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畏寒
共找到
233
筆 文章
-
-
2021-05-2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我是肺炎、流感、感冒還是氣喘?胸腔科醫師教分辨這些症狀,完整解析呼吸道疾病
近來武漢肺炎、流行性感冒佔據大量媒體版面,民眾也相當關注自身健康問題,紛紛好奇自己出現的症狀,「我是肺炎、流感、感冒、氣喘還是肺癌?」呼吸道疾病相當多元,除了最常見的感冒、流感,也別輕忽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的肺炎、 抽菸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民眾可了解疾病症狀,再依情況決定是否就醫檢查,若自覺是小病,不要到急診室就診,以免徒增病毒感染風險,可至一般診所就診。呼吸道疾病千變萬化, 又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鄒志翔列出以下13種呼吸道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保花錢榜居第4名 普通感冒 透過病毒或細菌感染,具傳染性,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逾200種病毒與普通感冒有關,以鼻病毒最常見。 普通感冒的症狀通常從鼻塞開始,漸漸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癢、咳嗽,偶爾會有輕微頭痛,較少發高燒。普通感冒的治療多以舒緩不適為主,多休息、多喝水,大約3∼5天,最多1周就能康復。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 主要由病毒引發,A型、 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經飛沫及接觸傳染,於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一般說來,季節流感好發於秋冬,與普通感冒不同,常引發高燒39℃以上,全身肌肉痠痛、倦怠無力,伴有明顯頭痛、喉嚨痛及咳嗽,會持續1∼2周。嚴重者可能引發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甚至走向心肺衰竭。 定期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高危險群包括慢性心肺病患、嬰幼兒、老人及醫護人員,都應定期施打疫苗。近2年因青壯年感染流感的併發症比較嚴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也放寬至50歲以上。 咽喉炎 分別為咽炎和喉炎, 因咽與喉緊密相連,交互影響,通常合併稱之。急性咽喉炎多為病毒引起,細菌感染較少見,好發於季節交替時;另環境因素,如高溫、粉塵、煙霧、刺激性氣體等也可能引發;用聲過度則會引發急性喉炎。 急性症狀常見喉嚨痛、發燒,有時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打噴嚏、頸部淋巴結腫大。一般不會妨礙日常生活,多喝水、多休息,飲食禁刺激、辛辣物,不要抽菸。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是第3大死因支氣管炎 支氣管發炎時會分泌過多黏液,導致咳嗽、咳痰、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急性發炎多在3∼5天內好轉,咳嗽、咳痰 則持續2∼3周。急性支氣管炎多數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另外,刺激性氣體、寒冷空氣,也會減弱支氣管的防禦力。 肺炎 肺炎主要有2種病因,一是細菌感染,一是病毒感染。肺炎通常為細菌引發,又以肺炎鏈球菌最常見。肺炎鏈球菌平時寄居鼻腔,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入侵肺部,以老人、幼童、慢性病患最易感染,不過靠施打疫苗可預防。 而病毒性肺炎則比較少見,奪走多條人命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ME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以及在2019年底於中國武漢爆發的新 型冠狀病毒COVID-19),都是病毒性肺炎的例子。 病毒性肺炎為吸入性感染,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播。研究發現,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危險群,且在冬春之際、季節性流行感冒病毒肆虐時,罹患病毒性肺炎的機率也會提高。 肺炎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咳痰、畏寒、噁心、嘔吐、胸痛、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咳血,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最大的區別在於,會出現肺部浸潤現象。少數破壞力強的細菌、病毒(如 SARS)會傷害肺部組織,留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 肺炎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若能及早就醫,治癒機率高。若沒有好好處理,後續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心肺衰竭等,千萬不可輕忽。 慢性呼吸道疾病,肺阻塞居全球第4大死因 氣喘 醫學上稱為「支氣管性哮喘」,發生原因為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氣喘病人通常有家族病史,症狀為長期咳嗽、時好時壞,特別是季節交替、夜間低溫時最難受,伴隨胸悶、有痰,呼吸中有「咻咻」的喘鳴聲,常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 有過敏體質的人不一定會發病,主要是被過敏原激發,最常見的是塵蟎,有些人則對飲食過敏,也有人對花粉、貓毛狗毛、德國蟑螂等過敏。 慢性阻塞性肺病 簡稱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主因是抽菸引起發炎反應,肺泡無法有效交換氣體,病患會出現喘、悶、咳、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20歲開始每天抽1 包菸,大約到40歲左右,就會 產生COPD症狀,患者也較易罹患流感、肺炎、肺結核及肺癌等疾病。 COPD又分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區別在於肺氣腫病人走路會喘,體型偏瘦;慢性支氣管炎則以咳嗽、痰多為主,病人體型較胖,也有患者綜合2種症狀。由於COPD是進行性疾病,藥物雖可控制病情,但無法逆轉病程,愈早戒菸,愈能減緩惡化程度。 肺結核 屬第3類法定傳染病,乃肺臟受結核桿菌侵襲,形成結核。患者多為過去曾感染再復發,也有人是被傳染,但機率較低,吸入結核菌僅5∼10%會發病。 肺結核的症狀是咳嗽3周以上,甚至咳血,也有人會持續發燒,並非急性高溫,體溫約在37.5℃左右,嚴重的話,體重會減輕。現在已有很好的藥物可治療,但需要服藥6∼9個月,病人要耐心遵從醫囑。 支氣管擴張症 因支氣管永久性擴張,容易反覆感染,病人的表現通常是咳血、痰多,對天氣變化較為敏感。成因多為年輕時肺部感染所致,某些疾病如肺結核的後遺症,也會導致支氣管擴張。另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也是高風險群。 其他胸腔疾病,肺癌高居國人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 肺癌 居國人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與30年前不同的是,過去扁平細胞癌、肺腺癌的比例約6:4,現在已各半。扁平細胞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抽菸及二手菸,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政府大力宣導戒菸。但近10年肺腺癌比率上升,患者多數不抽菸,連家庭主婦也會得,推論可能與空氣汙染有關。睡眠呼吸中止症 因病患睡眠時上呼吸道重複塌陷阻塞,所以會產生打鼾、呼吸中止現象,通常白天會精神不濟。同時因長期夜間缺氧,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等併發症。 「肥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危險因子,頸圍愈粗,罹患機率愈高。一般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以及更年期女性。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病人須配合減重、安眠藥減量,以免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狀。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簡稱ARDS( a d u l 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廣泛性的肺泡微血管受損,使得氣體交換受到嚴重阻礙,造成呼吸困難、缺氧,甚至皮膚會呈藍紫色。 常見原因為敗血症、肺炎引發的併發症,或流感、嚴重創傷、溺水,進而可能會造成肺部硬化,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極高。治療上會給予支持性療法,等待肺部漸漸恢復功能。 間質性肺疾病 主要是各類病因使得肺部間質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病變,讓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受影響。有些是自體免疫疾病引起,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愈早發現愈可治療。 另外還有原發性肺纖維,俗稱「菜瓜布肺」,乃不明原因造成漸進性的肺部纖維化,肺部像菜瓜布般粗糙有空洞,失去交換氣體功能,病患呼吸會像快窒息般痛苦,發病至死亡僅2∼5年。原發性肺纖維化原因不明,但有藥物可以緩解,讓症狀不至於惡化太快。 綜合上述,非病毒或細菌引發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高危險因子主要是抽菸;如果是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像流感、普通感冒,以及SARS、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因有傳播性,必須要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被關1年多才解禁,她看台灣「還沒不可收拾」:每個人守5關,幾週疫情就能挺過去!.70歲是逗號不是句號!她不再繞著先生轉、獨居新生活:就算有小挫折也無礙愜意人生.兒子找到伴想結婚,媽卻怕他被詐騙會離婚?翅膀硬了要離巢,想太多不讓他飛才悲劇
-
2021-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確診延燒萬華區 民眾搶打疫苗每日至少千名
國內疫情急速升溫,國內昨日新增16例本土及1例調查中新冠肺炎個案,其中2名確診者足跡曾至萬華區兩間茶室,北市衛生局今下午即刻通知環保局派員前往消毒,衛生局表示,疫情升溫後,疫苗施打意願明顯提高,中央也會視施打情況配發疫苗,民眾不用擔心。本土確診延燒至北市萬華區,包含三水街「鴻達茶藝館」的案1220,以及西園路1段「楓香清茶館」案1221,衛生局今下午已前往消毒完畢,據了解,茶室並無實施實名制,只要花200元即可入場,而在裡面唱歌「口水都噴來飛去的」最容易感染。案1220是60多歲女性,近期無出國紀錄,在萬華區三水街上的「鴻達茶藝館」上班,5月6日出現疲倦、發燒、喉嚨不適等症狀,接連3天到診所就醫,症狀仍持續,昨日就醫採檢通報,今天確診。案1221則是50多歲女性,近期無出國紀錄,在萬華區西昌街上的「楓香清茶館」上班,5月10日出現喉嚨癢、咳嗽及畏寒症狀,昨日到院採檢,今天確診。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表示,截至5月11日上午9時,北市獲配發2870瓶,換算下來有2萬8700劑疫苗,目前已打了2萬多劑,剩下約9220劑。余燦華表示,過去施打數每日平均約500至700劑,但從5月3日起每天平均都有1000人進行疫苗施打,平日施打率比假日好,5月6日施打1251劑、5月7日1595劑、5月10日1300劑。余燦華說,疫情升溫後確實提高民眾疫苗施打意願,民眾不用擔心疫苗不夠打,目前疫苗配分作業並非定額配發,而是醫院及市府依照施打及下周預約接種情況,彙整提報給中央,並視施打狀況配發疫苗,每周至少配發1次。
-
2021-05-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臨床試驗 疫苗對青少年防護力達96%
美國麻州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今天宣布,首次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他們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對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族群防護力達96%。法新社報導,美國3235名受試者裡,2/3接種莫德納疫苗,另外1/3施打安慰劑。莫德納公司表示,研究顯示「疫苗對COVID-19的防護力達96%,耐受性良好,迄今沒有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研究人員在受試者施打第2劑後平均35天展開追蹤,不過在施打完第一劑疫苗後14天,有12例受試者COVID-19確診。莫德納表示,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從輕微到中度不等」,最普遍的是注射位置疼痛;而在施打第2劑後,副作用包括頭痛、疲倦、肌肉痛與畏寒發抖,不過迄今沒有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莫德納說,正和監管機關討論修改規則以讓疫苗適用於12到17歲的年齡層。莫德納疫苗目前在已獲批准的國家僅核可用於18歲以上族群。輝瑞(Pfizer)與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也已向美國與歐洲監管單位申請,准許疫苗在12歲至15歲族群的緊急使用。加拿大已在5日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輝瑞疫苗用於青少年族群的國家。
-
2021-05-06 新聞.健康知識+
初期感冒可食療 營養師教3類型感冒自療法
●感冒多由流鼻水和喉嚨痛開始●受寒感冒初期,吃蔥白粥或喝薑茶可緩解●喉嚨痛又咳嗽的感冒,喝熱金桔或檸檬水能改善李先生因糖尿病前期來掛營養門診,他的黑眼圈很深、鼻音很重,因穿太少著涼感冒了,剛開始流鼻水、喉嚨痛,幾天後演變成咳嗽,痰變成黃色,半夜咳到難以入眠。絕大多數人感冒都由流鼻水跟喉嚨痛開始,這是因為鼻腔跟喉嚨是人體接觸細菌病毒的第一道防線,這時如果沒有趕緊將病毒消滅,以及做好保暖的動作,病毒會悄悄入侵我們的支氣管跟肺部引起咳嗽,感冒會拖得更久。其實,感冒不用急著看醫師,可以經由食療減輕症狀。我建議李先生一天三餐可擠金桔或檸檬汁,連皮一起加熱水熱熱的喝,喝了3天後,他的喉嚨痛跟流鼻水症狀就好轉,半夜也比較不咳,能一覺到天亮。3類型感冒自療方法1、受寒型如果是不小心受寒而感冒,像是穿太少、吹冷氣、淋雨、運動或泡澡後沒有立即擦乾吹到冷風等狀況,容易引起發燒,出現畏寒、無力、虛弱,別緊張,這是身體自動的排寒反應,只要讓身體出汗,就能自動退燒了。建議可吃蔥白粥或喝薑茶,讓身體發熱;也可以用老薑粉混熱水,泡個腳,蓋上厚厚的被子休息,讓身體出汗,逼出寒氣,燒才退得完全,就能痊癒了。2、喉嚨痛型喉嚨痛是身體發炎的感冒症狀,因為喉嚨鼻腔發炎,吞口水會刺痛,吸到冷風會不適,建議喝熱金桔或檸檬水,因為金桔或檸檬的皮,富含類黃酮,可以幫助消滅病毒及細菌,且類黃酮在熱水裡,釋放的有效成分會更多,所以,出現喉嚨痛時,可以照三餐喝金桔熱水,要帶皮喝,趁此時把病毒消滅,不要擴散到支氣管。此外,平時戴口罩(睡覺時也戴)、圍上圍巾、吹風機吹喉嚨等方法,能讓喉嚨保持暖和,很快就能改善喉嚨痛症狀。3、咳嗽症狀型如果出現咳嗽,代表病毒已經入侵到支氣管或肺部了,肺腔感覺緊緊的,有時伴隨胸悶,深吸一口氣更會想咳嗽,還會有膿痰現象,尤其清晨四、五點時咳得特別厲害。建議喝熱金桔或檸檬水,也可以緩解咳嗽。還可以拍打肺經,直接拍打胸腔跟鄰接肩膀的凹陷處,通常有咳嗽症狀的人,拍打此處會咳得更厲害,因為咳嗽是人體排出寒氣、病毒的自然管道,多拍多咳,將痰排出,搭配喝熱金桔或檸檬水,很快能改善。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治療特色醫療院所
基層診所No.3林正宗婦產科/排便後擦拭不淨 也可能造成骨盆腔炎林正宗婦產科109年診治女性骨盆腔發炎患者16,683人次,居全台醫療院所第三名,高於許多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院長林正宗表示,相對於醫學中心,診所有一定的便利性,但骨盆腔發炎最怕反覆感染,問診品質才是門診人數關鍵。常見在他院治療復發多次的病患找上門,診所會透過細菌培養找到源頭對症下藥,又或者請患者把性伴侶找來一起治療,讓男性也進婦產科,根治滿意度不斷提升。林正宗表示,骨盆腔炎在婦科疾病的嚴重性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最怕患者以為肚子痛,不當一回事,久了沾黏引發不孕或外孕,變慢性骨盆腔炎更難醫治。由於骨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遇到慢性骨盆腔炎患者吃抗生素不見好轉,一定會先透過細菌培養找出感染菌源。林正宗說,別以為披衣菌、淋病雙球菌才是感染主力,若大便擦不乾淨,或者溫泉池子清洗不乾淨,泡到前一個人的「屁屁水」,都可能因大腸桿菌、糞便腸球菌經肛門感染後,引發骨盆腔炎。若沒有用對抗生素便無法改善,曾有病患在醫學中心看了兩個月沒好轉,直到尿道膀胱炎進一步培養細菌,才找到發病癥結。地區醫院No.1宏其婦幼醫院/經期保護功能弱 經後常見急性發炎健保署統計,109年骨盆腔發炎門診就醫件數,宏其婦幼醫院居地區醫院第一名,共11,494人次。院長張紅淇表示,骨盆腔發炎最主要的原因是,陰道內的病菌感染子宮頸,破壞子宮頸的保護功能,使細菌往上跑至子宮。張紅淇指出,月經期間保護功能較薄弱,因此急性骨盆腔炎常發生在月經後第4至5天。常見致病菌有淋病雙球菌、披衣菌或多種細菌同時感染,性行為是主要感染途徑,15至40歲生育年齡、且有性經驗的女性較易發生。此外,陰道感染、陰道沖洗、裝置子宮避孕器等,都是危險因素。骨盆腔發炎常見下腹部疼痛或腰痛,其他如月經失調、陰道分泌物異常、性交疼痛、解尿疼痛、發燒畏寒等。急性骨盆腔炎若未治癒,會演變為慢性骨盆腔炎,只要免疫功能不佳,就可能復發。張紅淇說,骨盆腔發炎常由多種細菌同時感染造成,因此患者須接受10到14天完整的抗生素治療,不能因為自覺症狀改善擅自停藥。一旦反覆感染,很容易造成沾黏、不孕症、子宮外孕及慢性骨盆腔發炎。骨盆腔發炎確診困難,後遺症又難纏,因此當有疑似骨盆腔發炎症狀時,應該積極治療,以免造成遺憾。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少穿緊身褲、少用護墊 多補充優格、益生菌健保署統計,109年骨盆腔發炎門診就醫件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以9,249人次居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詹景全表示,男女因先天身體構造不同,女性較容易有生殖上的感染,建議骨盆腔發炎患者,除了吃藥治療,也盡量少使用護墊、穿緊身褲。詹景全指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骨盆腔發炎的門診,每月多達2600至3000人不等,由於是婦幼科門診,所以95%為女性患者,但也有不孕症夫妻為了檢驗一同來看診。看診時需做內診,做超音波檢視是否有感染或囊腫情況,要排除器官病變,才能判定是否為骨盆腔發炎。由於細菌喜愛潮濕、悶熱環境,建議女性盡量不要穿緊身褲、不要憋尿、少用護墊,分泌物若多就勤跑廁所擦拭。另外,性行為也是造成骨盆腔發炎原因之一,若沒有生育需求,建議男性盡量不要在陰道內射精,避免改變女性陰道酸鹼值,以及把病原體送往陰道,增加感染機率。至於生產完安裝避孕器的女性,詹景全說,由於避孕器五年需更換一次,因此會留一條尼龍線在外方便取出,但該線也會成為帶入細菌的管道,建議婦女可多補充優格、優酪乳、益生菌。醫學中心No.1台北馬偕醫院/醫師多、門診也多 開夜診方便上班女性在這次女性骨盆腔內器官發炎疾病門診就醫排行中,台北馬偕收治5,431人次,成為醫學中心之冠,該院婦產部主任王有利說,婦、幼兩科一向是馬偕醫療強項,且醫院又位居台北市中心,當然婦科患者人數相對較多。王有利指出,每個醫院都有其特色,以台北馬偕為例,婦科就屬於大科,共有二十多名主治醫師,其中包括多名女性醫師,加上相關護理人員超過百位,這對於個性保守的女患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該院堅持開設夜診、周六診,讓上班的女性患者方便看病,只要提高就醫可近性,收治人數就會變多。在這項婦科疾病就醫人數排行上,幾家基層婦科診所取得絕對領先,排名第一的診所收治人次達22,598,約莫等於前六名醫學中心人數總和。王有利分析,骨盆腔內器官發炎屬婦科常見疾病,多數與性行為有關,許多女性認為這是小病,只需吃些消炎藥,且易聯想到較負面的形象,因此習慣就近在婦科診所就醫。許多婦科診所擁有醫療團隊,早中晚均有門診,甚至假日也開診,加上醫療費用較低,可近性比醫院高出許多。門診觀察,這類疾病患者常在診所多次就醫,不見效果才會轉至醫學中心。
-
2021-04-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不良反應 一天增24例
AZ疫苗昨新增廿四件不良事件通報,其中一件屬於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個案為廿幾歲女性,於注射後當日出現疲倦、四肢痠痛、畏寒、發燒、關節痛、噁心及注射部位疼痛,現已好轉。另有一例原被列為非嚴重不良,經食藥署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ADR)評估,改列疑似嚴重過敏反應。個案為五十多歲女性,有起疹就醫紀錄,接種後十分鐘出現嘴唇、舌尖腫脹麻痺等症狀,合併噁心、發熱、發紅、呼吸喘及血壓高,醫師立即給予抗過敏藥物,當晚離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不良反應共一八八件,其中非嚴重不良一七○件,疑似嚴重不良十八件,已有三名疑似嚴重過敏反應。另外,國內昨天新增三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自菲律賓入境兩例(案一○七五、一○七六),自印度入境一例(案一○七七),均為來台工作。
-
2021-04-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AZ疫苗!20歲女畏寒、5旬婦舌尖腫脹麻痺 列嚴重不良事件
AZ疫苗開打至今將近一個月,已接種人數為3萬2450人,新增一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反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個案接種當天出現畏寒、發燒、關節痛等症狀,目前已好轉。另有一例原列為非嚴重不良事件者,也改列為嚴重過敏反應,目前嚴重不良事件總計三例。莊人祥表示,新增24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23件屬非嚴重事件,一件屬於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該案為20幾歲女性,於注射後當日出現疲倦、四肢酸痛、畏寒、發燒、關節痛、噁心以及注射部位疼痛。目前已經好轉。而疑似嚴重過敏反應中,其中一例原為非嚴重不良事件,轉列為疑似嚴重過敏反應。莊人祥表示,轉列為嚴重的案例是原本曾經起疹就醫的50多歲女性,經過委員會重新審視後,改列為疑似嚴重過敏反應。該名個案因接種當天10分鐘後有出現嘴唇、舌尖腫脹麻痺的症狀,同時伴有噁心、發熱、發紅、呼吸喘及血壓高的症狀,給予抗過敏藥物治療後,症狀好轉,因此當天晚上就已經離院。但因為符合嚴重過敏反應,委員會重新改列嚴重過敏反應。
-
2021-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只有打針部位會痛」 陳宗彥、羅一鈞打AZ疫苗沒發燒
AZ疫苗昨天起擴大接種,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到桃園醫院帶頭接種疫苗,羅一鈞今出席「愛滋病毒篩檢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畫」記者會,透露接種AZ疫苗後沒有發燒、畏寒,僅注射部位疼痛,笑稱「我的體質可能不是非常年輕。」各縣市醫護人員第一批施打AZ疫苗比率不高,昨天輪到第二批地方首長及防疫人員施打,多位縣市長帶頭打並鼓勵民眾接種,接受施打的局處首長身體狀況反應不一,羅一鈞也提到,副指揮官陳宗彥也沒有副作用情形。羅一鈞本身有約5年糖尿病病史,也是代表糖友接種,羅一鈞說,不論何種新冠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都有8%到10%收案對象有糖尿病病史,以AZ疫苗為例,該疫苗臨床試驗還有針對65歲以上長者進行試驗,其中約二成有糖尿病共病。羅一鈞表示,由於預期新冠疫苗接種對象會以高風險群為主,廠商無法迴避慢性病患作為收案對象,國產新冠疫苗同樣會有旁有作為臨床試驗對象,慢性病患者為第九順位新冠肺炎優先接種對象,建議不論一型或二型糖尿病患都要優先接種,可有效減少三倍的重症風險。
-
2021-04-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今擴大所有醫事人員施打 桃衛生局長帶頭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冠肺炎疫苗今天起擴大施打對象,開放所有具執業登記醫事人員、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集中檢疫所及診所工作人員等人施打。桃園由衛生局長王文彥及醫師公會理事長莫振東挽袖帶頭接種。衛生局統計,截至昨天,桃園市共有7家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合約醫院,分配到約4400劑疫苗,3月22日開打至今有2064人接種。王文彥坦言,目前僅施打2064劑,施打率不是很高,但為了全民防疫、保障醫療機構的作戰能力,鼓勵大家一起施打。王文彥強調,他個人認為AZ疫苗是高品質的疫苗,無論是學術論文或研究上都有經過認證,像他已超過65歲的人,更需要來打,增加保護力。現在大家都還在觀望疫苗施打的副作用及成效,但過一陣子疫苗恐怕想打也搶不到,呼籲民眾趕緊施打。談及市長鄭文燦什麼時候會帶頭施打疫苗?王文彥回應,疫苗施打的第一順位為「醫事人員」,第二順位才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鄭不符合第一順位的施打資格,鄭自己也有提到,若第二順位開放施打,他會第一個帶頭打疫苗。衛生局表示,桃園目前7家新冠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分別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敏盛綜合醫院、聯新國際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醫療財團法人聖保祿醫院及天成醫療社團法人天晟醫院,符合資格者可採網路或電話方式預約接種。衛生局提醒,疾管署在LINE聊天機器人「疾管家」新建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健康回報系統「Taiwan V -Watch」,讓接種疫苗者能夠以手機回報健康情況及獲得相關衛教資訊,建議疫苗接種者可多加利用。截自3月31日全國已有1萬4400人接種疫苗,僅有55起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多數為非嚴重的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主要症狀為發燒、肌肉痛、四肢痠痛、頭痛、注射部位紅、腫、痛、麻、畏寒等。衛生局說,若有相關問題可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0800-033-355或1999市民諮詢服務熱線洽詢。
-
2021-04-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4月6日起 開放3大族群接種
我國上周開打AZ疫苗,僅一萬二六○五名醫護人員接種,不如預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自四月六日起擴大接種對象至執業登記醫事人員、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集中檢疫所人員等接種,人數約四十三萬人,接種地點則從八十七家增至一○三家。僅開打一周就開放下一階段對象,指揮官陳時中解釋,「物盡其用,才不會浪費」。此外,將在擴大接種後的十天內,決定是否開放第二順位接種對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分析Taiwan V-Watch回報系統數據,目前施打後有六五二八人回報身體狀況,疼痛和疲倦為最常見症狀。值得重視的是,百分之八、近一成接種者回報前兩天因身體不舒服而無法工作,需請病假,百分之三甚至就醫或尋求醫療協助。在不良事件通報方面,昨新增十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一件為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接種後出現喘、頭暈、胸悶等症狀而就醫住院,目前狀況改善;另九件為非嚴重不良事件,症狀為發燒、肌肉痛、四肢痠痛、頭痛、注射部位紅腫痛及畏寒等。另外,陳時中昨於立法院表示,採購國產疫苗已進入細節,近日將簽約。國內上半年疫情控制,靠的是國外疫苗,下半年就須依靠國產疫苗,國產疫苗正在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中,順利的話可在六、七月開打。陳時中說,向COVAX購買的AZ疫苗應於五月底抵台,自行採購的AZ疫苗四到六月間交貨,總計到貨一百萬劑,另莫德納疫苗在六月底前陸續到貨。
-
2021-03-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醫護接種AZ疫苗 疼痛、疲倦症狀最多
AZ疫苗3月22日開打,衛福部長陳時中也率先挽袖。陳時中當時接種完時坦承,手臂肌肉有些緊繃、晚間有輕微發燒,甚至「背有點痠痠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公布AZ疫苗接種最常見的症狀,其中,疼痛和疲倦最多,但伴隨這些症狀的人數隨著時間減少。莊人祥表示,3月22日至3月29日已接種1萬891人,有6528人參與V-Watch的主動監測。從監測資料中,每天選出回報的前十大症狀,最常見是疼痛和疲倦,且每天都有人回報,但人數隨天數下降;以疼痛為例,一開始有64.1%,到第七天已下降至10%。而發冷、頭痛、體溫偏高的症狀,只有前兩天出現;而注射部位出現硬塊、發紅腫漲,則在接種四到七天較常見。出現發燒症狀者,也是兩三天就會恢復。至於有些接種者回報出現全身不適、局部不舒服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以頭兩天較多,約8%;但到第三天就下降到3%;而有就醫或尋求醫療協助者只有3%。指揮中心表示,目前開放接種的AZ疫苗,依臨床試驗安全性結果顯示,接種後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包括接種部位腫脹、疼痛、疲倦、肌肉痛、關節痛、身體不適、體溫上升、發燒、畏寒等,一般於接種後數日內均可緩解。如民眾返家後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及時診治並釐清病因。
-
2021-03-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擴大施打! 增16接種點 22萬醫事人員可打
我國AZ疫苗開打一周,到昨天接種數終於破萬;疫苗接種速度緩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開放下一波可接種名單。指揮官陳時中今宣布自4月6日起,開放執業登記醫事人員、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集中檢疫所人員等接種計畫所列第一類實施對象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除原規劃87家接種點,將再增加16家接種點。陳時中表示,自3月22日起至3月30日止,首批開放接種之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總計接種1萬2605人次,為盡早提升高感染風險族群之免疫保護力,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開會討論,建議開放實施對象第一序位所有人員接種。陳時中說,風險等級一二的醫護將近20萬人,已打1萬2000人左右,現將開放第三類醫護有7萬6000人,包括應變責任醫院和其他醫院診所其他醫事機構人員約22萬多。指揮中心表示,由於疫苗為多劑型包裝,為減少疫苗耗損,請依預約時間,攜帶健保卡等身分證明文件準時前往接種。而目前開放接種的AZ疫苗,依臨床試驗安全性結果顯示,接種後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包括接種部位腫脹、疼痛、疲倦、肌肉痛、關節痛、身體不適、體溫上升、發燒、畏寒等,一般於接種後數日內均可緩解。如民眾返家後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及時診治並釐清病因。也可透過疾管家V-Watch系統進行資料填寫與註冊,系統將主動推播告知須回報健康狀況的日期,透過簡單的問卷進行健康追蹤,系統將依據使用者回報情形,給予合適的關懷或就醫建議。
-
2021-03-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AZ疫苗接種破萬人 專家:4月開國門有難度
我國AZ疫苗三月廿二日開打,到昨天接種數終於破萬;疫苗接種速度緩慢,專家憂心半年內覆蓋率無法達到九成,衛福部長陳時中期盼最快四月開國門恐有一定難度。國產疫苗高端昨宣布完成二期收案,力拚四月完成,六月申請緊急授權,因應變種病毒,未來不排除會補打第三劑提高中和抗體濃度。因歐美陸續出現血栓事件及保護力不如其他疫苗,導致AZ疫苗「打氣」低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新冠疫苗接種速度太慢,會導致我國疫苗施打覆蓋率低,推估半年內疫苗覆蓋率無法達到九成。他說,疫苗開打後,得面對各國邊境開放,若不加速施打,未來台灣人想入境他國將面臨檢查次數、隔離天數都比他國民眾多的情形,不利於經貿競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日前表示,下批AZ疫苗預計五月到貨。等待國際疫苗的過程中,國產疫苗也有進度,高端疫苗宣布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有三七五二名受試者完成第一劑施打,已達衛福部收案要求,力拚四月打完第二劑,並於六月向衛福部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對外界質疑我國疫苗未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恐無法獲得國際認證。高端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高端仍先以完成台灣緊急授權為首要目標,未來是否做臨床三期取得藥證,還在與國內法規單位討論。高端目前持續研發新疫苗,考量變種病毒恐為常態,不排除採補打第三劑,增加人體內的中和抗體濃度因應。根據指揮中心統計,AZ疫苗昨累積接種人數為一萬八九一人,不良事件反應通報四十一件,包括昨增十件非嚴重事件,主要為發燒、肌肉痛、頭痛、四肢痠痛、頭痛、畏寒。
-
2021-03-30 該看哪科.皮膚
被恙蟲叮咬會有發燒、畏寒等症狀…山區掃墓,2招避免蟲蟲危機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民眾掃墓或外出踏青至山區活動時,經常可能會因此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若不小心被叮咬,會造成叢林型斑疹傷寒。台中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家華提醒,在進入樹林、草叢間時最好穿著長袖衣褲,並使用有合格標章的防蟲產品,減少被叮咬的機會。恙蟎叮咬 會有發燒紅疹等全身症狀吳家華說,恙蟲病傳播者主要是恙蟎,體型非常小,只有0.02到0.04公分大小,寄生在囓齒類動物或從草叢旁經過的人類身上,肉眼通常看不到。被恙蟎叮咬處會形成黑色焦痂紅疹,經由叮咬後的傷口,會傳播立克次體的恙蟎到人體,造成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紅疹、頭痛、肌肉酸痛、食慾不振、腹瀉等全身性症狀。荔枝椿象、隱翅蟲 輕輕撥開別拍打她說,4、5月常見的環境蟲害還有荔枝椿象、隱翅蟲等,臨床上接觸到這類蟲液更是會造成皮膚灼傷,若在野外遇見荔枝椿象,應避免去驚動、刺激或是搖動棲息的樹枝,如果蟲體不慎掉落在身上,可以輕緩地將它們撥走或是利用樹枝讓它們自行爬走。若隱翅蟲飛經身體時,可以把它們輕輕撥開,避免拍打蟲體,才不會造成毒液流出;若皮膚不慎接觸到毒素,可以先用大量清水沖洗,並盡速就醫接受治療。
-
2021-03-29 癌症.其他癌症
噁心想吐、上腹痛是膽囊癌?醫:6個高危險因子要注意,做這檢查才心安
膽囊癌好發年齡在60至70歲,男、女比例約1比3,雖然很多膽囊癌患者都有很長的患病史,但也有少數是完全沒有症狀,作超音波檢查時才被發現罹患膽囊癌。 消化醫學基金會教授王德宏說,大多數患者會出現腹痛、噁心、想吐等慢性膽囊炎症狀,約1/3~1/4則會有類似膽管癌或胰臟癌病癥,像是黃疸、體重減輕,也有以急性膽囊炎為表現,出現右上腹痛、發燒、畏寒、腹部壓痛、反彈痛等。 定期超音波篩檢膽囊癌很必要 只有極少數是上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痛等,甚至部分病人完全沒有異常,是利用超音波等工具篩檢出來的。 常見膽囊癌5種症狀1、右上腹痛或上腹痛。2、嘔吐、噁心。3、黃疸。4、體重減輕。5、厭食。 膽囊癌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癌症,發生膽囊癌的原因至今依然不明,王德宏說,定期以超音波是診斷膽囊癌最佳工具,它不具侵襲性,且能診斷大多數的膽囊癌,是目前最佳診斷利器,另外,電腦斷層也可以觀察到膽囊內低緻密度腫瘤。 膽囊癌早發現可存活5年以上 膽囊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對於早期癌,手術切除膽囊後多半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反之,如果腫瘤已侵犯到附近臟器(例如肝臟),則手術時不但要切除膽囊,也要作部份肝臟切除術,如轉移到其他內臟(例如肺臟、骨頭等),可以作放射線療法或化學療法,只是效果通常都很差。 如果膽囊癌是在很早期被發現,例如無症狀在作超音波掃描時偶然發現腫瘤,或者為了膽結石而切除膽囊時偶然發現有膽囊癌,則術後多半可以存活5年以上;如果是進行到末期膽囊癌,很少能活到5年以上,王德宏建議,務必定期接受超音波追蹤,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6個膽囊癌高危險因子1、膽囊炎2、膽結石3、磁化膽囊4、膽胰管合流異常5、潰瘍性大腸炎6、膽囊內有息肉或息肉樣病變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3-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開打首周不到萬人接種 指揮中心揭下一步計畫
我國AZ疫苗自3月22日開打以來邁入第七天,昨天僅104人接種,已有9377人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今天新增一例非嚴重不良事件,目前共28件。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的一例非嚴重不良事件,主要是昨天原本通報為其他嚴重不良事件,但因為該案起初發燒、畏寒,但後來沒有住院,因此今天從嚴重不良反應事件改列為不嚴重不良事件。而指揮中心也修正不良事件表,分為非嚴重不良事件、死亡、疑似嚴重過敏、疑似嚴重不良事件。目前累計非嚴重不良事件24件、死亡0件、疑似嚴重過敏反應1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3件。對於昨天僅104人接種,莊人祥說,並非緩打,而是因為適逢周六,而大部分醫療院所安排注射的時間是周間,一到五的上下午,昨天則只有高雄市的醫院有安排注射。另外,因醫護需分批接種,因此目前接種速度會比較慢,但開放接種的醫院也從原來的57家擴增兩次至87家,配送量5萬7900劑,因此也會慢慢提高施打效率。至於未來是否會再開放下個梯次,莊人祥說,目前僅針對專責醫院的第一線工作人員開放施打,約20萬人,還有專責醫院非第一線、非專責醫院、診所、藥師等,納入則有45.5萬人。是否擴及下階段醫事人員,將觀察下周施打狀況後評估。
-
2021-03-28 癌症.胃癌
胃癌術後常見併發症在肺 護理師:防範務必做到3事
年近七旬的張姓老伯,已有40幾年菸齡,因罹患胃癌得開刀切除,術前建議戒菸並未成功,術後明明無法進食,護理師卻經常在老伯身旁聞到一股酸味,後來才發現是老伯吐在床邊垃圾袋的「痰」,不僅酸,還非常髒,強烈懷疑有吸入性肺炎問題,馬上進行相關處置,化解了胃癌患者術後最令人擔心的肺部感染風險。肺部感染是常見併發症,會延長復元時間。和信醫院資深專科護理師于素英表示,無論幾期的胃癌,胃切除手術是目前根治的主要方式。而不管採取哪一種手術,都會造成胃容積變小、生理變化、腸胃道功能等問題,如果術後不好好護理,將會影響病情的恢復。胃癌病患常進行的手術包含:全胃切除、次全胃切除、胃減壓手術、淋巴切除術,「當病患一離開恢復室,就是術後生活照護的開始。」于素英表示,包括住院期間的照護與出院後的飲食照護,兩者不可或缺。以住院來說,肺部感染是胃癌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因為肺部若感染,會延長手術復原時間,甚至有生命危險。務必做到「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術前戒菸很重要。于素英表示,為了協助患者肺部盡快正常運作,術後的止痛相當重要,可加速患者「早點下床、深呼吸、咳痰」,這三件事情要做好,術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將大幅降低。「我們很怕吸菸患者。」于素英說,像前述個案中的張老伯,抽了40幾年的菸,術前都已衛教,卻還是戒不掉,其實年輕人也一樣,吸菸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也不利胃癌術後生活的恢復。為了讓胃癌患者術後呼吸到達一定的擴張,和信醫院有一套針對病人的呼吸訓練,第一次下床一定由護理師協助,通常在開刀隔天的24小時內讓患者下床行走,最晚不能超過48小時。接下來不斷的深呼吸練習,有助肺活量的增加,進一步降低併發症發生。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取代胃的研磨功能。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在三天內完成上述三件事情,之後就是飲食的恢復,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除了儲存,也有攪拌、研磨及消化功能,術後食物的選擇,常常是病患最擔心的事情。于素英表示,她通常會告訴病人,胃就像消化系統的「袋子」,這個袋子現在空間小了,甚至沒有了,表示以往幫忙儲存、研磨的功能不見了。因此,吃東西最大原則就是「少量多餐、多咀嚼」,牙齒的角色將被凸顯,取代胃的研磨機制,因此,病患若牙齒不好也要趕緊處理。「要小心越來越瘦。」出院一周內,體重不能掉1%。其次是「湯跟食物要分開」,糯米、太硬的東西都別嘗試,否則食物通過速度太快或不消化,容易有「傾倒症侯群」(Dumping Syndrome),會引起腹痛、腹脹甚至腸子痙攣。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患者術後的體重管理,跟正常人的體重管理思維很不一樣,「要小心越來越瘦。」因此,于素英建議病人出院後要自備一台體重機,天天量體重,「出院後的第一周,體重不能下降1%。」這也是患者一周後回診很重要的功課,若體重下降太多,可能代表吃不夠、吃不對,生活品質一定也不會好;如果吃的量或品質都達到標準,那就要注意其他非飲食上的問題。一般來說,若出院第一周體重不正常的減輕,多半是因為手術接口太狹窄,吃東西過不去或通過得比較慢,這時候就會透過營養師的建議,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由於術後傷口多少會腫脹,接口過窄的情況都是短暫的,慢慢就會消失,病患也會逐步適應胃變小了或沒有胃的消化狀況。于素英說,出院第一周若出現發燒、畏寒、肚子痛、嘔吐,就需提早回診。呼籲胃癌患者,雖然腸胃道不完整,但只要掌握大方向,也可以回到正常生活,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健康。
-
2021-03-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首周不到萬人 感染科醫師直呼太慢了
我AZ新冠疫苗累積接種九二三二人、二十七例不良反應,昨天不良事件通報新增十三件,其中四件為嚴重不良事件,一人接種疫苗後,隔天上班突然暈厥;開打首周施打人數不到一萬,國內醫師直呼「太慢了」,若無法兩周內施打五萬劑,很難趕在三個月效期內打完疫苗。指揮中心統計,三月廿六日(周五)接種二一三六人,為開打後單日新高,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推估,隨著可接種院所數增加,接種可近性增加,數量可望再上升,已配送五.七萬劑疫苗至八十七家合約院所。「開打首周接種速度偏慢。」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說,按此速度施打,目標六萬名醫護需耗費六周接種,直到四月底完成第一劑,再等待八周間隔期,多數人會在疫苗效期六月十五日後,也就是疫苗過期,才能打第二劑;五萬人應該拚在兩周內打完,才能完全趕上疫苗效期施打兩劑。國內接種後不良事件昨新增十三件,其中四件為嚴重不良事件,三人為接種後出現過敏症狀,另一人則是患有心律不整的醫療人員,三月廿五日下午打疫苗,隔天上午起床出現倦怠感,在醫院值班時突暈厥,約十幾分鐘恢復意識,但仍住院觀察一晚,昨上午出院,需進一步釐清為心因性暈厥或神經性暈厥。至於三例接種後過敏反應個案,羅一鈞說,症狀包含接種當天身體多處出現紅疹、畏寒、呼吸及心跳急速,甚至一人接種後持續發燒三天。三人就醫後經研判為疑似接種疫苗過敏反應,陸續安排住院。AZ疫苗開打以來,不良事件總共廿七件,羅一鈞指出,目前我國共接種九二三二人,不良事件比例約○.三%,與同樣接種AZ疫苗的韓國不良事件比例一.三六%相比,目前我國不良反應通報情形並未較多,「我們通報標準寬鬆,大家不要因為每天都有通報,而感到焦慮。」
-
2021-03-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AZ疫苗嚴重不良事件 1人隔天上班突暈厥
AZ新冠疫苗開第六天,昨單日創下施打以來新高,打出2136人,但接種後不良事件也創下開打以來最高,其中4件為嚴重不良事件,其中一人在接種AZ疫苗隔天上班突暈厥;對此,指揮中心回覆,其昏厥病史,需釐清為心因性暈厥或神經性暈厥。針對4件嚴重不良事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其中三例為過敏類過敏,第一位是接種當天身體多處出現紅疹,如在腹部、前胸,同時有呼吸急速,心跳甚至到110下,目前歸類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第二位則是接種當天晚上發燒、畏寒,隔天住院打點滴,目前分析看起來也是像類過敏反應;第三位3月22日接種疫苗,直到3月25日仍持續發燒、開始有呼吸急促,畏寒,目前也研判是類過敏狀況,才安排就醫住院。另外,有一例有心律不整、暈厥病史,3月25日下午打疫苗,接種隔天上午起床有疲倦、倦怠感,仍如期上班,上班中突然暈厥狀況,約10幾分鐘就恢復,但仍有住院觀察一晚,今天上午已經出院。
-
2021-03-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4成集中桃、高 全台逾400人自覺發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AZ疫苗接種3天已有5169人次接種,其中約40%集中桃園市和高雄市;1484名填寫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的接種者中,29.4%、約436人自覺體溫偏高。首批牛津AZ的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22日在台灣開打,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24日全台共有1951人次接種疫苗,全台累計5169人次接種。綜觀各縣市接種狀況,桃園市1089人次居冠,高雄市1080人次居次,光是這兩個縣市就已占接種人次的4成,第3名至5名依序為台北市707人次、台中市652人次、新北市442人次。進一步分析,責任醫院風險等級1的醫事人員累計接種2889人次、接種率5.01%,風險等級2的醫事人員接種2095人次、接種率1.53%;奧運培訓隊共有15人次接種,其他則有170人次接種。截止目前,指揮中心共接獲9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其中1件為護理師接種後過敏,歸類為「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其餘8件非嚴重不良事件以發燒占77.8%最多、肌肉痛或非接種部位疼痛55%、注射部位紅腫痛麻33.3%、畏寒22.2%。除此之外,至24日共有2858人參加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在1484名已填寫健康回報的接種者中,有65.6%出現注射部位疼痛、58.1%疲倦、56.9%肌肉痛、43.2%頭痛、42.9%發冷、29.4%自覺體溫偏高、21.6%關節痛、20.4%注射部位/腫脹、12.4%嗜睡、12.1%失眠、11.7%食慾不振。
-
2021-03-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確保效期 擬讓第二順位提前接種AZ疫苗
我國本月廿二日起開打AZ新冠疫苗,指揮中心統計,開打次日一六三八人接種,較前一天僅增加五十八人,情況不如預期。由於首批十一點七萬劑AZ疫苗六月十五日到期,陳時中說,為確保在有效期限內打完,不排除讓第二順位者提前接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我AZ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前兩天累積四例,回報症狀皆為頭痛、肌肉痛、發燒、手臂痠麻。至於疾管家建置「Taiwan V-Watch」新冠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已有一六六七人登記,開跑第一天有七四二人回報相關症狀,不適症狀第一名為注射部位疼痛,占六成三,其次為頭痛、畏寒。嘉義基督教醫院卅三名醫護接種後,四人出現輕度發燒,體溫最高卅八點三度,另一人肌肉痠痛。嘉基院長姚維仁指出,昨決定之後的疫苗施打門診,會預先開立退燒止痛、抗過敏藥物,以防相關症狀。施打人數偏低,外界質疑指揮中心高估醫護人員施打意願,陳時中說,應與計畫性施打有關。國內昨天新增兩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印尼(案一○○九)及菲律賓(案一○一○)入境。另針對行政院長蘇貞昌帶頭接種,引發「打假針」爭議,陳時中說,要邀請法務單位研議後續如何處置。
-
2021-03-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AZ疫苗後過敏送加護 醫憂「太快了」
國內開打AZ疫苗後,嚴重不良反應個案情況首度曝光。一名醫師透露,北部某醫學中心一名四十多歲護理師,昨天早上接種AZ疫苗後不到十秒,出現急性過敏反應,全身起疹、臉部紅腫、喉嚨腫脹、心悸等劇烈反應,醫師立即給予氣管擴張劑,緊急搶救,生命跡象穩定後,將該個案送進加護病房觀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下午確實收到一例類似情節的不良反應通報案例,至於是否歸類在嚴重反應,將再進一步了解。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接種前兩天,共四例接種不良事件,除指揮官陳時中接種後發燒,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表示,本周一接種AZ疫苗後,當天手臂痠脹,晚間出現畏寒、倦怠,體溫為卅七點五度,第二天持續發燒,吞了「普拿疼」,體溫才降下來。陳時中說他雖發燒,但沒有到必須服用「普拿疼」退燒。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師表示,該名醫事人員屬容易過敏體質,接種前評估並無異常,不料接種後立即出現過敏反應,整個過程不到十秒鐘,院方施以急救,二到三小時後症狀緩解,被送至加護病房觀察治療,診斷結果為「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記者向醫院求證,院方指出,該名醫事人員是在打針後的五分鐘出現過敏反應,較嚴重症狀為「全身起疹」及「心悸」,心跳瞬間飆至每分鐘一三○到一四○下,現場的醫護人員立即給予適當處置。院方表示,該案不屬於「過敏性休克」,因為並未插管或動脈導管等,應屬於「急性過敏反應」。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接種疫苗引發過敏性休克機率約十萬分之一,此次台灣拿到十一點七萬劑AZ疫苗,可預期會出現一、二例過敏性休克案例,但如開打第二、三天就出現有嚴重不良反應,這「有點太快了」。黃立民表示,若台灣僅施打十一點七萬劑疫苗,出現二例以上過敏性休克的案例,可能有兩原因,一為此批疫苗有問題,二為國人體內已有腺病毒或新冠病毒等抗體,打進疫苗才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
2021-03-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只陳時中…張上淳接種AZ疫苗後也小發燒 吞普拿疼退燒
我國前天開始接種AZ新冠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身為「全台第二針」,接種後一開始出現背痠,當晚有點小發燒。其實接種AZ疫苗後發燒的不只有陳時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也分享,接種後兩天持續小發燒,用了一個普拿疼才退燒。張上淳說,他在本周一接種AZ疫苗後,當天晚上手臂痠脹,而且確實有一點畏寒現象,當下體溫也有比較偏高,量體溫發現約37.5度,也有點倦怠,第二天還是有一點小發燒約37.4度至37.5度左右,「後來有用了一個普拿疼退下來,就比較好了。」施打首日僅接種1578劑,其中多達六縣市僅打出一瓶疫苗,指揮中心原調查醫護人員施打意願為三至四成有接種願意,外界質疑該調查結果是否被高估。陳時中僅說,第一天施打率低應與計畫性施打有關。由於我國第一批AZ疫苗在6月15日就要到期,若施打率不如預期應如何應對備受關注,陳時中再次表示,6月15日使用完畢應該是沒問題,若真正到那個時間點還沒用完,除非原廠安定性報告有更新,當然就可以繼續用,否則剩下的就要報廢掉。為卻倒疫苗如期接種完畢、不報銷,是否順延第二、第三順位作為配套,陳時中說,以這批11.7萬劑AZ疫苗而言,若有剩餘數量,且有需要性,不排除往下順延施打可能性,「防疫人員我們有在調查,都已經做準備了。」
-
2021-03-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AZ疫苗不良事件累計共4人 陳時中接種處「壓了有點痛」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疫苗開打首日陪同行政院長蘇貞昌赴台大醫院打AZ疫苗,兩人一起帶頭打疫苗,身為「全台第二針」的陳時中接種後一開始出現背痠,陳昨晚參加活動透露,接種當晚小發燒,目前身體狀況是否良好也是外界所關注,陳表示,目前沒什麼感覺,壓到才會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我AZ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昨新增三件,目前累計共四件,昨新增的不良事件回報症狀都是頭痛、肌肉痛、發燒、手臂痠麻,都是非嚴重通報的不良事件,截至目前無出現重症情形。有關疾管家建置「Taiwan V-Watch」COVID-19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該系統已經達到1667人登記,開跑第一天登入841人,其中742人有回報相關症狀,問卷上有提到不適症狀第一名還是注射部未疼痛占63%、頭痛43%、畏寒41.8%。
-
2021-03-23 科別.消化系統
常態性拉肚子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小林大學畢業即找到一份科技新貴工作,但壓力大、工時長,造成長期出現血便及拉肚子症狀,求診後醫師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多數會復發 成慢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是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疾病發生原因不明,可能為遺傳與環境因素之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終生疾病。台灣的罹患人數近幾年日趨增加,病人以男性居多,大多數在治療緩解後會再復發,因而成為慢性疾病,甚至有致癌的危險性。潰瘍性結腸炎常見有腹瀉問題,並經常合併解出黏液和血液、直腸便血及裡急後重感、腹絞痛、腹脹、腹部壓痛、惡心、嘔吐,嚴重時會有發燒、食欲減低、體重減輕、血中白蛋白偏低、營養不良、貧血等症狀。就醫時,醫師會先詳細詢問臨床表現的病史,包括發病時間、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出血或血便、腸道外的症狀等。接著進行糞便檢查,先排除非細菌性的感染,再安排內視鏡及切片等檢查。讓腸道休息 急性需禁食治療上,以疾病的緩解、預防可能併發症,以及改善病人生活品質為目標。首先要讓腸道休息,急性期需要禁食,並給予靜脈輸液及補充電解質,以補充腹瀉造成的脫水;接著使用藥物治療,包括抗發炎藥物、類固醇藥物、免疫調節藥物或生物製劑等。並依貧血嚴重程度給予鐵劑或輸血。病程若進展至嚴重急性發作、發生合併症(如腸穿孔、大量出血、急性腸擴張),或對內科治療無效,以及慢性期但病患出現嚴重生活品質受影響時、併發腸黏膜發育不良或產生惡性癌症變化,就可能需手術治療。在飲食上,若需要長時間禁食時,則經由中心靜脈給予全腸道外營養療法。也可由口進食時,依患者個別耐受力採漸進式飲食,避免攝取過敏食物,戒菸、戒酒。定期追蹤檢查 留意癌變生活上,病人應保持心情愉快、適度休息、充足睡眠、減輕壓力,定期門診追蹤與大腸鏡檢查,以監測是否有大腸癌的發生,尤其應依醫囑持續按時服用藥物,避免自行停藥、減藥或服用成藥。當有感染症狀(如發燒、畏寒或感冒症狀等)或急性發作(如腹瀉頻率、便血量、腹絞痛程度增加及發燒等)時,應立即就醫治療。
-
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注意事項 出現這些狀況應盡速就醫
牛津AZ新冠肺炎疫苗今天開打,指揮中心表示,民眾在接種後先休息30分鐘,若是14天內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或發燒超過48小時等,應盡速就醫。牛津AZ新冠肺炎疫苗今天正式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接種後注意事項,接種後建議民眾在接種單位附近休息30分鐘,確定無不適後再離開;若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要加壓2分鐘,避免出血。莊人祥指出,如果接種後有發燒的情況,應該2天內會緩解,如果發燒超過48小時,或是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氣喘、眩暈、心跳加速或全身紅疹等,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請醫師通報。另外,莊人祥說,若是接種後14天內出現呼吸困難、胸痛、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持續出血、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或紫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莊人祥提到,如果只是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或是疲倦、頭痛、體溫升高、肌肉酸痛、畏寒、關節痛或噁心等,都有可能發生,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且數天內就會消失。至於在接種前的注意事項,莊人祥提醒,如果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就不建議接種;若有發燒,或是急性中重度的疾病,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如果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治療者,建議先暫緩接種。莊人祥提到,不建議與其他廠牌疫苗交替使用;如果近期有打過不活化疫苗,要等14天後再接種;若是施打過活性減毒疫苗,就要隔至少28天。他表示,如果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疫苗保護力會比較弱一點;如果本身是孕婦,在醫院中照顧疑似病例的高感染風險者,可經醫師評估後接種;若是哺乳中的婦女,接種後還是可以持續哺乳。
-
2021-03-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AZ疫苗正式開打!禁忌、副作用、施打流程、疫苗地圖一次掌握
對抗新冠肺炎,全球開始進入疫苗施打的後疫情時代,首批牛津AZ疫苗11萬7000劑也於22日在全台57家醫院開打,許多人關心接種後身體會出現什麼變化?是否有什麼副作用?打了以後是否可以不戴口罩,就能出國了嗎?以下整理疫苗的最新施打進展及QA,讓大家清楚打疫苗後的問題。Q1:第一波疫苗施打對象是誰?指揮中心公布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目前開放包括風險等級第一的醫護人員,直接照護或採檢確診者及疑似確診者的醫護人員,風險等級第二的非直接照顧者,再來才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另外,為了備戰7月23日即將開幕的東京奧運,指揮中心已啟動「東奧專案」,將所有參加奧運、帕運、世大運等選手列入首波施打對象。Q2:我適合打AZ疫苗嗎?哪些人不能打?目前新冠疫苗有年齡下限,但沒有年齡上限,18歲以上民眾都可以打AZ疫苗,含65歲以上長者,但兒童青少年不建議施打,主要是因為臨床資料少,至於懷孕或哺乳中婦女不建議優先施打,需先專業評估。慢性疾病患者施打比不施打好,但若是屬於治療中甚至急性期,就不建議施打;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在做免疫治療的病人不建議施打。 Q3:我對雞蛋或牛奶過敏,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目前COVID-19疫苗並未含雞蛋或牛奶的成份,故對雞蛋或牛奶過敏者,並非COVID-19疫苗接種禁忌症。Q4:打疫苗兩劑之間要隔多久?AZ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需八周以上,若三月廿二日開打第一劑,最快五月中下旬可打二劑,如果不小心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但間隔不足,不建議再進行補接種。此外,疫苗六月十五日到期,預計最晚四月十五日前一定要打完,才能順利銜接兩周後的第二批接種。此外,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不建議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Q5:我可以前後兩劑施打不同廠牌的疫苗嗎?不建議兩劑施打不同廠牌疫苗。如果不小心使用了兩劑不同廠牌的COVID-19疫苗,也不建議再進行補接種。Q6:施打疫苗的流程為何?打完後該注意什麼?各醫院必須特別設立疫苗接種門診,接種前除了要確認沒有對疫苗成分過敏,也沒有發燒或急性感染症狀,並量測體溫、血壓,經醫師評估狀態適合才可接種。民眾施打完還要到旁邊的休息區休息30分鐘,確定沒有嚴重的副作用之後才可以離開,接種後將拿到黃色的「接種紀錄卡」記錄接種廠牌、日期以及接種的醫師姓名及接種者簽名等,健保卡上也會貼上紫色的「疫苗註記貼紙」。Q7:AZ疫苗有什麼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僅不到8%會出現發燒症狀。Q8:打疫苗後身體若嚴重不適,保險有賠嗎?民眾若因施打疫苗產生副作用而住院治療,已投保的醫療險都可理賠,醫療險對門診理賠的定義是要動手術,但如果只是輕微的發燒、頭痛則不賠。Q9:疫苗接種點有哪些?該去哪查?指揮中心設置新冠疫苗接種地圖「COVID-19防治一網通」,提供AZ疫苗地圖全台接種點,57家醫療院所一次看(https://antiflu.cdc.gov.tw/Covid19#),優先接種對象可即時查詢所處位置附近,選擇接種新冠疫苗的地點。Q10:疫苗後續接種時程為何?預計今年6月能取得200萬至1000萬劑疫苗,進入第二階段,提供65歲以上長者接種,合約院所預估為300到750家。第三階段是9月全面開放到最後一類實施對象,合約院所估計由750家擴增至1500家。Q11:政府還有採購哪些疫苗?何時會到貨?政府現在向AZ採購1,460萬劑疫苗(含COVAX額度)、莫德納(Moderna)500萬劑(預估五、六月抵台),兩國產廠家各500萬劑加上500萬劑開口合約,共計近4,000萬劑,國產疫苗則是預計在Q4可擴大供貨。
-
2021-03-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將開打 疾管署打造APP追蹤不良事件
國內即將開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為偵測接種後的不良事件,疾管署參考美國作法並融入居家檢疫關懷概念,打造Taiwan V-WatchAPP監測系統,透過雙向簡訊追蹤接種者身體狀況。首批牛津AZ疫苗3日運抵台灣,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進行檢驗封緘,截至今天已通過6項檢驗,只待無菌試驗合格就能放行,提供全台211家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責任醫療院所高風險醫事人員優先接種。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3月5日第5次新冠肺炎線上研討會,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長楊靖慧在會中透露,第一階段接種計畫預計3月就會啟動,屆時醫事人員只要預約、接種名冊勾稽後即可安排接種。除了接種時程,疫苗可能伴隨的不良事件更是全球關注焦點,楊靖慧說,為了避免疫苗不良事件發生,除了建議有疫苗過敏史的民眾避免接種,醫院也須設置休息區、準備急救設備,讓接種的民眾留在現場觀察30分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受訪時說,未來醫療院所若遇到接種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將比照流感疫苗通報食藥署「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也可通報疾管署的「疫苗接種不良事件通報系統」,將逐一關懷是否需要通報預防接種受害救濟。除了被動接受通報,疾管署也規劃在疫苗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後,將持續追蹤接種民眾體內抗體狀況以及副作用,同時參考美國作法,設置TaiwanV-Watch APP,以關懷居家檢疫者的模式,透過雙向簡訊追蹤前3萬名接種對象的身體狀況,持續運用科技防疫。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美國早在疫苗開始接種之初就推出V-Safe系統,讓接種者主動回報不良事件,至今已有數百萬名美國民眾加入通報行列。根據美國統計,接種第一劑輝瑞BNT疫苗後發燒比率約5%,打完第一劑莫德納發燒比率約8%,但至今都未監測到與疫苗相關的不良反應重症症狀;過敏反應方面,BNT每接種100萬劑約有4.7人、莫德納2.5人,比早期每百萬劑11人來得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接受記者電訪時說,最近聽到不少海外親友分享,他們接種疫苗後容易出現發燒、畏寒、精神不濟等症狀,至少要休息2天才能恢復。考量台灣首批接種對象均為高風險醫事人員,因此指揮中心也訂定相關指引,除了建議醫事人員應分批接種、避免人力告急,也建議接近週末再打疫苗,趁週末好好休息,相關指引預計這兩天就會公布。
-
2021-03-10 新聞.長期照護
澎湖惠民醫院重建資金缺 陳建仁拍片籲各界伸援手
天主教靈醫會澎湖惠民醫預計今年7月動土重建,5.5億重建資金現僅募得1億元,經費缺口大,除骨科名醫、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出面協助勸募,卸任前副總陳建仁也拍片呈現澎湖縣長照需求,幫忙募款,盼助惠民醫院順利重建。澎湖惠民醫院院長陳仁勇表示,澎湖人口老化指數在國內離島中最高,扶老比逐年增加, 80歲以上獨居長者超過半數以上,比例也居全台之冠,隨之面臨的將是失智問題,澎湖目前有3800位失智失能者,估計不到6年,將多達4700人,激增近25%!但澎湖目前5個住宿式長照機構,總計只能提供272床,相對不足。院方表示,像89歲雙眼失明的清泉阿公、獨居臥床,醫院居家護理師艾玫定前往換藥照護、暖心寒暄,是他最大的撫慰;住大城北的林先生,自醫院退休後罹病氣切無法言語,先前還照顧病妻,惠民醫院居家醫療及居家護理,也是這對夫妻最大的照護支持,後來林妻過世,獨居老宅的他處境更艱辛。92歲的金瓜阿嬤與罹患腦性麻痺的孫子一同住在惠民二村中,阿嬤年邁行動不便,又須照顧孫子,就醫更加困難,仰賴惠民醫療團隊定期前往提供居家醫療。這些老病長者的真實處境,更凸顯澎湖的長照需求。篤信天主教的前副總統陳建仁看到澎湖老化嚴重,長照資源嚴重不足,經惠民醫院重建計畫發起人呂若神父邀約,不畏寒風前往澎湖拍攝宣傳片,以溫暖的嗓音代言澎湖長照的困境,影片近日上線。他呼籲大眾申出援手支持惠民醫院重建,一同陪伴澎湖走過老化之路。創建63年的澎湖惠民醫院,建築主體因長年風沙吹蝕剝落,正待重建。鑑此,天主教靈醫會希望打造一座可以服務近160名長輩,並結合門診、住院、透析、復健和居家護理醫療的長照家園,擴增醫療照護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