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初期的媽媽情緒低落,做什麼都沒動力,容易哭,很擔心自己會快速惡化。我該如何幫助媽媽調適心情,陪媽媽面對與病共處的後半輩子呢?
[專家解答] 陸教授神經科診所院長 陸清松
巴金森病是1種慢性疾病,臨床分為5期,通常早期診斷,用藥效果會非常好,是所謂的「7年蜜月期」。往後還有「7年工作期」以及「7年退休期」,目標設定可到21年以上。重要的是配合專業醫師調整藥物,降低或避免「藥效無法持續」等非動作障礙的發生。也可能需要運用手術治療的介入,如深腦刺激術,這些治療方法都是為了幫助巴友繼續工作及維持美好有品質的生活。
許多巴友積極面對疾病,配合規律運動,如太極拳、腳踏車、瑜伽、韻律操、小跑步、走路等。可讓藥物治療的效果發揮得更好,理解u 疾病,並且積極面對,可以大幅降低情緒低落的情況。
多與病友團體接觸 相互鼓舞
如果巴友出現嚴重情緒低落,照顧者也無法從旁協助改善,則建議立即就醫。也建議多與病友團體接觸,相互鼓舞,分享資訊。
照顧者協助觀察巴友的治療效果,當服藥改善症狀後,即時給予巴友鼓勵,讓巴友看見進步以及改變。
若面對疾病的態度消極或不相信正規治療,很容易被號稱「可治癒」、「1次就能改善」的偏方吸引,可能花費大筆金錢,症狀卻未改善,換得更深的挫折感。目前健保署對巴金森病的藥物都有納入健保給付,政府相當積極支持巴金森病友面對疾病,也鼓勵巴友要有信心,與巴金森病共存。
對照顧者而言,建議可以先陪伴巴友,維持固定的生活作息,找尋喜歡的運動方式,定時服藥,當這些生活習慣建立起來後,情緒也會慢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