麼東西了。因為比起丟掉東西的罪惡感,丟完之後的舒適感更勝一籌!當我開始面對自己、好好地與物品道別,就不會拖拖拉拉糾纏不清,這一點就像是戀愛時的心情一樣(笑)。不被從前的羈絆所束縛,夢想著光輝燦爛的未來,快與那些物品一刀兩斷,說聲再見吧!女性有時候也要有破斧沉舟的氣魄才行!如果像這樣與物品道別,下次要買東西放在家裡時,絕對能夠毫無誤差地,選擇你會長期珍惜並感到舒適的用品。當你學會如何去選擇物品,若是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時,你一定也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為了要確定對自己而言,哪些是必要的事物、哪些是不必要的事物,你已經逐漸養成習慣,去整理自己的頭腦與心靈。一開始就是要丟棄物品!只要學會反省自己,下次不要再犯一樣的錯誤即可。丟棄物品時的罪惡感,請你務必要好好感受一番!不要猶豫,「迅速執行」丟進垃圾桶同時紓壓丟掉物品這件事,總是令人感到心情沉重、難以付諸行動。尤其從衣櫃裡翻出不再使用的名牌包包,一定會想「啊!這個包包好貴啊!」就想要上網拍賣或是送人。因為丟棄名牌包會令人產生罪惡感,所以會盡量想一些方法來彌補。但是上網拍賣,從將照片放上網、寄送到交易對象的評價等等,會耗費許多手續及時間。如果不覺得麻煩的人,建議你可以這麼做;但若是感到麻煩,反而會增加你丟棄物品的困難和掙扎程度了!同樣是要將物品賣出去,像我一樣怕麻煩的人,建議你可以將東西全部裝在一個紙箱裡,然後以郵寄方式,寄到二手店裡寄賣。或著,雖然不能夠賺零用錢,但是寄到公益團體,也是很好的點子。不過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將東西直接丟進垃圾桶裡。「迅速執行」這是要丟棄物品時,最重要的鐵則。其實最可惜的事情,並不是丟棄掉的物品,而是住家被物品占據、無法創造出一個舒適乾淨的空間。如果永遠都將不必要的物品一直放在旁邊,反而會造成空間極大的壓力,所以,請優先選擇迅速丟棄物品的方法。當你在整理家裡時,會挖掘出大量的物品,其中也會有「不知道該如何分類丟棄∼」的困擾。例如:超過使用期限的瓦斯罐。雖然上面有標示「請使用完畢後再丟棄」,但是尚未使用、裡面還留有瓦斯的罐子,應該如何丟棄呢?這時,請立即打電話給廠商或是環保團體詢問,他們會告訴你正確的丟棄方式。還有像是尚未使用完畢的指甲油、噴霧式殺蟲劑︙︙等,只要遇到你不知道該如何丟棄的物品,就要馬上打電話確認。我為了能夠隨時打電話詢問,上課時間都會把手機放在身邊備用。丟棄物品時就是要「迅速執行」。如果不開始動手的話,垃圾永遠都會留在你的身邊;只要你即刻整理,一瞬間家裡就會變得乾淨清爽。本文摘自《3日奇蹟整理術:家事斷捨離實踐版!史上最強收納達人的「3天改造空間密技」,一輩子不再雜亂無章!》,蘋果屋出版社 2019/11/29 出版【更多「斷捨離」精選特輯↘↘↘】。日本斷 捨離女王:第一步與「浪費」說再見 重新找回生活主導權!。丟掉的是作品還是回憶?減法生活與孩子一起練習斷 捨離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3 橘世代.健康橘
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
照顧失智家人辛苦嗎?無疑是肯定的。但是律師鄭嘉欣卻因為媽媽失智,9年來有了新的關心,得以用她的專業與天賦,幫助更多失智症患者及家屬。媽媽性情大變 被詐騙集團盯上鄭嘉欣接到媽媽過世消息是4月的某個凌晨,電話那頭,哥哥告訴她媽媽走了,知道這天終會到來,但她還是掉下了眼淚:「親愛的媽咪,再見!謝謝,還有,我愛妳,我真的好愛妳。」她在心裡對多年來為失智症所苦的媽媽說。過去9年多,鄭嘉欣因為媽媽,走進了失智症的迷霧森林,了解失智症是怎麼回事,成為失智症患者及家人的守護者。媽媽是在104年確診失智。那個晚上,爸爸在深夜氣急敗壞的打電話給鄭嘉欣,要她馬上回高雄!隔天一早從台北回到老家,爸爸怒氣猶在:「我要離婚!」細述媽媽這段時間的轉變:性情大變,存款少了十幾萬、金飾也不翼而飛。爸爸懷疑媽媽外遇。鄭嘉欣細問才知道,媽媽那陣子在市場被詐騙集團盯上,騙走黃金飾品,媽媽沒有外遇,是生病失智了!但媽媽的記憶模糊,說不清過程,也無法指認任何人。鄭嘉欣在法庭上身經百戰,但那一刻,一點都幫不上忙。重複買熟食開始 媽媽早就生病鄭嘉欣事後回想起來,其實媽媽失智早有徵兆。媽媽一直都是個溫柔有禮、待人良善的女性。大約從100年起,變得暴躁易怒、罵起人來尖酸刻薄,事後卻對自己情緒失控矢口否認。當時,善於烹飪的媽媽做菜時常放錯調味料,煮飯時不是電鍋忘了插電,就是根本忘記米已經放入電鍋。以往從不外食的媽媽,也開始買重複的熟食回家,還來不及吃,就變質進了廚餘桶。鄭嘉欣後來才知道,很多女性失智初期都從「無法烹飪」開始,不買外食的母親開始買熟食,是為了隱藏無法做菜的改變。但那時候的他們對失智症一無所知,都解讀是老化的必然現象,初期不以為意疏忽了。鄭家從這些令人困擾的日常改變開始,帶著鄭媽媽「逛醫院」。那幾年,鄭嘉欣因為主持廣播節目「法律敲敲門」,認識了「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湯麗玉聽完她的陳述,建議帶媽媽去醫院檢查。那兩、三年間,家醫科、神經內科、復健科…能想到的幾乎都去了,但生活中狀況頻傳的媽媽,面對醫生時卻總是「表現良好」,不只一個醫生說:「你們想太多了。」鄭嘉欣還記得,哥哥某天在醫院打電話給她:「都是妳害的!妳知道醫生怎麼罵我嗎?」媽媽確診後,鄭嘉欣和家人開始漫長的照顧旅程,她也因此成為聽得懂失智症家屬難題的律師,每當家屬訴說就醫過程被誤解、長輩被詐騙等經歷,看見鄭嘉欣聽懂的表情,彷彿抓到浮木。用法律專長 投入失智預防領域媽媽確診失智症後開始接受治療,鄭嘉欣和哥哥為媽媽請了外籍看護,她也刻意調整自己的工作,接南部的委託案件及演講邀約,幾乎每周都回高雄看媽媽。但就算在醫療和照護上投入許多資源,沒多久鄭嘉欣就領悟到,再努力也無法使媽媽「康復」。她不只一次懊惱:「如果早點認識失智症,媽媽就不會受那麼多苦。」無法直接幫助媽媽,讓鄭嘉欣感到沮喪,但她沒有放棄,轉而善用自己的法律專長,以及能說善寫的天賦,做更多失智症的預防與倡議。她擔任失智症協會的法律顧問,開設法律講座及課程,為了預防失智詐騙,做了許多關於失智者「財產剝奪」的法律倡議。她寫書,有系統的整理失智症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及遇詐欺如何保護自己。雖然這些努力,都無法讓鄭嘉欣搭時光機回去搭救當年無助的媽媽,卻幫助了許多為失智症所苦的家庭。今年,是鄭嘉欣生命裡第一個沒有媽媽的母親節,她不只一次淚眼婆娑對媽媽說:「跟妳說,我真的好討厭妳這個令人束手無策的疾病,我真的好不甘心,不能為妳做什麼。」但她每每在模糊的淚眼中,彷彿看見溫柔善良的媽媽笑意盈盈看著她。媽媽是鄭嘉欣生命裡的祝福,失智,卻開啟她生命另一扇窗;離開,仍留給她人生豐盛的禮物,讓她在不甘中長出能力,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的家庭。觀察10面向/分不清白天黑夜頻發問…可能是失智很多失智症家屬一開始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如何判斷長輩的異常行為是不是失智?失智症協會提供以下10個面向觀察。①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例如忘記事情頻率高,常重複發問、購物。②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例如無法做菜或處理帳單。③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例如資深廚師炒菜走味等。④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搞不清楚白天或晚上,會在自家周圍迷路。⑤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關係有困難:閱讀、判斷距離遠近、決定顏色時出現困難。⑥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一般人偶爾會想不起某個字,但失智患者機率更頻繁。⑦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例如水果放在衣櫥、拖鞋放在被子,且常指控他人偷竊。⑧判斷力變差:買不新鮮的食物、借錢給陌生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等。⑨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變得被動,社交活動都逐步減少。常在電視機前坐好幾個小時。⑩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可能出現過去不曾有過的性格,像疑心病重、焦慮、易怒或沉默、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延伸閱讀↘↘↘】。年輕失智比老年人更嚴重 「知覺統合治療」扶家人一把。長輩堅持不看精神科,怎麼辦?醫師提6訣竅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5-22 橘世代.健康橘
買豬腳了嗎?閏四月,出嫁女兒「端麵線為爹娘添福」
「阿母,豬腳麵線呼你添福壽啦!」雲林縣斗南鎮婦女許美蘭送上親手滷了數小時的豬腳麵線,許媽媽初嘗女兒手藝,吃得滿心暖烘烘,第一次為母親獻上「閏月禮」的她把豬腳滷焦了,有些不好意思,但在媽媽心中這份孝心,卻是吃過最美味的滷豬腳。很多出嫁的年輕女兒 不知有「閏四月添福壽」的習俗。今年是2020庚子鼠年,也是農曆閏年閏四月,俗語說「三年一閏,好歹照輪」,古有習俗出嫁的女兒需在閏年回娘家送上豬腳麵線給父母,為父母添福壽。年輕一輩的人只知在母親節向媽媽表孝心,根本不知有所謂的「閏月禮」的習俗,許美蘭說,她是在網路看到,再請教一些前輩,才知「閏月禮」的典故,趕緊買了豬腳麵線帶回娘家,孝敬老人家,沒想到第一次滷豬腳沒滷好,雖不中看但媽媽說很好吃,看媽媽開心,她也很高興,像又過一次母親節。72歲的許媽媽說,女兒嫁那多年,頭一次吃到她滷豬腳手藝,老一輩的人才有此禮俗,現代人沒人這麼「做閏月」了,她很高興女兒能按古禮分享愛的滷豬腳,這比帶她去吃大餐更好「女兒滷豬腳是世界尚好吃!」。如果你忘了幫媽媽「做閏月」 沒關係!還來得及今年閏四月,等於是農曆的四月過兩次,期間為國曆4月23日起(農曆四月初一)到6月20日(農曆閏四月廿九)。這段期間都可為娘家父母獻上豬腳麵線做「閏月禮」,祝福父母「呷麵線添福壽、呷豬腳愈勇健」,意思是希望父母增福添壽、身體健朗,所以依古俗只要在閏月結束之前(6月20日)都可以幫父母「做閏月」,父母也會對自己孩子連這樣的古早禮數都能懂,會更感到欣悅。閏月一定要送豬腳麵線嗎? 有沒有什麼忌諱?命理民俗專家林春文表示,古早人認為閏月是「多出來的」月份,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的水,是別人家媳婦,回娘家孝敬父母也是「多出來的」,所以才會衍傳下來由出嫁的女兒幫娘家父母「做閏月」,希望父母能平安度過多出來的一個月。只是時代改變,孩子生得少,所以並不一定要出嫁女兒來做,任何晚輩都可以,「閏月禮」除豬腳麵線,如父母是吃素的,也可以用紅包、金飾或大餅等吉祥禮物來為父母親添壽祈福。林春文說,古俗送豬腳麵線也有學問,如果雙親健在,買豬腳要一隻前腳、一隻後腳或是兩隻都前腳,但如果父母親僅1人健在,則用前腳即可,這樣才能討個好吉利。至於為何要用前腿?古人認為節慶吃前腿象徵迎接生命,所以古人祝壽(慶生)也多半用前腿來添壽。遠在外地如何盡孝心 宅配也應景推出禮品儘管「做閏月」古俗漸被淡忘,但鄉下仍有不少人承襲古俗,逢閏月必為父母孝敬添壽,只是離鄉背井難能盡孝,別擔心!一通電話的祝福照樣可滿足父母心,或是市面也有人推出應景的「豬腳麵線」,宅配一份回家,媽媽也會喜悅在心底,閏月添壽是形式,但古俗留存人心,才是親情人倫的具體展現,如同許美蘭燉了一碗焦黑的豬腳麵線,老人家吃得特別有味。【精選延伸閱讀↘↘↘】。曬媽媽青澀照片 網友驚艷:氣質像女明星。康思云15年領悟 找回自己的母親節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9 橘世代.時尚橘
「姑且先放著」的東西,還是別放為好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去某地旅行時收到了「紀念品」。如果是充滿心意的餽贈品就另當別論,只是收到陌生人的紀念品,其實有一點點傷腦筋。我會給這類物品一段暫時留在手邊的「緩衝時間」。跟朋友聊旅行心得時,跟他分享「我收到這個」,東西就算物盡其用了。緩衝時間約莫從一個月到最長半年不等。我曾見過兩個互為對照的空間。一個是在某次演講,我前往一間青年會議所的事務所兼招待室。「請您在這邊稍等。」對方這麼說,並帶我到招待室。進去後發現裡面的空間非常驚人。沙發上堆滿雜物,沒有地方可以坐下,東西堆在地板上,物品上面又堆了雜物。從某種層面來說,是非常標準的「雜亂空間」。另一次是在某一家製造商的招待室。裡面擺了一組招待客人用的沙發跟桌子,雖然收拾得很乾淨,不過它其實跟前者並無不同。因為這兩個地方同樣不愛惜屋內擺放的東西。製造商招待室的櫃子上擺著木雕鮭魚與木雕熊、東北的木頭人偶小芥子、九谷燒出品的瓷器、還有各種木雕。無論是物品的挑選抑或擺放方式都沒有任何意義。恐怕都是別人送的禮物,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乾脆拿來當作擺飾,看得出來沒有人特別愛惜。這些常見於日本家庭的代表性擺飾,如果擁有者十分珍惜愛護它們,就會非常顯眼。如果只是「姑且先放」的東西,還不如不要放來得好。「姑且」的態度不只反映在物品上,也反映出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本文摘自《家事 斷 捨 離:第一本打破收納迷思、讓每個人都能不必特別花時間就做好家事的減法生活書!》、台灣廣廈2018/10/05出版【更多「斷捨離」精選閱讀↘↘↘】。斷 捨離主義者:第一步與「回憶物」 好好說再見。三大「收納效果」讓日本主婦,從收納新手變身成為教主級達人!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5-16 橘世代.健康橘
「人生70 有一半在做公益」陳淑麗:看淡生死沒遺憾
談生死,對於已進入人生下半場的陳淑麗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70歲的她,人生有一半時間都在公益這條路前進,對她來說,已沒有任何遺憾,會這麼坦然,有一部分是從媽媽身上學到的智慧。陳家有2位很年輕就離開的親人,1位是陳淑麗的弟弟、1位是姪子,陳媽媽從當母親到阿嬤,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心痛,但她堅毅的性格,深深影響了陳淑麗。陳淑麗說,「大概20年前,姪子在美國突然過世,眼看已讀大三沒多久就能畢業的孩子,卻因意外離開,我飛往美國幫忙善後,一方面不捨邁入中年的哥哥喪子,也不忍老母親的哀痛,只能告訴自己要冷靜面對」。陳淑麗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堅強面對,沒想到卻哭到媽媽反過來安慰她,「妳不能再這樣哭了,就當做孩子去英國念書…」,陳淑麗才驚覺,原來媽媽比她想像中更堅強,比自己更有韌性。年輕時,陳媽媽也經歷過送別小兒子的心痛,當年她必須撐起自己、撐起整個家,後來陳淑麗才知道,媽媽的心還是缺了一小塊,而這種痛,在2014年母親過世時,陳淑麗深深的體會到了。2018年好友李麗鳳及喊了30年「爸爸」的孫越相繼離開人世,讓她對生死愈來愈坦然,母親走的那時,她剛好是台北市多元環保葬的代言人,她幫母親選擇海葬,讓母親重回最熟悉的大海;好友李麗鳳則是選擇樹葬,回歸天地。陳淑麗說,自己的後事也是同樣的選擇,更希望走到盡頭的那一天無病無痛,能像媽媽一般,平靜的離開,一生也沒有遺憾了。【延伸閱讀↘↘↘】。陳淑麗談母/從一言九頂到I love U,媽媽的珍貴禮物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5-16 橘世代.健康橘
陳淑麗談母/從一言九頂到I love U,媽媽的珍貴禮物
熟齡的你還記得媽媽的臉嗎?對於資深藝人、終身志工的陳淑麗而言,想念媽媽的心,從一開始的談話就知道了。崇拜母親威嚴 小學志向「我要當媽媽」拿著與母親的合照,70歲的她陷入回憶,「這是我帶媽媽去高雄參加她的同學會」、「這是媽媽剛從日本回來,幫她在台北的家第一次慶生…」,看著照片中媽媽漂亮年輕的臉龐,陳淑麗開始哽咽…。「其實,我不太敢談我媽媽!一講,就掉淚」,轉過身,陳淑麗試著調整心情。這種不敢去想卻又思念的複雜心境,在陳淑麗生活日常反覆上演,但再多的思念,如今只能透過照片連結。91歲的陳媽媽在2014年過世,陳淑麗承認,「5年了,我還沒有走出來。」她抱怨自己把媽媽很多的照片給丟了;看著媽媽留下的影像,她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依賴著媽媽;小時候是崇拜母親的威嚴,長大後,是媽媽的智慧引領她。陳淑麗小學2年級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的志向」,就大剌剌的寫上「我要當媽媽」,其他同學都寫「我要當老師」,陳淑麗想當媽媽的志向,還被同學取笑,「媽媽有什麼好當的」,但在陳淑麗眼中,媽媽漂亮又能幹,當媽媽很威風,沒有比這個更厲害了。背老人到防空洞 壽司最好的請別人吃陳淑麗老家在澎湖,早年是開報關行的,她解釋「媽媽就是個女強人,家裡任何事問爸爸,爸爸都說『去問妳媽就好。』我們從小就是依賴著媽媽。由於父母非常好客,早年澎湖很多從大陸撤退落腳的單身漢,因為孤家寡人,媽媽常邀請他們來家裡吃飯,媽媽總是說,『只是多雙筷子而已』。」母親樂於分享的愛心,從小就深深烙印在陳淑麗小腦袋裡,成了她成長歷程中最珍貴的禮物。 陳淑麗記得,媽媽包壽司請客,家人永遠是吃邊邊角角的殘餘壽司,那一卷卷美麗的壽司總是先給別人吃,「我們家習慣把最好的分給別人,從不把別人當外人看。」早年還有空襲警報,陳淑麗說,警笛聲一響,媽媽就趕緊背著左鄰右舍的老人到防空洞避難,背完十多人才警覺到自己兩腳快癱軟了。這種熱情堅毅的身影,即使在家道中落後依然堅挺。陳淑麗回憶,爸爸因幫人作保,家裡一夕之間落難,媽媽還是繼續當「老闆娘」,只是從報關行變成早餐店,挽起袖子開始賣豆漿、包子,「我沒聽媽媽抱怨過,父母也不怨天尤人,只是換了不同的身分,繼續做本分的事…」,她笑笑地說。小時一言九「頂」 當了志工關係才變好潛移默化下,陳淑麗也就成了媽媽的分身,當她開始當名模、藝人,覺得賺錢比其他人容易時,就開始想要分享奉獻,讓她毫無懸念的從藝人轉志工,至今已30餘年。陳淑麗遺傳媽媽極好的態度基因,媽媽也給了她一雙得天獨厚的筆直雙腿,讓她靠身材就能吃飯,但陳淑麗卻老實地說,「我們母女關係一直都不好,是我當志工後才變得比較好」。「媽媽很威嚴,家裡又是傳統的打罵教育,都只講負面的話,我小時候脾氣驕縱,常常忤逆媽媽,是名副其實的一言九『頂』;當志工後看到別人的故事,開始反省才懂得感恩,決定不跟媽媽吵架了,要改變和媽媽的相處方式。」這對從年輕就愛鬥嘴的母女,相處方式跟很多家庭一樣,不把愛說出來,年輕版的陳淑麗感受到媽媽對待子女間的不公,有點吃味。但媽媽60幾歲從日本回台跟她同住後,母女間的小細節就慢慢連上線了,她才發現媽媽有柔軟的一面。從鬥嘴到每天抱抱 「媽媽愛我,只是嘴硬」她回想,小時候媽媽問她要學鋼琴還是芭蕾舞,她為了漂亮的芭蕾舞衣選擇跳舞,媽媽立即帶她去訂做,這在五、六十年前是多奢侈的事。後來她才知道,每到公演時,媽媽就開始四處拜託鄰居的小孩,「去捧我女兒的場」。「有次遇到藝人趙舜,他是我澎湖的鄰居,他就抱怨,『妳知道嗎?每次妳要上台表演,妳媽媽就來叫我們這幫小孩子去幫妳拍手,我從小就是妳的鐵粉耶!』」陳淑麗哈哈大笑。或許媽媽的愛都是隱性,陳淑麗從小就很羨慕孩子一回到家,媽媽開門的瞬間,會抱著小孩說「我愛你」。這個畫面一直印在陳淑麗的腦海裡,「媽媽不做我來做」。這些年,每天回到家就主動跟媽媽抱抱,剛開始媽媽當然不自然,慢慢的也就習慣了,甚至連印尼看護都加入抱抱行列。有幾次陳淑麗出差,媽媽及看護還會想念3人的擁抱,「有天我媽媽居然也跟我說,『I love you』。我就知道,媽媽一直都愛我,只是嘴硬。」陳淑麗感慨地說,年輕時自己雖然孝順,但就是盡孝道而已,媽媽上台北,就是帶她去西門町、上教堂,去自己覺得應該去的地方,有時還為逛個街母女可以吵翻天,「我後來想想,自己不夠尊重她,她可能更想去延平北路、中山北路,這些才是媽媽想逛的地方」。「我從媽媽身上得到這麼多珍貴的禮物,都是後來當志工才領悟到;父母的善良熱心,這是給我一輩子的養分,非常足夠了。」陳淑麗在訪談中哭哭笑笑好幾回,她在信紙上寫下:「謝謝您給我的愛 我愛您!」你多久沒跟媽媽說愛了呢?一個擁抱永不嫌遲。【延伸閱讀↘↘↘】。陳淑麗坦然看生死 公益路上無憾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術研究是最愛」陳建仁:防疫成功 最好卸任禮物
「學術研究是我這輩子的最愛,我想回去做研究的心情相當迫切,對學術研究的熱愛就像柯南在困難的凶殺案後找到答案的興奮…。」副總統陳建仁昨天邀媒體茶敘,感性告別政壇,但他也說,未來國家需要時,他會出來幫忙,責無旁貸。陳建仁說,他B肝、C肝等研究對全世界有貢獻,在台灣這塊土地以台灣人民健康問題做研究,也可對全世界有貢獻,像這次防疫,「當台灣研究做得越來越好,全世界都會跟我們合作。」陳建仁表示,二○○三年SARS疫情時他出任衛生署長,二○○六年中部科學園區建立時他擔任國科會主委,他人生主流路程是學術研究,但常會有美麗的岔路,每次走出去後都發現會對台灣有些幫助。「我要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點亮台灣。今天台灣能夠閃亮,就是二三七○萬人民、二三七○萬根蠟燭所閃爍出來的光輝;武漢肺炎防疫成功是台灣人送給我最好的卸任禮物。」陳建仁說,台灣歷經SARS疫情後,衛生防疫體系浴火重生,全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願意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能犧牲小我、成全大我,政府、民間與防疫紓困國家隊是防疫成功關鍵。他認為,全世界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台灣能把疫情控制得很好,最重要的原因是公開透明,最近疫情又在中國開始,祝福他們盡早控制好,不要再有疫情大爆發,「全世界任何國家有病例就是對台灣的威脅」。對於台灣今年是否可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相關會議,陳建仁說,關鍵在於世衛組織秘書長和同仁是否能夠尊重專業、中立性及尊重全世界人類健康人權,「如果過度考慮政治問題,機會就不大。」讓台灣參加世衛組織和世衛大會,不只台灣贏了,世界衛生組織贏了,全世界也贏了,這是最好的三贏策略。陳建仁也提及任內歷經的年金改革、婚姻平權、人權保障等工作,蔡總統下定決心完成軍公教年改,政府也完成婚姻平權工作,並成立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讓人權立國的理想向前邁進兩步。
-
2020-05-14 養生.家庭婚姻
她演活8點檔大反派爆紅 卻遺憾那些年對女兒的承諾都沒兌現過
母親節前夕,在演藝圈打拚多年的苗可麗,暌違30年再推出台語歌曲。身兼媽媽與女兒雙重身分的她,首度對自己的「心肝寶貝」深情告白。還記得自己的「心肝寶貝」,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會爬、第一次學走路的畫面嗎? 對有一名18歲女兒的金鐘影后苗可麗來說,這些畫面,卻都不曾存在於她的記憶中。 「看著你睡甲流喙瀾」、「看著你對會爬到會行 頭一聲叫著阮媽媽」⋯⋯,也因此,在聽到藝人許效舜傳給她的台語歌〈心肝寶貝〉Demo時,臉上全是淚水。 大部分人對苗可麗的印象,不外乎就是一位演活八點檔中連珠炮般飆罵的反派、轉型摘下視后的好演員,卻不知道她的種種成就,是從女兒滿月後,自己就北上拍戲換來。 沒錢賺也要唱!帶女兒照醞釀情緒 為公益再度開嗓 「這首歌,沒錢賺我也要唱!」深受這首歌觸動、每聽必哭的苗可麗,希望把感動帶給更多人,決定與自己長期贊助的至善基金會合作,以愛心大使的身分,透過傳唱這首溫暖的歌,唱出為人母的心聲,也幫弱勢兒少發聲。5月8日,這首公益單曲在數位平台正式發行,這也是她暌違30年後再次推出台語歌,「很多時候給你的,並不是要你收下來,而是希望透過你的手,再傳遞出去。」 歌曲作詞人兼製作人林從胤透露,苗可麗為了醞釀情緒,錄音當天特別帶了女兒小時候的照片放在譜架上,幫助自己快速進入情緒,短短2小時便完成錄音。 2002年,苗可麗為了討生活,北上去拍戲, 把剛滿月的女兒交給台中的媽媽帶,母女長期分隔兩地,最久時,有半年才見到女兒一面。 有一次,姊姊三更半夜傳簡訊給我,一堆小朋友的照片,我好像在哪看過,才發現:『這是我女兒!』」她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當時突然意識到,女兒的重要成長階段,自己都不在場,「這麼陌生的場景,那時候的我在哪?一個人躺在床上,一直流眼淚。⋯⋯有很多不得已,才必須分隔兩地。」 缺席的母親,讓苗可麗對女兒充滿虧欠,揪心地說:「有時半夜醒來,我就一直盯著睡著的女兒看,發現她什麼時候長這麼大了……。」 那些年對女兒的承諾⋯⋯說不出口的企求 她揪心沒兌現過 還有一次,母女一起錄影,節目安排了一個她事先不知道的橋段。晚上要睡覺時,苗可麗看到床上擺了一張女兒寫給自己的信,信裡寫道:「我知道妳很忙,我最記得國小時,妳說國中要帶我上台北,可是沒有,一直到我國中的時候,妳說高中要帶我上來,可是也沒有。」 「我就覺得我很糟糕,一直開支票給她,可是都沒有兌現。」哭慘了的苗可麗,這才知道,原來自己說的話,女兒其實都放在心裡,卻從不說出口,就怕帶給媽媽煩惱。 「如果她一直要求我,她要上台北念書,我相信我會很困擾,因為我就是沒有辦法讓她來台北。」苗可麗解釋,不希望自己在拍戲時、熬夜還沒回家時,女兒是一個人在家、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補習⋯⋯。如果女兒在台中,家裡所有的人可以一起照顧她。「她只要有一絲絲非要跟我在一起不可,我應該就沒辦法安心工作。我一直覺得對不起她,但她從來沒有讓我覺得我對不起她。」 苗可麗很自豪,自己有個懂事的女兒。女兒會在她生日時,專程當日往返台北、台中,就為了親手送上生日蛋糕,給她驚喜;也曾在母親節,收到女兒專程拿來的一束手作乾燥花。訪問前一天,女兒傳訊說要去捐血,讓才捐過2次血的苗可麗大呼,這是今年最好的母親節禮物,比女兒買任何禮物都開心,「從沒想到女兒會去捐血,太棒了,有可能救到另一個人,內心是善良的孩子。」 相信一切是最好安排⋯⋯放下人生不完美 盼用陪伴圓滿親情 很難想像,螢幕上「潑辣」的苗可麗,竟從沒罵過女兒一句,甚至連講重話都沒有。母女唯一一次較大的衝突,是發生在一起去香港時。 那次,母女倆要搭地鐵,卻對要走哪個入口意見不同。最終,女兒妥協,聽媽媽的意見去了另一個入口,沒想到方向是錯的。「妳看,我說不是,妳就不聽!」女兒一氣之下自己先走,還走得很快,苗可麗走在後頭,根本追不上女兒的腳步,「我就想到我媽媽以前的畫面。」 原來,苗可麗想起過去高中剛出道時,有次與媽媽去逛街,當時她看上一條要價4千多元的裙子,媽媽小聲說:「尚貴啊(太貴了)。」很氣媽媽不讓自己買喜歡的裙子,她甩頭就走,一直走得很前面,不理會默默跟在後面的媽媽。 「我爸只是一個公務員,我當時也不懂得體貼,那條裙子對家裡來講是一個負擔。」當往事一幕幕浮上心頭,苗可麗發覺自己愈來愈像母親,「女兒的那個舉動,雖然我走在後面很生氣,心裡想:報應啊!那時候我媽就是這樣跟著我的啊。」 「我們可能都是不會直接說愛的人,說道歉也很笨。」苗可麗坦言,女兒的一些行為,與自己很像,「可是我們會在很多行為中,讓對方感受到其實我很愛妳、其實我很抱歉,都是以這種模式相處。」 過去,苗可麗幾乎每次談到女兒就要哭,直到有次看到一本書,內容寫到每個人遇到的事情,都是必須經歷的,「我可能今天必須要經歷出一張唱片沒紅,要去演戲、可能結婚後又離婚……,我必須經歷這些過程,才會有現在的我。」這讓她逐漸學習釋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些東西真的要取捨,你以前沒辦法選擇,才必須這麼做。」現在,苗可麗的影劇生涯走到自己可以做選擇的時候,她盡量不接占據時間的八點檔,寧願把時間留下來多陪家人,「盡量將這些不完美,讓它再圓滿一點!」 苗可麗也常跟女兒說,「妳要什麼,妳就要先給別人什麼,不能一直要求別人對妳好,妳要先對別人好!」 「我想要女兒將來在外面有很多人愛她、照顧她,就必須自己先去愛、先去照顧別人的孩子。」這樣的信念,讓她身體力行,6年來,透過至善基金會認領了6名偏鄉孩子,成為長期陪伴者。「以前我沒有特別覺得,今天幫助一個孩子念書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我在女兒身上看到,她雖然不太會念書,但求學過程異常順利,我幫助這麼多孩子,這個福氣到我女兒身上了。」 這是她的真心,也是她要給女兒與每個人的真情告白。 Profile 苗可麗出 生:1971年現 職:演員、主持人學 歷:台中青年高中音樂科代表作:《 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含笑食堂》等戲劇演出,及主持《超級夜總會》等節目成 就: 第48 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等原文:.半夜醒來,才發現女兒長大了」 她演活8點檔大反派爆紅 卻遺憾在孩子成長路上缺席延伸閱讀:.身價7千萬還哭窮!他每年被動收入750萬元,42歲後悔太早退休:生活太花錢了.壓力、自律神經失調,害她2個月暴瘦15公斤!40歲被醫生判定早衰,她靠這招找回身體平衡.準備入籍台灣,惹怒黃安「真給黃家丟臉!」...黃秋生冷回:我根本不姓黃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期收各式禮物 陳時中唸兒童致謝信:最美風景是人
台灣今天已連續31天沒有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外,也對這段期間所收到的各式鼓勵與禮物表達感謝。其中,指揮官陳時中今特別唸了一封兒童所寫的致謝信,直呼台灣「最美風景是人」。陳時中說,這段時間指揮中心成立這麼久,收到很多樣的禮物,也很感動,今天看到小朋友寄來一張卡片,很感動、也來分享,最美風景就是人。陳時中表示,這段時間、指揮中心成立這麼久以來,收到各式各樣禮物與關心,他今天看到小朋友寄來的卡片,非常感動,覺得台灣最美風景就是人。陳時中現場分享其中幾封信:「辛苦的阿中部長你好,我是某姐某妹,每天在新聞上看到最新疫情內容叫大家不要緊張,讓我們很感動。我問媽媽你怎麼每天都在電視上都不用休息嗎?媽媽說你們很辛苦,我們能做的就是假日少出門,雖然想出去玩,但是還是要待在家裡,希望疫情趕快走。」陳時中說,「你們(小朋友)可以出去玩了」不過人多時需把口罩戴好、常常要洗手、個人健康顧好,就可以開心出去玩。陳時中又補了一句:「但是書也要讀。」因發全場大笑。陳時中繼續念信中內容,提到「媽媽幫我們買了護士娃娃存錢筒給我們存錢,零錢是阿公阿嬤爸媽給的,我們存下來,現在我和妹妹決定要把這個送給你們,希望也能幫大家一點點。」陳時中看著桌上的存錢筒說:他們很可愛,每天看著她,心情也會變好。他接著說,這兩個存錢筒裡分別有一個一1822元,一個1674元,這對小朋友是大數目,相信他們存很久,這樣的心意我們收到,錢還是會退回,收到心裡面去。陳時中說,這個娃娃我會放一個禮拜後,寄回去,希望他們繼續存錢。不用再存來給我們,是希望他們養成存錢習慣,這也是他們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的心意。陳時中說,目前台灣防疫31天沒有本土案例,是由很多人配合、願意遵守相關規定,小朋友不能出去玩很痛苦,沒有因為不能出去玩不喜歡我們,還捐錢給我們,讓我很感動。陳時中並呼籲全民配合防疫新生活,他表示:「很多人給我們很多東西,不用了,心意收到即可」他再次向送東西、寫過信的大朋友小朋友表達謝意,謝謝支持,大家一起走下去。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區手記/當我忘了你…疫情下的失智老人們
在紐約市,共有50萬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及其照顧者,其中包括25萬患者;而華人患者及其照顧者的比率,則占其中的6%至8%。「我們通常說,新冠並無歧視性,每個人都可能會感染,阿茲海默症同樣也沒有歧視性,也是每個人在變老時可能會面臨的症狀,希望大家對這個群體多一些理解與關愛。」阿茲海默症關愛服務(CaringKind)華人外展經理石蔚靜說。新冠肺炎疫情給這些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和照護者,帶來了額外的挑戰;失智老人有些已連身邊的家人、親友都遺忘,但疫情之下,請不要忘記他們。沒見到家人 失智者辭世和關懷阿茲海默症的華人社工打電話時,她正處於已經調整好的悲傷之中,她告訴我,短短一周之內,已有三位失智老人或他們的家屬「去了」,還有幾個有感染風險的家屬,她不時給他們打電話,但電話的另一頭,卻始終無人接聽。第一位失智老人住在療養院。療養院從3月上旬起,就已經謝絕所有外客拜訪,電話也很難打通,像一個完全封閉、消息既模糊又滯後、誰都不知道裡面到底在發生什麼的、非常不祥的場所。4月初的一天,家屬接到療養院打來的電話,說老人發了高燒,已被送入醫院,醫院傳來消息,說老人確診新冠,為家屬安排了通話視頻。雖然失智老人的語言能力被剝奪得差不多了,認不得視頻另一端的女兒,但女兒能見到父親已屬難得,焦慮也輕了,向醫院約定翌日再讓父親與母親視頻。醫院同意了,很久未能見到丈夫的妻子也帶著期許;然而,還沒有等到視頻接通,老人就與世長辭。「太突然了。」全家人到現在也沒有緩和。環境的改變,對失智老人有很大的影響,失智者出現挑戰性行為的誘因之一便是環境:天氣、噪音、溫度、光線、搬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都可能扣下令失智者情緒失控的扳機,令他們變得更焦慮、緊張、害怕與恐懼。另一位女士的失智母親已有90歲高齡,也住在養老院裡,女士不時打電話問護理長母親的近況;護理長總說,還好,還好,上一周則說,她母親的檢測呈陰性,無礙,只是住處從三樓搬了六樓。當時,紐約州長葛謨(Andrew Cuomo)還沒有頒布新規,那些檢測呈陽的老人,仍可由醫院轉至養老院治療,於是,療養院二樓三樓的房間,都被臨時用作收治出院後的新冠老人。母親搬到了六樓,她非常地擔心,房間是全然陌生的環境,也沒有了三樓會說中文的護理員的陪伴,這會使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更糊塗、混淆;她打電話給另一位有失智老人住在療養院的家屬,卻發現這位家屬,竟然連老人已經搬住樓層的消息都不知情。放不下愛妻 八旬夫先走第二位老人80多歲了,與他失智的太太感情很好,他在每一次的分享會上總是感慨,「我沒有別的擔心,別的掛礙,只是怕我先走,沒辦法放下自己的太太」。疫情期間,他們有兩位護理員輪班照顧太太;一天,他們被告知其中的一位護理員得了新冠肺炎,不能來作工了,另一位護理員及老人夫婦,也需要自我隔離。老人開始咳嗽,喘不過氣。救護車過來,初步診斷他的病情,不建議他現在就去醫院;也因為不放心離開他的太太,老人便待在家。他的身體開始越來越弱,不到兩個星期,就因為心臟衰竭而辭世,護理員叫了急救車後,把老人生前最喜歡的帽子、圍巾、大衣都給一一他穿戴周整,這才姍姍等來了救護車。很少有人清楚,已經處於阿茲海默症晚期的太太,是否還能明白,摯愛著她的先生,已經永遠地離她去了。所幸留下的護理員,還在24小時地照顧她,在需要自我隔離的那個星期,她本可以為了安全撇下他們,但是她留下來了。為阿茲海默症群體提供服務的華人社工石蔚靜說,在正常情況下,老人應該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也許也不會去世;要好好感謝那位護工,不知道是什麼讓她能夠從那一刻撐下來,陪伴、照顧他們至今。症狀恐相似 麻痺照料者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有些與新冠症狀的表現相似,這也會麻痺照料者,使他們大意;而長者在失去了語言功能後,又無法有效地向外界求助或表達自己的身體與心理感覺。第三位失智的華裔老人,胃口漸漸變得不好,東西也越吃越少;由於阿茲海默症患者本身就可能伴隨吞嚥功能的衰退,家人在起初,以為只是老人胃口不好,並未將之與新冠聯繫。待老人持續多天不願進食後,太太撥打了911;急救人員瞭解情況後,瞥見老人這又啜飲了兩口蘋果汁,便作出不建議他們現在就去醫院的判斷。三天後的凌晨12時,4月中旬,老人愈發孱弱,家人又打了急救電話,救護車在1時左右將老人送至醫院,夜裡3時,老人不治。在老人的死亡證明還未頒發的次日,尚在悲痛之中太太也倒下了,因新冠重症而送至加護病房(ICU),轉至普通病房後,至今仍未出院。美酒加咖啡 老歌添溫情死者各有各的倉促與悲情,生者也各有各的難題或者在難題中,仍然堅存的活力與愛。吳玉梅先生的症狀已達三至四級,也就是中晚期。在家照顧丈夫時,她喜歡播放鄧麗君的「美酒加咖啡」,她一遍又一遍播放這首歌曲,讓丈夫以為自己就是歌裡那位一杯又一杯飲酒又貪酒的人,鄧麗君唱到第四遍「一杯再一杯」時,她對已進入角色的丈夫開玩笑:「哎喲,不能再喝了,要醉了,要醉了」,這時,大小便需人照料、已經不認得吳玉梅的丈夫會突然回神,搖頭笑道:「我沒醉,我沒醉」。也許,相比語言的退化,音樂是老天賜予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好的禮物,是門關上了之後的又一扇窗;阿茲海默症的培訓員詹梅桂說,長者在語言功能上,經歷會從早期的忘詞、詞不達意,直至晚期的不會說話。然而即使忘記了第二外語和母語,當熟悉的樂聲響起,患者似乎又回到過去美好的情境、回到年輕的充盈的生活當中,心情也變好了,「聽覺,也是五覺中最後才失去的」。美酒加咖啡,似乎打開了丈夫有限的語言匣子,他現在能從一數到五,唱一句「茉莉花」,認出麻將牌裡的紅中白板、二筒西風;「發財還不認識。」吳玉梅說。丈夫在失智前,最喜歡打麻將。吳玉梅打算等他認全了一整副牌,就和他打開放式的麻將,先把牌攤下來,像開卷考試一樣地打,希望有一天還能再把牌豎起來,像過去一樣、痛痛快快地打。其實,83歲的吳玉梅,病歷也厚厚一沓,做過九次手術,切過雙乳、膽囊、勁椎骨刺,有不鏽鋼的膝蓋和神經痲痺的手,但是她說:「病是病,我是我」,「還能夠活著,應該開開心」。照顧著晚期的丈夫,她也盡量和我說著趣事,笑聲也很長,彷彿過了死門,就應該珍惜,享受生的雀躍。喪失了智力 保留了情感彭美金的丈夫在患阿茲海默症之前,口條清楚,能言善道,喜歡每天看報紙,記憶力也特別出眾,在疫情期間,彭美金會每天為他讀新冠新聞,以至當護理員問丈夫,最近在發生什麼事時,失智的丈夫還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肺炎咯」。培訓員詹梅桂介紹,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長者,他們的生命像是在往回走,起初他們忘記五分鐘前發生的事,後來他們忘了昨天的事,後又失去了短期的記憶,最後,也許他們僅剩年輕的記憶和童年時發生的往事。家屬和護理員在照料阿茲海默症患者時,需要瞭解他們的個人成長史、生活史,為他們安排生活的慣例與喜好,使他們盡可能地去做一些自己熟悉的、喜歡的、有意義的活動,以保持心情的暢達,彭美金為丈夫讀報紙,也許也會有這個功效。我再一次給她打電話時,彭美金說了疫情期間為失智老人及其家庭帶來的額外的難題,也談到因為我先前寫的一篇文章,她收到了熱心讀者給她寄去的口罩,她向我致謝時。安靜的背景聲中,第一次出現了另外一個聲音,清晰的,孱弱的,他似乎在重複彭美金的感謝;我好奇,問這是誰在說話呢,那個聲音又再一次地爆發,這一次,我非常清晰地聽到了他口中那重複的語言。「是我的丈夫。」彭美金說,他說的是:「非常感謝」、「非常感謝」。「很多人認為,中晚期的患者喪失了智力,也沒有了情感。」詹梅桂告訴我,「然而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是在的,只是不會表達」。
-
2020-05-12 橘世代.時尚橘
日本斷捨離女王:第一步與「浪費」說再見 重新找回生活主導權!
斷捨離初學者的問題中,以下的問題占最多數:「捨不得丟掉照片……」「捨不得丟掉別人送的禮物……」「不知道怎麼處理父母的遺物……」緊接在這個問題之後,他們會問我:「我該怎麼辦?還是丟掉比較好嗎?」很多人抱著「捨不得丟掉」的煩惱,轉向他人尋求解決方法。對此,我都如此回答:「該不該丟並不是由我來決定,因為那是你的東西,不是我的。」接著我繼續反問他們:「你想捨棄它的原因是什麼?」「你必須捨棄它嗎?為什麼要捨棄它?你能告訴我嗎?」這時提出問題的人便陷入沉默。沒錯,他們第一次開始仔細思考這個問題。我最初向大眾宣傳斷捨離的概念時,經常要面臨多數人對於「浪費」的不同價值觀。「竟然要我丟掉!我不能這麼浪費。」「做事這麼浪費,別人不知道會怎麼想。」他們像這樣緊抓著「浪費」兩個字,卻從不深入思考何謂「浪費」。我因此察覺到一件事。雜物會不停累積,並不是價值觀覺得「浪費」的表現,而是「思考停止」的指標。現在的我便是從「浪費」的刻板想法,切換成「捨棄」的新思維。不管是照片、禮物、遺物,只要是自己覺得必要的物品就能留下,若是不需要的東西就捨棄。東西有保留的理由,那就留下來。想不到保留的理由,那就捨棄它。就是這麼簡單。沒錯,自己絕不能停止思考。放棄思考就等於放棄了人生。斷捨離不但是培養如何恢復思考,更是學習如何取回人生的真諦。別被「丟」與「不丟」侷限了自我。我本身會提倡斷捨離,正是因為我並不擅長斷捨離。常常會忍不住留戀難捨、延後決定,這是「被物品主導」的證據。後來我轉換成「由空間主導」的生活,更能從俯瞰角度審視周遭事物,減少雜物堆積的現象。希望各位明白,「空間」等於「思考」。本文摘自《家事 斷 捨 離:第一本打破收納迷思、讓每個人都能不必特別花時間就做好家事的減法生活書!》、台灣廣廈2018/10/05出版【「斷捨離」精選延伸↘↘↘】。穿搭一成不變反而很不便?! 找出「淘汰衣服」5特色。斷 捨離主義者:第一步與「回憶物」 好好說再見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1 橘世代.時尚橘
丟掉的是作品還是回憶?減法生活與孩子一起練習斷捨離
不僅止於料理,社會也很注重收到「手作」產品的感謝心意。收到手作的東西,總是無法隨便處置,拿去丟掉好像會遭天譴。其實不是這樣,丟掉並不會有什麼天譴。我認為粗劣的手工藝品肯定比不上工業製品,個人手作產品無法跟專業製品比擬。當然,因為興趣而喜歡手作也沒關係。把做好的成品拿來裝飾家裡,或是穿戴在身上都讓人身心愉悅。不過請不要硬塞給別人當禮物。「手作」並不等於表達「愛」。如果是自己孩子所畫的圖,就算是稚拙的作品也會覺得開心。我跟著一次電視節目的訪問企劃,去了某戶人家幫忙收拾雜物。那戶人家的父母住在主屋,他們的長子在同一塊地上蓋了一間自己的家。有一幕是我們要幫忙整理過去長子住在主屋的房間。他們的長子非常會畫畫,媽媽保存了他小時候畫的一幅作品。長子看到那幅畫之後說了一句:「確實畫得不錯,不過沒有想像中的好。」說完便把自己小學時代的作品拿去丟掉了。大家都怎麼處理以前在學校畫的作品呢?作品本身充滿成長的證明跟回憶,總讓人捨不得丟掉。關於這些東西「我該怎麼處理?」的諮詢也很常見。面對這類作品,必須重視「保鮮度」。當孩子畫好圖帶回家時,父母要先好好稱讚孩子,接著讓孩子跟作品一起拍張照片,這樣就解決了。孩子只要獲得充分稱讚就會滿足,因為他們就是為了看見父母的笑容才把作品帶回家來。而且幫他們拍照也會讓孩子們很開心,之後作品要怎麼處理就不再是問題了。有些家長會把作品拍下來,收集成相簿。但是拍照的重點應該要讓孩子跟作品一起入鏡,只拍作品其實毫無意義。請好好保存孩子露出欣喜表情的模樣吧!留下作品跟孩子笑容的「那一瞬間」孩子們十分努力才完成了作品。父母不該像評審一樣批評,而是要好好稱讚孩子。然後連同孩子的笑容一起「拍下紀念照片」,如此一來孩子跟父母都會心滿意足。本文摘自《家事斷 捨離:第一本打破收納迷思、讓每個人都能不必特別花時間就做好家事的減法生活書!》,台灣廣廈2018/10/05出版【關於更多「斷捨離」大小事↘↘↘】。專屬熟齡的「斷 捨離」 享受輕快人生旅程。斷 捨離主義者:第一步與「回憶物」 好好說再見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5-11 橘世代.健康橘
紓壓多肉盆栽療癒身心靈!女性創業家分享減壓三部曲
面對全球疫情的衝擊,個人除了生理健康,心靈健康也很重要,特別是身負重任的「媽媽」,心靈狀態更是至關重要。3位身為母親的創業家,「寬和創意創意總監 Linda」、「星和醫美集團共同創辦人 子犬」、「童顏有機創辦人 CP」,分享透過手作多肉植栽、寫作、畫畫等創作,以及挑選喜愛的飾品送自己當禮物等生活紓壓之法,以及面對壓力的同時如何照顧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減壓第1步:靜下心 發現自己的狀態並傾聽內心聲音「餵奶、換尿布、哄睡、做家事,這4件事在生活中無限循環」,寬和創意創意總監 Linda回想自己在育兒初期的經歷說:「我都忘了原本自己的樣子了!」對於已習慣完全掌控進度、時間規畫有條有理的她來說,那是一段自我認知的撞牆期。Linda表示,不斷壓縮工作時間、無法掌控的時間進度與看似很低的產值,使她在壓抑中懷疑自我價值,逐漸情緒化的個性也讓她察覺需要停下腳步、正視自己的需求。Linda 建議媽媽們一定要空出時間照顧自己的心情,無論花3分鐘點個蠟燭或用3小時上一堂多肉植栽課程都可以,「身體勞累是必然的,但最重要的,是在面對壓力的日子中發現自己的狀態、好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減壓第2步:找到並享受喜歡的那些事情星和醫美集團共同創辦人子犬,同樣也曾經歷過事業、育兒、身體健康的三重壓力,如今,她重拾熟悉的畫筆,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享受屬於自己的創作時光。「我很喜歡不受任何人打擾、自己一個人的創作時間。」就像回到學生時期,只要專心畫畫的狀態,透過揮灑畫布、好好沈澱自己的心情。減壓第3步:給自己一點信心 面對解決問題放棄高薪投入高風險創業圈的童顏有機童顏長潘思璇 CP ,在創業前也經歷過一段猶豫期,談到創業與育兒的衝突, CP表示,很多問題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難,大部分是自己侷限自己,「創業與生小孩從來不會是個單選題。」,遇到問題就尋求外援,無論請家人幫忙或花錢找保母,甚至是變更計畫時程,總有辦法可以解決。CP建議,平常可透過手作植栽或選購自己喜歡的飾品,當成送自己的禮物,享受收禮當下的愉悅,讓自己開心舒服後帶著自信繼續往前。【立即閱讀更多精選好文↘↘↘】。學習「拈花惹草」,三明治族為自己種一畝心田。防疫在家免焦慮 中醫師:按摩穴道鎮定心緒又助眠。「等在診間前,不如去爬山」山是最天然的醫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10 科別.婦科
媽媽的難言之隱! 醫師籲漏尿練這運動能改善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除與家人同聚、送禮物、選餐廳之餘,也要好好關心媽媽的身體狀況。許多婦女在生產完後,便飽受尿失禁、骨盆脫垂困擾,又加上婦產科多需要內診,更讓婦女們卻步,醫師指出,其實只要多做運動訓練骨盆肌肉,就能得到有效改善。「自產後就開始出現尿失禁的狀況」,黃媽媽抱怨,在走動過程中時不時就會漏尿,身旁的朋友也有類似狀況,但皆不曾就醫,她認為,尿失禁不是什麼病痛,不至於需到婦產科就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曾令鴻表示,有報告指出,自然生產婦女可能因寶寶比較大、生產年齡較長、過度肥胖等,會出現某些骨盆功能障礙,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礙、骨盆疼痛佔等,另還有一些解便功能障礙的狀況,不過不少媽媽們怕麻煩、不喜歡內診,因而漠視忽略。其中,最常出現也最困惱媽媽們的莫過於尿失禁問題。曾令鴻解釋,尿失禁最常見可分為3種,一是打噴嚏、咳嗽、大笑、搬重物時漏尿,為壓力性尿失禁;二是想上廁所卻來不及時漏尿,為尿急性尿失禁;三則是前述兩者的混合,為混合性尿失禁。他說,只要出現尿失禁的狀況,這輩子它都會跟著你,雖然不能根治問題,但能做運動改善狀況。曾令鴻表示,雖然尿失禁無法根絕,但若持續維持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狀況。包括站立式,雙腳自然站立再用力向上夾緊臀部肌肉,緊閉尿道、陰道、肛門,保持這些部位肌肉收縮不到約10至15秒,再慢慢放鬆休息;平躺式,平躺、雙膝彎曲,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10至15秒,再放鬆休息等。生產過後的媽媽們,多少身體上會有損傷,即便年輕時恢復力佳,但年老後狀況會逐漸浮現,曾令鴻建議,自然產產婦在生產完6周後,待惡露減少,便能進行骨盆肌肉訓練,可到專業課程教室或婦產科就診,由專業人士先指導如何進行凱格爾運動,再養成每天運動的良好習慣,至少要連續做12周,最好上、下午各做20至30次,才能達到有效改善。
-
2020-05-09 橘世代.健康橘
康思云15年領悟 找回自己的母親節
彭秋華今年的母親節,因為疫情沒有家族聚餐,卻收到了兒孫輩準備的「禮物包」—裝著圍裙、杯子、筆記本等日常用品,用品上的圖案是外孫「小飛」手繪作品。禮物的發想來自於彭秋華的女兒康思云。手作禮物送媽媽 全家都參與康思云從小就喜歡手作禮物送媽媽,彭秋華每個禮物都留下來:學生時代送的紙黏土貓咪、大學時做的項鍊…,這些很有時光感的禮物,讓她直呼:「家裡快擺不下了!」今年母親節,康思云原本想手繪媽媽形象後線上送印,做成日常用品當禮物,但又希望這個禮物可讓全家人都參與,於是改了形式。先是做問卷讓大家填答:「如果用種動物來形容秋華,會是哪種動物?」「今年想對秋華表達感謝的一件事,是什麼呢?」她和小兒子小飛就根據大家的回覆來創作,具體化成生活物品。康思云是「新活藝術」執行長,也是位藝術輔療師,平日的工作是透過不同的藝術媒材創作,帶長輩整理、回顧生命,甚至發起許多圓夢計畫。回到生活領域,66年次的她和多數中年女性一樣,同時要扮演女兒、太太、媳婦、媽媽的角色,比較不同的是,她將自己擅長的發想與藝術創作,充分在家庭生活中發揮。每年母親節總有不同的方式,幫媽媽慶祝。原以為有15年媽媽資歷又兼具創意的康思云,在她身上可以聽到一個母親節的溫馨故事。但康思云很誠實:「沒有,我覺得母親節好累!」1次準備4份禮 受罪母親節成為媽媽的前10年,她從不覺得「母親節」是屬於自己的節日。從小喜歡手作,自製禮物送媽媽已是習慣,加上體貼人的個性,讓她希望「媽媽們」在這個日子裡感受到被重視,總在母親節1個多月前就開始準備禮物。「我要幫媽媽、婆婆、小孩保母準備禮物,我是外婆帶大,也一定要有她,而且4個人的禮物還不能一樣,因為媽媽看見外婆收到什麼、婆婆會去找保母,如果發現禮物一樣就尷尬了」。此外,那時候小孩年紀小,母親節還要忙著參加孩子學校的活動、要煮飯、要幫小孩洗澡…,康思云一口氣說完要做的事後下了結論:「那天根本不是快樂的。」隨時間推演,康思云的母職負擔與工作分量都愈來愈重,準備禮物的快樂心情早已不復存在,反覺得疲累。老三小飛出生那年的母親節,她跟先生說:「我告訴你,所有幫其他人過的,都不算是我的母親節!」她把為婆婆過節的責任交還給先生;她跟兒子說:「母親節你們陪我逛街,我看到喜歡的東西,你們出錢買來送我。」但偶爾還是會做禮物給「媽媽們」,卻開心地發展出「一種想法可以做出N款客製化禮物」的方法。這5年來,她終於懂得「享受」這個屬於她的節日。日常對話勝送禮 讓愛不保留母親節時,先生有時會下廚,或是全家去吃她喜歡的食物。兒子也用零用錢幫她買了許多小禮物,每當有人看著她的胸針或是圍巾問:「這好好看喔,哪裡買的?」她總是驕傲地說:「兒子送我的!」康思云一直相信,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更需要經營,但她這幾年才體會到,用心經營的前提是「先照顧好自己」,避免自己在瑣事中枯竭耗盡、讓自己保有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愛,是媽媽可以給家人最好的禮物。而母親節呢,喜愛過節的康思云仍然慎重以對,但這15年的母親節經驗教會她,生活不是單一節日而已,是更多的日常對話和笑容堆積起來的。比送禮物更重要的是,在那天真實傳達你的感謝讓媽媽知道。照片說故事家族相片書 給外婆的禮物康思云去年母親節送給外婆的母親節禮物是本相片書。她在家族LINE群組裡宣告要為外婆做本相片書,請家人提供自己和外婆的合照,並回答3個問題:1.你如何形容她?2.和她有過最難忘的事?3.最感謝她的事?她將大家提供的文字和圖片,編成一本書,每個人一個跨頁,左邊放照片、右邊放想對外婆說的話。外婆拿到之後好喜歡,天天都拿起來看。客製化禮物1張愛心照 滿足4個媽康思云找了1張照片模組,用12張小照片上的不同手勢,拼出一張有愛心形狀的大照片,放入相框中,這個送給媽媽的禮物只要置換其中幾張照片,就可以改送婆婆,還有外婆,甚至是保母,一個禮物買4個不同的框,成為4個媽媽的母親節禮物。創意禮物 來這找靈感康思云會參考國外網站,像是Pinterest就是很好用的圖片分享類的社群網站,裡面輸入關鍵字像「mother's day」、「Hand-made」等就會有許多創意禮物的點子。康思云提醒,不要陷入禮物要手作才有誠意的迷思,如果你花心思了解媽媽、時時「更新」對她的理解、知道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無論是不是手作,都是獨一無二的好禮物。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精選延伸閱讀↘↘↘】。曬媽媽青澀照片 網友驚艷:氣質像女明星。零修圖時代 「高顏值」阿母的最美身影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09 橘世代.健康橘
大聲說出想要的「練習不當完美媽媽」
如何過母親節?每個媽媽的經驗大不同。康思云整理她這幾年母親節過節的心得。心得1 還給家人屬於他的功課過去康思云幫先生向婆婆表達感謝、幫孩子向保母表達感謝,「我後來想清楚了:那是他們要做的!」這幾年母親節,康思云發現每個家庭對「過節」的想像不同,媽媽喜歡手工製作的禮物,婆婆喜歡全家聚餐的歡樂氣氛,給兩位媽媽不同的慶祝方式,就是表達感謝的好方式。心得2 勇敢說出自己的需求「我想要的東西,不要期待在我沒有說的情況下,別人會想到。」康思云會跟先生和兒子說:「母親節,我想吃我喜歡的。」會在心情不好時表達:「我今天心情不好,需要安慰。」她提醒媽媽們,不要隱忍、等待、不要以為「如果你愛我就會知道」、「如果你在乎我就會這樣做」,說出來,即便對方不一定埋單,還是要說。心得3 練習不當完美媽媽、完美女兒,過不完美的生活現代女性一人兼具多個角色:女兒、太太、媳婦、媽媽…想面面俱到,往往身心俱疲,「我就是個很容易過不去的人」,康思云苦笑,她的個性弄得自己疲累不堪。而且每年除了母親節,還有父親節、每個人的生日…。例如父親節,她會把家裡所有的相片都換上以先生為主題的合照,營造氣氛。過去每年都幫孩子慶生做專屬禮物、辦趴,後來慢慢調適,不用每個節日都如此「用力」,也不用每年都過節。去年父親節,她真正「放下」什麼都沒做,先生才告訴她自己本就不愛過節,分享完自己「自討苦吃」的行徑,康思云哈哈大笑。心得4 帶著孩子參與在這個感謝的日子,她會刻意帶孩子參與,對長輩表達感謝。「不要期待兒女天生就會,感謝也是要教。」你期待他如何經營關係,自己就這樣做。【精選延伸閱讀↘↘↘】。零修圖時代 「高顏值」阿母的最美身影。康思云15年領悟 找回自己的母親節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5-09 癌症.卵巢.子宮
兩鐵挑戰、懷孕罹癌生孩子 她們用生命重新定義 : 癌症是生命特別的禮物
個性開朗的玉桂姐在摘除良性卵巢囊腫的手術中,卻也發現惡性卵巢癌,在確診的當下,她的內心宛如被掏空,上網搜尋到的資訊,也多數將卵巢癌與死亡畫上等號,更讓她每晚輾轉難眠。之後在家人與醫師的鼓勵下,開始與過去總被自己忽視的自己和解,積極治療,完成想嘗試的事物,完成大學學業、挑戰兩鐵,活出新的生命色彩 ! 罹癌對於現在的她來說,幫助她重新審視了自己與癌症的關係,猶如一個生命的禮物。5月8日是世界卵巢癌日,根據世界卵巢癌聯盟的資訊,卵巢癌是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的第七名,每年全球約有30萬名女性罹患卵巢癌。為了持續提升各界對於卵巢癌的認知,也鼓勵癌友積極面對,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別拍攝影片「癌症領悟、生命禮物」,希望藉由癌友的分享,鼓勵所有罹癌女性。卵巢癌確診人數十年增5成 且逐年增加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5年卵巢癌的新診斷人數為1507人,與民國95年的1000人相比,診斷人數成長逾5成。死亡人數也從380人上升至656人,增加超過7成。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 「多數卵巢癌患者年齡大多介於40到59歲2,這個年齡層的女性大多與玉桂姐一樣,處在三明治階段,以照顧家中成員為生活重心,時常忽略自己的身體狀態,輕忽了症狀,因此延誤了發現疾病的時間」。台大醫院婦產部鄭文芳主任表示: 「卵巢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有些症狀又與腸胃道疾病相似,如腹部脹痛、便秘、腹瀉,或是因為壓迫膀胱而頻尿,這些中年女性常見的問題,容易讓患者延誤了就醫時機」。鄭文芳醫師進一步指出: 「卵巢癌不像乳癌與子宮頸癌已宣導多年,許多民眾對於卵巢癌相對仍較為陌生,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第三、四期,比乳癌高出14%,也比子宮頸癌高出13%2,使得卵巢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相較於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平均約可達9成,卵巢癌的五年存活率僅在4成左右1。過去晚期卵巢癌治療以化療為主,但現在有基因檢測,針對B RCA基因突變的患者,也有標靶治療可運用,最重要的是跟醫生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堅持治療,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是抗癌關鍵另一位卵巢癌病友何小姐,雖然年紀相對年輕,但沒有想到在懷孕時期被診斷出罹患卵巢癌。當下想到可能無法陪伴小孩成長,何小姐失控抱著身旁的護理人員放聲大哭,儘管當下的情緒難以平復,但為了孩子,何小姐鼓起勇氣積極抗癌,相信醫師並與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方式是的第一步,因為她知道唯有相信專業,積極治療方能有效抗癌,也持續的學習與癌症共處。罹癌是個審視自己的禮物 它讓生命有了厚度除了遵從醫囑積極治療外,生活與心理上的改變,對於患者來說也是一道必須面對的課題。蘇連瓔分享: 「卵巢癌患者多半是40-59歲左右的女性,他們生活中常被家庭成員的大小事填滿,較少將心力放在自己身上,在他們心中的第一順位往往不是自己,罹癌後雖然要面對心理、生理上的煎熬,然而,也因為罹癌,必須要放慢生活的頻率,重新檢視生活。漸漸的與自己、疾病有了更多的對話,也找到彼此共處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開始為自己而活,豐富她們的日常生活,換一個角度看罹癌這件事,讓病友有機會來審視自己,反倒也是一個禮物。」「癌症領悟 生命禮物」影片上線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病友站在同一線5月8日是世界卵巢癌日,為了響應世界卵巢癌日,提昇各界對於卵巢癌的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別拍攝影片「癌症領悟、生命禮物」,希望提升民眾對於卵巢癌的疾病意識,也想透過翻轉罹癌定義,讓病友理解癌症帶來的不單是苦難,轉念之後,也可以是生命中的禮物,希望讓癌友在罹癌後,仍了解自己值得被愛、被疼惜,更用心生活,也提醒癌友並不孤單,並幫癌友打氣、給予勇氣,鼓勵癌友積極接受治療。「癌症領悟、生命禮物」影片參考資料:1.World Ovarian Cancer Coalition http://worldovariancancercoalition.org/about-ovarian-cancer/key-stats/2.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
-
2020-05-09 癌症.癌友加油站
「我撐不下去了...」12年前罹卵巢癌 痛苦使她一度拒絕化療
走過幽谷 體驗、認識生命將關懷傳遞度過恐慌、憂鬱,12年前罹患卵巢癌的黃小姐,如今已是超過10年的HOPE關懷志工,大家都稱她玉桂姐,找回生命的新方向,為了幫助更多癌友,進修生死學、再進修社工系,將理論與實務結合,讓更多人因為她的愛更堅強。在卵巢癌下驚慌 沒有人真正理解2005年,健康檢查發現兩側良性卵巢囊腫,即便工作忙,也不忘持續追蹤,兩年後(2007年)發現囊腫變大,醫師建議摘除,以免繼續擴大恐引發腹膜炎,玉桂姐利用端午連假的四天動了手術,醫師說腫瘤顏色粉紅、應該是良性的,還是需要送化驗。術後一週回診,進入診間就看到醫師桌上的病歷「優先處理」,心頭一震,聽到醫師說檢驗結果 是惡性卵巢癌,頓時「空掉」,出了診間淚就不停,老公開車載她回家的路上,思緒一片混亂、感覺回家的路特別漫長,當晚無法入眠,整晚搜尋卵巢癌的資料,想到哪些可能該處理的事情,也開始寫遺書。當時國二的兒子很單純的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她抱著高中女兒哭。打給最好的朋友哭訴自己確診,朋友鼓勵她要勇敢,玉桂姐立即回說「我不勇敢、我不勇敢」! 卵巢癌的資訊不多,她查過資料發現治癒率不高,看到卵巢癌被稱為是寧靜的殺手,更是恐慌、恐懼。自己到台大醫院門診,想近一步了解治療的方式,內心沉重、緊張、擔心又頭痛,聽完醫師說明治療方式,需做全摘除手術時,反而腹痛、更加不安。後來到榮總詢問第二意見,護理師看見她不安的情緒,分享自己父親罹患腸癌的經驗、安慰玉桂姐,讓她安心許多。決定開始治療,打電話告知七十歲的母親,母女倆在電話線上兩頭哭,「不要擔心,我會陪你走完整個療程的」,媽媽用堅定語氣鼓勵她。從雲林到台北來回需要8小時車程,南上台北陪著她手術、照顧她住院12天及每次化療,也都不缺席。憂鬱孤單 讓她一度拒絕化療玉桂姐說,化療第三次之後,感受的自己情緒的變化,弟弟妹妹來探視。只覺得很煩,老公孩子上班上學,更覺得孤單、不安,無法待在家。朋友帶他出去走走,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看到人潮,更感覺不開心。總是不自覺掉眼淚,曾經連三天都無法闔眼,而到了醫院,醫師只能專注在醫療,也無法安慰她紛亂的情緒,「我撐不下去了…..」,她決定不再化療,醫師、媽媽極力的勸說「已經走到一半了…」。當被轉到精神科的門診等候時,更難過明明自己生病前,是一個獨立、有工作能力的主管,兼顧家庭、工作,醫師直接判定她得了憂鬱症,開情緒調整的藥物,經歷這段也才了解憂鬱症不是「想太多」,而是「心」也生病了,自己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救生圈,越是掙扎沉得越深。治療期間她注意力全放在化療上,無法做任何事,在年度日誌上過了一天、就畫掉一天日期,一直有收藏日誌習慣的他,不經意地丟掉那一年痛苦的日誌。對化療的恐懼,讓她在準備住院化療前兩天,就會感到擔心、害怕沒有食慾、但在媽媽的照顧、鼓勵下終於完成六次化療,加上認識一個乳癌病友,以過來人經驗分享並陪著她走過低潮,從成功案例獲得更大的支持力量。也因此治療結束後來到癌症希望基金會當關懷志工。認識生命、不再驚慌 助人成為進修的動力一開始在癌症陰影下,玉桂姐擔心死亡,「不知道人走了要去哪裡」?年紀還小的孩子該怎麼辦?在接觸宗教、靈性生活後,她試圖了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死亡是必然的」! 而應該在活著的時候思考怎麼生活,慢慢不再害怕。隔年、2008年,玉桂姐發現復發,這一次,因為經驗、信仰,讓她「對治療沒有這麼驚慌」,不想讓媽媽勞累奔波,特別請了看護協助,「生病之後,感受到人的欲望可以那麼簡單」,就像在醫院病房時,可以出去外面曬曬太陽,是如此的滿足。兩次治療的過程,從手術到化療都一樣,但她的感受完全不同,也更明白,年輕時只有工作、一直往外求,生病之後開始往內心探索,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在生計沒有影響下,她決定離職,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在基金會當關懷志工,十年期間沒有間斷,對她來說,跟病友互動,也是跟自己對話,只想更積極的生活,想做就去做!2011年她決定去圓夢,完成過去沒有念大學的遺憾,攻讀財務金融學系。因為在關懷助人的過程,感到自己的不足,進修輔大生死學,又到文化大學社工學系,修滿學分完成實習時數,她覺得以自己的經歷,再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在助人工作上更有關懷的力道。生病之前事事求完美,她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對自己要求很高,希望是個好媽媽、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一直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對她來說,生病讓她體會到「要照顧別人必須先回到自己,唯有先愛自己,把自己身體、心靈照顧好,才能照顧好家庭」。她肯定的說:「現在的我,生命更豐富、更完整,更有力量」! 「癌症領悟、生命禮物」影片
-
2020-05-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家務不只是媽媽的責任或義務 母親節贈禮別送家事用品
後天母親節,各百貨公司、賣場大力促銷,其中包括廚具和吸塵器等用品,新北市性平CEO企鵝暖爸提醒,把家事用品當成「母親節禮物」,可能會讓媽媽額頭爆青筋或冒三條線,建議禮品要送對。市府今年因疫情停辦模範母親表揚,市長則錄製影片向610位模範母親們賀節致意。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雙薪家庭職業婦女每天平均做家事時間達3.26小時,男性嬇有1.13小時;yes123求職網調查也顯示,職場媽媽平均每年休息時間只有3.2天,89.7%的職場媽媽每天都很焦慮,生涯規畫因家庭受限,還有一堆家事要忙,常因工作錯過陪伴小孩成長。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說,媽媽最想要的不是精美的禮物,而是「全家一起幫忙」,家事不只是媽媽們的義務和責任,而是全家人的任務,可讓媽媽有更多的時間休息,追求自我。新北市推動家務分工,希望爸爸或小孩分擔家務,讓家務成為全家人的「甜蜜負擔」。另外,新冠肺炎疫情須避免群聚,新北市政府今年取消模範母親公開表揚,改由區長代表致贈賀禮,市長侯友宜錄製影片,祝福60位市級、550位區級模範母親及全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影片中侯友宜台語發聲,感嘆母親「顧老的、顧細漢的,還擱比誰攏晚睏,實在是辛苦啊」。原民局和社會局也推薦原民媽媽、寄養媽媽、身障媽媽和新住民媽媽,獲獎者有溫馨感人故事。新北市今年度市級模範母親共60位,分別是楊王樹梅、邱愛妹、吳秋霞、江張寶雲、胡徐玉梅、邵玉珍、高寶珠、陳黃美玉、李璧筠、李郭月卿、林玉昌、歐陽蔡淑貞、謝李麗雲、黃美玲、簡林盡、高秀銀、鄭李阿前、黃書禹、黃鶴、呂鄭素月、李晏婕、潘林玉竹、林柯夏、曾秀英、黃李秀娥、朱謝夢霞。邱陳鏡妹、葛承澐、卓惠子、高沈玉蘭、林明敏、李秀凰、盧蔡玉蟬、陳招治、簡黃參、江林菜、簡葉香、陳美菊、李賴菊、林信子、蔡瓊珠、連翁碧霞、陳對妹、錢蔡貴美、林守、劉張敬、許張玉桑、陳高環、唐張明燦、張周茶、陳王麗雲、顏花、連前、吳素貞、林菊、何劉富錦、劉美姬、楊繡美、黃雅惠和陳金草。
-
2020-05-08 科別.骨科.復健
影/右膝化膿治療4個月復工 水果媽媽:最棒母親節禮物
67歲周媽媽年輕時就靠著在市場賣水果拉拔4個孩子長大,因長期久站導致右膝罹退化性關節炎,忍痛多年,直到今年初因右膝痛到受不了,手術換人工關節,沒想到因糖尿病傷口感染、化膿2個多月,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應用3D列印模具製造含抗生素活動型骨水泥治療,待感染改善後,拆掉活動型骨水泥,並裝上新的人工關節,前後治療4個月,順利回到工作崗位,讓周媽媽開心地說「這是最棒的母親節禮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醫師林宗立說,退化性關節炎女性比男性多,主要表現為膝蓋軟骨磨損出現疼痛,若經藥物治療、輔具矯治、針劑治療等無效,嚴重需換人工膝關,其中約2%患者(多為慢性病或免疫不全患者)會發生手術後感染。林宗立指出,周媽媽是家裡生計支柱,每天至少站12小時,加上體重逾90公斤,右膝蓋很快就退化,今年初,右膝痛到受不了換人工關節,後因傷口感染、化膿2個多月,接受清創、抗生素治療仍未改善,經轉診到中國附醫,確診為慢性人工關節感染,合併金屬鬆脫,必須以兩階段手術進行治療。林宗立說明,第一階段手術為拔除舊有人工關節,徹底清創,再置入含抗生素骨水泥,幫忙殺菌,待感染獲得控制,約3個月後進行第二階段手術,移除抗生素骨水泥,並且置換新的人工膝關節。周媽媽在接受第一階段手術,置入3D列印模具製造的活動型骨水泥後,不須依賴輔具,膝關節可活動角度約0至90度,能自行使用助行器步行,三個月後,感染獲得控制,即接受第二階段膝關節重建手術,術後一個月恢復良好,順利回到工作崗位。林宗立說,傳統的活動型骨水泥多為醫師手作或翻模,表面粗糙、結構不穩,易破裂鬆脫或關節移位脫臼,導致膝關節功能變差、療程延長、增加再重建手術的困難度,病人需再次接受手術。 含抗生素的活動型骨水泥,有助於控制感染,且膝蓋能自由活動,減少關節僵硬與肌肉萎縮,因此有利於第二階段的手術重建。林宗立指出,他和院內3D列印中心團隊共同研發3D列印模具,藉由3D列印技術改善傳統活動型骨水泥的缺點,達到關節平滑、結構強化、精準量化,且尺寸個人化,已獲得專利認證、技術移轉、及國際期刊發表。有效幫助患者控制感染,改善膝關節功能並增加其活動角度,減少併發症發生,對患者真的是一大福音。
-
2020-05-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送媽媽什麼禮物都好?命理師建議:這四樣東西別送!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到來,不少人都打算送禮慰勞辛苦了一整年的媽媽,但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除了要迎合自己母親的喜好外,更要謹慎挑選禮物,以免表達心意不成反倒觸了霉頭。風水命理師謝沅瑾特別提醒,某些物品因為本身帶有不吉祥的負面意涵,並不適合送禮,挑選時要特別小心!避開風水禁忌,這四樣東西不能送1、時鐘建議不要送時鐘的原因,是因為「送鐘」諧音「送終」,對長輩而言是非常不吉利的禮物。但也不是所有的時鐘都不能送,不能送的主要是掛在牆壁上的掛鐘,鬧鐘和有鬧鐘功能的手錶則不包含在內。2、鞋子鞋子因容易讓人聯想到「跑路」和「出國深造」這類的詞彙,所以比較不吉利,不過並非所有的鞋子都有此禁忌,像是木頭鞋和繡花鞋等裝飾類的鞋子就是送禮的好選擇。3、傘傘由於音近「散」,在送禮上也建議盡量避免。但若真的想送給媽媽,還是可以請媽媽準備一張紅紙,並在紅紙裡包1枚硬幣後交給自己,因為只要不是免費收下對方的禮物,以民俗的角度來說就不算是接受對方的送禮。4、刀從民俗的角度來看,送刀子有要和對方「斬斷關係」、「分手」和「絕交」之意,所以為避免讓媽媽覺得不吉利,即使是廚房必備的菜刀、水果刀或各式刀類,一般還是建議避免拿來當作禮物送給媽媽。送禮記得「換位思考」,小心人氣禮物地雷送禮除了需注意民俗禁忌外,看似安全的人氣禮物其實也有不少地雷,挑選時多考慮媽媽的條件和喜好才不會送出被收進抽屜深處的禮物!1、珠寶飾品媽媽的年紀通常比較偏愛具份量的珠寶飾品,且盡量不要買手鍊跟戒指,除了做家事時容易勾到之外,長期接觸水也讓保存不易。所以可以帶媽媽去現場挑選,或是觀察媽媽珠寶盒裡有哪些首飾及她的配戴習慣,才不容易踩雷!另外,也可以從「務實性」下手,如果想給媽媽驚喜,建議可以挑選銀飾或黃金,以「保值」為出發點就不會出錯。2、美妝保養品美妝保養品是許多人送母親節禮物時最方便實惠的選擇,應盡量挑選具有「保濕、修護、抗皺」功能的保養品,這些才是媽媽比較在意的肌膚保養問題。唇膏或是彩妝品也要避免只用現在流不流行來作為挑選準則,因為媽媽主要在意的是「好氣色」,購買萬年不敗的豆沙色口紅就可以啦!除了上面提到的各品項地雷外,將廚房用具或清潔用品當作禮物也可能會讓媽媽有「被奴役」的感覺!想送出讓媽媽覺得開心又實用的禮物,不妨花點時間和辛苦的她聊聊天,了解她的喜好和需求,除了可大大提升送禮精準度,也更能讓媽媽感受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