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 科別.眼部
搜尋
眼球
共找到
291
筆 文章
-
-
2020-06-22 科別.眼部
民眾爭看日環食奇景 眼科醫籲勿直視過久以免眼睛受損
台灣天文界今年最大年度盛事、號稱「上帝的金戒指」日環食天文奇景,今天下午約2點50分初虧,約4點14分時出現日環食,全台民眾爭相觀看,見到天空一暗的奇景時,多數民眾皆驚呼「好神奇」。不過眼科醫師也呼籲民眾,勿以肉眼直視太陽外,應以護目鏡、太陽眼鏡、觀測箱等裝備來觀看,且時間也勿過長,以免造成眼睛黃斑部灼傷,恐造成視網膜永久傷害。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日環食」,在今日、也就是「夏至」登場。據了解,每次日食現象發生的間隔並不相同,上一次台灣發生日環食在2012年5月21日,這次則是發生在今天,而錯過這次,就要再等195年,故稱為「此生必看的天文奇景」一點也不為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生活中傷害眼睛的光源不少,太陽光就是其中之一,以肉眼直視太陽,容易發生視網膜的黃斑部病變。陳瑩山說,黃斑部於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中心,即視力的主要中心,可直接受光線、形成影像;一旦黃斑部受損、灼傷、水腫甚至出血,中心視野會出現缺陷,民眾看物品時會有盲點、扭曲、模糊等狀況,產生「想看什麼,卻看不到什麼」的情形。陳瑩山說,民眾看日環蝕當下,無法直視太久,往往忽略掉的是日環蝕結束前,原遮蔽的陽光忽然冒出,強光直射眼睛後造成的傷害,影響猶如上述情形外,更直接的是視力明顯下降。雖輕微者經治療可有機會恢復,但嚴重者恢復時間會拖長,或無法完全恢復。他舉例多年前日環食後,有個30歲男性求診,表示當時帶女友觀賞奇景,雖有戴太陽眼鏡,但時間上看的較久,回家後發現眼睛中間黑一小圈,原以為休息就會好,隔天上班時眼黑情形仍在而求助,檢查後發現為黃斑部灼傷、視力更從1.0降至0.5,而雖緊急注射眼內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而改善,但一周後回診時,視力仍未恢復,直到再次回診時,視力才慢慢回升到0.8左右。陳瑩山呼籲,夏天來臨,太陽光都十分刺眼,民眾在戶外應避免陽光直接對眼睛照射,最好能戴上具有過濾強光的太陽眼鏡、護目鏡,才能玩得開心而不傷眼。而中央氣象局也提醒民眾,日環食發生時,太陽在西方仰角約自50多度漸落至15度處,由於日環食發生時太陽亮度仍然很強,民眾必須透過適當的遮減光器材觀看,而且持續觀看的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傷害眼睛。
-
2020-06-21 科別.眼部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揪出黃斑部病變
視力茫霧、世界變得灰暗,原本筆直的線條突然歪曲,趕快拿出「阿姆斯勒方格表」或方格子自我檢測,如果看到的影像已經有中央視野不清楚、盲點,或線條變得扭曲,衛福部桃園醫院眼科專任醫師蔡孟儒提醒,眼睛恐怕已有黃斑部病變,若拖延就醫,嚴重將失明,破壞生活品質。自以為白內障 延誤就醫蔡孟儒同時提醒,超過50歲、有黃斑部病變家族史的民眾,千萬別輕輕放過視力模糊等症狀,這些高風險族群最好每一年都能定期檢查視力。視力模糊有不同原因,邁入高齡,罹患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會增加,蔡孟儒表示,有部分長者同時患有白內障、黃斑部退化,也因此來門診時只是表達「視力模糊不清」,自以為只是白內障而延遲就醫。但黃斑部退化導致惡視力通常來得快又急,蔡孟儒表示,黃斑部位於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中心,可直接受光線、形成影像,一旦黃斑部受損,將出現中央視野有盲點、視物變大變小扭曲等狀況。濕性病變 就醫時多晚期黃斑部病變有乾性、濕性兩大類,以老年人居多,通常伴隨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肥胖、抽菸以及天生基因所致,但也有30多歲的年輕人因高度近視而導致黃斑部退化。而乾性、濕性黃斑部病變之中,濕性雖然只占10-15%,但就醫時幾乎是晚期。蔡孟儒解釋,濕性黃斑部病變是指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合併有血管增生,造成水腫或出血,產生結痂疤痕,需要積極治療,且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定期回診,否則嚴重將惡化至失明。中斷治療 視力恐難挽回目前治療濕性黃斑部病變的選擇有在眼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蔡孟儒表示,主要機制是抑制血管新生因子,好處是可延長治療間隔,且自六月起,健保給付從原本7針放寬至14針,由醫師依據病況給予治療建議,可減輕病患經濟負擔。但他也提醒,因治療黃斑部病變需維持一段時間,最忌中斷治療,曾有一位近60歲病患中斷療程,事隔半年後回診,悔恨問醫師:「我還能有進步的機會嗎?」蔡孟儒強調,黃斑部病變可以從改變生活型態提早預防,例如戒菸、控制三高、外出戴墨鏡,減少紫外線曝曬等。同時,平時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我檢測,只要感覺視力異常,盡速就醫確診,有機會救回惡視力,維持生活品質。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4. 重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5. 當凝視中心黑點時,發現方格表中心出現空缺或曲線,就可能是眼底出現毛病的徵兆,請盡快找眼科醫師作詳細檢查。
-
2020-06-18 科別.眼部
全民瘋日環食 醫師籲:用肉眼看易造成視力模糊
全台於6月21日將迎來罕見的天文奇景「日環食」,據悉是196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天文景象,不過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眼科醫師蔡孟儒指出,如民眾使用肉眼直視太陽,嚴重者將會影響視力,建議民眾不要直視。中央大學天文所專任助理張永欣表示,國外曾在日環食出現後,有近千人眼睛不適而到眼科診所就診,建議民眾要用專業器材觀測,或是改以攝影器材觀測,若無防護措施可能會弄傷眼睛。對此蔡孟儒說,如民眾在觀測日食時,以肉眼直視太陽,容易發生「照光性視網膜病變」,導致中央視野出現盲點、視力模糊等狀況。他表示,太陽光能量強,只要短時間就會有聚焦光線的效果,容易造成視力模糊,輕微者經治療可有機會恢復,嚴重者眼球細胞會被影響,恢復時間會拖長抑或無法恢復。蔡孟儒指出,如本身有黃斑部病變和白內臟等眼疾的民眾,觀測日食可能會增加對眼睛的傷害,較不適合。此外,他提醒,如民眾在觀測完日環食後出現眼睛不適、視野變暗等狀況,要盡早到診所及醫院治療。
-
2020-06-13 科別.眼部
飛蚊、閃光....恐是視網膜剝離 醫籲:延誤診療恐永久失明!
66歲的林先生,一年多前因跌倒,於左眼眉上縫了三針;不到一周,突然出現飛蚊症,但他不以為意而未立即就醫。直到出現視力缺損時才就診,視網膜早已剝離,雖然透過視網膜剝離修補手術治療,但左眼視力已受損。 有了前次經驗,今年5月,當右眼又出現類似飛蚊症症狀時,林先生立即就醫;經過檢查,確診右眼視網膜已有破洞,且有局部視網膜剝離現像,於門診接受周邊網膜雷射治療後,視力已經穩定。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潘志勤表示,視網膜剝離是一種嚴重的眼疾,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但高危險族群以中老年人為主,或有視網膜剝離的家族史、曾經有過視網膜剝離,抑或是高度近視、男性、曾接受過眼科手術、有過嚴重眼部創傷等。但最新研究及臨床顯示,台灣視網膜剝離族群有了新特色,分別是50~60歲及20~29歲的女性,這類患者不一定有高度近視的病史,但發病前飛蚊症的症狀會突然增加。該研究也顯示了,台灣視網膜剝離比例高,而且與其他各國相必較,明顯有年輕化趨勢,推測是與高度近視人口多有相關聯。潘志勤解釋,視網膜是服貼於眼球後壁內面的感光組織,功能如同照相機的底片。光線從水晶體穿過,聚焦於視網膜上;視網膜上光感纖維負責照相,經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成為影像。而底片不佳,再好的相機也拍不出好照片,而視網膜不好,就無法清晰看到景物,因此,若視網膜剝離了,便可能永久失明。潘志勤表示,視網膜剝離分三種,一是視網膜出現裂孔的「裂孔型」,二是視網膜結痂連結玻璃體產生拉扯的「牽扯型」,三為視網膜下積液「滲出型」,也可能出現混和型的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發生時,並不會感到任何不適,但可能會出現飛蚊、眼前有黑影,或影像扭曲變形、視力減退,抑或色澤改變、突現閃光(即使閉眼也會感覺得到)等,務必立刻就醫,因為這些症狀表示視網膜開始剝離了。據統計,當有飛蚊症症狀時,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率大約是15%;如果有飛蚊症合併閃光感,發生率更增加到20%。潘志勤提到,究竟飛蚊症發生多久後會視網膜剝離,目前醫學上仍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就醫不能拖延,就算只差一天就差很多,一旦黃斑部脫離視網膜,就會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他強調,急性視網膜剝離可以藉由雷射快速治療、處理,但如果忽視眼睛健康、未能及早就醫,等到剝離很嚴重時,就無法完全恢復正常視力了。建議飛蚊症狀明顯增加,或出現閃光,以及周邊視野缺損等現象,即是視網膜剝離的警訊,一定要立即就醫,才能保住視力。
-
2020-06-10 科別.眼部
男子右眼常有蚊子飛 視網膜剝離顯失明
南投縣62歲曾姓男子兩周前發現右眼常看到蚊子在飛,且下半部像被黑幕蓋住一樣,他認為是疲勞引起不以為意。兩天後他與友人打網球,沒想到第一場還沒結束,右眼就突然看不到趕緊就醫,醫師透過眼底鏡檢查,發現他右眼視網膜剝離,趕緊安排手術修補,目前已出院返家。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視網膜剝離是眼科的急症之一,若沒有立即就醫治療,恐有失明的風險。中老年人、高度近視、眼球受過外傷或曾經手術治療、發炎、有視網膜剝離家族病史都是高危險群,視網膜剝離不會疼痛,但可能會出現突發性飛蚊症(出現大量的黑點或黑影)、閃光、眼前景物直線變扭曲等症狀。何建賢說,眼球構造是中空的眼球裡面充滿著透明膠狀的玻璃體,大部分視網膜剝離患者,是視網膜發生裂孔,使得玻璃體之液體經由裂孔進入視網膜之下,造成視網膜鬆動、脫落。若視網膜出現裂孔,醫師會使用雷射治療來固定,預防視網膜剝離。如果沒有立即治療,剝離的時間越久或範圍過大,恐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何建賢主任建議民眾尤其是視網膜剝離高危險群應定期至眼科檢查,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適度休息,平時盡量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眼球受到外力傷害,保護好靈魂之窗。
-
2020-06-08 科別.眼部
轉動、按摩眼球護眼?眼科醫揭5個你以為護眼的真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3C看久了,眼睛好酸澀!很多人都會想說,來做個眼球操舒緩眼睛疲勞,還能矯正視力、散光、老花等好處。事實上,這些「護眼偏方」,都無助於改善各種視力問題,還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護眼達人陳瑩山指出,近年來受到歡迎的「眼球操」,宣稱只要轉動眼球、轉換焦點、按壓眼睛,就能夠活化眼睛、改善視力,甚至讓視力恢復1.0。但早在2005年眼科期刊《小兒科及斜視雜誌》研究中早已證實,眼球操並沒有改善視力的功能,僅能透過眼球遠近交替方式來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短暫消除眼睛的疲勞而已。但無法使已經拉長的眼軸長度變短,也不能改變水晶體的狀況,更不能逆轉老化,所以,並不能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當然更不可能改善白內障、青光眼與飛蚊症,大眾不應期待過高。眼球操原理1 轉動眼球陳瑩山說明,眼球操建議每天讓眼球快速轉動幾分鐘,就能矯正視力,並增加眼部血液供應,改善白內障和青光眼。事實上,卻容易造成眼睛痠、麻、脹、痛,進而增加疲累感;對於高度近視者(大於600度),則會明顯引起不適感,或出現看不清楚的狀況,還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請務必小心。眼球操原理2 針孔眼罩此外,眼球操訴求配戴針孔眼罩或墨鏡看物品,就能改善對焦,甚至直接刺激視網膜和大腦,有助於視力恢復。事實上,利用針孔眼罩看東西,確實可以幫助短暫看清物體,但無法幫助改善視力。他提醒,隨便拿張紙戳個洞試看看,拿下來還是看不清楚的,別被騙了。眼球操原理3 遠近調節而遠近調節練習,則是讓眼睛盯著來回伸縮的手指或手拿字卡,讓睫狀藉由遠近調節,改善近視或老花眼。陳瑩山說,老花是自然老化現象無法逆轉,該練習最多是幫助睫狀肌稍微放鬆,但無法讓已彈性疲乏的睫狀肌、水晶體恢復原本的調節力。而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睫狀肌已過勞,不如讓眼睛多休息。眼球操原理4 光線明暗此外,面對太陽練習,閉上眼30秒、用手摀住30秒,或改換手電筒照射眼部,可提高夜間視力品質。他則斥責,夜間視力和視網膜桿狀細胞多寡有關,此舉無助夜間視力提升,反而可能導致光線灼傷眼睛,誘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明。眼球操原理5 按摩眼球而利用眼睛按摩替眼睛「紓壓」,陳瑩山提醒,這方法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存有極大風險。臨床上也常發現,為了想要透過按摩來舒緩眼睛疲勞,未注意按摩位置與力道,結果造成視網膜剝離、水晶體受損等狀況不勝枚舉。他呼籲,給予眼睛最好的呵護,就是讓閉上眼休息不讓光源進入,讓眼外肌、瞳孔肌、睫狀肌等肌肉放鬆;再忙的工作,都得多起身走動,讓眼睛看看遠方,都比做眼球操來的有效果。陳瑩山提醒,眼睛十分脆弱,在嘗試或使用任何眼睛相關產品、方法之前,建議詢問專業眼科醫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睛傷害。(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4種人最易長針眼! 要冰敷、熱敷醫師告訴你關鍵 3C過度使用傷眼! 抵抗藍光這樣做才有有幫助 
-
2020-06-06 養生.營養食譜
花枝小卷簡易食譜在這 在家就可做出夜市美味小吃
每年6到8月是小卷、花枝、透抽產季,都屬於頭足類海鮮,外型雖有相似處不易分辨,民眾挑選時可透過外觀特徵分辨,新北市漁業管理處也分享烹飪訣竅,在家中也可煮出小卷米粉及生炒花枝等熱門夜市小吃。漁管處表示,透抽、小卷、烏賊以及花枝都是餐桌上常出現的食材,但因為形態相似,容易讓人混淆,魷魚又稱槍烏賊,體形細長且較大,身體後半段有一對三角形的鰭,眼睛無眼膜覆蓋;中卷及小卷都是鎖管的別稱,體型呈管狀也偏細長,身體後半段有一對長菱形的鰭,眼球外有眼膜覆蓋,長度15公分以下稱為小卷,超過15公分稱為中卷或透抽。軟絲俗稱軟翅仔,身體呈橢圓形,兩側有兩片寬大的肉鰭,體內無硬殼,眼睛外有一層保護膜;與軟絲相似的花枝(墨魚)體型較圓,身體兩側的肉鰭偏長形,體內具有白色硬殼,表皮有明顯花紋,掌握以上重點特徵,分辨頭足類海鮮一點都不難。漁管處表示,頭足類含有豐富的牛磺酸、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等重要營養素,且熱量及脂肪含量低,是健康美味的好食材, 掌握幾個料理小原則,熱門的夜市小吃如小卷米粉及生炒花枝在家也能輕鬆做。要製作好吃的「小卷米粉」:1.先準備最重要的湯頭,先將香菇絲、蝦米及香油煸香,再加入蒜苗、蔥段入鍋炒香。2.另取小卷切圈後入鍋拌炒,撈出備用。3.加入水、米粉、蛤蠣及鹽巴煮熟後。4.最後將小卷入鍋,稍微拌煮後即可起鍋,避免小卷經長時間的烹煮導致口感變硬。另外一道熱門小吃「生炒花枝」:1.先將洋蔥絲、蔥段、蒜末及辣椒下油鍋爆炒。2.切好的花枝先泡入冰水中冰鎮,能讓花枝的口感更Q彈爽脆。3.將冰鎮後花枝入鍋拌炒至捲起後,再加入鹽、米酒、糖及水拌勻。4.將高麗菜入鍋拌炒煮軟。5.最後倒入太白粉水勾芡,並加醋增加酸度,酸甜鮮脆的花枝既開胃又下飯。漁管處表示,近2年小卷、透抽的總產量都約1400公噸,今年產季剛開始,目前已捕獲50公噸的漁獲量,小卷1斤約120、130元,花枝跟透抽價格約1斤200至300元,民眾在超市、傳統市場即可購得,或是前往富基龜吼漁市吃新鮮活的,或跟漁會產銷班訂購。
-
2020-05-30 橘世代.時尚橘
濾藍光鏡片怎麼挑?偏黃,才管用
到了一個年紀開始出現老花,看遠又要看近;去配個眼鏡,店員一會兒推薦「抗UV」,一會兒又推銷「抗藍光」。鏡片到底該怎麼選?才能看得清楚又保護眼睛,真是讓人霧煞煞。眼睛有一個蛋白質組成像雙凸透鏡的水晶體,能使光線透過並且聚集在視網膜。但到了40歲左右,因調節能力變差,水晶體彈性變小,再加上睫狀肌長時間工作出現疲乏,開始出現老花,看近物變得模糊,因此需要配戴眼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副院長蔡景耀表示,配戴眼鏡的功用一個是屈光矯正,以治療近視、遠視、散光或是老花眼等看遠看近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利用偏折或濾光的方式來遮蔽、改變光線。有些人會選擇配戴多焦鏡片,上方看遠、下方看近,希望能夠一副搞定。但蔡景耀說,通常原本近視度數就已經300度以上的民眾才建議選配多焦鏡片。他表示,多焦鏡片雖然方便,但從上到下分為「看遠區」、「看近區」,中間則為「中距離漸進區」,製作上,便會在中間漸進區的左右兩旁,會產生影像扭曲的「盲區」,容易頭暈等出現不適應的情形。因此若不是有特別看近和看遠需要矯正的情況,建議還是準備兩副眼鏡,分別看遠、看近。另外,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發出的藍光能量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高雄長庚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提醒,許多人會選配抗藍光的鏡片,但通常只有塗上一層薄膜,僅能折射從四周來的藍光,對於3C產品「直射」進眼睛的藍光較無過濾效果。他建議可以選配偏黃的鏡片,才能有效過濾藍光。除了3C產品所發出的藍光,戶外陽光的紫外線也會導致水晶體提早硬化,因此到戶外活動建議配戴太陽眼鏡。但蔡景耀提醒,太陽眼鏡不是塗黑就好,最重要的是選擇通過CNS檢驗標準的抗UV太陽眼鏡。他解釋,雖然塗上黑色或灰色的眼鏡,可擋掉大部分可見光,但對於不可見的紫外線卻沒有過濾效果。加上眼睛在暗處瞳孔會放大,因此若是戴上只有塗黑卻沒有抗UV效果的眼鏡,反而會因為瞳孔放大,讓更多的紫外線進入眼睛而造成傷害。眼睛是靈魂之窗,就算年紀漸長仍要好好保養,選對鏡片才能看得清楚,保護好眼睛。【延伸閱讀↘↘↘】。眼球動一動/宅在家太久,小心3眼疾找上門!。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5-23 科別.眼部
為何戴隱形眼鏡會導致紅眼睛? 專家剖析原因告訴你
紅眼睛是配戴隱形眼鏡常見的症狀,也是到眼科求治的主因。紅眼睛主要是結膜血管充血所致,與結膜及角膜對隱形眼鏡鏡片的反應有關。為什麼戴隱形眼鏡會導致紅眼睛呢?大概可分為鏡片、鏡片的清潔保養及配戴者三方面來談。鏡片本身對眼睛造成的影響包括了:急性角膜缺氧:這是因為以往鏡片的材質都是不透氣所致,是造成眼睛紅及不舒服的主因,通常在取下鏡片後幾小時才發生,缺氧而乾燥的角膜表皮細胞脫落造成疼痛及眼睛紅。但在今日因鏡片材質的改進,此症狀已罕見。預防之道就是改換透氣式的鏡片。慢性的角膜缺氣:透氣式的鏡片雖不太會造成上述急性缺氧症狀,但仍會使角膜慢性缺氧。隨著配戴時間越久,眼睛紅及不舒服的感覺越明顯,通常在傍晚時症狀最厲害,角膜可能出現上皮細胞的點狀破皮及基質水腫,更嚴重的慢性缺氧會導致角膜新生血管。改善之道是換成高透氧的鏡片或停戴隱形眼鏡。眨眼的不足:包括眨眼次數不夠及眨眼不完全。正常人眨眼次數每分鐘約十五至十八次,且每次都是眼皮完全蓋住眼球。戴上鏡片會使眨眼次數及程度不夠,導致在三點鐘及九點鐘的位置眼睛紅及灼熱感,若再加上鏡片邊緣太厚及大小不合易導致角膜滋潤不足而呈現局部小凹陷。鏡片的移動性不夠:若鏡片太緊則隨眨眼之移動不夠,在角膜及鏡片之間的淚液無法經常交換,代謝脫落的上皮細胞及代謝產生會聚積導致表皮細胞的傷害及眼睛紅。鏡片的破損:鏡片上微小的瑕疵或缺損都可能傷害角膜上皮細胞導致紅眼睛。配戴鏡片會很不舒服,取下後症狀會改善。鏡片的機械作用:鏡片的周邊弧度或邊緣設計不良會對眼睛造成慢性刺激導致紅眼睛,戴上鏡片會有持續的不舒服感。鏡片表面的雜質沈積:這會刺激眼睛造成紅眼睛及視力減退,也會引起過敏反應導致巨乳突結膜炎,防範之道是更新鏡片及改善清潔消毒的技術。鏡片的清潔保養有問題也會產生紅眼睛的症狀,例如對清潔液的化學毒性反應,若沖洗不完全殘留在鏡片上,一旦接觸眼睛會造成傷害。有時是對清潔液中任何成份的過敏反應,在陸續配戴接觸後才出現症狀;若是清潔液受到病菌污染如細菌、黴菌、阿米巴原蟲及病毒等,會將病菌傳染到眼睛造成嚴重的症狀而不只是紅眼睛而已。配戴者本身的因素包括了有過敏病史,戴隱形眼鏡會加重症狀。有些全身或局部用藥會導致紅眼睛,應避免戴隱形眼鏡。此外有慢性結膜炎、眼瞼炎、乾眼症等眼疾在控制得宜之前應勿戴隱形眼鏡。外界的環境如冷氣房內空氣乾燥、或有過敏原(花粉、毛髮等)亦會導致紅眼睛。一旦有紅眼睛的症狀應立即停戴隱形眼鏡,若症狀持續未改善,應請眼科醫師檢查及治療。若沒有症狀,也應該每半年定期檢查一次,以期早日發現問題避免症狀的產生。 本文由書田診所授權轉載延伸閱讀: 眼睛也會「長皮蛇」! 醫警告這2種人發生率高 眼白冒血塊別以為是小事! 伴隨6狀況快就診  
-
2020-05-20 科別.眼部
黃斑部病變新解方 免疫分子成標靶
有助血管新生的免疫分子介白素-4,竟是黃斑部病變原因!黃斑部位於眼球正後方的視網膜中心處,黃斑部病變、退化的患者會出現視力模糊、視野扭曲的症狀,其中又分為乾性(非新生血管)與濕性(新生血管),其中濕性較易引發失明。一項研究發現,有助免疫反應的介白素-4與黃斑部病變有關,此發現有助新療法的產生。濕性眼內介白素高根據《每日醫學新聞》報導,為了確定介白素-4與黃斑部病變的關係,日本鳥取大學研究團隊首先找了234位濕性黃斑部病變患者,測量他們眼睛房水內介白素-4的水平,同時也從正在進行白內障手術的104位老年人收集房水當作對照組。結果發現,濕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眼睛內介白素-4的水平較高。接著,研究團隊又將介白素-4注入小鼠體內,結果發現小鼠眼睛內有新生血管產生。而當研究團隊將抑制介白素-4的抗體注入小鼠體內時,血管新生的現象便減少了。研究團隊之後進行的細胞培養實驗顯示,介白素-4確實有助新的視網膜血管增生,而增生的血管相當脆弱,是導致黃斑部病變的重要原因。作用取決於部位根據《Medical Xpress》報導,研究團隊表示,結果相當令人驚訝,平時被認為有助免疫反應、減緩發炎反應、避免血管新生的介白素-4竟然會造成如此大的負面影響,可見在不同狀況、不同位置介白素-4的作用會有所不同。研究人員宮崎大解釋,介白素-4會聚集骨隨細胞,進而導致血管增生,造成黃斑部病變。宮崎大表示,未來或許能以介白素-4作為標靶進行治療,至於是要直接抑制介白素-4產生或抑制與其結合的受體,就要另外進行研究。目前的研究仍相當初步,後續還需要更多的實驗佐證。【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5-18 科別.新陳代謝
影/男突然全身發軟起不來 竟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作祟
若忽感全身無力,不一定是肌肉本身出問題,也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所造成;一名50歲男性過去曾短暫無力而無法開車,近期清晨忽然全身四肢無力,無法起身,另名30歲即將升格當爸爸的男子過去從未發生肌無力,這幾天也突然無力不能行走,兩人向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助,經急診醫師與內科部副部長林信宏診斷,發現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低血鉀」所惹的禍。林信宏說,50男子經抽血檢查,發現血中鉀離子只有2.1 mEq/L (正常人為3.5至5.0 mEq/L)。另名30歲男子鉀離子只有1.9 mEq/L。兩人都有尚未被診斷出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研判最近恐因疫情壓力與情緒起伏,誘發低血鉀的「週期性肌無力」,兩人在經過鉀離子補充,並服用控制甲狀腺藥物後,都已恢復正常生活。林信宏指出,血中鉀離子過低會引起人體肌肉無力或心律不整。雖然多數低血鉀症是長期未進食或鉀離子從腎臟流失所致,但少數也和甲狀腺疾病有關,病患可經由尿液和血液檢查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一般甲狀腺亢進以女性較多,易有失眠、焦慮、多汗、體重減輕、心悸、大脖子、眼球突出等症狀,但甲狀腺亢進也可能週期性地引起鉀離子經由細胞的離子通道,快速跑入細胞內部,使血中的鉀離子急速減少,造成肌肉無力或心律不整。研究顯示,這樣的突發性症狀在亞洲年輕男性的比例特別高,尤其易發生在大量高糖飲食、劇烈運動或壓力之下,這可能和種族、胰島素、腎上腺素與男性賀爾蒙的分泌有關。林信宏提醒,甲狀腺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及門診追蹤,維持穩定的生活作息。另外,民眾若曾無緣無故突然四肢無力,也要小心是否為潛在著甲狀腺疾病造成了低血鉀相關的周期性肌無力症。
-
2020-05-14 科別.眼部
買隱形眼鏡只看度數? 忽略6件事根本是拿視力開玩笑
現代消費者喜歡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開架區選購隱形眼鏡,然不慎也可能誤蹈地雷。在大學視光系任教的資深專業驗光師賴裕源博士表示,最常見的誤區包括,選擇了喜歡的鏡片卻不合適,以為只要度數相符,忽略了不同廠牌度數與弧度可能略有差異,或是透氧度不夠、鏡片保濕效果不佳,戴起來反而更不舒適。現今更因拋棄式盛行,一般消費者往往忽略了驗光與試戴的重要性。賴裕源博士強調,佩戴隱形眼鏡需要專業合格的驗光師們以及眼科醫生們執行專業的驗光佩鏡。有人因本身有閃光,只選擇度數剛好的鏡片,初戴一時清晰、長時間戴卻模糊吃力,錯誤的選配帶來層出不窮的困擾。找合格的驗光師討論自己生活視覺需要,經過詳細檢查,驗光師會推薦光學清晰度、適當的保濕度、足夠的透氧度等合適的鏡片片種。擁有美國驗光醫師執照的賴裕源進一步說明,專業驗光有六大標準步驟:1 問診:針對配戴者的需求與動機,瞭解配鏡者的理想條件與需求;2 驗光檢眼:眼前部檢查、眼部評量,與淚液防護系統評估、屈光度測量;3 推薦鏡片:推薦配戴者所需,如美觀彩妝、散光或老花多焦等;4 試戴評估:弧度貼合、舒適度與度數是否合宜;5 鏡片衛教:教導裝卸與保養清潔;6 定期複診:眼睛配戴的健康維護與定期追蹤。配戴隱形眼鏡除了度數,角膜弧度相對重要。角膜弧度偏大,戴了弧度小的隱形眼鏡,容易摩擦角膜、角膜受損;弧度正常,戴了大弧度的隱形眼鏡,鏡片容易滑去。驗光配鏡的評估項目之一,還有淚液品質。賴裕源指出,隱形鏡片和眼球間緩衝層是淚液層;正常人每天眨眼14000次,眨眼時淚膜就會分泌,有清潔和濕潤眼球、保護眼睛的作用,淚水的乾淨度、淚液質量是配戴隱形眼鏡舒適的關鍵,乾眼症患者是不適合配戴隱形眼鏡的。此外眼瞼鬆緊也會影響鏡片中心定位與滑動,這都是眼檢的要點。至於防疫期間,鏡片的保養有無特別須留意的地方?賴裕源強調,更需要確實去做鏡片的保養。步驟與日常保養上並無多大的差異,取下鏡片後清洗鏡片約20秒,再用保養液將鏡片沖洗後、置放於保存液內浸泡消毒。佩戴期間也可適時點潤滑液保持眼睛的濕潤。同時他提醒,外出時戴上平光護目鏡,對眼睛感染防護多一道保護更安全。(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4種人最易長針眼! 要冰敷、熱敷醫師告訴你關鍵 眼睛沒症狀也會得青光眼! 眼科醫師點名5大族群要注意
-
2020-05-14 科別.新陳代謝
眼皮下垂、複視 原來是糖尿病未控制好引起
一名47歲男性某天起床,驚覺眼睛左眼皮下垂,且看東西1個變2個,嚇得他趕緊掛眼科就診,但檢查後眼睛沒有問題,於是轉診至神經內科,經醫師抽血檢驗及核磁共振檢查,診斷是因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的動眼神經受損病變。經服藥控制血糖,以及規律生活後,複視情形已改善並返回工作崗位。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惠萱說,這名男性是廚師,平常罹有糖尿病,固定看新陳代謝科,但因為沒有按時吃藥、好好控制,所以才導致這次眼睛神經病變,並對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她說,動眼神經是12對顱神經當中的第3對,主要支配眼球運動,還有眼睛張開的動作,所以一旦產生病變,就會產生視覺上看東西有雙影的複視現象,以及眼皮下垂情形。除了糖尿病,血管瘤壓迫、腦內長腫瘤(如鼻咽癌侵犯到神經)、中樞神經感染、海綿竇發炎或血栓等都會引起動眼神經問題。陳惠萱說,治療上主要是針對血糖控制,且搭配規律生活,讓眼睛多休息,做些適度的運動,也要遠離菸酒及刺激性食物。此外,多補充維生素能幫助神經修復;一段時間藥物調養後,通常可以幫助患者進步。她說,一般人以為眼睛出現症狀,一定是眼睛的問題,要去看眼科。但其實不只有眼睛問題會引起這樣症狀,就像上述提到的動眼神經病變,此外還有甲狀腺引起的眼肌病變、腦中風、重症肌無力等,都可能出現看東西複視的狀況。因此呼籲民眾,眼睛的症狀若檢查並非眼睛相關問題,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相關病變。
-
2020-05-13 科別.眼部
「眼球操」真的能護眼? 眼科醫師來解答
3C看久了,眼睛好酸澀!很多人都會想說,來做個眼球操舒緩眼睛疲勞,還能矯正視力、散光、老花等好處。事實上,這些「護眼偏方」,都無助於改善各種視力問題,還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護眼達人陳瑩山指出,近年來受到歡迎的「眼球操」,宣稱只要轉動眼球、轉換焦點、按壓眼睛,就能夠活化眼睛、改善視力,甚至讓視力恢復1.0。但早在2005年眼科期刊《小兒科及斜視雜誌》研究中早已證實,眼球操並沒有改善視力的功能,僅能透過眼球遠近交替方式來幫助眼睛睫狀肌放鬆,短暫消除眼睛的疲勞而已。但無法使已經拉長的眼軸長度變短,也不能改變水晶體的狀況,更不能逆轉老化,所以,並不能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當然更不可能改善白內障、青光眼與飛蚊症,大眾不應期待過高。眼球操原理1 轉動眼球陳瑩山說明,眼球操建議每天讓眼球快速轉動幾分鐘,就能矯正視力,並增加眼部血液供應,改善白內障和青光眼。事實上,卻容易造成眼睛痠、麻、脹、痛,進而增加疲累感;對於高度近視者(大於600度),則會明顯引起不適感,或出現看不清楚的狀況,還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請務必小心。眼球操原理2 針孔眼罩此外,眼球操訴求配戴針孔眼罩或墨鏡看物品,就能改善對焦,甚至直接刺激視網膜和大腦,有助於視力恢復。事實上,利用針孔眼罩看東西,確實可以幫助短暫看清物體,但無法幫助改善視力。他提醒,隨便拿張紙戳個洞試看看,拿下來還是看不清楚的,別被騙了。眼球操原理3 遠近調節而遠近調節練習,則是讓眼睛盯著來回伸縮的手指或手拿字卡,讓睫狀藉由遠近調節,改善近視或老花眼。陳瑩山說,老花是自然老化現象無法逆轉,該練習最多是幫助睫狀肌稍微放鬆,但無法讓已彈性疲乏的睫狀肌、水晶體恢復原本的調節力。而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睫狀肌已過勞,不如讓眼睛多休息。眼球操原理4 光線明暗此外,面對太陽練習,閉上眼30秒、用手摀住30秒,或改換手電筒照射眼部,可提高夜間視力品質。他則斥責,夜間視力和視網膜桿狀細胞多寡有關,此舉無助夜間視力提升,反而可能導致光線灼傷眼睛,誘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明。眼球操原理5 按摩眼球而利用眼睛按摩替眼睛「紓壓」,陳瑩山提醒,這方法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存有極大風險。臨床上也常發現,為了想要透過按摩來舒緩眼睛疲勞,未注意按摩位置與力道,結果造成視網膜剝離、水晶體受損等狀況不勝枚舉。他呼籲,給予眼睛最好的呵護,就是讓閉上眼休息不讓光源進入,讓眼外肌、瞳孔肌、睫狀肌等肌肉放鬆;再忙的工作,都得多起身走動,讓眼睛看看遠方,都比做眼球操來的有效果。陳瑩山提醒,眼睛十分脆弱,在嘗試或使用任何眼睛相關產品、方法之前,建議詢問專業眼科醫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眼睛傷害。
-
2020-05-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可從眼睛入侵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帶有一種感染後會連結細胞的蛋白質,能進入人們的眼中;新冠病毒可入侵人體中名為ACE2的細胞膜受體,而這些細胞融容易進入人的呼吸道或肺部。由於人眼能主動製造ACE2,故容易成為冠狀病毒攻擊的目標,若眼睛沾染到帶有新冠病毒患者的飛沫也會遭到感染,這也能解釋為何有些新冠肺炎的患者會出現結膜炎的症狀,因為除了飛沫眼淚也能成為病毒的傳染媒介。該研究團隊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眼科部醫師周玲麗(Lingli Zhou,音譯)所主導,他們對照並分析十名非死於新冠肺炎的死者眼睛中, ACE2的擴張程度,得知若人體內ACE2細胞較多也會承載較多的病毒。此外,該研究團隊也分析人體另一種可以和病毒結合的蛋白TMPRSS2發現,ACE2和TMPRSS2若存在同一個細胞中,病毒就能有效率的進行複製;周玲麗與其他研究同仁都認為,這些研究證實眼球表面的細胞包含結膜都能感染新冠病毒,也成為病毒的另一種傳染途徑。研究報告也指出,雖然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仍以口鼻產生的飛沫為主,但新冠肺炎的患者中出現結膜炎症狀的人約有30%,科學家也證實眼睛絕對能感染新冠病毒;同時,研究人員也解釋,病毒可能經由患者的呼吸道擴散到眼睛,成為新冠肺炎的第二種併發症。周玲麗也表示:「這項研究顯示防疫的過程中,除了以口罩遮住口鼻,眼睛的保護也相當重要」;但其實今年1月疫情最初在中國武漢爆發時,就有醫師警告新冠病毒會感染眼睛,目前前線的醫護人員都盡可能配戴口罩和護目鏡,但民眾要做到同等級的防護可能相對困難。
-
2020-04-30 橘世代.健康橘
學習「拈花惹草」,三明治族為自己種一畝心田
人步入中年,承上啟下生活壓力大,這些「三明治」族群是最容易上醫院精神科求助的一群,平日不乏憂鬱、焦慮症狀,嚴重還可能有失智傾向,就來學「拈花惹草」吧,醫師指出,浸淫園藝世界,可找到療癒身心的甘霖,紓緩身心,也能體悟到被需要的成就感,這種非靠藥物的生活模式,不亞於藥物的治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院所因嚴格控管民眾進出,各科門診量普遍下滑,到精神科求治的中高齡入士,則不少見。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洪琪發表示,人步入中高齡,承受的社會壓力與經濟壓力不在話下,女性更有空巢期問題,這個階段最容易發生睡眠障礙,還有憂鬱、焦慮及恐慌。「園藝治療會是改善抑鬱生活的最好切入點」洪琪發說,這些人可自改善睡眠衛生作起,按時起床就寢,然後早上多曬太陽與運動,達到改善。其中種花蒔草,從事園藝活動,可起早曬到太陽,當陽光透過視神經進到腦部的松果體,就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大量分泌, 睡眠品質就會好些。而園藝工作也是種運動,多運動也能幫助入眠。最重要的是,在拈花惹草或照顧飼養的寵物,看著它們成長茁壯,能產生一種被需要感,進而感到生活的趣味與成就。與花草為伍的當下,也能呼吸些新鮮空氣,或與同好產生互動,這些就能幫忙改善心境,讓自己更為愉悅。高雄長庚醫院呼應高雄市政府「綠屋頂」計畫,利用復健大樓頂樓闢建空中花園,種了鳳梨及香草等植物,平日則訓練病友學習照顧,發現他們有長足的改善。洪琪發說,一般人在家裡的陽台,其實就能種些觀賞性植物,平日在陽台一隅親近自然,不管是鬆土,抓蟲或澆花,都能幫助自己動起來,且從事園藝本身,就能刺激眼手協調能力,甚或激發規畫力,注意何時得施肥、澆水,要怎樣才能把花草照顧好,動腦之餘可減少日後智力退化的風險。很多「三明治」族群,努力在職場打拚,忙到幾乎燃燒殆盡,其實不妨為自己種一塊「心田」,讓心靈有處療癒的空間。洪琪發說,種花草花不了太多時間,民眾可從小品植物學習種起,或種些不必花太多時間照顧的多肉植物把玩,若是種了薄荷、薰衣草等香草植物,還能摘些心葉泡壺香茶犒賞自己,一舉多得。總之,園藝可讓人從視覺味覺嗅覺都獲得一些滿足,身心獲得片刻的紓緩。【熟齡精選閱讀↘↘↘】。眼球動一動/宅在家太久,小心3眼疾找上門!。長輩自嘲「老了沒用」?要注意可能患上孤獨症候群。「等在診間前,不如去爬山」山是最天然的醫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30 科別.眼部
眼白冒血塊非小事!伴隨6狀況恐「眼中風」
眼球結膜下出血雖然肉眼可見,看來怵目驚心,但其實是小問題眼球內出血則可能已嚴重出血,外觀仍正常無異,患者本身也沒有疼痛感,卻會影響眼睛視力。隨著老化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盛行,也增加中老年人發生眼出血的機率。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吳仁斌表示,若非外力撞擊或外傷引起的眼出血,最常見的是「結膜下出血」,這是眼球表面的微血管破裂,特別是中老年人熬夜、用力咳嗽,或是因便祕、上廁所時憋氣,當用力過後,照鏡子時發現眼白處像兔寶寶眼睛一樣紅紅的。還有些人則是因為服用了抗凝血藥物,稍微揉眼睛後就發現眼睛紅紅的。雖然眼睛結膜下出血,看起來有點嚇人,也會讓患者忐忑不安,但其實就像身上的烏青、瘀血一樣,不擦藥就會自行痊癒,結膜下出血經過一、兩週就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而且因為結膜下出血的血管破裂是在眼白部位,與光線進入瞳孔的路徑無關,因此不會影響視力,患者頂多覺得眨眼時有異物感,有時候還是旁人告知才發現。不過,若眼球外觀看起來沒什麼異狀,但是卻有視力模糊的現象,則可能要考慮眼球內出血的問題。眼球構造複雜,常見的眼球內出血可分為視網膜的表面出血以及視網膜下出血,一般來說多是單獨於某一眼出現,較少兩隻眼睛一起發生。即使外觀沒有異樣,但只要出現了單側視野缺損,看東西扭曲變形、感覺眼前有閃光,或是覺得有飛蚊症、視力有些模糊,甚至視力急遽下降等症狀,一定要盡快找眼科醫師診斷,並且告知是否有慢性病史。除了散瞳視網膜檢查,必要時需進行超音波、眼部斷層掃描或螢光眼底攝影等檢查。眼球內出血更擔心發生所謂的「眼中風」,因為視網膜血管出血或阻塞,嚴重時會造成視網膜壞死,有失明的危機,尤其眼中風來得又急又快,沒有把握治療的黃金期,極可能導致視力的永久傷害。如果血管阻塞處位於視網膜週邊,對視力影響較小,但萬一阻塞處恰巧發生於正中央的黃斑部,因為這裡的感光細胞較多,日後視力很難完全恢復。除了視力不對勁時要有警覺心,平時要預防眼出血,醫師建議,由於國內三高疾病盛行率高,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好好控制血糖、血壓。有高度近視者,視網膜也比常人退化得嚴重,更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也要特別留意。眼出血是眼睛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相關疾病,因此建議平時勿用眼過度,不少人的工作與電腦為伍,下了班又把看電視當主要娛樂,這種「白天看電腦、晚上看電視」的生活型態,對眼睛很不健康,也有損眼力。吳仁斌建議,休閒時間應多做戶外活動、晚上勿熬夜,有充足睡眠,讓眼睛獲得適當休息,要護眼還是得從日常作息做起;另外,多吃新鮮蔬果,維持均衡營養,如甘藍、花椰菜、南瓜、菠菜、葡萄、奇異果等飽含維他命、葉黃素等眼睛必要的營養素,也有助於眼睛的保健。(★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
-
2020-04-29 橘世代.健康橘
眼球動一動/宅在家太久,小心3眼疾找上門!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少人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得比以往更長,為打發時間,民眾使用手機、平板或看電視時間也拉長,不僅眼睛乾澀、有異物感,甚至發現視力變得模糊,新北市汐止區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王凱表示,保護眼睛及維護視力,除可適量攝取深海魚油及葉黃素,最好在家能做「眼球運動」才是長遠之道。避免出門增加感染風險,許多民眾一下班、下學就直接回家追劇、玩手遊、看電視等,甚至正落實居家工作者,在家使用電腦工作,下班後繼續上網追劇。王凱表示,一直都有民眾因過度使用眼睛前來求診,「看電視、玩手遊、甚至太晚睡覺,都會造成眼睛負擔」,王凱指出,不管是追劇還是打電動,太晚睡導致眼睛使用過度,除有乾澀情況,還會造成視力模糊、下降,最終變成乾眼症,年紀較大者尤其需注意。由於年紀越大、淚腺越乾,用眼過度罹患乾眼症機率就越大,此外,長期使用3C產品也有可能罹患飛蚊症,王凱表示,像是乾眼症、飛蚊症以及老花3個症狀,都跟年紀大有關。若想改善乾眼症的情況,除可靠熱敷外,還能補充人工淚液;40歲開始就會出現老花症狀,建議在看電腦或手機時配戴合適的老花眼鏡,減輕眼睛負擔。「但飛蚊症無法根治,只能跟它和平共處」,王凱表示,有飛蚊症的民眾只能盡量維持視網膜健康,可多吃魚、青菜,或深海魚油及葉黃素等。長期使用3C產品導致視力下降、高度近視機率攀升,恐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王凱解釋,黃斑部病變會發生在近視度數較高者,會讓病患視力快速下降小於0.1,等同於永久性視力喪失。這種症狀不論老少只要近視度數太高,加上用眼過度就有罹患機率,若出現視力大幅下降、視力模糊、飛蚊症情況嚴重、線條扭曲等症狀,就應該就醫。目前治療方式是以針筒從眼白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儘管是快速、簡單的小手術,但術後需定期回診,確保視力不再惡化。王凱呼籲,現今每人一台手機、平板,過度使用眼睛情況經常發生,保護眼睛除食療外,也需多做「眼球運動」。使用3C產品記得每30分鐘就休息一下,休息時盡量讓眼睛轉動或出外走走,讓眼睛不要長期盯在特定地點,防疫期間如不能外出,也可在家往外遠眺,緩解眼睛疲勞,才是最根本護眼辦法。【如何預防3C症候群↘↘↘】。低頭族注意!靠一顆球自救「遠離肩頸痛」。聽過「肌少症」嗎? 愛窩沙發追劇的人要注意了。手麻竟是低頭惹的禍!頸椎退化可能造成骨刺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6 科別.眼部
健康醫點靈/常滑手機看3C 小心老了3眼疾找上門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少人待在家中使用手機、平板、看電視時間也拉長,不僅眼睛容易出現乾澀、異物感,視力甚至會變模糊。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王凱表示,保護眼睛及維護視力除可適量攝取深海魚油及葉黃素,使用3C產品最好每30分鐘就休息,紓緩眼睛疲勞。王凱表示,過度使用眼睛看診民眾絡繹不絕,呼籲民眾在家勿長期使用3C電器產品,休息時盡量讓眼睛轉動或出外走走,不要長期盯著螢幕,防疫期間也可在家往外遠看,緩解眼睛疲勞;也可食療或多做「眼球運動」。「看電視、玩手遊、甚至太晚睡覺,都會造成眼睛負擔。」王凱表示,不管是追劇還是打電動,太晚睡導致用眼過度,除有乾澀情況,還會造成視力模糊、下降,最終變成乾眼症,年紀較大者尤其要注意。因為年紀越大、淚腺越乾,用眼過度罹患乾眼症機率就越大;另外,長期使用3C產品也可能罹患飛蚊症。王凱表示,乾眼症、飛蚊症及老花3個症狀,都跟年紀有關。若想改善乾眼症症狀,可靠熱敷或補充人工淚液。一般40歲後就會陸續出現老花症狀,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時戴合適的老花眼鏡,減輕眼睛負擔。王凱說,「飛蚊症無法根治,只能跟它和平共處」,飛蚊症患者要盡量維持視網膜健康,可多吃魚、青菜、深海魚油或葉黃素維護。
-
2020-04-20 科別.眼部
配戴隱形眼鏡6大NG習慣犯不得! 眼科醫師警告了
日前傳出因泡溫泉導致角膜受損個案,最嚴重恐引發失明,眼科醫生強調,泡溫泉千萬不要戴著隱形眼鏡,其實不只泡溫泉,許多戴隱形眼鏡的壞習慣,都會對眼睛造成嚴重傷害,例如日拋當周拋使用、戴著隱形眼鏡睡覺、清洗液不潔淨等,都是不良習慣,一不小心就讓眼睛陷入危機。NG 1:戴隱形眼鏡接觸不乾淨水源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聖甫表示,溫泉不是乾淨水源,其中可能有大量微生物,如果眼睛表層有傷口又剛好碰到溫泉水,就有可能發生感染,細菌、霉菌、阿米巴原蟲都是常見眼睛感染源,如果角膜受傷處靠近瞳孔周圍,視力就會受到影響,幾乎不可能恢復,因此必須謹慎。NG 2:配戴超過8至10小時以上長時間戴隱形眼鏡,經常造成角膜細微傷口;鄭聖甫解釋,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容易讓角膜缺水與缺氧,不良狀態下,眼睛表面就可能出現細小傷口,正好讓細菌等病原有機會入侵,感染風險就跟著上升。鄭聖甫建議,配戴隱形眼鏡最長時間必須維持在8至10小時內,一定不可以超過,臨床案例中,曾經有病人戴著睡覺,以為不會有什麼問題,結果引發角膜感染,才趕快就醫尋求協助。NG 3:隱形眼鏡清潔不完全滋生病菌除隱形眼鏡配戴時間不可以太長外,取下時也一定要清洗乾淨;鄭聖甫強調,眼睛會不斷分泌眼淚保持眼球溼潤,當中含有蛋白質廢物,容易殘留在隱形眼鏡上,就像皮膚汗水也是病菌的溫床,隱形眼鏡殘留的蛋白質也很容易滋生病菌,如果清潔不確實,當角膜表面狀態不好或有傷口時,就可能損害眼睛健康。NG 4:清洗時未使用隱形眼鏡專用藥水鄭聖甫特別說,清潔也是一大學問,千萬不可以使用自來水,特別是為了省錢的青少年族群,雖然台灣自來水有加氯抑制微生物滋生,但不可能百分之百無菌,臨床就有病患使用自來水清洗隱形眼鏡,不慎讓眼睛感染。鄭聖甫提醒,清洗隱形眼鏡一定要使用專用清洗液,例如生理食鹽水,確保清洗藥水無菌才能清潔隱形眼鏡,且至少要浸泡5個小時以上,不論是雙日拋、周拋、月拋隱形眼鏡,每天都要取下徹底清潔才能戴在眼睛上。NG 5:觸碰隱形眼鏡洗手不確實雙手清潔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之一;鄭聖甫說明,雙手不斷觸碰各種東西,很容易附著大量病菌,如果手洗不乾淨就觸摸隱形眼鏡,很可能發生汙染,所以不論取下或戴上隱形眼鏡時,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乳確實清洗雙手。NG 6:隱形眼鏡盒未保持乾燥鄭聖甫最後提到,隱形眼鏡盒也容易滋生細菌,一般來說,每個月就要更換1個,浸置完隱形眼鏡後一定要清洗乾淨,最後好放在通風乾燥環境,否則容易產生髒汙而感染眼睛。(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買隱眼只看度數? 少做這1步相當於在謀殺你的雙眼 配戴隱形眼鏡有年限? 這些行為都是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