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9 失智.新手照顧
搜尋
溢奶
共找到
6
筆 文章
-
-
2021-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女嬰喝母奶猝死關乎疫苗?醫界:可朝上呼吸道方向查驗
雲林縣兩個月大女嬰,喝完打過AZ疫苗的母奶後猝死,從女嬰死亡狀況描述,資深法醫和醫生都說,光從女嬰嘴有奶泡和血漬,很難斷定和疫苗有關,最好解剖採樣化驗,才比較可能釐清。兩個多月女嬰的30歲母親昨天下午打完AZ疫苗,回家當晚約9點多擠母奶存放冰箱,約11點取出餵女嬰喝,並打完嗝後才睡覺,今天凌晨約3點被母親發現死亡,嘴角留有奶泡殘渣並夾有血跡。當時馬上送醫,死者外公轉述醫院說,女嬰到院時已無呼吸心跳,但仍施以搶救,約半個多小時搶救無效。因女嬰到猝死前都還活潑健康,也無先天性疾病,家屬質疑死因可能與疫苗有關。據資深的法醫說,光聽死者狀態,很難判斷死因,尤其嬰兒更不容易,若想要釐清,可能需解剖才比較有更清楚的參考。資深婦科醫生則說,很少看到溢奶含有血跡的,這需要更進一步化驗才可釐清。另一位醫師也說,施打疫苗可能對母體會產生副作用,但是否會把副作用,甚或可能造成血栓的副作用,透過母體轉到嬰兒身上,可能性應該不大,不過,可朝上呼吸道方向作進一步查驗。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哺乳媽媽打AZ女兒猝死 醫:打疫苗釀猝死「無稽之談」
雲林縣發生一名30歲母親昨施打完AZ疫苗,回家哺乳2個月大女嬰母乳後,今清晨發現女嬰猝死、嘴血有滲血奶泡,讓許多媽媽相當擔心。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小兒感染科醫師黃高彬表示,AZ疫苗是腺病毒載體,完全沒有病毒成分在,更不可能透過餵母乳傳給小孩,若要說打疫苗讓小孩猝死,「這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黃高彬表示,AZ疫苗是利用腺病毒裝載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沒有病毒成分,若施打在孕婦身上,產生一定抗體,肚中的胎兒也可能會產生抗體;若小孩出生後,媽媽才施打疫苗,只有媽媽身上有抗體,母乳內含有抗體量很低,理論上很難透過親餵母乳讓小孩有抗體,但這說法目前尚未證實。黃高彬指出,若媽媽感染到新冠病毒,病毒通常存在呼吸道、以及消化道裡少許量,並非透過血液傳染,更談不上透過母乳傳給小孩。但要注意的是,若孕婦確診新冠肺炎,生下小孩後不建議母嬰同室,以及親餵母乳,因為餵母乳時太靠近小孩,會透過呼吸道傳遞,這跟母乳傳遞無關;若媽媽經過治療後,已測不到核酸後,才較適合親餵。針對雲林兩個月大女嬰猝死,黃高彬認為,嬰兒會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常見是媽媽怕小孩溢奶,讓小孩趴睡,因嬰兒上半身體重較重,心臟被壓在下面遭壓迫,導致呼吸、循環不良,另外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窒息、經攣等,都需要經過解剖釐清死因。黃高彬建議,AZ疫苗在年輕族群發生血栓機會較大,因此才建議孕婦施打莫德納疫苗,避免血栓。不過國外研究及施打經驗,孕婦不管打哪一種疫苗都有保護力。
-
2020-11-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0/唐氏症兒讓他感同身受!其他牙醫「懼收」的特殊族群,黃明裕都看
很多被其他牙醫「懼收」的特殊需求族群,例如唐氏症、自閉症、身心障礙、罕見疾病、失智症、在家或機構而很難出門的長者,都是牙醫師黃明裕長期照顧的個案兼老友。黃明裕之所以能做到別人所不能,關鍵在於他的獨生子黃于軒,也是一個特殊的孩子,「我的初心就是因為他。」「破天荒的美好治療經驗,讓我開始固定在陽光牙醫就診,黃醫師不僅照顧我的牙齒,還挑戰矯正我的大暴牙,證明了他的超高技術以及過人的膽識。這麼多年過去,我與黃醫師早已化敵為友,他總是有辦法安撫我的抗拒和衝動行為,懂得如何與我對話、相處。更重要的是,他有身心障礙家長的同理心,少了醫師高高在上的壓迫感,也沒有對特殊病患的嫌惡表現,這些都讓家長及病患安心、放心。 」這是一位從不開口說話的自閉症青年阿哲,透過文字回憶五歲起在陽光牙醫診所看牙的經過和感想。這位黃醫師,就是陽光牙醫診所院長、第30屆醫療奉獻獎得主黃明裕。當黃明裕首次窺見這位沉默病人心裡對自己的想法,內心很激動,原來他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記得。更加確認自己在面對每一位病人時,不論對方有無反應,都誠心誠意好好對他說話,是多麼正確的決定。唐氏症兒子 讓他更能感同身受黃明裕說,33年前從牙醫系畢業後,他本與大部分牙醫一樣投入植牙和矯正。直到民國83年患有唐氏症的兒子出生,黃明裕與同為牙醫的妻子積極投入孩子早期療育、校園生活、支持團體,夫妻倆的牙醫專業生涯也開始逐漸轉向。民國91年開始,黃明裕在住家附近的早療機構,提供學齡前幼兒口腔衛教和義診。他發覺自己跟一般牙醫最大的不同,是他很能「感同身受」。「因為我本身就是家長,看到他們每個人,就像是在看我自己的小孩一樣;我跟那些爸爸媽媽的不同,也只在於我是牙醫,他們不是。」民國94年,黃明裕發現台灣特殊族群牙醫的學習資源很少,這時候上天安排了林鴻津、蔡鵬飛這兩位志同道合的學長跟他一起找資源,另一位學長黃世英介紹他們認識東京齒科大學校長金子讓,帶來全新契機。黃明裕雖不會日文, 民國97年仍毅然動身前往日本攻讀齒科麻醉博士,因為日本正是亞洲發展身心障礙牙醫最早、最完善的國家。黃明裕在日本四年期間,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齒科麻醉醫學會年會、身心障礙者齒科學會、老年齒科學會的研習活動,他都參加。47歲畢業口試隔天發生311震災,黃明裕與其他在日本的台灣牙醫還二度組團去當地義診,才帶著博士學位回台。回到台灣,黃明裕繼續走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條人煙罕至的特殊牙醫之路上,這句話直到今天仍是他的座右銘。臥床口腔照顧 推動照服員認證黃明裕發現,照顧服務員在口腔照顧的教育訓練不足,照顧者也常誤以為放鼻胃管的人,口腔不需要清潔。其實不論是身心障礙者或失能、失智長者,即使放鼻胃管的人嘴巴也會有因溢奶而來的奶垢,且唾液本來就有礦物質, 久了一樣會有牙結石。於是黃明裕推動一套36小時課程,幫助照服員取得「特殊需求口腔指導員」資格認證,以及牙菌斑指數、牙齦發炎指數等兩個品質指標。他希望長照能將需要特殊技巧的「口腔清潔」,從身體清潔項目中獨立出來,機構評鑑也能夠要求一定的口腔指導員比率,如此才能確實幫助特殊族群口腔清潔有正確頻率和好品質,照服員也能因此多得到一筆收入。揣摩孩子心情 院生最愛的溫柔牙醫長照項目和機構評鑑雖然還沒改變,黃明裕服務超過十年的陽明教養院,卻因院方的重視和自我要求,率先展現成效。黃明裕回想,民國98年教養院剛成立醫療團時,院生牙菌斑和口臭都很嚴重,後來他固定每周造訪,培養多位口腔衛教指導員、改掉院生睡前吃點心的習慣,要求餐後潔牙,現在院生口腔問題已經大大改善,幾乎沒有問題。教養院的一位自閉症青少年阿德,因為曾經被洗牙的水嗆過,所以很怕水。過去有些牙醫師為了達成洗牙任務,覺得應該要約束他的手腳,結果就是一場醫病大戰,根本無法幫阿德洗牙。黃明裕用心揣摩孩子的心情,如果一個人已經很怕水了,還被綁起手腳丟到水中,豈不是要嚇死了?於是,黃明裕把洗牙的流程拆到最細,從練習漱口、吐水、吞水,慢慢培養阿德的安全感,牙齒是一顆、一顆慢慢洗,終於完成洗牙任務,黃明裕也成為阿德唯一指定願意洗牙的醫師。「很多人說我是俠客,其實我只是一個比較雞婆的獅子座,路見不平而已。」黃明裕說,現在念茲在茲的就是「醫療平權」,因為現在在家或在較具規模機構的長者,健保給付牙醫去長者居住地服務,但在一些小型機構安養的長者,卻只能自費,或得先出院回家才能申請「在宅醫療」的牙醫治療,看完牙再回機構。在宅醫療資源不足 需求卻很大黃明裕強調,老人一但失能,要在哪裡照護,已經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所以在日本,老人住的地方無論是自家或是機構都算「宅」,都可以申請在宅醫療。但在台灣,很多機構都不算,「我去到那邊要收錢的時候,都覺得手發軟,因為這個錢應該是政府要出的,拿這個錢我就好像是幫凶。」為什麼要倡議醫療平權?黃明裕以台北市為例,醫療資源那麼豐富,但就是有醫療資源到不了的地方,例如老公寓,「動輒五、六十公斤的一個活生生的人,要怎麼扛下來?」現在全台灣做身障牙醫不超過兩、三百人,台北市做到宅牙醫的不超過十個人,需求很大,能夠服務的人很少。「一般人看牙、洗牙,運氣好可能當天就排到了,但是特殊族群得經過審核、訪視、申請,等上數周甚至一、兩個月這麼久。」黃明裕希望有一天,在宅服務的範圍將所有真正需要的人做好分級,能做在宅的牙醫都接受過完善的訓練,有需要的民眾只要上網就能找到家附近可到宅的牙醫,特殊族群都能像一般人一樣預約看牙。制度的改革牛步,黃明裕可等不了。他每天只開診半天,另外半天就開車到處跑,載著重達37公斤的移動式器械、馬達等大包小包,再一階一階扛上四樓、五樓。病人或躺或坐,黃明裕診療時就配合著彎腰或單膝跪地,他也不以為意。載著器械到處跑 病人是他珍貴資產支持黃明裕的,不只是跟他跑遍機構和公寓的妻子和兒子,還有一位照顧植物人兒子16年的老父身影。年近90歲老父日復一日用毛巾拉起五十多歲、僵直性脊椎炎臥床兒子的膀臂,堅持不肯放棄;練習用粗吸管喝水的漸凍病人、裝上全口假牙的失智長者吃著芭樂的燦笑,還有躺在床上的寶島歌王文夏老師說:「你們來,我很方便,如果是我去,要一大隊人。」黃明裕有優異的技術、亮眼的學歷,當牙醫卻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做賺不了錢的事或做義工。他在電腦裡為病人細心建立檔案夾,存著珍貴照片影片,就算病人過世,他還保留著。沮喪的時候,黃明裕就會拿出藏在辦公室櫃子上,漸凍病人與妻子合寫的小卡片「每每想到您,總是不由自主流下幸福的眼淚!」心情就能重新振奮起來。黃明裕做小學生校園塗氟,專門接收陽明山上距離遠、人數少的八所小校,而不是去搶一般牙醫偏好人多、交通方便的大校。但談起這事,黃明裕卻是眼神閃閃發亮地細數,這間小學有好多百年樟樹、那間小學是古蹟別墅改建,是多美的學校、多美的山。在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欣賞最美的風景;在看似沒有回報的地方,得到無可取代的喜悅。這似乎就是黃明裕行醫33年的寫照。第30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個人獎之6 姓名 黃明裕年齡 59歲出生地 台北市現職  陽光牙醫診所院長、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校友總會會長、台灣口腔顎顏面麻醉醫學會理事長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東京齒科大學齒科麻醉學博士經歷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台灣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學會理事長主要事蹟 建立身心障礙機構牙科診療機制、提供多元特殊族群口腔照護服務、提升特殊需求者口腔保健及照護專業人員知能、發起北市學童窩溝封填防齲計畫、推動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防齲計畫、協助越南及蒙古兒童推動口腔健康促進。☞ 點我進入《第30屆醫療奉獻獎 永晝的奉獻》專題
-
2020-07-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嬰兒不餵副食品會貧血? 兩醫學會推14道育嬰大哉問
懷孕迎接新生命是值得期待之事,不過從媽媽懷孕期到寶寶兩歲,卻是寶寶日後健康與成長的關鍵。兒科醫師表示,兒科醫師的專業協助與知識分享對媽媽來說很重要,兩歲前寶寶容易出現過敏、氣喘、感冒等情形外,甚至不餵副食品可能會貧血,若能多關心飲食、免疫系統等面向,會使寶寶未來健康發展更完善。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與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攜手合作,發起「生命最初1000天營養全計畫」,找來全台40位兒科醫師進行調查討論、並蒐集全台800位媽媽最關心的育嬰問題後,彙整出14道育嬰大哉問,並做成診間衛教桌曆且附QR code,即日起於全台3000兒科院所上線,幫助母親隨時搜尋育嬰資訊。此計畫召集人、新光兒科主任穆淑琪表示,計畫歷時近一年、針對媽媽與兒科醫師雙邊進行調查,14道大哉問從「母乳」、「配方奶」、「副食品」三大面向進行問題分類,蒐集全台媽媽最關心的育嬰問題與兒科醫師最常被問的問題。經比對後發現,兩者問題並不全然相同,如在配方奶議題中,媽媽在意配方奶是否影響寶寶「便便」性狀,醫師常被問卻是溢奶、哭鬧等問題是否因配方奶不合所引起;副食品部分,媽媽最想知道出現什麼症狀代表對副食品過敏,醫師則是寶寶何時可開始吃副食品。為何會有這些差異?穆淑琪推測,有可能是因看診時間有限,媽媽看診時不一定把問題問完;也有可能是部分問題為醫師常遇到、覺得較為重要,所以印象深刻。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秘書長孫海倫表示,據統計,寶寶兩歲時身高差不多已是成人時的一半,飲食習慣也在兩歲左右奠定,若疏於注意其發育、免疫力等健康面向,可能對往後成長有所影響。她以小兒過敏為例,一旦寶寶發生異位性皮膚炎,未來罹患過敏性鼻炎、氣喘的機會大幅提升。孫海倫舉例,一般來說寶寶在約四個月大時就可餵食副食品,但近年臨床上近三成媽媽會餵食寶寶母乳或配方奶至一歲後,原因可能是工作忙碌或為了方便;不過若只餵食寶寶母乳或配方奶而無任何副食品,會導致寶寶體內的鐵儲存量逐漸降低,在八、九個月大時恐出現缺血性貧血。而目前比較主流的做法,是從寶寶滿四個月就開始餵食副食品,每次一種、少量多樣化的讓寶寶嘗試。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張弘洋表示,兒科醫師確實不易在門診時解答所有疑難雜症。故該計畫已歸納出14個重要問題,製成圖文衛教桌曆,不但方便醫師在診間講解,媽媽也能掃QR code觀看影片,有助減少受到網路謠言或迷思誤導的可能性,快速精準獲得育嬰解答。
-
2019-12-2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嬰兒口鼻溢奶不處理 護理師竟拍照「阿姨救救命」
台南一名護理師疑因未妥善餵奶,造成小嬰兒口鼻溢奶,結果該名護理師在第一時間並不是立刻處理,反而是拍照並後製寫下「阿姨救救命」,照片被貼在「靠北護理師」粉絲專頁引起網友不滿,直喊「母湯開玩笑!」對此,月子中心業者表示經查該護理師行為屬實,已請她離職。台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據了解,該事件是在半年前發生在某婦產科附設產後護理之家,當時該機構所聘用的嬰兒照顧員在處理嬰兒溢奶的突發情況,但尚未清潔完畢,即拍照上傳個人臉書,機構當下發現即將該人員調離嬰兒室。「靠北護理師」粉專小編表示,雖然投稿人已要求刪除,但他真的覺得這件事情很「母湯」,「雖然這裡是給護理師靠北的,但小編也不會腦挺」,若只有嘴角有奶,他還可以相信是吸不好,但口鼻都有奶,挺危險,而且口鼻還朝上。業者表示,針對網傳事件,他們在24日得知後非常震驚,不認同並痛斥這樣的行為,立刻要求當事人說明事發經過,並立即停職接受調查,同時不得再接觸任何寶寶,經過查證,其拍照及後續改圖行為屬實,已請她離開,「我們非常譴責這樣的行為,也深感難過及抱歉,並責成護理長召集全員深深引以為警惕,絕不容許再次發生。」衛生局回應,每年都會對轄內產後護理之家進行督導考核或評鑑,尤其對嬰兒及產婦的照護品質非常重視,針對此事件衛生局已責請該機構加強人員的在職教育,尤其在嬰兒照護部分,應審慎對待嬰兒照護工作及家人的託付,除此之外對其他的產後護理之家也將一併再次重申機構的照護職責,以全力捍衛嬰兒的生命安全及照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