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營養添加劑
共找到
5
筆 文章
-
-
2024-04-12 養生.保健食品瘋
常喝發泡錠會導致腎結石?維生素C吃過量會傷身嗎?
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民眾感覺身體抵抗力下降、快要感冒時,會泡一杯維生素C發泡錠,好喝又順口。知名主持人于美人於2019年開刀取出上百顆腎結石,她曾提及自己非常愛喝維他命C飲品,幾乎每天都喝。不少人詢問:發泡錠是否會造成腎結石?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食藥闢謠專區」公布衛教文章,建議民眾飲用發泡錠須按照產品標示的建議劑量,長期過量食用確實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食藥闢謠專區」說明,維他命C能調節生理機能、幫助身體抗氧化物,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常被添加在食品中,作為保護食物的抗氧化劑或營養添加劑。人體如果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依照衛福部訂定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維生素C每日建議量為100毫克,可多食用木瓜、柑橘類水果、芭樂、奇異果及甜椒、花椰菜、青花菜等。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明,維他命C發泡錠直接溶在開水中飲用,人體比較好吸收,但是長時間大量飲用仍會帶來健康危機,包括影響腸胃消化及營養素吸收、增加肝腎負擔、血糖容易不穩、增加蛀牙機率、提高結石風險等。維生素C雖然是水溶性,但經由體內代謝過程長達3-4小時,在代謝過程中,維生素會產生草酸,若服用高濃度的維生素C,很容易在腎臟或泌尿道與尿鈣結合,增加草酸鈣結石的風險。有些人為了增加風味,可能會一次泡2顆,或減少用水量,身體根本來不及吸收。不論吃下多少的維他命C,人體單次只能吸收200mg,多餘的會隨尿液排出,有些則因個人體質代謝為草酸。而且身體會因為已習慣高量的維生素C,若不吃或減量時,可能會出現反彈性缺乏的症狀,例如牙齦出血、傷口癒合不良。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表示,發泡劑的某些成分,如檸檬酸、碳酸氫鉀,在分解後,學理上可以抑制尿路結石,在酸性尿液及鹼性尿液下,結石風險不一。會導致腎結石的原因,在於服用的量、有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及本身是否有結石的病史。「食藥闢謠專區」提到,發泡錠可能含有大量的鈣、磷或其他礦物質,含有高鈣的補充劑如果過量服用,而未被身體充分吸收,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1-14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糖果常見食用色素一次看! 吃多了會影響健康嗎?
冬季的街上到處都能看見新年主題的飾品與期間限定的小點心,聖誕節的拐杖糖還有新年的紅龜粿都是代表,其中拐杖糖除了經典的白底紅條紋及紅綠白三色外,還有橘色、藍色及綠色的條紋,甚至還有七彩的呢!像這樣色彩繽紛的點心,常讓小朋友一拿到就愛不釋手,總是嫌一個不夠,越多越好!但隨著現代健康意識抬頭,有不少家長開始禁止小孩吃糖果,希望能減少糖及各式食品添加物對他們的影響,食用色素也是大家關心的重點之一。到底色素有哪些功能?是否對健康有影響呢?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食用色素簡介一般來說,天然色素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色素,有可能是從動植物或微生物中萃取的,也可能是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萃取出的色素通常較不安定,易受酸、鹼、熱等加工過程影響,如:花青素在不同pH值中呈現不同顏色,且容易受熱破壞;而人工合成色素可大概區分為2種,1種是以人工合成或製造的方式產生天然存在的色素,另1種是以煤焦油或其他物質為原料,經過各種製程後產生的色素,具有顏色鮮艷、著色力強、價格便宜等優點。色素的用途相當廣泛,有的色素可以添加進食品作為食用色素,有的只能做工業用途,目前台灣核准可用的「食用色素」以正面表列的方式管理(意思是食品中只能使用公告可用的品項,其餘皆禁止使用),而食用色素又根據來源與製程的不同,分為天然食用色素與著色劑2大類。 天然食用色素及著色劑1.天然食用色素:天然食用色素須符合「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規定,在萃取溶劑、賦形劑及其他添加物皆有相關規範,在規格上也有限制砷、鉛及重金屬的含量,且每種色素的來源皆須符合規定,如:紅甜菜色素來源為紅甜菜之根莖、婀娜多來源為紅木的種子、甘草色素來源為甘草或其他同屬植物之根莖、葉黃素類只能由苜蓿中萃取濃縮而得等。目前台灣核准使用的項目共有46種,其中有40種色素為植物性來源(如:花青素、婀娜多、梔子藍色素、甘草色素、植物炭等),3種色素為動物性來源(胭脂紅、蝦色素及蟹色素),3種色素是微生物來源(綠藻色素、紅麴色素及藍藻色素)。*胭脂紅的來源為雌性胭脂蟲、蝦色素及蟹色素的來源為蝦、蟹的甲殼,因此這3種色素非素食。2.著色劑:除了目前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表列的46種物質外,其他可使用的食用色素皆歸類在食品添加物-著色劑中,且須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目前共有35種物質,包含金、焦糖色素、銅葉綠素、食用黃色5號及β-胡蘿蔔素等。其中以煤焦油為原料的人工合成色素包括紅色六號、紅色七號、紅色四十號、黃色四號、黃色五號、綠色三號、藍色一號、藍色二號及其色素鋁麗基等。*鋁麗基(Aluminum Lake):將色素與金屬鹽類(如:鋁)結合,可增加顏色持久度,並使色素從水溶性變油溶性,因此這類的色素皆含鋁,如:食用紅色六號鋁麗基、食用黃色四號鋁麗基等。 為什麼食品中要添加食用色素?通常有以下幾個目的:.美觀:添加食用色素讓食物看起來更好吃,並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除此之外,有些食物的顏色會在加工過程中改變,使成品色澤變得較黯淡又不吸引人,而使用食用色素可以將食物的顏色調整回原來的顏色或更吸引人的樣子。.使成品標準化: 食品的顏色受原料、加工過程的影響,可能使每批成品間產生色差,而添加食用色素可以讓每批成品的顏色一致,避免消費者誤解食品品質不佳。.方便辨識: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方便消費者辨識食品口味(如:彩色水果糖、飲料等),或是區分不同種類的膠囊錠劑。.具其他用途:某些食用色素除了替食物增添色彩外,還具有其他用途,如:核黃素(維生素B2)還具有營養添加劑的功能;花青素、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可以抗氧化等。 食用色素會不會影響健康?在對食用色素有初步了解後,相信會有人好奇這些食用色素(尤其是人工合成色素)會不會影響健康?其中,最多人關心的就是以煤焦油為原料的人工合成色素到底和小孩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有沒有關聯?以目前的研究結果來說,並沒有相關證據能直接證實以煤焦油為原料的人工合成色素就是造成ADHD的兇手,但也不排除它們之間的關聯性,有少部分研究推測人工合成色素可能會提升ADHD的風險。不過這就像食物過敏,因個人體質不同,有部分的人對於高劑量的食用色素會比較敏感,但也有人並不會產生行為影響或其他不良反應。由於食用色素只佔了一般飲食中的極小部分,且現行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規對於食用色素的品項、使用範圍及限量皆有相關規範,所以挑選食品時選擇標示清楚、合格的產品,就能將風險降至極低;如果真的不願意吃進人工合成色素,也可以參考食品包裝上的成分表,挑選使用天然食用色素或是不含食用色素的產品。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的觀念越來越流行,天然、無添加的食品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使不少廠商已開始提升加工技術、盡可能以更天然的食品原料來取代人工成分,並逐步減少不必要的食品添加物,其中就包括以天然食用色素來取代人工合成色素,也許這樣的產品在顏色表現上不一定能像以往那樣美麗,但只要消費者們能對食物原色及食品加工後的顏色變化有更多認識,不再追求鮮豔外表,未來食品廠商對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將可能逐漸減少。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9-11 養生.聰明飲食
零卡飲料、無添加糖 為什麼許多食品用甜味劑取代食用糖?
「零卡飲料」、「無添加糖」……為了迎合減少熱量攝取的趨勢,許多食品以「不含糖」、「低熱量」吸引消費者,但為了兼顧甜蜜的口感,以甜味劑取代。以人工甜味劑為例,零熱量且不影響血糖,對糖尿病患、減重者是福音,不過許多民眾仍對甜味劑存有疑慮,代糖到底會不會影響健康,長期以來備受討論。甜味劑為什麼許多食品用甜味劑取代食用糖?甜味會讓食物變得更有層次,市售常見食用糖有蔗糖、黑糖、冰糖、果糖、麥芽糖等。但2018年衛福部國健署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的建議,為了在健康與美味間取得平衡,很多食品用甜味劑取代食用糖。目前台灣許可使用的甜味劑共26項,從來源可分為零熱量的人工甜味劑(又稱代糖),和有熱量的天然甜味劑。前者以人工合成且極少量添加就有非常明顯的甜味;後者大多從植物提煉而成的糖醇類具有甜味。兩者共同的特性,為低熱量且不影響血糖升高,對於怕胖或糖尿病友是另一種選擇。市售零卡飲料多是碳酸飲料,並使用人工甜味劑,像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蔗糖素等,甜度是蔗糖的200倍以上,只需極少量添加,就能達到足夠的甜度,因此熱量可忽略不計。不過,根據歐洲癌症和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在10個歐洲國家共52萬1330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喝碳酸飲料超過二杯(每杯250毫升),相較於每月少於一杯者,死亡風險提高17%;每天喝代糖碳酸飲料超過二杯,相較於每月少於一杯者,死亡風險提高26%。另外,美國心臟及中風學會期刊指出,人工甜味劑碳酸飲料每天喝超過一次,易增中風及失智風險。哪些人要避免吃甜味劑?國內對於食品添加物的甜味劑有嚴格規範使用總量,民眾攝取過量造成健康危害的機率極低。但是,部分特殊族群由於生理狀況異常,一定要避免攝取甜味劑,包括:1.腎臟功能尚未健全的嬰兒。2.腎臟功能不佳的腎臟病友。3.懷孕及哺乳期間之婦女。4.容易脹氣者,忌糖醇類甜味劑。5.苯酮尿症者,忌阿斯巴甜。常見甜味劑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糖精甜精甜菊萃醋磺內酯鉀天然甜味劑甜菊糖赤藻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麥芽糖醇羅漢果糖營養添加劑何謂營養添加劑?各種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價值,當飲食中長期缺少鐵質,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營養素缺乏症);若長期缺乏鈣質,就會造成發育不良、骨質疏鬆。營養添加劑的用途,在強化食品營養物質,避免營養素缺乏的健康危害。例如,早期台灣山上的兒童,出現認知功能異常、發育遲緩問題的比例較高,經調查發現,因飲食的限制而缺乏「碘」,但碘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一旦缺乏就容易疲倦、甲狀腺異常,如果懷孕婦女缺碘更可能造成流產、新生兒呆小症、認知功能發展遲緩等,因此國家實施全面食鹽加碘政策。營養添加劑名稱聽起來很「營養」,加愈多愈好?營養添加劑聽起來對健康有好處,但身體對於「必需營養素」存在攝取上限,胡亂攝取營養添加劑,超過上限恐產生毒性及健康危害,絕對不是愈多愈好。以鈣質為例,每日足夠攝取量為0到6個月300毫克、6到12個月400毫克、1到3歲500毫克、4到6歲600毫克、7到9歲800毫克、10到12歲1000毫克、13到18歲1200毫克,成人則為1000毫克,若攝取超過2500毫克,恐損傷腎功能、造成血管鈣化等。營養添加劑是否存在風險?營養添加劑是強化食品營養的物質,在食品安全劑量食用下沒有風險,例如常見的高鈣高鐵豆漿、綜合維生素乳飲品、B群營養強化米等。但是錠劑、膠囊、粉狀的高劑量維生素與礦物質保健食品等,民眾應評估,日常飲食是否真的缺乏特定營養素,再選擇適合的營養添加劑保健食品,並依照產品的建議攝取量指示補充使用,才能避免身體過量攝取營養素,造成毒性與危害。常見營養添加劑生育醇(維生素E)抗壞血酸(維生素C)核黃素(維生素B2)氰鈷胺明(維生素B12)硫酸硫胺明(維生素B1)菸鹼酸鈣化醇葉酸維生素A粉末諮詢/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師尤偉銘
-
2020-10-23 新聞.食安拉警報
專家:能量飲料添加物多 小心咖啡因中毒
能量飲料近年越來越夯,不斷推陳出新,但一般民眾對能量提神飲料中的內容添加物其實都相當陌生。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能量飲料大部分添加物對人體無害,真正會影響人體健康的是其中的咖啡因。營養師則提醒,能量飲料含有大量糖分,飲用過多很容易出現肥胖問題,千萬不可當水照三餐喝。能量飲料中添加物包括鹼醯胺、肌醇、酒石酸、L苯丙胺酸、精胺酸、異白胺酸、本多酸鈣等。新北土城醫院營養師邱怡文指出,鹼醯胺就是維他命B3,使用過量會影響肝功能,但提神飲料只加一點,不大可能超過限定值。肌醇是營養添加劑並無上限,酒石酸則是一種調味劑,能在飲料中添加酸味,同樣沒有使用上限。其他包括L苯丙胺酸、精胺酸、異白胺酸、本多酸鈣都是合法食品添加物,但每人身體狀況不同,建議適量攝取就好。顏宗海強調,依歐盟食安委員會2015年評估報告中顯示,民眾每日不應攝食超過自身體重乘以3毫克的咖啡因,譬如50公斤的民眾,就不該攝取超過150毫克。顏宗海說,咖啡因攝取過量的話可能出現咖啡因中毒症狀,輕微的話會焦慮、易怒、煩躁,嚴重可能引發胸悶、心悸、血壓上升等情形;另也建議懷孕婦女、嬰幼兒、肝腎不好民眾少碰。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許多青少年都誤以為能量飲料除提神還有維生素,當作健康飲品飲用。其實近半數能量飲料只要喝1罐,添加糖就會超過建議量。國外報告指糖分攝取過多,會提高得憂鬱症、高血壓、脂肪肝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