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疫苗接種
共找到
2666
筆 文章
-
-
2021-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混打第14輪未開放 莊人祥承諾本月上路
指揮中心昨公布第十四輪疫苗接種時程,提供AZ、莫德納疫苗第一劑,以及AZ疫苗(接種第一劑間隔滿八周以上)、莫德納疫苗(接種第一劑間隔滿四周以上)、BNT疫苗(接種第一劑間隔滿四周以上)者第二劑接種,預估共三八六萬人符合資格。想混打的民眾再度失望,發言人莊人祥承諾,十一月一定讓混打上路。 第十四輪疫苗接種十三日開打,除了AZ第二劑間隔條件縮短為八周,莫德納兩劑間隔也從原本十至十二周縮短成四周。指揮官陳時中說,基本上只要滿八周就一定能接種,間隔滿四周則需視疫苗到貨情況。第十四輪將於十一月十一日起分流預約。我國自購AZ疫苗到貨五十九萬劑,效期只到十一月三十日,外界質疑這批疫苗是否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九月退還COVAX的疫苗。陳時中說,是與廠商原廠雙邊談妥進貨,不是從COVAX進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說,她估算目前到貨疫苗平均每劑一千多元,但「即期品」通常是低於二折價格,甚至免費捐贈,「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去買即期品?」且陳時中一直說國際疫苗很搶手、供貨不穩定,一出貨就會被搶走,但為何政府還買得到即期品?國民黨立委林奕華也質疑,指揮中心稱去年就啟動既定規畫採購疫苗,怎會現在到貨的是即期品?「根本是拿民眾健康開玩笑」。
-
2021-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日洽談疫苗認證卡關?外交部:持續協助雙方磋商
日本放寬邊境管制,但尚未承認台灣的疫苗接種紀錄(小黃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目前台日雙邊認證的做法「有點卡卡的」;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表示,將持續協助台日雙方就相互認證等事宜進行磋商。有關台日雙方疫苗接種證明相互認證磋商進度,歐江安今回覆媒體詢問指出,目前日本政府尚未將我國疫苗接種紀錄(小黃卡)及國產疫苗列入縮短隔離證明的名單,因此現階段在台灣的日本人或國人獲日本簽證入境日本者,仍須依日本政府規定隔離14天;日本人及在日國人入境台灣同樣也必須遵守隔離14天的規定。歐江安表示,外交部將持續協助台日雙方醫療專業主管機關就國際疫苗接種證明及相互認證等相關事宜進行磋商,相關結果將適時說明。日本政府分階段重新開放邊境,入境的商務旅客只要有新冠疫苗完整接種證明,隔離期從10天縮短到3天;持有效簽證的學生和見習職員也將可入境,仍須隔離14天。新措施從8日開始實施。陳時中今天表示,目前台日雙邊認證的做法「有點卡卡的」,希望順利的話雙邊國家都可以對等對待,目前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一些不對等,但日本本周大有進步,現在仍在持續進行商討中,最大的關鍵是國內入境仍要居家檢疫14天,會持續積極爭取。
-
2021-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醫附醫疫苗接種遠距門診 即時揪出阿伯打疫苗後血栓
不管是施打疫苗前的諮詢,或是施打疫苗後出現副作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設置「疫苗注射後不良反應通訊診療門診」,只要民眾有疑慮,即可於遠端看診。曾協助一位長輩,接種疫苗後,反應不適,醫師遠端問診後,判定疑似是「血栓」,果然就醫後立即做心導管手術。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表示,只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設置,遠距診療都有辦法即時協助有需求的患者,獲得最適當的醫療。國內大規模接種疫苗,疫苗人口涵蓋率已經突破七成,但也因為疫苗接種人數增加,不良反應通報也增多。北醫附醫不只設置新冠肺炎後遺症整合門診,同時也針對新冠疫苗接種前諮詢以及接種後不良反應設置遠距門診。從11月1日起開始正式設置,第一周約有10餘人透過遠距門診諮詢或是求診。其實疫情後,醫院不斷推動遠距門診,從9月起接受遠距門診的民眾中觀察,約有一到二成是因為疫苗接種前後諮詢問診。劉文琪表示,九月底國高中生開始接種BNT疫苗,不少家長擔心會有不良反應,當時就曾嘗試透過遠距門診,協助接種疫苗前的諮詢。一位國中生在早上第二節下課的下課時間,花10分鐘,同時連線爸媽以及醫院醫師,提供疫苗接種後可能會產生的風險,給予學子相對應的資訊。當時,家長擔心學生接種後會出現心肌炎,自費配戴心律手環,14天的監測,幫助確認接種疫苗後是否出現心悸等反應。除了接種前的諮詢,接種後的不良反應,也是遠距門診可以提供的診療服務。根據統計,新冠疫苗常見的副作用以疲倦、肌肉無力、頭痛、注射處疼痛腫脹最常見,並以18歲到49歲最為常見。劉文琪表示,有一位60多歲的長輩,接種完新冠疫苗後,因過去的慢性疾病有配戴心律手環,接種後,出現胸悶等身體不適,緊急按下心律手環按鈕,北醫附醫可接受心律手環的資料,醫師馬上看見異常,要求患者立即赴急診就診,發現心臟有栓塞的問題,馬上進行心導管手術。劉文琪表示,民眾回饋的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五花八門,但很多時候不一定是疫苗引起,也許是本身的慢性疾病或是未知疾病所造成,透過即時的遠距醫療,能讓患者馬上接受醫師診斷,讓疾病可以快速得到控制。目前遠距醫療可以採用先預約或是撥打24小時的諮詢專線02-21765226約診,民眾在遠距醫療的過程中,可以先出示健保卡,後續再撥冗到醫院過卡繳費即可。北醫附醫未來也會啟動虛擬健保卡,幫助後續遠距醫療無需再親自到醫院一趟。
-
2021-11-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改10+4遭批「對台商有恨」 陳時中回:是有愛吧?
國內春節返鄉宣布將從防疫旅館14天縮短成「10天住旅館、4天住家中」,遭專家批評為「土方法」。媒體更詢問,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批「10+4是對台商有恨吧?」指揮中心陳時中聽了一愣回應,「降低旅館的檢疫天數,是對台商有愛吧?」地方里長也反應,「10+4」政策要考量同住家人施打二劑疫苗,但管理及稽查有其難度。陳時中表示,整體居家檢疫的查核辦法及罰則,都跟去年規則一樣沒有變,也已經有一年多的經驗,未來疫苗接種也都可以登入在APP查詢的到,可以方便核對。然而國內選擇「10+4」政策,並無直接縮短建議時間或者全面開放在家檢疫,仍有部分民眾訂不到旅館房間,專家認為維持14天居家檢疫仍是「土方法」,若年底可達二劑六成覆蓋率,可有限度開放「7+7」政策。陳時中回應,「自我貶低是土方法,實在是不好。」過去也已提及維持14天檢疫的重要性,邊境鬆綁仍要看疫情嚴峻程度和自我保護力,盼邊境檢疫把相關案例檢驗出來,透過打疫苗來降低確診可能,而現前突破性個案也不算少數,未來縮短天數也都是有可能的。至於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10+4政策,是對台商心中有恨。」他則回應,「我們努力把天數降低,應該是有愛吧。」陳時中認為,台商屬返鄉大宗,如果選擇把邊境門關上,連檢疫十四天都不要想。但國內選擇想盡各種辦法讓台商回國,「10+4也是方法之一,歡迎民眾返鄉,反之如果加長檢疫到21天,才是有恨的嫌疑。」他也對此表示,同時為了達成大家返鄉的心願,也考量業者難處,也沒有硬性要求旅館更改日期,或是要求挪動訂房天數。
-
2021-1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9萬AZ即期品來自剛果退貨? 陳時中:都是和原廠談的
我國自購AZ疫苗日前到貨59萬劑,但因11月30日即到期,引起外界熱議,甚至質疑這批疫苗是否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九月退還COVAX的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到貨的AZ都是與廠商原廠雙邊談妥進貨,不是從COVAX管道進口。而今天公布的第14輪疫苗接種並無混打規畫,外界質疑是否是想先消化這批即期品。陳時中則表示,這波開放的疫苗是所有登記第一劑已久或是第二劑間隔時間已到者。他強調,「同品牌有登記疫苗者要先完成接種,才會考慮混打」。至於BNT疫苗第二劑何時開放給青少年接種,陳則表示,專家會議會再討論。有民眾反映指揮中心針對確診者接種疫苗已從確診後六個月可接種縮短為三個月,但醫院卻稱未收到公文而不予施打。發言人莊人祥則重申,是否有發公文會再確認,但有提供問答集,民眾也可以將QA列印後給醫院看。至於有聯亞受試者反映混打其他疫苗出現不良反應,不知如何求助。陳時中則表示,只要接種EUA通過的疫苗,皆依照疫苗救濟辦法進行。
-
2021-1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未認小黃卡、高端 陳時中坦言「雙邊認證卡卡的」
疫苗覆蓋率日漸提高,各國邊境放寬政策紛紛出爐,其中美國、日本等入境限制措施也逐漸縮短,但目前日本尚未承認國內預防接種小黃卡等認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日本目前僅開放長期居留者及學生,但雙邊政策仍在商討小黃卡及接種證明的可行性。日本宣布鬆綁邊境,重啟留學生入境、縮短商務入境居隔期間等。但我國疫苗接種證明小黃卡及國產疫苗(高端)目前尚未獲日本政府列入縮短隔離證明名單,因此現階段在台灣的日本人或國人獲日本簽證入境日本者,仍須依日本政府規定隔離14天。陳時中也坦承,目前台日雙邊認證的做法「有點卡卡的」,希望順利的話雙邊國家都可以對等對待,目前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一些不對等,但日本本周大有進步,現在仍在持續進行商討中,最大的關鍵是國內入境仍要居家檢疫十四天,會持續積極爭取。至於外界關注,施打國產高端疫苗可否受日本政府認可,陳時中表示,「還沒談到那裡,還在談互惠情形。」
-
2021-1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間隔縮短貨量夠? 陳時中:盡量讓4-8周者可接種
第14輪疫苗接種將於13日開打,除了AZ第二劑間隔條件縮短為八周,莫德納的間隔也從原本的10至12周縮短成4周即可接種第二劑。不過外界擔心,莫德納疫苗供應是否充足,民眾會不會又要等到14至15周才能打到第二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基本上滿8周者都能接種,滿4周者要再視到貨情況,但根據時程會盡量讓間隔4到8周都可接種。陳時中也表示,切個時間點比較好預約,因此莫德納間隔滿四周者便開放10月16日前接種第一劑者,之後再到貨就會陸續往下開放。陳時中表示,第14輪接種預估人數,AZ第一劑有40.8萬人,同時有36.3萬人選擇莫德納 、AZ第二劑則約有183萬人等接種;莫德納第一劑約79.6萬人,同時有36.3萬人選擇AZ疫苗、第二劑約56.9萬人;BNT疫苗則有99萬人等待接種第二劑。至於混打部分,第14輪接種仍未開放,陳時中表示,第15輪有可能開放,但現在仍無法確定,要等貨到才能報告。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混打目前各地有研究進行,也提供第一類醫事人員混打;這個月會開放,「一定會實施混打,敬請期待」。
-
2021-1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4輪13日開打 莫德納滿四周就能打第二劑
第14輪疫苗接種時程出爐!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提供莫德納一二劑、AZ一二劑和BNT第二劑接種,接種時間為11月13日至11月24日,預約時間則分為兩段,以避免塞車。目前疫苗第一劑涵蓋率為74.93%、第二劑涵蓋率為38.35%。第14期提供AZ、莫德納疫苗第一劑,以及AZ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8周以上、莫德納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4周以上、與BNT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4周以上對象第二劑接種,相關對象及期程說明如下:一、 符合資格對象,11月5日下午2時前已意願登記民眾,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一) AZ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年11月13日前出生]。(二) AZ第二劑:9月18日前已接種AZ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年11月13日前出生]。(三) 莫德納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年12月31日前出生]。(四) 莫德納第二劑:10月16日(含)前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年12月31日前出生]。(五) BNT第二劑:10月16日(含)前已接種BNT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年12月31日前出生]。二、 預約分流時程:(一) AZ疫苗:11月11日上午10時至11月12日中午12時。(二) 莫德納、BNT疫苗:11月11日下午2時至11月12日中午12時。三、 施打時程:11月13日至11月24日。指揮中心說明,本次AZ疫苗第二劑提供滿8周以上可接種,意即預約平台顯示第二劑可施打日為11月27日前者均可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二劑提供滿4周以上可接種,意即預約平台顯示第二劑可施打日為12月25日前者均可接種。本期開放對象將於11月10日下午2時起,陸續收到提醒簡訊,請記得依預約分流時間進行預約,預約當日如遇啟動流量管制亦請配合依序排隊耐心等候預約。後續將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指揮中心提醒,18歲至未滿20歲民眾,如自行前往接種,請持家長簽具之意願同意書,若由家長陪同前往接種,請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另10月1日起亦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與COVID-19疫苗間隔至少7天,請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第二劑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指揮中心另指出,平台意願登記將於11月10日下午2時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或修改。
-
2021-1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師目擊友打完BNT一行為「真的是玩命」 籲注意2大警訊
台灣截至7日為止,BNT疫苗一共接種了556.8萬劑。目前AZ、BNT疫苗已開放所有所有年齡層施打,並可免預約「隨到隨打」。然而有醫師分享,朋友打完BNT疫苗後休息沒幾天就騎車上武嶺,平時體力很好卻罕見中途棄賽,心跳更是一路飆高,讓他搖頭直呼「真的是玩命行為」。FB粉絲專頁「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發文提醒,有天和朋友相約騎車到武嶺,對方在出發前就已經覺得心臟不舒服,「休息時心跳就110,正常是50到60」。而開始騎車後心跳更是從平時的120飆到最高170,忍著不舒服撐到大禹嶺,最後忍痛棄賽。醫師想不透「平常電我電的不要不要的」卻中途棄賽,一問才知道似乎與打了BNT疫苗卻沒充分休息有關。朋友在周四打了疫苗,休息沒幾天就在周日一早劇烈運動,平地時已經出現不舒服感了,卻還是死撐硬撐好大一段,差點就要「失去他一個騎車的好朋友」。醫師提醒,打BNT容易有心臟不適的症狀,若是打完出現「心跳加速、胸口悶」,可能是心肌炎,務必多休息、多喝水,保持睡眠充足,休息兩周比較安全,並再次叮嚀「千萬不要一時衝動跑去運動」。根據衛福部疾管局COVID-19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截至7日為止,疑似BNT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共有752件,其中含18例死亡、3例疑似嚴重過敏反應。
-
2021-1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穩定到貨 指揮中心:12月中可達第二劑接種6成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下午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出,目前國內疫情狀況皆在控制中,由於相關防疫措施的鬆綁,民眾也漸恢復正常生活,但由於國外疫情嚴峻,Delta變異株仍在流行中,邊境管制措施仍須維持。此外,指揮中心指出,預計12月中將可達到第二劑接種6成的目標。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疫情受歐洲影響逐漸回升,中國疫情仍屬嚴峻,Delta變異株持續傳播,近日復因天氣轉冷而進入呼吸道疾病高發期;而我國國內本土疫情處於低點,社區風險穩定控制中,境外移入病例檢出變異株以Delta為主,發生境外移入病例的風險仍高,故建議持續落實邊境嚴管及變異株監測。此外,目前我國採購及受捐贈之疫苗均穩定到貨,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已達74.57%、第二劑已達37.41%,預計到12月中將可達到第二劑6成的目標。蘇貞昌表示,國內疫情狀況受到控制,也有賴於疫苗到貨穩定且施打順利,此部分也需感謝美國、日本、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相繼捐贈疫苗,對於各國在台僑民施打疫苗的需求,也請外交部全力提供協助。此外,蘇貞昌表示,有關指揮中心日前所提春節返鄉專案的實施,也請指揮中心與交通部及內政部等部會持續盤點相關防疫量能需求,並適時滾動檢討,如有需要調整之處,也應即早公告,使返鄉民眾得以預先進行安排。
-
2021-1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受害救濟比率低於1%? 陳時中強調:絕無不甘不願
有周刊接到民眾投訴指出,53歲婦人七月接種AZ疫苗五天後忽然陷入昏迷,為了治療到處轉院,醫療照顧費用負擔沈重,申請受害救濟也無下文,質疑政府救濟金給的「不甘不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政府使用預算都根據科學證據、依照相關辦法辦理,絕無不甘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收到申請,會請地方衛生局加速調閱病例。面對外界質疑受害救濟審議獲得救濟之比例目前低於百分之一,政府敢錢不甘願?陳時中表示,這個數據並不公平,因為大部分的案件還沒審畢,已審畢的案件並不多,再者是有些案件因為病程還在發展中,已經儘速審理。他強調,按照科學證據及相關法規辦理救濟,絕無不甘願。莊人祥表示,11月5日至7日共新增通報200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包括98件非嚴重不良事件,96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6件死亡。死亡案例包括一名57歲民眾接種AZ第70天死亡,一名58歲民眾接種BNT第13天死亡,4名介於52至79歲民眾接種莫德納疫苗第8到41天死亡。
-
2021-1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9.4萬即期AZ到貨前知情? 莊人祥:評估一定打得完才進口
自購59.4萬劑AZ疫苗昨天抵台,但效期僅到11月30日。指揮中心莊人祥表示,由於國內還有很多民眾未能完整接種AZ疫苗,將首先提供符合已接種八周以上的民眾接種,以提高第二劑覆蓋率。新到貨的AZ疫苗11月底即將到期,遭外界質疑,自購的AZ居然還出現即期品,不懂指揮中心為何會同意接收。莊人祥今天說,由於AZ疫苗供貨仍不穩定,難以確定交貨時程,而國內因為還有很多民眾未能完整接種AZ疫苗,因此評估後同意進口,並將優先提供給符合第一劑已接種八周以上的民眾施打。莊人祥表示,之前每一輪預約人數至少都有六、七十萬人,而這批疫苗預計15日會配發到各衛生局,屆時符合間隔八周的民眾,約有180萬人,評估「一定打得完」所以同意接收。但究竟對方何時說有這批貨,以及我方何時同意接受,莊則稱「不清楚」。而針對疫苗打氣逐漸低迷,高雄市政府推出65歲以上長者打疫苗送好米的活動,中央是否也會跟進?莊人祥則表示,這些措施都是地方政府提出,尊重也樂見地方的政策,但中央目前不會跟進。他表示,中央主要以增加疫苗接種便利性,包括放寬疫苗接種限制、無須以預約平台預約即可接種等;以及透過間接引導接種的方式,如疫苗接種和機組員檢疫措施以及非必要消費的八大行業開業條件等掛勾,來提高施打率。至於像過去流感疫苗曾與全聯、乖乖合作的模式是否也會再現,莊人祥則表示,由於這樣的合作還需要搭配地方接種人力的安排,目前各地接種站的人力都較緊繃,因此恐無法負荷。
-
2021-1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自購AZ即期品到貨、民眾打氣冷 指揮中心憂疫苗過期
自購五十九點四萬劑AZ疫苗昨天抵台,但效期僅到十一月底,且第十三輪疫苗預約狀況不佳,國內面臨手握大量即期品、民眾又無意施打情況。指揮中心擔心疫苗過期,推出多項疫苗接種措施,包含AZ與BNT隨到隨打、縮短AZ疫苗兩劑間隔從十周至八周,卻未見「催打」誘因。專家籲政府祭獎懲並行的催打機制。第13輪預約 不如預期新冠疫苗陸續到貨,讓疫苗人口涵蓋率達七十四點四二%、第二劑涵蓋率達卅六點八九%。隨著疫情趨穩及對疫苗副作用的恐懼,疫苗施打意願陸續降低。第十三輪疫苗預約情形不如預期,AZ第一劑預約率僅二成四、第二劑五成三;BNT疫苗第一劑僅二成三、第二劑六成九。台大醫院前天宣布常設AZ、BNT接種門診,指揮中心鼓勵各醫院跟進,昨天更是宣布所有醫療院所、衛生所,都可開設疫苗接種門診,符合疫苗接種資格者,不必先上疫苗預約平台先預約再施打,只要人到就能接種。高市捷運站 能打疫苗高雄市甚至將疫苗接種站布建在捷運站,民眾只要有空、下班經過都能馬上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公開贊同高雄市的做法,並鼓勵各地方跟進。疫苗接種雖變得更便利,但打疫苗似乎退了熱潮。昨自購的AZ疫苗再到貨五十九點四萬劑,效期只到十一月卅日。據了解,這批疫苗多為即期品,所以罕見地委由荷蘭航空從曼谷運到台灣。該批疫苗將進行至少七天檢驗封緘,最快十五日可提供接種,只是打氣冷;據統計,現行庫存的AZ疫苗還有一百多萬劑,連莊人祥都坦言「擔心疫苗過期」。藍委批為何收即期品國民黨立委溫玉霞昨質疑,國內沒疫苗荒,為何還接受疫苗即期品?官員難道沒有瀆職的問題?莊人祥強調,昨抵台的AZ疫苗,會呼籲地方政府在第十四輪優先施打。逾75歲 近三成未接種疫苗淹腳目,但部分年齡層的施打率仍未提高,七十五歲以上未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約有二成八。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高齡長者的覆蓋率還要再提高,否則未來開國門,國內仍會面臨一波染疫重症的危機,籲政府別只坐著等,應盡速推出獎勵以及懲罰的催打措施。昨國內新增二例境外移入案例,前天列為本土確診案例的印尼籍女看護(案一六五四七),一採陽,Ct值四十,二採陰性。匡列五名接觸者採檢陰性、N蛋白抗體也呈陰性,可能是偽陽性個案,因此昨將其移除案號。第14輪 仍未開放混打 國人期待的混打措施,目前規畫不會在第十四輪執行,但十一月前可混打的承諾不變,擬第十五輪推行。
-
2021-1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聞眼/面對疫苗緩打潮 政府積極性何在
台灣疫苗多到快滿出來,卻不見政府有任何催打誘因,台灣現在正走向美國當時緩打潮的路。接種率破七成,民眾開始感到安心,還沒打疫苗的民眾乾脆不打了,反正有其他人保護,疏忽病毒變異,突破性感染。打過疫苗者染疫雖不致成為重症,卻會帶著病毒傳播,從未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落入「重症」陷阱,染疫重症死亡率大增。美國見狀,祭出多項優惠吸引國人接種,甚至力邀大咖藝人登高一呼,讓全民重視健康及生命安全。美國已經演過一次給台灣看,卻不見指揮中心有任何反應,每當媒體詢問「是否會有催打誘因」,指揮中心的回應總給人「那是什麼?」「有需要嗎?」的感受。公共衛生的政策推動被譽為是最難的工作,從推動觀念到落實,動輒十年。新冠疫情重擊全球,世人皆受其影響,也讓與新冠相關的公衛措施,推得比以往還快。疫苗現在施打到了停滯期,宣傳施打疫苗的重要性,不僅不能停,還得要拿著「大聲公」,貼近難以接受新知的人們,清楚地告訴他們,打與不打的風險在哪裡。你我都想回到不用戴口罩,出門上班不用先看有幾例本土案例的生活。想要安心重啟國門,疫苗覆蓋率絕對是重中之重。現在的指揮中心只剩「消極」二字可以形容,不管是協助國人春節返鄉,又或是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都是軟趴趴。反而是面對政治議題,顯得挺拔有力,不過開出的支票,仔細檢視大多也只是騙局。
-
2021-1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首度第三劑疫苗混打計劃 長庚宣布兩周內啟動
為了解國人對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長庚醫院啟動第三劑疫苗混打計劃,一周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長庚醫院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總指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今表示,目前正在招募受試者,希望2周內正式啟動臨床試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舉辦第74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暨資深醫師及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邱政洵獲頒防疫特殊貢獻獎。邱政洵說,各種疫苗對新冠肺炎重症或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但針對預防感染,疫苗免疫力仍會隨時間下降,尤其是現今主宰全球流行的強勢Delta變異株,更是讓整體防疫面臨更高一層挑戰。邱政洵說,該院提出針對高風險且已接種兩劑AZ疫苗的族群,接種第三劑不同廠牌疫苗的免疫生成性與安全性臨床試驗。收案對象為高接觸風險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希望透過國內首次第三劑施打臨床試驗,協助政府作為擬訂第三劑疫苗施打政策的參考。邱政洵說,目前醫療人員報名相當踴躍,機組員則因班表安排比較難配合,目前仍在招募受試者階段,希望2周內正式啟動臨床試驗。此計畫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1劑高端,或1劑BNT,或1劑莫德納,或半劑莫德納,各收案100人,共計400人。邱政洵說,第三劑與第二劑至少間隔3個月,接種後將追蹤1年,期間於接種1個月後會進行免疫反應檢驗,並完成初步研究報告,並於6個月及12個月再進行檢驗,相信試驗結果可成為國家未來新冠疫苗施打政策重要的參考依據。部分國家因應疫情延燒且病毒持續變異,已開始接種第3劑追加劑,甚至研議接種第4劑,外界關心,究竟新冠疫苗要打幾劑才是盡頭。邱說,隨新冠肺炎口服藥物問世,確實有機消滅疫情,一生中可能最多打3劑疫苗即可。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4輪仍在規畫 莊人祥:11月開放混打不會跳票
國內現已開放第13輪疫苗接種,第14輪仍在規畫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14輪施打日預計於11月13日至19日施打,可能未來兩輪開放混打,「11月開放混打一事,不會跳票。」最新一批59.4萬疫苗,11月6日抵台,11月30日到期,若扣除封緘檢驗7天,代表僅剩15天可施打。莊人祥表示,今天抵台的59.4萬AZ疫苗預計可支應第14輪、第15輪疫苗,但因與國際藥廠搶貨關係,送來的疫苗效期短,會請各地方政府優先施打該批AZ疫苗。另外若要施打BNT疫苗也要注意解凍後,只能存放28天,避免存放過期應盡速使用完畢。未來國內若規畫第三劑施打,將開放何種品牌。莊人祥說,根據其他國家購買莫德納及BNT疫苗,其一至三劑可能都會打同一品牌。但台灣有四款疫苗,分別為AZ、BNT、莫德納及高端,未來會參考長庚第三劑等臨床實驗,關注研究結果做為參考。他指出,至於未來第三劑施打也至少要等六至八個月以上,國人現階段仍持續在接種第二劑疫苗中,暫時無考量第三劑接種時程,未來第14輪也將以第二劑接種為主,而第13輪預約率差,也會加強二劑接種。目前第13輪預約率,AZ第一劑符合資格者15.8萬人中,有3.8萬人預約,占24%;AZ第二劑符合資格者82.8萬人中,有44.3萬人預約,占53.5%;BNT第一劑符合資格者58.1萬人中,有19.1萬預約,占23.9%;BNT第二劑符合資格者85.7萬人,有59.5萬預約,占69.4%。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BNT疫苗開放「隨到隨打」 二劑間隔限制再縮短
國內正值第十三輪疫苗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BNT疫苗及AZ疫苗,可開放地方醫療院所進行接種,民眾若符合十三輪資格,但沒在預約平台約,也可以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BNT疫苗接種年齡務必要滿12歲。凡是未於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預約或有接種需求民眾,皆可接種第一、二劑BNT或AZ疫苗。其中BNT第二劑須為18歲(含)以上符合接種間隔滿4週以上即可接種;AZ疫苗自即日起開放第二劑接種間隔滿8周以上(不受10周限制)民眾即可接種。莊人祥表示,目前試著除了預約平台的措施外,也開放民眾可到各醫療院所接種,各縣市不同做法,「有縣市已經在捷運站設站,我們都非常鼓勵做法,讓民眾甚至不用預約就接種。」他表示,目前AZ疫苗及BNT疫苗已開放所有年齡層施打,採「隨到隨打」,第14期也可能提供莫德納,至於是否也會同步放混打,則仍在規劃中。除了新冠疫苗施打外,有媒體詢問「流感疫苗」是否也能開放民眾至診所直接預約施打。莊人祥表示,流感疫苗在第一個月開打較佳,第二個月劑量就往下掉,目前不同的做法都仍在嘗試中,至於今晚最新一批抵台的59萬劑AZ疫苗將於11月30日到期,會提醒地方政府施打時將優先以這一批疫苗為主。指揮中心提醒,未滿18歲的民眾施打疫苗前,請由家長(或法定代理人、監護人及關係人等)陪同前往合約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並由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18歲至未滿20歲民眾,如自行前往接種,請持家長簽具之意願同意書,若由家長陪同前往接種,請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
-
2021-11-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建仁:COVID-19難終結 戴口罩是新常態
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說,就算有疫苗等武器,COVID-19也不易終結;新型冠狀病毒毒性會慢慢降低,某種程度上與人類和平共存,養成戴口罩、勤洗手等習慣將是「新常態」。陳建仁美東時間5日應全美台灣同鄉會、大紐約區台灣同鄉會、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紐約分會邀請,透過視訊和近200名旅美僑胞分享台灣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成功模式與疫苗接種現況。身為公共衛生學家的陳建仁說,當一國的兩劑疫苗接種人口比例超過70%,COVID-19就不再是嚴重呼吸道疾病,而與流感、普通感冒一樣,所以很多國家學習與新型冠狀病毒共存。但他說,世界上還有50多國疫苗覆蓋率很低,高覆蓋率國家應該讓高齡或免疫較差族群打第3劑疫苗就好,多餘疫苗保留給低覆蓋率國家,才能實現「四海一家,世界大同」理想。除展現「善的實力」外,陳建仁也期盼各國未來面對傳染病流行時誠實、透明、加速通報,防微杜漸,「如果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小規模流行能夠誠實通報、加速控制的話,就不會有全球大流行」。COVID-19疫情爆發近兩年,全球近2.5億人確診,逾500萬人喪命。陳建仁坦言「終結病毒不容易」,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可以「躲起來」。只要症狀不明顯或是無症狀感染,就沒辦法殺死病毒;只要有症狀,就醫做快篩,如果確診,就像罹患流行性感冒,吃抗病毒藥物降低體內病毒量,減少重症、住院、死亡及傳染親友的機會。他引用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名言「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說:「病毒也一樣,它會慢慢讓自己毒性沒那麼強,我們感染時也沒有感覺,到時它就可以跟我們某個程度和平共存。」至於台灣是否會無止盡要求入境旅客居家或在旅館檢疫,陳建仁回答「不用」,並說相關規定會視疫情走向滾動檢討。他解釋,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兩劑疫苗接種人口比例逾70%,認為COVID-19不太會引起重症,沒什麼大不了。台灣近期境外移入病例很多都是突破性感染,以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居多,「這病毒絕對沒辦法eradicate(消除),但我們也不用太擔心,因為不會有重症」。以色列、英國今年大規模施打COVID-19疫苗後,仍因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異病毒株入侵而面臨短期內病例激增的局面。陳建仁說,面對COVID-19靠群體免疫還不夠,台灣除精準防疫外,民眾戴口罩習慣好、拒打疫苗比例低,他覺得「很可愛」。未來戴口罩、勤洗手、量體溫、有病不上班也不上課,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將是面對疫情的「新常態」。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血壓、洗腎、肺癌者注意! 疫苗接種前必看事項
國內正值第十三輪疫苗施打,仍有許多中高年齡及慢性病族群不敢接種。專家指出,多數病患在病情穩定下,仍可接種疫苗,但如肺癌患者在治療時,若中性白血球過低、太喘、太虛弱則不宜接種。另外高血壓患者接種前務必先吃血壓藥,維持血壓穩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上午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有民眾詢問,如果打完疫苗後,又需要一周洗腎三次,是否會造成疫苗免疫不足。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洪大川表示,洗腎病人本身免疫不全,感染「新」冠肺炎後,重症及死亡風險大大提升,應優先接種。其中針對年紀輕者、BMI低且營養好的患者,其抗體濃度較佳,但無論是否為洗腎,一般人打完二劑疫苗仍會發生突破性感染,接種後務必要維持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另外患者害怕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對此,他也表示,身體若無碰撞卻出現不明原因瘀血,應到醫院檢查凝血因子是否出狀況;頭痛若超過三至五天,則應注意腦部是否出現靜脈血栓;心跳若過快每分鐘100下以上或過慢小於50下,也應盡早治療。振興醫院醫療副院長殷偉賢表示,若本身有高血壓患者,在打疫苗前要特別注意,當天務必先按時間服用血壓藥,避免血壓波動不會那麼大,另外有些病人到醫院測血壓往往比在家量測時偏高,也絕對不能減少藥物,隨身攜帶快速降血壓藥物備著。他也說,個性比較緊張的病人,或有服用抗焦慮藥物等也要合併使用,且病患注射疫苗後,也要持續作血壓監控。
-
2021-11-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小黃卡不在日縮短隔離證明名單 國人入境仍須隔離14天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今天表示,將重啟留學生入境、縮短入境居隔期間等,正朝向鬆綁邊境的方向研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天表示,日本政府公布可縮短入境隔離時日的程序與條件,申請縮短隔離日期須持日本政府承認的疫苗接種紀錄,我國疫苗接種證明(小黃卡)及國產疫苗(高端)目前尚未獲日本政府列入縮短隔離證明名單,因此現階段在台灣的日本人或國人獲日本簽證入境日本者,仍須依日本政府規定隔離14天。日本政府目前邊境管制措施規定,入境日本必須居隔14日,上個月一度放寬,自日方承認疫苗護照國家入境者,居隔可縮短為10日,但台灣並不在日本承認疫苗護照的適用對象。歐江安表示,日本政府今天宣布將於本月8日開放短期商務人士、長期居留者(含留學生、技能實習生等)入境,未來如果獲得日本政府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個案審查核發「已審查證明」及「在留資格證明書」的人士,可持憑申請入境日本簽證。歐江安表示,日本政府另公布可縮短入境隔離時日的程序與條件,包括盼將隔離14天縮短為3天者,於隔離第3天提出PCR陰性證明後,第4天開始僅能「依據活動計畫書」記載內容進行活動,盼將隔離14天縮短為10天者,於第10天提出PCR陰性證明後,則自第11日起可「自由活動」,不受活動計畫書限制。歐江安表示,申請縮短隔離日期,須持日本政府承認的疫苗接種紀錄。目前日本政府尚未將我國疫苗接種證明及高端疫苗列入縮短隔離證明的名單,因此現階段在台灣的日本人或國人獲日本簽證入境日本者,仍須依日本政府規定隔離14天。歐江安表示,目前台日雙方均維持入境相互隔離14天的規定,外交部正協助台日雙方醫療專業主管機關就國際疫苗接種證明及相互認證等相關事宜進行磋商。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流感疫苗可否和新冠疫苗一起施打?6大QA一次替你解惑
◎流感疫苗Q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期以及對健康的威脅為何?根據台灣歷年統計資料,流行性感冒(流感)通常在每年冬季出現流行。在2020年冬天,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疫情,戴口罩成為全球新常態,造成流感病毒不易傳播,和往年相比,罹患流感的個案數明顯減少。但是,若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是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尤其是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嬰幼兒、孕婦、體重過重以及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Q2:注射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及可能副作用有哪些?研究顯示,接種流感疫苗確實可提供保護效果,減低住院及進展成重症的機率。民眾常擔心接種的疫苗與社區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吻合,但文獻顯示,即使疫苗株和流行病毒株不吻合,疫苗仍可提供一定保護力。因此仍建議每年均按時接種疫苗。注射疫苗和服用藥物一樣可能產生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皮膚紅疹等,一般而言會在發生後兩天內逐漸恢復。嚴重的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其發生機率非常低,若不幸發生,通常是接種後幾分鐘或幾小時內就出現嚴重症狀,如呼吸困難、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等。為了能夠立即處置嚴重過敏反應,接種流感疫苗後應在接種地點稍作休息約30分鐘左右,確定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再離開。Q3:流感疫苗可否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一起施打?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流行期間,除了流感疫苗以外,民眾也會考慮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流感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基本上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不過,為避免發生不良反應時無法釐清是何種疫苗所造成,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疫苗接種組建議流感疫苗應與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相隔七天以上施打。◎COVID-19疫苗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大流行,目前已有疫苗可提供保護力,降低受到感染的可能性。目前國內供應的新冠疫苗,根據其作用原理可區分為mRNA疫苗(莫德納疫苗以及BNT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AstraZeneca疫苗)以及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疫苗)。目前AstraZeneca疫苗及莫德納疫苗的建議接種年齡是18歲以上,而BNT疫苗是12歲以上。Q1:接種COVID-19疫苗有什麼注意事項?若有發燒或急性疾病,應等病情穩定後再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並不代表後續就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因此,不管是否有接種疫苗,都應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規範。根據研究,目前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與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可能有關。整體而言因注射疫苗而產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機會很低,約為每百萬人2-20件左右。但注射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的民眾,仍應密切注意是否有疑似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的皮膚紫斑或瘀青、呼吸喘、胸痛、下肢腫脹、嚴重腹痛或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發作。若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向醫師說明疫苗接種時間及廠牌。另外,目前文獻顯示,有極少數個案在接種mRNA疫苗(包括莫德納疫苗和BNT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不良反應,案例大多是男性青少年及年輕成人。通常在接種疫苗後數天內發生症狀。若接種mRNA疫苗後發生胸痛、呼吸喘或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Q2:可否混打不同廠牌的疫苗?如果打完第一劑後有嚴重不良反應該怎麼辦?雖然目前國際間持續有混打不同廠牌疫苗的研究在進行中,但如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第二劑「COVID-19」疫苗開放不同廠牌的疫苗注射時,民眾可自行選擇。若施打第一劑疫苗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經醫師評估後若不適合再施打相同疫苗時,醫師會通報疫苗不良反應或開立診斷書,可根據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時間,更換其他廠牌完成第二劑接種。Q3:若曾感染過COVID-19,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針對曾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康復者,建議自發病起至少間隔六個月,並符合終止隔離的標準後,再接受疫苗接種。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2021-11-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醫院比照台大醫院衝疫苗接種量 指揮中心開綠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舉行防疫記者會,外界關心,第十三期BNT疫苗預約情形,以及台大醫院今起開放AZ、BNT疫苗第一劑、第二劑完整接種門診,指揮中心對此如何規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關於第十三期BNT疫苗預約情形,目前預約人數為可預約人數的5成,因此針對開放比較多疫苗施打門診,但門診可能預約不滿的醫院,如台大醫院,可以針對第十三期與指揮中心開放相同資格的人,如果民眾沒在指揮中心系統預約到接種疫苗,可以在11月10日到12日到台大醫院打第一劑、第二劑。莊人祥指出,如此做法是希望藉由台大醫院的預約系統,讓願接種疫苗的人數再增加,並增加民眾施打意願,而也讓其他醫院也知道,如果用相同方式為民眾預約及施打疫苗是沒問題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疫苗開放差不多,以前對剩餘量控制相當嚴格,甚至有時民眾預約到了,但還沒湊足開瓶所能打的劑數,或沒到一定比例就會暫停。而現在都開放了,如果預約只有一人到也會開瓶使用,若有預約但沒來,而疫苗有剩餘量,就開放醫院使用,當醫院或診所可使用時,可以先把備選名單準備起來,及時通知民眾前來接種,把疫苗做最有效、最大化運用。
-
2021-11-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供過於求 台大醫院今起開放AZ、BNT完整接種
原本一劑難求的新冠疫苗,如今劑量充足,但國人施打意願低落,台大醫院今宣布開設AZ第一劑及BNT疫苗第二劑施打門診,民眾不須透過疫苗預約平台,直接掛號施打,AZ疫苗自今起開放施打,BNT疫苗則為11月10日、下周三開放施打。台大醫院方表示,今新開放民眾可以自行至台大網站預約接種AZ及BNT疫苗第一劑及第二劑,為考量醫院疫苗量足夠,加上醫護人力集中,已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報備許可,初步安排每款疫苗各一診服務,一天可開放兩診、各200人,共400人施打。依院方公告,AZ疫苗第一劑為18歲以上、未曾接種過新冠疫苗。第二劑為18歲以上、曾接種過第一劑AZ疫苗且第二劑至少與第一劑間隔滿10周(70天)以上。BNT疫苗門診為11月10至12日,第一劑施打對象為12歲以上、未曾接種過新冠肺炎疫苗。第二劑為18歲以上、曾接種過第一劑BNT疫苗且第二劑至少與第一劑間隔滿28天以上。BNT疫苗與其他疫苗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14天。
-
2021-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海外完整接種遭長照拒訪 指揮中心:可快篩通關
有民眾在海外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卻被長照機構以無小黃卡紀錄為由拒絕開放入內探視。指揮中心今天表示,仍可快篩通關,持續研議國外接種紀錄導入健康存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月19日宣布國外接種世界衛生組織核發緊急使用清單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種類,可於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採取補登,雖可於NIIS採取補登,但不納入疫苗接種證明,如小黃卡等,提醒補登接種紀錄的民眾,應妥善保存國外接種證明或接種紀錄。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有民眾反映打2劑中國製的COVID-19疫苗卻不被認可,赴長照機構探視親人仍受阻,該療養院聲稱僅認可台灣的小黃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開放長照機構探視仍以檢附3日內陰性證明為主,具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且施打滿14天以上證明為例外條款。羅一鈞說,由於現階段國外接種證明五花八門,長照機構並非證明鑑定專家,第一線執行人員確實無法憑藉民眾一張國外COVID-19疫苗接種文件辨識真偽,所以仍建議國外接種者檢附3日陰性證明,現在居家快篩方便取得,雖然探視多出一道手續,但不構成不能赴機構探視。羅一鈞進一步指出,至於是否能將國外接種COVID-19疫苗紀錄導入健康存摺,由於相關議題還蠻複雜,所以現階段仍然還在持續研議中。國外接種世界衛生組織核發緊急使用清單的COVID-19疫苗種類,包含阿斯特捷利康(AZ)、莫德納(Moderna)、輝瑞BNT、嬌生(Janssen)、中國國藥(Sinopharm)及中國科興(Sinovac)。接種COVID-19疫苗是恢復正常生活關鍵之一,但民眾擔憂不良事件。媒體問及,有民眾接種疫苗後不舒服,赴恩主公醫院急診被退掛,接種後不良事件就醫是否有標準流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急診醫師都有留觀標準流程,該案本身有甲狀腺亢進病史,相信醫師專業判斷。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2劑莫德納誤打AZ懲處?莊人祥:地方衛生局權責
屏東縣東港鎮昨天進行接種疫苗作業時,有88人第2劑莫德納疫苗誤打成AZ疫苗,人員疏失是否懲處受關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說,相關討論屬衛生局權責,尊重地方。屏東縣東港鎮昨天由安泰醫院施打的疫苗,預約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第2劑民眾中有88人錯打成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評估無須再補打疫苗,將再提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會討論,諮詢專家意見。莊人祥今天下午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再度被問及此事,他說,初步了解,這家合約醫院在進行第2劑莫德納疫苗施打作業時,不慎拿到混有AZ疫苗,醫護人員接種前也沒發現。事發後屏東縣衛生局已非常積極聯繫醫院了解狀況。莊人祥說,疾管署昨天也派員與衛生局人員一同到醫院訪查,上述88名長者中有8人因出現不適症狀急診,症狀大多為頭暈、發燒、全身痠痛,昨天就醫的2名民眾已返家,今天赴急診6人,其中1人安排住院觀察,2人在急診留觀,3人已返家休息。莊人祥說,這家合約院所接種作業已暫停,需要疫苗接種工作人員重新完成教育訓練,且確保接種流程改善後,這家院所才繼續提供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針對民眾不慎接種不同廠牌疫苗處置,莊人祥重申,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第1次開會時早已討論過,針對疫苗接種實務原則,不同廠牌疫苗以不建議交替使用為原則,若使用兩劑不同廠牌疫苗,也不建議補接種。莊人祥說,若近期ACIP進行專家會議,會將這起打錯疫苗廠牌事件納入討論,依據這家合約院所發生的真實狀況,優化疫苗接種流程,及積極追蹤這些打錯廠牌疫苗民眾身體狀況,由專家協助審視是否有需要精進之處。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10例疫苗接種後死亡 AZ有6例最多
我國昨天接種 25萬9787 劑,其中AZ接種15萬8696劑、莫德納接種5萬4899劑、BNT接種4萬4152劑、高端接種2040劑。接種人口涵蓋率74.20%,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110.02劑。昨天也新增128件不良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10例為死亡事件,以AZ疫苗6例最多。昨新增128間不良事件,51件為非嚴重事件,10件死亡事件。莊人祥表示,新增的10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其中6例為接種AZ疫苗,為3女3男,年齡介於52歲至92歲,接種疫苗後6日至53日發生;新增三例男性接種莫德納後死亡,年齡介於68歲至90歲,接種疫苗後28日至37日發生;另有一名47歲男性接種BNT疫苗接種後8天死亡。另傳出有民眾接種完AZ疫苗出現呼吸不順,卻被醫院急診退掛,外界質疑是否因為接種疫苗而不能收急診。莊人祥表示,不管有沒有接種疫苗,急診醫師都有留院觀察的一些SOP,和疫苗接種沒有太大關係,是醫院醫師對於醫療適應症的考量。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庚混打第3劑計畫起跑 羅一鈞:指揮中心尚無考慮實施
為了解國人新冠疫苗混打保護力,長庚醫院疫苗第三劑混打計劃,一周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於下周正式展開混打臨床試驗。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臨床試驗若有具體重要結果,會再與大眾分享,但指揮中心現在並無考量混打第三劑。針對88位長者現況,莊人祥表示,有兩位民眾到急診就醫,但都已返家休息。今天則有六位民眾急診,其中一位安排住院觀察,另兩位留院觀察,三位已返家休息;症狀多為頭暈、發燒、全身痠痛,將繼續觀察。至於屏東錯打疫苗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將等衛生局呈報才會討論懲處。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今早指出,長庚第三劑混打計畫將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的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高端、輝瑞(BNT)、莫德納以及半量莫德納;對象為有高接觸風險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而針對屏東縣發生將應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二劑的長輩88人錯打成AZ疫苗,莊人祥表示,因合約醫院拿疫苗時混到AZ疫苗,接種時沒有發現,疾管署昨天也派員與衛生局一起訪查醫院,暫停接種作業,等到接種的工作人員和教育訓練改善才會繼續提供接種。莊人祥表示,相關懲處會請衛生局呈報上來後會再討論。而針對接種不同廠牌疫苗的處置,原先ACIP工作小組就曾針對疫苗接種實務討論過,原則上不建議交替使用,但如果不小心交替使用,也不建議進行補接種。接下來也會請ACIP專家針對整個過程進行了解,亦即後續針對打錯針的民眾如何處置並精進未來防範作為。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獲衛福部核准 長庚醫院展開新冠疫苗第三劑混打試驗
為了解國人新冠疫苗混打保護力,長庚醫院疫苗第三劑混打計劃,日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於近期正式展開混打臨床試驗,對象為有高接觸風險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長庚醫院希望透過第三劑施打臨床試驗結果,協助政府作為擬訂第三劑疫苗施打政策的參考。長庚醫院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總指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各種疫苗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或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但針對預防感染,疫苗免疫力仍會隨時間下降,造成優先施打疫苗的各國皆面臨突破性感染問題。尤其是現今主宰全球流行的強勢Delta變異株,更是讓整體防疫面臨更高一層挑戰。邱政洵說,Delta變異株除傳染力強,免疫逃脫特性也讓世界各國重新審視自身疫苗政策,包括以色列和美國已相繼開始追加第3劑,因此第3劑混打試驗勢在必行。邱政洵說,該院日前提出針對高風險,且已接種兩劑AZ疫苗的族群接種第三劑不同廠牌疫苗的免疫生成性與安全性臨床試驗,日前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準備正式展開臨床試驗。邱政洵指出,此計畫將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的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高端、輝瑞(BNT)、莫德納以及半量莫德納,各收案100人,共計400人。除評估第三劑接種不同疫苗的安全性外,亦會做中和抗體的測量來評估免疫生成性。此項臨床試驗瞄準在一線醫療場所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接觸變異株高風險的航空機組人員等高風險的族群,希望可以透過此第三劑提升這些重點族群的疫苗保護力。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暨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長庚醫院致力於各項防疫任務,維持抗疫醫療量能,亦積極執行各項疫苗相關研究,以期讓台灣的疫苗政策運用能達到最大的彈性。目前在本院進行第二劑疫苗混打的臨床試驗已收案完成,將開始展開第三劑混打試驗。此第三劑疫苗施打試驗為領先世界趨勢的試驗設計,也預期可對台灣目前因疫苗到貨不均的現象提供適當的政策建議,使疫苗分配及使用可以達到公衛利益的最大化。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第二劑沒感覺?莫德納、BNT第二劑反應大?重點解析疫苗第二劑副作用
在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從5月中旬逐漸擴大後,民眾對於疫苗接種由觀望逐漸轉趨極,至今台灣疫情也逐步控制,已經有不少人陸續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但接種後症狀依每人體質也有所不同,網路流傳「打AZ是先苦後甘」、「mRNA疫苗先甘後苦」,是真的嗎?延遲性皮膚過敏反應 非疫苗注射禁忌症根據臺大醫院「COVID-19 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指出,疫苗注射後常見皮膚表現,大部分在數天後才產生的延遲性皮膚過敏反應並非下一劑疫苗注射的禁忌症,但若有任何疑慮還是建議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而大部分對mRNA疫苗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會在注射後30分鐘內出現。若在數天(median onset=day 8)之後才產生hive,則較favor是正常的免疫/發炎反應;不到一半的人會在注射第二劑疫苗時產生一樣的皮膚表現,但會較輕微也會較快發生,產生delayed local reaction的病人不應使用抗生素,也應該繼續接受第二劑疫苗的施打。(推薦閱讀:接種疫苗後如何分辨是過敏or副作用? 從「7點」可辨別:發生時間也有差)接種新冠疫苗 事前不建議預防性用藥出現較明顯不良反應的時間點:AZ第一劑、Moderna & BNT第二劑。但在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AZ第二劑接種 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而據Taiwan V-Watch 08/04資料更新,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58%,18-49歲約7成、50-64歲約4成、65歲以上約23.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約有26.9%(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約有12%第二天會於注射部位產生腫塊。AZ第二劑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第一劑,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18-49歲約5成、50-64歲約27%、65歲以上12.3%)、疲倦(25%);發燒約佔2.9%。(推薦閱讀:AZ疫苗副作用最嚴重?新冠疫苗到底怎麼選? 優缺點1次分析)Moderna第二劑接種 3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Modern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與關節痛(5%);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其他有注射側腋下腫脹或壓痛(<5%)。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8%、65歲以上58%)、發燒約有38.1%(18-49歲約40%、50-64歲約28.4%、65歲以上17.2%),18-64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並應於數天內消失。(推薦閱讀: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強! 2天持續「6種症狀」快就醫:胸痛、心悸極危險)BNT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七成都是男性BNT疫苗在年輕人大量施打需注意暈針副作用,美國CDC VAERS系統890萬12-17歲青少年注射BNT疫苗後通報9246個不良反應報告,大概每千次注射有一次通報。其中90.7%是不嚴重的,9.3%是嚴重的,最常見的是頭暈 (20.1%), 昏厥(syncope,13.3%), 頭痛 (11.1%),失去意識 (7.5%),盜汗 (7.4%)。(推薦閱讀: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此外,嚴重的不良反應則七成都是男性,年齡中位數是15歲。其中最常見的是胸痛(56.4%),心肌炎(40.3%)。心肌炎通報397例,佔整個通報比例4.3%。延伸閱讀: ·混打AZ、BNT副作用風險增?保護力有影響嗎? 研究曝最新發現 ·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燒怎辦?多久會有保護力? 專家警告「這些情況」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