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搜尋
疾病用藥
共找到
37
筆 文章
-
-
2021-09-07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2:新藥有效分配 首重臨床療效
新藥對病人可能是救命希望,但健保資源有限卻未必能夠及時給付。學者認為,新藥給付牽涉到臨床療效和預算有限等難題,要做有效分配,著實考驗主管機關。輔仁大學海量學程助理教授、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理事陳詠宸指出,健保新藥預算,包含新增診療項目、新藥及新特材,今年約編列卅五億元。若是被歸類為罕見疾病用藥,亦即俗稱的「孤兒藥」,健保總額匡列有「罕見疾病、血友病藥物及罕見疾病特材」,今年編列一一七億元,國健署菸品健康捐每年補助健保一億多元。台大臨床藥學研究所所長蕭斐元指出,健保署一年舉行六次「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去年十二月共擬會議通過多項新藥給付及給付規定擴增,增加財務支出約七點七億元。一年開會六次,一年高推估可能增加四十二億元,但去年新醫療科技預算僅編列卅五億餘元,不足近七億元。蕭斐元指出,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TaSPOR)曾做過新藥價值評估研究調查,新藥價值含臨床療效、疾病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病人相關考量、經濟效益及醫療體系可行性等五大面向,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臨床療效是最重要的面向。但蕭斐元強調,國際藥物經濟學會(ISPOR)曾指出,藥物價值(Value)包括醫療需求、健康影響及生活品質等層面,不是單方面的考量就能達到所謂的新藥價值。蕭斐元說,國內醫療科技評估在分析財務衝擊時,常考量藥費對總成本預算的影響,對於減少回診的相關醫療費用等,雖已適度納入考量,但並非每個藥品建議者都能提供相關數據,這或許值得各界未來參考。陳詠宸指出,英國的醫療科技評估單位NICE建議,希望病人及早取得價值創新的治療,同時在治療重度疾病時,可以更公平地取得這些藥物;前提是要採納更多證據,並且以更好的醫療科技評估預測結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
2021-01-15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科技/健康存摺APP再升級 3月起放寬親屬查詢
健保署「健康存摺」APP功能再升級,未來不只能查詢就醫、用藥、檢驗檢查結果等資訊,今年3月起也將開放查詢父母、兒女的疫苗接種及用藥狀況,掌握全家人健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近年推動將健保理念納入國小國語教材,日前宣布將推廣健保的課文編入翰林版國小國語課本。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天再召開記者會,宣布和南一書局合作,將「健康存摺」概念納入國小5年級學童的國語課本教材。李伯璋表示,截至去年底,健康存摺登錄人數已突破103萬人,去年12月起也開放民眾自行上網登錄自費健康檢查結果,醫院經患者同意也可代為上傳,有助民眾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此外,今年3月起也將進一步開放查詢父母、兒女的就醫資料。醫管組技士陳逸嫻指出,父母對於20歲以下青少年有保護教養責任,未來子女依附加保的家長可直接看到兒女疫苗接種、就醫等資料,不需經過申請。至於年邁父母方面,由於均是年過20歲的成年人,必須到健保署官網線上申請授權,或是寫書面同意書到健保地區業務組臨櫃辦理授權同意後,才可查詢相關就醫、用藥等狀況。(編輯:張芷瑄)
-
2021-01-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大陸台胞接種新冠疫苗流程公布 打後須留觀半小時
大陸開始在福建福州廈門等城市為台胞免費施打新冠疫苗,採取自願方式,日前,廈門台協公布了相關辦法。台胞在接種大陸國產新冠疫苗後,必須在院停留觀察半小時,若沒有不良症狀,或不適反應,才能離去。接種者可以領取「預防接種憑證」。據啟達台享公眾號,第一步,預約。自願施打的台胞,要先向台商協會登記。並提供姓名、聯絡方式、台胞證號碼、工作單位等基本資料,以錄入系統、後續預約。第2步,是填表。按照預約施打時間,提前到場辦理手續。以思明區鷺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提前抵達中心,出示八閩健康碼,進入中心。直上二樓,按指示前往登等候大廳。先在預檢處閱讀簽署「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知情同意書」,並填寫問卷。填寫完成後,於大廳稍事休息,等待叫號。第3步,登記。於登記窗口與工作人員核對資料,包含姓名、聯絡方式、證件號碼、疾病用藥史等等。完成登記後,仍於大廳等待唱名。第4步,施打。依工作人員指引,前往接種。接種前,醫生將再次核對個人資料,並展示、確認所施打的疫苗。施打部位在左上臂。第5步,觀察。接種後,於觀察區停留觀察有無異狀,並閱讀溫馨提示。半小時後,身體並無不適,才可離去。若有不適,應立即向接種單位反應。第6步,領證。最後,台胞接種完疫苗,要記得領取「預防接種憑證」。
-
2021-01-11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為兼顧財務平衡及保障弱勢,衛福部長陳時中將健保費率由4.69%提高至5.17%,89萬名企業主負擔年增193億元,政府支出年增230億元,原本接受政府全額補助約126萬民眾,保費仍由政府負擔。但這樣的保費收入依然無法平衡持續成長的醫療費用支出,必須有財務管理配套,善用大家付出的健保資源。重大傷病時 就發現健保可貴健保財務概念是每年有醫療支出總額,醫療行為以點數給付,醫療院所若一味衝醫療服務量或開立藥物,當醫療點數超出總額愈多,點值就愈低,大家操作同一醫療行為,拿到的現金就變少。醫學倫理是醫療行為的基石,但唯有與醫界、民眾一起「務實面對人性」來溝通管理,才能讓醫界繼續快樂地提供優質服務。台灣健保是社會福利或保險,在學界與醫界各有論述,部分民眾沒有就醫需求時,對每月繳交的保費或補充保費覺得貴,但當自己或親人重大傷病時,就會發現健保真的幫了很大的忙。給需治療的病人 最好的藥物從107年至109年,健保署在專家協助下,收載55種癌症新藥,涵蓋16種癌別,年藥費支出128億元,預估每年逾8000名病友受益;收載罕見疾病用藥20種,年藥費支出約16億元,超過千名病友受益;B型肝炎,年藥費支出約35億元,每年約9萬名病友受益;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支出累積約202億元,超過11萬名病友受益。這些疾病對病人與家人造成身體與精神的痛,如何獲得最好醫療的財務壓力,只有當事人才刻骨銘心,讓真正需要治療的病人有最好的藥物,是健保署的態度與目標。使用者付費 避免惡性循環解構門診醫療費用,醫療人員勞務收入「診察費」只占17.7%,且占率逐年下降、「藥費」27.2%、「檢驗檢查」12.5%,占率逐年上升,顯然許多資源被不用勞力與專業知識的機器及藥品賺走,這個生態一直惡性循環,健保署和醫界必須嚴肅面對。陳時中部長提出三大改革方向,1.減少浪費:藉由雲端系統促進醫療資源分享,抑制醫療資源不當耗用。2.負擔公平:檢討就醫部分負擔與檢討旅外國人權利義務。3.提升品質:整合公共衛生體系,涵蓋預防、醫療到生命末期的安寧照護。「使用者付費」相當於「負擔公平」,應該會比較符合真正承擔健保財務的年輕世代想法。藉由以價制量來提高民眾成本意識,透過醫病溝通共同面對健保資源過度使用。藥品部分負擔 可能稍微調升藥品部分負擔的上限天花板可能從現行200元調升至讓民眾「稍微有感」的金額;檢驗檢查過去未收部分負擔,未來也可能依照級距訂定收費;納入討論的方案可能還有恢復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藥品部分負擔、重大傷病取消免部分負擔等。「使用者付費」不是為了增加健保財務收入,而是改變民眾及醫師不必要的醫療行為,醫護人員對病人醫療照護時間寬裕了,品質自然提高,也有助醫護人員得到合理報酬,洗刷「血汗醫院」之名。保障弱勢 期待對話尋求共識健保署一定積極主動保障弱勢族群權益,也期待透過社會對話尋求共識,找出其他可能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每個人都有可能生病,如何有效保護國人健康是政府團隊的責任,我們一起為維護健保永續而努力。
-
2020-09-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天氣熱藥品該放冰箱嗎? 只有這情況才需要 3錯誤保存方式你可能常做!
「藥師,您幫我看看,這個藥品好像變色了,還可以吃嗎?」最近天氣炎熱,室內溫度常常超過攝氏30度,長輩吃藥時,常常發現藥粒輕輕一碰就碎了,或是藥丸怎麼好像發霉了,以上這些狀況很可能是在藥品的保存上出了問題。另國民健康署也發現常有長輩們覺得家裡頭很熱,冰箱不僅可以讓食物保鮮,也可以長時間的保存藥品,所以從醫院帶回家的藥品就往冰箱存放,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提醒冰箱並不是萬能的,大部分藥物都不可以放在冰箱裡,藥品最簡單的存放方法是依據藥品的包裝盒、說明書或藥袋上的指示放置。藥物保存三不原則大多數的藥品容易受到光線、溼氣、溫度等環境因素所影響而變質。國民健康署提醒家中長輩,保存藥物有三不原則:一、不要存放冰箱:多數藥品只須放在室溫下乾燥、陰涼及避光處保存即可,如果將藥物反覆在冰箱和室溫中來回,藥物反而更會吸附水氣,增加變質風險。因此,除了藥袋或包裝上註明:需冷藏或請置於2~8度,其他藥品都不應放冰箱。建議存放在常溫的藥品,可放置於通風的櫃子中,如果家中的溫度經常高於30C,可請藥師協助確認,是否適合將常溫儲存的藥品放入冰箱。二、不要放在濕熱廚房或窗邊避光、避濕、避熱是藥品的重要存放原則,若是放在浴室、廚房、窗邊等潮溼、悶熱或陽光直射的地方,可能讓藥品療效打折、甚至變質;另夏季密閉的車內溫度可高達50℃以上,切勿將藥品留在車內;而某些特別用來救命的藥品,如緩解心絞痛的硝化甘油錠、心血管疾病用藥、抗癲癇用藥、化療口服藥品、胰島素以及荷爾蒙製劑、抗感染藥品等,必須嚴格遵守正確的儲存方式,如果因為放置在高熱下,無法確認是否可以繼續服用時,可以請教藥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不可擅自停藥或逕行繼續服用。三、不要把藥品重新再分裝至別的容器中服藥後應隨手將藥物放回原袋內封好,不要把藥品重新再分裝至別的容器中,以免發生誤服或服用過期藥品的情形,某些原本盛裝藥物的容器本身的設計就有避光和避熱的效果,分裝後容易使藥物變質。另外藥物用完前也不要把外包裝丟掉,以免用藥錯誤。每一種藥品都有保存期限,國健署提醒,關懷家中長輩用藥安全,一定要定期進行藥箱大掃除,檢查藥品使否過期或是變質,藥品切忌與他人分享,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同一種藥品;因此身體若出現病痛,還是應該到醫院請醫師診斷,對症下藥。而服用藥品以白開水最安全,盡量不要搭配飲料、牛奶或是茶類,以免影響藥效或是引發副作用的產生。 原文:國民健康署
-
2020-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才說要暫停 世衛組織改口恢復羥氯奎寧臨床試驗
世界衛生組織上月宣布,暫停羥氯奎寧作為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用藥的臨床試驗,今天則改口宣布,經審查相關數據,發現「沒有理由」修改試驗,將恢復這款藥物的療效研究。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25日宣布,為進行安全評估,暫停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臨床試驗,如今安全評估認定「沒有理由」改變臨床試驗方式。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視訊記者會上表示:「因羥氯奎寧的安全性引發疑慮,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計畫執行小組上週決定,暫緩執行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他說:「這項決定是預防性措施,同時展開安全資料審查,團結試驗計畫的資料與安全監測委員會已審視那些資料,根據現有死亡數據,委員會成員建議,沒有理由修改臨床試驗方案。」譚德塞指出:「執行小組接獲這項建議,並同意繼續團結試驗計畫的各項臨床試驗,包括羥氯奎寧,資料與安全監測委員會將繼續密切監視,團結試驗計畫試驗所有療法的安全性。」總共在35國招募超過3500名病患參與這些臨床試驗。羥氯奎寧通常用於治療關節炎,不過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的多位公眾人物,支持羥氯奎寧可預防及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促使各國政府大批採購。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