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疫苗接種
共找到
2661
筆 文章
-
-
2021-08-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存量僅剩10萬劑!高端再增2萬人施打
國內第五輪開打莫德納疫苗,其疫苗接種預約已於今日12時截止,預計有43萬8932人預約施打莫德納疫苗,占資格人數八成五,指揮中心加開第九類53歲至54歲民眾共5.7萬人施打,另有3.3萬名一至三類醫護可於第二劑混打莫德納,國內莫徳納疫苗剩於存量僅剩10萬多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AZ疫苗存量剩41萬7500劑、莫德納疫苗存量剩63萬7800劑,未來莫德納將保留給第五輪開打莫德納的43.8萬人、加開的第九類族群5.7萬人及一至三類混打醫護3.3萬人接種。預估施打完畢後,還剩下10萬多劑莫德納。目前國內疫苗意願登記平台節至今日下午1時,已有1211萬7988人完成意願登記,目前想施打AZ、莫德納民眾達623萬0985人、占比51.42%,仍為大宗。次多為「非莫不打」的民眾達393萬1152人、占比32.45%。但在AZ及莫德那疫苗存量不足情況下,無法如期接種。至於第六輪將開打高端疫苗。現前有意願施打高端疫苗者,達101萬7873人,較昨日同一時間新增19525人,其中「非高端不打」者為17萬7122人,較昨日同一時間新增2691人。
-
2021-08-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有癌症在做XX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種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
近期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台灣惡化,而台灣也進入了三級警戒,隨之新冠疫苗接種的議題也受到國人高度的關注。在這段時間有許多的癌症病友都對新冠疫苗接種有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有 「我在做 XX 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個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因此在此整理了幾個病友常見的問題,並依現有的實證醫學以及近期更新的美國 NCCN 指引的建議予以回答。癌症病患可不可打新冠疫苗?可以!在現有 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都只招募了極少數罹癌的病患,因此疫苗使用於這些病患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數據相當有限。但是幾個大型的研究都證實了癌症病患感染了新冠肺炎後有較高機率出現併發症及有較高的死亡率。除此之外,癌症本身或是癌症的治療都有可能使病患的免疫機能較差,而被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較長的時間具有感染力,也比較容易衍生出變種病毒。因此,許多美國的專家以及腫瘤治療的學會/組織都是強烈建議癌症病患及其照顧者/同住者儘早接種疫苗。而在美國廣泛的接種癌症病患後,暫時未有任何報告顯示癌症病患施打疫苗後有較高的風險。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癌症病患因免疫力較差,由疫苗誘發出的免疫反應也可能會比健康人群弱,因此縱使完成疫苗接種,癌症病患仍須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準則。我正在接受癌症的治療,可不可以打新冠疫苗?可以!接受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的病人都可以接受疫苗接種。其中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在接受治療的任何時間都可以接種疫苗。接受固態腫瘤的常規化療的病患 (如大腸癌物、肺癌和乳癌) ,暫時最佳注射疫苗的時間還未釐清,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儘早接種疫苗,而國內專家則是建議白血球恢後,以及在下一輪化療一星期前注射。血液惡性疾病的病患接受幹細胞移植、細胞治療、或是高強度的誘導性化療時,往往會造成較嚴重的免疫功能的抑制,因此需要等免疫功能恢復後再做施打。免疫治療的作用會增強會使病患的免疫增強,學理上有可能會增加疫苗的副作用,但暫時無任何研究有發現這樣的趨勢,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同日施打,以減少病患反覆進出醫院的機會,但也有部分專家建議錯開疫苗及免疫治療的注射,以利區分個別的副作用。接受大型手術的病患則是建議術後休養一段時間後再進行疫苗接種,這樣比較容易觀察手術後的併發症。較為特殊的是接受脾臟切除手術的病患,有可能會導致免疫抑制,因此需要等二週以上尚可接種疫苗。我有癌症,我應該打哪一個疫苗?都可以,不需挑選疫苗!現在國際上主要的幾種疫苗包括: mRNA 疫苗的輝瑞/BNT、莫德奈/Moderna,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嬌生/Johnson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都有個別完成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並驗證對預防新冠肺炎有顯著的效果。但由於各個疫苗的試驗是在不同的場景下進行,而且實驗設計也不盡相同因此無法互相比較。近期 Nature Medicine 也發表了一篇 40 萬人次的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英國使用的狀況,並沒有發現兩種疫苗在效果上存在任何差異。對於癌症病,暫時沒有任何證顯示哪種疫苗在安全性及保護力上較為優越。而在安全性上,mRNA疫苗不含活病毒,而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腺病毒載體已被修改不具複製能力,因此這兩種疫苗學理上都可用在免疫力較差的癌症病患。 AZ 疫苗與血栓副作用隨著台灣如火如荼的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疫苗相關的議題持續被高度關注。國內現有的兩個疫苗分別為 mRNA 疫苗的莫德奈/Moderna,以及腺病毒載體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因為AZ 疫苗的施打在國外出現數件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的案例,而導致部分病患死亡的情形,引發國人對 AZ 疫苗的一些疑慮。因此在此整理了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的相關資訊以及注射 AZ 疫苗後的注意事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在歐洲及美國進行廣泛的疫苗接種後,陸陸續續有報告發現極少部份的病人在接種了腺病毒載體疫苗後(嬌生,AZ),出現了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例如腦靜脈竇血栓或腹內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等症狀。這樣的副作用被命名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thrombo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其發生率依歐盟及美國衛生主管機關公布的統計資料,約百萬分之十,而國內統計至今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1。目前雖未找到確切的危險因子,但似乎於較常見於中年女性,發生時間大多於注射疫苗後 5 至 20 天內。現在已有些研究開始釐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的機轉,近期一篇發表在 Nature 的研究發現,部分的人在接種腺病毒載體的新冠疫苗會造成體內產生異常抗體,這些異常抗體會以特定方向及排列黏附在叫做PF4的血小板蛋白上,而其他抗體和血小板會跟著附著上去,導致血栓產生以及大量的血小板被消耗掉。目前報告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皆有檢驗到PF4的抗體,而現在疾管署也開始協助醫療院所進行檢測來協助此副作用的診斷。AZ 疫苗安全嗎?我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WHO、美國的CDC/ACIP、 歐洲的EMA以及國內的ACIP都有針對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血栓風險做過探討,結論皆為:發生率低,接種的益處遠大於其風險,並且持續支持腺病毒載體疫苗的施打。許多病患常會問自己的狀況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事實上除了似乎比較常見於較年輕的女性之外,暫時尚未發現有確切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因此疾管署僅建議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先前接種本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或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者,或是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另外,若病患對流感疫苗、常效型生長素 pegfilagrastim 或是皮下型 rituximab 有過敏史,因含有相同成份,則較需特別注意是否也對 AZ 疫苗過敏。我注射後該注意什麼?施打 AZ 疫苗後 4-28天內須注意是否有以下症狀:◎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或紫斑。如有上述症狀,有可能是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應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8-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確診+0、149人居隔 鄭文燦:仍要謹慎面對
桃園今天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但居家隔離尚有149人待觀察。市長鄭文燦表示,疫情已在收斂的最後階段,市府團隊會謹慎以對,目標是居家隔離人數再下降,逐步邁向清零。鄭文燦也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有公布未來防疫工作2大重點,分別是「國境防疫」和「疫苗接種」。前者,桃園會不分國籍和縣市,努力照顧好26家防疫旅館的所有房客。後者,希望民眾只要符合接種資格就踴躍預約,疫苗覆蓋率不斷提高,才有辦法達成群體免疫目標。桃園第四輪公費疫苗接種計畫今天最後一天,3.2萬人預約,有3.1萬人接種,接種率96.9%。鄭文燦指出,第五輪接種計畫是針對1到3類對象及孕婦的第二劑,以及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第9類重大傷病人士預約的莫德納第一劑,各醫院診所預計11日展開,全市36個接種站則安排12日提供服務。另外,部分民眾因為要出國讀書,有接種第二劑的需求,桃市府也安排衛服部桃園醫院、桃園區衛生所和中壢天晟醫院,替有出國需求者接種。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矯正機關恐群聚?陳時中:打疫苗權利不該被忽視
矯正機關收容人至今尚未被列入疫苗接種施打對象,原先8月2日的施打計劃也暫緩,預估約有6千人將發監進入全台矯正機關收容所,恐增加群聚染疫的風險。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矯正機關或監獄中,活動範圍跟社交距離比較難維持,是有群聚風險,打疫苗權利不該被忽視,會評估施打方式。陳時中表示,監獄或矯正機關中,活動範圍或社交距離有時難維持,也有群聚的風險。若矯正機關要打疫苗時,要進去打還是帶到外面打,兩個面向都要評估。陳時中說,矯正機關管理人員時常進出,與外面接觸比較多,目前先讓這些人打疫苗。接下來機關內部管理,盡量與外界少接觸,若與親屬會面時,隔著社交距離或隔板,密切互動要戴口罩,避免外界病毒進入。至於新進人員如何篩檢?他表示,相關機關有與大眾一樣,施打疫苗的權利不該被忽視,透過預約平台來外展服務,盡可能將容易群聚的場所管理好。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避免數位落差 65歲以上長輩打疫苗採「雙軌制」
大規模疫苗接種須回歸預約登記平台,引起地方反彈,憂心長輩過去施打第一劑疫苗皆靠「發通知單」,第二劑若要上網預約,相當有難度。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避免長輩因為數位落差無法上網進行預約及登記,未來地方會協助將長輩名單造冊上傳,其中65歲以上採「雙軌服務」、65歲以下要進入平台做意願登記及預約接種。陳時中表示,關於國內民眾疫苗接種第二劑施打原則,原則上還是以預約平台管理,國人因施打時間不同,AZ和莫德納等要10周至12周才能預約第二劑。為避免產生數位落差,65歲以上的長者,有部分已自行上網登記者,中央已有掌握,剩下沒有登記的名單,會把名冊提供給地方政府上平台整批代為預約,並由地方安排通知時間地點,採「雙軌制」並兼顧預約平台資料整理的正確性,也避免長輩因資訊不足而遺漏接種時間。但他也強調,雙軌服務只針對「65歲以上」民眾,若是「65歲以下」民眾都要進入平台預約登記接種。另外原先1-3類對象及孕婦需要進行第二劑莫德納施打,照過去原則進行,只要8月11日前滿四周者,都可到平台預約就可以接種。
-
2021-08-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 疫情烽火下的我見我思
【編者按】在這全球籠罩於新冠疫情的困境下,特別感到興奮的是,醫學生時代所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居然在她仍然勤於研究與教學之餘,主動與我們分享她由「新冠疫情之省思」,進而引申到「全民防疫運動:從個人情緒免疫保健談起」的心得。更意想不到的是透過她的推薦,她的學生也是位名教授,不僅是科學家,也兼具豐沛的歷史與文學素養,巧妙地以古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分段介紹他在疫情烽火下的一些看法。希望透過這兩位兼具科學專長與人文素養的學者精心撰寫的三篇文章,在疫情肆虐的無奈之下,我們找到一些還可以做的努力。現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瘴癘,亦稱瘴氣(中醫慣用之名詞),是指山林間在濕熱環境下因動植物腐敗而產生的一種能致病的微生物(如病毒、細菌與真菌)滋生汙染物。由瘴氣引起的疾病一般稱為瘴病,故瘴病是多種疾病(流行病或熱帶疾病)的總稱;又瘴氣作為古代的疾病地理學概念,其主要與南方氣候、植被和地貌有關。瘴氣被認為是一種有毒氣體或薄霧,其不僅只在被感染個體內引發致病,更是會隨空氣傳播至該汙染區域內的多數個體(人或動物) 。醫學界往往以為過去所說的「瘴病」即是因水土不服所罹患的「中暑」或「感冒」或「瘧疾」等症,然廣義的「瘴病」則泛指熱帶或亞熱帶所在區域的傳染病。西方將瘴氣稱之為miasma,意思是「不潔」或「污染」。雖然「疫」難以認定為某一種病或症,但就「眾人同病;即疫也」的意義來說,古籍醫書或現代流行病學對「疫」之解,無疑是指稍有規模的流行性疾病,如「霍亂」、「天花」與「登革熱」等。其中「疫」中之重的「瘟疫」或謂「大疫」,更是指某種流行病/傳染病的大範圍爆發,諸如瘧疾、鼠疫、肺結核等,這當中也可能就包括了好發在特定季節或地區的「流感」疫情。隨著現代實證醫學的崛起,瘴癘(疫癘)這用詞已漸漸被後人接受是某些生物(主要是人類)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發的流行性傳染病,如風熱性感冒(流感病毒或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疾病)。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清朝統治期間,來台的漢人多將台灣稱為瘴癘之地,文獻記載中也多次強調台灣島上疫病橫行,如清代《平台紀事本末》所載乾隆五十一年(1786)時際,偽鄭(即明鄭時期1662-1683)時多瘴癘,居民寥落;更云當年軍中疫癘大起,各路副將、參將、游擊、守備先後沒於軍,弁兵死者日數十人。由這些史書記載顯示,自明鄭正式經營/署理台灣至清初(康/雍/乾時期),來台/遷台/開台的我輩先祖都遇到了與先後來到台灣(福爾摩沙)的荷蘭人或西班牙人相類似的久居難題,亦即無法克服疫病(瘴癘)之生死交關。因疫情而病歿的現象到清末/日治的台灣還是經年發生,且台灣本島南北各處無一倖免。據史料記載,1871年日本國藉口琉球海難船民遭臺灣南端高士佛社等居民(排灣族)殺害之故,于1874年出兵攻打恆春半島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在此之際,日本西鄉從道所率領的三千六百名官兵前往台灣征戰中,竟有500餘人死於疫病(戰鬥陣亡者僅20餘人),而清朝6500員派台「文武員弁」也因「疫氣流行」而病故者眾。再者,清末來台灣鎮守海疆的左宗棠楚軍(湖南兵),也於1885-1886年修築嘉義至大陂橫貫道路之際,許多士兵因遇到暑熱、瘴癘所引發的水土不服(主要是瘧疾)而相繼病死長埋台灣,這近百座埋骨處現就位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即甲仙鎮海軍墓。日治初期的台灣,于1896-1917二十年間,就曾出現了五次鼠疫流行(造成兩萬四千人死亡)與1919-1920年北部地區爆發過嚴重的「虎列剌」(即霍亂,造成四千三百多人死亡)。之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因公共衛生推行落後,再加上兩岸人流頻繁往來下,導致原本在台灣已幾乎「絕跡」的各種傳染疾病,包含霍亂、天花、鼠疫與狂犬病等疫情又再次爆發。以1946年(民國35年)為例,台灣就曾因中國傳來「霍亂」,導致當年全台3809人染疫致病,2210人不幸死亡(致死率高達58%),而嘉義地區更因防疫封城(港)管制而導致警民重大衝突,進而衍變成了當時的重大社會事件——「布袋事件」。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Flu),為一種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為RNA病毒的一種,主要有A、B及C型,其中A型和B型幾乎每年都會引起季節性的流行。20世紀內曾發生過四次較為嚴重且有記載的流感大流行疫情,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8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與1977年俄國流感等。其中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是近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大流行(估計有10億人被感染),導致全球死亡人數超過了5千萬。依據日治臺灣的1918-1919流行性感冒疫情與防疫年表,這個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在臺灣地區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第一波超過2萬5000人(死亡率達7.18%);第二波亦超過了2萬3000人(死亡率達6.3%)。21世紀初的疫調則有,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是一種由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首例致命流行病;2009年的墨西哥流感(A型H1N1),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及2012年的中東呼吸道綜合症(MERS),它也是一種冠狀病毒。這20年期間爆發的上述異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所幸僅有非典型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台灣流行肆虐,這波疫情有346名國人確診病例,然因其高致死率(接近20%)也造成73人不幸死亡。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又被稱為Sars-Cov-2,是2003年薩斯(SARS)病毒的變種/分支毒株。從2019年底Covid-19在中國武漢地區爆發後,短短幾個月就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迄今(7/24)為止,全球已經有一億九千多萬個病例數,四百多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台灣國內則超過1萬五千個病例數,七百多人感染新冠病毒而不幸死亡。雖然Covid-19主要通過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染疫,但該病亦已被證實可藉由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等環境因素傳播,這意味著它比SARS或 MERS的疫情更難控制與阻斷。特別是,這次疫情的Covid-19病原體亦已經出現多次變異,而這種自體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導致其傳染性亦急劇增強,更甚者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如印度Delta變異病毒株),無怪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被聯合國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危機」。「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2019末至今的新冠疫情已帶給了世界經濟帶來的熔斷衝擊,其嚴重程度遠比上世紀初的大蕭條,更因受到隔離封城、邊境管制、供應斷鏈及防控措施等影響,讓許多數人面臨著失業與貧困。從去年(2020)初第一位女台商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後,台灣民眾就謹遵守著外出要戴口罩/面罩來保持社交距離,進出各大公眾場所也須嚴守「紙本登記制」/「簡訊實聯制」;染疫患者/疑似與確診病患接觸者,也都分別採取了「居家檢疫」、「防疫旅館/隔離酒店」及「自者隔離」與「居家隔離」等不同的防疫措施,來阻絕新冠病毒的傳播鏈。隨著全球疫情的升溫和病毒的持續變種,台灣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也從五月中旬進入極為險峻的階段,而三級警戒也持續延長至七月下旬(7/27全國調降為二級警戒)。再者,今年六月底國產與進口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已陸續在各大通路/超商販售,於此同時政府也加速設立各地熱點地區的篩檢站與廣設集中檢疫所。隨著台灣政府全方位抗疫推動(滾動式調控),再加上國人上下做好自身良好的防疫配合(沒有人想當那個破口),很慶幸在七月下旬已看見了確診數與死亡率都大幅下降,對即將微解封(降為二級警戒)後的百業復甦與時序正軌,將是令人多所期待和樂觀看待。另外,國人每天都關心的議題還是圍繞在何時可以打到疫苗,包括每一波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爭議不斷的疫苗接種殘劑(餘針)及可能分配施打的疫苗種類及其副作用。目前在台灣公費疫苗接種只有兩種選擇,即以腺病毒載體為技術的AstraZeneca(AZ)疫苗與以mRNA為技術莫德納 (Moderna) 疫苗這兩種,然民眾目前似乎還期望有第三種以上的選擇,特別是已有一些國人選擇出國去尋找其他已獲WHO 批准緊急授權(EUA)的疫苗接種。然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疫苗,都可能會有非預期的副作用(近五百例接種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更是讓有意願施打疫苗之民眾的普遍疑慮。面對民眾的疑慮與恐慌,建議可由施打者可自行預約選擇所青睞的疫苗種類,年長者可與醫生來共同決定/評估是否施打,某個程度上是可舒緩施打者的不安/壓力,並提高所謂安慰劑的正面效應。近日台灣南部出現了十多例印度「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台灣目前主要仍是Alpha變異株),這著實令人擔憂也需國人更加努力配合政府政策——「輪到你,就去打」,盡己所能為台灣的防疫做出微薄但卻又重大的貢獻。目前,已施打過第一劑的國人才剛超過26%(計次人口比為27%),讓疫苗施打的覆蓋率,故從原本設定需要65%-70%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戰略方針,須提升至80%-85%的覆蓋率,如此才能讓這傳染力強及重症比率高的新冠變種病毒接近「清零」。在這三級警戒即將解除之際,我們接著是要面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後疫情時代」,期許國人同胞依舊秉承「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之價值信念,相信台灣不久後就能回到往日正常生活且再現昔日經濟榮景。謹以祈願並祝福本文讀者們都能喜樂平安長樂未央!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入監沒人權? 逾5萬名監獄受刑人疫苗零施打
因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政府陸續開放施打疫苗對象,擴大疫苗涵蓋率。不過,卻發現全台5萬多名矯正機關收容人竟到目前為止,疫苗零施打。連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洗腎患者等,都未納入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恐成防疫缺口。對此,法務部矯正署解釋,矯正機關內的工作人員已接種疫苗,可間接保護收容人不受感染。但有矯正署官員私下表示,矯正署內部在開會時,都有討論要爭取疫苗施打,但目前國內疫苗到貨情況不明、存量有限,等到疫苗足夠時,應該就能提供施打。疫情持續延燒,目前疫苗施打對象已下修到全民40歲左右。但經查發現,現階段矯正機關收容人沒有被列入政府疫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甚至連被列為優先施打對象的75歲以上長者、洗腎患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以及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疾病患者等,皆未施打。全民打疫苗,「全民」卻不包括監獄受刑人。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政府開放民眾施打疫苗,按道理講,矯正機關收容人如符合相關規定,應該輪到他們就可以施打,但現在卻被排除在外。受刑人因犯法,人身自由遭到拘束,並非其他權利都全數被拘束,他們還是一般人民,應享有同等權利。知情人士也分析,像是中國監獄去年在疫情爆發初期,即有監獄爆發群聚感染,而現在東南亞疫情持續延燒,在泰國、越南等國皆傳出監獄群聚感染的案例,成當地的防疫破口,我國監獄雖然防疫措施得當,未傳出大規模的染疫事件,但及早為收容人施打疫苗,可有效降低疫情在監獄爆發的風險。根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雖然在監獄施打疫苗的數據不透明,但已展開疫苗施打作業。根據美國民間公衛學者所追蹤統計的數字,截至8月5日為止,全美已有46萬2517名監禁受刑人接種過至少一劑的新冠肺炎疫苗。針對受刑人尚未施打疫苗,矯正署則表示,目前矯正機關的工作人員已納入Covid-19疫苗接種實施第5類,考量機關內的收容人相較於安養、養護、長照、護理之家等機構的受照顧者,其感染風險較低,且工作人員完成接種建立全體免疫力,可間接保護收容人不受感染,所以受容人暫不納入疫苗公費接種實施對象。
-
2021-08-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接種疫苗後吃退燒止痛藥 藥師教你如何正確服用
Q:為避免感染新冠肺炎,台灣已展開大規模疫苗接種,不論是打AZ或是莫德納疫苗,很多人在施打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副作用,醫師建議可服用退燒止痛藥來緩解不適,但什麼時候可以吃?該如何正確服用?A:退燒止痛藥是一種解熱鎮痛劑,主成分是「乙醯胺酚」,只有單純的止痛和退燒效果,適用於頭痛或肌肉痠痛的患者,但不可在打疫苗前服用,建議在注射疫苗後三小時、出現不適症狀時才可以吃,如此的用藥方式對打疫苗產生抗體的影響較小。打完疫苗後,一定要多喝溫開水、多休息,大約30分鐘後頭暈等不適可以緩解。若是接種疫苗後,身體真的很不舒服,千萬不要怕會影響抗體產生而不吃退燒止痛藥,一旦持續發高燒的話,反而更傷身,甚至必須送醫急診。不過,退燒止痛藥不能大量使用,否則會傷害肝臟和腎臟的健康。一天服用劑量不可超過六顆,且必須間隔四小時以上才能再吃第二顆。若是打完疫苗後持續高燒二天以上,就必須立即就醫治療。諮詢╱開業藥師沈采穎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四、五輪疫苗打完後 將剩不到50萬劑
國內疫苗預約平台昨天重啟第五輪登記,符合資格者五十一萬五六二三人可以上網預約接種莫德納疫苗,截至傍晚五時,預約人數達卅七萬三千人;以目前國內疫苗存量,第四輪及第五輪人數皆施打完畢後,剩不到五十萬劑,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昨坦言,目前存量似乎是有所不足,接下來就看八、九月份還有沒有疫苗到貨。由於莫德納疫苗存貨將保留給第九類對象與第二劑施打者,國內第一劑能再打莫德納疫苗者有限。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若錯過這一輪疫苗預約,下一輪未必再有莫德納疫苗。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七月廿七日重啟後,新增高端疫苗作為選項之一,民眾「支持國貨」的態度近日有些動搖,八月三日統計有九十九萬七九七一人有意願接種,昨天統計只剩九十八萬一八六三人,足足少了一點六萬人;非高端不打者僅十七萬三三五六人,增加約二百人。第五輪莫德納疫苗預約接種於明天上午十二時截止,並於八月十一日至八月十七日開打。莊人祥指出,若符合資格民眾未於時限內上網預約,會納入下一輪預約施打名單中,但實際開打的疫苗品牌仍視意願及供貨量而定。薛瑞元說,目前的因應之道,是有疫苗進來就安排打完。COVAX原承諾六月底會再運送一批AZ疫苗到台灣,至今沒下文,薛瑞元表示,COVAX優先送至較貧窮的國家,是一個可能性。台灣也一直與COVAX做確認,現在陸續還在追蹤。至於疫苗存量到底夠不夠,他說,牽涉到疫苗會不會再進來,尤其是八、九月的時候。薛瑞元說,政府認為是會進來,但只要飛機還沒降落、實際拿到疫苗,就沒辦法確定會來到台灣。指揮中心盤點國內疫苗剩餘量,AZ有八十六萬九千劑,莫德納六十五萬八千劑,第四輪及第五輪人數皆施打完畢後,所剩不到五十萬劑。莊人祥表示,八月下旬有機會開打高端疫苗,但第六輪施打疫苗對象得看兩周內是否還有AZ、莫德納等其他疫苗進貨決定。截至目前為止,國人累計接種疫苗八六○萬七三八七人次,AZ接種五五六萬八七六八人次,莫德納接種三○三萬八六一九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百分之卅四點七八,劑次人口比每百人卅六點六五劑。
-
2021-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萬華阿公店復業出現確診是否更嚴格管制?北市:再討論
台北市自5月起疫情嚴峻,萬華因阿公店及獅子會長確診足跡等成為重災區,北市5月勒令阿公店停業,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表示,將針對阿公店復業成立專案小組,預計最快9月復業。北市衛生局今在防疫記者會上說明,八大解禁是全國性,目前主要在輔導業者,待中央有新規畫再依循遵守。衛生局表示,阿公店復業規畫主要在於輔導業者,要符合北市府及中央相關法規,後續復業期程及標準、疫苗接種等,均依照中央規定,復業時間也要看中央是否有新的規畫再來依循遵守。由於阿公店尚未復業,對於復業後若出現確診者或確診足跡是否更加嚴格管制?衛生局說屆時會再討論。
-
2021-08-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出國必備的COVID-19疫苗接種證明書(黃皮書)如何取得? 指揮中心揭3途徑皆可申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說明,我國COVID-19公費疫苗接種迄今已逾800萬人次,因應部分民眾出國之疫苗接種證明需求,指揮中心建議民眾先行確認前往國家(或就讀學校、工作及參與活動等)之相關規定,採以下列方式之一取得證明文件:一、由 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開立之「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填列完整西元年、護照號碼及同護照之英文姓名。二、由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開立之英文版診斷證明書(註記疫苗接種紀錄)。三、前往國內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簡稱旅醫門診),將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登載於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簡稱黃皮書)。指揮中心表示,由於目前接種疫苗種類相對多,因應出國者需要相關證明,原本的黃卡接種證明,上面有中英對照沒有問題,但有些國家地方需要民眾原醫院申請核發「證明黃皮書」,原本已有相關證明者可到旅遊醫院加註證明。指揮中心提醒,如欲取得黃皮書,請攜帶健保卡、護照(或影本)及黃卡前往旅醫門診掛號,由醫師查詢我國「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VACC)」紀錄及確認後開立,倘非於國內接種疫苗者,不列入黃皮書登載。黃皮書費用依「港埠檢疫費用徵收辦法」,補證(未持有黃皮書者)為新臺幣200元;加簽(已持有黃皮書者)為新臺幣150元;至於醫院掛號費、診察費等,依各醫院規定收費。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單日僅接種9.7萬劑新冠疫苗 涵蓋率達34.78%
國內COVID-19疫苗短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昨天接種9.7萬劑,與現階段每日接種數約10萬劑數據相當,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34.78%,劑次人口比36.65(劑/每百人)。據指揮中心最新數據,8月4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9萬7342人次,其中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接種8萬7127人次,第1劑接種7萬7289人次,第2劑接種9838人次;莫德納(Moderna)疫苗接種1萬215人次,第1劑接種2985人次,第2劑接種7230人次。陳時中今天下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說明,截至目前為止,COVID-19疫苗累計接種860萬7387人次,AZ疫苗接種556萬8768人次,莫德納疫苗接種303萬8619人次,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34.78%,劑次人口比36.65(劑/每百人)。國內COVID-19疫苗存量吃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已配送52.57萬劑AZ疫苗,AZ疫苗剩餘量共86萬6900劑,另還有約2萬劑AZ疫苗檢驗封緘中;莫德納疫苗則約有65萬8000劑。台灣疫苗政策仍以提高第1劑涵蓋率為優先,暫不考慮第3劑加強劑,今天也有媒體在指揮中心記者會提問,如何評估國際間許多國家接種2劑COVID-19疫苗後,仍爆發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疫情,陳時中認為,以疫苗施打數最多的以色列為借鏡,全面防護最要緊。據國內多家媒體報導,路透與彭博資訊等外媒4日指出,美國考慮要求所有外國訪客入境前須完成2劑疫苗接種。針對台灣是否可能跟進,加嚴邊境管制,陳時中認為,圍堵Delta,邊境管制是最重要的,但接種疫苗與否非邊境管制規範,圍堵疫情以居家檢疫及入境普篩為主。但陳時中也說,其實邊境管制強度並非所有人都希望加嚴,也是有不少人希望鬆綁,「這不是不能做的一條路」,但在Delta疫情升溫階段,圍堵變種病毒為主要任務,邊境管制暫時無法放鬆,現為境內疫情已控制住,只要沒有特殊變化,境內才可合理放鬆。另外,COVID-19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統計,4日新增5例AZ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年齡為51歲至89歲間,為接種疫苗後4日至8日間發生;同期間新增3例莫德納疫苗接種後死亡,年齡為59歲至94歲間,為接種疫苗後1日至20日間發生。目前COVID-19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累計564例,分別為262名女性、302名男性,年齡為2個月至101歲間,其中381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當日至68日間發生,其中有477例為接種AZ疫苗,有87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竹縣維持+0 第5輪疫苗意願、預約接種已開始登記
新竹縣昨天完成第4輪疫苗接種,6天來共為19000多人施打疫苗,報到接種率高達99.66%,今天(5日)上午10點開始,第5輪預約登記也已開放,縣府呼籲有接獲1922通知簡訊的民眾,記得盡快上網預約,或撥打縣府服務專線03-6571919,由專人協助進行預約。第5輪可預約施打莫德納疫苗的對象,包括7月19日前,已意願登記莫德納疫苗的65歲以上長者,以及55歲以上第9類對象;另外也包括8月11日前,已施打莫德納疫苗第1劑,且已間隔28天的第1至3類對象及孕婦。縣府說明,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請在收到簡訊通知,預約成功後就可以施打莫德納疫苗,疫苗施打時間從8月11日起至8月17日止;今天下午2點起,中央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也重新開放意願登記。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5例接種AZ後死亡 最新解剖死因出爐
國內第四輪疫苗持續開打,昨日單日接種數達9萬7342人次,另有5例AZ疫苗接種後死亡。指揮中心數據顯示,已累計564例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例,其中381人為75歲以上長者,其中有477例為接種AZ,有87例為接種莫德納,經死亡解剖的案例已累計129例。指揮中心公布,已解剖129例死因出爐,其中86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6例疑似肺炎,4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1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2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2例主狀脈剝離,1例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1例心肌梗塞,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腹主動脈偽動脈瘤破裂,1例心肌病變,6例待釐清。國內接種數已累計860萬7387人次,AZ接種556萬8768人次,莫德納接種303萬8619人次,COVID-19 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34.78%,劑次人口比36.65 (劑/每百人)。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9月到貨?郭台銘赴歐展開「催貨進行式」 陳時中回應了
鴻海、台積電和慈濟洽談的1500萬劑BNT疫苗,指揮中心好不容易通過EUA,並同意12歲以上民眾接種施打。但疫苗的影子至今未見,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臉書表示,自己已在捷克施打BNT疫苗,更稱此行是「催貨進行式」,希望替台灣爭取疫苗盡快到貨。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回應:「祝他馬到成功」。郭台銘更在臉書表示,台灣目前疫苗到貨量仍不足,談體驗或許有人會說想太多,但還是能借鏡捷克的施打經驗,讓台灣疫苗接種更人性化,體驗更好。而對於BNT疫苗九月是否能到貨150至200萬劑?陳時中則表示,郭董事長對於購買、贈送國家疫苗的整體進度非常關心,也非常努力。他(郭台銘)到歐洲打算跟相關人員見面,看是否促成機會,這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我們祝他馬到成功」。【中央社】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分享在捷克接種BNT疫苗體驗,外傳鴻海/永齡採購150萬至200萬劑BNT疫苗9月會先到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不願正面回應,僅祝馬到成功。郭台銘昨天在臉書(FaceBook)表示,他在捷克布拉格打疫苗,施打體驗非常棒,已經取得歐盟通用證明。台灣目前疫苗到貨量仍不足,希望能借鏡捷克施打經驗,讓台灣疫苗接種更人性化、親善,體驗更好。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專案採購各500萬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BNT疫苗,最快9月底後可依序送抵台灣捐贈國人使用。食藥署3日下午簽核公文通過BNT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讓疫苗製造與輸台的排程較順利。今天下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有媒體問及外傳鴻海/永齡採購的BNT疫苗會先有150萬至200萬劑於9月抵台,是否真有此事。陳時中僅說,郭台銘對於BNT疫苗整體進度非常關心、努力,這次前往歐洲目的是與採購BNT疫苗相關人員見面,「這是非常困難的工作,祝他能馬到成功」。
-
2021-08-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出國申請接種黃皮書 費用150至200不等
疫苗平台今天上午10時重啟,並開放第五輪疫苗預約至8月7日中午12時截止。截至今中午13時,符合預約資格者共51萬5623人,已有32萬3787人預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接種人數維持10萬上下,昨天接種9萬7342人,疫苗涵蓋率34.78%、劑次人口比36.65%。陳時中表示,由於目前接種疫苗種類相對多,因應出國者需要相關證明,原本的黃卡接種證明,上面有中英對照沒有問題,但有些國家地方需要民眾原醫院申請核發「證明黃皮書」,原本已有相關證明者可到旅遊醫院加註證明,費用為新台幣150元;沒有黃皮書者可拿黃卡跟身分證開立黃皮書,費用為新台幣200元,相關費用依醫院收受。另有民眾表示,家中外籍看護還未開放疫苗接種的意願登記,因為接觸高齡長者風險高,政府是否會考慮優先接種?陳時中表示,目前無此計畫,就是照計畫年齡往下施打。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 五成二民眾沒信心
疫苗平台第五輪今天上午十時起開放預約,至八月七日中午十二時截止,預計五十一點九萬人可接種第二劑。截至八月三日,全國共二八九萬人接種第一劑莫德納,因疫苗不足,指揮中心只能拉長兩劑間隔時間,從原本四星期,變成十到十二周,但專家提醒,延長二劑施打時間,必須留意保護力不足的情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莫德納原廠建議二劑接種間隔廿八天,國內為增加第一劑疫苗接種率,延長為十至十二周,不過,僅接種一劑,保護力約六成多,面對Delta變異株,防護力更低,建議指揮中心考慮混打,第二劑可以接種同為mRNA的BNT疫苗。疾管署官網昨天更新BNT疫苗適用接種年齡,公告開放十二歲以上民眾可接種BNT疫苗,只要疫苗到貨,即可讓十二歲至十七歲學生族群施打,人數約一二四點三萬人。接種二劑疫苗滿十四天,仍可能染疫,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已有九例接種AZ疫苗後仍染疫案例,其中三例為接種第二劑疫苗後○至十三天內確診,六例是接種第二劑滿十四天確診,所幸均為輕症。針對「國產疫苗對抗變種病毒的效果」,中華民意研究協會昨公布民調,五成二民眾沒有信心,有三成三民眾具信心;逾五成表示不考慮施打公費國產疫苗,僅一成五民眾表達一定會施打。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郭台銘赴歐催貨 在捷克接種BNT「體驗佳」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透過鴻海與永齡基金會成功採購五百萬劑德國BNT疫苗,郭昨在臉書表示,正在「催貨進行式」,剛到歐洲,在捷克布拉格的第一個行程就是打疫苗,「因為我需要取得一張歐盟證明,才可以接續在歐洲的行程」。郭台銘說,在台灣,疫苗施打仍完全依靠醫療體系,相關醫療院所的壓力也很大;台灣目前疫苗到貨量仍然不足,但還是能借鏡捷克的施打經驗,將來能讓台灣疫苗接種更人性化,更親善,體驗更好。郭台銘表示,在歐洲同事的安排下,原本以為會去醫院或診所,沒想到竟被帶到一個shopping mall,體驗了非常棒的施打體驗;施打點布置的氛圍活潑有朝氣,迎面就是熱情招呼的幾位女士,從詢問想選擇那一種疫苗到身體健康狀況及疫苗施打,沒有沉重的氣氛,服務品質讓每一位接種者的身心都得到放鬆。郭台銘表示,他選擇BNT,需要收費,但費用大概美金卅五元,不算不合理,更何況是提供了極好的注射體驗。過程約廿分鐘,在shopping mall裡休息卅分鐘即可離開、結束後發一張歐盟通用的證明、應可以通行世界。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減速單日施打逾8萬劑 涵蓋率達34.41%
國內COVID-19疫苗存量吃緊,接種減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坦言,昨天接種數確實較少,單日施打約8.6萬,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34.41%,劑次人口比36.19(劑/每百人)。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昨天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8萬6554人次,其中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接種7萬5338人次,第1劑接種6萬8217人次,第2劑接種7121人次;莫德納(Moderna)疫苗接種1萬1216人次,第1劑接種4871人次,第2劑接種6345人次。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截至目前為止,COVID-19疫苗累計接種850萬1137人次,AZ疫苗接種547萬4042人次,莫德納疫苗接種302萬7095人次,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34.41%,劑次人口比36.19(劑/每百人)。國內COVID-19疫苗存量吃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已配送52.57萬劑AZ疫苗,AZ疫苗剩餘量共93.8萬劑,另還有約2萬劑AZ疫苗檢驗封緘中;莫德納疫苗則約有66.69萬劑。9月開學在即,可否在開學前2週替所有願意接種的國高中教師完成施打,成確保校園防疫安全關鍵,陳時中說,國高中教師及補教業者已完成造冊,人數評估較精準,接種速度有望再提升,預估應可在開學前完成。另外,莊人祥表示,3日新增6例AZ疫苗接種後死亡者,分別為4名女性及2名男性,年齡為78歲至98歲間,為接種疫苗後1日至44日間發生;同期間新增1名男性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死亡,年齡為67歲,為接種疫苗後14日發生。據COVID-19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最新統計,目前累計556例,分別為259名女性及297名男性,年齡為2個月至101歲間,其中377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當日至68日間發生,其中有472例為接種AZ疫苗,有84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疫苗覆蓋率達45.3% 副市長蔡炳坤:努力朝50%邁進
各縣市陸續爆出疫苗不足,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天表示,台北市第四輪疫苗接種劑量,今天凌晨四點半,中央新配發的五萬多劑疫苗,加上先前跟醫院借支的一萬多劑疫苗,如期到位,可以說是驚險過關。蔡炳坤表示,目前台北市的疫苗接種,第一劑覆蓋率達到45.3%,,努力往50%邁進,第二劑接種陸續陸續增加當中。蔡炳坤表示,台北市第四輪疫苗接種,從7月30日至8月3日,一共接種8萬6661人;8月4日至8月6日,一共預約5萬5341人,總計有14萬2002人要接種,接下來4、5、6三天,要接種疫苗的民眾,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疫苗數量可以說是驚險過關。蔡炳坤表示,甚至除了中央的預約系統接種對象,北市府也沒有停止針對市場人員、防疫旅館人員、社教機構、補教業者等,有急迫需要接種疫苗對象,北市府會在非常有限剩餘量的範圍內,會在花博爭艷館陸續做部分接種,讓大家安心,會持續提升台北市的疫苗覆蓋率。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人打完2劑AZ疫苗達2週仍染疫 莊人祥:皆為輕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出現6名打完2劑AZ疫苗且達2週者仍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發言人莊人祥強調,6人皆為輕症個案,未出現併發症。據指揮中心統計,累計至3日,COVID-19疫苗接種人次完成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者共41萬8064人次,分別為施打第2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者28萬2633人次及施打第2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13萬5431人次。莊人祥今天下午記者會中說明,現在國內共有9例完成2劑COVID-19疫苗仍染疫者,皆是施打AZ疫苗,其中3例是在接種第2劑疫苗後0至13天確診,6例是接種後14天以上確診,完整接種14天以上的6名病例屬於疫苗突破性個案,突破性感染發生率僅0.002%。
-
2021-08-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Delta變種病毒擴散中國 陳時中:防疫造成大威脅
中國大陸發生Delta變異株疫情,迅速向境內各地蔓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先前中國用特殊方法讓疫情獲控制,但如今情況有變,可見變異株對防疫造成很大威脅。中國大陸發生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疫情,7月下旬自南京爆發後向各地迅速蔓延,短短10多天已擴及超過15省份、至少300人確診,首都北京也爆發個案,讓官方繃緊神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有稍微注意到中國大陸的疫情警戒升溫狀況,目前通報的個案數不算多,但已比先前多。陳時中說,前一段時間中國採用特殊方法讓疫情得到控制,但目前情況有變化,可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異株對公衛防疫上造成很大威脅。東京奧運目前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然而東京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連日單日新增逾3000例,且以年輕人確診居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這波全球疫情顯示Delta變異株傳播力變得非常強,而病毒傳播有很多因素,包括當地活動、各年齡層族群是否有特殊活動,或者有何聚集機會等,都是重要因素。張上淳說,各國疫苗接種政策也許也是從高齡者開始,而年輕人疫苗涵蓋率可能較低,是易造成感染的因素之一,目前僅就表面報告做出上述推測,為何年輕人在此波疫情確診占比偏高的原因。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苗栗4輪第2批AZ到貨 1.5萬停打者可洽原預約院所接種
苗栗縣第四輪AZ疫苗施打因中央配撥疫苗不足,上周緊急宣布7月31日至8月4日一連五天暫停接種並順延1周施打,苗栗縣衛生局今天表示,目前第四輪第2批配發的AZ疫苗已到貨並撥配至各接種合約醫療院所,7月31日至8月4日暫停疫苗接種的施打對象請洽原預約院所接種疫苗,估計可施打1萬5439人。苗栗縣衛生局指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8月11日前已接種第1劑莫德納疫苗的第1至3類對象及孕婦,及7月19日中午12點前已意願登記莫德納疫苗的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第9類對象,收到簡訊通知後,請在8月5日上午10點起至7日中午12點前完成疫苗預約,這期預計接種期程為8月11至17日。縣府表示,為提升縣民登記疫苗施打意願,縣府廣設87個服務據點,專人、專櫃協助疫苗預約服務(據點及電話公告在官網)包括18鄉鎮市公所、戶政所、衛生所、6個鄉鎮市地政所、17個鄉鎮市農會及南龍、通苑區漁會、稅務局總局及稅務局竹南分局、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社區培力育成中心、毒衛中心等機關單位與衛生局疫苗登記預約專線,無論尚未意願登記或收到疫苗預約接種簡訊的,如有無法自行上平台預約或不熟悉系統操作的鄉親,都可致電或就近到各服務據點臨櫃辦理疫苗接種預約服務,致電或洽臨櫃前請備妥身分證件、健保卡並提供聯繫電話。苗栗縣8月4日疫情平穩,無新增案例,累計本土549例、境外14例,其中3例死亡。疫苗接種方面,至8月3日累計接種15萬3063人次施打疫苗,接種使用率達101.91%,18歲以上人口疫苗覆蓋率33.19%。
-
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新增七例 皆為六旬以上長者
國內接種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新增129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7例死亡、41例為嚴重不良事件。莊人祥表示,接種AZ後發生死亡事件共六例,為四女二男,年齡為78歲至98歲,接種疫苗後一日至44日間發生。另外,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死亡新增一例,為67歲男性,接種疫苗後14日發生。目前累計556例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其中377人為75歲以上長者。另外,疑似接種AZ疫苗後發生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則新增33例,為22女11男。年齡為23歲至89歲,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8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心肌梗塞、肺栓塞、冠狀動脈狹窄合併心臟衰竭、心肌炎、敗血症與急性呼吸衰竭、顏面神經麻痺、多發神經病變、重症肌無力與心肌炎等。同期間疑似接種莫德納疫苗發生嚴重不良事件有八例,為二女六男,年齡為27歲至72歲,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6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心肌梗塞、急性肝衰竭與流產、顏面神經麻痺,及診斷未明之胸痛、頭暈嘔吐與四肢麻木、左肢腫脹與疼痛等。
-
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准進口 學生校園接種免預約
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下午簽核BNT疫苗在我國「緊急使用授權」EUA,也就是鴻海、台積電及慈濟共採購一千五百萬劑BNT疫苗已可進口,不過目前不知何時能到貨,輸入後將提供十二至十八歲族群接種,學生不用逐一上網預約,採統一作業、集中在校園接種。陳時中表示,感謝台積電、鴻海和慈濟三方跟政府合作採購BNT疫苗,廠商或代理商均希望我方盡快核准EUA以便安排製程;郭台銘董事長對這件事很急,中央也積極處理,簽核相關文件後就能展開後續流程。指揮中心日前承諾,BNT到貨後將優先讓學生族群接種。陳時中表示,昨天通過的是「最基本的EUA」,到貨後如何排定優先順位需召開專家會議;根據國際實證資料,在不違背科學實證前提下做出決議。陳時中說,屆時青少年施打新冠疫苗不需一一上網登記、預約,而是比照流感疫苗接種模式,在校園集中接種,傾向採用「批次上傳」方式,學校將資料登錄至預約平台,以便精準掌握疫苗數量及後續追蹤。我國昨新增十九例確診個案,其中十六例本土、三例境外移入,另有兩例死亡。新增個案以新北十例最多,為一起群聚案例,已盡速隔離、匡列檢驗中;嘉義職場群聚事件新增兩人確診,為先前確診者的同住長輩及小孩,病毒基因定序為英國株,該事件應可盡快告一段落。另外,一名六十六歲男子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八日疑因引起嚴重過敏反應而死亡,指揮中心正進一步釐清確切死因。
-
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還會傳播Delta變異株嗎?一次看懂Delta最新資訊
你知道,我們「身邊有共同的敵人叫Delta」嗎?你們了解這位敵人至今橫行90幾個國家,你住的地方,你身邊的人,搞不好就是帶著這個Delta橫行也不自知啊!什麼是Delta變種病毒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變種,而COVID-19病毒已經歷了數千次變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始COVID-19病毒就一直在發生變異,從一個人類宿主跳到另一個人類宿主,這些突變導致了比原始COVID-19更具有一些新特徵,例如更大的傳播力。Delta變種病毒以前被稱為B.1.617.2,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傳播性最強的變種,比最初的毒株和在英國首次發現的Alpha變種更易傳播。Delta變種病毒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具傳染性的病毒。例如在6月19日,Delta變種病毒在美國佔比例僅為30%,而至7月17日,在美國的新COVID-19病例超過80%已是Delta變種病毒引起。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1.和原始COVID-19病毒比較根據統計發現,自COVID 19 爆發的原始病毒來比較,1個確診者,原本只可以傳染2.6人,變種之後:美國變種病毒=1傳3英國變種病毒=1傳5印度變種病毒=1傳8(Delta病毒)2.和常見的病毒比較美國CDC表示,這種變種病毒株比普通感冒、流感、Ebola、天花和水痘,更具有傳染性。3.和COVID-19變種病毒比較Delta病毒株傳播能力高,比起最初在英國首次發現的Alpha病毒株更易傳播。Delta比起Alpha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出40至60%。相對於一年前,現在Delta變異株也比原來COVID-19病毒的傳染性要強2.5倍以上。Delta病毒,傳染力為什麼會更強了?1.複製能力更高?一個Delta病毒感染者,其呼吸道內病毒載量是原始COVID-19病毒株的1260倍,也就Delta病毒變得更具有快速的複製能力,也只有維持高複製能力(+1000以上複製能力),才能夠使Delta病毒適合在宿主內快速傳播。2.病毒量,更濃了80.65%的Delta病毒,其病毒量都是維持在>6x105 copies/mL,高濃縮的量。反之,只有19.05%的原始病毒,會維持如此高濃縮的量而已。3.傳播期,更提早 研究指出,早期原始毒株在人體內可被檢測出來的時間為7天,而Delta毒株高複製、高濃縮量,使其僅需3.7天就能被測出,更提早傳播出去。Delta變種病毒特別之處是,短時間內可以大量繁殖,令病人可以將病毒傳播出去。這時間病人可能自己也並不知道已感染病毒,幾日後才發病時才去看醫生,但等到檢測結果發現時就太遲了。4.氨基酸點,突變成功了Delta病毒變異株內的氨基酸,和原來的COVID-19病毒的氨基酸突變到有點不同了,使Delta病毒更加容易跟人體細胞的ACE2接受器結合,人更容易感染,傳播力因此更大。同時也可以,逃避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功能辨識。因此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有時候會更難認清Delta病毒變異株,從而降低了疫苗保護力。感染Delta病毒,會有什麼症狀?英國Zoe Covid Symptom研究發現,自5月起感染肺炎的患者,最多出現頭痛、其次是喉嚨痛、流鼻涕及發燒。「咳嗽也變成少見,甚至嗅覺喪失幾乎已消失了。」早前COVID-19病毒確診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嗅覺味覺消失和腹瀉。所以,Delta病毒症狀更像一般感冒,有些患者連發燒都沒有,只有輕微的喉嚨痛、頭痛、流鼻涕等病徵。甚至有專家指出,很多Delta病毒患者僅是「重感冒症狀」為主,這得小心以免耽誤治療及增加傳播他人機會。Delta變種病毒,有高住院率?Delta病毒確實會導致致病率和住院率會上升。那是因為Delta病毒已經變種到一旦進入身體之後,理應想繁殖下一代,不會即時害死宿主。蘇格蘭最近的研究發現,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人,其住院率可能性大約是感染Alpha變種病毒的兩倍以上。Delta病毒,死亡率更高?從感染後28天數據來看,原始COVID-19病毒毒株的死亡率為1.9%;而到目前為止,其Delta變異毒株的死亡率為0.3%。到目前為止從死亡率來看,Delta變種病毒會死人,但並非更加致命,也非死亡率更高。但是「小心高住院率,仍然會消耗醫療資源的」。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是否有效?蘇格蘭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刺絡針》(Lancet) 上的統計數字,在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至少兩週後,輝瑞BNT疫苗對Alpha變異的保護率是92%,對Delta的保護率則下降到79%。而牛津阿斯利康AZ疫苗對Alpha的保護率則從73%,下降到對Delta保護率的60%。疫苗保護率雖然有降低,但並沒有降低太多,尤其對於重症的保護力還是有九成以上。不要以為現在的疫苗,對抗變種病毒效力不好,至少「不會輕易讓你變成重症和死亡」!你知道在美國Delta毒株感染,在這其中得到感染的新病例,有近97%的重症患者,其實都是未接種過任何疫苗的人。也許你有聽說,以色列衛生部最新報告顯示,受Delta變種病毒影響,輝瑞(PFE-US)與BioNTech(BNTX-US)的新冠疫苗效力降至39%。這不是完全沒有保障了嗎?其實這些都是小族群的研究。該份報告由於尚未公開參與實驗的人數,且針對已接種與未接種的人群進行的測試方法不同,因此統計數據可能存在偏差。儘管對變種病毒有效率降低,統計數據也同時顯示保護力下降中,輝瑞疫苗預防重症的效力估計為91%,預防住院的效力估計為88%。又根據7月21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面對變種病毒,疫苗保護力可能會少一些。我們原本的疫苗從來沒有說是100%有效的,到目前為止它們似乎對所有已知的變種都仍然有效。即使有Alpha、Delta、Gamma、Kappa、Lambda等,但「疫苗仍然沒有完全失去作用」,至少有打疫苗,你可以活著健康安心一點。已接種疫苗的人,還會傳播Delta病毒嗎?新的研究顯示,已接種過疫苗的人在感染了Delta變種之後,其鼻腔和喉嚨裡都攜帶了大量病毒。那些所謂的「突破性感染」影響的人,即便沒有症狀,也可能與未接種疫苗者一樣具有傳染性。這意味在高傳播的地區,接種過疫苗的人仍可能需要戴上口罩,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身邊每個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6月23日的研究報告發現:1.如果打了AZ疫苗或BNT 疫苗後,就可以減少40至50%的家庭傳播。(Overall, the likelihood of household transmission was approximately 40 to 50% lower in households of index patients )2.如果自己是確診者,也因有AZ疫苗或BNT疫苗後,症狀也比較輕微,也較少傳播給家人(those who had been vaccinated were likely to be less severely symptomatic、and might have been less infectious than those who were unvaccinated.)(原文:Effect of Vaccination on 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England)可見得打疫苗,不管是面對變種或不變種的病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注射疫苗,怎樣減低變種病毒感染風險?對於那些沒有資格或無法獲得疫苗接種的人來說,「戴口罩」仍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防疫。出門要注意個人衞生、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要「勤洗手」,不要隨意觸碰眼、鼻和口。這是最基本的防疫措施。希望一般民眾能看懂,我們不要擔心Delta變種病毒,我只擔心:1.你沒有完整接種疫苗。2.你沒有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安距離。3.而一直怪疫苗不好,忘了「自己個人防疫行為不好,才是各種變異病毒🦠最易侵機而侵入的弱點」。※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8-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解剖124例接種疫苗死亡 86例有慢性病
施打疫苗後死亡解剖釐清死因,指揮中心今公布目前已解剖124例,其中有86例本身有慢性病。此外今新增1名施打莫德納疫苗死亡個案,該個案為66歲男性,接種疫苗後8日死亡。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已解剖124例,其中86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6例疑似肺炎,3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1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2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1例主狀脈剝離,1例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1例心肌梗塞,6例待釐清。8月2日新增25例(16女9男)AZ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年齡為26歲至86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42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肺栓塞、下肢深部靜脈栓塞、過敏反應(誘發氣喘急性發作、蕁麻疹、下肢水腫合併皮膚紅疹)、接種後常見之全身不適,及診斷未明之抽蓄與意識改變、持續數日發燒、複視、肝指數偏高、經血過多、手麻、左側肢體無力等等。同期間新增8例(6女2男)莫德納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年齡為 20 歲至 79 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16 日間發生,包含疑似顏面神經麻痺、心律不整、肺栓塞、注射部位紅腫熱痛,及診斷未明之胸痛、呼吸喘與四肢麻木、左側肢體無力等等。累計目前已有548例(255女293男)接種新冠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年齡為2個月至101歲間(其中370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當日至68日間發生,其中有465例為接種AZ,有83例為接種莫德納。累計548例中,有4例(1例接種AZ,3例接種莫德納)為原通報非死亡之嚴重不良事件追蹤後轉死亡。
-
2021-08-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隔二劑再延長?憂靠一劑難敵Delta、三劑補高端
國內莫德納疫苗量不足,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排除要拉長第一劑及第二劑間隔時間。專家指出,目前施打第一劑莫德納保護力仍有六成以上,但面對Delta變異株效果若降至五成以下,拉長兩劑延長時間較須提供防疫警覺。國內若疫苗供貨量延遲,需考量文獻數據能否開放mRNA疫苗作為混打,甚至未來高端等國產疫苗作為第三劑補充劑。國際莫德納疫苗供貨量延遲,現僅開放一至三類人員、孕婦等人可見隔28日接種,然而其他民眾皆至少間隔十至十二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更表示,不排除再延成間隔周期。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mRNA疫苗與腺病毒疫苗不同,莫德納疫苗有數據顯示就算間隔半年,依然有不錯保護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按莫德納疫苗原廠建議兩劑至少相隔28日,國內為了提供第一劑疫苗接種率,因此延長至十至十二周甚至更久,此舉不會影響到疫苗二劑接種的保護力,接種一劑後有六成多、接種二劑可達九成五。他強調,但須注意Delta變異株等防護力,若只注射第一劑效果較差約五至六成,打了二劑約有八成八,若保護力未來出現低於五成以下,縮短一二劑接種時間則較有風險,須考量到未來疫苗進貨量延遲,專家也考慮參考國際數據是否採混打或第三劑施打國產疫苗作為補充劑。面對國劑疫苗供貨量不穩,黃高彬認為,除了考量延長莫德納第二劑施打的間隔外,莫德納有更多混打科學數據,例如第二劑改混打同樣皆為mRAN的BNT疫苗去補足,或者考量副作用較少的國產疫苗效果較好。另有國內專家考慮打了原廠二劑疫苗、第三劑能再高端等國產疫苗,強化國人保護力。
-
2021-08-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眾預約接種疫苗減少6成 北榮醫分析「三原因」
國內疫苗短缺民眾搶打疫苗,意願登記平台更是搶破頭,但台北榮總施打人數減少6成,原本一天可以接種700人,今天預約打疫苗人數只有200多人。對此,北榮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分析「原因有三」,首先是疫苗庫存不足,其次是醫院院址在石牌相對偏遠,且基層診所擴大施打等,皆影響院方施打人數。中央開放前三類對象,及孕婦接種第一劑後滿28天者能接種第二劑疫苗,北榮同時開設新冠疫苗接種特別門診,陳曾基說,7月30日共有683位民眾預約前往接種,加上前三類及孕婦,共約有1200劑次。「這幾周開始民眾接種預約量逐漸下滑。」陳曾基指出,北榮一天可施打的量能為700名,登記平台顯示,今天有273位民眾預約登記施打,登記後接種率高。不過,3日起依序每日登記人數為,88位、280位與144位。由於意願登記平台紊亂,預約接種民眾大幅短少是否與系統有關?陳推測,醫院可施打的量能遠大於中央疫苗配給,假設北市可接種疫苗醫療院所有100萬劑量能,中央只開放50萬個名額,就會顯現在預約人數上面,「現階段中央開放的名額漸漸變少」。再者,陳曾基說,北榮的院址並非市中心,相對偏遠的狀況下,就會有名額掛不滿的情形;加上基層診所擴大疫苗施打,大家的接種可近性高,就有可能選擇就近施打,也會影響在醫院預約的民眾。至於中央配發疫苗的情形,陳曾基說明,指揮中心每周或每幾天會依據,中央預約登記與院內醫護需求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