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科別.腦部.神經
搜尋
神經壓迫
共找到
128
筆 文章
-
-
2021-01-09 新聞.科普好健康
按摩師傅靠手吃飯卻得了職業病 腕隧道症候群靠這招治癒!
小文(化名)是養生館有名的按摩師傅,靠「手」吃飯,卻飽受腕隧道症候群疼痛之苦,曾開刀治療,現又復發。日前她來門診說:「陳醫師,我之前給其他醫師開過腕隧道症候群,痛很久,傷口也超醜的。聽說現在有微創手術,傷口小且恢復快,是嗎?」正中神經壓迫產生麻痛腕隧道是由手腕骨頭與上方橫腕韌帶或屈肌支持帶組成,隧道裡頭有9條肌腱和一條正中神經。正中神經主要功能是傳遞我們大拇指、食指、中指和一半無名指的感覺;腕隧道症候群指的是因為正中神經的壓迫,而產生手部橈側三指半的麻痛(圖一)。輕微的正中神經壓迫對日常生活會造成些許不方便,例如:追劇、騎車或睡眠時的針刺麻熱感;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大拇指肌肉萎縮無力。長期重複抓握加重症狀引起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可分成疾病或與職業相關。像糖尿病、洗腎、甲狀腺病變、風濕免疫疾患或手腕部有受過傷,都是腕隧道症候群相關的疾病;需長時間或重複性抓握或彎曲腕關節的職業,也容易加重並導致腕隧道壓迫的症狀,例如按摩師、作家、雕刻師、木匠、裝配員等。服藥效果不佳就要開刀若是初期腕隧道症候群的服藥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正中神經壓迫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就要考慮手術。術前需安排神經傳導檢查,排除是否有相關身體疾病或頸部神經壓迫的可能,才能確保手術的有效性。目前腕隧道正中神經解離的手術,不管是傳統的還是微創的都相當成熟,端看醫師個人的經驗與喜好。傳統的解離手術(圖二),需在手部拉開一個與手腕垂直約7至8公分的傷口,再將正中神經找出,將附近沾黏壓迫的組織分開。而微創隱痕手術(圖三),則是沿著手腕的皺褶切開約1公分的傷口,利用特殊的器械將正中神經阻擋在刀口之下,再利用U型微創刀打開沾黏的組織。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因為微創隱痕手術的傷口小、組織破壞少,手術後疼痛也比較小,神經的恢復比較快。三個月後,幾乎只有淡淡一條粉線,沒有明顯的疤痕。在與小文溝通後,當天她即接受了微創隱痕正中神經解離手術,手術時間不到十分鐘。術後不到兩周,即可拆除手術縫線,小文就開始「靠手吃飯」了!(圖四)
-
2021-01-04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3C族防烏龜頸 謹記三原則
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19年顯示,88.2%的人會使用手機,18至39歲使用時間高達5小時,不只眼睛疲勞,更帶來肩頸痠痛的問題,其中像烏龜一樣脖子往前伸,駝背如龜殼,就是常見的文明病「烏龜頸」。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呂茜芸表示,長期「烏龜頸」不僅會造成肌肉間失衡,嚴重還會壓迫頸椎神經導致手麻,想要維持良好姿勢使用3C產品,只要遵守三大原則就沒問題。首先讓螢幕頂端略低於眼睛平視視線,與螢幕距離一個手臂長,使用時雙腳平放地面。即使姿勢正確,同一姿勢30分鐘仍要活動,搭配簡單的放鬆運動讓舒緩頭部。再來是解放緊繃的肌肉,雙手十指扣住放在頭後,緩慢做出頸部彎曲的動作,直到後方肌肉感到緊繃,維持在這個動作15至30秒,每次5回,一天兩次放鬆頸部後方肌肉。也可用手輕壓頭部側邊,緩慢做出頸部側彎動作,直到側邊肌肉緊繃,另一隻手抓椅子下緣固定,左、右邊各維持15至30秒,每次5回,一天兩次。3C族也要加強無力的肌肉,包括頸部前側肌肉,在躺姿的時候,雙膝微彎全身放鬆,用手輔助將下巴內收,眼睛的視線同時向下看向胸口,這動作維持15秒,每次10回,一天兩次。呂茜芸強調,以上運動出現頭暈、噁心等不舒服症狀,應立刻停止並就醫,若是出現手麻症狀有可能是神經壓迫。
-
2020-12-29 科別.腦部.神經
手麻、腳麻…是身體哪裡有問題?先找出病因!這種情況恐無法完全回復
「挖卡哪麻,挖係安娜造(腳麻要怎麼跑)?」在火災現場中,老人居然不逃生,記者問他為什麼不跑走?老人回答,腳麻要人怎麼有辦法走?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廣告。另外一個讓人難忘的廣告則是孫女不小心騎車壓到奶奶的腳,奶奶因為腳麻沒有知覺,所以睡著了沒醒來,害孫女以為奶奶在睡夢中去世了......腳麻,真的這麼嚴重嗎?如果有腳麻、手麻等症狀,還有辦法救嗎? ▍ 手麻、腳麻原因大不相同 了解病因徹底治療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許立奇表示,手麻腳麻症狀可不可能改善,重點是要先了解是什麼原因引起。像電視廣告中腳麻到無法行走,或是腳被壓到卻沒有疼痛感覺,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血糖過高所造成的周邊神經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很多,有些只有腳趾頭麻,有些則是又麻又刺痛,有些則會比較嚴重到,可能會半邊的腳都是無力的狀態。 如果只有一隻腳麻痛,也要考慮可能是骨刺壓迫。倘若是手麻的問題,除了周邊神經病變以外,也可能要考慮腕隊道症候群,許多人因為經常俯案寫字,或是常用電腦,或是從手工業等等。長期使用手腕重覆做某些動作,容易引起腕隧道管狹窄而造成神經壓迫,以致於有無力、麻木等症狀,所以當只有手麻時,不一定都是和中風有關,也要考慮腕隧道症候群。如果是骨刺或腕隧道候群產生的壓迫,可以諮詢醫師,是否要經由復健治療或是手術治療,將壓迫的原因治療好,神經壓迫的症狀將可以獲得改善。許立奇說,如果是糖尿病導致的周邊神經血管病變,而且又拖了一段時間才想要治療,要完全好的機會不大。但是如果糖尿病患已經發生周邊神經病變又不好好控制,症狀會更嚴重。許立奇提醒,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可能會出現四肢、手指尖、腳板麻木等症狀,如果血糖不好好控制,血管阻塞及周邊神經病變會愈來愈惡化。但若可以及時控制血糖,至少可以保持神經病變不惡化,他也建議可以服用維他命B群修復神經,以及治療神經痛的藥物解決不適感,但是改善狀況不大。 ▍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把神經「救回來」振興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尹居浩則表示,周邊神經病變有很多種原因,例如代謝性的疾病,像是糖尿病、腎功能問題、甲狀腺機能亢進、自體免疫疾病等等,或是神經根發炎;有些則是藥物毒性,例如化學治療藥物對神經的破壞,有些藥物的神經毒性是無法回復的,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管缺血導致的神經病變,若在神經缺氧壞死前及時給予血流,利用神經代償的作用,有機會把神經救回來。針對糖尿病足的局部缺血,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血小板或是抗凝血藥物。如果局部血管狹窄程度超過60%到70%,可以考慮在發生狹窄的血管裝入血管支架,把血管撐大再注入血流,或是進行足部動脈繞道手術。足部動脈繞道手術是取一段好的血管移植過來取代足部已經發生狹窄阻塞的血管,也能讓缺血的足部恢復血流供應,不過這也必須在神經尚未缺血壞死前進行,否則就算局部缺血症狀解除,神經壞死太嚴重,也無法完全回復。(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12-16 科別.骨科.復健
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要開刀嗎? 初期症狀像腰痛!日常5個動作要少做
診間常見60、70歲的老人家,一進來就喊:「我的腰痛、腿又麻,晚上還會一抽一抽的痠麻痛,整晚睡不好,很折騰!」經過醫師診斷之後,多半發現有坐骨神經痛的問題。 坐骨神經分布廣 脊椎老化影響大骨科醫師劉大永表示,因為坐骨神經的分布範圍很廣,在腰椎部分,只要椎間盤突出壓到其中一條神經,或是老人家的脊椎隨著年老而退化狹窄,或是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都會感覺疼痛。歸納起來,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見脊椎退化或長年骨刺造成坐骨神經痛,年輕族群的坐骨神經痛,則多半因為姿勢不正確、運動不當、搬重物或是外傷導致椎間盤突出而造成。 坐骨神經痛初期症狀像腰痛 痛麻感從腰部往下肢延伸 劉大永指出,坐骨神經痛的初期症狀很像腰痛,不過,隨著神經壓迫的程度加重,疼痛感會循序漸進往下肢延伸,像是臀部、大腿外側與後側、小腿外側、腳底板等部位,都會開始有疼痛感,大部分的病人都是當疼痛範圍擴大、坐立難安時,才會來就診。 此外,有些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初期會以為是「閃到腰」而不去理會,但是,閃到腰是腰椎附近肌肉拉傷,通常休息幾天就會好轉,但坐骨神經痛則不同,會以反覆腰痛或痠麻症狀來表現,若不積極處理,即使休息個幾天也不會好轉,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坐骨神經痛開刀與否 需視個別病況而定要確認是否為坐骨神經痛,可藉由詢問病史、檢查神經傳導、照X光確診,然而,「醫生,我的坐骨神經痛到底要不要開刀?」這是坐骨神經痛的患者一定會詢問的問題。神經科醫師陳龍表示,要視病人的病況而定,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口服藥物治療:口服消炎止痛藥物、肌肉鬆弛劑、抗憂鬱劑或抗顛癇藥物等,都能緩解病人的疼痛不適。2、注射藥物治療:局部注射類固醇,可以有效止痛,但不能長期使用。3、復健治療:局部熱療、電療、骨盆牽引、運動治療、針灸、推拿、拔罐、徒手整背、按摩等。4、調整生活習慣:如果不調整生活習慣,包括站姿、坐姿、睡姿、搬東西的姿勢、工作姿勢等,那麼不管是口服或是注射治療的效果不會好。另外,一些增強腹肌及背肌肌力的運動要加強,尤其是老人家,緩和持續的運動,或許可以擺脫坐骨神經痛。5、手術治療:若症狀持續惡化,使用藥物及復健等保守療法仍無法緩解疼痛症狀時,就需專業的神經外科醫師評估神經學檢查與進一步核磁共振檢查,當神經根有明顯被壓迫時,例如已出現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就應考慮開刀處理,以免發生併發症。 長骨刺不等於坐骨神經痛 骨刺並不限於脊椎 「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刺」這三種病名,常被混為一談,三者雖然密切相關,但不完全相等。很多原因會造成坐骨神經痛,而椎間盤突出只是其中一種,另外,也並非所有的椎間盤突出都等於骨刺,只有少數人因時間久了,椎間盤鈣化才形成骨刺,那麼骨刺和坐骨神經痛有什麼關係呢?長骨刺就是坐骨神經痛嗎? 劉大永提及,民間常說的「長骨刺」,其實並不是正式的醫學名稱,不論是骨頭增生、骨頭週圍的贅生物、椎間盤突出等,只要壓到神經的物體就統稱為骨刺。骨刺分為「軟骨刺」和「硬骨刺」,軟骨刺即是椎間盤突出,硬骨刺就是骨頭增生物,像是有些運動員長期投球、手肘的施力點就會長骨刺,骨刺並不限於脊椎部位,只要有骨頭的地方、使力不當,就可能增生小骨刺。 脊椎退化膝蓋也受影響注意 這些族群要小心為了避免脊椎提早退化,引發坐骨神經痛、膝蓋發炎等問題,陳龍提醒,坐著的時候腰椎與臀部呈90度,腰椎容易遭受擠壓,所以,坐著時腰椎的負荷比站著的時候來得大,若坐著且背又往前傾的話,腰椎的負荷會更大。 因此,坐著時應該使用靠背支撐住腰椎,才能減緩壓力,打電腦、坐著工作的人,每隔50分鐘至少要起身活動5分鐘,不管是拉拉筋、伸個懶腰,站起來走動走動都可以。 此外,搬重物的人,如搬家工、搬運工、建築工人等,因工作常需要扛重物,腰椎受力非常大,椎間盤容易突出、長骨刺而壓迫到坐骨神經;所以,常搬重物的人要注意正確的搬重物法,要蹲下去搬而不要彎腰去搬,或要穿著護腰工作,以減少腰椎的傷害。 而體重過重的胖胖一族,腰椎的負荷大,坐著的時候對坐骨神經的壓迫也較強,所以,維持適當的體重,對脊椎會比較好。值得一提的是,平常沒運動的人,腰椎週圍的肌耐力不足,如果遇到不當外力或運動姿勢不正確的話,椎間盤就容易突出,久了長骨刺壓到坐骨神經,就會疼痛。所以,平日要靠運動來強化核心肌群,強化腰椎的保護力,才能間接保護坐骨神經的健康。 另外,還有嚴重的骨鬆症患者只要咳嗽或用力不當如提重物,就可能發生脊椎的壓迫性骨折,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甚至會影響行動力,造成臥床的嚴重後果,都得特別當心。 延伸閱讀: 現代人通病!腰痠背痛應冰敷還是熱敷? 復健科醫師揭「正確使用時機」 腰痠背痛都是睡姿不良害的! 仰睡、臥睡、趴睡哪一種好?
-
2020-12-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81歲阿公原本坐輪椅 中藥加針灸讓他鐵馬都能騎
台南市後壁區謝阿公有雙腳膝蓋關節退化、心臟肥大等宿疾,經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師半年來開立中藥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阿公由一開始得請人推輪椅,目前已能自己騎單車來複診,生活也能自理,友人嘖嘖稱奇。新營醫院自今年1月底起,每周五至台南市後壁區上茄苳嘉民社區關懷據點進行巡迴醫療、衛教及健康諮詢等服務,後壁區81歲陳阿公有上述宿疾,半年多前雙眼容易流目油且易乾澀、心悸易喘、腰膝痠軟、走路痠痛無力,臨時請人推輪椅前來求診。經中醫師開立中藥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歷經半年診治,謝阿公宿疾改善,近日來就診,已可自行騎車前來,也能自理生活,半年來轉變,友人獲知後驚喜不已,阿公活動力大增,也開心的說,有「重生」的感覺。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郭俊佑表示,偏鄉地區人口結構老化嚴重,且中醫基層醫療院所缺乏,許多長輩無法像都會區民眾享受到全民健保便利,醫院自今年1月底起,每周五至台南市後壁區上茄苳嘉民社區關懷據點進駐。郭俊佑說,醫療資源較匱乏、人口老化地區,對中醫需求較高,且許多老人經濟能力較差、身體較虛弱,未必能夠開刀,中醫資源進駐能切合需求,透過中醫針灸及中藥,對無論是肌肉骨骼退化造成痠痛無力,或神經壓迫造成麻木無力治療,能減少不適、恢復老年人活動能力並提升生活品質。
-
2020-12-12 新聞.元氣新聞
中醫偏鄉巡迴8旬老先生坐輪椅看診 恢復到可騎腳踏車
台南市81歲謝老先生有吸菸史但已戒除十多年以上,曾透過醫院影像學檢查,顯示雙腳膝蓋關節退化、心臟肥大等問題,最近感覺雙眼容易流目油,同時眼睛容易乾澀、心悸易喘、腰膝痠軟、走路痠痛無力,在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下鄉巡迴診療時,由外籍看護用輪椅推來看診,中醫師開立中藥並搭配針灸穴位治療。歷經半年的診治,謝老先生從坐輪椅前來就診,恢復到可自行騎車前來,治療後的謝先生也能自理生活,左鄰右舍看到他的進步,相當驚奇與不可思議。新營醫院為提升偏遠地區服務的方便性、可近性,改善民眾長期的醫療需求,自109年1月底起,每周五在台南市後壁區上茄苳嘉民社區關懷據點進行巡迴醫療、衛教及健康諮詢等服務,希望藉由此中醫巡迴醫療能夠深入該地區,提供優質的中醫服務給當地民眾。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郭俊佑醫師表示,偏鄉地區因當地年輕族群人口外流,社區人口結構老化嚴重,且中醫基層醫療院所缺乏,就醫相當不便,偏鄉民眾不能像都會區民眾享受到全民健保帶來的便利,這些醫療資源較匱乏、人口老化的地區,對中醫的需求更高。偏鄉許多老人也面臨獨居、就診不便、經濟能力較差、身體較虛弱未必能夠開刀、需要替代療法等眾多因素,新營醫院中醫資源進駐切合需求,像中醫針灸及中藥對無論是肌肉骨骼退化造成的痠痛無力,或是神經壓迫造成的麻木無力治療上都有一定的療效,能減少不適、恢復老年人活動能力並提升生活品質。
-
2020-11-28 科別.腦部.神經
30年來他靠小樹枝「戳鼻孔」才能打噴嚏...原因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64歲游姓男子30多年來飽受胸悶、呼吸不順之苦,更慘的是無法打噴嚏,多次就醫仍無法改善,只好採「手動式」暢通呼吸道,每隔3到4小時拿小樹枝刺激鼻腔打噴嚏,常因此造成鼻腔流血、發炎,苦不堪言;男子上個月向台中林新醫院求診,醫師查出是頸椎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脊髓神經所致,經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才讓他能暢快呼吸。林新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邵國寧說,患者上個月求診時,主訴胸悶、呼吸不順、無法打噴嚏,也出現雙手麻木、頸部僵硬、肩膀疼痛等問題,研判患者年輕時專職粗重的工作,致脊髓神經受壓迫所致,經檢查發現患者第3到6節頸椎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脊髓神經,才會併發胸悶、呼吸不順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游姓病患說,他在本月初接受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術後不到2周,呼吸不順的情況獲緩解,原本雙手麻木、肩頸僵硬問題也消失了,現在呼吸道通暢了,暢通呼吸道的小樹枝也派不上用場了。邵國寧表示,頸椎椎間盤凸出壓迫脊髓神經的患者,臨床症狀主要以頸痛、手麻、無力等神經壓迫症狀為主,其中有20%可能會伴隨頭昏、耳鳴、胸悶、消化不良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像游姓病患主訴胸悶、呼吸不順相當少見。邵國寧提醒,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已是文明人常見病症,如發現頸肩疼痛、手腳麻木無力、伴隨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恢復良好生活品質。
-
2020-11-12 科別.骨科.復健
40歲熟女鬧坐骨神經痛 原來幼年練體操受傷惹禍
一位年近40歲的婦女近日右側坐骨神經劇痛,就醫查出腰椎陳舊性椎弓骨折,以致引起兩節腰椎向前滑脫,並出現神經壓迫症狀,追溯病史原來念小學時練體操曾受過傷,現在身體在「抗議」,後來經醫師以新式整脊復位技巧把滑脫的脊椎骨推回原位,才暫解困擾,不過醫師仍建議接受手術,才能治本。「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運動醫學科醫師郭文華表示,這名婦人年幼時練體操受過傷,她當時覺得只會背酸,不以為意,但近兩個月來右側坐骨神經從背部一路延伸到右腳腳底有放射性疼痛,復健理療仍無改善,他為患者做X光檢查,確認腰椎第四、五節間的椎弓陳舊性骨折,以致引起腰椎第四、五節與腰椎第五、薦椎第一節之間兩處腰椎滑脫。郭文華說,年輕時受的傷因腰部肌肉強大,能拉住椎骨不致滑脫,但隨著年紀漸長,肌肉力量大不如前,因此出現腰椎滑脫,引起神經壓迫而造成坐骨神經痛,且滑脫角度越大,神經壓迫越嚴重。郭文華以新式整脊復位技巧治療婦人,先教她3D呼吸運動,接著以提臀頓壓手法,將向前滑動的椎骨推回原位,解除神經擠壓狀態,讓她緩解疼痛,不過由於病根是椎弓骨折,只要劇烈活動就需小心椎骨再滑動,建議她接受手術內固定治療,且平日最好穿戴硬式背架保養,避免椎骨突然大幅滑動。
-
2020-09-29 癌症.抗癌新知
每一種癌症都會骨轉移嗎?發生了怎麼辦?醫師圖文解說
「唉呀!」61歲的趙先生要從沙發起身時腳拐了一下,冷不防跌落到地上,正想要爬起身,卻因為右腳劇烈痛而動彈不得。家人見狀,連忙將趙先生送到急診室。經過系列檢查,醫師向趙先生與家屬說明:「趙先生罹患了攝護腺癌,且因病程屬晚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骼內,趙先生會輕易骨折便是骨轉移導致。」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難題,趙先生與家人只感到手足無措、說不出話來。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的癌細胞所謂的癌症骨轉移,就是癌細胞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平醫師說,所有的癌症都可能發生癌症骨轉移,其中,又以攝護腺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這四癌的患者為高風險族群。黃志平主任進一步指出:「骨頭內部其實一直處於變動的狀態——由破骨細胞移去老舊骨質,造骨細胞製造新的骨質。但是,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後,過度活化的破骨細胞會讓遭侵犯的骨骼變得越來越脆弱,進而引發骨骼疼痛、脊神經壓迫、病理性骨折等骨骼併發症。治療癌症骨轉移的重要骨骼併發症發生後,癌友會因長期的骨骼疼痛,生活品質降低;病程惡化後,還可能發生癱瘓需要臥床,工作將被迫中止;若需要進一步進行骨骼手術,醫療成本也會增加。因此,骨轉移對癌友的衝擊絕對不容小覷,若不及時控制,生活、健康、經濟將全面受到衝擊。 為了降低癌症骨轉移的影響,黃志平主任說,癌友莫名出現持續性定點骨骼疼痛,可千萬別輕忽,應趕緊向醫師反應,並遵照醫囑接受相關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確診骨轉移也無須擔心,今日已可透過皮下注射的單株抗體或靜脈注射的雙磷酸鹽類藥物控制骨轉移,患者僅須規律回診,就能控制骨轉移,延緩骨骼併發症發生。骨轉移日常保養重點除了藥物支持外,日常照護也很重要。黃志平主任提醒,在飲食方面,骨轉移患者營養補充的重點是要攝取足量的鈣質與維生素D,目標是每天鈣質攝取達1000毫克、維生素D達400 IU(國際單位)。黃志平主任也建議,患者們若屬於外食族可以選擇購買容易的牛奶;食用富含維生素D與鈣質的黑木耳,則能一次補充所需營養;假使食慾不佳、食量較少,也可以考慮搭配鈣片或含有維生素D的營養品。在運動方面,很多患者會誤以為,癌症轉移到骨頭時,骨頭較脆弱就不該運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黃志平主任叮嚀,發生骨轉移後,還是建議癌友們在醫囑下,進行像是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緩和運動,藉此維持體力、心肺功能,以減少未來失能的機會。黃志平主任也提醒,所有的藥物都可能發生副作用,使用骨轉移的藥物,有1%至2%的機率發生顎骨併發症。因此患者在接受骨轉移治療之前,務必要到牙科檢查,先治療牙周病、牙結石、蛀牙等;在治療期間也得好好維護自己的口腔衛生,每天勤刷牙,避免拔牙或植牙等侵入性治療;治療期間若有牙口不適現象出現,應及早告知治療主治醫師。貼心小提醒癌友的存活期越來越長,但想要活得越來越好,就不可忽視癌症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黃志平主任鼓勵,癌友治療癌症之於,也應好好與醫師配合,積極面對癌症骨轉移。除了規律使用控制骨轉移的藥物外,也別忘做好日常照顧。癌友與醫師齊心對抗骨轉移,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及生活品質。原文:
-
2020-09-17 科別.一般外科
不是還我漂漂拳 阿嬤臉骨折險毀容隱痕手術復原
南投70歲許姓阿嬤騎腳踏車上街買菜,在路上發生車禍,送醫後發現腦震盪、鎖骨、肱骨及臉部皆有骨折之情形,而且肺部挫傷,疼痛難耐。經住院治療,並安排隱痕復位手術,術後恢復狀態良好且幾乎看不到疤痕。南投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說,阿嬤臉部多處骨折,主要是因為車禍造成顏面骨折,另外遭受外力攻擊或運動傷害也可能發生。顏面骨折除了導致外觀的改變,還可能會影響視力、眼球內凹或下陷、動眼困難、複視、顏面神經壓迫、牙齒咬合或咀嚼問題等,大大影響了往後的日常生活。呂明川先穩定其腦部及呼吸狀況,再評估患者的意識情況,搭配3D重組電腦斷層檢查及神經學檢查之後,安排隱痕骨折復位手術。手術內容主要是將骨折位移部分復位至其原本位置,再將其固定,讓該部位恢復原來的外觀及功能。且醫師將手術刀口隱藏在眼結膜中及口腔中,避免在患者的臉部留下疤痕,也讓照護更方便,恢復更迅速。呂明川提醒臉部骨折的患者在手術之前,應充分與醫師討論,並安排整體性的檢查與評估。手術之後則應配合醫囑,避免撞擊與壓迫,規律返診追蹤,很快便能回到原本的外觀與功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
-
2020-08-16 橘世代.健康橘
腰痛腳麻走不動,可能是「全身最長的神經」受傷了
新竹一名65歲的阿公,長期有腰痛問題,因疼痛感還在忍受範圍並未就醫,但在一次跌倒意外後,腰痛越來越嚴重,且疼痛範圍從左腰延伸到大腿及小腿、腳底麻木,甚至痛到無法行走。經醫師安排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阿公脊椎第4、5節有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因原本年紀大脊椎退化又跌倒,將椎間盤擠出,才引起左腿疼痛,經醫師施以微創手術移除掉出來的椎間盤,改善阿公神經壓迫症狀,也恢復正常行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江忠穎表示,脊椎問題是許多長者的困擾之一,年紀大脊椎會有所變化,容易造成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質疏鬆症都是常見退化性脊椎疾病。坐骨神經是全身最長的神經,匯集下背部神經分支,因此,當坐骨神經出問題時,痛的範圍可能從下背一路痛到屁股、大腿及小腿,甚至腳底,而容易有坐骨神經痛的危險因子,除了年紀外,因工作關係需長期背負重物或久坐不動,都較可能罹患了坐骨神經痛。江忠穎指出,一般患者症狀為麻痛時會使用藥物治療及復健,可以透過熱敷、電療緩解疼痛,患者也可以做拉腰的動作,把神經孔拉大,讓神經放鬆,神經不被壓迫,就不會麻痛,但有2到3成的患者仍無法透過上述方法解決,必須進入開刀階段。江忠穎說,若疼痛影響到功能就一定要開刀,如下肢無力無法行走、大小便失禁等,必須及早手術治療,否則拖太久再開刀也不一定能治療好,功能恢復較慢甚至無法恢復。骨質疏鬆症、肌肉缺少症也是長者常見的疾病,隨著身體老化,骨質和肌肉量會慢慢流失,且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病徵,但容易因輕微碰撞或跌倒而骨折,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江忠穎說,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減緩老化,維持肌力及柔軟度,改善身體控制能力,包括平衡感及敏捷度,讓長者降低跌倒風險,並多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3,如牛奶及乳製品、小魚乾及深綠色蔬菜等 。也提醒長者在生活習慣方面,下床或起身動作要緩慢,起床後可先在床邊坐一分鐘,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暈跌,少做高度太矮的小凳子,撿東西時也應盡量放緩動作,避免直接彎腰,而是改為蹲下再撿。精選延伸閱讀↘↘↘。銀齡練健身「慢慢來,身體狀態不退步就是進步」。腰痠背痛 小心肌肉痠痛或椎間盤病變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3 科別.骨科.復健
睡醒老是肩膀僵硬、腰酸背痛?醫教簡單3撇步助改善睡眠
不少人常常會有睡醒覺得越睡越累的感覺,常常肩膀僵硬、腰酸背痛、甚至嚴重一點還會有落枕的情況出現,不良的睡覺姿勢往往無法讓人有良好的休息品質,且容易讓身體狀況變差。究竟不良的睡姿是否對於身體會有哪些影響?又該如何改變睡姿?來看復健科輝馥診所許嘉麟醫師怎麼說。如何調整睡姿提升睡眠舒適度?許嘉麟醫師表示,單以睡覺的姿勢而言,並沒有絕對的「正確姿勢」,睡覺時人體為了避免某部位受壓過度,在睡眠期間會有將近20-40次左右的翻身過程,因此睡覺姿勢應以自己舒適為主,過度的調整反而容易影響睡眠品質,甚至因此失眠或間接影響到身體狀態。例如習慣側睡的人若聽從他人建議硬是改成正睡,睡姿還沒調整習慣可能就得先面對失眠的窘境。不過若想要讓自己睡眠增加舒適度,醫師建議可以使用長枕頭或捲棉被等,抱著做支撐或者夾在大腿間,以增加舒適度。而許多如加護病房的患者等無法自行翻身的特殊族群,醫師通常會在每兩個小時將病人翻身成「辛式臥位」,這個姿勢就像前述所說的類似,看似側躺,但會在胸口、大腿、背後放上枕頭,讓對側關節處以及背部都有枕頭支撐,增加舒適度。床具挑選重點在翻身,如何挑選?許嘉麟醫師表示,如前述所提到的,即便在睡眠狀態身體也會自己翻身,因此能使身體「正常翻身」便是挑選枕頭、床具等相當重要的原則。有些床具過軟或是不均勻,躺下去後身體很難翻身,像陷到懶骨頭裡,剛躺下是很舒服,但是腰部沒有支持,移動上會較為困難,再加上壓力會集中在腰部,身體的局部便會受壓過多,若加上沒有適當的支持點讓身體翻動,或是自己身體力量較弱,便會持續受壓,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反之,若是床具過硬或是自己過瘦,骨突處明顯易受壓,便會讓局部壓力過大,產生不適,整個晚上便會翻來覆去,睡醒後會像跑了馬拉松一樣很累。因此民眾在挑選床具時,不論是選床或枕頭,務必實際躺躺看,盡量避免任何人告訴你意見左右你的想法,可試躺約10分鐘,枕頭高度、硬度、床柔軟度等,身體自己就會知道答案了,便能知道自己適合軟一點或硬一點的床具。除此之外,無論是枕頭還是床墊或是床單,都必需是「透氣」的材質,濕氣也是常被忽略的睡眠問題,若是床墊不透氣、表布品質差、或直接睡在地板上,身體會感覺悶濕,便會增加翻身機會,或是多夢,在在都會降低睡眠品質。醫師也特別提醒,若是已經有睡醒會酸痛、僵硬的人,睡覺務必要在躺在床上睡,不要趴在桌上也不要坐在椅子上,避免造成脖子僵硬,嚴重甚至會造成頸椎壓迫到、神經壓迫,產生有手麻的問題,反而難處理。睡醒腰酸背痛?比挑枕頭更重要的是?除了挑選適合自己的床具,許嘉麟醫師也表示,在睡姿與睡眠關係中,多數人認為身體不適源自於自己沒睡好,但其實倒果為因,常見是因為身體不適才讓睡眠品質也跟著下降。如常見於女性上班族的肌筋膜症候群、在五十歲前後容易出現的五十肩、打呼連連但實際上睡眠品質很差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較為少見但也會影響的心臟灌流不足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到睡眠。因此醫師常會提醒就診民眾,若有發現到自己身上有任何狀況,應盡早改善,並從飲食、運動、壓力、日常生活壓力調整、工作型態等提升自我的健康度,讓身體修補功能增強,才是真正的治本,會比一昧的買高級枕頭、床墊或是睡前刻意調整睡姿更加重要。(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8-01 新聞.科普好健康
五十肩、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如何緩解慢性骨關節疼痛
五十肩、網球肘、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等患者常見四肢慢性骨關節疼痛,大部分透過口服或局部藥物注射、復健,症狀可緩解,但少數患者一直為疼痛所擾。45歲的王小姐即是一例,她因車禍受傷導致肩關節疼痛症候群,做了復健,也接受注射藥物治療,但依然疼痛,睡不好也無法工作。血管增生造成頑固性疼痛像王小姐這樣的患者,若使用上述方法仍無法緩解疼痛,超過三個月即成為頑固性疼痛患者。過去認為,這樣的疼痛多因肌肉不足、韌帶受損、軟骨磨損等原因引起,但日本研究發現,慢性發炎組織會有異常新生血管增生,這些血管叢提供細小裸露神經養分,可能是造成慢性疼痛的原因。由於這些慢性發炎處因細小血管過度增生,在醫學影像上呈現像煙霧,如毛玻璃狀的現象,也稱為霧樣血管。傳統微創血管栓塞手術用來治療腦部缺血性中風、血管大出血,類似技術也用在心導管輔助治療。現在有了新用途,可用來處理發炎處血管增生,進而緩解頑固型骨關節疼痛。治療可採霧樣血管栓塞術若患者經過其他治療但未緩解,在選擇開刀之前,可考慮霧樣血管栓塞術。王小姐與疼痛科醫師討論後,檢查發現,肩部發炎組織有異常新生的霧樣血管,經霧樣血管栓塞術治療後,疼痛及症狀已緩解。霧樣血管栓塞術,手術方法如同心導管手術,在高解析X光透視導引下,局部麻醉後,將微細導管從鼠蹊部或手部的動脈置入,尋找疼痛部位的異常新生血管(圖1,箭頭處為異常血管),再注射栓塞藥物,阻斷異常新生血管生長(圖2),進而減少發炎,使疼痛物質減少。患者經評估健保可能給付患者需住院1至2天,術前檢查與手術時間約2至4小時,傷口只有針孔大小,部分患者經評估後,健保可能給付。目前根據三總為患者進行治療的經驗,約80%的患者可在一個月內緩解疼痛及症狀,可用於五十肩、膝關節炎、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及其他種類的慢性運動傷害等軟組織及關節疼痛。•霧樣血管造成的頑固性疼痛1. 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治療中的疼痛2. 剛開始活動時疼痛特別明顯,活動後疼痛會緩和3. 痛的部位曾經發紅、變腫,晚上就寢或早上起床時特別明顯4. 飲酒、泡澡、激烈運動後血管充血,疼痛會增加•2症狀不建議霧樣血管栓塞治療1. 嚴重關節退化、破壞,合併中樞性疼痛症候群2. 除疼痛外,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無力、大小便失禁等
-
2020-07-28 橘世代.健康橘
熟女被3C綁架!手麻忍痛也要玩,小心最後肌肉萎縮!
被手遊綁架的熟女簡小姐,無時無刻都在打手遊,甚至與朋友聊天,一有空檔,馬上拿起手機,力求破關,在家中雙眼更是沒有離開過手機,一直窩在沙發上維持相同姿勢玩手機,她打了半小時就會開始手麻,換手繼續打也撐不過十分鐘,但已嚴重成癮,她手麻沒有知覺後放下手機,起身甩甩手舒緩後便繼續玩。簡小姐自知壞習慣已造成病變,但是擔心被醫師下達「禁玩令」,選擇隱忍,長達半年手麻症狀反覆發生,近期終於痛到受不了就醫,手指已僵硬,發現已經是嚴重腕隧道症候群。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說,「太多人因為沈迷手遊導致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也就是正中神經壓迫症,腕骨與手部韌帶在手腕圍成一處凹槽,即腕隧道,而手部的正中神經會經過腕隧道,當手腕長期呈現同一姿勢,或是韌帶發炎等,都可能使腕隧道變窄,壓迫到正中神經,導致出現手麻的症狀。腕隧道症候群好發年齡為中年,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好發於女性,分析應與女性的體質有關。腕隧道症候群也好發於需不斷重複使用手腕動作的職業,如工程師、機械技工、高爾夫球選手、家庭主婦等。近年隨3C產品盛行,即使不是需要重複使用手腕動作的職業,像是習慣打字很用力的民眾,或是長期使用手機的民眾,罹患腕隧道症候群也愈來愈多。釋高上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手麻症狀初期僅需要甩甩手,或是定期接受復健就能改善,不過也因為甩手就能舒緩,讓不少民眾不太在意手麻症狀,導致持續維持錯誤姿勢,就醫時往往都已相對嚴重。臨床上看到不少患者,就診時手指肌肉已經萎縮,手部沒力,甚至沒辦法拿東西,晚上睡覺時還可能因此被痛醒,嚴重影響睡眠,必須手術才有辦法改善。釋高上表示,腕隧道症候群初期,可靠自行恢復,或是合併藥物改善,若是手部在特定姿勢下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則可搭配復健治療,疼痛感已影響生活者,可以注射局部類固醇改善,但此舉復發率高,也可能造成神經損傷。症狀若是已經惡化到出現肌肉萎縮或是無力者,可以透過手術改善。釋高上表示,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的手術方法相當簡單,在手部切開5公分左右的傷口,將橫腕韌帶切開,緩解被壓迫的正中神經,手術時間僅需要5分鐘即可完成。他提醒,手術後雖能改善疼痛,但壞習慣若是不改,腕隧道症候群仍可能再次復發。他也建議,若是長期要重複使用手腕動作的民眾,平時就應該做好保養,像是可以買護腕減輕手腕壓力,也不要用力打字,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避免腕隧道症候群上身。【更多健康精選延伸閱讀↘↘↘】。眼花看不清楚?「LINE字體放大」拯救你的視線。「肩頸酸麻,小便減少」竟可能是高血壓併發症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27 科別.骨科.復健
痠痛復健 治標不治本
久坐不動,低頭緊盯螢幕,這使得台灣已成痠痛王國,平均每廿人就有一人背痛、頸痛。健保資料顯示,去年因肩頸背痠痛就醫人數高達一百○三點六萬人,一年就醫五百五十七點四萬人次,其中八成五接受傳統電療、熱療、牽引等物理治療,為此,健保就支付四十六點九億元。不過,國外相關醫學文獻證實,電療、熱療、牽引等物理治療,治療效果等於零、無效,或是僅能暫時緩解疼痛的項目,看診一次,可做六次復健,等於只是「做心酸的」,這也讓許多復健場所成中老年人社交場所。林先生就是典型「復健做心酸」個案,他在一年半前某次重訓後,下背不適,至地區醫院求診,X光檢查正常,又做了核磁共振,結果疑似椎間盤突出。為此,他每周回診做三次電療,熱敷、腰椎牽引、紅外線,三個月後,又至復健專科診所接著三個月電療,熱敷、腰椎牽引,治療半年期間,暫停所有運動,但背痛依舊。最後林先生求助醫學中心骨科,醫師建議開刀,他擔心後遺症,未簽下手術同意書,最後在朋友介紹下,至物理治療所自費做詳細評估,治療師認為,問題在於薦髂關節,徒手治療三次,症狀明顯改善,治療一年後恢復七、八成,可騎飛輪運動。想起前半年那段復健治療,不免懷疑走了冤枉路。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王劼去年九月在《物理治療》期刊發表兩篇研究,分析二○一一年健保資料,當時頸痛或背痛病人大都只接受簡單熱敷、電擊等物理治療,明顯與各國實證指引建議相抵觸。王劼表示,各國醫學會與政府單位歸納實證研究,制定頸痛和背痛物理治療臨床指引,大多建議,運用徒手治療或運動治療。至於牽引、熱療、電療等國內常見復健治療,則被認為證據不足、不建議做,僅有少數指引建議,可在急性期暫時緩解症狀,例如自行在家熱敷。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復健科醫師林頌凱表示,電熱療及牽引具有舒緩緊繃、減少疼痛、減少神經壓迫程度等效果,但舒緩之餘,無法治本和預防。「別以為復健儀器治療無害,有健保就不做白不做。」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教授王子娟說,愈來愈多實證顯示,電療熱敷等被動儀器治療對病人可能有潛在危害,「保持適當活動」更重要。痠痛患者以為痛就是發炎,所以應該少動,透過儀器就能消炎,以致出現「恐懼迴避(fear avoidance)」惡性循環,愈不敢動,愈來愈沒力氣、功能愈來愈差,恢復進程延緩,醫療支出增加,許多患者因復健無效而被建議開刀。
-
2020-07-20 科別.骨科.復健
午休習慣趴睡?當心「這病」上門 久了還可能肌肉萎縮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劉同學對武俠小說十分著迷,經常將雙手肘撐在桌上,拿著平板電子書閱讀,沉浸在刀光劍影的世界,有時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日前突然感覺除了手肘到前臂的位置又麻又痛之外,無名指及小指也無力,就醫診為「肘隧道症候群」。肘隧道症候群 這些常見動作都會讓麻筋受傷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何宇淳指出,許多人在小時候都玩過「麻筋」的遊戲,同學們會以手指互彈手肘的內側,只要撞擊到正確位置,就可以讓整隻手瞬間又麻又痛又無力。何宇淳說明,所謂麻筋指的是手肘內側的尺神經,控制著無名指及小指等靈活度,若因撞擊或長時間受壓迫,造成尺神經發炎,進而導致手肘麻痛、無名指和小指痠軟無力等症狀,稱為「肘隧道症候群」、「尺神經壓迫症候群」、「尺神經麻痺」。何宇淳指出,致病原因包括運動傷害、意外撞擊、跌倒、骨折,以及長期姿勢不良,都可以壓迫尺神經,導致其發炎,其中以姿勢不良最為常見,例如,打電腦、閱讀、趴著午休等,如果維持固定姿勢不動,就可能讓麻筋受傷。▲若因撞擊或長時間受壓迫,造成尺神經發炎,進而導致手肘麻痛、無名指和小指痠軟無力等症狀,稱為「肘隧道症候群」。(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症狀輕微以物理治療為主 傷及神經則必須手術治療在治療方面,初步確診以超音波影像檢查為主,可清楚觀察到神經及附近組織受傷狀況,另可透過動態檢查,在手肘動作下觀察神經滑動的情形。最後再以神經傳導檢查判斷神經受損的嚴重程度。如果症狀輕微,只需要物理治療,透過改變姿勢,避免再壓迫到神經,很快就可痊癒。若是急性發炎,則需口服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當物理治療或藥物都無法緩解疼痛,且神經受損嚴重時,就必須考慮手術減壓治療。目前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為治療趨勢,何宇淳表示,透過超音波找出受傷的區域,判斷嚴重程度,定位應治療區域,在即時影像下導引針頭,進行神經解套和注射劑的導入治療。常用的注射劑分為低濃的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血漿生長因子(PRP),藉此有效調控發炎反應、緩解疼痛,進而促進神經自我修復,就能大幅降低手術治療的機率。上肢麻痛、無力不以為意 嚴重恐致肌肉萎縮何宇淳提醒,一旦出現上肢麻痛且無力、無法上舉時,就應就醫找出受傷的原因和部位,如果神經受傷發炎,必須盡速治療,否則時間拖得越久,就可能留下長期麻痛、肌肉萎縮等後遺症。(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午睡10分鐘提神效果勝咖啡! 但這群人只會愈睡愈累 手機滑到手過勞? 肌腱炎會出現這些症狀 狗狗6歲等同人類幾歲? 最新研究:相當人類60歲 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
2020-07-13 科別.骨科.復健
坐骨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 醫師從3面向解釋究竟是哪裡在痛
坐骨神經痛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個症狀,在神經科門診常有病人自認為或被診斷為患有此症而來求診。其實坐骨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如同我們說「肚子痛」一樣,必須找出肚子痛(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坐骨神經是下肢一條很大的神經,它由第四、第五腰神經及前三條薦神經匯集而成, 經過我們的臀部,大腿後側,而在膝關節的後方分成腓總神經及脛神經。所謂坐骨神經痛,指的就是一種順著坐骨神經走向傳導而下的痛,通常由下背部或臀部沿大腿後部而下,有時會傳到小腿。 會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許多種,以下就是一些最常見的原因:神經根病變神經根指的是我們神經從脊髓分出來的源頭處,它們會經過脊椎間的小洞,進而匯合成不同的神經。其實大部分的坐骨神經痛並不是坐骨神經本身的病變,而是神經根的病變。最常出問題的就是第五腰神經根及第一薦神經根。這些神經根可能因為椎間盤突出、腰椎退化症、脊椎管狹窄、腫瘤等原因受到壓迫而產生症狀。 神經根的病變除了會產生疼痛外,常會伴隨麻木、肌力減退,下肢肌腱反射降低等現象,這些都必須靠有經驗的醫師檢查出來。如果要較明確的知道原因,核磁共振檢查還是最佳的診斷工具。有些病人只做了X光檢查,就被認定為骨剌或椎間盤突出,而一直做牽引,其實弄清楚椎間盤突出的位置或程度,以及神經壓迫的性質,才可對治療的方法做規劃。坐骨神經本身的病變在骨盆中,坐骨神經可能因為腫瘤壓迫或是骨折而受到傷害,另外就是臀部注射時也可能損傷神經。而坐骨神經會經過一塊叫「梨狀肌」的肌肉,有時也會受到這塊肌肉的壓迫,稱為梨狀肌症候群。有些人習慣把皮夾放在後面的褲袋,在坐下時也可能擠壓到臀部肌肉進而影響到神經。比較瘦的人或是突然體重減輕比較多的人,因為臀部的脂肪較薄,在久坐後也可能造成坐骨神經的壓迫。 肌膜疼痛其實有一大部分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疼痛起源於臀部的肌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臀小肌及臀中肌。這些肌肉可能因為跌跤、過度的運動或跑跳、走遠路、長久站立而激發起一些痛點,這些痛點所造成的一些牽引痛,十分類似坐骨神經痛。當我們觸壓這些痛點時,就會引發劇烈的疼痛,並使這些牽引痛更清楚的顯現出來。這群病人也常被當做神經的壓迫而做了腰部牽引。 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這麼多,而神經科醫師就是要做這種追「根」(神經根)究「 底」(臀部)的工作,也唯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根據病因採用適切的治療方法。大部分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是不需要開刀的,復健治療及藥物是可以先使用的,但如果超過兩個月療效不佳,那就要看突出的位置及程度,與神經外科醫師討論手術的必要性。其它神經壓迫及病變就要看性質來決定要使用手術或物理治療。總之,該做的檢查還是要做,疼痛的治療也不是吃止痛藥而已,千萬不要花了冤枉錢,開了冤枉刀。【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51期(2020-01-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7-09 新聞.健康知識+
防蚊噴霧 醫:噴室內別噴身上
天氣炎熱蚊蟲多,許多人常用防蚊噴霧防止蚊蟲叮咬,醫師提醒要注意正確使用方法,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桃市聖保祿醫院最近有幾起不當使用防蚊噴霧造成肢體嚴重麻痛緊急就醫的案例。60多歲吳姓婦人因小腿、手臂又痛又麻就醫,在急診室直喊好難受!聖保祿醫院急診科醫師高榮良診療是否與腦血管意外、腦部病變或神經壓迫等有關,詢問病史及檢查發現並無眼歪嘴斜現象、肌肉張力也正常,應非腦神經的問題。高榮良替患者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時,吳姓婦人從包包拿出防蚊噴霧,高榮良一看馬上請患者將皮膚上的防蚊噴霧清洗乾淨,症狀竟逐漸獲得緩解。吳姓婦人說,防蚊噴霧是朋友去日本旅行回來送給她,瓶身都是日文,朋友也沒告訴她正確使用方法,她直接噴在手腳防蚊,未料小腿開始麻痛,甚至痛到無法忍受才趕緊由家人送醫。高榮良說,曾有家長將防蚊噴霧噴在寶寶身上造成不適的案例,防蚊噴霧應噴在室內,因蚊子飛行時間不長,多數時間會停在牆壁或天花板,噴劑附著在牆壁或天花板讓蚊子接觸時死亡,達到防蚊效果,切記「不是噴在身上」。
-
2020-07-07 科別.骨科.復健
長時間看平板手肘麻痛 小心罹患肘隧道症候群
一名高二學生因迷上武俠小說,拿著平板電子書雙手肘撐在桌上閱讀,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導致手肘到前臂又麻又痛,無名指及小指無力,到醫院求診,經檢查診斷為「肘隧道症候群」,經醫師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這名學生手肘已恢復正常。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醫師何宇淳表示,大家可能都曾不小心撞到手肘的內側,一瞬間整隻手又麻又痛又無力,因為這裡有一條神經通過,名為尺神經。尺神經控制著無名指及小指,若因撞擊或長時間受壓迫,造成尺神經發炎,進而導致手肘麻痛、無名指和小指痠軟無力等症狀,則稱為「肘隧道症候群」或「尺神經麻痺」。運動傷害、意外撞擊、跌倒、骨折、姿勢不良,如打電腦、閱讀、趴著午休等,都是常見尺神經壓迫的原因。何宇淳指出,使用「超音波影像檢查」,可觀察到神經本體及附近組織受傷狀況,還可動態檢查,在手肘動作下,觀察神經滑動情形,再利用「神經傳導檢查」,判斷神經受損嚴重程度,並依據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症狀輕微的人只需物理治療,改變姿勢避免再壓迫到神經,很快就可痊癒;若處於急性發炎狀況,可能就需要口服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治療;當物理治療或藥物都無法有效改善時,且神經受損嚴重,應考慮手術減壓治療。「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則是一種快速精準治療,透過超音波找出受傷區域,判斷嚴重程度,定位應治療區域,在即時影像下導引針頭,進行神經解套和注射劑導入治療,可調控發炎反應、緩解疼痛,促進神經修復,減少手術治療機會。何宇淳也建議,閱讀時同一個姿勢不要維持太久,如果長時間閱讀,不要用手肘去撐,建議用書架。一旦發生上肢麻痛且無力,最重要的是找出受傷的原因和部位,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神經的受傷不能等待,時間拖得越久,越可能留下長期麻痛與肌肉萎縮的後遺症。
-
2020-07-06 科別.骨科.復健
長時間看電子書 手臂麻又痛 原來是患肘隧道症候群!
一名高二學生因迷上武俠小說,拿著平板電子書雙手肘撐在桌上閱讀,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導致手肘到前臂又麻又痛,無名指及小指無力,而到醫院求診,經過超音波檢查,診斷為「肘隧道症候群」,經醫師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這名學生手肘已恢復正常。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醫師何宇淳表示,大家可能都曾不小心撞到手肘的內側,一瞬間整隻手又麻又痛又無力,因為這裡有一條神經通過,名為尺神經。尺神經控制著無名指及小指,若因撞擊或長時間受壓迫,造成尺神經發炎,進而導致手肘麻痛、無名指和小指痠軟無力等症狀,則稱為「肘隧道症候群」或「尺神經麻痺」。運動傷害、意外撞擊、跌倒、骨折、姿勢不良,如打電腦、閱讀、趴著午休等,都是常見尺神經壓迫的原因。何宇淳指出,除了理學檢查外,使用「超音波影像檢查」,可觀察到神經本體及附近組織的受傷狀況,還可動態檢查,在手肘動作下,觀察神經滑動的情形,再利用「神經傳導檢查」,判斷神經受損的嚴重程度,並依據嚴重程度來決定治療方式。症狀輕微的人只需物理治療,改變姿勢避免再壓迫到神經,很快就可痊癒;若處於急性發炎的狀況,可能就需要口服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的治療;當物理治療或藥物都無法有效改善時,且神經受損嚴重,應考慮手術減壓治療。「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則是一種快速精準的治療,透過超音波找出受傷的區域,判斷嚴重程度,定位應治療區域,在即時影像下導引針頭,進行神經解套和注射劑的導入治療。常用的注射劑有低濃的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血漿生長因子(PRP),可調控發炎反應、緩解疼痛,促進神經修復,減少手術治療的機會。何宇淳也建議,閱讀時同一個姿勢不要維持太久,如果長時間閱讀,不要用手肘去撐,建議用書架。一旦發生上肢麻痛且無力,最重要的是找出受傷的原因和部位,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神經的受傷不能等待,時間拖得越久,越可能留下長期麻痛與肌肉萎縮的後遺症。
-
2020-06-22 科別.骨科.復健
椎間盤突出疼痛 內視鏡配備磨鑽終結惱人骨刺
許多人受骨刺之苦,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最近運用一種微創的脊椎內視鏡手術,以微雕藝術的技法清除骨刺,並表示關鍵是內視鏡搭配了一顆纖細的「磨鑽」,能直接粉碎骨刺並排出體外,輕鬆終結不少人的麻痛人生。骨科醫師黃全敬指出,一位65歲的退休男性,在職場拚命工作存錢,為的是想享受退休人生,在一次從事園藝活動時彎腰搬花盆,感覺閃到腰,除了下背痛外,沒幾天竟從腰部痛到右臀再往下麻痛到右小腿,不論躺臥、坐姿或行走都疼痛難耐,有時整夜都輾轉難眠,總以為只是閃到腰,吃吃止痛藥和多休息就會好,沒想到一直疼痛了好幾周,才求醫治療。該患者過去並無下背痛或坐骨神經痛的病史,臨床檢查發現右側直抬腿試驗呈現右腳抽痛、右腳踝無力,以及右小腿感覺麻木,高度懷疑是腰椎神經根受壓迫造成的。經X光檢查,發現第四、五腰椎節段有退化情形,再做核磁共振造影,確認在第四、第五腰椎有骨刺增生,合併椎間盤突出,導致右側椎間孔狹窄,造成神經壓迫。如果以疼痛嚴重度10分來區分,經過藥物和保守復健治療,該患者的疼痛程度仍然達到8分,效果不佳。黃全敬說,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是透過約一公分的單孔小傷口,利用內視鏡的清晰放大視野,再用動力小磨鑽將骨刺磨除,其碎屑即隨著清洗液排出體外。這名男患者還再以磨鑽替狹窄的椎間孔「整形」,把椎間孔擴大,達到脊椎神經減壓成效。最後再用抓鉗把膨出的椎間盤組織挾除,徹底解決神經壓迫問題。這項手術不用再置入椎體間支架與鋼釘,且患者術後住院兩天就出院;原來的腰、大腿、小腿的麻痛已消失。
-
2020-06-16 科別.骨科.復健
惱人坐骨神經痛 靠這招來解圍
45歲李先生從事快遞,需經常搬動重物,過去曾因為工作拉傷腰部,但當時仗著年輕並無積極治療。近年來,卻經常感到腰部、下背不適,發作時,甚至會痛到像蝦子一樣彎曲,服用止痛藥也無效。赴醫後,確診為坐骨神經痛。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達富表示,患者因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坐骨神經痛。除了劇烈腰痛、下背痛外,嚴重時甚至出現腿部痛麻、無力等症狀。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第五薦椎第一節的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神經。因不適症狀已對工作及生活造成極大影響,讓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李先生苦不堪言,與醫師討論後,採「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治療,術後症狀大幅緩解。羅達富指出,骨科門診裡,因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而求診的患者不在少數,不過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包括椎間盤突出、薦髂關節失衡、梨狀肌發炎,或者是風濕性關節炎、腎結石等,必須逐一排除,才能確診。他進一步說明,多數患者只要經過適當的保守治療後,症狀都可以獲得有效的控制或緩解,但如果症狀嚴重,壓迫至神經,就得透過手術才能改善。羅達富提到,椎間盤是位於兩個脊椎骨之間的軟骨構造,由中間的髓核和周圍的纖維環所構成,具有吸收及緩衝來自身體重量與壓力的功用。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可能因為長期磨損、退化等原因出現裂隙。當長時間彎腰工作、搬運重物,或曾受過運動傷害、發生過車禍者,就很容易造成腰薦椎的椎間盤因壓力過大而突出,進而壓迫到神經產生疼痛。必須採用脊椎手術解決神經壓迫造成的不適症狀,以及穩定脊椎的平衡。羅達富說,有別於傳統手術,透過「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刮屑與夾除突出的椎間盤,僅需局部麻醉,避免因全身麻醉誤傷神經的機率;且術中流血量少,術後傷口疼痛感較輕,住院時間短。他提醒,該手術能解決患者不適症狀,多半也不會有復發的問題。但要特別注意術後併發症,如新的神經症狀、傷口疼痛加劇、頭暈無法坐立等,術後務必多加休養。此外,進行幫助恢復活動功能的復建也非常重要,才能避免鄰近節段加速退化。羅達富呼籲,平時應避免姿勢不良,並勤做運動維持腰背肌力,才是避免需進廠維修的不二法門。
-
2020-06-05 科別.腦部.神經
為什麼會手麻?醫師解析各種病因傳達的警訊
現代人電腦、手機、3C產品不離身,當手部過度操作這些產品後,惱人的痠麻感也跟著上身;若再加上照顧小孩或從事機械式動作的工作,更可能從手指末端到肩膀段有不舒服的症狀。手麻是門診中常見的問題,通常是周邊神經受到壓迫或發生病變時,身體所發出的警訊。手掌的周邊神經分布包括正中神經與尺神經,正中神經負責拇指、食指、中指、靠中指側無名指半邊的感覺,尺神經則負責靠小指側無名指半邊與小指的感覺。(圖1)正中神經通過手腕處,與通往手指的許多肌腱共同穿越一個四面由骨頭與韌帶所圍起來的腕隧道。當正中神經在腕隧道中受到壓迫時,會產生感覺功能障礙,導致拇指、食指、中指、與半邊無名指其中幾隻手指或全部發麻,有時會伴隨疼痛、觸感較不敏銳,壓迫更嚴重時造成手掌手指無力、動作不靈活、甚至手掌魚際肌等肌肉萎縮。此時,敲擊手腕腹側會誘發手指麻木狀況。而尺神經在經過手肘時亦會通過肘隧道。尺神經在此處受到壓迫時會造成小指、與半邊無名指發麻,嚴重時產生手掌手指無力或手背虎口肌肉萎縮情形,敲擊手肘尺骨側會誘發手指麻木狀況。肘隧道症候群的發生率與腕隧道症候群相比較來得更低,但病因、好發族群與診斷方式則類似腕隧道症候群。頸椎神經根的病變,也會造成類似腕隧道或肘隧道症候群的手麻情形(圖2)。事實上,正中神經與尺神經係源自於頸椎神經與胸椎神經,因此當脊椎神經病變時,扭轉擠壓頸椎可能誘發手部麻痛情形。造成頸椎神經壓迫的原因,最常見為椎間盤突出壓迫脊椎神經根部的位置,其他尚可能肇因於骨贅增生(骨刺)、脊椎滑脫、腫瘤壓迫等因素。除了周邊神經與頸椎神經病變外,其他如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手腕肌腱炎(媽媽手)、手腕關節炎、化學治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等都有可能造成手麻的情形。有手麻症狀困擾的民眾,可經由臨床醫師針對每位病患的臨床表現與過往病史綜合判斷,安排必要的檢查,從而得到正確的診斷與適當的治療,重拾健康。
-
2020-05-28 科別.骨科.復健
婦人腰痛跛腳走 新式脊椎內視鏡讓她術後隔天照常洗腎
一位長年洗腎的六旬婦人並伴有多重慢性病,因下背痛痛到沒法正常走路,難以忍受,前往「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就醫,經檢查診斷是因腰椎椎間盤突出所致。院長楊椒喬考量其特殊病史,範圍大的傳統手術,術中、後易讓她承受極高風險,建議她接受麻醉風險極小的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術後不僅很快感覺不痛了,隔天竟能照常洗腎,絲毫不因手術而影響生活。收治病例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患者因有末期腎臟病,須長期洗腎,同時還有高血壓、糖尿病,並因心臟問題裝有心臟支架。一直以來她亦持續為下背痛所苦,包括,右小腿和臀部疼痛、酸痛、麻木和無力,影響所及,讓她無法長時間行走,被迫用跛腳走路,無法保持良好正常的行走狀態。近來她的疼痛已越來越嚴重,痛到讓她難以忍受,坐立難安。院長楊椒喬進一步指出,經過診斷及磁振造影(MRI)檢查確認,患者是腰椎第三、四節(L3-4)椎間盤突出,並壓迫神經,導致出現上述症狀,需要接受神經減壓手術,以免造成神經不可逆損傷。楊椒喬院長說,經詳細評估她的多重慢性病史,尤其考量腎功能缺損病患若接受麻醉開刀治療,一向有極高的風險,尤其是時間長、範圍大、流血多的傳統大手術,可能在術中、術後,造成急性肺水腫、心臟衰竭及嚴重體液離子不平衡等併發症,較一般人承受更高危險,因此建議她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楊椒喬院長表示,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的獨具特點,均非常適合有慢性病的患者,包括,採局部麻醉,相較於全身麻醉,麻醉風險極小;手術時間短,平均為1-2小時;微創小傷口只有約1公分,出血量極少;破壞組織少,恢復很快。尤其手術醫師使用專屬脊椎內視鏡系統,手術視野清晰,能精準地將突出的椎間盤加以移除,降低誤傷神經機率,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經壓迫問題。術後患者感覺不痛且恢復很快,因此術後隔天已能照常洗腎。
-
2020-05-05 科別.骨科.復健
雙通道內視鏡手術治脊椎病 小傷口降低高齡者手術風險
85歲陳姓患者近半年右下肢非常的酸麻無力導致行動不便,女兒陪同到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聖祺門診就醫,安排神經學檢查發現右下肢多重神經根分佈的位置出現麻痛及無力的症狀,經核磁共振掃瞄顯示第二至第五腰椎有嚴重的脊椎神經管狹窄症及神經壓迫。患者年紀大,有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疾病且服用抗凝血劑,傳統脊椎手術恐怕造成他身體的過度負擔及失血過多,醫師陳聖祺決定採取雙通道內視鏡進行第二至第五腰椎的減壓手術。成功完成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後,患者沒有感覺傷口特別疼痛,當天就可以坐起來進食,隔天下床行走也沒有太大的困難,術後第三天引流管拔除後因行動自如,出院返家休養。1個月後門診追蹤,患者復原良好且已出門散步走動,術前右下肢酸麻無力感完全改善,也沒發生因為腰椎手術而感到下背疼痛或無力情況。醫師陳聖祺表示,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比一般脊椎微創手術的傷口更小,處理單節脊椎問題僅需二個約1公分的傷口,多節脊椎問題則僅需多個1公分的傷口。相較於傳統脊椎手術需要切開肌肉,導致一些病人術後有慢性背痛的問題,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是由X光機精確定位後,器械穿越過肌肉群及軟組織直達病灶,而非廣泛性的切除,大大的降低對其之破壞而達到手術出血量少、疼痛及復原時間的降低。一般病人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行走,甚至一至二成的病患術後因傷口沒有太大的疼痛而拒絕使用任何止痛劑。內視鏡脊椎手術由於影像可將其視野放大到數十倍,安全性也更優於一般傳統脊椎手術。脊椎患者多為高齡長者,這些病人因常伴隨多重內科疾病而增加了脊椎手術的風險,童綜合醫院由國外引進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後,提供了不適合傳統手術的病人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
2020-04-30 科別.骨科.復健
9旬阿嬤摔倒腰痛不已 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傷口小
台南一位九旬高齡阿嬤,摔倒後腰痛到沒法走路,就醫診斷為脊椎問題,但因年紀過大加上有高血壓、心臟肥大,不太敢接受開刀。醫師後來建議她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以小傷口處理因脊椎滑脫造成的神經壓迫,讓阿嬤不再痛不欲生,也避免傳統手術大傷口的高風險。收治病例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患者出現嚴重腰痛,來院前,吃藥打針都沒緩解。再經檢查診斷後確認,患者是因脊椎滑脫引起脊椎第四、第五節(L4-5)椎間盤突出,突出的椎間盤並壓迫神經,造成患者腰痛,甚至痛到沒法走路。楊椒喬指出,考量患者的超高齡,加上有高血壓及心臟肥大問題,若採用傳統融合手術,手術及麻醉時間太長,加上傷口長達15至20公分,不僅術中即有更高風險,且老人家較不耐受術後恢復期過久,因此建議她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這項手術為自費。楊椒喬說,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的特點包括:可透視、傷口小、出血量少及恢復快。在高精密脊椎內視鏡直視下,安全的夾除壓迫神經的突出椎間盤,讓患者馬上感覺不痛,效果立竿見影。以微創套管小範圍將肌肉層分開,傷口不到1公分,降低對神經組織肌肉的傷害,出血量又少,對原本普遍有肌少症的老人家而言,不僅降低術中風險,加上手術時間平均只需1至2小時,術後更大幅縮短恢復期。90歲阿嬤術後隔天就出院,腰痛緩解,慢慢恢復正常生活品質。
-
2020-04-07 科別.骨科.復健
下背痛與脊椎有關! 7種疾病都可能出現腰痠背痛
根據統計,80%的人在一生當中曾經有過下背痛的經驗,其中1/4的人疼痛會持續超過1個月。因為下背痛的比例很高,所以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不難發現身邊經常有人喊:「腰痠背痛」。追根究柢下來,許多人的下背痛與脊椎疾病脫不了關係,所以下背痠麻痛就是受傷的脊椎在發出求救的警訊。除了造成年輕人和老年人下背痛的椎間盤突出和脊椎退化引起的疾病之外,新竹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江東懋則指出,引爆下背痠麻痛的其他脊椎疾病也不少:1、脊椎側彎:不論是坐整天的上班族或辛勤做家事的媽媽,甚至每天運動的阿公、阿嬤,如果常感覺下背疼痛,甚至無法走太遠的路,或是走久了大腿會痠麻痛,有可能都是脊椎退化性側彎或滑脫,造成神經壓迫惹的禍。2、脊椎狹窄症:神經管徑受到硬組織或軟組織占據空間,脊髓遭受包圍壓迫而產生的神經症狀。硬組織像是骨刺或先天性脊椎狹窄;軟組織則有椎間盤、黃韌帶或增生纖維組織等,會造成下背疼痛、兩臀或大腿、小腿的轉移痛。嚴重時,還會有大小便失禁的狀況,典型的症狀是「神經性跛行」,所以許多脊椎狹窄症病人,走一走會腳沒力或是腳抽筋。3、壓迫性骨折:跟老人家的骨質疏鬆症有關,人體的骨質35歲以後,破壞的速度逐漸大於重建的速度,每年以0.25~1%的速度流失。尤其女性更年期之後,骨質加速流失的速度可達每年2~5%,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骨質疏鬆的病人以前臂骨、股骨及脊椎骨最容易骨折,脊椎若發生骨折就稱為壓迫性骨折。4、脊椎關節間退化性關節炎:包括脊椎關節間的關節發炎或是在關節處骨骼邊緣多長出來不該長的小骨頭(俗稱骨刺),如果骨刺長在脊椎前面,只會感覺到腰痠背痛,但如果骨刺長在脊椎後面,就會使脊椎孔狹窄,加上老化的韌帶壓迫到神經,就會引起老人家常見的坐骨神經痛。5、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屬於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發炎的一群疾病中的一種,因為骨盆腔內的薦腸關節、脊椎關節以及關節週邊組織發炎而導致。症狀通常是在早上起床時,下背感到疼痛僵硬,連走動都有困難,往往在持續一段時間,大約是超過1個小時後疼痛才會緩解;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脊椎僵直變形,所以稱為僵直性脊椎炎。6、脊椎惡性腫瘤:如果有不明原因的腰酸背痛,甚至痛到睡不著、坐立都難安時,要檢查是不是有脊椎惡性腫瘤,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可能性。7、攝護腺癌的骨轉移:年長男性若下背痛,排除脊椎問題之外,還有可能是攝護腺癌的骨轉移,雖然病例不多,但也不可忽視。江東懋指出,下背痛的原因複雜且相當多元,因此如果長期有腰酸背痛問題,應接受醫師檢查,診斷出真正原因,藉由藥物、物理治療減輕疼痛,進行肌肉骨骼柔軟度、肌力以及脊椎穩定訓練動作,同時矯正錯誤姿勢,養成良好習慣、保持正確的姿勢,就能夠避免再度復發。延伸閱讀: 下背痛到難彎腰? 防椎間盤突出平時有3妙招 連假後下背痛到站不直? 日常保養2秘訣趕緊學 從下背痛到腳麻 醫師告訴你為何會坐骨神經痛
-
2020-04-05 科別.骨科.復健
健康醫點靈/手麻…可能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每次騎機車要催油門,手就麻到像機車在漏電一樣」、「半夜常麻到起來甩手」,如果你有類似症狀,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衛福部金門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昀錚說,腕隧道症候群是因正中神經通過手腕時,被肥厚的韌帶壓迫,導致麻痛,常有重複性手部或腕部動作的病患,除接受傳統治療,可考慮進一步使用「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既快速又可減輕痛楚。蔡昀錚表示,門診常聽到病患說,會手麻,且晚上睡覺還要起來甩甩手,很可能得到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上,患者的麻痛應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最強,在反覆使用手部動作時 ,如騎車、擰毛巾、洗衣、粗工等,會感到更不適。若情況嚴重,手部肌肉可能無力,拿不住杯子或碗。治療方面,目前保守療法如電熱療、徒手治療、手部護具等,都有助緩解症狀。若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進一步使用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這也是近年來常見的方式。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即以低濃度葡萄糖溶液,在超音波導引下,精準地把神經和旁邊的組織剝離,減少神經壓迫產生的微發炎及沾黏對神經鞘的影響,對於輕度至中度的病人效果良好。蔡昀錚說,神經解套注射搭配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RP) 則是更新式的做法,但若已出現肌肉萎縮症狀,表示已有重度神經損傷,此時仍建議以手術將神經作減壓,愈早手術,對神經的復原會愈好。蔡昀錚也提醒,手指麻痛還有其他可能性,但不變的是應該盡早至醫院就診,早期治療,以免神經壞死無法回復。
-
2020-03-12 癌症.肺癌
肺癌轉移會噬骨 保骨針降低疼痛
66歲婦人5年前確診肺腺癌第四期,因癌細胞轉移至兩側大腿骨,一走路就痛得哀哀叫,每天得靠打嗎啡才能勉強止痛。在醫師協助下,她五年來使用標靶藥物並搭配每月一次的單株抗體藥物(俗稱保骨針),有效降低骨頭的疼痛,癌細胞的骨轉移範圍也縮小且維持穩定,終於解開總是痛到深鎖的眉頭。根據不同器官 輔助治療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又以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據了解,肺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有90%以上,但存活率隨病程階梯式下滑,第二期為70%至80%,第三期為30%至40%,第四期僅剩約10%。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表示,晚期肺癌常見的三大轉移器官為肺部、腦部及骨頭,癌細胞轉移的器官愈多,影響存活率愈甚。「此時除了主要治療,也應根據不同器官來決定是否要輔助治療。」晚期肺癌 四成轉移骨頭以骨頭轉移為例,晚期肺癌約有四成會轉移至骨頭,最常見擴散的部位為脊椎、髖關節與大腿骨。王金洲說,起初患者可能只會感到骨頭輕微痠痛,但癌細胞會不斷「噬骨」,出現脊椎神經壓迫,骨轉移所致的疼痛會影響患者的食衣住行,甚至躺著也痛,必須以嗎啡鎮靜,生活品質相當差。除了帶來劇痛感,骨轉移也會破壞骨質,使得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有效治療 還是早期發現過去肺癌骨轉移的輔助治療為放射治療,近年則有健保給付的單株抗體保骨藥物,可有效抑制腫瘤所致的骨骼代謝不平衡,減少或預防骨質流失,降低病理性骨折等骨骼傷害風險。不過,王金洲提醒,單株抗體保骨藥物為減輕肺癌骨轉移後的惡性循環、提高生活品質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最重要的仍需根據主治醫師的治療方向,進行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來控制腫瘤,才是抗癌與兼顧生活品質的關鍵。肺癌要能有效治療,最重要的還是早期發現。王金洲說,有抽菸史、家族史或環境職業暴露史者均為肺癌高危險群,建議逾50歲且具前述危險因子者,應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也是目前早期肺癌最有效的篩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