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母乳
共找到
166
筆 文章
-
-
2021-11-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從丈夫變成爸爸,不只媽媽、新手爸爸也會有「產後憂鬱症」!
對於新手爸爸而言,角色轉換、新生兒的降臨、媽媽在孕期產後的照護等都是無形的壓力,有不少爸爸在寶寶出生後都有相同的困擾,我們在關注孕媽咪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爸爸的身心健康。什麼是新手爸爸產後憂鬱症?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耿立醫師表示,產後憂鬱症通常都是出現在媽媽身上,在醫學上並沒有真正的名詞叫「男性產後憂鬱症」。但在臨床案例中,觀察到有些爸爸在媽媽生產後,也會出現憂鬱或是焦慮的心理。女性在孕期產後有荷爾蒙變化的生理因素,會導致情緒不穩,而男性雖然少有這方面的問題,但也會表現出煩躁、焦躁不安、失眠、易怒等情緒反應。林耿立醫師提到,孕育寶寶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對於新手爸爸來說,他們在第一次遇到媽媽孕吐、頭暈等狀況時,因為沒有相關經驗,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以及照顧妻子和寶寶,身心也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如果媽媽在孕期越表現出不舒服與焦慮的情緒,也會連帶影響到其他人,有些爸爸在媽媽孕吐時會跟著噁心想吐,甚至同樣出現孕期不適的症狀。而媽媽對於孕期與生產的不安、家庭分工協調不佳、與長輩對進補、照護的看法不同,或有嚴重的衝突等,也可能讓爸爸在產前就出現焦慮、憂鬱的情況。新手爸爸憂鬱症的原因在亞洲社會中,做為一家之主的父親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面對家庭結構的改變,新成員的到來代表多一份責任,也意味著需要很大的開銷。除了經濟壓力,新手爸爸的憂鬱症通常來自於下列幾項原因:1.照顧妻子與新生兒的不安有些爸爸在媽媽產前可能因為忙碌於工作,缺乏足夠的心理調適與認知,不知道如何照顧寶寶以及產後需要調養的老婆。當新生命誕生後,不安與無助感襲來,既不懂如何向妻子表達,也沒有獲取正確資訊的管道,更加深了心中的焦慮。2.角色轉變新手爸媽面對出生不久的寶寶總是手忙腳亂,做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爸爸,除了要適應照顧新生兒的步調,還肩負著工作壓力。從「丈夫」身分轉變成「爸爸」,雖然是令人開心的人生階段,但有不少人在面對這樣的轉變時,發生適應不良的狀況。3.無支持系統現代社會型態大多是小家庭,夫妻在外地工作成家,離婆家和娘家都遠,或家中長輩不方便來幫忙分擔,給予指引、建議,新手爸媽相對辛苦。林耿立醫師表示,長輩的建議不一定全然正確,但對於新手父母而言,有長輩在身邊陪伴是一種撫慰與心理支持,能減輕爸爸心裡的負擔,例如:如何面對媽媽孕吐、介紹孕程與生產經驗等。4.家庭溝通不良有長輩在旁指導固然有好處,但如果雙方溝通不良,或是發生太多衝突,也是造成家庭失和、爸爸憂鬱的原因。電視劇裡婆媳相爭,甚至大打出手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不常見,但生活中的摩擦與觀念不合都是常見家庭問題,成為「夾心餅乾」的爸爸會更顯焦慮。哪些新手爸爸易罹患憂鬱症?容易罹患新手爸爸憂鬱症的人大多有以下幾種特質:◎本身體質容易緊張焦慮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焦慮,兩人之間的情緒會互相影響,若是本身容易緊張憂慮,在照顧寶寶時,較容易引發憂鬱症。◎工作型態較不固定若是爸爸的工作型態較特別,沒有固定時間、需要輪班、調節時差或過於忙碌等,在無法兼顧照顧責任的情況下,不僅身心俱疲,也會導致憂鬱症。◎意外懷孕相較於計畫生育,意外懷孕的新手爸媽還沒有心理準備迎接寶寶到來,情緒起伏較大,對於照顧寶寶以及生活的改變也有許多不適應。◎年輕爸爸新手爸爸若是年齡層太低,可能尚未完全有能力建立家庭,以及負擔起角色轉換和家庭責任,對於未來感到焦慮,身上背負的壓力也會與日俱增。◎曾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病史曾經罹患過,或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新手爸爸,在壓力來襲下就會觸發過往病史。林醫師提到,焦慮症和憂鬱症可當成慢性疾病,會不斷起起伏伏。在患者壓力小時,症狀比較輕微,壓力大時變嚴重,必須長期妥善治療進行心理諮商,以穩定病情。新手爸爸憂鬱症的徵兆與症狀新手爸爸罹患憂鬱症通常會出現兩種徵兆:1.置之不理:將所有照顧寶寶的責任推給太太、長輩或保母,抽離自己以逃避現況。但爸爸並非故意逃避,只是無法面對幼弱的小生命,「照顧寶寶」因而成為心裡的恐懼。2.情緒反應大在餵食、睡覺等照顧方面與太太起衝突的次數增加,例如奶粉怎麼泡?餵食方式等。除了逃避、易怒,還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頭痛、緊張、焦慮不安,有點像一般憂鬱症與感冒的結合表現。一般而言,爸爸都會認為這是一段時間就會過去的事,但在過程中,會帶給自己和媽媽很大的傷害,媽媽也會認為爸爸不重視她。其實爸爸並非不重視,常常是因為愛面子、不願意處理,寧可選擇逃避也不願面對,成為一個抽離性的爸爸。對寶寶的影響關於人的個性在心理學上有兩個定義:16歲前稱為氣質,16歲後的長期個性稱做人格,氣質敏感、容易不安焦慮的寶寶,可能會感受到爸爸的情緒變化。基本上寶寶的主要照顧者是媽媽,如果爸爸沒有給予支持,媽媽會背負很大的壓力,間接影響到寶寶的氣質。可能出現哭鬧頻率增加,夜醒程度加劇,甚至在媽媽壓力過大時,影響母乳的分泌。新手爸爸的憂鬱症除了帶給整個家庭不安的氣氛,寶寶也會感受到壓力,媽媽對寶寶的關注程度就會力不從心。如何預防新手爸爸憂鬱症預防重於治療,林耿立醫師建議,新手爸爸在寶寶出生前,若有焦慮、煩躁等情形,可以尋求專家協助。如果真的羞於開口,至少買一本關於懷孕、生產的書,或是請教有經驗的爸爸。國外都會有爸爸分享會等親子團體,但目前國內還是會有「大男人」的傾向,爸爸們除了工作忙碌外,也不太願意進行圍成一圈,互相分享帶小孩、照顧妻子之類的活動。爸爸憂鬱症對媽媽的傷害非常大,新手媽媽同時要面對非常多事情,包括生理上的變化、多一個寶寶要照顧,職業婦女還要面對工作壓力。夫妻雙方應該討論協調如何分工合作,也要好好利用政府給予的補助及陪產假、育嬰假,讓爸爸履行義務。面對爸爸憂鬱症,媽咪該如何做憂鬱症本身不是傳染病,但周遭的人都會受影響,因此,也能以傳染病的模式視之。如果是輕微的症狀,媽媽可以讓爸爸轉移重心,列清單請他幫忙做一些事情,如把擠好的母奶放到冰箱、幫媽媽提東西、買東西、做家事等,相當於照顧媽媽,而不是嬰兒。如果症狀太嚴重,例如不斷焦慮詢問有關寶寶的事,無法實質幫忙,卻又不斷詢問,會帶給媽媽非常大的壓力。此時可先將爸爸與寶寶隔離,讓媽媽處理,不要再給媽媽壓力。是否有復發的可能新手爸爸的憂鬱症在下一個寶寶出生時會再復發嗎?林耿立醫師表示,憂鬱症和焦慮症在遇到任何壓力都可能再復發,而新手爸爸產後憂鬱症單以症狀來看,可能遇到壓力時就會出現,不一定要等到下一胎。在下一胎出生時,身體可能會自動記起照顧寶寶的焦慮感,但因情況不同,症狀會不一樣,例如大寶長大要上學了,二寶出生,要照顧兩個不同年齡層與狀態的孩子,又產生焦慮。但也可能因為有照顧大寶的經驗,反而能夠掌握新生兒的步調,減低焦慮感。舉辦新手爸爸團體互助會目前衛生局才慢慢開始重視女性的產後憂鬱症,遑論新手爸爸的身心健康。林耿立醫師建議,政府當局可以開辦新手爸爸的產前教育課程,輔導他們如何照顧媽媽,以及自我心理調適,最起碼不要增加媽媽的負擔。國外很流行圍坐一圈的團體互助會,若是有經費,可舉辦一至兩次。主辦團體也可以半要求爸爸遇到狀況時求助,男性有時會羞於啟齒,主辦團體可主動關心,甚至強迫爸爸在後續追蹤時,必須要問五個問題以上。然而,新手爸爸憂鬱症並不是真正的憂鬱或焦慮症,而是一種適應障礙,其實是可以預防的。「當爸爸的身心調適好了,媽媽的憂鬱症也會改善,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氣氛」林醫師說。採訪諮詢/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耿立醫師※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11-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泌乳師非醫事人員 婦產科醫:「還是要相信專業」
乳房護理屬醫療行為,需醫師診斷後執行,尤其乳癌患者術後需乳房按摩或產婦產後乳腺不通、脹痛不適,台中市法制局主任消保官康馨壬建議,產婦身體不適應尋求正規醫療資源協助,泌乳師非醫事人員,需有專業、證照等以利消費者參考,但不得涉及醫療行為及宣稱療效。「還是要相信專業」。嘉義醫院院長、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元德說,民間泌乳師證照都非政府正式授予,也沒有執業登記,而國健署長期推動母嬰親善認證,相關醫護人員都具備產前、產中、產後母乳哺育訓練時數並認證測驗合格,可以多加利用。黃元德說,雖有7成產婦有漲乳問題,但嚴重乳腺阻塞而需處理可能只有2到3成。嘉義市衛生局認為,泌乳師不屬醫事人員,未登錄無法掌握執業人數,雖不曾接獲相關糾紛,但畢竟不是護理師,手法牽涉護理範疇恐觸法。未來若要制度化,可能要求一定學分數、實習、考證照等基礎,要有配套措施。嘉義基督教醫院婦兒科督導陳碧惠表示,國健署在多數縣市婦產科醫院有母乳哺育種子講師,這群種子講師除幫醫護人員上哺育課程,也提供產婦臨床建議與指導,出院後採電話諮詢,但要做到宅服務幾乎不可能。目前全台灣有157間「母嬰親善醫院」提供相關知識,台中市衛生局去年也推出「智慧育兒小幫手LINE@」,24小時提供哺乳、育兒保健等相關資訊,也設有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提供諮詢。▍延伸閱讀:泌乳師助產婦解決塞乳之痛卻恐觸法 盼有「官方證照」從事醫療行為
-
2021-11-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泌乳師素質不一 產婦又愛又怕
新手媽媽常遇「塞奶」、「石頭奶」無法順利哺餵母奶,求助衛生所、醫院或透過電話衛教,幫助相當有限,民間「泌乳師」行業孕育而生。不過,「泌乳師」非醫事相關人員,若有「乳房護理」等醫療行為恐觸法,且收費不低、素質不一,產婦、家屬與業者都呼籲政府認證,讓專業泌乳師幫助產婦。「塞奶比生小孩還痛…」黃姓女子是護理師,同事細心教導哺乳衛教、吸奶器使用,但「產後5天回到家,乳房像快爆破氣球,痛到寢食難安、冷汗直流。」直到找私人泌乳師按摩才舒緩乳房腫脹疼痛。第一次生小孩的小玉說,產後出現乳腺阻塞、塞奶、發燒症狀,最後到醫院掛急診打消炎針、退燒,後來雖然進行衛教,但「塞奶」狀況無解,透過友人介紹泌乳師到宅按摩才緩解疼痛。產婦有需求,民間「泌乳師」行業應運而生,服務項目五花八門,有精油按摩乳房、乳腺疏通、健康退奶等等,時薪約1500元,吸引許多家庭主婦投入,且很多公司也開設培訓課程並且召募人手。家庭主婦小琳因此「再就業」,她說,台灣沒有泌乳師證照,民間公司大多採外國專業課程來訓練員工,包括減痛乳房按摩、安撫產婦心理學、產後醫學照護等課程,日後「技術好」的泌乳師接案量才多。60多歲的何湘榆,以前是外婆小助手,負責幫產婦按摩紓解脹奶;半世紀前,擠奶後由她一口口「吸奶」。3年前,當護理師的女兒邀她報名上泌乳師課程,母女倆通過加拿大泌乳證照考試,她說,產婦脹奶、乳腺阻塞發炎狀況多,護理師很難全面且完善地處理,「泌乳師」行業有其必要,也贊成政府認證。嘉義基督教醫院婦兒科督導陳碧惠表示,女性在懷孕5到6個月就開始有母奶,也是乳腺阻塞關鍵期,產婦心理上應建立「 我要用母乳哺育」信念,並尋求醫護人員做好乳房照護與衛教。她說,產婦乳頭會分泌羊水相似味道,吸引新生兒找乳頭吸乳,這也是寶寶和媽媽最初、最緊密接觸,透過寶寶吸吮可降低母乳乳腺阻塞率,持續吸吮刺激也可幫助分泌更多乳汁。不少婦女團體也建議政府將泌乳師體制化,納入醫院婦幼科或成立中介機構、訂定收費標準,讓合格泌乳師進入家庭服務。
-
2021-10-1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產婦脹奶疼痛各種不適 中醫客製藥膳加穴位按摩能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舉辦衛教宣導會,說明一般民眾觀念差異與中醫藥、穴位按摩成功調理產後不適案例:常見產婦坐月子期間因脹奶疼痛不堪,物理治療效果有限,搭配中醫穴位按摩及理氣通絡等中藥才改善。中醫部婦兒科主任王瑜婷表示,產婦坐月子期間雖乳汁量充足,但很容易因脹奶而疼痛,物理治療效果有限,後來護理師衛教搭配穴位按摩指導,及理氣通乳絡科學中藥處方,成功改善脹痛感,也未影響乳汁量;每名產婦體質不同,產後需調理程度不一。產婦想「追奶、退奶」或乳腺阻塞發炎,可由婦產科醫師、護理師泌乳調理,也可搭配中醫穴位按摩及理氣通絡、逐痰清熱等中藥協助改善困擾。王瑜婷表示,許多產婦擔心吃藥後哺乳會對胎兒產生影響,但一般會用在產婦的中藥以「補氣揚血」為主,效果較溫和,其實不用太擔心;除非產婦身體狀況真的需要強效藥物,才考慮暫停哺餵母乳。她說,許多民眾認為中醫藥在產後調理就是「要喝生化湯排惡露」、「拿藥帖燉藥膳補身子」,但藥膳補身體僅是中醫產後調理的一小部份;奇美產後護理之家已整合護理、營養、婦產、兒科、中醫、身心科等資源,協助掌握產婦及新生兒健康狀況,中醫師會根據診察結果分析產婦體質,再決定是以飲食調養為主,或需要配合中藥加強調理。她說,現在生活條件型態變化大已與古代不同,以前的人粗茶淡飯,現代人飲食尤其蛋白質及脂肪攝取相對多很多,過去「產後氣血大虧」常見,現代產婦氣血虧程度相對常較輕;以前作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代人熬夜、工作壓力大可能家常便飯,陰虛陽亢或氣滯的體質相對常見,中醫師會根據診察結果分析產婦目前的體質狀態應該是以飲食調養為主,或者需要配合中藥加強調理,而調理則會規畫階段目標。傳統產婦坐月子觀念例如坐月子不能喝水、要以茶湯類替代及不能洗頭、洗澡等已不合時宜,中醫師可從專業角度分析,提供較正確觀念與調整做法。調養飲食主要根據產後身體復原不同階段,給予不同功效組成的藥膳配方,包括:益氣補腎養血、健脾除濕、補肝腎強筋骨等,搭配現代營養學理論,並考慮適口性,設計出美味、健康的膳食,讓產婦樂於接受。
-
2021-10-06 養生.健康瘦身
「瘦瘦筆」減重挑人瘦 7族群不適用
● 瘦瘦筆減重,12周瘦5%才算有效果● 省錢借藥施打,劑量錯或過量用恐致命● 瘦瘦筆搭飲食控制,控制熱量才是維持身材絕招據國民營養調查,台灣19歲以上成人平均BMI值為24.2,超過標準(BMI≥24屬過重),減重已成「全民運動」。不少藝人、網紅看準減重商機,大力推薦施打「瘦瘦筆」,即可抑制食欲,不必刻意斷食也能達到減重效果,民眾趨之若鶩,連網路都能買到瘦瘦筆。醫師警告,瘦瘦筆成分是一種降血糖成分「腸泌素」,高劑量使用確實具抑制食欲效果,但未經醫師處方使用,恐導致嚴重副作用威脅性命。【延伸閱讀】>>QA/不必刻意斷食也能有減重效果?使用「瘦瘦筆」必知十件事抑制糖友食欲 協助減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徐偉峻表示,瘦瘦筆的主成分為「利拉魯肽」,它是一種GLP-1類似物,即腸泌素的一種。人類進食後,血糖會開始上升,腸道此時會分泌腸泌素促使胰島素開始分泌,幫助血中葡萄糖進入到肌肉或是肝臟中,儲存成能量,同時會抑制升糖素分泌,告訴肝臟可以減少製造葡萄糖,而腸泌素也會降低胃排空的速度,抑制患者食欲,使血糖上升的速度減緩。徐偉峻指出,過去在臨床上,利拉魯肽主要使用在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身上,協助抑制患者血糖上升,國外研究發現,提高使用利拉魯肽劑量的糖友,會抑制糖友食欲,出現體重減輕現象,轉而研究利拉魯肽是否有協助減重的可能性,最後被證實有效。依照現行仿單,使用利拉魯肽作為減重使用,BMI值需超過30,或是BMI值27有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徐偉峻表示,目前瘦瘦筆屬於自費範疇,曾聽聞有民眾為了省錢,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借藥」施打,「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瘦瘦筆,徐偉峻強調,有甲狀腺髓質癌病史或家族病史、甲狀腺功能低下、肝腎功能不全、發炎性腸道疾病、75歲以上高齡者或18歲以下者、懷孕婦女、備孕婦女或是正在哺餵母乳婦女等,都不建議使用。亂用瘦瘦筆 有人胃出血桃園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表示,有些民眾隨意亂用瘦瘦筆,劑量不對,導致腸胃道過度反應,出現惡心嘔吐症狀,嚴重者會吐到胃出血,其餘還包含急性胰臟炎、膽囊炎等。有些患者為求效率,使用瘦瘦筆還搭配其他減肥產品,反而把身體搞壞,甚至發生低血糖現象。林嘉鴻指出,即使依照醫師處方可以使用瘦瘦筆減重,不搭配飲食改變,最終也不會有減重效果。徐偉峻說,瘦瘦筆的使用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效,一個療程為12周施打,每天施打一次,從低劑量0.6毫克施打,每15天依序調高劑量,分別為1.2毫克、2.4毫克,最後為3.0毫克,施打後第一天就會開始出現食欲不振情況,抑制民眾飲食量,希望在抑制食欲的過程,幫助民眾養成減少進食、減少攝取過多熱量的習慣。若療程結束,體重沒有減少5%,表示無顯著效果,應改採其他的方式減重。屬處方藥 逕自販售會觸法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提醒,瘦瘦筆為處方用藥,需醫師診斷後處方使用,民眾逕自販售處方藥,最高可處200萬元以下罰鍰。擅自從他國輸入藥品販售,被視為輸入禁藥,最高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億以下罰金;販售禁藥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
-
2021-10-04 養生.健康瘦身
「瘦子」7天甩肉5公斤!營養師:斷食減重 5族群别亂試
●以減重為目的而斷食,考驗決心與耐力,有些人不適合●間歇性斷食:縮短飲食時間可控管總熱量●清水斷食:只喝水完全不進食直接燃燒體內熱量藝人瘦子7天斷食,只喝水,短時間瘦了5公斤,不少民眾想要跟進。北醫附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以減重為目的斷食,考驗決心與耐力,不建議年長者、孕婦或哺餵母乳婦女、糖尿病、肝硬化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等族群嘗試。清水斷食難度高近年流行間歇性斷食,如「168飲食」,一天8小時進食、16小時斷食;「1212輕斷食」,一天進食12小時、12小時斷食;「5:2飲食法」,5天正常飲食、2天嚴格控管飲食等,以達到鏟肉效果。「清水斷食法」連續3天、5天或7天,只喝水,完全不進食。間歇性斷食與清水斷食法都是減重,蘇秀悅表示,前者縮短飲食時間,控管總熱量;後者則短時間不攝取熱量,直接燃燒體內熱量,達到減重效果,更需毅力,難度也較高。有氧運動助燃脂蘇秀悅指出,清水斷食法改變人體代謝方式,能量來源不再是食物,身體第一天會先消耗肝臟中肝醣,通常一天內就消耗完畢;第二天開始找尋其他能量來源,產生糖質新生作用,通常將肌肉中的蛋白質轉換為葡萄糖,當作能量來源;第三天大量燃燒體內脂肪。如果希望斷食法加速燃燒脂肪,蘇秀悅建議,第一及第二天可以做4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達到提前燃脂的效果。其實,斷食通常不建議「時間太長」,國外確實有許多研究指出,短時間斷食對於身體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但幾乎沒有斷食超過7天以上的研究,若要採取清水斷食法,建議最多可以3天為主。避免報復性飲食斷食到底好不好?很多人擔心斷食後報復性飲食,蘇秀悅認為,有能力斷食5天以上,對於減重一定有高度的決心,對熱量管理已有一定的概念,尤其「斷食後暴飲暴食,幾乎就會斷送斷食的成效」,相信斷食者不太會這樣做。蘇秀悅說,如果斷食後暴飲暴食,體重忽重忽輕,對於身體是一大負擔,建議斷食失敗者,應尋求其他的減重方法,不要重複斷食後又暴食的減重。
-
2021-09-2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獨/台灣第一本「準爸爸手冊」 國健署拚最快明年發行
去年孕婦手冊改版,新版手冊封面終於出現「爸爸」角色,跳脫過去封面只有媽媽,但「準爸爸們」至今仍缺乏一本指南。國健署現已悄悄計畫編撰,台灣第一本「準爸爸手冊」,首度以男性視角為出發,參考日、美等國際作法,內容將針對媽媽懷孕時,爸爸需具備的觀念、技巧著墨,準爸爸手冊目前仍在招標階段,預計最快明年發行。孕婦手冊1995年創立至今,陪伴每一世代懷孕媽媽健康走過26年,隨著我國婦女生育齡的提高,經歷五次改版。而最新一次改版則是在去年,封面裡終於出現「爸爸」角色,跳脫過去封面只有媽媽的設計,著重準爸爸角色的導入。懷孕到生產是夫妻兩人的事,近年也可以觀察到,愈來愈多先生會陪著太太產檢,只有媽媽領得到「孕婦手冊」;而過去手冊雖也有提醒準爸爸的注意事項,但未特別強化,缺乏一本專屬參考資料。好消息是,台灣第一本屬於男性的「準爸爸手冊」正悄悄計畫中,國建署官網可見,公告「準爸爸手冊編製暨設計案」勞務採購,投標期間本月24日下午17時止。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證實,準爸爸手冊仍在招標過程,國健署目標花費一年的時間,編撰完成並發行,內容將參考日本、美國方向,與專家討論國際現況, 將以技巧性、觀念為出發點,盼符合這個世代準爸爸、新手爸爸的視角。針對「準爸爸手冊」,林宜靜說,署長吳昭軍還是認為需要紙本發行,並在媽媽領取孕婦手冊的同時,爸爸也可以領到一本,一次拿兩本。至於封面呈現,以及詳細內容,她說,目前尚在規劃中,屆時若招標、編撰順利,會舉行記者會亮相。現行國健署健康手冊專區的孕產婦健康欄目,共有5本手冊,分別是孕婦產檢加值手冊、孕婦健康手冊、孕婦衛教手冊、食在好孕—吃對營養寶媽都健康,以及母乳哺育手冊。
-
2021-09-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產後性交有如初夜般恐懼......恢復性行為,夫妻應該注意哪些事?
相信很多夫妻在孕期會減少性行為次數,等到安全「卸貨」後,難免會想趕快恢復過往的性生活品質。但許多爸媽對於產後性事相關的經驗分享都不太滿意,尤其是爸爸想「開機」,但媽媽沒有性慾、沒有體力,甚至怕生產傷口再次裂開等問題。到底產後恢復性行為要留意哪些細節?Q1:惡露乾淨、傷口不痛,可嘗試性交?A1:Ο通常建議夫妻產後可嘗試恢復性交的時機點,須視生產傷口與子宮復原程度而定,曾郁文醫師表示,排除感染問題,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建議產後6~8周為佳,因為此時會陰傷口多已恢復、惡露也完全排出,剖腹產傷口也較不會因為拉扯而感到強烈疼痛。柯玟卉老師以自身經歷表示,產後恢復性交就猶如初夜般讓人感到害怕,最主要就是擔心傷口疼痛。當心理已備感壓力時,便無法好好享受性愛。陳建臨老師建議,為了降低媽咪產後恢復性交的懼怕,可先以親密互動開始做起,再慢慢嘗試手愛與性交,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克服心理與生理上的障礙。Q2:產後陰道容易乾澀,正常嗎?A2:Ο產後受荷爾蒙影響,陰道相對較容易乾澀,加上性需求不但是自發性的本能感受之外,也受外在環境、氛圍、情緒所影響,若媽咪本身慾望低下,陰道自然不會分泌足夠的潤滑液。曾郁文醫師建議,為避免陰道乾澀,增加性交困難或疼痛,可使用潤滑液增加陰道及外陰部的濕潤,甚至可藉由陰道雷射手術治療,刺激陰道黏膜組織的膠原蛋白增生,增加黏膜層厚度,改善體液分泌降低問題。Q3:性交時,有空氣聲代表陰道鬆弛?A3:×當陰道鬆弛程度輕微並不足以造成重大困擾,卻被多數女性在意的多是:與另一半性交時,感覺陰道口或陰道內不夠緊實,以致雙方無法盡情享受性愛的歡愉,像是:陰莖進入陰道的感覺變得不明顯、出現空氣聲,甚至是另一半表示沒感覺。曾郁文醫師表示,出現空氣聲不全然是陰道鬆弛所引起,和做愛姿勢也有關,而性交感覺不明顯,也可能因為女性分泌物較多、較濕潤,減少陰莖與陰道磨擦,而降低性興奮感。Q4:產後刺激乳房可能造成噴乳反射?A4:Ο曾郁文醫師說明,噴乳反射的原理是「哺乳」時,腦下垂體釋放催產素,幫助母奶能更加順利排出。產後媽咪若有哺餵寶寶的需求,身體就會分泌相關荷爾蒙,促使母體不斷分泌母奶,因此刺激乳房、乳暈、乳頭,就可能使乳腺內的母奶流出,甚至誘發噴乳反射。若擔心性行為過程中,泌奶現象會造成困擾,可儘量先哺餵寶寶或將大部分的母奶擠出。Q5:女性在產後沒「性」趣,正常嗎?A5:Ο臨床觀察發現,產後媽咪的確容易因生理與心理等因素,使性慾降低,像是:傷口疼痛、泌乳激素增加、照顧寶寶、睡眠不足等。柯玟卉老師表示,特別是另一半對於寶寶照護顯得冷淡,媽咪必須獨自扛起照顧寶寶的所有生活大小事,身心會更加疲憊,她建議,爸爸應先同理老婆的身心狀態,讓她感受到關愛、體貼與溫暖,再藉由約會營造氛圍、增加彼此間的吸引力,重拾夫妻間的熱情。Q6:哺餵母乳不需任何避孕措施?A6:×若無懷孕計畫,哺乳期間還是要避孕!曾郁文醫師指出,雖然泌乳激素增加能抑制卵巢排卵,但泌乳激素「濃度」是否能「完全抑制」排卵,效果因人而異,若以哺乳的次數與頻率來看,一天當中哺餵7次、每次15分鐘,仍有2%機率會懷孕,這也表示每50個母乳媽咪中就有1人可能會在哺乳期懷孕,所以臨床上並不建議以哺乳達到避孕目的。Q7:陰道緊實手術可與自然產同時進行?A7:×許多媽咪擔心產後陰道鬆弛問題,會影響夫妻房事,特別是胎兒經陰道生產,因此,「自然產要剪會陰,不如和陰道緊實手術一起做」的想法層出不窮。曾郁文醫師提醒,不論生產方式為何,懷孕與生產都是造成陰道鬆弛的高危險因子!因自然產造成的會陰傷口容易伴隨水腫和充血問題,加上懷孕與生產時母體的凝血功能變好,易增加血栓風險,所以不建議與陰道緊實手術同時進行。若有陰道緊實手術需求,建議至少產後半年再進行,同時必須由專業醫師評估媽咪的狀況,甚至是另一半生殖器的尺寸大小等,才能規劃最適當的手術。Q8:產後沒有月經就不會懷孕?A8:×產後第1次月經來潮的時間與哺乳有關,沒有哺乳的媽咪,平均會在產後6~8周出現第1次月經,哺乳媽咪受泌乳激素持續影響,當泌乳激素增加,雌激素與黃體素下降而抑制排卵,月經相對來得較晚。曾郁文醫師表示,產後月經來潮狀況因人而異,但是只要卵巢「恢復排卵」就有機會懷孕,在無法預測卵巢何時開始運作的狀態之下,若無懷孕計畫,一定要避孕。Q9:男性的性慾比女性高漲?A9:×陳建臨老師指出,男性的性慾不一定比女性高漲,就像日本社會中,有一群「對性愛沒有興趣,也不想追求異性與談戀愛」的「草食男」般,相反地,也有積極追求性愛的「肉食女」。柯玟卉老師認為,長達280天的孕期,相信不少夫妻性事的品質與次數都會受影響,好不容易等到孩子生出來了,不論男女一定會有重溫舊夢的期盼,但產婦因受荷爾蒙與身心理的影響,產後可能較沒有性致,當然,男性也可能受老婆與寶寶影響而降低性慾。Q10:無性行為可能影響夫妻關係?A10:Ο有一句話說:「習慣成自然」,陳建臨老師表示,夫妻之間若總是少了伴侶的感覺,很有可能會讓「我們是家人」的感覺持續下去,使兩人間的親密互動減少,但若雙方都覺得這樣的相處模式是輕鬆、舒服的,對夫妻關係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不過,當一方熱情如火,另一方卻「性」趣缺缺,就很有可能使夫妻關係出現裂痕,甚至演變成社會問題中常見的外遇、偷吃等狀況。Q11:產後性愛只要成功1次,就能暢通無阻?A11:×很多生產後的媽咪表示,產後第1次很痛,因此對於性交感到害怕,甚至抗拒。陳建臨老師指出,心理與生理狀態會互相影響,例如:因為痛,拒絕再次嘗試性交,接著因為有性交很痛的經驗,就算傷口完全好了,卻還是覺得會痛而影響性慾。他建議,性愛是很主觀的感受,想要或不想要應先達成共識,或許夫妻間以言語的方式直接「談性」會讓人覺得害羞,不妨可以訴說「身體故事」讓兩人的關係更加親密,例如:這個疤痕是我國小騎腳踏車跌倒留下的、臀部的白色妊娠紋是變胖長出來的等,慢慢為感情加溫,是恢復激情的不二法門。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孕症科專任主治醫師譚舜仁.鍾婦產科主治醫師曾郁文.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性健康管理師陳建臨.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性健康管理師柯玟卉(依內文出現順序排列)※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8-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QA/第七期接種AZ疫苗上午10時開放預約 9大疑惑一次查
指揮中心今天開放第七期接種AZ疫苗,預約時間自今天上午10時至8月31日中午12時。指揮中心說,第七期預約將提供於7月19日前已意願登記選擇AZ疫苗,且尚未接種過疫苗之29歲(含)以上對象,即1992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及滿18歲以上(即2003年9月3日(含)前出生)第九類對象進行接種;施打期間預計自9月3日至9月10日止,並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此外,提醒符合第七期AZ疫苗預約資格對象如欲增加選擇BNT疫苗,須於8月31日下午4時後始可加選。另已符合AZ疫苗第二劑接種間隔之民眾,將另行開放接種。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疫苗簡介,聯合新聞網整理AZ疫苗相關QA如下。Q1:接種劑量及間隔?A:目前依據疫苗仿單之適用接種年齡為18歲以上,接種劑量為0.5 mL。接種劑次為2劑,目前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接種間隔為8至12周;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為至少8周以上。接種途徑為肌肉注射。Q2:安全性及保護效果?A:AZ疫苗不含可複製之SARS-CoV-2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本疫苗而罹患COVID-19。完成2劑接種可預防63%有症狀感染之風險,另依臨床試驗資料分析,當接種間隔12周且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約81% (60% ~ 91%)。基此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兩劑間隔至少8周,而間隔10-12周,疫苗接種效果更佳。Q3:接種禁忌?A: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先前接種本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或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者,不予接種。Q4:接種注意事項?A: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Q5:接種其他疫苗可以打AZ疫苗嗎?A: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14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Q6:孕婦可以接種嗎?A:目前缺乏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SARS-CoV-2病毒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COVID-19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Q7:接種後我該注意什麼?A: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15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Q8:接種後可能發生之反應及因應措施A: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Q9:接種後就不會感染新冠肺炎嗎?A: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COVID-19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SARS-CoV-2,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
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曝接種高端後2死 致死原因都和這有關
陸姓專欄作家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解剖結果,為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填塞,引起血壓急降休克而死亡,但最後結果仍待法醫判定。國產高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開放接種,桃園市一名陸姓專欄作家23日接種疫苗後死亡,是國內首例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個案,目前已累計4例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其中陸姓專欄作家已完成解剖,解剖結果是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填塞致死;另外3名死者還在等待司法相驗跟家屬解剖意願徵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陸姓專欄作家的解剖結果,是心臟血流進入主動脈的交接處根部出現破裂,旁邊的心包膜也破裂,引起心包填塞。羅一鈞說,心包填塞或引起血壓急速降低、休克,最後陸姓專欄作家不幸因主動脈剝離加上心因性休克而過世。先前有另1名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的女性,也診斷出主動脈剝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該名女性是生前臨床診斷,而專欄作家是解剖結果,但最終都要由法醫進行死因判定。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已有4例通報案件,陳時中強調,目前僅是時序關係,因果關係仍待專家判定。他也透露,4人接種的高端疫苗分屬3個不同疫苗批號,並非同批號。陳時中說,若4名死亡個案狀況類型相近,就可能懷疑與疫苗相關,但若不是,與疫苗的關聯性就相對低,會再與專家進一步討論。此外,外界質疑高端疫苗臨床試驗有5類對象被排除,包括病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患、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系統疾病者、一個月內曾接受重大手術、癌症正在療程中或即將接受治療、嘗試受孕、懷孕或餵母乳的女性。陳時中說,大部分疫苗臨床試驗都有排除對象,將無法控制的風險降到最低,國際上都有相關規則可依循;健康受試者達到一定比例與安全標準後,再開放更多人施打,之後經過後市場歷練,持續觀察安全性與有效性。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預約高端疫苗前必知!哪些人不適合接種高端疫苗?
第六輪公費疫苗今起開放預約,預計提供60萬劑高端疫苗於8月23日開打,預約登記自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日前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預約高端疫苗前該注意哪些事項?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元氣網為你綜合整理如下:▍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MVC COVID-19 Vaccine)高端新冠肺炎疫苗(MVC COVID-19 Vaccine)是含 SARS-CoV 2 重組棘蛋白的疫苗之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用於預防 COVID-19。該疫苗已通過我國核准專案製造,適用於 20 歲以上,接種 2 劑,間隔 28 天。該疫苗不含可複製之 SARS-CoV-2 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該疫苗而罹患 COVID-19。另依據該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安全性良好。此外,依臨床試驗結果分析顯示,高端疫苗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 95% 信賴區間下限為 AZ 疫苗 3.4 倍,大於標準要求 0.67 倍。高端疫苗組的血清反應比率 95% 信賴區間下限為 95.5%,大於標準要求 50%。免疫生成性與恢復者血清中和抗體效價與已獲專案核准輸入產品相當。▍疫苗接種禁忌與接種前注意事項接種禁忌: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予接種。注意事項:1.先前接種該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應避免接種。2.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3.該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 COVID-19 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4.該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5.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 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 )6.目前缺乏孕婦接種 COVID-19 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 SARS-CoV-2 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 COVID-19 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7.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 ( 如醫事人員 ),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 COVID-19 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接種後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之反應1.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 15 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 15 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留觀至少 30 分鐘。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 2 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2.該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常見的不良反應 ( 如下表 ) 通常呈現輕度或中等強度,大部分於接種後 7 日內觀察到緩解或消失。3.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 ( 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 ) 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4.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 COVID-19 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 SARS-CoV-2,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仿單所列之不良反應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QA/預約高端了嗎? 接種前後注意事項一次蒐集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六輪開放預約高端疫苗,有意願接種者有113萬1233人。預約登記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此輪預期開放60萬至80萬劑高端疫苗供接種,但現階段僅有35萬劑高端疫苗完成檢驗封緘放行。本報記者整理衛福部提供的高端疫苗QA,如下:1.高端新冠肺炎疫苗是什麼?高端新冠肺炎疫苗(MVC COVID-19 Vaccine)是含 SARS-CoV 2 重組棘蛋白的疫苗之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用於預防COVID-19。2. 幾歲能施打?要打幾劑?適用於20歲以上,接種2劑,間隔28天。3. 有無接種禁忌?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予接種。4. 接種前6注意事項:1.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2. 本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COVID-19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3. 本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14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4.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 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5. 目前缺乏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SARS-CoV-2 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COVID-19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6. 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 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COVID-19 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5. 接種後4注意事項1. 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15分鐘至30分鐘。2. 接種後接種部位可能有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大部分於接種後7日內緩解或消失。3. 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 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 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4. 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COVID-19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SARS-CoV-2,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
2021-08-16 該看哪科.兒科
女嬰肚子拉不停 原來是牛奶過敏引起
一名3個月女嬰,滿2個月開始改換配方奶粉哺育後,原本一天排便3次,卻突然暴增至8至10次,甚至曾一天腹瀉15次,解出水便、血絲便,就醫才查出是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烏日林新醫院小兒及過敏氣喘科賴永清醫師表示,女嬰的父母親分別有嬰幼期腹瀉病史和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她有8、9成機率會遺傳過敏體質。女嬰長達一個月慢性腹瀉,體重無明顯下降或增加,理學檢查只有腹脹,以及大便細菌培養無明顯致病菌或病毒感染,再經由抽血檢查免疫球蛋白IgE特異抗體,發現數值高達4.18以上,高於正常平均值為0.6至1,因此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賴永清說,起初先給女嬰喝部分水解牛奶蛋白嬰兒奶粉,雖然有改善腹瀉情形,但一周後又再度腹瀉,期間有出現血絲黏便;接著改喝無乳糖止瀉奶粉,有改善腹瀉也無血絲黏便,但兩周後又再度一天排10次便。最後,當換為「無乳糖高度水解蛋白止瀉奶粉」才成功改善因牛奶蛋白過敏而引起的腹瀉情形,觀察一個月都恢復正常了,建議之後至少6至9個月後再換回一般配方奶粉。他指出,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率為2%至5.9%,對嬰兒來講牛奶蛋白是外來的蛋白質,而牛奶有近20種會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其中常見的有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新生兒因為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發生過敏性腸炎機會比成人更為普遍。由於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為非特異性且多元,如腹脹腹痛、腹瀉、嘔吐、血便等,也可能會產生其他過敏反應,如異位性皮膚炎,打噴嚏、流鼻水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因此在診斷上需要高度的警覺,否則容易漏診或誤診。 賴永清說,針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有50%會在1歲後消失,有70%會在2歲時消失,有85%會在3歲時消失。如果家中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新生兒,至少4至6個月都要盡量哺餵母奶或高度水解牛奶蛋白配方奶粉,母乳媽媽應該避免攝取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至於副食品,則建議滿6個月後再添加,蛋白及全蛋製品則延遲至18至24個月大時,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至少滿3歲後才可提供。
-
2021-08-13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環境太乾淨會損害免疫力,真的嗎?
衛生(Hygiene)代表著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更是防止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例如: 吃飯前要洗手、上完廁所要洗手以及醫生觸摸下一個病人前要洗手等等,這些都是衛生的正確要求。但是,沒想到人類文明進步、講求衛生以後,竟然“過敏”人口卻大幅度的、不斷的提高,於是,許多科學家努力探討並歸納其造成的可能原因包括: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空氣汙染、藥物濫用、以及加工食品(添加物太多),這些原因確實是和工業革命與經濟進步有關,所以有人就說“過敏”是一種文明病,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因為文明也包括了文化上的進步,而文化上的進步顯然不是上述空氣汙染等的構成要素。但是,又有人提出,過敏是因為講求衛生而造成的,這就問題來了,難道講求衛生不對嗎?把過敏人口的增加歸責於講求衛生,使得環境太乾淨的說法,科學界將其稱之為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衛生假說的理論是這樣解釋的,人類生命早期免疫系統的形成(特別是5歲以前),必須建立在微生物暴露的良好環境中,如果現代社會太乾淨、太衛生了,這就意味著幼兒在生命早期接觸健康菌群的可能性變小,因此就會對過敏的抵抗力較低,導致兒童免疫系統有缺陷,如同孩子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太好,長大後就愈不能在現實社會中生存的理論是一樣的。然而,我們看到許多對衛生的敘述,例如: 家用肥皂/牙膏含殺菌劑、孩子餐具用酒精消毒、空氣中亂噴消毒水、不准去草地上玩以及不准在家養貓狗等等,對不起,這些都不是衛生的正確概念,而是錯誤的衛生觀念。所以,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難道正確的衛生觀念也會導致小孩免疫力有缺陷? 你信嗎? 以後吃飯前不洗手! 東西掉地上,可以撿來吃! 全家不必公筷母匙! 小孩過敏率就會降低,筆者首先不信。根據2021年7月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就提到,有關現代社會講求乾淨衛生,才導致兒童免疫系統有缺陷的理論已經過時,更應該被丟棄。該篇論文主要作者為倫敦大學學院臨床醫學微生物中心感染科名譽教授魯克醫生(Graham A.W. Rook),他指出了四個重要的研究結論,反駁了所謂衛生假說。• 首先,現代水泥建築物中(辦公室或家裡)發現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們免疫進化所需的微生物(unnatural microbiota)。• 其次,疫苗除了可以保護我們免受病原菌(壞菌)的感染之外,還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因此我們不需要為了要增強免疫力,去接觸病原菌,甚至有些人會面臨死亡的風險。• 第三,科學界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天然綠色環境中的微生物菌群對我們的健康特別重要(natural environment)。現代建築物並不是我們必須要接觸的自然環境,甚至會讓人產生疾病(稱之為:病態建築症候群)。• 最後,流行病學家發現打掃家庭衛生與健康問題(例如過敏)之間的連結,不是因為環境太乾淨所引起的,而是由於肺部暴露於清潔產品下所引起的,這些清潔產品會促進過敏反應的發生。進一步分析這些發現,完全符合人類的進化和歷史進程中,所看到的現象,那就是兒童要發展出良好的免疫系統,就必須在他們的腸道、皮膚和呼吸道中發展出健康的菌群,而這些有益菌群主要來自於(1)接觸健康的母親(自然產、喝母乳、和媽媽抱抱),(2)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接觸(父親、兄弟姐妹、祖父母),(3)暴露在大自然環境下(在草地上玩、呼吸新鮮空氣、郊遊踏青、戶外運動),以及最後(4)施打疫苗。最後,筆者要強調的是,乾淨與衛生是好事,特別是為了防止疾病的感染與傳播,所以需要針對最常參與感染傳播的手和某些特定的物體表面(把手、按鈕、桌面、水龍頭等等),進行清潔,甚至在新冠肺炎時要戴口罩等等,這些都是正確的衛生觀念,在本篇論文中把這些正確的衛生行為叫做Targeted Hygiene ---亦即有目標、有方向、有科學根據的衛生觀念,而這些正確的衛生行為和接觸母親、家庭成員、自然環境和疫苗以便獲取我們需要的免疫力,完全不衝突。所以倫敦大學學院感染科名譽教授魯克醫生在結論中提到,採取正確的衛生行為是必要的,並且應該停止並丟棄,將衛生誤認為是免疫調節紊亂的原因之一。Journal Reference:1.Graham A.W. Rook, Sally F. Bloomfield. Microbial exposures that establish immunoregulation are compatible with targeted hygien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21; 148 (1): 33 DOI: 10.1016/j.jaci.2021.05.008
-
2021-08-04 養生.家庭婚姻
妻懷孕時吃剩飯、婆婆吃掉月子餐 他被離婚求助遭網酸:放過她!
婆媳問題困擾著許多家庭,也是造成夫妻失和的原因之一,稍有閃失恐怕導致離婚。近日有位人夫在爆料公社問要如何挽回老婆,他說自己媽媽好幾次吃掉了老婆的月子餐,還給老婆吃剩飯,讓女方對他失望透頂,氣得提出離婚。看到如此誇張的事情經過,底下網友忍不住批評他「不用挽回,放了你老婆吧!」這位人夫表示,老婆跟他分居與提出離婚已經一個月了,兩人在一起五年,剛開始交往很開心,每天他都會送老婆上下班,偶爾還會貼心地煲湯為老婆送飯。久而久之兩人步上紅毯,結婚一年多左右老婆懷孕了。在老婆懷孕後,男方得知自己母親給他老婆端來的飯都是剩菜剩飯,還發現在老婆坐月子的時候,好幾次月子早餐都是被他媽媽吃了。儘管老婆告知他要處理婆媳關係,但他一直無太大作為,甚至到老婆做完小產手術後,他還跟朋友出門打牌到很晚才回家,讓老婆沒有感受到重視。經歷了種種挫折後,女方提出離婚,而這位人夫上網求助「該怎麼挽回?」看完事情經過後,網友傻眼回應「哇連這個也搶!該不會連母乳也跟小孫子搶吧!誇張」、「這婆婆奇了」、「原來是婆婆也在做月子喔」、「婆婆也月內,啊不會訂二份」。還有不少網友批評「在你沒阻止你媽吃月子餐的那天就結束了」、「算了吧,你這種人根本不該結婚,放過你的老婆吧」、「單身吧!你不能有老婆」、「不用挽回,放了你老婆吧!」
-
2021-07-27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手媽媽小甜甜有感而發,餵不餵母奶VS.對小孩負不負責根本兩碼子事,心疼被情緒勒索的媽媽們!
生過小孩的媽咪都知道,產後沒多久便會嘗試著讓寶寶吸允母乳,刺激母乳順利分泌,也增加寶寶和母親之間的親密感,於此同時,媽媽因賀爾蒙的影響也變得更多愁善感。餵母奶再自然不過,卻不該成為壓力月初才剛產下女寶、成為新手媽媽的藝人小甜甜,時常在臉書粉專上分享喜悅及心得。日前,她在某媽媽社團看到因餵母奶或配方奶而被情緒勒索的媽媽文章,感到非常心疼。「到底為什麼媽媽餵不餵母奶,要跟媽媽對小孩負不負責任拿來做牽拖?」小甜甜表示,可能很多家人會覺得反正就是要餵啊,母奶健康!小孩能有抵抗力!營養又長得快!重點省錢啊…,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媽媽的壓力!無形中的情緒勒索,令媽媽崩潰不已儘管目前小甜甜並未遇到棘手的母乳問題,但是一旦身為媽媽非常理解那種心情。小甜甜認為,每位媽媽都一定希望給自己小孩最健康的,無奈很多人似乎忽略了媽媽本身?尤其每個人狀況不同,這無關胸部本身大小,或是有沒有吃、是否少吃了什麼,在準備到著手的育兒過程,媽媽絕對比任何人用心認真!「就是有媽媽真的產後沒有母奶,這當中存在著各種可能,無論怎麼樣努力就只能擠出一兩滴,媽媽也很挫敗也很失落難過~」小甜甜喊話:「沒有人能情緒壓力勒索『媽媽本人!』」小編當初剛生完也是奶水不足,儘管已經很努力讓寶寶吸允,但寶寶仍哇哇大哭、餓著,於是護理師建議可混著餵配方奶,先讓寶寶喝飽。幾天下來,自己都怪自己到底怎麼了?脆弱得流眼淚(賀爾蒙惹禍!)還被老公笑竟然這樣就哭了,當下白眼翻到頭頂。母奶or配方奶,寶寶都能健康長大「所以,不要再同時給媽媽壓力、讓她更難受了,不是當事者說的都麻很輕鬆,有些長輩或許沒有惡意,但脫口說出怎麼會沒奶餵?有那麼難嗎?是不是吃的不夠補?這些話都會讓媽媽心情更加失落不堪好嗎!!!」小甜甜對配方奶也有話要說:「還有~配方奶怎麼了嗎?現在配方奶真的都很棒好嗎?甚至除了有延續母奶配方,有的抗過敏、有的適合乳糖不耐症...,還有很多選擇能夠符合寶寶需求,更讓縱使不是喝母乳的寶寶也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小編暗自慚愧,當時還因為讓寶寶混喝配方奶而難過自責(哭)。媽媽想退奶,就是不愛小孩?小甜甜表示,有些職場媽媽或是有特殊狀況,想要退奶,卻被說是不愛小孩、不負責任...。「哈囉!每個人狀況不一樣,更不是每個地方都方便媽媽時間一到就能擠奶,種種這些壓力壓抑下,媽媽太可憐了吧?更無法好好做好每件事!而這根本無關愛不愛小孩,是媽媽自己的權利。」小甜甜感謝自己身邊一路上都遇到專業正向的人,給她很多正面想法,也看到很多例子讓她能以同理心看待,「媽媽開心真的太重要了!所有被這些問題困擾的媽媽們~真的無須在乎在意,妳並不需要滿足任何人,也不需要跟任何人交代,你才是媽媽耶!」媽媽開心最重要,一起當個健康媽媽!其實,產後媽媽要面對的事情真的很多,照顧寶寶、學習和寶寶相處、餵奶擠奶、換尿布洗屁屁、傷口處理及復原,加上賀爾蒙波動,真的壓力山大。小甜甜指出:「媽媽心情好、放輕鬆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面對小孩跟當下每個問題都會很不一樣,更會迎刃而解的!」至於媽媽本身,小甜甜也建議:「有問題就問、有需要就找人協助,耳朵聽有意義幫助的事情,其他有礙媽媽身心靈直接跳過略過下一頁吧?一起加油,當快樂無憂的 #健康媽媽 吧。❤」※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疫苗預約秒殺 醫師提醒這4類孕婦快去打
美國日前贈送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首批110萬劑將於明天起配送至各縣市施打。在婦產科醫學會建議下,指揮中心將孕婦列在第六類優先接種對象,上週也開放預約接種,各縣市不少孕婦立刻搶名額。婦產科醫師表示,除了建議孕婦優先打莫德納疫苗,還有另外四類族群的孕媽咪也應儘早施打,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產生併發症。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林啟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無針對特定疫苗給出建議,但建議高暴露風險、妊娠高風險孕婦可施打。《NEJM》醫學期刊今年4月底發表文章,孕婦施打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後無安全上的問題,第一孕期施打的流產風險、胎兒異常的比率沒有比較高,第二、三孕期施打的早產風險也跟一般族群相同,在《NEJM》發表後文章後,美國、英國、歐洲也修正指引,建議孕婦施打mRNA疫苗。林啟康指出,英國過去多施打AZ疫苗,後來建議孕婦優先考慮莫德納、輝瑞BNT等mRNA疫苗,此外本身有嚴重內科疾病,或是染疫風險高的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妊娠糖尿病或BMI>40以及45歲以上的孕婦,應優先考慮施打。若第一劑已經打AZ疫苗,除非有嚴重過敏反應,不然第二劑仍建議施打AZ。林啟康說,英國先前提出AZ安全性報告,有十萬分之一風險會出現血栓,不建議40歲以下民眾優先施打。台灣染疫人數相較他國低,評估20到29歲的一般女性,若懷孕、或剛生產完、正進行不孕療程,施打AZ疫苗增加血栓風險,此群族不建議施打AZ疫苗。若要準備懷孕的女性,不需因為打疫苗特別避孕,英國建議打完第一劑後發現懷孕,可等到懷孕12周再打第二劑。林啟康表示,三總本周開始協助孕婦接種莫德納疫苗,內湖有26萬人口,產婦約500至1000人,上週開放預約後立即秒殺。近期Delta變異株入侵台灣,目前國際上疫苗都可有效對抗,若孕婦感染新冠肺炎,妊娠併發症很多,包含嚴重感染、子癲前症、早產風險都相當高,加上孕期肺活量低,若肺部浸潤就有損傷風險,建議盡快施打疫苗;但有妊娠高血壓、對疫苗過敏、血栓靜脈炎等可能有安全性問題,建議與產檢醫師討論評估。哺乳期間是否可施打疫苗?林啟康指出,疫苗裡沒有新冠病毒,目前各國研究中,不論AZ或是mRNA疫苗,疫苗成分都沒有跑進母乳中,建議打完疫苗還是可以餵母乳。日前《JAMA》跟《AJOG》期刊發表文章,施打mRNA疫苗後,發現乳汁中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抗體,哺餵母乳可讓新生兒降低染疫風險。
-
2021-06-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懷孕護理師染疫家人全隔離 台大保母嬰還幫圓夢
「家人都被隔離,我只能獨自住院,隨時提醒自己認真呼吸。」一名懷孕的急診護理師照顧病人時被傳染新冠肺炎,病情快速惡化,台大醫院緊急剖腹產保住母女,甚至完成她餵母乳的心願。歷經半個多月煎熬,這名王姓護理師今天終於將順利出院,也出席台大醫院舉辦的線上記者會,與醫護團隊一同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今年40歲的王姓護理師是急診第一線的防疫人員,5、6月間本土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她在醫院照護確診者時被傳染,6月初出現肌肉痠痛、疲勞,經採檢確診,當時她已經懷孕超過30週。「確診後壓力真的很大,反覆想著怎麼會是我。」王姓護理師說,這個寶寶是她的第一胎,求之不易,染疫後家人通通被隔離,她只能獨自收拾行李、簽同意書,住進醫院,隨時提醒自己認真呼吸,一定要把自己和寶寶顧好。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戴怡芸表示,這名媽媽確診後,反覆發燒、寶寶心跳偏快,病情也快速惡化,因此從他院轉診到台大醫院繼續治療,當時因病情嚴重,即便已經用了高濃度氧氣治療血氧仍不穩定,且肺部X光持續惡化。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說,孕婦染疫後重症風險比常人高3到5倍,早產、死產風險也高,照護團隊肩負媽媽、寶寶兩條性命,每一步都步步為營。李建南指出,經評估決定靠藥物促進寶寶肺部成熟並保護腦部,出動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內科、感染科及重症醫療團隊,緊急在產房負壓隔離病室剖腹產,所幸母女均安。寶寶出生後,媽媽回到重症加護病房持續治療,為了讓媽媽放心,護理師每天安排她和丈夫、寶寶視訊,更有動力一起對抗病毒。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胡文郁說,由於寶寶早產,仍在插管的媽媽希望能哺餵母奶,增加寶寶抵抗力和營養,因此重症加護單位與產後病房的醫護人員更穿著全套防護裝備,定時協助擠乳以維持乳汁的分泌及乳腺的通暢,也採檢確認母乳PCR為陰性,讓媽媽在加護病房期間仍完成哺餵母乳的心願。說起治療期間的心情,王姓護理師忍不住哽咽,她說,這段住院的日子正因有護理團隊陪伴,才讓她熬過在醫院裡的漫漫長夜,對於醫護團隊感謝難以言表。
-
2021-06-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網傳打mRNA疫苗變轉基因生物體 羅一鈞:不會改變基因
針對網傳新冠肺炎mRNA疫苗恐傷害人體,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澄清,mRNA疫苗「不會改變基因」,不會打下去就變成基因改造生物,這些疫苗均經過食藥署審查,國際上也使用普遍,BNT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都是審查核可,不要受到誤導。為保障健康安全,近日民眾踴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關於疫苗接種後是否產生副作用也有諸多討論。而指揮中心指出,疫苗中的mRNA並不會進入細胞核,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人體的DNA,或與DNA產生交互作用。指揮中心表示,我國目前已核准緊急使用授權的新冠肺炎疫苗分為兩大類,其中所使用的mRNA疫苗,其作用原理是將含有一段可轉譯成SARS-CoV-2病毒棘蛋白的mRNA注射至體內,接種後會在人體細胞質內製造出SARS-CoV-2病毒棘蛋白,作為疫苗抗原,進而誘發人體產生免疫反應,以對抗SARS-CoV-2病毒,疫苗中的mRNA不會進入細胞核、不會改變人體的DNA,或與DNA產生交互作用。指揮中心重申,我國核准專案輸入的mRNA疫苗,如莫德納疫苗,是經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廠商所提供的疫苗品質管制資料、非臨床藥毒理試驗及人體臨床試驗報告,確認疫苗的品質、安全及療效後,始予以核准。指揮中心表示,為確保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後廣泛臨床使用下國人用藥安全,我國已建立新冠肺炎疫苗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持續監控國外衛生主管機關發布之疫苗安全警訊外。此外,亦設有「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接受各界通報,蒐集、分析及評估我國新冠肺炎疫苗不良事件,並藉由收集相關安全資訊,監控其安全性,一旦發現具有未知或未預期之風險,立即啟動再評估機制,重新評估其療效與風險,並確認是否需採取相關風險管控措施。指揮中心再次提醒, 新冠肺炎疫苗與其他藥品一樣,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副作用,如過敏反應等,民眾接種前應主動提供自己的身體狀況,包括是否對特定藥品過敏、慢性病或正在服用的藥品。女性部分,指揮中心表示,需告知是否(或可能)懷孕、準備懷孕或正在哺乳母乳等,供醫師審慎評估其臨床效益及風險。接種後則應關心身體變化,部分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會發生接種部位疼痛、紅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等。指揮中心指出,這些症狀通常輕微並且數天內消失,但如發生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等,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2021-06-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只打疫苗不夠!何美鄉:這種維生素能降新冠重症風險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嚴峻,所有民眾都在等待何時能輪到自己接種疫苗;然而,只要有了疫苗就一切萬事OK嗎?有專家指出,為身體補充維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染疫後發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的機率。 「你身體欠維生素D,趕快補上吧! 」這是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給民眾的「抗疫」建議,何美鄉指出,Covid-19疫情蔓延,或許不少人早已收到許多有關維生素D與Covid-19的訊息——缺乏維生素D與罹患Covid-19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成正相關。 「或許你把他當網路謠言,丟進垃圾桶。或許你相信它,但認為與自己無關, 因為『台灣陽光如此充沛』,所以你不會缺乏維生素D。」但何美鄉表示,不清楚民眾是否缺乏維生素D,但她知道的是,「多於一半的機率,你維生素D的血液值是低於30ng/mL, 也就是不足的意思。」 何美鄉舉例,台灣喝母乳的嬰兒有86%缺乏維生素D,主因在於,台灣的育齡婦女有高比例缺乏維生素D。 身體欠缺維生素D有何重要? 何美鄉這麼說... 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因此我們需要藉由施打疫苗來對抗病毒;然而,「無論是對抗病毒的免疫功能,或是藉由疫苗的刺激,來產生抗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反應,都需要正常運作的免疫功能。」 重點來了,多種維生素(包含維生素D在內)正是維持這些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的重要分子。何美鄉指出, 若是缺乏的話,就得將它補滿補齊,這樣比較容易使每一個免疫反應的步驟最佳化,用以減低感染後罹患重症的風險。 何美鄉說,「施打疫苗, 不也就是要減低感染後罹患重症的風險嗎?」補充維生素D的功能亦是如此。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為何在藥局買藥品較便宜?所有商店開了就是要賺錢?那些藥師不跟你說的真心話.中年人最易罹患「足底筋膜炎」!如何舒緩刺痛、治療?醫師一次解惑.甲狀腺亢進怎麼吃?營養師5招正確飲食,減緩手抖心悸症狀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嗎?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該不該打疫苗? 專家詳解常見疫苗問題!
新冠肺炎在台灣社區感染爆發開以來病例快速增加,目前進入大規模施打疫苗階段,但疫苗施打以來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死亡事件不在少數,也令多數民眾對疫苗有很多的疑問。對此亞東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乃綸整理出幾個老人與孕婦施打疫苗前常見的問題,希望能替有問題的民眾解答。Q1:現在印度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各地,之前的疫苗主要針對英國變種病毒的,那打疫苗還有足夠的保護力嗎?A:施打疫苗,並不能保證不會染疫,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發生的機率,以及減少住院和死亡的可能性」針對病毒的變化性,打疫苗可以讓體內產生抗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對於印度變種病毒即有一定程度的防範。除了疫苗接種外,落實三大防疫三部曲,才能有效對抗新冠肺炎。防疫三部曲:1. 戴好口罩,鼻口部分盡可能貼合臉2. 勤洗手,洗手至少30秒(內外夾攻大立腕)3.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5公尺;室內2公尺)Q2:阿公/阿嬤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還有他們看到新聞報導很害怕打疫苗,該怎麼辦?還是要勸他們打疫苗嗎?A:如果心中有疑慮,也很害怕,請先暫緩打疫苗,姑且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當心理狀態不穩定,也會影響到生理的表現,尤其老人家的心理狀態較為敏感,需要多加留意。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有藥物控制的情況下,且狀況穩定,是可以打疫苗的,施打前請和醫生加以確認,經醫生評估,決定是否接受疫苗接種。Q3:帶老人家去打疫苗打注意事項:A:1. 先確認有無過敏史與慢性病的控制狀況2. 近期的血壓和心跳變化是否穩定(2周內的紀錄,有高血壓的患者平常應養成血壓及心跳測量紀錄的習慣,早晚各量一次)3. 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最近一次(一年內)的健檢結果是否良好(建議維持身體健康檢查的習慣,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4. 打疫苗前,請補充適當的水份(人在緊張以及情緒轉換時,會使得身體產熱增加,水份散失較快,這時候可以喝一些水)Q4:可以混打疫苗嗎?A:目前台灣尚未開放混打,這其中有許多疑慮,故採取相同疫苗施打兩劑,除非第一劑有強烈的過敏反應,才改為另一家廠牌。關於新聞報導說,國外傳出疫苗混打效果佳?!關於這一點,目前混打的人數沒有像同樣的疫苗打兩劑的人來得多,在樣本數不足的情況下,實驗沒辦法有效的證實有沒有效益,故台灣CDC採取較保守的作法。實驗的設計方法會影響結果的呈現,舉一個臨床常見的問題,高壓氧對於腦部復原有沒有效果?在文獻中,有很多沒有顯著差異的結果,這表示高壓氧對於大腦的復原沒有益處嗎?由於高壓氧目前為自費,個案數目少,樣品數不足,使得實驗在最終結果呈現如此,實際上,在臨床上做高壓氧的患者,絕大多數大腦的復原情形是有進展的。(我的個案當中,有一部分的腦傷患者復健搭配高壓氧的成效都相當不錯,大腦的活化有利於肢體動作的復原,對日常生活的功能性表現也提升許多)Q5:打完疫苗可以捐血嗎?A:AZ疫苗接種者請先暫緩14天,其他疫苗則沒有影響,等副作用都消退後,再挽袖捐血。Q6:打完AZ疫苗後的血栓變化(4-28天)A:1. 嚴重持續性的的頭痛、視力變化及癲癇(可能是腦靜脈血栓)2. 嚴重持續性的腹痛一天以上(可能是腹內靜脈血栓)3. 嚴重胸痛和呼吸困難(可能是肺栓塞)4. 皮膚自發性出血,有瘀青和紫斑有發生以上症狀,請儘速就醫,症狀緩解後,將症狀的表現情形回傳到Taiwan V watch。Q7:孕婦需要打疫苗嗎?建議施打哪一種疫苗?A:目前的染疫情況,懷孕婦女染疫後的症狀較一般婦女來的嚴重,且可能危及媽媽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懷孕婦女生產時入院,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強烈建議懷孕婦女們都要接種疫苗。根據目前文獻的建議,懷孕婦女適合施打mRNA的疫苗,且疫苗在懷孕期間可能有效的保護嬰兒。至於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施打疫苗的懷孕婦女與沒有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其流產機率是相同的。台灣現有的疫苗mRNA疫苗為莫德納疫苗,施打前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疫苗。Q8:哺乳的婦女可以打疫苗嗎?對寶寶有沒有影響?A:可以的,目前的疫苗都可以打,並沒有研究指出哪一種比較好,AZ、輝瑞及莫德納疫苗都有人接種。接種後,母乳含有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目前相關的研究並不多,有疑慮者,請和醫生再三確認。Q9:打完疫苗後的5-6天出現頭痛、體溫微高的症狀。目前聽到48小時症狀就會消失了,我還是有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A:在打完疫苗後,症狀多半於1-2週內可以緩解,「48小時症狀緩解」這點主要是指「持續發燒>38度」,建議在打完即多喝水,以幫助代謝。如果沒有持續性嚴重的頭痛,經休息或是服用藥物有緩解的話,不用太擔心。Q10:打完後,手臂肌肉很腫可以擦藥嗎,我覺得好痛,都不敢動。A:手臂肌肉酸痛依個人的代謝狀況,持續的時間不一定,建議多喝水,加強代謝。此外,在疼痛可以接受的程度下活動手臂,勿維持不動,會使得手臂血液循環不良,不利消腫與代謝。不建議擦藥,避免引發過敏反應,可用濕毛巾放置在施打部位,緩解紅、腫、熱、痛的症狀,15分鐘/次,2-3次/天。復健科的患者可以打疫苗嗎?Q11:老師,我中風,可以打疫苗嗎?有建議打哪一種嗎?A:可以的,若是急性期的中風患者請於急性期(1-2週)後與醫生確認是否適合施打疫苗。目前中風並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中風的種類會影響處置方式,施打哪一種疫苗,請與醫生討論,決定施打哪一種疫苗。Q12:心臟裝過支架,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服用抗凝血劑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在施打前,請與醫生確認服用的抗凝血劑為何,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暫緩服藥」再打疫苗,施打完加壓在施打處5-10分鐘,確認沒有血腫,再服用藥物。Q13: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洗腎等慢性病,可以打疫苗嗎?A:建議施打疫苗,慢性病族群為COVID-19染疫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也較高,疫苗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的風險。施打前不需停用其相關藥物,請常規服藥。Q14:膝蓋退化,醫生說我骨質疏鬆,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的,若有服用相關藥物,請與醫生討論服藥時間是否需要與疫苗間隔數日,來決定施打日期,平日服用的Vit D仍可繼續服用。建議此類患者可做簡易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的增加肌肉耐力與有氧適能,以減緩骨質疏鬆的速度,若不清楚可以執行什麼運動,請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資料來源:1. 台灣腦中風學會2. 台北捐血中心3.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4. USA CDC5.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6. COVID-19疫苗-知識就是力量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孕婦到底能不能打疫苗?醫師建議:懷孕早期最好不要
懷孕媽媽到底可不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雲林傳出有媽媽在注射AZ疫苗後以母乳餵哺2個月大女嬰,發生猝死,引發恐慌,雖然目前國外資料認為孕婦如果要打疫苗,應以莫德納的安全性較高,但有婦產科醫師仍不健議孕婦打疫苗,也有醫師認為如果一定要打,懷孕早期並不合適,最好等到11-12周以後再打,不急於一時。針對餵哺母乳的母親注射疫苗後,是否可能影響孩子、造成猝死,台南市多位婦產科醫師都表示,目前尚未有看過國外相關的案例報告,郭綜合醫院婦產部部長林大欽表示,新生兒原本就有一定的猝死風險,或是嗆奶等狀況,媽媽在打疫苗後餵母乳給孩子,孩子死亡,不一定能歸責於打疫苗。懷孕婦女到底能不能打疫苗?因為新生兒猝死個案發生,引發不少孕婦的恐慌,擔心會影響孩子,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婦產部主任蔡永隆,有三十多年的行醫經驗,他表示,孕婦不管是打疫苗或是用藥都要非常小心,特別是胎兒在胚胎發育期、大約三個月前,對於外界的刺激相當敏感,很容易產生異變。他表示,新冠肺炎目前全球大多都是緊急授權使用,並不是長期發展的成熟疫苗,像是子宮頸疫苗已發展成熟,但目前對於孕婦仍不建議注射,但哺乳期可以;而像是麻疹疫苗目前的建議是連還沒有懷孕、在準備懷孕的前3個月都不能注射,相關研究認為會影響胎兒心臟發育。雖然目前國外是認為可以打莫德納,但欠缺長期的臨床研究,「萬一生出畸型兒、孕婦要怪誰?」他表示,國外相關研究證實胚胎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像是準備懷孕前5個月都不能照射X光,國外有案例,雙胞胎媽媽在懷孕前3個月照射X光,結果弟弟一個眼睛就張不開,影響到動眼神經,也有媽媽在懷孕時服用四環素抗生素,造成孩子骨頭發育異常,過去還認為孕婦喝一點紅酒沒關係,但新的研究認為酒精刺激即使量不大也可能造成過動兒。林大欽也認為,新冠肺炎疫苗是新的東西,擔心會對胎兒產生影響,建議最好懷孕11-12周之後再打。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吃荷爾蒙、避孕藥、類固醇者可以打疫苗嗎?專家這樣說
打不打疫苗成為全民關心的議題,民眾健康狀況不一,對疫苗的顧慮也不一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針對在吃荷爾蒙、避孕藥、類固醇者,以及免疫風濕疾病患者,能不能打疫苗?給了建議與提醒。孕婦可以打疫苗嗎?鍾飲文建議要接種,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建議優先選擇mRNA疫苗,但如果第一劑已打AZ,第2季還是建議施打AZ。 一旦媽媽體內產生抗體,少數抗體會經過胎盤給寶寶,讓寶寶在出生後三個月仍有防護能力。原則上,妊娠任一期皆可施打。哺乳中也可施打疫苗,抗體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鍾飲文表示,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3萬5691名接種mRNA疫苗的孕婦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發冷、自覺發燒,但在早期懷孕流產與一般沒有施工疫苗族群的流產率並無差別。打完莫德納第一劑有5%的孕婦會自覺發燒,打完莫德納第二劑有46%的孕婦會自覺發燒。特別提醒孕婦疫苗過敏反應比較「不典型」,例如休克、早產象、下背痛、子宮絞痛,大多數發生在接種後30分鐘,因此需在有能力處理婦產科急症的地方施打。至於有在吃荷爾蒙、避孕藥者,可以打疫苗嗎?要停藥多久?鍾飲文建議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台灣CDC曾建議要停藥28天再打,但因兩者為不同的發病機制,已經於5月21日修正建議可以直接打。若是免疫風濕疾病患者,可以打疫苗嗎?鍾飲文說可以,除了對於疫苗成分有過敏外,沒有其他狀況是新冠疫苗的絕對禁忌症。不論是何種疫苗,在學理上都有惡化原有風濕疾病的可能,但已有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疾苗不太會造成風濕疾病惡化。有些民眾在吃類固醇,若想打疫苗是否需要停藥呢?鍾飲文說,類固醇也就是俗稱的美國仙丹,基本上劑量不需要調整,如果有疑慮,建議由醫師評估風險,再決定是否施打。
-
2021-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女嬰喝母奶猝死關乎疫苗?醫界:可朝上呼吸道方向查驗
雲林縣兩個月大女嬰,喝完打過AZ疫苗的母奶後猝死,從女嬰死亡狀況描述,資深法醫和醫生都說,光從女嬰嘴有奶泡和血漬,很難斷定和疫苗有關,最好解剖採樣化驗,才比較可能釐清。兩個多月女嬰的30歲母親昨天下午打完AZ疫苗,回家當晚約9點多擠母奶存放冰箱,約11點取出餵女嬰喝,並打完嗝後才睡覺,今天凌晨約3點被母親發現死亡,嘴角留有奶泡殘渣並夾有血跡。當時馬上送醫,死者外公轉述醫院說,女嬰到院時已無呼吸心跳,但仍施以搶救,約半個多小時搶救無效。因女嬰到猝死前都還活潑健康,也無先天性疾病,家屬質疑死因可能與疫苗有關。據資深的法醫說,光聽死者狀態,很難判斷死因,尤其嬰兒更不容易,若想要釐清,可能需解剖才比較有更清楚的參考。資深婦科醫生則說,很少看到溢奶含有血跡的,這需要更進一步化驗才可釐清。另一位醫師也說,施打疫苗可能對母體會產生副作用,但是否會把副作用,甚或可能造成血栓的副作用,透過母體轉到嬰兒身上,可能性應該不大,不過,可朝上呼吸道方向作進一步查驗。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哺乳媽媽打AZ女兒猝死 醫:打疫苗釀猝死「無稽之談」
雲林縣發生一名30歲母親昨施打完AZ疫苗,回家哺乳2個月大女嬰母乳後,今清晨發現女嬰猝死、嘴血有滲血奶泡,讓許多媽媽相當擔心。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小兒感染科醫師黃高彬表示,AZ疫苗是腺病毒載體,完全沒有病毒成分在,更不可能透過餵母乳傳給小孩,若要說打疫苗讓小孩猝死,「這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黃高彬表示,AZ疫苗是利用腺病毒裝載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沒有病毒成分,若施打在孕婦身上,產生一定抗體,肚中的胎兒也可能會產生抗體;若小孩出生後,媽媽才施打疫苗,只有媽媽身上有抗體,母乳內含有抗體量很低,理論上很難透過親餵母乳讓小孩有抗體,但這說法目前尚未證實。黃高彬指出,若媽媽感染到新冠病毒,病毒通常存在呼吸道、以及消化道裡少許量,並非透過血液傳染,更談不上透過母乳傳給小孩。但要注意的是,若孕婦確診新冠肺炎,生下小孩後不建議母嬰同室,以及親餵母乳,因為餵母乳時太靠近小孩,會透過呼吸道傳遞,這跟母乳傳遞無關;若媽媽經過治療後,已測不到核酸後,才較適合親餵。針對雲林兩個月大女嬰猝死,黃高彬認為,嬰兒會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常見是媽媽怕小孩溢奶,讓小孩趴睡,因嬰兒上半身體重較重,心臟被壓在下面遭壓迫,導致呼吸、循環不良,另外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窒息、經攣等,都需要經過解剖釐清死因。黃高彬建議,AZ疫苗在年輕族群發生血栓機會較大,因此才建議孕婦施打莫德納疫苗,避免血栓。不過國外研究及施打經驗,孕婦不管打哪一種疫苗都有保護力。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哺乳媽媽接種後嬰兒猝死?台大醫:不太可能影響寶寶
雲林縣有一名從事殯葬業之30多歲哺乳媽媽,昨打完AZ疫苗,今早發現兩個月女嬰猝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疫苗不會透過母乳進入寶寶體內,並無任何國家把哺乳列為疫苗禁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自然狀況下,嬰兒一歲前猝死機率為千分之一,確切死因還需要調查或解剖釐清。李秉穎表示,接種疫苗後通報的嚴重不良事件,指揮中心都會逐一討論,也可考慮解剖釐清死因。疫苗是採取肌肉注射,過去無論是非活性死病毒的流感疫苗,還是活性減毒的麻疹疫苗,都曾研究去檢驗接種者的母乳,都沒有檢測到疫苗物質,不太可能影響到寶寶。李秉穎表示,嬰兒猝死症候群是嬰幼兒死亡主因,是否趴睡、有無棉被、是否與人同床等,都是危險因子,加上寶寶神經尚未發育成熟,如呼吸道被異物阻塞,也可能不會醒來,因此窒息死亡。為確保嬰兒安全,寶寶睡覺區域附近最好淨空,不要擺放枕頭、棉被、娃娃,也不要和兄弟姊妹或爸媽同睡一床。黃立民表示,媽媽打了AZ疫苗,腺病毒載體只會出現在局部的淋巴組織和肌肉,應不會導致哺乳傳遞病毒甚至致死,自然狀態下,嬰兒有猝死症候群發生的機率大約是千分之一,1000人只有999人可以活到一歲,死因需要調查和解剖才能釐清。至於孕婦是否可接種疫苗?黃立民表示,有研究分析數萬名孕婦打過mRNA疫苗後的安全性資料,目前被承認安全性沒有問題,研究已刊登於頂尖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安全性受到美國、歐盟等先進國家認可。至於孕婦接種疫苗之有效性,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試驗還沒結束,還不知道結論。
-
2021-06-16 新聞.食安拉警報
基因改造製「岩藻糖基乳糖」 食藥署同意第二案
為了讓不喝母乳的寶寶也能獲得類似母乳的營養,衛福部食藥署公告「以基因改造大腸桿菌K-12 DH1 MDO MAP1001d菌株發酵生產之2-岩藻糖基乳糖的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讓此食品原料可用於嬰兒配方食品、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兒童乳粉等食品,但不可超出每公斤含1.2公克的安全使用量。新制即起上路,違者最高開罰300萬元。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嬰兒配方奶粉常會模擬母乳的營養成分,但天然存在於母乳中的寡糖「岩藻糖基乳糖」,較難從母乳以外的地方取得。而「岩藻糖基乳糖」類似膳食纖維,可以促進寶寶腸胃蠕動,並且提供益生菌好的生長環境,調節菌叢生態 。但因生物技術的進步,基因改造大腸桿菌的方式發酵生產,並經過一系列的純化步驟製得。廖家鼎說,這是食藥署核准的第二案。之前核准過基因改造「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1540菌株」發酵生產的食品原料可添加於寶寶配方食品中,這次則核准基因改造「大腸桿菌K-12 DH1 MDO MAP1001d菌株」發酵生產的食品原料也可添加。廖家鼎表示,此款技術生產的食品原料使用時,應符合相關加工製程、規格、使用範圍、使用限量以及原料的生產來源資訊標示等限定。並參考歐盟規定,該食品原料使用於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及專供7歲以下兒童的乳粉或類似產品,使用限量以即食或依產品標籤指示調配後的供食狀態作為計算基準,最高為每公斤1.2公克。新規定即起正式上路,經查獲食品所使用的原料不符合相關規定者,將依食安法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LINE影片傳4種人不能打疫苗?教授指正:內容誤導
昨天(2021-6-10)在臉書上看到《糖尿病筆記》發表的一篇文章,配圖如下: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剛剛家人的群組傳了這個影片內容,是江坤俊醫師說哪些人不能打疫苗,但是裡面內容錯誤一堆,會誤導很多人,在這邊要出來講,不然江坤俊的影片會害死很多人。事實上,近幾天來我的讀者,親友,同學,以及臉書朋友也都有傳來那個影片,而我給他們的回覆是:「沒辦法,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我也傳給他們一篇我在2021-1-8發表的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傳給我影片的人之中有一位是腎臟科醫師,他說:「一直在傳播不正確的訊息,還有上萬人按贊! 是什麼免疫力低下,洗腎病人不能打疫苗????我們病人如果拒打、又是破口。很多腎臟科的都遇到病人拿那個來問。」這位腎臟科醫師說的沒錯,美國CDC有發表一篇COVID-19 Vaccine: What Public Health Jurisdictions and Dialysis Partners Need to Know(新冠疫苗:公共衛生司法管轄區和透析合作夥伴需要知道什麼)。它的第一個小標題是Vaccinating Dialysis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ersonnel Is Critical(為洗腎患者和醫護人員接種疫苗至關重要)。另一位臉書朋友魏正宗醫師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研副總院長,臨床試驗中心主任,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他也在我的臉書留言:「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聲明稿:近日有網路上及病友間傳聞,指稱類風濕關節炎及紅斑狼瘡病友不宜打AZ或JJ疫苗,本學會謹此聲明,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能接受那一種特定的疫苗,免疫風濕病友施打疫苗準則請參照本學會所公佈之說明。」魏醫師所提供的連結是http://www.rheumatology.org.tw/health/health_covid19.asp。一位我們舊金山灣區台灣僑社著名的婦產科醫師也在看到這個影片之後傳來一篇文章COVID-19 vaccines highly immunogenic in pregnant and lactating women, study shows(研究表明新冠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它的最後一段是:「我們的數據表明,mRNA 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具有高度免疫原性,接種疫苗的婦女可能會通過臍帶血和母乳喂養將抗體轉移給嬰兒。這些發現與該領域的其他數據一起,支持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中使用新冠疫苗。」今天我看到《糖尿病筆記》更新說TVBS已經下架該影片,而江醫師也已經po更正文。但是,由於該影片仍在流傳,所以我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夠促使大家不要再傳了。原文:4種人不能打疫苗的迴響
-
2021-06-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開打 專家建言孕婦優先
國外出現孕婦、新生兒染疫案例,國內本土疫情嚴峻,近日北部也有染疫孕婦出現呼吸窘迫等症狀,緊急剖腹生產搶救,讓醫護團隊、家人繃緊神經。國內尚未將孕婦納入公費疫苗優先對象,疫苗專家、高醫院長鍾飲文呼籲,首批莫德納疫苗應禮讓醫護孕婦優先施打,據美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肺炎孕婦有較高死胎與早產機率,併發子癲、子癲前症機率也增加,顯示孕婦有優先施打疫苗必要。孕婦、AZ副作用者 應先打「將孕婦和施打AZ疫苗第一劑有嚴重副作用的民眾列為莫德納優先施打對象,應是合理的規畫。」新冠疫苗專家會議召集人鍾飲文表示,疫苗研發初期,臨床試驗通常會排除孕婦與兒童,所以缺乏這些族群的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資料。鍾飲文指出,今年4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三萬多名美國孕婦接受mRNA疫苗(包括輝瑞BNT162b2與莫德納mRNA-1273疫苗)施打的研究,發現與同時期未接種的孕婦對照,流產、胎兒異常與早產的比率並沒有比較高,顯示mRNA疫苗在任何孕期都可以施打。此外,歐洲婦產科醫學會也建議孕婦與餵母乳者都應接種疫苗,英國及德國的研究文獻也建議孕產婦應優先施打mRNA疫苗。鍾飲文說,會有這個想法,是觀察懷孕醫護人員在防疫第一線奮鬥,幾乎都沒有接種AZ疫苗,缺乏疫苗保護力,如今國內已有莫德納此一選項,應讓懷孕醫護優先施打。至於可否從懷孕醫護擴及一般孕婦都能接種莫德納?他說,因公費疫苗接種有些思考,不能造成混亂,是否擴及一般孕婦,中央會有通盤考量。陳其邁:莫德納相對較安全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天在防疫記者會表示,目前檢視國際的資料,莫德納疫苗對懷孕者相對是比較安全,需檢視科學證據,尊重專家會議審查,「這是科學的問題,不是政治的問題。」鍾飲文:AZ過敏者建議混打少數打AZ疫苗第一劑後,產生過敏性休克、血栓或嚴重血小板低下等嚴重副作用,有人也擔心打過AZ後能否混打其他疫苗?鍾飲文說,打AZ會過敏的人不建議續打第二劑。至於混打疫苗,據今年五月英國在「刺胳針」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並不會有更多嚴重的副作用,只是發燒機率比兩劑都打AZ的人來得高。因此,當接種AZ第一劑後有嚴重副作用發生時,建議可接種其他疫苗,以得到足夠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