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王駿杰
共找到
125
筆 文章
-
-
2020-03-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明防疫 客運消毒、納骨塔管制人數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因應疫情危機,桃園各公立納骨塔實施人數管制,新竹及苗栗規定需量體溫、消毒,桃園監理站也派員到客運場站稽查,並督導車輛及場站定時清潔消毒,駕駛員、服務人員每日量體溫和戴口罩。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桃園市各公立納骨塔人數管制,八德區大安公墓利用數碼人流顯示器控管,以每次100人為限。八德區長邱瑞朝指出,除架設熱顯像儀和人數管制措施外,納骨堂外也搭設開放式帳棚、祭拜桌,供民眾在塔外祭拜。新竹市政府民政處表示,避免掃墓人潮成防疫漏洞,入塔祭拜民眾一律要戴口罩、配合量額溫且使用酒精消毒。苗栗縣各公立納骨塔對防疫有不同作法,苑裡鎮公所禁止入內祭拜,勸導戴口罩;卓蘭鎮公所規定親屬1人代表入塔祭拜,需戴口罩、量體溫,且需距離1公尺以上。考量清明掃墓運量可能爆增,桃園監理站在連假前夕派員到各客運公司場站稽查疏運規畫,並督導業者落實車輛和場站定時清潔消毒,規定駕駛員、服務人員每日都要量體溫、戴口罩,提供民眾安心搭乘。新竹市政府擔心大眾運輸工具成為病毒傳播媒介,今年度取消大坪頂接駁專車服務,另外為分流掃墓人潮,假日將開放元培街148巷機車雙向通車,鼓勵民眾騎機車上山掃墓。
-
2020-03-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竹苗防疫計程車上路 協助往返就醫
因應防疫需要,桃竹苗縣市相繼成立防疫計程車隊,提供居家隔離、檢疫者往返責任醫療院所看診、返家或防疫旅館,桃園市府每趟補助司機3500元,苗栗縣府依跳表加計4000元付費,方便居家檢疫者利用做為安全防疫交通工具,強化防疫能量。桃園市防疫計程車隊昨天上路,運用桃園機場防疫計程車400輛,24小時提供桃園市居家隔離、檢疫者需求,市長鄭文燦說,桃園市防疫計程車隊提供林口長庚、衛福部桃園醫院等全市11家責任醫院防疫窗口,市府每趟補助司機3500元,成為居家檢疫者就醫或返家安全交通工具,防疫計程車必須每一趟次做好全車消毒、更換口罩,採24小時服務,載運居家隔離、檢疫者往返11家責任醫院就醫服務,強化防疫能量。新竹市政府3天前成立防疫計程車隊,專門載運居家隔離、檢疫者前往防疫旅館或醫院診療需求,市府表示,若民眾有需要,可撥打1999申請,去程由新竹市消防救護車載送,返程由防疫計程車接送,司機、乘客皆須配戴口罩,車隊每趟消毒。苗栗縣目前有5輛防疫計程車,縣府表示,居家隔離、檢疫者如有需求,由縣府衛生局評估後統一調派,防疫計程車24小時待命,費率依跳表加計4000元。桃園市府交通局長劉慶豐說,先前有400輛機場計程車載送居家檢疫者,從一天最高5、6趟次至今不到2趟次,市府昨天成立防疫計程車隊後,可由衛生局或11家責任醫院通報派車,警方臨檢發現居家檢疫者也可通報派車,民眾如有載運需求,也可撥打派車專線:03-3982832。
-
2020-03-26 科別.眼部
女主管怎麼老是淚眼汪汪?眼科醫師:是鼻淚管阻塞
47歲梁姓女子在顧問公司擔任主管,近年深受鼻淚管阻塞所苦,常須拿手帕擦眼淚,甚至開會報告時還在眾目睽睽下流淚,搞得場面無比尷尬,只好求助眼科醫師,進行鼻淚管氣球擴張手術,術後狀況明顯地改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醫師李宜潔指出,鼻淚管阻塞除會造成生活上不便,若合併細菌感染,恐造成急性淚囊炎,進而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李宜潔說明,淚液是由眼窩外上方的淚腺所分泌,不僅能滋潤眼睛表面、提供養分,亦能清潔眼睛表面的異物。正常狀況下淚水會自眼睛內側的淚點流入,經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最終從鼻腔排出。若這個通道的任一個地方出現阻塞,就會導致淚液流動不順暢,堆積在下眼瞼邊緣,導致淚眼汪汪,即是「鼻淚管阻塞」。鼻淚管阻塞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有些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總是淚汪汪,眼頭部位還有黃色分泌物,這是因為鼻淚管末端接近鼻腔的位置有一層薄膜,通常會在出生後自行打開,但部分嬰兒出生後,因薄膜未完全消失,使淚水排出不順而出現溢淚。絕大多數的孩童在1歲以前,薄膜會逐漸退化,症狀得以改善,一般來說,6個月前的孩童只要點眼藥水,保持眼部清潔,並配合適當按摩,藉由按摩所產生的壓力撐開鼻淚管末端的薄膜即可。但若超過6個月症狀仍持續,則需請眼科醫師進一步評估處理。後天性鼻淚管阻塞則好發於中老年人。患者因長期慢性結膜炎、砂眼等反覆發炎反應,導致鼻淚管粘黏,或因臉部外傷,傷及鼻淚管系統。腫瘤壓迫、醫源性的傷害或對藥物過敏等,也可能造成鼻淚管阻塞。症狀輕微的患者可採取保守療法,點眼藥水並保持眼部衛生,以免併發急性淚囊炎,但若阻塞嚴重,則需接受鼻淚管手術。李宜潔指出,「鼻淚管氣球擴張術」是目前臨床上較為盛行的無疤痕手術方式,醫師將帶有氣球的探針伸入鼻淚道讓氣球膨脹,撐開阻塞的部位,最後再將氣球縮小後取出。為提高手術的效果,有時會同時置入矽質鼻淚管導管,並依患者狀況及臨床經驗於術後2至6個月時取出。
-
2020-03-23 科別.精神.身心
每百人有1人自閉症 醫師點出四大觀察面向
4月2號為世界自閉症關懷日,自閉症發生於全世界,據國際流行病學統計,每100人約有1人會罹患;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今點出眼神、反應、指示、情緒等4大觀察面向,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恐患有自閉症,要盡快尋求醫師進行專業評估,「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王明鈺說,自閉症是一種與遺傳高度相關的神經發展疾病,疾病表現受基因與環境互相影響。自閉症的核心困難有 溝通與社交障礙、侷限興趣及重複固著行為。王明鈺指出,1歲半到3歲是診斷的黃金時機,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1、嬰兒時期眼神不看父母、或對人閃避眼神; 2、對叫喚他的名字沒有反應,也少有呀呀學語的樣子; 3、不太會依照父母親或大人指示做動作; 4、較少有分享物品、感受、情緒的舉動」,就可能患有自閉症,據過去實證研究,早期密集行為治療能夠改善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能力,提升語言及智能發展。不過,過去的早期療育常是家長帶著孩子奔波在各治療室,近年研究卻發現,家庭是最能提供語言溝通及社交互動刺激的場域,新的療育觀念則是家長積極參與療育過程,不是只靠醫療專業人員的介入。對此,王明鈺說,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從4月起,除針對自閉症兒童開設「學齡前自閉症遊戲互動團體」,也針對家長開設「自閉症家長團體」,學齡前遊戲互動團體一共有15個課程,由心理師透過遊戲情境提升孩子對人際互動的動機和興趣,練習察言觀色同儕的反應,用適當的互動技巧教到朋友。另外,也針對家中有0到6歲經診斷確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開設「自閉症家長團體」,共有9堂課,包含「自閉症是甚麼 ?」「自閉症的人際互動問題?」「回歸家庭我可以這麼做!」 希望父母親一起學習並參與孩子的療育。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