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社交距離
共找到
1349
筆 文章
-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明連假過後兩周為觀察期 醫籲出現疑似症狀盡速就醫
清明節與兒童節連續假期被認為是防疫關鍵期,不過民眾的警覺心恐怕不能隨假期結束而鬆懈。有醫師表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可能達兩周甚至更長時間,民眾有可能在連續假期間不慎感染,因此未來一段時間仍須警覺是否出現疑似症狀。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國內新冠肺炎病例數截至今天上午已增至348例,以台北市的100例居冠,其次是新北市的82例、桃園市35例、台中市34例、高雄市27例為多,前五多案例的縣市都是六都。其它縣市確診案例數依序為彰化縣17例、台南市13例、新竹市9例、屏東縣7例、新竹縣6例、雲林縣4例、基隆市3例、嘉義市3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2例、南投縣2例、嘉義縣1例、澎湖縣0例、花蓮縣0例、台東縣0例、金門縣0例、連江縣0例。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國內疫情有可能持續惡化,因為清明節與兒童節連續假期間,民眾南北往來、家人團聚掃墓,甚至傳出阿里山、墾丁大街、旗山老街等知名觀光景點人潮如織,很有可能不慎遭到感染。林應然表示,日本櫻花季就是一個例子,3月份櫻花季人潮眾多,不少民眾仍群聚席地野餐,可能因此造成近日病例持續增加。光是昨日就傳出日本新增227例病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3000例。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崔可忠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可能在無症狀時就有傳染力,因此有可能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造成傳染。多數新冠肺炎患者從感染到發病約在五天左右,但也可能長達兩周或以上。崔可忠表示,民眾仍應持續注意與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赴人潮密集場所應配戴口罩、勤洗手。林應然表示,民眾應將未來兩周視為觀察期,高度警覺自己是否有疑似症狀,如發燒、腹瀉、四肢無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嗅覺或味覺異常症狀等,必要時盡速就醫。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流行高峰期到了嗎?前台大醫分析:戰役還沒結束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延燒,台灣確診數來到348人、5人死亡,不少人都想問「新冠流行高峰期到了嗎?」前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現今知名日本旅遊部落客「林氏璧」在臉書解釋說「全球的高峰期,可能差不多就是現在,接下來應該會稍往下走」,而「台灣疫情還沒開始,幾乎都是境外移入,所以沒有是不是到了高峰期的問題。」知名日本部落客「林氏璧」在臉書「日本自旅旅遊中毒者」發文說,最近很多人問他「新冠流行高峰期到了嗎?」,他認為「全世界的高峰期,可能差不多就是現在。接下來應該會稍往下走,不過每個國家所處的階段不太一樣,因此也不能排除是否有第二波。」此外,他也說「台灣社區基本上疫情還沒開始,幾乎都境外移入,所以沒有是不是到了高峰期的問題。本土到此刻都還是零星個案,前幾天可能是境外移入的高峰,現在變少了。」,他也表示「我們還處在主要在防堵於境外的第一階段,老實說真的很意外我們可以撐這麼久。其他國家多半已經進入後續的減害。」他也說明第一階段講究的是「案例追蹤」,將案例還有接觸者隔離,歐美國家因為輕忽不幸錯失把新冠擋住的機會,已經大規模流行後這些精緻疫調就不重要,減害階段重點就是不能讓醫療系統崩潰,所以要把流行曲線拉平,讓高峰期不要這麼嚴重,這階段較無法逐例診斷,重點要放在群聚容易發生或是發生就很嚴重的地方,或是採用延緩高峰來的方式包含社交距離,停止大規模集會、停課停班、禁足令,最嚴厲的手段就是封城。最後他表示台灣早就在超前部署,現在似乎採取一邊防賭一邊減害的模式,像是已經開始練習社交距離、停止大規模集會、設置了停課標準且準備遠距教學等,台灣目前死亡5例,離疫情爆發中心這麼近,相信已經讓全世界專家跌破眼鏡「我很慶幸我身在台灣。」他也提醒大家「戰役還沒結束,可能連前半場都還沒打完,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台灣繼續加油!」
-
2020-04-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蔡總統曬貓提醒保持社交距離 摸完貓狗要洗手
總統蔡英文今天在臉書貼出與愛貓「蔡阿才」的趣味照片,愛貓站得離蔡總統有點遠。蔡總統提醒民眾與不特定人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家中特定的貓不用,也強調摸完貓狗後要記得洗手。防範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指揮中心日前發布社交距離指引,以軟性做法,盼民眾自律,包含戴口罩、室內保持1.5公尺等。蔡總統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今天從會議室走出來,遇到蔡阿才(總統的愛貓),他站得離我有點遠。「阿才,你也要跟我保持社交距離嗎?阿才,你太緊張了,你不用啦!」總統說,前幾天才教大家socialdistancing這個單字,再次提醒大家,防疫非常時期,盡量降低不必要的群聚活動,並且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也要養成勤洗手、多消毒、量體溫的習慣,做好個人健康管理。她進一步表示,目前台灣的口罩,數量還足夠,如果大家在很難保持適當距離的情況下,就建議大家戴上口罩。蔡總統提醒民眾與不特定人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家中特定的貓不用,也強調摸完貓狗後要記得洗手。
-
2020-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若要外出 踏青更勝室內娛樂
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破八十五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強調「疫情仍看不見盡頭」,防堵疫情擴散,我國提出社交距離注意事項,無法有效維持距離場所,建議停止營業,電影院業者喊做不下去。對此,陳時中喊話,確診案例增加,建議減少外出,但考量心理健康,若要外出,「戶外踏青更勝室內娛樂」。陳時中澄清,近期網路流傳佯稱是他說的一段話「別出門,端午節過後,再看疫情控制情況」,並警告「染疫後就算治癒,後遺症也會拖累後半生」。他說,完全沒有講過這些話,再次提醒外出要注意社交距離,散播假消息可依法開罰最高三百萬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頒布後,室內場所業者首當其衝,若無法妥適維繫室內一點五公尺的距離,民眾應戴口罩,若無口罩,應用隔屏阻絕,皆無法做到,應停止營業。不少業者擔心沒維繫好社交距離,被迫停業,紛紛祭出因應措施。例如,減少店內座位、桌邊點餐改用手機點餐,美食街擺上透明隔板並採梅花座。但電影院傳出災情,原受疫情影響,生意就已跌落谷底,因應社交距離,須額外採購隔屏或調整買票動線等,七十九家電影院盼政府直接勒令停業,暫停支付員工薪資,讓業者領取補助。陳時中表示,電影院屬密閉空間,受疫情影響,導致民眾觀影意願變低,但社交距離的維持是另外一回事,有心就能做到。無法保持室內一點五公尺距離,就戴口罩,無法戴口罩就設置隔屏,若全數都沒辦法做到,該空間的傳播風險就很高。陳時中說,防疫期間要所有人不出門是不可行的,整體防疫除了生理外還有心理,若強制要求所有人不出門,心理也會出問題,配合防疫的效果也會打折。團隊建議,防疫期間,仍須紓解身心,但要維持社交距離,必要時戴口罩,近距離吃飯隔屏阻擋,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安全。
-
2020-04-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師:出遊防感染 帶乾洗手、泡個人湯
今天起是清明4天連假,針對民眾出遊、用餐、住宿或泡溫泉,要如何避免感染,感染科醫師指出,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是基本功,外出可帶乾洗手,而大眾共用溫泉則因有熱水霧氣,可能有吸入式感染風險,建議泡房間個人湯就好,住宿也可攜帶小瓶濃度75%酒精罐來自主加強環境消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感染科醫師顏慕庸表示,勤洗手、戴口罩已是外出防疫基本功,但人常會不知不覺就用手碰觸眼口鼻,別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在外不容易找到廁所,可攜帶乾洗手,在接觸公共物體後隨時消毒,包含兒童遊樂場遊具扶手等。顏慕庸說,餐廳用餐一定會拿下口罩,得確保餐廳在前後組客人間,有消毒桌面,另也可盡量選擇戶外用餐區,或是有隔板阻絕他人的用餐環境;搭乘公共運輸、用餐,除要保持距離,親友間可能會在搭乘或用餐過程交談聊天,其實都有飛沫疑慮,因此能免則免。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表示,國民現在要避免出國,但可外出踏青曬曬太陽增加免疫力,至於住宿,雖然旅宿業者目前會加強房間等場域消毒,但民眾住宿時可自備酒精消毒門把、櫥櫃手把、遙控器、按鈕等處,用餐也可改在房內享用。至於想泡溫泉的民眾,李文生建議,溫泉熱水會起霧氣,某種程度有飛沫傳染風險,他認為應盡量避免到大眾浴池,可選擇房內有個人浴池的溫泉旅館泡個人湯就好。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執意赴新冠肺炎病逝親人葬禮 一家17人全中鏢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全球已逾四萬人死亡,感染快速且持續蔓延。英國有一家族因執意參加一名因新冠肺炎病逝親人的葬禮,共17名成員出席,竟陸續發病,無一人倖免,且至今已有一人死亡。英國大都會報報導,該家族中,一名86歲的女性席拉·布魯克斯(Sheila Brooks),於2月9日死於新冠肺炎。她的葬禮在3月13日舉行,當時英國尚未發布禁足令,其家族成員共17人皆出席了她的葬禮。葬禮結束後沒多久,現年65歲,死者的侄女蘇珊·尼爾森(Susan Nelson)發病,3月16日被送進伊莉莎白女王醫院,3月24日凌晨不幸過世,死因也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參與席拉·布魯克斯的葬禮成員中,現又有其他16名家庭成員,包括從21歲到88歲的親友,懷疑他們也在葬禮上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經檢驗後皆確為新冠肺炎,蘇珊的女兒阿曼達表示,「我們家從21歲的表弟,一路到88歲的舅爺爺,全都出現症狀,無一倖免,我們沒有一人逃過,真的有點奇怪。」因為太多親人染病,只能猜是從席拉的葬禮上被傳染的。阿曼達的父親呼籲務必遵守社交距離準則的重要性,這樣做不是瘋狂的行為。「疫情擴散的速度相當驚人,而且它的邪惡程度不可低估。」
-
2020-04-01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
陳建仁端出數據 半數的人做到這件事 就可以控制疫情
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計今天發布社交距離指引。副總統陳建仁昨天在臉書說明社交距離的重要,他指出,如果避免群聚活動,減少社交次數達日常社交次數的20%,而採取這項措施者占全人口半數,疫情就可望到控制。他更進一步指出,如果全國禁止外出,減少社交次數達日常社交次數的10%,而且禁止外出者占全人口九成,疫情更容易控制。不過,全國禁止外出將使經濟活動受到嚴重的限縮,並會帶來經濟的蕭條,如何準確拿捏,對各國政府都是一大考驗。以下是副總統臉書全文:保持社交距離對管控武漢肺炎疫情的重要性在沒有治療藥物和疫苗的情況下,人傳人的傳染病會很快地呈指數增加而快速擴散,唯一有效管控疫情的方法,就是透過隔離檢疫來降低接觸率。有效接觸率高,病例數會驟升驟降,流行很快就結束;有效接觸率低,病例數會緩升緩降,流行會持續較長時間。像圖1所示,在200名易感受宿主(S0)的群體,如果有效接觸率是0.02 (基礎傳染數R0為200 x 0.02 = 4),只會傳染到7代 (G=7)疫情就結束,幾乎所有易感受宿主都發病,只留下3名易感染宿主(Sm=3)未被感染。如果有效接觸率是0.01 (R0 = 2),傳染到第13代才結束,並留下38名易感染宿主未被感染。如果有效接觸率是0.005 (R0 = 1),該疾病就變成地方性疾病,每代只有一名病例,傳到第30代還沒結束,並留下170名易感染宿主未被感染。我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CECC) 最近呼籲全民共同努力,透過「保持社交距離 (social distance)」來降低R值,緩和流行曲線的驟升驟降,以爭取時間等待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上市。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很多,包括確定病例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檢疫、高危險群自主健康管理、學校停班停課、減少不必要群聚活動、封城鎖國等。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效果,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第一是「社交次數減少達日常次數的百分比 (a)」,a愈小表示社交次數減少愈多。第二是「減少社交次數者佔全人口的百分比 (f),f愈大表示減少社交次數的人愈多。採取保持社交距離措施以後的傳染數R值,可以表示如下:R = R0 [1 - (1-a2) f]如表1所示,a愈小或f愈大,R0影響係數[1 - (1-a2) f]愈小! 如果多數人大幅度減少社交次數,達到a=10% 而f=90%,R0影響係數為0.109,也就是傳染數會從原有的R0 = 1.4-3.8 降為 R= (1.4-3.8) x 0.109 = 0.15-0.41,疫情會迅速得到控制。如果半數人口減少一半社交次數,達到a=50% 而f=50% 的時候,R0影響係數為0.625,也就是傳染數R=0.88-2.4,疫情可能會逐漸得到控制。如果只有少數人小幅度減少社交次數,達到a=70% 而f=30% 的時候,R0影響係數為0.847,也就是傳染數R=1.2-3.2,疫情仍會持續擴散。表2是台灣採取各種保持社交距離措施的估計傳染數R。「病例隔離治療」和「居家隔離/檢疫」雖然可使a分別達到0% 和5%,但是臺灣接受隔離治療的306名病人佔全人口的0.0013%,接受居家隔離/檢疫的8萬多人佔全人口的0.35%,對於R值的影響不大!學校全面停課,可以減少學生與老師的日常社交次數達50%,停課師生人數佔全人口的20%,R值可以降為1.2-3.2。避免群聚活動,可以減少社交次數達日常社交次數的20%,而且採取這項措施者佔全人口的50%,R值可以降為0.7-2.0,疫情可望到控制。如果全國禁止外出可以減少社交次數達日常社交次數的10%,而且禁止外出者佔全人口的90%,R值就可以降為0.2-0.4,疫情最容易控制。當然,全國禁止外出將使經濟活動受到嚴重的限縮,並會帶來經濟的蕭條!因此,如何準確拿捏,對各國政府都是一大考驗!截至3月31日台灣共有322名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其中276名境外移入、46名本土病例。目前38名本土病例可以追溯到感染源,屬於家族、職場、醫院或學校內傳染,只有8名無法追溯到感染源。零星的本土病例並未建立連續的傳染鏈,因此並沒有出現本土病例呈指數增加的流行曲線。但是,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希望國人除了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養成勤洗手及必要時戴口罩的衛生習慣之外,也都能確實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遵行保持社交距離的各項措施,讓台灣能夠早日脫離武漢肺炎疫災的威脅!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加坡訂社交距離規範好神?旅星國人覺得有些「雞肋」
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地確診數激增,從亞洲一路到歐美國家都相繼淪陷,各國都強化邊境管控遏阻疫情擴散。對照有些國家採取「佛系防疫」,新加坡則祭出重手,除了鎖國禁止短期旅客入境、轉機外,近日也提出「保持社交距離」防疫措施,並針對沒有維持社交距離者開罰,台灣也計畫跟進。對於新加坡的防疫作為,記者訪問到至新加坡工作將近半年的阿比(化名),他表示,「社交距離沒有台灣人想像的這麼神」,且台灣人防疫意識強,幾乎都戴口罩,應該不需要動用到開罰手段。新加坡為了防疫,關閉電影院、酒吧和其他娛樂場所,並且要求任何人在公共場所要與他人保持距離一公尺,因此在排隊的地板上貼上膠帶示意等候位置、用餐不可坐在貼有「叉叉膠帶」的座位,且室內集會不得超過10人。阿比表示,雖然有針對公司進行抽查,若是沒做到則限期改善,多數商場的美食街座位確實也都畫好「叉叉」,但沒有聽說有一般人真的被罰。阿比說,雖然規定了吃飯距離,朋友、配偶還是可以坐在一起,而原本和陌生人就不會「靠近」吃飯,因此在餐桌上貼上膠帶,隔開座位的方式「有些雞肋」。而讓他更納悶的是,若是朋友跟朋友間圍著圓桌吃飯,隔開距離講話,需要更大聲,「飛沫不是噴更遠?」另外,像是捷運、公車也很難控制人與人的距離。阿比說,新加坡從23日晚間宣布「鎖國」後,不知是否因為少了外國觀光客還是因為有些公司開始實施「在家辦公」,捷運人潮確實有下降一些,但通勤的人數還是不少,且人與人的距離根本無法拉開到一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阿比說,比起台灣人幾乎「人人戴口罩」,新加坡的民眾普遍不戴口罩,或許有採許嚴格措施的必要。他也說,或許是民情的關係,在新加坡「沒人會去質疑政府這些東西到底合不合理」,所以就算有些看起來很荒謬的政策,大家也只是一邊嘀咕,但還是會乖乖遵守。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美疫情大爆發!戴口罩到底有沒有用? 醫師一張圖解密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延燒,歐美疫情也持續升溫,美國確診病例在30日突破16萬例,成為全球最高,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歐美國家向來視口罩為重病象徵,不過位於中歐的捷克為阻止疫情擴大,於19日強制要求所有國民在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台灣更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就人人戴口罩,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便在他的臉書上分享了一張秒懂「戴口罩到底有沒有用?」的圖表,顯示出口罩戴不戴的差別很大,並表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對照組合。東方與西方國家面對新冠疫情是否戴口罩有不同的看法,蘇怡寧醫師在臉書粉專上分享一張圖表,圖中藍線圈起來的是「戴口罩組」,其餘「紅線」圈起來的則是不戴口罩組,他解釋,日本、新加坡、香港到目前為止,對於這個疫情戰爭守的都比較好,「台灣沒有在統計中,如果有會在更下方」,而韓國的疫情一開始上升很快,到了第15天時,疫情開始呈水平發展,他補充「其實韓國也是,不要看人家一次爆,但控制下來的速度也是相當令人驚艷」。反觀不戴口罩的國家如英國、西班牙、英國、美國疫情的發展,目前仍沒有趨緩趨勢,不過蘇醫師也認為控制疫情不單只是戴口罩,跟整體社會的防疫態度意識跟意志都有關,「至少我們是在正確的方向上,口罩、保持距離、勤洗手」。圖表一曝光後,許多網友看了也紛紛留言,「出門戴著口罩都不會想說話,減少飛沫」、「還有我發現大家變得愛洗手了」、「一定有用,至少自己的飛沫不會亂噴」、「很有用!連感冒都不見了!」,不過也有人擔心「以這陣子對歐美返國人士的檢疫規格來看,還是要為最壞的情況先做準備」、「如果承認需要戴口罩,官方沒有提供足夠的口罩就變成一個錯誤」,還有人表示「目測新加坡帶口罩不到5%」、「新加坡是宣導健康的人不要戴口罩」。此外捷克實施強制全民戴口罩令後,有網友貼出確診增加率圖表,發現在推出10天後,增加率從11%至15%掉到6%,甚至2%,證明口罩的確是阻擋病毒的最佳策略之一;奧地利亦於30日宣布,為進一步防堵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規定上超市購物的民眾必須戴口罩,並會在超市前配發。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也表示,社交距離有些地方沒有辦法做到,例如捷運等交通工具,那種情況就請大家把口罩戴起來。
-
2020-03-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醫採梅花座 高榮用餐一桌一人 望民眾保持適當距離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為防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將對沒有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民眾開罰,高雄各大醫院基於防疫,會議室及候診區座椅陸續改採「梅花座」,自然空出安全距離,減少感染機率,以策安全,高醫更呼籲,民眾如非必要,最好少到醫院。疫情當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昨天起候診區採梅花座,院方在各科診間候診椅上,每隔一個座位,椅背即貼上「請勿登座」告示,希望民眾在防疫期間盡量保持距離。多數病人看到後很守規矩,會避開不坐。高醫護理部主任陳麗琴說,醫院進出的人很多,為避免大家近距離接觸,除候診區外,檢驗室、掛號大廳、領藥區、加護病房家屬等候區、病房家屬休息室都將採梅花座,每張座椅也都加強消毒。目前病房已謝絕訪客,門診陪病人數亦限制一人並採實名制登錄;民眾如果沒有必要,最好少到醫院。高雄長庚醫院因應防疫,半個月前包括院內會議的座位安排及院內陪病、候診區的座椅,即採「梅花座」,把人際距離隔開,減少病毒傳染機會。因應天氣漸熱,急診前方的戶外門診區,也由帳篷「升級」為鐵皮組合屋,並安裝空調設施,讓醫護及就醫的病人更舒適。高雄榮民總醫院則表示,院內二樓陪病民眾休息兼用餐的空間,一張桌子只給一個人使用,作法比梅花座還嚴格。義大醫療體系旗下醫院,候診區也採梅花座,用餐區則加寬桌子間距,且一人一桌為限,院內相關會議也盡量採取視訊連線,減少相互接觸。到高醫內科看診的一名中年婦人說,疫情這麼嚴重,醫院採梅花座設計,讓大家能保持適當距離,她坐得很安心。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警告:未保持社交距離 1人1月傳400人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舉行記者會,依據全球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預估和我國疫情資料的分析,提出台灣在社區傳染期的防疫需求。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只要台灣能像南韓將快篩成本從一人1500元降低到600元,就能讓擴大檢疫的整體成本低於症狀檢疫。他建議政府擴大檢疫,措施包括採入境者全面檢疫、在社區設「一病特區監測站」進行快篩檢測,讓感染者早做分流。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分析保持「社交距離」的功效;根據研究,若人與人之間未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感染新冠肺炎者可在五到六天傳給二點五人;如果讓人與人保持社交距離,便可減少七成五的傳染。政府若不做社交距離的控制,一個人一個月可傳給400人;做控制,一個月只會傳給兩個人。陳秀熙表示,台灣目前執行的是症狀檢疫,一天檢測量為1500到2000人。美國和南韓、德國則採擴大全面檢疫,美國在短短一周內篩檢80萬人,迅速降低死亡率。以不同的防疫措施介入作成效模擬,發現症狀檢疫可將致死率下降78%、擴大檢疫則可下降89%。陳秀熙分析擴大檢疫與症狀檢疫的差別。擴大檢疫可以找出無症狀者、輕微症狀者,提高個人居家隔離警戒,避免進入急性呼吸窘迫症,杜絕社區爆發流行。缺點是需較多人力與物力部署監測站採檢,而輕症者住院也會增加醫療負擔。再計算兩者的成本。若快篩成本為1500元,每減少一個感染人數,擴大檢疫得花98萬元;症狀檢疫則為37萬,台灣可以負擔。但若能像南韓將快篩成本減少至600元,擴大檢疫的整體花費反而比症狀檢疫更省錢。陳秀熙以新加坡設置「疫病特區監測站」為例,在873個基層診所設置檢測站,免費發放三個月的個人防護物資、六周預防藥物,並做發燒篩檢和病人分流。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學者發表研究 新冠肺炎純靠症狀篩檢效果有限
新冠肺炎延燒,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林先和今天在台大公衛學院的記者會上發表「台灣本土接觸者追蹤分析」。他指出,根據台灣接觸者的追蹤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傳播力的時間變化趨勢和SARS不同,是在症狀出現早期最高,而後隨時間遞減;純靠症狀篩檢效果有限,需要更廣泛的防治手段林先和表示,新冠病毒傳播時間趨勢與SARS非常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防治思考策略。SARS是在患者症狀出現第五天之後,才開始有明顯的傳播力,因此利用症狀篩檢跟隔離病患,有明顯成效。但新冠病毒早期症狀多半輕微且不明顯,卻在症狀早期甚至在症狀出現之前就有很高的傳播力,純靠症狀篩檢效果有限,需要更廣泛的防治手段僅聚焦在有發燒感冒症狀的人,容易出現漏洞。此一發現與國外病毒學研究一致,也與先前的流行病學觀察吻合。世界衛生組織因此主張,接觸者調查應從指標個案症狀出現日之前開始調查。林先和指出,新冠肺炎病毒的實際可傳播期間,可能發生在主要症狀七到十天之內,前輕症患者的住院期間都遠高於此。未來如果發現大量病患,可考慮在症狀出現兩周後,將輕症患者從負壓病房傳至一般病房,減輕醫療體系負擔。隨著疫情升溫,林先和建議,應考慮近距離接觸都要戴口罩,尤其是室內,全面性的「社交距離」應該拉大。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建議擴大檢疫 若不做社交距離一人一月傳400人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舉行記者會,依據全球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預估和我國疫情資料的分析,提出台灣在社區傳染期的防疫需求。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只要台灣能像南韓將快篩成本從一人1500元降低到600元,就能讓擴大檢疫的整體成本低於症狀檢疫。他建議政府擴大檢疫,措施包括採入境者全面檢疫、在社區設置「一病特區監測站」進行快篩檢測,讓感染者早做分流。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分析保持「社交距離」的功效;根據研究,若人與人之間未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感染新冠肺炎者可在五到六天傳給二點五人;如果讓人與人保持社交距離,便可減少七成五的傳染。政府若不做社交距離的控制,一個人一個月可傳給400人;做控制,一個月只會傳給2個人。陳秀熙表示,台灣目前執行的是症狀檢疫,一天檢測量為1500到2000人。美國和南韓、德國則採擴大全面檢疫,美國在短短一周內篩檢80萬人,迅速降低死亡率。以不同的防疫措施介入作成效模擬,發現症狀檢疫可將致死率降低到78%、擴大檢疫則可降至89%。陳秀熙分析擴大檢疫與症狀檢疫的差別。擴大檢疫可以找出無症狀者、輕微症狀者,提高個人居家隔離警戒,避免進入急性呼吸窘迫症,杜絕社區爆發流行。缺點是需較多人力與物力部署監測站採檢,而輕症者住院也會增加醫療負擔。再計算兩者的成本。若快篩成本為1500元,每減少一個感染人數,擴大檢疫得花98萬元;症狀檢疫則為37萬,台灣可以負擔。但若能像南韓將快篩成本減少至600元,擴大檢疫的整體花費反而比症狀檢疫更省錢。陳秀熙以新加坡設置「疫病特區監測站」為例,新加坡徵收五星級飯店作為隔離場所,收容從英美返國的新加坡人民。並在873個基層診所設置檢測站,免費發放三個月的個人防護物資、六周預防藥物,並做發燒篩檢和病人分流。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開罰怎認定?保持「一個手臂安全距離」 專家:不惹民怨是關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下一步將考慮對沒有維持社交距離者開罰,但執行方向等細節「還在研究中」;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說,國人防疫意識強烈,或許可推行「一個手臂距離」運動,倡導民眾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陳宗彥表示,「一個手臂距離」是不錯的構想,出入公共場所時,盡量與人保持一個手臂的距離。至於會在哪些場域實施新制,尚須討論,就他觀察,目前車站、店家、藥局排隊人潮中,民眾都會自動拉開距離,顯示社會已經逐漸凝聚「社交距離」共識。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新加坡地小人稠,且常聚集在一些特定場所,因此,訂出社交距離管制措施,有其必要,但以台灣來說,尚無明顯的社區流行,社交距離規範僅是「考慮的選擇之一」。黃高彬認為,台灣建議集會人數限制室內百人、室外五百人以下,且酒吧、KTV等場所也多歇業,是否進一步管制社交距離,還有許多行政及技術的考量,「如何不引起民怨」則是關鍵。抗煞專家、前疾病管制局(現改制疾管署)局長蘇益仁說,「除非先解決上下班捷運通勤人潮,才能談社交距離如何管制與開罰。」就現實面來說,很難要求人與人之間保持一或一點五公尺距離;除了對民眾造成許多不便外,也容易有認定問題。蘇益仁說,一對一傳染都不需要太擔心,從國外案例來看,大型集會一對多傳染才是最大的問題,重點應該限制集會人數。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民眾靠太近…星罰坐牢半年 南非射橡膠子彈
許多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紛紛發布措施,確保民眾維持社交距離,其中新加坡的規定相當嚴格,違者要罰款或坐牢六個月。在南非,警方甚至向未保持安全距離的排隊民眾發射橡膠子彈。新加坡廿日起陸續發布相關措施,餐飲場所用餐座位至少間隔一公尺,工作場所和學校以外的聚會與社交活動以十人為限,公共場所要確保人與人之間至少相隔一公尺,違者處以最高新幣一萬元(約新台幣廿一萬元)罰款、坐牢六個月,或兩者兼施處分。這些規定會持續到四月卅日。新加坡各大百貨商場、餐廳與雜貨店業者,紛紛在店門外地面利用黑色膠帶,貼出安全線或隔出黑黃相間的方框,讓民眾沿著安全線排隊購物。香港當局宣布,廿九日起禁止四人以上在公共場所聚集,為期十四天。餐飲店仍可營業,但能擺設的飯桌比平常少一半,飯桌之間要有一點五公尺距離,且每桌不能多於四人,顧客除了吃東西之外都要戴上口罩。德國總理梅克爾廿二日宣布實施人際接觸禁令,在公共空間最多兩人同行,而且與他人必須保持一點五公尺以上的距離,餐飲業僅限外送和外帶,關閉理髮店和紋身店等難以避免近距離肢體接觸的店鋪。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廿三日在渥太華官邸門前開記者會,要求民眾遵照當局指示在家禁足。他強調,保持社交距離、物理距離,是保護自己和身邊人的最好方式。他解釋,「物理距離」是「與他人相距至少兩公尺,避免聚集,盡量留在家中」。南非禁止民眾出門慢跑、遛狗,但允許他們外出採買除了酒類以外的糧食和其他必需品。廿八日一早,有兩三百人在最大城約翰尼斯堡一間雜貨店外排隊等著採買,許多人怕別人插隊,都沒有依當局建議保持安全距離。警察駕著十輛巡邏車到現場後,開始向購物人潮發射橡膠子彈。驚慌失措的民眾彼此踐踏,一名婦女失足,連同她背上的嬰兒一同跌倒在地。警察稍後拿出鞭子來讓民眾乖乖遵守。
-
2020-03-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舊金山灣區疫情轉急 有人來台避難感覺安全
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確診人數突破10萬,各地紛傳醫療資源稀缺窘境,舊金山灣區有華裔居民決定暫時放下一切,「逃難」到他們認為相對安全的台灣。「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導,在舊金山土生土長的居民黃康妮(Connie Wong,音譯)的八旬雙親分別在香港和澳門出生,60年代起在舊金山安家立業,退休後住在日落區(SunsetDistrict),直到2週前仍執意留在這裡終老。自比難民 逃離生物戰爭但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灣區(Bay Area)的許多事物,包括把舊金山稱為「家」的安定感。黃康妮和一些當地人一樣,在3月14日決定迅速打包,訂了時間最近的機票,動身前往台灣,因為她覺得台灣在對抗這波全球大流行疫情方面較為成功。人在台灣的黃康妮25日受訪時表示,當時她母親說「我覺得我們就像逃離戰爭的難民」,她回應母親說,「對,我們就是難民,正在逃離一場生物戰爭」。舊金山當地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人數節節上升,公共衛生醫療物資已傳出短缺,從義大利和紐約市發出的報導在在提醒舊金山民眾,醫院一旦不堪負荷會有多可怕,尤其對於年長者來說。黃康妮說:「如果我父母感染病毒,如果我在舊金山帶他們看急診,他們不會得到呼吸器,因為現在比照戰時規定。沒有足夠的護理師,沒有足夠的醫師,也沒有足夠的呼吸器。」老父與台有淵源 肯定台灣抗疫努力黃康妮和雙親目前持有簽證效期為90天,但她希望年邁的雙親至少可以在台灣待上半年。黃康妮的父親年輕時曾在台灣就讀中華民國陸軍官校,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他們在台期間都住在旅館,透過美食平台FoodPanda叫外送來解決三餐問題,除非有必要,否則足不出戶;黃康妮依政府要求每日填寫健康觀察表,還說不論去哪裡都有人幫她測量體溫。黃康妮提到台灣政府監督疫情時表示:「這些人不是鬧著玩的,他們全方位盯著你,是以好的方式。這是他們(確診)數字這麼低的原因。他們真的有在執行追蹤。」她表示,台灣從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中學到教訓,如果有人出現症狀,當局會詢問接觸史,接觸過的人也要進行隔離檢疫。泱泱大國 口罩濕紙巾卻不夠不過,黃康妮的十多歲女兒選擇留在舊金山灣區,不來台灣。黃康妮說,她打算接下來尋找口罩和消毒濕紙巾,寄給美國的家人。黃康妮說:「這實在爛透了,還要我把口罩和抗菌濕紙巾寄回去。美國是最強大、最有錢、最富饒的國家,卻沒有足夠的口罩和濕紙巾。」灣區風聲鶴唳 寧辭工作來台避難加州的納帕郡(Napa)居民許霍華(Howard Hsu,音譯)原本訂好3月31日的機票,想在前往夏威夷之前到台灣探親,但因擔心灣區的抗疫準備不足,決定提前辭掉在日式餐廳的調酒師工作,送出部分家具,賣掉腳踏車和低音吉他,把機票改到3月19日來台。許霍華昨天說:「我的直覺告訴我這裡(灣區)要停擺了。灣區出現很多疫情,有許多關於保持社交距離、宵禁和加州封鎖之類的說法,非常恐怖。我很怕沒辦法離開。」他說,他在台灣有居留權,不過仍要接受14天隔離。他打算在台灣停留到危機解除後,再依計畫前往夏威夷。許霍華表示,台灣這幾個月認真看待疫情,不像美國搖擺不定。他1月底造訪台灣時,機場就已經在為旅客測量體溫了。他說:「(台灣)不像美國,美國讓大家入境,不做任何隔離檢疫措施。我覺得這裡(台灣)非常安全…每天都有人打2通電話給我,確認我是否安好…每天也都有記者會,告知確診者感染途徑。他們掌握所有細節。」
-
2020-03-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加坡推防疫嚴厲措施 「民眾距離不滿1公尺可關半年」
新加坡衛生部26日宣布,為降低感染新冠肺炎風險,若民眾未遵守保持1公尺的社交距離,例如在公共場所刻意坐在距離他人不到1公尺的座位,最高將處以1萬星元(約7005美元)的罰款或六個月刑期。各大商場與超市謹慎以對,利用地面貼膠帶劃設分隔線等方式,維持安全區間,這也導致購物大排長龍。據新加坡衛生部最新公告,從26日晚間11時59分起對違反社交安全距離規定者,將被處最高1萬星元罰款、坐牢6個月,抑或兩者兼施處分。新加坡各大百貨商場、餐廳與雜貨店業者,紛從店門外地面開始利用黑色膠帶,建立安全線或隔出黑黃相間的方格框,不致混亂失序。盛港附近的地鐵站商場一早有民眾沿著安全線排隊購物,麥當勞也設方格框,讓買早餐民眾放心排隊購買餐點。商場內餐廳小販也在餐桌上以黃色膠帶設記號,告知每張桌子只能坐一人。有吃早餐的銀髮族說,現在到庶民美食咖啡店裡享用咖啡,只能和朋友隔桌交談,要遵守規定避免觸法。也有在職總平價超市購物的消費者認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立意良善,雖然政府會以刑事手段處分違規民眾,但為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嚴格執法是不得以而為之的手段,但也造成購物會大排長龍。衛生部於20日起即相繼公告餐飲場所用餐座位至少要保持1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等相關措施,昨晚再公告更嚴格的處分措施,規定工作場所和學校以外聚會與社交活動,在任何時間都以10人為限,公共場所要確保彼此之間要保持至少1公尺的安全距離。新規定也包括限制聚會與社交活動入場人數,確保場內每16平方公尺空間不能超過1人等規定。這些規定會持續到4月30日。星國抗疫 考慮提前大選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新傳媒八頻道新聞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新加坡也面臨嚴峻與持續挑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7日表示,正考慮在疫情爆發更重大局面之前,國家是否應進行大選,讓一個重新獲得選民託付的領導團隊帶領新加坡前進。新加坡選區範圍檢討報告13日出爐,這份報告被視為是下屆大選前奏的重要指標。李顯龍受訪時指出,如今選區範圍檢討報告已出爐,只要選舉名冊完成更新,他會再就大選日期進行判斷。新加坡下一代領導團隊正在成形,並逐步從李顯龍與較年長部長手中接棒,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普遍被視為第四代領導團隊接班人選。另外,對於新加坡推出追加預算多達480億新幣(約33.6億美元)的額外援助方案,其中包括動用到170億元的國家儲備金,李顯龍也表示不排除在今年底前會再需要動用到儲備金。
-
2020-03-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雙重標準?東京籲民眾宅在家 安倍老婆卻聚眾賞櫻
日本東京都從23日起疫情連4天創新高,27日也增加40人,東京都政府當天宣布封閉3大公園的賞櫻步道直到櫻花季結束為止,避免民眾前往賞櫻。事實上,都政府4日就曾促民眾勿聚會賞櫻,但首相安倍晉三的妻子昭惠被發現3月下旬曾與模特兒及演藝名人等外出賞櫻並合照,惹來批評。東京3公園 賞櫻步道封閉朝日新聞報導,安倍27日出席參議院會議,遭在野黨議員質疑,在東京處於疫情大爆發和首都封鎖的邊緣之際,「你的妻子仍可舉行這樣的名人賞櫻宴會,但大部分的國民卻做不到」。安倍則回應,昭惠並非到當局呼籲民眾避免前往的公園賞櫻,而是在餐廳內的櫻花樹下拍照,而當時並沒有呼籲民眾避免到餐廳。不過,安倍昭惠與12名好友賞櫻燦笑的照片,已在網路引起熱議,有網友批評:「這跟地點沒關係,而是當局呼籲減少外出時,一國首相之妻卻繼續外出。」、「說好的共體時艱呢?」東京不少民眾上周末無畏疫情外出賞櫻逛街,沒想到之後疫情連日創新高。都政府27日起關閉上野公園、井之頭公園及代代木公園的賞櫻步道,直至櫻花季結束,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也呼籲民眾避免到都立公園或都政府管理的河岸地區賞櫻,並與鄰近的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及山梨縣,發布1都4縣知事的共同宣言。南韓再增近百例 籲民眾別出門南韓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較早前緩和,但近期每日仍有近百宗新增病例,中央應急處置本部防疫組長尹泰皓27日再次敦促民眾留在家中及保持社交距離。當局並宣布,30日起所有體溫在攝氏37.5度以上的人,將不可乘搭前往南韓的飛機,當局亦正考慮將14日自我隔離措施,擴大至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旅客。南韓27日新增91例確診,其中13例是境外輸入,全國累計確診9332例,139人死亡。當地每日新增病例在2月下旬曾高達900例以上,近日則都約100例。
-
2020-03-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分析:美國疫情6月前難趨緩 未來4月恐奪逾8萬命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資料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接下來4個月恐會在美國奪去逾8萬1000人生命,且6月前疫情恐難消退。路透社報導,全美住院病患人數預估將在4月第2週飆上顛峰,部分州的時間點可能會略遲。根據這項分析報告,7月底仍可能還有人會死於新冠肺炎,不過死亡人數最晚6月會低於一天10人的流行疫情標準。這項運用政府、醫院和其他來源資料的分析預測,美國新冠肺炎病故人數範圍甚廣,從最少約3萬8000人到最多約16萬2000人。領導這項研究的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主任莫瑞(Christopher Murray)表示,造成數字出現如此大差距的原因,部分是由於病毒在不同地區傳播速率迥異,專家仍在想辦法解釋原因。莫瑞說,這代表擴大社交距離措施實施的時間可能需要比原先預估的還長,不過若美國能對病人實施更有效率的篩檢和隔離檢疫措施,那麼最終也許可以放寬相關限制。這項分析也凸顯醫院將面臨的沉重負擔。疫情顛峰期間,患者人數可能比可用病床數量多6萬4000,且需要使用約2萬台呼吸器。紐約市等疫情重災區的呼吸器已經逐漸出現短缺。莫瑞表示,病毒在加州擴散速度趨緩,代表病患人數高峰點可能落在4月底,加州的擴大社交距離措施將有必要延長實施。他還說,路易斯安那州和喬治亞州預估將出現高傳染率,可能對當地醫療系統形成特別沉重的負擔。這項分析是在假設人人都有密切遵守聯邦、各州與地方政府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做出。莫瑞在聲明中表示:「民眾如果愈來愈沒遵守保持社交距離措施或其他預防措施,大流行疫情趨勢將出現變化,而且是嚴重惡化。」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資料,目前美國累計確診病例8萬5505例,1290人死亡。
-
2020-03-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擦身而過就中鏢!42歲患者談新冠肺炎:一度感覺快死
「我只是給在醫院上班的老婆送束花。」42歲、向來身體健康的亞裔貝恩(Michael Bane),未料送這束花,竟把自己送上新型冠狀病毒的虎口;在毫無防備下,他在醫院與一位後來成為新冠肺炎確診者錯身而過。這病與感冒天壤之別3日→給在醫院工作的妻送花 遇到患者就這樣短短幾秒,具恩成為大芝加哥區逾千確診者之一;具恩目前在羅許醫院(Rush Hospital)接受救治,24日晚間因呼吸困難而戴上供氧器,病情未見無好轉;本報記者聯繫貝恩的妻子伊札(Itza Davila-Bane),獲得授權報導貝恩的染病過程。「我一次可做13個伏地挺身,接著慢跑6、7哩都無問題。」在芝加哥一家法律事務所擔任客戶關係副總裁的貝恩,在感染新冠病毒前身體健康;但從3月3日感染後,迄今仍躺在病床上的他有氣無力地說,「有人說這個病毒只是一種感冒,事實上有天壤之別。」貝恩描述,3月3日他到醫院接受例行檢查,想給在醫院工作的妻子驚喜,便買了一束花,到她辦公室途中,遇到一名在院內等待檢測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該患者後來確診),他得知後很快把花放下就離去。他說,第一次出現症狀是在3月12日喝酸辣湯時開始流鼻涕,當時以為食物太辣而引起,並不以為意;14日開始喉嚨痛,向來身體健康良好的貝恩覺得,應該是晚上沒開加濕器,空氣太乾所致。由於有點咳嗽,貝恩想到是否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他依照網路建議,試著停止呼吸10秒並無困難,因此沒放心上。輕症時不以為意16日→高燒到40.2度 呼吸愈來愈困難3月15日咳嗽加劇,喉嚨也越來越痛,「我逐漸懷疑自己感染病毒了」;貝恩隨後與妻子討論分析是否曾接觸過確診者,才發現3日到醫院曾遇到的人應該就是感染原;該患者因為首次檢測出現錯誤,在醫院等待重新檢測時走來走去,後來確診,但貝恩的妻子並沒有出現病徵。當晚貝恩病情加重,開始發燒且無法入睡,清晨急忙打電話給醫師要求檢測,醫師判定他接觸過確診者,協助安排17日到醫院檢測,貝恩發燒情況持續,身體也逐漸虛弱,「我感覺呼吸越來越困難。」16日晚間他高燒到攝氏40.2度,吃了好幾種藥皆無太大功用後,他加倍服用退燒藥,卻造成腹瀉,一夜難眠到17日一早,趕緊開車到醫院受測。醫生告訴他,「一到五天會有結果。」痛哭可能孤獨死去19日→全身可怕疼痛 拿水喝都困難18日傍晚,貝恩出現嚴重咳嗽,他的妻子叫他趕緊到醫院,但貝恩想等到接到檢測結果再說;19日起床他感到非常冷,且全身可怕的疼痛,連拿水來喝都有困難。「我就像一個耗盡精力的重量級拳擊選手,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挨打。」一度感覺接近死亡的貝恩說,此刻他想到義大利成百上千孤獨死去的患者,然後開始無法克制地放聲痛哭。20日體溫雖然有降低,但發燒持續,21日他的呼吸更困難了,這時他已三天未進食,因為只要一進食就覺得惡心;妻子此時大聲喝斥他要他去醫院,並發了一個39歲患者等死的過程給他,「我認輸了,決定去急診室。」抵達醫院準備接受治療時,貝恩終於接到伊利諾州衛生廳通知他確診。「當時我的感覺是,謝天謝地,我在醫院了。」貝恩21日入院隔離治療到25日,病情未好轉;24日晚間不得不戴上供氧器維持正常呼吸,儘管如此,他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康復,很想跟妻子、孩子重聚。」「這是種殘忍的疾病,我毫不懷疑人們會因此喪命。」貝恩說,這一切都太可怕、太殘酷了,「我不需要大家的同情,但希望大家一定要認真看待疫情,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必須待在家裡,盡你所能保護你關心的人。」
-
2020-03-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美國從新冠狀病毒防疫成敗學教訓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三位醫師寫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剛退休的資深醫師回憶2003年台灣經歷SARS的洗練,並對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寫出他的看法;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目前美國的疫情以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一位資深身心科醫師分享「疫情中的身心安頓之道」。我們更期待可以接到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心得。川普身為全球首富國家的總統,他的愚腐、經常發表不實言論及挑撥種族及黨派岐異的行為,早已經是舉世皆知的美國奇觀。因為美國穩固的政治系統,在他三年多來的總統任期,雖然風波不斷,整個國家也就這樣搖搖欲墜地度過來了。川普總統的民調支持率,不管他多少令人傻眼的行為,仍然維持在40-45%。但是新冠狀病毒防疫的敗筆,會不會是川普的阿基里斯脚踵(Achilles’ heel)?這兩天,接連接到台灣親友關心我的安危、又對美國的新冠狀病毒防疫措施到底出了哪些問題感到好奇。我將以醫療工作者親身經歷觀察的美國現象做描述分析,希望從中學習教訓。首先,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疾病定名為 COVID-19,而造成 COVID-19 的病毒叫做 SARS-CoV-2,以別於十多年前造成 SARS 的另一個冠狀病毒。川普持續用「中國病毒」的做法遭到媒體及醫界的指責。我想「武漢肺炎」或「武漢病毒」這樣的名稱雖然好像只是反應整個病情的源頭,應該盡量不要使用,以避免一些陰謀論及有種族岐視偏見的人對飽受疫情摧殘的武漢及整個中國雪上加霜的傷害。川普政府應對防控 COVID-19 疫情的嚴重決策錯誤1.缺乏危機意識2月26日,拜臨床醫師鍥而不捨的堅持,美國證實首例「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的COVID-19。這位女病人據説已經住院一段時間,病情始終沒有好轉。照顧她的醫師幾度向疾病管制中心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CDC)請求做新冠狀病毒檢驗,都因為這個病人沒有旅遊史而被拒絕了。終於在醫師的持續堅持下,CDC同意檢驗,證實第一例非國外旅遊感染的COVID-19。當天,全美報告的COVID-19 只有十五例,沒有死亡病例。川普總統在2月26日傍晚首度召開防控 COVID-19 疫情的記者會。但是除了指定彭斯副總統做疫情指揮中心主持人之外,他自拍肩膀,誇讚自己史無前例地禁止所有中國飛美的航班,為美國當時的低COVID-19疫情自居高功。川普總統特地提出每年因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死亡人數成千上萬,暗示大眾別大驚小怪。美國流行病學專家指出一旦開始有社區傳播病例, COVID-19 將會在美國大流行。媒體對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報導急速地白熱化。川普總統最關心的股票市塲開始像雲霄飛車般暴跌又回漲,他怪罪説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們的社會主義主張,引發市場不安、造成股票下跌。CDC專家指出COVID-19的大流行是必然的(inevitable),問題是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川普説他不同意這樣的説法;在毫無科學根據下,他説是只要等到四月,天氣轉暖,這個病毒就會奇蹟般地消失了。川普的支持者怪罪COVID-19只是民主黨及媒體藉以搬倒川普政府的騙術(hoax)。川普總統也親自搧動這樣的陰謀論。今天,3月19日,距離2月26日首例社區傳播COVID-19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的CDC報告病例劇升至超過9,000例,死亡病例149名。股市道瓊工業指數狂跌到低於20,000點。總算,在今天白宮的例行疫情進展記者會上,川普的態度有了180度的大轉變。承認這個流行病可能持續到七、八月,並且做出多項截止病毒傳播的措施,包括關閉酒吧、餐廳、以及各種室內、室外的集會及活動,並且建議大眾迴避任何十人以上的人群。2.缺乏及時檢驗機會美國人跟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疑惑不解,為什麼這個全球首富國家,只有有限的SARS-CoV-2檢驗(test kit)?美國是個資本主義社會,卻又是很有法理法治的國家。一個新檢驗工具要經過嚴格的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要求,才能取得臨床使用執照。之後,檢驗廠商如果沒有察覺到有利的商機,也可能缺乏大量製造的動機。在這種地步狀況下,英明、有遠見的政府應該領導鼓勵檢驗工具的製備,以應不時之需。自從COVID-19在武漢爆發,到美國的首例社區傳播病例,美國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制定檢驗流程與工具;但是直到今天,SARS-CoV-2檢驗仍然嚴重短缺。許多醫學界傳染病科專家不停疾呼,我們需要大量的檢驗任何有嫌疑症狀的病人,才能有效地隔離已受感染的人,進一步遏止病毒的持續傳播。缺乏及時大量檢驗社會大眾,可能導致美國成為下一個義大利式的COVID-19大爆發的國家。我相信川普政府的缺乏危機意識,是造成美國仍然嚴重短缺診斷工具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檢驗(test kit)不足之外,CDC僵化的規定造成醫師及病人在尋求檢驗時,困難重重。第一個社區傳播病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筆者的腫瘤科診所一位護士最近剛剛從印尼峇里島旅遊回來。她銷假上班十天後開始發燒咳嗽,CDC起初説她並不符合SARS-CoV-2檢驗的條件(不清楚她不合檢驗條件的原因是因為印尼不是疫區,或是她已經回美國兩週之久),但是最後協商的結果,因為她的疾病會波及許多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癌症病人,同意對她做檢驗。果然,她的檢驗結果是陽性。我們的診所在週日上午接獲她的檢驗結果,所有的醫師護士立即動員,與麻州的公共衛生部開會做出隔離所有護理人員及關閉化療中心兩週的決定,通知所有已經約診的病人,並且依據病人病情的急迫程度,安排到其他化療中心接受治療。這位護士週三晚開始生病,週四就醫,一來一往無法立即做檢驗,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之下,其他護士也許有人被她傳染、但尚未發病,她們在週四及週五繼續上班治療病人,可能造成更多感染病例。這個事件説明了及時檢驗的重要性。美國社會對COVID-19疫情的反應與作為1.自發性地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最近一週內,美國人朗朗上口的一個辭語就是保持社交距離。這是除了勤洗手之外,防止新冠狀病毒繼續傳播的最有效方法。洗手是個人的衛生習慣,人與人之間如何辦到保持社交距離卻不是個人的努力及能力所能成就的。筆者的醫療機構兩週前公佈禁止任何僱員參與任何會議。無法取消的會議報名費用,可以得到全額補貼。兩天前,我就有這麼一個去不成的癌症醫學會議,但是主辦機構也及時因應這個social distancing的需求,讓報名人可以上網的方式與會。我最感到欽佩的social distancing措施是美國職業籃球聯盟在第一個球員診斷COVID-19後,立刻果斷地宣佈中止整個球季的球賽。職業籃球聯盟的經濟損失相信是億萬元不在話下,而他們的舉動也讓其他的運動聯盟相繼跟進。這些舉動完全出自社會責任感,而不是由政府下令強迫執行的結果,是美國一般大眾有公德心的表現。2.我們唯一需要畏懼的是畏懼本身自從COVID-19在武漢蔓延,在美國的中國人開始去藥局及超市搶購口罩、衛生紙、瓶裝水等等。雖然政府及媒體不斷呼籲沒有生病的人不需要戴口罩,所有民生用品也不會短缺,大家卻因為恐慌而一窩蜂地跟著瘋狂搶購。我在美國住了二十多年,第一次看到超級市場的架上被搜購一空的現象。筆者的癌症診所雖然化療中心因為護理人員被隔離的緣故而暫時關閉,但是門診的部分仍然繼續有需要諮詢看診的病人。我的醫師同事當中,卻有幾個人説是「don’t feel comfortable going into the office to work(沒有安全感去上班)」。當一些秘書人員今天照常上班,卻發現幾個醫師不來上班了,士氣受到打擊。他們問,難到我們的安危比不上醫師的安危嗎?我忍不住這樣對我的同事們呼籲。SARS-CoV-2 靠呼吸飛沫(respiratory droplets)傳播,與人保持一至兩公尺的距離,勤洗手,避免揉眼睛、摸鼻子、摸嘴巴,經常清潔桌面、門把、電腦鍵盤,這些手可能觸摸的呼吸飛沫停駐處;如果遵行這些原則,應該就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不受感染。我也這樣與同事共勉。恐慌比病毒更具傳染性。羅斯福總統在1933年就職演説裡的一句鼓勵陷於經濟恐慌的國人的一句千古名言,對今天的病毒恐慌是最好的提醒。「我們唯一需要畏懼的是畏懼本身。(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結語命運未明的COVID-19 疫情,全世界可能陷入經濟蕭條,許多人可能破產失業。在這樣烏雲密佈的氛圍,我看到的曙光是我們學習養成了自身保健的良好習慣,也看到許多溫暖人心的小故事,例如義大利歌劇男高音在陽台高歌,娛樂鼓舞被禁止出門的苦悶鄰居;餐廳免費提供並送餐點到被隔離在家的老人家;房東自動取消被迫暫停營業的商家的租金,好讓業主及他們的僱員不至於面臨破產或失業;美國職籃明星球員捐錢支助因為球季中止而面臨失業的球場清潔工的生計。一個新的口號誕生了——「socially connected」。在這個艱難的時刻,雖然我們在肉體上採取隔離(social distancing),心靈及精神上要比平常更加的親密。希望這個橫掃全球的疫情不會造成永久的國界封鎖,而是教導我們合作互助才是防疫更有效的手段。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阻新冠肺炎 隔離停課和居家工作並行最有效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新加坡一項研究發現,當隔離檢疫、學校停課和居家工作3種防疫措施同步進行時,最能夠抑制疫情擴散。這項研究發現,隔離染疫患者及其家庭成員、關閉學校,以及保持職場人際距離和居家工作等方式,皆有助於遏制病毒散播,而三管齊下則是減少病例增長的最有效途徑。根據路透社統計,截至格林威治時間24日2時(台灣時間上午10時),全球194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超過37萬7000例,其中超過1萬6500人喪命。目前通報確診感509人、有2人喪生的新加坡,提出部分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新加坡尚未關閉境內學校。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實施嚴格社交距離措施,避免人們群聚會面,在美國和歐洲,數以百萬計學生就讀的學校被迫關閉。「刺胳針傳染病期刊」(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的這項研究,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研究人員所進行,他們透過模擬新加坡環境,分析社交距離措施帶來的潛在影響。研究發現,儘管隔離檢疫加上職場保持距離措施效果不如三管齊下來得好,但這是降低冠狀病毒案例的次佳解方,其次是隔離檢疫加上學校停課,再其次是僅採取隔離政策。共同主持這項研究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庫克(Alex R Cook)說:「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於新加坡及其他國家的政策制訂者,開始著手加強控制疫情措施,假使有效且及時採取行動,將能減緩或降低境內傳播速率。」
-
2020-03-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加媒:為何台灣與新加坡抗疫也能正常生活
加拿大日常生活因新冠肺炎疫情一週內豬羊變色,多個省份宣布緊急狀態、要求民眾留在家裡並再三強調「社交距離」。台灣和新加坡抗疫卻還能保持正常生活成為媒體焦點。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今天撰文評論指出,台灣和新加坡似乎在「不過像流感」的放任態度,和採取經濟破壞力強大的全面封鎖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兩國已被視為不造成大規模經濟中斷又能應對新冠肺炎危機的典範。報導提到,台灣、新加坡和加拿大都曾在2003年因SARS疫情爆發重創,3方對傳染病的反應也因此更加清晰鮮明,都努力設法確保不會再受嚴重打擊。台灣和新加坡兩國集中精力,嚴格隔離已確診或可能罹患新冠肺炎者,控制國際旅行並積極追蹤曾與感染者接觸的人。加拿大在SARS教訓後,雖然創設公共衛生署監督這類危機,在因應COVID-19病毒疫情時,表現卻顯得猶豫不決,效率較低。長住新加坡、51歲的加拿大公民強森(SandraJohnson)向國家郵報表示,新加坡採取嚴厲措施控制COVID-19病毒流行,但「沒有感到不便,商店和餐館都開著,可以出門,日子算非常正常。」強森認為,新加坡政府行動奏效,讓人對當局掌控更有信心。她說:「自己通常看事情比較悲觀,但很奇妙的是這一回非常正面,覺得在這裡很安全。」新加坡有600萬人口,是東亞交通樞紐,儘管一度全球病例數居第2高位。但確診總數為385人,2人死亡。台灣更僅有135例確診,2例死亡。加拿大確診案例短短一週內已突破1000例,12人死亡。報導指出,新加坡佈署警察偵查和追蹤聯繫,並使用政府發出的手機監控檢疫者。台灣整合民眾近期國際旅遊史與全民健保數位資訊,讓醫生和藥劑師有權查閱,對違反隔離規定者處高額罰款。多倫多大學公共衛生教授、家庭醫生鄺傑夫(Jeffrey Kwong)表示,加拿大應向台灣和新加坡尋求指導。他說:「實施當中一些作為仍為時不晚。疫情將持續數月,向其他成功者學習總是有價值的。」鄺傑夫了解加拿大採取類似方法的確有障礙,例如長期公共衛生資金不足,民眾對政府控制也不像東亞社會那麼自在。他表示,「亞洲人通常較聽話,許多西方國家都存在個人主義哲學。」另一大關鍵不同之處在於台灣和新加坡政府管理所有人的醫療保健,加拿大屬聯邦制,有13個獨立衛生管轄區,各區對大流行疫病反應略有不同。報導引述史丹福大學台裔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的說法,「西方國家沒有理由不採取類似行動。就是保持警惕,儘早採取行動,抑制病毒傳播。」讚許台灣和新加坡防疫表現的同時,報導提到台灣和新加坡最近幾天出現新病例,主要是境外移入。王智弘近期發表台灣成功抗疫論文也提及,「台灣高度集中化政策能否維持到疫情結束,並繼續受民眾歡迎,有待觀察。」
-
2020-03-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巴西新冠肺炎傳染曲線類似義大利
巴西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觀測站分析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在巴西的傳播速度相當於幾個星期前的義大利,且有增快趨勢,預期4月起感染數將暴增。由聖保羅大學(USP)、坎皮納斯州立大學(Unicamp)、聖保羅州立大學(Unesp)、巴西利亞大學(UnB)、ABC聯邦大學(UFABC)、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和德國奧登堡大學(Universität Oldenburg)物理學家共同參與的研究預測,下星期巴西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將超過3000起,受感染人數增倍的速度可能從目前每2.28天變成每54分43秒。Unesp理論物理研究所教授克拉恩克爾(RobertoKraenkel)表示,增倍的間隔時間越短,大流行的速度越快,他們的計算證實了新型冠狀病毒疾病在巴西的流行傳染曲線類似義大利和西班牙。衛生部今天公布報告指出,巴西已有904起確診病例,11起死亡案例,較昨天新增4起。新增4起死亡病例都有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在聖保羅市的私人醫院接受治療,年齡介於70至93歲。聖保羅州是目前巴西疫情最嚴重的一州,有396起確診病例,9起死亡案例,9023起疑似病例。里約熱內盧州有109起確診病例,2起死亡案例,1701起疑似病例。衛生部長曼德塔(Luiz Henrique Mandetta)指出,依照趨勢,巴西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應從4月開始暴增,7、8月後減速。為遏制病毒傳播、有效壓低流行傳染曲線,巴西各地政府紛紛採取隔離措施,強調民眾待在家裡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聖保羅州政府已下令23日起關閉聖保羅都會地區所有購物中心、健身中心和公園,暫停各宗教場所集會至4月30日。聖保羅市政府從今天起限制市內商店對外銷售(只允許電話或網路銷售服務)至4月5日,只有麵包店、藥房、餐廳、超市、加油站和露天市場可以開門營業。聖保羅市政府也決定在阿罕比(Anhembi)森巴遊行場和巴卡安布(Pacaembu)足球場設置共2000個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輕症患者使用的床位。繼關閉與南美國家邊界後,巴西政府亦下令從23日零時起限制來自中國、歐盟國家、冰島、挪威、瑞士、英國、北愛爾蘭、澳洲、日本、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國家航班的外國旅客入境,在巴西出生或入籍,以及持有巴西居留證的移民不在限制內。
-
2020-03-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延燒全球 陳時中:國內旅遊算安全
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頻頻呼籲民眾不要出國,他今天表示,目前國內旅遊還算安全,但要注意社交距離、共餐禮節、環境及個人衛生。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新冠肺炎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國內近日也暴增數十例境外移入病例,累積病例數衝破百人。不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祭出外籍人士入境限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頻頻對民眾喊話,呼籲全民忍一忍,避免非必要國外旅遊,不論機艙內、國外感染風險都很高。
-
2020-03-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台大學者籲升級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但各國防疫手法及態度卻大不同。台大公衛學院呼籲,新冠肺炎應比照霍亂、鼠疫,升級為「國際檢疫法定傳染病」,全面提高各國防疫規格;我國也應明定新冠肺炎為「第一類法定傳染病」,強化官方控管力度。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抗新冠肺炎說明會。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已達全球大流行,部分國家如中國大陸、美國採取高強度防疫措施,如封城、出入境管制;但部分國家如英國,卻採「佛系防疫」不檢測、輕症不治療等,各國防疫手法及態度大不同。陳秀熙表示,部分國家放任新冠肺炎疫情,將加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惡化。根據最新疫情數據,病毒不僅集中於重要交通樞紐國,健康醫療體系較落後的地區,如印度、非洲也陸續淪陷,且達到社區感染階段。這顯示全球抗疫戰線已出現漏洞。他表示,新冠肺炎防疫不可停留在「一國內政」的層次,應比照霍亂、鼠疫等,升級為國際檢疫法定傳染病,全面提高各國防疫規格,才可能達到全球防堵的效果。我國也應明定新冠肺炎為第一類法定傳染病,強化官方控管力度,相關居家檢疫、邊境管理等錯失才有法源依據。台大公衛學院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陳家揚表示,疫情持續升溫,國人也應落實日常生活的基礎防疫,例如餐廳、公共場合應在公廁加註「如廁完應洗手」的標語,且配置洗手乳等。餐廳應減少自助餐的供餐形式,且收銀人員與送餐人員也應分流,降低傳染風險。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則表示,醫療院所尤其要極大化社交距離,民眾及醫護人員都保持1.8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為降低高齡者感染機率,他也建議醫院以遠距醫療來維持常態診療;慢性處方簽也應自動延長一次,並提供跨區取藥的服務,避免頻繁來往醫院。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老人發病死亡率高 學者籲長照機構防疫物資應比照醫院
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及發病死亡的高風險族群,美國、澳洲也接連傳出長照機構發生院內感染案例。台大公衛學院今天呼籲,政府應強化國內長照機構防疫,比照醫院配置物資,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的口罩也不應仰賴家人配送。台大公衛學院今天上午第五度開說明會,對社會提出防疫建言。與會者有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陳雅美表示,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的新冠肺炎感染率、發病死亡率,是整體確診者的三倍;8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更高達15%。其中,美國華盛頓州的一間長照機構Life Care Center 發生院內感染,6位確診長者中,有3位已逝世;澳洲雪黎一間老年照顧中心BaptistCare也爆發感染,3位確診長者中已有2位死亡。陳雅美表示,各國已開始強化長照機構的防疫措施,高齡化的台灣必須嚴正以待。例如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美國CDC)已發布長照機構預防新冠肺炎指引,例如禁止呼吸道症狀者進入長照設施,且居民房間外要提供個人防護裝備,如口罩、護目鏡、工作服、手套,且要有清晰使用說明供長者閱讀。也建議長者的照顧者及親友透過視訊互動,若見面要保持1.8至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陳雅美呼籲,台灣長照體系應即刻比照醫院的防疫物資配置,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用具。現在不少長者仍依賴家人領取口罩、再配送至長照機構,「這方面應有彈性領取機制」,降低任何感染風險。政府的紓困條例也應針對長照機構,進行空間及資源的盤點。陳秀熙則表示,各國已開始重視新冠肺炎相關致死率,「國家的經濟與人民的健康互為一體」,以美國為例,目前確診人數已突破400例,包含19起死亡病例,以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美國已損失約2億美元。
-
2020-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隔離檢疫不能性行為的原因 防疫醫師:和體液無關
居家檢疫者不能外出也不能性行為。防疫醫師詹珮君說,新冠肺炎非體液傳染的性傳染病,但性行為是親密接觸,可能沾染飛沫。並建議民眾無須搶口罩,社交距離逾一公尺以策安全。台灣目前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新冠肺炎)病例仍以境外、有中國旅遊史或接觸史居多,有3個本土家庭群聚感染,包含兩對夫妻及白牌計程車司機一家共4人染病,風險因子除了同住,也可能與生活起居的親密接觸有關。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醫師發布的個案報告顯示,台灣一對確診新冠肺炎的夫妻,其中丈夫只接觸了從中國返台的太太,在家共用一間臥室和一起吃飯,也顯示家庭內的親密接觸是感染的高風險因子。疾管署防疫醫師詹珮君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已知導致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是飛沫傳染或接觸到帶有病毒的分泌物,但許多民眾對防範病毒的觀念理解有誤,或不太清楚親密接觸的定義。為了釐清民眾觀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發布多支衛教影片。其中一支由詹珮君拍攝的影片,解釋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的異同。台灣目前約有2至3萬人必須居家檢疫,不得隨意外出。詹珮君說,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主要是對象不同,前者是確診者的接觸者;後者是有中港澳旅遊史者。但兩者應該遵循的事項一模一樣。包含要留在住家或處所,不要外出;每天紀錄體溫跟身體狀況;家人和隔離者要勤洗手,不要觸摸眼、口鼻;且最好有獨立房間,與家人避免一公尺以內的接觸。此外,居家隔離和檢疫者,不可搭大眾交通工具,也不應該跟家人同桌吃飯、擁抱、親吻、發生性行為。如果要共用房間衛浴,每天必須以漂白水消毒環境3次。為什麼不能性行為?詹珮君說,新冠肺炎不是性傳染病,並非因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母乳)帶有病毒而禁止性行為;而是因飛沫,或碰觸沾有飛沫的地方,又去碰了眼口鼻導致染病。性行為是親密的接觸,不只是體液的交換,還會有前戲,可能會親吻、愛撫,都增加感染風險。詹珮君表示,民眾對「親密接觸」的認識可能比較侷限,一直搶口罩想防範,但只是為了應付別人或撫慰自身內心恐懼;卻忽略「共食」、「性行為」等風險因子。面對台灣當前的狀況,詹珮君說,社區有零星的病例,民眾應有清楚的認知和危機意識,不需改變生活太多,但任何「相濡以沫」的行為應避免,且與人的社交距離,應相距一公尺以上。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對新冠肺炎病毒的了解,此病並不是透過性行為傳播,而是因與病患親密、長時間接觸而感染。台灣近日雖新增與聚餐有關的確診個案,但共食可能有多種樣態,且同桌目前也僅有一人確診,關鍵應還是與確診者的近距離接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