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失智.照顧喘息
搜尋
生命
共找到
4185
筆 文章
-
-
2020-07-21 橘世代.健康橘
從玫瑰少女到鋼鐵戰士,媽媽心聲:「中年女人,不怕生病,但最怕的也是生病。」
被讀者稱為「中年婦女代言人」、「中年摯友,人間指南」,擁有百萬粉絲公眾號的「格十三」以獨到文風,犀利視角,為女性讀者引領一種嶄新的生活及思考方式,將陷入泥潭的中年婦女們拉出困境,一起情緒崩潰,一起哈哈哈哈。《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講述了很多中年婦女才懂的各種瑣碎,從月下花前的「玫瑰少女」到結婚生子後的爺性迸發,每一個中年婦女,莫不是經歷了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成長,變成「鋼鐵戰士」。精彩書摘試閱:從小到大,我以「體格強壯」著稱,七大姑八大姨們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都拿我當榜樣:「你看人家,不挑食,長得圓滾滾的,多結實!」以前我覺得那是真誇我,而且我真的感覺自己的身體一直都挺好的。十幾歲的時候,我一度很不喜歡被這樣誇,因為開始「愛美」了。「結實」和「壯實」這種詞,哪個女孩子會喜歡?二十出頭的時候,為了漂亮,我努力模仿別人的穿著打扮、神態動作,有段時間覺得會芭蕾的女孩真優雅,從沒學過舞蹈的我竟然在家自己練壓腿,怎麼摧殘身體都不覺得過分。自從有了孩子之後,逐年下降的身體狀況,開始讓我覺得,原來「結實」和「壯實」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優點啊!生完小孩之後,剖腹產留下的後背麻醉傷口,總是隱隱讓我覺得自己這老腰怕是好不了了,彎腰給孩子換個紙尿褲的工夫,就感覺直不起腰來,擔心自己殘了。以前晚睡熬夜,第二天早點睡就能補回來;現在熬個夜,一週都緩不過勁來。從前兩年開始,每年體檢都有一點小毛病;再後來,小毛病被醫生警告「不斷變大」,膽囊結晶成了膽結石,小腎結石變成大腎結石。去年,這些毛病在同一時間爆發了。我先是住院動了膽囊手術。手術後沒多久,腎結石攻擊了我幾次,痛不欲生,之後做了腎結石的治療,折磨了好一陣子。在這漫長的極其折磨人的一段日子裡,碰上了我媽的腰椎間盤大手術,打了十個鋼釘進入腰椎,住院兩週,我天天晚上陪她;還碰上了更難熬的──兒子小升中。我住院做「保膽取石」的時候,心裡在想:這幾天還有兩個客戶預約的文案要提交,於是給自己訂了一間單人病房,並找了充足的理由:「難得住院一次,不得對自己好一點嗎?」於是,那次住院反倒成了我難得的一次休養機會。手術的確很小,也沒有太大疼痛,手術完當天我就下床了,晚上就打開了電腦。第二天一早,遞交上去的文案要求修改,我又花了四十分鐘搞定。弄完後,看到兒子的班級通訊群組裡,老師發了兩張表格要填,我又打開電腦。每次護士進來,看到我都是坐著的狀態,我以為她會非常驚訝並且勸我快躺下不要動,但護士說:「現在的女病人都很厲害,上次住這兒的一個媽媽,有三胞胎兒子,兒子來看她的時候,她還起來給兒子默寫唐詩,還批改了三張數學卷子。」哦,那我真不算女強人了,我才一個兒子要忙,而且,還有人幫我帶著他。有時候看到其他媽媽三頭六臂,扛著大包小包,雙手還各拎著一個孩子,大的要教育,小的要哄,真心佩服得不行,大大小小裡裡外外,唯一顧不上的就是自己。家人對我這種行為很是憤怒。我爸媽嚴厲批評我:「躺在病床上怎麼還工作?!」我只想告訴他們,生這點小病,動個小手術,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中年婦女一點都不怕生病,什麼都阻擋不了我們繼續按部就班地照顧孩子、打理工作、穩穩地搞定生活裡的雜亂無章。兒子小升中那段時間,真的令我焦頭爛額。由於我的後知後覺,關於升學的政策啊步驟啊等等方案,我都沒有提前備妥,一時間被很多朋友洗腦說要趕緊準備起來。那幾個月,每天要留意各個學校公布的招生資訊、參觀通知、考試計劃等等。心裡總有一根弦緊繃著,特別累。偏偏那陣子,腎結石發作了,疼得打滾,不斷嘔吐,折騰幾天,甚至急診醫生也沒轍,只能給我一針配西汀(Pethidine),讓我晚上能好好休息。這時候我覺得我是真怕生病。之前那個生了病也活跳跳,在病床上還忙裡忙外的我,已經消失。現在我覺得我絕對不能倒下,手裡千頭萬緒的事還在等著處理,小升中的關鍵節點,滴水不漏才能進行下去。中年女人,不怕生病,但最怕的也是生病。愛惜身體,是為自己,更是為了家人。本文摘自《了不起的中年婦女》,寶瓶文化 2020/04/27出版|精選延伸閱讀。馬斯克的媽媽「我30歲很悲慘,但71歲棒呆了!」。方季惟演唱會「空兩位」,帶天上爸媽來聽唱歌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21 橘世代.健康橘
「自制力高的人一定很壓抑?」 其實誤會大了!
前言:自制力高的人並非因為他們具有抗拒欲望、壓抑不利行為的超能力。其實他們根本不控制自己,他們是透過養成習慣來讓行為自動化,是習慣讓他們輕易達成目標。透過4步驟,你也可以輕鬆做到。多數研究人員假設:自制力高的人總是兢兢業業,為了長期的獎勵而放棄眼前的享樂。他們到底是如何達成生活中種種美好的成功呢?我不賣關子,因為他們有好習慣。證據來自於相關研究,這項研究要受試者評估自己的自制力,然後描述各種健康行為:運動、吃健康零食和就寢時間。如你所想,得分高的人較常運動、吃得健康、就寢和起床時間固定。得分較低的人較不常上健身房、吃許多不健康的零食、睡覺時間也不正常。這些是關於自制力的典型發現。最發人深省的是這些受試者進行這些健康行為的方式。研究人員要每個人回想最近一次的行動,例如運動,並描述他們如何進行。自制力得分較高的受試者表示他們不假思索,自動就會去運動,而且通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這已經成為他們日常慣例的一部分。這再度證明自制力高的人不需要太費力就能成功。他們不需要兢兢業業,也能維持健康。自制力高的人可能每天帶一顆蘋果上班,當做兩餐之間的零食,或者每天晚餐後吃幾顆杏仁果。他們把吃健康零食變成慣例,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他們不用多想這件事,他們直接去做。為了有充足的睡眠,自制力高的人會養成有益的習慣,讓自己直接行動而不用掙扎。他們每天晚上在同一時間關掉螢幕,並且設定鬧鐘,每天早上在同一時間起床。他們表示這是不假思索自動進行,他們不會自我糾結是否再玩一局電動或繼續看推特貼文,對他們來說,睡覺並不是一場自制力大戰。那些「自制力」很高的人,他們特別能夠達成健康、富有和快樂的目標,他們的人生充滿成功的紀錄。這些人獲得這些非凡成就的方式並非我們以為的—積極發揮意志力。他們的成功並非因為他們具有抗拒欲望、壓抑不利行為的超能力。在自制力量表得分很高的人根本不控制自己,說他們自制力高,是個誤稱。他們是透過養成習慣來讓行為自動化,是習慣讓他們輕易達成目標。高自制力者的成功故事有個重要結局,它和情境有關。高自制力者的才能似乎不光是知道如何養成有益的習慣,他們還了解如何讓自己置身在有正確力量的情境中,好讓自己達成目標。四步驟,建立你想要的習慣還記得讓全家共進晚餐,一起聊天、分享、培養感情的目標嗎?現在這已經是你的習慣性日常了。你已經透過以下四個步驟,建立起習慣的基石:1.創造固定的情境(每週一次,晚上六點半準時開飯)2.降低阻力(由你擔任驅動力,一開始由你烹飪、洗碗,藉此移除約束力)3.讓這件事有獎勵(準備每個人最喜歡吃的食物,小孩想要的話,可以邀請朋友一起來)4.重複多次,直到這件事變得自動化(即使其他家庭成員強力反對你的聰明點子,也要持續下去)同樣的原理,也能讓你把改善財務狀況的目標,變成習慣性日常。為節省支出,你可以這麼做:1.創造固定的情境(找到實惠的超市,晚餐多煮一些,隔天帶便當)2.增加阻力(隨身只帶現金)3.讓這件事有獎勵(舉辦錄影帶之夜,邀請朋友一起來看你喜愛的獨立製作電影;對自己付清卡債感到驕傲)4.重複多次,直這件事到變得自動化然後,你可以多得更多:參加公司的退休金自動扣款計畫、從家裡帶咖啡去上班—你做了許多一開始需要意識決策的事情,然後就讓一切自動進行,既存了錢,又賺到穩定的利息。習慣在無規畫、不慎思的情況下比較容易形成。之後,我們就可以把控制權交給情境,讓行動自動被觸發。例如,在生活環境中建立正確的驅動力和約束力後,你可以每天不假思索地吃健康食物、準時完成工作並對家人展現關愛。本文摘自《習慣力》天下雜誌 2020/07/02出版【熟齡精選延伸閱讀↘↘↘】。讓自己更快樂!丹麥幸福研究專家秘訣公開。從運動認識一個人!你的運動習慣,透漏你的個性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21 科別.泌尿腎臟
遊民無處去曬到中暑休克住院 醫:多喝水少曬太陽
好熱的天氣,衛福部立彰化醫院最近一周連續收治5名熱衰竭病人,及一名中暑的50歲遊民。遊民疑因喝水量不足,在溪湖街上昏倒,到院體溫高達攝氏40度,進一步檢查發現他已急性腎衰竭,直到今天仍住院治療。部立彰化醫院表示,中暑的遊民居無定所,大熱天沒任何防曬措施,照樣在外蕩,5天前被人發現路倒,昏迷不醒,好心的民眾通知119送到部立彰化醫院,急診醫師量測他的體溫為攝氏40度,皮膚乾燥、無尿,疑因喝水不足又曝曬過度,已造成急性腎衰竭,醫護人員搶救後挽回一命,也幸好不必洗腎。送到部立彰化醫院的熱衰竭病人,都有噁心、想吐、頭暈、大量流汗等不適症狀,在急診室注射較冰涼點滴和藥物,症狀很快緩解,當天出院。遊民休克昏倒後才被送醫,昏倒前應有皮膚乾熱、肌肉痠痛、抽筋等症狀,有些中暑的人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部立彰化醫院急診室醫師黃鎧翊說,一般人夏天不舒服常以為是「中暑」,其實是熱衰竭,待在高熱環境過久,持續流汗,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但體溫大多正常或稍微高一點,熱衰竭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中暑前兆,中暑是在高溫環境下,身體難以散熱,造成體溫超過攝氏40.5,同時中樞神經功能出現障礙,危及生命。醫師建議多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找陰涼地方避暑,不時用濕冷毛巾擦拭身體,在戶外活動應穿容易散熱的寬鬆衣服,撐傘、戴帽遮陽。
-
2020-07-20 橘世代.好學橘
73歲民間生態專家-退休後才開始學,門外漢變高手
「退休一定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名73歲八里的文史工作者、生態觀察者周先生,退休後從「盲人摸象」不了解生態,到處跑、到處學,至今觀察生態已經17年,現在聚焦淡水河口生態觀察,是東方環頸鴴的民間高手,儼然成為一番專業及事業。周先生目前除了自己有興趣到戶外觀察,也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的顧問,提供八里挖子尾保留區相關經驗。他退休前在太太開的幼兒園幫忙,退休後自己找樂子,大約在17年前到十三行博物館擔任導覽志工,當時他會散步到挖子尾溼地附近,後來因為荒野保護協會在當地缺解說員,他就順勢觀察當地生態變化。他與荒野保護協會15年前,展開對挖子尾附近的水鳥「東方環頸鴴」地毯式觀察,看看每年巢位變化,一開始連鳥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更不懂生態,且東方環頸鴴的資料也少,他就「盲人摸象」、一年一年摸索出來。他也會翻閱書籍,但認為找專家問更快,因此淡水社大、北投社大和八里當地等社團,哪邊有開課他就去上課,找螃蟹老師、鳥會老前輩討教,也參加紫斑蝶協會、原生植物協會,只要有心力,他就跟著往外縣市跑。他說,對生態知識就這樣一點點累積而來,笑說,「我年紀雖然大,但還算新秀」,因此遇到的專家也熱心傾囊相授,他將頂著大太陽勤跑戶外,當作運動。雖然荒野保護協會調查人員來來去去,他一待就15年,一開始每年6到8月觀察,熱得半死,8月也觀察不到巢數,就按照雛鳥的時間往前推,一路推到現在3月開始蹲點,這10多年累積的知識,更了解鳥類的習性,雖然不是學者出身,但也是專家了。他說,「沒人是天才,要一直學」,生態每年都在變化,像現在要蓋淡江大橋,又要加入思考不同變因,不斷學習也是他認為觀察生態有趣的地方。他也大量吸收網路、電視及書籍上關於生態的知識,再加上親眼所見,對八里當地的生態有自己獨到見解,他說,只要體力還行,就會繼續當個快樂的觀察家。【熟齡精選延伸閱讀↘↘↘】。82歲還在學!工程退休轉農業,人人稱他「可可爺爺」。好歌喉一唱80年-不識字的8旬嬤,把家鄉記憶哼成曲」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20 橘世代.好野橘
「若65歲退休,每月花3萬」你需預備多少退休金呢?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壽已成為國安問題,以勞動基準法強制退休年齡延後至六十五歲計算,退休後還有十二點五年以上的人生,要知道自己的退休準備夠不夠用,專家指出,可以參考「所得替代率」來提早準備退休金。台灣民眾越來越長壽,依據內政部公布「二○一八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為八十點七歲,比起二○一七年增加○點三歲,其中男性七十七點五歲、女性八十四歲,均為歷年來新高,研判與醫療水準提升、重視食品安全、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等因素有關。永達保經總經理陳慶鴻表示,台灣五成多的民眾有做退休規劃,但額度明顯不足,人不一定會生病也不一定會發生意外,但一定會老化,老年時期身邊最需要的還是「足夠的老本」。該準備多少退休金?陳慶鴻表示,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二○一八年每人每月平均消費支出為二萬二千一百六十八元,以國人平均壽命八十歲、預計退休年齡六十五歲計算,就需預先準備十五年的資源,在不估算通膨的情況下,也不包括醫療、照護費用等情況下,等於每人退休前需準備近四百萬元,但可扣除政府的社會保險、企業提撥退休金,其他不足的部分則是透過個人規劃。群益投信表示,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若退休後希望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所得替代率」必須高於百分之六十最保險。所謂「所得替代率」,可以用「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除以「退休當時的每月薪資」來計算。以一般勞工來說,「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主要有三層:第一層:退休後可領的每月勞保老年年金第二層:勞退的新、舊制退休金第三層:自己個人儲蓄準備的每月現金流可將三層加計起來計算。群益投信指出,超過六成民眾認為退休後每月花費將不到三萬元,若以六十五歲退休生活二十年計算,看似僅需存下七百二十萬元即可,但若納入通膨,並將醫療照護費用入考量,退休後想過上具品質的生活,所需準備的退休金就約一千萬元。【關於更多退休金大小事↘↘↘】。「我能不能提早退休呢?」 先評估有沒有6項條件。邊工作、邊領退休金!你是「勞退新制」嗎?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7-19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2025,準備好了嗎?
以前有一部電影「2012」,電影描述依馬雅曆法,地球將在2012年遭遇大災難,2012年12月21日將是世界末日,該片推出時搞得人心惶惶,而且12月21日真的有許多末世論者做了很多光怪陸離的事,等待末日來臨。結果,當然世界末日沒有來,所有人的生活再度回復平靜。最近又有一個數字常被提及﹘﹘2025,這是台灣預計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起始年。所謂超高齡社會指的是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亦即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預估在2025年時,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超過470萬人,按理說這應該是社會進步的象徵,值得歡喜才對,因為代表醫療能力及生活水平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有這麼多人活超過65歲。不過,最近又有一則新聞指國人平均壽命達80.6年,但不健康的壽命卻也長達8.4年,創史上新高。這兩則新聞若併在一起看,就不免讓人擔憂,因為壽命雖然延長了,卻有一大段是失能的樣態。曾經參訪過一個照護機構,收容的都是長期臥床嚴重失能的長者,因此機構導入了一些智能照護設備,在一個螢幕上可以看到所有臥床長者的生理機能數據,系統也會主動通知照服人員何時需要為長者進行翻身拍背工作。因為長者都已失能,無法行動及言語,所以雖然收容了數十位長者,但整個場域幾乎聽不到人員交談的聲音,偶而傳來的是照服人員拍背所發出的聲響。我很敬佩這些機構及照服人員,他們努力讓長者減少痛苦的「活」著,但我也同時很憂心並思考生命以這樣的形態存在,究竟有何意義?到底是延長生命還是延長死亡?古人講「好死不如歹活」,以現在觀點來看,真的是這樣嗎?若2025年時,老年人口增加很多,但是失能的比例亦同步增高,導致不健康壽命更加延長,照護機構大幅增加,難道這就是我們對老有所終的規畫?有沒有一些更積極的作為,能讓失能比例降低,健康壽命延長?經營企業常需要訂定一些KPI來衡量績效,並且導引策略的執行。2025年如果高齡人口的增加已無可避免,那麼我們解題的方向應該從「如何照顧老人家?」轉到「如何讓老人家不需要被照顧?」我們希望看到的KPI是在2025年減少多少失能比例,而不只是長照服務了多少失能人口或長照預算增加了多少?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國人不健康壽命從8.4年減少為8年或更短,而不是平均壽命延長了多少這樣的表象數字。事實上,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早於2002年即對高齡社會來臨提出一個「活力老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框架,強調:「身心健康(Health)」環境的形成,如:施行預防檢測;建立無障礙空間、創造親老而安全的社會氛圍;降低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如:菸、酒等;各類照顧體系的建立及照顧者的專業訓練等。「社會參與(Participation)」管道的建立,如:終身學習系統;肯定並促成年長者參與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及義工活動;鼓勵年長者積極參與家庭活動;重塑高齡者的社會形象;支援高齡者互動組織的活動需求等。「社會、經濟及生命安全的確保(Security)」,如:社會安全體系的建立;老年消費者保護;老年虐待行為的預防;確保退休財務無虞等。2012世界末日也許是虛構,但2025超高齡社會卻一定會到來。如何創建一個有品質、充滿活力及希望的超高齡社會,是大家對2025的期待,也唯有高齡者能享有尊嚴,持續對社會貢獻,未來要投入的照顧資源才能有效控制,這才是面對2025應有的態度。
-
2020-07-18 癌症.癌友加油站
癌末病人盼在花園臨終 眼裡彩色改寫死亡印象
「在死亡來臨前,想再看一眼明亮的天空」,大腸癌末期病人想在醫院花園臨終,陪伴在側心理師林欣怡發現,病人瞳孔映照藍天白雲,氣氛光明祥和,改寫死亡將至冰冷印象。亞東醫院安寧團隊諮商心理師林欣怡創作「生命中最後的美麗天空」,用畫筆描繪癌末病人生前曾看過美景。畫作以素描病人一隻眼睛為題,瞳孔映照著藍天白雲及綠意,眼角垂著淡藍色淚珠。此作獲得癌症希望基金會彩繪希望比賽醫療組獎項。林欣怡轉任家醫科心理師、協助安寧緩和醫療病人已有4年時間。她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生命中最後的美麗天空」這幅畫的主角是一名大腸癌末期患者,在安寧病房住了一個多月,沒辦法吃東西。但醫護團隊盡量幫忙,維持病人生活如常。有一天,病人跟林欣怡說,病房對面配膳室總是傳來咖啡香,想起以前身體健康時,總是每天一杯咖啡,病重卻無福享受。林欣怡和病人討論後,開始每天帶咖啡包到病房,讓病人重溫過去沖咖啡、品咖啡生活,就算不能喝下肚,漱漱口也好。病人以前也熱愛戶外活動,眼看人生即將走到終點,意識清楚時間愈來愈短,卻長時間待在病房。他女兒提出,希望爸爸能在醫院花園臨終,可以再看一眼美麗的天空。趁著一日天氣好,林欣怡陪著病人和家屬到花園,病人睜開雙眼,藍天白雲映照在瞳孔,讓林欣怡感受生命希望和光明,也格外珍惜當下美好。她徵求病人家屬同意後拍下瞳孔影像,覺得照片會成為家屬日後慰藉。許多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有誤解,覺得死亡是悲慘、灰暗事情;有些人也覺得,投身安寧緩和醫療很沒有成就感。但對林欣怡來說,陪伴末期病人面對死亡,好好走人生最後一段路,不僅有意義,也是一段她的療傷過程。林欣怡說,她大學好友因血癌過世,當時沒有機會好好跟好友道別,心中一直有遺憾,且以前也沒有足夠心理資源,悲傷就在心中蟄伏10年之久,甚至沒辦法聽兩人曾一起看過電影「新不了情」主題曲,怕一聽情緒就潰堤。因感同身受,林欣怡覺得把握當下、陪病人好好走人生最後一段路很重要,且不只照顧病人,家屬心情也應該被撫慰。在安寧病房服務這些年,林欣怡也逐漸撫平心中傷痕,現在聽到「新不了情」也不須逃避。林欣怡談起參賽動機時說,有感病人善終、家屬悲傷要被撫慰,畫作「生命中最後的美麗天空」,希望扭轉安寧緩和醫療刻板印象,死亡不總是陰暗晦澀,也能充滿希望和溫暖。癌症希望基金會第8屆彩繪希望31幅得獎作品於7月起巡迴全台北中南醫院,也刊登在官網,鼓勵癌友和家屬正向迎戰。
-
2020-07-18 新聞.科普好健康
「環境荷爾蒙」藏在想不到的地方 可能經由多種途徑入侵!
環境荷爾蒙充斥於日常生活的用品,如塑膠製品、保養化妝品、清潔劑原料、殺蟲滅菌劑甚至醫療器材。人們可能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荷爾蒙,食物、飲用水、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等都是常見的來源。兒童的某些特質,可能增加暴露的風險。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呼吸較多的空氣;再者,習慣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的毒物接觸。環境荷爾蒙大多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但嬰幼兒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且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的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受到外來因子的干擾、破壞。科學研究證據指出,孕期或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不僅與嬰幼兒時期的健康發展相關,也可能增加成人期慢性疾患的風險。職場要防護 居家應定期清潔兒童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暴露大多是低劑量的,卻可能混合多種汙染物,使得健康影響變得複雜。因此,採取預防措施以關照懷孕婦女和小孩的健康是必要的。釐清職業與環境的暴露史是首要工作,父母親在工作時正確地使用相關防護具,可避免經由衣物或其他用品將職場上的危害物質帶回家。為了防火安全之需求,阻燃劑多應用於建材或地毯及電子用品塑膠外殼,電器用品溫度升高時,可能釋放出溴化二苯醚等有害物質,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擦拭居家環境或用吸塵器定期清潔,以減少粉塵吸入。PVC地板、玩具 別讓兒童接觸由於塑化劑廣泛地應用於聚氯乙烯(PVC)地板,應避免讓兒童在塑膠地板上爬行、減少接觸這類玩具,最重要的是多洗手;各種塑膠容器會有1至7號的三角形標示,代表不同的化學組成,例如3號(Polyvinyl Chloride)是最常添加塑化劑的材質,1、2(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5(Polypropylene, PP)是比較安全的選擇,7號是其他物質需注意是否含雙酚A,嬰幼兒的奶嘴和奶瓶更應該確認其組成標示,當然若不使用塑膠食品包裝,更可減少一半的暴露。選用化妝品、乳液 應注意成分化妝品、乳液、指甲油等可能含有塑化劑,孕婦或嬰幼兒的產品建議慎選產品的成分;而有機食品也可大量降低殺蟲劑的接觸。預防是兒童環境健康的核心,了解成分並正確地使用各種生活用品,同時考量生態的平衡,才能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活便利,並減少各類環境汙染物的未知威脅。
-
2020-07-18 橘世代.好學橘
運動書法家 媒體人曾文祺跑出文字生命力
4歲起就在報紙旁練習硬筆字,運動書法家曾文祺曾任體育記者,採訪過亞、奧運,也曾親臨MLB大聯盟、網球四大滿貫賽之一法網。從小立下當書法家、體育老師、體育記者3大志願,在體驗過長達21年的體育記者生涯後,5年前告別新聞圈,投身「初戀」書法創作的懷抱。害怕大肚腩 固定跑步10公里曾文祺浪漫的天馬行空創意體現在書法上,幻化成宣紙上的字畫,但務實的自我要求,在運動場上看得見。談起路跑的習慣,要回溯到2004年雅典奧運,時任體育記者的曾文祺胖到71公斤,「我突然很害怕,自己會不會有一天肚子大到綁鞋帶時看不到?」曾文祺下定決心拉長跑步距離,每回固定10公里以上。為保持身材 精算咖啡卡路里為了保持身材,一塊蛋糕、一杯咖啡卡路里都計算精準,瑜伽墊一鋪就是核心運動,天天做10到15分鐘,基本功深厚,完成53場全馬賽事。曾文祺笑說,跑步就是為了保持身材。注重形象的他,每回返鄉後山鳳林,總在壽豐下車,請家人將行李用車載上,綁緊跑鞋就直奔回鳳林老家,10公里對他而言是享受,也是美食當前必要的犧牲。曾文祺笑說:「母親燒了一桌拿手好菜,就在家裡等著,怎麼也得先苦後甘。」不少人靈感來自沐浴、放鬆之際,運動則是曾文祺的繆思女神,腦中釋放多巴胺,讓他書法創意靈感不請自來。華沙馬拉松 感受蘋果人情味問起他最有印象的馬拉松,曾文祺記憶猶新,2007年波蘭華沙馬拉松,曾文祺自認在歐陸人群中顯得嬌小,跑進田間道路時,路旁一對老農夫婦,從自家結實纍纍的蘋果樹摘下幾顆蘋果,直要曾文祺收下,他盛情難卻,一口咬下蘋果,甜在心裡,「那是我記憶最深刻的馬拉松。」馬拉松不求多,也不求快,那到底求什麼?曾文祺說:「就是跑健康。讓跑步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曾文祺的運動心法跑步推薦一周2至3次,30分鐘即可。運動是要跟自己一輩子的,暖身、收操缺一不可。不要強迫自己,運動不該有壓力,厭煩運動就不可能愛上運動,持之以恆自信就會來。跑馬拉松不要覺得跑慢丟臉,6小時關門前跑完,看盡風景何嘗不是一大享受。【延伸閱讀↘↘↘】。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超詳細算法一次讓你看個夠!。橘世代揮別職場 自由定義屬於你的退休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8 橘世代.健康橘
「我是醫師我得癌症」 名醫林肇堂抗癌7年 學會正面看世界
被視為超級人生勝利組的消化道名醫林肇堂,時任台大醫院副院長,因為健康檢查發現極為罕見的胸腺癌,從此被撞離原本的生命軌道。「當我從雲端掉下來,我再也不是你看到的醫師。」醫師也是人,我也是病人,我也會恐懼,我也會不知道怎麼辦。抗癌7年,如今,我學會正面看待世界。「我是醫師我得癌症」一書深度採訪了12位名醫與公衛權威,他們或在臨床照顧病人,或在海外醫療團服務,或在深山海濱小鎮裡義診,或在擘畫國內醫療政策,或在致力提升全民公共衛生,在醫界的領域各有擅場。他們是,台大權威林肇堂醫師、失智權威劉秀枝醫師、仁醫陳愷鴻醫師、無菸餐廳推手韓柏檉教授、不孕症名醫林禹宏醫師、肝臟移植專家林俊昌醫師、心身醫學領航者陳冠宇醫師、海外醫療團長廖學聰醫師、產科名醫陳樸、後山家醫守護者陳淑媜醫師、大砲衛生署長楊志良、健保局創局總經理葉金川。良性變惡性 台大群醫也驚訝林肇堂罹患極為罕見的胸腺癌,初發現時,連台大群醫都認定為良性腫瘤,卻發現是混合兩種癌細胞的惡性腫瘤,一邊有神經內分泌癌細胞,另一邊是鱗狀上皮癌細胞,預後極差。他不放棄地尋訪海外醫師意見,二周內連動兩次手術,除癌務盡。然而,短時間之內的衝擊力道,讓他幾乎承受不住。信科學實證 每年做全身健檢如今癌後7年,他沒有猶疑地答說,人生永遠是一條單行道,只能選擇當機立斷。但不是草率地做出決定,要相信科學證據,信任專家,把握現有的知識,然後就順其自然,等待結果。如今,他每年接受一次全身健康檢查,每半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如果有一天回診,發現癌症復發或是已經轉移,我會很難過,但是不會驚訝,因為我已經準備好了。」原本醫師說只剩下半年,不僅度過5年存活期,如今到了第7年,女兒成家、又有了3個孫子,一切已經安排妥當。自喻自己是「生性多疑」的醫師,林肇堂提供獨門的抗癌方法,包括藥物抗癌、飲食法、運動法。根據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低劑量阿斯匹林(Aspirin)、Metformin、他汀類降血脂藥(Stati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都是有科學證據的日常抗癌保養藥。吃豐富早餐 每日萬步不偷懶身為國際消化道權威,林肇堂的防癌飲食策略是,降低蛋白質攝取,增加蔬果攝取。早餐吃得豐富,必然會準備優酪乳、優格、麥片丶麵包等;午餐通常不吃便當,多吃自己準備的饅頭、水果等簡單食物。此外,應酬前他會先吃一盤燙蔬菜,餐敘中面對美食,通常只吃到7分飽,剩下的重磅料理打包回家。林肇堂並維持每日萬步的運動,隨身帶著計步器,常在台北地下街走路。如果一天沒有走到足夠運動量,晚上會再出門走一走。他說,最新研究證實,有固定走路習慣比沒有走路習慣的人健康,最佳數字是一天走7500步就夠了,多走也不會更健康。不是走得愈快愈好,因為老年人走太快容易發生意外。書名:我是醫師我得癌症,290元定價哪裡買?:udn買東西、博客來|熟齡精選延伸閱讀。妹妹還沒退休就罹癌去世 江育誠:「愛要及時,遺憾有什麼意義?只是永遠的痛」。日本國民媽媽離世前的最後採訪:我不記得自己曾對抗病魔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8 橘世代.健康橘
70歲仍像名模! 陳淑麗靠一張椅子練出好體力
70歲的資深藝人、終身志工陳淑麗,隨手拿了張椅子,做起整套辦公室瑜伽,「先躺在地上,把雙腳跨進椅背中央,往上勾住椅背,身體弓起,這樣就是相對安全的橋式,你看,這樣背部整個就能伸展開來,很舒服的…」。換個姿勢,她喬好椅子與牆壁的距離,「這很簡單,身體靠在椅背坐穩,把雙手向後舉起碰到牆壁,這時候背部就自然地往後挺…」。現場採訪的記者忍不住開始找尋椅子想要跟著做。志工趴趴走 練瑜伽增體力15分鐘後陳淑麗才緩緩的結束這堂瑜伽課,「我學瑜伽30多年了,當老師也10多年,會練瑜伽其實是為了要練體力,因為志工需要大量體力支撐。」「30多年前,我開始跟著孫叔叔當志工,當時我們倆就分工合作,大場合演講就他去,我就去小場合,每天東奔西跑需要很大的體力,就開始想要運動健身,有人推薦我去打高爾夫,可是當年就有環保團體抨擊高爾夫球場已飽和,不能再開發破壞水土,心裡就覺得不妥,自己是志工,怎麼可以為了健康而破壞環境呢?」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心頭。印度考證照 證實自己也行後來,陳淑麗放棄打高爾夫,轉而嘗試有氧運動,有一天她到有氧教室看見有人練瑜伽,可是當年瑜伽被妖魔化,覺得一旦踏入就會走火入魔,始終覺得害怕,直到被信任的朋友帶進門,才開始對瑜伽重新認識,她笑笑地說,「我開始上第一堂瑜伽課,老師就問我要不要來當老師,我心想『我已經快50歲,怎麼可能教人呢?』。」直到20多年前看到新加坡國寶瑜伽大師許哲的故事才開始轉變,許哲在67歲開始學瑜伽,80多歲當瑜伽老師,「看到許哲年紀這麼大還能教瑜伽,這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也可以當老師。」為此,她還跑到印度考瑜伽證照,證實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很少人知道陳淑麗已經70歲了,但她的身材還維持著跟名模相當的體態,或許瑜伽是維持逆齡的方式之一;但心態的調整才是魔法棒,尤其「志工」的身分,就像是命運轉盤,輪盤一轉,變了性換了身。志工助省思 老菸槍終戒了志工身分不只讓她開始省思感恩,改善了母女關係,也開始持續至今的心靈環保旅程,還讓陳淑麗把「菸」戒了。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透露,大約35年前的耶誕夜前後,阿麗姐有了重大決定—「戒菸」,為何稱是重大呢?其實,在孫越叔叔戒菸成功半年後,就常對著陳淑麗說,「阿麗啊…把菸戒了吧!」但陳淑麗都說,「這是我唯一的興趣了,就讓它(抽菸)帶我進棺材吧!」她總認為自己當志工後,生活物欲愈減愈少,連妝都懶得畫,唯有「菸」這把雙面刃,讓她左右為難。受日本教育的媽媽,年輕時看著抽菸的女兒,曾經爆氣大罵「不良少女」。媽媽再怎麼叨念也改變不了她的決定,但在孫叔叔也加入勸說行列下,陳淑麗確實開始思考未來的人生可以怎麼過。有天早上她起床後,認真的想「是不是該戒菸了…」,想著想著她就抽了4、5根菸,突然間,陳淑麗就醒了,就這樣,視「菸」如命的陳淑麗把壞傢伙給丟了。從名模轉戰藝人當演員、主持人,再到志工,隨著身分轉換,心態也跟著轉,讓自己愈活愈逆齡,採訪一結束,人稱「阿麗姐」的陳淑麗,又趕快拿著放大版的通訊錄,開始打電話給好友們,請他們幫忙「戒菸就贏」的活動宣傳。人生70才開始,在陳淑麗身上完全印證。|陳淑麗系列延伸報導。「人生70 有一半在做公益」陳淑麗:看淡生死沒遺憾。陳淑麗談母/從一言九頂到I love U,媽媽的珍貴禮物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8 養生.家庭婚姻
白頭偕老很難?只要你能跨過破壞婚姻的這「五道坎」
兩個人戀愛後選擇結婚,典禮上舉杯敬新人「永浴愛河」,但婚後的人們卻常說婚姻像愛情墳墓,不知其因的愈想跳進來,在內的人又想往外逃!其實婚姻最大的考驗,是在脫下婚紗後的每一天柴、米、油、鹽,育兒、養家中不斷的現實中打轉與奮鬥,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除了努力迎接各項問題外,兩個人維持婚姻也需要許多的愛與包容,攜手面對前方的障礙,最後會發現幸福不難,只要跨過五道「坎」…一、結婚後的第一年新人磨合期,面對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生長背景與生活習慣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之前從未住一起過,所以也有些情侶贊成「試婚」,暸解彼此後,問題才會慢慢衍生,共同改進或是調整。婚後不再是兩人世界,需面對兩個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更是學問,當然婆婆也不再只是「阿姨」是「媽媽」,在對待媳婦或多或少難免彼此要再適應。二、老婆懷孕期結婚後大部份會先有二年的新婚期,所以危機在第三年,兩個人都有生孩子打算,於是面對老婆懷孕期間各種不適的,這時的老公很容易成為炮灰或是跑腿,當然此時最容易出現拌嘴或是意見不合。但最難適應的是停擺的「性生活」,孕期間不是不能有性生活,只要動作輕柔一樣也可以很開心。但通常女人都不自覺的有了母性,所以防禦性也很強,而且身體出現了許多變化,乳頭變大又黑、妊娠紋、變胖,這些會讓女性降低做愛次數。老公們這時有「器(武器)」難伸,如果此時男人沒有把持住分寸,很容易「走針」;勸各位老公們多體貼老婆,願意為你生孩子又挺著十個月大肚的女人,絕對是真愛你。三、孩子二歲前結婚有小孩後的前二年,絕對絕對很想再把小孩「塞回去」,照顧新生兒沒日沒夜,一直哭鬧不知該如何是好,怎麼哄都沒效!夫妻間把時間都關注圍繞在孩子身上,都沒空理對方了。如果老公又無法適時幫忙,很容易造成夫妻口角,久而久之彼此也不想花精力關心對方,婚姻危機就會慢慢出現。四、七年之癢婚後的第七年,也就是一個最大的關卡,前面這幾年,夫妻把時間都各自給了工作、小孩,感情愈來愈像親人,如果平時又有小孩一起睡中間,卡住了「愛愛」次數,很容易形同陌路,重拾夫妻間的火花與熱情,最大應該是先克服,把小孩「外包」給親人或信任的保姆照顧,兩個人去約個小會,放鬆一下,或是舊地重遊的走走旅行,都是可以提高兩個人熱情的方法,重要的是彼此要多溝通,共同渡過婚姻危機。五、中年時的更年期孩子都大了,不需要時時刻刻的照顧,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個自然的現象,婦女到了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則,脾氣也會變得暴躁,看什麼都不順心,但另一方面性事也會不協調,男性在此時可能「力不從心」,夫妻沒有平衡點下,危機就會接腫而來;建議:或許夫妻也退休了,此時,可以共司再找生活重心,一起運動或是健行,學習新事物也是不錯的改善方法。婚姻的「坎」,就看能否跨過去。婚姻就像開水,冷暖自知夫妻本該共同面對各種挑戰,人生是由很多選擇而組成,選擇後除了努力負責之外,也不能遇到事情就放棄,天長地久的愛情固然讓人嚮往,但若無法情牽到最後,除了好好放生,更要不傷曲對方祝福彼此!
-
2020-07-18 科別.婦科
私密處排氣好尷尬?這二種族群易發生,中醫師3招教保養
一名已婚女性常自覺下體搔癢,伴隨黃色分泌物,更令她難為情的是,偶爾還會有氣流從陰道裡沖出,甚至伴有響聲,類似肛門放屁一般,但是並沒有難聞的氣味。由於這種情況令她非常尷尬,因此前往中醫門診看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早在漢朝張仲景的醫書《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症並治》就有記載,女性陰中有排氣、出如矢氣狀,稱為「陰吹」。 陰吹原因多!陰道感染、體質虛弱注意 造成陰吹的原因很多,通常發生於體質虛弱的女性,因下半身出現盆底肌肉無力、筋膜鬆弛問題,或是陰道反覆感染發炎,以致陰道內的含氣量增加。 女性在咳嗽、大笑、或是受到情慾刺激時,腹壓增加,導致陰道內的空氣受到壓迫,便會從陰道衝出來,形成「陰吹」。 周宗翰中醫師進一步說明,就中醫觀點來看,「陰吹」發生的原因多和脾胃功能失調有關。 中醫的脾胃除了代表消化系統,同時也是代表免疫系統;當脾胃系統運化出現問題,無法將身體的水分有效運用時,就會容易產生「痰濕體質」,造成免疫力低下,進而導致私密處反覆感染的情形。 中醫有效治療陰道感染,改善陰吹症狀 感染陰道的厭氧菌或陰道滴蟲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氣體並存於陰道內,當體位改變或腹壓增加時,這些氣體即從陰道裡排出。 出現陰吹時,常常伴隨陰道搔癢、白帶增多、分泌物黏稠帶有黃色的情況,這時要以治療陰道感染為優先。在中醫治療上通常給予清熱解毒,搭配健脾去濕,提高婦女免疫力來治療陰道感染,效果不錯。 多產、更年期也會陰吹,補氣血助改善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多產的婦女也可能有此困擾,其原因在於陰道結構變得鬆弛。 生產過程中,骨盆底提托陰道壁的肌肉組織和筋膜,會因為斷裂或過度伸張而失去彈性,就會使空氣進入陰道內。若是分娩時間過長、胎兒較大、骨盆偏窄導致胎兒娩出困難,都會使骨盆底組織損傷嚴重而難以恢復。 另外,當人體氣血不足時會造成「氣虛下陷」的狀況,導致組織的鬆弛與脫垂,體質虛弱、多產婦女造成的陰吹多為氣血不足型,使用補氣血的中藥能夠改善「陰吹」的症狀。 而更年期婦女除了氣血不足之外,還會因為女性荷爾蒙缺乏,導致陰道內壁的乾燥及萎縮,加重「陰吹」症狀。 此時中藥除了補氣血之外,還要滋腎陰、疏肝氣,也就是給予有助於輔助女性荷爾蒙生成的藥物,除了強化陰道內壁,也可以滋潤陰道、改善症狀。 中醫3招改善生活習慣,遠離陰吹困擾 除了中藥調理之外,周宗翰中醫師提供以下招改善方法: 1. 多吃煮熟的青菜預防便祕 便祕也會加重「陰吹」症狀,因為便祕會使得患者腹壓升高,如果陰道中本來就有少量氣體,這時就會被擠壓出來,發出聲響。 2. 多做提肛運動 可以強化骨盆底肌肉,特別是著重於盆底、肛門、陰道肌肉收縮的鍛鍊,有助於改善陰道排氣的現象。 3. 保持私密處清潔 穿著寬鬆、棉質的內褲,保持外陰部的清潔,並避免不潔的性生活,注意多喝水,以防陰道感染,就可以減少「陰吹」症狀。●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結婚38年,他們感情竟比年輕時更好!退休培養共同興趣,夫妻不吵架、第二人生更快樂.退休,是生命最精華樂章!江育誠:只要做對2件事,黃金人生會更加豐富、精彩.為什麼法國女人,總是如此優雅、不費力?忠於自己,無論幾歲都能美麗自信
-
2020-07-18 癌症.癌友加油站
癌症人人都可能會得,醫師也一樣!劉秀枝:得乳癌,我算抽到好籤
個頭嬌小,說話速度超級快,走路敏捷的劉秀枝,白髮童顏,笑起來有淺淺的酒窩,一點也看不出已屆從心之年。她是早年少見神經內科、神經病理科背景完整的女醫師,更領導台北榮總團隊進行失智研究,是台灣失智領航人。除了醫師身分,劉秀枝還是個女文青,著有大量的失智相關書籍,也是聯合報元氣周報、康健雜誌的專欄作家。她曾以第一人稱發表〈只想告訴你:我失智了 —— 一位輕度失智女士的信〉文章,生動描述失智患者的心情,被誤認是她自身的經歷,造成「失智權威醫師也罹患失智症」的新聞,轟動一時。(>>推薦閱讀:只想告訴你:我失智了 —— 一位輕度失智女士的信〉)五十六歲那一年,跟平常一樣在早晨淋浴時,劉秀枝摸到右胸有一個硬塊,不痛、硬硬的、之前沒徵兆,「那就是乳癌了。」她心想。開刀前採購用品,笑稱如木蘭代父從軍摸到硬塊的那個早晨,她撥了內線電話給在台北榮總擔任一般外科醫師的蘇正熙主任,也是她的大學同班同學。在同學的安排下,當天立即進行超音波檢查,一看就立即判斷是癌症,乳房硬塊約兩公分,屬於第二期癌症,並著手安排兩天後進行切除手術。劉秀枝拒絕了,但並不是因為「怯戰」,而是因為她跟兩個姊姊,已經安排要帶高齡九十二歲的媽媽,到日本福岡自由行,身為么女的她負責推輪椅,如果開了刀,怎麼推輪椅啊!到日本遊玩前,她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朋友們聞風紛紛打電話關切,分享身邊抗癌勝利的故事,雖然明知很多人因癌症過世,這些鼓舞的電話還是讓劉秀枝很溫暖。朋友交代哪裡有假髮可以買、要穿什麼胸罩、要穿什麼衣服。她笑稱,就像是木蘭代父從軍一樣,要做很多準備。只是木蘭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劉秀枝卻是為了未來抗癌的日子,買假髮、衣服與胸罩,「假髮還打折耶」,她笑了。有位消息靈通的病患家屬,送來的盆花上有祝福字條,她感動地變成淚人兒。恰巧被聽到消息趕來鼓勵的同事瞧見,看到平常堅強的劉醫師,竟然對花垂淚,大概以為劉秀枝很傷心,立刻緊緊抱著她安慰一番,她索性就放聲一哭了。從懷疑罹患乳癌到檢查過程,劉秀枝不曾因為生病掉過一滴眼淚。「我跟你講,癌症是任何人都可能得到,醫師一樣會得。我常常告訴癌症病人,你就是抽籤抽到了,每個人都有機會,我抽到的是好籤啊!不像開腦,很麻煩;開肚子會有排氣問題啊;乳房割掉就沒事了。」她不哭、不惱、沒有不平,倒是許多親朋好友,尤其是共事多年的護士、助理一聽到劉秀枝罹癌,眼眶立刻紅了,她也跟著流淚。瀟灑慣了的她說,真心關懷的電波是超光速的,常常是別人一關心,她就熱淚盈眶。面對自己時,她倒是挺豁達。從日本回台當天晚上住院,第二天開刀。開刀前一天晚上,護理師問她需要安眠藥嗎?她笑說不用。二姊當晚在病房陪著劉秀枝,兩人一覺到天亮,直到鬧鐘響了才醒來,趕快準備要去開刀。她說,「幸好我帶了鬧鐘。」選化療醫師,相信年輕新秀的專業身為醫師,一定做足了醫療上的準備吧?劉秀枝卻是教科書不翻、網路也不查。「醫療全交給醫師。」蘇正熙問劉秀枝是要全切還是局部切除,劉秀枝傻問,什麼叫做全拿,什麼叫拿一半?原來,局部切除可以保留乳房外觀,但是後續可能需要進行放射線治療,全切就不用放射線治療。劉秀枝說,「那多麻煩,不要做放射線治療,全部拿掉!」劉秀枝全然相信專業,蘇正熙也尊重病患決定,開刀時,拿掉右側乳房、淋巴切除,幸好淋巴沒有轉移跡象。蘇正熙補充,現今可以在開刀之前就透過核子醫學檢查或術中染色,確認是否淋巴轉移,不像過去要拿掉很多淋巴結。另外,因為胸肌也要切除一部分,術後可能右胸肌肉會歪斜,以後衣服沒法穿正,有時表面皮膚會感覺麻麻的。朋友提醒劉秀枝術後要做「手指爬牆」的復健運動,劉秀枝是很勤奮的病人,認真確實執行,肌肉狀況恢復得很好。手術之後,接著進入讓病患聞之變色的化學治療階段,劉秀枝「相中」台北榮總一名新秀醫師。罕為人知的是,劉秀枝本身就有腦部腫瘤化學治療的專業。她說,「隔器官如隔山」,癌症的化療日新月異,預後也因癌細胞的生化免疫行為而大不同,在這方面她自覺已落伍了。她全然相信這名年輕醫師的決定。不因專業雷同而相輕,是劉秀枝對醫療專業的最高致敬。劉秀枝的切片顯示,她罹患的是HER2陽性的乳癌,是一種比較惡性,預後較差的型別,還好有適用的化療藥物,「它們就要在你身上打起來了,只要你身體夠強,就能撐過去。」她連藥物副作用都沒問,因為副作用不一定會發生,看了只是讓自己心裡擔憂,發生了再處理就好。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來勢洶洶,她全身毛髮都掉光了,連眉毛都沒有了,同事買了眉筆送給劉秀枝,「有眉毛我們比較習慣」。平常她戴著假髮或是頭巾,大過年返鄉,她在家自在的頂著光頭,已罹患失智的媽媽猛盯著她看,她淘氣地說,台北現在流行剃光頭!媽媽竟也相信了。劉秀枝不想讓年邁的媽媽擔心,知道也是多煩惱吧。小紅莓化療最主要的副作用「嘔吐」,也發生在劉秀枝身上,噁心嘔吐是家常便飯,獨身的她在家裡吐得昏天暗地時,剛好朋友打電話來問候,問她好不好,「還好啊,我在馬桶上吐下瀉。」朋友趕緊將電話掛了,「以後就用e-mail問就好了。」一般人可能會羨慕醫師擁有眾多醫療資源,必然享受「高規格」待遇,劉秀枝卻不要特殊待遇,正因為她太熟知專業。化療時,她不住單人病房,跟大家一樣自己去領藥,把藥物交給化療門診護理師,跟大家一起到化療門診接受化療,因為她知道那裡的護理師是最熟知化學治療的過程與變化,若真的發生什麼狀況,大家都看得到,一個人關在病房,反而落單了。因此,她就跟一般病患一樣排排躺在躺椅上。她笑說,接受化療時,跟隔壁躺椅的年輕女病患聊天,對方知道她是醫師,知道醫師也會生病,也在門診接受治療,心理瞬間平衡了不少。享受當下,做好隨時可以離開的準備抗癌成功三年後,劉秀枝感覺另一側健康的乳房時而脹痛、時而抽痛,在一點鐘位置摸到小於一公分的硬塊,她自行判斷,排除其他可能後,「復發」二字悄悄爬上心頭。想起化療過程的痛苦,劉秀枝一度逃避想著,「乾脆讓它自生自滅。」念頭一轉,如果腫瘤到處轉移,癌細胞吃到脊椎可是會很痛的;萬一轉移到腦部,如果不是偏癱,未來也無法正常寫作與思考,她決定找醫師看一看。癌症復發對病患來說,不僅重新面臨死亡威脅,有些人更回憶起治療的焦慮感。劉秀枝坐在自家面對淡水觀音山的窗前,窗前有一座放置已久的休閒椅,本來準備用來優閒看書的,可以邊看書邊眺望觀音山雲彩,這一次,她真正好好的坐下來。「誰知道,還能活多久?」「餘生都在抗癌中度過嗎?」回診那天,醫師顯得神情凝重,安排了超音波檢查。冰冷的探頭在乳房上掃來掃去,都找不到腫瘤。醫師判斷,這兩個小硬塊應該是脂肪。又疑又懼的劉秀枝猛然一想,最近確實胖了些。雖然解除了警報,但不代表以後不會復發,也不能保證不會得其他癌症或疾病。此次經歷讓劉秀枝更加體認,除了感恩,更應活在當下,享受人生,做好隨時可離開的準備。許多癌友被疾病綁架,即使已經抗癌成功,對於可能的復發,整日憂心掛念。也有人索性放開生命,揮霍度日。劉秀枝說,我沒有等待癌症帶給我自由,她淡然卻堅定的說,「面對疾病,兵來將擋,而我就是那將軍。」退休後,離開了臨床,卻從來沒有遠離醫學,她目前擔任榮總的特約醫師,陽明大學的教授。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瀏覽醫學期刊,吸收新知。至今仍持續參加台北榮總的病例討論會,貢獻所學。而書櫃裡,有一百本尚未閱讀的新書,等待著她。學會了中文打字,經營部落格。從規劃退休,乳癌來訪,開刀化療,病痛從未絆倒她,劉秀枝一樣活力充沛的說,想想就很覺得感恩。治療日新月異,活著就有希望常有病友來詢問劉秀枝的意見,劉秀枝說,得了癌症不等於絕症,要看哪種癌症,還有癌症的期別。尤其癌症的治療日新月異,有些有健保給付,有些有臨床試驗名額,可以盡量爭取資源。癌症就是一種疾病,來了就接受,如果一直沉浸在悲哀或是憤怒中,一點用處都沒有。「為何是我?為何不是你!」劉秀枝說,還有更壞的籤,你沒有抽到呢!「一定要活!活著就有機會。」你以為今天沒希望,也許一轉眼就有新治療、新的藥物問世,不治療會後悔莫及。如果問了一個醫師,覺得沒有希望,一定要再問第二個、第三個,一旦選擇了就要相信醫師,相信自己,相互配合。劉秀枝說,人生一定會遇到困難,有困難就處理,一次的挫折沒有被打倒,你就會變得更強壯,那是很好的事情,即使很絕望也不要放棄,你不知道一轉頭就會有好東西在等你。「小時候,我挨罵了想不開,回頭一想,街邊轉角的碗糕與豆花很好吃耶,那不要死好了。」你覺得癌症好像治療不成功,也許明天新藥就出來了,或許再撐個一個月就有新的治療,總之不要放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經濟條件也不一樣,她建議癌友,如果體力可以,可以持續上班,或許調整到壓力小的部門,或許跟同事求援。劉秀枝說,不要羞於求助,身邊有什麼資源就用什麼資源,有什麼人力就動用什麼人力。獨立慣了的她也分享,「我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我二姊也是每二、三天就來照顧一次。」想吃什麼就吃,味覺沒了還有嗅覺、視覺劉秀枝坦言,自己並不是養生的模範生,完全不能當別人的楷模,平常也不太按照規矩進行健康檢查,大概是遺傳基因好,所以身體強健,平日也難得感冒、肚疼,第一次生病就是乳癌。她認為「身體的保養方式是去操勞它,如果生病就去治療,別拖。」化療期間出現嘔吐、食欲不振、味覺改變,可能讓很多病患急遽消瘦。劉秀枝因為劇烈的嘔吐,從五十二公斤瘦到四十四公斤,正常人的白蛋白為三‧五到五‧五,她降到一點多,而原本該有五千到一萬的白血球降到只剩六百多,血紅素只及正常人的一半。治療期間正值冬天,她仍堅持到台北醫學大學講授一堂課,回程的計程車上,她忍不住問計程車司機怎麼不開暖氣,計程車司機喊冤,才知道原來是她在發冷,回到家後趕緊就醫,已經發起高燒。因為白血球實在太低,感染引發敗血症,緊急住院打抗生素治療。劉秀枝說。補充足夠營養,才能維持體力、對抗疾病,可是化學治療讓味覺變了,滷蛋吃起來不像滷蛋、綠茶像泥水。她再度發揮阿Q精神,味覺不好,可是嗅覺還在,視覺還在啊!雖然味道吃起來不對,可是聞起來是香的,眼睛看到的依然美味。平時飲食就很簡單的劉秀枝吃得清淡,生病了,為了讓自己多吃,劉秀枝反而放開懷吃。有一日想吃夜市裡油膩膩、重口味的炒麵,託人去買回來。如果想吃蛋糕,也會買來解饞。平時的飲食,劉秀枝很推薦「地中海飲食」,不僅好吃,也很健康。不論對抗癌症、預防失智,都是很好的飲食方式。不用奔跑跳躍,高爾夫年輕打到老劉秀枝走起路來,步履又快又靈巧,常讓人忘了她的年齡。談到運動,她認為:「不要過度愛惜身體。」她指的是不要嬌生慣養的意思。她說自己不是有運動細胞的人,但是從四十多歲就開始打高爾夫,可以走很多路,運動也很溫和,這樣的習慣持續至今。她笑說,高爾夫的唯一壞處是很貴,以前曾有位台北榮總院長不太喜歡醫師打高爾夫。榮總是個大家庭,大部分的醫師都住宿舍,所以聽說有些醫師只得趁著晚上,先把球具放到後車廂,出門打球時才不會被院長發現。劉秀枝曾發表文章指出,高爾夫的各種動作如上桿、下桿、揮桿、收桿、推桿入洞和走路,正適合沒有運動細胞的人,而且不用奔跑、跳躍,可以從青年一直打到老年。高爾夫不以速度取勝,也不用像許多球類運動要與隊員密切互動,又優待女性和銀髮族,簡直就是為她量身設計的運動。她謙稱,自己一直打得不好,而且常是球賽「BB獎」(最後第二名)的得主。卻因為打球可以磨練觀察力與策劃力,考驗專注力,還可以看球友的修養現形,有人球打得不好,氣得丟球桿,竟高掛到樹上。打球也讓劉秀枝更謙虛,知道運氣難料。有時明明打了壞球,結果彈跳到果嶺,有時明明是好球卻被風吹歪,令人扼腕。「今天打得好,明天卻很差,如此變化多端,不可預料,也是高爾夫球迷人之處。」此選讀摘自《我是醫師 我得癌症》作者 聯合報出版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購書網址:https://bit.ly/2YNNdW2(本文經網頁編輯編修)
-
2020-07-17 新聞.健康知識+
潛水會導致氣胸嗎?4要點助預防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胸膜腔。人體的胸膜腔是臟層和壁層胸膜間的一個閉合的腔。正常情況下,臟層和壁層胸膜是貼合在一起的,而當一些原因出現漏氣後,氣流進入這個潛在的腔隙後,就會形成氣胸。從嚴重程度上分類,氣胸可分為單純性氣胸、開放性氣胸和非常危險的張力性氣胸三種類型。潛水等水下活動確實可能增加張力性氣胸的發生風險,患者情況可能十分危重,短時間如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危及生命。要獲得及時救治,識別氣胸很重要。氣胸的臨床表現主要有:1.呼吸困難:氣胸發作時患者均有呼吸困難,嚴重程度與發作的過程、肺被壓縮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狀態有關。年輕患者可無明顯的呼吸困難,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老年患者即使肺輕微的漏氣也會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此外,呼吸困難與否,還取決於急性或慢性發作的速度。2.胸痛:氣胸發生時,常會伴有尖銳性刺痛和刀割痛的感覺,這與肺大泡突然破裂和肺被壓縮的程度無關,可能與胸膜腔內壓力增高、壁層胸膜受牽張有關。要注意的是,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疼痛是氣胸患者最常見的症狀。3.刺激性咳嗽:自發性氣胸時偶有刺激性咳嗽。4.其他症狀:氣胸合併血氣胸時,如出血量多,患者會有心悸、血壓低、四肢發涼等表現。氣胸的檢查包括動脈血氣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其中,X線檢查是診斷氣胸最快速簡單的方法,可顯示肺萎縮程度、有無胸膜粘連、縱隔移位及胸腔積液等。而CT檢查是診斷氣胸最準確可靠的方法,對胸腔內少量氣體的診斷較為敏感。胸腔鏡檢查的優勢則在於可較容易發現氣胸的病因,操作靈活,可達葉間裂、肺尖、肺門,幾乎沒有盲區。氣胸是臨床上常見的急症,若未及時處理往往會損害肺功能,甚至威脅生命。因此積極治療和預防復發十分重要。氣胸的治療主要分為:1.一般治療:對首次發作並且肺萎陷在20%以下、沒有呼吸困難者,可採用臥床休息,充分吸氧等保守治療,盡量少講話,使肺活動減少,有利於氣體吸收和肺的複張。2.排氣療法:這適用於呼吸困難明顯、肺壓縮程度較重的患者,尤其是張力型氣胸需要緊急排氣者。3.化學胸膜固定術:為預防復發,將理化劑、纖維蛋白補充劑、醫用黏合劑等注入胸膜腔,使臟層和壁層兩層胸膜粘連從而消滅胸膜腔間隙,使空氣無處積存,即所謂“胸膜固定術” 。化學性胸膜固定術僅適用於不適宜外科手術治療的持續性漏氣患者,不是氣胸的首選治療方法。4.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ATS)的發展,使手術變得愈發微創。該手術既修復肺的破口,又從根本上切除肺大泡,還可進行胸膜固定術,已成為氣胸的首選治療方法。預防氣胸四要點1.氣胸復發率高,常表現為突發胸痛和呼吸困難,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通常,患者的氣胸症狀消失後,就可參加正常工作和活動,不過,劇烈運動和身體碰撞運動需在氣胸完全消失後進行。2.戒菸可顯著降低原發性氣胸復發,建議氣胸患者徹底戒菸。3.潛水等水下活動可增加氣胸復發率,增加張力性氣胸的發生風險,因此對於沒有手術的氣胸患者應終生避免潛水。對專業潛水員和潛水愛好者,氣胸發作後一定要通過手術徹底切除肺大泡才可重新潛水。4.搭飛機本身並不增加氣胸發生的風險,但在高空上如果氣胸發作,將導致嚴重後果,所以未進行胸腔閉式引流或手術的氣胸患者應避免乘飛機。作者:丁一(上海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醫生)(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17 養生.樂活人生
罵交通、罵明星、罵天氣...蔡康永:整天忙著罵別人,還有餘力做自己嗎?
你全身都貼滿了 「應該」的標籤嗎? 辨識情緒都是哪裡來的?它們來做什麼? 它們來了以後,我該怎麼辦?要把它們各自安放回去時,該放回哪裡? 這就是我們要的情商。 想像你現在穿得好看,風和日麗,你走在乾淨開闊的路上,感覺著和煦的天光與微風,你喜歡這個天氣、這條道路,你喜歡此時的自己。 路邊有本來表情呆滯的人,看了你自在的樣子,他們也稍微有了一絲微笑。 沒有人會否認,這是幸福,是眾多幸福之中,很棒也很容易得到的一種。 這種幸福裡面,有別人,也有自己。 看到你走過的人,如果再看仔細一點,會看到你渾身上下,有不少小標籤、小貼紙,隨著微風擺動著。 有的小標籤,是用很隨便的字跡寫的,也很隨便的用根絲線拴在你的衣襬上,一扯就會掉落;也有的小標籤很隆重,是黃金打造的小牌子,上面的字是用刻的,這樣的小金牌用金鍊子掛在你的手腕或頸子上;其他各式各樣的小布條小紙條,上面也都有各種字樣,有的用粗繩綁在你的腳踝,有的只靠紙頭本身的黏膠,勉強貼在你背上,隨時會被風吹跑。 這些小標籤小牌子上面,寫的是什麼? 字跡潦草的紙條上面,寫的大概是你隨便應付著做過的某個臨時工作;至於小金牌上刻的,可能是你非常珍視的某個身份:「某某名校的榜首」或是「某某旺族的後裔」。另外那些小布條小卡片上,則各自寫著你的各種信仰、各種價值觀,有些可能是隨便聽來的,比如「永遠不再跟雙魚座交往」;有些是認真想要相信的,比如「錢就是一切」或「要就瘦,要就死」。還有些內容極瑣碎,就算被風吹掉,你也不會在乎的,像是「鹹粽子才是粽子,甜粽子算什麼粽子」或「修照片要把臉修小沒關係,但好歹別把背後的柱子都修歪了。」之類你勉強算是有點意見但並不真在意的小原則。 這些小標籤小紙條在微風中微微飄動著,有些令你身姿更優雅、有些顯得你華麗或霸氣,有些搞得你凌亂,有些很累贅、有些跟你整個人一點都不搭,有些在你身後留下一地紙屑垃圾。 但不管怎麼樣,這些小標籤小紙條,沒有妨礙你的行動,沒有遮擋你的五官,也沒有阻止你感受風景與天氣。 也就是說,你還算是自由的。 什麼時候,我們會變得不再自由呢? 當這些小標籤小紙條,變得跟雜誌一樣大,跟盾牌一樣大,甚至跟商店招牌一樣大,那我們就不自由了。 我們會行動受限、視野受限、感受不到風景與天氣,整個人被這些標籤與紙條給困住。 你一定覺得我太誇張了。誰身上沒有那麼幾十個或幾百個標籤紙條跟著呢?哪會嚴重到令我們不自由? 嗯,即使是最瑣碎的紙條,只要黏在你身上,不必變太大,只要變成撲克牌那麼大,就會妨礙你了。紙條卡片上那些大大小小我們覺得「理當如此」的事:「粽子理當是鹹的。」「修照片理當知所節制,別把背後柱子也修歪了。」「我家孩子既然是我生的,考試起碼必須前10名。」「要娶我家女兒,聘金起碼超過100萬。」「我這篇文字起碼該得到200個讚。」「今天我趕時間,交通應該要順暢,如果塞車,就是有人跟我作對。」「我既然買了這3支股票,這3支股票就該連漲1週。」⋯⋯ 如果照我這樣列下去,我們每個人身上絕對不只幾百個小標籤,這些「理當如此」,每秒都會生出新的小紙片小標籤、附著上我們的身子。這秒有幾張脫落了,下一秒又會有更多補上。 它們會像鱗片,覆蓋我們全身乃至眼耳。我們可以仗著這一身鱗甲,到處去指手劃腳,「這個不對」「那個太差」,做出各種評價、各種判斷,但沒有察覺我們已經漸漸把世界、風景、天氣、別人,都隔絕在外。 而別人也看不到我們的面貌,別人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標籤紙條,所形成的一付密不透風的鱗甲。 我們的生活,需要互相依靠:衛生、交通、娛樂、商業,都需要互相依靠,彼此交換情感、能力與資源。但在依靠與交換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用我們的各種原則去掐住彼此的脖子。我們可以不用控制人、或被別人控制。我們不用拿自己身上這些紙條,去黏在別人的臉上。 當我們覺得每件事都有個「應該」的樣子,而這些事卻都不對,都不合我們期望的時候,我們就喚來了許多「應戰」的情緒:嫉妒、憤怒、自卑、猜忌⋯⋯都來了。 我們調出了各種對付敵人的情緒,但其實並沒有敵人出現,可是因為我們身上黏貼的那些原則,帶領著我們到處樹敵、到處去評斷與我們無關的事、到處去宣示那些「理當如此」,於是,只要對方不聽話,只要生活不聽話,只要世界不聽話,我們就覺得「有人跟我們作對」。 然而,因為這些我們以為的敵人,根本不是敵人,當然也就無敵可退。我們莫名其妙喚出場的這些應戰的情緒,卡在台上,怎麼退場? 我們趕時間,遇上塞車,於是感覺交通跟我們做對,「交通」就是此刻的敵人,我們喚出了焦慮、喚出了生氣、喚出了怨氣,然後呢?「交通」這個敵人要怎麼打退?要怎樣才能跟「交通」討回一個公道? 我們宣布:我家的孩子,考試要前10名,聘金要100萬⋯⋯憑什麼?我們任性喚出來的自尊、期待,魯莽上場,呆立原地。 我們宣布:粽子必須是鹹的,那麼天下這許多賣甜粽子的店、吃甜粽子的人,我們是要關了他們的店呢?還是縫了他們的嘴?這些隨便出場,無從收拾的情緒,除了堵在我們自己的胸口,還能去哪裡? 不知從哪來的情緒,就一定不知往哪去;不知為什麼而來的情緒,就一定不知要拿什麼去消化。這些沒完沒了的「應該」,都是哪裡來的?如果這些「理所當然」大多未經檢驗,來路不明,為什麼還把它們理直氣壯的貼滿了全身上下,當成我們的標籤、甚至我們的鱗甲? 你是你父母的孩子,這個標籤對很多人來說,一定很珍貴,值得以黃金打造、鄭重銘刻,掛在頸上。可是如果這個標籤被你父母或是你自己看得太重,導致這枚金牌大如門板,掛在頸上,你就是死命的拖,也拖不動一厘米。它成了枷鎖,而不是標籤。 你要做自己,就要讓你自己比這些標籤紙條都重要,讓它們只是點綴在你身上,而不是拖垮你遮蔽你,你珍視的少數幾個標籤,值得好好打造,隨身珍藏,偶爾展示。剩下那麼多別人隨手塞給你的、無助於你做自己的標籤紙條,那就放鬆的看待,恰當的對待,黏上就黏上,掉了就掉了,別用它們來評斷別人,評斷自己,乃至困住自己。 如果真心相信「錢是一切」,那就認真研究它有沒有道理,研究之後覺得有道理,那就認真研究金錢跟自己要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是要靠它創業?還是要靠它求偶或繁殖?然後把這想法設為目標,一步一步去靠近。 這是你專注研究之後,想要做的「自己」,你經得起內心的自問自答,內心因而強大,你想要的生活,就會在眼前浮現。 如果只是人云亦云的相信「錢是一切」,然後還要分散心思去管盡天下的其他瑣事,罵交通、罵天氣、罵明星、罵別人修圖修太多、罵別人不懂粽子的好壞,那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弄清楚我們要做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自己? 我的工作,使我常常接觸演藝界的明星。明星當然是依據大眾的評斷而存在的一種身份。但在這麼多的明星裡,有些人能夠「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以「恰當」的程度,去接收大眾的評價,然後「一步一步」的靠近自己的目標。這些明星未必是最紅、最受歡迎的,但比較可能是明星之中,內心比較寧靜平衡的。 做情緒和感覺的主人,而不要被情緒和感覺牽著鼻子走,這不是空話,這可以一步一步做到。 辨識情緒都從哪裡來?它們來做什麼?它們來了以後,我該怎麼辦?要把它們各自安放回去時,該放回哪裡?這就是我建議的情商。 培養情商不是為了做生意,也不是為了受歡迎,那些都只是順便跟著來的東西。 情商的唯一價值,也是它比智商重要的唯一原因,是探尋情商的過程,就是探尋自己的過程。所謂的「心」,雖然抽象,但真的存在,而且就是我們賴以度過一生的依據。 智商不是智慧,智商有可能使擁有者更焦慮、更辛苦,而不一定能得到自由與幸福。智商沒辦法處理「心」的事情,智慧才可以。而智慧的基礎,是「明白」。 世界充滿了與我們無關的事,但「心」的每件事,都與我們有關。 世界永遠不會屬於我們,但「心」永遠屬於我們。 世界的強大,可能更令我們感受不到自己,但「心」的強大,就是我們的強大。 我們有「心」,這是很大的禮物。越大的禮物,越要好好享用啊。 情商就是幫助我們認識這份禮物、打開這份禮物、享用這份禮物的鑰匙。 生命沒辦法給我們更大的禮物了。 書籍介紹書名: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作者: 蔡康永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8/11/01作者簡介/蔡康永從上個世紀的尾巴,開始參加公共活動,比方說,主持一些節目,寫一些東西,講些話,安慰或者傷害一些別人。生產地是台北,血統有時被認為是上海。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念完影視製作的研究所。最廣為人知的節目,是主持《康熙來了》及參與《奇葩說》,最廣為人知的書是《說話之道》,導過一部電影《吃吃的愛》,也曾經和藝術家蔡國強及五月天的主唱阿信,分別一起做過行為藝術及裝置藝術。另外,開了《情商課》的語音課程,在喜馬拉雅FM播放。 延伸閱讀: 擺脫身體慢性發炎!美國糖尿病協會:多吃10種食物「抗糖化」,預防糖尿病
-
2020-07-17 養生.家庭婚姻
唯一房產過戶給兒子後,老父親的結局是這樣...律師:即使是親生子女也不要挑戰人性
「不想計畫,你就是『被計畫』。人的一生在乎尊嚴,可是等到你無法選擇、也無法安排時,此時,還有尊嚴可言嗎?」吳挺絹律師經手許多家庭財產訴訟案件,而後更是積極倡導法律知識給熟齡族群,為的就是辛苦一生的你,不要再最後的重要關頭─「功虧一簣」。「大約在十年前我實習時,89歲的老奶奶在女兒的攙扶下進來,她的訴訟對象是她的四個兒子。人生第一次進法院,卻是家人間對薄公堂,我心裡想,身為一位母親,她的心情一定很複雜與難過吧!一般人對於法律訴訟與流程已經感到很困擾,何況是高齡的奶奶,被自己四個親生兒子告上法院。」 吳挺絹投入高齡者的法律諮詢,是感同身受,以及「看不過去」。 「父母的錢,就是我的錢!」你的兒女是這個想法嗎? 為什麼家人間為了父母財產一事會鬧得不歡而散,甚至是互相控告再所不惜。吳挺絹再次說:「不要挑戰人性。」 「像是前面說的故事,兒子們是在91歲的爸爸進出加護病房、插管臥床後,了解到爸爸可能不久於世,為了避免遺產稅,而商討出一連串的爭產計畫,老奶奶只是其中的一個棋子,兒子們哄騙她簽下贈與房子的契約,當其他姐妹察覺有異、不讓過戶時,兒子就將自己的母親,告上法庭!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的是,為什麼兒子們會覺得父母的財產都是自己的?而且都沒有姐妹的份?或是沒有考量父母養老、治病需要的費用?」「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是不是也經常給予兒女觀念:『我們的財產未來都是你(孩子)的。』而讓子孫們把父母的財產,當成了自己未來會拿到的遺產。於是爭產,變成了要拿到『屬於自己的財產』。」 講來令人心寒,華人社會講究孝道,可是一提到利益財產,卻是一毛都不能少。更何況已經先認定:父母的財產是我的。計劃趕不上變化,白紙黑字更勝口頭承諾 「討論遺產糾紛,大家身邊應該都有不少例子,過往親友家人間的恩怨糾葛,隨著利益衝突更加白熱化,許多人竟就在告別式上因為遺產吵成一團。但遺憾的是,如果你都還在世,子女們就急著想要你的財產,辛苦了一輩子,想來更情何以堪吧!」 吳挺絹律師在各地不斷推廣演講,請大家善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而不要過於重視「口頭承諾」,尤其是事關資產分配,一定要白紙黑字具名清楚。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來幫你計畫,年過50之後,你的退休理財,就需要包括財產分配。 「我再舉個故事,有一位父親將自己唯一的房產過戶到兒子名下,父子間說好,父親可以一直住在這個房子,這是屬於兩人間的默契。」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次是第三者來挑戰。 當這個兒子娶妻後,妻子想換小間一點的房子兩人一起住就好,且換屋後也有一筆現金「小賺一筆」,而原本以為可以安住到老的父親,此時就被下了「逐客令」。房子,道義上是父親購買;但法律上,房子掛的就是兒子的名字。 這個父親想請兒子遵守讓他住到老的承諾,你們猜,這個兒子會選擇父親還是妻子呢? 「不願遷出的父親,最後發現自己的衣物都被推放在大樓的門口,因為房子已經交屋給新屋主了。百般難過、百般不願意,他也只能老年之後『重新開始』,重新租屋、重新找工作。」 無奈嗎?不管訴訟的結果如何,過程中都已經是傷害。但殘酷的現實是這些高齡長輩,幾乎都是敗訴,財產要不回來,原因就在於「舉證不足」。 「你的情緒、情感、心結,都不會是法官衡量的標準,法律需要的是有效力的文件,而不是『一句交代』,關於法律問題一定要詢問專業的律師,千萬不要道聽塗說。」 「家人間情感的千千結,人性的複雜與世事的無常,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料的,我們只能在更早年,在我們身體健康時、不受限制時,就為自己與晚輩做好安排,不要讓給晚輩的禮物變成了導火線,更不要因此落得老無所歸、老無所養。」 吳挺絹律師的溫馨提醒:1. 「遺願」沒有法律上效力,不能強制要求其他繼承人配合履行,「遺囑」才是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建議立遺囑前,先找律師討論。2. 「借名登記」處理財產,都要簽署「書面借名登記契約」!事先與律師討論,要達成規劃目的,法律上達成目的同時保障自己的方式。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結婚38年,他們感情竟比年輕時更好!退休培養共同興趣,夫妻不吵架、第二人生更快樂.退休,是生命最精華樂章!江育誠:只要做對2件事,黃金人生會更加豐富、精彩.為什麼法國女人,總是如此優雅、不費力?忠於自己,無論幾歲都能美麗自信
-
2020-07-16 科別.消化系統
B肝指數正常恐是假象 持續檢測保健康
新冠肺炎在台疫情雖趨緩,仍有民眾不敢去醫院,但對肝病患者來說,若因此減少就醫或中斷用藥,恐提升病毒復發風險。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台灣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220萬人,估計仍有30到40萬名B肝患者未妥善接受治療,未來肝癌風險大增,呼籲失聯肝病患者應積極就醫、持續回診檢查。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指出,健檢肝功能指數「正常」,並不代表就沒有慢性肝炎病毒,或沒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可能。台灣自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肝疫苗,新生兒B肝感染率從10% 降至近年小於1%,但35歲以上族群仍不乏B肝病毒帶原者,其發生率高達15%。60歲的張女士30年前罹患B型肝炎,雖有治療並定期追蹤,但是6年前肝炎嚴重發作,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皆比一般人超標10倍、2倍外,B肝病毒數更飆升至600萬單位,比正常值超出3000倍,所幸立即接受治療而改善;不過,半年後停藥又復發,再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而改善,讓她決心不再停藥。收治張女士的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表示,在慢性B肝治療過程中,9成以上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但現行健保給付規定,肝病患者在治療三年後會面臨停藥。據台大醫院近年研究發現,治療慢性B肝的藥物停藥後導致的復發比率不盡相同,平均停藥一年的患者中有6成會病毒復發(B肝病毒數大於2000單位),其中約有5成肝功能指數(ALT/AST)大於80 U/L,恐出現黃疸、肝衰竭等嚴重威脅生命的症狀。高嘉宏說,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進行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U/L,即可進一步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以上若有任何疑問,皆可至官網「肝炎救星網」http://www.loveliver.com.tw 查詢。
-
2020-07-16 橘世代.健康橘
別讓太多的「理所當然」綁架你 照顧者請先照顧好自己
我國自古以來有關於孝道的名言佳句和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幾千年前《詩經-蓼莪篇》中就有這麼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中國人視親恩如同浩瀚宇宙般寬闊深遠,因而「百行孝為先」這樣的觀念,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基因裡頭,人們不分富貴貧賤總是想盡辦法,盡可能地讓至親獲得最高的生活品質,尤其侍奉高齡的父母親更是不遺餘力。孝親的觀念淵遠流傳,照顧家人為「理所當然」之責,但是,多數人忽略了過往傳統農村社會是由人口眾多的大家庭所組成,家裡發生什麼事多少有人手可以互相照應;現代家庭人口數單薄,一旦遇有家中成員需要長期照顧,難免會累壞了照顧者,因為漫長的時間性和「理所當然」這個單純的想法,反倒成為扼殺原初良善心意的一把利劍。照顧者彷若是拯救家庭的超人、強人,而散失個人空間形同為家庭的「公僕」,還常常是不支薪的這位成員,長期下來恐怕也難以負荷沉重的身心壓力。善待自己的身心黃太太照顧不良於行的婆婆已經6年,由於跟公婆住在一起,負責照顧生病長輩的責任自然而然地落在她的身上。婆婆生病的這幾年,親朋好友們的關心絡繹不絕,黃太太也總能適切的扮演好媳婦的這個角色,其表現之好可謂是百裡挑一無話可說,但是久而久之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她自己也感覺到生活上始終提不起勁。平時先生忙於工作,小孩忙於課業,黃太太多年來獨立在家照顧婆婆,與外界的互動關係減少,和許多好友也斷了聯絡。有時候身體稍感不適,如感冒、頭暈等,也難有可以代為打理家務和照顧婆婆的人手,這看似無形的無解之題,卻是確確實實的影響著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不吝於尋求資源政府近來大力推動長照計畫,黃太太在家中使用電腦時,發現偶爾也會出現長照相關的宣傳短片,抱著好奇與姑且問問的心理,黃太太起身推著婆婆前往相關單位詢問。這才發現可以申請照顧服務的涵蓋層面已經不少,例如可以幫助婆婆的問題像是:協助沐浴及洗頭,陪同就醫,甚至也可以提供家務協助來清潔和洗滌主要活動區域,以及換洗衣物和備餐、陪伴服務,還有代購、代領或代送的服務。亦或者是臨時有事,也有半日和全日的居家喘息服務、日間照顧中心喘息服務、機構住宿式喘息服務、巷弄長照站臨托等可供選擇利用;黃太太得知這些服務內容後,心理如釋重負。保有自我的存在「如果有半天的休息時間,我可以做什麼?」黃太太腦海中忽然閃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心裡也驚訝這樣的想法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因為這般的願望是如此奢侈、如此不實際。有了可以幫忙的照顧者,終於可以再次享有自我,可以再度規劃自己的生命節奏,她想到:「好久沒有跟好友小玲外出喝下午茶,好久沒有參與喜歡的社團活動,還有好多以前曾經熱愛的事物...」,在黃太太臉上終於泛起久違不見的笑容。除了作一位克盡己責的媳婦角色之外,難得的休閒時光讓黃太太有了舒緩長期照護壓力的出口,短暫外出充電時間可以再度回歸自我,「我」又能再度發光、發熱。黃太太諮詢回家後,跟黃先生分享這個訊息,黃先生也支持她和樂於見到這個為家庭帶來方便的服務。我們平日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器具和交通工具尚需保養,人更是需要寶貝了!家庭中責任感強烈的照顧者,通常在照亮別人之餘忘記照顧自己,而要健全家庭,照顧者其實最應該先照顧好自己,家庭始能更為完備。如果說「愛」就是「責任」,也務必使責任不會成為壓垮自己和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善用一切資源,無論是親洽諮詢或是撥打1966長照專線、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都是一個新的窗口、新的契機。睿智保持身心的最佳狀態為家庭永保安康的長久之計,因此適切休息平衡靈魂與身體,為最聰明的照顧者。本文轉載自《仁寶i照護》【關於更多照顧者的故事↘↘↘】。張曼娟: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照顧者也會生病,別把自己當「超人」!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7-16 科別.消化系統
病毒量超標3000倍 B肝婦不敢再停藥
今年有許多民眾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不敢去醫院,但對肝病患者來說,若因此減少就醫或中斷用藥,恐提升病毒復發風險。60歲張女士在30年前就發現自己患者B型肝炎,雖有治療並後續定期追蹤,但六年前肝炎嚴重發作,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皆比常人超標10倍、2倍外,B肝病毒數更飆升至600萬單位,比正常值2000超出3000倍,所幸立即接受醫師治療而改善;不過半年後停藥又復發,再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而改善,讓她決心不再停藥。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台灣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220萬人,預估仍有30到40萬位B肝患者未妥善接受治療,肝臟可能逐漸受病毒侵襲而出現慢性發炎,更可能持續惡化,轉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未來肝癌風險大增;而為響應今年「全民回肝計畫」與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他呼籲失聯肝病患者應積極就醫、持續回診檢查。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指出,民眾都會做健檢,但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代表就沒有慢性肝炎病毒,或沒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可能。台灣自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肝疫苗,使新生兒B肝感染率從10% 降至近年小於1%;然而35歲以上族群中,仍不乏B肝病毒帶原者,其發生率高達15%。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表示,在慢性B肝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定期為病患進行病毒量檢測,以確保治療效果並追蹤是否出現抗藥性,9成以上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不過現行健保給付規定,肝病患者在治療三年後會面臨停藥,再視患者是否復發、肝病毒指數等決定是否續藥。而據台大醫院近年研究發現,治療慢性B肝的藥物導致的復發比率不盡相同,平均停藥一年的患者中有6成會病毒復發(B肝病毒數大於2000),其中約有5成的人肝功能指數(ALT/AST)大於80 U/L,恐出現黃疸、肝衰竭等嚴重威脅生命的症狀。因此蘇東弘建議民眾在停藥期間需要定期回診,請專業醫師協助監測病毒量以早期發現復發。高嘉宏說,B肝不像C肝可以治癒,患者需長期服藥治療,今年「全民回肝計畫」持續進行中,凡30歲以上,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 U/L,即可進一步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以上若有任何疑問,皆可至官網「肝炎救星網」查詢。
-
2020-07-15 癌症.抗癌新知
「沒想到我也會是死亡候選人」台大教授的罹癌懺悔:這樣吃竟養出4公分腫瘤
雖然10多年過去了,那幕情景永遠銘刻在我腦海。當時,我因肝癌準備開刀,同時在台大醫院內接受癌症治療的台大教授翁景民來探視我。那時他正在接受化療,整個人相當虛弱,卻在我進行手術的前一天下午,他坐著輪椅、硬撐著身體、來陪我做禱告。他牽著我的手,兩人一起祈禱手術成功,為我注入了信心與力量。然而,一向以熱情教學著稱的翁教授,最後還是不敵癌症,享年僅僅43歲。就在發現罹癌前2個月,我到醫院探視他,翁教授苦笑著對我說:「過去這幾十年,自己太不懂事,常常餓了就是泡麵、汽水亂吃一通,最終身體哪能不出事?」翁教授短短一生,為學生付出滿滿的關愛。他長期幫助困苦學生支付學費、生活費,對學生在精神與物質上都大方付出,對自己的照顧卻遠遠不足,婚前常常半夜三更都還在研究室工作,一宵燈火通明。壯年學者猝然離開人間的遺憾,絕對不只於此。手術期間前後那2年,另2位我認識的台大傑出教授,因為平日過勞與對健康的疏忽,英年早逝。而交大甚至有3位教授,2002年相繼意外猝死,其中一位還是我在美國MIT念書時的學長,不過40餘歲! 這些學者,正處於學術專業最成熟、人生歷練最豐富,對學術、對教學最能貢獻的黃金歲月,他們的壯年凋零,無疑是對台灣社會的重大損失。究竟,折損學者生命的根本原因何在? 這些遺憾是可以避免的嗎? 我們每一個人,人生的資源皆有限,該如何在事業與健康之間,妥善規劃,安排優先順序,讓這一生不會後悔?且讓我以自己為個案,來面對這個大哉問。週六一定加班,週日不一定休假。這是我1995年、34歲回到台灣任教後的工作寫照。賣力工作,總是有回報的。從1997年到2001年、連續5年,我都得到國科會認定的甲種研究獎勵;而同步在教學上,自1999年起,我也蟬聯3年獲得台大「教學優良獎」肯定,每年只有5%的老師能得此殊榮,對我而言,無疑是高度肯定。家庭生活方面,1996年、1999年,2個小男孩陸續加入我們夫妻的生活,讓我的人生更充實更忙碌。有意義的工作、心靈相通的伴侶,可愛的兒子。我很感謝上帝,賜予我如此的幸福,人生至此,夫復何求?但,賣力工作,固然有回報,太「賣命」的超時工作,卻也有「報應」。當我的工作領域、家庭生活,交織繁忙到不可開交時,我完全沒有想到,死亡居然悄悄找上門。死亡逼近,才知道自己「活」錯了死亡,有時是狡猾的。1999年、我38歲,在妻子的鼓勵下,去做了趟全身健康檢查,結果讓人滿意,除了原本就有的B肝之外,一切尚稱正常。沒人預料得到,2年後,我在美國的弟弟,卻傳出罹患肝癌。由於肝真是沉默的器官,弟弟的病情一發現,已經是肝癌末期,唯一的治療方式,只能等待換肝手術。一得知,我馬上飛往美國探視,往返美國的航程中,不禁想,弟弟比我年輕,竟然已是末期,那我是否應該再去做一次體檢?這一次,死亡露出了他猙獰的面孔。原本預期是輕鬆的體檢、忙裡偷閒的一天,但當天上午照完超音波後,醫生卻趕忙跑來告知,他在肝臟部位發現了不正常的腫瘤,強烈建議我即刻辦理住院,好接受更詳盡的檢查。不正常的腫瘤,難道我跟弟弟一樣是肝癌? 在那一刻,我整個人都呆住了,最最老套的台詞不斷迴盪在腦海:「怎麼可能會是我? 我還這麼年輕,身體也沒有感覺到任何不舒服啊! 難道是醫生弄錯了,那不是我的超音波?」經過再三跟醫生確認資料無誤、稍微回過神後,下個念頭就想到我的妻子與一雙稚子;倘若我有三長兩短,他們該怎麼辦? 誰來賺錢,讓他們好好成長? 而我年邁的父母,他們又如何能承受兄弟2人同時罹患肝癌的噩耗? 難道真要辛勞一輩子的他們,白髮人送黑髮人?當時我才驚覺,雖然每天至少將8、 9成的心力投入於工作,彷彿工作是我這一輩子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投資,但當真的處於生死關頭,大概只有10%的時間,會在腦海裡閃過工作該如何安排,90%的時刻,我都是緊緊心繫、掛念擔心著我最親愛的家人。但弔詭的是,我生病時真心掛念、放心不下的家人,我在平日卻並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關心與陪伴啊!回頭看這些年的努力,我竟是本末倒置了。面對「生死未卜、請敬候佳音」的住院檢查期間,其實是我人生最徬徨無措的時刻。我完全不知道,醫生最後會拍拍我的背,告訴我你還有救,還是搖搖頭,請我跟我的家人節哀? 短短一晚的等待,心力交瘁,百感交集。最後,說是弟弟救了我一命,並不為過。癌症末期的弟弟,腫瘤已經10幾公分,不適合動手術,然而醫生告知我,我的肝癌腫瘤發現得勉強算早,約4公分左右,尚未擴散,可以用外科手術切除,也無須化療。倘若不是因為弟弟的病情,提醒我應該針對肝部再做一次健檢,我的腫瘤非常可能在無聲無息中日益擴大,那就真的是生死難料了。在手術前一晚,特別思念我的妻小。由於一雙稚子,那時分別才5歲、2歲,並不適合長時間待在醫院,手術前幾天,能夠見到他們的時間其實並不多、格外想念。我在心中暗暗許下承諾,若能安然出院,將來一定要多花時間陪伴他們成長。在心有掛念下,我進了手術房;在心有掛念下,我重新醒來。手術算是相當成功,但即便順利,也是大傷元氣,開刀後3天,仍必須靠嗎啡等藥物止痛,因此雖有不少人來探病,我的狀態幾乎無法見親友,短短1個月內,我竟瘦了10多公斤。每一日的無知與疏忽,都是癌症的主因手術後、在醫院療養的2週裡,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我38歲的時候,健康檢查沒有發現腫瘤,但才過2年、40歲的時候,卻多了一顆4公分的癌症腫瘤,所以是不是我這1、2年吃錯什麼東西、或哪裡的一時疏忽,導致肝癌的發生?我也問了醫生這個問題。孰料,醫生只是冷冷的回答:「這癌症要長成這樣,絕對跟你過去10年、15年以上的生活型態有關,是長期不當的生活型態累積而成的,怎麼可能只是最近1、2年的事?」醫生短短幾句話,卻讓我不得不徹底檢視自己過去10年、15年的生活,最終也得到一個「三長兩短」的結論:工作時間變長、食量不斷增長、心中瑣事壓力增長,而運動量、休息時間,卻都在無形中悄悄縮短。但我仔細想想,幾乎所有的職場工作者,從30歲或35歲起的10年、15年,過的不都是這樣的日子嗎? 我們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的黃金歲月,卻也最容易讓我們燒盡身體健康,甚至賠上寶貴性命!我們每位在職場上的專業人士,在多年工作後都變得很有效率,做事快,做事多,做事認真。但在管理學上除了效率之外,其實更重視的是效能,也就是「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可惜我們都很少想到在「人生管理」的議題上,何者才是對的事情。管理學上講策略執行時,很重要的是資源分配應該依據策略的意圖,也就是「重要的事要先做」。可惜了我們這些專業工作者在商業執行上常能判斷何者是重要的事要先做,可是在「人生管理」的時間分配上,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我們常常是「緊急的事先做」,而「重要的事以後再做」,所以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工作,卻忽略了健康、家庭、休閒⋯⋯ 等等,這不就是我這次生病的最大原因嗎?我們也許都有高學歷、博士學位,但對健康的瞭解,恐怕連小學程度都沒有。在手術後、復原的1個多月中,我看了大量相關書籍,才知道我原先是如何蹧蹋自己的身體。工作太忙? 是死亡最愛的藉口手術後,我感謝上帝給我的這個禮物,讓我徹底改變自己的飲食與作息。盡量少外食,少鹽、少糖、少油脂,也改變自己的作息,早睡早起,並定時運動。更重要的是,我戒掉週六去上班的習慣。我把時間留給我最重視的人,我開始陪著2位小朋友踏青運動、伴著他們成長,並也與我的妻子,一起討論如何教育他們。我們都是失去了健康,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我們都是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才知道我們最珍惜的是什麼。談到健康與家人,職場工作者通常都以「工作太忙」的說法,來原諒自己。但可惜的是,這是死亡最愛的藉口。你沒時間照顧自己,就注定會有時間生病。我感謝上帝,在我40歲時給我小小警告。甚至我會說,這4公分的腫瘤,其實是一件禮物。我學會要懂得煞車,不要衝過頭,不要忽略最重要的家人,不要不重視自己的健康。我的親弟弟,提醒我自己應該再去做健康檢查的弟弟,在美國完成換肝手術後,最後仍因為肝臟問題,英年早逝。他同樣在美國拿到博士、在矽谷科技公司上班,人人稱羨,但這些絲毫換不回他的健康。我們可以賣力工作,但千萬別因疏忽與無知,最終演變成「賣命」工作。在「人生管理」的時間分配上,要有願景來引導我們的心靈,做重要的事。馬太福音十六26: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失自己的生命,又有何益處呢? 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書籍介紹作者簡介/郭瑞祥1961年出生於台北,曾在台灣大學取得土木系學士,隨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究發展中心資深製程工程師,並在職進修取得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企業管理碩士。1995年到台大任教迄今,現任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商研所特聘教授。做為一名大學教授,郭瑞祥認為除了知識的傳遞,人生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更為重要。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後,深刻體悟人生有許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於是他以讀書會形式,在台大開設一門結合管理與人生的專題類課程,希望學生提早知道,管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讓自己生命更幸福的關鍵能力,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管理任務」時,都能以智慧與勇氣做出發揮個人最大價值的判斷與抉擇。課程推出後意外大受歡迎,也堅定他與更多人分享、用心貼近學生需求的決心。他認真的教學表現曾多次獲得校內教學優良獎肯定,並獲頒台大教學傑出獎,每年僅1%教師能獲此殊榮,係台大給教師的最高榮譽之一,也被學校評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延伸閱讀: 夏天早餐麵包配牛奶,吃出讓你昏沉、起濕疹的「濕氣」!中醫師點名:這時別多吃的「6類食物」
-
2020-07-15 橘世代.好學橘
LINE版「臉書社團」 想聊劇、找山友line幫忙揪同好
在台灣擁有2,100萬用戶的LINE,不論是LINE訊息、群組或官方帳號,早已充斥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6月底在台灣上線的「LINE社群」是全新的公開網路聊天室,最多可以開放5,000人即時群聊,而且依照主題分門別類,可以快速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好。LINE「社群」與LINE「群組」有何不同?LINE群組通常都是親朋好友、同事、老師與家長共組,一個群組上限為500人,但沒有管理員機制,如果沒人邀請也無法主動加入。而「LINE社群」類似臉書社團,提供3種加入方式,依管理員設定而定,包括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加入、須輸入參加密碼、須管理員核准等,管理員也可公告聊天室版規。包括iOS與Android手機用戶更新LINE至10.8.0以上或最新版本,點開LINE聊天畫面的右上角「+」圖示,就可看到社群選項,點選進入後就可看到小編精選聊天室。另外還有分類主題,包括興趣、運動健身、寵物、美食、旅遊、家庭親子、健康、學習等,種類非常多元,就連討論追劇的都有,每個聊天室的名稱下方都有簡介與成員人數,如果有問題想要發問也能快速找到適合的聊天室。每次加入「LINE社群」聊天室時都可自行設定暱稱與個人頭像,不會與LINE ID相同。「LINE社群」也支援電腦版使用,電腦版須更新到6.0以上版本或最新版本,並且先在手機上執行加入社群的動作,成功加入後就可使用電腦版繼續聊天或回覆。如果想要自己建立LINE社群,LINE已分批釋出這項功能,預計2020年底前就可讓全台用戶都能自建社群。為了提供更安心的聊天環境,「LINE社群」公布了6大項禁止事項,包括:1.禁止在聊天內容中揭露個人LINE ID(如果是官方帳號的ID沒關係)。2.禁止在LINE社群中溝通與「有單獨會面意圖」的所有對話。3.禁止傳直銷相關討論。4.禁止暴力、血腥、色情、恐怖等「有害兒少身心健康」相關討論及內容。5.禁止菸(包括雪茄、電子煙)、酒、檳榔相關討論。6.禁止任何違法行為。其中特別要提醒大眾注意的就是「LINE社群」是公開網路聊天室,所以並沒有點對點加密機制。切記千萬不要在聊天內容公開或以各種形式交換個人身分、電話、地址、帳號等相關個資,並避免私約碰面、交易買賣等行為,務必提防受騙與危險,這也是參加各種網路聊天室、社團、粉絲團都要謹記的事項。【更多3C精選延伸閱讀↘↘↘】。回到17歲!懷舊青春熱血遊戲App 殺時間又療癒。眼花看不清楚?「LINE字體放大」拯救你的視線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4 橘世代.健康橘
沾醬食物NG!預防三高,實用4大招立刻學起來
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無形中造成我們所謂的三高,而三高又是什麼?人們常說的三高即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種慢性病是人中年後常見的疾病。看不見的敵人殺傷力總是最強,讓我們好好了解三高原因以及定義,趁早預防更勝於治療!高血壓的定義一般人正常的血壓為收縮壓120mm毫米汞柱以下或舒張壓80mm毫米汞柱以下,當收縮壓介於120~139mm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介於80~89mm毫米汞柱時已經達到高血壓的警示區。雖然對身體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此階段也無需藥物控制,但是若不留心極有可能不小心就進入高血壓第一第二期的階段。第一期高血壓(輕度高血壓):收縮壓為140-159mm毫米汞柱或90-99mm毫米汞柱,即為進入第一期高血壓階段。第二期高血壓(中、重度高血壓):收縮壓為160mm毫米汞主含以上或舒張壓為100mm毫米汞柱含以上,即為第二期高血壓。高血壓容易引起眾多疾病,中風(腦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等等。患有高血壓的患者罹患這謝慢性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很多。高血糖的定義人的胰臟會在進食後分泌胰島素,調節身體裡的血糖濃度,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不良時,會造成身體內的血糖過高,即為高血糖族群,高血糖可能為囊尿病的前身,因此絕不可忽視。人體所攝取的糖分無法完全被妥善運用,無法直接利用葡萄糖的狀況下身體必須從脂肪中攝取能量,脂肪代謝的不完全形成酮體,造成酮體中毒和發展成高血糖高滲透壓症候群。高血脂的定義人的血液中,血脂包含膽固存和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高於200mg/dl,三酸甘油脂高於130mg/dl 即被定義為高血脂症。又是為什麼會造成血脂過高?大部分都是過度的攝取總熱量以及脂肪和飲酒過度都易使血脂過高的狀況發生,罹患高血脂後容易併發高血壓高血糖等另外兩高身體問題,腦中風、甚至到至心臟病的產生,是不容忽視的一大身體警訊!實用4招 預防三高為了預防或控制三高,除了藥物之外,最根本可以從飲食以及運動做起!三高飲食控制其中的重點之一為(1)減少油炸物的攝取,以避免血脂的升高。(2)平常需沾醬料的食物也可降低食用頻率,醬料中的油脂和糖分更是高的可怕,減少攝取後不只血脂、血糖問題相對也可達到改善。(3)多攝取高纖食物,不但可以增加飽足感,相對的熱量也比一般食物來的低,同時也會減緩飯後血糖上升的速度。(4)適量的運動對於預防三高也非常重要,每周保持固定的中度運動,對於降低血壓有偌大的幫助!維持長期的運動可以增加肌肉以及血管的彈性,預防血脂過高堵塞血管造成種中風或引發心肌梗塞等相關症狀。了解三高原因後,及早的預防以及飲食的控制和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都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外表可以保持好看的體態,身體裡面也保持健康的狀態,避免三高問題,人生幸福觸手可及!引用出處:高血壓分類表、高血壓六大併發症、糖尿病衛教之高血糖急症、高血脂症三軍榮總、三招輕鬆對抗三高 醫學專欄 本文轉載自《 SuperFIT 極 度 塑 身》【關於健康生活大小事↘↘↘】。膽固醇也有分好壞!醫師提醒: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有圖/別讓「骨質疏鬆」摔壞生活,跟著治療師練骨力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4 橘世代.好學橘
從「叛逆者」變「送行者」,一場告別式翻轉16歲少女的人生
年僅26歲,卻有11年殯葬經歷,外表甜美的許伊妃,從小叛逆反骨,像隻刺蝟,赴日留學後成為台灣首位日方認證的送行者,她學會藏起刺,學會尊重,學會自處,甚至學會撫慰人心。年紀輕輕的許伊妃,2016年在臉書寫了「做工不丟臉」、「最小的家屬」兩篇文章,獲得網路13萬人感動按讚,讓她從此多了一個新身分:作家,2017年出版《黑暗中,我們有幸與光同行:20個以溫暖道別、感受生命重量的故事》一書。今年又寫了一本剖析自己的新書《把自己變成光:走過「死亡」,「生」便有了意義,台灣第一位日方認證送行者不得不說的生命故事》。2018年,她拋下一切前往日本納棺學院進修,翌年,她成為台灣第一位取得日本認證的送行者。對殯葬禮儀流程感興趣 家人越反對越想做16歲,正是二八年華的年紀,同齡的孩子約莫在念高一,甚至不少人從來沒有打過工,當時在念夜校的許伊妃,卻選擇加入殯葬行列,成天出沒在殯儀館。「我不是一個按部就班、很聽話的那種小孩,雖然也曾在咖啡廳、服飾店打工,但都做不久,我就想做一些比較特別的工作。」許伊妃笑說,當時,一心想找「很特別」的工作,如果不是殯葬業,大概就剩酒店妹了,剛好親戚小孩過世,她參與了告別式,對整個流程產生興趣,便決定選擇殯葬業,她認為,當年的自己不是因為有什麼了不起的抱負,只是想追尋特別的存在,而且,家人越反對,反骨的她就越想去做。會成為如此叛逆的孩子,許伊妃有她傷痛的過往。從小,她出生於一個相當富裕的家庭,和哥哥姊姊都是貴族名校的學生,卻因父母欠債千萬,一夕之間,從透天厝搬到老公寓,討債人士紛紛上門糾纏,父母從爭吵變成離婚,他們3個小孩選擇跟著阿嬤生活。家庭發生驟變的那一年,許伊妃年僅4歲,但她卻承接了大人們的情緒,記得所有發生的一切細節和改變,「不是爸媽不要我,是我把他們扔了!」幸運的是,隨著許伊妃的父親努力把債務還清,母親離家1年後又回到孩子身邊,許伊妃在個性叛逆、張牙舞爪的同時,也感受著父母的懊悔和補償,在一次次的對抗和對話之後,許伊妃在書裡寫下這段話:「謝謝上天,讓我在你健康的時候就後悔,讓我還有時間去道愛、道歉、道謝!」薪資高出同學3倍 赴日留學更懂尊重投身殯葬工作的她,剛開始只是做一些打掃、端茶水、燒金紙、遺體化妝等打雜工作,許伊妃也不諱言,薪資比起其他同學大概高出3倍,「但我們所付出的時間、體力和精神上的壓力,也高出其他工作至少3倍」。工作幾年後,一心想要進入日本納棺學院學習的許伊妃,幾經波折終於開啟了她的留學夢。在日本留學,不僅讓許伊妃學到納棺的知識和文化,也改變她許多想法。「以前我常會在網路上寫工作上遇到的真實故事,還會明目張膽地配上經過處理的照片,當時常常被其他殯葬業者攻擊,說我消費死者,現在幾乎所有殯葬業者都在寫,我反而比較有顧慮。」許伊妃說,在日本學到對遺體和家屬的尊重,「真相永遠是屬於家屬的!」「我一開始不能接受,覺得自己只是想寫文章,讓世人把握和親友相聚的時光,不要徒留遺憾,那些罵我的人只是見不得我好。但日本納棺學院的老師告訴我,『如果妳想表達的意念,家屬沒有接受到呢?』『為什麼家屬需要被妳的文章一次次地提醒傷痛呢?』我才赫然發現,我的作為是不對的,並沒有真心為家屬著想。」許伊妃說,現在她即使寫文章,也會調整故事內容,家屬看到也不會知道是他們的故事。對家屬心理輔導 收到答謝感觸深日本納棺學院畢業後,許伊妃在當地工作1年左右,因為簽證到期,便回到台灣,和朋友開立已有20年資歷的禮儀公司合作。出第一本書之前,許伊妃曾因憂鬱症發作,又受到每天處理殯葬事務所接受到的負面情緒影響,她曾經整整2個月無法工作,被調職到一個完全沒有產能的職位。「透過出國旅遊、閱讀或是寫文章,讓文字打包情緒,我也好好趁這個機會剖析自己,也研究家屬們的悲傷心理,所以我現在的工作比較偏向家屬的心理輔導,針對家屬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不理解治喪流程的慌亂,或是家屬之間的情感溝通糾結等,都由我一人來面對處理。」許伊妃說,通常這個工作是禮儀師一人要完成,但禮儀師工作太繁雜,在台灣願意找專人來負責這一部分的禮儀公司實在很少見。今年才26歲的許伊妃,卻擁有11年的殯葬事業經歷,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發生在3年前的某一天夜晚。「基本上,台灣有個不成文的觀念,只要殯葬儀式結束,家屬離開殯儀館,是不可以再回頭的,除非他們不忌諱,或是東西忘記拿、錢算錯了,總之,復返的原因都不會是太好。」許伊妃說,那天白天忙了很多場告別式,不停地收拾靈桌,突然眼睛餘光瞄到有人朝她的櫃台靠近,她抬頭一瞧,發現是上午場次的家屬,許伊妃心裡七上八下,想說不知道是不是誤丟了家屬的東西,沒想到,家屬站在她的面前,對她深深的90度鞠躬,眼眶泛淚地緊握著她的手說:「阿公說謝謝妳,這一切還好有妳。」「我當下徹底感覺到我常說的『力量』,原來是真實可以感受得到的,她那句話和動作是我很大的鼓舞力量。」談起憂鬱的過往和所承辦的治喪案例,甜美笑容下的許伊妃藏著老靈魂,對所有人的感受,她顯然都放在心上,用字遣詞字字斟酌,尊重生死,敬重人性,這個期許把自己變成光的女孩,在一次次送走離開的魂,撫慰在世的人之後,她所散發出來的光芒,越來越讓人感到溫暖。本文轉載自《Money錢》【關於更多生命故事↘↘↘】。于美人預想生命退場 不用孝道勒索兒女 。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4 科別.消化系統
消化道問題都會吐血、解黑便 醫師教用顏色判斷出血位置
武俠小說中的俠客俠女們受了一掌之後,常常「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等等,為什麼他們會吐血?是內臟受了傷嗎?那是哪些內臟出了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首先,消化道就是食物從嘴巴到達肛門排出,經過好幾公尺的這趟路途!包括了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上消化道」包含食道、胃、十二指腸。「下消化道」包含小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萬一腸胃道旅程的某處出血了,「出血程度」和「出血位置」會讓患者有不同的表現。出血程度簡單來說,出血量可以輕微到看不到,但緩慢長期的少量出血,還是會讓患者臉色蒼白、虛弱、貧血。突發性的大量腸胃道出血會讓患者頭昏眼花、虛弱無力、接近暈倒、喘不過氣,心跳加速、血壓降低,因而迅速危及性命安全。這就是腸胃道出血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症狀表現有所差異,治療的方式也會因此調整。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位置也會讓患者表現有所差異。如果是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可以表現「吐」或「拉」,吐出鮮紅色的血、吐出咖啡色的陳舊血、或是解瀝青般深色的糞便,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徵。下消化道出血若是下消化道(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出血,比較有機會從肛門排出。患者可能會解鮮紅色的大便,或直接解出鮮血及血塊。畢竟下消化道距離肛門比較近,流出的血看來會比較新鮮。但以上所述都是典型案例,例外其實也不少。像是患者若突然有大量的上消化道出血量,也有機會拉出紅血便。若是少量的下消化道少量少量的出血,也可能會讓人的糞便呈現瀝青般的深色,沒鮮血那麼新鮮的模樣。穩定生命徵象無論患者是因為吐血或解血便送醫,也無論患者是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到院後醫師的第一要務都是「穩定患者生命徵象」,畢竟失血過多會造成休克,神智不清或失去意識,危及性命安全。醫師會考慮是否需插入氣管內管保護呼吸道,防止大量吐血進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並確定患者心跳、血壓等數據,用靜脈輸液及輸血穩定血壓、脈搏等生命徵象。胃鏡接下來就要找出出血點並止血。醫師會從患者病史及目前表現(是吐血還解出血便,是鮮紅的還是瀝青色的?)等資料評估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再選擇適當的檢查工具。懷疑上消化道出血時,醫師通常會先安排胃鏡檢查。胃鏡能穿過食道、胃、十二指腸,檢查腸道的內層是否有出血點,若有,醫師可用給藥、燒灼止血或血管夾拴緊血管等方式阻止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時也可利用大腸鏡鏡檢方式找到出血點並止血。出血點若還是找不到出血點,可考慮做血管攝影,注射顯影劑檢查上下消化道的出血位置。找到出血位置後,也能用血管攝影定位並局部施打藥物來止血。萬一各種檢查都找不到出血點,或是出血過於嚴重,或是止血止不住,就可考慮手術,剖腹探查找到出血點並止血。以下列出上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可能原因,之後會再有詳細介紹。上消化道出血● 胃食道逆流及食道發炎● 食道靜脈屈張,最常見是肝硬化造成不正常、腫大的食道部位靜脈,可能會爆開出血● 食道裂開,腹壓過大,像是嚴重嘔吐、生小孩、大力咳嗽。● 消化道潰瘍,包含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癌下消化道出血● 大腸發炎● 大腸息肉● 大腸癌● 感染性腸道發炎● 憩室炎● 缺血性腸炎● 痔瘡,最常見且明顯的下消化道出血,肛門處靜脈腫脹屈張,用力排便或糞便通過時造成血管裂開出血。● 肛裂原文:
-
2020-07-13 橘世代.健康橘
【天然保養妙方02】白髮不用染?逆轉白髮變黑髮可靠奇蹟之樹
《聖經》出埃及記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進入曠野卻遇到不能喝的苦水,摩西求告,神賜予一棵能讓水變甜的樹,正是辣木,故辣木又稱為奇蹟之樹、生命之樹。辣木,辣木科、辣木屬,從其根部的辣味而得名,依果莢形狀也叫鼓槌樹。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適宜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臺灣也已成功栽植。辣木是有數千年歷史的超級能量食物,多種含量密度高的胺基酸和豐富維生素A、B群、C、D、E,礦物質如鈣、鉀、鎂、磷、鐵、銅、錳,微量元素硒、硫,以及強效的抗氧化物質,都是頭髮需要的營養。辣木的葉、花、根、豆莢、種籽均有食用價值,辣木籽油可以是烹調用油、工業用潤滑油,同時也是非常好的髮膚保養品,以抗老為主要訴求的國際知名品牌,也都標榜含有辣木籽油成分。尤其難得可貴的是,辣木籽對水源還有清潔、淨化功能。目前在臺灣比較容易取得的是辣木葉粉,吃法很多,簡單調水、茶、湯飲用,或直接口服,也可以加在精力湯裡,亦可和入米粥、燕麥糊內,也可與麵粉調拌做成餃子、麵條等各類綠色美食。辣木籽油含微量元素 恢復頭髮黑色素辣木籽油含豐富植物營養素,對於乾燥、易斷裂的頭髮有很好的保溼效果。高含量的維生素,可減少脫髮、促進毛髮生長和增加髮量。充足礦物質、微量元素可恢復黑色素毛母細胞,重新長出黑髮。自己食用辣木葉粉,外用辣木籽油按摩頭皮來護髮,效果極為明顯,不僅頭髮生長速度變快,而且新長出的都是黑髮。也注意到在前額髮際處,冒出許多毛茸茸的幼細髮絲,這可是自中學後就消失了,非常驚人!重金屬汙染 當心引起白髮 曾經,自己幾乎滿頭白髮時,做過重金屬檢測,才知道重金屬汙染也是引起白髮的原因之一。為了做好體內淨化、排除重金屬,需要留意日常用水品質,因此辣木籽就成了我出門旅行時,隨身攜帶的淨水器。辣木籽有特別的膠凝性蛋白質,會使水中的細菌、雜質聚集,沉澱到底層,上面的水即是澄澈乾淨的好水。每一公升的水加入兩粒辣木籽的粉末,大約一個半小時即可完成淨化。將上層淨水煮沸後即可飲用2洗髮使用除氯、無汙染的淨水,也是重要的護髮關鍵。建議可將辣木籽過濾後的水,加入熱水中來洗頭。辣木葉粉保養方法辣木葉粉有消炎、抗菌的功能,搭配富含維生素E的燕麥片,有舒緩同時潔淨的功效。可照顧乾性、敏感的頭皮,解除頭皮屑、搔癢、頭髮乾澀、毛燥打結的煩惱。材料:磨碎的燕麥粉1杯(120g)、辣木粉2大匙(30g)、鹽1杯(273g)、椰子油 1/2 杯做法:1. 將燕麥粉、辣木粉、鹽一起混合均匀。 2. 加入椰子油,拌成膏狀即完成。 3.做好後,儲存在密封容器中,可保存長 達1個月。使用方法:1. 從髮線中慢慢探到頭皮,無須按摩,用力不當會傷頭皮。 2. 慢慢地抹在全部頭髮上。 3. 塗敷10-15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4. 建議一週使用一次。【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有機不老系列專輯↘↘↘】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13 癌症.肺癌
胸腔X光未追蹤 胸悶氣喘發現晚期肺癌
70歲劉先生有糖尿病及心臟病史,曾在50歲時得過肺結核,菸齡40年,8年前戒菸,2年前照過胸腔X光並無異常,之後在心臟科及耳鼻喉科門診規則拿藥服用,未再繼續追蹤胸腔X光。今年5月。劉先生掛急診,因為持續喘及胸悶一周以上,但沒有咳嗽也沒什麼痰,沒有胸背痛,必須墊高枕頭才能睡覺,無法散步運動。急診照胸腔X光顯示,右上肺靠近縱膈腔處有一團腫瘤,接著做胸腔電腦斷層,發現雙側上肺葉都是長期抽菸導致的瀰漫性肺氣腫,難怪劉先生會喘。後來住院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晚期小細胞肺癌,胸椎有癌細胞轉移。由於外科手術已無法將癌細胞完全切除,接受化療、放療等輔助性治療。肺癌死亡率已十年排名第一,致死率高,關鍵在太晚發現、早期症狀不明顯,也可能與常見的肺部疾病,如輕度慢性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症狀類似,所以被忽視或誤判。若民眾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無預警體重下降、食欲不振,以上多屬於晚期肺癌症狀,胸腔X光大多已經可見不正常的病兆。早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有五成,晚期存活率只剩下兩成,晚期肺癌無法治癒,只能延長生命。胸腔X光是偵測肺癌最基本的工具,但腫瘤必須大於一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肺癌診斷率較優,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建議肺癌高風險族群,如經常接觸油煙者、石綿粉塵職業暴露者、空氣汙染者、氣喘肺阻塞患者、肺纖維化患者、肺結核患者、有抽菸者、肺癌家族史者、年齡大於50歲民眾,每年定期照X光,再視情況包括輻射劑量考量及個人對肺癌風險承受度,決定是否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
2020-07-12 新聞.健康知識+
聽到打雷先蹲下 專家教你「避雷姿勢」把傷害降到最低
台灣每年3至10月是落雷的高峰期,有「花蓮救命王」之稱的彭康祐表示,雷擊發生時,避免在空曠處,也不要在樹下,勿高舉金屬物品,像是雨傘等。若不幸遇到雷擊,應立即蹲下,記得踮腳尖、腳跟要互相碰觸,且雷擊會有爆炸音,記得眼睛閉上、摀住耳朵,將傷害降到最低。要是有人遭到雷擊倒地,要把握先急救、再求救要領,或許能挽救性命。避雷姿勢 把傷害降到最低由於每年雷擊傷亡人數非常少,消防署沒有正式統計。上個月有登山隊在汐止新山夢湖的登山步道健行,撐傘隊員遭雷擊灼傷,幸無生命危險。去年7月,桃園一名吳姓建築工人被雷打死,手部有燒灼痕跡;2012年,台中張姓婦人在樹下躲雨遭雷擊,全身皮膚20%三度灼傷。花蓮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科小隊長彭康祐表示,在雷擊一剎那間,人體毛髮會有靜電及刺麻感,這時要趕緊採取「避雷姿勢」,立刻蹲下、踮腳尖,後腳跟要互相碰在一起,形成最短的迴路,讓電快速通過,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記得不能趴在地面上,反而更容易觸電。同時雷擊時空氣會有爆炸音及光電反應,要摀住耳朵、閉上眼睛,避免打雷聲和強光傷害。心跳停止 先急就再求救彭康祐說,打雷是直流電,與家電的交流電不一樣,雷擊一瞬間電就通過,不會停留在人體內。若不幸身邊的人被雷擊,首先注意周遭環境是否危險、潮濕,應趕緊移到安全處,如果身上有燒灼傷或衣物物品著火,應趕快將手摀住臉,趴在地上翻滾滅火;若失去意識,先用厚外套包覆撲滅,再以燒燙傷的SOP處理,衣物先暫時不要強迫移除。他指出,雷擊最怕遇到的是心跳突然停止,比燒燙傷更需要急救,一般緊急狀況要先求救再急救,但雷擊是例外,因為心臟停止跳動非常急迫,應先CPR急救再求救。若要打手機,要在安全場所撥打,確認環境是否安全,不要因為救人而讓自己變成被救的人。野外紮營 千萬別躲帳篷裡登山突遇大雨該如何避難?彭康祐表示,當氣流不穩定容易產電,電的特性會往尖點打,若在野外不要在樹下,盡量避免在空曠處行走,人會形成尖點、易吸引雷電,若是在野外紮營,由於帳篷骨架都是金屬、易引電也不妥當,金屬物品盡量不要拿。因此發現天氣狀況不好時,就要趕快找地方避難,像是山屋等,以免受傷。一聽到打雷 立刻避開水域夏天民眾喜愛在溪邊玩水,但易遇到午後雷陣雨,彭康祐說,水就是電的良導體,曾有義消在海邊水域訓練,雷就打到水上,大家都有感到刺麻感,因此只要一打雷,就要盡量避開水域。去溪邊玩時,一定要注意附近的天氣狀況,若上游開始下雨,會發現溪水變多,甚至出現波浪,就要趕快遠離溪邊。門諾醫院急診室主任鄧學儒指出,輕微雷擊會有燒灼傷,造成皮膚肌肉骨骼等一、二級的燒傷,嚴重雷擊會造成心臟停止。其中會立即死亡的情況大致分為三類,第一種就是燒成焦炭,無法急救;第二種是呼吸停止,因為遭受雷擊全身肌肉會緊繃、無法呼吸;第三種是電流經過心臟,造成心律不整,心跳停止等。雷擊瞬間 急救者不會觸電鄧學儒說,人體最容易受雷擊的是神經、心臟,其次是血管、肌肉、脂肪、骨骼,雷電光太亮導致白內障失明,雷聲巨響造成聽力或耳膜受損、皮膚燒傷等。雷擊是瞬間的,不像接觸到電線一直有電經過,因此被雷擊的人不會有電留在身上,急救的人不會觸電。在戶外遇到打雷該怎麼做?● 不要待在空曠的地方,也不要在樹下,盡量到有建築物的地方躲避比較安全。● 若在山上遇到打雷,應該趕快找地方避難,如果在山頂就要趕快下山就近躲避。● 在野外紮營,由於帳篷骨架都是金屬易引電,不適合避雷。● 勿撐傘、拿自拍棒等,因為其材質為金屬,容易吸引雷電。● 看到閃電,找山洞、騎樓躲避,也可待在車內,因輪胎可絕緣。● 在水域活動的人應馬上離開。● 盡量不要在戶外或在室內靠近窗戶的位置接打手機。
-
2020-07-12 橘世代.好學橘
人生重開機!「退休那天,我把同事電話都刪了」
被封為「最理想退休生活典範」的前嘉裕西服總經理江育誠說:「人生像是一道數學題,必須把退休當作是重大志業經營,不只該提早十年規畫,還要以一萬小時法則來刻意練習。」《退休練習曲》精彩書摘試閱:退休第一天開始,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同,有些人開香檳慶祝人生重開機,迫不及待地擁抱新生活;有些人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像洩了氣的皮球,委靡不振,後者就是沒有提早準備退休規畫,一旦退休,才發現職場生活與退休生活完全斷裂,無法銜接。退休後,每五人就有一人憂鬱症我身邊就有很多面臨退休、卻仍然毫無規畫準備的人,雖然退休了,卻未能銜接下一階段的人生,尤其是男性,退休症候群最為嚴重。我的二嫂就常常跟我抱怨說:「你哥哥應該要學學你,不然他天天在家,無所事事。」另一位許久不見的朋友,我問他說:「你退休了沒?」他回答:「我不敢退休。」我接著問:「那你太太呢?」他幽默的回道:「我更怕她退休。」他害怕的是退休後,夫妻倆在家裡百無聊賴,只能大眼瞪小眼。這位朋友的擔憂是很有遠見的,因為退休之後,夫婦兩人相看兩相厭的情況時不時會上演,我在社區裡開設的繪畫班中就有一對夫婦,兩人感情很好,也都已經退休,太太三不五時會做點裁縫手工藝,可以打發閒暇。但是老公還在尋覓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所以太太也會建議他:「你跟江總多學學!」在一些摸索後,如今他已發揮長才,投入社區服務,做得有聲有色。日本比我們更早步入老年化社會,他們發現一個現象,許多男人從職場上退下來,沒了工作、頭銜,生活頓時失去重心,若又沒有提早規畫退休新生活,一不小心就會淪為被妻子嫌棄的「大型垃圾」。臺灣的統計資料也發現,不少老年憂鬱症個案皆是在退休後發生,退休生活如果欠缺規畫,任由生命空轉,不但家庭關係出現緊張,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憂鬱上身!退休那天,我把同事電話都刪了退休後,面臨的第一道關卡就是人際關係的改變,為什麼男性比女性更難適應退休生活,很容易自我封閉在家,原因之一就是人際關係的改變。前面提過的退休同事為什麼頻頻回公司找同事聊天,理由很簡單,因為大部分人的人際關係都是在職場建立的,一旦退休,同事可能還在職,彼此的生活軌道不再平行,很難再像以往一樣互動密切。以打高爾夫球為例,退休前打球大都出自商務上的需求,一邊談論公事,一邊聯繫感情,大家的作息時間也一致,要約隨時都能約,像是:「禮拜三沒有會議,我們去打高爾夫球吧?早上早點去,九點回來上班剛剛好!」但退休以後,你還好意思約人家一起打球嗎?如果人家說有事,拒絕一次、兩次以後就不好意思再問了,彼此的生活型態已經完全不同。又或者,以前我每次出國回來,都會跟同事分享旅遊照片,其實我很清楚他們願意和我分享,是因為我是主管,也因為我們是同事,彼此之間還有共同語言。等你退休以後,誰還會想看你的照片和炫耀文?因此,退休當天,我就把所有的電話刪掉,將過去的人際關係一刀剪斷,以避免關說的合作請託電話,連老闆都聯絡不上。我非常幸運,因為周遭環境讓我警醒,早早就意識到退休意味著你的生活環境、人際關係全都變了,和上班時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一定要早做準備。因此,在五十歲知天命的時候,我開始打造退休生活。退休的第一天,我就開心地背著準備已久的畫具,出門參加繪畫同好的戶外寫生團,從工作到退休,完全無縫接軌。因為提早準備退休生活的同時,也提早展開新的朋友圈,雖然拋開了過去的人際關係,退休新生活一點也不孤單。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我因為對於繪畫的熱情,結識許多優秀又志同道合的好夥伴,他們無私的協助我成長、進步,這些都是最珍貴的禮物。如此一來,即使退休後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都改變了,也不會失去重心。事實上,當我決定重拾畫筆,上繪畫課後,就幾乎全勤,長達十年不曾間斷,沒有一堂課缺席。我做得到,相信大家也可以。我為了退休這一天,已經準備、醞釀好久,我的嶄新黃金人生就要起飛,不只是青春不要留白,退休更要馳騁風采!本文摘自《退休練習曲: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今周刊 2020/05/07出版【熟齡精選延伸閱讀↘↘↘】。舞台下一樣精彩!影后甄珍70歲人生「我還在學習」。人生像長跑—每次離開原地,都讓我累積成不同自己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