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1 新聞.長期照護
搜尋
清創
共找到
91
筆 文章
-
-
2021-01-23 新聞.生命智慧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手術檯上的無心跳病人,連心臟都被摘掉了,但透過葉克膜的支持,再加上心臟移植手術,竟然還可以再活過來。這讓我不由得思考,到底什麼叫做死,什麼叫做活?每救一個病人,無論成敗,累積的病歷都是厚厚一疊。在這些紀錄裡,有必須視為前車之鑑,永遠不可以再犯的教訓,也有可以繼續深入研究,說不定能延伸出全新治療的新思路。心跳沒了,人就死了?無心人不僅是全球首例和台灣奇蹟,也因為這個病例改變了我對於生死與人生的看法。這個案例發生在2008年,病人56歲,家住南部。據說他在這次生病之前,健保卡一次也沒用過,結果第一次被送進醫院就是一場大病,還差點要了他的命。他因為蛀牙,細菌侵入血液,隨著血液循環跑到心臟,演變成細菌性心內膜炎。住院後,很快就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外院緊急為病人的心臟進行清創手術,修修剪剪的結果,把整顆心臟給拿掉,只好替患者裝上兩台葉克膜,轉送到台大醫院,看有沒有機會做心臟移植。病人運氣非常好,等到第16天,居然得到了一顆心臟。移植手術也很成功,他在醫院裡休養一段時間後就康復出院。這樣敘述起來,好像整個過程都很順利,但其實在心臟移植前,我們非常猶豫要不要進行手術。試想,一個人被摘掉了心臟,裝上葉克膜,等了16天,這16天裡我們為了防止他中途醒來掙扎,或是昏迷中亂動導致管線鬆脫,於是給他下了大量止痛、鎮定及肌肉鬆弛的藥物。從外表看來病人一點反應也沒有,難以預料除了心臟問題,還有沒有其他的併發症。我們擔心就算做了心臟移植手術把人救回來,但萬一成了植物人、不會醒過來,那要怎麼辦?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先幫病患做了電腦斷層,確定沒有可見的腦中風或出血,然後大家就豁出去了,替他做移植手術。進行心臟移植時,把病人的胸腔打開一看,原本該是心臟的位置什麼也沒有,只看見幾條塑膠管子連接到外面的葉克膜機器。這個景象實在詭異!心臟移植手術後,病患意識清醒且復原狀況良好。其他人看到這則新聞,只覺得是醫學奇蹟,殊不知它徹底衝擊傳統的生死觀念。在傳統醫學的認知裡,心跳沒了,人就死了。可是手術檯上的無心跳病人, 連心臟都被摘掉了, 但透過葉克膜的支持, 再加上心臟移植手術, 竟然還可以再活過來。這讓我不由得思考, 到底什麼叫做死, 什麼叫做活?人生又是什麼?有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後來我想通了,人遲早都會死的, 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 在過程當中,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當然,奇蹟會出現,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所以葉克膜才會如此被重視和發展;不過實際上,失敗的經驗往往更是慘烈。很多時候看著病患裝葉克膜裝到最後,全身水腫、併發感染或器官衰竭,我知道他一定會死,但什麼時候關機?怎麼跟家屬溝通說明?每一個案例都不一樣,每一步都是醫師的考驗。每個病人都是不可取代的唯一有位剛生產的女性病患,因為肺動脈高壓,只能等待肺臟移植。後來她雖然等到肺臟,卻因為移植手術失敗而過世。她臨終的遺願,是將眼角膜捐出來,我們最後也幫她完成了心願。半年後,病患的丈夫寫了封信給我。 柯醫師你好,也許你已經忘記,我是去年11月因為肺臟移植去世的病人XXX的先生。時間匆匆已過半年多,這半年來我一直想提筆,感謝你在最後的時刻為我老婆做的總總。只是一觸及內心的創痛,總是無法下筆。今夜又是一個人面對這個靜靜黑夜,我想應該寫信謝謝你,在我太太漫漫苦等的最後日子裡,給了我們希望。雖然結果是那麼令人失望痛苦,但我和我老婆還是衷心感謝你對病人的付出。 還記得我第一次靦腆地去請求你幫助,想不到你竟在百忙之中立刻撥空去看我老婆。那時我和太太都非常驚訝,因為這與我倆在醫院那麼久的經驗和認知不符。我和太太都心想,手術後最要感謝的人是你,讓我們在等待中有了一絲光明。 對醫療,身為病患與病患家屬,實在無任何資格要求過多的關心與照顧。畢竟醫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沉重的壓力讓醫生們臉上不容易露出笑容,也不容易傾聽病人及家屬的心聲。畢竟有那麼多的事情要處理,不可能對單一的case 付出太多的心力。 但我常想,如果照顧的是自己最親最摯愛的親人,那又是如何?如果身為醫師能深刻體認到,或許自己多一些關懷,就可以讓一個原本快樂安詳的家庭, 免受親人離散; 讓一個出世未久, 還不會叫媽媽的小孩, 有母親溫暖懷抱可依; 讓一個伴同愛侶相知相惜走過十一年頭的年輕人,能更有希望地走向未來⋯⋯相信醫師們就能更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他們做的不只是救一個人,還有那個人背後傷心無助的家庭。 我太太手術前告訴我,萬一手術失敗,就把她所有可用的器官捐贈出去,因為她不願意有別的家庭,再有如我們般痛苦的等待與無助。看著她眼角流血,我的心也跟著滴血。我想人生無常,有機會可幫助別人的時候,我也會捐出全身器官,畢竟這可為多少瀕臨絕望的家庭,帶來多少的歡樂與希望。 寫這封信,除了感謝還是感謝。你為病人的付出,相信許多人都默默記在心裡。每次當你拖著疲憊的身心在巡房時,請了解我和太太以及每一位受你幫助的人都感念在心頭。也希望每位醫師都能有你的影子。謝謝你。這封信給我很深的感觸。對醫師來說, 每天看診的病人實在太多了, 所以每個病人不過是眾多病人的其中之一。但是對於病患家屬來說, 這個病患是唯一的、無可取代的, 她可能是丈夫深愛的妻子, 也可能是嬰兒依賴的母親。以前我當醫師時,住院醫師都知道柯P最好拜託。有時候我回到家已是半夜,躺下去睡沒幾個鐘頭,就接到住院醫師打來的緊急電話:「柯P,病人胸導管已引流1,500CC的血,怎麼辦?」我實在累得爬不起來,很想跟他說就繼續輸血,其他明早再說。但我總是會想起那句話:「他們做的不只是救一個人,還有那個人背後傷心無助的家庭。」想到那封信,我再怎麼累還是會奮力起床,黑夜中騎著腳踏車趕去醫院看病人。我們看到很多關於葉克膜的傲人成績,以及各方面的醫療進步,彷彿有葉克膜的存在,就能扭轉生死的命運。無疑的,葉克膜確實衝擊了一般人對生死的想像,然而生死是不可能改變的。做為急重症醫師,即使醫學再怎麼昌明、我們擁有那麼多的尖端醫療技術,但至今還是沒有人可以百分百確定哪個病人會活、哪個病人會死。我曾經歷多次眼看病人狀況好轉,隔天就可以離開加護病房,但當晚發生一個誰也沒料想到的意外,就直接掉落瀕死邊緣。也有那種送進加護病房時,我們都覺得希望渺茫的病人,結果卻慢慢一點一點好了起來。所以我常說,凡事盡力就好,不要問結果。可是,回歸人性,我會自問,除了盡力,我還能為病患或家屬多做點什麼?這是我站在醫療第一線多年,從生死中領悟到的真理;即便後來從政,我始終沒有改變這樣的初衷。書籍介紹書名:生死之間2︰葉克膜的故事作者: 柯文哲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26作者簡介/柯文哲台北市長。曾任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大醫學院教授。台大醫院史上首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引進葉克膜急救方式,建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系統。以「白色力量」為號召,打破藍綠對立,改變選舉文化;以急重症外科醫生的務實、效率、精準、誠實、尊重專業、要求細節為原則,打造SOP,翻轉政治,管理與擘劃市政。2019年成立台灣民眾黨。相關著作:《生死之間︰柯文哲從醫療現場到政治戰場的修練》
-
2020-12-29 科別.皮膚
打翻熱湯、排氣管燙傷,怎麼辦? 快沖冷水!醫師揭「除疤關鍵時間」
煮飯、吃火鍋時,不小心燒燙傷怎麼辦?要用阿嬤的偏方,趕快在傷口上塗醬油、漿糊、蛋白?或用網路鄉民傳說中的黑人牙膏、白藥膏、小護士、神奇紫草膏、凡士林等塗抹傷口?還是聽媽媽的話,泡鹽水、冰敷?你也落入選擇困難了嗎? 溫度60~70℃ 就可能產生燒傷或燙傷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由於皮膚組織包含表皮細胞等,多為膠原蛋白成分,也就是由蛋白質所組成,而蛋白質約在60~70℃左右,就開始產生變性,更不用說遇到100℃以上的高溫,都會產生燒傷或燙傷的危險。 廚房最容易燙傷 排氣管燙傷比例高居家當中最常會遇到高溫的地方,應該就是水、火、油最多的廚房。鄭惠文指出,常遇到許多人因燒煮開水時不慎打翻,造成燙傷;或不小心抽到熱水瓶的電線,以致被熱水燙傷;還有些人在悶煮食物時,本只是想看看食物悶煮的狀況,結果一打開鍋蓋,就被直撲而來的蒸氣燙傷。還有很多家庭燙傷的例子,是發生在是炒菜的時候,往往因鍋子溫度太高,油一下子倒下去,被油鍋所濺起的熱油燙到;或在煮菜時,油水不慎相遇,所造成的燙傷;另外,冬天洗熱水澡時會先放熱水,再放冷水,結果還沒來得及把冷水放入時,就被熱水燙傷。鄭惠文說,還常有人是被汽機車的排氣管燙傷。汽機車在剛熄火時,排氣管的溫度相當高,有時路過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燙傷,這個比例很高,情況嚴重者可能直接掛急診。 燒燙傷可分為3級 第3級需植皮或皮瓣重建手術在遇熱的當下可能先出現紅腫,經過幾個小時後就開始起水泡,這種情況就算是二度燙傷。然而,無論是水、火、油,哪一種原因所造成的燒燙傷,依皮膚受傷的程度,大致可以分為3個等級:第1級:通常傷及表皮層,真皮及皮下組織會發生反應性充血,會有輕度的水腫及疼痛感。皮膚雖會出現潮紅,但還不至於有水泡,數日後便會自然脫皮而痊癒;此類型的灼傷,也常見於日光浴的曬傷。 第2級:若傷及真皮層,傷口會有起水泡的現象,是二度燒燙傷最易辨識的特徵,乃局部傷口所產生的水泡,且疼痛情況會比一度燒燙傷更為嚴重,此級的燒燙傷又可再細分為淺的二度燒燙傷(Superfiical Dermal Injury),其傷口表面呈均勻的粉紅至紅色,一般在2週內自行 癒合,之後也較無明顯疤痕。而深的二度燒燙傷(Deep Dermal Injury)傷口則呈現表面不均勻之顏色分布,可能是粉紅至紅色的傷口,同時還呈現有不均勻的白色或褐色斑塊,此種類型傷口癒合的時間,多半要超過2週以上,有時甚至還會長達1個月之久,並會留下明顯的疤痕。第3級:若燒燙傷範圍達表皮層及全部真皮層都壞死的程度,就是所謂的「全層燒燙傷」,亦即第三級的燒燙傷。無論是高能量的瞬間燒傷,或低能量但時間拉長的燙傷,都可能造成組織壞死,達到三級的燙傷。此階段傷口表面呈現白色斑塊,甚至會變成焦痂。此種傷口無法自行癒合,必須進行清創手術(Debridement);若燒燙傷面積太大,組織無法 再長出來,就必須移植其他部位的組織過來,進行植皮或皮瓣重建手術。 「沖、脫、泡、蓋、 送」 急救處理5原則不論是水、火、油所引起的燒燙傷,緊急救護的處理方式均以「沖、脫、泡、蓋、 送」5大步驟為基準原則: Step1 沖:燙傷的第一時間,在受傷部位先以大量清水沖洗,必須立即「沖」洗 冷水,至少30分鐘。Step2 脫:接著就是要把傷部位的衣物 「脫」掉。必須小心剪開泡在冷水中的衣 物,同時去除黏覆於傷口的雜物。Step3 泡:第三個步驟可用臉盆、浴盆 或浴缸盛放冷水,再將受傷部位浸「泡」 於水中,時間至少要持續30分鐘。Step4 蓋:之後,以乾淨的毛巾覆「蓋」 受傷部位,避免傷口接觸到雜質,排除其他感染的因素。 Step5 送: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立即 「送」到的醫院治療,如能送往有燒燙傷中心的醫療院所接受治療,對於燒燙傷的處理當然是更好。 疤痕已盡量改善為原則 把握傷口恢復黃金期鄭惠文強調,處理疤痕的正確態度,是要從傷口形成時,在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方式,以降低疤痕出現的機會。因此在傷口開始形成時,就要配合醫師及復健師的指示積極復健,才能不讓原本的功能受限太多,同時要把握0~6個月的「黃金恢復期」。值得一提的是,任何疤痕的處理都是以盡量改善為原則,由於每個患者的復健狀況不同,恢復的情況就會有很大的差別。而復健工作並不是在手術過後才進行,而是在傷口恢復的慢性期,由於恢復時的0~6個月傷口尚處於不穩定期,因此盡量不要讓傷口功能受限,一定要多伸展、多活動。 延伸閱讀: 疤痕突起小心就是蟹足腫!怎麼治療?如何消除疤痕? 皮膚科醫師完整解說 吃鍋燙傷快冰敷? 錯了!護理師教你正確處置SOP
-
2020-12-24 科別.骨科.復健
年輕人膝關節卡卡!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治療新選擇
高雄47歲夏小姐因為雙膝外側盤狀半月軟骨,廿幾年來在醫院接受過10次關節鏡清創及部分切除手術,但還是疼痛;16歲徐妹妹左膝因盤狀外側半月板破裂,也是疼痛數年。兩個病患後來到高雄榮總進行了「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林冠宇表示,高榮已完成8例,術後病患皆恢復正常,無併發症發生。高雄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林冠宇表示,「半月軟骨」俗稱半月板,是膝關節中介於大腿骨(股骨)及小腿骨(脛骨)間的兩片C形緩衝軟骨墊片,分內側及外側,作用彷彿車子的避震器,可以減少膝關節面軟骨的受力及磨損。當半月板因意外像是車禍、運動傷害而導致破損時,絕大情況可經由關節鏡手術行縫合修補或碎片移除,但如破損範圍過大,超過原本三分之二且程度過於粉碎而無法修補縫時,受損的半月軟骨往往會被大小腿骨夾擠於關節內,造成膝關節「卡卡的」,為改善病人關節的疼痛,半月軟骨可能被迫行大範圍切除。林冠宇說,少了半月軟骨的緩衝作用,患者的膝關節疼痛和關節軟骨的磨損將會持續惡化,形成所謂關節退化。對於許多患有此病變的老年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可能是較佳選擇;但對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因運動量及工作上對膝關節的負重需求較高,在關節軟骨尚未嚴重磨損退化前,「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可能會是較適當的選擇。林冠宇指出,就像心臟及腎臟等器官移植,捐贈者與受捐者所需的半月軟骨,也要進行大小配對,經特殊消毒處理後,才可植入膝關節內代替嚴重受損的半月板。所移植的異體半月軟骨,為美國專業組織銀行處理過,無菌真空包裝至台,目前健保無給付。「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較適合的對象,是年齡小於50歲,半月軟骨全部切除或近全切除,膝關節無嚴重退化者,或膝關節疼痛處同半月軟骨缺損側。較不適用的對象是:膝關節已嚴重退化、感染過的關節、下肢解剖軸線偏移的O型腿、X型腿者。
-
2020-12-21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日扛米袋上下樓 不到50歲退化性關節炎
「跤頭趺(膝關節)硬硬的,彎不下去也站不直」,若出現這種症狀,恐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花蓮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劉冠麟表示,老化、體重過重或長期過度使用等因素,都是退化性關節炎主因,但別以為老人家才會有,最近就有一名不到50歲患者,若有關節痛、僵硬,甚至嘎吱作響,一定要立刻就醫。劉冠麟說,一名經營壽司店的黃先生,長年每天扛沉重的米袋,在1樓店面與3樓倉庫間上下階梯,儘管年齡不到50歲,卻因膝蓋痛得受不了求診。劉冠麟表示,除了年齡、體重、過度使用外,新陳代謝、免疫疾病、關節曾有外傷或感染等,也都是退化性關節炎主因。花蓮門諾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郭惟致說,早晨起床膝關節僵硬、疼痛、無力,走路時咯咯作響,上下樓梯或上廁所蹲下、起立有困難等,都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徵兆,中老年尤其女性好發的五十肩,也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一種。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多,非手術有口服藥物、玻尿酸關節注射、葡萄糖胺等,手術類則有關節清創、高位脛骨截骨術及股骨遠端截骨、單踝人工膝關節置換、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等,細胞治療也能應用在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預防勝於治療,醫師也建議民眾日常生活多注意,過重者最好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避免反覆蹲跪及衝擊性運動。醫師指出,不要動就不會痛是錯誤觀念,建議從事靜態或動態腳踏車、游泳、有氧運動、橢圓機等運動,若是慢跑愛好者,則可選擇較鬆軟跑道,正確運動才可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對膝關節能有更好保護。
-
2020-12-09 新聞.元氣新聞
美眉左耳小鑽耳環不見了 竟被肉包在耳垂裡切開才找到
高雄一名年輕女孩和媽媽到大同醫院看診,覺得自己左耳垂有東西,摸起來怪怪的,壓了還會痛。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賴雅薇表示,患者耳朵外觀雖無太大異樣,但仔細觸診內有異物,消毒細切開患部,竟然是顆小鑽耳環。女孩說,幾個月前穿了耳洞,後來耳環就不見了,沒想到是被包在耳垂肉裡。「耳環被耳朵包覆的情形不是那麼常見!」賴雅薇說,女孩大概是在10個月前到一家店裡穿耳洞,因為怕新穿的耳洞會癒合,就天天戴著耳環,後來發現左邊的耳環不見了,當時也不以為意,後來就一直覺得左耳怪怪的。賴雅薇在進行觸診時,發現女孩左耳垂有硬物感,懷疑是不是耳環?在局部麻醉、消毒後,將耳垂以手術刀輕輕劃開,裡頭真的就是女孩以為不見了的耳環,於是清創並將異物移除。賴雅薇表示,可能這名女孩本身的體質,加上反覆性的發炎感染,肉芽組織會增生,再加上耳環的樣式較小顆,後續並沒有及時再做處理,肉芽就會將異物包覆在裡面。耳環大概包在裡面3個月。賴雅薇提醒愛美的人,穿耳洞最好還是在醫療院所進行,使用無菌器械,如果隨便在器械消毒不全的地方穿耳洞,可能會引發細菌感染,或是其他血液性傳染的疾病。至於這名女孩還敢不敢再去穿耳洞?賴說,小朋友都還是滿美漂亮的,但之後應該會找比較正規的方式再穿吧。
-
2020-12-03 新聞.元氣新聞
7旬翁中天電視台前自焚 全身60%燒傷 恐失明
一名70多歲老翁昨晚在中天電視台前自焚,急送三總救治。三總醫師指出,患者全身60%面積三度燒傷,頭部、五官最嚴重,未來恐有失明風險,今天將緊急做清創,盼儘早穩定病情。一名70多歲老翁昨晚7時許在中天電視台大樓門口點火自焚,緊急送往三總救治。據院方指出,病人意識雖清醒,但頭部與上半身36%三度燒傷,插管後已住進加護病房治療。不過,一名因事涉敏感不願具名的醫師今天透露,經一晚觀察,患者燒傷狀況相當嚴重,上半身和頭部有多達60%的三度燒燙傷,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插管治療,並給予止痛和鎮靜藥物,讓患者睡眠休息。該醫師表示,患者燒傷最嚴重的位置在頭部,臉部、脖子、胸部和手部也很嚴重,都是具有重要功能的部位,另像是雙眼、雙耳也嚴重燒傷,未來可能有失明風險,也可能導致眼睛無法閉合,耳朵因軟骨受損,外觀可能變形、缺損。醫師指出,目前患者的血壓雖然還算穩定,但由於傷勢較嚴重,今天將緊急做清創手術,後續也需要更密切的觀察,若未來1到2週在傷口處理、加護治療上能將傷勢穩定下來,將有利預後。
-
2020-09-25 科別.皮膚
「它」的防水效果竟比人工皮強!還可緩解傷口疼痛...藥師告訴你:人工皮vs.水凝膠敷料該怎麼選?
之前曾分享過人工皮的使用觀念,巧妙使用人工皮能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疤痕的產生,但偏偏有些情況不能使用人工皮,本周想與大家分享凝膠傷口敷料的使用,以及這類敷料與人工皮的差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水凝膠傷口敷料介紹 水凝膠傷口敷料(Hydrogel)是以親水性單體(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為基礎成分,利用水凝膠本身亦具有吸濕後退黏等特性,可吸收傷口分泌物、控制出血或體液流失、避免擦傷、摩擦、乾燥、及汙染,以加速傷口癒合、抑制細菌、透氣防水、吸收滲液、保護傷口、降低感染。適用手術後傷口、一般表淺傷口、一般擦傷、撕裂傷及燒燙傷急性傷口、一般外傷。水凝膠敷料對傷口的好處:1. 創造濕度均衡的傷口環境:水凝膠可促進血管新生、增加皮膚纖維母細胞數目、刺激肉芽組織游離生長,並增加膠原蛋白的合成量。2. 促進自體清創水凝膠的保濕特性可協助壞死組織與腐肉慢慢軟化並提供濕潤,促進自體分解性清創。3. 提供阻隔微生物的屏障水凝膠具黏性及防水性,以阻隔病毒與細菌。4. 保護新生皮膚可降低病患皮膚的摩擦係數,使患處能自由的活動。5. 有助減緩疼痛一般認為敷料產生的濕潤、密閉環境可保護神經末稍,以預防細胞脫水,藉此減緩傷口的疼痛。水凝膠與人工皮差別人工皮是親水性敷料的一種(Hydrocolloid),多為外層防水薄膜+內層的吸水性膠體,外觀為半透明或不透明膚色,使用時就覆蓋在傷口上,像外加的皮膚一樣,主要用於急慢性淺層傷口癒合。從原理上,水凝膠敷料及人工皮都能提供傷口濕潤的環境,以加速癒合,但事實上二者在功能上有極大差別。差異點:1. 組織液吸收能力:水凝膠>>人工皮水凝膠有極佳的吸水能力,而人工皮則較低,倘若覆蓋在傷口上的敷料無法將滲出液吸走,而造成傷口浸潤過度,容易讓傷口潰爛。所以當傷口滲液過多時,較適合選用吸濕鎖水效能較佳的水凝膠。2. 敷料鎖水能力:水凝膠>>人工皮鎖水能力為何重要,主要是因為傷口在復原期間會不斷的產生組織液,敷料在吸收過程中,如果不能鎖住水分,傷口等同於浸潤在潮濕的環境中,反而降低傷口癒合速度,甚至提高感染的機會。水凝膠吸收組織液後,能將水份鎖住在膠體中,但人工皮無法發揮良好的吸濕鎖水效果。3. 防水性:水凝膠>>人工皮水凝膠敷料外層有防水薄膜,水份無法滲入,所以可貼著淋浴,但人工皮不行。4. 滲液分散能力:水凝膠>>人工皮水凝膠敷料能將滲液透過T型分散將滲液引導到整個膠體,不會造成傷口的浸潤,並減緩傷口不適。但人工皮無法將滲液均勻分散開,以至於滲液受潤,甚至壓迫傷口。5. 水凝膠具有清創的效果水凝膠利用純水和傷口的水份置換原理,可自體清創並將傷口的壞死組織交換出來,維持傷口適量的濕潤度,讓細胞得以有足夠的空間移動並修復,其保濕特性可協助壞死組織與腐肉慢慢軟化並提供濕潤,促進自體分解性清創。6. 敷料透明度:水凝膠>>人工皮人工皮外觀呈半透明,不易觀察傷口的癒合狀況;反之,水凝膠呈透明狀,易於觀察傷口。微笑藥師的建議不少民眾有傷口時,都會選擇使用人工皮,但其實有些情況是不適合貼人工皮的,如當傷口較深或滲液過多時,此時,選擇能適度吸濕鎖水的水凝敷料,可能比較合適。但實際購買後會發現,人工皮與水凝膠敷料價格相差極大,所以針對較難以癒合及滲液較多的傷口,可以先考慮使用水凝膠敷料,待傷口癒合良好後,再改用物美價廉的人工皮。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濕式療法:水凝膠傷口敷料作者簡介/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你沒看錯~「渣男」是種精神病!精神科醫師教你4招看出誰是爛人
-
2020-09-19 科別.感染科
被寵物咬傷小腿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有這些症狀應先就醫
1名中年婦女,日前被寵物貓咬傷小腿肚,造成皮膚有傷口,起初不以為意,但過幾日發現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熱、痛等情形,並逐漸蔓延至整個小腿,且越來越嚴重。由家人陪同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求診,經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膿瘍產生,緊急照會外科協助開刀清創處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邊建榮醫師表示,一般常見的皮膚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是細菌侵入真皮及皮下組織,較常侵犯的部位為下肢及臉部。最初的症狀通常先以感染部位發紅表現,再漸漸開始腫脹、發熱、疼痛,形成界線不明顯的皮膚病灶。部分病人會伴隨發燒、畏寒等症狀;若細菌穿過皮膚表層,深入皮膚深層的軟組織及筋膜,並沿著筋膜及皮下脂肪層間隙向周圍快速擴展,就會進展成「壞死性筋膜炎」,有皮膚變紫、出現出血性水泡,短時間內有可能發展成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因子有許多,包括外傷傷口、手術術後、下肢循環不良、肥胖、香港腳或其他黴菌感染、免疫缺損病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而動物咬傷可能感染多種混合的病源菌,包括:巴斯德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鏈球菌等。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若病況變嚴重、紅腫擴大或疼痛增加,可安排影像檢查確認筋膜骨頭是否受到感染。若傷口出現化膿、壞死,則需由外科手術介入進行清創等治療。邊建榮醫師呼籲,若不幸被動物咬傷,千萬別輕忽,傷口要小心照顧,並且徹底消毒,若出現傷口周圍紅、腫、熱、痛情形,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就醫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9-04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足」一不小心會截肢?這些觀念助預防
吳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得一直不好;由於經常宅在家裡,飲食、運動、用藥、複診不規律,足部起了一個小泡沒有重視,竟逐步發展到足部潰爛變黑,很快出現小趾壞死,血管及肌腱外露……,到醫院就診被告知無法保住小腿,需要截肢!後來輾轉打聽來到了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就診,這時已經下肢缺血嚴重,足部壞疽、疼痛。仔細詢問病史後,該科徐楚江主任醫師團隊採用局部清創結合控制血糖,在清創後採用最新的骨水泥填塞技術+VSD負壓吸引聯合技術進行保肢治療,吳先生的右下肢終於保住了。「糖尿病足」不可小覷,吸菸是幫兇徐楚江介紹,近期在一個星期內還接診了兩位嚴重糖尿病足患者,均是壞疽感染(厭氧性細菌感染)嚴重,已經到了需要截肢的地步。足部的感染會隨著血流導致全身感染、敗血症等,危及生命。一旦明確感染無法控制,截肢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選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發的一系列足部問題,對於患者最直觀、威脅最大且最難以治療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潰瘍和感染。尤其是合併糖尿病血管病變的足部潰瘍和感染。另外,還有一個普遍存在但很容易被忽視的危險因素——吸菸。吸菸加重血管的堵塞,促進血栓的形成,是糖尿病足發展、惡化的一大幫兇。徐楚江表示,糖尿病足很可怕,關鍵在於預防,在於防治。預防糖尿病足有三步糖尿病足的預防,首當其衝的就是嚴格控制血糖。如果已經是糖尿病患者,預防足部併發症則需要做到三點。第一,預防足部破損。足部破損可以說是“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做好足部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尤其對於已經存在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者,這一點更為關鍵。這類患者很可能已出現破損,但自身毫無感覺。足部的保護工作需注意以下六點:1.做好足部檢查。每日必須仔細檢查腳上是否有細微的損傷,如擦傷、裂傷、水泡等,要特別注意檢查腳趾縫及腳底。2.要穿鬆、寬、軟的布鞋或透氣的皮鞋,避免穿涼鞋或高跟鞋。保持鞋乾燥,可同時幾雙鞋輪換著穿。3.每日用溫水及中性肥皂洗腳,水的溫度不超過40℃。絕對禁忌熱水燙腳!4.保持足部透氣、乾燥,預防腳癬。一旦發現腳癬,第一時間治愈。5.預防凍傷。6.修剪指甲、胼胝等時要嚴防損傷。第二,預防感染。感染是糖尿病足進展的真兇,也是能否保住肢體的關鍵。預防感染需做到:1.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足部衛生和鞋襪的衛生。2.避免甲溝炎、腳氣繼發感染的發生。3.糖尿病患者建議不要去沒有證照的場所修腳。4.一旦足部出現損傷,儘早就醫,切忌自行使用刺激性消毒液(如碘酒等)清潔傷口。第三,預防糖尿病血管病。充足的血液供應是機體抵抗外來入侵的關鍵,也是各種傷口得以癒合的基本條件。血管的通暢是糖尿病足外科治療首要關注的焦點。對於糖尿病血管病變的預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定期檢查下肢動脈。糖尿病一經診斷,即應完善下肢動脈超聲檢查,了解下肢血管情況。如下肢動脈血流通暢,在血糖控制平穩的情況下,建議每年行1~2次血管超聲檢查;必要時可行CT動脈造影或介入動脈造影檢查。2.避免足部組織受壓,要穿寬鬆的鞋子,襪腿不要勒得太緊。3.如果存在足部畸形,尤其是畸形導致足部局部受壓嚴重時,應予矯正。4.在控制血糖的同時,嚴格控制血壓、血脂,明確存在動脈硬化的患者,建議加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小劑量阿司匹林)。5.適當的運動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能保持血管的通暢以及促進側支血管的建立。發現問題務必及時就醫徐楚江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任何足部問題,都必須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千萬別存僥倖心理,更不要硬扛。一定要接受正規治療,千萬別信偏方。醫生的規範治療包括對皮膚破損的消毒、清潔治療、傷口的動態觀察與評估;感染的局部清創和抗生素的應用;對於血管病變的擴血管藥物治理以及應用外科或介入手段的血管重建治療等。根據糖尿病足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可選擇各種外科手術方法,採用單一或聯合應用的方案進行治療。(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9-03 科別.一般外科
遭水泥預拌斬過 婦人12次手術保住右大腿
62歲王女士年初騎機車時,不幸與水泥預拌車發生擦撞,連人帶車捲進車底,被緊急送往台北慈濟醫院就醫,急診醫師穩固生命徵象後會診整形外科。整形外科醫師李京軒表示,由於王女士除骨盆骨折外,更有右側會陰部至右腳的大範圍嚴重撕脫傷,大腿骨外露,皮開肉綻,面臨截肢風險。透過抗生素治療、12次清創及植皮手術,三個月後王女士順利出院,復健養傷,且在半年後,恢復正常行走能力。撕脫傷(degloving injury)是指人體受到外力的劇烈摩擦,造成上層皮膚與脂肪層、骨骼脫離,多是工傷或交通事故等意外導致,另因老年或嬰幼兒皮膚較脆弱,撕脫傷的發生率也較高。李京軒說明,皮膚的血液供應可不同角度通過肌肉、筋膜、皮下脂肪,最後注入到表皮,然而,當撕脫傷造成血流行徑被阻斷,使皮膚缺乏血液時,便會導致組織壞死,極可能面臨截肢。李京軒表示,治療皮膚撕脫傷首要原則為保留皮瓣及保持周邊組織健康,盡可能減少任何感染風險與併發症。通常醫師會觀察傷口的血液循環狀況,以利抗生素能透過血液循環做到良好的感染控制;當創面逐漸長出鮮紅色顆粒狀的肉芽組織時,代表感染控制得當,這時便可進行下一階段的重建。以王女士為例,因傷口橫跨會陰部到整個大腿前側,創面大加上年紀體力受限,會先從感染較嚴重的部位處理,如會陰部、大腿內側及後側等人體易藏汙納垢之處,再觀察傷口有無感染或壞死徵狀,增加清創次數。植皮部分,王女士是以自體左側大腿、小腿和背部為供皮區,並以減少傷口面積為目標,從大腿下端、接近膝蓋位置等相對乾淨的部分先行處理,避免植上去的皮膚再次受到感染。歷經低血容性休克及敗血性休克,執行清創、皮瓣重建及植皮總共十二次的手術後,王女士終於順利出院,免於截肢危機。
-
2020-09-02 科別.骨科.復健
健康保衛站/關節唇破裂 微創手術復原快
許多人跌倒後髖部會隱隱作痛,有人不以為意、越來越痛,每次身體前彎例如要穿襪穿鞋或走樓梯上樓,髖部深層就痛,找骨科及復健科常被當作單純肌肉拉傷,一直治不好。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運動醫學主治醫師林敬為指出,這有可能是髖關節關節唇破裂。林敬為表示,髖關節常因外傷、運動傷害以及關節先天結構異常,如股骨髖臼撞擊症候群等原因造成損傷而疼痛;其中關節唇破裂比率不低,文獻統計約22%,找專業運動醫學醫師診治,及早找出真正病因早治療,關節唇破裂以關節鏡手術修補關節唇效果好,配合復健治療,疼痛症狀多會消失,能盡快恢復健康。過去醫學對髖關節關節唇破裂理解不多,受傷機轉及相關症狀並不清楚,因此常被認為是肌腱炎等其他疾病。另因髖關節位於身體深層,過去要處理髖關節唇損傷,需大範圍關節切開手術才能處理,但是傷口大復原慢,併發症多,效果不佳。林敬為說,近來醫學進步,手術技巧提升、醫療儀器發展,髖關節內視鏡微創手術引進台灣,可藉2到4個約1公分小傷口,置入內視鏡手術器械,完成髖關節唇清創及修補的手術,大大減少髖關節附近組織傷害,因傷口小、復原快,病人滿意度高。再配合後續復健治療,病人可以早日回到過去的健康生活狀態。
-
2020-09-01 科別.骨科.復健
高壓氧治療慢性骨髓炎 七旬婦告別輪椅騎機車代步
彰化縣二林鎮76歲張姓婦人兩年前發生車禍,右小腿腿骨斷好幾節而且有開放性傷口,手術沒接好腿骨還併發慢性骨髓炎,走路需靠輪椅和助行器,她因此意志消沈,家人帶她到衛福部立彰化醫院,申請健保給付高壓氧治療10多次,已能行走自如,恢復往日神采。部立彰化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兼骨科醫師陳柏辰今天表示,慢性骨髓炎是開放性骨折或骨科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主要原因是細菌深入骨髓,未能及時清除,導致細菌在骨髓的巢狀結構內建立根據地,破壞骨骼血流循環,引發局部缺氧和長出疤痕組織,所以正常免疫細胞與抗生素無法深入感染核心,只能暫時壓抑,無法根除,是很棘手的併發症。張姓婦人兩年多前騎機車撞上電線桿,右小腿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好不容易熬過清創、皮瓣移植、髓內骨釘等手術,卻併發慢性骨髓炎和骨折不癒合,為了治療骨髓炎,她吃了一年抗生素,吃到胃腸不適、精神倦怠及全身消瘦,還需要靠輪椅與助行器才能行走。陳柏辰說,一旦罹患慢性骨髓炎,傷口不癒合、流膿、紅腫熱痛,甚至造成肢體失能,高壓氧能加強側肢循環生成,加速傷口癒合、帶入更多抗生素到達感染周邊,高濃度氧氣也能直接殺菌、加強白血球的殺菌功能,加強抗生素的殺菌力;他為張婦申請健保的高壓氧治療,每周3次、每次1小時,10多次之後,張婦不需步行輔助器,已經可以騎機車到院高壓氧治療,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張婦「歡頭喜面」到院治療,她說,原本沒胃口,吃不下,自從病情好轉,她的食量增加,每餐半碗飯變1碗飯,體重從55公斤增到60公斤,不再整天疲軟無力,精神和體力都變好,雖然還沒健步如飛但已經可以騎機車,最重要的是健保給付高壓氧治療,她不用擔心醫療費。
-
2020-08-05 新聞.健康知識+
在太空中都吃什麼?太空人可以吃炸雞、披薩和泡麵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你想像過在宇宙遨遊的感覺嗎?這應該是所有孩子童年的夢想,但太空人承受身理心理雙重壓力,或許讓太空生活並不是那麼美妙!因此,太空人食物就成為療癒的法寶,但從地球送到太空中的食物,更需要經過層層把關,才能抵達太空人手中!想像過在宇宙遨遊的感覺嗎?這應該是所有孩子童年的夢想,但太空生活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美妙!身為太空人、處在重力完全不同的環境,不僅身體得承受相當大的不適,且需要長時間待在同一空間,這可是不怎麼好受的一件事,這時美食扮演的療癒角色就相當重要!在總總努力下,泡麵、披薩都曾經送上太空療癒太空人的心和胃,而最新的一件,就是日本航空局(JAXA)在2020年批准了日本超商業者Lawson的炸雞作為太空人的食品。要登上太空,得承受身心靈的雙重壓力太空人在飛行的過程中,生理上因為已經習慣地球的重力,所以在太空上要重新適應「無重力」的狀態,而最常見的症狀像是「脹臉鳥腿」綜合症及貧血。除了生理的影響外,心理同時也承擔相當大的壓力,NASA人類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Jennifer Fogarty表示,因為太空人被侷限於狹小的空間,無法觸及地球上熟悉的人事物,心理面臨莫大的壓力。「脹臉鳥腿」(puffy head bird legs):由於太空中缺少重力,人體在地球上時,身體用以抵消重力的多餘液體,在太空的無重力狀態下,體液會從腿向上移動,下肢中約10%的水份會重新分配到上身。因此導致太空人臉發脹、腿則縮小。「食物」成了舒緩太空人壓力的療癒法寶!為了減輕壓力,在太空航行的過程中,食物就成為最大的療癒,美國食品開發專家Barb Stuckey在書籍《味覺獵人:舌尖上的科學與美食癡迷症指南》表示,「調味料」讓太空人覺得自己彷彿「有所選擇」,這是他們在太空中嚴重缺乏的,因為太空中的每一分鐘都會被規畫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何時要睡覺、何時作實驗、何時用餐等。太空食物標準多!要安全、能吃飽、夠營養、方便攜帶且能快速食用要幫助太空人們順理完成任務回到地球,食物佔據相當重要的角色!為此除了官方機關自行研究外,近年也開始和民間廠商合作,期望能透過雙方的努力,讓太空人在太空中也能品嚐地球的美味,太空食品不再如以往大家想像中的糟糕,各個廠商卯足全力紛紛拿出自家製作食品的拿手絕活,把美味食物送上太空!美國航太總署高階食品科技計畫主任Michele Perchonok表示,他們面對許多挑戰,首先要讓太空人吃得飽同時營養均衡,且因為太空船並沒有多餘的空間放置食品殘渣,所以選擇的食物也不能產生食物垃圾,必須要體積輕盈、方便攜帶,以及可以快速食用,最後才是食物的美味度!吃炸雞也注重健康!karaage kun炸雞熱量僅66.6大卡高熱量食物向來是發洩情緒的好出口,經過3年的測試,日本航空局(JAXA)終於在2020年批准了Lawson的炸雞作為太空人的食品。2017年JAXA收到太空人的反饋需要更多肉製食品,於是與Lawson攜手合作,研發了karaage kun炸雞。JAXA希望karaage kun能成為日本太空人在航行中的舒適食物,幫助減輕長途飛行帶來的精神壓力,同時也期望能提高工作效率。為了使食物能順利登上太空,必須能長期保存、耐飛行、抗微重力等特性,經過3年反覆改進karaage kun保存期限長達1年8個月,且與一般炸雞相當不同的是,karaage kun僅有66.6大卡,讓太空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維持健康的身材。而為了使太空人方便,也是製作成一口的大小,並且使用乾凍形式拆袋即食,讓日本太空人能更愉快地在太空中順利完成任務。吃一片太空Pizza不簡單!運輸費高達100萬美元2000年時,Pizza Hut把史上第一塊披薩送進太空裡﹐太空 Pizza的直徑約十五公分﹐薄餅上的餡料包括茄汁﹑起司和義大利蒜味腸(Salami)。但Pizza Hut沒有選用最受歡迎的義大利辣肉腸﹐因為該口味在真空包裝處理的效果較義大利蒜味腸差。同時因為在太空中﹐人的味覺不像在陸地中靈敏,所以太空 Pizza加的鹽量相當多。俄羅斯太空人Yuri Usachov就是歷史上第一位在太空中吃Pizza的人,Yuri Usachov對這塊Pizza相當讚賞。而為了讓這塊Pizza順利進到太空中,Pizza Hut花費了100萬美元和俄羅斯宇航部門合作。太空中品嚐家鄉味!Space Ram太空泡麵為思鄉而生2005年日本日清,則推出全世界第一款可以進入太空的泡麵Space Ram,此項產品由日清創辦人安藤百福研發,因為探索號太空梭(Shuttle Discovery)的日籍太空人野口聰一表示,希望能在無重力環境的外太空吃速食麵,於是日清展開了太空食品研發。安藤百福表示,如果能讓野口聰一在夢想的太空中感到滿足的話,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於是他們在火箭升空前順利的研發出Space Ram,讓野口聰一成為在太空中吃到泡麵的第一人。配合太空中無重力的狀態,安藤百福以1958年研發的「瞬間熱油乾燥法」為基礎,做出太空版的Space Ram泡麵。在無重力的空間中,麵條會四散開來,所以研發員在麵條表面作了蛋白加工處理並製成一口大小,使太空人能方便進食。其中還有不同口味可以挑選,像是醬油、味噌等,而湯汁經過勾芡變得相當濃稠,以免逸散到太空艙內對機器造成損傷。且由於無重力的狀態下,人們的味覺會變得遲緩,Space Ram的調味也比一般泡麵重。太空梭內氣壓低,熱水無法燒開,所以研究員也調整了麵條中麵粉、澱粉等的比例,使泡麵在70度C的熱水中就能泡開,讓野口聰一能在太空中一嚐家鄉美味。健康也需注意!搭配蔬菜均衡飲食為了能順利的完成飛行任務,健康的身體也相當重要,2015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次把在太空中培育出來的蔬菜供太空人食用。NASA 甘迺迪航太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專家Ray Wheeler表示,培育出的蕃茄、藍莓和紅萵苣等蔬菜水果,是抗氧化劑的很好來源,在太空中食用這些新鮮食物,對人的心理情緒有好的影響,也有助防範太空輻射的傷害。太空人們離開地球帶著任務前往太空,過程中承擔許多壓力,如今經過許多嘗試,太空食品已與過往的印象不同,加上極度嚴格的食品把關,也有人提出或許太空食品可以成為災難時的應急食品,但即使開發困難,太空食品仍是食品開發專家別具挑戰的任務,期待在食品加工科技越發進步的現在,太空人能有更多飲食選擇,紓解工作帶來的苦悶。延伸閱讀▶太空傳來的好消息!NASA太空站上也能種出安全且營養的生菜▶太空人吃什麼?食品科學家的設計挑戰賽▶移民外太空的理想糧食 美國太空總署肯定「藜麥」參考資料▶How VR, AR could support astronauts' mental health in space▶【日清食品】速食麵改變飲食文化——遍及世界的速食麵▶日清食品台灣官方網站▶太空上不能吃麵包?前 NASA 太空人告訴你他們在太空都吃什麼!▶美國連鎖式快餐集團PizzaHut外賣薄餅上太空▶Fried chicken in spac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certifies freeze-dried product as space food▶Astronaut Lingo: What Is "Puffy Head Bird Leg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28 科別.新陳代謝
85歲糖尿病嬤臥床屁股痛 中山附醫:老人盛行率達29%
81洪姓阿嬤罹糖尿病長期臥床,因尾底骨、右腳踝的傷口痛、發黑,前來探視的二媳婦幫忙量血糖發現,阿嬤血糖飆高超過300,經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治療,會診院內傷口中心,發現阿嬤血糖控制不好,加上照護上沒有確實做到二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身角度達30度,腳部也沒有支撐,經二次清創手術,住院三周後出院,傷口護理師追蹤,並提供LINE諮詢,如今阿嬤傷口逐漸改善,擺脫屁股痛的日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說,壓力性損傷簡稱壓傷,是急性住院或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的病人最常遇到的問題,好發於老人,盛行率在居家照護高達29%。陳俊嘉指出,同一部位受壓、缺氧超過二小時,一旦發生壓傷,除會造成疼痛不適、體表變形,也會增加感染的機率,嚴重者延長住院天數,同時護理時數及成本上升,降低病人生活品質,壓傷預防在於避免部位長時間受壓,營養包括熱量、蛋白質要夠。家屬表示,洪姓阿嬤與阿公、外傭同住,阿嬤有口服藥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不好,尾底骨、右腳踝有傷口,一年多未好,外傭來7個月,沒有協助量血糖,直到二媳婦探視,發現阿嬤頻頻喊傷口痛,一量發現血糖飆高,協助就醫。院方經評估傷口後發現,阿嬤的照護上沒有確實做到二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身角度達30度,腳部也沒有支撐,尾底骨、右腳踝碰觸床面壓傷,去年9月到院時,傷口8公分見方、深1.5公分,已見筋膜,判為最嚴重四級壓傷,經二次清創手術,住院三周後出院,傷口獲改善,到去年底追蹤,傷口縮小到2.5公分見方。家屬感謝阿嬤入院後獲醫護團隊細心的照護,尤其感謝傷口照護護理師,不僅每日探視阿嬤,提供基本傷口照護技巧,並以簡單明瞭的步驟進行衛教家屬,從傷口的評估、減低壓傷的危險因子、翻身技巧、傷口敷料的選擇等,讓家屬很快地獲得正確的照護知識與技巧,同時也由營養師,提供完善的營養照護,以幫助傷口癒合。
-
2020-07-14 新聞.健康知識+
海邊曬傷怎麼辦?醫師教你「曬後保養急救術」千萬別做這5件事
編按:近日是國內旅遊的旺季,許多人因無法出國只能在台灣外島享受「偽出國」的海灘假期樂趣!水上活動最熱門的包括SUP、獨木舟、衝浪、浮淺等,泡在海水裡可能很舒服沒什麼沒感覺,但上了岸看到自己的膚色,絕對會很有感,此時,沒做好防曬就會有曬傷的問題,該如何處理曬傷後的問題,是渡假回來最大的課題。紫外線接收量!水波折射 讓你黑上加黑馬偕醫院台東分院急診室主任王仲毅表示,不管海邊、湖畔或溪間,只要是沒有遮蔽物的玩水處,紫外線透過水波折射,人體接收量都會比在陸地大。此時人體肌膚雖然感受到水的沁涼,但若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反覆塗抹防曬乳等,長時間下來,皮膚組織就可能受傷。除了玩水場所要防曬,到遮蔽物偏少的戶外場所,或長時間曝曬陽光下運動,基本的防曬衣物包括薄長袖、長褲或袖套、帽子等都是必備,且效果最好。只是王仲毅說,有些人怕熱,寧願勤抹防曬乳,他提醒,要視膚質敏感度需求,用對產品。王仲毅指出,出門在外「防不勝防」,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依人種的不同、DNA的差異,也考驗肌膚對陽光的耐受性。皮膚一旦發紅、發燙就是曬傷前兆,一旦曬傷,就需依照曬傷的不同程度處理。一級(輕度)曬傷處理:沖水降溫、散熱、冰敷主要是皮膚發紅、發燙,王仲毅說,此時可以沖水降溫、散熱,簡單地冰敷。清潔後也可以塗抹成分單純、無刺激性、非油性的保養品,最常見蘆薈露等保溼或鎮定產品,但也要注意肌膚是否過敏。有些人在此階段耐痛性不佳,會到醫院就醫使用止痛藥,但他建議只要不再曬太陽,短期間就會好轉,沒必要服止痛藥。二級(中度)曬傷處理:保持患部乾淨、別弄破水泡已可見水泡,皮膚紅、腫、痛,若要自行護理,首重保持患部的乾淨與清爽,不要弄破水泡;患處面積若大,王仲毅建議就診,由醫師開立抗生素藥膏,避免水泡破掉感染。三級(重度)曬傷處理:手術清創、住院治療會讓皮膚出現壞死症狀,甚至會變白或變黑,此時必須手術清創、住院治療。但王仲毅說,這較不常見,畢竟曬傷引起的疼痛令人難以忍耐,患者多半不會放任至此。別讓傷更傷 肌膚曬傷 別再堅持化妝一般來說,輕微曬傷以鎮靜、舒緩肌膚為首要,而後才強調保濕;太嚴重的曬傷不要使用任何肌膚保養品或化妝品,以免刺激皮膚,使得患處更惡化或病變。王仲毅表示,許多女性即使臉部肌膚曬傷,還是要用保養品、化妝品,反而更傷害皮膚,使患處惡化;成分單純的保養品多少還有保濕效果,但化妝品含可能含化學成分,此時絕對碰不得!另外,早期曾見患者以周邊唾手可得的冰涼物品塗抹患處,例如牙膏、油性藥膏等,「自以為」有鎮定效果,其實是錯的。曬傷後 這樣處理1.使用具鎮定、保濕效果的保養品,例如洋甘菊、蘆薈等乳液或凝露等,皮膚較敏感者要小心使用。2.冰敷,但不要以冰水或冰塊直接碰觸肌膚,以毛巾區隔,每次敷10分鐘為佳。3.大量補水。4.充足睡眠。5.使用抗敏感、溫和的清潔產品。曬傷後 千萬別這樣做1.塗抹不適當的清涼藥品或牙膏等非肌膚用品。2.使用面膜、化妝品。3.再度曬太陽。4.為解熱而將皮膚長期泡水裡,或直接接觸冰塊。5.戳破水泡,會引發感染。
-
2020-07-02 科別.牙科
當心!骨質疏鬆藥惹禍 婦拔牙後傷口壞死!
66歲林姓婦人3月初在診所拔牙,傷口遲遲未好,甚至還長出大肉芽,經診所轉介到豐原醫院牙科治療,醫師一問之下,才發現林婦因服用治療骨質疏鬆藥物所致。醫師表示,兩個月就有5名患者因服用骨質疏鬆藥物,造成拔牙後傷口遲遲無法癒合。豐原醫院牙科主任黃廷芳表示,台灣女性骨質疏鬆嚴重,一跌倒就容易出現手、腳骨折情形,因此醫師會開雙磷酸鹽藥物預防骨質疏鬆,每天或每周吃一次,或3個月施打一次、一年注射一針等,以減少骨質流失,但副作用會造成低血鈣、皮膚感染及其他感染,也可能造成顎骨壞死。林姓婦人3月初曾經施打雙磷酸鹽藥物治療骨質疏鬆,3月底到診所拔牙後,傷口遲遲未好,甚至5月初還長出一個很大的肉芽,經診所轉介後發現林婦拔牙處的骨顎壞死,前後兩顆牙齒也受影響,因此立即作清創手術,傷口才慢慢癒合。另外,2個月來有5名患者因服用骨質疏鬆藥物,沒事先告訴牙科醫師,導致拔牙後骨顎壞死情形,經由各診所轉介手術清創治療後,目前傷口也都慢慢恢復中。黃廷芳表示。正常拔牙的患者約在1周傷口就會癒合,服用雙磷酸鹽藥物則容易造成傷口癒合緩慢,甚至在治療期間還容易反覆出現傷口壞死情形,因此建議患者在拔牙前,一定要先告知牙醫師有服用骨鬆藥物,或是在注射骨鬆藥前,先給牙科醫師評估,把該治療或該拔的牙齒處理好,再接受注射藥物,才能減少拔牙後顎骨壞死情形。
-
2020-06-30 科別.骨科.復健
中度膝關節退化 微創手術能改善
58歲的林先生很愛跑步,半年前膝蓋開始莫名疼痛及反覆腫脹,尤其在上下樓梯或從椅子起身時特別明顯。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右膝軟骨有局部壞死合併半月板的部分破損,有膝關節退化的情形。林先生原以為可能得置換人工關節了,但經醫師評估後接受了「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及自體軟骨移植」,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後,如今恢復行動自如,又可以從事喜愛的活動。隨年齡增長,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逐漸下降,長年的使用會漸漸造成軟骨結構改變、脆弱,進而磨損、變形及疼痛。尤其現今高齡化的社會,合併民眾體重增長的普遍問題,使退化性關節炎愈來愈普遍。研究發現,九成的膝關節磨損都由內側開始,嚴重還可能導致內翻形成O型腿,讓內側磨損加速惡化,使患者疼痛感加劇、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下降。然而,每位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退化程度也不一。面對不同嚴重程度的膝關節退化,應要有適當的治療策略,針對輕度退化,可使用消炎藥物、減壓鞋墊、疼痛神經阻斷術及自體血小板或玻尿酸注射等。若是中度退化,則可考慮接受「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此手術是先用微創方式將關節軟骨壞死部分清除,之後在小腿脛骨上截出一段缺口以矯正脛骨角度,並用骨板固定,以期使內側關節壓力減低。近期更發展出一次性的自體軟骨移植技術,使軟骨修復能力更上一層樓。經由清創、矯正內翻變形及自體軟骨的移植,使得膝關節內側的壓力降低,並促進關節軟骨重新再生,讓病人有機會再次擁有青春的膝蓋。針對嚴重磨損變形的退化性關節炎,還是建議考慮採部分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臨床發現,大部分患者就醫時已屬重度的膝關節退化,此時接受「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療效會相當有限。建議民眾如果發現膝蓋疼痛持續兩至三周,合併腫脹緊繃時,應及早就醫接受詳細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
2020-06-1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人工關節術後金屬過敏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願景是創造一個可以讓醫療團隊、病人、家屬在平起平坐的環境,雙方透過討論、了解、包容,而達到互相尊重與信任。非常感謝這位病人願與大家分享其「疾病」與「病痛」,我們也難得能夠邀請到風濕免疫科專科醫師、骨科專科醫師在百忙之中與大家分享他們專業的看法。希望病人能透過這兩位醫師的說明,增加對自己病情的了解。雖然「醫病平台」無法扮演誰事誰非的公斷,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醫學上罕見的問題一旦發生在病人身上,卻是真實的苦痛,因此醫病雙方都需要各退一步,病人透過專科醫師客觀的論述,可以同理「醫療的不確定性」,醫師也能避免過度反應,而讓病人雪上加霜。81歲的王奶奶,過去沒有任何藥物或是食物過敏的病史,因為雙側膝關節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先後在同一家醫院接受左右兩側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疼痛改善很多,門診追蹤關節的功能及X光片的檢查,也都恢復得很好。然而就在術後六個月左右,慢慢的在身上及四肢開始出現奇癢無比的癢疹(如附圖),起初以為是藥物或食物過敏,因此求助皮膚科及免疫科醫師。然而經過皮膚科醫師及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後,初步排除這兩種過敏的可能,推測王奶奶極有可能是對人工關節中的金屬過敏所致。人工關節置換的原理,主要是將磨損的關節面切除適量骨頭後,將金屬的人工關節,像牙齒換牙套一樣的方式,包覆固定在切除的骨頭表面,用以取代磨損切除的關節面,而磨損的軟骨則由高分子聚乙烯塑膠墊片來取代。因此其成分包含金屬及非金屬的部分。以現在的人工膝關節為例,股骨元件的部分主要是鈷鉻鉬合金所組成,脛骨主要是鈦合金的成分,位於兩者之間的脛骨墊片以及髕骨元件則為高分子聚乙烯墊片。至於人工關節材質過敏的情況,臨床上確實不常見。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關節金屬成份中的鈷(cobalt)、鉻(chromium)或是鎳離子(nickel)釋出,誘發身體的免疫反應,造成全身皮膚起類似蕁麻疹的疹塊。病患臨床上的表現,通常會有局部搔癢的情況,國外甚至也有文獻報告,病患接受人工膝關節術兩年後狂掉頭髮的案例報告,至於關節本身也可能會有疼痛或是腫脹僵硬的情況。因為這種過敏反應是屬於所謂延遲性免疫反應,跟我們認知的藥物或食物過敏不一樣,通常不會在手術後就馬上發生,而常常在術後半年到兩年左右開始出現症狀。因為發生的機會很低,文獻上大多是零星的病例報告,因此對於真正發生的機會有多少不得而知;對於其診斷的方法,則必須仰賴臨床醫師的警覺性及詳細的評估才能確診。如果要證實是否有金屬過敏的情形,可以安排病患至臨床毒物科,透過抽血、驗尿或是採集關節液中的金屬離子成分,看看是否高於標準值。一旦確認是金屬過敏,其治療方式,症狀較輕者,可以採取症狀治療,例如使用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塗抹患部,同時搭配口服抗組織胺類的止癢藥物;而較嚴重者,可以在醫師的處方下給予適當的免疫抑制劑,不過必須要小心的是,當免疫被抑制後,則有可能造成感染的危險。如果人工關節的部分,因為過敏反應而有鬆脫或是局部嚴重腫脹疼痛,上述方式無法改善症狀,在與骨科醫師充分討論下,關節可能需要做清創手術,或是原來的人工關節必須先移除,等免疫反應過去後,再重新置換新的關節,才能解決問題。當然,不能再重新置換的時候,就不能再置入相同金屬成份的人工關節,而必須考慮另外使用較為特別的材質,例如在人工關節金屬表面塗層黑晶瓷(Oxinium),不會讓這些金屬離子直接接觸人體或是逸出,即可避免發生金屬過敏的情況。雖然說預防重於治療,然而,臨床上人工關節術後發生金屬過敏的機會其實很低很低。一般而言,民眾在接受關節手術前,倒是不需要常規做金屬敏感性測試。但是如果曾經有過金屬過敏病史,特別是對鎳、鉻等金屬製品過敏的病人,術前應該主動告知骨科醫師,透過共享決策(Share-Decision Making,SDM)的方式,先會診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做完整的評估,也可以安排做金屬皮膚貼片測試(Skin-Patch test)或是抽血做淋巴球遷移抑制測試(Lymphokine migration inhibition test)等檢查;如果結果高度懷疑有金屬過敏的現象,才考慮去使用這類特殊材質的人工關節。不過這類特別塗層處理的人工關節,價格不菲,目前健保也不給付。 除了人工關節外,其實很多金屬的植入物,例如用來固定骨折的鋼釘鋼板,都有可能會發生所謂金屬過敏的現象。文獻報告這類金屬過敏的情況,發生在固定物鬆動或是功能不佳、磨損嚴重的病人身上的比例,較一般人來的高,其主要的原因跟血液中金屬離子濃度有關。發生的機會不高,因此診斷必須依靠臨床警覺性,重要的是必須與感染來做鑑別診斷。
-
2020-06-10 科別.皮膚
摔車「犁田」傷口潰爛? 醫界公認處理標準要這樣做
21歲Ben騎機車「犁田」了,急診醫師說要接受清創。46歲何小姐小腿上有一個數月還不好的傷口,整形外科醫師也說明需要清創。60歲邱先生因為周邊血管疾病導致足部組織壞死,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也說要清創。安南醫院整形外科王冠智醫師表示,目前「清創」已是全世界醫師所公認之傷口處理標準模式,並且廣泛應用在各國各外科間。王醫師指出,清創主要目的有三:去除感染壞死組織、去除生物膜、去除老化細胞,藉由以上三目標達成來促進傷口癒合,以下將跟大家說明這三項目標和傷口之間相關性。 1.去除感染壞死組織:當傷口存在著太多感染或是壞死物質時,我們體內免疫系統會第一個站出來對抗細菌、真菌和病毒侵襲,這是身體自然保護過程,但就像戰爭一樣,局部臨近組織通常會因此持續感染發炎腫脹疼痛,在此情況下傷口較難執行重建癒合的工作。2.去除生物膜:生物膜是『多種細菌聚集形成的聚落』,就是傷口上一層黃灰色薄薄的膜狀物,較難用棉棒擦拭去除。目前研究發現這樣的生物膜對於身體免疫力及一般換藥是有抵抗能力的。3.去除老化細胞:當傷口存在已久,與空氣接觸的部分細胞其分化增生能力會大幅下降,形成非活性細胞,如此一來傷口成長速度將會變得異常緩慢,這也是慢性傷口常無法癒合原因,因此藉由清創來清除老化細胞,可使底下活性細胞出現發揮傷口恢復作用,增加傷口癒合速度。 王冠智醫師亦表示廣義上的清創,除了大家所熟知之手術清創外,其實還有機械物理式、生物式、自體溶解式等其他清創方式。 1.機械物理式清創:也就是紗布換藥,單純紗布換藥其實也是有清創效果。當撕下紗布的瞬間,或多或少的壞死組織就隨著被撕下紗布而去除,是故換藥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良好清創傷口例子。2.生物式清創:目前在台灣比較少被提到,因為其主要方法就是使用『醫療用蛆』來做治療,目前國內尚無此療法來清創傷口。3.自體溶解式清創:使用蛋白質溶解傷口壞死組織、增進局部壞死組織代謝。目前已有部分傷口凝膠具備如此功能。當傷口不大或壞死組織量不多時,醫師可開立傷口凝膠來促進傷口壞死組織被移除,加速傷口回復。4.手術清創:一旦傷口過大、壞死組織過多或傷口骯髒菌落數過多時,手術清創是最好清創方式,多在醫療院所局部或全身麻醉下進行,透過醫師臨床判斷來清除不潔傷口異物、去除壞死組織,以好控制感染及促進癒合。(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傷口總是好得慢? 你的血管恐怕出大事了 切菜割傷手指塗優碘就好? 教你4個最新傷口照顧法
-
2020-05-23 科別.骨科.復健
膝蓋痛打針就好? 錯誤觀念恐害你得不償失
一位60幾歲的婦人,長期膝蓋疼痛,除服用消炎止痛藥以外,嚴重疼痛的時候就去小診所打一針,便可撐過一段時間,但在某次注射後,膝蓋竟腫得跟排球一樣大,並且紅腫發燙,同時也跟著發燒,經送醫診治,從膝蓋中抽出幾百C.C.顏色似「木瓜牛奶」般的液體,醫師診斷為細菌性關節炎合併敗血症,在安排清創手術,術中發現軟骨都已被細菌破壞,使用抗生素數月後,才以微創減痛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恢復健康及行走。 國立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黃鼎鈞醫師表示,人體關節是防護相當嚴密的構造,一般細菌是難以入侵,但是如果打針器具跟皮膚沒有完整消毒,或者使用的藥物及準備的過程沒有保持無菌,這時就容易產生細菌性關節炎;關節軟骨一旦被細菌破壞無法再生,最後就可能要換成人工關節,得不償失。許多長輩迷信打針比較快好,但正確的觀念是打針可以比較精確地將藥物送到目的地,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一般使用的是玻尿酸或者類固醇;如果只是靜脈注射消炎藥或抗生素,打針只是作用的效果比口服吸收快,藥效維持的時間是一樣,並且人體血管如果常注射藥物,可能會加速血管硬化,到真的需要打針救命的時候,反而找不到健康的血管可以注射,更加得不償失。 膝蓋的軟骨像是車子的輪胎皮,越磨就越薄沒辦法保養,最後就要換新的,目前沒有方法再生,如果膝蓋內側、外側和前側,三者有兩者,可以接受微創減痛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但是如果只有內側,可以接受微創減痛人工半膝關節置換手術,保留自己的十字韌帶,恢復更快,活動也更自然。 然而,要保養關節,黃鼎鈞醫師指出,膝蓋軟骨結構比較適合反覆性的運動,例如游泳、騎腳踏車,最怕的就是衝擊性運動,包含任何站著腳離開地面的運動。因膝蓋軟骨構造就像海綿,是有含水的,但我們維持同一個姿勢超過三小時,那個部位軟骨的含水量就會降到最低,吸收衝擊的效果也就越差,所以,運動前的熱身伸展,除了讓肌腱韌帶可以恢復彈性外,很重要的就是改變姿勢,讓軟骨含水量有時間可以恢復一些,但還是須循序漸進不要一下運動的太激烈。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運動容易損膝蓋? 日常3動作殺傷力更大 膝蓋痛不一定是關節炎! 先搞清楚是不是這6原因引起的症狀
-
2020-05-13 科別.皮膚
切菜割傷手指塗優碘就好? 教你4個最新傷口照顧法
在清理家裡時,不小心被水果刀給割傷了,傷口頗深的,一般人通常會趕緊在傷口上擦上優碘,用紗布做了簡單的包紮;不過,有些人則認為傷口要保持乾燥,是這樣子的嗎? 一般人都以為傷口要保持通風乾燥,才容易癒合。事實上,彰化秀傳醫院高壓氧中心傷口治療師羅文真指出,從許多年前開始就不斷有醫學研究發現,乾燥的傷口反而好得慢,有的還會嚴重到要再清瘡一次,所以傷口適度的保濕是很重要的。遠在200多年前,科學家的確是認為應該保持傷口乾燥、避免細菌感染,但經過不斷的實驗,目前醫學界已經公認,濕傷口好的速度,比乾燥傷口快約1.5倍。 那麼,受傷了,該如何處理?是立刻塗上優碘?或是馬上用紗布貼住?天天勤勞的換藥?羅文真表示,這些都不太正確,應該要看傷口的狀況而定定,一般來說,傷口的處理,可分成以下幾個步驟:步驟1、傷口清潔用大量的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除去傷口上的髒東西,減少傷口上的細菌,並可清楚評估傷口的狀況。可用乾淨的消毒棉棒,由傷口中心乾淨的部位開始,以圓圈狀向外清洗,至少要清洗到大於傷口2公分的地方,而不是只清洗傷口的地方,因為有時候,發炎的範圍不只侷限在傷口處。 如果一時沒有醫療用的生理食鹽水,也可用煮過的冷開水或瓶裝礦泉水來取代。有些人一受傷,就擦優碘來消毒兼殺菌,但其實消毒水如雙氧水、優碘等,都可能破壞肉芽組織,影響傷口好的速度,所以如果傷口不是很髒,並不一定需要擦優碘或消毒藥水。 步驟2、清創這時候可以從傷口的顏色,來判斷傷口的狀況。 -紅色傷口:表示傷口有血液循環,所以會流血,代表這傷口組織是健康的。-黃色傷口:表示傷口很深,或傷口沒有受到好的照顧,才會出現黃色腐肉,必須好好的把腐肉清理乾淨,傷口才會好。-黑色傷口:這是最不好的狀況,表示傷口已有壞死狀況,不但容易滋生細菌,更會延長發炎反應,所以必須請醫師把壞死的地方清理乾淨,傷口才會好得快。 步驟3、覆蓋傷口經過適當的清理之後,用什麼來貼傷口也是很重要的,因要只要給傷口一個良好的環境,在正常的情況下,傷口自然就會好。 步驟4、觀察天天換藥,比較快好嗎?這可不見得!傷口的清潔才是最重要的,太常換藥反而容易受到感染。必須看傷口的狀況來決定換藥次數,例如傷口滲出液很多,換藥的次數就必須比較頻繁;若沒有什麼滲出液,可貼上泡棉材質的敷料來保溫保濕,大約3天換一次藥就可以。 以往包紮傷口,我們最常使用的就是紗布,但現在已經有許多先進的敷料,不但可避免傷口感染、好處理、使傷口好得快、也可以減少疤痕的產生。 羅文真也強調,處理傷口絕不可自行使用民間偏方,以免導致傷口感染惡化。若不知道如何選用適當的敷料,或傷口已經有較嚴重的紅、腫、熱、痛等發炎情形,應該趕緊就醫治療,因為任何一個小傷口若處理不當,都可能因為感染及侵害,造成嚴重的後果。 延伸閱讀: 跌打損傷要冰敷or熱敷? 先搞清楚受傷時間再決定 燙傷快冰敷? 錯了!護理師教你正確處置SOP
-
2020-05-08 科別.骨科.復健
影/右膝化膿治療4個月復工 水果媽媽:最棒母親節禮物
67歲周媽媽年輕時就靠著在市場賣水果拉拔4個孩子長大,因長期久站導致右膝罹退化性關節炎,忍痛多年,直到今年初因右膝痛到受不了,手術換人工關節,沒想到因糖尿病傷口感染、化膿2個多月,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應用3D列印模具製造含抗生素活動型骨水泥治療,待感染改善後,拆掉活動型骨水泥,並裝上新的人工關節,前後治療4個月,順利回到工作崗位,讓周媽媽開心地說「這是最棒的母親節禮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醫師林宗立說,退化性關節炎女性比男性多,主要表現為膝蓋軟骨磨損出現疼痛,若經藥物治療、輔具矯治、針劑治療等無效,嚴重需換人工膝關,其中約2%患者(多為慢性病或免疫不全患者)會發生手術後感染。林宗立指出,周媽媽是家裡生計支柱,每天至少站12小時,加上體重逾90公斤,右膝蓋很快就退化,今年初,右膝痛到受不了換人工關節,後因傷口感染、化膿2個多月,接受清創、抗生素治療仍未改善,經轉診到中國附醫,確診為慢性人工關節感染,合併金屬鬆脫,必須以兩階段手術進行治療。林宗立說明,第一階段手術為拔除舊有人工關節,徹底清創,再置入含抗生素骨水泥,幫忙殺菌,待感染獲得控制,約3個月後進行第二階段手術,移除抗生素骨水泥,並且置換新的人工膝關節。周媽媽在接受第一階段手術,置入3D列印模具製造的活動型骨水泥後,不須依賴輔具,膝關節可活動角度約0至90度,能自行使用助行器步行,三個月後,感染獲得控制,即接受第二階段膝關節重建手術,術後一個月恢復良好,順利回到工作崗位。林宗立說,傳統的活動型骨水泥多為醫師手作或翻模,表面粗糙、結構不穩,易破裂鬆脫或關節移位脫臼,導致膝關節功能變差、療程延長、增加再重建手術的困難度,病人需再次接受手術。 含抗生素的活動型骨水泥,有助於控制感染,且膝蓋能自由活動,減少關節僵硬與肌肉萎縮,因此有利於第二階段的手術重建。林宗立指出,他和院內3D列印中心團隊共同研發3D列印模具,藉由3D列印技術改善傳統活動型骨水泥的缺點,達到關節平滑、結構強化、精準量化,且尺寸個人化,已獲得專利認證、技術移轉、及國際期刊發表。有效幫助患者控制感染,改善膝關節功能並增加其活動角度,減少併發症發生,對患者真的是一大福音。
-
2020-04-25 科別.耳鼻喉
不是新冠肺炎就沒事? 類似症狀深頸部感染更致命
南投60歲吳姓女子最近發燒兩天、喉嚨腫痛、吞嚥困難及聲音沙啞,擔心罹患新冠肺炎,趕緊到南投醫院就醫,耳鼻喉科醫師一看喉嚨,發現吳女右側後咽壁鼓脹,會厭水腫,造成部分上呼吸道阻塞,診斷為「深頸部感染」,趕緊實施切開引流術,術後轉送加護病房觀察。醫師指出,若拖延治療可能有致命危險,幸好患者及時就醫挽回一命。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說,深頸部感染是從頸部肌肉筋膜發炎化膿,初期會出現喉嚨痛、發燒等類似感冒症狀,接著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張口困難、甚至呼吸困難,若沒有立即處置,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縱膈腔炎等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安全。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腎臟病等免疫力較差的高危險族群。深頸部感染症狀輕者住院數天接受保守治療,重症則需要反覆清創手術,氣管切開術,住院數周才能出院,是個不可輕忽的致命急症。吳姓女病患因上呼吸道阻塞,因此採清醒插管方式全身麻醉,實施切開引流術,術後轉送加護病房觀察。若拖延治療,恐需清醒氣管造口後,才能以手術治療。醫師提醒,若出現感冒症狀久未改善、頸部腫痛、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吳女心有餘悸的表示,原本以為是感冒,也擔心感染新冠肺炎,但沒想到會是這麼嚴重的深頸部感染。幸好醫師即時醫治,手術後沒有其他併發症。
-
2020-04-11 新聞.科普好健康
為趕工口罩不慎摔落2層樓 微創鋼板助他重建粉碎性骨折
這一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般手術少了許多,但是因為趕工口罩與相關抗疫設備而造成的傷害卻多了,也嚴重許多。「陳醫師,急診有一個五十多歲男性要會診,他的左手肘骨頭直接穿出來手肘外頭!」患者人稱郭大哥,原來他因為視察口罩廠房的安全設備,心急整個工事的進度,不小心從近兩層高的A型梯跌下,手肘直接著地,同事趕忙將他送醫。屬複雜、高感染性骨折我看完X光和電腦斷層的報告,確定大哥左手血液循環和神經的完整性沒有問題,告知大哥這屬於高複雜性、高感染性的骨折,需要馬上進開刀房進行傷口清創及骨折固定(圖1)。鐵漢柔情!郭大哥看著心急想哭的太太,沒有什麼感人催淚的對話,只是淡淡地對我說:「陳醫師,手術後,我還想自己吃飯,偶爾還能抱抱家人,可以嗎?」鈦材質鋼板可穩定固定骨折碎片大於三片以上,就定義成「粉碎性骨折」;而其中的骨片暴露於空氣中,就叫做「開放性骨折」。這兩類骨折,任一類都會因為受傷區域的血液循環受到比較厲害的壓迫,軟組織的破壞比較嚴重,有很高的機會出現感染、骨折不癒合和皮膚缺損的情形;兩類合併發生,又是在關節處,手術後更可能出現關節僵硬的問題。目前得利於台灣醫材與手術技術的進步,慢慢克服開放性合併粉碎性骨折帶來的窘境。鈦材質的台灣曲率解剖鋼板,比傳統鋼板更可以抵抗感染及生物膜的附著,並提供互鎖式的穩定固定效果(圖2),讓病人提早脫離石膏,盡早的活動復健;再配合3D開刀房X光機的使用,可以利用微創的手法,減少手術傷口、降低受傷區域軟組織的剝離,減輕手術後組織攣縮產生的疤痕與疼痛。如願可端飯碗、抱抱家人開刀時,把手肘跨放在手術台上,我先游離出重要的神經血管,然後劈開尺骨,把髒汙及過於粉碎的骨頭拿掉;接著沖洗了一萬c.c.的生理食鹽水,再利用對角的微創鋼板塑型,並植入異體骨於缺損處;最後將所有互鎖式的螺絲鎖緊,並用X光機做最後骨頭形狀的確定(圖3)。術後隔天,拔掉尿管與引流管,郭大哥忍痛嘗試著自己端碗吃飯,這是他術前的希望。出院當天,大哥憨憨地用顫抖的左手抱了一下嫂子,對我說:「陳醫師,再一個月,我應該可以把她抱更緊吧!」無名英雄堅守崗位戰「疫」在面對新冠肺炎的這場戰爭中,辛苦的不只是第一線的醫療從業人員,還有許多默默地在背後給我們支持的無名英雄,他們也一樣很努力地在崗位堅守著。看著郭大哥給大嫂的擁抱,我知道這是我從醫最大的願望,也是持續奮戰的原因,我的信念是:「熬過不能選擇的時候,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家加油!
-
2020-03-10 科別.新陳代謝
挪個機車細菌直搗腿股肌肉! 糖尿失控男子險致命
高雄一名52歲男子疑挪機車時右大腿肌肉拉傷,醫師經檢查並無外傷,研判是大腿股四頭肌撕裂,叮囑冰敷休養,沒想到一周後他的大腿依然腫脹疼痛,醫師再查出他四頭肌斷裂處推積膿液,抽吸證實遭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進一步追查更發現,原來男子從未好好控制血糖,導致細菌有機會自皮膚循血液循環入侵體內,險些致命!「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霖說,這名患者就醫時跛著腳走進診間,主訴是挪機車時右大腿太用力,拉傷肌肉痛了好幾天,主要的壓痛點在大腿前側,他以超音波檢查,發現男子股四頭肌肌肉有撕裂傷,於是請病人回家好好冰敷,別劇烈運動。沒想到男子一周後再回診,抱怨大腿依舊疼痛腫脹,醫院再做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他腿股四頭肌斷裂經有膿液堆積,已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緊急開刀清創,才解除致命風險。這名男子的大腿並沒任何外傷,為何會讓細菌跑入肌肉斷裂處?李佳霖進一步為他抽血後「解謎」,原來有糖尿病的男子從未好好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達11.5%,高出4-6%的正常值許多,讓他的身體組織像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體表皮膚的細菌有機會經由血液循環跑到體內受傷的地方產生膿瘍。內科醫師李宇力表示,糖尿病會降低身體免疫功能,也會因為神經及血管的變化增加感染機率。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被歸類為免疫功能低下的族群,比平常人更容易碰到少見的伺機性感染。李佳霖提醒,糖尿病患要多忌口,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適度運動會刺激體內負責細胞免疫的T細胞增強本身免疫力,抵抗外來病原體,適度運動也能降低胰島素的阻抗性,把血糖控制好,調控好免疫功能,進而減少感染風險。
-
2020-02-14 科別.一般外科
她被豬咬傷3個月還沒好 原來是生物膜阻礙癒合
宜蘭一名73歲黃姓婦人被寵物豬咬傷小腿,傷口超過3個月未癒合,持續潰爛,羅東博愛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唯農發現,傷口已感染,且上層被細菌生物膜覆蓋,阻礙傷口癒合,妥善治療後,傷口逐漸癒合。黃婦家中飼養寵物麝香豬13年,從幼豬變成豬,感情雖深厚,但一次互動中,意外遭寵物豬咬傷小腿,自行在家護理傷口約3到4個月,仍不見傷口癒合,年前終於因傷口持續疼痛難耐就醫。羅東博愛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唯農醫師表示,黃婦就醫時,傷口大小約為5公分X4.5公分,已有感染的狀況,可清楚看見傷口上層被細菌生物膜覆蓋,阻礙傷口癒合。生物膜是什麼?林唯農醫師解釋,很很多人對這名詞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及水槽、水管內壁上、黏黏滑滑難以清理的薄膜,大概就可以明白什麼是生物膜。林唯農指出,生物膜由細菌自行分泌形成,在物體或傷口表面產生一米白色至乳黃色的半透明黏膜,當傷口被細菌生物膜所覆蓋,生物膜內群聚的細菌即可因為薄膜的存在,阻擋人體免疫細胞和抗生素或其他殺菌藥物的攻擊,使傷口持續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也讓傷口不易癒合。為治療黃婦,羅東博愛醫院傷口照護中心團隊安排她住院,經傷口清創手術,與抗生物膜的敷料持續治療護理後,傷口已於農曆年前完全癒合。羅東博愛醫院表示,關於傷口照護,多數人還停留在舊觀念,事實上,傳統使用雙氧水、優碘殺菌與讓傷口保持乾燥的照護觀念已過時。林唯農建議,當皮膚產生傷口,第一時間應以生理食鹽水清理傷口,並將傷口上可能的髒汙、分泌物與血水清理乾淨後,塗抹含抗生素的藥膏再以紗布覆蓋或使用合適的敷料保持傷口濕潤,以促進傷口的癒合與復原。林唯農也提醒,俗稱人工皮的水膠體親水性敷料,一般藥局很容易買得到,但若傷口較大、較深或滲液較多時,常會造成周圍皮膚過度浸潤,延緩傷口癒合,甚至有過敏或感染的風險。因此,他仍建議民眾尋求整形外科醫師或傷口照護中心的協助,以找到適合的敷料、加速傷口癒合,避免傷口久久不癒暴露於感染的風險中。
-
2020-02-02 新聞.科普好健康
台灣第一例 微創治癒壞死性胰臟炎
43歲陳先生,因上腹悶痛合併發燒,就醫檢查發現為膽囊結石造成急性壞死性胰臟炎,醫師初步為患者進行膽胰內視鏡取出膽管結石,胰臟炎症狀與血清學檢查亦有所改善。但短期間又因腹痛再發而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壁型壞死性組織淤積」,使用抗生素治療,仍持續發燒且無法進食。醫師決定採「經口內視鏡超音波導引放置雙翼管腔並列金屬支架」,並配合廣效型抗生素靜脈注射以及胃鏡,經支架施行清創術治療後,患者相關症狀逐漸改善,終於又可以享受健康美食。術後5周,患者順利以胃鏡拔除金屬支架,術後迄今將近3個月,胰臟炎相關症狀已明顯改善,此為台灣首位利用內視鏡超音波置放金屬支架,並合併清創術治療壞死性胰臟炎的案例。急性胰臟發炎 死亡率可達20%胰臟位於上腹後腹腔,負責胰液消化酵素與內分泌胰島素製造、儲存與分泌。急性胰臟發炎症狀有上腹痛,通常進食後加劇、前傾身緩解,可能轉移痛至背部,還有腹脹、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胰臟發炎的主要原因包括膽結石、酒精性、藥物或高血脂。尤其是三酸甘油脂過高,次要原因為高血鈣、惡性腫瘤、外傷、感染、缺血性、血管炎、自體免疫性疾病等,或是膽胰內視鏡後造成之急性胰臟發炎等。急性胰臟發炎程度,可能從輕微至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死亡率甚至可達10至20%。治療急性胰臟發炎,過去傳統以外科手術為主,施行清創,或經皮置放外引流管來治療。但傳統治療的缺點,包括住院天數長、失血量大、復元期長,還有相當比率的手術相關併發症,甚至死亡,以及外引流管的滑脫與及感染等問題。自費微創手術 改善預後近年來,隨內視鏡超音波技術發展與進步,以及雙翼管腔並列金屬支架的應用,使得胰臟偽囊腫或是壞死性組織可以利用此微創方式來治療,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以及預後。目前健保沒有給付此技術與金屬支架,患者需要自費使用。根據國外文獻統計,目前此技術併發症機率約5至20%,可能造成腹痛、出血、支架移位及腸胃穿孔等副作用,但大多數可以利用內視鏡處理治療。對於罹患胰臟炎的民眾,建議及早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避免反覆感染,以維持胰臟的正常運作。
-
2020-01-22 科別.皮膚
嚴重擦傷別再自己來!錯誤用藥恐潰瘍發爛
22歲小玲,日前騎機車出門打工,因天雨路滑視線差,不慎摔車。返家後,自行至藥局購買雙氧水和優碘消毒傷口,並塗抹藥膏;因擔心留下疤痕,自行貼人工皮包紮。因為節儉,小玲經過一週才換藥,沒想到傷口已潰瘍發爛,緊急就醫,經清創手術和濕性敷料兩週後才恢復。過去,當出現急性傷口時,傳統老一輩的觀念往往是先以優碘或雙氧水清潔傷口,認為塗抹雙氧水產生的泡沫能有效殺菌,殊不知,此舉反而會破壞肉芽組織,降低皮膚再生能力,此時若再以四環黴素或紅黴素藥膏塗抹,恐又造成細菌的抗藥性,更加不利傷口癒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羅文鍵指出,有患者擔心傷口留下疤痕,會選擇貼人工皮加速傷口癒合。不過,人工皮僅適用於乾淨傷口,若出現像小玲這種大型、有深度或感染性傷口時,使用人工皮恐適得其反;而且人工皮昂貴,許多人為了省錢,會自主延長換藥時間,反使傷口潰瘍化膿,後續治療更加麻煩。他進一步說明,錯誤的傷口照護觀念還包括:使用傳統紗布當敷料,尤其當傷口表面過度乾燥,會使表皮細胞難以生長;若傷口滲出體液,會與紗布沾黏,換藥時更容易拉扯傷口,進而產生疼痛,不但延遲傷口癒合,也易產生疤痕。目前主流傷口照護方式是,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再用濕性敷料保持傷口濕潤,除了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疤痕組織增生、預防浸潤外,更可節省時間與金錢。相較於過去使用乾式癒合,許多人無法判斷換藥時機,濕性敷料則可藉由觀察滲出液評估,當傷口滲出液超出敷料邊緣,則應撕除敷料,再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擦乾後貼上新的敷料。羅文鍵建議,民眾受傷時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經由評估傷口情況,衡量患者傷口癒合情形和經濟能力,選擇最合適的敷料,才能讓傷口恢復得快又漂亮,不留疤痕。(諮詢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羅文鍵)
-
2020-01-16 科別.泌尿腎臟
下體發臭腫如「哈密瓜」 小心致命壞疽上身
下體處搔癢惡臭,當心不只是清潔問題,可能還會致命!40歲左右的阿勳一直感覺下體處搔癢,有一天喝醉了回家老婆幫他更換衣物時,發現阿勳全身發燙,下體還飄出可怕的惡臭味、甚至腫大如「哈密瓜」。緊急送醫,才發現原來阿勳罹患了「佛尼爾氏壞疽」,所幸經過緊急手術才撿回一命。醫師表示,此感染症死亡率高,不可輕忽。振興醫院泌尿部微創手術科主任蔡昇翰表示,佛尼爾氏壞疽是一種病程快速且極為猛爆的壞死性筋膜炎,若是沒有緊急進行清創手術,死亡率高達100%,就算治療也還有兩成的致死率。蔡昇翰說,佛尼爾氏壞疽經常發生在肛門、會陰和外生殖器周邊,通常一開始只是毛囊發炎或是小傷口引起,像是痔瘡、肛門廔管、尿道狹窄等,但因為免疫力低下而導致細菌感染,引來致命風險。以阿勳為例,因為本身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因為有了小傷口卻因糖尿病癒合不佳,造成嚴重的感染。蔡昇翰指出,糖尿病是佛尼爾氏壞疽重要危險因子,約20%至70%的患者同時合併糖尿病、25%到50%的患者酒精成癮。另外,像是長期中風臥床、患有癌症、器官移植等導致免疫力低下者,都是高危險群。佛尼爾氏壞疽的症狀為下體出現紅、腫、熱、痛,並可能伴隨發燒、寒顫等症狀。這些症狀雖然和蜂窩性組織炎相似,但蔡昇翰說,佛尼爾氏壞疽特別的是,因多重細菌感染,可能因為有產氣細菌,手壓患部會發出「啵啵」聲。若是沒有及時治療,壞疽和膿瘍會沿著皮下向四周快速推展,嚴重感染甚至會讓皮下血管發生血栓,產生廣泛皮膚發黑壞死,也會合併發燒、發冷、倦怠、暈眩、喘不過氣等全身系統性症狀。蔡昇翰說,治療佛尼爾氏壞疽首要任務是「先救命」,維持生命徵象穩定;接著是給予廣效性抗生素和進行清創手術,將傷口劃開讓氣體有地方排出,最後才能進行後續的皮膚和皮瓣重建。而接到這類病人也總是令醫護人員印象深刻,因為通常傷口劃開時,總會發散令人難忘的惡臭,甚至回家洗澡氣味仍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