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橘世代.時尚橘
搜尋
濕度
共找到
382
筆 文章
-
-
2020-03-05 橘世代.時尚橘
居家戰疫!濕度多少最能抑菌?5家電有效抗菌
除了外出要做好防護、勤洗手,返家之後立刻清潔,避免把細菌、病毒帶回家之外,熟齡族群待在家的時間相對較長,居家防疫更是特別重要,善用以下五大類家電主動出擊,輕鬆打造健康舒適環境。空氣清淨機眼睛看不見得空污問題,近年才開始被重視,防疫期間更需要具備高效濾網的空氣清淨機,幫助淨化空氣、降低室內污染源。除了可以濾除PM2.5、過敏原等容易導致過敏反應的物質,避免因為呼吸道損傷,增加細菌、病毒入侵的危險外,選擇濾網能濾除病毒,甚至具有殺菌功能的空氣清淨機更能確保居家空氣潔淨。選購時也要注意CADR值(乾淨空氣輸出率),數值越高,濾淨速度越快,同時也要記得定期更換濾網,確保過濾效能。無線吸塵器/掃地機器人除了可將空氣清淨機全天候開啟,地板髒汙也要隨時清潔避免孳生細菌。輕量化、容易操作、好清理的無線吸塵器特別適合熟齡族群,若想要更省力,不用動手的掃地機器人更能幫忙省下許多力氣時間,甚至將家具下方難以彎下腰掃不到的角落全都清潔乾淨。如果能結合濕拖功能,就能讓居家防疫更有效率。掛燙機冬季外出厚重衣物無法天天洗滌,出入人擠人的大眾交通工具,都增加把細菌帶回家的機會。細菌病毒怕高溫,這時候可透過高溫蒸氣熨斗、手持掛燙機快速除菌,使用時至少持續60秒,殺菌、除臭、整燙一次搞定,熟齡族群也能輕鬆打理自己。洗衣機近年市面上也出現越來越多主打高溫洗滌殺菌的洗衣機,讓洗衣不止清潔髒污,更可一次把隱藏其中的細菌通通清潔乾淨。建議選擇具有「溫水洗衣模式」的機種,選擇具有60度以上高溫烘乾模式的洗脫烘機種,或是搭配乾衣機,免曬衣對熟齡族群來說也更輕鬆。除濕機溫度與濕度都與室內環境是否舒適息息相關,任何年齡層都建議室內都應該維持在濕度45~55%左右,不止體感最舒適,也可抑制細菌病毒孳生。選購時除了挑選適合室內坪數的機種,底部有輪子的款式更可方便長輩移動到不同空間使用,預算足夠可再加上空氣清淨、除臭除菌、乾衣模式等附加功能。【更多熟齡居家指南↘↘↘】。關於臥房你不知道的事 原來「床頭櫃」CP值太低!。年前除舊布新!熟齡族必備4大家電,讓生活過得更有品味。過年孝親送禮!盤點4大人氣「長輩家電」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3-04 名人.周百謙
周百謙/如何避免新冠病毒變肺炎?關鍵是守好第一道防線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溫,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的病例也逐漸增加。雖然病毒的傳染途徑,影響器官都在醫學相關研究下逐漸被了解,但是隨著全球病例的等比式增加和死亡病例的攀升,使得許多民眾陷入了恐慌之中。然而在這些病例累積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雖然許多確診病患在口腔與鼻腔檢驗到病毒,但卻不是所有病患都會演變成為肺炎。也就是許多確診患者其實是無症狀的帶原者,或是有輕微症狀的帶原者,即使病毒檢驗陽性,但在足夠的休息或支持性療法下,免疫系統就能順利的消滅或降低身上病毒的總量,減少病毒影響。如何從源頭降低病毒入侵風險,也就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面對病毒的第一線防禦:上呼吸道透過帶原者於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使得病毒有機會從空氣傳播的方式進入人體,首先會接觸到的就是上呼吸道。每一次飛沫所攜帶的病毒量會因傳播者的病毒密度而有不同,飛沬在上呼吸道,也就是鼻腔或是口腔,會附著表皮細胞。人體的表皮細胞附近有纖毛,可藉由擺動方式,將飛沫往出口處送。另一個重要的防禦系統來自於呼吸道表面因應外界刺激所分泌的黏液。健康的黏液富含對抗病原體的物質,譬如免疫球蛋白,可協助中和病毒或降低其活性。而富含消化及抗發炎功能的唾液,更在病毒侵入的過程中讓病毒無法一次大量進入氣管或肺部中,造成嚴重感染。被忽略的上呼吸道健康台灣由於氣候潮濕因素,使得居住空間中常伴隨著塵蟎,黴菌等,常見過敏原。這些過敏原造成過敏現象,引起鼻塞及流鼻水外,更破壞了原先表皮細胞排列而成的障壁,使得表皮無法有效的保護身體不受外界影響。而鼻腔分泌物的增加,造成病毒附著在分泌物上,導致了病毒停留時間的延長,增加影響人體的機會。而抽菸人群和近年來逐漸增加的空氣汙染,更藉由細懸浮微粒及有毒氣體的影響,引起表皮細胞及黏膜組織持續發炎,惡化了上呼吸道的健康。這些上呼吸道的問題,造成原先具備的功能,如調溫、調濕、過濾雜質的效率下降,進一步影響到下呼吸道的健康,造成病毒得以長驅之下,進入肺部產生實質肺炎。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許多國人其實始終有慢性過敏的症狀,但因為已經熟悉這個症狀,而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所以如果自己時常覺得口乾、常常喝水、聲音沙啞、胸悶胸痛、痰量增加,以及夜間打呼,其實都是身體的警訊。要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應該先從鼻腔的健康做起。關鍵因子是避開及減少過敏原曝露,避免室內及室外空氣污染的曝露,以及適度使用抗過敏藥物,降低上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問題。此外,也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除濕機,以及室內的冷暖氣設備等,透過濕度調控,溫度恆定,以及風向導流,建立一個健康的室內微環境,降低各種不同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影響。口罩的多面向角色要維持上呼吸道的功能,如何降低汙染物始終是重要關鍵。從二月開始的新冠病毒疫情,台灣之所以在確診病患能夠有效控制,沒有醫護人員及大規模的社區傳播,口罩及勤洗手其實是兩大關鍵。口罩除了阻擋外來汙染物,過濾及阻擋病毒外,也扮演了人工鼻腔的重要角色。人類在呼吸時,會從肺部呼出溫暖潮濕的空氣,經過口罩時便被捕捉,維持口罩的溫度與濕度,協助加熱加濕後續的吸入空氣,有效降低鼻腔與口腔的負擔,維持持續性的免疫功能。雖然外科醫療用口罩短期缺貨不可避免,但適度使用布製口罩,時常換洗,同樣能夠讓上呼吸道負擔下降,達到保護效果。前進布署,降低威脅從醫學證據顯現,飛沫傳染是未來新興疾病的重要傳染途徑,除了新冠病毒之外,流感及其他病毒其實會影響到人體健康。只要能夠維持上呼吸道健康,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措施強化上呼吸道免疫功能,建立良好上呼吸道為環境,相信大家一定能夠通過這次新冠病毒的考驗,維持更好的健康生活品質。
-
2020-03-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明明沒有吹到風卻頭痛了?醫師說跟這些原因有關
Q:沒有吹到風,怎麼頭痛了?A:頭痛的可能原因很多,中醫依據頭痛原因之概分為外感型與內傷型,外感型頭痛是指由外邪侵犯頭部造成的不適,其中所指的外邪包括冷風、天氣悶熱或潮濕等,內傷型頭痛則源於氣血不足或久病成瘀。因此,沒有吹到冷風,也可能因著外在環境或自身體質造成頭部不適。在冬天,由吹到冷風引起的風寒頭痛,患者可能頭部緊痛、陣發抽痛、肩頸僵硬、全身痠痛等,平日裡怕冷的寒性體質者較易發病。夏季悶熱時,熱性體質的人可能容易發生風熱頭痛,患者可能頭部脹痛、眼睛與面部泛紅、喉嚨痛與便秘等。濕氣重的天氣,可能讓脾虛體質的人因體表濕度高、不易流汗而悶逾體內,造成濕氣上犯頭部、頭重頭昏,是為風濕型頭痛。在內傷型頭痛方面,工作勞動多,流汗量大的人可能產生腦絡頭痛、月經經血量大的婦女可能產生血虛頭痛、過度節食的人可能產生氣血雙虛頭痛。上述內傷型頭痛患者的症狀多為隱約疼痛,時而伴隨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疲憊等症狀。至於血瘀頭痛則多出現在頭部外傷過後,或是上述的各種頭痛許久未癒,久而久之造成局部氣血不通而有瘀象,這類型的頭痛表現多是定點刺痛或鈍痛,同時伴有面色與嘴唇偏暗、舌頭上有瘀斑等。有鑑於頭痛原因多元、對治方法不同,因此如果不適難癒,建議別自行買成藥服用,而需就醫接受評估。在日常生活中,古書《黃帝內經》嘗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換句話說,體內正氣虛弱,外邪就容易侵犯人體,因此平時應養成規律作息,保持睡眠充足,且要適時紓壓。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
-
2020-02-27 科別.皮膚
戴口罩沒控油 小心口罩痘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搭乘捷運、出入公共場所,幾乎人人都配戴口罩。皮膚科醫師表示,門診已陸續出現「口罩痘」的患者,比以往增加約一成,呼籲工作環境或是日常需長時間戴口罩者,應減少化妝、注意保濕、做好控油,每天清潔臉部兩次,避免「口罩痘」出沒。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張引碩表示,長時間配戴口罩,口罩與臉部的摩擦再加上悶熱,都會使臉部皮膚失衡,特別是原本就有酒糟、粉刺的民眾,臉部長時間處於悶熱環境,會更凸顯原先的皮膚問題。張引碩表示,配戴口罩仍需要看時機,我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雖不斷增加,但民眾無須恐慌到隨時隨地都戴著口罩,運動時或位處空曠處也配戴口罩,則是完全沒有必要。避免口罩痘出現,張引碩提出三大原則,第一為維持口罩配戴原則,目前建議當進出醫院、處於人潮擁擠空間、慢性病或免疫力不佳民眾才需配戴。其餘時間,若是健康人則無需戴口罩。第二為定時保持通風,當覺得悶熱時,可走至相對空曠處,讓自己以及皮膚透氣,一旦臉部已經出油,可使用吸油面紙擦拭,但不建議臉部一油就洗臉,過度的清潔與搓揉,反而會破壞皮膚的油脂分泌,皮膚過乾,皮脂腺反而會分泌更旺盛,建議一天維持洗二次臉的習慣即可。第三為避免濃妝,外出建議以淡妝為主,加上可以使用清爽的乳液,讓臉部的肌膚能維持一定的濕度,才能避免油脂分泌旺盛而長痘痘。張引碩表示,部分口罩痘是酒糟肌惡化,可透過藥物控制,其餘的痘痘則可用外用A酸改善。他呼籲民眾別自行認定疾病,若仍有類似情形出現,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後治療。
-
2020-02-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加坡醫生《柳葉刀》撰文 新冠患者糞便須嚴預防處理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10日刊登新加坡醫生文章,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病患者的糞便經口傳播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建議在衛生條件差的地區,對於感染冠狀病毒患者糞便的處理必須遵守嚴格的預防措施,醫院的污水也應得到適當消毒。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這篇文章名稱為「冠狀病毒的腸道感染:SARS-CoV-2的糞便經口傳播可能嗎?」該文作者是三位新加坡陳篤生醫院普通外科醫生。文章指出,在武漢的早期報導中,2-10%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現胃腸道症狀,例如腹瀉,腹痛和嘔吐。與不需要重症監護室的患者相比,重症監護室患者的腹部疼痛發生率要高得多,並且在發燒和呼吸道症狀出現前1-2天出現腹瀉和噁心的患者中有10%發生腹痛。文章提到,SARS病毒可以在乾燥後存活2周,在22至25度和40-50%相對濕度的溫度下最多可以存活5天,此後病毒感染力逐漸下降。在38度和80-90%相對濕度下24小時後,SARS病毒的生存能力下降;MERS病毒可在20度和40%相對濕度下在不同表面上存活48小時,在30度和80%相對濕度條件下存活時間降低到8小時。雖然SARS和MERS病毒都是直接飛沫傳播是重要的傳播途徑,但通過糞便排泄,環境污染和有害生物可能會導致病毒傳播。文章指出,考慮到SARS和MERS的糞便排泄的證據,以及它們在有利於糞便-口傳播的條件下保持生存的能力,此次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可能通過此途徑傳播。
-
2020-0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病毒空氣傳播?陸官方:封閉環境下有可能
新型冠狀病毒是否可能透過氣溶膠傳播(即空氣傳播),曾引起爭論,有專家認為存在,有專家認為不存在。大陸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通知》,對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途徑有了明確說法。第一財經報導,上述方案對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進行更新: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對於傳播途徑中的消化道傳播,第六版刪除了此一表述。有關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的消息引發外界關注,例如空氣藏毒能飄到幾公里、 開窗通風也能引毒入室的傳言開始出現。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解釋,所謂氣溶膠傳播,是飛沫在空氣中懸浮的過程中失去水分,其中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形成飛沫核,飄到更遠的地方。但這種情況只會在特定環境可能發生,如醫生臨床上進行氣管插管時。馮錄召表示,目前新冠病毒最主要傳播途徑是近距離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對於近距離飛沫傳播,說話、咳嗽、打噴嚏產生的飛沫一般只能傳播1公尺至2公尺,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仍然建議大家每天2次通風,這是減少感染的有效措施。不過有專家早就提示,一般病毒和細菌在一定條件的環境都會存在,會跟空氣的濕度、溫度有關。專家同時提醒,即便有氣溶膠也不用擔心,只要個人防護到位,跟預防飛沫傳播區別不大,戴口罩、勤洗手。
-
2020-02-16 新聞.健康知識+
長期生活濕冷地區 研究:會提高罹癌率
大家都知道長期曝曬在高紫外線的環境下容易導致皮膚癌,但根據最新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寒冷又潮濕的環境下,也會增加惡性腫瘤機率。科學家也發現這些病例大多集中在東岸,因此也被懷疑可能和種族基因、行為因素、社交環境、經濟因素及生活習慣等有關。為了深入研究單一氣候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家隨機在全國登記罹患癌症的病例中抽樣分析。分析當地的雨量和均溫後,發現低溫氣候增加罹患「侵襲性」癌症的風險,而且會擴散至周遭其他健康的組織,導致罹患乳癌、肺癌、大腸癌、攝護腺癌及卵巢癌的機率提高。在研究氣溫和濕度與癌症的關聯性時,多項因素指向與土壤有關。一般來說東岸的土壤酸性較高,主要是因為雨水沖刷會帶走土壤中的鹼性物質,如鈣、鎂和鉀。酸性土壤加上低溫環境,容易成為氨氧化微生物的溫床,土壤中的氨經過轉化後變成亞硝酸鹽,最後形成一氧化二氮釋出,成為空氣中主要的致癌物,進而汙染地下水和民眾的飲食。
-
2020-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重複使用 專家提醒絶對別用酒精和微波爐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升溫,口罩需求量大,坊間提供許多可重複使用的方法,但專家提醒,不可以用酒精消毒口罩,也不能用微波爐,都會減損口罩的防䕶能力。至於空氣是否會傳染,專家表示,這是可以經由實驗得知的,應該盡快進行相關實驗。台灣不織布公會網站最近刊登過濾專家謝克勤的文章曾服務於美國3M數年,離開3M後,成立了一個獨立過濾實驗室,近10數年,在中國上海從事篩檢程式研發和生產的工作。他指出,口罩濾材上有靜電,藉以增加濾材的過濾效果,曾將10多種市場上的靜電棉(包括用在口罩上的熔噴濾材)做過實驗,經過2年的實際評估發現有的材料2到3個月後,靜電就消失了30到90%,但有些材料,2年後,靜電效果的降低只有1到5%。好的靜電棉材料,甚至可以維持10到15年,靜電的效果只消失5%。口罩存放的環境,溫度和濕度不宜太高。溫濕度對靜電棉都有影響的,尤其是溫度濕度都高的地方,靜電消失的很快。他表示,看到電視上有人用微波爐來消毒口罩,那會讓口罩的效率降低的。他並表示,酒精是口罩靜電棉的天敵,在實驗室裡做靜電棉實驗,如要消除靜電棉濾材中的靜電,看看不加電的效率時,就是用酒精去除纖維上的靜電。酒精和酒精揮發的氣體都會降低口罩的過濾效率,千萬不可將酒精噴在口罩上。醫務人員尤其應該注意,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中,使用酒精的頻率和所處的環境中酒精氣體的濃度都是較高的,如口罩供應充足,應注意更換,即使是N95 的口罩也一樣。同時一般醫用口罩與更高階口罩防護效果差很多,謝克勤表示,有時看到電視上救治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醫生,只帶普通的醫用平面口罩,很替他們擔心,因為除了效率較低,平面口罩的密封性也很差,更加重了危險性。他還提到,最近傳出吃火鍋會增加傳染新冠肺炎的機率,不少專家們在辯論冠狀病毒是否會以氣溶膠的形式傳播,與其辯論病毒是否氣溶膠化,不如儘快做些實驗去驗證,這些實驗的結果一般都可以很快得知的。如在醫療機構和病房裡採集空氣中氣溶膠,經過培養,並計算病毒的數量就可得知。如果病毒的氣溶膠化被證實了,防護的方法,尤其是對醫務人員的防護,肯定是要升級的。當然,病毒一旦變成氣溶膠後,病毒的生命不是無限的,而是會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死亡的。但為了小心起見,在室外,當疫情還沒有完全消失之前,最好還是戴口罩!其它的防護品,如空氣濾清器,使用得當,也可以大大的減輕冠狀病毒以氣溶膠的方式傳播的危險,實驗顯示,一個中型的空氣濾清器,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可以在20到30分鐘內,將一個25平方米房間內氣溶膠的濃度,降低90%以上(所有粒徑 > .02 微米的氣溶膠 )。
-
2020-02-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上廁所不要帶手機!9錯誤小動作增加感染病毒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專家強烈建議要勤洗手,代表手部清潔相當重要,摸完電梯按鈕或扶過地鐵欄杆的手,不經意間揉一下眼睛、摸一下嘴巴可能讓你感染手上的病毒。這就是接觸傳染。研究顯示,在乾燥的環境中,新型冠狀病毒存活時間有48小時。在空氣中2小時,它的活性就明顯下降了。但在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更久,如果溫度、濕度合適,它可以存活數天。陸媒《丁香醫生》整理了生活中常見的9個錯誤動作,強調更多生活中的細節,才是防禦病毒的關鍵,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錯誤動作1:沒有洗手就戴口罩出門一系列步驟都會讓你的手沾染細菌病毒,這時如果碰觸口罩內側,可能將細菌病毒接觸口鼻,所以最好的順序就是準備妥當後洗手再戴口罩。另外,如果佩戴的是之前用過的口罩,建議佩戴完之後再洗一次手。畢竟口罩外側可能在之前使用時已經沾染了細菌和病毒。錯誤動作2:未洗手就開始辦公在上班路上,你的手已接觸到公共設施,包括地鐵手扶梯的扶手、公車拉環、辦公室門把手、電梯按鈕等等,都是細菌病毒的藏匿處,建議到達辦公室後先洗手。錯誤動作3:帶手機上廁所洗手間屬於藏污納垢的公共場所,手機可能透過手或其他表面被污染,建議帶手機上廁所讓它留在口袋裡就好,不然就要養成定期對手機消毒的習慣。錯誤動作4:飯前不洗手吃飯前不洗手,可能將手上的細菌病毒直接吃進肚子裡,口腔和咽喉黏膜都是呼吸道飛沫感染的重要部位。錯誤動作5:隨手放口罩隨手放口罩可能導致口罩內面受到污染,而口罩外側如果被污染,也同樣會污染觸及的物品。另外建議摘下口罩後,為了避免不經意碰觸口鼻,應該要洗手。錯誤動作6:摘口罩後未洗手使用過的口罩表面存在細菌病毒,觸碰過的手也會沾上,特別是很多人摘下口罩後,會不自覺有摸臉的動作,更是增加風險。所以建議摘下口罩後要洗手或用酒精消毒。錯誤動作7:揉眼睛如果手上有細菌病毒,揉眼睛會造成結膜感染,建議隨身攜帶消毒濕巾或免洗手消毒液,消毒完手後再碰眼睛,或是改掉揉眼睛的習慣。錯誤動作8:觸摸口罩內外側使用過的口罩存在細菌病毒,若是有摸過外側,應該要即時洗手;如果是沒清潔過的手碰觸過內側,就要考慮丟棄口罩。錯誤動作9:用手摀嘴咳嗽、打噴嚏細菌病毒會隨著唾液擴散,特別是手,接下來手摸到的地方都會被污染。建議用紙巾或手肘遮住口鼻,用過的紙巾要丟進封閉垃圾桶,咳嗽打噴嚏後要洗手。
-
2020-02-12 科別.皮膚
只用清水或蘇打水洗頭零負擔?醫:更可能會傷害頭皮
現代人講究天然、零負擔,連洗髮沐浴也是如此。近10幾年來,歐美流行「poo-free」運動,也就是洗髮時不用任何洗髮產品,只用清水或是蘇打水洗頭。但皮膚科醫師提醒,如果頭皮容易出油,光用清水洗一定無法去除油膩,至於使用蘇打水洗頭,如調配不當更可能會傷害頭皮。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指出,為了減少化學物質對於頭皮的傷害,有人選擇「poo-free」或是改用蘇打水清洗頭部。網路上有人分享心得,認為用蘇打水洗頭,髮質變得比較好,摸起來更滑順。2007年,1名長期推廣「poo-free」的澳洲電台主持人葛洛夫邀請500位聽眾,進行維持6周的清水洗頭大挑戰,結果竟有8成6認為以清水洗頭的效果跟過去差不多,甚至感覺更好。部分體驗者認為,不用洗髮精洗頭後,頭髮不僅不油不臭,原本的細軟髮變得比較堅韌豐盈,落髮量竟也明顯減少,可說是好處多多。陳怡安說,一般洗髮精含有界面活性劑,利用親油端吸附油脂,親水端去接觸水分子,沖洗後達到清潔的目的。只要選擇合適的產品,停留時間不要過長,並經過徹底洗淨,通常不會危害頭皮。日常清潔頭髮,應先從頭皮開始,稍做按摩,再順著髮絲去除髒污。使用洗髮精時,可依照產品特性與個人需求,頭髮打濕後,均勻抹上。如果在意長髮的柔順感與光澤度,可以在較遠離頭皮的髮梢處,使用溫和的潤護髮產品。有些人因髮質上角質蛋白的差異以及含水量不同,或是環境中乾濕度或酸鹼性的變化,以致頭髮變得毛燥。有人自行調配蘇打水,洗髮後發現髮質變好、更有滑順感。陳怡安強調,蘇打水洗頭髮具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蘇打水添加的碳酸氫鈉呈弱鹼性,萬一用量不當,恐造成酸鹼中和的反應過度,傷害頭皮的角質層,長期下來也容易讓頭髮脆弱而變得不滑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也表示,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用清水洗頭,如果頭髮與頭皮偏乾,是可以用清水洗,不一定要用到洗髮精。但如果屬於油性頭髮或油性頭皮,沒有使用洗髮精清洗的話,頭皮仍會油膩、充滿油垢,而且一旦阻塞頭皮還可能引起毛囊炎。最後,皮膚科醫師建議,如有頭皮或頭髮等問題,應該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的意見,以免出現發癢、疼痛或落髮等各種症狀,甚至惡化成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或毛囊炎,更為棘手。★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12 新聞.健康知識+
三高、慢性病疾患天冷注意! 11項保命絕招要牢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祐祐叔叔和秀秀阿姨平時喜歡在清晨健走,就愛和太陽公公比賽誰比較早出門運動。當冬天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一出門那股冷颼颼寒風吹來,直接刺入骨裡,祐祐叔叔和秀秀阿姨常常不禁打起哆嗦來,但他們總覺得忍過去就好了,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對於追求健康而勤於運動的叔叔、阿姨來說,其實非常危險。當寒流來襲,氣溫在14°C以下,往往還會伴隨空氣濕度變低,天冷、活動少,飲水量往往會減少,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液循環就變得緩慢,血壓容易呈現不穩定狀態,這樣的現象會使血管內的血液凝固機會上升,增加心肌梗塞及中風之急性發作。根據每年衛生福利部數據顯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尤其有三高的慢性疾病、心血管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依衛生福利部統計104年十大死因,第二名就是心臟疾病。寒流來襲時,提醒三高患者,氣候變化容易引發心臟血管意外發生,呼籲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一般而言,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冬季偏高,因此降壓藥的劑量在冬季、夏季是有差別的,所以在冬季當您的血壓出現較大的波動,例如開始經常收縮壓持續升高在20毫米汞柱以上,必要時應回診,讓醫師看過您量測的血壓數值變化,適當的調整降壓藥。冷氣團來襲期間,若出現心臟病發作症狀,如胸悶、胸痛、心悸厲害、莫名原因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異常的極度疲倦、頭暈等,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若是居家有醫囑開立的「救心」(也就是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在送醫前,可先依醫師指示方式使用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後立即就醫。彰基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陳淑麗表示,秋冬環境溫度變化,要多加注意的事項,有下列11個重點需要注意,才能保護自我健康。1.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血糖,有慢性病個案,請務必遵守醫囑規律服用藥物,不可擅自暫停藥物或增加用藥劑量。血壓波動變大時,應更落實量測、記錄,並提前回診讓醫師依照您血糖、血壓數值變化,調整您的血壓、血糖藥物。2.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如:健康飲食、減少鹽分攝取、不抽菸、節制飲酒、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避免疾病控制不佳,引起心血管併發症。3.冠心病、心絞痛等個案,在寒冷的冬季或遇到冷空氣的刺激,首要請做好避免傳染到感冒上身,尤其是流感,常常引發嚴重併發症,所以流感疫苗的施打請一定要配合。4.用餐過度飽食或飲酒較多後,可能誘發心臟疾病發作,因此建議進食量大約8分飽即可。5.心臟病或中風在早晨發作的機率特別高,因為早晨氣溫較低,血管會收縮來保存身體熱量。在秋冬季節,年長者和慢性病個案,應避免在早晨外出進行運動鍛鍊,最好等太陽出來,溫度回升後或改成傍晚時段再運動。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也不宜運動,並建議不要單獨運動,應該揪伴一起運動。6.寒流來臨時要降低運動強度,平時跑馬拉松就改成健走。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暖身工作,可以暖身5~10分鐘再開始健走,運動中穿著保暖通風的衣物,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運動中有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厲害、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7.適度釋放壓力;要避免過於長時間勞累,晚上足夠睡眠至少6小時,避免情緒過於激動等。8.臨床實證研究顯示,膽固醇控制好,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建議年過40 歲者,定期健康檢查並追蹤異常血脂數字,三高個案和本身體質偏向高血脂者,建議積極就診,請醫師評估是否需服用降血脂藥來有效降低壞的膽固醇。9.冬季氣候乾燥又身體皮膚減少排汗,有些人嫌如廁解尿頻繁而較少喝水,部份老人家對口渴的感覺變差也較少攝取水分,也會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所以要適度增加水分,簡易換算一天飲水量=體重(公斤)x30C.C.=一天建議飲水總量。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應攝取1800 C.C.水分,有額外流汗、水份體液流失情況,應適度再增加飲水量。10.保持理想體重;肥胖者應設法減輕體重,世界衛生組織計算標準體重之方法:身高(m)×身高(m)×22=標準體重,標準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11.冬天泡湯是最舒服的,建議飯前、飯後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酒後更不要泡溫泉,心血管個案請泡湯不宜超過心臟,因為溫泉的水溫會促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末梢血管擴張後造成大腦的血液循環變少,容易引發中風風險。(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流感來勢洶洶! 除了戴口罩還有7件事更不得馬虎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
2020-02-11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搭機戴口罩防疫不夠!密閉空間4大死角 出風口最毒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不少人盡量躲在家中避開人群,也避免出國搭飛機。但如果不得已一定要搭飛機,光戴口罩就能讓我們不生病嗎?有沒有其他需要注意的自保要點呢?旁邊與前後兩排 坐誰要留意紐約時報報導,不久前搭機飛往巴黎的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微生物暨病理學教授蒂耶諾說,戴口罩是否有用,須視當下情況而定。蒂耶諾指出,戴一般外科口罩有時就像沒戴一樣,因為空氣能從口罩縫隙中滲透,且有時戴口罩的人只蓋住嘴巴露出鼻子,根本沒什麼用。他說:「對多數人來說,並不一定要戴口罩。」他表示,真的需要戴口罩是在傳出許多病例的地方,且此時應戴上能過濾空氣中95%懸浮顆粒的N95口罩,但戴上N95會讓人呼吸困難。美國艾莫瑞大學護理數據科學中心主任賀茲伯格說,坐飛機旅行的人應對坐在旁邊的人保持警惕。她曾參撰寫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飛機上,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是坐在病人旁邊及前後兩排的人。餐桌、安全帶、椅背袋 皆病毒死角衛生專家說,用肥皂洗手是預防感冒、流感及其他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我們的雙手常不知不覺沾染細菌與病毒,飛機上的餐桌與安全帶扣環更是被無數乘客碰過。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指出,勤洗手能讓呼吸道感染風險降低16%,若沒肥皂可用時,濃度超過60%的酒精性乾洗手液也能起到作用。賀茲伯格並提醒要確保乾洗手液在手上揮發,否則難以消滅細菌。美國政府責任署(GAO)2015年一份報告顯示,飛機機組人員在下次飛行的乘客登機前,清理機艙的時間相當有限。一些接受GAO採訪的人說,上級並未提供應對伊波拉等特定疾病爆發的實習訓練。但這是否代表搭機時,應準備消毒紙巾來擦拭機上餐桌和洗手間把手,甚至冷氣出風口?這些做法專家並不推薦。賀茲伯格建議在餐桌上鋪些紙,這樣筆電或其他個人物品就不會接觸到餐桌表面。她還建議在開關洗手間門時使用紙巾。此外,不要使用椅背後方的口袋。阿拉巴馬州奧本大學在2014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某些細菌可在口袋上存活一周。飛機有HEPA空濾 與手術室同等級至於飛機上的空氣安全嗎?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前年一份報告,被同機乘客感染疾病的風險,跟搭乘其他大眾運輸工具或到電影院看完一場電影後染病的機率類似。事實上,機上風險可能更低。IATA表示,飛機上使用的高效微粒空氣過濾系統(HEPA),跟醫院手術室中使用的空氣過濾器同等級,可濾掉再循環空氣中的99%微生物,並定期換氣。調整出風口角度 別吹臉鼻口頭頂上的冷氣出風口卻是個問題,它們是飛機上細菌的最大藏身地之一。衛生專家建議,調整出風口風向,不要朝嘴巴、鼻子或是臉部吹。此外,機艙內濕度偏低,通常低於20%。世界衛生組織說,濕度低不會構成健康風險,但可能造成皮膚與鼻子不適。上述搭機防疫準則也適用於有空調的室內空間。
-
2020-02-09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這病毒好毒,不要進來!
「你們的急診是怎麼搞的?我昨天進去只不過半天,就被隔壁床傳染上重感冒!」病人一進門診的診間,就雙手叉腰,對著我咆哮。「你不知道去急診就是要戴口罩的嗎?不戴本來就很容易被傳染。」「你們沒有人跟我說過,我怎麼會知道?」病人的聲音越來越大。「害我現在流鼻水鼻塞又咳嗽,比沒去急診時更難受。」我看了看他:「你想知道為什麼在急診會被傳染上感冒嗎?」「當然!看看你們醫院做的好事。」病人還是非常生氣。「因為你隔壁床的病人,跟你現在一模一樣,感冒了還不肯戴上口罩,就傳染給別人了。」「………」這些日子,口罩該到哪裡買,該怎麼戴,該使用哪一種口罩,多久該換,該不該禁止出口,產能夠不夠,價格該如何定……成了熱門話題,但對我來說,卻是惡夢重現,回到了那個不想面對的SARS年代。那時整個醫院都充滿肅殺的氣氛,沒人知道SARS會持續多久,會感染多少人,全國的防護器材都不夠,醫院之間相互爭奪醫療資源,手段盡出,甚至也聽說有同一家醫院的不同病房之間,為了器材的分配勾心鬥角,人心浮動。那時大家都擔心,怕被病人傳染上,繼而傳染給家人,幫病人插管的同仁,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只要防護器材出了差錯,或是作業一點點疏失,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自己的生命。當看到從和平醫院轉來的醫護同仁在生死中掙扎時,更是不捨與不忍。曾有被染上SARS的護理同仁,在隔離病房中,戴著高濃度的氧氣面罩,隔著玻璃,對著外面的醫護同仁一面喘,一面寫下「這病毒好毒,不要進來」的手板秀給外面的人看。每個穿著隔離衣進去的人,忍住盈眶的熱淚,卻又得故做淡定,悉心照護。她已經生病了,卻還念著其他的醫護人員,不願意有人為了照顧自己,而染上這個可怕的疾病,但她最終仍然不敵病魔。那時N95口罩供應吃緊,大家各顯神通,從不同管道拿到的每一枚都是寶貝。一個N95要支撐一整天,為了用更久,在N95外面再罩一個外科口罩,定期更換外面的外科口罩。N95口罩講究氣密,戴著說話時口型不能太大,也不能大笑,因為這些動作都會讓它漏風,影響到密閉性與保護力。但就因為它的講究氣密,讓我苦不堪言。SARS時草木皆兵,同仁都戴著N95看診,這時如果病人太多,反成了折磨。我的鼻子不好,當空氣不好或是濕氣太重時,就會打噴嚏流鼻水,每當戴上N95問診,不用十分鐘就會開始打噴嚏流鼻水,但這樣時口罩裡面的濕度就更大,惡性循環,沒多久就開始流眼淚,變得涕泗縱橫,真的是看診看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戴口罩的規矩,是盡量不要汙染到口罩,當N95口罩裡面積滿了我的鼻涕跟口水時,真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防護作用。我當時看門診,每十分鐘就得暫停,小心翼翼的洗手、摘口罩、擦眼淚、擦鼻涕、戴回潮溼的臭口罩、再罩上外科口罩、再洗手,這種日子,直到了SARS過去才畫上句點,那時戴口罩區域的皮膚,都已經紅腫破皮,長滿了青春痘。武漢新冠狀病毒疫情來襲,意味著可怕的日子又來臨,但為了保護自己跟他人,這一次我還是會跟大家一樣,好好的戴上我的口罩。
-
2020-02-06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門把上採到病毒代表傳播多元化?專家:應是「碎裂屍體」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3日發布訊息,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日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消息引起外界擔憂傳播方式恐多元化,對此,有專家稱,此次採集的標本很大程度上只是採集到病毒「碎裂了的屍體」。廣州日報報導,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指出,市疾控檢測實驗室目前的日檢測量達660份左右,已接近實驗室的極限。檢測樣本來源於醫院上送的排查標本,包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後密切接觸者的標本,在對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對居家環境中也會採外環境標本採集。廣州門把有病毒 專家:應是採到病毒「碎裂了的屍體」。「現在知道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也有接觸傳播。」張周斌說,接觸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即直接接觸到感染病例,會對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而對於一般社區居民,風險更多來自於間接接觸,「如果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自己的手觸摸到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後進食、揉眼睛等動作,可能會造成自己感染。」 中新社報導,廣州疾控專家稱,本次檢測報告的方法是核酸檢測技術,檢測病毒的核酸(基因片段),而不是用病毒培養的方法獲得活的病毒。也就是說檢測陽性只能說明在該次採樣中的標本有病毒的基因片段,但是否是整個完整的病毒,是否仍然存活尚不可知。專家指出,據目前所知,病毒只有在存活的條件才能傳播疾病,而新型冠狀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之中,它的存活時間只有48小時,並且在空氣中暴露2小時後,它的活性就明顯下降。所以,此次採集的標本很大程度上只是採集到病毒「碎裂了的屍體」。「這提示我們,一定要做好居家清潔工作,勤洗手非常重要。」專家提醒,日常家居細節中,有許多可能造成病毒間接傳播的途徑,容易為人所忽略,如手機螢幕、電腦鍵盤、水龍頭等,都需要日常清潔。此外,澎湃新聞報導,湖北省政府3日晚間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在答記者問時說,研究發現,病毒在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如果溫度、濕度合適,它可以存活數天。比如在溫度20度、濕度40%的環境中,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存活達到五天。
-
2020-02-04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官方專家:武漢肺炎病毒可存活5天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家昨晚表示,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如果溫度、濕度合適,有研究發現可能存活5天,所以洗手非常重要。中國官媒央視新聞報導,湖北省政府3日晚舉行第13場疫情防控例行發布會,中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在會中作以上表示。他說,新型冠狀病毒是透過飛沫和接觸來傳播的。飛沫的傳播距離是非常有限,從人體出來以後很快就沉降了,所以不會在空氣當中飄浮。蔣榮猛說,飛沫可以沉降在物體表面,或者透過黏有病毒的手污染我們接觸到的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手、電梯按鈕。現在研究發現,病毒在這些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他指出,如果溫度、濕度合適有可能存活數天,比如在攝氏20度的環境,濕度40%到50%,有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存活達到5天。所以,「洗手非常重要」。針對中國各地發現了一些無症狀的確診感染者,蔣榮猛說,目前沒有發現有病毒變異的情況。單鏈病毒是RNA病毒,從現在來看沒有發現病毒變異的證據。但相關部門也在做密切監測,看它是否會變異。如果發生了變異,在疾病控制上也有相應的應對措施。針對有專家指武漢肺炎可能透過糞便感染,蔣榮猛表示,雖然從一些患者糞便當中發現了病毒核酸,但是目前還沒有分離到病毒,進一步的情況還需要觀察。目前還沒有發現透過這種方式傳播的病例。
-
2020-01-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別再把麵包丟冰箱!2竅門延長麵包保鮮期
無論自製麵包或到烘焙坊買麵包,不難發現過一段時間麵包外緣容易變硬,舉例來說,法式長棍麵包變硬後會硬如石頭,難以切片;麵包失去新鮮度是因為兩大元凶:溫度與濕度,因此保存時只要掌握好這兩個因素,就能讓麵包的新鮮度維持更久。 1.千萬別把麵包放進冰箱有很多食物可以放進冰箱避免腐壞,但麵包可不屬於適合冷藏保鮮的食物。把麵包放入冰箱冷藏,反而加速失去鮮度,因為麵包冷卻後內部開始產生化學反應,先前被麵包澱粉分子吸收的水分開始往麵包外部移動;一旦澱粉中的水分消失,澱粉分子就會形成結晶狀,最後變成又脆又乾的麵包。天氣乾燥或炎熱會加速麵包老化,因此關鍵在於將麵包存放在穩定的環境,而不是窗戶旁或陽光直射的地方。條狀麵包可放在廚房流理台上,緊緊包好避免照光,或放在麵包保鮮箱;市面上的確還可買到這種看來是老祖母時代的產品。如果流理台會大量照光,或者你沒有麵包保鮮箱,那麼也可以將麵包仔細封好,存放在黑暗且保持室溫的櫥櫃。2.非要放冰箱 切記放冷凍庫如果你和家人沒辦法在三到五日內盡速吃完一整條麵包,也許可以考慮將剩下的麵包冷凍;冷凍麵包前,用夾鏈袋或塑膠袋將麵包仔細包封,就可避免凍燒(freezer burn,結霜)。新聞媒體Insider報導,如果你知道沒辦法吃完切片麵包,購買當天最好就放進冷凍庫保存,這樣一來就能將麵包保持在最佳狀態,而不是麵包快要變硬時才送進冷凍庫。如果要把冷凍麵包拿出來吃,將麵包放進烤箱並用華氏350度加熱10到15分鐘,就能享受美味的麵包了。
-
2020-01-19 科別.兒科
冬天濕冷讓過敏兒狂哈啾 醫師:過敏種類可分為4種
9歲的小君最近晚上睡覺時咳的特別厲害,咳到臉漲紅、無法好好睡覺外,早上起床也會打噴嚏,且感冒時都咳特別久,家長原以為是氣喘而請醫師開藥吃,但未顯著改善。經醫師檢查肺功能發現,小君的支氣管比較敏感,進一步詢問家長發現,原來小君特愛絨毛玩具,整個床都是娃娃且晚上都要抱著睡,研判是此過敏原誘發支氣管過度反應。撤掉娃娃兩個月測試,並搭配醫師所開抗組織胺藥物後,小君過敏情況改善、晚上咳嗽大幅減少。收治小君的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主任謝錦桐表示,冬天晝短夜長天氣仍冷,民眾普遍待在室內時間較長,但冬、春天氣候相對潮濕,過敏的孩子也特別多。臨床上來說,此季節因過敏來看診的孩子會比平時多上兩成。而為何會過敏?謝錦桐說,當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碰到抗原,也就是灰塵、塵蟎、毛毯、花粉等外來過敏原時,會產生抗體。若持續接觸過敏原,身體不能適應,抗體就會跟抗原結合,導致身體對過敏原出現過度反應,產生過敏症狀。如絨毛玩具就是小君的過敏原。在過敏種類上,謝錦桐說可粗分為四種,一是常年性過敏,以屋內塵蟎、絨毛等過敏原而引發如鼻子不適等症狀為主,一年四季皆可能發病;二是氣溫變化所造成的空氣變化,如冬天環境潮濕,有過敏或輕微氣喘的民眾症狀就會明顯,但夏天氣候熱卻不會發作。三是穿著導致,如太厚重、特殊材質衣物,造成穿著時皮膚摩擦出現發癢、紅疹等不適症狀,或穿換季衣物時沒清洗過出現塵蟎。第四則是冬季癢的皮膚過敏,因寒冷季節會讓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減少,若油脂分泌較缺乏,患者皮膚就容易出現乾癢、發炎等過敏症狀。然而,過敏治療非一蹴可幾,謝錦桐說原則是先找出過敏原,再配合用藥,要緩解過敏症狀,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若家中已有過敏兒,居家環境應勤於清理,吸塵除濕、避免地毯和填充絨毛玩具,避免飼養貓或狗等來避免毛屑。此外,穿著換季衣物時應先清洗過再穿,以免放置衣櫃過久而有塵蟎。寢具、窗簾等也應定期更換。如冬天環境太潮濕應除濕,室內空氣濕度應維持在30%至50%間。藥物治療方面,依不同症狀發作時,多為口服抗組織胺、類固醇藥膏或噴劑等,並注意皮膚保濕為主。必要時,建議可至醫療院所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造成過敏的原因,對症下藥。
-
2020-01-06 科別.皮膚
洗熱水澡恐加重皮膚搔癢 醫師建議這水溫
隨著冬天腳步的來到,氣溫開始驟降,我的門診開始出現許多位主訴全身皮膚乾癢,甚至於晚上癢得睡不著覺的病人。此類病人多半是有些年紀的老年人,經常在洗澡時喜歡用非常燙的水沖洗身體,而且一定要用熱水沖洗至少5到10分鐘以上,皮膚才舒服過癮,暫時不會癢。但是洗完澡過沒多久,全身皮膚又會開始奇癢無比,特別是小腿及身體背部經常是最癢的部位。通常最容易皮膚癢的時間是晚上,特別是洗完熱水澡之後,搔癢嚴重時甚至於半夜癢到醒過來,早上起床後也可能會發現身上出現許多線條狀的搔抓痕跡。最癢的部位是小腿及背部,除了皮膚乾燥脫皮,經常出現角質龜裂及裂開的傷口,也伴隨有紅疹及多處抓破表皮的傷口,是典型皮膚乾燥所導致的冬季乾癢症。此類冬季乾癢症的患者,在教導正確的皮膚保養觀念,並給予適合的口服止癢藥物及治療濕疹的藥膏之後,皮膚搔癢不適多能顯著改善,不再奇癢無比,晚上睡覺品質也改善許多。隨著寒冬來臨,最近因冬季乾癢症來求醫的人數增加許多,至少增加三分之一。皮膚的生理特性如何,冬季來臨時要如何照顧自己的皮膚,說明如下:表皮層的生理特性皮膚結構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表皮層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正常的表皮層屬於微酸性,表皮又可細分為基底層、顆粒層、棘狀層及角質層,角質層是表皮的最外一層,在角質層的表面會覆蓋一層皮脂,是由人體皮脂腺分泌的天然皮脂所形成。皮脂的生理作用包括滋潤皮膚、減少水份散失、及抵抗外界有害物質,形成皮膚最表面的一層障蔽。在健康的皮膚狀態下,表皮是完整沒有缺損傷口的,皮膚含有的水份及油脂處於平衡狀態。冬季乾癢症冬季乾癢症是秋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病,最常發生於老年人或本身皮膚膚質較乾燥者,冬季乾癢症的臨床症狀為皮膚乾燥脫屑發紅及搔癢,最常出現在下肢,特別是小腿前方,搔癢症狀最為嚴重的時間通常是晚上,特別是在洗熱水澡之後。如果遇到冷鋒來襲,氣溫急降,皮膚也會更加乾燥。皮膚乾燥時,任何輕微的剌激都相當敏感,如果搔抓過度,很容易產生皮膚發炎。皮膚老化時,皮脂腺功能會隨之降低,分泌的皮脂減少,所以老年性皮膚或乾性皮膚在冬季時角質含水量會降低,皮膚變得粗糙無彈性,易產生裂紋及落屑,引起冬季乾癢症而產生搔癢。值得注意的是,冬季乾癢症並非只發生於冬季,原本皮膚膚質就較為乾燥者例如:老年人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其它季節時若皮膚非常乾燥時,也可能發生相同的皮膚乾癢發炎症狀,故此時「缺脂性皮膚炎」或「皮膚乾癢症」是較恰當的稱呼。冬天洗澡 水溫忌高冬天洗澡時,水溫切忌太高,最好的方法還是使用水溫與體溫相仿的水(不超過40度)洗澡即可。洗澡次數無須太多,並儘量避免使用清潔力太強的沐浴乳或肥皂。可以使用保溼的乳霜皂或沐浴乳,並且避免泡澡,應以淋浴為主。除了腋下、陰部等皮膚縐摺等容易分泌油脂外,應避免使用肥皂。皮膚乾癢時,絕對不可以任意以熱水沖燙以求暫時止癢,因為熱水更容易洗去皮膚油脂,讓皮膚乾癢症的情形更加惡化。平時可以經常塗抹保濕乳液使皮膚表面不致太乾燥,特別是洗澡後皮膚尚有些微水分時,立刻搽上乳液的保濕效果最好,不但可以改善表皮過度流失的水分與皮脂,還可以減少改善洗澡後皮膚乾癢的不適感。感覺皮膚乾燥時可以再補充塗抹保濕乳液。冬天如果開暖氣時,因為暖氣會降低環境的濕度,容易導致冬季乾癢症發作,所以建議室內應放置一盆清水,以避免室內之濕度過低。也應避免全天使用除濕機。貼身衣物以棉質為最佳,應避免穿著毛料衣服,以避免毛料衣服接觸摩擦身體而造成皮膚搔癢。皮膚搔癢時,切記不可用指甲搔抓。若有搔癢感可塗抹止癢藥膏及定時囗服止癢藥物。皮膚搔抓後容易導致皮膚發炎,若皮膚不僅乾燥脫屑,且已經有紅疹出現時,只擦乳液將不再有效果,因為皮膚已經有發炎症狀,此時應至皮膚科門診就醫,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
-
2020-01-06 科別.呼吸胸腔
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胸腔科醫師解答11個可能禍源
不少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罹患感冒之後,就引發嚴重的咳嗽,日也咳、夜也咳,一咳起來就像停止不了似的,每每咳到聲嘶力竭,甚至連喉嚨都咳啞了,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頑固的咳嗽一直好不了,尤其清晨常常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這句話是許多久咳患者的心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很多症狀又都很相似,難怪有句台灣話俗語說:「醫生驚治嗽」,這也說明了醫師面對咳嗽病人的心情。咳嗽是身體必要的防禦機制,當人體的呼吸道受到外在刺激,呼吸道的神經接受器就會將訊息傳到腦部的咳嗽中樞,進而產生咳嗽反應,來清除刺激物。蘇一峰強調,咳嗽與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有很大的關係,咳嗽本身是胸腔科的專長,但病人常常咳一個月以上,有時支氣管可能都已經形成慢性病變了,嚴重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久咳不癒時,常是有重要的病因需要處理,有些咳嗽甚至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面對咳嗽應該要更慎重的處理。蘇一峰認為,最好在咳嗽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胸腔內科,查出造成咳嗽的背後原因:1、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感染:通常出現咳嗽症狀時,還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也會有黃綠色的痰分泌物,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出血絲痰,引發肺炎的話,恐怕會致命。感染黴漿菌就是一種容易造成久咳的頑固病菌,其實只要檢驗確定是黴漿菌後,對症下藥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臨床上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夠判斷出是黴漿菌感染,往往使用其他藥物都對黴漿菌沒有效果,因此容易造成咳嗽一個月以上的情況;另外,結核菌也會造成咳嗽,更是國內的法定傳染病,症狀與一般咳嗽症狀難以區分,但肺結核較容易出現發燒、血痰、體重減輕等症狀,一旦確診之後,必須做好隔離,以免造成群聚傳染。2、氣喘:這可說是國內久咳很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除了咳嗽之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氣喘急性發作造成的咳嗽,多事感冒咳嗽之後,導致氣管變得敏感,而空氣污染也是引發氣喘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氣喘患者尤其在清晨更容易咳醒;或是在不可避免的空污環境時,也很容易造成氣管的敏感,造成咳嗽症狀的發生。3、鼻涕倒流:鼻腔或鼻竇因為發炎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分泌物,正常這些分泌物會往後流到喉嚨,一般不會有任何感覺;但當鼻腔分泌物變的過度黏稠,或是分泌量過度增加,就會讓人感覺有痰卡在喉嚨,喉嚨癢、常咳嗽,甚至讓患者常想做出清喉嚨的行為,這類病人尤其是躺著的時候容易咳嗽。4、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是一種慢性肺部發炎的典型症狀,易好發在長期有菸癮的人身上,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刺激氣管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氣管與支氣管常呈現變形而影響空氣通過,肺泡也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進而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恐怕會窒息死亡。5、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咳嗽相當常見,平常胃內食物主要靠下食道括約肌,來避免回流到食道內,一旦括約肌功能異常,就會造成胃酸或逆流,而造成食道與附近組織發炎。這類患者的咳嗽通常發生於躺下來準備睡覺的時候,且也常會合併反胃、打嗝、嘴巴有苦酸味、火燒心等症狀。6、肺癌:慢性咳嗽咳不停,少部分人是因為肺部腫瘤所造成,因為當腫瘤刺激支氣管壁或是阻塞到空氣進出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反應。7、神經過度敏感: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患者,因神經過度敏感,因而導致不斷的咳嗽,這種情況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8、藥物:臨床上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是血管收縮轉換酵素抑制劑等這類型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會引起咳嗽。如果患者必須長期服用,且還是一直咳嗽不止,最好跟醫師討論調整換藥,當藥物停止使用後,通常久咳症狀就會停止。9、吸入異物:一般人吃東西嗆到咳出來就好,吃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甚至把東西掉進氣管,或者熟睡放鬆時,口水跑到氣管,都會造成咳嗽不止。10、環境濕度:最適合氣管的環境濕度大約為50~60%,不管是太乾或太濕,都容易引起咳嗽,像冷氣房太乾,呼吸道黏膜水分蒸發太快,會降低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孳生黴菌,造成呼吸道的負擔。11、空氣污染:部分慢性咳嗽患者是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裡包括PM2.5等有毒物質,都會刺激肺部氣管,不過,這個原因則常常被大家忽視。延伸閱讀: 酷酷嗽吃喉糖能緩解? 10種天然止咳食材報你知 有氣喘不能吃冰? 沒那麼嚴重!把握4原則就能吃
-
2020-01-03 養生.聰明飲食
打生長激素?這個部位不能吃?解析雞肉傳言5大問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要避免雞肉的食安問題,可盡量選購商業化生產、具有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的雞肉;並在買回家後注意保存及處理過程,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且將雞肉完全煮熟。從早期雞肉含生長激素的謠言、不時有驗出雞肉抗生素超標的新聞,到近年來人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還有「雞肉的X個部位不能吃」、「千萬別水洗生雞肉」等網路文章,在在讓民眾對食用雞肉存有疑慮;究竟如何安心吃雞肉?《食力》在此一次說清楚!第1問:這幾年常常傳出禽流感,吃雞肉會不會有危險?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億乘說,雞隻要進入屠宰場時,一定要養雞場提供合格獸醫師所開的家禽健康證明,而屠宰場也會由政府派駐的駐場獸醫師檢查雞隻內臟,若發現有異常的雞隻屠體便會將其排除,避免病死雞流入市面;因此,陳億乘認為,「如果是經過合法的屠宰場,應該是可以相信它(雞肉)的安全性。」。農委會也在農產品食安專區網頁中說明,禽流感病毒於環境中極不穩定,易受溫度、酸鹼值、滲透壓及濕度等因素影響而失去活性,如70℃以上高溫便可殺死禽流感病毒;因此只要將雞肉完全煮熟,並徹底清洗有碰觸到生雞肉的器具、雙手,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即可避免食物中存在禽流感病毒。第2問:雞肉含生長激素,會讓兒童提早發育?陳億乘表示,「生長賀爾蒙不可能加在飼料裡給它(雞隻)吃。」若要施打生長激素,一定要一隻一隻雞分別注射,而這不但有管理上的難度,「其實雞很膽小,你這樣一隻一隻去打,對他來講是一個stress(壓力),可能打下去它就死掉了」;另一方面,「1c.c.生長賀爾蒙就要上千塊,一隻白肉雞才1百多塊。」使用上也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陳億乘非常肯定,「(打)生長賀爾蒙這種事情絕對是不可能的。」那麼白肉雞為什麼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市呢?「第一個就是因為它的基因好,讓它長得特別快」陳億乘說道,透過傳統育種改良,其實白肉雞的生長速度原本就比一般土雞來得快。「第二個就是,以往我們農村在養雞的話,都是剩菜剩飯丟(餵)啊、米粒丟(餵)啊,營養需求不是很充足。」但現在科學家對白肉雞在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調查非常透徹,清楚了解該如何讓雞隻獲得應有的營養。再加上現代養雞設備及環境良好,因此才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上市規格。第3問:雞肉含有抗生素,最好少吃?陳億乘說明,在肉雞飼養初期,一般會在飼料或水中給予抗生素以避免雞隻生病,「我們人都會生病,雞當然也會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一定會給他一些藥物,這是很正常的。」而到飼養後期基本上都不會給予抗生素,以讓雞隻有時間能將抗生素代謝掉,避免藥物殘留超標。同時,農政單位也會至肉雞場進行抽驗,確認肉雞場是否有遵守安全停藥期。但「所謂的有色雞種,可能會比較麻煩一點。」陳億乘解釋,「因為一般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這些藥物,大概都是以白肉雞作為實驗的對象,但有色雞種對藥物的代謝率比白肉雞來得慢,例如烏骨雞(的代謝率)就很慢。」再加上烏骨雞有「啄糞」的特性,會再度吃進原本已排出的抗生素,因此較難掌控停藥期。不過只要選擇來自合格養雞場、屠宰場的雞肉,即可將風險降低。第4問:雞脖子、雞屁股、雞皮與內臟容易堆積毒素、病菌,所以不能吃?網路上流傳「吃雞肉必須小心的五大部位」說法,表示雞屁股、雞脖子、雞皮、肺泡、內臟含有大量毒素、病菌,要民眾避免食用。對此,陳億乘說,「細菌我覺得如果煮熟都不是問題。」而一般認為會含有毒素、病菌的淋巴結及肺泡,本來就必須依屠宰作業規範移除,一般民眾也較難接觸到。陳億乘說,抗生素、重金屬或其他環境污染物最容易堆積在臟器及淋巴系統,「肝臟是一定的,重金屬的污染最優先的就是肝臟。」不過一般來說「如果是商業化、現代化密閉設備的飼養,它(雞隻)不太會碰到這些污染物。」他認為,白肉雞飼養期間短、飼料也很固定,用藥更不容易出問題,他的研究團隊曾檢驗白肉雞肝臟,也僅有少數樣本驗出極為微量的抗生素、重金屬殘留,但都符合標準在合法範圍之內。「現在比較擔心的是所謂的放山雞,雖然它有飼料,但有時候就是讓它自己到處去吃,那飼養的土地環境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陳億乘表示,就他所知,白肉雞的內臟一般不會流出市面,而是拿去製成寵物飼料;因此一般市面上販售的雞隻內臟主要都是來自有色雞種。不過,「現在如果是一般大廠的有色雞種的話,我想也不會有這些個(毒素)問題,因為他們也都是商業化、現代化設備的飼養。」「如果以按照規定在飼養的廠商或業者來說,其實這些疑慮是非常非常小的。」陳億乘說。消費者可以藉由購買商業化生產、具有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的雞肉,來避免毒素、抗生素殘留的問題;如果較不確定雞隻來源或找不到屠檢標誌,則可以避免食用內臟,以及雞屁股或雞脖子等淋巴較多的部位。另外,陳億乘也表示,食用雞脖子時,因其淋巴多位於皮下,也可以透過將皮去除的方式來降低食用疑慮。第5問:聽說用清水洗生雞肉會容易食物中毒?一般民眾都有在烹調前先用水清洗生雞肉的習慣,但英國食品標準署(Food Standards Agency)在其網站上呼籲民眾不要這麼做,因為水花噴濺可能會將生雞肉上的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散播到其他地方,民眾若不小心吃下細菌便可能生病。英國食品標準署建議民眾遵守以下4點守則來避免食物中毒:(1)將肉品存放在冰箱下層,避免血水污染到其他食物(2)不要清洗生雞肉,以免水花噴濺導致細菌散播(3)處理完生雞肉後徹底清洗雙手及砧板、菜刀等廚具,避免交叉污染(4)將雞肉徹底煮熟,確保沒有血水及粉紅色肉塊中央畜產會驗證組組長邱錦英也說,其實只要確實經過加熱,洗不洗生肉並不會影響衛生條件,但如果為了料理美觀等原因而一定要清洗生肉的話,就要避免水花噴濺到其他食材、器具,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以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延伸閱讀▶台灣人有多愛吃雞?2015年平均每人吃31公斤!▶咕咕雞的短暫生命 從來沒有碰過生長激素!▶咕咕雞的獻身:你還以為溫體尚青?▶剖析咕咕雞: 雞排原來對雞肉產業這麼重要!(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25 養生.聰明飲食
購買中藥材會在7天內吃完嗎?專家:未妥善保存易出問題
大家的成長經驗裡,應該都曾經有過一杯溫熱的枸杞茶,用來明目養肝度過求學時期,比較講究的還有黃耆加紅棗熬製成的補氣湯。民眾大多習慣買一大包中藥材及乾貨,長時間存放在家中慢慢食用,但是若不當貯存,是否容易會有變質的疑慮呢?四神湯、藥燉排骨、薑母鴨等美味且藥性溫和的藥膳,不少人會買回家自己煮。但,買回來的中藥材及乾貨,你會在七天內吃完嗎?或是認為它們不易腐壞而久放於家中?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表示,中藥材、乾貨若未妥善保存,很容易出問題。乾燥、低溫、通風是貯存要件中藥材及乾貨容易因存放環境不良而變質,尤其臺灣氣候潮濕且高溫,不利貯藏。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發霉,不僅會導致中藥材及乾貨失去藥效及風味,更會產生黃麴毒素及赭麴毒素等致癌物危害人體健康。易發霉的藥材包括黨參、當歸、黃耆、桔梗、陳皮及冬蟲夏草等。因此在貯存上最主要必須防止黴菌污染,務必要保持乾貨及藥材本身的乾燥,環境則要陰涼通風,相對濕度不能超過 70%,藥材水分含量則要保持在 15%以下。太陽曝曬或低溫冷凍可防蟲害中藥材及乾貨保存不良還會出現蟲蛀、泛油、變色、散氣或失潤等問題。蟲蛀會造成藥材損傷,如人參、黃耆、當歸等,一般害蟲在48℃以上或 -4℃以下可致死,可利用太陽曝曬、烘焙及低溫冷凍來殺蟲。泛油是指糖質、黏液質在表面呈油狀泛出,如杏仁、枸杞、麥門冬等,多半是因高溫多濕、不當擠壓或存放過久而造成。變色是指受到酵素作用、光線照射、氧化作用及濕度影響,造成中藥材及乾貨顏色改變,如紅花、菊花、枸杞等。散氣是指揮發性成分揮散走氣,如麝香、丁香、小茴香等。失潤則是指過度乾燥,導致失去質地潤澤變得乾硬,如五味子、桂皮、橘皮等。以上問題的根源幾乎都在溫度與濕度,江文章認為,一定要注意防潮,避免高溫多濕,因此務必要密封,最好還可以冷凍(除了有些藥材受凍後,蛋白質或其他膠體會發生不可逆的凝固作用,解凍後無法復原,購買前可先詢問),或至少要冷藏保存。而且記住千萬不要買多,並盡快趁新鮮食用才是良策。(本篇審稿專家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