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止痛
共找到
1193
筆 文章
-
-
2019-12-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能等就是福!
【編者按】這星期非常謝謝「一隅」先生的來稿,提醒我們醫界與民眾之間對醫院急診的功能還有許多需要釐清的部分。我們非常慶幸能邀請到台大醫院急診部總醫師劉政亨醫師以他的專業為我們寫出兩篇文章,介紹什麼樣的情形才需要到急診處,並說明不適合看急診的病人到了急診處,在「檢傷分類」的篩選下,是無法得到「馬上看」的好處。台灣這幾年已經邁入尊重秩序的文明社會,自己或親人生病時,特別需要體恤其他病人的看病權利。在醫院就診,等待是很常見的事情,包括等待辦理住院,等候排隊叫號,等候照X光或影像檢查,等待傳送人員推床等,其實社會上有組織系統的環境都是一樣的,像是機場、車站、政府機關,民眾都會面臨等待的問題。那麼在身體不適又心急的時候,到急診掛號會不會比較快呢?畢竟是急診,速度上應該比較快吧,而且從醫師問診到抽血檢查,照X光還有解釋報告都在急診完成,最後領藥回家,是不是就可以減少很多等待的時間呢?其實不然,急診的等待時間是依病情決定的,重症的危急病患可能還沒搞清楚自己身處何處,就已經接受完急救處置,準備轉送加護病房或開刀房。同時坐在候診椅上的輕症病患卻可能等到太陽下山,最終得到檢查結果沒有問題,也不需領藥就回家了。以下容筆者簡述急診的診治流程,以及各個可能需要耐心等候的環節。一般民眾到急診掛號,第一站是檢傷,由資深的護理師測量生命徵像如血壓、心跳及呼吸次數等,紀錄主訴,並對病患進行初步評估及檢傷。一旦被識別為檢傷級數高的急重症病患,檢傷護理師會通知急診醫師儘速診治。相對的,生命徵象穩定的病患,可能就必須在候診區等候叫號看診。而在醫師看診後,依然會有很多隱形的等待時間,包括等候護理師抽血打針,等候止痛藥物從藥局送回,等候X光或CT通知可以送檢查,等候照會醫師來急診會診,等候抽血報告完成,最終才能由看診醫師依據診治結果決定下一步是帶藥回家,還是留院治療,如果是前者,當然又要等結帳跟領藥了⋯⋯在這些過程中,若病家不了解急診的流程就會有所誤解,例如在檢傷區對護理師抱怨不要再測量生命徵象,要趕快給醫師看診。事實上,如果沒有檢傷分級制度,需要急救的病患就會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又例如留觀治療的急診病患,其實醫師已經看診完,護理師也抽血給藥了,正在等影像檢查或是抽血報告,病家往往只感受到醫療人員來來去去,此外就是一直等,因而產生了沒有醫師來看的感受。其實急診室之所以能24小時,365天運作,中間有極多的專業人員跟各科室的合作,病家來到急診室,必定是所有醫護人員全力運轉來救治的。然而,急診是危重症病患復甦急救的場所,相對穩定病患的不適主訴,往往不能在急診得到最終診斷或是完成療程,多數會給予初步緩解後轉介至門診追蹤或安排進階檢查。這樣的過程,對於不熟悉急診診治流程的病家而言,又是一種漫長的等待了。如上所述,筆者簡要舉例了急診環境中病家可能遭遇的等待,目的無非是希望一般民眾可以理解,急診的急是指疾病的危急程度,而非趕時間的急。若單純以急診比較快的觀點來看,就會多所誤解。總的來說,到急診就診的病患應理解急診的看診流程,並配合急診室的救治能量耐心配合,如此才能達到醫病雙贏的局面。
-
2019-12-12 科別.骨科.復健
頭痛6年找不出原因 射頻神經燒灼術15分鐘就搞定
一名69歲男性,6年多來長期受頭痛和頭暈之苦,雖接受過腦波和電腦斷層等多項檢查,但都找不到問題所在,只能長期依賴止痛藥度日。後來經骨科醫師楊家銓以「頸椎關節注射」方式,終於確定他罹患的是頸因性頭痛,也就是說頭痛是頸椎問題所引起。經楊家銓再施以「射頻神經燒灼術」僅短短15分鐘就解決了他多年的頭痛。楊家銓指出,頸因性頭痛占所有慢性頭痛的比例大約是15%至20%,症狀通常是單側或雙側頭痛,部位主要是從後枕部痛到前外側的額顳部,甚至可能痛到眼睛上方。除了可能是頸部肌肉和筋膜的問題外,最常發生的是在第二、第三的高位頸椎問題,常見的原因則和外傷或退化有關。不過,頸因性頭痛的診斷比較特殊,像這名患者就無法單純靠影像學或腦部生理檢查來確診,必需靠介入性注射的方式來幫助診斷。所謂介入性注射,就是以影像導引方式,把針刺入頸部,當疼痛因注入的麻藥獲得改善,就確知這是問題所在,接著再施以射頻神經燒灼術給予治療。楊家銓是世界疼痛醫學會(WIP)雙重專家醫師認證(FIPP/CIPS)醫師,他說,射頻神經燒灼術雖是治標的手術,但在患者患處已退化並經久年疼痛後,要完成有效的治本治療,不是件容易或短時間可達到的目標,但射頻神經燒灼術卻能夠立桿見影,優先解決疼痛。且射頻神經燒灼術經國外多年臨床治療經驗可知,它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達到中長期的止痛效果。不過他也提醒,高位頸椎的注射和治療有一定的風險,最好尋求有專業認證的疼痛醫師的協助。
-
2019-12-12 新聞.健康知識+
大家都知道扭傷要冰敷 但是正確步驟和原則你懂嗎?
從RICE、PRICE 到PREACE & LOVE,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置越來越長,但「冰敷」好像變得越來越短,從以前三天、一天到現在沒那麼鼓勵冰敷,弄得一般人好亂啊!冰敷的目的是止痛,不是治療急性受傷時,軟組織會充血、甚至血管破裂,造成患部腫脹,而冰敷的目的,正是讓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傷處的腫脹以及痙攣,目的是在「止痛」,減少腫脹壓迫造成的疼痛。冰敷的目的既然是「止痛」,以現在的醫學觀點,不痛了,就不用一直冰敷了,因為適度的發炎,是組織自我修補的過程,過度抑制,反而會讓身體復原程度下降。對了,若是冰敷或熱敷常常搞混,記得「熱敷」會讓血管擴張,大量的血液會從破掉的血管流到組織間,造成更加腫脹,類似把水龍頭打得更開的感覺。而疼痛是因為腫漲造成的,熱敷後更腫,當然就更痛了,所以急性期止痛是「冰敷」喔!急性軟組織受傷的冰敷原則冰敷雖然可能會抑制發炎,但是初期疼痛難忍時,冰敷是最容易取得的止痛劑,一般建議在6個小時內還是可以適度冰敷,搭配加壓跟休息,當然,確切的情況,仍是需要就診讓醫師評估,若是腫脹的很厲害,也可以依醫囑延長冰敷的時間。急性期的冰敷請注意下面幾個原則:●冰敷袋需包布(毛巾或紗布),不可直接接觸皮膚●每10~20分鐘需休息5分鐘●麻木感時請移開冰敷袋●天氣過冷,可用涼水敷取代●有循環系統疾病者(雷諾氏症),不可冰敷●密切注意周邊循環●請牢記「和平與愛」、「預防勝於治療」●急性受傷,請記得「和平與愛」,也適用在肌肉拉傷。冰敷只是止痛,表示止痛完,還有很多事要做,基本原則止痛、日常生活、肌力訓練以及本體覺,都是漫長的一條路。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平常就有運動習慣、選好鞋、穩定行走以及不慌不忙,無論醫療再進步,最好的狀況就是「不要受傷」,預防勝於治療,可是永遠的黃金準則啊!
-
2019-12-11 養生.聰明飲食
5種常見「補腎」法 不但無效還可能毀掉你的腎
冬天到了,許多人又開始進補。傳統認為,“腎是先天之本,是生命力的源泉”,所以進補養生首先要補腎。但是,傳說中的一些“補腎”方法,不但補不了你的腎,可能還會毀掉你的腎!1.吃腰子補腎吃腰子補腎,這大概是流行最廣的說法,吃什麼補什麼、以形補形嘛。動物腰子,除了膽固醇含量高、嘌呤含量高之外,沒有什麼營養。據統計,每100克羊腰子中,膽固醇含量高達354毫克!食物的膽固醇含量如果超過200毫克/100克,就屬於高膽固醇食物。每100克羊腰子中,嘌呤含量大於150毫克,也屬於高嘌呤食物。這樣的食物,偶爾吃點也無妨,吃多了、長期吃肯定導致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高尿酸沉積在腎間質,以及形成尿酸性腎結石,都會損害腎臟,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痛風治療指南》也明確建議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避免食用動物內臟。高脂血症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也是實錘的事情,如果心血管出了問題,腎動脈粥樣硬化,腎臟能好嗎?此外,重金屬也容易蓄積在肝、腎等動物內臟中,長期吃腰子,當心重金屬!2.羊寶補腎羊寶是羊的睾丸。這玩意兒能壯陽嗎?分泌雄激素的是腎上腺和睾丸,而不是腎臟,腎臟和雄激素沒什麼關係。就算你吃了動物的腎上腺和睾丸,動物的雄激素能壯你的陽嗎?何況動物的雄激素經加熱後早已經變性失活了,就算你生吃不加熱,雄激素(其實是蛋白質)也會被胃液消化成氨基酸而失活。再說了,生吃你能吃下去嗎?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是男性器質性陽痿的主要原因。再大量的吃動物內臟和羊寶,血脂越來越高,只會適得其反,越吃越重。吃羊腰子不補腎,吃羊寶也不補腎,道理是一樣的。3.吃牡蠣補腎牡蠣也叫生蠔,膽固醇的含量並不高,但嘌呤含量比羊腰子還高,每100克牡蠣中,嘌呤含量大於239毫克,屬於高高嘌呤食物。牡蠣補腎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也都是傳聞,如果你不擔心自己痛風和痛風性腎病,你可以經常補。4.煲湯補腎湯的種類很多,別的湯不敢說,肉湯不但對腎臟無益,反而有害。涮鍋湯也差不多。有研究發現,和煮熟的肉相比,肉湯中含有大量的嘌呤和磷,加重高尿酸血症和高磷血症,加速腎病的進展。高溫下,嘌呤和磷易析出,長時間煲湯,食物中的嘌呤和磷都轉移到湯中。有人統計,肉湯中嘌呤的含量是肉中嘌呤含量的40多倍。煲湯不要超過1小時,寧吃肉也不喝湯!腎病患者,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三高”人群,肥胖人群,都不宜常喝煲湯,最好選擇清淡的蔬菜湯。5.保健品補腎目前,經過大數據證實的、具有腎臟保護(保腎)作用的藥物有普利類降壓藥(貝那普利、賴諾普利、雷米普利等)、沙坦類降壓藥(纈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奧美沙坦、阿利沙坦等)和列淨類降糖藥(卡格列淨、達格列淨和恩格列淨等);治療勃起障礙的有磷酸二酯酶V選擇性抑製劑(西地那非,也叫萬艾可)。除此之外,其它所有號稱補腎、壯陽的藥物和保健品,都是傳說。保健品不保健;亂用藥物,有可能損害腎臟。到底怎樣才能補腎呢?其實,腎臟根本不用補,保護腎臟免受傷害是最好的“補腎”!兩個腎臟就像一個足球隊,全體隊員有23人,但上場踢球者只有11人。平常情況下,大部分腎小球並不工作,而是作為替補。而且腎臟的潛力巨大,小的損傷不會影響腎功能。對腎臟而言,不繼續傷害就是最好的保護。常見損害腎臟的因素有:自身免疫、三高、藥物和毒物等。1、自身免疫:反复或者慢性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可誘發自身免疫損傷腎臟;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導致腎損傷。2、“三高”:這裡的三高指的是高血壓、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長期三高肯定損害腎臟。3、藥物和毒物:常見的傷腎藥物有抗菌素,止痛藥,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毒品和汞、鉛等重金屬。本文摘自李青微博
-
2019-12-10 新聞.用藥停看聽
喝「感冒熱飲」治療感冒有效嗎?專家提醒小心你的肝
察覺自己快感冒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買感冒熱飲服用,但「熱熱喝,快快好」讓人不像在服藥的感覺,可能讓人不自覺攝取過多劑量,進而影響肝臟功能。食藥署在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提醒,服用感冒熱飲此類飲品有幾件事要注意。首先,因感冒熱飲多含有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的成分,用來緩解感冒的各種症狀,例如鼻塞、咽喉痛、咳嗽、畏寒、發燒、頭痛、關節痠痛或肌肉痠痛。若是同時服用也含有乙醯胺酚成分的頭痛藥、肌肉關節止痛藥、感冒藥或退燒藥,很可能會超過一般成人一天攝取乙醯胺酚的最高劑量,嚴重可能導致肝衰竭。很多人常把感冒熱飲當成維他命C,沒症狀喝可以預防感冒。事實上,感冒熱飲本質仍是藥品,每次服用必須相隔4至6小時以上才能再服用,而且24小時以內不可服用超過4次。若平常有喝酒習慣,或服用安眠藥的人,服用感冒熱飲要更加小心,因為酒和安眠藥會活絡藥物酵素,加強乙醯氨酚的肝毒性。兒童可以服用感冒熱飲嗎?食藥署提醒,兒童的身體能承受的藥物與成人不同,需要經由醫師診治後才能確定。
-
2019-12-09 科別.骨科.復健
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
在網路上搜尋「深蹲」,許多文章推崇這是個簡單又有許多好處的動作,形成一股健身潮流,然而,蹲這個姿勢不是很傷膝蓋嗎?究竟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36歲的李小姐是上班族,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最近和同事一起加入健身房參加團體有氧課,課程中有些快速蹲下再站起來的動作,她上了幾堂課後,右邊的膝蓋就不行了,走路也怪怪的,上下樓梯更不舒服,於是來復健科就診。X光檢查發現骨頭沒有異常,超音波下關節則有少量積水,膝蓋穩定度正常,但膝蓋前方髕骨周圍疼痛。醫師建議李小姐先減少運動量,尤其是先避免蹲的動作,接受幾天消炎止痛藥和復健儀器治療,疼痛漸漸改善後,配合運動治療增強肌力,再逐漸恢復運動。像李小姐這樣的案例,其診斷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又稱為「跑者膝」。發生原因可能是本身下肢骨頭排列角度、肌力不足或肌力不平衡等因素,使得膝蓋在彎曲時髕骨移動軌跡異常。另外,蹲的姿勢不正確、加上短期內活動量上升,髕骨軟骨壓力增加,造成磨損而導致發炎疼痛。常見症狀為膝蓋前方、髕骨周遭不適,容易在跑步、蹲、久坐和上下樓梯時引發疼痛。蹲姿時膝關節承受8倍體重壓力蹲這個動作就是膝關節彎曲,而膝關節彎曲的角度會影響關節內的壓力,包含股骨脛骨和髕骨股骨接觸面的壓力都會增加。根據過去力學的研究,走路時膝關節會承受1~2倍體重壓力;爬樓梯會承受3~4倍體重壓力;蹲跪則膝關節會承受8倍體重壓力;而髕股關節則是在膝蓋彎曲60~90度時,壓力達到最大。這也是一般所謂蹲會傷膝蓋的原因,長時間的膝蓋彎曲、過高壓力下,是有可能造成關節間的軟骨磨損或退化,所以會建議減少長時間的蹲、跪姿,例如:跪著擦地板的習慣。不過,除非如同上述案例的李小姐,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又刻意短時間內做了很多蹲下去又站起來的動作,一般情況下膝關節並沒有這麼脆弱,不需要太過綁手綁腳過度擔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動作,例如從坐到站、蹲下去綁鞋帶等,都需要彎曲膝蓋,不會因為膝蓋壓力增加個幾秒鐘就會受傷。在膝蓋沒有受傷疼痛的情況下,適度給膝關節壓力,可以訓練膝關節周邊的組織、強化膝關節穩定度,避免將來膝蓋退化或受傷。一旦因為過度頻繁採蹲姿而傷膝蓋,受傷的部位可能包括關節軟骨和肌腱、韌帶等。因為膝蓋在彎曲時,膝關節內的關節軟骨、半月板壓力會增加,長期不當使用、沒有足夠休息和復原的情況下,會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和退化;此外,膝關節的構造除了關節軟骨之外,還有前後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橫跨關節的許多肌腱等,在蹲的過程中,其實這些構造都會受力,因此,如果姿勢錯誤或過度使用,除了關節軟骨,上述韌帶、肌腱都有可能受傷。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近年來健身界很流行深蹲,這個動作有哪些優點?又該注意什麼? 雖然膝蓋彎曲角度增加會讓關節內壓力增加,甚至造成軟骨磨損,但是所謂深蹲並不是只有膝蓋彎曲而已,深蹲會使用到整個核心肌群,包括下背、臀肌到大腿股四頭肌、腿後肌群、以及小腿肌群,跨過整個髖、膝、踝關節,還牽涉到下肢的肌肉神經控制、協調和平衡能力。所以在正確的訓練下,是可以增加核心肌群和下肢肌力及穩定度。深蹲不需要器材,沒有場地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訓練。深蹲是比較複合式的運動,自己做很容易姿勢錯誤而產生疼痛,因為深蹲姿勢錯誤而來門診求診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如有不適請先停止深蹲,建議尋求專業人士如教練、物理治療師或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如果本身髖關節、膝關節和腳踝的活動度有限制,或原本就有疼痛,可能不適合深蹲,建議可以從單一關節的訓練開始,比較不容易受傷。例如若有退化性關節炎,可以坐在椅子上,將要訓練的腳伸直離開椅面,腳板背屈往上勾,再用腳畫圓15次(如圖一),可自行增減,但是要讓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覺得酸酸的才有效。平常如果較少運動,筋也會比較緊,可以先做背部、髖、膝還有踝關節的伸展,再來做深蹲比較安全,也降低受傷的機會。如果一開始肌力不足或平衡不佳,也可以先從靠牆蹲開始,站在牆壁前約大腿長度的距離,背靠著牆,向下蹲至大腿平行地板。(如圖二)或是深蹲時放椅子在屁股後面作輔助,一方面做為姿勢的引導:臀部向下、髖關節先啟動;一方面如果不小心往後倒,可作為安全措施。至於一般生活上的蹲姿動作,如前面所述,一般日常生活中是不需要太過拘泥膝蓋彎曲角度,如果有膝關節退化或曾受傷,可以提醒自己先站穩、身體保持平衡再蹲下,動作可以放慢一些,膝蓋對準第二腳趾的方向,不過度偏移並維持穩定,不要在膝蓋彎曲的過程中扭轉,這樣可以避免受傷。 深蹲、半蹲、蹲馬步有何不同? 深蹲是指蹲至大腿與地板平行甚至更低一些,膝蓋彎曲角度大約會到達120度左右,此時臀肌的出力較多;而半蹲是在膝蓋大約彎曲90度左右的蹲姿,在這個角度下,出力比較多的是大腿前上方的股四頭肌。而蹲馬步是武術的基本功,可以穩固下盤,訓練平衡,不同派別也許蹲的姿勢稍稍不同,有些雙腳間距大、有些較窄,蹲姿有些是半蹲有些是蹲到大腿平行於地板;蹲馬步和健身的深蹲、半蹲最大的差異是蹲馬步注重持久,可能是以5分鐘、10分鐘為目標,因此蹲馬步的訓練以肌耐力、平衡為主,而健身的深蹲、半蹲一般來說一次只蹲下去3~5秒,一組做個10~15次,一天兩到三組,可以逐漸增加負重,是以訓練肌力為主。 深蹲注意事項:深蹲是指蹲至大腿與地板平行甚至更低一些,膝蓋彎曲角度大約會到達120度左右。1 雙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或微向外開,腳底踩穩。2 核心收好穩定脊椎,脊椎保持中立。3 臀部往後坐。4 注意膝蓋朝向第二腳趾頭,不內夾,否則容易傷到內側副韌帶。5 下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6 應避免重心過度向前、膝蓋超過腳尖太多,這樣會使得壓力集中在膝蓋。7 一次蹲下去3~5秒,一組做個10~15次,一天兩到三組。【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48期(2019-04-15出版),原文連結】
-
2019-12-08 癌症.頭頸癌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60歲的李先生,香菸、檳榔、酒精長期不離身,兩年前口腔內發現3公分腫塊,但他不以為意,直到日前嘴巴痛到張不開就醫時,才發現口腔、舌頭都已潰爛,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目前透過手術取出全部舌頭及部分下頷骨,並安排化療及放射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純惟表示,患者到診時不僅嘴巴痛到張不開,就連整根舌頭也腫大潰爛,且因脖子的淋巴結多處轉移,平時根本難以開口說話,最後也只能足不出戶,尤其疼痛越來越劇烈,靠著每天吃止痛藥過日,最後連吃藥都還是痛到睡不著。黃純惟指出,口腔癌佔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其中有吸菸、喝酒、嚼檳榔的風險最高,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且口腔癌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僅約20%至30%,因此若發現口腔內有潰瘍,超過兩周無法癒合,或是口內或頸部出現不明腫塊,恐怕是口腔癌的早期徵兆,此時應即早就醫。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如李先生已確診為第四期,必須大範圍切除病灶,包括舌頭、部份下頷骨以及頸部淋巴結廓清等,再搭配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才有機會提升存活率;另外,因舌頭完整切除,後續也需接受語言及吞嚥治療,恢復說話和進食功能,至於患者術後顏面缺損,可藉由顏面重建手術提升自信。黃純惟提醒,因晚期口腔癌復發率高,治療後仍須配合醫師定期追蹤檢查,並戒除檳榔、抽菸及酒精,避免太熱或太辣的食物;建議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兩年應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口腔癌病灶,並接受治療,以提高口腔癌的預後。延伸閱讀: ㄧ想到看牙就皮皮挫? 「這招」讓你乖乖走進診所再也不怕 顛覆認知! 刷牙不一定要用牙膏才乾淨
-
2019-12-07 橘世代.好野橘
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 蘇逸洪兩年12趟郵輪行成達人
52歲正值壯年,電視台倚重他、觀眾信賴他,蘇逸洪卻選擇急流勇退,放下名利瀟灑去過人生下半場,2年來安排了12趟郵輪行程,「為什麼要在這個年紀,還花大把時間工作?一輩子最美的日升、日落都在海上看到,這才是我要的生活方式」。帶狀皰疹 讓忙碌主播停下來蘇逸洪選擇離開前,還是華視當家主播,重點時段、重要場合,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不知情的人對他為何在職場高峰卻優雅退場,百思不解。其實蘇逸洪在走下主播台的前1年,生了場病,「帶狀皰疹,從額頭蔓延到眼睛,整個人痛不欲生,眼球像毛巾不斷被擰,吃止痛藥吃到出現幻覺」。這場病折騰了1個多月才好,讓蘇逸洪在忙碌的步調中,停下來思索人生。這期間,他請假搭了一趟郵輪,從羅馬航向希臘各小島,年輕時曾參與過2次郵輪行程,當時無感,沒想到這次換個地方,在躺椅上看書,陽光灑落,聽著海浪睡著。此時此刻,郵輪旅程變得如此迷人,「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還要賺多少才夠?那些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動產加不動產 生活綽綽有餘蘇逸洪盤算離開職場,並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能否好好退休,錢是關鍵,我在年輕時播新聞的空檔,就是去看房子,累積到後來自住1間,2間出租,租金讓我有穩定收入,加上手上有些存款,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大概能活到70至75歲,如果在這之前現金用完了,我就賣房,理財專家曾說過,人生要有2000萬就能過上好的退休生活,我現在自住的大直房子當年1坪30萬買的,現在漲到90萬,動產加不動產,對我綽綽有餘,我就不再眷戀了」。意識到新聞圈變了 決定下台另一個原因,是新聞圈走到了另一個時代。蘇逸洪說,新聞至今分成3個時代,在他之前是老3台,他在有線電視春秋戰國時期入行,然後百家爭鳴,他的努力讓他擁有一席之地。生病前,華視已經找網紅「視網膜」進來當正式主播,「我意識到,新聞已走入下個階段,進入網路時代,我決定交棒,下台一鞠躬把機會讓給年輕人」。郵輪不只是旅行 是生活方式蘇逸洪對郵輪著迷,2年來安排了12趟旅程,誇張得令人咋舌,「郵輪對我來說,不只是旅行,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拎著行李箱入房,掛好衣服後,它就是你未來十多天的家,你不必換旅館,生活、吃飯、運動、看秀,都在船上解決,每天醒來,就在另一個國家或小島,船上遇見的外國人都和藹親切,笑臉迎人」。對於新聞工作,他無所眷戀,「我離開至今,從來不看新聞。人生,沒那麼複雜,而新聞,是個複雜的人生,那些熙熙攘攘對我來說,就成了『關我什麼事』了,說真的,當你走向世界,看到每個地方不同的生活、文化,視野變廣後,回頭再來看這些新聞內容,就覺得無聊了,我現在最愛看的是動物頻道」。捨高薪回頭看 得到比失去多人生,有捨才有得,沒離開職場前,蘇逸洪陷在每天播報總統大選噴口水又毫無意義的事,「人到中年,事業到了某個點,我捨去主播光環,捨去高薪,回頭看自己,得到比失去更多,40多歲的我,從不預期會喜歡50幾歲的自由,但現在,確實如此」。蘇逸洪/人生領悟●「離開主播台後我不再看新聞,人生沒那麼複雜,新聞才是個複雜的人生。」●「病後重生,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還要賺多少才夠?那些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人生有捨才有得,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我回頭看自己,得到比失去更多。」【專訪系列1】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 蘇逸洪兩年12趟郵輪行成達人【專訪系列2】從背卡債到最高擁5、6間房 蘇逸洪掌握買房6心法
-
2019-12-06 新聞.科普好健康
親人握住病人的手 減痛效果跟止痛藥一樣強
住院時光,無論醫護人員多親切、照顧多好,都叫病人驚恐,覺得有壓力。但醫學研究指出,若住院病人感受到疼痛時,有伴侶或親人在旁握住手,減痛效果跟服用市售止痛劑一樣強。眾多醫學文獻指出,病人在生病及復元期間,有人陪伴,可大大減低疼痛、預防傷害性發炎,甚至可能有助於傷口更快癒合。英國「皇家志願服務」(Royal Voluntary Service)慈善組織對200名護士進行調查,發現完全沒有人探視的病人較不可能遵守醫囑,住院往往較久。但有人在場相陪,就有助於病人健康嗎?抑或此中秘密在於肢體接觸?以色列海法醫院進行的研究,取得有人陪護可減痛的最明確證據。數十位女性志願接受實驗,讓學者把燒熱的金屬塊碰到她們手臂。第一次實驗時,女性的丈夫或伴侶就站在一旁,但沒有皮膚碰觸。第二次實驗時,她們的愛人獲准握住或輕拍她們的手。結果發現,即便愛人近在咫尺,沒有接觸,對疼痛並無影響,但若有接觸到受測者的皮膚,痛感減少約一半。科學家們指出,這種「愛人導致的止痛」對很多病人而言,力道強如市售止痛藥。但究竟發生什麼事,而克服痛覺呢?科羅拉多大學布德分校對有壓力的病人進行研究,分析他們握住愛人的手,那時生理跡象有何變化。結果顯示,病人及伴侶沒接觸時,呼吸、心跳及腦波全然相異。但握住手,那三項測量值就協調起來,心跳搭對,呼吸速度相同,甚至腦活動都同步。科學家相信,這種同步激發大腦產生止痛訊號,而減少疼痛不舒服。
-
2019-12-06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心血管承受得住嗎?醫師教遠離高血脂症和心臟病
這周氣溫下探十幾度,面對劇烈的溫差變化,你的心血管承受得住嗎? 在這種天氣,像是容易導致血管阻塞的的高血脂症、以及心悸心痛、心律不整的心臟疾病都是你我不能忽略的疾病議題!高血脂症甄至翔醫師說明,高血脂症會導致動脈硬化,影響觸及全身的器官,千萬不能忽視這個疾病! 從中醫觀點來看,高血脂主要和脾失健運、肝失疏泄、痰瘀阻滯有關,治療上主要會使用能降血脂 的中藥,如何首烏、冬蟲夏草、山楂、陳皮、仲杜、冬瓜等。想要遠離高血脂症,日常中也要留意要選擇不飽和脂肪酸 且冷壓初榨工法為主的油,飲食上要少吃油炸類食品,最後也一定要記得,適度的運動加上正常的作息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心臟疾病面對心臟疾病,中醫重視的是事前預防,有時候偶發的胸悶、心悸心痛,甚至是心律不整,大多數的人可能會習慣性忽略,但其實你的身體早已發出警訊。顏明鴻醫師說明,中醫會經辨證論治來診斷心臟陰陽氣血盛衰,再對證下藥來改善體質,對於偶發的胸悶、心悸心痛、心律不整能幫助改善。這次醫師也特別幫大家整理護心的三穴位和保健茶飲,大家快學起來,一起護好心!護心三穴位1.內關穴: 寧心安神、理氣止痛。2.勞宮穴: 清心火、安心神、強心,特別適合加班熬夜、喝酒應酬後火氣大的人。3.郄門穴: 養心護心,主治心痛、心悸、胸痛。保健茶飲用蓮子15顆、柏子仁3g、黨蔘6g、紅棗3顆,加500c.c.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濾渣即可。每個人體質不同,當疾病發生時應該馬上就醫治療。天氣變化大,大家也要多提醒長輩務必做好保暖,特別是在進出室內外時要留意溫差,讓我們一起打擊心血管疾病,別讓它們成為人生中的意外。來源出處:圓扶原中醫診所
-
2019-12-05 科別.骨科.復健
影/細菌有如吃掉椎間盤 脊椎融合手術再造新龍骨
54歲陳姓男子後腰感覺到痛楚,以為自己又長新骨刺,一直忍耐到真的很不舒服、且無法彎腰時,才到童綜合醫院就醫,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郭家孝醫師進行相關檢查後發現脊椎完全正常,先進行藥物治療並持續回診,但患者服藥治療後卻沒有好轉,反而病症越來越嚴重,安排磁振造影檢查,赫然發現患者的腰椎第5節的椎間盤竟然出現化膿感染情況,就像被細菌吃掉般整個變得空洞,症狀表現疑似結核菌感染,立即安排進行脊椎前方減壓融合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住院5天後出院返家休養。郭家孝醫師表示,患者剛開始到門診就醫時,只呈現一般常見的下背疼痛症狀,經過消炎止痛藥治療卻沒有改善且持續惡化,並漸漸出現下肢疼痛伴隨沒有力氣症狀,透過磁振造影檢查,卻發現整個椎間盤嚴重被細菌腐蝕,初步從影像學上判斷,可能是結核菌或化膿性細菌感染,進行脊椎前方的減壓跟融合手術,並考量患者椎間盤整個被腐蝕,使用鈦合金椎柱進行融作固定手術,幸好細菌沒有入侵到神經,手術後復原良好,行走也漸漸恢復正常。郭家孝醫師說,脊椎遭細菌或結核菌感染時,主要表現症狀是背部疼痛,在短時間內椎間盤會逐漸被感染啃蝕化膿,還好有定時回診檢查,沒有造成感染啃蝕椎間盤情形擴大,他呼籲民眾若出現莫名背部疼痛,並出現下肢麻木無力時,有時還會出現發燒情形,就要特別注意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治,避免情況持續惡化而危害生命。
-
2019-12-05 科別.泌尿腎臟
藥吃太多會洗腎? 醫解答真正敗腎主因
張奶奶年紀愈來愈大,有時候膝蓋會不舒服,某日她興沖沖的拿著一個瓶罐給媳婦看,用極度誇張的語氣說:「這藥劑是隔壁王奶奶推薦的,很多人因為膝關節退化就去買貴貴的補品,她們很聰明,現在都是吃這罐電台推薦的藥劑來補骨質。」媳婦看了看包裝說:「這樣好嗎?來路不明的藥不太好吧?」張奶奶急忙把罐子搶過來說:「沒關係啦,就算有病吃藥、沒病也可以補身體啊!」 這樣的例子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個案,藥物濫用始終是罹患腎臟病的隱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黃尚志表示,台灣人愛吃藥、愛進補、迷信偏方等習性,所造成的尿毒症不在少數,一般民眾到醫院看病,總覺得要打點滴或拿到藥才算「有看到」,其實有些來路不明的藥物,摻雜重金屬或止痛劑等非常傷腎,有時候非得等到腎臟出了問題,才願意面對現實的就醫,這時候往往只能走上長期洗腎一途了。 藥物就像刀的兩面刃,用得好可以治病,使用不慎時,就可能造成傷害。所以,在醫療處置中,常會面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抉擇,藥物適度且慎重的使用,是必要也是必須的,不必因為過度擔心藥物造成腎臟負擔,而因噎廢食不敢用藥。黃尚志說,慢性病患者用藥應經過專業醫師評估,醫師方面也必須在用藥的同時,追蹤患者腎功能,雙方配合同時關注的話,就不必擔心用藥傷腎的問題。 另外,問診時總是會有患者,拿著電台推薦或親友傳銷的藥品或是保健食品來諮詢,黃尚志指出,保健食品也可能含有傷腎成分,但更多的是誇大效果,利用民眾認為便宜沒好貨的心理,這類保健食品價格常都開到天價,造成民眾以為買到特效藥;因此,顧腎的第一步,還是小心用藥別亂吃,保健食品也最好經過專業諮詢,重點是要持續關注自己所吃下肚子的東西,是真的藥品,還是營養品。 不過,捍衛腎臟並非只有從腎臟科的檢查做起,黃尚志不斷強調,由於其他病變引起的腎衰竭不容忽視,且早期的腎臟病患者並不在腎臟科,而是普遍存在於各個科別中,所以應該是各醫療照護從事者與各科一起來。而血糖和血壓控制也絕不能疏忽,殊不知一些三高患者血糖、血壓沒控制好,造成心臟、眼睛、腎臟等受到影響,因此藉由定期健康檢查,透過驗血、驗尿的數值來比對。 延伸閱讀:喝感冒糖漿治感冒 但「這行為」恐害你賠上肝腎健康 腳腫是腎臟出問題? 用1分鐘檢查你的腎健康  
-
2019-12-05 科別.皮膚
天冷!用熱敷墊燙傷 3原則避險
時序入冬寒意漸濃,許多民眾在天冷腰痛的時候,會使用熱敷墊來緩解不適。一名七十多歲糖尿病患使用時,因溫度過高且時間長造成燙傷。物理治療師提醒,使用熱敷墊時須留意溫度和時間,癱瘓、糖尿病等感覺較遲鈍者及孕婦、嬰兒,應避免使用這類產品。開業皮膚科醫師朱思穎表示,常收治使用熱敷墊而燙傷的案例,平均每周一至二位,許多人沒有設定使用時間,敷到一半睡著而燙傷。糖尿病人的感覺較為遲鈍,也容易被燙傷。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運動復健科主任陳建成表示,熱敷墊屬於表淺熱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溫度升高時,也有止痛效果,主要用於緩解慢性痠痛、肌肉痙攣等症狀。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曹昭懿表示,使用時要注意三原則以避免燙傷,溫度不要高於四十五度;二是控制時間,通常廿分鐘便足以達到體表血液循環效果,因此十五至廿分鐘最佳;三是留意部位,如手內側、大腿內側、腹部、頸部等皮膚較薄部位,使用時要特別小心。另外,嬰兒、癱瘓者、孕婦、糖尿病患等對溫度感覺較遲緩的人,盡量不要使用熱敷墊,或將溫度調在四十度以下,以免燙傷而不自知。曹昭懿提醒,熱敷墊使用於背部的時候,最好採趴姿,如果躺著,熱氣無法消散,容易使皮膚起水泡,造成二度燙傷。若有汗珠也要擦乾後再用,因為水容易被加熱,恐引起灼傷。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吳正寧提醒,熱敷墊屬於低風險的第一等醫療器材,但使用之前仍要認明外盒包裝是否有標示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若使用後發生不良反應,可打通報專線(02-23960100)。
-
2019-12-01 科別.骨科.復健
膝蓋退化不可逆!醫:體重增1公斤 關節負擔多3公斤
你有「ㄎㄨˊ落(台)」卻站不起來的症頭嗎?醫師指出,我國50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退化性膝關節炎,若沒有及早保養和調整生活習慣,嚴重者恐得開刀置換人工關節。但只要控制體重、規律運動、熱敷,以及補充適當保健食品等,均有助延緩退化。腫脹疼痛無力 膝蓋退化不可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蔡俊灝表示,關節是骨頭與骨頭之間的接合構造,它包覆在關節囊之中,可緩衝骨頭之間的撞擊力,且會分泌關節液以提供關節軟骨所需的養分。若關節相當健康,關節活動度就能非常順暢。但是,當膝關節的軟骨裂解、營養消失,就像失去了鋼筋水泥,造成走路「卡卡」的現象,長期可能影響硬骨變形,關節也可能緊繃、腫脹、疼痛、和無力。這就是老人家常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蔡俊灝說,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不可逆的疾病,除了好發於老年人,也包括體重過重者、風濕疾病患者、工作粗重者、關節外傷及運動員等,另也具家族遺傳傾向。體重增1公斤 關節負擔多3公斤「但膝關節退化初期,不是每人都會感到疼痛。」蔡俊灝說,關節退化初期是關節囊變狹窄和長骨刺,再來才是軟骨變形表現。但約六成患者來門診檢查時,關節軟骨已明顯變形而導致O型腿或X型腿,進而造成關節磨損。退化性關節炎在治療之前,需要先進行理學檢查和影像檢查,才會再進行分級治療,而治療目標為「減少疼痛」及「延緩退化」。蔡俊灝表示,初期治療以關節保養為重,當體重增加1公斤,膝關節就會增加3公斤負擔,所以減重相當重要。因此,配合減重、適當運動及調整工作型態不負重等,均能減少關節負擔。每日抬腿鍛鍊 每周游泳健走許多長輩認為運動會傷膝蓋。但蔡俊灝澄清,適當鍛鍊肌肉,其實有助減少關節負擔、促進關節活動度,還有助增加骨質密度並減少發炎反應,而且規律性運動也能減少下肢靜脈曲張情形,降低心血管栓塞機會。該怎麼運動呢?蔡俊灝說,在家可坐椅子上反覆抬腿,每次抬30下,此動作可在泳池內練習,而睡覺躺著也能做。除了局部鍛鍊,也建議每周運動三天、每次持續50分鐘,讓心跳能達每分鐘130下,而運動項目推薦游泳或健走。「揪朋友一起運動還可增加情感交流,晚上睡覺更香甜,是幸福人生的開端。」不過,運動強度仍需視年紀、體力和慢性病進行安排。蔡俊灝提醒,若膝關節出現急性疼痛,可先進行冰敷,平時則可熱敷膝關節以進行保養。PRP治療 風險高且費用高若膝關節退化嚴重,痛到連動都無法動。蔡俊灝表示,此時就需要接受電療或熱療等復健治療,以減少膝蓋不適。除了止痛消炎藥物的使用之外,也可適當補充保健品來進行關節軟骨保養,有助減少發炎情況。從乳油木果中提煉出的天然高濃度的抗炎物質「活關素75」,能降低關節過度發炎,有效改善疼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也經臨床驗證,能有效改善患者肌肉協調力,能輕鬆行走;動物組織切片更證實可保護軟骨,減少磨損,成為照顧關節退化的一項新選擇。近年血小板血漿治療(PRP)注射治療夯,甚至被號稱可替代關節開刀。蔡俊灝提醒,這需要接受專業評估才行,因需要抽取自體血液100-200cc毫升,很多長輩有貧血,或有服用抗凝血藥物,做PRP其實風險高且費用高,並不值得。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與照護準則症狀有哪些?1. 早上下床時最不舒服,動一動會改善。2. 蹲、坐下起立、上下樓梯會疼痛。3. 關節有腫脹或僵硬感。4. 隨退化嚴重度增加,關節活動範圍愈低。怎麼做照護?1. 維持理想體重。2. 選擇合適運動。3. 每天適度運動。4. 補充保健食品。5. 熱敷。6. 相關輔具協助。註:症狀控制後仍需長期照護,才能確保關節健康。資料來源╱蔡俊灝醫師 製表╱鄧桂芬
-
2019-12-01 新聞.杏林.診間
手術麻醉到底危不危險?幾點沒注意讓風險三級跳
大到開刀,小到拔牙,一般人多少有麻醉經驗,然而麻醉絕對不只是讓病人「不痛」或睡著,麻醉過程中其實存在許多致命風險。 什麼是麻醉?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張國安醫師說明,「麻」就是「不痛」,「醉」就是「不知」,再加上「不動」,麻醉可以讓手術順利進行,並減輕病人的不適和恐懼。 麻醉方式有許多種,醫師會依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長短和患者身體狀況來評估選擇。較大型的手術,通常使用全身麻醉,用藥物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和肌肉反射,讓病人不痛、不知、不動;有些時間短、範圍小的手術,可採用「舒眠麻醉」,利用少量靜脈注射,如Propofol讓患者睡著,再視需要於手術部位施以局部麻醉;此外,也有讓病人仍保持清醒的麻醉,利用區域性神經阻斷,達到局部麻醉止痛效果,例如無痛分娩等。 在選擇醫療機構或決定是否手術前,也需要瞭解手術過程中是否有麻醉醫師的參與。張國安說明,麻醉風險會受到個人體質、疾病、生活方式的影響,術前病人應要說清楚是否有心血管疾病、貧血、懷孕、感冒、氣喘、正在服用的藥物,以及家族是否有手術麻醉過敏史等,生活飲食方面也要告知是否有喝酒或抽菸等習慣、有無經常食用納豆、魚油等保健食品;若有不願輸血的情形,例如耶和華見證者,也應事先讓醫師知情,醫師才能評估適合的麻醉處置。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手術大小,麻醉都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麻醉不只是讓病人睡著,也會影響呼吸、心跳、血壓、肌肉反應,加上每個人對麻醉藥物的反應可能不同,少數體質較特殊的人,還可能出現藥物過敏、惡性高熱等難以預期的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有致命風險。 以麻醉的嚴重不良反應「惡性高熱」為例,病人體溫會在麻醉中急速飆高,引起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等,甚至可能致命,但只要能在第一時間注射解藥dantrolene,死亡率可大幅降低;這種疾病雖難以事先預期,但已知可能與遺傳和藥物有關,所以病人家族中若曾出現「惡性高熱」病史,一定要提前告知,讓麻醉醫師可以調整藥物並且做好準備。 張國安醫師再次提醒,絕不能輕忽手術的麻醉風險,不僅應該要尋求合格的醫療院所進行,在術前充分也得溝通,問明麻醉方式、風險、是否由合格醫師執行麻醉,院所是否備有急救設備或藥物等,才是降低麻醉風險的重要關鍵。 延伸閱讀: 害怕治好的乳癌又復發? 這件事千萬不可偷懶 看病別再只回答還好! 3問題一定要跟醫師說
-
2019-11-29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帶狀皰疹會傳染嗎? 醫師提醒注意水泡結痂前的關鍵期
彰化縣62歲楊姓婦女罹患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聽信鄰居介紹民俗療法,敷用「鎮蜈蚣」等草藥製成的藥膏,結果水泡越長越多還潰爛,她到醫院求治,但因錯過黃金72小時治療期,疼痛持續一個多月,讓她懊悔不已。近日日夜溫差大,楊婦為家人整理換季衣物時,忽然右胸疼痛,求醫診斷排除肌肉拉傷,照X光也顯示肺部和心臟正常,她帶回醫師開立的止痛藥,7天後右乳下方陸續長出水泡,鄰居介紹她接受民俗療法,敷用朱砂、鎮蜈蚣等草藥研製成成的膏藥,並喝「清熱解毒」青草茶,結果水泡越長越多還潰爛,讓她痛苦不堪。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家醫科醫師曹世達說,帶狀皰疹急性期應保持傷口清潔,不要亂敷藥或弄破水泡,以免造成細菌感染,目前治療方式有口服抗病毒藥物,5天一個療程,服用療效頗佳,也有塗抹患部的藥膏,若擔心發作帶狀皰疹,可自費注射疫苗,效力最長可達15年。楊婦聽說「皮蛇」繞上半身一圈就沒命,她擔心水泡會不會「繞一圈」?醫師回答說,人體感覺神經從脊椎分別往左、右延伸,並不相通,被稱作「皮蛇」的帶狀皰疹病毒侵犯單側感覺神經,不會逾越人體中線,但亂敷藥造成患部潰爛,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等細菌感染併發症。曹世達指出,帶狀皰疹的傳染途徑不明,因皰疹與水痘的病毒相同,醫界推測是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神經,若沒正確治療,疼痛持續2天至7天,患者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疹,在被侵犯的神經分布區域長出水疱。水泡液體會由清轉濁,通常5至10天內水泡結痂,在體表留下斑痕。基本上,發病過程會感染給從沒得到水痘或免疫力差的人,所以在水泡結痂前,患者應避免接觸未得水痘者、孕婦、幼兒及免疫差的人。
-
2019-11-29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醫師罹僵直性脊椎炎痛到無法走路 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
我專長治僵直性脊椎炎,同時也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但我從不避諱告訴病人我也是病友,反而可利用我與病共處的經驗來幫患者和家屬克服恐懼,甚至「因禍得福」,保持規律作息和運動習慣,得到更健康的人生。我22歲發病,那是醫學系大四課業最重的時候。加上住校,發病時雙側大腿與髖關節痠痛,難以從宿舍上鋪下床,幾乎無法上課。另因學校位於山坡,上體育課得騎車下山,我卻連跨上機車都做不到,嚴重影響生活。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我不知道症狀來自疾病,因愛打球,把它當運動傷害。只是走路一拐一拐,常被同學虧是不是「生芒果(台語)」。忍痛幾個月,當兵的哥哥來學校找我,我才知道他在軍中被醫師診斷僵直性脊椎炎,被驗退不用再服役。心中警鈴大作,教科書說僵直性脊椎炎是遺傳性很高的疾病,若哥哥有,我是否也有?於是去台北榮總掛風濕免疫科門診,沒錯,正是僵直性脊椎炎,我趕緊通知家人檢查,最後家族親戚將近一半確定有陽性基因。幸好家族屬於輕型,多數人只會腰痠背痛、或彎腰彎不下去,外觀看不太出來。但嚴重型若未好好治療,可能造成脊椎與韌帶關節沾黏和變形,甚至無法走路。脊椎沾黏變「竹竿腰」因此,起初沒認真治療,僅疼痛發作才吃藥。直到進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當實習醫師兩年,親眼見到患者因脊椎沾黏變「竹竿腰」,駝背或脖子無法動,或是雙腳無法行走得換髖關節,我才覺悟疾病嚴重性,決定面對。那時找藍忠亮主任看病,他是台灣最早出國學風濕免疫疾病的醫生。我遵照醫囑,認真吃了2年的傳統免疫調節劑和消炎止痛藥。因疾病與免疫系統有關,也調整作息不再熬夜,避吃動物性食物,多吃蔬果及益生菌。積極治療、調整生活、認真學免疫風濕疾病,病況控制就逐步減藥。健康生活30年來不間斷,每天打球、伸展拉筋、做柔軟操,近年還學氣功和太極拳,也跑步、做地板運動練核心肌群,每周游泳一次。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我一開始走家醫科,夢想進偏鄉照顧社區民眾。疾病引導我投入免疫風濕專科。民國82年到嘉義榮民醫院,發現院內無風濕免疫科,卻有許多患者,身為家醫科主任的我也兼看風濕免疫科,逐日增強轉科動力。下鄉服務結束,我去高雄榮總轉科補受訓,真正投入免疫風濕科。我完成專科訓練後,再回嘉榮服務,共約11年,協助創立「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因能體會病友憂慮,容易把疾病怪罪家人,或不敢結婚生育,所以特別需要身心關懷,而非只用藥治療。十多年前民眾不了解僵直性脊椎炎,診間常見病人帶著全家大小及男女朋友前來,希望提供能不能結婚、能不能生小孩等建議,變成家庭會談。我常舉自己為例,太太懷孕前我倆也憂慮過遺傳問題,但統計上,即使有陽性基因,若生女兒有二成、男孩則是六成機率發病,並非百分百。且有陽性基因,預防可避免症狀;若有病就好好治療、控制。對病恐懼多來自「無知」如今我已婚也有三個兒子。由此可見,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通常來自「無知」,所以最好提供充分衛教,才能克服恐懼。這也是我為何努力培養衛教團隊,也常寫部落格文章,致力病人衛教與關懷。此外,我認為讓病人走出心靈幽谷的好方法是「自助助人」,等病人調適好後,鼓勵病人加入協會當志工。雖然我被僵直性脊椎炎纏上,但我知道,好好追蹤控制、和平共存,它就不是敵人,反而是引導我維持健康生活的好朋友,即便忙於看診、教學、研究或出國開會,一樣活蹦亂跳、趴趴走,人生更健康。醫學辭典/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簡稱AS,是基因遺傳造成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常見症狀為脊椎及關節發炎,進而引發下背僵硬疼痛,其疼痛特異性為:「愈動愈不痛、愈不動愈痛。」所以多數患者睡久了會半夜或晨間痛醒,但起床活動後就會好一些。另有少數人合併有周邊關節腫痛、虹彩炎、皮膚乾癬、或泌尿道症狀。僵直性脊椎炎發病於45歲以下的年輕人,男女比例3:1,診斷上要經過抽血與影像學檢查才能確定診斷。治療方面,生物製劑的療效不錯,健保也有給付,另外還有傳統藥物、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等可使用。若沒及早就醫好好治療,後遺症是脊椎沾黏和關節受損,或引發心血管等合併症。除了藥物治療,重要的是調整生活型態,不熬夜、維持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保持腸胃道好菌、戒菸避免發炎物質增加等,基本上都能維持得不錯。需注意的是,劇烈運動恐有撞擊,外傷發炎會惡化疾病,建議選非劇烈的運動為佳。魏正宗小檔案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年齡:55歲(53年次)出生地:高雄市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科研究員專長:●僵直性脊椎炎●自體免疫相關疾病興趣:旅遊、運動經歷:●台中榮總家庭醫學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口述/魏正宗醫師
-
2019-11-2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高以翔猝死/預防勝於治療 中醫教日常保養防心因性猝死
近日藝人高以翔因在大陸長時間錄製節目時,體力不支倒地昏迷心臟驟停,經過一番搶救送醫後仍不幸逝世,享年35歲,令社會大眾不敢置信、深感惋惜,但同時也讓更多人開始深思要如何保養,避免心因性猝死。對此,顏明鴻中醫師表示,心因性猝死大部分是因心臟疾病在壓力疲勞下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如心室顫動、心室頻脈,造成心臟驟停。中醫重視事前預防,有些時候偶發的胸悶、心悸、心痛,甚至是心律不整,大部分的人不會多以留意,但其實身體早已發出警訊。醫師補充說明,中醫經辨證論治診斷心臟陰陽氣血盛衰,在對證下藥來改善體質,對於偶發的胸悶、心悸、心痛、心律不整也就能獲得改善。最後,顏明鴻醫師也提供平日的保養方法:一、可搭配穴位按摩來進行保健:1.內關穴: 寧心安神、理氣止痛。2.勞宮穴: 清心火、安心神、強心,特別適合加班熬夜、喝酒應酬後火氣大的人。3.郄門穴: 養心護心,治心痛、心悸、胸痛。二、保健茶飲有些簡單常見的保健茶飲對虛證心臟不適也有幫助,可用蓮子15顆、柏子仁3g、黨蔘6g、紅棗3顆,加500c.c.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濾渣即可。蓮子、柏子仁具有養心寧心的作用。黨蔘、紅棗則能幫助補氣健脾。本文取自圓扶原中醫診所
-
2019-11-28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行停藥 他手關節變形不能再治病
擁有醫療專業背景,不見得就一定是個好病人,一名40多歲牙科醫師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僵硬疼痛,幫病人看牙時,動作變得不靈活。確診後必須服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藥物,但他擔心副作用而自行中斷用藥,沒想到拖了一兩年,手關節扭曲變形,再也無法執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張棋楨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體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導致免疫系統異常,反過來「攻擊」關節處,導致手指關節、手掌關節、手腕關節發炎疼痛。據統計,全國約有12萬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好發於40至50歲,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三至四倍,疾病初期症狀為對稱性的關節疼痛、僵硬,有些人以為是疲勞痠痛、關節扭拉傷,而接受推拿按摩,以致症狀更嚴重,如未能把握發病後的一兩年黃金治療期,可能關節變形,造成永久傷害。傳統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為止痛消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但副作用較高,以致不少患者自行停藥,或是嘗試其他偏方。張棋楨說,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愈來愈多,有機會達到完全緩解。依照健保規定,確診後必須持續接受傳統口服藥物治療,五六成使用傳統藥物,就能獲得不錯的療效。如病情嚴重,即能申請生物製劑給付,只要遵從醫囑持續用藥,病情就能獲得良好控制。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製劑約有七種,可分為口服、針劑,而針劑又有不同類型,一周一針、兩周一針,甚至一個月打一針,醫師依據不同的作用機轉與患者個別情況選擇使用,也有生物製劑可單獨施打,無須搭配抗風濕藥物,減少過敏、肝臟功能低下等副作用,提高患者接受意願。「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同人體溫度計」,張棋楨說,最近早晚溫差大,許多病患關節疼痛惡化,病情不穩定,回診人數明顯增加,建議病友務必規律用藥,可以多泡熱水澡、使用電毯,透過熱敷來舒緩疼痛不適。
-
2019-11-28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牙醫罹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行停藥 手關節變形不能再治病
擁有醫療專業背景,不見得就一定是個好病人,一名四十多歲牙科醫師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僵硬疼痛,幫病人看牙時,動作變得不靈活。確診後,必須服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藥物,但他因擔心副作用而自行中斷用藥,沒想到,拖了一兩年,手關節扭曲變形,再也無法執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張棋楨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體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導致免疫系統異常,反過來「攻擊」關節處,導致手指關節、手掌關節、手腕關節發炎疼痛。據統計,全國約有12萬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好發於40至50歲,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三至四倍。疾病初期症狀為對稱性的關節疼痛、僵硬,有些人以為是疲勞痠痛、關節扭拉傷,而接受推拿按摩,以致症狀更嚴重。如未能把握發病後的一兩年黃金治療期,可能關節變形,造成永久傷害。傳統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為止痛消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但副作用較高,以致不少患者自行停藥,或是嘗試其他偏方。張棋楨說,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越來越多,有機會達到完全緩解。依照健保規定,確診後必須持續接受傳統口服藥物治療,五六成使用傳統藥物,就能獲得不錯的療效。如病情嚴重,即能申請生物製劑給付,只要遵從醫囑持續用藥,病情就能獲得良好控制。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製劑約有七種,可分為口服、針劑,而針劑又有不同類型,一周一針、兩周一針,甚至一個月打一針,醫師依據不同的作用機轉與患者個別情況選擇使用,也有生物製劑可單獨施打,無須搭配抗風濕藥物,減少過敏、肝臟功能低下等副作用,提高患者接受意願。「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同人體溫度計」張棋楨說,最近早晚溫差大,許多病患關節疼痛惡化,病情不穩定,回診人數明顯增加,建議病友務必規律用藥,可以多泡熱水澡、使用電毯,透過熱敷來舒緩疼痛不適。
-
2019-11-27 科別.骨科.復健
一踩就痛...「足底筋膜炎」這件事不要做!專家傳授6招解決
每天早上起床,腳一踩地,足跟就會出現劇烈的刺痛感?那種痛好像有很多小針在刺,讓人很不舒服,即使找推拿師推拿,但症狀還是沒有改善?當心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可是,不少人會疑惑,明明自己不是「沙發族」,有空就到操場跑步、快走,假日還會到郊外爬山,為什麼還會得足底筋膜炎?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濬哲表示,足底筋膜炎跟運動量多寡無關,講得直接一點,大都是因為退化、過度使用引起。足底筋膜炎會侵犯各年齡層,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尤其以40歲以上中年婦女為多。有9成以上患者會抱怨足跟疼痛、1成表示足部中間或前足部疼痛。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足底筋膜炎不會致命,所以懶得理它,痛得受不了時就吃止痛藥。吳濬哲指出,足底筋膜炎雖然只是小毛病,不治療則可能會出現腰、髖、膝、踝等併發症;建議當腳底出現症狀時,最好到醫院診治,並做好護足措施,以免造成日後足底筋膜鈣化,最後將難以復原而寸步難行。足底筋膜炎很難根治,即使接受過各種治療,平常如果沒有做好足部保護,減少誘發足部發炎的因子,復發機率相當高。以下6撇步,可解決惱人的足底筋膜炎:撇步1:減少衝擊性活動有足底筋膜炎的人,最好不要做衝擊性大的運動如跳躍、跑步,盡量少踩硬地板及用力踏地;長期站立工作者,須穿合適鞋子,有空檔就坐下來休息,降低足部發炎的機率,並應間歇性休息。撇步2:控制體重體重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全身的重量都要經由足部來承受,如果能控制體重的話,相對的,足部的負擔就會變少。少搬重物,也可減少足部的負擔。撇步3:熱敷民眾可以在疼痛處泡熱水或局部熱敷,一天數次,每次約10~15分鐘,可緩解疼痛。撇步4:不要做腳底按摩不少人因做腳底按摩,按出足底筋膜炎。姜義彬表示,做腳底按摩千萬不要硬著頭皮忍痛,疼痛難耐時,一定要請按摩師放輕力道或停止。撇步5:穿對鞋子太硬或太薄的鞋子都會讓足底筋膜受傷,最好穿有包覆性的鞋子,鞋子的後跟鞋墊柔軟性要高,且具有吸震效果;鞋底要軟,才不會碰到痛點。撇步6:腳底拉筋有足底筋膜炎的人,可以每天做簡單腳底拉筋的運動,幫助舒緩筋膜、小腿肚,讓肌肉增加彈性。 延伸閱讀: 足底筋膜反覆發炎? 先檢視這2點 啪!小腿拉傷腫如麵龜 1個動作沒做足就容易受傷
-
2019-11-24 科別.眼部
低濃度長效散瞳 有助學童預防近視
眼科醫師在做眼底檢查前、手術放鬆睫狀肌用來止痛、檢查有否假性近視,以及治療近視時,會視情況使用散瞳劑,對兒童而言,主要是為了治療近視。但在動漫「名偵探柯南」中卻曾演到,直升機駕駛因點了被犯人將維他命掉包成散瞳劑的眼藥水,而造成瞳孔放大、眼睛畏光導致駕駛差點失事。食藥署在「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表示,散瞳劑可分短效型及長效型兩種。短效型散瞳劑藥效約6至8小時,藥效過後瞳孔即會恢復正常,常用於眼底檢查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黃斑部的變化,確認是否有飛蚊症、黃斑部病變或視網膜剝離等。至於長效型的散瞳劑阿托品(Atropin)藥效則長達一周,常用於控制兒童近視度數加深。文章內容指出,阿托品有預防近視的功效,根據研究指出,點散瞳劑有助於對抗眼軸增長,使用的阿托品濃度越高,延緩眼球增長的效果越好。因此學齡前孩童若仍有保留50度到100度的遠視,可以點阿托品來預防近視。文章內容指出,但因為散瞳劑會造成瞳孔散大,繼而造成畏光、近距離視力困難等現象,因此為了避免散瞳劑對孩童造成畏光,而有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濃度由1%降至0.01%,除了能相對有效的治療近視,也大幅降低孩童畏光的困擾。但食藥署也說,散瞳劑雖然對預防近視有效果,但點散瞳劑時應做好防曬,避免太多光線進入眼睛而造成傷害。另外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多從事戶外運動、注重營養均衡,才能有效預防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