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橘世代.愛玩橘
搜尋
礦物質
共找到
1131
筆 文章
-
-
2020-07-23 新聞.生命智慧
親自照顧癌父一年仍留遺憾!急診室醫師田知學:經歷過才知放手有多難
田知學身為急診室醫師,看盡不知多少生死離別,可是唯有自己親自經歷,才知道放手有多難,把握當下又有多重要,所謂的「珍惜所愛」,沒有痛過,很難體會愛的可貴。去年藝人高以翔猝死的新聞令人惋惜,同時有部急救教學影片(註)在網路上瘋傳,一位五官深邃的急診室醫師示範如何在黃金急救4分鐘內,利用CPR(心肺復甦術)和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急救的4步驟。 她是田知學,來自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搶救生命是她的工作,愛護生命則是她的使命。 「我的專長就是『拆炸彈』!在急診室裡,有時候一個危機解除了,另一個危機馬上就響起警報。我能判斷的時間不多,快速地為患者做緊急處置,我就像是在生死線上工作的人。」 急診室彷彿地雷區,專長就是拆炸彈 「我記得有位年輕人說胸痛,沒多久就倒地昏倒。我們馬上撕開衣服,立刻用電擊、上點滴就救回來了。猝死都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只有黃金4分鐘的急救時間,拖延太久會造成腦部缺氧。」 「而且年紀愈大,猝死的機會愈高,因為過了45歲的三高、肥胖多,但現在三高與肥胖問題的年紀又不斷提早,如果人人都知道怎麼判斷與急救,而且身邊就有AED設備,你可能救人一命,或是被人救你一命。」 在振興醫院急診室裡,忙進忙出的田知學,每分每秒都與時間賽跑,她還上節目、寫專欄,進衛福部協助推行原住民健康政策,到偏鄉宣導衛教知識;這麼奔波的她,同時是一位職業婦女,再忙都要為孩子準備便當。 她不只是位醫師,她相信這幾年陸續埋下關懷的種子,總有一天會成為護蔭眾人健康的巍巍大樹。 小朋友把她當偶像,再辛苦也會挺下去 「我很愛小孩子,本來我的第一志願是小兒科,但去了小兒癌症病房、加護病房後,我真的太不忍心,我會把情緒帶回家。」但在她開始上節目後,有原住民小朋友寫信給她,跟她說:「謝謝你,你是我們的偶像,你做得到,我們也做得到。」 孩子能受到鼓舞,給她前行莫大的動力,也讓她不停止前進偏鄉,用各種方式宣導衛教與急救觀念,即使路途有些阻礙,她也始終相信,「路,是人走出來的」。 「我認為我的抗壓性夠高,因此選擇急診醫學。每當心情低落時,我的紓壓方式就是『放空』,一個人在外面晃一晃、走一走,老公看我晚回家,就知道我在急診室遇到一些狀況。」 「有些病人進院時還有心跳,但很快地就可能病情急轉直下,離開了,家屬經常無法接受死亡的結局,我也必須去承接家屬的情緒,以及接受醫師仍可能救不回病人的事實。但即使如此,我能夠堅持下去,也是因為這裡(醫院)充滿令人感動的故事,我的人生意義,就在這裡。」 父親上的一堂生死課:眼淚因為愛而存在 「過去我在安寧病房工作時,有位長輩的家人彼此間在『演戲』,不想讓長輩知道他快往生。但有天,我跟病人聊天發現,其實他早就知道了。他說:『我知道我快離開了,我也知道他們在演戲,但因為我愛他們,我要假裝不知道。』」 「他是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輩,我很不忍心。我跟他說,我要調去其他單位,因為我不要跟你說再見。我邊說,邊哭得稀裡嘩啦。」 「他只是很慈愛地對我說:『有一天,你會是一位成熟的醫師,你就不會輕易地為病人掉淚。』他的話深深影響了我,這麼多年過去,我時常想起他。」 田知學感性地提到,面對親人過世,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她的父親也罹患癌症時,了解膽囊癌嚴重性的她,再愛、再想讓父親留下,仍在一年多後就「送走」了父親、告別最愛的父親,她的這堂生命課,深刻地印記在她的生命裡,因愛而哭泣,也因愛而重生。(推薦閱讀:「我死都不插管!」父母逼簽放棄急救書 先問5個問題) 「過去我覺得很重要的,其實不重要;再重要的,我們可能抓不住。父親罹癌一年,父親說他並不怕死,我還是很煎熬。他離開後我很遺憾、自責,我不停想,我要學習原諒我自己嗎?我做不到,但我到底在害怕什麼?」 身為急診室醫師,看盡不知多少生死離別,可是唯有自己親自經歷,才知道放手有多難,把握當下又有多重要,所謂的「珍惜所愛」,沒有痛過,很難體會愛的可貴。 急診工作操勞,養生秘訣在於「一把穀物」 工作日夜奔波的她,有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養生秘訣,她剛上小學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驗證。 「我在他嬰兒的時候,就只給他吃『全食物』,副食品一定是親自製作,開始吃飯後,就天天吃纖維高的全穀類(像是糙米、燕麥等)。」 「現在我為他帶便當,也會幫自己帶一個全穀便當,只要一手掌穀類,營養比一盤蔬果還多,裡面有礦物質、維生素B、抗氧化劑等等,讓身體減少發炎,不容易中風、心肌梗塞,延長我們健康的壽命。」 「現在我的孩子反而不習慣吃加工食品,喝不慣濃縮果汁或其他加工品的味道。我也靠這長久的飲食習慣,維持自己健康的身體。」 我有一個夢: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 工作繁重,如此拼命的田知學,給自己的一句名言是「你若想自己做不到,你就會做不到!」在她的努力之下,現在衛福部已經增設部落的AED設備,而她的口號「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也藉著網路傳播給更多人;很愛小孩的她,還出了本童書繪本《為什麼不能去打獵》。 接下來,她仍會肩扛著使命,繼續往前行。這是她的女人40,美麗、自信,還有責任! 【註】影片請搜尋「必學CPR+AED急救4步驟」●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愛運動較容易有糖尿病?白雁:每天3分鐘這樣做,活絡氣血、穩定血糖.牙痛就診,竟是口腔癌第一期!醫師:6大關鍵是警訊.子女會長大,我也會衰老!台大教授:傳承生命美好,才能讓我們的生命生生不息
-
2020-07-22 新聞.健康知識+
一張表看出你缺乏哪種維生素!9個身體警訊你中了幾項?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國人飲食西化與外食人口逐年增加,營養攝取常有攝取不均衡問題,補充方向也不盡相同,多數人認為是營養過剩,其實不然!奇美醫學中心自民國108年8月至109年1月統計1,000多筆的民眾資料顯示,有5.3%缺乏維生素C、8.7%缺乏維生素A,但相反的,B群超出參考值的比例卻偏高,意即有過量補充的可能。微營養素為人體必備營養素 需藉由飲食補充「微營養素」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總稱,是人類必需營養素之一,不能完全由人體自行合成,需由飲食補充獲取,且受年齡、壓力、孕期等健康狀態影響。而體內維生素礦物質參與體內酵素合成及代謝活性,若有攝取不足易有代謝障礙問題發生;有不少研究亦指出,維生素缺乏與癌症、慢性疾病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有關,更與多類疾病潛伏期息息相關。缺乏維生素D影響鈣吸收 亦與心血管、自體免疫、慢性疾病有關此外,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民國101年08月至108年12月逾3萬筆微養營素檢測資料數據顯示,發現高達61%民眾缺乏維生素D,其中近八成為年齡介於31至60歲之民眾。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如偵強調,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國人不足的比例相當高,維生素D除與鈣質吸收有關外,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維生素D亦與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慢性疾病等有關。延伸閱讀: 蔬菜要先洗還先切? 營養師告訴你如何處理營養不打折 疲勞痠痛只能靠B群? 3類天然食物也能幫你找回活力 營養藏在果皮裡! 5種水果連皮一起吃更勝果肉
-
2020-07-20 橘世代.健康橘
【天然保養妙方03】抗皺紋的天然食材 食用白花椰菜補充膠原蛋白
這些不請自來,偷偷爬上眼尾、嘴唇、脖子、雙手上的線條,不只洩漏年齡,也是來自肌膚的求救訊號。膠原蛋白隨著年齡流失,導致肌膚失去彈性而鬆弛、下垂,皺紋是身體在提醒我們,需要開始加強滋潤保溼。存在於肌膚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是人體細胞間互相連接的膠狀蛋白質,提供固定、支持和保護細胞的功能,可使皮膚緊緻、有光澤,增加肌膚保水度,也有強化毛髮的功效。市面上各種膠原蛋白保養品,吃喝、塗抹、敷用,多到令人難以選擇。其實,有效促進體內膠原蛋白生成,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補足大量的原料─ 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是形成膠原蛋白不可或缺的輔酶。白花椰菜含有大量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能幫助人體產生膠原蛋白,滋潤保溼肌膚,也很適合自製成除皺面膜,使臉部肌膚水嫩、消除細紋,修復、預防皺紋的效果很好。白花椰菜 幫助身體自製膠原蛋白 我從小就對白花椰菜情有獨鍾,只要飯桌上出現這道菜,一定會食慾大開!白花椰菜低卡高纖、營養充分,富含維生素B群、葉酸、菸鹼酸,維生素C、K,以及蛋白質和礦物質鈣、錳、磷、鎂、鋅、硒,尤其是其中的植化素─ 蘿蔔硫素,可啟動體內抗氧化物─ 榖胱甘肽生成,有助排毒及減少自由基,進而保護皮膚細胞、除皺抗老,有助養顏美容。類屬十字花科甘藍家族的白花椰菜,耐低溫,為全年皆有、冬季產量佳的蔬菜。花椰菜的食用部分,是由好多含苞待放的花蕾所組成的球形花序。挑選花椰菜以花球完整緊密、色澤乳白,莖葉新鮮翠綠最佳。花椰菜的清洗方法為,整棵花椰菜先浸入鹽水中約五到十分鐘,將藏身於花梗莖節間的小蟲或殘留的農藥清除出來。接著切成小塊以流水沖洗,徹底洗淨。白花椰菜吃法多 沙拉入菜超清甜白花椰菜的吃法很多,鮮食、熱炒、焗烤、煮湯都適宜。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在沙拉吧生吃白花椰菜的經驗,非常的脆口清甜,帶有一股淡淡的香氣。單吃或與其他蔬果、醬汁搭配,都是美味的沙拉好菜!白花椰菜燉飯、焗烤白花椰菜、白花椰菜泥都是美味方便的白花椰菜料理,自己最喜歡的則是做法簡單的白花椰菜濃湯,口感綿密、好吃又有飽足感,是同時維持身材、美麗肌膚的首選。白花椰菜保養方法白花椰菜除皺面膜 + 焗烤白花椰菜泥茶花籽油具高達近85%的油酸,與皮脂相合,能有效保溼除皺,其與白花椰菜泥混拌成的面膜,是一道可以吃的保養品。材料:花椰菜1顆(約1斤600g)、茶花籽油15ml、奶油30g、高湯或牛奶200ml、乳酪絲120g、鹽少許、黑胡椒少許準備:白花椰菜切塊備用白花椰菜面膜做法:1. 將一半的白花椰菜放進食物處理機中,打成泥狀。2. 取出白花椰菜泥,與茶花籽油一起拌匀,面膜即完成。焗烤白花椰菜泥做法: 1.將上述步驟2的白花椰菜泥調入高湯或牛奶,蒸3-5分鐘使熟軟。2.另一半的白花椰菜切塊,以煮沸的鹽水浸3分鐘,保持嫩綠乳白,不發黃。 3.蒸熟的白花椰菜泥,以鹽、黑胡椒調味後,和白花椰菜切塊一起拌匀,倒入烤盤。4.白花椰菜上面鋪滿乳酪絲,烤箱以200度預熱10分鐘後烤 10-15分鐘。5.取出即可享用。提醒:有甲狀腺疾病患者,請謹慎適量食用白花椰菜,或請教醫護人員。【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有機不老系列專輯↘↘↘】【天然保養妙方01】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天然保養妙方02】白髮不用染?逆轉白髮變黑髮可靠奇蹟之樹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19 養生.營養食譜
擺脫魔鬼糖蜜 自製天使甜點
平日忙碌於診所的工作,唯有假日才能細細體會慵懶的午後時光。打造優閒的下午茶非難事,而色彩繽紛又可口的甜點絕對是首選。問題是天使面孔般的甜點,卻隱藏著惡魔的另一面,往往添加大量的精緻糖及奶油,易造成肥胖及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天使般的甜點可以療癒寂寥的心情,但唯有自己親手製作,才能避免因高油、高脂肪如惡魔般猖狂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做出完全符合個別所需,且營養、健康又美味的甜點。紅紫黑黃養生湯這道湯點以全穀雜糧領軍登場,全穀類屬於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吃了血糖不易快速波動,且高纖帶來飽足感。搭配紅棗、枸杞等滋補中藥食材,不但含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也增添這道湯品的甜度。如果嫌甜度不足,可以適量添加含較多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黑糖,但黑糖屬於高升糖指數(GI值約為93),糖尿病患者建議使用口感相似、但屬於低升糖指數的椰棕糖(GI值約為35)。食材(4人份):紅豆50克、紅棗25克、枸杞25克、紫米50克、黑糖或椰棕糖適量、地瓜100克、水1200cc作法:1.枸杞、紅棗用熱水洗淨,地瓜切塊蒸熟。2.將紅豆、紫米先浸泡4小時以上。接著放入電鍋內並加入紅棗及水煮至熟爛。3.將作法2所有食材移至果汁機內打成濃湯。(紅棗去籽)4.將作法3加入地瓜及枸杞,視其需要的甜度加入適量黑糖或椰棕糖。紅黃綠丸子抹茶歐蕾佐藍莓醬帶著日系少女風的甜點,草莓、柑橘及奇異果升糖指數及熱量較低,亮麗的植化素與糯米粉混融為三色丸子。抹茶含兒茶素、茶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及膳食纖維;藍莓含高量的抗氧化植化素,特別是花青素。食材(4~6人份):紅黃綠丸子:糯米粉150克、草莓45克、柳橙15cc、奇異果45克、麥芽糖醇15克抹茶歐蕾:牛奶1000cc、麥芽糖醇30克、抹茶粉15克藍莓醬:藍莓50克、椰糖15克、檸檬汁10cc1.三色丸子作法:●將糯米粉50克及5克的麥芽糖醇混合並加入捏碎的草莓。揉一揉並滾成棒狀,切成自己喜歡的大小(約8至10個)。接著捏成圓形並將中間壓凹。(柑橘與奇異果丸子作法亦同)●準備滾水,水滾後放入丸子。等丸子浮上來就可以撈出,泡在常溫水裡避免沾黏、變硬。2.藍莓醬汁作法:●藍莓與椰糖混合靜置10分鐘後,加入檸檬汁以小火熬煮,並用湯匙稍微擠出果液。●加入兩大匙水拌勻,煮至喜歡的濃稠度。3.鍋子倒入牛奶、麥芽糖醇30克,開小火待水稍滾時放入抹茶粉,攪拌成抹茶歐蕾。4.將藍莓醬放入紅黃綠丸子的凹槽中搭配享用。也可以把丸子放入抹茶歐蕾湯中,兩種吃法各有風味。莓果南瓜提拉米蘇6吋的提拉米蘇蛋糕只用了50克的麥芽糖醇?答案是以南瓜天然的甜度減少糖的攝取,並將精緻糖改為與蔗糖口感接近的麥芽糖醇,熱量減少一半。由於麥芽糖醇升糖指數低,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及減重需求。因其無法被口腔內的細菌利用,也可以預防齲齒的發生。要提醒的是,南瓜屬全穀雜糧澱粉類食物,高血糖患者應避免過量。食材(6吋蛋糕,4至6人份):●乳酪餡:吉利丁3片7.5克、南瓜300克、馬斯卡彭起司250克、雞蛋4個、麥芽糖醇50克、藍莓30克、蔓越莓30克、覆盆莓50克●餅乾可可餡:消化餅乾15片、熱水5大匙、可可粉適量作法:1.吉利丁泡水軟化,再隔水加熱融化;南瓜削皮蒸熟打成碎泥;馬斯卡彭放於室溫變軟;雞蛋將蛋白、蛋黃分開。2.將馬斯卡彭、蛋黃、南瓜泥加入融化的吉利丁攪拌均勻。3.將蛋白打發到出現許多泡沫,放入約1/3的麥芽糖醇繼續攪拌至出現很細的泡泡,再放入1/3混合攪拌至變硬,接著放入剩下的糖攪拌至不掉落的程度。4.將作法1與2混合均勻即為乳酪餡。5.餅乾可可餡做法:先將消化餅打碎,並加入可可粉及熱水混合均勻即成。6.將作法4混合好的餅乾一半量放入容器最底部,再倒入乳酪餡。鋪上剩下的混合餅乾,接著倒入剩下的乳酪餡。7.放入冰箱5至6小時凝固後就可以脫模取出,撒上可可粉、以莓果裝飾。●打發蛋白時,不要一次放入全部的砂糖,免得太黏不好打發。
-
2020-07-19 橘世代.健康橘
白色防癌、紅色護心...「選色吃菜」,你吃對了嗎?
「天天五蔬果」這個口號已經深植國人心中已久,大家都知道這是健康飲食的口號,但是,很多人卻搞錯了其中的意義!有人說是「一天吃5種蔬果」,也有「一天吃5碗蔬菜」到底哪個對?其實都不對!而是希望國人一天要吃3份蔬菜+2份水果加起來共5份!說到這裡,有很多民眾就會詢問營養師,那要吃甚麼菜比較好?或是要吃甚麼水果最好?常常聽到有民眾說「我只喜歡吃高麗菜,其他都不吃」或是「我有糖尿病只能吃芭樂」,但是這些民眾卻也符合天天五蔬果的攝取量,這樣會有飲食上的問題嗎?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因為已經達到宣導的基本建議攝取量,但是在蔬果進階的選擇上應該不要只攝取單一蔬果或某幾種蔬果,而是應該要如同彩虹般的各種顏色蔬果多樣的攝取。為什麼需要攝取多顏色的蔬果呢?主要是因為植物中含有植物性化學成分簡稱「植化素」,而植化素指在水果、蔬菜、穀類等食物中所含的化合物,它並不是身體的必需營養素(如:礦物質、維生素…等五大營養素)。但是因為植化素的存在所以讓每種植物都有其特殊的顏色,就像橘子就會想到橘色,蘋果就是紅色一樣,而植化素數以千計的存在植物中,讓每種植物具有特殊的顏色與味道,對植物而言就猶如它們的免疫力般的保護植物可以抵抗細菌,病毒以及真菌,甚至具有抗氧化的角色。而我們依照植物的顏色分為:綠色、橘黃色、白色、紅色以及藍紫色,每種顏色有各司的生理功能,所以我們若能均衡攝取各種不同的顏色植物,將對身體提供不同的植化素。我們由上面簡單的資料知道不同的蔬果有不同的保健功能,這個不是單一蔬果可以全面提供的,而且雖然顏色相同但是所含的植化素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芹菜主要的植化素有芹菜素,而空心菜中則是槲皮素;西瓜跟櫻桃雖然都是紅色的,但是西瓜所含的是主要植化素是茄紅素與胡蘿蔔素,櫻桃則是花青素,槲皮素。 所以在購買或攝取蔬果的時候除了要注意是否攝取到足夠的量外,另一個重點就是要注意是否如同很多婆婆媽媽一樣到市場後因為特價一次買了一大包的相同蔬果,這一周全部都是吃一樣的蔬果。蔬果的挑選上最好是當季盛產的蔬果,因為當季的蔬果中其植化素的含量最高,再則是顏色種類要多,如此才能攝取到足夠的保護力,讓自己的健康如同彩虹般的亮眼。本文轉載自《仁寶i照護》【關於更多營養飲食大小事↘↘↘】。打破迷思! 吃太清淡反而容易衰老無力 。吃得少就是養生? 營養師:吃的均衡才是真養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7-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微營養素」是人類必需營養素之一,該補充哪些呢? 專家分析給你聽!
忙碌的現代生活已成常態,使得外食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國人飲食西化已久,致使肥胖率居高不下。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其中成人男性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3.7%,而成人女性過重及肥胖率則是30.8%。因此,多數人會認為現代人早以營養過剩了,哪會有營養不良、不均的問題發生。事實則不然,據奇美醫學中心資料庫統計,有5.3%的人缺乏維生素C、8.7%缺乏維生素A,但B群卻超出參考值的比例偏高,意即可能過量補充。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如偵建議,「微營養素」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總稱,是人類必需營養素之一。但不能完全由人體自行合成,需由飲食補充獲取,且會受年齡、壓力、孕期等健康狀態影響。而體內維生素、礦物質參與體內酵素合成及代謝活性,若有攝取不足易有代謝障礙問題發生。有不少研究指出,維生素缺乏與癌症、慢性疾病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有關,更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奇美醫學中心病理中心臨床病理科高專吳麗卿指出,例如,近年倍受關注的維生素D,國人不足的比例相當高。但維生素D除與鈣質吸收有關外,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亦與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慢性疾病等有關。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逾3萬筆微養營素檢測資料數據顯示,發現高達61%民眾缺乏維生素D,其中,近八成為年齡介於31至60歲之民眾,是為生產力最佳的年齡層。劉如偵進一步建議,可考慮透過「微營養素」檢測,以提供營養補充方向。接受檢驗的人,不僅能了解體內微環境狀態外,再接受醫護人員的專業衛教建議後,有41%民眾的維他命D有顯著提升,改善體質。目前,「微營養素」檢測可檢驗9項維生素及11項微量元素。劉如偵提到,微營養素對身體的功能,以及缺乏恐造成的健康影響如下。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持正常視覺、基因表現、免疫功能。注意!需和油脂一起攝取才能有好的吸收效果。若缺乏恐有乾眼症、夜盲症問題。★維生素D:用於調節人體中鈣和磷的正常濃度,幫助骨骼對鈣的吸收,維持骨骼正常功能。缺乏則會產生骨質疏鬆症、軟骨症。★維生素E:在體內扮演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劑,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傷害。如不足,會出現溶血性貧血、腸胃不適、陽痿、皮膚病害、肌肉衰弱。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協助神經傳導物質合成,有保護周邊神經傳導功能正常運作的作用。攝取不足會有腳氣病、視神經病變。★維生素B2:參與能量代謝反應反應,與其他維生素B群一起輔助供給細胞所需的能量,並可幫助血球正常增生。缺乏會出現口角炎、視力模糊、發癢流淚、眼睛酸痛、角膜充血。★維生素B6:協助排出含氮廢物、抗體的合成、消化系統中胃酸的製造、脂肪與蛋白質利用、維持體內鈉鉀平衡。缺乏會出現食欲不振、嘔吐、貧血、關節炎、小孩痙攣、學習障礙。★葉酸:胚胎發育時最重要的營養素,可以降低胎兒發生神經管缺陷的機率。若不足則有惡性貧血、胎兒神經管發育的缺陷。★維生素B12:於體內協助活化葉酸的功能,與骨髓細胞的造血功能有關。缺乏會出現惡性貧血。★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氧化劑的威脅同時也是一種輔酶。不足則出現壞血病,或者身上常見多處瘀血。微量元素★鐵:是構成人體血紅素的必要元素,與氧氣的運送、儲存及能量的生成以及細胞免疫、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關。不足則出現缺鐵性貧血。★鋅:對於細胞生長及代謝非常重要,也是體內進行正常代謝反應所需金屬酵素的組成成分之一。缺乏則恐生長遲緩、生殖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銅:是細胞電子鏈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關鍵成分。在人體中主要分布於肝臟、肌肉和骨骼中。缺乏則會有貧血、毛髮和骨骼異常、腦障礙。★錳:具有促進骨骼之發育以及生長、維持腦功能的正常運作和維持糖以及脂肪之正常代謝等功能。★硒:參與體內抗氧化及甲狀腺代謝素代謝,可調節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減少有害自由基的產生。不足會發生生長不良、肌肉疼痛、頭髮和皮膚色素的流失。★鎳:具有加強胰島素的作用以及協助血液製造之功能。★鉻:能協助脂肪的代謝來減少體內脂肪及增加肌肉量而改善體格,亦可藉由增加胰島素的效力來調節葡萄糖量,進而避免低血糖症及糖尿病的發生。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神經焦慮、手腳易抽筋。重金屬類的微量元素:非人體必需元素,但若超過恐造成的後果★砷:非人體必需元素。砷中毒在皮膚、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及周邊血管病變,如四肢壞死(烏腳病),造血功能也受影響,罹癌機會也會增加。★鋁:非人體必需元素。恐致使腎衰竭、透析性癡呆、何杰金氏病、囊性纖維化症、腦病變、軟骨症。★鎘:非人體必需元素。長期暴露會引起肺部纖維化、腎衰竭、軟骨病(日本的痛痛病)。★鉛:非人體必需元素。影響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引起小兒發育障礙、小球性貧血及癌症發生。劉如偵提醒,在繁忙的工作和高壓的生活中,大家應有營養素檢測觀念,透過精準檢驗、聰明補充,正確調整身體微營養素,以全方位營養調理的觀念照護自己。 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劉如偵、奇美醫學中心病理中心臨床病理科高專 吳麗卿
-
2020-07-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雞胸肉有助健身減肥?營養師:長期食用容易便祕
吃雞胸肉不但可以減肥,還有助健身者維持體態。最近「雞胸肉」成為民眾飲食的新寵,超商紛紛推出相關產品。營養師表示,雞胸肉富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很適合想瘦身或健身的人食用,以打造理想體態。補充蛋白質 肉魚豆蛋類都適宜營養師趙函穎表示,雞胸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每100公克雞胸肉的熱量僅104卡,蛋白質含量22公克、脂肪含量0.9公克,又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總膽固醇。一般運動後應適當補充蛋白質,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建議,運動後不妨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雞胸肉,幫助修補運動後肌肉纖維的損傷,此外,肉魚豆蛋類等富含蛋白質食物是好選擇。「舒肥」料理 真空低溫烹調正夯料理雞肉可採取微波、加熱、水煮等烹調方式。趙函穎建議,可以採用法國的「舒肥」法,以真空低溫烹調的方式,鎖住食材水分並保持滑嫩口感,近年非常盛行。「舒肥」作法很簡單,趙函穎指出,首先取一片雞胸肉,視個人喜好加上各式辛香料醃製,如黑胡椒粉、大蒜粉、月桂葉、迷迭香或義式香料等,加一點鹽、15㏄橄欖油,以密封真空袋封起來醃製一至兩小時。若家中有舒肥機,溫度調至62度並將雞胸肉放置約1.5小時,取出煎一下就可食用。也可用電鍋,按保溫模式放1.5小時,也可達到舒肥效果。趙函穎說,也可用烤箱烤雞胸肉,再將雞胸肉撕碎做成手撕雞,搭配生菜或蔬菜成為沙拉;或單純以微波加熱雞胸肉食用。葉嘉豐建議,吃雞胸肉可以搭配適量堅果,約大拇指第一指節大小的量,以補充維生素E、鎂等礦物質,幫助抗氧化、抗發炎、促進代謝,也有助於減少運動後的痠痛。1份雞胸肉 最好搭配1到2份蔬菜雞胸肉不建議長期食用,否則容易便祕。趙函穎建議,飲食必須均衡,一份肉應搭配一至兩份蔬菜,幫助蛋白質消化。以便利商店的食物搭配為例,以一塊雞胸肉配一盒生菜沙拉,再配一塊地瓜,就是營養素均衡的一餐。健身者在運動前後吃雞胸肉,一次一份即可,要記得搭配蔬菜與地瓜、玉米等澱粉類食物,才能有效增肌。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可大量吃雞胸肉。趙函穎指出,腎功能明顯退化、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病患,蛋白質的攝取不能過量,因此不可吃太多雞胸肉。第一至三期慢性腎衰竭患者,一天蛋白質攝取量應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公克,例如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僅能攝取48公克蛋白質,吃雞胸肉很容易超標。此外,若有慢性腎衰竭又合併糖尿病,飲食應請營養師來計算與調理,找出合適的方式。一般正常人的蛋白質也不應攝取過多,60公斤成年人,一天蛋白質攝取上限為每公斤體重2公克,一天大約攝取120公克蛋白質,若一整天都只吃每份100公克重的雞胸肉,應該以6片為上限,以免過量造成負擔。
-
2020-07-15 養生.聰明飲食
飯前吃水果助減重 「酸的」別多吃
夏天是水果盛產期,一般認為多吃水果有益健康。但水果應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吃?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表示,答案因人而異。不過,如果水果吃法不對,反而會帶來腸胃不適等後果。水果含有維生素、纖維素及礦物質等豐富營養,飯前或飯後吃,帶來的效益有所不同。李孟穎說,飯前吃水果可以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正餐的攝取,對於正在減重的人,有助於體重的控制;飯後吃水果則有利於營養素的吸收,並且促進消化、幫助腸道順暢。不過,有些水果飯前空腹吃,可能會有腸胃絞痛、脹氣等腸道不適症狀,尤其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民眾,空腹吃了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鳳梨、奇異果等,反而會造成腸胃黏膜的刺激,建議飯後吃,有助於消化、腸道蠕動。柿子、番茄等水果富含單寧酸,會和胃酸形成不溶解的塊狀物質,易引起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不適。檸檬、柳丁、橘子、山楂、草莓、蔓越莓等含果酸、有機酸的酸性水果,以及荔枝、甘蔗、釋迦等糖分高的水果,都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加重胃潰瘍的不舒服。李孟穎提醒,根據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水果每天攝取為2到3份,一次攝取量為1個拳頭的大小,切忌一次吃完全天的水果量,應該平均分散在3餐攝取,以減少餐間攝取零食的機會。至於糖尿病病友,吃水果最好是兩餐之間攝取,不要飯後馬上吃,以免造成血糖飆升。李孟穎說,飯前、飯後、餐間吃水果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及生理狀況選擇,看是想要幫助消化,還是營養素吸收,或是體重控制等,都會有不同的功效。
-
2020-07-14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失敗都是澱粉的錯?日本名醫:靠「限醣飲食」甩肉前,你該知道的5迷思
【編按】糖尿病內科醫師,現任AKIBA水野診所院長水野雅登,水野醫生的雙親本身就有糖尿病史,之後他自己也因健康亮起紅燈,開始實施以限醣飲食為主的治療,效果奇佳,1年內靠限醣飲食減了14公斤。 水野醫生表示,以往大家習慣的飲食方式是,「碳水化合物6‧蛋白質2‧脂肪2」的熱量分配,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是以米飯為主食。但事實是,就算人體不攝取醣類,只要有攝取蛋白質和脂肪人的身體仍舊可以製造葡萄糖。這就是所謂的「醣質新生作用」。醣存在人體中,它並不是必須的熱量來源。常見的迷思1:只減少醣類的攝取有不少人覺得「自從開始實行減醣後感覺體力變差了,還會容易頭昏眼花……」。問了他們的飲食內容後發現幾乎全都是蛋白質和脂肪攝取不足。 原本就不胖的人一旦減少了醣類和脂肪的攝取,產生能量的來源就會枯竭,身體當然失去動力。 有很多都是飲食內容像上面那樣以蔬菜和豆類為中心,在減醣過程中卻只是單純不吃主食而導致營養失調的案例。一般人大多都認為「豆類不也是蛋白質嗎?」但其實植物性蛋白質的吸收率較低,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的情形。常見的迷思2:靠多吃豆類來補充每當我對那些飲食內容大多為蔬菜和豆類的人說:「要多攝取些蛋白質哦!」他們都會回答說:「我有多吃豆類和來豆腐」。然而,蛋白質的源只依賴豆類是不行的。與肉類、魚類和蛋類等等的動物性蛋白質相比,植物性蛋白質較不易被身體吸收。如果就前面提到過的蛋白質積分來看的話,雞肉是100分,而大豆大約只有一半,是56分。如果要靠豆腐來攝取100克的蛋白質,要吃進15塊的豆腐才能辦到! 以肉類和蛋類做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才是正解。常見的迷思3:以為只要少吃主食就可以了「明明都沒有攝取醣類了,怎麼還是瘦不下來」? 有這類困惱的人,我建議可以把一天吃進肚裡的所有東西一一寫下來,試著找出「隱藏的醣類」。雖然沒吃米飯、麵包等等的主食或是甜食,但是否吃了水果或是馬鈴薯、番薯等等的薯類?又或者喝了蔬菜汁、營養飲品等含糖量多的飲料?尤其近年來經過品種改良後很多水果的甜度都很高,這些要多加留意才是。常見的迷思4:漠視貧血無法克制想要攝取醣類的慾望─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身體缺鐵而造成的「醣上癮症」。 日本人尤其是女性幾乎都有缺鐵的情況,特別是一直採行「健康飲食」,飲食內容以蔬菜為主的人更是嚴重地缺鐵。和肉類或魚類中所含有的動物性鐵(血基質鐵)相比,蔬菜和豆類中所含的植物性鐵(非血基質鐵)吸收率格外地低。缺鐵會使身體的代謝失調,並造成身體極度需要醣類的反作用。像這種情況,在實行限醣前更應優先做的是補足身體所欠缺的鐵,改善貧血的情況。常見的迷思5:以為「吃糙米就沒問題」在一般的印象中,糙米比白米對健康更好。的確,精製前的糙米米糠中含有白米沒有的維生素與礦物質。 不過,就醣類的含量來說,白米和糙米並沒有多大差別。攝取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糙米後,血糖值上升的速度的確比攝取白米後的血糖上升速度慢,但為了讓血糖值下降所需要分泌的胰島素總量並沒有改變。 在我的界定中「糙米比白米更好」。可以享用但絕對不可過量。不可限醣的情況不單單是糖尿病的病患,實行限醣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不過,還是有一些不可以實行限醣的情況,所以還是得留意才是。不可以限醣的情況主要有以下4種。①已經在治療糖尿病的人對正在治療糖尿病的人來說,經常維持「低血糖」是件危險的事。特別是長期服用促使胰島素分泌的藥物「磺醯尿素(sulfonylureas, SU)」的人,或是有在注射胰島素的人,如果不攝取醣類,恐怕血糖值會一直下降變成低血糖。正在治療糖尿病的人自己任意採行限醣飲食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請務必諮詢醫生才行。②肝功能不全或是肝臟機能低下的人肝臟可以透過醣質新生作用將蛋白質轉換成葡萄糖,藉由脂肪的代謝而產熱能。可是如果肝功能不全,就無法充份將蛋白質或脂肪轉換成為熱能。③患有反覆性胰臟炎的人胰臟炎是胰臟被本身分泌的消化酵素破壞的一種疾病。是70多歲女性以及50多歲男性常見的疾病。胰臟炎罹患初期如果攝取脂肪會讓症狀更加惡化。所以這段期間應該要避免實行攝取脂肪的限醣飲食。患有胰臟炎的人如果已經完全痊癒,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實行限醣飲食。只不過如果是「慢性胰臟炎」,一旦攝取了脂肪後,病情有可能會再度復發,還是要多加注意。④長鏈脂肪酸代謝異常及尿素循環代謝異常長鏈脂肪酸代謝異常是無法充份使用醣類的疾病,而尿素循環代謝異常則是一旦攝取高蛋白質的食物,一種名為「氨」的毒素就會囤積在人體內的疾病。這2種疾病都不可以實行限醣。書籍介紹日本名醫最強減醣金字塔:最神效限醣瘦身法,越吃越健康新觀念作者:水野雅登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05/20作者簡介/日本知名糖尿病內科醫師/水野雅登(Mizuno Masato)糖尿病內科醫師,現任AKIBA水野診所院長。2003年取得醫師執照,並完成醫籍登記;2019/2/13開設AKIBA水野診所,擔任院長。水野醫師的雙親本身就有糖尿病史,之後他自己也因健康亮起紅燈,開始實施以限醣飲食為主的治療,效果奇佳。應用於實際診療後,成功使多名糖尿病患不再需要施打胰島素(其中甚至有人每日注射量高達97單位);在他的臨床門診中,共有84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完全斷開胰島素注射。後續他更透過部落格、Facebook、Twitter和巡迴演講等形式,全力推廣「蛋白脂質飲食法」及「零胰島素治療法」等資訊。現在亦同時實踐治療癌症的維生素生酮療法。《糖質オフ大全科》、《少吃點藥,血糖值照樣穩妥當》等。延伸閱讀: 擺脫身體慢性發炎!美國糖尿病協會:多吃10種食物「抗糖化」,預防糖尿病
-
2020-07-14 養生.聰明飲食
飯前還是飯後吃水果? 營養師:因人而異
多吃水果一般認為有益健康,夏天也是水果盛產期,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在營養諮詢門診,幾乎都會被問到「水果應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李孟穎表示,答案因人而異,但水果如果吃法不對,反而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水果含有維生素、纖維素及礦物質等豐富營養,飯前或飯後吃,帶來的效益有所不同,李孟穎說,飯前吃水果可以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正餐的攝取,對於正在減重的人,能有助於體重的控制;飯後吃水果對營養素會有更好的吸收,並促進消化、腸道順暢。但有些水果飯前空腹吃,可能會有腸胃絞痛、脹氣等腸道不適症狀,尤其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民眾,包括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鳳梨、奇異果,因水果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空腹吃反而會造成腸胃黏膜的刺激,建議飯後吃,有助於消化、腸道蠕動。富含單寧酸水果如柿子、番茄,單寧酸會和胃酸形成不溶解的塊狀物質,引起胃痛、胃脹、消化不良;富含果酸、有機酸的酸性水果如檸檬、柳丁、橘子、山楂、草莓、蔓越莓,這些物質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加重胃潰瘍的不舒服;糖份高的水果如荔枝、甘蔗、釋迦,也會促進胃酸分泌。李孟穎提醒,根據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水果每天攝取為2到3份,一次攝取量為1個拳頭的大小,切忌一次吃完整天的水果量,應該平均分散在3餐攝取,可減少餐間攝取零食的機會。至於糖尿病病友,吃水果的時機點最好是兩餐之間 攝取,避免飯後馬上吃,造成血糖飆升。「水果應該什麼時候吃呢?」李孟穎說,飯前、飯後、餐間吃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及生理狀況選擇,看是想要幫助消化,還是營養素吸收,或是體重控制等,都會有不同的解答。
-
2020-07-14 養生.聰明飲食
喝檸檬綠茶勝過單喝綠茶 醫:協同作用加分
營養互相合作的運作方式:協同作用林曉凌醫師表示,食物的營養攝取分成很多階段,例如從腸胃進入並消化後,靠著血液運送養分至身體各處等,不同的階段所需要的酵素、營養的參與也都不盡相同,若某酵素缺少便不利讓身體吸收養分,反之營養在相輔相乘的情況下,是有利達到強化效果的,也就是所謂的「協同作用」,這也是為什麼飲食上常會建議民眾多元攝取營養,而非單一攝取的原因之一。骨骼營養不能單靠鈣以骨骼營養來說,民眾普遍所知有利養骨的營養便是鈣,鈣確實是相當重要的礦物質,但要讓鈣從腸道進入到腸黏膜、進入到血液循環內,需要仰賴維生素D的運作,特別是維生素D3佔了很重要的搬運角色;當鈣進入到血管後,不能只有停留在血管之中,要進入骨骼、牙齒等處,就會需要維生素K2;進入骨骼、牙齒等處後,要讓鈣像磚頭一樣一磚一瓦的穩穩堆疊,則需要鎂。由此可見想要骨骼健康,並不能單靠補充鈣質,而是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以「協同作用」的方式互相配合,才有利養出健康的骨骼。這些食物一起吃,營養更加分因武漢肺炎爆發的關係,多數民眾都認知到免疫力的重要,免疫力的重點在於維持,太弱或過強都不利身體健康。而想要養成良好的免疫力,在飲食上也可以靠著各種食材搭配一起吃,讓營養達到協同作用的效果。胡蘿蔔&肉在林曉凌醫師的【平衡免疫這樣吃】一書當中就有提到,像是胡蘿蔔燉肉這樣胡蘿蔔和肉的搭配,就是一種有利達到協同作用的料理,胡蘿蔔當中著名的營養維生素A,除了本身就對人體健康相當有利,它還能夠吸收肉類的油脂、和蛋白脂結合一起食用,如此在血液輸送當中更能發揮作用。而其他像是豬肉、牡蠣、蝦、肝臟、蛋等富含鋅的食物,也都非常適合和胡蘿蔔一同食用。香蕉&豆漿相信有在運動的人多少都會知道,運動後可以吃根香蕉搭配豆漿,這其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協同作用搭配法,香蕉富含鉀和鎂,豆漿則有鈉和蛋白質,兩者搭配除了可以補充因排汗所流失的電解質,也可以達到體內的鈉鉀平衡,對於健康也相當有幫助。綠茶&檸檬綠茶也是對於人體健康相當有利的飲品,在書中林曉凌醫師就提到,綠茶加上檸檬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協同作用組合。綠茶中知名的營養兒茶素,是個相當強大的抗氧化素,對於降低心臟病和中風致死等風險非常有利,但其為非常不穩定的化合物,不易被人體吸收。加入檸檬便可使兒茶素的吸收率大幅提升,其最主要的關鍵就是維生素C,能使吸收率增加13倍之多。由此可見飲食不能單靠一種食材或營養,林曉凌醫師特別叮嚀,若想要達到身體維持健康的效果,飲食要多加留意多元營養攝取,如此對於健康更加有利。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7-13 橘世代.健康橘
【天然保養妙方02】白髮不用染?逆轉白髮變黑髮可靠奇蹟之樹
《聖經》出埃及記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進入曠野卻遇到不能喝的苦水,摩西求告,神賜予一棵能讓水變甜的樹,正是辣木,故辣木又稱為奇蹟之樹、生命之樹。辣木,辣木科、辣木屬,從其根部的辣味而得名,依果莢形狀也叫鼓槌樹。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適宜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臺灣也已成功栽植。辣木是有數千年歷史的超級能量食物,多種含量密度高的胺基酸和豐富維生素A、B群、C、D、E,礦物質如鈣、鉀、鎂、磷、鐵、銅、錳,微量元素硒、硫,以及強效的抗氧化物質,都是頭髮需要的營養。辣木的葉、花、根、豆莢、種籽均有食用價值,辣木籽油可以是烹調用油、工業用潤滑油,同時也是非常好的髮膚保養品,以抗老為主要訴求的國際知名品牌,也都標榜含有辣木籽油成分。尤其難得可貴的是,辣木籽對水源還有清潔、淨化功能。目前在臺灣比較容易取得的是辣木葉粉,吃法很多,簡單調水、茶、湯飲用,或直接口服,也可以加在精力湯裡,亦可和入米粥、燕麥糊內,也可與麵粉調拌做成餃子、麵條等各類綠色美食。辣木籽油含微量元素 恢復頭髮黑色素辣木籽油含豐富植物營養素,對於乾燥、易斷裂的頭髮有很好的保溼效果。高含量的維生素,可減少脫髮、促進毛髮生長和增加髮量。充足礦物質、微量元素可恢復黑色素毛母細胞,重新長出黑髮。自己食用辣木葉粉,外用辣木籽油按摩頭皮來護髮,效果極為明顯,不僅頭髮生長速度變快,而且新長出的都是黑髮。也注意到在前額髮際處,冒出許多毛茸茸的幼細髮絲,這可是自中學後就消失了,非常驚人!重金屬汙染 當心引起白髮 曾經,自己幾乎滿頭白髮時,做過重金屬檢測,才知道重金屬汙染也是引起白髮的原因之一。為了做好體內淨化、排除重金屬,需要留意日常用水品質,因此辣木籽就成了我出門旅行時,隨身攜帶的淨水器。辣木籽有特別的膠凝性蛋白質,會使水中的細菌、雜質聚集,沉澱到底層,上面的水即是澄澈乾淨的好水。每一公升的水加入兩粒辣木籽的粉末,大約一個半小時即可完成淨化。將上層淨水煮沸後即可飲用2洗髮使用除氯、無汙染的淨水,也是重要的護髮關鍵。建議可將辣木籽過濾後的水,加入熱水中來洗頭。辣木葉粉保養方法辣木葉粉有消炎、抗菌的功能,搭配富含維生素E的燕麥片,有舒緩同時潔淨的功效。可照顧乾性、敏感的頭皮,解除頭皮屑、搔癢、頭髮乾澀、毛燥打結的煩惱。材料:磨碎的燕麥粉1杯(120g)、辣木粉2大匙(30g)、鹽1杯(273g)、椰子油 1/2 杯做法:1. 將燕麥粉、辣木粉、鹽一起混合均匀。 2. 加入椰子油,拌成膏狀即完成。 3.做好後,儲存在密封容器中,可保存長 達1個月。使用方法:1. 從髮線中慢慢探到頭皮,無須按摩,用力不當會傷頭皮。 2. 慢慢地抹在全部頭髮上。 3. 塗敷10-15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4. 建議一週使用一次。【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有機不老系列專輯↘↘↘】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12 養生.聰明飲食
茄紅素比番茄多! 常被丟掉的「這個」一起吃更營養
每年4月到9月是西瓜盛產季,大西瓜、小西瓜、紅肉、黃肉台灣都找得到。夏天來一口,不只清涼消暑,也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長庚醫院營養師吳益銘說,西瓜超過9成是水分且富含電解質,適合運動後作為碳水化合物的補充。紅肉西瓜有比番茄更多茄紅素、而且有豐富的維生素A,其他營養成分還包括鈣、鎂、鉀及硒離子等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 茄紅素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提升免疫力,還能保護男性攝護腺健康,是天然抗氧化劑;維生素A對維持視覺及上皮粘膜的完整有幫助;鈣、鎂、鉀離子能幫助穩定血壓、維持神經與肌肉的運作;硒則是人體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必須營養元素,有助於降低癌症發生率。 有些人吃西瓜會吐籽,吳益銘指出,西瓜籽內主要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蛋白質,若是沒有咀嚼就直接吞下,西瓜籽就會隨糞便排出,建議可以把西瓜連籽一起打成果汁喝下,或是把籽咬碎才不會浪費了優質的營養成分。 營養師也傳授3個簡單原則挑選美味西瓜:選擇蒂頭青綠更新鮮;紋路粗而明顯的會比較甜、輕拍發出響亮清脆的聲音則表示熟度適中。不過一些人吃多了西瓜恐怕會導致腹瀉,因此建議民眾攝取水果適量即可。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夏天吃西瓜消暑! 內行人都知道新鮮多汁要這樣挑 西瓜從裡到外都是寶! 胃弱族千萬別在這時候吃
-
2020-07-10 橘世代.健康橘
【天然保養妙方01】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
有機美人生活家向學文旅美20年後返台,陪伴母親10年,她與母親一同實踐了各種養生與心身調理方法。本書記錄了她們所體驗最有效、簡單的天然保養術。學文老師認為,年歲的增長與死亡都是人生的必然,但透過好好照顧自己,讓身心維持在健康無病的狀態,絕對是力所能及且操之在己的事。《有機不老》書摘試閱:頭髮掉不停 與 「營養失調」有關至少有十年,打理頭髮好簡單,只剪,不染也不燙。一次固定修剪時,向來安靜專注的髮型師突然打破沉默,驚訝地問,我最近用了什麼來保養頭髮?我也好奇為何他會有此一問,原來是二十五年來對我頭髮質量相當熟悉的他發覺,我的頭髮竟然變多了!掉髮大多是因為髮根不固,不僅跟日常清潔、保養的習慣有關,更是與所攝取的營養有絕對關聯。掉髮,其實是人體新陳代謝的自然現象。一般來說,夏秋換季、氣溫降低時的頭髮掉落量會較多些,而一天之中,通常在睡醒和洗髮時,比較容易看得見掉髮。所以,判斷自己掉髮是否過多,就需觀察晨起時的枕頭上、洗浴後堵塞排水孔的髮絲,只要總數範圍在五十到一百根,都算正常。膠原蛋白減少 補充矽元素防掉髮然而,隨著環境、生活、飲食等各種因素,頭皮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流失,導致頭皮老化、毛囊受損,無法正常供應養分到髮根,使得原有長達五年壽命的毛髮生長期縮短,提前進入退化、靜止,造成髮根鬆動而大量脫落。因膠原蛋白減少所引起的掉髮,我們可以補充矽元素來促進體內正常製造足夠的膠原蛋白,來活化毛囊、鞏固髮根,增加髮量。矽元素,也稱為二氧化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也是構建膠原蛋白的主成分;和半導體使用的矽材料、洗髮精添加的人工合成物質矽靈,大不相同。天然食材中的馬尾草,堪稱植物界二氧化矽含量最豐富的來源之一。馬尾草強化髮質 恢復頭髮濃密馬尾草為木賊屬植物,是多年生不開花以孢子繁殖的蕨類。遠古時期的希臘、羅馬和中醫就有記載其醫療效果和多種日常用途,是一種古老藥草。除了富含二氧化矽,馬尾草亦含有其他有益生髮的礦物質,如鎂、鈣、鐵、錳、鉀、鋅、硒等。因為馬尾草有助於強化髮質,激活頭皮血液循環,進而滋養毛囊,防止掉髮、恢復頭髮彈性、韌度及濃密,並使髮絲烏黑潤澤;所以,很多知名品牌的頭皮保養、護髮精華都含馬尾草成分。馬尾草可在中藥房或花草茶店買到,中空有節的莖部在乾燥後,像極了小段的吸管,散發著淡淡的植物香氣。為了養髮,我一星期會喝一兩次馬尾草茶,也常用馬尾草浸泡液來洗髮、潤絲和按摩頭皮,頭皮屑和髮尾分叉的情況都確實有改善。濃密黑髮一如青春正盛,綁個馬尾,就好自然漂亮!馬尾草保養方法●馬尾草洗髮水馬尾草能抗菌、消炎,有效去除 頭皮屑,並具有排除頭皮多餘油脂的功能,因此對於油性髮質有很好的效果。做法:在洗髮精裡摻入馬尾草茶,調勻稀釋洗髮精的濃度後,即可洗髮。●馬尾草潤絲液使用方法:1、頭髮洗淨後,用馬尾草茶冲洗或浸濡。 2、在頭髮上保留15-20分鐘,再沖洗掉即可。●馬尾草茶材料:馬尾茶茶包1個(或乾燥馬尾草茶12茶匙(10g))、熱水250-300ml、蜂蜜少許做法:1、將馬尾草茶包或2茶匙乾燥茶放入杯中。2、沖入250-300ml熱水。3、浸泡大約10分鐘之後,加入少許蜂蜜一起調勻,即可飲用。【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有機不老系列專輯↘↘↘】。「把記憶譜成曲!」聽首歌吧,大腦起舞緩失智。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07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黏滑秋葵降血壓、助消化、防腸癌 專家教這樣處理最不流失寶貴黏液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秋葵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富含蛋白質,熱量不高,很適合想減肥的人食用。但要提醒民眾,它的屬性偏寒涼,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或排軟便的人,最好不要多吃。【記者陳惠惠 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8-03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秋葵雖然有個「秋」字,但每年3到11月都是它的採收期,5到9月則是主要盛產季。秋葵又名黃秋葵、黃蜀葵、羊角豆等,原產於非洲或熱帶亞洲。由於秋葵果實呈長條狀,尾端尖細,頗似女人的纖纖玉指,英國人幫它取了一個頗為浪漫的名字「美人指」。吃過秋葵的人很難不對它的黏滑汁液留下印象,有人自此不敢領教,也有人深愛它獨特口感。生機飲食成風潮,近年來食用秋葵的人愈來愈多。保護胃壁 黏液最營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秋葵的表皮毛毛的,加上裡頭帶有黏黏的汁液,過去台灣人的接受度不是那麼高,但日本人卻經常拿來涼拌,撒一些柴魚片,再淋上醬油,或蘸哇沙米,也常切成星星狀,放在味噌湯裡。明朝本草綱目裡就有關於秋葵的記載,但比較屬於食療用的植物。它的黏液裡,除了含了豐富的營養成分外,可以附著在胃黏膜上,保護胃壁,就是俗話說的「顧胃」。至於外傳「吃精補精」,認為秋葵對男性是很好的補品,還須文獻來佐證。屬性偏涼 蒜椒可平衡秋葵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富含蛋白質,熱量不高,很適合想減肥的人食用。但要提醒民眾,它的屬性偏寒涼,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或排軟便的人,最好不要多吃。燙熟後蘸摻有蒜末、辣椒末的醬油食用,可以稍微平衡它的寒涼,但還是不宜吃太多。降低血壓 預防大腸癌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秋葵黏黏的汁液裡,含有水溶性纖維果膠、半乳聚糖,以及阿拉伯樹膠,這三種成分都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除了可以降血壓、幫助消化,對預防大腸癌也有幫助。不只如此,水溶性膳食纖維吃了會有飽足感,對控制體重也有幫助。至於坊間認為,秋葵可以治胃炎、胃潰瘍,恐怕還需要科學證據才能證實。除了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秋葵裡的鈣、鎂跟鉀也很多,美國高血壓防治飲食建議指引裡,建議攝取的礦物質組合就是鈣、鎂跟鉀,這些在秋葵裡統統有,含量也不低。鈣含量多 比牛奶好吸收以100公克秋葵為例,鈣含量就有80到100毫克,跟等重的鮮奶不相上下。不同的是,秋葵的草酸含量低,鈣的吸收利用率可達五到六成,比牛奶來得好,對素食人口、發育中的小朋友,或是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鈣質來源。國人飲食普遍有鈣攝取不足現象,可以多吃一些秋葵。含鉀較多 腎病患燙過再吃不過,秋葵跟蔬菜一樣,因為含有較多的鉀,洗腎病患要燙過再食用。料理時,可把汆燙後的秋葵,捲上培根,再撒點起司粉,用錫箔紙包覆後放進烤箱烘烤,由於秋葵跟起司都富含鈣質,可以增加鈣質的攝取量。怎麼挑、怎麼煮秋葵燙過再切 別讓黏液流失●秋葵果實生長速度很快,很容易老化。拇指般長短的秋葵最嫩最好吃,超過中指長度可能太老。●秋葵表皮附有細毛,清洗時洗乾淨即可,不必費工把細毛刮除。●料理秋葵最大的重點,在於盡量保持秋葵「完整」度,為免黏液流失,千萬別在下鍋汆燙前,就先切除蒂頭,才不會流失寶貴的黏液,吃起來口感也差很多。最正確的做法是先留下三分之一的蒂頭,汆燙後再切掉。●整根秋葵燙熟後食用,不僅方便,也最好吃。煮太久的秋葵,表皮會變太軟,汁液也會滲出。另外,先加些鹽後再汆燙,可以避免秋葵變黃。
-
2020-07-06 名人.好食課
吃到超級食物很麻煩?營養師教你吃最常見的1米+5麥
超級食物這詞十分廣泛,究竟到底什麼是超級食物呢?其實,這個詞是有被定義的喔!牛津字典(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認為「對健康非常有益,且含有豐富營養的食物」(連結)。而麥克米倫字典(Macmillian dictionary)對超級食物的解釋是「對健康非常有幫助,甚至可以改善某些疾病」(連結)。但因為每種食物都有強項和弱項,雖然超級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素,但也不要忘記均衡飲食是最重要的!穀物雜糧類的食物含有多種的營養素,像是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與植化素等,能緩解疲勞、促進腸道蠕動的功效,因此穀物雜糧都常被認為是超級食物!而這次好食課就透過這次專欄,來介紹穀物雜糧食物中最常見的「1米 + 5麥」吧!1米+5麥超級食物,補充營養、纖維和能量1. 糙米/發芽糙米(Brown rice)米是我們最常吃的澱粉食物,但平常時候吃的都是去除麩皮與胚芽營養的精白米。糙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是精白米的3.8倍,而膳食纖維更是精白米的5.7倍。不僅如此,許多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多酚類、黃酮類等植化素,如:槲皮素、咖啡酸、香草素等都存在於麩皮或胚芽中,除此之外,糙米在發芽後GABA含量會大幅度增加4至8倍(連結),幫助我們放鬆和入睡,而這都是精白米無法提供的!2. 燕麥(Oat)燕麥是最常見的高纖「穀片」食物之一,以市售燕麥隨手包(37.5克 )為例,就含有3.2 克的膳食纖維,而且這些纖維中又含有「𝝱 -聚葡萄糖」,能夠經過消化道菌叢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而調節膽固醇和血脂。市售業者的健康食品認證資料中指出,連續兩週每天吃75克燕麥,能減少12-15%的血脂,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除此之外,這些短鏈脂肪酸也可以刺激腸道激素分泌,進而調控食慾和促進代謝!3. 藜麥(Quinoa)藜麥的蛋白質含量約有15%,相較其他穀類的10%而言是蛋白質含量更為豐富的穀類食物,因此藜麥在這幾年成當紅的食材。除了豐富的蛋白質以外,藜麥也含有將近10%的膳食纖維(連結),是不錯的膳食纖維來源。藜麥中也含有一些抗氧化與抗發炎的植化素,如:多酚類、類胡蘿蔔素等,也有研究指出這些植化素可能具有調解血糖和血脂的作用(連結)。2018年的臨床實驗文獻也發現,每天以藜麥麵包取代白麵包方式,增加穀物雜糧攝取,能降低血糖反應,進而可能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功效(連結)!4. 黑麥(Rye)黑麥又稱裸麥,是歐洲常作為麵包、餅乾或發酵製酒的穀物。黑麥不只是含有高量的膳食纖維,其麩皮中也有豐富的木酚素(lignan),這是一種具有抗氧化的類黃酮物質。研究發現血液中木酚素的含量會與許多癌症的發生風險成反比(連結),在一些動物實驗也發現木酚素具有抑癌功效,因此學者推測木酚素可能可以幫助預防癌症。5. 大麥(Barley)大麥(又稱為洋薏仁或小薏仁)也是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穀類,每一百克的大麥片含有6克 的膳食纖維,這些膳食纖維能夠被腸道菌叢發酵,是腸道菌叢的能量來源。2015年文獻中,學者給予實驗鼠攝取含有大麥或大麥胚芽的飲食,在4週的高油飲食下發現有攝取大麥的實驗鼠,腸道菌叢的比例和控制組比較有顯著的改變,學者推測大麥的膳食纖維可能透過在腸道中可以調節菌叢生長(連結)。如同燕麥的膳食纖維,大麥也含有𝝱 -聚葡萄糖,在一項meta-analysis研究中發現,攝取富含大麥的飲食達4-12週,約可分別降低總膽固醇(-13.38 mg/dL)與低密度脂蛋白(-10.02 mg/dL)含量(連結),顯示大麥可能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連結)。6. 蕎麥(Buckwheat)蕎麥含有豐富的微量礦物質,像是鋅、錳、硒等,都是維持人體代謝的關鍵礦物質,也是人體抗氧化酵素的輔助因子,讓我們的細胞可以維持正常的抗氧化能力。芸香素(rutin)也是蕎麥中富有的多酚類物質,在一些動物實驗中發現攝取芸香素能保護腦部神經,減緩類憂鬱行為,也具有調節血膽固醇的功效(連結),因此在飲食中補充芸香素有助於維持我們健康!吃到超級食物不麻煩?營養師推薦一次能吃到5種以上穀物更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盡可能的達到穀物雜糧生活,攝取這些「超級食物」,而且並非只能是飯、麵條、麵包,但要一次獲得這麽多穀物雜糧很麻煩嗎?營養師建議,市售用多種穀物雜糧製成的沖泡包也是不錯的選擇,且最好選擇可一次吃到5種以上穀麥者更佳,加上有充氮包裝能避免穀物雜糧的油脂氧化,也可以挑選領導品牌,品質安心。營養師也建議可以在早上,或者下午當作能補充能量與營養的下午茶點心,也可以加入鮮奶一起補充蛋白質,幫助我們補充營養,也滿足攝取穀物雜糧的建議喔!【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不怕夏天疲勞症候群!營養師教你用1米+5麥超級食物補充能量】
-
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運動暴汗除體內濕氣?中醫4大排濕法「做對才有效」
排濕除了依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中醫師吳正一舉例,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的排毒效果也會跟著變差,進而成為體內濕氣難以排除的原因。因此,需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習慣,才有助於改善新陳代謝。以下是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1.穴位按摩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由於身體是一個循環系統,因此能透過按壓穴位的方式,針對人體內的12條筋絡走向進行治療,卻讓民眾時常納悶為何中醫常有「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狀況,其實是透過穴位對症下藥。幫助身體排濕的穴位,分為手部、腹部、腳以及頭部穴位,按壓每個穴位皆有助於體內循環。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2.運動排濕 不要做到暴汗 流汗即時擦乾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3.泡腳 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4.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
-
2020-07-05 橘世代.健康橘
冰棒比冰淇淋健康?!夏天怎麼吃才不傷身?
許多人防疫期間宅在家,閒來無事就吃吃喝喝,疫情期間加拿大民眾對酒類與垃圾食物的消費大增,就引起加國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關切,認為民眾應積極尋找安全方式進行社交、從事體育活動並做出健康的飲食選擇。而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在享用夏日美食時應怎樣吃才會健康,以下是加國專家的看法。1.只喝冰咖啡不喝特調咖啡加國卡文營養集團的營養師卡文說,咖啡店賣的花式冰咖啡一般含有20公克脂肪與60公克糖,但不加糖的冰咖啡則不含任何脂肪跟糖,僅含15卡路里的熱量。若真的想要有點甜味,可加包糖或是甜味劑。卡文說,冰卡布奇諾或焦糖星冰樂這類咖啡飲品,喝上一杯等同喝下兩罐汽水,「最糟糕的是,這些飲料根本不能填飽肚子」。2.只吃冰棒不吃冰淇淋卡文表示,夏日若要吃冰消暑,應選擇冰棒而非冰淇淋,以免吃進過多的糖,主要因為冰棒是預先分裝,較容易控制糖攝取量。她並建議在家使用新鮮水果、優格、果汁或椰奶自製冰棒。至於為何不推薦冰淇淋,卡文指冰淇淋適當份量通常是小半杯,但冰淇淋店常使用很大的甜筒或碗來盛裝冰淇淋。3.以水果代替洋芋片、巧克力和垃圾食品卡文表示,大自然在夏天帶給大家神奇的零食,就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分的新鮮水果,「本地產新鮮水果味道人人愛,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新鮮草莓」,西瓜也很讚。此外,購買在地水果,是對在地企業與農民的一種支持。4.以烤肉串代替熱狗熱狗是夏季烤肉派對時很受歡迎的主食,卡文指出,偶爾吃沒關係,但熱狗通常含有一種已知為致癌物質的防腐劑。卡文建議不要吃熱狗只吃烤肉串,這樣比較健康。至於烤肉串的食材,除了雞肉、牛肉、鮭魚、蝦、豆腐,還可以串上一些蔬菜,像是洋蔥、小番茄、蘑菇及彩椒。【健康精選延伸閱讀↘↘↘】。運動瘦身 要吃這類澱粉!。喝牛奶長骨?自己吃得很營養? 醫師解析:怎麼吃才對我們成立「橘世代粉絲團」囉!不定時好康抽獎,快加入吧!現在立即按讚
-
2020-07-05 新聞.健康知識+
經常喝65℃以上的水會致癌?白開水放涼相當於慢性毒藥?專家教你怎麼喝水比較健康!
喝水,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個小習慣,但卻被賦予了「萬能藥」的稱號。相信大家都聽過關於喝水的各種言論:「感冒了,多喝熱水……」「肚子不舒服,多喝熱水……」「空氣乾燥,多喝水……」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按時按量喝水本是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但近日,關於喝水的種種說法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經常喝65℃以上的水會致癌?、白開水放涼後堪比慢性毒藥?消息一出,很多喝熱湯、吃熱飯的小伙伴慌了神,紛紛表示疑惑。「經常喝65℃以上的水真會致癌?」、「白開水放涼後堪比慢性毒藥?到底怎麼喝水才安全?」快帶上你的疑問,一起來閱讀吧,答案都在下面了……經常喝65℃以上的水真會致癌?這種說法來自於2016年7月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期刊的一篇關於咖啡、咖啡伴侶和熱飲致癌性的評估報導(carcinogenicity ofdrinking coffee,mate,and very hot beverages)。該研究指出對於飲用很熱的熱飲產生致癌性的機制和相關證據還不充分,但是飲用很熱的熱飲和細胞損傷及可能致癌的關聯還是存在的。比如,溫度過高可能會對消化道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熱損傷(如灼傷),損傷的消化道黏膜表層會脫落、更新,如果反覆的熱損傷會使細胞增生的速率加快,從而增大發生變異的可能性,進而可能造成細胞的癌變。基於這些原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高於65℃以上的很熱的熱飲歸為2A類致癌物,也就是說,對人致癌性證據有限,但很可能致癌。從感官上如何判斷65℃是多熱呢?曾有熱心的消費者進行過測量,比如剛出鍋的麵條大約70-80℃,剛沏好的茶水大約80-90℃,而火鍋湯高達120℃。可以進行簡單的自行對比,但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去飲用高於65℃的飲料,包括65℃以上的白開水。多喝水真的科學嗎?按照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成年男性每天飲水量應該在1700ml以上,成年女性在1500ml以上,如果一杯水按200ml計,大約就是八杯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建議7-10歲兒童每天需飲水1000ml,11-13歲兒童每天飲水1100-1300ml,14-17歲青少年每天飲水1200-1400ml。水雖然和我們的健康有密切關係,但是也不宜過度飲水。過度飲水容易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造成身體內水分來不及排出、體內水分過多,而血液中鈉離子被稀釋,引起稀釋性低鈉血症。所以正常情況下,每天八杯水即可,再通過食物裡獲取的一些水分,足夠滿足人體對水的需求。但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或是運動量大、勞動強度高的人群,比如健身愛好者、建築工人等,全天的飲水量應該更高,同時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鹽分)。白開水放涼後堪比「慢性毒藥」?飲用水的水質經過了消毒處理而不含病原微生物,而消毒處理的化學成分含量低,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所以所以燒開的白開水是非常安全的。但是隨著白開水放置時間的延長,放涼的白開水有可能會從環境中獲得一些微生物,這主要和所處環境的潔淨程度有關。一般來說,長時間放涼白開水的場景在居家環境,被微生物侵染的可能性相對更低。雖然有一些細菌(如硝化細菌)會代謝產生一些致癌物,如亞硝酸鹽;但在白開水放涼的過程中不太可能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更應該擔心的是,水中本身的亞硝酸鹽含量,比如重複煮沸的白開水有可能帶來的濃縮效應。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最高限量分別為10㎎/L和1㎎/L。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每日允許攝入量(ADI)最高分別為3.7㎎/kg體重(1995年)和0.07㎎/kg體重(2002年)。以體重70kg的成年男性估計,只考慮飲水的情況下,要達到硝酸鹽的ADI,每天大約需要攝入25.9L的水,而要達到亞硝酸鹽的ADI,每天大約需要攝入4.9L的水。而實際生活中飲用水里兩者的含量顯著低於國家標準的限量。所以白開水放涼時間過長並不會有太大的食品安全風險,更多是放置時間過長,影響口感。因此,日常生活中沒有長時間放置白開水的必要。怎樣喝水比較健康?1.首先,每天保證喝足量的水,而且應該主動喝水,不要口渴了再喝,喝水頻次也可以適當間隔開。2.其次,在某些特殊時間段飲水,比如早起和睡前都可以喝一杯水,補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3.再者,飲水的水溫大約在18-45℃都比較適合,如接近人體溫度更好。4.最後,注意不要用純淨水或飲料等完全代替白開水。一方面,白開水里有一部分營養素是純淨水里沒有的,另一方面,飲料裡一般會提供比較多的糖分,容易引發肥胖等問題。綜上所述生活中盡量不要去飲用高於65℃的水,建議每天主動喝足量的水,水溫45℃左右最合適。(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當季/果汁之王「百香果」抗老防癌、改善便秘!但這3種人要注意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百香果的營養成分豐富,有很高的維生素A、C、鎂、磷、鐵、鋅等成分,有「果汁之王」的美稱,其白色內果皮含抗氧化物質,裡的小黑籽富含膳食纖維,它的膳食纖維含量,是香蕉3倍多,也是泰國芭樂的2倍,是改善便秘、抗老、抗癌的好水果!【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11-09-04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百香果屬西番蓮科,別名西番蓮、西番果、時計果。關於百香果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當百香果的花在盛開時就像時鐘的刻痕,因此也稱為「時計果」或「時鐘果」。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於日治時期時開始引進台灣栽種,台灣有栽種百香果的地區,以南投、台中以及花蓮等地為產量前三名,而其中南投埔里的大坪頂更是百香果的重點生產區,在栽培面積和產量上,皆是當地的驕傲,而當地日夜溫差大、產出的百香果風味特別迷人。選擇果實完整飽滿、顏色鮮艷、表皮光滑,拿起來有重量感,並帶有香氣者為佳。百香果有哪些品種?1.紫色種(P.edulis.Sims):又稱野生種或本地紫色種,果實為圓形或長圓形,果皮成熟時呈紫黑色,果實小、平均果實為35公克,果汁含率低,糖度、酸度底,產量也低。2.黃色種(P.edulisvar.flavicarpaDegener):由中南美洲、夏威夷及太平洋地區引進的黃色品種,果實為長圓形或圓形,果皮成熟時呈鮮黃色,果汁率高,果實大小約80公克,產量高,香味濃郁,品質優良。3.百香果「台農一號」(TainungNO.1):本品種係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以紫色種為母本,黃色種為父本的雜交後代選育出,具有自交親和性,故極易由蟲媒授粉即可結果,果實成熟時,果皮呈鮮紅色,略為光滑,果實最大達120公克,平均果重62.8公克,果汁率高,果肉呈濃黃色,香味濃烈,酸度稍低,為目前台灣百香果主要栽培品種。百香果有哪些營養?百香果的營養成分豐富,有很高的維生素A、C、鎂、磷、鐵、鋅等成分,有「果汁之王」的美稱。它的維生素A效力(類胡蘿蔔素)相當高,大約是木瓜四倍,還含有不少維生素C。百香果口感微酸,易讓人以為維生素C高,但在水果裡,維生素C含量僅算中等,不敵枸櫞類水果,就是我們熟知的橘子、柳丁、檸檬、葡萄柚等。不只如此,百香果還富含鉀、鋅等礦物質,不只算是高鉀水果,鋅含量在水果中的表現也相當不錯,排名中上。依衛生署食品成分分析,100公克百香果果肉,熱量約66大卡,在水果裡的熱量排名為中等。百香果白色內果皮含抗氧化物質,裡的小黑籽富含膳食纖維,它的膳食纖維含量,是香蕉3倍多,也是泰國芭樂的2倍。有些人怕酸不敢吃百香果,打成果汁後加糖、蜂蜜飲用,怕胖的人最好控制飲用量,並改用代糖,以免體重節節上升。網路相傳,百香果富含生物類黃酮,是真的嗎?類黃酮是一種天然植物化學物質,有抗氧化、防癌功效,能使癌細胞變得衰弱。但民眾不要看上百香果的類黃酮,就大量食用,其實,葡萄的含量也很多,非百香果獨有。蔬菜、水果裡都含有植物化學物質,只是種類不同罷了。像綠茶裡的兒茶素、大豆裡的大豆異黃酮、蒜頭裡的大蒜素,以及番茄裡的茄紅素等,都是植物化學物質,功效相去無幾,只是抗氧化機轉略有不同。要想抗氧化、防癌,除了靠植物化學物質,攝取維生素A,以及膳食纖維也有相同功效。關鍵應該是多樣化攝取,奉行彩虹飲食原則,多吃不同顏色蔬果。百香果入菜、做甜點或打果汁,怎麼吃?百香果的酸甜味用於烹調,可刺激食欲;炎炎夏日,還能做成消暑飲品。不過,對於體重超重或肥胖者,還有糖尿病患,在喝百香果汁時,最好以代糖取代果糖、蜂蜜、蔗糖等,以免吃進過多熱量或糖分,體重、血糖值上升。另外,有人吃果凍時,喜歡淋上少許鮮奶油,不妨以百香果果肉取代鮮奶油,變換口味。怕百香果口感太酸,買回家後可放置2、3天,待果皮略皺,香氣會更加濃郁,酸度也會稍降。哪些患者不宜吃百香果?百香果的鉀含量豐富,以100公克為例,鉀含量就有200毫克,在水果裡堪稱與木瓜等瓜類水果同級,算是高鉀水果。腎臟病患:儘管高鉀,腎臟病患只要抓對份量,節制地吃,百香果並非禁忌。腎臟病患者每天可吃2份水果,1份百香果,大約是90公克果肉,以一般個頭的百香果為例(一斤約有6、7顆),一份約為一顆。腎臟病患吃百香果無妨,但應避免喝果汁,也不宜飲用濃縮百香果汁沖泡的飲料,以免份量沒抓準,吃進超量的鉀。糖尿病患:建議攝取量與腎臟病患相同。百香果微酸的口感,易讓人誤以為糖分不高;但食用過量,可是會影響血糖穩定。腸胃功能不佳者:百香果含有膳食纖維,若腸胃不佳者攝取高纖食物會導致腸胃不適,建議高纖水果須依自己耐受程度增加量。有別於糖尿、腎臟病患,百香果的高鉀有助於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但前提仍是適量食用。諮詢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
-
2020-07-02 該看哪科.皮膚
2020「超級食物」新霸主!營養師:等於一次吃400種維生素
近來網路狂瘋「沙棘」產品團購,這個對許多人聽來陌生的「沙棘」,到底為何在姐妹圈中如此出名?營養師林旻樺表示,沙棘是世上公認最強的抗氧化劑,能夠促進身體代謝,對肌膚修復也有幫助。沙棘屬於胡頹子科植物,是原產於亞洲和歐洲的耐寒落葉灌木,果實呈橘黃色。沙棘具有無可替代的生命力,從恐龍時代就已存在,大多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能抗40度高溫與零下43度極低溫,也可在海拔5000公尺的青康藏高原生存,即便在荒漠,沙棘也可以存活生長。沙棘也是俄羅斯太空人的必備品。在七O年代,太空競賽中前蘇聯一度領先美國,俄羅斯太空人用沙棘來增加保護力,抵禦外太空輻射,在提升保護力方面獲得突破性的進展。根據科學家考證,沙棘早在七百多年前就受到成吉思汗的重視,在他長期騎馬征戰當中,偶然發現戰馬吃了沙棘後毛皮發亮,還能增強體力,能耐長途奔馳作戰。於是試著將沙棘做成保健食品,讓自己和部屬食用,讓蒙古戰士們吃來增強體力,一般認為這是成吉思汗年過六旬,仍能建立橫跨歐亞大帝國的原因之一。小小一顆沙棘怎麼會有如此強大的功效?主要是因為沙棘都生長在溫差極大、貧瘠荒漠的高原區,像是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及西伯利亞等地,造就有極強的適應力跟生存能力,讓沙棘蘊含豐富維生素、多種脂肪酸和生物類黃酮,如此多樣的營養價值也讓沙棘冠上「自然界的維生素寶庫」美名。營養師林旻樺指出,沙棘漿果有超過四百種營養素和植物營養素,維生素C比奇異果高出8倍,含有小麥胚芽同樣分量的維生素E,而維生素A比胡蘿蔔多3倍,更含大量的礦物質、纖維和蛋白質。此外,沙棘也能清除體內過度累積造成身體衰退的元兇自由基,是世界上公認最強的抗氧化劑,能夠促進身體代謝,並且對肌膚修復也有幫助。藝人Ella也是沙棘的愛好者,年近40的她肌膚依舊透亮白晰,秘訣除了平時按摩臉部,搭配每天飲用代言的「醇耀妍」維持美麗,富含:沙棘籽、8倍白藜蘆醇等具強抗氧化力的營養成分,刺激年輕幹細胞生成,醇耀妍年輕亮麗上市。Ella笑說,「醇耀妍」是由醇養妍的升級版,除原本的野櫻莓、綜合莓果外,升級版的「醇耀妍」更重本添加來自極地高原的活化果「沙棘」萃取物,有營養寶庫「沙棘」從內而外全身性的滋補,一天喝一包,喝進女性欠缺的美麗元素,補充活力也保持健康。此外,「醇耀妍」這次增加8倍白黎蘆醇,白黎蘆醇素有植物界守護神之稱,擁有高含量多酚抗氧化的物質,具增加細胞活性、提升自我修復能力及強大的抗氧化效果,可有效減緩發炎,同時增加保濕力與肌膚彈性,讓Ella由內而外都散發出年輕氣息。了解更多:https://lihi1.com/rdVmt
-
2020-07-01 養生.聰明飲食
黑芝麻預防白髮,白芝麻呢?一張圖看懂黑白芝麻營養功效有何不同
平平都是芝麻,大家卻常常說吃黑芝麻可以把白髮吃回黑髮,以顏色作為某種判斷依據。但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顏色不同僅代表它們不一樣,不是吃黑色食物就能使頭髮變黑。而黑白芝麻同為芝麻,到底在營養價值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芝麻是高油脂食物!芝麻算是堅果類,無論黑白芝麻,油脂含量都達到快60%左右,屬高油脂含量的食物。不過芝麻內含的主要脂肪叫亞麻油酸,是一種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忙降低身體膽固醇、清理血管、潤腸通便。而除了脂肪外,芝麻還含有膳食纖維,配合油脂可促排便順暢。黑白芝麻含有許多不同營養素,且因他們的顏色不同有多寡差異。黑芝麻黑芝麻富含鈣質,鈣質含量多出同重量的白芝麻接近快二十倍左右,屬於高鈣食物。且芝麻裡的鈣質屬於非常好吸收的鈣質,可在一杯牛奶、豆漿中加一湯匙黑芝麻粉,補足一天所需鈣質的一半左右。常聽友人說吃黑芝麻可以讓頭髮變黑,但事實上,黑芝麻能起到的作用藉由微量的鐵質與鋅來預防白髮,而不是將白髮吃成黑髮。白芝麻白芝麻的脂肪含量較黑芝麻高一些,除了鈣質含量差異懸殊外,大部分的營養組成都與黑芝麻差不了多少。白芝麻的鋅、鎂含量較黑芝麻高,鋅也是對人體很重要的礦物質,有助於強健免疫系統、減少發炎、增進皮膚健康。而鎂有助於鈣質吸收,能預防骨質疏鬆。而比起食用黑白芝麻油,還是直接吃食物原型,也就是直接吃芝麻比較能夠連膳食纖維和一些營養素一起攝取到,畢竟生產管線上它們會遭過怎樣的加工,破壞了多少營養素我們並不會知道。如前面所述,芝麻是高油脂的食物,一天建議吃個兩湯匙,以免攝取過多熱量。延伸閱讀:三種脂肪功能大不同,棕色脂肪讓人吃不胖!
-
2020-06-29 養生.聰明飲食
夏天吃西瓜消暑! 內行人都知道新鮮多汁要這樣挑
炎炎夏日,西瓜幾乎是每個人夏季必吃的水果,多汁解渴又去暑氣,讓人很想一吃再吃,而且營養價值高,對身體保健有幫助。不過,若是晚上睡前吃西瓜或是一次吃太多,都有可能會引起腹瀉,糖尿病患者也應適量攝取,避免血糖飆升。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蔬果的植化素可以讓每種植物有特殊的顏色、產生不同的氣味,能吸引昆蟲來傳遞花粉繁殖後代,還可以保護植物對抗細菌、病毒或真菌等,感染植化素也會將陽光照射所產生的自由基清除,因此,有強力抗氧化作用;根據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紅色的食物具有預防胃癌的功效。此外,美國的研究還發現,西瓜所含的瓜氨酸可以使血管放鬆以及充血,因此,能壯陽和降血壓;而西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鉀可以利尿,促進水分排除,改善排尿不順、尿道炎及水腫的問題。不過,任何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都應該適量攝取,尤其是慢性病患,更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室組長劉純君表示,西瓜含大量的水分,清涼解渴,但是糖尿病患吃太多西瓜,就會造成血糖狂飆。至於西瓜的熱量,一般是指連著西瓜皮的部分一起計算,連皮每百公克是25大卡,所以一次吃300公克就接近一份水果的熱量,而有些人吃西瓜時,是把西瓜切開一半後,直接拿湯匙挖著吃,很難控制份量,再加上台灣農夫的種植技術進步,西瓜甜度愈來愈高,一吃就停不了,最後導致肥胖。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麼挑選西瓜,水果攤上堆滿西瓜,一眼看去,好像每一顆都長得差不多,而且西瓜皮又厚,東捏西敲,到底哪一顆才新鮮又香甜?劉純君建議,可以從西瓜底部和西瓜的蒂頭來挑選,一般西瓜底部的圈圈愈小、西瓜的瓜紋愈明顯整齊就愈好,而且瓜色要翠綠,蒂頭最好是捲曲的。 西瓜買回家後,只要沒有撞傷和剖開,在室溫下放2~3天,還能保持新鮮,一旦切開後,如果沒有立即吃,一定要放置到冰箱,以避免酸腐和蒼蠅沾染。延伸閱讀: 吃錯品種容易胖! 一張圖秒懂8常見芒果熱量 西瓜從裡到外都是寶! 胃弱族千萬別在這時候吃
-
2020-06-27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全世界最營養的水果「酪梨」可預防多種慢性病,但這3種人要節制!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酪梨是優質的好脂肪,含有超過20種以上的營養成分,還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並可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現代人最害怕的慢性病;金氏紀錄將酪梨列為「全世界最營養的水果」。【記者陳惠惠、羅建怡、王郁婷╱報導,出處/2011-08-14、2012-09-16、2021-05-02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酪梨可是大名鼎鼎的水果,在美洲的原產地被稱為「森林的奶油」或是「窮人的奶油」,是優質的好脂肪,含有超過20種以上的營養成分,還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並可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現代人最害怕的慢性病。因此金氏紀錄將酪梨列為「全世界最營養的水果」,而營養學界則喜歡用「水果中的米飯」來稱呼酪梨,因為它不只是水果而已,也可以做為主食。酪梨別名牛油梨、黃油梨、幸福果、油梨(中國)、鱷梨(日本),原產地在中美洲、墨西哥和南美洲北部等熱帶氣候地區,於日治時代引進台灣栽種;台灣的酪梨從6月~隔年2月均可上市,其中早生種6~8月,中生種8~10月,晚生種12~2月。酪梨在中美洲被稱為「窮人的奶油」,酪梨的油脂含量高?酪梨的營養成分超高,但它與一般水果不同,幾乎完全沒有澱粉或糖類,所以沒有甜味,但完全成熟後的酪梨卻有特殊無比的口感,有點像香軟的奶油,又帶有一點核仁的堅果味,也難怪會被稱為牛油果或黃油果。酪梨果肉富含脂肪,平均含量由8.3%到22.8%都有,脂肪含量的多寡會因品種及採收的成熟度而異。每100公克酪梨熱量有58大卡,脂肪含量為0.7公克,約占總熱量11%。以國外資料,酪梨熱量裡,大約7%到12%來自脂肪,與國內數據差不多。根據衛生署「台灣地區營養成分資料庫」,水果裡,酪梨的脂肪含量不算最高,卻是唯一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水果。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增加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幫助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代謝,可預防心臟疾病和部份癌症的發生。此外,單元不飽和脂肪在運動後往往可以快速燃燒,因此可做為長期維持體重的重要養分,酪梨也成為減重及維持苗條體態的現代人最愛的水果之一。除了油脂,酪梨還有哪些營養價值?除了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酪梨還含有維他命A、C及B群,以及礦物質鉀、鐵、鎂等。酪梨的鐵含量雖無法與紅肉、深綠色蔬菜相比,但在水果中的表現算相當不錯。別以為酪梨口感軟滑,它的膳食纖維含量相當豐富。不過,民眾千萬別因為酪梨營養豐富,就大量食用,飲食均衡、適量,吃當令盛產的食材,才是常保健康的不二法門。吃酪梨對身體有哪些好處?1.維持飽腹感攝取優質脂肪有助延緩胃排空速度,延遲飢餓感。一項研究指出,在食物中添加酪梨者,飽腹感明顯比未吃酪梨者提升,可抑制食欲長達五小時。2.保護心臟酪梨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已被證實可降低壞膽固醇(LDL)並提升好膽固醇(HDL),這雙重作用有助降低心臟病風險。其富含的鉀還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和體液,進而降低血壓。3.促進更多營養吸收進餐時搭配酪梨,可幫助身體從其他健康食物吸收更多的抗氧化成分。一項研究顯示,酪梨和番茄醬、胡蘿蔔搭配食用,可提高維生素A吸收;另一項研究顯示,吃莎莎醬時搭配2.5湯匙酪梨,比起單吃莎莎醬,可吸收多達13倍的β-胡蘿蔔素。4.促進腸道健康酪梨富含的纖維和不飽和脂肪,有利腸道好菌生長。一項針對肥胖成年人的研究指出,每天有一餐吃酪梨的人,比起另一群餐點類似、但沒吃酪梨者,在12周後,每天吃酪梨的這群人,腸道菌種的多樣性明顯較高。酪梨熱量高,想減肥者吃酪梨要節制?據衛生署資料,每100公克酪梨熱量約58大卡,與加州李、李子差不多,在水果裡排名中上,並非最高。酪梨本身沒有甜味,軟熟後的果肉略帶滑膩感,不少人不曉得該怎麼食用,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打成酪梨牛奶。而且,有人為求口感香濃,不只用全脂奶,還不惜「下重本」多加一些酪梨。一顆連皮帶核的酪梨,重量從300到600公克不等,去皮去核,果肉重量也有200多公克,全部下肚,熱量就會超過110大卡。個頭更大的酪梨,熱量更可觀。以一人份酪梨牛奶,四分之一顆中型酪梨即可,以低脂、脫脂奶取代全脂奶,能減少熱量;若是四口之家,可使用一整顆酪梨。不想造成體重壓力,吃酪梨當天不宜再吃油炸食物,並減少烹調用油,就能避免吃進額外熱量。酪梨不只能生吃,還可以入菜,哪種吃法營養價值較高?不管是生吃或煮熟後食用,營養價值差異不大。唯一要留意的是,酪梨含不飽和脂肪酸,高溫油炸後較不穩定,建議以低溫烹調,避免油炸。另外,酪梨還可作成沙拉醬。吃沙拉時想享用酪梨美味,又不想吃進額外熱量,可淋上些許酪梨沙拉醬,取代其他醬汁。怎麼吃進更多營養?正確切酪梨是關鍵由於類胡蘿蔔素的最高濃度在酪梨的果皮下,正確去除果皮,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酪梨的健康效益。建議不要用湯匙挖果肉,用刀切並剝除,才能保留更多與果皮接觸處的果肉。去除果皮步驟如下:1.用刀沿著酪梨繞一圈切半。2.用刀子末端的尖端輕戳種子,就能輕易取出。3.再分別切成兩等份,就能輕鬆撕除酪梨果皮,並保留最多皮下的果肉。哪些慢性病患吃酪梨要留意?酪梨營養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但臨床上,第二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壓等患者,體重大多過重,應節制酪梨食用量,一、兩天吃一次即可,不建議吃酪梨預防心血管疾病。至於須限制鉀攝取量的腎臟病患,酪梨屬於「黃燈區」,並非高鉀食物,適量吃並無妨。資料來源/Health.com、美國《預防》雜誌
-
2020-06-26 養生.聰明飲食
你以為鮑魚、海參蛋白質更高?這10種食物才是優質蛋白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生命的表現形式,本質上都是蛋白質功能的體現,因此生命離不開蛋白質。根據食物的兩個指標,一個是數量指標,即蛋白質含量,是指每一百克這種食物中蛋白質的數量。另一個是質量指標,即蛋白質的氨基酸評分。氨基酸評分是通過將食物蛋白質組分與參考蛋白比較限制性氨基酸的量,來評價蛋白質質量的高低,得分越高則說明蛋白質質量越好,機體越容易吸收和利用。綜合蛋白質含量和氨基酸評分兩方面的數據,排在前十名的「優質蛋白質十佳食物」出爐,希望對人們日常進行優質蛋白質的補充有幫助。1、雞蛋雞蛋中的營養素含量豐富,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雞蛋蛋白質含量在13%左右,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非常接近,通常可作為氨基酸評價的參考蛋白。雞蛋含有的維生素種類齊全,礦物質如鈣、磷、鐵、鋅、硒等的含量也很豐富。建議健康人每日吃一個雞蛋,蛋白蛋黃都要吃。2、牛奶牛奶營養成分豐富、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鈣等。牛奶因為是液態食物,水分含量高,所以蛋白質含量只有3%。但是一方面牛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體需要,屬於優質蛋白質,另一方面牛奶方便飲用,很容易達到幾百克的攝入量,所以,牛奶是很重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奶製品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液態奶、奶粉、酸奶、奶酪等。酸奶經過發酵,乳糖、蛋白質和脂肪都有部分分解,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嘗試飲用酸奶代替牛奶。推薦每人每天攝入300克牛奶或相當於300克牛奶的奶製品。3、魚肉魚類富含蛋白質、脂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其蛋白質含量約為15%-22%,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賴氨酸,屬於優質蛋白質。魚類肌肉組織中肌纖維細短,組織柔軟細嫩,較畜、禽肉更易消化。魚類含有豐富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適量攝入有利於降低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推薦成人每日水產品攝入量為40-75克。4、蝦蝦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1、B2和菸酸、鈣、磷、鐵等成分,其蛋白質含量約為16%-23%,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蝦中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其富含的維生素、鈣、磷脂等對小兒、孕婦尤有很好的營養補充作用。5、雞肉雞肉蛋白質含量為20%左右,雞胸肉是許多健身增肌人群喜歡的蛋白質來源,其脂肪含量低,還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和亞油酸。其含有多種利於人體消化的氨基酸,同時也是銅、鐵、鋅等礦物質,以及B族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來源。此外,雞肉中含有豐富的磷脂類,對人體發育具有重要作用。6、鴨肉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相仿。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6%,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另一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溶於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此外還有少量的明膠,其餘為非蛋白氮。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鴨肉味美。鴨肉是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比較多的肉類。鴨肉中鉀含量較高,100克可食部分達到近300毫克。7、瘦牛肉瘦牛肉的蛋白質一般在20%以上,牛肉的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且比例均衡,人體吸收利用高。牛肉的脂肪含量比豬肉、羊肉低,在10%左右。此外,牛肉中還富含礦物質(鉀、鋅、鎂、鐵等)和B族維生素,包括菸酸、維生素B1和核黃素。8、瘦羊肉瘦羊肉蛋白質的含量在20%左右,羊肉中的礦物質含量豐富,其中銅、鐵、鋅、鈣、磷的含量高於許多其他的肉類。羊肉中含有的成人必需氨基酸與總氨基酸比值達40%以上,是優質的蛋白質食品,人體吸收利用率高。羊肉的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與其他肉類相比一般較高。9、瘦豬肉瘦豬肉的蛋白含量大約20%,必需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豬肉中含有豐富的磷、鉀、鐵、鎂等元素,是人體所需礦物質元素的重要來源。豬肉中含有微量的水溶性維生素。建議每天攝入畜禽肉類總共40-75克。10、大豆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作為唯一上榜的植物來源蛋白,大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鉀和維生素E等。大豆中蛋白質含量約為30%-40%,必需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穀類蛋白缺乏的賴氨酸,是與穀類蛋白質互補的天然理想食品。此外大豆還含有多種有益於健康的成分,如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大豆低聚醣等。我國大豆製品種類繁多,常見的有豆漿、豆腐、豆腐乾、豆腐腦等,不過豆豉、腐乳等發酵豆製品因為含鈉量過高,要注意控制食用量。有朋友認為昂貴的“鮑魚”、“海參”等蛋白質含量更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研究表明,每100克鮑魚中含蛋白質12.6克,每100克海參中含蛋白質16.5克,並不比大黃花魚(17.7克)多,鮑魚、海參的其餘營養成分與其他水產動物相比,也有高有低,營養價值並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麼高。所以,請合理膳食巧搭配,日常補充更優質。(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6-25 橘世代.愛吃橘
端午不只吃「粽」還要懂「粽」,達人:最大差異是在這!
端午節將至,民俗以吃粽子過節,許多家庭開始忙碌動手包粽,台灣的粽子主要分成幾種,包括北部粽、南部粽的「鹹粽」,以及「鹼粽」、「客家粽」,各有口感及特色,滿足不同客群的胃,粽子是國人端午節必討論話題,也是永恆的粽子戰爭,您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粽子嗎?快來認識吧!新竹市是歷史300年的古城,閩南、客家、眷村等移民都匯聚於此,間接使粽子多元化。關於各式粽子,市府特別找來傳統市場資深達人幫忙解答。產發處市場管理人陳彩雪說,大家常討論的北部粽、南部粽,其實都被歸類在「鹹粽」,而蝦米、蛋黃、香菇、紅蔥頭、花生與肉則是鹹粽的基本餡料。北部、南部粽兩者最大的差異是「烹煮方式」,也就是米與原料是否有先炒至半熟或六分熟,若難以分辨,更簡單的,就是外層糯米混有花生者就是南部粽。北部粽「先炒再蒸」,普遍習慣先將生糯米與餡料一起炒香,再包入粽葉送進蒸籠蒸熟,或者也可先把糯米煮熟,將醬料倒入米飯中攪拌均勻,再裝到粽葉中並包入餡料。北部粽外層不摻料,但內餡較豐富,除了基本配備的香菇、肉塊、菜舖外,還有加上栗子、蛋黃等。北部粽的優點在於糯米經醬汁一起拌炒後,已經確實將醬汁、油脂與餡料香吸入,再經過蒸熟,可完整提振香氣,吃下口米粒分明Q彈,口味較重,因粽子本身就有鹹味,常見吃法是不沾任何醬料使用,也曾被網友戲稱「立體油飯」。南部粽「生米水煮」,傳統使用生糯米,放入粽葉後加上炒好餡料,最後將米飯覆蓋以「水煮」煮熟,之後米飯會成為濕黏狀,而南部粽外皮混有花生,內餡通常是基本配備外,如今也會加入蛋黃等增加香氣,吃起來的口感軟綿,口味清淡,熱量較北部粽低,因此常見吃法會林上一些醬料,再搭配些許花生粉。陳彩雪說,「鹹粽」又名甜粽,是眷村口味民眾的最愛,通常被當作甜點,做法是將糯米加入鹼水或鹼粉,讓糯米的澱粉產生糊化作用,之後米粒會變得具黏性和彈性,再與油脂拌均勻,填入粽葉中綁好製成無餡料粽子,經蒸煮完成,民眾能吃到完整的糯米香味,網路上也有人推薦可淋上砂糖或蜂蜜,也有人搭配果糖、花生粉、煉乳。客家粽又被稱為粿粽,與其他粽子不同的是,客家粽看不到米粒的顆粒樣,因為同家粽以糯米粉加水揉成的米團所製,主要餡料有香菇、肉、蘿蔔乾與蝦米,並加入胡椒、醬油經拌炒,將其包入米團,蓋上粽葉開始蒸煮,是客家族群的最愛之一。但端午佳節粽飄香,但粽子熱量高,患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的民眾要如何因應?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指出,只要謹記適量攝取,且把握三低一高(低糖、低鹽、低油;高纖)與均衡飲食的五大原則,仍可開心吃粽。營養師吳婉瑜提出健康吃粽五大原則,包括減少熱量、 慎選食材、 替代正餐、 搭配蔬果、少用沾醬。若是購買連鎖通路販售的粽子,可先檢視包裝上營養標示,挑選熱量較低或體積較小的粽子。食材上,建議挑選添加全穀雜糧的粽子,如薏仁、燕麥、糙米等,可增加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餡料可選擇菇類、竹筍等富含纖維素的天然食材。而高血壓、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友應減少食用飽和脂肪及膽固醇較高的鹹蛋黃、五花肉,可用雞鴨肉或瘦肉取代五花肉、以栗子取代鹹蛋黃,減少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吳婉瑜建議,一天最多以一個粽子作為正餐,不當點心食用。糯米是主食類,餡料中的油脂和沾料用糖也是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的來源,避免食用過量引起肥胖,購買時也應適量,避免浪費。【端午精選延伸閱讀↘↘↘】。端午餐桌!吃粽配杯酒,冷酒釀盛夏。別過個連假就胖了!營養師菜單-端午吃粽不增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葡萄乾補鐵? 營養師建議不如吃這個
電影裡俊美的「吸血鬼」臉色蒼白、手腳冰冷,但如果你平常也出現如此狀況的話,小心是貧血。不少人擔心自己有貧血,總會花盡心思補鐵,其中吃葡葡或葡萄乾是許多人會選擇的方法,但葡葡或葡萄乾真的能補鐵嗎?營養師的解答可能會讓你失望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莫雅淳指出,葡萄與葡萄乾不屬於鐵質含量豐富的食物。若以同重量的葡萄乾和豬血相比,吃葡萄乾攝取的鐵質不到豬血的廿分之一。據衛福部食品成分資料庫顯示,每百克葡萄與葡萄乾僅含0.1與0.5毫克的鐵,同重量的豬血,鐵含量高達28毫克,同為植物類的紅菜,每百克也有6毫克鐵質含量。莫雅淳說,葡萄與葡萄乾內含鐵質的吸收率低,若要以這兩種食物作為鐵質的來源,反而可能不小心吃進太多的糖。衛福部國健署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從飲食中攝取礦物質不足,其中女性鐵質攝取量尤其不足,女性自1至44歲,鐵質的攝取量均低於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豬血、鴨血 最佳鐵質來源若想從食物中補充鐵質,莫雅淳認為,最佳鐵質來源是肝臟,如豬肝、豬血、鴨血,鐵質含量豐富且吸收率又高,也可選擇吃牛肉、鴨肉等顏色較深的紅肉,但若食用過多的紅肉,就會攝取過量的飽和脂肪。建議每餐攝取一個掌心大小豆魚蛋肉類,且不過度依賴單一種食物即可。貧血 缺鐵只是原因之一發生貧血的原因很多,缺鐵只是原因之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提醒,補充鐵質不一定能改善貧血。含鐵豐富的飲食雖可預防缺鐵性貧血,但治療缺鐵性貧血,尤其嚴重貧血的病人,光靠飲食是不夠的,應由醫師開立鐵劑治療改善。服用鐵劑標準劑量每日一至兩顆,不可大量服用,不僅腸胃道吸收率不佳,更可能導致腸黏膜出血等問題。哺乳婦女 適當補充鐵質所謂缺鐵性貧血,因鐵質缺乏造成血紅素合成困難,使得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康宏銘說,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很多,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如胃腸道出血或大量月經,會造成血液流失;後者則是鐵質吸收減少,尤其哺乳婦女,因鐵質需求量增加,若無適當的補充,也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症。雖然貧血可能使臉色蒼白、手腳冰冷,但不代表有這些特徵就有貧血,康宏銘建議,民眾有相關疑慮,應先諮詢醫師,執行相關檢驗,才能對症下藥。
-
2020-06-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完芒果用手抓臉 竟化膿紅疹起紅斑
炎炎夏日,正值芒果產季,新竹一對4歲與2歲的小兄弟因為愛吃芒果,近日兩人臉上竟冒出許多小紅痘,且範圍與數量越來越多,經新竹馬偕皮膚科醫師李幼華檢查,發現哥哥臉上是一點一點的紅斑,弟弟則是化膿紅疹,診斷兩人的症狀為「接觸性的過敏反應」與「毛囊炎」。李幼華指出,芒果屬漆樹類,其樹枝汁液和芒果皮上有種叫做「漆酚」的物質,會讓接觸到的人在幾小時後,臉或嘴周接觸部位出現發癢的紅疹或水泡,這是「接觸性的過敏反應」,民間常說芒果有毒,其實應該稱作過敏,哥哥臉上的紅斑就是這種過敏反應。弟弟臉上則是「毛囊炎」,可能是吃完芒果臉部皮膚癢,用不乾淨的手抓臉,而導致「次發性毛囊炎」。替哥哥開立抗過敏的藥物、弟弟則使用抗生素藥膏治療,一周後臉上恢復原本光滑細緻。李幼華提醒,芒果含有維生素C、β胡蘿蔔素與礦物質,還有很強的抗氧化力,糖尿病、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可能會受到芒果的含糖量和鉀離子影響健康,建議食用前一定先諮詢醫師及營養師。另外,有人吃完芒果會全身性過敏,類似蕁麻疹全身都起紅疹的反應,這與體質有關,需要口服藥物治療,這類病患必須禁止食用芒果。芒果也有大量的水分和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建議食用芒果前將表皮清洗乾淨並把果皮剝除後再吃,還有切剝芒果可戴上手套,都能降低過敏發生。
-
2020-06-23 名人.好食課
控制熱量這件事是關鍵 營養師教你靠飲食創造熱量赤字
炎熱的夏天到了,袖子和褲子越穿越短,去年累積的掰掰肉、肥肥臀終於要見客了嗎?體態是台灣民眾最重視的議題之一,在2018年的調查中,代謝變差、肥胖是成年人最在意的健康議題(連結),而且在疫情下大家出外活動比例也減少了。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有4成5的民眾覺得活動量減低(連結),不運動、久坐更是一般上班族的常態!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別擔心,這次專欄由營養師教妳該怎麼做才對!創造熱量赤字與攝取足夠蛋白質是關鍵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天該吃多少熱量,才能創造熱量赤字!計算熱量的方式有很多種,較為準確的是用「除脂體重」計算,但我們家裡大多都沒有精確的體脂計,所以教大家一個最簡易的估算方式,計算公式如下:「每天攝取熱量:體重(公斤) X 24 (小時)X 性別係數 X 生活型態係數」1.性別係數:男生 X 1、女生 X 0.92.生活型態係數:輕度活動 X 1.2(ex: 久坐族)、中度活動 X 1.3(ex: 業務)、重度活動 X 1.4 以上(ex: 工人)在計算出我們一天所需熱量後,讓每日消耗大於熱量攝取就能創造熱量赤字,促使我們代謝體內所囤積的「營養」,來達到輕盈體態目的。增加運動量是創造熱量赤字的最佳辦法,但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常常是久坐、少運動,若缺乏運動的情況下,以用每天減少300-500大卡的熱量控制也是達到輕盈體態的好方式!因此營養師要提醒在控制飲食期間一定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取,而且也要注意要有足夠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攝取,以免為了控制熱量而影響到新陳代謝,反而會拖累成效!營養師推薦這些低脂優質蛋白質蛋白質主要來自於「乳品類」與「豆魚蛋肉類」,今天先以「低脂」為飲食目的介紹一些好的優質蛋白質來源:1.乳品類:營養師建議喝低脂鮮奶,以400毫升的新鮮屋而言,熱量僅為178大卡,較全脂鮮奶少了83大卡,油脂與全脂鮮奶相比減少了62%,是少負擔好營養的代表2.肉品:牛腱肉、豬小里肌、雞胸肉、魚肉(鮭魚、秋刀魚、鯖魚除外)、海鮮(蛤蠣、花枝等)營養師還是要提醒在控制飲食期間一定要喝鮮奶,以400毫升新鮮屋而言,含有12.8克蛋白質,就滿足一個60公斤成年人所需蛋白質的20%,而且提供了440毫克的鈣質,達到我們每天建議攝取量的44%,是補充足夠營養的關鍵!一日少負擔好營養菜單跟著吃最後,想要達到夏季輕盈的目標嗎?來跟著營養師的菜單吃吧!也可以依據這樣的搭配做變換,讓每日的飲食更多元喔!早餐:三角飯糰 + 茶葉蛋 + 400毫升 低脂鮮奶中餐:三明治 + 蔬菜沙拉 + 冰美式晚餐:乾意麵 + 鹽拌燙青菜 + 嘴邊肉1份【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夏日到了,想要展現輕盈體態?營養師教你從補充蛋白質和飲食管控熱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