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搜尋
沙門氏桿菌
共找到
54
筆 文章
-
-
2021-07-14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炎炎夏日,食物保存相當重要,不要讓美食變質之後弄壞肚子,傷害健康。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不管是便當等正餐或是蛋糕飲料等點心,都要留意衛生及保存問題,保存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滋生,甚至食物中毒,對健康造成危害。食品中毒 常見症狀有這些依據食藥署資料指出,常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甚至會伴隨血便或膿便。不過,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依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預防食品中毒 9大事項要注意尤其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週到10天。蔡玉思營養師提出九點建議,以避免炎夏中避免把細菌吃下肚:1、盡量不要放在室溫下超過兩小時,放冰箱時也要注意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2、維持良好衛生環境。3、食物冷藏及冷凍環境都應維持乾淨且定期清潔。4、食物冷藏時應將熟食放於最上層,生食放於下層,以避免交叉污染。5、儘量不要買涼拌食物、加工後放置較長時間的食物。6、剩的食物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保存,高溫加熱後再食用。7、食品買回來後應該儘快烹調,生的食品原料愈快處理愈好,熟食也要趕快食用。8、確保烹調的海產食物須經過100℃煮沸充分加熱避免生食。9、煮熟的食物必須保存於夠高的溫度(高於60℃),否則即須迅速冷藏至5℃以下,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延伸閱讀: ·隔夜菜怕吃出食物中毒? 專家授「保存撇步」:不等涼就放冰箱 ·食物密封、真空後能延長保鮮? 專家一語突破盲點 
-
2021-06-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雞蛋增強免疫力,一天要吃幾顆?蛋殼顏色影響營養價值?專家揭正確觀念
臺灣疫情升溫,在等待打疫苗的同時,顧好自身免疫力還是長久之道。國際免疫營養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mmunonutrition, ISIN)於2020年發出聲明,建議飲食要吃得多樣化、吃得均衡,這樣才能支持免疫功能;英國肯特大學2016年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指出,均衡飲食是增強免疫力並降低感染風險最務實的方式之一。營養攝取均衡 避免沉默性缺氧致命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防疫期間不能只是把自己關在家裡,更要特別注意飲食多樣化、攝取足量的營養素。若不幸染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時會促發炎因子、過氧化物質、細胞激素大量釋放,一旦無法平衡控制,常會造成「免疫風暴」或「沉默性缺氧」(快樂缺氧)等重症致命狀況。顧好免疫力 優良蛋白質為首要因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若想要顧好免疫力,充分攝取優良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許惠玉指出,雞蛋是臺灣最常見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除了含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同時也是經濟實惠的營養食物。蛋殼顏色差異不影響營養 主要是母雞品種不同坊間常看到白色或褐色蛋殼的雞蛋,其實蛋殼顏色差異是由於母雞品種不同,褐殼蛋與白殼蛋的營養成份並沒有差異。許惠玉亦額外說明,蛋黃顏色,除了品種遺傳的因素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造成,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   雞蛋含有卵磷脂 有助降低壞膽固醇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活動的時間變少,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的狀況,有些人也可能會擔心雞蛋含膽固醇的問題,事實上這幾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使壞的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建議一般人平均每天可以吃一顆蛋。雞蛋保存要注意 烹煮前務必清洗乾淨非必要不外出,若有採買物資的需求,最好一次購足量,減少外出頻率。雞蛋也可以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的原則: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以直接置於陰涼處保存,約可保存7~10天;若要置於冰箱保存,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為用水清洗反而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超市的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 從雞蛋產生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在室溫可以保存約1個月,在夏天等炎熱的天氣保存期限較短,但存放在冰箱可以延長保存時間。此外,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因為雞蛋的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以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許惠玉提醒,雞蛋在烹煮前務必清洗,因為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蛋殼容易沾染雞糞,雞糞裡常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料理前清洗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病菌及髒污接觸到可食雞蛋。   延伸閱讀: ·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紅蛋比白蛋營養?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破解3大常見雞蛋迷思
-
2021-06-10 養生.聰明飲食
每日1蛋增加免疫力 董氏基金會:保存雞蛋注意5原則
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疫情下,若想顧好免疫力,攝取足量優良蛋白質相當重要,董氏基金會指出,每日1顆蛋,可維持健康所需,並提供「保存雞蛋5原則」,說明不同雞蛋的保存方式。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長時間待在家裡少活動,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近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降低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建議一般人每天平均可以吃1顆蛋。許惠玉說,「雞蛋」不僅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價格也經濟實惠。然我國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非必要不建議外出,若要採買物資,最好一次購足量。對此,許惠玉指出,雞蛋也可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5原則」。「保存雞蛋5原則」第一,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直接存放在陰涼處,約可保存7至10天;置於冰箱前,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用水清洗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其二,超市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其三,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第四,從雞蛋產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保存日,在室溫約可保存1個月,於夏天等炎熱天氣的保存期限則較短,若想延長保存時間,可存放在冰箱。第五,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許惠玉說,因雞蛋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對於坊間常看到的褐殼蛋與白殼蛋,許惠玉指出,蛋殼顏色差異是因母雞品種不同,營養成份上並無差異;蛋黃顏色不同部分,除了品種遺傳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影響,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許並提醒,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使蛋殼容易沾染雞糞,常伴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建議料理前務必先清洗雞蛋,避免敲開蛋殼時,可食雞蛋接觸到蛋殼表面的病菌及髒污。
-
2021-04-20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摸雞蛋未洗手吃東西 染腸胃炎釀嚴重腹膜炎
苗栗一名2歲女童觸摸雞蛋未洗手就拿東西吃,感染沙門氏桿菌腸胃炎,腹瀉1週未治癒釀成嚴重腹膜炎,所幸急診後經微創手術治療,目前復原狀況良好。苗栗大千綜合醫院今天發布這起醫療案例提醒,若腸胃炎惡化沒有治癒,對於抵抗力較弱的幼童或長者來說,有可能造成腸道破裂引發腹膜炎,進而導致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不可不慎。大千醫院外科部主任暨小兒外科專科醫師馮啟彥表示,這名2歲女童過去1週持續腹瀉與腸胃炎症狀,雖到診所就醫並未改善,腹痛反而加劇,來到醫院掛急診時經電腦斷層發現,她的腹腔內有不正常游離空氣,疑似腸道破裂,並呈現低血壓、脫水、少尿等敗血症現象。為把握救治黃金時間,大千醫院立刻安排微創開腹手術,找到右側大腸破裂處,並進行修補,女童術後復原狀況良好,已逐漸恢復健康。馮啟彥表示,詢問其相關病史,女童曾觸摸雞蛋後未洗手,就吃東西,且手術中培養細菌報告顯示為沙門氏桿菌,因此,確診為感染沙門氏桿菌的腸胃炎。馮啟彥表示,無論是病毒性腸胃炎,或細菌性腸胃炎,都可能造成持續性的腹瀉,與一般吃壞東西的腸胃炎不同。想要預防腸胃炎發生,除了食物要煮熟、保持環境衛生之外,切記還要勤洗手。馮啟彥提醒民眾,腸胃炎若合併腹部劇痛、發燒、檢查結果有白血球增生現象,就有可能是腸道破裂,應盡早就醫並接受治療,避免危及生命安全。
-
2021-02-20 科別.皮膚
雞蛋、蛋清真能治療燒燙傷?常見救急撇步一次詳解!
面對燒燙傷,情況較嚴重時多數人會盡速就醫,情況較輕時許多人會自行處理,不論狀況為何,也有許多人會使用「民俗療法」試圖自行療傷,例如打破生蛋用蛋清塗抹傷口等。對此皮膚科唐豪悅醫師表示相當不建議,不僅沒有治療效果,反而可能引起感染,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能截肢。 雞蛋助緩解、治療燙傷? 醫:毫無幫助還可能感染 日前社群媒體廣傳謠言,一名男子被爆炸灼傷,急用生雞蛋塗抹傷口,據傳主要是試圖以蛋清所富含的膠原蛋白緩和傷口、加速復原。 對此唐豪悅醫師指出,燒燙傷處理主要視嚴重程度及是否為開放性傷口而定,但不論傷口為何、不論前述做法是為了緩和傷口或加速傷口復原、收斂等任何理由,邏輯上都是行不通的。蛋白、蛋清、蛋黃都沒有以上的治療效果,即便是雞蛋含有膠原蛋白,其分子也大,難以直接從傷口吸收產生療效。唯一對傷口稍有些微益處的最多就是生蛋是冷的,或多或少可達冰鎮的效果。但這樣的做法不但可能刺激傷口、引起過敏反應,也可能因為其中的沙門氏桿菌等細菌造成傷口感染,甚至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能截肢。唐豪悅醫師表示,冰敷大可以有其他選擇,選擇雞蛋絕對是弊遠大於利,呼籲民眾萬不可聽信謠言。 同樣是雞蛋救急,民間也常見瘀青或燙傷時用未剝殼的熟蛋或生蛋滾傷口。對此唐豪悅醫師指出,其也是個不知所以然的做法,如前述一樣並無療效,頂多達些許的冰敷、降溫效果,但蛋殼也可能藏有細菌,患者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常見燙傷救急撇步 醫:還是大量沖水為佳 除了雞蛋以外,面對燒燙傷的緊急處理,網路上也謠傳各種其他的撇步,諸如塗抹牙膏、小護士、萬精油、凡士林、敷冰塊、大量沖水等。但這些方法都真的有所幫助嗎?對此唐豪悅醫師表示,其中只有凡士林、冰塊冰敷免強算可行,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建議還是以大量沖水為主。 唐豪悅醫師表示,牙膏並無治療傷口的效果,會以塗抹牙膏的方式進行,推測可能是想藉由冰涼感達冰敷、降溫,但其一方面降溫效果並不足,且可能刺激傷口、造成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等問題。而家中各種蚊蟲叮咬、跌打損傷都常見被拿出來用的小護士和萬精油,多少能舒緩傷口,但也可能造成不適,雖比牙膏好一些,但並無顯著幫助,輕度的一級燙傷可以嘗試,但兩者基本上也都不建議。凡士林有利保護傷口,因較為溫和,無刺激傷口的成分,且因過油的關係細菌難以存在於內,是醫師免強認為還算可行的選擇。至於冰塊冰敷雖可降溫,但還是要小心以免凍傷。 沖水降溫、清洗燙傷傷口 留意水質避免細菌感染 相信大多數民眾都知道「沖、脫、泡、蓋、送」,這也是為什麼前述選項中醫師只建議大量沖水的原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沖水主要目的在於初步清洗傷口並且降溫,但並非隨便沖個幾分鐘就好,若情況允許應以20~30分鐘為佳。沖水時也應注意水質,若是在溪邊、河邊、海邊烤肉等燙傷,應考慮該處環境的水質可能有傷口感染的風險,特別是海水藏有海洋弧菌,是常見造成蜂窩性組織炎並使傷口急速惡化的菌種,建議此情況以乾淨的冰涼物品降溫取代沖水。 唐豪悅醫師提醒,民眾如遇燒燙傷等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沖、脫、泡、蓋、送」,盡快就醫,別節外生枝。勿聽信各種坊間謠言、名俗療法等。如遇資訊轉發有所疑慮,也應查明出處來源是否為專業醫療人士,或向專業醫療人士詢問確認,以避免錯誤的方式使得傷口惡化。 《延伸閱讀》 .傷口再小也不能輕忽,一張圖看懂蜂窩性組織炎、破傷風 .清洗傷口別用優碘,醫教3步驟正確處理傷口!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18 養生.聰明飲食
隔夜菜會流失營養嗎?營養師破解各種隔夜菜疑問
剩菜隔天吃或帶便當是許多家庭的習慣,也是惜食的表現,但如果保存或復熱不當,可能滋生細菌造成食物中毒,在歷年的食品中毒事件中排名前三的有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針對常見的隔夜菜疑問一一解答,讓民眾吃得更安心。1.剩菜要如何保存,放入冰箱就萬無一失?張瑄筠也會在前一晚做好料理,幫家人準備便當。煮好晚飯後,她會先分裝到餐盒內,而不是餐後才把剩菜裝入。她建議煮大份量時,如滷肉、燉雞等,可先行分裝,避免菜肴沾染到口水而增加細菌汙染風險。冰箱的冷藏只能抑菌,並無法滅菌,料理過的食材冷藏最多1至2天,不要超過3天,冷凍期限也頂多一個月,過期就要處理掉。2.熱食不能放冰箱,真的是這樣嗎?細菌滋生風險和溫度、時間控制有關,所謂「危險溫度帶」意指介於7℃~60℃,此區間適合細菌快速生長繁殖。因此,料理好菜肴放於室溫,降溫到不燙手就可放進冰箱,快速降溫到7℃以下才能有效抑制細菌滋長。食物中毒通常夏天是高峰期,建議食物沒吃完一小時內要放進冰箱,以免變質。此外,有些民眾為了方便,把食物放在電鍋中保溫,其實這樣不太好,因電鍋在保溫狀態下溫度低於60℃,如同在培養細菌,建議還是要冷藏,食用前再復熱。3.剩菜復熱到底要多熱?剩菜或隔夜菜再復熱時,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如果使用微波爐可分段加熱,中途稍微翻攪,讓受熱程度均勻。無論用何種方式,復熱以一次為宜,不宜反覆加熱,才能兼顧食材美味與食的安全。4.哪些食物不宜帶便當?蔬菜含亞硝酸鹽會致癌?海鮮類最好當餐食用完畢,富含組織胺的魚種(如鮪魚、鯖魚、鰹魚等),隔天吃可能引發食物過敏。而葉菜類含亞硝酸鹽,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會提升致癌率,在蔬菜清洗時就可清洗掉表面上的亞硝酸鹽,且葉菜類富含植化素、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衡量得失,倒可不必太擔心亞硝酸鹽的問題。但綠色蔬菜復熱後顏色變灰黃色,口感較軟爛,不建議帶便當,可用茭白筍、玉米筍、高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等來替代。5.吃隔夜菜有吃進營養?食物中醣類、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都不會因為復熱而過度流失。先前研究指出,維生素C的確會在烹調加熱甚至保存時減少,流失的部分可由新鮮水果補足,毋需太擔心吃隔夜菜會營養不足的風險。張瑄筠提醒,保存剩菜的容器也要注意衛生,不鏽鋼與玻璃材質較安全,塑膠蓋或容器如已有刮痕,可能藏汙納垢,應立即汰換;另外,盒蓋內側矽膠條環記得要清洗,若消潔不當也容易滋生黴菌和細菌,進而汙染食物,對於免疫力差的人、老人或小孩,都可能引起身體不適。延伸閱讀: 食物密封、真空後能延長保鮮? 專家一語突破盲點 不是通通塞冰箱就好! 營養師教你3撇步延長食物保鮮期
-
2021-01-10 養生.聰明飲食
「蛋製品」未處理好易致食物中毒 這樣做可讓沙門氏桿菌死光光!
天氣炎熱,食品容易變質,但在寒冷的季節,食品中毒的問題依舊不可輕忽!常見的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途徑,多是食用未澈底加熱的蛋品、畜禽產品,或是餐點遭生食污染,患者會有嘔吐、腹瀉和發燒等症狀。食藥署提醒大家,保持良好衛生操作習慣,將生熟食砧板、刀具與器具分開使用,並澈底加熱食物,才能避免發生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人員與環境雙重管控沙門氏桿菌不耐熱,在60℃下加熱20分鐘,或煮沸5分鐘都可殺滅。除此之外,在人員方面,調理者在手部遭污染、如廁後及製作餐點前,都要洗淨雙手;若有腸胃道症狀,應儘速就醫,未確定痊癒前,不宜與食品接觸。在環境方面,沙門氏桿菌可經老鼠、蟑螂、貓、狗等途徑污染食品,應防止入侵並撲滅病媒;垃圾桶也要加蓋並定時清理。謹慎使用蛋品,避免危害食藥署提醒,在製作提拉米蘇、慕斯或沙拉醬等非經高溫加熱的產品時,建議可使用殺菌液蛋或衛生品質良好的蛋品,並注意調理時的衛生管理,才能確保食用安全。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2-15 科別.消化系統
便秘、腹瀉、腸胃炎吃益生菌會好嗎?研究懶人包解答
益生菌吃進腸道,在腸道增殖,由腸道排出,想當然地和腸胃道疾病最有關係。先談談便祕與腹瀉,然後較詳細地談困難梭狀桿菌、幽門螺旋桿菌,以及急性腸胃炎、腸躁症。這裡將暫且跳過功能性腸胃疾病、發炎性腸道等疾病。 便祕與腹瀉:益生菌可預防腹瀉 便祕,最多人關心,卻最不容易得出定論。副乾酪乳桿菌NTU101015和植物乳桿菌PS128,都在便祕大鼠模式中表現出改善便祕的效果。人體臨床試驗效果很不一致,澳洲伍倫貢大學的菲芮拉(Ferreira)教授,2019年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論文,下了個批判性的標題「低水準的統合分析誤導民眾」,他們的結論是:沒辦法判斷益生菌對便祕有沒有效。澳洲墨爾本大學索斯威爾(Southwell)教授2020年論文的建議比較中肯:「益生菌可以增加孩童排便次數,但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不足」。其實我也一再強調,便祕改善靠的是基本功夫,不能只靠益生菌,要同時注意飲食、運動及紓壓。 益生菌對腹瀉的預防效果就很清楚了,請注意是「預防」!不是治療!特別是急性腹瀉,如果有發燒嘔吐,請立刻找醫生!2020年在荷蘭養護之家做的研究,就顯示益生菌可降低抗生素誘發的腹瀉,建議應該推廣,該研究做的益生菌是荷蘭Winclove公司含九株菌株的EcologicRAAD產品。益生菌預防腹瀉的機制,不只是間接維護腸道菌相平衡,有些特定菌株還會影響腸道電解質的平衡,直接改善腹瀉。 旅行者腹瀉原因較複雜,多半還是病菌、病毒感染,益生菌預防效果就不如抗生素腹瀉清楚。國際旅行醫藥學會2017年發布的指南,認為目前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益生菌的效果;2019年華盛頓大學麥可法蘭(McFarland)教授做的統合分析,也認為難以確定;但2018年韓國濟州大學裴(Bae)教授的統合分析結論,卻是有顯著效果。 亞洲乳酸菌聯盟每年在亞洲不同國家召開大會,2013年在印度,台灣照例派出數十位產學專家參加,聲勢浩大,葡萄王公司和生合公司都派員參加,帶了很多益生菌產品給大家無限暢飲,大家大量吃,一路平安。我跟好友渡邊博士、學生秀慧博士,在會後去印度北邊的錫金拜訪,益生菌吃完了,沒兩天就開始腹瀉!由經驗論事,我真心覺得益生菌可以預防旅行者腹瀉。 急性腸胃炎:又痛又拉,照四季輪番攻擊 急性腸胃炎在許多國家是五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印度,幾乎每十名兒童就有一名死於感染性腸炎所引發的嚴重腹瀉。在夏天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之細菌性感染為主;冬天則以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之病毒性感染為主。至於在3~6月流行的腸病毒,確實是住在腸道,可是卻會將毒素釋放出去,引起和流感相似的呼吸道症狀,以及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 加拿大兒科急診研究組織的腸胃炎研究小組,於2014年啟動一項美加跨國合作的四年臨床試驗,探討益生菌對門診腸胃炎的輔助治療效果。2018年底在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將美國及加拿大的結果分別發表論文,美國團隊在十個兒科急診收了因急性腸胃炎來急診的943位病童,加拿大則是在6個兒科急診收了886位病童,將病童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吃5天的安慰劑,或鼠李醣乳桿菌LGG(美國研究)、鼠李醣乳桿菌R0011及瑞士乳桿菌R0052(加拿大研究),然後觀察1個月的病情進展。 結果兩邊的結論都是:吃5天的益生菌,對急性腸胃炎病情並無明顯效果。雖然論文中有討論各種可能性,但無效就是無效。大規模的跨國研究案,發表在超一流的醫學期刊,當然受到注目,所以我說明得較詳細。 同一期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請了哈佛大學的拉蒙特(LaMont)教授寫了一篇評論,他說已經有數以千計的益生菌研究結果,證明益生菌對各種形式的急性、慢性腹瀉治療或預防確實有效,但是這項無效的研究,還是有其參考價值;而且LGG或R0011/R0052無效,不能斷言別的菌株就無效。休士頓衛理公會醫院的奎格利(Quigley)教授就指出:美加這項研究,在腹瀉發生50小時以後,才開始益生菌介入,太慢了,應該越早越好。 2017年,美國與印度的團隊合作,在印度收了4556位新生兒,做了60天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服用植物乳桿菌ATCC202195的新生兒,敗血症及呼吸道感染都顯著降低。這個研究發表在《自然》期刊,學術地位完全不輸給《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收案人數更是美加案的3倍。所以我認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這兩篇論文很有參考價值,但離蓋棺論定還差太遠。有許多高水準期刊論文討論益生菌,非常能夠帶動益生菌的深度研究。不過老實說,在台灣幾個月大的新生兒得了急性腸胃炎,還真沒有醫生敢於建議輔助使用益生菌,甚至我也只敢建議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再開始逐漸補充益生菌。不過,如果是在印度這種嬰兒腹瀉死亡率超高的地區,益生菌絕對是救命的選擇。 腸躁症:益生菌功效因人而異 在《腸命百歲2》中,我說益生菌對腸躁症的功效早就被證實了。好友兼研究夥伴台北榮總的盧俊良醫師,在最近的論文就整理出19項益生菌對腸躁症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盧醫師和我們最近發表一篇植物乳桿菌PS128對腸躁症老鼠的研究論文,動物試驗的價值雖然遠遠比不上臨床試驗,但可以深入探討一些人體試驗無法探討的生理機制,例如我們就發現PS128可以調控大腦內部與痛覺相關的基因表現等。 最近德國漢堡大學的萊爾(Layer)教授,在《刺胳針》系列期刊發表一項大型隨機雙盲臨床案,募集443位腸躁症患者,服用8週經加熱殺菌的「失活」(註3)雙叉雙歧桿菌MIMBb75或安慰劑,結果顯示:失活菌組有34%受測者達到症狀改善30%,安慰劑組是19%的受試者達到30%改善,統計上是顯著有效,而且沒有任何較顯著的副作用。這項研究能發表在《刺胳針》系列期刊,是因為人數夠多,而且用的是雙歧桿菌的死菌,還有就是統計上結果夠顯著。 但是,容我提醒大家,即使如此,也只有34%的人達到症狀改善30%。那麼著名的期刊論文說有效,為什麼我吃了卻沒效?我只能說個體差異太大了,效果不同也許是因為腸道菌相不同,或腸躁症病因不同,或精神壓力狀況不同,太多可能性,臨床試驗太難做了,尤其是腸躁症的試驗更是難做。 雙叉雙歧桿菌MIMBb75早在2011年,米蘭大學團隊就完成了一項122人、吃4週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效果相當好,不過當時做的是活菌型。 另一株針對腸躁症更有名的菌是嬰兒雙歧桿菌35624,愛爾蘭科克大學的貴格立(Quigley)教授在2005年就發表隨機雙盲臨床試驗,效果非常好,稱得上一炮而紅。2006年又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合作,讓362位腸躁症女性吃嬰兒雙歧桿菌35624或安慰劑4週,腸躁症狀也是顯著改善。 最近,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林格.庫卡(Ringel-Kulka)教授募集275位有腹脹腹痛問題、但還不到腸躁症的亞健康受測者,吃一個月嬰兒雙歧桿菌35624後,結果卻是沒顯著效果。「健康人」或「亞健康人」的臨床試驗真的不好表現出效益,只可惜益生菌產品若要以食品上市,就被要求要在健康人身上看到某些效果。 無論如何,嬰兒雙歧桿菌35624目前以AlignR品名在美加販售,以AlflorexR品名在歐洲販售,已經是有臨床數據支持的知名益生菌。(本文出處/摘錄自方舟文化出版《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
-
2020-11-26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中毒導致上吐下瀉!專家教你把握烹調3秘訣,才不吃出病
秋天季節交替,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微生物生長,若食材保存或烹調不當,就很可能導致食品中毒。 食材3個保存或烹調不當 當心吃出食物中毒 食藥署替大家「抓漏」,列出3個最容易讓民眾忽略的小地方:1、海鮮這樣煮最安心海鮮、貝類等水產品可能留存有水域中自然存在的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等,若未煮熟就食用,就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引起發燒、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 另外,腸炎弧菌在攝氏10℃以下不容易生長甚至死亡,所以用冷藏方式可抑制其繁殖,再加上腸炎弧菌和諾羅病毒都不耐熱,建議可先將生鮮魚貝類用自來水洗乾淨,充分加熱煮熟就可以降低中毒的風險;至於烹烤貝類產品時,殼開並不表示裡面已經完全煮熟,務必要再多烹烤一會兒再吃,別因貪圖生鮮口感而忽略中毒風險。2、避免交叉污染這樣做生肉裡可能帶有沙門氏桿菌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必須充分烤熟後才會被消滅,因此在購買肉品時,生食與熟食要分開放,不要互相堆疊,特別是裝過生肉片的盤子不可再煮熟的肉片或食材,用於生食與熟食的刀子、筷子等用具,都要確實分開使用,才能避免交叉污染。 3、料理儘快吃光光準備食材時,應先評估用餐人數,適量烹煮,以避免食材浪費,若仍有剩餘,則務必裝在乾淨的容器內,避免餐點遭受污染,並儘快放進冰箱冷藏;但要注意的是,雖然存放冰箱細菌不易滋長,但無法達到殺菌的效果,所以還是要儘快食用完畢。食藥署提醒,在享用美食之前,先把雙手清洗乾淨再拿取食物,才不會把細菌、病毒都吞下肚,負責掌廚者,最好戴上口罩、手套,避免口沫污染食品,也不要用裝過生食的碗盤盛裝熟食。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
2020-11-03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中毒最常發生在秋季!烹煮時疏忽這3個小地方,小心上吐下瀉
秋天季節交替,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微生物生長,若食材保存或烹調不當,就很可能導致食品中毒。食材3個保存或烹調不當 當心吃出食物中毒食藥署替大家「抓漏」,列出3個最容易讓民眾忽略的小地方:1、海鮮這樣煮最安心:海鮮、貝類等水產品可能留存有水域中自然存在的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等,若未煮熟就食用,就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引起發燒、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另外,腸炎弧菌在攝氏10℃以下不容易生長甚至死亡,所以用冷藏方式可抑制其繁殖,再加上腸炎弧菌和諾羅病毒都不耐熱,建議可先將生鮮魚貝類用自來水洗乾淨,充分加熱煮熟就可以降低中毒的風險;至於烹烤貝類產品時,殼開並不表示裡面已經完全煮熟,務必要再多烹烤一會兒再吃,別因貪圖生鮮口感而忽略中毒風險。2、避免交叉污染這樣做:生肉裡可能帶有沙門氏桿菌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必須充分烤熟後才會被消滅,因此在購買肉品時,生食與熟食要分開放,不要互相堆疊,特別是裝過生肉片的盤子不可再煮熟的肉片或食材,用於生食與熟食的刀子、筷子等用具,都要確實分開使用,才能避免交叉污染。3、料理儘快吃光光:準備食材時,應先評估用餐人數,適量烹煮,以避免食材浪費,若仍有剩餘,則務必裝在乾淨的容器內,避免餐點遭受污染,並儘快放進冰箱冷藏;但要注意的是,雖然存放冰箱細菌不易滋長,但無法達到殺菌的效果,所以還是要儘快食用完畢。食藥署提醒,在享用美食之前,先把雙手清洗乾淨再拿取食物,才不會把細菌、病毒都吞下肚,負責掌廚者,最好戴上口罩、手套,避免口沫污染食品,也不要用裝過生食的碗盤盛裝熟食。 延伸閱讀: 腹瀉除了多喝運動飲料,還能吃什麼? 醫師告訴你拉肚子4大飲食調養重點 加熱、切除發霉都殺不死毒素! 換季食物保鮮有3撇步
-
2020-10-30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隔夜菜長細菌引中毒 營養師建議食物這樣處理
飯沒吃完當隔夜菜或帶便當,相信這對多數民眾來說相當不陌生,不過若是沒有注意相關細節,恐怕會吃出健康問題。日前就有媒體報導藝人的母親因為吃隔夜菜食物中毒,差點引發敗血症的消息引發關注。人們為了健康會遠離衛生不良的攤販,同樣的,自己準備的食物也應做好把關。營養師提醒,準備隔夜菜衛生觀念不能馬虎。 準備隔夜菜常見NG行為 細菌量恐暴增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導致食物中毒的因素繁多,一般常見主要為吃下被細菌所感染的食物所引起,也就是所謂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所公告的108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細菌性食物中毒前三名至病細菌包括了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等;前三名相關汙染食品則包含了複合調理食品(包括餐盒)、水產及相關加工品、蔬果類及相關加工品。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一般而言食物在經過烹煮過後,長時間放在常溫下未做好妥善冷藏,就容易孳生大量的細菌,時間月久數量越多,特別是食用過後的飯菜還會有受到口水細菌污染的問題,更不用說放太多天甚至放到過期,細菌量難以想像,這些行為都容易滋生細菌,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相當高。 細菌性食物中毒不可輕忽 輕者腹瀉重者恐致死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吃下被細菌所感染的食物對人體而言不只有拉肚子而已,情況較輕者可能出現腹瀉、腹痛、噁心、想吐、發燒、頭痛、虛弱等情況,但嚴重時卻也有致死的可能。因此也提醒民眾準備隔夜菜時應多加留意,特別是幼兒、年長者、慢性疾病者等體質較虛弱、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更是不能大意。 飯菜避免食物中毒 留意細節防止細菌孳生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孳生細菌的主要條件包括了環境、溫度、養份等因素,且時間越長數量越多,數量越多繁殖速度越快,感染的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為避免細菌感染食物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簡鈺樺營養師提醒應多加留意相關細節: 1.不論在料理或用餐時都應注意手部清潔。 2.生食和熟食應清楚的分開存放,砧板也應依生熟食分清楚,以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3.若要準備隔夜菜,應先分裝保存再開始吃飯,以避免口水汙染。 4.分裝保存的隔夜菜應在摸起來溫熱時就放進冰箱冷藏,萬不可等放涼後再冷藏,7°C到60°C之間是對細菌生長最有利的溫度。 5.隔夜菜需應留意徹底加熱,讓食物的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6.不論是當下或隔夜菜,都應盡早食用,不可放置過久。 最後簡鈺樺營養師也提醒,許多民眾會有直接準備一整週便當的習慣,在分裝後應直接放冷凍保存,但要注意解凍時應冷藏解凍,不可室溫解凍,以降低細菌感染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14 新聞.食安拉警報
國產雞泡漂白水?農委會:國外也有用 擬訂餘氯容許量
今天有媒體報導,台灣36年前引進禽肉電宰設備以來,業者多數採用美國習慣,在冰水中添加次氯酸納(俗稱漂白水)殺菌,可能有食安疑慮。農委會晚間臨時舉辦記者會表示,目前台灣屠宰場並無明定含氯消毒劑使用規範,但許多國家允許使用含氯消毒劑,目前也在進行研究計畫,將請衛福部訂定家禽屠體的餘氯安全容許量。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媒體報導跟實際狀況有誤差,可能導致消費者誤會並影響產業,擔心明天雞價崩盤才及時澄清。農委會也出示各國資料,為降低屠宰場屠體微生物汙染,CODEX、WHO、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皆允許在屠宰場使用含氯消毒劑清洗屠體,其中日本使用次氯酸鈉濃度規定200pm以下,台灣衛福部食品用洗滌劑衛生標準則限定在50ppm以下。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允許肉類使用含氯洗劑,根據媒體報導,歐盟23年前就因為食安考量,禁止含氯洗劑用在屠體上,只能用清水、冷空氣清洗,英國知名超市甚至宣布永不販售氯洗雞肉。針對歐盟作法,農委會表示,還在收集相關資料。另外,台北市家禽批發市場洗劑也未使用次氯酸水,而是使用符合水質規範的自來水。黃金城說,家禽從屠宰到送上肉攤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要販售到中午,會有細菌孳生的疑慮,因此仍建議使用含氯消毒劑,但若屠宰過程可以完善區隔,確定不會有交叉汙染、內臟破裂、腸子切斷導致糞便溢出等問題,屠宰場確實可以不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劑。黃金城解釋,家禽屠宰有一定程序,從吊掛、電昏、割喉放血、燙毛到屠後檢查時,必須要清洗冷卻,因屠體先前曾遭熱水燙毛導致溫度較高,必須清潔冷卻,在這過程中使用含氯消毒劑,濃度應該依照衛福部50ppm以下規定。但我國屠宰場並未明訂使用含氯洗劑規範,如何確保業者使用時不會超過50ppm?黃金城坦言,過去沒有抽驗,不過近期已經完成全國114個屠宰場各抽驗一次,結果雞胸肉、雞腿肉、雞翅跟皮膚等四品項,餘氯都低於1ppm,符合2017年訂定的生魚片、截切蔬菜的餘氯安全容許量,未來可據此請衛福部訂定屠體餘氯標準,且台灣自來水本身就有餘氯1ppm。黃金城強調,明天開始將確實要求每個屠宰場的駐場獸醫師,針對次氯酸納使用規範,確實按照50ppm以下濃度規範。防檢局表示,屠宰作業中,難免受到畜禽體表及腸道的沙門氏桿菌、彎曲菌及李斯特菌等食媒性微生物汙染,造成生鮮肉品保鮮期限縮短及影響食肉安全,考量效果後,多數屠宰場會使用含氯消毒劑在冷水槽,作為屠宰作業流程維持低汙染程度的重要手段。防檢局說,我國屠宰場尚未明訂含氯消毒劑使用規範,但參照美國作法,建議我國屠宰場在屠體冷卻作業中,使用含20至50ppm的含氯消毒劑浸泡屠體,並注意添加濃度及屠體浸泡時間,浸泡過後再次以清水充分沖洗後,才能運出屠宰場,肉品分切及加工殘留標準則需符合衛福利「食品用洗潔劑衛生標準」規範。
-
2020-09-08 養生.聰明飲食
臭上「必比登」!國民小吃臭豆腐也能吃得很科學!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臭豆腐風味形成關鍵,在於發酵「臭滷水」中的微生物菌叢。過去傳統臭滷水製法,多是以莧菜梗、高麗菜、竹筍、豆腐、帶殼蝦子、食鹽等食材自然菌落發酵,但此製作法不僅隱含食品衛生疑慮,也有品質不穩問題。而在食品科技進展下,目前的臭滷水製作已可以透過分離純化的菌種進行培養製作。或清蒸,或油炸,或淋點又麻又辣的湯汁,在台灣的夜市、街道,不難見到或聞到「它」的蹤跡。台灣小吃「臭豆腐」不僅臭名遠播,2019、2020年更接連有臭豆腐小吃店臭上米其林必比登小吃推介。但臭豆腐這令人又愛又恨的這一味,又是從何而來呢?臭滷水藏風味關鍵!說起「發酵食品」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豆腐乳、味噌、泡菜紅麴、食醋等產品,但其實臭豆腐也屬於「發酵食品」的一種。而臭豆腐風味形成的關鍵,也出在這發酵而成的「臭滷水」。一般傳統商家製造臭滷水原料,多是以莧菜梗、高麗菜、竹筍、豆腐、帶殼蝦子、食鹽等食材視葷素需求調整,放置於溫度合適的乾淨環境,自然發酵約1天~數星期製成。在臭滷水發酵完成後,再將豆腐浸泡於其中約1~數星期,等待豆腐吸飽臭滷水湯汁,促使豆腐的蛋白質成分與臭滷水中的微生物菌叢(一般常包含芽孢桿菌、腸球菌、乳酸菌等)反應,形成具有特殊風味的胺基酸,臭滷水微生物菌叢分解產生的「含硫胺基酸」更會進一步被分解,產生少量、帶有臭味的硫化氫、氨等氣體。最後以清蒸或油炸等方式,進行加熱煮熟,這道「聞臭吃香」的必比登級美味才能大功告成。製程若不慎,也有食安風險不過儘管臭豆腐憑藉著這一味,吸引不少饕客一嚐,但其傳統的臭滷水製作方式卻也隱藏著食品衛生疑慮與品質不穩問題。2004年便曾爆出業者為求快速製作,將臭豆腐浸泡於強酸液後,再泡進蝦殼臭水的驚人做法。過去南投中興新村亦有臭豆腐名店發生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但事實上,在食品科技的發展下,近年來臭豆腐的風味關鍵物質「臭滷水」早有更科學的作法。科學製法不僅更安全,還更快!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團隊,過去便曾蒐集全台各地有名臭豆腐商家的臭滷水,將其分離、分析其中參與作用的關鍵菌種,並進一步排除臭滷微生物菌叢中的「無作用菌種」與「有害菌種」。透過分離純化的菌種進行培養製作臭滷水,不僅可大幅降低食品危害風險、塑造更穩定可控的衛生條件,更讓原先臭滷水的發酵時間得以從4~6個月,縮短至1~2週,是更安全且快速的新方法,而此技術後續食品所也技轉至民營企業,從技術走進商業應用。新北市永和區有臭豆腐業者技轉進行改良,配合水果配合浸泡,發展出榴蓮、草莓風味臭豆腐。留心烹調方式,避免高油、高鹽攝取!不過儘管現在製作臭豆腐有更科學的方式,但享用臭豆腐這一道美味,仍得適可而止。衛福部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便表示,雖然臭豆腐發酵過程亦有不少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12及乳酸菌等,但以1份約5塊的清蒸豆腐來說,熱量便約300大卡,若為油炸每份熱量更高達500大卡。在食用時,應盡量選擇口味清淡、減少油炸烹調的臭豆腐,以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身體負擔。此外,吃臭豆腐常加的泡菜與醬料多為重口味調味,亦需注意鈉含量攝取。延伸閱讀▶蚵仔麵線的「紅」麵線不是靠染色!多一道工就讓它久煮不爛!▶滷肉飯上的黃蘿蔔怎麼那麼黃?拆解國飯經典配料秘密!▶雞排為什麼那麼好吃?關鍵全都在這裡!參考資料▶2019餐桌上的科學:發酵食品吃多少-「科普一傳十」Youtube頻道▶臭名遠播-臭豆腐滷汁發現新菌-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為什麼味道鮮美的臭豆腐,聞起來那麼臭?-台灣網路科教館▶臭滷水的製造方法及所用的發酵培養基-中華民國智慧財產局(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03 科別.感染科
驚傳國人生吃蝙蝠 醫:帶病不計其數、接觸就易感染
國內傳出有民眾生吃野生動物,吃的還是身上帶有多種病原體的蝙蝠,這樣沒問題嗎?醫界表示,蝙蝠身上帶有多種人畜共通的病原體,生吞下肚將使感染與罹病風險大幅增加,呼籲民眾不接觸、不宰殺、不食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野生蝙蝠身上常帶有多種病原體,國內外學者曾在牠們的身上分離出新冠肺炎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伊波拉病毒、馬堡病毒、立百病毒、亨德拉病毒、巴氏德桿菌、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鼠疫桿菌、巴東氏菌、伯氏疏螺旋體、鉤端螺旋體等,還不只這些,而這些均屬人畜共通傳染病。他說,生吃蝙蝠正是直接將這些病原體吞進體內,由於胃酸難以消滅,因此可能引起感染,嚴重可能併發敗血症。因此呼籲民眾避免食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也說「蝙蝠身上帶有的病原體多得一蹋糊塗」,人類可能在與蝙蝠接觸過程中,不慎讓蝙蝠帶有的病原體注入體液,或者不慎將沾有蝙蝠屍體或糞便的空氣吸入體內、造成感染。宰殺、處置野生動物者,受感染的風險更高出許多。他表示,自己臨床上不曾見過直接遭蝙蝠感染疾病的個案,但見過豢養野生烏龜、野生蜥蜴的民眾感染沙門氏菌,也見過生吃鱉蛋者感染霍亂弧菌。因此提醒民眾不接觸、不獵捕、不要吃野生動物。
-
2020-06-18 焦點.食安拉警報
夏季高溫預防食物中毒 營養師提10點建議
高溫炎熱,食物容易變質,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民眾,不管是正餐蛋糕飲料等點心,都要留意衛生及保存問題,保存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滋生,甚至食物中毒,危害健康。依據食藥署資料,食物中毒主要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食物中毒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汙染食品等因素,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物中毒而死亡。一般食物中毒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周到10天。營養師蔡玉思提出十點建議,預防炎夏食物中毒:1.盡量不要放在室溫下超過兩小時,放冰箱時也要注意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2.維持良好衛生環境。3.食物冷藏及冷凍環境都應維持乾淨且定期清潔。4.食物冷藏時應將熟食放於最上層,生食放於下層,以避免交叉污染。6.儘量不要買涼拌食物、加工後放置較長時間的食物。7.剩的食物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保存,高溫加熱後再食用。8.食品買回來後應該儘快烹調,生的食品原料愈快處理愈好,熟食也要趕快食用。9.確保烹調的海產食物須經過100℃煮沸充分加熱避免生食。10.煮熟的食物必須保存於夠高的溫度(高於60℃),否則即須迅速冷藏至5℃以下,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
2020-06-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為什麼煮熟了仍食物中毒?多跟這原因有關
炎夏到來,小心食品易變質造成中毒的風險增加。我國食品中毒案件以細菌為主要禍首,去年度占所有已知致病因素案件的四成三。最常見的致病菌,包括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衛福部食藥署統計顯示,過去十年來,細菌中毒案略為減少,自2010年170案(3660人感染)降至2019年的91案(3352人感染),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細菌造成中毒的比例出現特殊變化,也就是腸炎弧菌與病原性大腸桿菌中毒案有減少趨勢,但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案則是上升。以2010年與2019年資料為例,腸炎弧菌案占所有細菌中毒案的比例自35%降至11%,病原性大腸桿菌自6.5%降至3.3%;而沙門氏桿菌自16%增長至23%,仙人掌桿菌自27%增加至36%,金黃色葡萄球菌自24%上升至38%。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分析指出,過去十年食品中毒致病菌產生變化原因,可能國人已逐漸了解食品經攝氏70度以上的高溫烹調,細菌多會被殺滅,因此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造成的中毒機率大幅降低。常見於米類、穀類的仙人掌桿菌具有孢子,食物煮熟時雖然殺滅了細菌,但是仍可能有孢子殘留於食物中。如果將食物長時間置放於室溫中,孢子可能快速生長,便提升了食品中毒危機。蔡淑貞說,身體有傷口的人烹調或接觸食物,容易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食物,因此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案與感染人數居高不下,可能與民眾烹調、接觸食物時的衛生習慣有關。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因此如果烹調或存放食物的環境衛生清潔不足,可能提升沙門氏桿菌感染食物的風險。食藥署統計,國內食品中毒案發生汙染場所,以供膳營業場所為大宗,不過,每年均有自宅發生感染的案件,因此家中烹調環境的衛生清潔仍須留心。家事達人陳安祺說,冰箱存放過多東西可能提升細菌感染危機,民眾清冰箱可遵循五撇步,包括定期清潔、注意保存溫度、生熟食分開、寫上購買日期、先分裝再冷凍等。其中,熟食要放在上層、生食要放在下層,以免生食的血水或液體下滴,汙染熟食。
-
2020-06-06 新聞.健康知識+
6縣市高溫特報!水分補充不足很危險,當心這7種熱出來的病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下,台灣夏季氣溫屢屢創下新高,豔陽與酷暑熱得讓人受不了,每到夏天,總有許多因高溫造成的健康問題頻頻發生,甚至是熱出人命的新聞事件。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正裕指出,以下幾種都是熱出來的疾病,很多都與水分補充不足相關,民眾應該特別留意,尤其是本身或家中患有慢性疾病者,更要注意病情的變化,一旦身體出現不適的情形,最好盡快就醫回診檢查,可別輕忽高溫對身體的傷害。疾病1:心臟病心臟病容易在極端環境中發作,氣溫太熱、太冷,都會影響心臟功能。國外研究發現,炎熱高溫下,體溫每上升1°C,心跳每分鐘會快10下,容易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荷量。而心跳過快可能造成胸悶、胸痛、心悸、心律不整、頭暈、頭痛,以及心臟功能受損、心臟衰竭,甚至心臟病猝死。另外,天氣熱也會造成身心壓力過大,對於血管調節功能較差的心血管疾病族群,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病患者及年長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及狹窄的問題,都容易誘發心臟病發作。因此,一旦出現虛弱、心跳快、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最好趕快就醫。疾病2:腦中風腦中風不只好發在冬季。國內研究發現,在相對極端的高溫下,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也會呈現上升。在氣溫炎熱的環境下,流汗過多加上水分攝取不足,影響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使得血氧容量不足、血液變得濃稠,容易誘發腦血管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因為天氣悶熱影響身心狀態,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尤其中老年人對溫度感控能力退化,對高溫環境適應不良,建議適時補充白開水,避免血液循環不順暢。疾病3:泌尿道問題炎炎夏日正是泌尿道結石、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根據統計,夏季泌尿道結石發作的病患,是冬季的3至5倍之多,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腎臟,都可能發生結石。水分攝取量不足是泌尿道結石的主因,由於夏天氣溫高、流汗多,造成身體水分下降,導致排尿量減少,當尿液滯留及過度飽和,就會產生結晶沈澱而形成結石。尤其是活動量大的室外工作者,更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尿液顏色呈現黃色、深色,就代表水分攝取不足,建議一天至少喝水1500~2000c.c.,且排尿次數約8~12次,可將微小的結石自然排出。另外,飲料也應適可而止,例如:含有磷酸鹽、咖啡因,或是草酸等成分,都容易促進尿液中的鈣質排出,增加形成結石的機會。疾病4:皮膚疾病夏季高溫多雨、悶熱潮濕,皮膚受到陽光曝曬、高溫及汗水等刺激,許多皮膚疾病也容易好發,例如:汗疹、濕疹、毛囊炎、異位性皮膚炎、光敏性皮膚炎,以香港腳、股癬、灰指甲等皮膚黴菌感染疾病。汗疹就是俗稱「厞子」,發生的主因就是汗流過多,引起汗腺阻塞,常見於軀幹、頸部、肘窩、鼠蹊部等部位,出現一點一點的紅疹,甚至是膿皰,通常會伴隨搔癢及刺痛感。另外,高溫潮濕的環境利於黴菌生長,好發容易悶熱的部位,如胯下、鼠蹊部、足部、腋下、乳下,以及其他皮膚皺摺,例如:香港腳、股癬、灰指甲,都是常見的皮膚黴菌感染疾病。疾病5:急性腸胃炎夏天是急性腸胃炎的高峰期。夏天悶熱沒有胃口,民眾喜歡吃生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若是沒有經過妥善的處理及保存,很容易吃下帶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的不潔食物,造成急性腸胃炎。另外,細菌喜歡在溫熱潮濕的環境中滋生,高溫容易導致食物保鮮不易、導致腐敗,常見的病原菌有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導致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腸胃炎,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血便等腸胃道問題,每天可能水瀉數次至數十次不等,讓人非常不舒服。疾病6:登革熱台灣地處亞熱帶,夏季氣候溫暖潮濕,病媒蚊特別容易孳生,每年一到夏日,新聞版面上,總會出現登革熱疫情爆發的消息。登革熱是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所傳播的疾病,被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就可能會感染,常見症狀包括:高燒、頭痛、後眼窩痛、四肢肌肉酸痛、骨關節痛、噁心、嘔吐、畏光、不明紅疹或出血。大部分感染登革熱病毒,症狀有如感冒一般,極少數人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症狀,出現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甚至導致登革熱重症或死亡。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最有效的防治方式,就是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尤其在梅雨過後,清除居家環境的積水容器,到野外山區記得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疾病7:熱傷害高溫環境加上陽光曝曬,容易使身體流汗過多,同時大量喪失水分及鹽分,造成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就會引發熱傷害。最常見的是熱衰竭,患者會感覺非常口渴,出現臉色蒼白、頭痛、疲倦、肌肉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有時還會合併四肢痙攣的症狀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熱痙攣」,通常體溫不會超過40°C,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及鹽分,身體不會有大礙。最常聽到的熱中暑,則是屬於致命性急症,其實並不常見。患者會感覺非常燥熱、心跳過快、呼吸急促、血壓下降,且皮膚乾冷、無法流汗,中心體溫可能超過41°C以上,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散熱調節機制失效,出現神智錯亂、抽筋、癲癇、昏迷,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若未及時送醫接受適當處置,死亡率高達80%。延伸閱讀: 16招杜絕熱浪威脅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 三小時內搶救熱傷害患者性命 
-
2020-06-05 科別.消化系統
天熱易增加食品中毒風險! 清冰箱5撇步,教你減少細菌感染危機
炎夏到來,食品變質與造成中毒的風險增加。我國食品中毒案件以細菌為主要禍首,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年來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中毒案有減少趨勢,但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沙門氏桿菌中毒案仍居高難下。這個現象反映,國人可能漸漸了解食品高溫加熱可殺菌,但食物煮熟後仍習於長時間置放於室溫中,且接觸食物者與環境衛生清潔有待加強。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我國食品中毒案件的禍首以細菌為主,以去年度為例,占所有已知致病因素案件的四成三。最常見的致病菌包括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過去十年來,細菌中毒案略為減少,自2010年170案(3660人感染)陸續降至2019年的91案(3352人感染),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細菌造成中毒的比例出現特殊變化—腸炎弧菌與病原性大腸桿菌案似乎有減少趨勢,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案則有上升趨勢。以2010年與2019年資料為例,腸炎弧菌案占所有細菌中毒案的比例自三成五降至一成一,病原性大腸桿菌自百分之六點五降至百分之三點三,而沙門氏桿菌自一成六增長至二成三,仙人掌桿菌自兩成七增長至三成六,金黃色葡萄球菌自二成四上升至三成八。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這個現象可能的原因是,國人可能漸漸了解食品高溫加熱可殺菌。以攝氏70度以上的溫度烹調,細菌多會被殺滅,因此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造成的中毒機率大幅降低。但是,常見於米類、穀類的仙人掌桿菌具有孢子,食物煮熟時雖然殺滅了細菌,但是仍可能有孢子殘留於這盤食物當中。如果將這盤食物長時間置放於室溫中,孢子可能快速生長,便提升了食品中毒危機。蔡淑貞說,身體有傷口的人烹調或接觸食物,容易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食物。因此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案與感染人數居高難下,可能與民眾烹調、接觸食物時的衛生習慣有關。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因此烹調或存放食物的環境衛生清潔不足,可能提生沙門氏桿菌感染食物的風險。食藥署統計,國內食品中毒案的食品汙染發生場所,以供膳營業場所為大宗,不過年年均有自宅發生感染的案件,因此家中烹調環境的衛生清潔仍須留心。家事達人陳安祺老師說,冰箱存放過多東西可能提升細菌感染危機,民眾清冰箱可遵循五撇步,包括定期清潔、注意保存溫度、生熟食分開、寫上購買日期、先分裝再冷凍等。其中,熟食要放在上層、生食要放在下層,以免生食的血水或液體下滴,污染熟食。
-
2020-05-22 新聞.食安拉警報
逾期或破殼蛋液 恐藏沙門氏桿菌
國內陸續發生不肖業者利用逾期蛋、破殼蛋,混製成液蛋販售,賣給下游烘焙業者、快炒店、早餐店。農委會進行國產液蛋產品沙門氏桿菌及衛生指標菌調查,發現CAS殺菌液蛋,在沙門氏桿菌及衛生指標菌上,都比非殺菌液蛋和打蛋液蛋好。研究樣本包括已通過CAS(優良農產品)驗證的十家食品工廠,所生產的殺菌液蛋產品抽驗52件。非殺菌液蛋產品100件,手打蛋樣品13件。研究分析發現,國產CAS殺菌液蛋、非殺菌液蛋及打蛋產品的沙門氏桿菌陽性率,依序為零、35%及61.5%。民眾與烘焙業者使用蛋液,最好採用殺菌過的CAS蛋液,讓食品衛生安全更提升,民眾吃得安心。
-
2020-02-02 養生.聰明飲食
你丟掉的,其實更營養!專家教你怎麼吃蛋殼、蘋果核
吃西瓜時,你會吐掉種子嗎?煮芹菜把葉子都摘掉,只吃梗?蘋果啃一圈,留下蘋果核丟棄?最新的飲食趨勢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盡可能吃掉每一口食物,包括上述的西瓜子、芹菜葉、蘋果核。這個觀念一開始是為了環保,減少食物浪費。有趣的是,現在研究也表明,這種趨勢不只對地球健康,也對我們的身體有益。很多被我們丟進垃圾桶的食物,可以提供預防疾病的重要維生素和礦物質,例如,蛋殼可以預防骨質流失。以下是將這些殘渣轉化為美味營養食物的方法。蛋殼含鈣量比牛奶多● 為什麼要吃它?蛋殼的含鈣量極高,是建構骨骼和牙齒必須。2013年,阿根廷一項研究發現,半個蛋殼就可以提供約700mg的鈣攝取量。一杯牛奶鈣含量約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怎麼吃?首先,蛋殼必須無菌,以防止沙門氏桿菌的風險。可以透過用沸水浸泡或以烤箱烤過,就能達到殺菌效果。接著把蛋殼磨成粉末狀,加到其他食物中一起食用。阿根廷羅薩里奧大學的科學家建議,將粉末添加到麵包、披薩或義大利麵中,是最佳食用方法,對口感和味道幾乎沒有影響。不過營養學家也強調,從牛奶中獲取鈣質,仍然是很好的管道。蘋果核含有益菌種連蘋果核一起吃掉,腸道的細菌會感謝你。蘋果核中心含有好菌,有益消化和免疫系統。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研究人員說,莖和種子的菌種最豐富,果皮則相對少。● 怎麼吃?蘋果種子含有苦杏仁苷,在體內會降解為有毒的氰化物,有人擔心吃了會中毒。專家說,只有當種子被碾碎且一口氣吃下大量種子才有可能,正常食用蘋果的人不可能發生中毒。一個成年人平均要一口氣吃下150顆碾碎的種子,才可能有中毒的風險。西瓜子含多種胺基酸● 為什麼要吃它?兩湯匙西瓜子約含有10克蛋白質。《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發表的研究指出,與其他植物蛋白不同,西瓜的黑色種子可以提供多種胺基酸,而胺基酸是建構蛋白質的基本要件。此外,西瓜子還有維生素B和鎂,鎂可增強大腦連結並減少抽筋風險。果肉和瓜皮之間的白色區域也別錯過,其中的纖維和礦物質鉀含量很高。● 怎麼吃?可加入自己喜歡的香料,放到烤箱中略烤,當成堅果吃。西瓜皮可用鹽醃製,會產生乳酸桿菌,有利腸道。柑橘皮類黃酮比果肉多● 為什麼要吃它?柑橘類水果的果皮(包括柳橙、橘子、檸檬等)比果肉含有更高濃度的「類黃酮」。類黃酮是已知可增強免疫系統、幫助細胞抵抗疾病的化合物。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一湯匙橙皮提供的維生素C,比果肉多三倍,纖維則多四倍。營養專家說,柑橘皮是植物為了保護果肉與種子而形成,因此含有高濃度風味與有利健康的化合物。● 怎麼吃?嘗試在烹調、烘焙各種食物時,加入柑橘皮,除了增添更多風味,也能吃進更多類黃酮。前提是要購買安全的柑橘,或把果皮洗乾淨。丟棄的葉子營養價值更高● 為什麼要吃它?吃高麗菜這類的包心菜類,我們習慣剝掉外層的葉子;把芹菜摘掉葉子,只吃莖;根莖類如胡蘿蔔、甜菜根,它們的葉子通常也不會進到餐盤內。營養師認為,外層葉子通常能吸收最多的陽光,意味比內層產生更多有益化合物。被捨棄的甜菜葉,葉酸含量比甜菜根高,胡蘿蔔、芹菜也是如此。● 怎麼吃?有人擔心外層的葉子較髒,其實只要好好清洗乾淨,就能一起下鍋。營養師提醒,避免烹調時間過久,營養素流失。
-
2020-01-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歐盟公布最新食源性疾病報告:病因第一名為吃到不潔雞蛋,兇手就是它!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普遍存在於動物界中,會經由各種途徑傳染給人的沙門氏桿菌,根據2019年12月由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歐盟疾病管制局(ECDC)發佈的最新報告指出,2018年歐盟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以及水源性疾病中(waterborne disease),有高達3分之1是由沙門氏桿菌所引起。且在所有透過食物為媒介所引起的疾病,動物製品中的「雞蛋與蛋製品」排名第一。年關將至,又到了放肆吃吃喝喝的日子,但在放肆的同時,也要小心食材不當處理導致食品中毒!根據2019年12月由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歐盟疾病管制局(ECDC)發佈的最新報告「The European Union One Health 2018 Zoonoses Report」指出,2018年歐盟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以及水源性疾病中(waterborne disease)竟高達3分之1是由普遍存在於動物界中,會經由各種途徑傳染給人的「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同樣的,沙門氏菌在台灣也有多起食品中毒案例,更曾發生學生食用早餐店裹上生蛋液但未充分加熱的吐司而致死事件。沙門氏桿菌為常見的食源性疾病感染源!歐盟公布的此份報告收集了26個歐盟成員國,共計5,146起案例、48,365人受影響的食源性疾病及水源性疾病,報告顯示沙門氏桿菌就佔了爆發病例總數的30.7%!且與前一年(2017年)相比,所收集的數據少了一個國家,但疾病爆發數量卻增加2,897例,主要是因為沙門氏桿菌的病例就增加了1,981例(增加20.6%)、諾羅病毒增加1,957例子(增加29.9%)!不潔的雞蛋與蛋製品,最容易感染沙門氏桿菌在所有透過食物為媒介所引起的疾病中,動物製品中的「雞蛋與蛋製品」排名第一,也多是「沙門氏桿菌」所引起!沙門氏桿菌在全球各國常是主要引起食品中毒的病原菌,常常位居前3名,且雞蛋的蛋殼是污染沙門氏桿菌主要途徑之一!包括未熟蛋、美乃滋、蛋糕等等,都有可能遭受沙門氏桿菌的污染!為什麼雞蛋容易感染到沙門氏桿菌?因為雞蛋是從雞的泄殖腔(生殖道、腸道、尿道的共用出口)被生出來,因此雞蛋可能會受到含沙門氏菌的雞糞污染。雖然歐盟有對蛋雞施打沙門氏菌疫苗,對蛋雞場進行飼養管理,且規定販售給消費者的「A級蛋」標準,必須符合以下5個條件:1、乾淨未破損的雞蛋。2、雞蛋內氣室不大於6毫米。3、蛋黃從雞蛋外觀無法清晰辨別,且轉動雞蛋時,蛋黃不會偏離中心。4、蛋白清晰且半透明。5、雞蛋無異物以及異味。這樣的管控雖已讓感染機率降低,但是仍無法斷絕,近10年來平均每年還是有5萬起左右的病例發生。沙門氏桿菌不耐熱,確保充分加熱就沒問題其實,沙門氏桿菌不耐熱,一般消費者要避免沙門氏桿菌中毒,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食物「充分加熱」,且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就能避免二次污染。僅不到3分之1的歐洲公民將食品中毒視為關注的議題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於2019年4月所發佈的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調查報告顯示,僅有30%的受訪者擔心細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擔心程度遜於擔心「食物中殘留的抗生素(44%)、農藥(39%)或環境污染物(37%)」,但其實,細菌造成的食品中毒對於人體反而會較即時地反應,卻受到較輕微的重視。針對2018年增加的食源性疾病案例,歐洲食品安全局首席科學家Marta Hugas認為,消費者對於「改善處理食材時的衛生措施,可以預防許多食源性疾病的產生」的食安意識,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延伸閱讀▶微生物無處不在,如何自保避免中毒?▶食品中毒最常發生在哪裡?餐廳、學校、自己家!▶液蛋2020年起正式列管!破殼蛋、檢出沙門氏菌均不得作為原料使用!(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18 新聞.食安拉警報
沙門氏菌液蛋加工 恐交叉汙染
食藥署公告「液蛋製造業稽查專案」結果,其中一件液蛋檢出沙門氏桿菌。衛生單位表示,該批蛋品主要流入食品工廠作為食品加工使用,經高溫烘焙,應無安全上疑慮。但醫師認為,蛋品若含有沙門氏菌,最好不再食用,且要避免汙染其他食材,以防交叉感染。食藥署自6月1日至9月15日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針對53家液蛋製造業者進行稽查。其中興昭宏蛋品公司2018年便因無工廠登記,遭新北市經發局勒令停業,這次稽查發現,仍違法生產液蛋,當場封存並銷毀2000公斤液蛋,並依食安法裁罰6萬,今年8月時遭新北市府公安小組拆除工廠。稽查發現,「福商勝蛋品」因檢出沙門氏菌陽性,遭裁處六萬元,該批40包液蛋約200公斤,已全數售出,民眾恐已下肚。另外,「啟信實業」則被檢出原料蛋動物用藥氟甲磺氯黴素超出標準,720公斤蛋品已當場全數銷毀,並遭農政單位開罰3萬。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楊舒秦表示,檢出沙門氏桿菌的該批蛋品流入食品工廠,用於食品加工,經高溫烘焙應無安全上疑慮。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沙門氏菌主要引起急性腸胃炎,導致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甚至可能造成敗血症,充分加熱煮熟後雖可避免感染,但怕的是感染液蛋汙染到其他食材或器具,造成交叉汙染。食藥署11月7日公告「液蛋衛生標準」及「液蛋產品標示規定」等規定,明訂破殼蛋不得作為液蛋原料蛋,以及殺菌液蛋與未殺菌液蛋的微生物限量,規定將自明年元旦上路,違者最重罰300萬元。
-
2019-12-18 新聞.食安拉警報
被勒令停工繼續偷生產 食藥署稽查揪出違法液蛋工廠
被勒令停工還繼續偷生產!興昭宏液蛋工廠未辦理工廠登記,且未通過衛生稽查,被屢次要求停止生產後仍擅自作業。食藥署日前公告「液蛋製造業稽查專案」結果,這次專案除了揪出這家違法工廠並勒令拆除外,並揪出中一件液蛋檢出沙門氏桿菌和一件原料蛋檢出動物用藥不符規定,分別裁處新台幣6萬元和3萬元罰鍰。食藥署自6月1日至9月15日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針對53液蛋製造業者進行稽查。其中興昭宏蛋品公司2018年便因無工廠登記,遭新北市經發局勒令停業,本次稽查時發現竟仍違法生產液蛋。除遭新北市衛生局依食安法裁罰6萬,並於今年8月時已遭新北市府公安小組拆除工廠。本次稽查也發現「啟信實業」檢出原料蛋動物用藥超出標準,720公斤蛋品已當場全數銷毀,並遭農政單位開罰3萬。另外,「福商勝蛋品」也因檢出沙門氏菌陽性,遭裁處6萬元,然而該批生產的40包液蛋,約200公斤皆已全數售出,民眾恐已下肚。食藥署中區管理中心簡任秘書林炎英表示,稽查重點主要針對業者是否登錄及遵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為重點,資本額3000萬以上業者則加強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的查核。大部份工廠主要是未落實病媒防治措施、物品未離地放置等食品良好作業規範準則缺失,經限期改善後皆複查合格。林炎英表示,明年液蛋稽查專案將持續進行,除了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為稽查重點外,「液蛋衛生標準」及「液蛋產品標示規定」也將作為稽查重點。食藥署11月7日已公告「液蛋衛生標準」及「液蛋產品標示規定」等相關規定,明訂破殼蛋不得作為液蛋原料蛋,以及殺菌液蛋與未殺菌液蛋的微生物限量,規定將自明年元旦上路,違者最重罰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