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醫聲.疫苗世代
搜尋
疫苗接種
共找到
2693
筆 文章
-
-
2024-10-28 癌症.卵巢.子宮
及時阻斷癌前病變 子宮頸癌早期治療存活率達九成
國內女性子宮頸癌患者,逾九成都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文欣說,子宮頸癌的診斷方法,通常是在女性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醫師會一併檢查子宮頸,採集到的檢體也會請病理科醫師分析、確認;一旦確診罹癌,再依不同癌症期別給予不同治療,治療期間,病人需配合醫囑,以獲得最完善的預後。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能在癌前病變前即時處理。陳文欣說,顧名思義,子宮頸癌好發位置在子宮頸,位置在陰道最深處,女性平常自己摸不到、看不到,即使罹癌往往也不自知。當自覺不對勁,常是陰道出現不正常出血,目前國內女性多是透過子宮頸癌抹片篩檢發現子宮頸癌,在做抹片檢查時,醫師會一併檢查子宮頸是否有異樣,因此「抹片檢查一定要定期做」。臨床上,當子宮頸癌尚未進入癌症期別前,此時屬於「癌前病變」,正常細胞像是有著同心圓的荷包蛋,但感染到人類乳突病毒後,細胞開始變異,最後在周邊長出許多刺,成為具有武裝的癌細胞。此轉變過程,並非一夜之間,而在細胞變化的過程就稱為「癌前病變」,因此癌細胞進展是從正常細胞到異常細胞,最後變成癌細胞。癌前病變分三期,以電燒或圓錐切除清除異常組織。子宮頸癌癌前病變分為三期,陳文欣說,人體有自然代謝異常細胞的能力,面對子宮頸癌癌前病變早期患者,須先安排人類乳突病毒檢測,如果發現患者未有人類乳突病毒,輕度感染應可靠身體自然的免疫力消除。但如果驗出人類乳突病毒,就須進一步切片檢查;如果發現細胞已有變異屬於中度,就會以電燒清除,但若是癌前病變重度患者,則需要以圓錐切除的手術方式,清除異常組織。癌細胞一旦遠端轉移,晚期治療非常困難。而當變異細胞成為癌細胞後,子宮頸癌依癌細胞侵犯組織的深度及擴散到其他器官的情形分為四期。陳文欣說,癌細胞十分具有攻擊性,因此「不會只停留在某一器官上」,必會侵犯其他組織、器官。如第一期癌症,癌細胞侷限在子宮頸,但第二、三、四期時,癌細胞會侵犯子宮頸鄰近的組織、器官,包括子宮、卵巢、膀胱、直腸或腹壁等。陳文欣說,癌細胞特性是距離愈近的器官,愈容易先被攻擊,距離愈遠的器官,愈不容易被攻擊,一旦轉移到遠端器官,代表癌細胞攻擊力強,病情嚴重,如子宮頸癌末期病人的癌細胞還可能轉移到肺、肝、腦、骨骼等。早期子宮頸癌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治療方面,依病人罹癌期別不同而給予不同的治療,如第一期患者依病情不同,可以採用手術切除病灶;但無法手術的患者就須採電療合併化療,第二至第四期患者多採用電療合併化療;晚期病人則有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選擇,但任何治療都必須是醫師充分診斷後,選擇對病人最好的治療。衛福部國健署指出,早期子宮頸癌個案經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第二、三、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為72%、59%及23%。女性篩檢後如有異常應盡速就醫,若延遲就醫或不去治療,將會影響存活率。30歲以上女性務必定期受檢,避免進入癌症階段。陳文欣指出,晚期子宮頸癌是治療非常困難的疾病,政府才會積極推動子宮頸癌抹片篩檢,為的就是能早期發現,不要讓病程進入癌症階段,如果可以在癌前病變階段發現,可以即時終止癌細胞病變,讓病人的生活品質獲得很好的改善。陳文欣提醒,子宮頸癌患者於治療期間,病人一定要配合醫囑,以獲得最完善的治療。至於未罹患子宮頸癌的30歲以上女性,政府給付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務必定期受檢;而多重性伴侶、吸菸為罹癌危險因子,都應該避免。Q:接受HPV疫苗接種後,是否還需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需要。因疫苗的涵蓋價數不同,可以預防60-90%HPV感染,目前疫苗尚未涵蓋所有病毒型別,所以接受HPV疫苗接種後,仍須有安全性行為及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以提供更完整的保護。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
2024-10-28 癌症.卵巢.子宮
不論年齡都要定期篩檢 子宮頸癌61-70歲最多、年輕患者增
子宮頸癌長年威脅女性,在最新公布的國人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中,子宮頸癌占第八名。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8年到112年診斷為子宮頸癌的年齡分布,以61至70歲最多,其次是51至60歲。平均來說,好發年齡為50至70歲,不過,由於性觀念逐漸開放,患病年齡有逐漸下降趨勢。性行為年齡層下降,子宮頸癌年輕化。在健保署的資料中,2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108年有21位、109年有19位,110年則為6位,隔年也增加了2位。專家指出,性行為的年齡層下降,讓子宮頸癌年輕化。資料也顯示,近五年來,21至30歲的確診患者,平均每年逾400位;31至40歲確診者,也高達4,000多位,子宮頸癌不再是中年婦女專利。近五年就醫人數微幅減少,檢查集中在婦產科。另外,從數字上來看,近五年子宮頸癌就醫人數微幅減少,108年為61,847人、109年58,345人、110年55,509人、111年56,663人、112年58,158人。而在就醫月份分布的資料,並沒有太大數字落差,僅二月份少了幾百人,推估跟過年長假有關。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陳依婕表示,民眾在子宮頸癌的醫療利用就醫檢查方面,最大宗的門診為婦產科,其次依序為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泌尿科、急診醫學科、中醫科、消化內科、外科、家醫科及直腸外科。因臨床症狀有白帶量增加、骨盆腔疼痛、因瘻管造成大小便失禁,所以有些患者會求診泌尿科、中醫師、直腸外科。去年58,158位患者中,進行全子宮根除術共301人。傳統治療子宮頸癌的方法,主要是手術、放射線治療,大多可以達到相當高的治癒率。林口長庚婦癌科主治醫師周宏學表示,子宮頸癌的治療,要考量腫瘤大小、疾病分期、病患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再評估進行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依健保資料顯示,去年診斷的58,158位患者中,進行全子宮根除術共301人,手數量並不多。周宏學說,選擇手術或放射線治療,視疾病的期別不同。極小的病灶只須切除較小的範圍,如果是第一期B,或癌細胞蔓延至陰道上端2/3的第二期A,可以開完刀再進行放射線治療。第二期A以上,癌細胞已經侵犯太深,開刀不一定優於放療,甚至開刀後再加放療,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會建議只進行放射線治療。子宮頸癌的分期方法,要靠臨床的婦科內診,另加上放射線檢查、膀胱鏡及直腸鏡檢查。在正確分期後,採對個別病患效果最好的方法;而除了手術、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亦有突破性進展。周宏學提到,期別較晚的患者,可以考慮同步進行免疫療法加放射線治療,爭取一線生機。子宮頸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近30年持續下降。80年至110年間,子宮頸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呈持續下降趨勢;110年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比80年減少75.1%。自民國84年起,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民國95年,台灣開始施打宮頸癌疫苗。國健署自107年起,啟動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抹片、疫苗雙管防治,近年來的子宮頸癌罹患人數已逐漸減少。周宏學提到,112年十大癌症死亡率統計,子宮頸癌的死亡人數644人,死亡率5.5%。經由篩檢發現子宮頸異常的女性,癌前病變及早期(0+1期)個案比率高達97.7%。發展較慢的癌症,約60%的輕度癌前病變會自然痊癒。周宏學提醒,子宮頸癌是發展較慢的疾病,約60%的輕度癌前病變會自然痊癒,追蹤觀察即可;中度癌前病變經醫師評估,可進行環狀電燒切除術;高度癌前病變的治療是子宮頸錐狀切除術,若有侵犯性子宮頸癌,則視結果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向。在病灶仍為良性時,早期治療能中斷癌變進程,只要發生過性行為,不論任何年紀都要定期檢查,別以為是停經期族群而忽略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子宮頸的風險。
-
2024-10-17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最愛問【就醫疑問】為什麼媽媽的醫師鼓勵我們全家都在同一個地方看診?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同心海華診所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林義傑鼓勵全家在同一個診所看診,是家庭醫學科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家庭醫學科醫師不僅照顧個人,也強調家庭整體的健康狀況。當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都在同一個診所就診,醫師就可以更完整地掌握家庭病史、生活環境和遺傳因素等關鍵,這有助於醫師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治療與建議,特別是在預防慢性病和遺傳疾病方面,避免醫療照護變得片段和碎片化。當家庭醫學科醫師長期照顧一個家庭時,醫病關係會變得更緊密,醫師能更全面地瞭解家庭成員的健康習慣、心理壓力來源及生活方式。這樣有助於提升治療的精準度,也讓醫病溝通更加順暢。醫師可以協調全家的預防保健計畫,如疫苗接種、癌症篩檢等,讓健康管理變得更有系統,避免分在不同院所就醫所造成的重複醫療或是管理漏洞。家庭醫學科也重視心理健康,如果家庭成員因彼此的影響造成情緒或身心的壓力,甚是有焦慮,恐慌等情況,醫師也能在第一時間瞭解,提供即時有效的治療,最重要的是,當全家都看同一位醫師,不但能節省時間,簡化就診流程,避免多次轉診或重複的檢查,也能讓治療更精準,醫病關係更溫暖互信。【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0-17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最愛問【疫苗接種】媽媽是帶狀皰疹的高風險群,哪裡可以打帶狀皰疹疫苗、諮詢疫苗資訊呢?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宥達帶狀皰疹就是俗稱的皮蛇,我們小時候感染的水痘復原後,病毒會潛伏於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年紀大、有慢性疾病、有帶狀皰疹家族史、經常疲勞壓力大、曾確診Covid-19的族群之情況時,潛在病毒會再活化機會變大,皮膚出現皰疹樣的水皰,沿著身體單側或一條帶狀區域分佈。急性期的疼痛,可能比生小孩還痛,慢性期的疼痛會比類風溼性關節炎還痛。舊款的帶狀疱疹疫苗效果並不太好,施打後五年可能只剩3成保護力,且因為是活性減毒疫苗,所以免疫力低下的民眾,並不建議施打。近兩三年出現新款非活性重組疫苗,不但相對安全,且免疫力較差的民眾也可以施打,必須施打兩劑,間隔2-6個月,通常10年後的保護力還高達89%,會建議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低下,以及50歲以上民眾,可以至有家醫科、內科的醫療院所進行施打。【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0-17 醫療.感染科
還沒打疫苗就得流感,還需再打流感疫苗嗎?羅一鈞提供建議
預防流感,十月一日起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最近天氣變冷,氣溫不穩定,是否導致流感疫情提前升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最近秋老虎發威,目前預估流感疫情高峰仍在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民眾可先接種疫苗,等待疫苗產生保護力。他也提醒,民眾若已感染新冠或流感,應在無發燒或相關症狀的前提下,再接種疫苗。流感流行期 預估在11月底至12月東北季風來襲,氣溫也開始逐步下降,羅一鈞之前曾經提醒,流感與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可能提前升溫,他今天進一步指出,秋老虎造成的「暖冬」威力發作,因此目前預估流行期仍維持在11月底至12月左右。已感染新冠或流感還可打流感疫若嗎?適逢流和新冠疫苗接種季節,若最近感染新冠肺炎或流感,建議間隔多久才能施打疫苗?羅一鈞建議,感染新冠後,發病或確診日起84天、3個月以上,再接種新冠疫苗。相較之下,他指出,流感痊癒後則無硬性的接種時間間隔限制,民眾盡量要在無發燒或相關症狀的前提下接種,目前採取分階段開放個別對象施打,請大家把握機會。
-
2024-10-16 醫聲.醫聲
秋冬肺炎來襲!老人肺鏈疫苗應2劑 僅18%接種率恐防護不足
「現在參加九九重陽餐會或告別式場合,常聽到老人談起『肺炎』關鍵字,還有老人是因肺炎往生…」近來,不少立委在地方跑行程時,發現入秋後天氣變化大,肺炎鏈球菌感染恐成長者殺手之一。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蔡兆勲提醒,許多老人因免疫低下,感染肺炎初期不會發燒,只是「累累的」,等演變成敗血症已意識不清、需緊急送醫,而目前肺炎鏈球菌的兩劑接種率只有18%,沒接種疫苗的年長者易成為病毒侵襲的對象。在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與王正旭立委辦公室近日所舉辦的「接種兩劑肺鏈完整保護力,守護長者健康不肺力」記者會中,出席記者會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直言,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偏低,老人家常受一些謠言混淆,事實上,「老人家身體弱,免疫系統較弱,打疫苗時,身體較不會產生激烈反應,反而更安全」。衛福部在去年十月,針對65歲以上年長者,提供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PCV13)兩劑公費疫苗,不過根據疾管署資訊,在65歲以上年長族群中,目前兩劑皆已施打的比率,只佔18%。鼓勵打疫苗,大家一起來李秉穎、蔡兆勳與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立委王正旭、黃秀芳、何欣純、蔡易餘與莊瑞雄認為,想幫年長者透過打疫苗「顧肺、強心、活腦」,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應納入長照機構評鑑、評核指標,目前宣傳只著重於「疾管家」App,年長者對使用App常擔心詐騙,策略需改變,基層診所、社區衛生所、長青會、社區長照據點等也要一起持續宣傳,才能有效提升接種率。吳玉琴指出,賴清德總統一上任,中央長照經費將增加至 927 億元,這顯示政府對長者長照、照護的重視,不過政府今年秋冬僅宣傳「左流右新」施打政策,事實上,「65 歲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提升年長者保護力的重要政策之一,尤其肺炎再度成為我國十大死因第 3 位,死亡人數持續攀升,應呼籲長者接種2劑,提升肺炎鏈球菌接種率為當務之急。系統有警示,醫師可以馬上行動李秉穎建議,在基層診所、各醫療院所所建置的資訊系統上,可由衛福部協助設置疫苗警示、提醒機制,當高齡病患因慢性病到基層診所就醫而過去沒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系統就會提醒,醫師一接收到訊息,便可以馬上鼓勵病患施打疫苗。王正旭強調,疫苗施打的「可近性」也是重點,從社區衛生所、社區診所,到醫院外展服務,都要一起宣傳、鼓勵,當接種率上升到80%以上,年長者的健康餘命就有機會提升,也可得到更好保護。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對於肺炎鏈球菌接種率,明年預計增加預算,透過電視、廣播、報紙等進行宣導。在105年,疫苗接種也預計列為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指標。至於納入長照評鑑部分,需各司部合作,未來持續努力。
-
2024-09-25 醫療.感染科
RSV疫苗有必要打嗎?醫分析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風險,建議「這些人」最好施打
今年歌神張學友在臺灣的演唱會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確定停辦,各大媒體報導了這個意外的消息,瞬間讓本來大家不太常聽到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變成家喻戶曉的疾病。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小兒科的患者並不陌生,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九成以上都得過這個疾病,大部分是輕症。然而,呼吸道融合病毒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幼兒或兒童,肺功能會受到損傷,造成肺功能下降,可能導致氣喘、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作和影響。也因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給於嬰幼兒被動免疫的呼吸道融合疫苗單株抗體,或是鼓勵孕婦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保護小孩。呼吸道融合病毒高齡者盛行率不如流感,但重症率高於流感對於成年人方面,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特效藥物,所以除了重症患者,臨床上很少做這個篩檢。因此,過往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並不多。國外研究呼吸道融合病毒在65歲長者盛行率約3-7%,國內成大醫院的研究,60歲以上門診病患,呼吸道感染篩檢的盛行率約3.6%,和流感18.2%相比,大概是六分之一。而同樣成大的研究,加護病房的盛行率,呼吸道融合病毒5.7%,流感是12.7%,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流感的差距拉小,也間接證實了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盛行率不如流感常見,但重症率高於流感。美國疾管局的橫跨了美國25間醫院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對於60歲以上的長者,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後住院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比例快四分之一(23%),流感重症和新冠重症插管的比例都大概只有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一半。RSV住院的重症死亡率(13.5%)高於新冠病毒,且是流感死亡率的兩倍。基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對高齡者感染的嚴重後果,讓美國疾管署去年建議60歲以上著長者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避免RSV造成的重症。然而,這項政策在今年六月重新限縮,改成建議75歲以上長輩施打,60到74歲患者,則建議評估有重症風險再施打,這些風險包含有慢性肺病、糖尿病、肥胖、免疫不全、住在機構的長者等。施打疫苗益處仍大於潛在風險在宣布這項政策的同時,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同時舉辦了會議,更新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在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長輩風險的簡報。對於市面上葛蘭素(GSK)與輝瑞兩種RSV疫苗的風險做了探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神經的嚴重疾病,可能造成全身癱瘓或呼吸衰竭死亡。約莫八成的個案可以恢復到自行行走,而有5%到10%的個案可能受到無法恢復的神經損傷。發生的原因不明,一般的發生率每十萬人有1到2人。經過嚴格統計分析後,葛蘭素的RSV疫苗接種族群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約每十萬人有2.8人發生,輝瑞的疫苗約每十萬人有13.69人發生。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這個會議的結論是:這些資料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疫苗增加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但是也無法排除相關。最後,美國食藥署認為RSV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住院的益處仍大於疫苗潛在的風險。60歲以上慢性心肺疾病與糖尿病都建議施打疫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在長輩在呼吸道感染的盛行率,雖然比流感和新冠肺炎少,但如果嚴重到需要住院,需要使用呼吸器和死亡的比例就大增。此外,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是流感的三倍,加上兩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都得過,所以家裡如果同時有幼兒和合併慢性病的長輩,就會建議長輩接種,減少感染重症的風險。目前,國際上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指引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以及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都建議60歲以上、有慢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因為這些高齡合併慢性病的長輩,比起其他病患有更高的RSV重症和死亡風險。欣剋融同欣剋疹佐劑 保護力持久安全性高目前,台灣已引進自費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葛蘭素GSK的欣剋融疫苗使用的佐劑與其知名的新帶狀皰疹疫苗欣剋疹相同。可以加強免疫反應,延長疫苗保護力,對於這種不停突變的RNA病毒,這算是跨時代的發展。對於6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保護力超過九成。換句話說,就是得到RSV的話,可能還是會輕微感冒,但九成以上患者不會發展出支氣管炎或肺炎。而持續接近一年半,兩個感染季節的追蹤,RSV疫苗的保護力仍可維持七成左右,也就是目前證據保護力支持兩年打一次疫苗,至於第三年要怎麼做,還需要後續研究資料支持。而因為他的佐劑使用和帶狀皰疹欣剋疹一樣,所以副作用也大同小異。主要以局部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發燒、關節痛、肌肉痛以及疲勞為主。須留意的是,葛蘭素的疫苗並不適用於懷孕與授乳的婦女。目前臨床上還是建議60歲以上有合併慢性病長輩優先施打,對於75歲以上沒有慢性病的長輩,考量到年紀也是風險因子,可依循美國疾管局建議施打。參考資料1.Zar, Heather J et al. Early-lif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disease and long-term respiratory health,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ume 0, Issue 02.Falsey A, Hennessey P, Formica M, 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elderly and high-risk adults. N Engl J Med 2005;352:1749-59.3.吳宗祐、盤松青、呂俊毅、陳宜君,呼吸道融合病毒與副流感病毒之介紹,感控雜誌 2023:33:107-1144.Shih HI, Wang HC, Su IJ, Hsu HC, Wang JR, Sun HFS, Chou CH, Ko WC, Hsieh MI, Wu CJ.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Attending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Taiwan, 2012-2013: A PCR/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5 Sep;94(38):e1545.5.Cia, CT., Lin, IT., Lee, JC. et al.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in pragmatically selected adul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Sci Rep 11, 20058 (2021). 6.Diseas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ompared with COVID-19 and Influenza Among Hospitalized Adults Aged ≥60 Years — IVY Network, 20 U.S. States, February 2022–May 2023, CDC, Weekly / October 6, 2023 / 72(40);1083–1088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2/wr/mm7240a2.htm7.Dr. Patricia Lloyd, Evaluation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follow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ation Among Adults 65 Years and Older, MEETING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e, Adults, June 26 – 28, 2024 https://stacks.cdc.gov/view/cdc/157862/cdc_157862_DS1.pdf8.黃俐文醫師,神經的急性發炎 認識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亞東院訊第145期 2011年12月9.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4 Report, GOLD10.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202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11.RSV in Older Adults, CDC, https://www.cdc.gov/rsv/older-adults/index.html12.Michael G Ison, Alberto Papi, Eugene Athan, Robert G Feldman, Joanne M Langley, Dong-Gun Lee, Isabel Leroux-Roels, Federico Martinon-Torres, Tino F Schwarz, Richard N van Zyl-Smit, Céline Verheust, Nancy Dezutter, Olivier Gruselle, Laurence Fissette, Marie-Pierre David, Lusine Kostanyan, Veronica Hulstrøm, Aurélie Olivier, Marie Van der Wielen, Dominique Descamps, for the AReSVi-006 Study Group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Prefusion F Protein Vaccine (RSVPreF3 OA) in Older Adults Over 2 RSV Season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78, Issue 6, 15 June 2024, Pages 1732–1744
-
2024-09-16 醫療.腦部.神經
喝水時水從嘴角流出來是中風還顏面神經麻痺?醫教最簡單判斷方式
一名70多歲有三高的阿嬤,早上起來喝水時水從嘴角流出來,家人擔心可能是中風了,緊急送醫急診,經檢查發現是帶狀疱疹引起了「顏面神經麻痺」。馬偕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勇評指出,病毒感染容易引發顏面神經麻痺,容易跟中風混淆,最簡單的判斷是:顏面神經麻痺並不會影響到手跟腳。常見因病毒感染 好發於春秋黃勇評表示,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局限於臉部,包含眼皮下垂、眼淚一直流、法令紋消失、水會從患者側嘴角流出、舌頭麻不適等,有的人還會出現耳朵後面疼痛的前驅症狀;腦中風則有「臨微不亂」的判斷準則,「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兩者最大差異,就是顏面神經麻痺不會影響到手跟腳。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秋兩季,常因為病毒感染導致,如疱疹病毒、帶狀疱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等,同時與免疫力低下或疫苗接種等有關。黃勇評說,通常患者容易在一早發現,尤其是刷牙、洗臉等照鏡子時,會注意到單側臉部出現眼歪嘴斜等狀況。每10萬人約有25人會發生顏面神經麻痺問題,好發族群為免疫力差者、懷孕婦女、年長者等。「顏面神經不治療也可自行恢復,但需要8到12周才會痊癒。」黃勇評說,治療可以加速復元,年輕人復元較快,4周就會復元得差不多。黃勇評說,該名70多歲阿嬤因有出現耳朵後疼痛的前驅症狀,加上免疫力較差,治療時間比較久,耗時4周以上、回診2次,給予抗病毒藥物、類固醇治療才痊癒。針灸、電流刺激 可加速復元另有一名做房地產仲介的壯年男子,交際應酬壓力大,平常菸酒不離手,早上起來出門前發現自己眼歪嘴斜,趕快上網查資料,一到診間就跟醫師說自己「顏面神經麻痺」,經過檢查確診,後來給予類固醇治療,一、兩周之後就痊癒了。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黃勇評說,通常第一周會使用低劑量類固醇,對抗顏面神經發炎、加速復元。然而,顏面神經麻痺會伴隨其他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必須同步處理感染問題,否則顏面神經也很難單獨治好。此外,針灸、復健電流刺激等,也會加快顏面神經麻痺的恢復。雖然顏面神經麻痺不能百分百預防,但可以透過加強免疫力的方式來減少發生機率,黃勇評強調,日常生活應維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同時補充維他命,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適量攝取咖啡、茶,戒菸戒酒。也提醒出入人潮擁擠公共場所,可配戴口罩,減少感染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5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基隆市】長輩多住山坡上 張賢政:「3箭」連結長照資源供在地安老
高齡人口超過21%,轄內土地有九成五是山坡地形,也就是說,對在雨都基隆生活的老人家們來說,爬山坡與爬樓梯成了日常。基隆市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根據內政部偏鄉定義,基隆市沒有偏鄉,但實際上摩托車到不了的地方,百階樓梯就是偏鄉,先天因素更難以連結長照資源。面對基隆市的長照服務涵蓋率僅六成七,衛生局正在如火如荼的加緊腳步,推出各項高齡友善政策,成立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24小時LINE線上健康照護諮詢服務等,以提供基隆市的老人家們在地化的高齡照顧。設專責單位整合長照資源 基隆急起直追照顧長輩為了接住基隆市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基隆市急起直追布建高齡服務。張賢政表示,增加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個管人員、社區失智據點、長照交通接送車,也將再推出接送預約平台,讓民眾可以更有效利用長照交通接送車。而過去分屬於衛生局、社會處的長照業務,基隆市成立「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專責單位,以減少使用者與業者不便,並提高行政效率。第一箭:提高日照中心涵蓋率衛生局不僅在運動場館建置銀髮健身俱樂部,對於衛福部提出的「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政策,張賢政表示,已經新設1家日照中心,另核發五家籌設許可,預計會先到14家的目標,把涵蓋率提升至80%,可以活化空間,並平衡日照資源分佈。針對老人家常見的失智症、巴金森病,基隆市除了有21處社區長者健康促進站,提供專業運動指導外,亦會提供其所需服務如居家服務、輔具租賃,也與牙醫師公會及職能治療師公會合作,衛教長者口腔保健,避免清潔不佳、嗆食導致吸入性肺炎,亮眼成果曾獲衛福部口腔健康司肯定。第二箭:持續擴增在宅急症照護人力至於中央健保署推出的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張賢政說,基隆正在急起直追,目前已有四個醫療團隊小組申請加入,衛生局將持續邀請鄰近醫院投入支援。第三箭:24小時Line照護平台提供即時諮詢基隆市今年8月開通的Line長輩照護平台,延續自兒童節上路的Line親子照護平台,其由專業醫護提供24小時線上健康照護諮詢服務。親子照護平台截至7月底已有近4千位好友,滿意度達九成八;下半年將導入個管師,擴增業務至兒童發展評估與早療、系統性轉介回日常就醫診所、有提供出生日期幼兒疫苗接種通知等,讓基隆市照護更加個人化。然而,張賢政表示,長輩問題多元,老化與疾病互相交織成更嚴重的功能衰退,如多重慢性病、認知功能退化及肌無力等,長輩照顧平台挑戰大,因此目前先以急性健康照護為題諮詢為主,年底前再依據諮詢需求重點,連結長輩長照、預防保健等資源。降慢性病發生率 基隆3大方案助存健康老本肥胖是多種慢性病的開端,若要減少日後長照需求,民眾須提前為老後存本。張賢政指出,市府透過「提供全榖與未精製雜糧」、「運動科技推動健康體位」、「代謝症候群改善方案」等三大健康生活型態方案,協助市民從日常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降低慢性病發生率。根據112年基隆市民飲食習慣調查顯示,僅15%每天至少攝取一次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食物,因此基隆市針對店家有供應全榖雜糧、少油、少糖、少味精、可調整軟硬度等依個人需求調整的服務,特別標示出給民眾參考,方便民眾選擇健康菜色,且未來也可發展不同疾病患者對應的標示。除此之外也由社區營養中心與社區據點合作,升級據點共餐營養設計。運動的部分,基隆市因應地形及多雨的氣候,今年起推動讓不同年齡層都能參加的超慢跑,吸引許多民眾參與,其中監測體重的3個社區、1個職場,辦理為期三個月的每週一次課程,同儕效應搭配營養諮詢,平均一人減輕2公斤,未來將擴展到其他社區及職場。若民眾已罹患代謝症候群,應納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劃,但張賢政坦言,過去基隆執行成果不夠理想,在逐一拜訪各醫療院所,推動獎勵方案,先從代謝症候群照護做起,加上國健署簡化行政流程後,截至6月底,轄內115間西醫診所已新增至30間加入計畫,2,513人接受收案。篩檢、疫苗雙管齊下 打造友善照護城市此外,基隆市既有的「闔家歡篩檢」,開放年滿30歲的市民參與三高、代謝症候群、腎臟病與胸部X光篩檢、65歲長者功能評估,做早期預防保健,也將視今年爭取國健署推動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於基隆市的試辦成果,將此項目逐步納入其中。對於傳染病的預防,張賢政指出,落實中央的疫苗政策,提供新冠、肺炎鏈球菌、流感公費疫苗之外,也正積極爭取明年編列預算,補助經濟弱勢族群接種腸病毒、輪狀病毒疫苗。民眾也可藉由「基隆市健康地圖」,查詢成人預防保健院所、C肝口服新藥健保給付院所及血壓站服務地點,定期篩檢、量血壓,自主追蹤身體狀況。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肝癌總人數逐年上升:65歲以上最多 男為女2倍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被稱為「國病」的肝病,隨著多年來的B肝疫苗接種,B、C肝炎篩檢、追蹤、治療及肝癌治療等計畫,肝癌每年新發生診斷人數、標準死亡率均有下降趨勢。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了解肝癌患者人數變化與治療現況。隨著B型肝炎疫苗接種、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以及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新藥之治療,肝炎防治多年來已見成效,如今又搭配國家114年消除C肝的目標,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肝病消除僅差最後一哩路,他呼籲,一定要落實B、C肝炎病毒篩檢及定期追蹤,反轉過往「肝病被稱為國病的羞辱」。曾見晚期肝癌病人受苦,多年肝癌防治終見成效。「晚期肝癌病人,皮膚泛黃、腳踝水腫,尤其腹部嚴重積水,肚子大大的,但四肢卻十分瘦弱。」石崇良說,罹患肝癌不會痛,不容易早期診斷,發現時多已出現黃疸、腹水等肝硬化晚期症狀,並演變為肝癌。過去他擔任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時,常收治肝癌晚期患者,每次看到病人定期到急診室「放水(台語,抽腹水)」,表情十分痛苦,毫無生活品質,他於心不忍。長期以來,政府推動多項肝癌防治計畫,從民國73年針對B肝帶原母親產下的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75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多年來也針對懷孕媽媽進行B肝抗原血液檢測、新生兒推廣B、C型肝炎篩檢,以利早期篩檢、早期發現,「這是對的政策」。B、C型肝炎論質計酬計畫,追蹤率達九成。石崇良指出,99年推動全民健康保險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炎感染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針對肝炎帶原者定期追蹤檢查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等,該計畫病人追蹤率都達九成以上,而未加入計畫者追蹤率僅七成。據癌症重大傷病新申請領證數期別統計,肝癌一期患者約占三成,而目前B、C肝病人照護率為五成,希望納入人數可以持續增加。如今肝癌完全符合國家防治癌症五步驟,包括倡議戒酒的健康促進、實證評估及篩檢、B及C肝的預防性治療,及早期診斷、精準治療。針對血液透析病人,每年篩檢一次並上傳結果,給予額外獎勵,及早發現感染B、C肝炎的病人。新發生診斷,肝癌為五癌中唯一下降者。台灣人口老化,平均餘命增加,65歲以上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石崇良說,以癌症重大傷病新申請領證數期別統計,乳癌每年新發生診斷人數,107年為1.3萬多人,112年增為1.6萬多人;結腸、直腸及肛門癌(簡稱大腸癌)從1萬3900多人增至1.5萬多人;子宮頸癌由3,786人增至4,565人;口腔癌由7,796多人增至7,979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簡稱肺癌)更從1.4萬多人增至1.8萬多人。肝癌相對其他癌症,自107年新發生診斷為1萬496人,112年降為9,488人,為五癌中唯一呈下降趨勢的癌症,且肝癌標準化死亡率也逐年降低,顯見肝癌篩檢、追蹤已有具體成效。近年來,C肝藥物治療可說是最成功的計畫。石崇良說,全國C肝患者估計32萬人,隨著國家推動明年消除C肝目標,其中非高風險患者治療人數已逾八成,預計明年整體可達到微根除目標,相較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2030年的根除目標提早達標,最後目標是治療所有的C肝病人,根除C肝。健保陸續給付C肝用藥、免疫合併標靶療法,為病人省下大筆藥費。石崇良說,健保署去年8月宣布,免疫合併標靶藥品療法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患者每年省下3百萬藥費,延長餘命中位數約5.8個月,接近半年。健保署也自106年起給付C肝用藥,目前C肝藥物一人藥費約18萬元,且108年起不限肝纖維化、治療經驗,110年10月將原限消化系內科或消化系兒科專科醫師處方使用,放寬不限處方醫師資格,讓病人用藥可近性更高。石崇良說,自106年至今年4月,使用C肝全口服藥物治療人數已達16萬6,209人,這是健保很大的貢獻。且就肝癌治療成本來看,篩檢仍是最具效益,早期發現治療,可以省下高昂治療費用,降低健保負擔。預計今年8月起,國民健康署將試辦以糞便抗原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HP),相信未來有機會消除HP感染,降低胃癌發生主要風險因子。他相信透過早期篩檢,肝癌及胃癌發生率都會逐漸降低。國健署為配合國家明年消除C肝目標,協助民眾及早發現是否感染B、C肝炎病毒,109年9月28日起,放寬B、C型肝炎篩檢補助年齡為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終身享免費篩檢一次。肝癌總人數逐年上升65歲以上最多 男為女2倍「肝如果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廣告詞深植人心,早年肝病號稱國病,而肝癌曾多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直到20年前被肺癌超越。衛福部統計,112年死於肝和肝內膽管癌人數達7,724人,排名第二,僅次於肺癌;健保署統計,近五年來,肝癌就醫人數逐年上升,自108年到112年,共增加3,420人。肝癌病人常合併B肝、C肝及肝硬化等,民眾仍不可輕忽肝癌威脅。好發族群隨年齡增加,男性明顯多於女性。依健保署統計,肝癌就醫人數108年5萬3,920人、109年5萬4,670人、110年5萬5,660人、111年5萬6,540人、112年5萬7,340人,就醫人數上升幅度達6.3%。健保署表示,肝癌屬於慢性疾病,每年就醫人數會慢慢增加。進一步分析發現,肝癌好發族群隨著年齡增加,男性多於女性。112年統計發現,44歲以下約850人,男性520人、女性330人;45到64歲有1萬8,660人,男性1萬4,440人、女性4,220人;65歲以上有3萬7,840人,男性2萬4,090人、女性1萬3,750人。男性肝癌人數約為女性的二倍,65歲以上占比逐年增加。肝癌共病前三名分別為B肝、肝硬化、C肝。112年肝癌病人共病第一名為慢性B型肝炎、第二名為肝硬化、第三名為慢性C肝、第四名為慢性肝炎、第五名是高血壓。其餘共病還有糖尿病、原發性肝惡性腫瘤、胃食道逆流疾病併食道炎等。肝癌病情嚴重,病人就醫檢查檢驗常選擇醫學中心。健保署統計,108到112年,肝癌病人檢查檢驗件數約介於23萬至24.6萬件,50%以上為醫學中心執行。肝癌檢查項目方面,主要有異常凝血酶原檢驗(PIVKA-II)、甲型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其中PIVKA-II篩檢為健保署於109年9月1日新增的給付項目,因此,109年至112年篩檢件數持續增加,112年達到2萬多件;108年至112年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件數為1.4萬至1.6萬件,腹部超音波檢查為4.2到5.2萬件,而109年到111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檢查件數略為降低。免疫藥品合併標靶成主流,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肝癌治療上,目前免疫藥品合併標靶藥品療法已慢慢成為趨勢,但使用人數上,仍以標靶藥物蕾莎瓦為多。以112年來說,蕾莎瓦使用人數1,824人,使用免疫合併標靶藥品人數為546人。健保署於去年8月宣布,將免疫藥品(癌自禦)合併標靶藥品(癌思停)療法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患者省下每年3百萬藥費。台灣肝癌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懿宬表示,肝癌病人致病原因約90%為罹患B型或C型肝癌,其餘為酒精性肝癌,雖然早年有食用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所導致的肝癌病例,但現在已較為少見。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肥胖人口增加,脂肪肝患者也須提高警覺。李懿宬說,衛福部為達到2025年根除C肝,持續推動C肝防治計畫,病人已大幅減少。至於B肝防治,1984年政府開始推動免費B肝疫苗接種,目前40歲以下民眾均有接種疫苗,肝癌盛行率低於1%;相較40歲以上罹患肝癌人數仍較多,盛行率約10%到15%,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根據他臨床觀察,肝癌患者就醫時,診斷為中晚期的人數占比約四成,顯見B肝、C肝、肝硬化等肝癌高風險民眾,常輕忽定期追蹤的重要性。約四成確診已中晚期,B、C肝等高風險群務必追蹤。肝癌治療上,李懿宬說,病人目前使用免疫及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率、存活率,相較過往使用的蕾莎瓦好,已成為治療肝癌用藥的首要選擇。但健保給付有限制,如治療後經連續2次評估病人腫瘤沒有明顯縮小,但也沒有持續惡化,也就是穩定控制時,就必須自費治療。他呼籲,健保應比照國外使用條件,用藥後於腫瘤出現明顯惡化時,才停止給付。肝癌除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也是選項之一。北榮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書正說,病人於術前先接受完整影像檢查,評估腹腔腫瘤大小、位置、數量,以及肝、心肺功能等,以便手術時一網打盡。目前肝癌手術方式多元,如達文西機械手臂、螢光腹腔鏡,以及傳統腹腔鏡及開腹切除手術等。術後需完整追蹤,一旦病情出現變化,可以立即處置,避免病情惡化後,延誤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7 醫聲.Podcast
🎧|【慢性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1】照護體系走回頭路?老人國來臨 社區醫療成照顧長輩起手式
台灣明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亦即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老人,依國健署調查,高達七成的長輩有2種慢性病,5成有3種以上,在健保財務困窘之際,老人又這麼多的情形下,該怎麼辦?台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指出,衛福部重新推動社區醫療群,希望以人為本的照顧模式,從基層醫療院所先擔起初級預防治療的責任,目前約有600萬人加入社區醫療群,經數十年來的統計,發現有加入醫療群眾進行癌症篩檢及預防保健,疫苗接種、及成人健檢都比較高。🎧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老人慢性病纏身 分科看診走向全人門診黃國晉指出,過去數十年的醫學發展,分科愈來愈細,但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慢性病愈來愈多的情形下,以人為本體來治療照顧才是解決方式,一般科的醫師其實都可以照顧病人,因此就有了家庭醫學科的訓練,內容包括內外婦兒科,加上預防保健全人醫療的訓練,因應高齡化社會,近年更加入安寧療護,就是希望一個人從初生到墳墓都能照顧到,大小問題都能得到初步的診治,就是我們希望的家庭醫師。為何從分科看診又走回頭路,心臟病就看心臟科,糖尿病看新陳代謝科,現在又走回一個醫師負責個人的整體健康,原因在於老人慢性病集一身,重複用藥、看診,不只浪費健保醫療資源,病人及家屬三不五時得往不同科別看診,耗掉太多社會成本,整合門診及以全人照護的須求再度響起。由於目前接受過家庭專科醫師訓練約一千人,加上基層診所的醫師整體約六千名,是不足以照顧全國民眾健康,因此,政府一直在推動社區醫師群,但民眾可能會擔心平常看診的若是耳鼻喉科醫師,有辧法治療腸胃炎嗎?黃國晉指出,目前希望以五個醫師為一個群,這個群裡須要有一位是內科或家庭醫師科,這方便群內的醫師小轉診互相支援,另外,最主要要有區域醫院以上的大型醫師可以當後送醫院,當病人有急症或重症須轉診時有綠色通道可行通行。這也是在家庭醫師不足的情形下,可立用社區醫療群達成家庭醫師的目標。社區醫療群600萬人 癌篩成人健檢效率較高從SARS起政府就推出社區醫療群,也強調家庭醫師制,但因民眾看診習慣未改變,不能算是成功的制度,後來又有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等品質照顧網絡,黃國晉表示,目前加入社區醫療群的民眾約600萬人,約兩成的民眾加入,經過二十多年的資料統計,有加入者進行癌症篩檢、成人健檢、預防接種都比未加入者來得高,這也顯示,這種有制度結構式擬家庭醫師的制度,可以發揮健保照護的功能。至於何謂是好的家庭醫師,黃國晉認為,你信任的醫師都可以是你的家庭醫師,而民眾也可以善用社區醫療群,醫療群也會提供諮詢電話,方便民眾遇到難題可以求救詢問。【慢性放大鏡-全人門診】延伸閱讀:【系列-2】30歲糖友胰島功能退化如老人,大家醫計畫協助力挽狂瀾【系列-3】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黃國晉小檔案現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經歷:新竹臺大分院副院長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學歷:臺灣大學醫學系流行病學研究所 博士臺灣大學高階管理商學組 碩士(EMBA)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王柏云音訊剪輯:閻廣聖、陳函腳本撰寫:蔡怡真、王柏云音訊錄製:王柏云特別感謝: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
2024-07-19 退休力.自在獨立
62歲退休翁征服海內外高山!行前就醫評估,備妥「1物」再出發
62歲的洪先生已退休,平時有運動及登山習慣,這次與朋友相約去非洲旅遊,準備挑戰海拔高達5,895公尺的吉力馬札羅山。他在出發前特別就醫諮詢需準備的藥品,經醫師詳細詢問過去病史、過往登山症狀、身體檢查及行程評估後,詳細衛教預防高山症的方法,並建議使用預防性高山症用藥,同時依據當地疫情資訊,提供疫苗接種及其他用藥之指示。爬山前注意預防高海拔疾病 醫: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近年登山運動盛行,出國到高海拔地區旅遊的機會增加,民眾在出發前,可先確定目的地是否為高海拔的地區,事先做好準備。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部醫師蔡瑋情表示,高海拔疾病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包括平時非常健康的成年人,且疾病發生與否、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最主要受到個人體質影響,和旅客平時的體力、運動習慣等都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常見高海拔疾病目前主要分為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蔡瑋情指出,民眾處於海拔2100公尺以上的就可能會發生高山症,特別是海拔2750m以上的區域,如果過去曾有高山症的病史,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單就高海拔疾病來說,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肺動脈高壓等病人有較高危險性,需要特別注意。高山症預防藥物有哪些? 登山前可就醫諮詢高山症預防藥物是醫師處方用藥,根據疾管署公告的旅遊保健資訊,在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上,Acetazolamide(Diamox,丹木斯)是目前一線用藥,除了預防外也有治療效果,能加速人體適應高海拔環境;緩解在高海拔地區的失眠症狀,而類固醇藥物Dexamethasone也有預防及治療效果。針對預防高海拔肺水腫,民眾則可根據醫師建議,準備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乙型交感神經促進劑β-agonist(Salmeterol)、Tadalafil(Cialis,犀利士)、Sildenafil(Viagra,威而鋼)等藥品。蔡瑋情強調,民眾登山前,可先至家醫科門診接受身體檢查評估,並與醫師充分討論是否需使用高山症預防藥物,並依醫師指示服用。最後,蔡瑋情提醒民眾,安排登山時需謹慎規劃爬升速度,避免快速上升高度,讓身體能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在高海拔地區也盡量減少劇烈、高耗氧活動,並注意自己或同行隊友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虛弱等等),如有症狀發生應盡快降低高度。★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6 醫聲.疫苗世代
跨世代防癌 國中男接種HPV疫苗 明年起跑
「人類乳突病毒(HPV)」易引起「六癌一病」,為防堵HPV帶來重大傷害,衛福部承諾國中男生也能接種HPV疫苗,成亞太地區第一個推動政策的先進國家,這也是賴政府第一個落實的衛生政策。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最快明年九月將國二男生列為HPV疫苗公費施打對象,估計新增十一萬人,約需四點七億元,加上女生約十萬人,總預算至少八億元。立委提案 國中男列公費對象HPV會增加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及男性口咽癌、肛門癌、陰莖癌等六癌風險,也易造成生殖器濕疣,即為菜花。HPV對男女健康皆有影響,但目前僅針對女性有預防政策,隨著HPV對男性影響的實證愈來愈多,跨黨派立委楊瓊瓔、李彥秀、蘇巧慧、洪申翰、吳思瑤、陳昭姿、游顥等積極提案,希望將國中男生也納為公費接種對象,同受保護。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國健署已爭取預編經費。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相關財源將透過調漲菸捐的收入支應,如預算順利通過,最快明年九月開打,適用對象為國二男生,因為已有國中女生施打經驗,相關作業流程應可快速完成。HPV疫苗若要完整接種,需施打兩劑,國二上學期施打第一劑後,預計半年後、國二下學期接種第二劑。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明,如此安排是讓學生入學後先適應一段時間,施打年齡也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地方衛生局和教育局將於校園舉辦衛教講座,讓符合資格的接種對象了解HPV、疫苗接種注意事項等。醫:男感染者 抗病毒力較弱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婁培人分析,男女感染HPV後,身體免疫系統清除病毒能力並不相同,女性感染者約有七成的清除能力,但男性在兩年內產生中和抗體對抗病毒的比率只有一成,這也是國中男生也需接種HPV疫苗原因,相關政策更有意義。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張哲維表示,政府編列預算讓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值得肯定,但考量公平性及施打最佳防護期,應讓目前國高中男生跟上同齡女生已接種五年的進度,讓學生與家長免於被病毒侵犯的擔憂。民團建議 18歲以下追補施打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剛開始擴大施打,HPV相關癌症死亡率或許不會急遽下降,但三、五年後效果就會顯現,延續至跨世代。二○二二年,全國接受癌症治療人數約八十三萬人,健保在癌症治療、藥費支出達一三三四億元,人數與費用皆創新高,目前國中學生接種HPV疫苗預算,「只是癌症治療的零頭」,劉桓睿認為,若預算足夠,也可考慮讓十八歲以下青少年追補施打HPV疫苗,讓癌症防治更完善。
-
2024-07-12 醫聲.疫苗世代
夏季流感爆發 全台兩百萬名65歲以上長者未接種疫苗 恐成重災區 醫:佐劑疫苗可提高二到三成保護力
今夏流感疫情在免疫負債侵襲下達到高峰,自6月起,不論是類流感就診人次、或是流感重症都高於去年同期。今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至7月10日已有995人,與去年全年累計總數差不到百人。依台灣疾病管制署統計,五成流感併發重症者為65歲以上長者,七成五死者沒有接種疫苗;而流感疫苗接種計畫成果更顯示,65歲以上長者有近半數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換算全台約有兩百萬長者未接種流感疫苗。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未來流感疫苗也可以採取分齡施打的原則,讓各年齡層有最好的保護力。由於一般疫苗的保護力時效約為半年,歐美各國建議免疫力較差的65歲以上長者接種含佐劑疫苗,除了增加二到三成的保護效果,保護力時效也可長達一年。去年起全球已觀察到流感全年化趨勢,疾管署也印證此現象。今年上半年因流感重症累計至7月10日已有995例,相較去年全年度總數1,058人,兩者只差了63人,顯示夏季流感肆虐情況仍劇。且流感重症累計至今已198人死亡,也打破冬天是好發季節的常規。黃立民醫師指出,新冠疫情解封帶來的「免疫負債」,讓夏天流感疫情與冬天一樣嚴重,大約需要二到三年才會回到常規。即便明年起「免疫負債」即將步入尾聲,預測流感疫情將趨緩,但夏天仍需留意流感病毒。流感重症仍以65歲以上長輩為高危險群,疾管署監測資料發現 ,從去年10月至今年7月10日的流感併發重症者已累計1,268例,五成以上為65歲以上長輩,死亡患者當中又有七成五未接種疫苗。而疾管署111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成果更顯示,相較於6個月以上3歲以下幼兒接種率達七成,65歲以上長者有近半數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換算全台有超過兩百萬長者恐面臨夏季流感的威脅。面對流感威脅,長者應如何自保?黃立民醫師表示,目前一般流感疫苗其保護期約為3至6個月,每年10月接種,保護力可到隔年5月止;但對於免疫系統較弱的老年人,其保護力相對也較弱。黃立民醫師提醒,歐美各國已建議65歲以上長輩接種加佐劑的流感疫苗,不只保護力可達一年,保護效果亦增加二成到三成,這對即將成為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來說相當重要。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解釋,65歲以上的長者其免疫系統對病毒株的敏感性降低,無法順利接受流感疫苗的刺激,進而產生足夠的抗體,導致抵禦能力減弱;加上免疫系統的記憶力減退,保護力也較弱,一旦感染流感,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甚至引起併發症。若能事先接種含佐劑的疫苗,可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對疫苗抗原的反應,從而提高疫苗的效用。黃立民醫師也提醒,疫苗接種要有分齡施打的概念,提供每個年齡層有更好的保護力。佐劑疫苗已在外國使用多年,美國也在去年建議免疫力較弱的65歲以上長輩接種佐劑疫苗。不過,政府所購買的公費流感疫苗尚無佐劑疫苗選擇,長者若經濟上許可,或評估自身有較高的保護力需求,也可與醫師討論,在流感疫苗上市後,提前預約自費接種佐劑疫苗,更安心地度過流感季節。
-
2024-07-03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為國中男女生施打HPV疫苗的重要性
連續43年,癌症位居台灣死因首位,賴清德總統誓言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希望在2030年時,台灣癌症的死亡率能夠減少1/3。使癌症病人適時獲得新藥治療,而無財務憂慮,固然是提升癌症治癒率的重要措施。但是,抗癌疫苗的接種更不容忽視。HPV(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力很強,人的一生被HPV感染的機率高達80%,而HPV與女性子宮頸癌關係密切,9成以上子宮頸癌與HPV有關,研究更發現愈來愈多男性的頭頸癌也是HPV病毒引起。此外,HPV病毒也與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和陰莖癌等有相關性。愈年輕施打疫苗 效果會愈好根據近年研究,證實愈年輕時施打HPV疫苗,效果愈好。最近在蘇格蘭的調查發現,14歲以前施打疫苗的女性,沒有人罹患子宮頸癌。記得2018年,台灣政府開始為國中女生免費施打HPV疫苗時,我就主張應該同時為男生施打。女打疫苗 罹子宮頸癌減少36%所以,2024年5月7日,當我看到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9月1日起,提供北市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的訊息,我要為他喝采!也希望其他的縣市長能很快地跟進。因為,這是非常有效的癌症預防措施。我一直相信HPV疫苗預防癌症的效用及重要性。過去35年在我台灣從事癌症臨床工作,主要用心於醫學教育以及癌症病人的照護。而還沒有專注在HPV疫苗相關的流行病學的研究,去證實我的想法。今天,很高興在推行HPV疫苗接種政策約20年後,看到一則回溯性的研究報告。美國的研究人員根據上百萬筆病歷資料,比較40歲以下男性及女性,施打HPV疫苗者與沒有施打疫苗者,兩組人的防癌效果有明顯的差別。這個研究發現男性施打疫苗的這組,罹患頭頸癌的機率減少56%,女性施打疫苗的一組,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則減少36%,這證實了我當初樂觀看待HPV疫苗的預測。同醫院工作 無緣認識發明者多年前,HPV病毒的發現者及疫苗發明者,也是2008年諾貝爾獎的得主Harald zur Hausen博士曾受邀到台灣學術演講,在那個場合,我有機會與他交談,這才發現,我們都在1960年代到美國進修,他來自德國,我來自台灣。後來,我們都回到各自的家鄉工作。1965年,我們同時間在費城兒童醫院(Philadelphia Children's Hospital)工作,他在實驗室從事病毒的研究,我則正在接受內科的住院醫師訓練。可惜在那時候,我沒有機會認識他,但我一直很欽慕他的學術研究,更佩服他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我常跟我的同事說,我非常敬佩zur Hausen博士非凡的成就,HPV病毒及疫苗的研發,讓全世界無以數計的人口免於癌症的威脅!而相較之下,我們所能照顧的病人相對就有限。他在EB病毒相關的鼻咽癌和淋巴癌的發現,也具有同樣的價值。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變異株夏天迅速傳播原因曝 醫師提醒2場所應戴口罩
本土新冠疫情日益嚴峻,單周預估感染人數上看四萬。台大公共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新冠變異株變化趨勢通常比美國慢二、三個月,目前LB.1變異株在美西多家療養院造成大規模感染,最近應會傳進台灣,屆時占比會高於目前流行的KP系列變異株,因LB.1變異株容易在高齡者間傳散,且感染力極高,提醒國內高齡族群做好準備,接種疫苗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冷氣房加速變異株傳播 醫提醒戴口罩陳秀熙表示,現在社區流行的KP系列變異株是從去年冬天流行的JN.1變化而來,會在夏天迅速傳散主要是因為冷氣房傳播,且許多民眾已不太戴口罩;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也提醒,民眾應盡可能恢復配戴口罩,特別是前往醫院及人多的公共場所。黃高彬指出,許多民眾對施打新冠疫苗意願低落,但這波疫情非同小可,呼籲合併慢性疾病的年長者務必接種疫苗。陳秀熙表示,免疫缺乏及罹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高風險患者,一旦染疫應立刻求醫,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疾管署:防疫層級不調升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但疾管署目前仍不會調升防疫層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會持續監控疫情發展及抗病毒藥物使用狀況。曾淑慧提醒,新冠、流感均處於流行期,民眾如出現類流感症狀,可先以新冠家用快篩試劑檢測,若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符合流感或新冠等公費藥劑用藥條件。疾管署分析,目前我國社區新冠變異株分布狀況,JN.1約占六成居首位,KP.2占比將近兩成,KP.3及XDV.1則各占百分之八,黃高彬預估KP系列變異株將急起直追,占比將高過JN.1。陳秀熙則認為目前流行於美西並造成多家療養院大規模感染的LB.1變異株也會陸續傳進台灣,屆時在社區占比會高於KP系列。陳秀熙指出,接種XBB疫苗時間超過半年,體內就沒什麼保護力,目前大多數民眾係在今年初以前接種XBB疫苗,農曆過年後疫苗接種意願低,保護力大多歸零,以致造成重症比率偏高。新冠疫情會不會大爆發?李秉穎:影響關鍵是變異株【聯合報/ 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現在新冠、流感、腸病毒都在流行期,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他表示,新冠疫情現在不會大爆發,此波疫情只是反應變異株變化,民眾不需要過度緊張,同時也鼓勵民眾接種疫苗。國內上周新增817例新冠本土病例,較前一周增加3成,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我國目前變異株以JN.1為主、占62%,KP.2占18%、KP.3及XDV.1占8%。李秉穎說,新冠疫情現在沒有像疫情期間一樣大爆發,罕見出現夏季流行,也是變異株變化,讓民眾再度感染,民眾不需要過度緊張。他也說,除非變異株出現完全大突變,不然只是像現在小突變,並不需要重啟社交距離等管制措施。預防首重打疫苗李秉穎表示,面對疫情最重要的還是打疫苗,預防遠比感染後的服藥有效,特別是染疫高風險、有共病的民眾需要接種。然而,他認為未來不一定會需要每年都要打新冠疫苗,現在只是過渡期,雖然不確定會持續多久,但等到人體適應、新冠病毒完全感冒化,就不用繼續打疫苗。另外,周玉蔻也批評近日政府作為,她表示,賴清德總統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但是衛福部長邱泰源一上任就跑到世界衛生大會,這樣就有「健康台灣」嗎?她呼籲政府對於人民的事情可不可以積極一點,他問李秉穎「健康台灣」應該怎麼做。李秉穎說,以兒科醫師角度,孕婦應該有良好衛教,很多父母第一次生小孩會手足無措,也需要重新重視傳統家庭觀念,他先前擔任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時也有考慮設立青少年特別門診。
-
2024-06-15 醫聲.疫苗世代
擴大青少年公費疫苗接種政策!男HPV13歲或13-18歲待研議
許多研究顯示,一旦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易引發「6癌1病」傷害,傷害範圍遍及男女,若施打HPV疫苗,可提供保護力,特別是在青少年、青少女階段施打,更能達到超前保護效果,不過中央政府目前只將重點放於女性,對於鼓勵男性施打HPV疫苗則是牛步化,導致國民黨立法委員楊瓊瓔於14日在立法院總質詢時提出質疑,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則承諾,相關政策正在研擬中,會朝「亞洲第一個執行兩性施打HPV疫苗」先進國家的目標前進。除多位立委質詢關心,另八大醫學會、病友團體,藍綠白跨黨派皆已有共識,HPV感染很容易引起「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與口腔癌」與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等「6癌1病」風險,現在已有130多國有HPV疫苗施打相關政策、建議,超過 4 成國家積極鼓勵男女都要施打HPV疫苗。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宣布,自 113 年 9 月 1 日起,除了國中女生可公費接種HPV 疫苗,同時也將擴大提供112年度入學,且設籍或就學於台北市的國中男生免費接種 HPV 疫苗,預估將有一萬多名國中男生受惠,除了台北市,嘉義市、雲林縣、澎湖縣皆有補助國中男性公費施打HPV疫苗。至於中央政府,目前政策還是以女性為施打、鼓勵重點,尚未將男性納入。楊瓊瓔在質詢時表示,在蔡英文總統,也就是前任政府時期,無論是藍、綠、白,或全國家長團體,以及行政院、立法院皆有共識,就是「男女應共同接種HPV疫苗」,且邱泰源部長在擔任衛福部部長前,也就是過去擔任立法委員之時,也曾示支持,期待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相關政策,推動兩性共同施打HPV疫苗政策的國家,希望推展腳步可以加速進行。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指出,施打HPV疫苗,的確對男性癌病預防很重要,而現在正在編擬預算當中。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指出,往後會照前行政院院長陳建仁指示研議。楊瓊瓔直言,前行政院長陳建仁於今(2024)年3月備詢時,已針對男生公費施打HPV政策進行指示,並持肯定態度,若要研擬相關政策,方向應該是界定HPV男生公費施打年齡,無論是只針對13歲或讓13-18男生都能施打,都需要盡快有所定案,期待盡速編列預算,今年若有預算,則應趕快執行,讓台灣在世界醫療的舞台上發光發熱,也讓更多孩童受益。
-
2024-06-08 醫療.呼吸胸腔
張學友得RSV,演唱會確定停辦!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警示症狀別忽略
張學友原定7日晚上在台北小巨蛋舉辦第4場「60+」世界巡演,稍早主辦單位宣布7-9號3場演唱會確定停辦。張學友透過所屬環球音樂發文,表示自己罹患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在此跟大家說一聲『對不起』」!以下是環球音樂臉書聲明全文:台灣的歌迷朋友,大家好!我是學友。非常抱歉,上星期表演回港後開始不適,見過醫生,確認感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一般來說是小孩子會感染的病毒,大概因為我60+了吧,都說年紀慢慢大就會慢慢變回小孩,所以我感染了。我現在人在台灣,總希望可以有奇蹟出現,一覺醒來就可以如常前往場館綵排,晚上照常表演,只是⋯奇蹟並沒有出現。喉嚨依然痛,也無法正常發聲,除此之外,就是流鼻水,鼻塞等,一般感冒症狀,大家不必替我的健康擔心。今晚確定是無法演出了,讓買了票入場的觀眾失望,為主辦單位帶來的麻煩,深表歉意,也在此跟大家説一聲「對不起!」,希望能盡快恢復狀態,重返舞台為大家表演。謹祝大家身體健康!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RSV是一種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尤其危險之處在於它可能引發肺部感染,對嬰兒和幼兒構成重大風險。呼吸道融合病毒能引起各年齡層的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及 65 歲以上老人等高危險群易發生嚴重下呼吸道感染。人類為 RSV 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有可能感染,除了常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外,同時也是老年人常見感染病毒中,僅次於流感病毒之病原體。幾乎所有人於2歲前都曾感染過RSV,且於之後亦能重複感染,感染後症狀通常不嚴重,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為:早產兒、小於2歲併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慢性肺病的孩童、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例如:器官移植者、進行化療者、HIV 患者等)及心肺疾病患者等。RSV 於溫帶地區常見於冬季至早春,呈季節性流行,而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病例則全年可見。但國外媒體Health Matters採訪身兼 Columbia University Vagelos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小兒科副教授的 Sadeghi 醫生,提到:COVID-19疫情期間,人們都戴著口罩,實行良好手部衛生,並進行自我隔離以控制 COVID-19 的傳播。此舉也降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比率,例如:RSV ; 隨著COVID-19疫苗接種和疫情趨緩,讓人們摘下了口罩,加上放寬旅行限制,反而增加病毒傳播,也導致美國在夏季RSV的病人數較過去顯著的增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會有哪些症狀?RSV 可藉由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散布之飛沫,接觸到其他人的眼結膜、鼻黏膜或口腔等而傳染。也可藉由直接接觸到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例如:親吻臉部等),或是間接接觸到環境中受 RSV 汙染之表面或物體(例如:門把、玩具等),再觸摸眼口鼻等處而傳染。以下這些症狀可能是RSV感染的警示信號:●嚴重的咳嗽和呼吸急促:RSV感染可能導致呼吸道狹窄,使呼吸變得困難。如果孩子呼吸急促,呼吸速度明顯增加,出現嗚噎聲,或是伴隨咳嗽,應立即就醫。●高燒:RSV感染通常伴隨高燒,高燒可能達38度以上。家長應隨時測量孩子的體溫,並盡早採取相應的措施。●飲食困難:如果孩子因呼吸不暢而難以進食或飲水,這可能是RSV感染的表現。確保孩子保持充分的水分和營養非常重要。●疲倦和不適:RSV感染可能使孩子感到極度疲倦,並出現其他一般不適症狀,如失去食慾、腹痛和焦慮。●症狀加劇:如果孩子的症狀在幾天內變得更嚴重,而不是緩解,應該盡早就醫。RSV感染可能在幾天內迅速惡化。如何預防家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成人感染RSV病毒的症狀輕微,難以察覺,提前警覺家中孩童早期症狀和採取預防措施至關重要,為了降低RSV感染的傳播風險,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保持手部衛生:經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嬰兒之前。●避免密切接觸:避免與有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密切接觸。●保持室內清潔:定期清潔和消毒家中的表面,特別是嬰兒經常接觸的地方。●避免公共場所:如果RSV在社區傳播,盡量減少嬰兒和幼兒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的機會。●戴好口罩:在適當的情況下,考慮讓嬰兒和幼兒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場所。●接種單株抗體或疫苗:鑑於全球RSV預防的未滿足醫療需求,WHO呼籲各國採用嬰兒接種單株抗體,或母體接種RSV疫苗,傳輸抗體給胎兒以預防出生後感染或重症。剛出生的嬰兒,可考慮施打長效型單株抗體來避免感染。【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healthmatter的報導
-
2024-05-29 醫療.感染科
2024肺炎鏈球菌疫苗懶人包/50歲以上限期開放免費施打!PCV13與PPV23怎麼選?可同時打不同疫苗嗎
為讓肺炎鏈球菌疫苗更有效運用,衛福部疾管署即起「短期」開放50至64歲民眾公費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直到約十萬劑庫存用完為止。另近日也將評估「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是否擴大至19至64歲高風險對象。感染肺炎鏈球菌會怎樣?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常見症狀:咳嗽、氣喘、胸痛、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意識不清等。高罹病率族群:.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器官移植者。高風險對象建議應先接種一劑「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間隔至少8周後再接種一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免費施打對象自2023年起下修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接種對象,從71歲下修到65歲。●65歲以上民眾(1958年(含)以前出生)。現行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接種規畫:71歲以上長者提供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並提供幼兒3劑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2023年10月後:擴大65歲以上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提供一劑PCV13及一劑PPV23。●55至64歲原住民疾管署於2024年1/9再將55至64歲原住民納入公費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對象,符合資格者約7.7萬人,備妥健保卡及原住民身分證明文件,如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即可施打。PCV13與PPV23有什麼不一樣?怎麼選?PPV23雖可以涵蓋23種細菌類型,但無免疫記憶力,保護時間較短;PCV13可誘發免疫記憶和抗體反應,保護時效較長,但價格較高。65歲(含)以上長者 5種情況接種建議一、從未接種過:①接種1劑PPV23或PCV13,或②先接種1劑PCV13,間隔1年以上再接種1劑 PPV23。二、65歲以後接種過1劑(含)以上PPV23:間隔1年以上可再接種1劑 PCV13。三、65歲前接種過1劑(含)以上PPV23:①滿65歲後與前一劑PPV23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1劑 PPV23,或②間隔至少1年接種1劑PCV13,或③間隔至少1年接種1劑 PCV13,且與前一劑PPV23 間隔至少5年,可再接種1劑PPV23。四、65歲前接種過PCV13:滿 65歲後與PCV13至少間隔1年後再接種1劑PPV23。五、65歲前接種過PCV13與1劑(含)以上PPV23:滿65歲後與前一劑 PCV13間隔1年以上,且與前一劑 PPV23至少間隔5年,再接種1劑 PPV23。我之前已自費施打過了,今年符合免費對象,該如何處理?已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但未有接種紀錄者(如曾自費接種),可先至原接種院所補登記,再依循上述已打過方式接種;如已無法取得接種證明,間隔1年後,先打PCV13,間隔至少1年後再打PPV23。忘記是否接種過者,接種前請接種單位查詢接種紀錄後,再依循接種建議接種。接種禁忌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少數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觀察至少30分鐘,無恙後再離開。接種後如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通報當地衛生單位。可以同時施打不同疫苗嗎新冠XBB.1.5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這三款疫苗是老人最重要的疫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疫情後,建議三款全數施打,但可以先打新冠跟流感兩種疫苗,間隔一個月後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可同時分開在不同部位接種,或間隔接種;若同時接種,同手臂兩針建議距離至少二點五公分。【資料來源】.疾管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08 醫聲.疫苗世代
全國家長代表憂:國中男HPV疫苗施打中央反應慢、落後國際!
台北市政府7日送給國中男生一項大禮,9月入學的台北市112 年度入學國中男生都可以接種HPV疫苗,首開六都之先,也超車國健署政策。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張哲維直言,「中央政府都後知後覺,都要事情比較嚴重,才有反應!」他憂心地說,雖然台北市領先六都,率先將公費施打HPV 疫苗政策擴大至台北市 112 年度入學國中男生,但相較之下,中央政府的政策腳步過於緩慢、後知後覺,與國際趨勢相比,嚴重落後,對於未來醫療成本、社會成本,極可能造成龐大、嚴重負擔。台北市政府7日舉辦的「台北市領先六都開打!贈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禮,HPV 疫苗沒有性別差異,兩性共同預防 6 癌 1 病」記者會,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自 113 年 9 月 1 日起,除持續提供國中女生公費 HPV 疫苗接種,為有效降低青少年未來罹癌病的健康風險,將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台北市 112 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 HPV 疫苗,鼓勵台北市青少年接種疫苗,預估約有一萬多名國中男生受惠。另外,台北市政府、八大醫學會、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共同呼籲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一起鼓勵家中適齡孩子接種疫苗,奠定健康基礎與優質免疫力,降低 HPV 感染與癌症威脅。全世界超過4成國家,鼓勵男女施打HPV疫苗HPV為人類乳突病毒,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每個人一生被HPV 感染機率高達 80%,由於HPV感染易增加「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與口腔癌」與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等「6癌1病」風險,而許多研究指出,注射HPV疫苗,可降低「6癌1病」風險,因此HPV防治已成全球公衛界焦點議題。目前,已有超過130國有HPV疫苗施打相關建議、政策,其中超過 4 成國家積極鼓勵男女皆施打HPV疫苗,台灣的HPV疫苗施打政策與HPV防治衛教對象,還是以女性為主,並沒有將男性納入。對此,張哲維直言,中央政府常說,對於疾病要「超前佈署」,而對於HPV防治,卻沒有超前佈署,將男性納入保護,當男性、女性感染HPV,甚至罹患癌症,不僅對於個人,整個家庭、社會、國家也都要承擔這樣的惡果。國中男女皆受保護,才能落實兩性健康平權!張哲維認為,國中女學生施打公費HPV疫苗政策,已上路多年,國中男生卻一直沒有受到保護,十分不公平,因此中央若要推行相關政策,對象應該回推,國、高中男生都應納入,讓男女接受平等保護,如此才能真正落實兩性健康平權。「中央政府目前說需要籌措財源,這是藉口!」張哲維表示,事實上,若將青少年國中男生納入HPV公費疫苗施打對象,這筆費用約新台幣兩億元左右,相較於這兩年來政府所超收的稅收經費,可說是「九牛一毛」,期待政府可以對這項議題「有所感」,讓更多年輕人納入保護,對癌症、HPV感染,擁有更好防護力。青少年男女公費施打疫苗,更具成本效益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北市所推行的政策,約有一萬多名學生可以受惠,這也代表有一萬多個家庭可免於疾病威脅的風險。根據台癌調查發現,許多家長不了解HPV不只會對女性健康造成威脅,男性也一樣可能受害,且清除病毒的能力比女性更差,顯示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的走向,會連帶影響民眾的認知;故基金會今年著手辦理多場HPV國中家長衛教演講,其中近九成家長連署期盼政府提供國中男公費施打HPV疫苗,這也是推動「男女健康平權」重要一環。研究也發現,在青少年階段,也就是還沒有性行為之前,讓男、女學生注射HPV疫苗,只要注射兩劑即可,成年人則須注射三劑,這樣的政策推行,將更具成本效益。蔡麗娟期待中央聽到爸媽心聲,防癌政策不該分男女,讓國中男納HPV公費疫苗能全國一體適用。
-
2024-04-2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守護洄瀾山海間青少年的醫師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偏鄉醫療服務與醫者的愛心」。一位在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回顧自己在初入醫學院時,在同學的互相鼓勵與人文老師的啟發下,發起「與病人為友」的學生寒假活動,成功地激發醫學生的愛心,並繼續傳承成為該校具有特色的醫學生服務活動。→想看本文一位小兒科醫師分享自己如何以「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為心願,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而努力,形成「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一位醫學中心小兒外科醫師分享他同時也在兩所偏鄉醫院為理想奮鬥,他的一句「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道出了他們期待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醫病平台」衷心希望這些故事可以感動更多的醫學生、醫師、社會大眾,多多關懷偏鄉醫療。花東縱谷的美景是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也因為地廣人稀、南北狹長的特性,讓醫療的可近性成為在地醫療提供者的重大挑戰與使命從2008年開始在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受訓及服務,對我來說最重要的轉折點,莫過於在2013年時有機會接待從美國威斯康辛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Wisconsin)來訪的青少年醫學科教授Professor Susan Jay。在跟她互動的幾天中,深刻了解到青少年醫學的核心服務架構,需要有多專業的團隊:青少年醫學醫師、婦產科醫師、兒心醫師、心理師及社工師,互相補位一起撐住有需要的青少年朋友,這正是台灣在青少年醫療照顧中不足的一塊拼圖;而協助青少年族群的臨床工作,也再次喚醒自己在學生時期對於人際互動、心理與精神健康的興趣。然而當時台灣並未有此次專科訓練,於是大膽地向Dr. Jay提出到威斯康辛兒童醫院,接受青少年醫學次專科臨床與研究訓練的請求,也受到她的支持與歡迎。在那一年半的訓練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雖然東西方有著不同社會價值觀與文化差異,然而青少年朋友眾多的醫療照護議題,都是跟他們所處的家庭、學校、社區、社會文化與大環境的變動習習相關。當2017年初回到台灣,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在台灣推動屬於我們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很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這是我們在建構「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時,首先要回應的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位處於東台灣,以往我們在醫院兒科門診所接觸到的青少年,大多數就醫的原因是急性身體不適,如感染性疾病、頭痛、胸悶/胸痛、腹痛、睡眠問題、外傷等,這些生理上的病痛,是家長及青少年本身認為需要就醫的主要因素。然而,一般青少年在成長中會經歷的議題,包括:青少年生理發展、生殖健康、心理健康、人際互動和同儕關係,高健康風險的行為如菸、酒、藥物濫用與不安全性行為所衍伸的健康危害,都不是家長優先帶青少年到醫療院所就醫的重要因素。期待身為兒科醫師的我們,在醫療上能提供青少年需要的協助並回答他們的疑問,協助評估與轉介適當的醫療資源。這樣的觀察就此埋下了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的動機:青少年來不了醫院,醫療就走向他們。在因緣際會下,接續老師林俊松醫師的棒子,到秀林衛生所提供偏鄉巡迴醫療,每週二的嬰幼兒預防保健及疫苗接種服務,以兒科醫師的角度來分享兒童常見疾病的處理、兒童生長發育、親職教養、兒童青少年體位改善等議題。在門診中能遇到許多年輕媽媽帶著嬰幼兒來打疫苗,藉著這樣的機會提供他們育兒觀念的指導、了解家庭中照顧孩子的支持系統、年輕媽媽的避孕指導、協助連結社會資源,希望讓她們的育兒道路走的更穩健。除了提供必要的藥物與檢查外,更重要的是給與照顧者適當的疾病衛教,讓家長可以在家安心處理孩子們的身體不適:如何退燒?如何補充水份和食物?如何判斷危險徵狀而必須提早帶回就醫,這些服務模式,明顯的降低家長的焦慮與困擾,也降低了不必要的就醫奔波。這樣的服務據點除了提高就醫可近性外,也更進一步連結醫學中心的資源進入社區,讓秀林衛生所成為鄉內兒童青少年健康評估與轉介的樞紐,讓鄰近的秀林國小、秀林國中與原住民兒童少年之家的學童們及家長們,得到更便利的整合性醫療服務。在此想分享這幾年社區服務中印象深刻的個案,來呈現花蓮慈濟醫院與秀林衛生所,大家串在一起動起來後,對孩子們及家庭的改變!因為有一群人正努力的讓偏鄉不再是偏鄉。從2022年七月開始,藉由花蓮慈濟醫院承辦的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山地離島地區全人整合照護計畫」,開始在秀林鄉崇德村和佳民村衛生室開設「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由筆者帶著兒童腸胃科及青少年醫學科的專業知能,走進社區、走進部落;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在參與花蓮縣學童健檢這十幾年來,包括崇德村在內的偏遠地區中,有一定比例學童呈現的體位異常是兩極化:過輕體位約有7-9%;在小學四年級以後,體位過重或肥胖加起來約為25-30%。這些學童的生長發育是需要花時間評估,也需要讓照顧者意識到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必要,尤其飲食習慣可造成營養不良或肥胖問題,更是需要從小重視的。因此,藉由衛生室的地段護理師或校護,將這些孩子從學校轉介到衛生室的門診,透過照顧者協助改變家中飲食、運動、睡眠等習慣,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讓家長受益。印象很深的是一名十歲本應進入青春期的女童,經由校護和地段護理師的多次訪視和評估,被轉介到「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在崇德衛生室初次與小女生及母親聊天時,發現孩子其實從小就略嫌瘦小,家長雖然在意也找不到好的策略。評估起來主要是每日營養熱量不足、再加上活動量大及晚睡,漸漸的就比同年齡的玩伴瘦小,當時四年級的她身高僅有118公分、體重14.5公斤,看起來就像六、七歲的瘦小女孩;在衛生室跟母親及女孩詳細說明,並衛教每日的飲食攝取策略及營養品補充,並建議轉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做生長賀爾蒙及骨齡等相關檢查以確認狀況,於是當場與院內小兒內分泌周威志醫師通電話,並開立檢查單及回慈濟醫院就醫的轉診單,而崇德衛生室的護理師也隨即跟家長約定空腹抽血的日期,讓孩子下次到醫院回診時,已有需要的檢驗結果,減少就醫的奔波。回診時周醫師評估發現這位十歲女童的骨齡只有7.5歲,身體評估也尚未進入青春期的乳房發育,所幸相關內分泌及營養指標都在正常範圍的低標內,只要好好的追蹤營養攝取、睡眠與活動,應該就能慢慢追上應有的生長狀況。接下來一年多的追蹤過程,看到了媽媽的積極配合與孩子為了長高而主動參與,在六個月內體重增加了3.3公斤、身高增加4.5公分,至少已與該年紀正常生長曲線的下限相當;在12個月內身高已達正常值的下限、體重亦接近正常值、性徵也開始發育,伴隨而來的是更有自信的孩子、笑容也變得更燦爛。雖然這個「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看似只派出醫師到衛生室的單兵作戰模式,但要把小兒專科門診從醫院搬到社區,其實背後是需要多個團隊的跨領域合作,其中特別感謝花蓮慈院醫事室團隊居中協調聯繫把每個環節串好、秀林鄉衛生所田惠文主任站在孩子與家庭的需求上全力支持、崇德衛生室筱君護理師的積極協助,透過這樣的方式一起找出適合的服務及轉介模式,讓我們能為守護偏遠地區孩童與家庭的健康更往前邁進一步。在筆者築夢踏實的過程中,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當一個能幫兒童與青少年「轉譯及代言的實務工作者」,讓他們及身邊的重要他人能看見彼此,增進關係融洽,讓他們在生活中找到「自我與歸屬感」。在回到台灣七年後的現在,腦海中已有清晰屬於我們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期待自己持續站在青少年健康照護的崗位上,走出花蓮並連結有志於成為青少年重要他人的專業人士,共同投入這個領域,將持續推動「進校諮詢醫師」服務:提供青少年健康評估與諮詢,並與學輔資源分工提供互補性的醫療服務,啟動必要的轉介來銜接後續醫療服務,提高醫療可近性並滿足青少年族群的需求,形成在「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延伸閱讀:4/22 人生注定的一段邂逅——「與病人為友活動」的前世今生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16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每4分19秒一人罹癌 國健署推癌篩、疫苗、主動追陽防治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5.2萬人死亡,依110年統計,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國人更是「聞癌色變」。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2024癌症論壇」,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聯合報連續6年舉辦「癌症論壇」對癌症健康議題十分關心,目前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癌已躍升我國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吳昭軍以「善用國家癌症篩檢資源-早期癌症篩檢計畫」表示,依國健署最新統計,國人各類癌症發生率現況為肝癌、胃癌及子宮頸癌呈現下降趨勢,但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子宮體癌、甲狀腺癌卻是上升,至於大腸癌、口腔癌、皮膚癌、食道癌為持平,另需要注意的是,乳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的死亡率有上升趨勢。爲及早發現癌症,吳昭軍說,國健署提供五大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及肺癌,據統計,112年癌症篩檢481萬人次,確定罹癌者達1.3萬人、癌前病變更高達5萬人;其中111年7月1日起對於高風險族群提供2年一次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依國健署統計,LDCT篩檢於截至去年12月,為針對50至74歲吸菸史達一年30包的重度吸菸者,以及50至74歲男性、45至74歲女性且具肺癌家族史者,共篩檢7.8萬人,共發現九956名肺癌個案,其中813人為早期個案,占比為85%。至於,C肝防治方面,吳昭軍說,國健署補助45至79歲,原住民為40至79歲,終身一次B、C型肝炎篩檢,希望明年達到C肝根治目標。吳昭軍指出,癌症需及早發現、治療,提高五年存活率,據統計,〇至一期五年相對存活率為第四期2至7倍;除篩檢外,公費疫苗接種也十分重要,如國健署自107年12月起全面提供國中女生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但HPV疫苗對男性也可預防頭頸癌、口咽癌等,希望多爭取預算,也為國中男生全面施打HPV疫苗,並盼明年上路。為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吳昭軍說,國健署已與健保署攜手自去年6月起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針對五項癌症篩檢疑似異常個案,開啟「主動追陽」模式,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注意事項,協助民眾就醫意願及妥適安排,讓民眾獲得最好的治療。吳昭軍說,國人罹患癌症除受基因、遺傳等影響外,包括吸菸、酗酒、不健康飲食、不運動四大因素也扮演關鍵角色,為避免罹患癌症,國健署也積極推廣戒菸,重視青少年吸菸問題,降低成癮性,並促進肥胖防治及培養健康飲食型態著手,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遠離癌症。
-
2024-03-20 醫療.感染科
我需不需要打麻疹疫苗?抽血檢測可知自己還有沒有麻疹抗體!但「1原因」醫建議直接補打
疾管署於2月公布今年首例本土麻疹個案,日前又新增2例境外移入麻疹,讓人擔憂疫情逐漸擴大,尤其麻疹的傳染力高,面對高傳染性疾病該怎麼預防跟治療?麻疹發病口腔有白色斑點 其餘症狀跟感冒相似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麻疹在台灣被列為第二類傳染病,是屬於感染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症狀跟感冒非常相似,同樣有流鼻水、鼻炎、咳嗽、發燒等症狀,而在發病3至4天左右,口腔內會出現白色斑點(柯氏斑點)。柳朋馳說,麻疹列入我國法定傳染病,於1992年全面推行幼兒接種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但要注意的是,1981年後出生、接種麻疹疫苗已過20年的族群,保護力會下降,建議補打一劑。麻疹的疫苗接種率高,依目前資料統計,一歲幼兒的接種率約達95%,具有一定的保護力,不容易傳開來,民眾不需過度驚慌另一波大流行。不過特殊族群(免疫不全、體弱多病、工作頻繁接觸外國人者)建議施打疫苗增加抗體。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麻疹抗體,抽血檢測可知麻疹好發於春夏二季,雖然罹病的致死率不高,但併發症不容小覷,可能會引起腦炎、肺炎、中耳炎等,造成聽力受損或智力障礙。柳朋馳提到,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抗體,可抽血檢測,但檢測費用和施打疫苗的費用差不多,不如直接補打,效益更快。要特別注意的是,MMR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孕婦不宜接種,接種4周內也要避免懷孕。不論是感冒、流感、新冠肺炎、麻疹,這些呼吸道疾病症狀都頗為相似,也都怕引發重症、併發症,施打疫苗是最佳保護方法。目前麻疹沒有特定的治療藥物,若不慎被傳染,採症狀舒緩和支持性療法,症狀嚴重可以用抗生素來治療感染。柳朋馳提醒,麻疹的潛伏期約10至14天左右,透過口鼻飛沫傳染,有些患者不會有出疹症狀,施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延伸閱讀】.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預防麻疹要打什麼疫苗,我該補打嗎?關鍵QA了解麻疹
-
2024-03-20 醫療.心臟血管
天氣忽冷忽熱,小心病毒感染引發急性心肌炎
春季氣候乍暖還寒,溫差變化大,早晚氣溫偏低,流感病毒正發威,小心感染流感,進而引發急性心肌炎,危及生命。醫師提醒,若有上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的症狀,後續合併喘、胸悶、頭暈、持續心悸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避免引發嚴重的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合併症,甚至休克、死亡。20幾歲的年輕人為什麼會得到心肌炎?心肌炎的原因有哪些?日前有兩位20餘歲年輕人,因出現發燒、肌肉痠痛、胸悶和喘等感冒症狀,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抽血報告發現心肌酵素異常升高,X光片出現心臟擴大且肋膜積水,心電圖顯示大範圍異常,疑似急性心肌炎,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利尿劑、抗發炎藥物治療三天,心臟功能才逐漸改善。什麼是心肌炎?心肌炎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合併心肌細胞受損,造成心臟收縮能力銳減,嚴重的心肌炎會引發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甚至休克、死亡。→想了解更多的心肌炎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惠生指出,發生心肌炎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病毒、細菌感染或免疫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壓力造成,其中以病毒感染響引發心肌炎占多數。心肌炎的症狀有哪些?如何診斷與治療?兩位患者心肌炎發病前,呼吸道都已出現數天的感冒症狀,王惠生表示,一般來說,多數病毒性疾病通常無需服用任何藥物也會自然痊癒,但這兩位患者的病情卻在數天後快速惡化,出現臉色蒼白發紺、急喘且虛弱,家人發現過於異常才緊急就醫。儘管病毒篩檢皆為陰性,但胸口悶、喘、心律不整、嚴重倦怠感等症狀,初步判斷應是心肌炎造成血液輸出量大減的緣故。王惠生說,經X光檢查,兩人均有心臟擴大、肺水腫,心電圖檢查ST段上升、心律不整等症狀,有瀰漫的心電圖異常變化,合併休克,擔心快速惡化會有生命危險,診視後隨即收住院,並用利尿劑、消炎藥物治療,病情在三天後逐漸改善,並轉出加護病房。目前兩人均已痊癒出院。王惠生提醒,心肌炎不易預防,也沒有特定好發族群,預防病毒或細菌感染及注意個人衛生,有助於降低相關心肌炎的風險。流感期間,疫苗接種有助於預防相關病症,建議民眾施打。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9 醫療.感染科
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預防麻疹要打什麼疫苗,我該補打嗎?關鍵QA了解麻疹
日前台大醫院感染科前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指出,日本也傳出多地爆麻疹病例,「建議最好一歲以上再帶小朋友去日本」。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與林氏璧求證後,提醒民眾,日本疫情並未流行,搶打反而會讓自費疫苗快速用罄、影響高風險工作人員補接種人員的需求。麻疹怎麼傳染的?感染麻疹會怎樣?我需要打疫苗嗎?《元氣網》整理以下幾個關鍵QA讓大家對於麻疹更為了解。麻疹疫苗篇Q1:國人最常去的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目前國際間大流行的國家是哪裡?根據疾管署網站之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目前國際麻疹疫情第二級警示的國家有以下3個,其餘國家僅在第一級注意等級。●哈薩克●衣索比亞●印度【註】國際旅遊疫情建議分三級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第二級:警示(Alert),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第三級:警告(Warning),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Q2:麻疹如何預防?該打什麼疫苗?疾管署指出,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MMR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家中如有年滿一歲幼兒,請盡速接種。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前驅症狀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其後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而導致耳聾或智力遲鈍,甚至死亡。腮腺炎:俗稱「豬頭皮」,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好侵犯唾液腺,尤其是耳下腺,病人可出現發燒、頭痛、耳下腺腫大,有些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感染,易併發睪丸炎或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病人症狀輕微如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 3 天。易併發關節炎、神經炎、血小板減少、腦炎。若在懷孕早期受到感染,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目前公費接種的對象有3類:1.幼兒:出生滿 12 個月及滿 5 歲至入國小前各公費接種一劑。2.國小學童:未能於滿 1 歲後完成 2 劑 MMR 疫苗接種者,應依「國小學童新生入學後預防接種紀錄檢查與補種指引」完成補接種。3.育齡婦女及外籍配偶。另,有較高麻疹或德國麻疹感染風險者之接種建議如下:1.計畫前往有麻疹或德國麻疹疫情地區者。2.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3.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及照護尚未接種第1 劑 MMR 疫苗嬰幼兒之機構工作人員。Q3:麻疹疫苗接種禁忌?1.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2.孕婦。3.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Q4:為何建議1981年後出生之成人在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前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國內有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與其他成年世代比較,麻疹抗體盛行率較低,可能因為他們是接種疫苗的世代,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隨時間而衰退,因此,依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建議, 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如前往麻疹流行地區,考量前往該等地區可能感染風險,建議可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再行前往。麻疹症狀篇Q1:麻疹怎麼傳染的?有哪些症狀?麻疹是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於第二類傳染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出疹前後四天均具傳染力,傳染性相當高,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百分九十九的人都會被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前驅症狀為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以及發燒三至四天後口腔內出現斑點。Q2:麻疹的紅疹如何呈現?麻疹最顯著的症狀就是出疹。根據疾管署衛教資料,紅疹的特點如下:前驅症狀3-4天柯氏斑點出現後,會繼續發燒,並且再過24-48小時後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第2天和四肢第3天,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約5-10%之患者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註】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簡稱為SSPE),這是兒童麻疹最危險的併發症,通常在感染痊癒後5~10年左右發病,並開始出現漸進式的個性改變、智能降低以及癲癇,隨著病程進展,最後病人陷入昏迷,植物人狀態,死亡率極高此症即使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Q3:出現疑似麻疹症狀,該怎麼辦?出現疑似麻疹症狀時,應儘速戴口罩就醫,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已被衛生單位通知是麻疹病例的接觸者,應落實自主健康管理,出現上述症狀時,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機關,由衛生機關會通知醫院預先規劃動線,再且全程戴口罩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免傳染給其他候診的病人及家屬。Q4:什麼人較容易感染麻疹?三類人是感染麻疹高危險族群:1.一歲以下的寶寶。2.不曾得過麻疹或不曾接種麻疹疫苗的人,都可能感染麻疹。3.得過的患者大多會自行痊癒,之後就有終身免疫力。但小時候接種過疫苗、沒有得過麻疹的族群,可能因疫苗保護力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弱,成為感染的高危險族群。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有可能已隨時間衰退。Q5:沒有與麻疹病人直接接觸,也會感染麻疹嗎?病人散佈於空氣中的麻疹病毒,在2個小時內仍有傳染力,因此,在麻疹病例之可傳染期間,若曾與其同處在一個封閉空間,無論時間長短,都算與個案有接觸,而可能被感染。即使病人已離開,該空間在2個小時內都可能還存有麻疹病毒,如果沒有麻疹免疫力的人進入這個空間,就有可能感染。Q6:與麻疹確診患者接觸後,是否需施行自我隔離?麻疹個案之接觸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與麻疹病例最後1次接觸日起往後推算18天內),應每日早晚各量體溫1次,並詳實記錄體溫、活動史及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如果沒有任何不適或未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燒、出疹、咳嗽、鼻炎、結膜炎等,仍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儘量佩戴口罩。接觸者如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出現疑似症狀,則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單位,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預先規劃好動線,避免接觸到其他等候看診的人。就醫時並請主動出示健康健側通知書及全程佩戴口罩。根據疾管署3/12發布的資料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另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疾管署提醒,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例,國際間傳播風險增加,國內再新增群聚個案,目前處好發季節,本土傳播風險上升。【資料來源】.《疾管署》傳染病介紹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16 性愛.性愛後遺症
哪國人性伴侶最多?成人網站調查:台人平均6.6位 性伴侶最多的是「這國」
美國成人網站「Too Timid」公布最新「性伴侶人數」調查報告,台灣民眾平均擁有6.6名性伴侶,在46個國家中,排名第35名,有網友戲稱,自己拉低平均值,不過,婦科醫師提醒,國外研究證實,單一性伴侶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機率近6成,如累積3至6位性伴侶,感染風險達9成,不可不慎,應提早做準備。調查:台人平均擁6.6名性伴侶 土耳其人性伴侶最多該項由「Too Timid」執行的抽樣問卷調查,目的想知道「哪國平均性伴侶最多?」也就是交過幾個有親密行為的女/男朋友。結果發現,在46個國家中,土耳其以平均14.5名性伴侶,位居榜首,其次為澳洲(平均13.3名性伴侶)、紐西蘭(平均13.2名性伴侶)、冰島(平均13名性伴侶)、南非(平均12.5名性伴侶)。在亞洲地區,日本為第17名,平均10.2名性伴侶。台灣位居第35位,平均每人6.6名性伴侶。鄰近的香港為43名,平均擁有3.7名性伴侶,中國大陸則在第45名,平均3名性伴侶。就有網友貼文詢問「所以各位,你是拉低還是拉高了台灣的平均值?」,有人回應,「相當慚愧,拉低了平均值」。婦科醫示警:染HPV風險逾9成對此,馬博榮婦產專科診所院長馬博榮表示,就預防HPV公共衛生角度來看,性伴侶人數愈低、對象愈單純,才是好事,也是對另一半忠貞且負責的表現,對於男性來說,更是如此,國際最新一項以251對夫妻為對象的研究顯示,無論是感染單一種,或多重性HPV型別,先生感染後,一定會增加妻子罹患子宮頸病變的風險。美國一項研究報告則證實,只要有過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也可能將HPV傳染給另一半。如果為單一性伴侶,感染HPV機率近6成;一生中累積3至6名性伴侶,則感染HPV的風險則高達9成。如果「Too Timid」最新「性伴侶人數」調查報告結果貼近事實,國人平均擁有6.6名性伴侶,則感染HPV的風險,就超過9成。馬博榮表示,伴侶雙方均應接種HPV疫苗,一起預防、降低感染風險。馬博榮強調,HPV感染是不分男女,大部分民眾在感染HPV後,可透過人體免疫機制清除病毒,一旦持續性感染,體內機制無法自行清除,就可能提高子宮頸癌、陰道癌等婦癌風險,男生則會增加頭頸癌、肛門癌機率,且容易染上恐怖性病「菜花」。國健署已針對國一小女生進行公費HPV疫苗接種,成效顯著,各縣市接種率均超過九成。至於男生部分,台北市則預定今年將國一男生納入公費接種對象。馬博榮提醒,尚未接種HPV疫苗的民眾,可自費接種,保護自己,也是對另一半負責的具體表現。【延伸閱讀】.HPV疫苗僅預防子宮頸?錯!口咽癌更常見,男性也需接種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類流感 估年後又有高峰
新冠、類流感疫情上周雙雙達到最高峰。根據疾管署統計,新冠肺炎上周新增五六七例,死亡病例新增六十五例,創下近五個月以來新高;類流感就診人次則有十二點三萬,為近十年同期次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示警,春節、開學後,疫情可能再度上升,將出現較緩和的兩波高峰。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十二點三萬人次,較前一周上升,為近十年同期次高。另增卅例流感併發重症、八例死亡。本流感季自去年十月一日至今年二月五日,累計四三五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近六成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八成四未接種流感疫苗;至於死亡,則有七十一人未接種流感疫苗。新冠疫情方面,上周增新冠併發症五六七例、死亡六十五人,近四周以來,本土JN.1變異株占比已升至百分之六十四,成為國內社區新冠主流病毒株。疾管署原先預估,這一兩周新冠疫情處於高峰,單日就醫人數上看一點五萬人,但可能因天氣回暖、民眾疫苗打氣提升,群體免疫力提高等因素,實際感染人數下修約九千六百人,推測應是XBB疫苗接種情況踴躍,加上天氣變暖有關。羅一鈞說,XBB疫苗打氣明顯上揚,上周十九點七萬人接種,創下去年九月底開打以來的單周紀錄。XBB新冠疫苗迄今累計接種一六七點二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十七點九萬人次。目前Novavax仍剩卅萬劑,莫德納則有四五五萬劑。疾管署多項監測系統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傳散,而新冠、流感等疫情仍處高原期。羅一鈞表示,春節以及後續的開學、燈會等活動,人流的聚集預期會導致呼吸道疫情上升,預測開學後的一周開始,流感跟新冠疫情又會再有一波上升。民眾如果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等危險徵兆,請務必盡速就醫。羅一鈞表示,春節期間共有一五六醫療院所於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有需要者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春節防疫專區」及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查詢。
-
2024-0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XBB疫苗供貨緊 多家醫療院所暫停預約
新冠疫情升溫,國內新冠XBB疫苗打氣漸旺,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上周五共三萬四八八三人次接種疫苗,創去年九月底開打以來的單日新高,不過,台北榮總等多家醫療院所陸續公告「Novavax XBB供應不足」,即將暫停預約接種服務。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上周五莫德納XBB疫苗接種二萬四二三六人次,Novavax XBB疫苗一萬六七四人,均為本波開打以來最高數字,顯見打氣真的旺。Novavax XBB疫苗目前第一批剩餘庫存量為八萬八七九○劑疫苗,估計本周可能打完;事實上,許多醫療院所陸續停止該疫苗預約接種服務,因已無疫苗可打。對此,羅一鈞解釋,食藥署日前赴倉儲抽樣查核,發現約卅三萬劑疫苗運送溫度不符原廠規定,其中十六萬多劑尚符合運送冷鏈規範,食藥署將於十九日檢驗與審查,如合格,疾管署盡速配送,預計醫療院所下周即可恢復預約。另十六多萬劑疫苗因已超出原廠冷鏈規定,須銷毀,業者允諾本月底進口另一批疫苗。
-
2024-01-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Novavax新冠XBB疫苗開打,台大院長籲4族群快施打!副作用、哪裡預約總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升溫,衛福部疾管署預估一月中下旬,確診人數會達到高峰,每日達1.8萬至2萬人確診。Novavax新冠XBB疫苗已經抵台,依疾管署資料整理,包括開打時間、疫苗數量、接種族群、注意事項、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共5大問答,讓民眾一目了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呼吸道感染不只是升溫,而是加溫,急診處湧入大量病患。去年開始就開始施打莫德納XBB疫苗,今天加上Novavax也可以應對XBB疫苗。年輕人不覺得疫情嚴重,對新冠肺炎對四族群傷害特別大,包括「老、弱、病、殘」,年紀大、有慢性病共病的患者,嚴重時恐出現死亡,施打疫苗不只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家人、貢獻社會。開打時間:1月9日、全台約3000家院所可接種新冠XBB疫苗,其中約1665家提供隨到隨打。疫苗數量:46.28萬劑接種族群:1. 基礎劑:12歲以上需接種2劑,接種間隔至少4周(28天),12歲至17歲青少年以同廠牌疫苗完成基礎劑接種為原則。2. 基礎加強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者,建議與第2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接種基礎加強劑。3. 追加劑:12歲以上完成基礎劑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建議與最後1劑基礎劑或基礎加強劑間隔至少12周以上,接種追加劑。注意事項:1.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2.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3. 目前缺乏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新冠肺炎的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 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4. 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 (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 造成相關風險。接種新冠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5. 接種Novavax新冠疫苗後有罕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不良事件的通報案件,歐盟與澳洲於Novavax疫苗上市後持續監測罕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之不良事件。目前Novavax疫苗接種與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之間,尚未確定是否有因果關係。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1. 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15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2. 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釐清病因,請您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若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可經由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協助通報至「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3. 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常見的不良反應嚴重程度通常為輕度至中度,接種後局部不良反應的持續時間中位數少於或等於2天,而全身性不良反應的持續時間中位數少於或等於1天。4. 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項防疫措施,維護身體健康。5. 疫苗接種後將會核發「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請妥善保管,並於接種下一劑疫苗時出示作為接種依據。接種禁忌則是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先前接種這項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Novavax新冠XBB疫苗那裡可打?線上查詢: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7QiOF0wy5I0cTpFvFy0V2Q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