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該看哪科.兒科
搜尋
疝氣
共找到
80
筆 文章
-
-
2021-03-10 科別.泌尿腎臟
她疝氣難啟齒 手術擺脫陳年之痛
46歲謝小姐曾於幼稚園時跌倒,留下左側腹股溝疝氣的後遺症,但一直未就醫。隨年齡增長,「該邊」(即鼠蹊部)愈腫愈大,痛到坐立難安,曾被路人揮到患部,痛到當場定格。二年前,謝小姐尋求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小兒外科部主任王世憲協助,半小時內完成單孔腹腔鏡手術,術後疤痕僅有一毫米,一個月內生活就恢復如常。王世憲表示,疝氣俗稱墜腸,是指體內臟器或組織通過某薄弱處或破洞造成位移,最常發生在小腸位移、腹股溝(鼠蹊部)疝氣,男女生發生比例約為8比1,兒童及老年是罹病的兩個高峰期。腹股溝疝氣每年約有三萬人確診,女性約占3%,比率雖低,但女性患者常因難以啟齒,拖延多年不處理。王世憲曾遇過忍到60、70歲後才就醫的太太,也曾有88歲奶奶因大腸癌開刀,才順便處理十幾年的「陳年老疝」。王世憲指出,腹股溝疝氣可細分間接型(外側型)、直接型(內側型),前者是因腹股溝管的內環開口在出生後未完成退化,腹腔臟器由此孔洞掉入腹股溝管而形成疝氣,後者是因腹股溝管的後壁筋膜層,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變薄,腹壁失去支撐力致使臟器膨出。不過有時腹股溝疝氣在手術之前,難確認是間接型或直接型,有些患者屬於混合型,因此過去的手術是採取「一網打盡」的方式,大範圍手術雖提高成功率,但反而增加組織破壞的程度,王世憲說,單孔腹腔鏡進入體內的傷口小且精準度高,降低組織的破壞,也能確定類型,手術時間更可以縮短至十分鐘以內。他提醒,曾有腹部手術而有腸沾黏疑慮者、60歲以上直接型疝氣的男性或全身麻醉具高風險群的患者,並不適合施行此手術。
-
2021-02-23 科別.消化系統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16歲的陳同學(化名),近2個月以來,早晨醒來都有腹痛問題,直到吃過早餐後,疼痛才緩解。經胃鏡檢查後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胃發炎、胃食道逆流,幽門桿菌呈現陽性,經治療後症狀痊癒。17歲的黃同學(化名),出現噁心、嘔吐,合併打嗝等腸胃不適症狀已有3週,晚上睡覺鼻水倒流、咳嗽厲害。起初以為是鼻炎導致,轉診至腸胃科檢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食道疝氣及巴瑞特氏黏膜,無幽門桿菌。 沉重課業壓力帶來腸胃疾病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指出,青少年正值青春期身體發育改變,面對沉重的課業壓力,腸胃疾病發生機率逐漸增加,常出現如便祕、腸躁症及胃絞痛等問題。 邱展賢提醒,倘若症狀超過2週以上時,則要考慮是否為長期慢性腸胃疾病,如消化性潰瘍、幽門桿菌、胃食道逆流等問題,務必進一步尋求專科醫師檢查及診斷。 消化性潰瘍發生原因多與幽門桿菌有關!據統計,台灣幽門桿菌感染率,15~18歲為21.5%、青年21.1%、成人54.4%。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為上腹部痛,肚臍以上位置感到絞痛或灼痛,較常在飢餓、飯後或晚上時發生,容易有噁心、嘔吐、打嗝或感到胃脹,體重無故下降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也是青少年常見的腸胃問題之一。會出現飯後上腹不適、吞咽困難、進食疼痛、吐胃酸感覺、胸口灼熱或胸骨下方疼痛等症狀,患者常會以「火燒心」來形容它,值得注意的是,如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等症狀,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造成。 邱展賢進一步說明,青少年的腸胃道問題,發生原因多與生活壓力、緊張、飲食不規律、個人胃酸分泌較高的體質、幽門桿菌及消炎止痛藥物服用等因素息息相關。 胃痛不是吃止痛藥就好 小心慢性腸胃疾病上身門診觀察,許多青少年只要面臨大考壓力,課後多會至補習班補習,飲食相對也會變得不規律,但只要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就選擇吃止痛藥短暫止痛,長期下來,可能引起慢性腸胃疾病症狀加重,甚至產生藥物性潰瘍的問題。 邱展賢提醒,當家中青少年出現不明腹痛、腹脹、腹瀉,合併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慢性貧血、夜咳、慢性鼻炎、鼻竇炎、慢性氣喘或聲音沙啞等症狀,就要小心,建議尋求醫師了解病情,對症下藥,避免惡化。治療上,會依病患症狀給予藥物治療,若合併有幽門桿菌感染,則進行殺菌治療。此外,生活型態改善也相當重要,如避免暴飲暴食、睡前2小時不能進食、趴睡要墊高、避免壓迫腹部、減輕體重、穿著寬鬆衣物、規律運動、調節身心及交感神經,避免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食物如咖啡、茶、氣泡飲料、巧克力、甜品、辛辣、高脂肪食物等,才能徹底根治,恢復健康。
-
2021-02-21 新聞.健康知識+
喉嚨癢咳不停,吃枇杷有用嗎? 中醫警告「4種情況」淺嚐即止
每年早春,就是枇杷成熟盛產之時,黃澄澄一把一把的,雖然皮薄難剝,但是香澄多汁的口感,讓人忍不住想 一顆接著一顆吃。枇杷除了順口好吃,廣告常宣稱枇杷膏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這是真的嗎?枇杷膏藥材 非從枇杷果肉煉製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其實甜甜好喝的枇杷膏藥材,並非是從枇杷果肉煉製而成的,而是枇杷葉。枇杷葉具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的作用,一般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蜜炙過的枇杷葉,則可降低枇杷葉的涼性,治療虛寒咳嗽;枇杷葉水煎後還可以外敷,用來治療青春痘、粉刺,以及夏季痱子、皮膚疹。枇杷果肉 治療初咳和熱咳不過,吃枇杷果肉也同樣具有止咳的作用。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能潤五 臟、滋心肺,果實具有祛痰、潤肺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健胃之效,但是,主要是用於初咳、熱咳,若是久咳者就比較不適合,或是要加薑後燉煮才吃。治療初咳、熱咳的作法,是用新鮮去皮的枇杷50克,加上冰糖5克再加以熬煮後飲用,可以防止喉嚨紅腫熱痛、防扁桃腺發炎。枇杷作用多 脾虛、腹瀉不宜多吃此外,中醫認為枇杷的主要效用,還有以下幾種:◎枇杷是性涼味甘酸的水果,很適合治療「胃熱、肺熱痰黃」的症狀。◎具有利尿、和胃降逆效果。◎若是孕婦出現孕吐的症狀,有止吐之 效。◎枇杷籽(核)則是用來治疝氣、消水腫的偏方,主要是「以形補形」。◎可用於治療流鼻血。◎枇杷籽和核果類一樣富含脂肪酸,所以,也很適用於體虛及老年性便祕。不過,要注意的是,枇杷性涼,有脾虛、腹瀉情況者不宜多吃;多食枇杷易助濕生痰,糖尿病、肥胖等痰濕體質者也最好淺嚐即止。枇杷糖分少 營養不發胖營養師劉純君說,枇杷是老少咸宜的水果,雖然香澄多汁,但熱量和糖分並不高,很適合需要控制體重的人食用,且其果肉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保健視力的作用,也為胎兒的視網膜黃斑發育形成,提供安全的環境,以及促進肌膚的健康;富含蘋果酸和檸檬酸,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另外,枇杷含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幫助上皮黏膜組織細胞癒合,所以,特別適合感冒擤鼻涕,或是咳嗽咳到黏膜受傷的人食用,對於皮膚受傷者的恢復有益。購買枇杷前 這些細節要注意如果是要立即吃,購買時要注意,吃了未熟成的枇杷,容易導致腹瀉。要吃之前,只要用自來水把枇杷表面上的灰塵洗淨再剝皮,就可以吃了;不過,枇杷皮薄容易水傷,所以不要洗好後又繼續存放。漂亮的枇杷,表面茸毛完整、果粉保存完好,果型勻稱呈倒卵形,尺寸中等,不 要太大或太小,從表面聞,可聞到香氣濃郁的,尤其是以果皮易剝開、果肉軟而多汁、皮薄肉厚者為佳。紅肉枇杷、白肉枇杷特色各異 這樣保存不怕壞如果再細分,枇杷可分成「紅肉枇杷」 與「白肉枇杷」兩種,其特色各異:◎白肉:果肉呈現白色至淡黃色,果皮薄且易剝,肉質細膩,汁多味甜爽口,不耐貯運,適於鮮食。◎紅肉:果實偏中小型,果肉為黃色、橙黃色或者橙紅色,肉質粗,氣味較濃,果皮厚,比較耐貯運。枇杷容易凍傷,而且也容易因為水氣過多而變黑,所以,買回家後不要存放在冰 箱,建議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即可,約可 存放3~5天。此外,枇杷剝了皮之後容易褐化,可以將剝皮枇杷放到冷水、糖水或鹽水中,就 能延緩變黑、變色,較不會影響口感。延伸閱讀: ·感冒、咳嗽不能吃甜?久咳不癒會變氣喘? 醫警告生病「千萬不要這樣做」 ·感冒咳嗽不止小心是支氣管炎!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 醫解答「正確做法」
-
2020-11-27 醫療.泌尿腎臟
蛋蛋痛是怎麼了? 泌尿科醫師列4個男人陰囊疼痛常見原因
陰囊疼痛很常見!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張嘉峰醫師表示,陰囊疼痛在泌尿科急診或門診非常普遍,最常見小朋友被踢到陰囊疼痛,但有時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可能是鼠蹊部疝氣、睪丸副睪丸發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四種原因造成的,若有上述陰囊疼痛問題,張嘉峰醫師提醒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器官功能。男性的陰囊疼痛 可能原因有四種 1、鼠蹊部疝氣(腹股溝疝氣):張嘉峰表示,腹股溝疝氣是指身體的筋膜破損導致腹內器官向外突出的病症。鼠蹊部是人體筋膜最脆弱的地方,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能發生筋膜裂開的情形,當腹內的器官離開原本位置,筋膜容易在運動、搬重物時,因拉扯摩擦造成陰囊或鼠蹊部疼痛,治療上可運用傳統疝氣手術、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將腹膜修補回來。 2、睪丸副睪丸發炎:張嘉峰指出,睪丸是負責儲存精子的地方,當有細菌或病毒感染入侵到陰囊會引起發炎腫痛,其中病毒性發炎可透過自身免疫力得以痊癒,細菌性感染則需要抗生素治療,不論是病毒性、細菌性發炎,醫師說,其疼痛感皆異常明顯,病患可能痛到無法行走,需以輪椅代步,疼痛感也將持續一至兩週才會緩解,醫師提醒如有不舒服者,應及早進行超音波檢查。 3、精索靜脈曲張:精索靜脈曲張是男性常見的疾病,多見於左側,也可見於雙側或右側,通常先天血管角度構造的異常,導致精索內的靜脈出現迂曲擴張,嚴重可從外觀上看到如蚯蚓狀的突出血管,不僅造成陰囊的悶痛、兩側睪丸萎縮或不育問題,主述有悶悶重重的痛感,與疝氣、睪丸發炎疼痛不同。張嘉峰提醒,若僅有輕微不適,原則上不需治療,若有反覆發炎的疼痛,或是男性不孕症的問題可透過精索靜脈結紮手術、腹腔鏡予以結紮後,其悶痛感可在一至兩週內消失。 4、睪丸扭轉:張嘉峰表示,睪丸扭轉好發於新生兒(<1歲)或青春期成年以前(12-18歲),中年以上不易出現睪丸扭轉,若有一側睪丸扭轉,另一側也會疼痛。治療上多以徒手復位或手術來固定雙側睪丸。值得留意的是,發病的6-8小時是睪丸是治療的黃金期,如果錯過6-8小時黃金治療時間,睪丸功能會受到傷害,尤其超過24小時睪丸發黑,僅存三成左右的功能,呼籲民眾發生睪丸扭轉時,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睪丸功能。 參考資料:慢性陰囊疼痛-淺談精索靜脈曲張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男性頻尿、滴尿只是攝護腺肥大? 小心是尿失禁!日常不要怕做這些事 晚上一直上廁所,為什麼? 50~60歲逾半數都會,3大檢查避免「攝護腺肥大」
-
2020-11-09 科別.泌尿腎臟
年長男性最好發!預防疝氣,你可以這樣做
● 台灣每年約4萬多人接受疝氣手術● 男性有疝氣的比率是女性十倍● 術後三個月內負重不超過15公斤台灣每年約4萬多人接受疝氣手術治療,但術後要休養多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蒐集12年腹腔鏡疝氣手術案例,發現術後一周內重返職場的患者較少慢性疼痛,且有利於傷口癒合,若是重度勞力者無法避免負重,建議三個月後再重返職場。北醫泌尿科主任蔡曜州表示,疝氣是指腹腔內的臟器受到腹部壓力影響,位移至腹股溝或陰囊,造成疝氣的危險因子包含年紀、家族史、長期負重等不良習慣,少部分是先天引起,大多為早產兒,原因為腹股溝的腹膜鞘突未生長完全。80歲到90歲發生疝氣最多調查顯示,疝氣多發生在成年人,50歲到60歲開始發生,80歲到90歲最多,主要是人老化後腹壁組織退化、肌肉組織流失等,突然用力咳嗽、搬重物,腹腔內的大腸小腸、大網膜、腎臟等任何組織都可能往下掉到腹股溝或其餘任何位置。男性有疝氣的比率是女性十倍,原因為男性的下腹結構比女性複雜,隨年紀增長,組織退化引發故障的機率比女性高;手術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為家庭經濟支柱,術後何時能重返職場,往往是患者最想得知的事,也有人想知道術後得休息多久,才不會增加復發風險。疝氣手術後宜及早活動為此,蔡曜州分析2008年到2019年506例腹腔鏡疝氣手術案例,患者分兩組,一為術後一周內返回職場、一為術後一周後再返回職場,發現一周內恢復正常工作,並不會增加腹股溝疝氣的復發機率。蔡曜州解釋,接受腹腔鏡疝氣手術並提早返回職場的民眾,較少發生慢性疼痛,應與術後及早活動,加速傷口血液循環和血管新生成,有利癒合,且早期活動也可刺激組織再生,並進一步防止人工網膜對神經的刺激,從而減輕慢性疼痛。搬運者術後三個月別負重病人若是建築工、搬運工、賣場粗工及重機械工等「重度勞動力」者,則不建議一周內返回職場,蔡曜州表示,過度負重仍有導致疝氣復發的疑慮,建議術後三個月內不要負重超過15公斤,三個月後才可以恢復正常負重工作。一般從事輕度至中度體能勞動工作的患者,如廚師、電子作業員、清潔工、農場工作及負重不超過 15公斤的勞動者,術後約一周即可恢復正常工作。
-
2020-10-30 科別.泌尿腎臟
疝氣術後別躺太久 北醫附醫研究找出返回職場時間點
台灣每年約有4萬多名患者,接受疝氣手術治療,但術後到底要休養多久,是臨床醫師常被詢問的問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蒐集12年,執行腹腔鏡疝氣手術的案例,發現術後一周內重返職場的患者,較少發生慢性疼痛,且更有利於傷口癒合;不過,工作性質屬於「重度勞力」者,仍建議三個月後再重返職場。疝氣係指腹腔內的臟器受到腹部壓力的影響,位移至不正常的位置,多數患者需要透過手術改善,不過術後常會有患者擔心休息不夠,會不會增加復發風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蔡曜州分析2008年到2019年,總計506例施行腹腔鏡疝氣手術的案例,將患者分為兩組比對,一組為術後一周返回職場、一組為術後一周後返回職場,發現提早於一周內恢復正常工作並不會增加腹股溝疝氣的復發機率。蔡曜州說,接受腹腔鏡疝氣手術並提早返回職場的民眾,較少發生慢性疼痛,應與術後及早活動可刺激傷口血液循環和血管新生成,有利傷口癒合,且早期活動也可刺激組織再生,並進一步防止人工網膜對神經的刺激,從而減輕慢性疼痛。不過,患者從事的職業若是「重度勞動力」者,則不建議一周內返回職場,如從事建築工、搬運工、賣場粗工及重機械工等,蔡曜州表示,過度負重仍有導致疝氣復發的疑慮,建議術後三個月內不要負重超過15公斤,三個月後才可以恢復正常負重工作。一般從事輕度至中度體能勞動工作的患者,如廚師、電子作業員、清潔工、農場工作及負重不超過 15公斤的勞動者,術後約一周即可恢復正常工作。
-
2020-09-01 醫療.消化系統
不是胖,也不是脹氣!「腹水」難收該怎麼辦?
你聽過生病後有了「腹水」的狀況嗎?腹水,代表肚子裡的空腔裝進了一堆水,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腹水的問題呢?一起來看看。腹水帶來的症狀一般人的肚子裡,有時可能也存了一些液體,但量不多,通常就小於一罐養樂多的量。然而,若肚子愈來愈鼓,裡面多了一堆水,會發生什麼問題呢?首先大家會想到的大概是「體重變重」。而患者自己會覺得肚子愈來愈脹與緊繃感。腸子泡在一堆水之中,動的會比較差,因此患者吃東西後很快就覺得脹、噁心,容易打嗝。當腹腔壓力變的更大,患者還會因為血液回流不佳而出現痔瘡,以及下肢腫脹的問題,又或跑出肚臍或腹股溝的疝氣。腹壓太大壓迫到胸腔影響呼吸時,則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所以,別以為腹水是小事,腹水讓身體愈來愈沉重,負擔好大,讓一些原本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像是進食、喝水、走來走去,都變得好困難、好辛苦,生活品質大打折扣。不僅如此,肚子裡存了太多水,還會引發腹內感染,而讓人有發燒、肚子痛的狀況。當體內積了太多腹水,會讓體液失去平衡,腎臟功能也因此會失調、變差。那為什麼會跑出腹水呢?最常見的原因是肝硬化引起的。當肝臟狀況不好,許多細胞都因纖維化失去正常功能,肝臟硬化纖維化之後,會引起肝門靜脈的血液難以回流,門脈壓升高,導致一連串問題,最後血管內的液體就滲透到腹腔積存,也就是造成腹水。另外,肝臟失能之際,體內白蛋白會變少,蛋白質濃度太低,同時也會讓血管內滲透壓低,引發腹水。而引發肝硬化的原因就很多啦,脂肪肝、喝太多酒、B型肝炎、C型肝炎等都屬於常見的肝硬化原因。如何評估肝硬化的嚴重程度請看「正確保肝很重要 – 肝硬化」。另外則是有腹內癌症的患者,也很可能有腹水的出現,我們稱為惡性腹水。癌細胞可以是影響到腹腔內一層叫做「腹膜」的組織,又或是癌症轉移到肝臟,都會引發腹水。有幾種癌症比較容易造成腹水,像是卵巢癌、胰臟癌、肝癌、及大腸癌,若癌症狀況愈嚴重,或是治療後再度復發時,就可能出現腹水。心臟衰竭、腎臟衰竭、或本身因腸道問題或營養不良而白蛋白濃度低時,也會出現腹水。如何診斷腹水?很多人會說,我怎麼知道肚子脹起來的時候,是宿便太多、脹氣嚴重、脂肪太多,還是多的是一肚子水呢?其實要分辨並不難,用身體檢查與超音波就差不多能確定診斷是否為腹水了。 然而,我們剛剛說過最常見的腹水原因是肝硬化或是癌症,因此在診斷腹水之後,更重要的事情是要找到引發腹水的原因。如果患者本身就有B肝、C肝、或酗酒等問題,我們可能會先猜是肝硬化引發的腹水,這時就要抽血檢驗肝功能,做腹部超音波時也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肝硬化、肝腫瘤等問題;若擔心患者腹內藏有癌細胞,還可以依據身體檢查的結果,考慮利用陰道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大腸鏡等影像學檢查,找出是否有癌症問題。要了解腹水從何而來之際,也可以直接檢驗,用針抽取做穿刺檢查,抽出一些腹水做檢驗,由化驗來確定裡面白血球高不高、有沒有細菌、是否有出血、有沒有癌細胞等,就能找出引發腹水的原因,再根據病因來做適當的處理與治療。有腹水該怎麼辦?現在體內有個東西「腹水」變多了,我們該怎麼辦呢?方法就是「減少腹水形成」,與「增加腹水排出」。◆ 減少腹水形成飲食少鹽,當減少從食物攝取的鹽量,可以減少身體內水分的堆積。可以請教醫院的營養師,了解如何施行減鹽飲食(每日食鹽攝取量小於1.5克)。記得,不是使用低鈉鹽就沒關係喔,低鈉鹽通常代表的就是「高鉀」,而會讓體內鉀離子升高,這有時也會帶來麻煩事的,請不要想說使用低鈉鹽就可以吃多一點。減少水分的攝取,也能減少體內腹水的堆積。如果平常有在喝酒,就得戒酒了!畢竟酒精還是可能導致肝功能失衡,增加腹水問題的嚴重度。 另外,補充白蛋白也能增加血管內的滲透壓,藉此減少水分滲漏到腹腔的程度。要快速補充時可以選擇點滴的補充製品,若是長期營養不良者,也可以改變飲食習慣,多從食物中攝取優質蛋白質。◆ 增加腹水排出為了增加水分的排出,可以考慮使用利尿劑,利尿劑有針劑也能口服使用,醫師會看患者病情決定使用哪一種。假使腹水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症狀,肚子很緊很繃,甚至腹壓太大,讓胸腔無法好好擴張,吸進的空氣量變少,患者覺得呼吸不順、喘不過氣,就可能要考慮直接從肚皮抽出多一點的腹水,直接減輕患者的腹壓。醫師會先在超音波的指引下,用針頭戳進腹腔,再接上引流的管路,連接空瓶,一次可能引流個一千到三千毫升,甚至四、五千毫升。然而,在這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血壓,避免突然血壓過低而休克。另外,直接放水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幾個星期後,肚子可能又再度脹起來。那我們該拿一直反覆發生的腹水怎麼辦呢?如果病因是肝硬化引發,可能要考慮的肝臟移植這個最後手段。如果因為癌症而誘發腹水的話,通常代表癌症病情已經比較棘手,這時重點就在於根據不同的癌症狀況趕緊進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考慮手術處理的可能性。原文:是胖,也不是脹氣 – 腹水難收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8-21 科別.泌尿腎臟
爸爸們該進廠檢修了!7種中老年男性易罹患的疾病與檢查方式
八月是屬於父親的日子,我們對家中已步入中老年的父親的健康情形了解嗎?中老年男性會面臨的疾病很多,透過完整的健康檢查,大多可以讓疾病現形。提醒為人子女,甚至是您本人,可以朝以下介紹的中老年男性易罹患的疾病來做健康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徵兆,提早預防,過個有品質的健康人生。1.攝護腺肥大「醫師啊,我最近尿尿都要用力,而且尿不乾淨。一天要跑好幾次廁所,晚上睡覺也要上二、三次廁所,這樣已經有半年了,每天睡眠都不足,我是不是攝護腺肥大啊?」一位年紀60歲的阿伯問我,我幫他檢查攝護腺及安排超音波後,確定有攝護腺肥大,馬上開藥給這位阿伯服用,一個禮拜後症狀緩解很多,解尿也比較順暢,重點是夜尿的次數減少,睡眠品質變好,整個人都變得有精神許多。以上是攝護腺肥大男性常見的表現症狀,有的人症狀甚至超過10年,都到快尿不出來才到醫院求診,多半需要放導尿管甚至開刀處理才尿得出來,所以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減少需要接受手術的風險。攝護腺是在膀胱開口及尿道間的一個器官,主要負責分泌攝護腺液組成精液。攝護腺會隨著年紀越大而變大,當阻塞到尿道的時候,小便就會不順暢,需要用力才能解乾淨。健康檢查項目針對攝護腺肥大,有泌尿外科專科醫師會診,針對排尿症狀做詳細解說,身體檢查也會從肛門指診,檢查攝護腺有無變大或長硬塊。另外有攝護腺超音波,可以更準確量測攝護腺大小。攝護腺檢查還包括抽血驗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若指數超過4,則需要到泌尿科門診就診及追蹤,指數持續升高則有罹患攝護腺癌症的風險。另外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朋友,可以透過攝護腺核磁共振影像檢查,做更精準的偵測。2.男性更年期不只女性有更年期,男性的更年期症狀常常被忽略。根據統計,超過40歲以上的男性,每4個人中就有一人有睪固酮缺乏的問題,睪固酮就是男性賀爾蒙,缺乏都會產生更年期現象,常見的症狀包括:記憶力衰退、容易疲勞、失眠、易怒與憂鬱,體力也會降低,甚至性功能變差,有勃起功能障礙。除年紀越大睪固酮濃度越低,其他如:肥胖、抽菸、酗酒、壓力大、濫用藥物也會影響睪固酮濃度。睪固酮濃度過低也常同時併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與冠狀動脈...等疾病。要如何知道自己的睪固酮濃度是否正常呢?只要在早上抽血檢驗睪固酮,濃度低於300ng/dL,就可以確認有睪固酮缺乏的問題,此時就必須到泌尿科門診就診,諮詢是否需要接受睪固酮補充治療,若接受治療後可以改善情緒和認知功能、增強肌肉的強度,改善同時罹患的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進一步可以改善性功能及勃起功能。3.腹股溝疝氣腹股溝疝氣也是男性常見的疾病,除了嬰兒期容易發生外,另一個時期就是中老年男性。腹股溝疝氣就是在腹股溝處有缺口,而腹腔內的腸子或組織容易掉到缺口產生疼痛。由於疝氣是需要手術才能治療好的疾病,所以在健康檢查時,醫師會用手放在受檢查者雙側腹股溝的下方,請受檢查者腹部用力,檢查是否有突出的組織,如果有摸到,則可以診斷為腹股溝疝氣;有的人甚至疝氣已經大到掉到陰囊仍不自知,檢查不需要腹部用力就可以摸到並看到。確定有腹股溝疝氣的男性,需要至門診安排治療。4.陰囊水腫陰囊水腫的表現常見一側陰囊較對側腫大,平時不會疼痛,但可能會有異物感。在健康檢查時,醫師會用手觸診兩側睪丸及陰囊,若有腫脹像水球觸感的囊腫,就可以懷疑有陰囊水腫。此時需要到泌尿科門診,安排陰囊超音波檢查,若發現有許多水在陰囊裡面,則確定診斷為陰囊水腫,必須接受手術切除才會痊癒。5.包皮過長包皮過長可能會合併反覆的包皮發炎,也會增加尿道感染的機率。在健康檢查時,醫師會視診包皮長度,若龜頭被包住又無法輕易的用手撥開包皮露出,則可以診斷為包皮過長。6.精索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常見在小腿,但男性的精索靜脈曲張也不在少數。主要發生在連結睪丸的精索,精索裡有輸精管和許多血管,因為長期在悶熱環境或穿緊身褲,會讓精索靜脈曲張,曲張壓迫神經會有疼痛不舒服的感覺。在健康檢查時,醫師會視診陰囊外觀,若有明顯的血管團狀物,並在觸診時摸到睪丸旁也有團狀物,則可以診斷為精索靜脈曲張。若常有下腹及睪丸旁疼痛,則需要到泌尿科門診接受治療。7.腎結石男性比女性好發2-3倍以上,腎結石是可以沒有症狀的,但是發作起來會腰痛極度劇烈,並且有血尿症狀,所以在健康檢查時是必要檢查項目。醫師會用手敲診腰部檢查是否有疼痛外,腹部X光及超音波檢查也可以看是否有腎結石,另外尿液檢查若有發現血尿,也要進一步排除是否有腎結石的可能。腎結石的處理可以用體外震波碎石或內視鏡取石,端看結石的大小位置來做判斷,這需要泌尿科醫師的專業來處理。男性健康檢查特殊項目
-
2020-08-20 新聞.健康知識+
知道愈多愈害怕!對全身麻醉最焦慮的病人其實是醫師
【文、圖/選自臉譜《麻醉之後》,作者凱特‧科爾-亞當斯】在手術前,任誰都會有點害怕。「怕得失去理智,」一名波士頓麻醉醫師告訴我。「病患常說自己對麻醉的恐懼,比實際要動的手術還高。」有四分之三要動手術的人說,他們擔心可能會疼痛、麻痺與痛苦。其他人則是不肯承認。美國醫學精神科醫師布萊徹在三十年前指出,病人感覺到的風險往往遠超過實際上的危險,雖然他們不太把自己的擔憂傳達給醫師。「的確,有些病人在臨床上看起來冷靜自持,但是做心理檢測後,卻透露出接近精神疾病的焦慮程度。」布萊徹認為,病人通常會設法隱藏自己的焦慮,或許是為了避免看起來很蠢,或不願意被當成懷疑或挑戰醫師的權威。「病人希望得到欣賞喜愛,以獲得良好的治療與治癒。」在壓力下,我們會停止以新皮質的理性網絡過濾資訊,而回歸到單純,如孩子般的思維模式。我們不說笑話了,什麼事都照字面解釋。我們迷信,深信某種徵兆與符號,觸碰木頭,擔心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我們會預期最壞的情況。在一九一○年乙醚日的演講中,美國外科醫師喬治.克里爾(George Crile)就把手術的經驗比喻成面對行刑隊。「如果把一個人帶去牆邊,眼前一排軍人拿著槍管對著他,那麼,就算告訴他不必害怕,因為十次發射中有九次不會被殺,請問這樣的說法有助於讓他不再害怕嗎?這樣的經驗會寫在他大腦中,無法磨滅。」波若斯說,一名好的麻醉醫師會看出病人的焦慮。「他們有兩種共同的行為。要不是緊張得拼命講話,無法停止,就是一語不發,嚇得無法動彈。」最焦慮的病人是同樣有醫師身分的人,而最焦慮的醫師或許是麻醉醫師和外科醫師。「老話一句,你知道的愈多,就愈明白有潛在風險。」如果和一名醫師(或者教師、法官、警察,或是乳品商店的壞脾氣女子)聊天,就足以讓我們回到年幼時的自己,那麼面對全身麻醉,又可能會有什麼影響?上了麻藥就是盡量退化。酪農、股票經紀人、空中飛人表演者,全都回到無助的嬰兒時期,動彈不得,無法言語,只得交出自己的身體與心靈讓別人施作。精神科醫師說這種退化是為了服務自我。身為有能力的成人,你靠著資訊做出選擇,讓自己在另一人面前無比軟弱,並相信他們會伸出援手。從這方面來看,這是健康的依賴。我在為這本書做研究的過程中,曾聽人說他們多熱愛全身麻醉。路布娜.海克爾(Loubna Haikal)是雪梨醫師,出生於黎巴嫩,還身兼小說家與劇作家。她說自己曾接受過幾次麻醉。「而我上一次發現,麻醉有點像死亡,讓我能從活著的人生喘口氣。」她沒有負面的意思。她說,雖然那只是短短的麻醉,卻是一種解放。「那是很愉快的經驗,可說是暫時脫離了這個世界,但完全沒有意識。有趣的是,你失去時間的概念。你掙脫所有界線、所有概念、所有元素。」但是,全身麻醉依然會品嘗到一點死亡的滋味,那是靠著化學物質產生的退化。從手術層面來看,眼睛固定,呼吸變淺,肋骨間的肌肉停止運作。若麻醉程度再深一點,身體就會開始停頓。呼吸、血壓、心臟與生命在消失。在身體退化下,還有另一種更原始的解體。麻醉藥似乎會關閉大腦在演化上較新的部分,較原始的部分則繼續活動,至少活動一段時間。在麻醉藥的影響下,我們走下演化之梯,先失去讓我們之所以為人的腦部功能—語言、推理、分析、控制衝動,之後退回哺乳類腦的情感中心,最後是腦部最古老結構中的維持生命的區域。在過程中,藥物還會加速更細膩的退化,界定與維護自我感受的心靈盔甲會解體。嗜好、不自覺的習性與假設,姿勢與肌肉張力,都有助於我們維持每一天對自己的感覺。即使例行的麻醉也可能打開意料之外的大門。「幾年前,我進行了兩次疝氣修補手術,兩次間隔挺近的」。這是一名女子在醫療網站上尋求建議的貼文。「第一次手術時,我只在手術室待了二十五分鐘,恢復過程也很正常。但第二次手術則長達兩小時。我身體恢復良好,心理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我莫名沮喪,並在後來的幾個月都覺得不像自己。此外,我害了相思病,愛上幫我動手術的外科醫師,有一段時間我滿腦子都是他……」讓病人單相思,或像一塊木頭,抑或又覺得自己快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藥物,但也不只是藥物。有些麻醉藥(尤其是氯胺酮)可以引發幻想,但今天混合麻醉劑的設計會盡量降低這些反應。這些東西仍是改變心智的強力藥物,但效果則會因為改變過程中的個別心靈而有差異。隨著我自己的手術逼近,我也愈來愈焦慮。不光是害怕手術,也害怕要幫我動手術的相關人員。我會麻痺嗎?麻醉醫師會使用腦電雙頻指數監測儀嗎?會用什麼藥物?我在手術中可以戴耳機嗎?這些問題在我腦中翻滾,問題的答案也愈來愈難讓人滿意,但我發現自己不能,或不願意拿起電話詢問必要的問題。我對自己失去耐性,感到煩躁。但我最強烈的感覺仍是無力—一種柔軟滑溜的感覺,讓我胃部與腹部肌肉放鬆,無法抵擋輕柔如絲綢般飄進來的想法。別那麼難搞,別大驚小怪。如果他們認為你專門惹麻煩,會拒絕麻醉你。如果他們不麻醉你,你的外科醫師就不會幫你動手術……。我怕被排斥、逐出、遺棄、懲罰。我知道這很荒謬,但也知道其實沒那麼荒謬。我知道我被更大的力量掌握,那力量超出理性的我,且力道深刻,比我能掌握的知識、研究與領域還要埋得更深。我知道賭注有多大。
-
2020-08-13 科別.泌尿腎臟
老婦罹「股疝氣」 微創腹腔鏡手術解其心頭患
一名73歲婦人洗澡時發現右鼠蹊部突然鼓起一團,雖然平躺或休息後腫塊便會自然消失,但每當久站或咳嗽打噴嚏時,又會感覺腫塊突出,令她相當緊張,醫檢查發現是罕見的「股疝氣」,經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才讓她恢復正常。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醫師蕭子玄說,婦人育有5名子女,因疏於運動,體型較為肥胖,加上年輕時從事勞動力工作,造成腹內壓增加,當腹部下壓用力時,大腿與腹部交接處的組織在股骨窩處由上往下突出,所幸腸子、腹腔網膜等組織尚未穿過股環組織脆弱部份,免於腸子壞死的風險。他說,鼠蹊部疝氣可分為腹股溝疝氣和股疝氣,但兩者突出所經過的孔徑不同。腹股溝疝氣突出位置較高、較內側;股疝氣突出於腹股溝外下側的股孔,從腹股溝外側、大腿上方突起。因股疝氣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出現絞勒的危險,故一旦診斷出股疝氣,應盡快進行修補,以免產生腸壞死等併發症。蕭子玄說,股疝氣常見於女性,尤其是生過好幾胎的中老年婦女,發生率僅佔所有疝氣2-3%;因股疝氣會於鼠蹊部造成疼痛,常被誤認為腹股溝疝氣,此時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醫師藉由觀察鼓起位置,以及觸診鑑別診斷,才能避免於術中開錯孔洞,造成更大的傷害。他說,當腹壁結構薄弱,進而造成缺損時,無法透過藥物改善,雖然可以利用穿戴式輔具「疝氣帶」緩解症狀,但治標不治本,仍需依靠外科手術才能根治。方法是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於下腹壁小傷口進入腹腔內,將突出的疝氣囊拉回至腹腔中,並於缺損處補上一塊人工網膜,術後隔天即可出院。蕭子玄也提醒,疝氣並非男性的專利,若是多產婦、長期便秘、咳嗽不止、肥胖的女性,平時都應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預防便祕,並良好控制體重,提重物時施力要正確,才能預防發生股疝氣。
-
2020-08-05 癌症.卵巢.子宮
自然孔腹腔鏡手術興起 醫:縮短住院但得自費
腹腔鏡手術逐漸興起,醫師表示,自然孔腹腔鏡手術兼顧美觀且能有效縮短住院天數,提供現代婦科疾病手術新選擇,有越來越普遍趨勢,不過,得自費,目前健保並不給付。一名女子日前到柳營奇美醫院求診,指稱長期月經量都非常多,不但導致貧血,且經常感覺疲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醫師診後,發現除子宮有好幾顆肌瘤,左側卵巢也有一顆約6公分水瘤。院方表示,這名患者選擇腹部無傷口自然孔腹腔鏡手術,術後3小時即可下床、喝水,翌日順利出院。經過3個月門診追蹤與鐵劑治療,血紅素也從原先的9mg/dl上升至正常的13mg/dl。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魏君卉表示,腹腔鏡手術在台灣發展已數十年,手術方式從傳統四孔、三孔腹腔鏡,逐步減少至雙孔、單孔、自然孔腹腔鏡。其中,自然孔腹腔鏡手術和其他腹腔鏡手術最大不同點,就是腹部無可見傷口。其方式是使用女性的陰道當成自然手術通道,將唯一手術傷口藏在陰道深處。因為腹部無可見傷口,手術後僅有輕微痛感,有些病人術後幾小時就能下床走動。她表示,自然孔腹腔鏡手術,並非只是追求低疼痛和美觀,對於曾接受上腹部手術與肚臍有疝氣病人,自然孔腹腔鏡,更是較安全手術方式;多數臨床案例經驗,自然孔腹腔鏡手術優點多,仍有「骨盆沾黏」、「處女膜受損」、「自費衛材」等三點限制。由於自然孔腹腔鏡手術操作視野較受限,若骨盆有嚴重沾黏病人,建議可選擇單孔、雙孔腹腔鏡手術,會更安全有保障。其次,因手術經過陰道,處女膜難免會受損,無性經驗者須和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選擇自然孔手術。至於是否有自然產經驗或子宮脫垂,則不一定會影響手術。因該手術需使用特製自費手術衛材,目前不列入健保給付項目,一般商業保險可在術後申請給付。
-
2020-07-18 橘世代.好學橘
顛覆想像的「爺奶們」! 6旬奪冠、8旬摘金 不敗人生從失敗轉彎
「寶哥」李寶康是多屆全國總統盃健美比賽常勝軍,「噴射機阿嬤」潘秀雲女士則不僅摘下各項國家級田徑賽事冠軍,更保持遠征海外頂峰紀錄。他們在賽場上不敗,卻面臨過因年齡過長,分別遭拒收報名或取消比賽橋段。但他們熱愛運動,並且堅持一輩子,突破了社會因為「年齡」這個數字帶來的挑戰。最近寶哥、噴射機阿嬤還與其他兩位長者共同入鏡,為新北市宣傳動健康政策,展示銀色肌力、耐力之美,連年輕選手都自嘆弗如。飛安官寶哥 門外漢拚到63歲奪冠65歲的寶哥是飛安調查官,上山下海,齊柏林摔機失事山區也見得到寶哥的勘查身影,是極考驗觀察力與體力的工作活。他說,「飛安調查工作經常必須進入山區或海裡,很多人往往到事故地點時已經體力透支,但真正的工作才要開始。」經年參加健身健美比賽,寶哥的體能較同齡者勝出許多,因此得以保持專注力在調查上。兩偶像兩祕笈 神人級肉身 打開台灣健美健身賽事紀錄,李寶康這個名字一直是常勝軍,卻不知這位花甲爺爺的健美線條,竟是照著兩本書練出來的,一本是李小龍,一本則是魔鬼阿諾史瓦辛格。寶哥笑說,年輕時他最崇拜的偶像是李小龍,當時他拿著一本記錄李小龍如何鍛鍊肌肉的書籍,從理解肌肉紋理開始讀起,為了達到重量訓練,寶哥甚至自製舉重器材,利用混凝土切割出圓圈圈,沉甸甸的槓片就黏死在槓鈴兩端,舉起時重量貨真價實,也因而練出猶如李小龍電影中的肌肉線條。重逾20KG 腰卻小了2吋在此之前,寶哥說,他從沒接觸過真正的健身器材,更別說30多年前的台灣哪來什麼健身房。36歲那年,寶哥轉職至同集團,成為長榮發展航空業第一批赴美訓練的種子人員,這一年,寶哥說是他體態線條來到顛峰的一年,因為他第一次踏入專業健身房,也因為有魔鬼大帝阿諾的健身訓練書籍作為紙上教練,他的體重從72公斤練壯到98公斤,腰卻小了2吋,「增加的幾乎全是肌肉量」,寶哥從此進入更專業的健美健身世界。寶哥從102年開始被好友推坑報名健身協會比賽,他也無所懼,帶著平時勤健身的狀態與賽,順順利利抱回亞軍。當時拿到冠軍的是一位穿著招牌小紅褲的長者,年齡稍長他幾個月。接下來的賽事,寶哥與小紅褲爺爺便包辦前兩名,寶哥說,凡有小紅褲的存在,他每次便與冠軍擦身而過。直到前年,寶哥為了帶走冠軍獎盃,竟過度練習到疝氣,他回憶,在醫院手術房外,當護理人員念出「李寶康」名字時,寶哥赫然發現推著他病床的人竟然就是勁敵小紅褲。「人生何處不相逢」,原來小紅褲爺爺是醫院的工作人員,當下小紅褲爺爺對著寶哥說,他今年不去參賽了,希望寶哥身體康復,早日將冠軍帶回家。這一年,寶哥63歲,摘下全國總統盃健美比賽冠軍獎牌。歲月不是阻力 全看一顆心今年年底即將屆齡從職場離開,寶哥沒有退出健身的舞台,他不僅為連鎖健身房發聲,也透過指導年輕一輩擴展新的社交圈。身為60歲以上組的不敗指標,李寶康仍不免感慨健美賽事市場近幾年擁抱年輕人票房,例如他曾經歷壯年組60歲以上級別賽事過程,參賽者被取消單獨表演一分鐘的橋段,「不要太忽視老人了」。寶哥在World Gym健身房去年的宣傳粉絲頁上這麼說:「在規律運動的生活下,64歲只是一個數字,體能訓練絕不分年齡,歲月也從不是阻力,束縛你的是不願下定決心。我李寶康64歲,我做得到,你沒有理由做不到。」寶哥增肌的健美食譜每次1根香蕉+2顆水煮蛋1.每天運動前及上、下午茶時各補充一次。吃水煮蛋時,搭配一口橄欖油兩口蘋果醋,可就口喝或淋上水煮蛋,增加風味。2.每天吃魚肉,其次是雞肉,牛肉、豬肉再次之。3.毛豆有豐富蛋白質,對增加肌肉有幫助,綠色蔬菜也要吃足量。噴射機阿嬤 83歲得獎女王玩跨界比寶哥還要年長一輪以上的是潘秀雲女士,今年83歲的噴射機阿嬤早已得獎連連,田徑、跳遠、跑步、登高無不見她矯捷的運動身影。問噴射機阿嬤綽號從何而來?她立刻大笑發出「咻咻咻」的聲響,這個綽號自她就讀蘭陽女中時就有,原因是她老跑在第一,短跑爆發力比下許多小男生。噴射機阿嬤說,她從學生時期就愛短跑,22歲嫁人之後就與運動斷緣,但58歲那年,她因膝關節退化,一度被醫師要求開刀,置換人工關節,這位短跑老將選擇用運動來強健肌肉,擺脫開刀醫囑。而她的賽事挑戰也從這一年開始,63歲起,噴射機阿嬤在田徑賽場角逐獎項,曾代表台灣參加亞運田徑賽摘金牌。自己練跑 喘吁吁到健腳創下如此多的殊榮,相較其他國手,噴射機阿嬤竟是無師自通,她說「請教練指導多貴呀?哪請得起。」潘秀雲說,她的個性獨立,從不靠人,剛開始練跑步時她也難免氣喘吁吁,有一次她突然閃過電視機裡常見人家練丹功,靈機一動,後來她跑步時長吸3口氣、呼氣時則長吐3口氣,逐漸跑出自己的節奏。自回歸跑壇之後,噴射機阿嬤大玩跨界,她在台灣銀髮族協會工作10年,每個月都帶銀髮長者全台趴趴走,隨意翻開桌上的行事曆,每個月3到4攤跑不掉。噴射機阿嬤說,出團之前她還要親自踩線,確保沿途有兩大重點:一是盡量要有泥土地,走起路來較有彈性,她說硬石階反而容易傷害膝蓋;二是有廁所和涼亭,讓老人家可以泡泡茶、補充體力。最高齡登吉力馬札羅山噴射機阿嬤更猛的是,在74歲遠赴喜馬拉雅山脈的安納布爾納峰AC大環線,79歲成功挑戰非洲頂峰吉力馬札羅山,高5895公尺。但風光的背後,噴射機阿嬤不經意吐露說,「當年報名吉力馬札羅山時,我曾經被主辦單位拒絕,理由是年紀太大了。」還好是噴射機阿嬤的得獎履歷太驚人,主辦單位經查才知阿嬤是神人級,這才留下了創當地最高齡的登頂紀錄。「玩什麼都要打破紀錄」,這正是噴射機阿嬤的人生目標。噴射機阿嬤運動處方1.每天跑步7公里。2.一周打2次網球,每次約1小時。3.每個月帶銀髮族出團,步道、爬山等行程不一。【延伸閱讀↘↘↘】。銀齡練健身「慢慢來,身體狀態不退步就是進步」。退休後「做自己老闆」 健身設目標,3個月拿全國冠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7 養生.營養食譜
荔枝吃多會上火,但吃的好也是保健好果!專家教做3道養生料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炎炎夏日,剝出一顆潔白如雪的荔枝肉,品嘗甘甜的荔枝香的同時,還可攝入多種營養素。荔枝肉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葉酸、精氨酸、色氨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成分。它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迴圈,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還有營養腦細胞、改善失眠的作用,對於健忘、神疲等症能起到補氣安神的效果。從中醫角度看,荔枝肉味甘、酸,性溫,有養血健脾、行氣消腫的功效,主治病後體虛、津傷口渴、脾虛泄瀉、呃逆、食少、瘰癘、疔瘡、外傷出血等病症。荔枝核味甘、微苦,性溫,有理氣止痛、祛寒散滯的功效,主治疝氣痛、睾丸腫痛、胃脘痛、痛經及產後腹痛等病症。荔枝性熱,有些人在夏季吃荔枝會出現上火現象。但用好了,可獲得較好的保健效果。下面推薦幾款藥膳:荔枝蝦仁原料:荔枝15顆,蝦仁200克,彩椒半個,蘆筍80克,雞蛋1個,油、鹽、胡椒粉、生粉、薑各適量。做法:1.將荔枝剝殼去核後放入淡鹽水中泡一下;將蝦去頭後剝出蝦仁,挑出蝦線,放入適量的鹽、胡椒粉、生粉和半個蛋清,抓勻後醃制10分鐘。2.鍋中燒開水,加入適量的鹽和幾滴油,下入蘆筍快速燙後拿出來沖涼水;再加蝦仁放入其中滑熟。3.鍋中加入適量的油,先下入薑片和蝦仁翻炒片刻,蘆筍和彩椒切斷後入鍋一起翻炒,再加入荔枝,最後用少量的水澱粉勾芡,大火收汁,裝盤即可。功效:具有開胃益脾、補充能量、健腦補腦、美容養顏等功效。荔枝蓮子淮山粥原料:幹荔枝肉50克,淮山藥、蓮子各10克(搗碎),粳米100克,調味品適量。做法:將幹荔枝肉、淮山藥和蓮子加水煮至軟爛,加入大米100克,同煮粥,最後根據喜好用油鹽或白糖調味即可食用。功效:可治老人晨起腹瀉(五更泄),大便溏稀等症。荔枝大棗湯做法:荔枝幹、大棗各7個,水煎服,每日一劑。功效:可治婦女虛弱貧血。注意事項:1.陰虛火旺者、糖尿病患者慎服荔枝。2.吃荔枝的同時或前後,最好也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白麵、大米等。3.荔枝不宜多食,若連續、大量食用鮮荔枝會產生頭暈、心慌、臉色蒼白、饑餓感、出冷汗、噁心、手足無力等,嚴重者還會出現眩暈、抽搐、呼吸不規則,甚至突然昏迷、脈搏細弱、類近低血糖症狀,醫學上稱為荔枝急性中毒,即荔枝病。
-
2020-07-17 科別.耳鼻喉
胸口灼熱、喉嚨卡卡,胃食道逆流惹禍?
胃食道逆流到底有多盛行?根據健保署就醫人數預估,平均每4人就曾有1人主訴有此症狀,而且近幾年來,人數還有上升的趨勢。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表示,從臨床上來看,胃食道逆流也的確已經超越過去與胃酸相關的消化性潰瘍,成為現今腸胃科門診中很常見的疾病。胃食道逆流發生的原因為什麼會有胃食道逆流?顧名思義,是指原本應該在胃裡的胃酸消化液逆流跑到食道。吳明賢進一步解釋,簡單來說,在胃與食道中間有個賁門(下食道括約肌),應該呈現關閉狀態,但卻可能因為多重因素,導致它在不該開的時候打開,因而造成胃的內容物或胃酸跑到食道。不過,要產生胃食道逆流的現象,也必須符合幾項因素。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指出,首先胃酸要高,由於胃的酸鹼值為pH1左右,食道的酸鹼值則為pH3~4,兩者酸度差距將近1000倍,當1000倍的胃酸跑到食道,可想而知必定會造成損傷。食物則是導致胃酸過多的主要原因,如油脂類、巧克力、菸、酒、咖啡、酸性水果等。其次,賁門有沒有關好也是一大原因。至於造成關不好的原因,包括生理構造問題如老化導致括約肌鬆弛、食道裂孔疝氣、腹腔內壓力增加(如剛吃飽就趴睡、穿了緊身衣等)。吳登強說,當胃酸逆流時,人體是有機制能讓它緩和下來,如口水會將胃酸往下帶,食道也有蠕動波能將其往下帶,但當口水量不足、食道蠕動不好時,就會造成影響。胃食道逆流症狀與嚴重性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五花八門,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典型的症狀(食道症狀)如胸口灼熱感,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吳明賢指出,這是最常見,也是病患求診的主要原因,不過,臨床上通常會先排除是否有心臟問題。但仍有少部分人屬於非典型症狀(食道外症狀)如喉嚨不舒服、咳嗽、氣喘發作,更嚴重時甚至會有吞嚥困難、蛀牙、牙周病、聲帶水腫或聲帶沙啞等表現。「一般來說,有些族群如男性、肥胖者、有代謝症候群、飲食不正常、壓力大、愛抽菸、酗酒的人等,都是胃食道逆流的高風險族群。」吳明賢指出,若從職業別來看,服務業從業人員或業務性質、司機等,會因工作需要而延誤正常三餐時間,或因為趕時間囫圇吞棗,情緒緊張壓力大等,都有可能加重症狀的產生。胃酸刺激食道,會發生癌變嗎?由於食道並不耐酸,若黏膜經年累月受到胃酸逆流的刺激,除了容易產生發炎、潰瘍等現象,有時食道上皮細胞受到胃酸破壞,久了之後便可能變性,造成「巴瑞特氏食道」,而這或許就是病變的開始,日後會增加罹患食道腺癌的機率。吳明賢認為,民眾也無須過度擔心,雖然西方報告顯示巴瑞特氏食道演變成食道癌的機率不低,但從臺灣本土個案來看,機率卻很低,會不會轉變成食道腺癌,還須視巴瑞特氏食道的長度、切片觀察有沒有細胞變性,通常若有細胞變性且長度超過3公分,危險性較大。胃食道逆流的診斷很多人會因為胃食道逆流症狀並不典型而不自知,甚至只有一點點不舒服就忍著,但當胃食道逆流造成生活上的影響,如打擾睡眠、喉嚨沙啞等,醫師建議要考慮就醫,進一步檢查以避免巴瑞特氏食道的產生。要診斷胃食道逆流,除了可以從症狀做初步診斷外,最立竿見影的工具則要靠胃鏡與X光,但胃鏡也只能排除有無惡性、潰瘍等器質性疾病的可能;X光的好處則可觀察胃酸逆流對食道是否造成影響,若進一步懷疑有食道癌變化,則需做病理切片來確診。如果照胃鏡後仍無法確定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時,臨床上也會進一步透過食道功能檢查,包括食道壓力測試、24小時胃酸測試等,但通常9成以上的患者都可以靠著胃鏡檢查正確診斷。避免發作,生活飲食調整這樣做!◆三餐定時吃,餐餐7、8分飽。◆睡前2~3小時不進食。◆吃完東西不立刻躺下。◆不穿緊身衣服或束緊皮帶。◆床頭墊高15~20公分。◆戒菸、戒酒、減肥。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一旦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時,必須調整生活飲食習慣,不過光靠這樣做,成功機率通常不大;吳明賢說,這些習慣畢竟都是經年累月的,比較簡單的方式可靠就醫治療,藥物治療的目標在於快速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胃食道逆流主因是胃酸過高所引起的,所以,必須藉助可調整胃酸的藥物如制酸劑、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胃乳片等,讓胃酸沒有機會逆流,或者即使逆流了,酸度也會大減。目前最新的方式,是採用來自海藻萃取的藻膠酸,好處是會保護整個食道,效果類似胃乳。吳明賢提及,藻膠酸進入體內與胃酸混和後,會形成低密度的泡沫乳膠層,能漂浮於胃的上方靠近食道口的位置形成阻隔,阻擋胃的內容物與胃酸上流到食道,可保護黏膜不受胃酸刺激,這類藥物也經常合併上述三類藥物使用。特別的是,藻膠酸是在飯後食用,胃食道逆流通常都在飯後發生,服用後可形成保護膜,避免剛吃飽後逆流又發作,且能持續3、4個小時,作用快,只要短短3至5分鐘就能發揮效果。吳登強進一步補充,胃食道逆流的治療療程為2至4個月,一般建議療程結束後還是將藥物備在身邊,並視情況服用,因為胃食道逆流症狀雖然會好,卻不會斷根,只有極少數人須靠手術治療,但也不一定能根除疾病,可能仍需長期服藥。吃胃乳或咀嚼錠較好?吳登強和吳明賢兩位專家一致建議,胃乳的效果作用快,牙口不好者也可使用,缺點則是無法隨身攜帶,適合放在家中當成常備藥;而咀嚼片的好處是能夠隨身攜帶方便,應酬過後若不舒服可立即服用、緩解症狀,特別適合經常外食的上班族。★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摘自常春月刊448期,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15 科別.消化系統
OL吃益生菌反而脹氣 就醫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
「巴豆肚肚又脹氣了?來包益生菌吧!」現代人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腸胃問題多,益生菌成了必備的隨身寶物。但是30多歲的林小姐,因胃酸過多、消化不良等問題頻頻發生,因沒有時間看醫師,便自行增加益生菌的用量,結果脹氣反而更加嚴重,就醫才發現患有胃食道逆流。藥害救濟基金會藥師趙必暉提醒,針對想改善的症狀可先向醫師或藥師諮詢適合的益生菌產品;且僅是保健食品,只可作為日常生活的補充功效,而非正規醫療,因此食用後仍無法改善症狀,便應就醫治療。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表示,益生菌依據目的不同而有不同菌種,也些強調整腸健胃、有些標榜可改善過敏或是預防女性私密處感染。原則上益生菌並不會加重胃食道逆流,若是因腸胃消化而導致胃食道逆流,吃益生菌或有改善,如果一直未見效,可能和所吃的菌種不對有關。但若是因結構性問題而造成的胃食道逆流,如胃排空障礙、橫隔膜疝氣等,益生菌吃再多都沒有效。而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種類琳瑯滿目,除了可從優格和優酪乳補充外,也有做成粉狀、錠狀產品;菌種也有比菲德氏B菌、嗜酸乳桿菌等各式益生菌。可依照各家廠牌的建議用量服用,通常症狀期會使用較多,好讓益生菌在腸道內定植,待維持期再減少劑量。柳朋馳表示,並沒有特定廠牌和特定菌種的益生菌比較好,但選擇合適的菌種和劑型很重要。首先須了解自己想改善的目標,例如:脹氣或是便秘,若是吃了一至三個月都沒有改善,便可換一個菌種試試看。另外,有些乳糖不耐或是對牛奶或乳製品過敏者,若是以優格和優酪乳的方式補充益生菌,可能反導致更嚴重的腹瀉或是脹氣等症狀,因此可以改用粉狀或錠狀的產品。而常被添加在益生菌食品的「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趙必暉說,因國外研究發現部分菌株可能帶有抗藥性基因,吃進人體後可能轉殖到其他細菌上,進而造成抗藥性致病菌的風險。因此我國也針對這兩種菌株有使用限制,除非經過檢驗確認食用安全性,否則不得使用。雖然九成以上的民眾都可安心使用益生菌,但柳朋馳提醒,因益生菌常為繁殖力高的菌種,細胞代謝快,因此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趙必暉也提醒,購買市售益生菌產品前,要特別留意產品成分及許可標章,最好先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選擇自己適合的產品。
-
2020-07-02 科別.泌尿腎臟
男子疝氣復發 「微創修補手術」隔天就出院
南投65歲林姓男子三年前左側疝氣手術,半年前發現左側下腹又鼓起一包,因為可以按壓推回,所以也不太在意。但最近出力活動下腹沉重,疼痛難耐,檢查後發現疝氣再復發,經醫師進行微創疝氣修補手術之後,隔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後可正常活動,兩個月後就可以負重運動。南投醫院外科醫師許家榮醫師說,腹股溝疝氣是外科相當常見的疾病,後天性的疝氣可能會因為人體老化、懷孕、腹水、咳嗽、便秘、過度用力、吸菸、肥胖等等原因,造成腹內壓力上升而導致腹股溝肌肉或筋膜退化,接著腹腔內器官或組織進而被擠壓出來。疝氣不會自癒,許多患者可將腹內器官推回腹腔內,但是久站、彎腰或咳嗽等用力時,就可能又跑出來,因此仍建議手術治療。許家榮醫師提醒,疝氣若不處理,如果腸子等器官卡在腹壁外,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可能會引起腸阻塞、器官壞死、腹膜炎,危及生命。而新的微創疝氣修補手術是以腹腔鏡方式來修補腹股溝退化之處,加強腹壁強度,降低復發的機會。對於接受過傳統疝氣手術後復發的患者,更適合接受微創手術。不但傷口小、疼痛感少、復原也較快。醫師也提醒患者在術後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並維持規律之生活作息,減少便秘或感冒的發生,加速傷口修復,也減少復發機率。當發現腹股溝(肚子連著大腿的區塊)凸出腫塊,平躺時會縮回去,就可能是疝氣。建議應至外科、泌尿科就醫,盡早處理,盡早脫離疝氣困擾。
-
2020-06-21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新型冠狀病毒重創產業、影響生計,一般民眾不能出國、不聚會、少出門,有些上班族改為居家工作,連志工活動也大多取消,一下子多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時間。當學生突然被告知老師生病不上課,或公司的會議因故臨時取消,這忽然多出來的一、兩個小時,不論是用來嬉戲、聊天、放鬆或趕進度,感覺都是賺到了。而這次的疫情長達四個多月,我們除了配合防疫政策、維持健康,是否無意中也成就了一些事情?廚藝精進:減少了外食。雖然叫外賣很方便,但吃多了,難免還是想吃家常菜。尤其平常難得聚在一起的家人都在家,家庭主婦想盡辦法,包括從網路搜尋,天天變出不同菜色,廚藝大為增進。最近疫情趨緩,我在一家生意很好、座位很擠的餐廳吃飯,無可避免地聽到鄰桌兩位熟年男士的對話,內容竟然是分享如何在家煮出一碗好吃的麵。體態豐潤:不能到處趴趴走,許多運動中心暫不營運,加上廚藝精進,體重不增也難。幾個月沒見的朋友怎麼臉圓了,肚子好像也多了一圈,想朋友看我也應如是吧。看見住家附近的美好:有些朋友反而體態輕盈、身子結實,原來是每天早晚都在住家附近的公園、堤岸、步道或街道健行約萬步,心跟著靜下來,才發現住家附近原來也有好風景。凝聚親情:一家子整天在一起,難免有摩擦,甚至有家暴的新聞出現,但此時也是凝聚親情的好機會。例如朋友住在國外的孩子回台,因班機取消回不去,除了與父母一起追劇、打麻將,還深度長談,化解了小小心結。修補身體: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醫療資源不匱乏,一般手術不受影響,甚至因就診病患減少而排程容易,有些人乘機就醫,處理皮膚小腫瘤或開疝氣,像我就動了腰椎手術,之後剛好在家休養。有位朋友則去美容除斑,因為大家都戴口罩,臉部紅腫看不到,只覺得疫情怎麼讓她變得更漂亮了。原來眼睛也會笑:有位朋友說本以為大家都戴口罩,只露出眼睛,不用化妝、不塗口紅,與人碰面時,臉上也不用有表情。沒想到原來笑時,眼睛會瞇起來,有時還成一條縫。所以儘管戴口罩,笑意、臉色還是藏不住,何況我們還有點頭、招手等肢體語言呢。多看書,勤寫作,體驗視訊開會與遠距上課:這是我主要的活動,早上努力閱讀家中閒置許久的新書,並寫讀後感;下午靜下心來寫作,讓專欄文章提前交稿。許多會議因疫情而改為線上會議,我學習如何加入視訊會議,不要誤開麥克風或鏡頭,以免讓自己和家中亂象顯現於畫面中。另外,直播會議不僅省了交通往返,而且在家聽演講,一邊喝茶、削水果或做做伸展運動,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當我們慢慢走出對病毒的不安與焦慮,生活逐漸恢復到原本忙碌的常態,回想疫情期間的不便、沉潛、慢活與耐心,真是一個很不尋常的經驗。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20-05-06 癌症.其他癌症
「被遺忘的睪丸」癌化機率高10倍 醫師提醒別輕忽
高雄一名46歲男性因急性左下腹部疼痛到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外科就診,經醫師理學檢查,懷疑是左側腹股溝疝氣,疑有腸壞死,醫生發現他左側陰囊內沒有睪丸,安排會診泌尿科。透過理學及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該名男性患有隱睪症,睪丸在左側腹股溝內,已有急性壞死情形,緊急為患者開刀,手術後病理證實為隱睪症併發睪丸癌,所幸癌細胞尚未擴散,術後恢復良好。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蘇進明說,隱睪症是男性發育時,睪丸由腹腔往陰囊下降的過程中斷,或是帶路的軟組織沒有進入到陰囊,使得睪丸無法有效落在陰囊。若忽略檢查,睪丸長期受腹內高溫影響,不僅造成睪丸的造精能力變差,未來癌化成為睪丸癌的風險將高出10倍。蘇指出,男嬰在新生兒健檢時就可以得知是否有隱睪,建議在1至2歲期間接受手術治療,讓睪丸的發育、功能較有利。手術方法依照隱睪位置判斷,若睪丸位置較低,可經由腹股溝開刀,找到隱睪及精索,將其與腹膜作充分剝離,讓睪丸有足夠的長度可以被拉到陰囊內,固定在陰囊壁。臨床上在檢查隱睪症問題時,也有部分小朋友會因為情緒緊張,造成提睪肌收縮,將睪丸拉到下腹部,使得檢查時摸不到睪丸,稱作「伸縮性睪丸」,通常在青春期後會恢復正常,蘇進明提醒家長多留意孩子成長狀況,除基本的健康檢查外,可透過換尿布時,多觀察陰囊外觀或是以觸摸方式關心孩子的睪丸發育,如有異狀,要盡早就醫治療。
-
2020-04-12 科別.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 八旬翁尿中有膿
年長男性注意,若頻繁解不出尿、甚至尿中有膿,可能是攝護腺肥大問題。一名住在安養中心80多歲的老翁,之前就有頻尿但出現量少、解尿不順情形,原覺得是年長而不以為意,但三個多月前發現尿中有膿,在女兒陪同下就醫發現是攝護腺肥大、並有兩公分大的結石,經手術治療加上醫師所開抑菌、增加膀胱收縮藥物下,情況明顯改善。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收治該病患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殷約翰表示,攝護腺肥大與男性荷爾蒙有關,也是男性獨有的問題,所伴隨常是排尿不順症狀,以往都發生在60歲以上男性,但近年發現有年輕化趨勢,40、50歲患者也大幅增加,他以自己近年臨床患者統計,50至70歲的患者就占約六成。造成攝護腺肥大之原因,殷約翰說,最主要是隨年齡增長,男性荷爾蒙的刺激造成組織增生;另外,不良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晚睡,或是體重過重、肥胖,過油過辣高脂等飲食習慣,肝硬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等,都是可能的危險因子。頻尿、量少、排尿慢他說,攝護腺肥大會引起患者排尿障礙,常見症狀有頻尿、排尿慢、尿流細小、有餘尿感,或夜尿次數增多;到後期時則可能出現膀胱炎、尿道炎,而泌尿系統癌症等也可能引起血尿。在檢查上,他說,透過病史詢問、指診、超音波、膀胱鏡、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等都是方式之一。如上述患者雖沒有血尿,但經超音波檢視後,發現其攝護腺比原先肥大、膀胱內有一顆約兩公分大的結石,一般來說結石大於一公分、卡於膀胱頸或尿道,就會出現明顯的排尿困難。而同時也發現老翁有疝氣的問題,主要原因與便秘一樣,攝護腺肥大患者因為尿不出來,所以膀胱就需用力,以致腹壓升高,久而久之就可能導致股溝疝氣。不過,殷約翰說,因考量老翁年邁且不影響攝護腺割除,故暫不處理。輕症口服藥能改善而在治療上,殷約翰說,若症狀較輕微,多數患者以口服藥治療就能改善,若合併有出血、膀胱結石、腎功能受損或排尿困難而影響生活時,則建議透過手術治療改善。在考量老翁身體狀況尚可下,以手術將攝護腺摘除、結石取出,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三天後即出院;並開立抑制細菌、增加膀胱收縮藥物,助解尿順利,兩個月後回診時,解尿情況已改善。多蔬果、少辛辣如何防護攝護腺肥大,他建議日常生活可多吃蔬果,減少便秘;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酒等,以免交感神經收縮更厲害;而服用可能影響膀胱收縮藥物時,應向醫師諮詢後再服用,以免症狀加劇;很重要的是,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應定期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