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游振昇
共找到
137
筆 文章
-
-
2020-06-16 科別.泌尿腎臟
男童包皮結構異常 微創包皮槍手術5分鐘解決問題
13歲陳姓男童的包皮無法順利自然推開,龜頭翻不出來而清洗不易,出現包皮反覆發炎且開始有纖維化的情況,龜頭處紅腫疼痛,有時還流出膿水。童綜合醫院泌尿科呂謹亨醫師診斷後,確定男童有結構性異常的包莖問題,控制感染後,採取新式微創包皮槍環切術,全身麻醉後,手術約5分鐘左右就結束,相較與傳統方式減少了至少半個小時的全身性麻醉藥使用。術後就回家休養。童綜合醫院泌尿科呂謹亨醫師表示,剛出生的男嬰幾乎都會有包莖的現象,包皮內層和龜頭粘合無法分離,隨著年齡增長,包皮就會慢慢往後退。依臨床研究,一歲男孩約有50%左右持續有包莖現象,成長到16歲左右,無包皮過長或開口狹窄包莖的男孩都可以將包皮往後退而出整個龜頭。呂謹亨醫師指出,包皮的主要功能可以保護龜頭,若出生時就割包皮,裸露的龜頭有時會受刺激而變紅腫,特別是尿道開口黏膜處最容易受到傷害,甚至引起潰瘍,日後造成尿道口狹窄,嬰幼兒的包皮垢與成人不同,在還沒暴露出來時是無菌的,像潤滑劑一樣協助包皮與龜頭的分離,不須刻意用力剝開沖洗。如果不是基於宗教理由,目前醫界並不建議出生嬰兒割包皮。呂謹亨醫師表示,只有在幾種情況下才須於兒童期施行包皮手術,一是出現包皮炎或龜頭炎,但必先處理發炎,等急性期過後才能手術,二是包皮的開口過小,當便溺時包皮會出現球狀膨起,尿液解完後仍會慢慢滴出,此時手術可以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三是當包皮回縮到龜頭溝後方嵌頓,卡得太緊而無法拉回到原來的位置,陰莖有可能因而充血,形成一個腫環,很容易造成潰瘍,此時要在麻醉下立刻將包皮復位,並等消腫後早期割除,四是包皮反覆紅腫、疼痛,是因便溺後殘餘的尿積在包皮內,宜將包皮退出清洗,保持清潔,等青春期之後再進行包皮環狀切割術即可,只有經常發炎才需進行手術切除。呂謹亨醫師指出,幼童或是成人,目前大多使用微創包皮槍環切術,手術時間縮短至5分鐘左右,出血很少且只剩輕微疼痛,縫合處採用如釘書機方式快速地一次性完成,因此非常平整,縫合釘約10天後會陸續自動脫落,無須返院拆線,照護方便,相較之下,傳統割包皮手術需花費30分鐘至1小時以上時間,內層與外層分開環狀切除,電燒止血後再縫合,可能對陰莖表淺神經造成熱傷害,加上傷口需一針一針的縫合,至少都超過12針以上,刀口長,手術耗時也容易疼痛,縫合處不如包皮槍平整,術後容易出血且傷口較難照護,癒合時間較久,需術後多次換藥。
-
2020-06-14 科別.婦科
影/22年生9名子女 台中41歲媽決定「封肚」了
台中江姓女子本月初剛生下女兒,這是她22年來所生第9位子女,生產後,醫師一併為她做結紮手術,她說「小9」女兒是意外禮物,應該不會再有意外了,因為「封肚了」。接生的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蘇棋楓說,所有婦產科醫師一輩子也很難遇到,可以接生到生9名子女的媽媽,江女大約懷孕37周時,她在診所產檢,診所醫師建議她剖腹產,因為高齡且胎位不正,生產過程可能因貧血,又是第9位子女,可能產後子宮收縮無力,造成產後大出血。江女到光田醫院後,醫師蘇棋楓檢查發現,她子宫較大,擔心胎兒出來後,子宮無法很好收縮,有產後大出血風險,最後安排剖腹產,手術過程順利,沒有收縮無力情形,很幸運。蘇棋楓說,江女今年41歲,現在高齡產婦偏多,定義是34歲以上,高齡產婦容易出現問題,產檢要和醫師多溝通,檢查,也可安全順利生產,江女表示,她原本都在診所自然產,這次朋友介紹到光田醫院由蘇醫師接生,她很安心,臨時決定到光田醫院生產,她胎位不正又高齡,聽說貧血在生產過程,可能大量出血,風險高,她以前都自然產,自認像頭牛,這次生產吃盡苦頭,還好生產順利,她和丈夫抱著小女兒時,會想到另8名子女的成長過程,想到就覺得幸福,她丈夫抱著小女兒,還驚呼:「怎麼這麼像小7哥哥」。江女說,小女兒很愛哭,有潔癖,有點便就有反應,就要換尿布,和其他哥哥姐姐不一樣,江女說,為了要讓子宫休息,她這次「封肚了」。
-
2020-06-10 科別.耳鼻喉
上班族女怕日曬缺維生素D 手術併營養治療根除鼻竇炎
上班族28歲林姓女子,左側鼻子出現鼻塞、嗅覺異常,還伴隨劇烈頭痛,她到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就醫,經陳忠雄醫師問診,安排內視鏡與斷層掃描檢查後,確認病人罹患單側鼻竇炎,導致左側鼻腔內積了很多膿性鼻涕,安排進行微創內視鏡鼻竇手術,將鼻竇內發炎病灶清除,手術順利後出院返家。但病人鼻腔不適與感冒症狀仍反覆發生,陳忠雄醫師研判病人疑似有抵抗力不足的情形,再安排進行血中營養素檢測,發現林女身體內維生素D嚴重不足,僅有9.5ng/mL(正常值30ng/mL~70ng/mL),導致身體抵抗力嚴重不足,術後再給予補充維他命D3錠劑,來矯正及提升身體的免疫力,終於根除了她的鼻竇炎痼疾。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陳忠雄醫師表示,這位年輕女性病人從事行政工作,為了追求美白很怕曬太陽,很少到戶外活動或運動,多年下來皮膚因為沒有足夠的陽光照射,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大量減少,當人體維生素D缺乏時,就容易出現鼻過敏、鼻竇炎或鼻息肉,也容易罹患感冒。陳忠雄醫師指出,有研究顯示在台灣因為鼻竇炎或其他鼻疾病尋求治療的病人,有八至九成都有營養素不足問題,除了因為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外,還有食物攝取不均衡與偏食,都會造成人體內營養素多寡不平均的後遺症,呼吸道疾病除了應該到醫院進行病症治療外,也可利用營養醫學診斷療法,藉由抽血檢測來發現身體內缺乏的營養素,對症下藥的運用改良飲食或營養補充劑來補足缺乏的營養,以達到對疾病的治療、修復、控制與預防。陳忠雄醫師呼籲,營養素的補充並非盲目服用,每個人體質與機能不同,需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與安排檢測來確認,才能正確和適當的補充身體不足的營養素,也要避免過量攝取而導致其他副作用的產生。
-
2020-06-08 橘世代.健康橘
大甲媽祖重新出發! 醫:行前準備「好鞋、手杖」缺一不可
大甲媽祖預計本周四晚上起駕,展開9天8夜的媽祖遶境活動,光田綜合醫院擔任大甲媽遶境醫護團隊數十年,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指出,民眾在防疫期間減少許多出門活動的機會,如果將跟隨媽祖遶境,尤其是長時間的久走,建議民眾要比往年多做更多準備,同時更要隨時留意身體狀況,避免途中受傷不適,有感冒症狀或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最好在家收看鎮瀾宮直播即可。嚴可倫表示,一雙好走的鞋子是遶境必備的,能完整支撐雙腳的鞋子有利分擔減輕脊椎和雙腳的負荷,可添加舒適的鞋墊或是氣墊鞋增添緩衝、避震效果是不錯的選擇。出門時,如果已經很久沒運動,可在走路時使用手杖(雨傘、拐杖),分散腰椎、髖骨和膝蓋負擔,另外多數民眾都會背背包放盥洗衣物等等,嚴可倫建議,往年已有信眾使用拖拉的行李箱或菜籃車,可學習採用,減少身上的荷重都有助於走路不受傷。嚴可倫說,信徒如果已經覺得疲累、雙腳痠痛、身體不適,切記不要硬撐,善用遶境接駁車休息,另外當腳、腰及身體痠痛或不便時,也要減少跪拜次數,雙手合十祈福即可,不僅有助個人健康,向媽祖祈求的誠心也不打折。如果已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病友,一定要視個人體力跟隨遶境,並遵守醫囑預防性在出發前先吃藥,避免關節炎發作疼痛難耐。如果雙腳起水泡,務必尋求遶境隨行光田綜合醫院救護團隊協助處理治療包紮,不要輕易擠破導致感染。信眾參與遶境活動要帶健保卡、備用藥品、防曬的帽子、太陽眼鏡等防曬用品,隨時補充水分且多攝取蔬果,避開中午大太陽時段行走,預防中暑。同時準備夜間保暖衣物、反光安全背心、手電筒等物品,有慢性疾病的病友務必準備好自己個人用藥,並遵循醫囑服藥。還有千萬別忘了防疫期間的口罩(記得要替換)、隨身消毒用品、自主健康管理每日量體溫、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和勤洗手。【延伸閱讀↘↘↘】。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可以靠保健食品改善嗎?。疫情後的我們,是否能具備當初的心肺能力?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08 科別.骨科.復健
影/疫情不敢就醫忍2個月 男子終於到醫院治肩傷
52歲張姓男子今年二月初到日本滑雪跌倒,回國後因疫情不敢就醫,忍著左側肩膀疼痛,忍了兩個月再也無法忍受左手輕輕舉起就痛苦難耐,最終到醫院就診,超音波顯示下滑囊積水僅約1cc左右,經過醫師專利認證擺位姿勢技術引流滑囊積水並抽吸,男子左肩疼痛腫脹立即改善,還順利引流出3cc積水。衛福部豐原醫院復健科醫師余學致表示,通常超音波顯示滑囊厚度超過0.4公分以上才比較好抽吸,加上張男滑囊增生的厚度只有0.25公分不易透過標準檢查姿勢直接抽吸,去年11月自己申請台灣中華民國專利認證成功的「擺位姿勢技術引流, Su Ci method」,將原有增生0.25公分厚滑囊,成功集中姿位引流到0.8公分厚,並順利抽吸出3cc積液立即改善疼痛腫脹感。豐原醫院復健科醫師余學致說,疼痛的手擺成手插口袋的姿勢,再將手臂向前內轉到胸前,成一個較不自然大拇指朝下的動作,滑囊積水自然會被集中到肱骨大結節附近的空間,就能順利將看似微量的積水,成功增加數倍集中引流效果再透過超音波導引抽吸而出。張男滑雪跌倒撞到左側肩膀,致肌腱急性撕裂傷併發炎,出現滑囊積水現象造成疼痛腫脹、導致無法將手舉起,經過擺位姿勢技術引流並抽吸,左肩不再疼痛,也能再拿東西。
-
2020-06-04 養生.聰明飲食
1顆粽熱量等同1碗飯 不宜吃太多
每逢端午節都有人因吃粽子過量上醫院,醫師提醒年長者或幼童吃粽子時一定要細嚼慢嚥,另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吃太多,因1顆粽子的熱量等同1碗飯,吃太多易造成血糖飆高,腎臟患者更不建議吃粽。衛福部豐原醫院腎臟科醫師蘇碩凱表示,傳統粽子在製作時會放入大量的油、鹽、香料,再進行烹炒,相對含有高鉀、高磷,對洗腎患者是一大負擔;即便是另調製過比例的特製粽,仍建議洗腎患者適量食用。新陳代謝科醫師江聖書指出,粽子熱量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避免過量,以免血糖飆高;吃鹼粽也要計算為飯量,不可以當點心多吃,盡可能減少沾糖,含糖、含油量高的豆沙粽更要少吃。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明賢也提醒,糯米類消化不易,幼童或長者吃粽子時應細嚼慢嚥,可搭配攝取纖維食物,以免一下子食用過多糯米類食物消化不易。豐醫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說,每年端午前後都有人因吃粽子噎到,緊急送急診救治,有中風、消化疾病、吞嚥困難的人,一定要小口小口吃,減少噎住機率。
-
2020-05-19 養生.家庭婚姻
幼兒看網路影片 科大:恐模仿不良動作
台中有大學調查幼兒使用YouTube現況,發現主要照顧者高達75%會讓幼兒看YouTube,19%幼兒觀看完影片受不良影響,模仿不良動作、語言,甚至感到不安害怕,提醒家長注意網路使用的安全性。不少家長拿3C產品安撫小孩,讓他們滑手機或拿平板看影片。弘光科大幼兒保育系學生在教授指導下進行研究,針對台中地區有7歲以下幼兒家長填寫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55份。問卷分析發現,主要照顧者75%會讓幼兒觀看YouTube,主因是幼兒觀看時會乖乖聽話,也有家長因忙碌讓小孩看,也有照顧者以YouTube安撫哭鬧小孩。在使用時間長短,1天使用時間20分鐘內占42%,20到30分鐘占29%,30分鐘到1小時占19%,雖99%照顧者會注意幼兒觀看YouTube情形,但多數只是稍微看一下影片畫面,只有3成全程陪同觀看。最重要的是19%照顧者發現,孩童在看完YouTube影片情緒或行為有不良影響,會模仿影片人物不良動作、言語、行為,也有幼兒會感到害怕不安、受驚嚇。弘光助理教授黃齡瑩表示,現今使用YouTube人數已大幅提升且年齡降低,近年來艾莎門事件爆發,讓大家注意到YouTube對幼兒潛在危險,部分內容兒童不宜,充斥恐怖、暴力、色情、血腥。研究建議,18個月以下幼兒應避免使用3C媒體,18到24個月的孩子須有家長陪同觀看,說明內容讓他們理解;2到5歲的小孩要限制觀看媒體時間,最好不超過1小時,家長應協助孩子試著把媒體內容轉換成現實生活情境,並過濾影片避免幼兒學到不良動作。
-
2020-05-18 橘世代.好心橘
200好漢做公益 「水幫漁協會」3分鐘籌到弱勢善款
市場攤販阮漢翔剛開始找三五好友捐錢買物資幫助急難家庭,3年前申請立案成立台中市水幫漁公益協會,200多名成員年紀從30歲到50歲都有,眾人共同想法,都想盡己力幫助他人,救急不救窮,入會成員都會經篩選評估,阮漢翔說,成員年紀找青壯年到中年,因為這個年紀大致有經濟基礎,行有餘力可助人。水幫漁公益協會理事長阮漢翔表示,他在市場做早市生意,有時在外地或公共場所看到流浪漢,或聽到急需救助案例,都想盡己力幫助人,幾年前他和10多位志同道合朋友討論後,募集物資再找急難對象捐助,他說剛開始,自己表情嚴肅少笑臉,「看起來很兇」,對外募物資時,常被質疑真實性,也曾被當成詐騙集團。他嘗試調整自己心態和作法,練習與人接觸多笑臉,也和朋友們親送物資到急難家庭,助人過程發現自己內心充實,人生觀也有改變,參加捐助物資人數越來越多,3年前決定向政府申請立案,成立台中市水幫漁公益協會,目前成員200多人,每年檢討篩選一次,很少互動或參與者就剔除。公益協會也有警察加入,遇到死亡相驗案,亡者家屬經濟困難,無法安葬亡者時,警察成員通報協會,經訪查確認後,協會在Line群組發出募款訊息,個人小額捐款,不能超額,要讓更多人參與,一件捐助案最快3分鐘募集完成,動作慢就來不及捐錢,協會從急難救助或捐棺下葬案都有,最高曾有一件捐助案,捐出10萬多元給受助家庭。台中仁愛之家去年通報公益協會,幫忙23年前已安葬的王姓老榮民,因王姓老榮民在台沒家人,安葬的墓園墓碑毀損也需遷葬,協會最後募款,協助將老榮民遺骸遷葬到大肚山13公墓,遷葬完成當天,阮漢翔和協會成員與仁愛之家人員,對著老榮民的新墳說:「伯伯你放心,你的問題我們已處理好了」。【精選延伸閱讀特輯↘↘↘】。警為陪病父提早退休 「少領百萬俸,但我不後悔」。峨眉「物換物免費店」 老闆再推「工換工時間銀行」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母親節人潮湧現 考驗防疫距離
「客人終於回來了!」昨天母親節,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全台各餐廳、飯店都迎來許久不見的人潮,不僅客滿,店外還有不少人排隊候位,百貨公司小吃街也是滿滿的人,業者笑開了嘴。台南知名的阿霞、阿美飯店昨天中午與晚上都客滿;新光三越台南西門店表示,昨天店內名人坊、瓦城等餐廳中午、晚上都客滿,為了保持安全距離,之前都有拉大桌距;至於小吃街部分,座位間有透明隔板,座位上則有打X的畫設,盡量讓消費者保持距離。但用餐時段人潮相當多,很多消費者沒有依照座位上打X的指示,不少打X的位子上也都有人坐,要保持距離不容易。高雄漢來美食副總經理吳若寧說,本土個案連續零確診,提高民眾出外意願,再加上母親節,漢來旗下餐廳從周五至周日中午訂位全滿,周日晚上也有八成訂位。新北新板希爾頓酒店行銷公關經理呂侑桐說,周六、日兩天都超額,自助餐座位也都客滿,他表示,為保持一點五公尺社交距離,自助餐從一百八十個位置減至一百四十個,中餐廳座位也有保持一點五公尺。中市中友百貨港式飲茶餐廳前晚沒訂位要排半小時,一名消費者說,桌子與桌子之間只有五十公分距離,隔壁桌都會互相碰到,摩肩接踵,餐車都推不過。豐原太平洋百貨公司地下美食區昨晚七點多,用餐時間人很多,餐廳椅背雖有貼上「X」標記,註明要有防疫距離,但昨晚客人太多,所有座位區都有坐人,一名客人說,人多座位不夠,「難道叫我們站著吃?」
-
2020-05-05 科別.骨科.復健
雙通道內視鏡手術治脊椎病 小傷口降低高齡者手術風險
85歲陳姓患者近半年右下肢非常的酸麻無力導致行動不便,女兒陪同到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聖祺門診就醫,安排神經學檢查發現右下肢多重神經根分佈的位置出現麻痛及無力的症狀,經核磁共振掃瞄顯示第二至第五腰椎有嚴重的脊椎神經管狹窄症及神經壓迫。患者年紀大,有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疾病且服用抗凝血劑,傳統脊椎手術恐怕造成他身體的過度負擔及失血過多,醫師陳聖祺決定採取雙通道內視鏡進行第二至第五腰椎的減壓手術。成功完成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後,患者沒有感覺傷口特別疼痛,當天就可以坐起來進食,隔天下床行走也沒有太大的困難,術後第三天引流管拔除後因行動自如,出院返家休養。1個月後門診追蹤,患者復原良好且已出門散步走動,術前右下肢酸麻無力感完全改善,也沒發生因為腰椎手術而感到下背疼痛或無力情況。醫師陳聖祺表示,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比一般脊椎微創手術的傷口更小,處理單節脊椎問題僅需二個約1公分的傷口,多節脊椎問題則僅需多個1公分的傷口。相較於傳統脊椎手術需要切開肌肉,導致一些病人術後有慢性背痛的問題,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是由X光機精確定位後,器械穿越過肌肉群及軟組織直達病灶,而非廣泛性的切除,大大的降低對其之破壞而達到手術出血量少、疼痛及復原時間的降低。一般病人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行走,甚至一至二成的病患術後因傷口沒有太大的疼痛而拒絕使用任何止痛劑。內視鏡脊椎手術由於影像可將其視野放大到數十倍,安全性也更優於一般傳統脊椎手術。脊椎患者多為高齡長者,這些病人因常伴隨多重內科疾病而增加了脊椎手術的風險,童綜合醫院由國外引進雙通道內視鏡脊椎手術後,提供了不適合傳統手術的病人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
2020-04-30 癌症.食道癌
打嗝停不了查出食道癌病變 真光刀縮小腫瘤助手術
59歲劉姓男子因打嗝狀況持續2個月,感覺很困擾到鄰近診所就醫,診所醫師研判疑似食道癌而轉到童綜合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經由正子電腦斷層掃描與內視鏡檢查後,在患者的下食道靠近胃部位置發現1顆4公分左右大小腫瘤。直徑約1.8公分 ,並擴散至腹部淋巴腺,切片檢查後確認為食道癌第3期,但因腫瘤大並擴散到淋巴,術前先安排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放射治療由童醫院放射腫瘤科葉啟源主任以標靶真光刀設備,採用立體定位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治療,一個月內共進行25次,每次10分鐘的放射治療,經放射療程將腫瘤縮小後,再由胸腔外科童詠偉主任進行手術,清除了原發腫瘤外,也清除了26顆淋巴結,手術過程也赫然發現腫瘤已縮小至第0期狀態,放射療程成效很好。葉啟源表示,罹患食道癌通常與抽菸、喝酒、嚼檳榔、生活作息異常、常喝熱湯或茶水、少吃蔬果類或口腔衛生不佳等有關,如個案就長期有抽菸與喝酒的習慣,治療方式多用以外科切除手術為主,若有局部淋巴結轉移,就需增加術前放射與化學治療;個案除了有淋巴結轉移外,並腫瘤大且位置處於下食道位置,使用標靶真光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方式,可以先消除或縮減腫瘤,促使手術之預後效果佳,並降低後續擴散之機率。葉啟源指出,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病人可能會感覺到喉嚨卡卡像痰清不乾淨,也可能長期咳嗽,但這類症狀很容易被認為是其他疾病而忽視,幾乎都會延誤就醫,到醫院治療時通常都已經到了淋巴結轉移的第3或第4期,因腫瘤位置或大小而導致手術預後效果差,所以都會在術前先進行放射或化學治療,讓腫瘤縮小而提高手術預後成效。童醫院目前使用標靶真光刀設備,可以讓患者在最高劑量治療下,每次只花費5至20分鐘內就完成治療,治療速度比傳統放射治療系統快2.4至4倍,讓患者躺在治療床上的時間大幅縮短,以減少病人及其腫瘤在治療過程中的移動機會,並因真光刀的治療誤差非常小,因此可避免傷害腫瘤周圍健康的細胞組織,完整保留組織功能。
-
2020-04-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愛的距離好難拿捏」 急診醫返家拒幼子討抱網友不捨
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昨晚在臉書分享「愛的距離」,他說多天沒看到兒子,剛從醫院回到家,兒子衝向前討抱,他馬上拒絕說「不行」,自己內心煎熬,一名女醫護人員看到後說好想哭。魏智偉在臉書說,兒子幾天沒看到他,昨晚他剛從醫院回到家,一開門,兒子看到,靦腆張開雙臂,討抱,魏智偉馬上說「不行!」兒子默默退回牆角。魏智偉說,去年他一回家,兒子聽到開門聲會飛奔過來抱,疫情後,為了保護孩子,他幾次的閃躲說不行,慢慢的,就沒有迎接「會不會他覺得,和爸爸親暱是不對的,因為後來一陣子,他都不願意讓我抱,還會閃躲」。昨晚兒子好不容易主動開口,又被魏智偉拒絕,他在臉書寫著「愛的距離好難拿捏」,臉書留言很多,醫護人員也分享自己經驗,一名女醫護人員說「我也是」,她都會跟子女說「媽媽髒髒」,婉拒孩子討抱,但每次看到孩子失望眼神,都好想哭。
-
2020-04-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睡不飽懶洋洋 快運動趕跑春困
春寒料峭,天氣候忽冷忽熱,大氣濕度增加,您如果常感到睡不飽、沒活力、懶懶的、沒精神…,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主任陳暐棣表示,您可能「春困」上身了。陳暐棣指出,節氣從過年後到春分,季風開始轉變,氣溫也逐步開始上升,這時候人體從冬天抵抗風寒、周邊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血流到末梢以降低熱量喪失的狀態,到了春天會逐漸轉變成毛孔、汗腺、血管舒張,血液循環向身體周邊增加,導致相對性的大腦的供血下降,容易讓人產生頭暈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形。此時節氣已往清明、穀雨的高濕度方向前進,時常下雨,又即將進入梅雨季節,如此的環境容易使人感到身體沉重、痠痛、疲倦、乏力、嗜睡,生理因素加上外在環境,便形成「寒濕」的體質表現,導致「春困」發生,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身體更容易覺得不舒服。自己是否有「寒濕」體質?陳暐棣建議,可透過日常生活來觀察,例如每天刷牙時,觀察舌苔是否白白一層很厚;早晨起床時,經常腰痠背痛,但活動後、曬太陽或熱敷可以改善;或者糞便稀爛、不成形,味道不重;四肢時常感到腫脹,觸碰皮膚常感覺冰涼等,若有上述這些情形,就要小心留意防範。陳暐棣說明,透過脈診,可針對個案體質所需之科學中藥處方治療體質寒濕外,也對造成困擾的疲倦、乏力及嗜睡狀況,加強給患者服用生脈飲中藥液包。生脈飲主要成分人參、麥門冬,可益氣生津清熱,五味子可斂陰止汗,對身體有益氣潤肺、養陰生津、斂肺止咳的功效;經實驗證實,可促進淋巴細胞之轉化,增強免疫力,達到扶正固本,讓患者能更快改善症狀、恢復精神。要預防春困來襲,建議民眾可多至戶外踏青郊遊活動,讓五官多接受外界刺激,振奮精神;同時增加會流汗的有氧運動,適量的運動能夠增加血液循環,讓心跳適當加速,提高腦部含氧量,讓汗能順暢從身體排出,是最好去除體內濕氣的方式。但陳暐棣提醒,有效訓練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強度,必須有微微的喘及出汗的程度,慢走散步不算是有氧運動。飲食方面要避免生冷、低溫食物,因為春天氣候回暖,身體血液已從身體深層逐漸往周邊流動,腸胃道功能也會相對減弱,若又接觸生冷、低溫的食物會增加腸胃功能負擔,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導致腸胃腹脹、腹痛、腹瀉。
-
2020-04-0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春天睡不飽頭暈腦漲 原是「春困」上身
擔任業務的許先生最近常感睡不飽,活力和往常變差,一直覺得懶洋洋提不起精神,還一度在重要會議中恍神而遭到主管責罵,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主任陳暐棣診治後指出,這是因為氣候轉變,大氣濕度增加,「春困」上身了。陳暐棣指出,節氣進到春分,季風轉變,氣溫上升,這時候人體從冬天抵抗風寒、周邊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血流到末梢以降低熱量喪失的狀態,到了春天逐漸轉變成毛孔、汗腺、血管舒張,血液循環向身體周邊增加,導致大腦供血降低,易讓人頭暈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清明、穀雨,天氣忽冷忽熱,大氣濕度增加,使人感到沉重、痠痛、疲倦、乏力、嗜睡,生理因素加上外在環境便形成「寒濕」體質,導致「春困」發生,如果平常沒運動習慣,身體更易覺得不舒服。是否身體有「寒濕」?陳暐棣表示,每天刷牙時可觀察舌苔,若白白一層很厚,起床時經常腰痠背痛,但活動後、曬太陽或熱敷可以改善,或者糞便稀爛、不成形,味道不重;四肢常感腫脹,觸碰皮膚常感覺冰涼等,就要小心留意。陳暐棣說明,透過脈診可給科學中藥處方治療體質寒濕,針對疲倦、乏力及嗜睡,也可加強服用生脈飲中藥液包。她也建議民眾要預防春困來襲,可多至戶外踏青郊遊活動,振奮精神;同時增加會流汗的有氧運動,必須達微微的喘及出汗的程度。飲食方面要避免生冷、低溫食物,因為春天氣候回暖,身體血液已從身體深層逐漸往周邊流動,腸胃道功能也會相對減弱,若又接觸生冷、低溫的食物會增加腸胃功能負擔,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導致腸胃腹脹、腹痛、腹瀉。
-
2020-04-06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常睡不飽頭暈腦漲 就醫才知春困上身
擔任業務的許先生最近常感睡不飽,活力和往常變差,一直覺得懶洋洋提不起精神,還一度在重要會議中恍神而遭到主管責罵,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主任陳暐棣診治後指出,許先生因氣候轉變,大氣濕度增加,「春困」上身了。陳暐棣指出,節氣從過年後進到春分,季風開始轉變,氣溫也逐步開始上升,這時候人體從冬天抵抗風寒、周邊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血流到末梢以降低熱量喪失的狀態,到了春天逐漸轉變成毛孔、汗腺、血管舒張,血液循環向身體周邊增加,導致相對性的大腦的供血降低,容易讓人產生頭暈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形。此時節氣已往清明、穀雨的高濕度方向前進,天氣忽冷忽熱,大氣濕度增加,容易使人感到沉重、痠痛、疲倦、乏力、嗜睡,生理因素加上外在環境便形成「寒濕」的體質表現,導致「春困」發生,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身體更容易覺得不舒服。自己的身體體質是否有「寒濕」?陳暐棣建議可透過日常生活來觀察,例如每天刷牙的時候觀察舌苔,是否白白一層很厚,早晨起床的時候經常腰痠背痛,但活動後、曬太陽或熱敷可以改善,或者糞便稀爛、不成形,味道不重;四肢時常感到腫脹,觸碰皮膚常感覺冰涼等情形,就要小心留意。陳暐棣說明,透過脈診給個案體質所需之科學中藥處方治療體質寒濕外,針對特別造成困擾的疲倦、乏力及嗜睡狀況,加強給患者服用生脈飲中藥液包,因生脈飲主要成分人參、麥門冬可益氣生津清熱,五味子可斂陰止汗,對身體益氣潤肺、養陰生津、斂肺止咳之功效;經實驗證實,可促進淋巴細胞之轉化,增強免疫力達到扶正固本,讓許先生能更快改善症狀、恢復精神。她也建議民眾要預防春困來襲,可多至戶外踏青郊遊活動,讓五官多接受外界刺激,振奮精神;同時增加會流汗的有氧運動,適量的運動能夠增加血液循環,讓心跳適當加速,提高腦部含氧量,也讓汗能順暢從身體排出,是最好去除體內濕氣的方式,但要提醒,有效訓練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強度,必須有微微的喘及出汗的程度,慢走散步不算是有氧運動。飲食方面要避免生冷、低溫食物,因為春天氣候回暖,身體血液已從身體深層逐漸往周邊流動,腸胃道功能也會相對減弱,若又接觸生冷、低溫的食物會增加腸胃功能負擔,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導致腸胃腹脹、腹痛、腹瀉。
-
2020-04-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假湧人潮 急診醫師憂:昨天的台灣一個月前的義大利
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吳肇鑫看到連假旅遊人潮,他在臉書貼文,憂心自比是「非常心灰意冷的急診室醫師」,表達他的憂慮。吳肇鑫說,「昨天的台灣!一個月前的義大利!」他說義大利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很慘,大家都知道,也很同情,但是一個月前他們就是不把新冠肺炎當一回事。吳肇鑫說,當一回事很難嗎?盡量宅在家、出門戴口罩、不要到人潮擁擠的地方、勤洗手,他表示,這些話很囉唆、但是很有用,可惜好像越來越多人有僥倖的心態了。他感慨,「回首一個月前各國的感染數字,台灣人準備要後悔了嗎?」光田綜合醫院策略長王詩婷也在臉書說,看到很多人去墾丁聚餐,露營,她真的非常擔心,她說這些人為何有這種心態,自己的結論是,沒有基本防疫概念,根本不在乎,不見棺材不掉淚。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