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1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清潔劑
共找到
258
筆 文章
-
-
2023-01-18 養生.生活智慧王
洗菜該用鹽、清潔液或小蘇打嗎?掌握一個大原則,蔬果這樣洗才正確!
越來越多人喜歡自己下廚,但是總是很害怕蔬果沒有清洗乾淨,不小心將殘留農藥的蔬果就這樣吃下肚…於是開始焦慮、到底要不要用清潔液、小蘇打、鹽巴水來清洗。高敏敏營養師說,其實都不用使用這些來洗滌蔬果,那麼到底有甚麼訣竅,快看營養師怎麼說!農藥殘留如何正確清洗,按照這樣洗1、一般水果:先浸泡再沖洗 最後切除蒂頭等A、不須去皮的水果:小蕃茄,可先浸泡5分鐘再用流水清洗;大家最擔心的草莓清洗時更要慎重,因為外皮充滿細孔,導致農藥更容易附著,可用濾籃先在水龍頭下沖一遍、浸泡5~10分鐘後再用流水每顆沖洗。B、要去皮類的水果:如木瓜、火龍果等,可以用軟毛刷 搭配流動的水輕輕刷洗,再去皮食用比較安心。2、包葉菜類:像是高麗菜、小白菜等這類多層次的蔬菜,更要將褶皺打開清洗。可以先將外面兩層葉子撥掉,裡層撥開浸泡五分鐘後再用流水清洗每層葉片。3、青花菜:青花菜和花椰菜可以先以流動清水下沖洗,持花梗處快速的上下進出水面,切小塊挑出在縫隙裡的小蟲(如果有的話)。4、根莖類:根莖類建議先沖洗乾淨,可以搭配刷子刷淨表面,再削皮。也提醒大家,如果想連皮一起吃更多營養,就一定要刷乾淨!5、小葉菜類:如青江菜、小白菜、菠菜等,先撥開葉面,清洗凹凸處,特別注意接近根蒂的部分也要清洗喔!6、果菜類:如彩椒等果菜類,清洗後再切除蒂頭。7、瓜菜類:先清洗乾淨,再用刀具去除頭尾及種子部分。8、豆菜類:清洗乾淨後,再去除頭尾及老絲等沒有要食用的部分。9、漿果類:像是葡萄,需先用剪刀連梗一起剪下來,記得不要用拔的。最好是連梗剪下,之後再用流動的水清洗。蔬果清洗掌握大原則 先洗後切其實不同的蔬果清洗步驟也會稍有不同,上面九種方法太難記了嗎?敏敏營養師談到可以掌握大原則,那就是"先洗後切"!步驟一:用流動的水清洗不必使用鹽水、小蘇打粉或是蔬果清潔劑,因為可能又會產生如何把清潔劑洗乾淨問題。使用流動清水是最好的!步驟二:去皮、去蒂頭和截切去除不需食用的部位,如蒂頭、根部、凹陷的地方,可避免蔬果表面農藥殘留 從切口處滲入組織。大部分的蔬果都可以掌握這2步驟來處理,敏敏營養師也提醒大家,使用任何工具處理蔬果時,都盡量放置於最後一個步驟。避免農藥污染工具。再污染到其他蔬果。此外,建議要烹飪時再做清洗蔬果的動作。如果先洗乾淨儲存,會使細菌生長滋生,提升腐敗機率!清洗是唯一減少農藥的方法!差別在用水量的多寡及怎麼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蔬果清洗的主要目的除了清洗農藥之外、還要去除灰塵及可能存在的寄生蟲。但看到這邊不要恐慌,多吃水果蔬菜對健康的好處超過所帶農藥帶來的風險。只要正確清洗乾淨,就可以安心享用。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溼關節炎,藥物選擇要注意感染風險吃檳榔容易引發腎衰竭,腎功能異常得洗腎!護腎靠飲食、運動雙管齊下除舊佈新大掃除要注意腰背別受傷!搬重物落實5招預防!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3-01-14 醫療.骨科.復健
大掃除後身體痠痛要「冷敷or熱敷」? 專家解答6大重點防勞損,避免身體痠痛
過新年,除舊佈新,很多人不免在進行大掃除的過程中,因不注意打掃姿勢,年都還沒過到,反而先換來全身或部分部位疼痛,讓過節的好心情頓時跟著掃興!謹記6大原則 避免身體痠痛物理治療師李昌翰說明,只要謹記幾個大原則,基本上就沒有問題:1、手部高舉過肩膀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肩膀容易僵硬。2、頸部不要過分抬頭或低頭,若需要清潔高處,建議調整自己的高度,讓眼睛處在能夠平視高處物品的高度為佳。3、清洗低處物品時,最好將物品的高度調整到腰部差不多高的位置。4、彎腰清掃時,脊椎要直立,避免拱成圓弧狀,降低腰椎的壓力。5、搬抬重物時,謹記重物盡量靠近身體,在脊椎挺直的狀況下,利用彎曲膝蓋、手肘內收與腹背部肌肉同時收縮,將重物提起,要注意用力時不要旋轉腰稈。6、避免蹲跪的動作,刷洗地上物品時,建議可以坐張矮凳,避免膝關節的傷害。 出現痠痛不要等 應立即就醫檢查然而,許多人都會以為疼痛1、2天沒好就應該看醫師,李昌翰說,其實不一定是這樣,假使痠痛問題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或者是疼痛範圍越來越大,還是疼痛由痠到刺痛,甚至變成麻,就算沒有時間還沒到2天,也建議立即就醫檢查,才不會錯失治療黃金期。 冷敷、熱敷舒緩不適 正確時機在這時雖然知道打掃時間不宜過長,姿勢要正確,不過當真的不得已必須得壓縮打掃時間,或者不小心拉傷時,應該怎麼辦才好?很多人都會熱敷患部,想說可以透過增加血液循環來緩解疼痛的感覺,但李昌翰指出,並不是所有的症狀都適合熱敷。假使在打掃過程中,發生扭傷、拉傷的這種立即性的疼痛,應該施以冰敷才對,因為患處正處於急速發炎的狀態下,這時應該利用冰敷來緩解處於正在發炎的肌肉。方式很簡單,拿毛巾將冰塊袋包起來,放在局部酸痛的位置,每次冰敷時間大約10分鐘。倘若是結束一整天的打掃工作後,隔天起床肌肉痠痛難耐,才適合使用熱敷,這時熱敷的溫度以38-40℃最為適合,每次可以敷10-15分鐘,透過熱敷的方式促進患處的血液循環,很快就能緩解痠痛的肌肉。延伸閱讀: ·清潔劑加漂白水、消毒水恐致命 急診醫揭「 中毒症狀、緊急自救法」 ·熱敷墊、電熱毯保暖、解痠痛!專家示警「使用極限時間」 還有7種人不適合 
-
2023-01-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大掃除使用清潔劑,注意4成分避免踩雷!醫師提醒:4守則可避免
春節前家家戶戶年度大掃除,哪些清潔劑能清除經年頑垢?臺中慈濟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李冠儀提出常用清潔劑4種成分的使用注意事項,要注意其酸鹼度、混合使用是否產生高溫或有毒氣體、清掃過程應確保通風,做好防護,知道緊急處理流程,才能輕鬆打掃,避免踩雷。清潔劑中的成分,在使用時需要注意的地方:1.消毒水(次氯酸鈉):常作為環境消毒之用,容易和鹽酸、氨水甚至尿垢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或易燃氣體,使用時一定要遵守使用說明。2.氨水(氫氧化銨):常添加在清潔劑中用來分解廚房、玻璃或衣物油脂,需避免與消毒水或含次氯酸鈉的產品混合使用。3.鹽酸(氫氯酸):方便清水垢、無色刺鼻的強酸溶液,使用時容易和空氣中水蒸氣結合產生酸霧,和消毒水混合時,更會產生有毒氯氣。4.苛性鈉(氫氧化鈉):片狀或顆粒式的浴廁疏通劑主要成分,使用時需要注意避免與酸性物質接觸,酸鹼反應發生時會大量放熱,導致皮膚灼傷。遵守4個預防守則,減低清潔劑傷害身體的風險1.口罩戴緊維持現場環境通風,就能大幅度避免吸入有害氣體。2.戴手套,通常疏通水管、馬桶需要大劑量清潔時,要特別小心肌膚直接碰觸。3.一次只使用一種清潔劑產品,等待一段時間後再沖水,避免相互作用產生化學反應。4.避免分裝在不同容器,導致混淆發生誤用誤食,尤其要放在兒童拿不到、陽光照不到的陰涼處,以免發生意外。李冠儀主任回想過往急診經驗,偶爾會碰到清潔劑嗆傷救治的個案,因為「吸入性」的煙霧會讓人不適,通常不會大量吸入擴大腐蝕。如果發生誤食或遭到大面積噴灑的情況,「接觸性」腐蝕就會深入表皮灼傷。不慎發生意外接觸,接觸面要趕緊沖水15至20分鐘以上,保護好傷口馬上送醫;不小心吞入酸鹼性物質千萬不要催吐,以免二次傷害,務必立即送急診處理。春節除舊佈新,使用各類清潔劑,一定要詳細瞭解使用方式,遵守四項預防措施把風險降到最低,才能避免「吸入性」與「接觸性」化學性灼傷,順利打掃清潔好過年。
-
2023-01-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去汙、除臭、防潮 小蘇打粉9大妙用一次看:2禁忌避免皮膚爛
小蘇打粉妙用多,舉凡居家食用、烹煮、個人清潔、美容、消毒、清洗……,幾乎都少不了它,到底它有哪些神奇妙用呢?應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小蘇打粉,在使用上有哪些禁忌?小蘇打粉是什麼?小蘇打粉的化學名為「碳酸氫鈉」,是白色的細小晶體,在50℃時,可以分解為碳酸鈉、二氧化碳及水,溶於水後呈現「弱鹼性」,屬於天然無毒的存在。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因為小蘇打粉的種種性質,讓它在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用途,譬如食品工業上,它可以當成發酵粉的一種原料,可以幫助糕餅、蛋糕、饅頭更加的蓬鬆;在醫療上,因弱鹼性的性質,也可以用來中和胃酸,治療胃酸過多的症狀。小蘇打粉在居家清潔使用上最廣泛。一般家庭油污,多半是食材的動物或植物油產生的物質,油脂不溶於水,但它的脂類官能基可以跟鹼性的小蘇打作用,形成可溶性的物質,一起被水沖走,所以,小蘇打粉可以用來溶解大部分的油污,常被當成居家或廚房的清潔法寶。小蘇打粉區分為食用級與工業用小蘇打粉天然無毒的特性,經常被環保人士推廣,不過,市面上依據小蘇打粉的鹼性程度高低,可區分為食用級與工業用的小蘇打粉,因此可要睜大眼睛別買錯了。陳詩婷解釋,食用級的小蘇打粉,pH值約為8.1,可用來當成烘焙、清蔬果及碗盤;而工業用的洗滌小蘇打粉,pH值為11,因為鹼性較高,直接接觸皮膚會造成刺激,所以,使用前最好戴上手套及口罩。小蘇打粉 常見9大妙用1、做餅乾或麵包等烘焙產品食用級的小蘇打粉,經常被麵包糕點類的食品,拿來當成膨鬆劑,這是因為烘焙過程中,小蘇打可以釋出二氧化碳,能讓糕點成品變得更蓬鬆、更軟,讓口感更好。2、清洗蔬果殘留的農藥小蘇打粉為弱鹼性,常用於食品中和酸性物質,最常見的是農藥,因為農藥通常都是呈酸性,可以藉由小蘇打粉這種鹼性物質,來酸鹼中和,達到去除農藥的目的。不過,陳詩婷提醒,利用小蘇打粉去除農藥固然有用,但還是別忘了使用大量清水沖洗的步驟。3、居家清潔可以在500c.c.的溫水中,加入2大匙的小蘇打粉溶解,裝入噴霧容器中,適用於居家各種清潔,像是廚房常存在的油污和水槽的水垢,或是有擦不掉髒污的流理檯、瓦斯爐檯面,甚至是排水口,都可以噴小蘇打水幫助軟化污垢,溶解油污,達到清潔的作用。另外,家裡各處的清潔,如房間、玄關、地毯、榻榻米、紗窗、窗戶、餐桌、地板等任何有髒污、油垢之處,噴灑小蘇打水後,靜置1分鐘,再用吸水海綿擦拭,都可以達到很棒的清潔效果。4、清潔燒焦鍋具燒焦的鍋底最難清了,其實不需要用力刷,當鍋底焦黑或是電鍋鍋身泛黃,可以倒一些食用的小蘇打粉在鍋內,放入一些水,混和略為濃稠,用小火煮沸,或是將電鍋按壓加熱,熄火靜置一夜後,就可以很輕易的刷洗乾淨,不需要用什麼力氣。5、天然除濕劑小蘇打粉有很強的吸濕性,空氣中可以吸收水分結成硬塊,建議購買工業用的小蘇打粉即可,作法是將小蘇打粉裝在罐子裡,蓋上透氣的布,放在房間角落、衣櫃下方、廚房櫃子、冰箱等容易潮濕的地方,吸收家裡的濕氣;而且結成塊的小蘇打粉不要丟棄,仍有利用價值,可以用來擦地等打掃清潔之用。6、去除陳年油污陳年油污最難清,使用多強效的清潔劑也很難清乾淨,其實只需要在油污處撒上小蘇打粉後,再噴灑白醋水在小蘇打粉上,靜置5~10分鐘,可以看到小蘇打醋水慢慢溶解掉油污,接著拿抹布擦拭,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去除陳年的油污。7、廁所髒污若遇到馬桶陳年髒污,可以使用小蘇打粉均勻撒在馬桶上,再噴上白醋,靜待10~15分鐘,最後使用長柄刷去除污垢,用水沖洗即可乾淨;而使用小蘇打白醋水清洗廁所的磁磚,還具有防霉的作用。8、洗衣服衣服是不是越洗越黃?其實在洗衣機中浸泡衣服時,除了加入洗衣精外,還可以加點小蘇打粉,能夠幫助衣物的潔白,而且也可以讓顏色比較鮮豔不退色。另外,有臭味的襪子、汗衫等衣物,加入小蘇打粉一起清洗,還可以去除汗臭味,讓洗好的衣服比較清爽。洗衣槽的清潔用小蘇打也很有效。建議每一個月做一次洗衣槽的清潔,一次加入一小包的小蘇打粉,洗衣槽滿水後,啟動洗衣機攪動功能5分鐘,關掉靜置一夜,隔天會發現髒污一一浮現,最後按照正常的洗衣程序清洗即可。9、去除鞋臭可以將少許的小蘇打粉撒在鞋子裡,因為小蘇打粉不僅可以除臭,還可以除濕,尤其是撒在常穿、容易有異味的靴子、運動鞋等鞋子裡,可以讓鞋子比較乾爽,也比較不會有香港腳。不可不知 使用小蘇打粉2禁忌小蘇打粉在烹飪跟清潔上有其妙用,雖然它屬於比較天然的物質,但陳詩婷提醒,因為小蘇打粉為鹼性,性質為粉末狀,建議使用時應該遵守以下2項原則:1、使用戴上口罩及手套:雖然小蘇打粉標榜天然,但因為其為鹼性,工業用小蘇打粉又更鹼,建議平時使用小蘇打粉清潔時,應該戴上手套及口罩,避免刺激手跟呼吸道,而且最好在通風處使用。2、徹底溶解:若使用鹼性小蘇打粉清潔衣物,必須將小蘇打粉徹底溶解,若沒有溶解,可能造成小蘇打粉殘留在衣物纖維中,長期可能影響衣物壽命,嚴重會造成皮膚過敏發炎(因為皮膚為弱酸性)。延伸閱讀: ·清潔劑加漂白水、消毒水恐致命 急診醫揭「 中毒症狀、緊急自救法」 ·驚嚇!打開櫥櫃全都蟑螂屎,專家提示3大整理廚房雜物重點
-
2022-12-22 醫療.皮膚
指甲起絲別亂拔易「甲溝炎」!醫指常見4原因,1招改善防感染
生活中常會時不時發現「指甲起絲」的問題,指甲旁邊的皮膚跑起了一條絲,看了不舒服、又會溝衣服,想撕又不好撕,撕了又會痛讓人相當困擾。這究竟是缺乏了什麼營養?又是什麼原因所致?該如何處理?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一一說明。指甲起絲是為什麼?缺營養?醫指常見4原因,營養別亂補 曾奕騰醫師表示,指甲起絲稱為「懸甲」(Hangnail)或「倒刺」,最主要的原因和皮膚乾燥有關,常見出現在天冷的時候,另外像是醫護人員、清潔人員、防疫人員等,較常洗手或使用酒精乾洗手的族群也較為常見。而像是美髮從業人員較常接觸清潔劑、化學藥劑的族群,也會有較高的機率出現倒刺。另外,部分有異位性皮膚炎或手部濕疹的患者,也較容易出現此情況。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和頻繁修剪、習慣剝甲緣、咬手指或咬指甲有關。 曾奕騰醫師也表示,指甲起絲、倒刺多半與營養缺乏沒有太大的關聯。因此也提醒民眾不要因為「聽說是缺乏某個營養」而亂補,若真有需要,還是詢問醫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檢查之後了解後再補,以免自行亂補形成更多問題。 指甲起絲別亂拔,易甲溝炎!醫教簡單1招改善防感染 指甲起絲時再怎麼不舒服,也千萬不要用手去撕、試圖拔起來、或是用嘴巴去咬。曾奕騰醫師表示,這些「用扯」的方式除了無法解決起絲的問題、通常難以連根拔起,絲不僅依舊存在,還會讓傷口範圍更大、或增加傷口、形成更深的傷口而已,且容易甲溝發炎、細菌感染、甚至蜂窩性組織炎,臨床上很多手指甲溝炎的患者,就是在此情況下形成的。 指甲起絲時最保險、也最能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就是剪斷,曾奕騰醫師建議用沒有生鏽、乾淨的小剪刀或指甲刀修剪,若情況允許,先用酒精消毒刀具更好。修剪時也注意避免剪得太深,以免另外形成刀傷。 簡單5方法防範指甲起絲,出現紅腫熱痛盡早就醫檢查! 民眾日常若要防範指甲起絲、倒刺的問題,曾奕騰醫師建議,可減少非必要的清潔、噴酒精。若要做家事、接觸清潔劑、化學藥劑時,就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剪指甲時也注意避免過度修剪。若有手部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疾病,應就醫並妥善治療。 日常也避免手摳指甲、牙齒咬指甲等習慣,並多擦些乳液、護手霜均勻塗抹在雙手及指甲邊緣,可一日數次,建議在手部清潔後就立即塗抹、補上為佳,通常一天只有擦一兩次往往不夠。 若是真的忍不住、不慎手拔倒刺,使得手指出現紅、腫、熱、痛,或者出現蓄膿等異常症狀,應立即尋求醫師協助並治療,以免更麻煩的蜂窩性組織炎。 《延伸閱讀》 .小腿乾癢、龜裂、有蛇紋?冬季更嚴重?醫教2招改善「魚鱗癬」! .冬季癢別亂沖水!他痛到開不了口。醫教4招助改善,常見NG別再犯!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27 醫療.呼吸胸腔
工作環境傷肺嗎?只在上班日咳、痰、喘 醫建議就醫檢查
拒絕傷肺工事,如何保護自己的肺健康【問卷募集中】工作場域中潛藏著許多看不見的傷肺因子,然而我們常關心公司有哪些福利,但,您關心自己的員工健檢嗎?您知道員工健檢多久做一次、有哪些項目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邀請您,立刻進行小測驗,看看如何透過健檢保護肺健康!問卷連結點這裡>>>了解你的傷肺工事大調查肺癌蟬聯18年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衛福部每年公布肺癌死亡數據,卻不敵一場「新冠疫情」的震撼教育,國人因此開始注重肺部健康。傷害肺部的風險因子很多,除了癌症,還包括吸菸、空汙、感染、過敏、遺傳、老化,以及職業傷害等。提升全民肺健康,從「自我警覺」開始。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高度暴露在「傷肺」風險因子的職業,勞動部皆規定雇主需定期協助為勞工做健康檢查,其中肺功能檢查是常規檢查項目之一,費用由政府支出。但傷肺因素相當多,不少團體希望肺功能檢查列入國健署每年提供的篩檢項目中。楊振昌認為,如果與工作並無直接相關,不建議由政府直接列入常規檢查,應先提高民眾警覺,若出現咳、痰、喘等症狀,可尋求胸腔科協助。職業災害是否傷肺,可從上班日症狀判斷。台大環境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育良表示,職業引起的肺部功能傷害,比不良生活習慣等因子更顯著,且新興職業也可能有潛在風險,等肺功能嚴重受損再就醫,往往不可逆。郭育良建議提高自我警覺,若假日時沒有出現咳、痰、喘等症狀,上班日就會開始不舒服,就可能是高風險族群。空汙、感染、過敏、遺傳、老化、疾病等,都屬於傷害肺部的風險因子,但郭育良說,這些目前皆未列入職業傷害範疇。常見因職業引起的肺部疾病為「職業性氣喘」,引發物質如二異氰酸酯、酸酐、木屑、金屬、熔劑、藥物、粉塵或其他化學物品等。從事哪些工作是職業性氣喘的高危險群?包括實驗室工作者、養鴿戶、農夫、屠宰業、養殖漁業、昆蟲學者、海產製造業、麵包師傅、穀物處理、印刷業者;食用油、醬油等調味料業者;茶葉、菸草業者;清潔劑、塑膠製造業、蠶絲業、伐木業等。研究指出:空汙損肺,長期暴露空汙環境者需注意。研究指出,空汙已被證實會影響肺部,其中PM2.5直接穿越支氣管纖毛,沉積於支氣管及肺泡中,最後導致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纖維化等。近年,外送員、郵差等職業,被視為空汙之下最可能受到影響的族群。但空汙尚未被納入職業性氣喘的風險因子,郭育良解釋,要認定職業性氣喘,勞工於工作場合暴露後,罹患氣喘的比率是一般人二倍,而所有人空汙暴露量大多一致,較難認定外送員、業務、郵差等因此增加多少風險,只能說暴露時間較長。臨床上沒有較明顯數據顯示,空汙暴露量需到某個程度,才算是高暴露量,所以難以認定。肺功能檢測非侵入性,吹氣六秒完成檢驗。不只空汙難認定,過敏也難認定是職業傷害風險。郭育良表示,現在討論過敏多提到居家致敏因子,如塵蟎、灰塵、蟑螂等,但國內並未積極推動改善居家環境,居家辦公盛行,也尚未將其納入職業傷害的認定範疇。郭育良建議,肺功能檢查屬於非侵入性檢查,僅需要吹氣六秒即可完成檢測。楊振昌表示,如果懷疑自己肺功能異常,基本檢查還有胸部X光,但若已經產生癌變,腫瘤 一公分以下較難發現,可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再加上肺功能檢查。
-
2022-11-13 癌症.肺癌
每天吸髒空氣會不會得肺癌?醫揭冬季空氣品質比夏天差3原因
「這幾日東北季風南下,下週PM2.5、PM10皆飆高!」看到新聞這樣寫,總是心驚驚,擔心自己健康受到危害,而不敢出門嗎?事實上,長期暴露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中確實是肺癌的危險因子,但做好基本的自我防護,也能杜絕疾病纏身哦!何謂「空氣汙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1],空氣汙染為任何會改變大氣自然特性的汙染,可以是化學、物理或生物性質的。以成分來說,他是固體微粒、液滴、氣體等物質所形成的複雜混合物,來源分成人為燃燒各種燃料而形成的,如工廠或交通工具排放之廢棄等,或是天然產生的,如沙漠中的沙塵、火山活動等。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不但會影響呼吸系統,造成喉嚨乾癢、咳嗽、氣喘等,也會影響眼睛的黏膜、心血管系統、甚至有可能造成腸胃道疾病。隨著工業發展、城市的開發,空氣汙染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了解自己身處環境的空氣品質、如何保護自己的健康,是我們現在需要學習的!如何評估空氣汙染?世界衛生組織會訂定建議的汙染物濃度做為各國、各地區的參考標準,期望藉由降低空氣汙染,增進人民的健康。根據WHO的世界空氣品質指南(2021版)[2],PM10、PM2.5、二氧化氮(NO2)、臭氧(O3)、二氧化硫(SO2)及一氧化氮(CO)濃度為六項用來評估空氣汙染的指標(AQI, Air Quality Index)。而這六種物質也是在空氣汙染中佔比較大的成分。・PM2.5、PM10是什麼?懸浮顆粒 (Particulate matter)泛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粒徑10微米的顆粒物稱為PM10;粒徑2.5微米的顆粒物稱為PM2.5。這兩類物質都可以被人體吸入,沈積在呼吸道、肺臟等。PM2.5傾向沈積在肺臟深部;而PM10主要沈積在較大的支氣管中。這些物質沈積在肺臟表面就可能引起組織破損、發炎等,進一步引起呼吸道疾病。・其他空氣汙染物?-二氧化氮(NO2)為空氣中的氮或燃料中的氮化物經由燃燒作用氧化而成,紅棕色、有刺激性臭味,對眼睛、呼吸道皆有刺激性。-一氧化氮(CO)主要來自汽機車排放之廢氣,為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無色、無味,易和血紅素結合以降低氧氣的運輸能力,導致暈眩、昏迷等現象。-二氧化硫(SO2)主要來自火山、燃料中的硫經由燃燒作用氧化而成,無色、有刺激性臭味,對呼吸道黏膜具刺激性,長期暴露可能產生上呼吸道症狀。和二氧化氮同為酸雨的來源。-臭氧(O3)為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紫外線進行光化學反應後所產生的衍生性汙染物,無色、有特殊性臭味,有強氧化性,可對眼睛、呼吸道造成強烈刺激性。台灣空汙現況根據瑞士空氣清淨科技公司IQAir所發布的「2021全球空氣品質報告 (2021 World Air Quality Report)」[3],在接受評比的117個國家之中,台灣排在第57位,在亞洲落後於第26位的日本、第44位的新加坡及第55位的香港。在首都(共107個)的評比中,台北排在第38位,在亞洲落後於第21位的日本。台灣的空汙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會有程度上的差異。以季節來說,冬季的空氣品質普遍比夏天差,可歸咎於三個原因:・境外汙染物:北京、天津、及整個中國東部沿岸的汙染物隨著東北季風的吹拂引入台灣。・東北季風背風面:由於中央山脈的阻隔,使得台灣西半部位於東北季風背風面,空氣流通較少,造成汙染物擴散不易,進而堆積。・混合層高度較低:冬天對流較差、大氣中的混合層較低,不易將汙染物往垂直方向擴散。而以時間來說,在一天當中,早晨7-9點及傍晚5-9點是空氣汙染較嚴重的時候,主要和都市生活作息相關,這兩個時間點不但是上下班的尖峰時刻,也是人們用餐的時段,交通工具與餐廳油煙排放所帶來的戶外空氣汙染不容小覷。行政院環保署有建立一個即時空氣品質監測網[4],透過中央、地方、大型事業、特殊性工業區的測站,即時更新台灣各地的空氣品質。指標有AQI (Air Quality Index,空氣品質指標)、PM2.5、PM10、O3(臭氧)及O3(8h),民眾可以隨時上網關心自己周邊環境的空氣品質,以便做相應的防範。空汙與肺癌「每天吸入髒空氣,會不會造成肺癌啊?」「沒有吸菸的人,為什麼也會得肺癌呢?」你也有這樣的疑問嗎?在肺癌的風險因子中,吸菸是最重要的,大部分的肺癌患者為吸菸者,僅有約15-25%肺癌患者終其一生未吸過菸[5]。在台灣,90%以上的女性肺癌患者都是不吸菸的[6],那又是為何得到癌症呢?讓我們來看看肺癌的風險因子到底有哪些,而空汙和肺癌又有什麼樣的關聯?肺癌的風險因子有:吸菸(包括二手菸)、致癌物質暴露(如:亞硝酸胺、多環芳香烴、放射線、石綿、鎳金屬、鎘金屬等),肺部慢性發炎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基因遺傳、長期油煙暴露、空氣汙染等[7]。其中油煙暴露與長期的空氣汙染便是台灣女性肺癌患者的常見致病因素。那空氣汙染究竟如何造成肺癌呢?研究顯示[8],當空氣汙染物(如PM2.5等)進入到人體呼吸道時,會促進已突變的呼吸道細胞轉變成類似癌症幹細胞的狀態。另外,空氣汙染物會刺激巨噬細胞聚集到呼吸道,釋放特定細胞激素、引起發炎反應,也會使突變的呼吸道細胞增生。這些反應最終就可能促成癌症的發生。如何防範空汙對人體的影響「在汙染的環境中,要怎麼保護自己和他人?」空氣汙染是全民的議題,在政府端,可以鼓勵民眾使用電動車、避免使用柴油車輛、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在民眾端,只要從身邊著手,便可以大幅減低空汙對人體的影響哦!那要怎麼做呢?・室外防護配戴口罩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率防範汙染物進入呼吸道的方式,但根據不同需求,需要配戴不同類型的口罩。不是所有場合都應該配戴醫療口罩,一般醫用口罩主要是防飛沫傳染病,對PM2.5的防堵效果約只有30-70%。那要如何選用口罩呢?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9],當民眾在道路上騎乘機車或腳踏車時,建議佩戴「附加活性碳拋棄式防塵口罩」(符合CNS14756);當戶外PM2.5濃度偏高時,建議佩戴「防霾(PM2.5)口罩」(符合CNS15980)。而一般醫用口罩適用於醫療院所,N95口罩則適用於傳染病流行期。此外,民眾也可配戴「穿戴式空氣品質監測器」隨時監測周遭環境的空氣品質,或使用手機與智慧穿戴裝置的空氣品質監測app。若偵測到空氣品質不佳,可即時配戴適當的口罩、並避免戶外活動,以防止空汙對健康的危害。・室內防護民眾通常只注意到室外的空氣汙染,但事實上,人體所受到空汙的影響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室內,諸如烹飪所產生的油煙、拜拜的焚香、室內的芳香劑及清潔劑、新裝潢的油漆等。這些東西離我們最近,卻也最容易被我們忽略。那要如何防護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開空調、空氣清淨機等,維持居家空氣的流通及潔淨。並確保在烹飪時,開啟抽油煙機,正確用法是:開火前3分鐘到關火後10分鐘,切記不可做完菜立刻關閉抽油煙機,因為油煙中的PM2.5含量很高,料理完最好等個5-10分鐘再關閉。另外,烹飪時也可配戴防油煙的口罩,阻擋油煙的吸入。結語肺癌在世界及台灣的十大癌症中,發生率第二、死亡率第一,且近年來發生率有持續上升的趨勢。若想遠離肺癌,除了要預防菸、致癌物質的暴露外,防止空氣汙染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台灣即將進入空汙嚴重的季節(秋冬),民眾要注意外出時避開空汙高峰、配戴適當口罩;室內在生活起居空間善用空氣清淨機與循環空調、抽油煙機等。自己的健康自己守護,杜絕疾病纏身!參考資料:[1] 世界衛生組織 (2022.10.3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WHO global air quality guidelines: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PM10), ozone, nitrogen dioxide, sulfur di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executive summar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SBN: 9789240034228[3] IQAir. (2021). World Air Quality Report: Region and City PM2.5 Ranking.[4] 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2022.10.31)[5] Cheng ES, Weber M, Steinberg J, Yu XQ. Lung cancer risk in never-smokers: An overview of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Chin J Cancer Res. 2021;33(5):548-562. doi:10.21147/j.issn.1000-9604.2021.05.02[6] Ko YC, Lee CH, Chen MJ,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lung cancer among non-smoking women in Taiwan. Int J Epidemiol. 1997;26(1):24-31. doi:10.1093/ije/26.1.24[7] Malhotra J, Malvezzi M, Negri E, La Vecchia C, Boffetta P. Risk factors for lung cancer worldwide. Eur Respir J. 2016;48(3):889-902. doi:10.1183/13993003.00359-2016[8] Swanton C, et al.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an Actionable Inflammatory Axis for Air Pollution Indu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owards Molecular Cancer Prevention. ESMO Congress 2022, LBA 1[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面對空污,民眾該如何選配適合的口罩? (2022.11.01)【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佳穎醫師】秋冬慎防空污致癌!談肺癌與空氣品質關聯】
-
2022-10-27 養生.家庭婚姻
上5次廁所才能沖馬桶…婆婆節儉過頭人妻抓狂:省到全家確診!
婚後如何與伴侶家庭磨合是項難題,當價值觀、日常觀念不同時,更容易導致磨擦產生。近日有人妻抱怨老公原生家庭較傳統,婆婆勤儉到連馬桶水都要省,甚至因為不想花錢快篩讓全家確診,還批評她買清潔用品浪費錢,讓她抓狂表示,和婆婆同住根本「大錯特錯」。該位人妻指出,由於婆婆是「勤儉持家型的女人」,有些節儉習慣常成為兩人吵架導火線,像是為了省水,上廁所總是要累積3~5次才要沖馬桶,廁所也總是飄著臭味,十分噁心。而她在廁所放芳香劑、用濕紙巾擦屁股的習慣也被婆婆批評浪費錢,向老公抱怨也只會得到「媽媽年紀大了,習慣改不過來,我也說服不了她」的說詞,還要她體諒一下,不要沒事找事,「畢竟廁所也不是我在洗」,讓她有苦難言。而日前疫情升溫,婆婆出現咳嗽、不舒服的症狀,卻一直推說「小感冒而已」,且因快篩試劑太貴、戳鼻子感覺不適,打死不願快篩,結果全家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出現症狀,才不得已和大家一起快篩,發現「全都中獎一輪」,包含人妻自己也沒逃過確診命運,讓她痛批「到底誰家的婆婆會為了省錢拿健康在開玩笑」?確診一事觸及她對居家整潔的敏感神經,認為康復後還是要注意環境衛生、降低和病毒接觸的機會,便上網採購幾箱抗病毒和抗菌的用品供家人使用,並請婆婆幫忙簽收貨品,沒想到婆婆收貨後擅自拆箱,還在家庭群組內斥責她誇張、浪費錢,「嫌家裡很髒亂?」,即便有人緩頰稱她「比較愛乾淨,本來就會買」,婆婆仍繼續罵道「抹布擦一擦就好、用濕紙巾浪費錢」,讓人妻崩潰表示「受夠了」,打算和老公討論要搬出去住。網友對婆婆省到全家確診的行為也表示無法接受,但也認為老人家改變不了,勸原PO早點搬家,「不要指望婆婆會改」、「老人家都喜歡在奇怪的地方省錢,我阿嬤也是要省水而不沖馬桶的,都不知道這樣會卡尿垢,反而要用更多水和清潔劑」、「我小時候也是很節儉,長大發現水費衛生紙濕紙巾根本很便宜」、「搬出去,你改變不了他的。反正他都這樣罵你了,就順勢黑化吧」、「這篇文加深了絕對不要跟婆婆住的決心」。也有人指出原PO老公放任婆婆也是幫兇,「妳老公才是真正的錯誤」、「讓老公留在家裡你自己搬出去順便跟他離婚怎麼樣?你老公超沒擔當的」、「那個在群組幫妳講話的比妳老公還有用還有存在感」。
-
2022-10-19 醫療.皮膚
天冷擦護手霜越用越乾?2秘訣教你如何正確使用護手霜
天氣變冷,很多人都會出現肌膚乾燥的狀況,加上現在防疫期間,許多人一直用熱水洗手,造成手部乾裂脫皮。當手部乾燥、粗糙,或過度清洗時,肌膚很容易起皺或失去彈性,此時,許多人都會使用護手霜!然而,使用護手霜有什麼小秘訣?食藥署帶您來瞭解,手部皮膚乾燥的原因、保養的方式、護手霜的成分以及使用上的小訣竅。注意這些細節 呵護與保養雙手造成手部肌膚乾燥、起皺原因很多,像是自然老化、過度清潔、接觸過多清潔劑、過度暴露在陽光下、抽煙等。因此,想要維持手部肌膚柔嫩,可留意洗手時的水溫、塗抹護手霜、適度去角質、防曬、讓手部休息及補充水分等方式來保護雙手。首先,洗手時建議用微涼水洗手,因為水溫過高容易將皮脂洗掉、破壞肌膚屏障,洗完手後可使用護手霜讓手部獲得滋潤,並減少水分流失。必要時,手指關節處可以適度使用磨砂膏等產品去除老廢角質,開車或騎車時建議戴袖套、塗抹防曬劑,避免紫外線造成的傷害。此外,別讓雙手過度操勞,記得要適度休息,每日喝足2,000c.c.白開水,補充一日所需。 如何正確塗護手霜?牢記2個小秘訣市售護手霜產品的成分與乳液、乳霜相似,常見添加油脂、臘、脂肪酸等油性成分,以及水、多元醇、水溶性高分子等水性成分,再輔以乳化劑、防腐劑、色素、香料及功能成分等,主要用途為保濕與滋潤手部肌膚。在塗抹護手霜時,食藥署分享二個小秘訣:一是「弄濕雙手再用護手霜」,像是洗完手後,可趁著手部微濕的情況下擦護手霜;如果雙手感到乾燥時,可先稍微沾濕再擦上護手霜,較易推開塗抹。二是「睡前擦護手霜並戴手套」,睡前擦上護手霜,並戴上棉質手套睡覺,可避免護手霜沾到床單或棉被,起床後雙手也會變得又嫩又漂亮。擦臉的乳液和擦手的能不能混用?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保濕產品可以混用,但臉的肌膚較薄、手的角質層較厚,還是要依據膚況、龜裂程度選擇。若是乾性肌膚可選用較油的產品、油性肌膚則最好選用親水性強的保濕產品,避免毛囊阻塞,進而造成毛囊炎。而當手部龜裂或是出現有傷口時,可先使用消炎藥膏厚再塗上護手霜,並且隨時補充,避免乾燥龜裂的情況更基嚴重。
-
2022-10-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泡三溫暖、洗澡水40度都不好!日醫羅列九大「NG健康常識」
三溫暖、泡溫泉療養、睡滿7個小時等等,這些都是普遍存在於坊間的健康常識。然而日本媒體「NEWポストセブン」秋津壽男和望月理惠子兩位醫師,羅列了九項大家習以為常的NG健康知識,表示這些認知已經不合時宜,甚至還可能有造成反效果的風險。NG1.洗三溫暖在蒸氣間與冷泉池來回的三溫暖,其實容易造成短時間血管激烈收縮,對心血管容易造成負擔。如果要洗,務必注意入浴時間,不要在蒸氣浴裡頭待太久,冷水也只要給手腳沾過就可以了。NG2.「泡半身浴」促進流汗事實上不管全身浸泡熱水,還是只泡一部分,流汗量都不會差太多,也沒有科學根據支持泡半身浴更健康。NG3.洗澡水溫40度若是在睡前入浴,40度的水溫會因為溫度過高,讓交感神經活動更加旺盛,妨礙到睡眠品質。設定在38度左右即可。NG4.每天洗澡皮膚上其實含有油脂與微生物,這些與人體產生平衡。不過要是洗澡次數太頻繁,或者清潔劑和肥皂使用過量,容易洗掉這些東西,造成免疫系統能力下降。NG5.溫泉療法。事實上,溫泉療法並沒有得到醫療方面的證實。只能說在安靜的場合放鬆,有讓身體休息的功效而已。NG6.晚上10點至凌晨2點是睡眠黃金期無論何時入睡的,重點都在最一開始的三小時產生內分泌,才是睡眠的黃金期。NG7.睡滿7個小時睡眠的重點在於品質而不是量,睡眠品質高的四小時,功效也大於品質差的8小時。NG8.長時間睡眠儲備體力長時間睡眠或許可以恢復體力,但「儲備體力」是不可能的。NG9.想要睡好覺,就選用柔軟的棉被枕頭太軟的枕頭和棉被,其實對睡眠中的翻身動作有礙,讓身體必須花更大的力氣才能翻身,因此最好選擇有點硬度的寢具比較好。
-
2022-09-29 醫療.泌尿腎臟
出現泡泡尿代表腎壞掉要洗腎了嗎?醫曝腎臟病惡化的關鍵因素
「泡泡尿」是不是「蛋白尿」?望著馬桶裡解尿後久久不散的白色泡沫,你不由得擔心了起來:這樣是不是蛋白尿呢?自己是不是腎臟出了些問題?以後可能面臨洗腎度日的未來?先別過度緊張,其實泡泡尿的形成就跟肥皂泡泡一樣。肥皂分子是界面活性劑,能夠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讓泡泡可以穩定存在。同樣地,若尿液中出現了其他物質,在尿液衝擊馬桶水面,也容易產生久久不散的泡泡。過去常會有人把這種現象與「蛋白尿」劃上等號,但實則不盡然,並不是所有泡泡尿都代表蛋白尿。泡泡尿也可能代表尿液中含有其他原本不應該出現的物質,如:特定氨基酸、多肽、蛋白質……等。當然,也不是所有泡泡尿都代表腎臟出現了問題,喝太少水導致尿液過濃、泌尿道感染、或者是馬桶裡有清潔劑也都會導致泡泡尿喔!腎臟是我們重要的排泄器官,能過濾血液,並以尿液的方式排除濃縮的廢物。按照一般腎臟生理,健康腎臟過濾的尿液是不太會存留蛋白質、氨基酸、葡萄糖的。一旦腎臟出現病變,便可能導致這些物質跑到尿液中,或沒能力把這些物質再次回收到血液之中。不過,正常尿液中還是會存在一些蛋白質的。腎小管在正常情況下會分泌尿蛋白(尿調理素 Tamm-Horsfall glycoprotein),以抑制結石與泌尿道感染。但若過多其他的蛋白質滲漏在尿液中,便是異常現象,也容易產生泡泡尿。事實上,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泡泡尿患者是蛋白尿。但即便如此,泡泡尿依舊可成為病人作腎臟亮起紅燈的警訊之一。若不太放心,可以到醫院以尿蛋白試紙或其他檢驗方法,篩檢看看自己有沒有蛋白尿。如上所述,蛋白尿成因眾多,可能是腎臟問題(如慢性腎病:腎小球過濾出現病變導致蛋白流失、腎小管損傷導致重吸收蛋白的能力衰退),也可以是血液中小分子蛋白含量增加(如:多發骨髓瘤、漿細胞病)、泌尿系統過度分泌(如尿道感染),導致我們能在尿液中測得到蛋白質。當然,蛋白尿也不是「只看一次」就可以下的診斷,三次尿檢中兩次以上測得尿蛋白含量異常才可以立下診斷。若單就腎臟問題而言,嚴重的蛋白尿意味著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多半為腎絲球病變導致腎絲球對血液過濾的通透性增加。如一個破了洞的濾網,大分子的蛋白質會慢慢從間隙中流失到尿液之中。除了蛋白尿的表現之外,因血液中重要蛋白的流失,還可能間接導致高血脂、全身性水腫的狀況。為什麼蛋白尿與腎病變的關聯如此重要呢?根據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KDIGO)慢性腎臟病(CKD)指引,慢性腎病的定義是:為期超過3個月的腎臟功能或結構異常。其中,又以腎絲球過濾率(eGFR)以及蛋白尿作為功能異常的兩大指標。若腎臟因長期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或發炎遭受破壞,有可能導致腎臟產生永久性的病變,造成腎功能受損,這時我們便容易在尿中發現蛋白質。淺談「腎病變」與「高血壓」的關係持續性的蛋白尿通常意味著慢性腎病,其致病機轉多元:可能是免疫性、代謝性疾病、腎毒性物質、血流動力、或是腎臟感染等因素。我們又可依腎絲球過濾率以及持續蛋白尿的嚴重程度將慢性腎病分成低風險(綠色)、中度風險(黃色)、高風險(橙色)、以及超高風險(紅色)患者。若是早期較低風險的慢性腎病,經過積極治療還是有機會挽回腎臟功能,而不致踏上洗腎之路的!慢性腎病常見的風險因子包含: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老化......等等,其中又以高血壓作為造成慢性腎病惡化最重要的單一風險因子。在諸多慢性腎病成因之中,高血壓排行第三,僅次於排行第一的糖尿病與第二的腎絲球病變,可見血壓調控對於腎臟健康扮演莫大的角色。更有趣的是,慢性腎病與高血壓有著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微妙關係,兩者環環相扣,各自可以是彼此的成因跟結果。在恆定的生理環境下,腎臟可以藉由調控血流來維持腎內微血管壓力的穩定,然而對於過高或過低的血壓依舊可能導致疾病。若血壓太低,可能會造成腎臟灌流不足而導致缺血壞死:若長期過高的血壓,則會引起腎絲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增加的壓力會損害足細胞(podocyte)與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的完整性,讓腎臟過濾血液的屏障受損,在血管張力與通透性增加的情形下,使血漿中的蛋白質更容易滲出,進而產生蛋白尿。也因腎絲球發炎、微血管受損、蛋白尿等因子,導致腎小管缺氧壞死,腎臟功能下滑,使患者暴露於慢性腎病的風險。 同時,也因爲慢性腎病打亂了神經與荷爾蒙對血壓的調控,容易導致高血壓的發生。若欲延緩腎功能的惡化,打破這個由慢性腎病與高血壓形成的惡性循環至關重要。高血壓除了可能引起腎臟疾患,也可能導致心衰竭、中風、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喪失等慢性共病。根據最新的台灣2022年高血壓指引,高血壓的定義已下修至收縮壓/舒張壓大於等於130/80毫米汞柱。欲控制血壓,可以先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如:限鈉、減重、戒菸戒酒。控制不良便會需要降壓藥物的輔助,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收縮素受體拮抗劑(ARB)(前述兩者為高血壓用藥的一線選擇)、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等。未控制的高血壓,最終若使腎功能腎絲球廓清率下降至15mL/min以下,便須考慮洗腎(即血液透析)或者是換腎(腎臟移植)。透過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我們也可以避免腎病狀況的惡化。一些流行病學研究也更加確立了慢性腎病患者白蛋白尿與高血壓控制不佳的關聯性。相較於腎絲球過濾率,蛋白尿更是在高血壓、血壓控制不佳扮演重要的決定因子。泡泡尿雖然不盡然代表蛋白尿,但仍能作為警訊,反映出腎臟功能可能出現慢性腎病變。慢性腎病的病程不容小覷,當病人有逐步惡化的腎功能、高血壓和白蛋白尿(albuminuria),未來死於心血管疾病也會較常人高出許多。如廁時若看見長久、持續性的泡泡尿,懷疑是蛋白尿時,別過度緊張,可以前往醫療院所進行檢查以排除心中的疑慮。若不幸被診斷蛋白尿一樣別太過擔心,因為透過及早介入治療也是有辦法改善腎臟病的預後的!參考資料:1.Khitan ZJ, Glassock RJ. Foamy Urine: Is This a Sign of Kidney Disease?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9 Nov 7;14(11):1664-1666.2.Carroll MF, Temte JL. Proteinuria in adults: a diagnostic approach. Am Fam Physician. 2000 Sep 15;62(6):1333-40.3.Levey AS, Grams ME, Inker LA. Uses of GFR and Albuminuria Level in Acut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2 Jun 2;386(22):2120-21284.Nangaku M. Chronic hypoxia and 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 a final common pathway to end-stage renal failure. J Am Soc Nephrol. 2006 Jan;17(1):17-25.5.Ku E, Lee BJ, Wei J, Weir MR. Hypertension in CKD: Core Curriculum 2019. Am J Kidney Dis. 2019 Jul;74(1):120-131.6.6.Wang TD, Chiang CE, Chao TH, Cheng HM, Wu YW, Wu YJ, Lin YH, Chen MY, Ueng KC, Chang WT, Lee YH, Wang YC, Chu PH, Chao TF, Kao HL, Hou CJ, Lin TH. 2022 Guidelines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Taiwan Hypertension Society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cta Cardiol Sin. 2022 May;38(3):225-325.7.Agarwal R, Andersen MJ. Correlates of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ypertension. 2005 Sep;46(3):514-20. 【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蘇家龍醫師】泡泡尿怎麼辦?要洗腎嗎? 淺談腎病變與高血壓的關係】
-
2022-09-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塑膠包裝到底能裝熱食嗎?一文看懂塑膠種類及是否含有塑化劑
台灣是塑膠的生產大國,也是外食天堂,所以用塑膠袋、塑膠盒裝食物早已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自從疫情以來,各種外送平台非常興盛,外送取代很多內用的市場,也讓一次性的塑膠包裝使用量增加很多。但是之前塑化劑事件發生之後,大家對塑膠包裝心裡都感到有點陰影,就怕不小心又吃進了塑化劑這種環境荷爾蒙,產生對內分泌、致癌等等方面健康負面的影響。就因為食品用塑膠包裝實在是在方便性上難以取代,但是與其擔心用多了到底安不安全,不如我們來多了解一下各種食品塑膠包裝的特性,選擇適合的塑膠包裝,享受方便,又可以避免食安風險。基本上韋恩建議,大部分的塑膠包裝都不要裝熱食,這樣比較安全。雖然理論上是有一些塑膠相當耐熱,但是在品質良莠不齊下,以目前一些研究數據來看,難免仍有塑化劑污染的風險。而且目前大部分的塑膠包裝的設計是以一次性使用為出發點,重複加熱下更可能增加塑化劑或塑膠單體溶出的機會,或是製造包裝磨損而導致後續食安風險的機會。如何判斷塑膠的種類?為了更進一步保護消費者,衛服部已經訂定法規要求,在「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應標示之事項」裡,全面要求食品接觸面含有塑膠材質的食品容器具或包裝,將應標示其材質名稱、耐熱溫度及重複性或一次使用等資訊,以利消費者正確使用。所以消費者在購買蘇嬌容器時可以注意各塑膠包裝的外帶標示,才知道正確的用法。此外,在許多塑膠包裝的食品底部,可以看到一個三角標誌,裡面的數字就代表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也就可以更進一步知道該包裝使用的是什麼塑膠材質了。不過因為現在法規並沒有強制複合材質要分開標明,所以為了要保護自己,我們還是要多懂一些有關塑膠的分類常識。微波食品的塑膠盒現在便利商店有琳琅滿目的盒裝微波食品,包含咖哩飯、義大利麵等等,這些盒裝食物都是以冷藏型態放在冰箱裡保存,要食用前才拿來微波食用。這類包裝又分為蓋子與盒身,兩者材質與使用並不一樣。盒蓋材質:LDPE (聚丙烯)性質:不透明、堅硬耐熱性:耐90-110度,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4類塑膠盒身材質:PP (低密度聚乙烯)性質:透明、堅硬耐熱性:耐70-90度,不算很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5類塑膠微波食品的軟袋現在便利商店裡也有很多微波食品如雞胸肉、滷味、炸雞塊等等,不用盒裝而改用塑膠袋裝。這類塑膠袋其實不是單一材料,而是所謂的積層袋,也就是其實是從外到內是由很多層不同材質的塑膠融合而成。通常對外的外層使用具可印刷性、又要有足夠的強度與保護性的材料,如聚醯胺(PA/尼龍)等。而與食物直接接觸的內層,特別要要求無味、耐油、耐化學性好,常用的如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是PET等,有時候中間還會強化加上幾層不同材質的塑膠,以阻絕濕氣或氧氣等等。材質 1: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性質:柔軟耐熱性:耐90-100度,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鹼、耐油、抗撕裂、抗穿刺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7類塑膠或是材質 2:PET(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性質:韌性佳耐熱性:耐60-85度,不算很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水、隔氣性佳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1類塑膠塑膠袋塑膠袋是台灣人裝熱食用得最多的包裝,從裝熱湯、肉羹、麵線、煎包、小火鍋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就算是內用其實也會有以塑膠袋接 處熱食的機會,因為有的小攤販因為不想洗盤子,所以就直接用塑膠袋套在盤子外,吃完就把塑膠袋丟掉就再換一個。所以到底用塑膠袋裝熱食到底會不會吃進塑化劑而慢性中毒?這是很多人心裡一直有的疑問。這時侯,就要先從塑膠袋的材質了解起,塑膠袋材質不同,耐熱程度也有所不同。塑膠袋材質不同,耐熱溫度也不同認真來說,台灣市面上的塑膠袋共可分成3種材質的,HDPE與PP的才可以裝熱食;而LDPE的不耐熱,會融化變形。但是這些材質一般人很難用外觀分得清楚,而且即使是HDPE與PP可以耐熱,還是不宜裝超過90度以上的熱食,像火鍋或炸物、臭豆腐這種滾燙的東西,還有有可能超過其耐熱溫度,還是要特別注意。HDPEHDPE耐熱溫度約90~11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阻水、阻氣等特性,外觀多半呈現半透明到不透明,HDPE做成的塑膠袋揉搓時會有沙沙的聲音。HDPE塑膠袋耐熱又耐冰,用途最廣。HDPE可回收,分類屬於第2類塑膠LDPELDPE耐熱溫度約70~9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等特性,外觀為半透明。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揉搓時較不會發出沙沙聲。LDPE塑膠袋耐熱溫度低,不適合裝熱食。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裝熱食時如果袋子會溶化變形,那很可能就是LDPE的,不適合再食用。LDPE可回收,分類屬於第4類塑膠PPPP耐熱溫度約90~14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可煮沸等特性。外觀較有光澤。不耐冰比較脆硬。PP塑膠袋可以裝熱食。(據說南部較常用)PP可回收,分類屬於第5類塑膠塑膠袋溶化後會產生有毒物嗎?塑化劑與塑膠單體塑膠袋被溶解後要注意兩大部分,分為單體與塑化劑,因為塑膠是由很多單體形成的聚合物,所以溶化後會釋放出小分子的單體。而塑化劑是塑膠在成形時添加的微量助劑,幫助增加塑膠的可塑性,也可能在塑膠溶解時一併溶出。而塑化劑就是之前讓台灣人聞之色變的一種環境荷爾蒙,也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塑膠單體所幸,HDPE一般無毒性,即使在極高濃度下,也僅對動物產生可逆性的肝臟傷害(如肝脂肪增加),而LDPE之毒性與HDPE相同,一般而言並不會產生毒性。另外PE不會增加罹癌的機會,因此在使用上具有相當的安全性。PP並無口服毒性,也不會增加人類罹癌的機會,因此在塑膠容器中為較理想的食品容器材質。資料來源: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振昌醫師,台灣癌症基金會。塑化劑理論上,塑化劑大多使用在PVC塑膠成形上,LDPE、HDPE、PP都屬於很好成形的塑膠,不需要添加塑化劑,這也是許多專家在過往衛教上強調的,但是現實世界中並不完全是理想狀態,這也讓專家們目前無法解釋。就在不久前,曾經發生過知名品牌宜家家居(IKEA)從印度進口的2款「TROLIGTVIS隨行杯」,在衛生福利部的邊境查驗中,被發現檢出塑化劑濃度超標6到9倍的案例,雖然在邊境查驗就發現,所以該批產品並未進入台灣市場,已經直接退運或銷毀,但是理論上PP不應出現的塑化劑,結果還是檢驗出來了。另外,在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陳美蓮教授,歷年來針對食品容器及包裝用塑膠材質之塑化劑溶出研究、食品塑膠容器包裝管制政策對塑化劑溶出量改變之影響研究,都可以發現即使是PE材質的塑膠袋或塑膠盒,都可以驗到塑化劑的殘留(即使並未超過法規限量)。即使是最不應該添加塑化劑的寶特瓶PET,都可以驗出少量塑化劑溶出。而國際上也有大量研究發現,理應不該有塑化劑的PET瓶裝水,裡面也都驗得到塑化劑殘留,而經過長期保存實驗推論如這篇 Phthalate Esters and Their Potential Risk in PET Bottled Water Stored under Common Conditions,這些塑化劑來自PET瓶身緩慢釋放出來。此外,在食藥署99年度食品器具塑化劑溶出試驗結果也看到,理應沒有塑化劑的PE、PP材質食品包裝中,也都檢出若干DEHP的塑化劑,其中PE材質12件樣品中檢出5件,最高達0.69ppm (雖然低於溶出試驗標準1.5ppm),而PP 材質32件樣品檢出5件,最高達0.82ppm (低於溶出試驗標準1.5ppm)。所以這些本不應出現塑化劑的塑膠包裝都出現若干塑化劑,目前專家們都還找不出合理的解釋,最有可能的推論是這些塑膠或多或少都有混入回收來的塑膠原料,這些塑膠原料在回收過程中如果沒有經過嚴謹的分類、純化、分離,就會摻入本不應該添加的少量塑化劑。所以現實世界與理論並不完全相等,要保護自己的健康,還是做最保守的打算,盡量避免塑膠容器裝熱食。透明塑膠盒、透明保鮮膜-PVCPVC被大量用在食品包裝或生活中其他塑膠製品,如電線、水管、雨衣、建材、及各類醫療器材(軟管、軟袋)等,因為具有易加工及可塑性等特質,使用上非常普遍。食品中主要作為一些透明盒子(如蛋糕、水果),或是泡殼(藥品膠囊的透明殼)。因為製造上一定需要添加塑化劑,所以如果加熱是很容易釋出塑化劑的,而且加熱之後,PVC單體也會溶出釋放到食品中,PVC的成分氯乙烯單體為已知的人類確定(第一級)致癌物,所以要盡量避免。而且PVC因為含氯,所以回收時也可能會產生有害的戴奧辛等空氣汙染物,對環境也是不利的。所以為減少聚氯乙烯(PVC)危害環境及健康,環保署已經公告,2023年7月起禁止含PVC的食品包裝製造、輸入及販賣,違反販售每件次罰1200到6000元,製造、輸入罰6萬到30萬元。因此大家現在就可以注意盡量避免使用PVC的食品包裝,尤其是不要加熱或盛裝高油脂的食物。不過現在其實PVC相關製品已經不多,透明盒子可能都以PET代替,保鮮膜可能都以PE代替,大家可以注意包裝上的標示再挑選購買。材質:PVC (聚氯乙烯)性質:透明度高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不耐油塑化劑:含回收:可回收第3類塑膠寶特瓶-PETPET寶特瓶是現在廣泛使用的飲料瓶包裝,其實寶特瓶依照性狀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晶型的PET瓶,耐熱性較好,也比較厚重,用於承裝需要較高熱處理(熱充填)的飲料;另外一種是非結晶型的PET瓶,這類瓶子不需要高溫加工,可以拿來裝瓶裝水,或是使用於較高等級無菌冷充填的茶飲、咖啡等等,所以重量比較輕薄;再有一種裝汽水的,因為需要耐壓、但是不需要耐高溫,所以也是不需要結晶,但是要比較厚重。以現在環保減碳的趨勢來說,所有飲料瓶都努力於減輕瓶身重量,這樣節省材料本身的碳排放,也可以減少運費。所以PET單位強度足,大量取代了厚重的PP飲料瓶,同樣是茶飲瓶,PET飲料瓶大概只有PP瓶所需的一半重量,絕對不是某些PP瓶牌子所做的錯誤話術,說PP瓶後才是對產品比較好的保護。綜合來說,PET都不要重複使用,也不要拿去加熱或自己裝熱飲進去比較好,因為過熱會造成PET瓶軟化溶化,就連未開封寶特瓶長期放在汽車內,都會有殘留物從PET瓶身溶出的問題,最引人關注的是寶特瓶裡常使用的催化劑-銻的問題。而由前面的資料也看出,許多國際研究都有發現瓶裝水裡還是有塑化劑殘留,本來理論上PET的製造是不需要添加塑化劑的,所以這也是理論敵不過現實的例子。材質:PET (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性質:透明度高、易成形、硬度佳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酒精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1類塑膠養樂多、保麗龍碗盤-PSPS又叫聚苯乙烯,發泡過的PS就是大家不陌生的保麗龍,算是常見的食品包裝,目前熟知的是養樂多這種小塑膠瓶(未發泡PS)或是裝生鮮肉、魚的托盤。以往還比較常見的還有茶飲杯(發泡PS),只是已經越來越少見。曾經許多外帶咖啡杯蓋也是使用PS材質,但是現在也都漸漸更換為PP的。環保署目前公告的限用保麗龍飲料杯規定,本來要2022年7月1日起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的,但是現在將其刪除而併入各縣市自行管制範圍,實施日期不能晚於2024年。材質:PS (聚苯乙烯)性質:透明度高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酒精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6類塑膠PS.魚油或是柑橘類精油因為極性與苯乙烯相近,所以滴上去會有互溶的情形,所以也要避免用PS裝魚油或是柑橘類產品。紙盒、紙碗、紙杯等紙餐具因為外送、外食大流行,所以紙碗、紙杯、紙盒、紙盤等等使用量很大,大家往往誤以為這些紙餐具只是紙漿所做成的,其實不然。紙本身是做不到耐油、耐水的,所以為了承裝各式食物,紙餐具的表面一定要再做加工處理,也就是淋膜,就是將薄薄的塑膠(LDPE、HDPE、PP)覆蓋在紙餐具的表面上。因此這紙餐具多耐熱就要看噴上去的塑膠到底是哪一種。只是目前紙餐具並沒有將其所淋膜的塑膠材質明顯標示於產品外觀上,所以我們從外觀並不知道淋膜到底是最耐熱的PP,普通的HDPE,還是最不耐熱的LDPE,所以還是假設食物溫度不要超過70度比較安全,也不要盛裝食物微波爐、電鍋進行再加熱。不要以為是紙製包材比較安全、環保,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塑化劑等污染物。材質:討論參考塑膠袋的PP、HDPE、LDPE耐熱性:保守估計不耐熱微波:不可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注意,要清理後做為「廢紙容器類」不要放到「紙類」去。因為淋膜的關係, 回收後必須送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要先將塑膠膜與紙材分離,分離後之回收塑膠膜與紙材才能分開再利用,如果沒做好分類,就只能當作一般垃圾處理,所以前端的分類就很重要。運動水壺-PCPC又叫聚碳酸酯,是相對耐高溫的塑膠,而且強度高、耐撞擊,所以是相當適合重複使用的塑膠。唯一要注意的是,PC生產時要使用雙酚 A作為原料,但是瓶子如果因使用不當導致刮痕、磨損,於後續高溫加熱、酸鹼、酒精、微波處理或強力清潔劑等作用下,即可能導致雙酚A釋出,而間接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而雙酚A也是已知的一種環境荷爾蒙,所以台灣已經全面禁止製造及販售含雙酚A之嬰幼兒奶瓶。而成人使用PC的水壺或水杯,也要避免進行加熱或長時間之陽光直接曝曬,也不要用強力清潔劑過度清洗,而使用後發現有刮傷、霧面或變形時,應立即更換。材質:PC (聚碳酸酯)性質:質輕、透明、機械、強度高、耐高溫耐熱性:耐120至130度,耐熱 (審慎裝熱食)微波:避免其他耐性:耐酸、耐油、耐酒精塑化劑:不含 (理論上,參考以上Ikea案例)回收:可回收其他類塑膠透明冰沙杯-PLA目前在一些透明的的冷飲杯、冰沙杯、沙拉盒等會使用一種生質塑膠PLA(聚乳酸),PLA的原料因為來自生質的澱粉發酵成為乳酸再經過聚合,而不是使用石油材料,同時業界又宣稱它可以自然分解,所以曾經受到重視環保消費者的喜愛。一時之間,許多碗、叉子或是號稱甘蔗渣做的杯子都打著環保的旗幟冒出於市場上,但其實都是以PLA為材質。但是這股熱潮突然又退燒了,像2020年麥當勞率先停用PLA,將沙拉盒和透明冷飲杯改回為紙容器,民眾才發現PLA並沒有業界訴說的那麼美好,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PLA實際上的分解與大家想像中的在大自然界自然分解,有很大的一段距離。而且如果在回收時,誤把PLA與其它塑膠混和的話,反倒會造成回收上的災難,所以台灣麥當勞指出,做這個決定是有許多消費者要回收餐盒容器時,常常PLA和塑膠傻傻分不清,也質疑PLA用後的流向,促使公司淘汰PLA材質容器。材質:PLA (聚乳酸)性質:質輕、透明耐熱性:耐50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其他類塑膠所以PLA的回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與其他塑膠類混和在一起,以免其他塑膠的回收也失敗。但是在台灣其實還沒見過什麼單獨回收PLA的地方,所以多半是拿去焚燒了,這是最被人詬病的地方。而且即使是PLA想要在土壤裡分解,也必須在特定條件環境下才可以緩慢分解,參考之前快樂小藥師的PLA吸管測試報告,半年還是完整好好的;或是綠色和平的測試,33天後幾乎沒有變化。結論現代文明可以說是塑膠文明,不僅食品包裝離不開塑膠,身邊幾乎所以物品如電腦、手機都離不開塑膠。當然,如果能夠減少塑膠的使用,對地球環保、降低碳排放一定是件好事,如果能在使用塑膠包裝時,多注意到各類塑膠包裝不同的優缺點,更可以保護我們自身的安全與健康,免於受到塑化劑或潛在致癌物的影響。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09-09 醫療.骨科.復健
中秋節大攤小攤烤肉趴,燒烤時姿勢不良,「1部位」痛到不行,骨科醫師教你護筋骨三部曲
一年一度的中秋連假就要到了,台灣人很流行在秋節前後吃烤肉來過中秋,然而骨科醫師卻發現,往年不少民眾常常在連假過後,陸續向骨科門診報到,一詢問才發現原來是在歡樂聚會之際,有民眾因採買時的重物搬運,或烤肉彎腰前傾的不良姿勢,甚至可能聚會後清洗爐具不當使力等,而出現腰椎、手腕等不適甚至疼痛。因此,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特別提醒大家,在烤肉前的準備,烤肉時和烤完時收拾工作,可以參考以下介紹的護筋骨三部曲,才不會在連假過後,這裡痛那裏痛。 首部曲︰烤前準備迎接烤肉盛會前的採買準備,往往跟烤肉本身同樣令人興奮期待.面對賣場琳琅滿目的商品,請記得遵守以下原則︰1.少量多樣:例如汽水、啤酒等飲品,以往民眾可能一次買整箱(24罐),覺得較為划算,但因中秋採買物品較多,建議可採取「少量多樣」的原則,如飲料部分改為買一手(6罐)、或寶特瓶裝,既可以讓選購的種類更多元,又可以避免一次搬太重而受傷。2.蹲低抱起:面對比較重的商品,在搬運時切記要靠近蹲低,避免直接彎腰抱起,尤其曾有椎間盤突出病史的患者更要小心,否則還沒烤到肉就傷了腰,會讓整個中秋連假相當掃興喔!3.推車代勞:中秋烤肉採買物品眾多,民眾至賣場往往需要花上一、二個小時,建議盡量減少靠身體搬運的次數,買多買少都善用推車代勞輕鬆選購,甚至推到停車場方便上車,如此可將受傷的機率降到最低。二部曲︰烤肉當下終於來到烤肉的重頭戲,在與家人親友開心聊天、大啖美味的各種燒烤之際,也要注意烤肉姿勢是否不良,以下四個小技巧,可以讓您快樂吃烤肉,安全顧腰椎︰1.忌蹲低坐:傳統的烤肉都設計得非常靠近地面,然而長時間坐低板凳、或低烤肉,將導致身體長時間前彎,而增加腰椎壓力,導致事後相當不舒服,因此應該將烤肉架架高、墊高、或放高處,減少烤肉時的彎腰次數。2.長夾助攻:倘若無法改變烤肉架高度,也可以利用加長的夾子,增加人體與烤肉架的距離,如此就可以坐較高的椅子,避免低蹲低坐,導致腰椎受傷。3.雙手並用:面對比較重的烤物,例如大支串燒、鋁箔紙盒、大肉排,可以出動雙手雙夾,避免因為單手夾重物負擔過重甚至導致扭傷。4.電烤神器:近來流行的「電烤盤」、「電烤神器」等,除了免去升火的麻煩外,也讓民眾可以在室內吹著冷氣烤,或是放桌上輕鬆烤,甚至也可以減少煙灰,好處多多。 三部曲︰烤後收拾吃完了美味的烤肉,就是大家分工清理收拾的時間,此時不少烤肉專家的手腕與腰椎都開始「累累的」,因此如何「省力」護手腕、顧腰椎?不妨參考以下的小技巧︰1.鋁箔防焦:建議在烤肉時,可用鋁箔紙包裹食材,並搭配一點水分或米酒,就有蒸煮的效果,又可以避免烤焦,這能讓事後在刷洗鍋具較為輕鬆,另外使用鋁箔時,要記得亮面朝食材,霧面朝熱源才是正確的。2.木炭處理:建議先降溫再分批夾開,如此可避免太重或燙傷,而在移動木炭包或爐具時,切記不可直接彎腰搬運,容易造成腰椎不適;此外在提水降溫時,一樣要遵守蹲低再提起的大原則,倒水時水桶可放膝蓋上減少腰椎受力。3.省力刷洗:建議先將爐具、鍋具以溫水或清潔劑浸泡,讓刷洗污垢能較為省力,避免跟它「直球對決」而過度用力刷洗,導致手腕扭傷或媽媽手。現代人運動量少,肌耐力較不足,因此像直接彎腰搬運重物、長時間蹲坐烤肉、過度用力刷洗等動作,都容易讓酸痛找上門,建議大家烤肉時,盡量把握以上三部曲的原則,減少受傷的可能,讓每次的烤肉都買得開心、吃得盡興、清潔省力。延伸閱讀: 。中秋烤肉把握5要訣,「1食材」絕對要煮熟才吃,否則恐釀腸胃炎而且會傳染 。中秋節吃月餅又要吃烤肉,跟著王牌營養師劉怡里這樣做,不怕隔天體重狂飆,「1食物」只能吃1/4個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9月BA.5可能再創疫情高峰 醫師提醒藥物治療效果差
國內目前疫情雖然趨緩,但專家認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9、10月台灣應該會出現新一波變種病毒BA.4與BA.5的疫情高峰,確診數會再度上升,住院與死亡率雖然不會比Omicron高,但重點是多數的新冠抗體藥物對治療BA.4與BA.5感染的效果並不好,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面對新的疫情沒有其他辨法,只能持續靠防疫三寶「口罩、酒精與不摸眼口鼻」。許秉毅表示,BA.5目前是美國最盛行的新冠病毒株,並已在葡萄牙、英國、法國造成新一波的感染,而台灣已出現BA.5的本土病例,根據歐美的研究顯示,在BA.1及BA.2疫情高峰過後的3到4個月,會出現另一波BA.4、BA.5的感染,因此台灣有可能在9月或10月再現疫情高峰。許秉毅表示,最近在知名的「自然 (Nature)」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BA.4與BA.5病毒表面的「棘蛋白 (spike protein)」出現變異,變得具有更高的傳染力及免疫脫逃力。研究發現,BA.4與BA.5對曾注射疫苗者體內含抗體血清的抵抗力,是BA.2病毒株的4.2倍,顯示有強大的免疫脫逃力,是BA.4與BA.5病毒株得以肆虐全球的重要原因。研究也指出,BA.4與BA.5雖然傳染力很強,但大都只引起輕症,在葡萄牙的一項研究發現,在BA.4與BA.5盛行期間,受感染者的需住院率與死亡率其實與Omicron原始變異株盛行期間相當。不過,大部分藥廠出產的新冠抗體藥物在治療BA.4與BA.5感染上的效果並不理想,只有美國禮來公司 (Eli Lilly) 的抗體藥物 (bebtelovimab) 具有較佳對抗BA.4與BA.5病毒的效果,目前已獲得美國藥物暨食品管理局 (FDA)的緊急授權使用。許秉毅表示,在全球努力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已3年之際,許多人都希望生活趕快恢復正常,目前疫情趨緩,不少人的防疫鬆懈,但病毒卻仍不斷演化,造成新的疫情,民眾每天都仍可能遇到到受感染者,或被新冠病毒汙染的環境,除了注射疫苗,別忘了「防疫三寶」,也就是口罩、酒精、不摸眼鼻口的心,如果只是皮膚接觸到新冠病毒,還不至於被傳染,只需要用酒精或其他清潔劑消毒,殺死病毒就好,但是接觸到病毒的手如果一旦摸到眼睛、鼻子或嘴,病毒就會迅速進入人體。
-
2022-07-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冰箱太久沒清髒如馬桶!專家指2大風險,簡單4步驟輕鬆清潔
一般人鮮少有定期清潔冰箱的習慣,食物一冰往往就是好幾天,有得放到過期、有得捨不得丟、有得甚至放到根本忘了,翻冰箱時驚奇「竟然有這個!」或「這是什麼?」,不少人笑稱冰箱根本是「時空膠囊」。 這樣的情況雖說起來好笑,但其實影響著食安,嫚嫚營養師呼籲,民眾平時就應妥善冰存食物,並定期清潔冰箱,以免造成食物中毒,或增加罹患肝癌機會。 冰箱不清恐增肝癌風險?營養師指2大健康疑慮 嫚嫚營養師表示,食物冰存不當最擔心的就是細菌和黴菌,細菌等微生物多是怕熱耐冷,在常溫之下約放一小時就可能倍增,放進冷藏後雖能抑制增長,但無殺菌功能,本來的細菌依舊存在,也還會在冰箱內持續擴增,只是速度較慢。另外像是如滴出的熟食湯汁、飲料、醬料、油脂等,或是生食的包裝、塑膠袋、報紙等所帶的塵土、上頭的細菌等,這些也是常見冰箱的汙染源,不少研究發現,民眾家中的冰箱的汙染程度普遍和馬桶差不多。 據統計,台灣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就是「隔夜菜」,包括民眾準備的「便當」,很多人準備便當會習慣先將原本的食物放置常溫環境中一陣子再放到冰箱,在不知不覺中就吃下了不少各式各樣的細菌,這不僅容易食物中毒,腸道健康受到影響,免疫力也會受到波及,身體常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對健康而言不論是短期或長期影響都不佳。 另一方面,食物冷藏環境是有保有濕度的,這也是發霉的基本條件。冷凍庫因溫度通常在-18˚C,水活性會下降,黴菌無法作用,發霉機率較低,但冷藏溫度約在5-7˚C,並無法抑制黴菌,食物放久便會發霉,吃下帶有黃麴毒素的發霉食物,除了恐引食物中毒,也會增加肝癌風險。而黴菌也會擴散,同個食物一處發霉其他地方也會跟著發霉,周圍的也可能受到波及,且肉眼未必可見。因此看到食物發霉就該丟,旁邊的也最好捨棄。 使用冰箱保持6大觀念,確保食物無虞,更有助健康! 分裝冷藏:為避免冷藏不當引食安疑慮,嫚嫚營養師建議,採買回來的食物,或是一次性置備較大量的食物,在放入冰箱之前應先分裝好,最好使用透明玻璃容器盛裝,較不會有因酸或熱溶出有害物質的疑慮,之後也會比較好拿取;另外是飲料、乳製品等無法ㄧ次性食用完的食物,需要避免沾到口水孳生細菌,並在熱的情況下就放進冰箱保存,降緩細菌在危險溫度帶下繁衍速度。 冷藏隔夜菜:若要裝隔夜菜,也應先分裝並在熱的時候就冷藏,然後再開動,可放在獨立一層或周圍沒有其他食物的位置,減少對其他食物溫度干擾,在流通性好的冰箱空間內,熱的食物也能很快降溫,不至於使冰箱壞掉或旁邊的食物壞掉。也建議冰超過一天就該丟棄,像是許多人會將火鍋冰起來加料連吃好幾天,這實屬不妥。 充分加熱:從冷藏取出後,食物應充分加熱超過75度至少5分鐘殺菌,並且也要留意,食物每經過一次加熱,營養素就會被破壞一次,在第二次加熱時幾乎已沒有甚麼營養可言,更不用說是第三或第四次,只有果腹和吃下細菌的風險,長期如此也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清出過期:平時也應檢視冰箱中的食物,有保存期限的應定期清出過期的,根本忘了是冰什麼或是好久不見的食物更應盡早清出,並保持先進先出的習慣,快過期的放在最外面,避免真的放到過期。冷凍庫則通常1-3個月是可接受的。 放7分滿:冰箱空間也建議存放至7分滿就好,以免冰箱內冷氣通風不佳使得冰存效果不佳,像是許多民眾會放到全滿,後續近來的食物、食材就較不易受到妥善冷藏,也容易腐壞。 生熟分開:熟食、生食應分開放,並且熟食放上面、生食放下面,以免交叉汙染,或生食包裝上的細菌、泥垢、灰塵等掉落至熟食造成汙染,即便熟食有封蓋、包裝,但風險還是能避免則避免。 至於許多研究認為蛋、牛奶等不宜放在冰箱門,觀點在於冰箱門開關時會影響溫度,食物容易壞掉,對此嫚嫚營養師則認為可作為參考,因為蛋其實本來就可以放在常溫下,就像購買時那樣,冰箱門的擺蛋區只是方便有個空間存放蛋,且經測試冰箱開關時的溫差也僅0.5˚C,差異並不大,因此參考即可。 防冰箱不潔引肝癌、食物中毒,簡單4步驟10分鐘定期清潔! 除了食物冰存的方式外,嫚嫚營養師也呼籲平時應定期的清潔冰箱,以確保食物、食材冰存環境無虞。建議每個月清一次,最久也該每一季清潔一次,並用中性天然的清潔劑清潔擦拭,如檸檬水、小蘇打水、白醋等。抹布建議使用全新的、乾淨的抹布,避免使用流理臺上的以免汙染,那通常都已有相當大量的細菌、油汙。 為進行定期徹底清潔,建議先將所有食物、食材取出,可不用關閉電源,先將冷藏食物移置保溫箱或其他常溫的位置,冷凍食物移置冷藏,將冷凍庫先擦拭後再放回,接著再擦拭冷藏區然後放回冷藏食物。不用擔心食物在過程中壞掉,一般普遍建議冬天食物避免放在常溫超過2小時,夏日則為1小時,清潔過程通常約10-20分鐘內可結束,在可接受範圍,而若平時就有定期清潔,時間自然更短。除了內部擦拭外,門邊磁條也要擦拭,以免汙垢、灰塵等堆積久了影響冰箱密合,使食物冷藏效率變差、容易腐壞。養成良好的冰存觀念、食用準備,並時常留意冷藏環境,對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就好?營養師:母湯,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避免隔夜菜長細菌引中毒 營養師:食物溫熱時就該冷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6-12 醫療.泌尿腎臟
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
不少病人到腎臟科門診求診的主訴之一,就是最近觀察尿的泡泡很多,想檢查一下「腎臟」是否出問題。的確台灣腎臟醫學會有宣導,「泡、水、高、貧、倦」是腎臟發生問題的徵兆,而其中的「泡」即是指尿液有泡沫,或是俗稱的泡泡尿。但有泡泡尿,可不一定就是腎臟出問題喔!蛋白尿越多,洗腎風險越高泡泡尿之所以會是腎臟病的徵兆之一,是因為可能暗示著尿中有蛋白質。腎臟的過濾膜正常會阻擋血液中的蛋白質流失到尿中,一旦尿中出現蛋白質,且真的是從腎臟來的,即代表腎臟本身可能出了問題。 蛋白尿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但是腎臟功能受損的結果,一些研究指出,它亦可能是加速腎功能惡化的原因。在相同的腎功能範圍下,當蛋白尿越多,洗腎風險越高,例如當腎絲球過濾率在60-75 ml/min 之間時,顯著蛋白尿的病人,較蛋白尿正常的病人洗腎風險上升至70倍! 而若腎功能原本就不佳(腎絲球過濾率 15-30 ml/min ) 且又有顯著蛋白尿,洗腎的風險更上昇至2000倍以上! 泡泡尿不等於蛋白尿雖然泡泡尿可能暗示著病人有蛋白尿,但是尿液有泡沫並不等於就有蛋白尿。因為現今西式的馬桶在一些正常狀況下即可能造成個人誤判,臨床經驗上即有許多求診前擔心不已的病人檢查結果其實是正常的。根據一篇韓國研究,回顧病歷看就診主訴有泡泡尿的病人,究竟有多少比例真正有蛋白尿?結果發現,最後僅22% 的病人真的有蛋白尿 ! 其他近 8 成是正常的。 這些情境,都會讓尿液產生泡沫那為何尿液中會有泡沫?現今絕大多數的家庭是西式的馬桶,原本就存在一灘水封,而小便時沖入水封的速度越快,就會激盪拌入越多的空氣至水封中。 或是尿下的高度越高,衝擊水封的力道越大,拌入的空氣越多,就會產生更多的氣泡,因為男生通常是站著小便,所以一般瞬間產生的泡沫也會比女生多些。 甚至水喝較少的狀況下,尿液會較濃縮,表面張力與水也會相差越大,更容易產生泡沫。其他較少的原因如馬桶表面有清潔劑附著、等,亦可能在正常的情況下產生泡沬。 所以不論男女,小便時第一時間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泡沫 ; 尤其在一些情境下尤其容易,如:經一整夜沒有小便,清晨的第一泡尿 ; 或是因為有事情在忙無法立即上廁所,憋尿憋了一段時間的小便。此時的瀉洪,伴隨膀胱強力的收縮,通常尿得又急又快,衝擊力也大,又是濃縮的小便,會產生最多的泡沬。怎麼觀察,是否為真的泡泡尿?若想觀察是否為真的泡泡尿,可留置5分鐘觀察,若是蛋白尿造成的泡沫應該會繼續存在。因此,若發現小便有泡沫先不要太緊張,可透過觀察、與問自己是否有上述情境,必要時再找醫師求診檢查確定即可,當然您本身若已有一些慢性疾病,就更應提高警覺多留意囉。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5-22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
2021年11月,台大醫學院和台大公衛學院合作的研究,發現室內的氣態汙染物竟然與肥胖的指標相關。這篇研究由我和台大環境與職業科學研究所陳佳堃副教授,以及全球衛生中心吳涵涵助理教授共同發表,值得我們重新檢視室內的空氣品質與健康的關係。多數人一天80%的時間在室內,空品對健康影響大。大部分人一天80%以上的時間待在室內,所以室內空氣品質好壞,與健康密切相關。但是我們並不清楚,比如肺癌病人,他所處的環境、呼吸的空氣可能跟肺癌相關,那麼辦公室以及居家室內的空氣品質,絕對扮演某種重要的角色。目前的醫療環境裡,病人太多了,醫師能扮演的角色非常有限,常常只有診斷疾病、開藥、開刀,為病人尋找最佳的診斷以及最好的治療方法。但病人所期待的,是醫師幫他(她)找出生病的原因,疾病的根源在哪裡?但是醫師的時間、能力及所學也相當有限,對於病人高度的期待,難以達成。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對肥胖的效應最強,其次為二氧化碳。室內空氣汙染的研究,相當辛苦也不易,因為必須把健康及空氣品質監測的儀器,帶到居家或工作場所,做較長時間的檢測;還要檢測人體的生理資訊以及健康指標,最難的就是受測的健康族群或者是病人必須同意。我們在2017到2018兩年間,利用暑假期間到60個居家、總共127位受試者的室內環境,檢測他們的24小時空氣品質,包括室內的PM 2.5、PM10、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室內的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TVOC)、甲醛濃度。加上邀請每一位受試者接受體脂計測量,以及血液生化的檢查,定義體脂率比較高以及肥胖指標較高的,當作是肥胖組。我們發現,室內的二氧化碳和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以及其他氣態汙染物,皆與肥胖指標相關。經過控制多變量分析之後,發現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與室內的二氧化碳,和肥胖的相關性最高。而當二氧化碳與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一起考量時,後者對於肥胖的效應是最強的,相對風險將近兩倍。家具、廚房櫥櫃及清潔劑,都可能是汙染物來源。此研究主要的限制,是人數較少、檢測的居家樣本數也不太夠,可是在127個受測者裡面,經過控制與肥胖相關的干擾因子之後,我們仍然看到了如此清楚的結果。所以這個研究是值得我們重視以及注意的,如何減少居家室內氣態汙染物的汙染,才能減少肥胖的風險。居家中的家具、廚房櫥櫃及清潔劑,皆是需要注意的來源。此研究也指出,如何減少室內氣態汙染物,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增加室內空氣的通風換氣,所以並不是打開窗戶風就會進來,而是要有一個主動式的通風換氣系統,或者是加上有被動式的良好通風環境,能夠帶動室內空氣的交換。所以開窗、開門,或者是開兩個窗戶,或者是加上一個主動式的抽風扇,將室內的空氣抽出去,比較可以增加室內空氣流通,以及換氣的效果。我們今年也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大傳播的控制,在台大醫院參加了兩次環境防疫的記者會,提出了如何增加室內通風換氣的方法,可掃QRCODE閱讀。閱讀論文:Recommendations for ventilation of indoor spaces to reduce COVID-19 transmission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door Gaseous Air Pollution and Obesity: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60 Households
-
2022-05-19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近來,Omicron疫情蔓延,不少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可能也呈現快篩陽性或因親友染疫需接受居家隔離。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提醒,研究顯示,異膚病友若染疫,感染情況和一般民眾並無顯著不同。普遍不會加重、惡化,因此病友可以安心,不用太過緊張、驚惶失措,在這時刻,生物製劑、免疫調節藥物等用藥更要持續,異膚症狀較不會「疫」起搗亂,病友面臨雙病夾攻的機率也會大幅降低。李政源表示,門診中,常有異膚病友擔心「如果染疫,異膚病情會不會惡化、加重?」。事實上,國外研究統計,異膚病友若不小心染疫,剛出現感染症狀時,的確有大約4成的人面臨惡化情況,不過到了後來,多數皆能改善且無需系統性治療。甚至少數病人,感染後異膚狀況是改善的。由此可知,異膚病友染疫時,異膚病程並無顯著變化,且其異膚的嚴重度也不會顯著改變新冠重症的風險,病友可放寬心。不管是染疫或需要接受匡列、隔離,平常做的皮膚保濕工作都要繼續,用藥也不要自行中斷,生活才不會受太大影響。平常備好該用的藥、保養品,以免突遭隔離為了避免突然確診需要隔離,或臨時受到匡列導致出入家門採買、拿藥不方便,李政源也提醒,在這段疫情比較起伏不定的時刻,異膚病友可先準備好足夠的保濕乳液、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必要時,像免疫調節等藥物也可與醫師商量是否需以慢性處方箋方式開藥,減少出入醫院頻率,當接受隔離、匡列時,也可透過視訊和醫師討論用藥與各項疑惑,才不會一有狀況就無藥可用而增加異膚失控風險。如果異膚病友因染疫、遭匡列而需居家隔離,身邊藥物剛好用完,皮膚又癢到很難受,此時該怎麼辦?李政源建議,此時,異膚病友更需做好保濕,也要避免搔抓、過度清潔,洗手後,記得擦點護手霜、保濕乳液,若需要使用消毒水、清潔劑,也要記得戴上手套,以免皮膚受刺激,進而增加接觸性皮膚炎風險。此外,舒壓也是很重要,病友可以在家適度運動、伸展,或與家人、親友視訊聊天、互動,或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幫助身心平衡、壓力釋放。藥用完又癢到難受,可試試「濕敷療法」當遇到上述情況,且皮膚狀況很差,病友也可採用「濕敷療法」提升皮膚保溼能力,並減少搔癢、不適。「濕敷療法」做法如下:第一步潤濕:先使用微溫水或室溫水泡澡五到十分鐘,水溫微溫,不宜過燙,泡澡後,讓水分進入皮膚,然後稍微擦乾。第二步塗抹:在皮膚表層先薄擦上一層的醫師指導的藥膏後,再擦乳液。第三步濕敷:將束套或布料浸泡溫水後稍微擰乾,套在患部,對濕疹患部進行濕敷。重點在於「浸濕」,以及「完整包覆」。第四步乾敷:套上乾的束套或布料,強化固定效果,避免搔抓,讓濕敷效果延長。記得每隔半個到一小時,檢查敷料與皮膚是否過乾,過乾就要補水補乳液。居家使用溼膚療法,一次大約三小時,依病況調整治療總天數、頻率、藥物,可與醫師討論後調整。疫苗注射後,少部分藥物需停藥一到兩周另外,李政源也鼓勵異膚病友注射Covid-19疫苗,不過他提醒,注射Covid-19疫苗後,少部分全身性免疫調節劑(如methotrexate)與小分子JAK抑制劑等藥物因可能干擾疫苗效果而需暫停用藥一到兩周,而使用生物製劑則不需停藥或減少藥物劑量,建議病友根據自身用藥、治療狀況和醫師進行討論,才能在治療與疫苗效果間取得平衡。
-
2022-05-11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怎麼辦?五千人居隔經驗幫你沙盤推演,必要準備一次看
不同於過去兩年,目前主流病毒株Omicron傳播快速,使病例數節節上升,所幸輕症比率高,也因為如此,別以為確診距離自己很遠,建議大家以「我確診了」為前提, 對於居家照護與隔離認真思考並沙盤推演,例如快篩陽性之後,第一件事應該做什麼?輕症在家如何安排生活、三餐,常備用藥及萬一要送醫的交通工具,若家中有小孩老人,更要事先思考設法,有備無患。尤其一旦確診後,同住家人或室友也必須接受「3+4 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大家一起都得隔離,有些事情若沒有事前準備好,到時候可能連在外幫忙跑腿的人都得時拜託。元氣網收集「居隔怎麼伴」line社群五千位「學長姐」經驗,並訪問多位確診者,根據過來人的經驗,提供超前部署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為群體免疫奉獻心力,也能平安順利。【確診前】|【確診了】|【確診後續】【確診前】 數位準備──超前部署排名第一位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於五月九日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指出,國內走上病毒共存之路,確診數大量增加,居家照護是最好的選擇,但居家照護與隔離需要透過數位工具對外聯絡,甚至遠距看診,建議先盤點數位資源,準備遠距設備及相關APP:1.視訊看診等許多事項需要有數位能力的人操作,請事先找好可協助的人選。2.準備相關軟硬體,如手機、電話、電腦、網路、視訊配備等。3.可能會用到的APP:(1)健保快易通APP:可查詢PCR結果並填寫自主。>>【看詳細教學步驟】(2)健康益友APP:可預約看診、拿處方,並有藥師送藥到宅服務。>>【Google Play下載】、【App store下載】(3)「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被隔離不用慌,加入社群一起來交流討論,分享照護經驗!>>【下載連結】 我可以居家照護嗎? 居家照護指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在家中療養,適用對象為未滿69歲、無血液透析(洗腎)、懷孕者,但65至69歲獨居者不適用。5月7日為止的確診者,居家照護隔離天數是10天,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5月8日起居家照護隔離治療天數縮減為7天,相關規範如下:1.居家照護7天:距離發病日或採檢日達7天,且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及症狀緩解,才可解除隔離治療,無須再做快篩或PCR。2.自主健康管理7天:無症狀者不須快篩就可外出及正常生活,但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接觸不特定對象的公共場域,禁止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群聚型活動。 居家照護環境需要符合那些條件: 1.以 1 人 1 室,且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如果同樣都是確診者,可以多人一室。2.如果每次浴廁使用後均能適當清消,也可以在沒有獨立衛浴的個人專用房間隔離。3.如果為了照顧需求,可與確診者同室,如家長照顧孩子,但確診者解隔後,必須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看詳細】 常備用品: ‧食物:家中有無足夠存糧?有人協助送餐?規畫三餐飲食取得方式 ‧藥物:常規服用的慢性藥物、醫師公會建議藥品: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和維生素B、C。‧其他醫療相關:如口罩、體溫計、乾洗手液、血氧機 (如家中有)、快篩試劑等。‧日常生活用品:盥洗衣物、個人清潔用品、衛生紙等。‧環境清潔用具:清潔劑、漂白水、75%酒精、抹布、垃圾袋等。‧休閒娛樂用品:想看的書、追劇編號。‧辦公用品:如果必須居家上班,請確認家中可以處理公務的相關物品是否齊備。>>【看詳細】 對外聯絡: 1.事先找好特殊情況所需對外聯絡資訊、同住家人以外的緊急連絡人2.地方政府關懷服務中心或衛生單位窗口 >>【看詳細】3.防疫計程車(待補,但我一直找不到)‧台北市防疫計程車:申請方式:撥打台北市防疫專線 (02)2375-3782 ‧新北市防疫計程車:申請方式:撥打新北市衛生局電話(02)2257-7155車資計算:按一般計程車跳表計算有症狀或居家隔離再快篩 ‧哪些情形需要快篩? >>【看詳細】‧專家傳授快篩時機 >>【看詳細】‧快篩購買地圖 >>【看詳細】【確診了】當兩條線終於出現:居家檢疫、自主防疫者:五月十二日起,若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不用再接受PCR篩檢。可使用「健康益友」APP或連繫所轄衛生局安排,透過遠距醫療或視訊方式由醫師確認快篩結果進行評估並通報。一般民眾:戴好口罩後盡速至鄰近的採檢院所進行進一步檢測,切記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快篩陽性怎麼辦?>>【看詳細】那裡可以接受PCR採檢?全國社區指定採檢院所,可查詢各地可採檢醫院和診所,可先電話詢問及預約。>>【看詳細】目前可採檢地點包括社區篩檢站和各大醫院篩檢站,許多縣市陸續開放「車來速」篩檢站,提供快篩陽性的民眾預約後駕車前往篩檢。許多醫院採取預約制,可先線上預約,但目前接受採檢的人太多,預約到的時間通常會比較久,據了解,可能要預約到的時間已是三天之後。如果要比較快做到PCR,到醫院急診現場排隊可能是最快的方法,但也必須排隊,可能至少要排隊三小時以上。重要注意事項:受檢時請一定要更新聯絡方法,方便聯絡根據新北市經驗,未收到疫調通知的三個常見原因:1.可能留存電話有誤2.自主回報系統更改資料3.自填疫調填錯如何得知結果?何時得知結果? 公費篩檢不會主動通知結果,可在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進入「COVID-19病毒檢測結果」,確認篩檢報告。由於案件數太多,採檢結果也需要等待。但目前快篩陽性的確診率高,通常快篩結果為陽性,已可視為自己已經確診,開始採取相關措施。PCR結果顯示確診了,我該做什麼? 1.即使尚未得到結果,請視為自己確診,待在家中不要外出,透過醫院網站及健保健康存褶等候檢驗報告。2.通知同住家人室友為「密切接觸者」,請他們準備進行 3+4居家隔離,職場同事和有過接觸的朋友大部分已不再需要匡列,但建議可以主動告知,請他們多留意身體變化。>>【看詳細】3.填寫「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5月1日「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上路,民眾PCR陽性後,需自行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連結方式包括,「健康存摺APP」或是疾管署發送「確診簡訊」。通常Pcr陽性後的2至3天會收到。1.手機簡訊/到醫院或採檢站採檢時,醫院會請採檢者留下手機號碼,留存後,PCR確認為陽性,資料就會藉由健保署傳到疾管署系統,疾管署利用手機用簡訊方式通知。疫調系統網址為「https://bbs.cdc.gov.tw/」。2.健康存摺APP/指揮中心將「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串接健保APP。4日起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就可進入系統。>>【看詳細】【確診後續】我收的到居隔書嗎?居隔書通常會在自主通報後2至3天會收到,成人是電子版,廿歲以下的紙本,上面會有隔離時間。會有人打關懷電話給我,或提供關懷物資嗎?因為確診的人很多,地方政府基層人員忙不過來,可能會延遲而沒有收到,建議耐心守候,先好好休息,盡量減少不適,若有需要的文件,可等解隔之後再去申請;至於關懷包,如果自己已經有所準備,可把資源留給需要的人。
-
2022-04-22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免洗餐具有味道正常嗎?能耐高溫?招名威:3種情況不要用!
出門在外吃東西,不免會用上免洗餐具,不過免洗筷打開會有種味道,有的甚至特別強烈。另一方面,塑膠免洗餐具可耐高溫,但真的每個都安全無虞嗎?對此美國毒物理學專家招名威教授指出,若免洗筷出現3種情況就避免使用,而塑膠類也並非全部都能耐高溫,使用上還是得多留意些。 塑膠免洗餐具可耐高溫?招名威:記住1個原則。 招名威教授表示,免洗餐具大致上可分成塑膠類和植物類兩種,塑膠類免洗餐具較少出現味道等問題,大多遵循食藥署規定而使用較5號「PP」及6號「PS」等高耐熱材質,不過雖說耐高溫,但一樣建議避免接觸「過度高溫」,例如在烹煮時使用,以免吃到溶出的塑膠。另外,有時也會看到3號的「PVC」餐具,這種是強烈建議避免高溫食物。而之所以會說「大多遵循食藥署規定」,是因為無法保證市面上無不肖業者使用規定以外的材質,這類便可能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物質。因此雖說大型連鎖店所使用的塑膠餐具,為維護商譽會做好品質控管,民眾較可安心使用,但為避免混淆、誤認「只要買得到的都有保障」,大原則來看還是盡量養成避免塑膠餐具碰熱食的習慣為佳。 免洗筷有味道正常嗎?招名威:3種情況不要用。 免洗筷等植物類餐具在成形時,多會經過脫色、使用漂白、二氧化硫等,達顏色佳、賣相佳、不易發霉等目的,顏色越白使用越多,在打開免洗筷時所聞到微微的味道,就大多就是化學物質的味道,而非原木或竹子的味道。而據食藥署規定,免洗筷不可有不良變色、異臭、異味、發霉、蟲蛀、不良異物等,且二氧化硫殘留物應低於500ppm、不得檢出含有過氧化氫及聯苯等成分,但正如前述,市售流動商品難以絕對保證。因此若拆封時味道太重、顏色怪異、疑似發霉,就建議避免使用為佳。為保健康、也兼顧環保,建議還是多以環保餐具為佳。 環保餐具會有食安問題嗎?招名威:材質還是得留意。 環保餐具定義範圍較廣,可如塑膠、木質、陶瓷、不鏽鋼等可重複使用餐具,當中也各有食安風險潛藏其中。塑膠類的碰到熱食一樣可能釋放有害物質,且清洗的時候容易刮傷,細菌、油漬、清潔劑等可能殘留。木質可能有發霉疑慮,吃下肚恐提升致癌風險。陶瓷則較容易打破。不鏽鋼疑慮較低,就是外觀較不出色。 因此建議若使用塑膠材質的環保餐具,一樣別接觸熱食,木質的則注意風乾、烘乾,且確實清洗,兩者都應定期更換避免刮傷過多還在使用。陶瓷就建議使用時注意安全,別打破就好。不鏽鋼則注意避免買到其他金屬。而不論是哪一種材質,都建議避免有塗裝、彩繪等,以避免染色劑引起另一種食安疑慮。 環保吸管不易完全清洗,建議使用一個月換一次。 另一方面,環保吸管近年來也相當受歡迎,招名威教授提醒,除了留意並考量上述提到的材質以外,也要注意環保吸管整體而言是較難清洗的,常見單用清水沖洗、或是倒入洗碗精用水沖,都是強度不高的洗滌方式,日久恐有各項飲料的殘留物於內,再加上內部相較其他餐具屬陰暗潮濕,較容易滋生細菌。因此建議洗滌還是得用吸管刷等細小的刷子清洗,並置於通風處風乾,約一個月就換一次為佳。 《延伸閱讀》 .微波食物安全嗎?會不會致癌?毒理教授:比起輻射更要小心4風險 .毛巾沒洗如同用馬桶擦身體!專家指3地雷,常過敏、私密處感染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09 醫療.自體免疫
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
入春氣溫劇烈變化,氣候晴雨不定,很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季節轉換特別敏感,常因嚴重搔癢感讓人抓不停,甚至可能把皮膚抓到出血。萬芳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林鼎智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其實可從日常調整做起,包括飲食、保濕、衣物與居家生活等,就能大幅提升療效。 少吃禁忌食物,降低過敏可能性 輕度病人應避免罐頭、零食等加工食品,原型食物則視過去病史決定,如果曾經吃過後數小時內發生明確過敏,才需要限制食用。 中重度患者若經藥物治療仍有搔癢感等症狀,除了加工食品以外,還需考慮避開以下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 1、醃漬類食物:泡菜、醬瓜等2、煙燻類:火腿、香腸等3、發酵類:酒、醋、乳酪等4、帶殼海鮮5、堅果類6、微波食品7、小麥製品 最怕搔癢感刺激,冷敷可止癢救急 林鼎智解釋,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因皮膚保濕因子缺失,導致屏障受損,所以外來刺激物、過敏原、細菌、病毒、黴菌等容易入侵,大幅提高皮膚發炎的機率。 也因屏障功能缺損,導致更嚴重的發炎,讓「癢」的感覺更強烈,加深患者想「抓」的慾望,一抓之下,又導致皮膚完整性被破壞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積極止癢對病人特別重要,除了依照醫囑擦藥,醫師也會視情況給予口服止癢藥物。如果搔癢感發生,可用乾淨濕毛巾冷敷止癢,取代搔抓。 浴後5分鐘內擦乳液,維持皮膚鎖水量 另外研究顯示,每天擦乳液、乳霜或油膏等保濕劑兩次以上,也能顯著提升皮膚鎖水量,加強皮膚屏障。 尤其在洗澡之後5分鐘之內擦上乳液,更能幫助皮膚維持最高含水量,有效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作。不過即便皮膚情況已經好轉,仍需勤擦保濕,預防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溫度敏感,過度乾冷與濕熱都不好,建議室內溫度應維持在攝氏22-24度之間;濕度則維持在50-60 %。 穿棉質衣物避化學品,流汗隨時按乾 日常衣著方面,建議穿棉質,避免毛衣或合成衣物;也要避免接觸塑化劑、清潔劑、香料、化學物品,且避免使用羊脂膏、綿羊油。 另外,游泳池的氯水也會刺激皮膚,每次游泳完一定要馬上用清水淋浴,沖去身上的氯水。汗水則是最常見的刺激物,夏天外出時,建議攜帶濕毛巾隨時按乾汗水,禁用濕紙巾。 林鼎智說,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失敗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是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中斷治療。事實上新一代類固醇藥膏問世,藥物只有極微量會透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不容易造成副作用。 而且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對於病人會精準選藥並調整劑量,用最少的暴露量來達到最大的療效。所以遵照醫囑,不自行改藥、停藥,就能恢復皮膚健康、擺脫搔抓人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上路/門診最高付1300元,一表幫你試算變貴多少.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愛自己」就是對自己說到做到!絕不輕易把自己交給不好的人,也不允許被不珍惜對待
-
2022-04-08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了怎麼吃飯、穿衣?「食衣住行4大重點」照顧者要知道
失智症一旦發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便會隨著時間降低,像是忘記怎麼穿衣服?忘記怎麼吃飯?忘記回家的路?這些生活起居上所面臨的照顧問題,不但會反覆發生更會隨著病情而加重,也是讓失智症照顧者壓力爆表的原因。 雖然一般會暱稱照顧失智症患者,像是照顧「老頑童」,不過根據愛長照實際收到讀者的回饋經驗中,大多異口同聲:「小孩子講了會聽會改,可是失智患者只能順著他的狀況調整。」以至於照顧者經常在瑣碎的日常照顧中疲於奔命。建議照顧者,可以先從基本的食衣住行,掌握照顧重點,調整生活節奏與習慣讓彼此都能共有安心、舒適的生活。飲食照顧重點 1、水分與營養補給適時補充水分,營養均衡並吃蔬果。2、應避免的飲食避免糯米等黏性強不易咀嚼的食物;避免固液體同時吃,若喝水易嗆咳,可給予果凍或小冰塊。 3、給予充足的飲食時間讓失智患者可以充分地咀嚼,避免消化不良及催促造成的壓力。如果患者咀嚼反應較慢,可以輕柔按摩下頷,引發吞嚥動作。 4、固定的用餐習慣用餐時間與用餐位置應該固定,菜色以營養簡單為主。 5、適度陪伴,觀察患者用餐情形陪伴失智長者一起進食,可在旁示範或引導失智者完成進食。如果容易掉食物,可選擇適宜的用餐輔具,方便失智患者用手抓。 6、拒食或營養吸收不佳拒食時,了解可能原因(如:活動量過少、牙疼、便秘腹脹、 憂鬱等)如果患者飲食狀況不佳,可與醫師討論鼻胃管灌食或胃造口手術的必要。 失智症者經常發生忘了已經吃過,或進食完要求再吃東西的情形。此時建議不要爭執,可以回答:「好!想吃什麼我去弄,你先看一下連續劇……」(用患者有興趣之主題,轉移其注意力)或改成少量多餐的飲食方式,每餐準備約七、八分的量,選擇易有飽足感的食物。 另外需注意口腔的清潔,以免口腔感染,造成牙齒發炎疼痛不適,影響情緒、進食及睡眠。穿衣照顧重點 1、衣著選擇以款式簡單、易穿脫為主。2、選擇衣物時,給予失智長者自主決定權。3、失智長者喜歡穿的衣服,多準備幾套。4、注意天氣改變,協助增減衣物。 基本上,對於仍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初期失智症患者,會建議可將每日衣物放置固定地方,鼓勵他自己穿脫。不但可以刺激維持生理機能,更讓患者保有自尊。如果患者忘記換衣服,或者穿了不合天氣的衣物,除了口頭提醒,也可以善用標籤輔助記憶。居住環境照顧重點 1、預防誤食藥物及過期食物服藥時需由照顧者協助,平時藥物、清潔劑應上鎖放在失智長者拿不到的地方,並定期清除過期食物。餅乾與點心盒中的乾燥劑,應預先清除。 2、預防火災關掉瓦斯總開關,平時瓦斯爐加蓋、必要時廚房應上鎖。 3、預防跌倒樓梯走道燈光明亮,顏色對比鮮明,家具要固定如有尖銳角應包起來避免受傷。設置扶手,門檻打平。此外家中走道上不應堆積雜物。 4、預防走失加裝複雜的門鎖或在門上加裝風鈴、感應式門鈴等。如果白天人手不足,可申請居家服務員到家來幫忙或陪伴就醫。 外出防走失照顧重點 1、愛心手鍊/指紋捺印/GPS定位愛心手鍊由「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推廣辦理,當民眾或警察看到疑似走失的患者,如果發現有配戴手鍊,可以撥打0800-056789免付費電話,將手鍊上的號碼告知「失蹤老人協尋中心」的服務人員,可讓對方聯繫家屬帶回。而南投縣社會處推出的愛心手鍊,則有行動條碼(QR Code)與序號,透過掃描民眾可以直接取得失智患者家屬的聯繫資訊,少了二次通報的等待時間。不過有些失智患者可能會抗拒手鍊的佩戴,出現抓、脫的舉動,此時不妨更換為其他方式。比如警政署提供的指紋捺印,或者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機與手錶,都是智患者走失的指路仙翁喔。 2.守護QR code布標/防水貼紙布標及防水貼紙都是愛長照提供給失智患者家屬申請的防走失小物,布標可以縫紉在衣服、毛巾等大範圍生活用品上;防水貼紙則用在拐杖、水壺、手機、背包等小範圍隨身用品,提供完整的防走失照顧。3.社區鄰里看頭看尾根據失智症協會調查,有95%的失智症患者是在社區生活,因此鄰居間的互助十分重要。建議家屬多多與鄰居互動,發自家長輩的照片並告知附近店家自己的聯繫資訊,請大家一起看頭看尾。一旦患者走失,鄰里間的照顧網就會成為第一道強而有力的防線。失智症照顧,可以說是全面性的包含了生活的大小細節,掌握照顧要領,除了為患者打造適切的生活環境,有助延緩病情惡化外,也讓照顧者不再手忙腳亂。身為照顧者的你,對於失智症的認識、資源的使用,是否依然存在許多未知?立即填寫問卷,幫助自己與失智症家庭!還有機會抽中iNO|太空人律動機、7-ELEVEN電子咖啡券:https://pse.is/443h5w
-
2022-01-26 醫療.自體免疫
身心放鬆可能加劇病情!注意4件事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過好年
春節假期,是大家放鬆身心的時候,但也是異位性皮膚炎加劇的高風險期。醫師提醒,過年前大掃除時,異膚患者要先加強皮膚保護,盡量不要直接接觸清潔產品,年假期間則要小心飲食和生活作息,維持免疫力平衡,勤抹保濕用品,才能平安健康的過新年。年前大掃除 要戴兩層手套亞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宥嘉表示,臨床上常有患者因為大掃除後疾病惡化,主要是洗洗刷刷使用的清潔用品,含有許多刺激性的化學成份,建議異膚患者要戴上兩層手套,內層是直接接觸皮膚的棉質手套,然後外層再戴上橡膠或PVC材質的防水手套,而且每次不要戴超過三個小時。如果真的無法戴手套,可在使用清潔劑前先為雙手塗抹凡士林,形成保護膜。大掃除的另一個重點是除塵,但揚起的粉塵中可能含有許多過敏原,會使皮膚狀況惡化,陳宥嘉醫師建議,一家人合力大掃除時,患者最好不要負責除塵的工作,可以先離開除塵中的房間,待清潔後空氣流通一陣子再回來,減少患者接觸或吸入粉塵的機會。大吃大喝 慎防吃到過敏原春節期間難免大吃大喝,喝酒的機會也多,陳宥嘉醫師提醒異膚患者要盡量少吃可能誘發病灶的食物,根據食藥署公布的「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包括甲殼類海鮮、芒果製品、花生、牛奶、蛋、芝麻、堅果、魚、麩質、大豆以及含有亞硫酸鹽的產品(例如香腸、火腿),都是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國際醫學期刊另外曾提出的易過敏食物還有小麥類製品、酒精、柑橘、香蕉、鳳梨、番茄醬、香料等,而在臨床觀察上,甚至連牛肉、咖哩、加工產品,也可能造成異位性皮膚炎加劇。另外,國人春節期間喜歡圍爐吃火鍋,陳宥嘉醫師說,麻辣鍋的刺激性高,再加上火鍋食材豐富多元,又有許多香料,對異膚患者都是「地雷」,千萬不能為了口腹之欲而放縱亂吃。但陳宥嘉醫師也強調,上述食材或食物並非絕對不能吃,每位異膚患者的狀況不同,要著重在飲食紀錄及觀察,可以酌量吃一點,並同步留意自己是否會出現過敏反應或者疾病惡化,一有不對勁,就要立刻停止食用。過年少熬夜 加強免疫力除了飲食,異膚患者應盡量保持生活作息的正常。陳宥嘉醫師說,春節假期是每年最長的假期,許多人會熬夜玩樂,卻不知熬夜其實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當免疫系統出問題時,異位性皮膚炎會更嚴重,而且一旦症狀加劇,常常半夜癢到睡不著,睡眠不足又造成免疫力失調,形成惡性循環。環境因素也是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一大原因。陳宥嘉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的研究,不同的氣候、都市化程度的不同,對異膚患者的影響也很大,春節期間民眾南來北往頻繁,異膚患者到外地時,常會因為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水質、溫度、濕度的改變和紫外線強度不同,而影響病情的穩定度,臨床上就常遇到異膚患者反映:「怎麼過年回一趟老家,病灶就惡化了?」勤擦乳液 做好自我保護正因為春節假期的風險太多,陳宥嘉醫師建議,異膚患者在這段期間一定要加強自我保護,除了留意飲食、少熬夜之外,同時要加強皮膚保濕,多擦乳液或凡士林,留住皮膚的水份。他進一步解釋,冬季氣溫低,皮膚原生的保濕成分(神經醯胺、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等分泌會下降,經皮水分散失也會變多,而異膚患者原本皮膚的保水能力就比較差,所以一定要每天多塗抹幾次保濕用品,才能避免病灶惡化。 但萬一春節假期時,異位性皮膚炎加劇,該怎麼辦? 尤其醫院診所此時都減少門診量,許多異膚患者很擔心假期發病會無處就醫。陳宥嘉醫師提醒,皮膚疾病種類很多,患者千萬不要亂買市售藥物。不妨平時先留意哪些食物或行為會誘發疾病惡化,在過年期間盡量避免。做好保濕、多注意飲食和作息,不要太放縱,才能加強自身的防禦力,擁有一個快樂的新春假期。
-
2022-01-25 該看哪科.兒科
高雄1歲男童誤食清潔劑 造成食道不可逆的終生傷害
高雄一名1歲多男童,日前在家中撿到一瓶未鎖緊的浴廁清潔劑,卻誤當飲料直接喝下,造成食道被強鹼灼傷,緊急治療,食道仍攣縮剩0.1公分,歷經8次食道擴張術,才勉強能流質或軟質食物。對此,醫師也提醒,因避免將家中藥物、清潔劑等有害物品,放置在幼童可觸及的地方。這名誤食浴廁清潔劑的男童,被送往高雄長庚醫院急診治療,由醫療團隊安排胃鏡等內視鏡檢查,發現他口腔中有大量潰瘍,還延伸至食道有二至三度潰瘍,胃部還發現呈現第四度壞死性嚴重潰瘍。收治病例的兒童胃腸科主治醫師賴宛孜指出,食道是有彈性的組織,若受強鹼等腐蝕性破壞,會導致萎縮、攣縮甚至演變成狹窄,因此,醫療團隊趕在男童食道未完全孿縮前,緊急用胃鏡放置鼻胃管維持食道通暢。賴宛孜坦言,即使把食道撐住,留有小縫隙,卻已是緊急救治的極限。在醫療團隊為男童進行食道擴張術前,僅能吃布丁與喝水,後續才將受傷後結痂的食道透過醫療技術協助撐開。賴宛孜說,食道受強鹼腐蝕是不可逆的傷害,男童出院時仍帶著鼻胃管回家。歷經8次食道擴張術,才將男童約僅有0.3公分寬的孿縮食道擴張至10分1寬,僅有約為一隻原子筆心般細。賴宛孜提醒,正值口腔期的幼兒,經常任意抓取東西往嘴裡塞,為避免類似誤食情形發生,家中藥物、清潔劑等有害物品,應放高處或鎖在幼童無法觸及的地方,以造成憾事發生。賴宛孜叮嚀,若不慎發生誤食,家長也千萬不要試圖催吐,以免造成反覆侵蝕,或嗆入呼吸道導致窒息,若發生誤食應該要盡速送醫,也務必帶著現場遺留的清潔劑,以利醫師進行判斷。
-
2022-01-24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酸桔樹的華麗轉身
後院的酸桔樹結了滿滿的果子,陽光下粒粒金黃飽滿,垂掛在茂密的枝條上。它的外觀像迷你版的椪柑,看起來討喜又可愛,味道卻是酸澀籽多,不可能當水果吃。附近鄰居摘了一些去做客家桔醬,沒過幾天,我就分到了一大瓶新鮮的桔醬。好奇後院產出的滋味,我立馬開箱品嚐,想不到,比市面上買到的傳統桔醬還要好吃合胃,顛覆了我對客家桔醬的刻板印象。鄰家的桔醬,口感介於傳統桔醬和我鍾愛的65%果肉的法國進口果醬之間,我討了作法,二話不說就去後院摘桔子。鄰居謙虛的提醒我,這配方僅供參考,隨人喜好自由加減更改,不須拘泥。廚房是一個人的武林,揮灑收放、進退取捨之間,每一次的創作都能突破受限的框架,提升自己的功力。眼科醫師曾經提醒我,做園藝或是農事一定要帶護目眼鏡,她說每個禮拜都會收治到眼睛被樹枝、碎石、甚至樹液蟲子弄傷的案例。因為她的提醒,我也養成了去院子做事,戴上護目鏡和手套的習慣。這株酸桔樹枝繁葉茂,在樹下採果卻彷彿進入一座森林,整個人被滿滿的枝條罩住。小桔子敲打在身上頭上,似乎在跟我玩鬧。而且,每顆果子看起來都很完美,伸手用力一拔就可以入袋,連剪子都不必用到。採滿一整提袋的桔子,樹上的果子看起來還是那麼豐盛,好像採下的瞬間就長出新的一樣。聽農友說過,酸桔味酸籽多,進不了水果市場,但因為生命力強,很適合做為嫁接砧木,幫那些好吃卻脆弱的柑橘類水果打底。原來,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雖然不能當水果直接入口,卻因滋味獨特,適合做成加工品。自從做了這款桔醬,我每天都會用到它。傳統沾法之外,還可以沾麵包饅頭、當沙拉醬調味、沖茶潤喉,放在熱熱的紅豆湯裡更調出了令我驚豔的口感。當年,這棵樹是為了要做桔醬而種下的,但我不特別愛吃客家桔醬,所以只當它是觀賞樹。柑橘類的樹大約需要五年的時間才會開始結果,一旦開始結果,就會一年比一年茂盛,除非遇到天牛蟲害,柑橘是最不吝嗇回饋的果樹。哪怕只種一棵,都可以提供一年享用不盡的桔醬、果醬、清潔劑……我努力想像著,如果我再勤奮一些,應該可以做出更多實用的好東西吧。樹剛開始結果時,我曾經嫌它酸不如檸檬、甜不如金棗,想到自己曾經如此鄙視它,我誠心在心裡說對不起,感謝它不理會我的鄙視,花開花謝繼續結它的果。桔醬材料:酸桔、二砂、紅辣椒、鹽、麥芽糖或蜂蜜(可不用)、米酒設備:果汁機、厚底不鏽鋼鍋、玻璃瓶或罐作法:1.酸桔外皮以水清洗、切半取出或擠出籽,將皮肉分放。2.桔皮以清水煮透,倒掉煮過的水,沖洗過桔皮、瀝乾水分,重複一次前述動作,一共煮兩次。3.桔皮和去籽後的桔肉,加上紅辣椒一起入果汁機攪碎,倒入厚底鍋以小火加熱,並以砂糖、鹽、麥芽糖或蜂蜜調味。4.如以立瓶保存,水分不要收得太乾,方便倒出取用。罐裝保存可以煮得較濃稠些,當果醬食用。5.煮好後放涼,裝瓶或裝罐保存,封蓋前在瓶口倒些許米酒,可於室溫保存較久,開瓶後冷藏保存。
-
2022-01-14 新聞.健康知識+
餐具材質影響身體健康!塑膠、木質、陶瓷哪個好?毒物專家解說
餐具的材質影響著身體健康,大多民眾都聽過盡量別用塑膠餐具裝熱食,不過其實生活中常見需要留意的恐怕不只有餐具,且其他材質也有各別需留意之處。美國毒物理學家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的風險,以及特別需要留意之處,並提供相關建議給民眾參考,提醒多加留意。 當塑膠餐具碰到熱食,釋出環境荷爾蒙恐影響健康。 招名威教授指出,塑膠餐具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擔心碰到熱食可能會有釋放出塑化劑、雙酚胺、三聚氰胺的疑慮,這些化學物質從現有研究來看,對動物而言有致癌風險,對人類雖無致癌疑慮,但環境荷爾蒙還是會全面影響人體健康,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除了普遍民眾所知影響生殖器官外,也可能使得血液循環變差、感知能力異常、認知能力下降等。 除此之外,塑膠餐具材質相較容易磨損,特別是在清洗餐具用菜瓜布等清潔用品清洗時,長年累月下來會有不少的細微損傷,碰到熱食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便有可能卡在這些細縫裡面,更增加吃下的風險,這點也需留意,尤其是使用塑膠餐具又較節儉或念舊,長期沒換新餐具的民眾。 塑膠餐具、容器別碰熱食,自助餐裝湯也要注意。 招名威教授表示,除了塑膠餐具以外,民眾日常也常常誤踩「熱食碰塑膠」的地雷,例如微波時沒拿下保鮮膜、吃自助餐用塑膠袋裝熱湯等。雖然上述這些塑膠餐具、容器在合法的通路購買,風險是低於法定門檻,但怕的是用到尚未被檢驗出的問題產品,更不用說其他各式各樣管道購買的,是否有通過檢驗。在有疑慮、又不知道購買的是否真的為安全產品的情況下,招名威教授建議,生活上就是建議最好避免熱食碰到塑膠,塑膠餐具、容器就用來裝一般冷食即可,例如微波前記得先取下保鮮膜,或是外帶自助餐時自備其他材質裝熱食熱湯等,如此便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常見4材質餐具、容器,留意生活細節更有助健康。 若不使用塑膠餐具及容器,生活中其他的選擇如陶瓷、不鏽鋼、木質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還是有需要留意的地方。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較推薦使用的是不鏽鋼餐具,雖然外觀較不出色,但食安風險較低,不過自然也要注意買到的確實是不鏽鋼。其他餐具最需留意的,就是有無塗裝、顏料、彩繪等,上頭的染色劑同樣也有可能釋出有害物質,又或是在清洗時逐漸脫落,在使用時將其吞下肚,雖未必真的會傷害身體,但如前述塑膠產品一樣,能避免則避免為佳。 從材質上來看,陶瓷就是留意碰撞較容易打破。木質則需注意可能在清洗時刮起小木屑,且也相較容易吸收外來的水分,包括清潔劑、漂白水等,若未確實清洗乾淨,也會影響飲食安全。另外木質也有發霉的疑慮,台灣氣候潮濕,若清洗後沒有確實風乾、烘乾,這些餐具就容易發霉,若長期將黴菌吃下肚,可能有致癌風險,因此若使用木質的餐具建議定期更換為佳。 招名威教授表示,日常中餐具的品管,相關風險盡量避免即可,不必擔心太多,健康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身體狀態,保持健康從注意各細節做起,對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防範筷子4大健康地雷 專家:留意發霉避免吃下致癌物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就好?營養師:母湯,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11 該看哪科.兒科
男童誤食巴克球胃腸穿孔 醫師教一招免除幼兒誤食危機
今年元旦假期,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一連收治三起兒童誤食毒物或異物事件。一名兩歲男童與三歲的哥哥在家中玩老鼠藥,等媽媽發現,老鼠藥只剩下空盒,弟弟的嘴角還有老鼠藥殘留,緊急送醫治療後並無危險。而令醫師感到不可思議的病例中,曾有一名三歲男童誤食23顆巴克球,造成胃、腸破洞,緊急手術才脫離險境。醫師表示,家長在家中應趴下用孩子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可能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今年元旦於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值班的兒童一般科主任李嶸,從早上到傍晚8小時內,一連收治3起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案件,除幼童誤食老鼠藥外,還有一起兩歲男童誤食乾燥劑,以及一名四歲男童誤食五十元硬幣。令人不可思議的病例中,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主治醫師吳昌騰分享,曾有一名三歲男童腹痛三天,且於診所就醫卻未緩解,經至該院急診就醫,X光檢查發現,男童腹部竟有23顆巴克球,因巴克球高磁力讓胃、腸沾黏,造成胃、腸出現破洞,緊急進行手術才脫離險境。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召集人黃璟隆針對巴克球等磁性玩具的潛在風險特別呼籲,因有些磁力珠玩具磁力極高,孩童誤食可能造成胃腸穿孔等嚴重狀況,甚至死亡。雖然台灣於2019年10月將巴克球等磁性玩具納入商品檢驗法管理,但仍不時有誤食案例傳出,令人遺憾。依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最新研究顯示,2011到2015年,18歲以下共有590名因誤食毒物送至兒童急診,其中男孩309名、占比52.3%,女孩281名、占比47.7%;平均年齡5歲;小於11歲病患多數是男性,11至17歲患者多數是女孩;平均每3天就發生1件;發生地點高達九成五是在家中;時間從下午6點至晚上12點發生率最高,比率為42.2%。此外,誤食毒物中以藥物占最多為41.4%,其中殺蟲劑是最常見非藥物毒物誤食,占比為9.5%。平均急診停留時間為5.45小時;101名孩童,比率為17.2%需住院,其中21例,占比為3.6%,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林口長庚也針對兒童誤食居家清潔劑中毒研究,過去10年間共103名孩童誤食中毒,男孩70名,比率為68%,女孩33名,占比為32%,平均年齡3.5歲,大多數清潔劑誤食中毒9成6發生在家裡,誤食居家清潔劑7成4是鹼性、2成5酸性和中性為1%三類,其中鹼性居家清潔劑誤食,容易導致嚴重食道損傷和食道狹窄。其中25名患者需內鏡檢查,5名患者出現食管狹窄,需要食道擴張。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孩童的誤食,如藥物、錢幣、鈕扣電池、細小物品、玩具、清潔劑、殺蟲劑、酒精,甚至是含鉛物品與腐蝕性物質等。長庚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說,家長平日應學習心肺復甦術和哈姆立克動作,為孩童誤食異物急救做好準備。若是誤食清潔劑或腐蝕性物質等毒物,則應立刻送醫,切勿催吐以避免食道和腸胃道二次灼傷。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特別拍攝公益動畫影片,提醒家長重視孩童在家中的安全。李嶸說,為預防孩童誤食異物或毒物,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特別提出幾項重點提醒家長注意。一、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並上鎖存放。二、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保存在原始包裝或原瓶中,不要分裝在其他容器,尤其是飲料瓶或食物容器中。三、亮麗包裝的洗衣膠囊對孩子更有吸引力,應放在孩童拿取不到的地方。四、接觸含鉛塗料物質後應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避免鉛中毒。五、應妥善回收用過的鈕扣電池,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六、孩童玩磁力珠玩具應有家長在旁陪伴,以避免誤食。七、在家中趴下用孩子的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兒童視野內可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
-
2021-12-03 寵物.照顧指南
人類手中的美味食物,恐為寵物的「催命符」!
許多寵物主人,都有與寵物「分享美食」的習慣,你一口、寵物一口,親密無間,但….你知道除了巧克力以外,這些東西,將可能不知不覺傷害家中寵物的健康。這些食物好好吃,但恐要了寵物的命!許多食物,有助於人體健康,所以很多人也會熱心地分享給家中寵物一起吃,但….下列營養食物,對你身體好,但卻可能威脅寵物健康。1. 酒精飲料或含酒精的食品(例如:燒酒雞)2. 酪梨,對狗貓有輕度毒性,但對鳥類、兔子、馬和反芻動物(如牛、山羊和綿羊)可能有劇毒,甚至致命3. 咖啡因(存在於許多飲料中,例如咖啡、茶、蘇打水和能量飲料)4. 巧克力(含有咖啡因與甲基黃嘌呤Methylxanthine,恐造成心律不整、影響中樞神經)5. 脂肪類食物(攝取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或是飼料,會造成肥胖、消化障礙或是脂肪痢)6. 蒜、洋蔥、青蔥、薑(含有硫化物,動物無法代謝恐造成溶血性貧血)7. 葡萄、葡萄乾、楊桃、香蕉、櫻桃(腸胃不適、下痢、嘔吐,嚴重有生命危險)8. 藥物(勿自行給寵物食用人用的止痛退燒藥,普拿疼對貓咪是致命的)9. 鹽(影響寵物腎臟健康)10. 煙製品,包括電子煙及其補充品11. 木糖醇(一種甜味劑,常用於一些無糖口香糖、無糖糖果、止咳糖漿、漱口水和牙膏等產品中)12. 酵母食品,如:生麵包麵團這些不能吃,但寵物會自己找來吃!養過寵物的人都知道,許多寵物會自己找一堆有的沒的來吃或啃咬,就像預防家中小孩遠離危險物品一樣,這些東西妥善收藏很重要。例如:衣物柔軟劑、洗衣精、殺蟲劑、植物肥料、除草劑、液體擴香、樟腦丸、油漆、有機溶劑、毒鼠餌、各種家用清潔劑(包括漂白劑和馬桶清潔劑)…等。喜歡在家中種植各類盆栽的寵物主人,人類接觸後會知道洗手,但寵物可不會,或是因為好奇啃咬試試口感,都會造成寵物的健康危害,例如:杏仁、杏、櫻桃、油桃、桃、李樹、灌木、蘆薈、菊花、萱草、常春藤、百合、芙蓉、風信子和鬱金香(尤其是球莖)、繡球花、水仙、夾竹桃科植物(例如:長春花、多肉植物象牙宮)、杜鵑花、紅豆杉….等植物,都要注意遠離寵物,以保安全。參考資料來源:U.S. FDA
-
2021-11-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朱慧芳/零失敗 尤加利精油清潔液
學習插花的那段時間,如果拿到了圓葉尤加利,當天的心情會特別好,因為在插花的過程中,會時不時順著枝條滑過整排葉片,讓尤加利清爽的精油味沾滿手上,也飄散在周圍的空氣中。那是類似陣雨過後,所有灰塵都被洗刷乾淨,蚊蟲退散不敢侵擾的神聖感。所以,去年9月去田尾花市時,我順便挑了一盆圓葉尤加利樹苗,試種在院子裡,姑且看看來自澳洲的它能不能適應北台灣的水土。所謂的適應,是指自顧生養,不施肥,也不刻意澆水。我家院子裡的花草,大抵是依照懶人農法的原則,自由發展適者生存。當時,我並沒有刻意了解圓葉尤加利的背景,只想著等它長大了,可以剪下葉子當作花材,重溫我在花藝教室裡的美好經驗。院子裡的這株圓葉尤加利,可能的正確名稱是銀葉桉,是桉樹的一種。世界上已知且定名的桉樹至少有六百種,圓葉尤加利是市場慣用的商業名稱,在1970年代被引進台灣栽種,主要是當作插花的葉材,也常被做成乾燥花。桉樹的生命力強,很能適應環境,但我沒料到才短短一年多,它竟然竄高超過了二公尺,枝繁葉茂剪下來插花綽綽有餘,把枝葉浸泡在酒精裡,還可以把消毒用酒精,變成芳療酒精呢。尤加利精油本來就有消毒殺菌和驅蟲的效果,以酒精萃取精油,效果是否加乘不得而知,改善酒精味道卻是肯定有的。前陣子,朋友送我一桶自製的檸檬清潔劑,順便也把做法給我,教我在秋冬季節,柚子和柑橘盛產的時候,利用果皮製作各種精油清潔劑。她自己總是利用這段時間,把一年份的用量做足,剝下的果皮完全不浪費,室內外清潔、洗碗、洗衣、洗手全部搞定,不但力行環保,還因此省下不少開銷。柑橘類的清潔劑,是取它們內含的精油和香氣,我於是聯想到,精油含量豐富的尤加利,應該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院子裡的圓葉尤加利樹每天都在風中搖擺跟我招手,好像在提醒我不要忘了它的存在,所以,待我買回95度的酒精和椰子油起泡劑,就開始動手製作我的實驗品。知難行易,真想不到自己做好用又好聞的精油清潔劑,原來這麼容易,而且使用起來安心又舒服。尤加利精油清潔劑作法原料和器材● 尤加利葉片,份量為一瓶95度酒精可以蓋過即可。(新鮮的圓葉尤加利可至花市或花店選購)。● 市售95度酒精一瓶,約500ml。● 蘆薈果肉一杯(烘焙用量杯)● 食用鹽一杯(同上)● 椰子油起泡劑330克(化工原料行、手工材料行、網路商店可購得)● 清水4800ml● 水桶一只,用過的乾淨空瓶罐數個作法:1. 以酒精浸泡尤加利葉24小時,酒精顏色會從透明變為鮮綠,再變成深墨綠色。濾去葉片,保留精油酒精。2. 將蘆薈果肉加入200ml的水打成蘆薈汁。3. 將所有備好的原料(精油酒精、蘆薈汁、鹽、椰子油起泡劑、水)全部倒入水桶中攪拌均勻,放置24小時後,即可裝瓶使用。4. 尤加利精油含有桉葉醇,顏色是淡淡的黃色,作出的清潔劑也會帶點黃綠色,可能不適合用於衣物清洗,不過清洗抹布,或拿來洗手,洗過的手感卻是芳香又舒服。被酒精浸漬過的葉片,帶著悠悠香味,擺放在鞋櫃箱裡就是天然的吸濕芳香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