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6 養生.營養食譜
搜尋
海鮮
共找到
941
筆 文章
-
-
2020-03-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食在重要 營養師教4招吃出關鍵免疫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人人自危,防疫措施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量體溫、避免到人多密閉的空間外,還能做些什麼呢?其實當營養素缺乏也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桃園市中壢區天晟醫院營養師李昌儒教導如何吃出關鍵免疫力。李昌儒表示,維持正常免疫系統運作需要消耗許多能量,所以當身體熱量不足時,免疫力自然也會下降,應攝取充足熱量、避免不當的減重。抗體是人體抵抗外來物的重要物質之一,而蛋白質則是合成抗體的主要原料。第二、維持黏膜完整營養素。黏膜是人體最大的防護屏障,從口腔、呼吸道、腸胃道都覆蓋著一層黏膜,阻止病源菌等入侵,當黏膜修復能力較差,就可能使保護力下降,充足的維生素A、B、C、D、E、鐵和鋅等,都能維持黏膜正常的生長和修復。第三、維持腸道健康營養素,約有70%的免疫細胞都駐守在腸道,腸道的健康,對於免疫力自然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補充益生菌,因為好菌能讓腸道保持酸性,抑制壞菌生長,部分益生菌更能活化免疫細胞、提昇抗病毒能力。再來是補充益生元,益生元就像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飼料,經過益生菌利用後,還會產生滋養腸道黏膜健康的養份,包含膳食纖維、寡糖、多醣體、β葡聚醣等,都屬於益生元的一種。第四、掌握重要均衡攝飲食技巧,吃出關鍵免疫力。李昌儒營養師建議主食選擇未精緻的全穀雜糧類,含有豐富維生素B、E、礦物質、膳食纖維,如紫米、燕麥、藜麥、薏仁、紅豆、南瓜、玉米等;攝取多元化的低脂蛋白質,可提供不同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B、D,如黃豆製品、蛋、海鮮、紅瘦肉、白瘦肉;其中海鮮類也含有提升免疫力的ω-3脂肪酸;攝取彩色的蔬菜水果及蕈菇,蔬果都含豐富的維生素A、C、膳食纖維,不同顏色的蔬果還能提供有益健康的植化素;蕈菇類更含有不同的多醣體。李昌儒也建議,每天食用1小把無調味堅果類:堅果有豐富的維生素B、E、礦物質、膳食纖維、ω-3脂肪酸等,還有每天喝1.5~2杯牛奶或無糖優酪乳,除了補充蛋白質外,優酪乳也是益生菌的補充來源之一。另外,李昌儒提醒,除了攝取免疫關鍵營養素外,還要減少食用會降低免疫力的甜食、油炸、加工食品。
-
2020-03-11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每道菜都可重複加熱!這五種隔夜菜,請不要吃了!
物價越漲越高,許多媽媽也都更加相信「省錢就是王道」的圭臬!常常看到量販店便宜的食材便忍不住買一堆,不小心煮了過多也不忍心倒掉、怕浪費,吃不完的菜餚隔餐再拿出來熱一下,或是帶去公司當便當吃。這樣的方法雖然節儉省錢,但是可不是每道菜都可以重複加熱、一吃再吃,即使吃起來依然美味,事實上食物本身已經起了變化。「隔夜菜」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餚,放置時間超過8小時,就算是隔夜了。導致食物變質有兩方面因素:一是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等,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二是食物在放置時受到細菌的污染。下列幾種食物更是最不能食用的隔夜菜色,審視一下家中的菜色是否也在其中呢?◆ 葉菜隔夜最危險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該先吃葉菜類,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多做了菜色,隔天打算加熱來吃,也要儘量少做根莖、葉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 隔夜海鮮傷肝腎魚蝦、螃蟹等海鮮,隔夜後會內含的蛋白質會起變化,損傷肝、腎功能。如果多買了,建議將生海鮮用保鮮袋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 半熟蛋易生菌半熟蛋殺菌不徹底,格外容易滋生細菌,食用後會發生危險。如果蛋已熟透,而且低溫密封保存得當,隔夜再吃較沒有問題。推薦閱讀:你喝的水過期了嗎?開水保存期限只有…◆ 銀耳蘑菇要當心不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銀耳、蘑菇等,都容易殘留很多硝酸鹽。如果放的時間實在有點久,建議還是忍痛扔掉吧!養生警惕!五種隔夜菜 「打死也不能吃」◆ 放在金屬器皿裡的湯品熬湯費時費力,人們往往熬一大鍋吃好幾天。剩湯如長時間盛在鋁鍋、鐵鍋內,會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最好辦法是湯裡不要放鹽之類的調味料,煮好湯用乾淨的杓子盛出當天要喝的份量,再加以調味,喝不完的則最好是用陶瓷或保鮮盒存放在冰箱裡。編按【節儉是美德,但也得適度的在生活中調整。隔夜菜倒掉雖然浪費,但如果累積毒素而造成健康影響可是得不償失!審視每天食材的用量,精準地掌握購買份量、不造成多於的烹煮與負擔,才是最適當的節儉表現!另外小編再提醒,除了菜餚之外,還有隔夜茶、隔夜開水、隔夜滷味等也儘量不要吃,不管任何食物都還是新鮮的最安全喔!】
-
2020-03-11 養生.聰明飲食
健康保衛站/跟著「我的餐盤」 吃出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搞得人心惶惶,不少人因為防疫而身心俱疲,但醫師提醒防疫固然重要,但其實自身的免疫力是防疫的最佳武器,平日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固定運動,加上營養均衡,都是防疫的基本功。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指出,良好的免疫能力,是決定個人健康與否的關鍵,均衡完整的營養攝取,則是維持免疫力的重點,建議可依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我的餐盤」,充分攝取六大類食物建議量,吃出免疫力一點也不難。張秀如提醒「我的餐盤」的口訣如下,民眾只要跟著「我的餐盤」聰明吃,吃得飽也吃得健康,輕鬆吃出免疫力。一、早晚一杯乳品:早晚一杯240毫升的乳品,如:鮮奶或無糖優酪乳,攝取足夠的乳品可以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二、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一般飯碗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三、菜比水果多一點:蔬菜攝取量應足夠,體積需比水果多,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需達1/3以上。四、飯跟蔬菜一樣多:全穀雜糧類之分量約與蔬菜量相同,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建議至少應有1/3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玉米、甘藷等。五、豆魚蛋肉一掌心:可提供優質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鐵質等營養素。選擇這類食物之優先順序應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且應避免加工肉品。六、堅果種子一茶匙: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量(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
-
2020-03-08 科別.婦科
婦科醫的健康提醒:50歲以上女性得留意這方面的疾病
50歲至60歲婦女,此時無論是社會中堅,或全職家庭主婦,都會面臨更年期的問題,情緒難免紊亂外,也要小心相關婦女病的產生。婦產科醫師表示,50歲以上婦女得留意心血管、生殖泌尿、骨質疏鬆、代謝異常等疾病外,建議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營養師也建議,此年齡女性須持續補充蛋白質、鈣質與充足蔬菜攝取,以及適量運動,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需量力而為。停經之後 失去荷爾蒙保護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會面對的課題,50歲左右是關卡,一般女性約在48至52歲間邁入更年期,除出現熱潮紅、盜汗、情緒不穩等徵兆外,過度期開始亂經,直到一整年月經都沒來時,即為停經。張宇琪說,50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減退,易出現思緒紊亂、煩躁等情形。子宮、陰道也會萎縮,使彈性變差、變乾燥。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進入更年期停經後,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慢慢增加。常見泌尿問題 骨質逐漸流失再者,是骨質疏鬆問題,張宇琪說,停經後女性骨質疏鬆比例高,因女性停經前,骨密度約以一年1%遞減,但停經後則是一年以5%遞減,五年就降低了25%。50至55歲是關鍵,若沒透過骨密度和肌力檢查及抽血測維他命D濃度,恐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骨質疏鬆。而在代謝異常部分,張宇琪說,48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減少,而間接地影響了新陳代謝,較容易出現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慢性疾病。另外要提醒的是,任何年紀的女性,都得留意婦癌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尤其48歲以後的女性,若卵巢出現異常,須將卵巢及輸卵管一併摘除,因此時已停經,輸卵管已無功能,通常會一併摘除預防癌變。在現行健檢部分,張宇琪建議40-45歲開始,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和乳房超音波檢查,並可做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更年期不適症候群量表,及骨質疏鬆密度檢查等。超音波可以檢視婦女的子宮頸、骨盆腔內的卵巢或肌瘤、內膜瘜肉等是否異常,再經由婦產科專科醫師整體性評估後,依個別性及時給予適宜天然生物等同質性荷爾蒙(BHRT, Bio-identic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治療補充。蛋白質選低脂 多補充鈣質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表示,50至60歲女性,比較需要增加營養跟肌耐力,也要注意進食量足夠,因熟齡者普遍有進食量變少的問題。此年齡女性,有幾個營養素需特別注意是否攝取充足。第一是蛋白質,應選擇較低脂的食物,如豆漿、雞蛋、魚跟海鮮等。50至60歲保養心血管,需避免內臟脂肪過多、肚子越來越大等問題,因此選擇低脂、白肉是比較適合的。其次需補充的是鈣質,趙函穎說,此年齡女性需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運動受傷。這個階段的女性也很容易失眠,睡前補充鈣質可以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助脂肪細胞分解,建議可吃些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因豆漿有大豆異黃酮,也可補充女性荷爾蒙。蔬菜不能少 運動要漸進另外,蔬菜攝取仍是必須,建議菜與蛋白質的比例為二比一,原因在於蔬菜富有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建議正餐進食時,蔬菜優先吃。另,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特別推薦如菇類、木耳等提升免疫力食物,因菇類有多醣體、富含纖維外,可多攝取紅椒、黃椒等各種顏色蔬菜,富含維生素C,可助熟齡女性抗氧化、老化。而在運動部分,趙函穎建議50歲後女性量力而為,平常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若本身就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可進行約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滑步機;若膝蓋還不錯,可做些簡單肌耐力訓練,如開合跳、核心運動等,都可幫助消除內臟脂肪,肌耐力也會更好。熟齡健康表單熟齡養骨增肌菜單● 選低脂的蛋白質,如豆漿、雞蛋、魚等。● 睡前補充鈣質可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可吃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可同時補充女性荷爾蒙。● 蔬菜含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小心相關病症●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 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建議健檢項目● 建議40-45歲起,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 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不願放棄!人工生殖第3次終成功 她40歲喜得女
40歲的王姓女子結婚4年多,想懷孕卻流產,求助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做了2次人工生殖都失敗,擔心年紀太大,一度想放棄,卻在醫師的鼓勵下做了第3次人工生殖,回診驗血時收到最珍貴的禮物,「成功懷孕了,是個女孩!」「當醫師告訴我懷孕了 ,我在診間大哭,喜極而泣,不敢相信等了這麼久終於懷孕了!」王姓女子分享在得知懷孕那一剎那的開心 ,目前小寶寶約兩個月大,她也特別寫卡片致謝,提到自己是「實現夢想的媽咪和爹地 。」王姓女子結婚4年多,一直想懷孕都沒成功,好不容易第一次懷孕卻流產,在生殖醫學中心嘗試2次人工生殖都失敗,擔心可能年紀太大,想改做試管嬰兒,中醫大新竹附醫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孝祖鼓勵她「 再給醫師一次機會」,第3次人工生殖回診時,王媽咪認為身體沒有什麼變化,應該又失敗了,沒想到驗血後,林孝祖卻給她最珍貴的禮物。林孝祖表示,面對生育問題,就是儘早規劃,備孕時間和失敗機會可能會縮短,建議想懷孕的夫妻要有健康生活型態,例如改掉熬夜和抽菸等不良習慣,搭配適當運動,運動可以降低壓力也提高基礎代謝率刺激治療。也建議男性可多吃維他命C、E或鋅及海鮮等,提高精蟲的品質;另外,提醒媽咪正向面對療程結果,人工療程預估2到3次療程,如果3次都失敗,或許在人工療程有些條件無法克服,此時可能就會建議改試管。王姓女子也分享,前2次做完人工生殖就到處趴趴走,第3次乖乖在家休息就懷孕了,特別感謝林孝祖主任不斷鼓勵她要有「正能量」,「好好吃好好睡」,有了正能量,讓她終於成功懷孕。
-
2020-03-05 養生.聰明飲食
不止增強免疫防病毒!多吃薑對人體有4大好處
生薑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經常用來調味,其實生薑的藥理作用也很大,很多中藥當中都會加入生薑改善人體的血液迴圈,有利於疾病更快好轉,生薑在冬天食用是比較適合的,能夠防止人們出現感冒,在感冒的時候喝一些姜水,對於疾病也有一定治療作用,現在我們可以仔細瞭解一下薑,看看它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好處?吃薑對人體有哪些好處?1、薑有治療感冒的作用很多人在感冒以後都會喝姜水,主要取決於生薑的發汗作用,在發汗的時候生薑可以祛除人體的寒氣,尤其對於風寒感冒特別好用。在泡姜水的時候一定要以沸水為主,這樣可以最大作用的發揮生薑的藥理作用,也可以在姜水中當中適當加一點紅糖,只要合理運用,對不起,都能很好的緩解感冒症狀,甚至能使病人恢復健康。2、薑能預防疾病人們在吃薑的時候,主要把它當做調味品,其實薑還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生薑在進入人體以後會產生抗氧化酶,這種物質可以降低人體血液粘稠度,能夠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對於預防前列腺炎以及胰腺炎,都有一定的幫助,薑還可以防止細胞色素沉積性變異,對於皮膚的保護也有一定作用。3、薑具有健胃作用當人們胃口不佳的時候,可以吃點姜,薑的開胃效果相對比較明顯,薑粉可以刺激胃腸蠕動,更有利於人們對食物吸收。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姜最好白天吃,睡覺之前吃對健康不好。人體平躺的時候胃腸蠕動能力特別差,薑可能長時間刺激腸道,引起一些不良反應,所以在吃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白天吃,晚上儘量不要吃。4、薑可以解毒薑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對於一些淺表性的中毒有一定緩解作用,所以說平時多吃一些薑,還有利於人體的排毒,更有利於皮膚健康。生活中很多人只喜歡吃海鮮,但是海鮮比較容易引起中毒,這個時候就可以吃一點生薑,防止海產品當中的毒素出現積累,更快將毒素代謝出去,對於人們飲食後經常出現的腹痛腹瀉也有緩解作用。生活中喜歡吃薑的人不在少數,薑對人體的好處還是很多的,還能預防風寒感冒,尤其是在人們出現胃口不佳的狀況時,可以適當喝一些姜水,具有明顯的開胃效果,不過姜不適合在晚上吃,容易刺激到腸道,就容易出現失眠,這也是人們在吃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在吃完海產品以後,也可以吃一點薑進行排毒。
-
2020-03-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方艙醫院便當 驚現野味「甲魚」引發爭議
新冠肺炎中國大陸的確診數字已破8萬,武漢市宣布共要建30間以上的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患者。近日有醫生和病人相繼表示,院內伙食非常好,甚至有「水魚」吃。不過大陸網友看完之後大驚,認為水魚是野味,由於大陸政府已經下令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因此引發爭議。據「長沙政府第一線」新浪微博,一名大陸網民在微博貼出方艙醫院的便當,表示有小白菜、紅燒牛楠和蘿蔔,還有主菜杏鮑菇燒甲魚(學名鱉,又稱水魚、團魚、黿魚),她並留言:「我們被政府強制隔離的人,是不是比在家快要斷糧的你更有口福?」一名關姓醫生也貼出有關便當的影片說:「方艙醫院伙食不錯,有甲魚吃啊!」不過由於新冠病毒一開始被懷疑是由華南海鮮市場的野生動物傳播出來,大陸政府已明令不可食用野味,再加上方艙醫院的伙食是由專業營養師設計,竟然還會出現水魚,引發網民熱烈討論。網民紛紛留言「不要吃甲魚」、「甲魚這麼貴,不可能吧!」、「甲魚在廣東被列為野味,不給賣了」、「恐怖」、「無知者無畏」。不過有大陸網民指「在湖北,甲魚很普通」、「那海鮮不都是野生的嗎?」、「養殖甲魚在湖北菜裡很常見」、「甲魚也算野味?我們逢年過節必吃」、「人工養殖也算野味?我真服了」。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別再放任肚子凸出!8危險因子恐讓你走上洗腎人生
50歲陳先生事業有成,但患有高血壓和痛風病史,健檢報告也呈現血液尿酸高合併腎功能下降,無奈長期應酬頻繁,沒有定期追蹤,僅痛風發作時服用止痛藥,直到近期痛風頻繁,被告知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才配合醫囑治療,調整飲食習慣,所幸各項指數已控制良好,腎功能也無惡化跡象。 以陳先生為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表示,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控制好的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若不改善既有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搭配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藥物治療,日後腎功能恐會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 李其育強調,現代人生活忙碌、有繁多交際應酬,常會忽略身心健康,導致肥胖人口持續增加,出現許多「小腹婆」、「富爸爸」等腎臟病潛在患者,尤其中廣型肥胖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 因此,除了控制高尿酸的問題,飲食方面,必須先戒酒,並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例如餐敘免不了的下酒菜小魚乾,其內臟亦含大量膽固醇,故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止痛藥物攝取,才是預防腎功能惡化的長遠之計。 李其育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 延伸閱讀: 瘦小腹不是少吃就有用! 6個懶人必學的小秘訣 肚子痛卻說不出是哪裡痛? 看醫生時必答4個問題揪兇手 頻頻脹氣好難受 超過3天可能是重病前兆! 
-
2020-02-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鐘南山最新預測3月解禁?新冠肺炎11個謠言破解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網路上也出現許多真真假假的謠言,陸媒《科普中國》整理了幾個網路的謠言,一一查證破解。鐘南山最新預測:3月多數中國省份解除限制近日,網上流傳“鐘南山院士有望初步對各地解除限製作預測”,其中提及:3月10日到25日前後,大多數省份將解除限制,4月15日前後湖北也將解除限制。事實上,鐘南山院士真的沒這麼說過,現階段中國各省(市)依然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湖北等重點疫區暫停長途客運和市區公共交通,具體恢復時間,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屬地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告知公眾。在2月17日下午一次遠程視頻會診中,鐘南山認為,根據模型預計,2月中下旬全國病例數將達到峰值,但並不意味著達到峰值後馬上下降,目前是否已經達到峰值還不確定,仍需再觀察幾天。全國應該是4月底,這個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量。這裡雖然有2月、4月兩個時間點,但只是對疫情發展“非常粗略的估量”,並非是網傳預測“各地解除限制”,也不是正式的全國性疫情通報。鐘南山看望林正斌教授還不戴口罩?謠言: 2月10日,武漢同濟醫院教授林正斌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之後,網絡上開始流傳一段“鐘南山看望林正斌教授”的視頻,視頻中的鐘南山院士和身邊的多名醫護人員都沒有戴口罩。真相:這段視頻其實是2016年10月12日,央視科教頻道《大家》欄目播出的鐘南山院士紀錄片的片段。當時,鐘南山看望的是一位重症呼吸病人。在林正斌教授去世後,這段視頻被剪裁出來,被當作鐘南山院士看望林正斌教授的視頻流傳開來,被很多網友信以為真。鴕鳥蛋抗體口罩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謠言:在一則流傳於朋友圈的視頻片段中,日本某研究機構人員向記者宣稱找到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終極秘笈——來自於鴕鳥蛋的抗體。研究人員稱將會把這種抗體製作成過濾層並置入防護口罩中,從而起到徹底殺滅病毒,完全阻斷感染可能性的效果。真相:從初衷上來看,這個想法當然是非常好的。不過,類似的技術並非什麼高新科技,提取自鴕鳥蛋的抗體也很大程度上屬於商業噱頭。防護用口罩的主要材質是各種類型的無紡布。這類材料本質上是一種化學纖維,原料來自於化工工業,具有一定水平工業能力的國家都可以自產。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並未對任何一種主動抗菌式口罩的有效性作出過肯定。市場上也尚未見到能夠有效中和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產品問世。衣服上噴酒精後點煙,連人帶車爆炸?謠言: 2月19日晚,網上流傳一段火災現場視頻,並聲稱起火原因係上海金山漕涇一女子在丈夫衣服上噴了酒精,男子上車點燃香煙連人帶車爆炸。真相:經查,網傳信息不實。該起火災事故系2月19日下午金山漕涇鎮護塘村一處簡易棚著火。接報後,公安、消防迅速到場將火撲滅,過火面積約10平方米,現場無人傷亡,具體起火原因在進一步核查中。病毒專在中國或東亞裔人種中傳播?謠言:網上流傳“新型冠狀病毒專門在中國或東亞裔人種中傳播”這一消息。真相:病毒不會表現出某種種族偏好。新冠病毒可能感染的是免疫力低下且近距離接觸過患者的人。病毒在不同人種之間可能存在敏感性差異,但不存在只在某一特定人種之間傳播的病毒。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中國人或亞裔人種更易感染此次新冠病毒,只是這次疫情原發地在中國。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謠言:有網友稱,蜜蜂分泌出的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真相:蜂毒是由蜜蜂蜇針排出的一種生物毒素,其中含有肽類、酶類和組織胺等多種活性物質,具有神經毒性和血液毒性。但目前並未發現有任何數據支持蜂毒有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更糟糕的是,蜂毒是危險的過敏原,蜂螫傷所致蜂毒過敏的發生率僅次於藥源性過敏反應,嚴重時甚至會致命。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坦陳交易內幕?謠言:近日,一篇“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文”在網絡上流傳,一位名叫“徐翠芹”的水產商人自曝“黑幕”,在文章中稱自己做了18年的水產生意,只知道損人利己,做了很多對不起大眾的事情。真相:又是一個“炒冷飯”的謠言。2018年就有署名為“福州倉山人鄭國強”的文章流傳,除了撰寫人和地名不同外,其他內容一模一樣。此外,流傳文章標題雖然寫著“華南海鮮市場”,但是內文和華南海鮮市場非法售賣野味無關,而是在爆料甲魚、大閘蟹、小龍蝦等水產品的內幕,標題和文章內容不符。而爆料的這些“水產品內幕”,也缺乏科學根據。女子不戴口罩被戴鐵鍊遊街示眾?謠言:一則關於女子戴著手銬指認現場的視頻在網上發布,並且配文稱:“女子不戴口罩被戴鐵鍊遊街示眾”。真相:“平安羅甸”在稿件中稱,2月11日11時許,該縣龍坪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人在河濱新區疫情防控卡點鬧事(並非因為不戴口罩),接到報警後巡特警趕到現場,將鬧事人員黃某移交龍坪派出所辦理,經過派出所民警的批評教育,黃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交代了違法行為。塗抹芝麻油能防止新冠肺炎進入人體?謠言:在網上流傳著“塗抹芝麻油能防止新冠肺炎進入人體”的說法,引起熱烈討論。真相:芝麻油是普通的植物油,它的應用主要是在烹飪上。而這種植物油,從目前的研究上來看,並不能殺死新冠肺炎病毒。過度消毒將嚴重污染地下水?謠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人都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對居家環境或衣物等進行消毒。有人認為,過度消毒產生的大量消毒劑將嚴重污染地下水。真相: 84消毒液是含次氯酸鈉的消毒劑,主要靠次氯酸的強氧化性來殺滅微生物,目前公共區域基本上也是使用含次氯酸鈉的消毒劑。自來水和市鎮生活污水的傳統消毒工藝就是用含氯製劑來消毒,即使是過量使用消毒劑,對地表水的影響不大,但對土壤和植被影響相對較大。長期使用消毒劑對健康也會有影響。曬太陽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謠言:網上有傳言說紫外線能殺菌,可以幫助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由於太陽光中有紫外線,只要出門曬曬太陽就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真相: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新型冠狀病毒對熱較敏感,超過56℃度且維持在30分鐘的條件下,可以將其殺死,但這必須是在溫度和時間同時滿足才行。雖然我們可以滿足曬太陽時間維持在30分鐘以上,但太陽照射在我們身上的溫度卻達不到56℃,同時日照紫外線的強度也不能達到紫外線燈的強度。即便是體表溫度和紫外線強度能達到,也很難把身體裡的病毒都殺死。本文摘自搜狐網《科普中國》
-
2020-02-20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導致免疫系統崩潰?長期吃素醫師:蛋奶素真的很健康
【編按:最近,媽編的友人看完紀錄片茹素的力量(The Game Changers),推薦我也吃素,吃素能減碳、環保,且植物性蛋白質比動物性蛋白質更能抗炎,因為信仰而吃素的茹素者,甚至散發出一股沉靜的力量。我們請教了長期吃素的醫師,為大家介紹吃素的優點與注意事項。】要怎麼保持健康、維持身體的免疫力?日前我們分享維持免疫的方法,提到「要多吃肉和蛋補充蛋白質,以免像一個案例因為長期吃素導致『免疫系統崩潰』必須吃肉修復」,有素食的讀者認為我們對吃素有偏見,我們請來本身吃素的醫師和營養專家為大家分析,素食者真的有些情況要注意!長期吃素醫師分享:有吃蛋奶的素食很健康長期吃素20多年的婦產科名醫,三軍總醫院婦產部暨禾馨民權婦幼健康中心主任黃貴帥說,如果是蛋和奶都吃的吃素方式,他可以保證絕對不會有任何營養缺乏,因為一般素食者容易缺的鐵、維他命B12,蛋和奶類都可以提供足夠所需,但如果是蛋和奶都不吃的純素者,真的要注意容易會有營養缺乏的問題。黃貴帥主要是為了健康而吃素,所以除了肉類、海鮮等動物類的食物不吃,其他的食物都均衡攝取,所以長期以來體力旺盛,幾乎每天日夜都有接生案例,平時還有門診,這種密集的工作下,每天早上還要練「笑功」,因為他本身是「台灣愛笑瑜伽協會」的「笑長」、理事長,要經常參加活動,但還是精力充沛,表示吃素真的很健康。 黃貴帥說,所以當吃素的孕婦詢問他「懷孕可以吃素嗎?」他也都鼓勵:只要吃蛋奶素,每天都要補充蛋和牛奶,懷孕吃素也可以很健康,但如果因為宗教限制一定得吃全素,他建議一定要單獨補充綜合維他命,因為維他命B12主要是存在動物類食物,純素食者很容易缺乏。嚴苛全素者加工豆腐和豆干都要吃營養師劉純君說,如果蛋奶都吃,完全不會有問題,臨床上看到,也只有嚴苛吃全素的人才會營養缺乏,她看過嚴苛純素,只吃蔬菜水果,加工的豆腐豆干完全不碰的人,不僅容易營養缺乏,而且也有免疫下降的現象。她和黃貴帥都說,如果蛋奶都吃,有吃豆科類的食物,像黃豆、鷹嘴豆、青豆仁等蛋白質含量高的豆類如果都吃到,絕對不會有營養缺乏及蛋白質不足的問題。純素者豆製類食物要加倍為什麼強調要吃豆類加工製品?雖然目前很多熱愛健身者都會吃黃豆、青豆仁等含蛋白質高的豆類,強調可以增肌減脂,但是劉純君提醒,全豆類的纖維質含量也很高,纖維會妨礙蛋白質的吸收,一般非素食者有吃肉類,用青豆仁或黃豆取代米飯很健康,但如果是素食者因為沒有吃肉類,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是豆類的話,吃全豆的蛋白質攝取量不足。一般蛋奶素食者的加工豆製品,建議只要每天吃正方型的豆腐或豆干,三到四塊,加上一杯奶、一個蛋,就足夠每天基本所需。但如果是全素食者,因為全豆類的豆渣會影響蛋白質吸收,所以建議豆腐和豆干的攝食量要增加一倍半,也就是方塊豆腐或豆干一天至少要吃七塊才會夠,而且豆腐豆干含有鈣,也是全素者補充鈣質的重要來源。全素食者缺鐵有解全素食者最容易缺鐵和維他命B12缺乏的問題,劉純君說,她以前在服務的醫院中,就有比丘尼每年會固定來醫院補充一次鐵劑針劑,因為鐵和維他命B12真的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不過在多年前因為越戰過後,越南全國陷入經濟危機,有錢也買不到牛豬羊雞等動物食物,全國民眾普遍缺鐵嚴重。當時有人想出辦法,因為二價陽離子的鐵最利人體吸收,他們用鐵做成小魚狀,燉湯時加入鐵小魚,或是煮菜改用鐵鍋,結果人民缺鐵狀況大大改善,所以劉純君建議全素者可以改用鐵鍋,煮菜或燉湯時鐵鍋釋出的鐵質就夠了。 維他命B12全素者還是要額外補充綜合維他命但是維他命B12就很難從植物類食物中攝取到,劉純君建議全素食者最好額外補充綜合維他命。未成年不適合吃全素「純植物不含膽固醇」,大家都看過這種食物介紹,劉純君提醒,但是人體荷爾蒙的製造來源就是膽固醇,一般成人自己可以製造足夠的膽固醇,但是因為「性荷爾蒙」的生成必須大量的膽固醇來源,發育中的孩童不建議吃全素。去年就曾經有位擁有百萬粉絲、鼓吹嚴苛全素食的西方網紅因為嚴重內分泌異常,才二十出頭就有停經現象,在醫師指示下吃魚而被偷拍的事件,所以劉純君建議未成年要吃素還是採取蛋奶素才不會影響發育。全素者天天都要補充蕈菇、堅果劉純君也提醒,純素者每天都要補充蕈菇類,蕈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碳水化合物、銅、鎂、鋅、硒等人體必須微量元素,可以取代肉類成為全素食者提高免疫功能的來源,還有海帶、海帶芽、海菜等,可以解全素食者微量元素來源不足。黃貴帥提醒各種素食者每天都要吃一大匙的綜合堅果,各種堅果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和亞麻仁油,素食比較難獲得的ω3、ω6等脂肪酸都可以從綜合堅果中補足。
共
3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