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2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止痛
共找到
1193
筆 文章
-
-
2024-06-11 失智.大腦健康
促血液循環助防失智症 5穴位保養術改善不利大腦健康危險因子
經常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小心是「大腦老化」。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老化徵兆,包括輕微健忘、容易分心、動作變慢等,但如果持續記憶力減退和認知功能下降,就要注意可能是不正常的腦部退化,恐造成失智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不良習慣會加速大腦衰退,腦部退化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用眼過度、長期壓力、血壓不穩、無法安睡、腦部發炎等。想護腦健腦,林舜穀表示,應避免讓大腦長期處於不利健康的環境,可先從5項關鍵因素著手,針對危險因子找到相對應的穴位刺激按摩,增加血液循環,有助於預防失智症。1.用眼過度長期用眼過度,可能對認知功能產生負面影響,林舜穀提到,視覺疲勞和眼睛疲勞會干擾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效率,進而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視覺疲勞常伴隨頭痛、眼部疼痛,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狀。此外,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特別是夜間)會降低睡眠質量,因為藍光干擾人體生物時鐘,易損害記憶力、注意力和決策能力。按摩穴位:腦戶穴位於頭枕部正中線後,約髮際上2.5寸處。刺激腦戶穴可緩解用眼疲勞、減輕視覺壓力,改善整體的精神狀態。2.長期壓力長期壓力對認知功能有負面影響,林舜穀強調,持續的壓力會讓大腦中的皮質醇水平升高,這種壓力激素在高濃度下會損害海馬體,導致記憶力減退及學習能力下降,降低專注力和工作效率,引發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長期壓力也會影響前額葉皮層功能,造成計畫、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按摩穴位:腦空穴位於後頭部枕骨外側隆凸處旁開2.25寸處,具清熱止痛作用。刺激腦空穴可放鬆神經系統,減少皮質醇分泌,進而減輕壓力對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的損害。3.血壓不穩血壓劇烈波動會對大腦血管造成傷害,增加腦血管病變風險,例如中風和小血管病變,進一步影響大腦的血流供應,導致腦細胞缺氧。高血壓會加速動脈硬化、降低血管彈性,影響大腦各區域的正常血流;低血壓則可能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和反應遲鈍;血壓不穩還會對心臟和腎臟造成負擔。按摩穴位:通天穴位於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有穩定血壓的作用。刺激通天穴可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壓,穩定的血壓有助於保持大腦供血充足,也提高情緒穩定性。4.無法安睡持續睡眠不足會讓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和修復,直接影響到記憶力、學習能力。長期失眠還會引發焦慮、抑鬱及削弱免疫系統,增加慢性病風險,損害整體健康狀況。按摩穴位:神門穴位於手腕處,腕掌橫紋上、小指一側的按壓凹陷處。神門穴可以放鬆神經系統,減少焦慮和壓力,從而改善失眠問題。有了足夠睡眠,可讓大腦進行修復和記憶鞏固,提升注意力、記憶力和認知功能。5.腦部發炎當大腦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時,免疫系統會不斷釋放炎性細胞因子,損傷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導致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炎症不僅會損害海馬體,慢性炎症會影響前額葉皮層功能、促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包括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病,這些疾病會加劇認知功能的下降。按摩穴位:腦清穴位在解溪穴上二橫指,脛骨外緣。按摩腦清穴有助於改善腦部慢性發炎症狀,並減少神經細胞的損傷和死亡,從而保護大腦結構和功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7 醫療.中醫
腦部退化常見的危險因子,你中了幾項?中醫師分享保養穴位
經常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小心是「大腦老化」。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正常的老化徵兆,包括輕微健忘、容易分心、動作變慢等,但如果持續記憶力減退和認知功能下降,就要注意可能是不正常的腦部退化,易造成失智症。腦部退化常見的危險因子,你中了幾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不良習慣會加速大腦衰退,腦部退化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用眼過度、長期壓力、血壓不穩、無法安睡、腦部發炎。想護腦,先從這五項關鍵因素著手,林舜穀表示,避免讓大腦長期處於不利健康的環境,另可針對危險因子找到相對應的穴位刺激按摩,增加血液循環,有效幫助預防失智症。一、用眼過度長期用眼過度,可能對認知功能產生負面影響,林舜穀提到,視覺疲勞和眼睛疲勞會干擾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效率,進而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視覺上的疲勞感常伴隨著頭痛、眼部疼痛,無法集中注意力。此外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特別是夜間)會降低睡眠質量,因為藍光干擾人體生物鐘,易損害記憶力、注意力和決策能力。建議穴位:腦戶穴位於頭枕部正中線後,約髮際上2.5寸處,是傳統中醫中的重要穴位之一。刺激腦戶穴可緩解用眼疲勞,透過減輕眼睛疲勞和視覺壓力,改善整體的精神狀態。二、長期壓力長期壓力對認知功能有負面影響,林舜穀強調,持續的壓力會讓大腦中的皮質醇水平升高,這種壓力激素在高濃度下會損害海馬體,導致記憶力減退及學習能力下降。長期壓力也會影響前額葉皮層的功能,這個區域負責計劃、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壓力會降低專注力和工作效率,另引發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建議穴位:腦空穴功效在於清熱止痛,腦空穴位於後頭部枕骨外側隆凸處旁開2.25寸,刺激穴位可以放鬆神經系統,減少皮質醇的分泌,進而減輕壓力對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的損害。三、血壓不穩血壓劇烈波動會對大腦血管造成傷害,增加腦血管病變風險,例如:中風和小血管病變,進一步影響大腦的血流供應,導致腦細胞缺氧。高血壓會加速動脈硬化、降低血管彈性,影響大腦各區域的正常血流;低血壓則可能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和反應遲鈍;血壓不穩還會對心臟和腎臟造成負擔。建議穴位:通天穴位於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有穩定血壓的作用。刺激通天穴可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壓。林舜穀表示,穩定的血壓有助於保持大腦供血充足;通天穴的刺激還能提高情緒穩定性。四、無法安睡持續睡眠不足會讓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和修復,直接影響到記憶力、學習能力。長期失眠還會引發焦慮、抑鬱,以及削弱免疫系統,增加慢性病風險,損害整體健康狀況。建議穴位:神門穴位於手腕處,腕掌橫紋上、小指一側的按壓凹陷處。這個穴位可以放鬆神經系統,減少焦慮和壓力,從而改善失眠問題。有了足夠睡眠,可讓大腦進行修復和記憶鞏固,提升注意力、記憶力和認知功能。五、腦部發炎當大腦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時,免疫系統會不斷釋放炎性細胞因子,損傷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導致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首先,炎症會損害海馬體;其次,慢性炎症會影響前額葉皮層的功能;慢性炎症也會促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例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病,這些疾病會進一步加劇認知功能的下降。建議穴位:腦清穴位在解溪穴上二橫指,脛骨外緣。可使大腦清醒,故名「腦清」。按摩這個穴位有助於改善腦部慢性發炎症狀,並減少神經細胞的損傷和死亡,從而保護大腦結構和功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要選擇靠近公共區域的艙房 做好4件事讓你的郵輪旅程更順利
一名郵輪工作人員分享了聰明的旅客在登船度假前一定會做的4件事。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28歲的莎瑟頓(Lucy Southerton)來自伯明翰(Birmingham),有9年郵輪工作經驗的她,經常在YouTube的「Cruising As Crew」頻道分享對旅客及工作人員的建議。從及時做好準備到為緊急情況應變,莎瑟頓以自己的專業,建議旅客如何充分享受海上假期,以下是她提供的4個小竅門:1.盡早抵達登船地點莎瑟頓表示,搭郵輪旅行時,旅客應提早抵達登船地點,以免前往途中為交通所困。她說,最好盡可能早地抵達郵輪登船的地點,建議在預定啟航的前兩天抵達。她說,許多人為了節省額外的旅館費而避免這樣做,但這筆錢總是比可能錯過郵輪登船時間的損失便宜得多。2.挑選合適的郵輪莎瑟頓接著提醒旅客在計畫郵輪之旅時,聰明挑選所搭乘的郵輪。她說,郵輪公司旗下的船舶主要分為四種:大眾(平價)郵輪、高級郵輪、小型郵輪與超豪華郵輪。她指出,雖然預訂最便宜的郵輪可在前期省下一大筆錢,但一些以低價為招徠的郵輪公司,可能會讓旅客在船上付出更多額外的費用。莎瑟頓強調,與較高等級的郵輪相比,大眾郵輪的餐食、飲料與娛樂項目都可能需增加額外費用,她提醒旅客在這方面提前做好規劃。3.購買旅行與醫療險莎瑟頓建議精明的旅客,在支付郵輪假期費用後,盡快購買旅遊與醫療保險。她說,她在工作期間最感難過的是,不時目睹許多旅客在發生緊急意外情況時沒有必要的保險。她警告說,旅客解決這些問題或搭飛機返家,可能要花費數千元;此外,在郵輪上就醫也所費不貲,她建議可帶個小急救箱,裝些止痛藥、藥膏與萬用治療霜Sudocrem等,以便應付任何小傷小病。4.選擇適當的艙房位置莎瑟頓最後的建議是,旅客應依據個人需求選擇適當的艙房位置。她表示,最好預訂一個附近都是艙房的位置,而非靠近公共區域的艙房。她說,即使是隔壁房間傳出的喧鬧聲,都遠比不上健身房、夜總會或泳池甲板下所發出的噪音惱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3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平衡於濫用與癌症疼痛之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疼痛控制藥物的濫用」,由三位國內在這方面的權威分享他們的看法。非常難得的是這三位學者是在同一所大學醫學院七年的「同窗」,又是進入同一所大學附設醫院接受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的「同門」,而後各自走入不同的學術領域、不同性質的單位服務,但他們相約對他們所共同關切的,也是目前醫學、社會、各國政府所重視的主題,在「醫病平台」由不同角度分享他們的看法,希望他們的用心可以使醫界與社會大眾對這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些不舒坦的事情→傾聽疼痛作為一位在癌症醫院工作的精神科醫師,經常碰到病人提出來的問題,就是我們開的藥物會不會成癮,吃久了就戒不掉,這其中包括安眠藥與類鴉片止痛劑(opioid analgesics),尤其後者近幾年來不但是病人關切的要點,成為主管機關稽核的對象,也屢屢登上國際新聞的版面。以美國為首的國家,近幾年來對於類鴉片止痛劑的管制,甚至被稱為近代的鴉片戰爭。為什麼類鴉片止痛劑的使用會成為國際焦點呢?這必須要從美國的長期觀察談起,他們發現如果以類鴉片止痛劑過量致死的數據看起來,過去幾十年不斷成長,第一波增長與類鴉片止痛劑開立增加有關,第二波增長與海洛因走私氾濫有關,第三波也是最大的增幅,則與過去十年來合成類鴉片止痛劑(例如吩坦尼(fentanyl)的推出與普及有關。合成類鴉片止痛劑使用的快速增長,美國政府全面檢討後鎖定多方元凶,例如普渡藥廠的不當宣傳,各疼痛醫學會的推波助瀾,甚至也認為過去治療指引中,將疼痛列為第五個生命徵象(前四項為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是一個有所意圖的錯誤決定。此外,怪罪中國政府在防止吩坦尼原料非法進入美國沒有盡力,也是近期美中交鋒的重點項目。類鴉片止痛劑,或稱成癮性麻醉藥品,包括嗎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鴉片(opium)、配西汀(pethidine)、阿華吩坦尼(alfentanil)、吩坦尼(fentanyl)、羥二氫可待因酮(oxycodone)、二氫嗎啡酮(hydromorphone)及丁基原啡因(buprenorphine)等成分之第一級至第三級管制藥品。在癌症的治療當中,特別是晚期癌症病人,經常有不受控的癌症多處蔓延,例如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可以說是難以忍受。因此臨床醫師陷入一個兩難的情境,一個是開立最後一線的止痛劑,也就是類鴉片止痛劑,協助病人度過難關;另一個是避免其濫用,儘量不開立或是減少使用這一類的藥物。這樣的困境,不能只看作病人與醫師之間的拔河,不見得病人是喊痛要求多開類鴉片止痛劑,而醫師是把關的那一方;有時候剛好反過來,病人害怕成癮,即便醫師開立了藥物並且苦口婆心勸他使用,病人還是自己打折扣不按時使用。在管理層次而言,為了類鴉片止痛劑的管制與癌症疼痛控制,每個癌症中心也都成立了管制藥品委員會,以及癌症疼痛多科整合診治團隊,我碰巧同時是這兩個小組的成員,同時要面臨管理與倡導兩個不同的立場。以精神科醫師的觀點來看,到底什麼樣的使用才能算是藥物濫用、依賴、或成癮呢?過去幾十年來國際精神醫學專家的共識,認為所有物質濫用的核心症狀是類似的,因此並非依照各種成癮性物質(包括香菸、酒精、鎮定劑、類鴉片止痛劑)個別使用的量來定義濫用或依賴,而是探討其使用上,是否出現控制使用的困難,用量逐步增加(所謂的耐受性),少用時會不舒服(所謂的戒斷症狀),同時影響到其各方面的功能。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無法控制某種物質的使用,因此有一套臨床上常用的問句,英文的字首剛好拼成CAGE(牢籠)這個單字,分別是:C代表cut down減量(您是否曾經覺得需要減少飲酒或物質使用?)、A代表annoyed惱怒(人們是否因為批評你酗酒或物質使用而惹惱你?)、G代表guilty feeling罪惡感(您是否曾因飲酒或物質使用而有罪惡感?)、以及E代表eye opener眼睛一張開就使用的人(您是否曾經覺得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喝酒或物質使用來穩定神經或擺脫宿醉?)值得大家參考。以台灣主管機關的管控來說,目前主要的監控,在於非癌症病人長期使用的個案通報,衛生福利部訂立有「醫師為非癌症慢性頑固疼痛病人長期處方成癮性麻醉藥品使用指引暨管理注意事項」,也就是說癌症已經全面控制,或是一開始就不是因癌症而使用的族群,仍然需要超過兩周以上的時間使用類鴉片止痛劑,各醫療院所需要儘量減少此類的使用、轉介適當的疼痛團隊成員評估,疼痛團隊通常由麻醉科、神經科、精神科、神經外科、以及其他相關科別的疼痛專家組成,同時需要向衛生福利部定期通報作說明。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也需要減少臨床上因為過於擔心類鴉片止痛劑濫用,而對於癌症病人的疼痛使用不足、過早減量、或減量過快,反而造成病人出現醫源性的藥物戒斷症狀,原本可以在適當的劑量調整下,脫離類鴉片止痛劑的使用,卻因劑量調整太快而出現不適,反而讓病人使用時間拖長。整體來說,在癌症病人使用類鴉片止痛劑作癌症止痛,與控制避免類鴉片止痛劑成癮,將會一直成為倫理、法律、臨床、社會、以及醫病關係的重要議題,值得大家持續關注。5/27 那些不舒坦的事情5/29 傾聽疼痛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31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許有杉:想一輩子健康,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
藥師小檔案姓名:許有杉年齡:61歲執業地點:美康藥局(新北市新莊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每個人都需要一位社區藥師朋友來守護健康一場百年大疫讓社區藥師價值被看見新冠疫情期間,社區藥師無役不與,全台8千多家藥局,其中健保特約藥局6千多家,一萬多名藥師為這場新興傳染病戰役中的幕後防疫英雄。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許有杉說,一場百年大疫讓社區藥師的價值被看見,藥師守護百姓健康的奉獻被肯定,社會地位、被信賴感也提升了,台灣的社區藥局、藥師是防疫尖兵。新北市藥師公會有4800多名會員,公會人數規模僅次於台北市,但新北社區藥局開業數達1300多家,家數是各縣市之最。疫情一開始,民眾搶購止痛藥、感冒藥物、退燒藥物,口罩,口罩實名制上路後,每天開門營業,就必須面對排隊人龍,此外,販售快篩試劑,部分藥師更在「視訊看診」時擔起送藥到府的重責大任。許有杉說,防疫視同作戰,在凝聚共識前,組織內難免有雜音,但全聯會頭人很有魄力推動,藥師們也願意發揮使命感,為百姓健康付出,各地都有令人感動的藥師扮演防疫英雄的故事,有人顧不得有孕在身、正在抗癌,仍挺在第一線幫忙包口罩、送抗病毒藥。許有杉回顧說,他身旁至少有三位新北藥師在工作過程遭感染,有一名公會前幹部、資深藥師染重症身故,當時公會也介入幫忙,協助幫忙移轉處方箋、管制藥品等,公會會員間充分互助,展現大家庭的情感和凝聚力。站在第一線面對眾多疑似確診者,是否擔心自己被感染?許有杉說,他不曾確診,但也可能是曾確診而未察覺,他雖然是公會理事長,但他很樂於幫忙在第一線補位,曾在颱風天、雨天等天候惡劣時刻,幫忙送藥到淡水、雙溪及瑞芳等地,照顧偏鄉、獨老長輩,他樂於帶頭做,和會員們共患難、榮辱與共。疫後醫護人員人力缺乏問題浮出水面而疫後醫護人員人力缺乏問題浮出水面,許有杉指出,藥師訓練需5至6年,剛畢業藥師的月薪可達6至7萬元,有些北部醫院找不到藥師,月薪加碼開到7萬左右;若已有處方、調劑2年以上經驗,月薪8萬起跳、年薪破百不是問題,因此雖然大環境醫護人力不足,但仍有7成藥學系畢業生從事藥師,學以致用。如今疫情結束,回歸正常生活,許有杉說,經歷疫情考驗,各行各業充分體會到全島一命,他觀察,社區藥師的社會地位在疫情後提升了,還有民眾感動地說,社區藥師守護我們健康,對社區藥局認同感增加,社區藥局有賣的商品就會在藥局買,以行動支持社區藥局。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家庭醫師及家庭藥師許有杉說,醫院、醫學中心的藥師訓練會更細膩、注重學術專業,而社區藥局較像是家醫科醫師,想一輩子健康2種醫療人員一定要認識,一是家庭醫師,二則是家庭藥師。尤其疫後社區藥師有更多臨床經驗,把關用藥安全,民眾會更願意把小病留在社區藥局,用小錢自我照顧,別去佔用健保資源,省下的健保資源用在長照,才能改善並追趕上歐美長照標準。台灣社區藥局密度高,堪稱是民眾的好鄰居。許說,從疫情便可看出,台灣社區藥局文化是很願意犧牲奉獻,且藥師被更多民眾肯定後,藥師服務需求增加,尤其高齡化社會來臨,銀髮族需求暴增,藥局應提供多元化服務,除健保處方調劑外,也可有居家長照、遠距醫療、慢性病管理、公共衛生、用藥安全宣導等,成為社區健康中心。不過在藥師供給有限,銷售商品種類又提高情況下,許認為,藥局急需整合產業,包括導入經營管理系統、處方簽調劑系統,雲端藥歷APP等,由大數據分析提高醫藥產業價值,提升用戶便利性。許也提到,台灣用藥量大,台灣人平均用藥量是美國人的7.2倍,主因是健保「吃到飽」,因此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部分負擔,透過部分負擔制度減少藥物浪費。而藥師對民眾用藥把關能發揮一定力量,執行公衛任務可以承擔更大責任,面對高齡化、少子化挑戰,社區藥師能展現更大能量,將照顧心力擴及到每個角落。「大家一起投入才有話語權!」許有杉投入藥師公會領域近30年,擔任理事長邁入第4年,他希望帶領各個世代會員一起努力,讓社會大眾對藥師這一行有更多認同及理解,擦亮藥師的光。
-
2024-05-30 醫療.骨科.復健
患骨質疏鬆症卻愛踩律動機 她震出腰椎骨折連吃止痛藥都還痛
使用律動機要注意!94歲張阿嬤身體硬朗,平時在市場幫忙賣自家種的小番茄,近期卻背痛到無法下床而就醫。烏日林新醫院骨科主任謝博欽說,經檢查發現阿嬤有嚴重骨質疏鬆症而不自知,推測可能是她在家喜歡腳踩律動機,間接造成第2腰椎發生骨鬆性骨折,接受微創脊椎千斤頂復位手術治療,她終於不再背痛,可以一夜好眠。謝博欽指出,張阿嬤近期無外傷病史,經理學檢查、X光、MRI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第2腰椎骨鬆性骨折,進一步檢查發現阿嬤屬於嚴重骨質疏鬆症。因為阿嬤有嚴重骨鬆問題,但發現她在家喜愛踩律動機,在長期使用震動之下,身體的重量恐會應力集中在某一椎節,會壓裂椎體,造成後續骨折無法癒合,導致椎體的骨缺血性壞死。由於阿嬤吃最強的止痛藥也無法減輕疼痛,需要手術治療,但高齡阿嬤屬於麻醉高風險族群,經評估採微創脊椎千斤頂復位手術最為合適,傷口約1公分,可以矯正駝背、撐高椎體、復位骨折,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幾乎不流血,對年長者而言是一大福音。謝博欽說,手術時特別安排一名專屬護理師全程陪張阿嬤聊天鼓勵,轉移手術的緊張感,阿嬤也非常勇敢配合,經過約50分鐘的手術時間,成功將塌陷的脊椎體撐高復位.矯正局部的駝背變形,並灌入高濃稠低溫骨水泥固定椎體,減少併發症。阿嬤術後第2天即可起身慢慢走路,並順利出院,現在阿嬤已經慢慢恢復正常生活。謝博欽也建議她不可使用律動機,接下來補骨治療是最大重點,使用造骨促進劑可以快速提升骨質密度,以預防鄰近節段再發生骨折。
-
2024-05-30 醫療.泌尿腎臟
每8位就有1人患腎臟病 中醫授護腎4招預防腎功能不自覺惡化
慢性腎病已經成為新國病,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位患有腎臟病,有些民眾正處於腎功能逐步惡化仍不自知。台中市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曹榮穎表示,想要護腎,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之外,千萬不可隨便吃保健食品、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藥膳進補也會增加腎臟負擔。曬乾的紅棗及經過低溫烘焙的黑棗,是養生藥膳的最佳食材,且具有讓湯頭甘甜的作用。在湯裡加入紅棗或黑棗可補養身體、滋潤氣血,許多人也會隨手泡上一杯「紅棗枸杞茶」養氣明目。曹榮穎說,紅棗、黑棗是慢性腎病患者的飲食禁忌,包括葡萄乾、鳳梨乾都屬於高鉀食物,要謹慎食用。曹榮穎強調,鉀離子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但是腎臟病患者如果攝取過量,會出現血鉀過高,導致全身無力、心律不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及預防腎病的發生,可從以下方式著手:一、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肥胖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要維持理想體重,把BMI值控制在18.5~23.9之間;每周至少運動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鐘的適度運動,透過運動改善代謝,加速排除尿毒素;更要戒除抽菸、酗酒,抽菸者的洗腎風險是一般人的近2倍,也會讓血糖難以控制;做好保暖也能保護腎臟,避免血壓變化過大增加腎上腺素分泌。二、均衡飲食 適量喝水坊間的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薑母鴨、麻油雞等藥膳,腎臟病患者應與中醫師討論,不適合體質的中藥會使邪氣留滯,不宜隨意進補。尤其要避開食用楊桃、香蕉和柿餅等含高鉀的水果;川七、莧菜、菠菜、空心菜等高鉀蔬菜也要注意。日常飲食應均衡且清淡易消化,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減低腎臟負荷。應適量喝水,每天飲水量可以自己體重的公斤數乘以30估算。三、遵從醫囑 不信偏方吃中藥會傷腎是錯誤觀念,亂買來路不明的藥材補身才是傷腎主因;服用藥物應諮詢及遵從醫藥專業人員指導,不濫用止痛藥、不聽信偏方草藥、不亂吃減肥藥。四、自我監測 定期健檢原發性腎絲球腎炎需長期監控追蹤與治療,可避免病程惡化。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
-
2024-05-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生理痛、偏頭痛...長期吃止痛藥會傷身嗎? 醫師提醒:小心洗腎
你有疼痛的困擾嗎?頭痛、牙痛、生理痛、肌肉拉傷、關節疼痛......民眾常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或是聽到親友要去日本,必託買藥妝店的止痛藥清單。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分享,一名女性因長期偏頭痛,服用止痛藥10多年,不幸腎衰竭必須洗腎治療。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說,過量或長期使用止痛藥確實會對腎臟造成損害,不同類型的止痛藥對腎臟影響程度不同,例如藥物會抑制前列腺素,使腎臟的血管收縮,增加腎臟負擔。 有些止痛藥雖然比較不傷胃,卻會對腎臟造成傷害,李孟鴻表示,止痛藥可分成四類: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鴉片類藥物(Opioids)、COX-2抑制劑,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風險: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風險:長期或高劑量使用NSAIDs會減少腎血流量,導致腎灌流減少,並可能引起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和急性腎功能衰竭;一般健康人短期使用大多沒問題,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腎乳頭壞死和慢性腎衰竭。機制:NSAIDs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來減少炎症和疼痛,但前列腺素在維持腎臟血流中扮演重要腳色,血流減少會導致腎臟灌注不足。使用建議:避免長期或過量使用NSAIDs,這類藥物對腎臟的影響最為顯著,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宜長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風險:相對於NSAIDs, 對乙酰氨基酚對腎臟的影響較小,但過量使用仍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乙醯氨基酚經由肝臟代謝,過量使用主要會引起肝毒性,造成急性肝臟衰竭。機制:主要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前列腺素合成來減少疼痛和發熱,過量使用時會增加代謝負擔,導致器官損傷。使用建議:對乙酰氨基酚相對安全,但需注意不超過服用劑量。鴉片類藥物(Opioids)風險:是臨床上最常用於強效止痛的止痛藥,例如嗎啡;鴉片類藥物不會直接損害腎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其他副作用,如耐藥性及成癮,間接影響腎臟健康。某些鴉片類藥物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會造成代謝減慢,增加毒性風險。機制: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通過特定受體產生作用,改變對疼痛的感覺。使用建議:鴉片類藥物需醫生監控,這類藥物需嚴格按照醫生指示使用,避免成癮和其他副作用。COX-2抑制劑風險:這類藥物對胃腸道副作用較少,但仍可能對腎臟造成影響,特別是在長期或高劑量使用時。機制:選擇性抑制COX-2酶,減少炎症和疼痛,但對腎臟血流量的影響仍需謹慎考慮。使用建議:需定期監測,使用任何止痛藥時,尤其是對已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腎功能和其他相關指標。李孟鴻提醒,選擇止痛藥時需與醫生討論,包括個人病史、用藥情況,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避免加劇損傷。另外,對於國人喜愛購買日本藥妝店的止痛藥,李孟鴻以EVE止痛藥為例,主成分是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臨床上非常廣泛使用來解熱鎮痛。雖然是非處方藥銷售,有些成分可能會有副作用或造成腸胃不適,不要自己亂買藥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9 焦點.用藥停看聽
咖啡、甜食易胃食道逆流?吃醃漬物易罹患胃癌?吃胃藥、胃乳、胃散有用嗎?副作用要小心
胃食道逆流(也稱火燒心,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縮寫為GERD)是台灣人常見疾病,根據統計,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極高,約為25%,每四人就有一人飽受困擾。到底我們胃不舒服時能怎麼改善疼痛?喝咖啡、吃甜食真容易胃食道逆流?胃藥吃太多的副作用?關於胃的大小事,就由臺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鄭以勤醫師解析。喝咖啡、吃甜食真容易胃食道逆流?「喝咖啡會造成胃發炎或胃潰瘍」,很多民眾會有這誤解,在醫學的統計上,咖啡本身不會造成胃發炎或胃潰瘍。那為何喝咖啡總有胃不舒服的感覺?其實是因為: 1.咖啡會增加胃酸的分泌,刺激黏膜,如本身為胃發炎、潰瘍者,會更不舒服。2.由於胃酸的分泌,讓平滑肌產生收縮放鬆的效果,因此誘發痙攣3.咖啡因使賁門放鬆,進而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率 因此若想喝咖啡又怕胃食道逆流,可以透過牛奶、胃乳等成分,使之黏附在胃黏膜上,咖啡因對胃部的刺激可能就會小上許多。雖然可在咖啡中直接添加牛奶、混合引用,但鄭以勤醫師比較建議先喝牛奶後喝咖啡的「分開喝」方法。 *咖啡中含有一種活性物質「NMP」,它可以減少胃酸,降低胃的不適感。不過若要讓咖啡產生「NMP」這種物質,就必須要透過「烘焙程序」才能產生,烘得愈深含量愈多。 除咖啡因外,甜食、高糖分、高蛋白質的飲食也會使賁門放鬆,若此時腹壓高,導致胃酸、胃內容物往上跑,造成胃食道逆流。吃醃漬物真容易罹患胃癌嗎?除了胃食道逆流外,胃癌(stomach cancer、gastric cancer)也是胃部可怕的病變之一。根據衛福部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胃癌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為第8名,癌症死亡率排名第8名,好發年齡大部分在50歲到70歲之間。 其實我們都知道「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癌的原因之一,但是常吃高鹽、醃製或燻烤食物,且酗酒、抽菸者,也被視為可能的高危險群。 原因是,醃漬食物會產生亞硝酸鹽,進入胃後和消化液混合,會轉變為亞硝酸氨,而這致癌物質已知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皆有關連。雖有一說是,吃泡菜等醃漬物可以幫助增加益生菌,可以保腸健胃,但若過度食用、累積,就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還是要小心食用、勿過量。年吃20億顆胃藥!副作用要小心!根據健保局統計,國人一年吃掉的胃藥超過20億顆,平均每位民眾一年就吞下超過100顆的胃藥,而自行前往藥局購買的胃藥市場,每年更高達4億元之多。 現在買胃藥太方便,只要前往藥局、藥妝店都可以取得,一旦吃過多還可能造成副作用,如使不會致癌的胃瘜肉增加;另,如是長期使用制酸劑胃藥,恐出現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 胃藥當中,抑制胃酸藥品或胃乳、胃散等胃黏膜保護劑產品多,它們的成分、功能通常是:.制酸成分,幫助中和胃酸。通常含有鋁、鈣等重金屬成分,身體健康者能將多餘的重金屬排除,但若是腎功能不佳者,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屬累積在體內,長期可能造成危害。.藻膠類,能保護胃黏膜,對於避免疼痛有幫助。但也不可長期食用。另外,也有民眾反應吃藥會胃痛,通常造成胃痛的藥物為阿斯匹林、消炎止痛藥。這兩種藥物都和胃潰瘍有密切關聯,若要服用,醫師會評估狀況後給予。若移除造成胃痛的藥物,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就有可能是生活習慣導致。胃可做哪些檢查項目?.侵入性檢查:內視鏡胃鏡:將管子從嘴巴放入,觀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有無病變,過程可能引發嘔吐反應。線控的膠囊內視鏡:將附上攝影機的藥丸吞入體內後,從體外用磁力來變換鏡頭的位置。和傳統胃鏡相比,診斷率相同,但缺點為無法進一步切片、採樣。 .非侵入性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超音波。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傾聽疼痛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疼痛控制藥物的濫用」,由三位國內在這方面的權威分享他們的看法。非常難得的是這三位學者是在同一所大學醫學院七年的「同窗」,又是進入同一所大學附設醫院接受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的「同門」,而後各自走入不同的學術領域、不同性質的單位服務,但他們相約對他們所共同關切的,也是目前醫學、社會、各國政府所重視的主題,在「醫病平台」由不同角度分享他們的看法,希望他們的用心可以使醫界與社會大眾對這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想看第一篇 那些不舒坦的事情十幾年前,國內曾經引進一部醫療情境影集「怪醫豪斯」(House M.D.,第一季首播於2004年)。身為醫療人員的我,向來對於這類題材,難免吹毛求疵。然而,這部影集卻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主角怪醫的角色塑造──一位擅長診治疑難雜症的醫生,但同時也是跛行而拄著手杖的疼痛病人。劇情推展的過程中,怪醫一方面以匪夷所思的手段診斷各類怪病,卻也為自身的疼痛掙扎。時不時就看他掏出標示著「Vicodin」(學名Hydrocodone,半合成的鴉片類止痛藥)的藥盒,可能將兩片藥錠倒在手心,再遞入口中;也可能直接將藥盒就著嘴巴,率性來上一口。在隨之而來的如釋重負之後,一個只有出現在教科書冷僻角落的病名診斷,可能就閃現怪醫腦海,也讓身為觀眾的我嘖嘖稱奇。但是,更多時候,任何可以找得到的止痛藥盒早就空空如也。這時候的怪醫,時而恐慌沮喪,時而不安憤怒,偶而還會全身抽搐,甚至打滾哀求同仁施捨藥物,簡直是主角演員的演技大爆發。終於來到某一季的主要劇情,怪醫本身也難以迴避的疼痛,以及伴隨而來的止痛藥成癮,也成為醫療團隊束手無策的難題了。當時追劇的我,一方面為著主角的身分設定與演員的精采演技而覺得新奇有趣,卻也不免忖度,如此鬆散的鴉片類止痛藥物管制與使用,會不會太誇張了。殊不知,幾年後的美國疾病管制局發出警示,起自1990年代的天然與半合成鴉片類止痛藥物濫用,以及繼之而來的海洛因與合成鴉片類藥物濫用,迄今已經累積超過60萬名美國人過量致死,並進而導致川普總統在2017年下令宣布全國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我這才驚覺,二十年前的熱門影集竟是今日這場席捲美國的悲劇預告。在這場還看不到盡頭的鴉片類藥物濫用危機當中,有太多值得探討之處:從止痛藥物的安全性與成癮性評估、止痛藥物的製造與管理規範、藥廠的市場開發與行銷手段、成癮性止痛藥物處方人員對於使用者的需求與風險評估,到鴉片類藥物成癮防治宣導與治療策略等等。甚至,這場危機對於不同種族、性別與社會地位的人口,所造成的衝擊差異;以及,在當前日益緊張的國際關係當中,如何阻絕非法的吩坦尼(fentanyl,口服合成鴉片類止痛藥,效力比海洛因強50倍),跨越國境的流通與犯罪等,都成為各國在談判桌上角力的重要議題。身處台灣的我們,在倖免於這場危機之際,似乎有另外一番光景。根據個人的精神醫療實務經驗,因為止痛藥使用過量或成癮而求醫的個案,少之又少;但由於未妥適處理的疼痛,衍生身心不適,經由親友建議或他科醫師轉介的個案,卻多不勝數。前者的現象反映了部分的慢性疼痛病人,寧可反覆到醫療機構(特別是急診處),尋求注射短效型鴉片類止痛藥如哌替啶(meperidine,商品名為配西汀)暫時止痛,導致出現醫源性藥物依賴,卻不願正視處理成癮行為可能加重疼痛、乃至身心失調的惡性循環。而後者則多半存在著各類疼痛、止痛迷思:服用止痛藥是意志力的軟弱;使用止痛藥會成癮,會洗腎,非常可怕;名人或親朋友人以親身經驗推薦的祕方,沒有西藥成分,不會有副作用等等。這些抗拒止痛治療的個案反映的是另一個極端,卻同樣為疼痛受苦。從醫療現場觀察到的疼痛,有各式各樣的表現;國內面對的疼痛處理議題,也迥異於歐美國家的情勢。然而,正是這些分歧的現象,反映了生而為人,難免疼痛的複雜與現實。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不只受到生理性因素的影響,更與每個人的成長經驗與心理狀態息息相關。甚至,所處的環境文化氛圍,也會形塑每個人對於疼痛的表達與應對。因此,當我們─包括苦於疼痛的個案,關心支持疼痛者的親友、治療照護疼痛者的專業人員─主張人人都有免除疼痛的權利,享有免除疼痛自由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傾聽疼痛。對於來自他人或自己的疼痛感受或經驗,透過口說、隱喻、表情、情緒或衍生的適應與求助行為等表達過程,建立更細膩的理解與尊重,這或許是我們在面對疼痛帶來的巨大衝擊時,最重要的準備。延伸閱讀:5/27 那些不舒坦的事情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9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第一線的防疫英雄!張文靜:疫情讓社會大眾看到藥師的專業,給予肯定
藥師小檔案姓名:張文靜職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年齡:57歲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感謝國人在疫情期間對於藥師的信任及肯定,藥師將持續守護社區健康1000多個日子 藥局藥師接棒口罩實名制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全台人心惶惶,搶購防疫物資,頓時口罩洛陽紙貴,一開始超商店員戴起手套,分裝並販售口罩,引發不少爭議,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由6336家社區健保特約藥局藥師接棒,直到2023年疫情趨緩,5月1日降級,口罩實名制系統隨之退場,期間長達1000多個日子,當時擔任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張文靜回想起辛苦過往,對於身為藥師,有幸參與防疫,感到榮幸。2020年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席捲全球,台灣處於風雨前的寧靜,張文靜表示,當時就嗅到了不尋常,因為不少藥師會員回報,第一波春節返家的台商狂掃口罩,幾乎是有多少、買多少,全都帶回大陸。1月28日大年初四,張文靜接到通知,緊急至經濟部開會,希望短時間回報社區健保藥局的民眾口罩需求,初步統計後,藥師公會全聯會代表社區健保藥局被分配每日30萬片口罩,但當時所有銷售通路積極搶口罩,30日被告知每天只能分配到18萬片,根本供不應求,當時台北市的藥局一天只能分到2盒(100片)。指揮中心宣布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張文靜表示,販售口罩,看似簡單,但對社區藥局藥師來說可是一大挑戰,還沒開門營業,外面即有排隊人潮,但一開始7天只能買2片,引發不少抱怨,第一線藥師成為民怨宣洩的出口,經常無端被罵。再者,指揮中心於網站公布參與口罩實名制販售的藥局電話號碼,每天從早到晚接不完的電話,這讓藥師疲於奔命。除了無辜挨罵,台中市甚至出現暴力事件,一名買不到口罩的婦人氣憤不已,手持安全帽重擊藥師,消息傳出後,藥師人人自危,在網路社群平台裡相互打氣,而張文靜則代表全聯會,至台中慰問該名藥師。為了加速口罩販售速度,當時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呼籲「至藥局買口罩、至醫院領藥」,這讓藥局幾乎炸鍋,群情激奮,已忙到不行,有些人竟連「處方箋」賺錢權益也遭到剝奪。口罩實名制實施後,張文靜每天忙著開會、調度口罩、回報第一線發放資訊,天天都像是在打戰,早上7、8點就得趕到辦公室、每天中午到食藥署開口罩會議,凌晨一兩點才下班回家。她表示,回想起來,不知自己是如何撐過來。2022年2022年5月,台灣疫情進入高峰,指揮中心實施視訊看診,而部分藥師送藥到府,張文靜表示,曾在花蓮陪著當地藥師送藥,記得當天只送了2份藥物,分別在山線、海線,路程居然長達100多公里,且下著大雨,到了部落,還被狗追,相當狼狽。另有台北某藥師送藥到府,意外來到一棟著名的鬼屋大樓,搭電梯時,還發生靈異事件,膽顫心驚,但為了讓患者及時用藥,還是硬著頭皮,使命必達。實際上,送一份藥物,指揮中心僅提供200元補貼,吃力不討好,但全國仍有上千名藥師自告奮勇,參與國內首次大規模送藥任務。張文靜表示,剛開始送藥到府,大都為退燒、止痛等緩解症狀的藥物,等到指揮中心放寬抗病毒藥物時,因為該藥昂貴,一盒就要一兩萬元,當時全國各地的核心藥局負責收貨、配發,以台北市4家核心藥局為例,疾管署每次配送5000盒,價格超過千萬元,壓力沉重,就怕發生意外,根本賠不起。張文靜第一次確診是在2022年7月,因參加活動多人確診雖然無症狀仍然做了快篩,結果兩條紅線,在家隔離, 透過視訊看診,此時,從第一線提供醫療服務的藥師,變成在家休養的病人,此時更能感受到送藥到府對於患者的重要性。2020年疫情之初,張文靜時任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當年9月,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責任更為重大,多次參與台北市政府防疫會議,她表示,經過從上到下個單位的溝通協調,因所擔任職務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學到很多東西,視野更為寬廣,自己身為藥師的一份子,可以跟所有醫事人員共同參與防疫工作,相當驕傲,覺得非常光榮。第一線的防疫英雄:上萬名藥師協同防疫作戰張文靜指出,新冠疫情期間,上萬名藥師協同防疫作戰,身處高傳染風險場域,藥師確診機率高於一般民眾,但無人退縮,許多同業於快篩陰性、症狀解除後,旋即回到第一線繼續貢獻所學。「疫情期間藥師盡管辛苦,但也讓社會大眾看到藥師的專業,給予肯定。」張文靜說,許多同業表示,平常都是個人被稱讚,生平第一次被民眾讚許「藥師很好值得信任」,除了是社區好鄰居、健康小幫手,藥師在防疫作戰時,貢獻與付出,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像。
-
2024-05-28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痛、下背痛都跟它有關 強化核心肌群是最好的護腰保養
日前立法院進行「國會改革法案」攻防戰,藍綠爆發數波激烈衝突,立法院長韓國瑜受到波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證實韓國瑜腰部貼了膏藥,而前立委郭正亮也驚爆「韓國瑜負傷嚴重」。桃園長庚醫院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表示,想避免腰傷,姿勢要保持正確,強化核心是最好的護腰保養。林瀛洲說,如果身體核心肌群力量不夠,久站或久坐者,會讓脊椎承受過多的壓力,不僅容易腰痛,也可能因為外力碰撞,造成軟組織受傷,建議可藉由運動來強化全身核心肌群。韓國瑜需要長時間站著主持會議、坐著研讀法案,超級傷腰。林瀛洲表示,85%的腰背痛患者是屬於機械性下背痛,原因是身體結構不夠強壯,失去穩定性。以運動員為例,上場比賽經常有肢體接觸、推擠和碰撞,日常訓練會加強核心肌群,提高整體平衡力、更有力地支撐全身。避免久坐 預防腰部傷害現代人經常久坐,加上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不自覺前傾,讓人肌肉緊繃、慣性駝背;長期姿勢不良或太少活動四肢,容易感到腰部與背部不適。對於立委指出韓國瑜腰部受傷,貼了膏藥消炎止痛,林瀛洲說,這只能暫時減緩疼痛,應就醫診斷找出是肌肉、韌帶還是肌腱受損,或是坐骨神經痛,應解決根本原因。有關腰痛,輕則感到不舒服,重則影響走路、站立,若是軟組織反覆損傷,可能變成慢性腰痛,當天氣陰雨濕冷變化,疼痛症狀更明顯。日常該如何保養腰部?林瀛洲建議,養成規律運動,強化核心肌群、維持肌肉質量,重新找回結構平衡,達到保護腰背、脊椎的效果。棒式動作 有助強化核心核心肌群強壯能夠穩定軀幹,幫助矯正體態,就能減少姿勢不良狀況,不易產生腰痛、背痛、肌肉痠痛等症狀。鍛鍊核心可選擇棒式基礎動作,或搭配呼吸的深蹲,林瀛洲強調,如果腰部受過傷,更應該適量運動使肌肉放鬆,改善緊繃和痠痛情況。急性腰痛該怎麼緩解1. 肌肉拉傷:可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適用長時間姿勢不良的疲勞性損傷。2.關節扭到:冰敷止痛,緩解患部發炎反應,減少腫脹。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那些不舒坦的事情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疼痛控制藥物的濫用」,由三位國內在這方面的權威分享他們的看法。非常難得的是這三位學者是在同一所大學醫學院七年的「同窗」,又是進入同一所大學附設醫院接受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的「同門」,而後各自走入不同的學術領域、不同性質的單位服務,但他們相約對他們所共同關切的,也是目前醫學、社會、各國政府所重視的主題,在「醫病平台」由不同角度分享他們的看法,希望他們的用心可以使醫界與社會大眾對這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母親十五年前死於癌症,在病程的最後一段,癌症疼痛加上原有的消瘦與抵抗力不佳因而併發感染的問題,讓生活品質受到嚴重的影響。當時我曾經建議她可以更積極地接受疼痛治療,就算用上了嗎啡止痛也無妨。然而我母親當時聽到嗎啡仍非常抗拒,「那樣我不會上癮嗎?」她問。我過去的專業是精神醫學,雖然沒有實際使用嗎啡治療癌症疼痛的經驗,但是過去我曾經從事過好幾年鴉片類藥物的成癮治療,而且母親患病當時,我正在進行一個成癮藥物相關的社會學博士研究,可以說對於此類藥物相關的科學證據、社會爭議、歷史包袱都有點了解。我跟母親說:「使用這種藥物是有明確目標,會仔細監控劑量與反應的,是一種治療性的使用,與容易導致成癮的娛樂性使用有很大的差異。」「那萬一控制效果不好,需要加大劑量而且拿不掉怎麼辦?」母親還是擔心。「如果需要加大劑量或者使用時間延長,表示你的癌症疼痛比較棘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嗎啡的成癮性可能會比短效型的同類藥物來的少。而且過去對於成癮的負面印象,多半是來自使用者為了避免戒斷症狀的不適,因而無所不用其極取得藥物所產生的行為問題,例如偷拐搶騙之類的違法行為。你既然是醫療目的使用,就有合法管道取得藥物,沒這層問題。」我解釋。母親似乎放心一點,但是接下來幾天她還是寧可忍受疼痛,也不願要求增加止痛處方。前陣子因為教課緣故,看了密西根大學人類系副教授,同時也是內科醫師的Scott Stonington的TED talk。Scott跟我在研究所時一起修人類學的理論課,當時滿聊得來。他的博士研究是關於泰國的臨終照護和疼痛控制。他後來完成了住院醫師訓練,成為了一個疼痛控制的專家。他在TED裡面討論的主題是醫師應當且如何「和病人一起坐著,度過那些並不舒坦的事」,他舉的例子是那些難以控制的疼痛與超高劑量的鴉片類止痛藥。他演講中講了一個臨床疼痛控制的兩難,幾乎喚起了我當年陪伴母親抗癌的點滴回憶:「如果眼前坐著一個人,他的可怕疼痛其他方式都治不好,我就得做個決定。我可以不理他,這讓我感覺很糟糕;我也可以開立處方給他鴉片類止痛藥,這也一樣覺得很糟糕。」在目前美國嚴重的鴉片類止痛藥濫用風暴當中,疼痛控制變成左右為難的困境。Scott表示,許多同儕因此逃避疼痛控制問題,假裝這個問題不存在。然而,止痛或是上癮,真的只能選一個嗎?當然不是。Scott提示,醫者必需要能夠耐下心來和病人一起坐著,討論著各種選項與因應態度,和病人一起感受疼痛,並耐心度過(如果不能真正消弭)這些不舒坦的事情。在他提到的案例裡,那病人因為他的願意分擔與聆聽,因而逐漸減少了止痛劑的劑量,也感覺更能掌控自己的疼痛了。台灣因為對於具有成癮性的鴉片類藥物管制相對嚴格,因此濫用的情況並不嚴重。根據研究指出,用2015至2017年間的資料來看,在幾項主要的鴉片類止痛藥物的使用上,台灣的使用量(通常使用的單位是每百萬人口每日定義劑量,英文簡寫為S-DDD/m/d)在亞洲低於南韓與日本,高於新加坡、香港與中國。但如果和北美或歐洲的數據比起來,則僅有這兩地的十分之一左右。而針對台灣本地的趨勢研究則指出,2015年到2019年之間,健保資料中的平均申報用量只有微幅的增加,但使用藥物的類型則有所轉變,傳統上使用的配西汀(pethidine)快速減少,可待因(codeine)也逐年緩慢減少,用量增加最快的則是主要以經皮使用的吩坦尼(fentanyl)。而吩坦尼以及其他的合成類止痛藥物正是美國目前面臨的止痛藥濫用流行當中,造成大量使用者過量死亡的主要角色。當然,美國的藥物濫用流行的成因眾多,許多條件並不見得會出現於台灣情境。台灣如果能夠嚴格執行此類藥物從上游到下游的管制,提防經由非法管道的製造、散布與分流,也許短時間內也無須過分擔心。但目前沒有發生並不表示未來不會發生。這些合法疼痛控制藥物使用型態的轉變,未來會如何反應在疼痛控制改善與生活優化程度,以及是否真的會造成醫源性成癮藥物依賴的可能,是臨床醫療與藥物管制兩方面都需要注意的事情。對於蒙受疼痛所苦的臨床病人,以及治療疼痛的臨床醫師,乃至於擘劃與執行成癮藥物管理制度的行政人員,甚至是身在其外但可能蒙受藥物濫用之害的一般民眾,這些都是那些「不舒坦的事情」,需要耐心以對。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5 養生.聰明飲食
蜂蜜水「2時間」喝助養生、抗衰老!中醫認證各項好處,但4種人別亂喝
蜂蜜獨特的風味廣受大朋友、小朋友喜愛,從中醫觀點來看,其實也對身體有不少好處,喝對時間也有利身體健康。不過蜂蜜雖然天然,但也並非人人都適合。澄玥中醫徐碧韓中醫師指出蜂蜜的優點,並教大家怎麼喝更健康!蜂蜜不只助潤肺止咳好處多!中醫:還促腸胃蠕動、穩定神經 徐碧韓中醫師表示,蜂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食品,含有醣類、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從中醫角度來看,於《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也早有記載,可見對身體的益處。 蜂蜜在《神農本草經》早有紀載:蜂蜜早紀載於《神農本草經》:「蜂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 《本草綱目》也有紀載蜂蜜:於《本草綱目》也記載:「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 以現代的說法來看蜂蜜好處:徐碧韓中醫師表示,以現代的說法來看中醫對蜂蜜的觀點,好處可包括其營養價值比單純的精製糖來得豐富,並有助潤肺止咳、潤腸通便,還有利消炎殺菌、抗衰老,也有益心血管,另外也有助穩定神經、幫助睡眠等。 喝蜂蜜水最佳時機!基於上述,徐碧韓中醫師也建議可以選在兩個時間點適量飲用,一是在早晨起床時,喝杯蜂蜜水有助促進腸胃蠕動。另一個時間點就是在睡覺前,睡覺之前喝放鬆神經也更有助睡眠。不過切記不可過多、不可當水喝。 蜂蜜助養生,但4種人不宜!特別提醒:蜂蜜止咳是止乾咳。 蜂蜜雖天然,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徐碧韓中醫師指出,像是腸胃虛弱、糖尿病、一歲以下孩童、咳嗽痰多濃稠者就得要特別注意酌量或避免。 腸胃虛弱:注意酌量中醫師指出,蜂蜜性質滋潤、容易引起痰濕,腸胃虛弱、濕氣較重者需酌量,例如容易胃脹、大便黏、腹瀉等族群,這類人喝蜂蜜水就得注意適量,以免症狀加重。 糖尿病友:做好規劃另外,由於蜂蜜主要成分為葡萄糖和果糖兩種單糖,單糖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會較快,因此糖尿病、控制血糖者也需注意,食用時須將蜂蜜視為糖類的替代品,納入整體飲食考量及計算範圍當中,和營養師討論適合的分量,以免血糖波動太大。 一歲幼童:避免食用蜂蜜雖是常見改善孩童咳嗽的選擇之一,但一歲以下幼童建議避免。徐碧韓中醫師表示,蜂蜜當中也得留意可能含有肉毒桿菌,一歲以下孩童腸胃道尚未成熟,無法徹底滅菌,可能讓細菌在腸胃道當中繁殖,增加健康及生命風險。因此建議一歲以下幼童避免食用。 咳嗽多痰:不宜食用徐碧韓中醫師指出,蜂蜜雖然常見用於咳嗽時吃,但也具有生痰的性質,潤肺止咳是適用於乾咳,若是在像是感冒咳嗽初期有很多痰的時候吃蜂蜜,恐怕會使得症狀加重。相似的道理也如中成藥枇杷膏,這也不適合在感冒初期、咳嗽多痰時食用。 也提醒,若有咳嗽、感冒等身體不適先檢查,在了解病況後,依著蜂蜜的特性,避開不適合的時機,在對的時間點適量飲用,對於身體健康會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蜂蜜、黑糖、砂糖誰健康?營養師揭露顛覆想像! .蜂蜜搭對食物有助健康!有哪些好處?營養師詳解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2 醫療.腦部.神經
慢性偏頭痛狂吃止痛藥,藥效愈來愈差!這樣治療「像換了一顆腦袋般輕鬆」
38歲張姓理專長年看盤追蹤飆股,身心壓力大,她20歲出頭就經常偏頭痛,10年前開始惡化,發作次數變多,出現惡心嘔吐、畏光等症狀,頻繁吃止痛藥,但效果愈來愈差,幾乎每天都頭痛發作,就醫檢查診斷為「慢性偏頭痛合併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經採口服預防藥物合併注射肉毒桿菌素後,症狀大幅改善。亞洲大學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敖瑀表示,國內約有兩百萬名偏頭痛患者,其中不少患者每個月頭痛達15天以上,合併出現單側、博動性、惡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屬於「慢性偏頭痛」。偏頭痛初次發作通常在15至24歲之間,35至45歲時發作頻率最高,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二至三倍。偏頭痛過度使用止痛藥 效果愈來愈差由於止痛藥物取得方便,敖瑀指出,有許多偏頭痛患者有過度使用止痛藥物情況,使得偏頭痛症狀更趨惡化,出現「止痛藥不吃不行,愈吃愈痛」的惡性循環。張姓理專說,每當她壓力大、沒睡好、天氣驟變或是經期前後,偏頭痛都會發作,若不趕快吃止痛藥,便會痛上好幾小時,伴隨頭暈、惡心想吐及嚴重的肩頸緊繃疼痛,非得嘔吐或是睡上一覺才能慢慢恢復,有時嚴重發作時,甚至需要請假回家休息。她都會買整箱止痛藥在家備用,但止痛藥愈吃愈多,感覺頭痛變得更頻繁,且止痛效果愈來愈差,幾乎天天都發作。藥物合併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 頭痛天數下降敖瑀說,患者經診斷為慢性偏頭痛,先開立口服預防藥物使用,並建議記錄頭痛日誌,一個月後頭痛天數明顯改善,但每個月還是超過15天,三個月後符合健保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條件治療。在接受藥物合併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之後,患者頭痛天數持續下降,生活品質大為改善,她笑說「像換了一顆腦袋般的輕鬆」。 肉毒桿菌素具有抑制神經傳導物質釋放的效果,敖瑀指出,能藉由降低偏頭痛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釋放,抑制頭痛訊號傳遞,國內外研究已證實其療效及安全性。治療時,在患者前額、頭皮以及肩頸等31個位置注射,每三個月注射一次,在三次治療之後,約七成能達到每個月頭痛天數降低一半的效果,若持續接受注射,頭痛天數能持續減少。 敖瑀提醒,目前除了口服預防藥物之外,亦有許多新型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包含肉毒桿菌素、抑鈣激素相關肽單株抗體,都能讓頭痛頻率有效下降,呼籲偏頭痛患者若每個月頭痛超過4天,都可到神經內科門診諮詢,尋求有效治療。
-
2024-05-19 焦點.用藥停看聽
注意!痠痛貼布一天貼「超過x片」恐傷肝 藥師提醒貼太久也不行
當您覺得腰痠背痛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貼痠痛藥布嗎?根據復健醫學會調查,國人每月平均使用6片藥布,每年總使用量超過4億3,800萬片。但您知道痠痛貼布使用不當或使用過量,可能產生副作用、甚至傷肝腎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黃彥儒藥師教您如何正確使用貼布。外貼加內服,注意避開相同成分黃彥儒藥師指出,民眾對貼布通常較無戒心,在痠痛時,除了長時間或大量貼藥布,還可能同時服用與貼布成分相同的消炎止痛藥。當用量超過時,可能造成肝腎負擔或引發各種副作用。目前市售的痠痛貼布種類繁多,大致可分三種:1.含有消炎止痛成分(如Diclofenac 或 Indomethacin)的貼布:適合用於紅、腫、熱、痛等症狀。2.含有辣椒膏成分(Capsaicin )貼布:可使神經元脫敏感,減少痛覺的熱感貼布。3.含有甲基水楊酸、薄荷等成分:提供短暫清涼效果,能暫時減輕疼痛的涼感貼布。一天能用幾片痠痛貼布?黃藥師表示,合理的使用量,成人一天是二至三片,一次使用一片,一片貼四至六小時就要取下,以免在皮膚附著過久,產生過敏現象。孩童因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使用貼布應選擇成分較單純,且依體重使用劑量比例為原則。值得注意的是,若貼著貼布睡覺,特別是貼在頸部或背部,因睡眠時間超過6小時,又長時間壓著,起床可能會發現如「尿布疹」的過敏反應,這是常見造成副作用的行為,應特別留意。有大面積或多處痠痛,貼痠痛貼怎麼貼?民眾若有大面積或多處痠痛時,黃藥師建議,可選擇口服止痛藥或消炎止痛藥來緩解,或是將一片貼布剪成多等分,貼在不同痠痛部位,切記每天總量不過量。若是口服藥與貼布同時使用,應選擇含不同成分的藥品,例如口服藥選擇主要成分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止痛藥,搭配含有Indomethacin消炎成分的貼布,可避免同一成分累積過量,造成身體負擔。正確使用痠痛貼布5要點食藥署提醒,民眾應選擇包裝上有食藥署核可之藥證字號的貼布,並按說明使用,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貼布。如何正確使用痠痛貼布,黃藥師提出叮嚀:一、使用貼布超過一週沒效果應找專業醫師、藥師諮詢。二、如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用。三、開放性傷口不要貼,避免引起感染。四、平時有服用消炎止痛藥的民眾,需留意與貼布的成分是否重複。五、依照痠痛原因,選擇貼布成分。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貼布也是藥!藥師:痠痛貼布、藥膏及口服止痛藥不能併用.網推日本必買藥品比較有效?藥師告訴你實情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6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疼痛「真要命」鴉片藥物來拯救!克服便秘副作用全攻略
癌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據統計,有一半的病人都有疼痛的困擾,需要使用鴉片類止痛藥來改善。鴉片類止痛藥帶來的頭暈、嗜睡等副作用,過一段時間後身體可以逐漸適應,唯有「便秘」會愈來愈嚴重,甚至一周都無法排便,腸子裡出現一顆顆的「糞石」,讓病人痛苦萬分。目前已有改善鴉片類止痛藥造成便秘的專一藥物,若是排便異常可以及早就醫治療。半數癌症病人受疼痛困擾 中重度疼痛服用鴉片類止痛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葉宗讓指出,癌症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腫瘤造成的壓迫、發炎、壞死、骨轉移等;或是治療時造成的黏膜發炎、傷口疼痛、神經受損等。約一半的病人有疼痛的問題,其中80-90%的癌症疼痛都可以透過藥物控制。癌症疼痛可依病人主觀的感受分為10分,不痛是0分,最痛是10分,例如: 生產、骨頭斷裂的疼痛是10分,病人可以自行評分。1-3分為輕度疼痛、4-6度是中度、7-10分是重度疼痛。葉宗讓解釋,癌症疼痛使用的藥物包括非鴉片類止痛藥、鴉片類止痛藥兩種。「輕度疼痛」可以吃普拿疼等非鴉片類止痛藥,「中、重度」需要使用類嗎啡的鴉片類止痛藥。鴉片類止痛藥有抑制中樞疼痛功能,很多病人擔心成癮不敢服用,其實目前藥物進步很多,成癮性很低,約千分之5,病人不用擔心。使用鴉片類止痛藥 便秘副作用嚴重鴉片類止痛藥可以改善疼痛,但還是有頭暈、嗜睡、噁心嘔吐、呼吸變慢、便秘等副作用,通常大約服藥五至七天,身體習慣藥物後,症狀會慢慢緩解,不過便秘不但不會改善,還會愈來愈嚴重。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有超過一半的病人會發生便秘,有人甚至一禮拜都沒排便,間接影響食慾。葉宗讓解釋,鴉片類止痛藥主要是抑制中樞神經的受體,除了影響腦部讓病人沒有疼痛的感覺外,也會抑制腸道的受器,降低腸道運動、減少腸道黏膜分泌及減少排便反射,所以很容易發生便秘問題。癌症病人治療期間會服用很多藥物,可先以非藥物的方法來控制,包括多喝水、攝取高纖維蔬菜、按摩熱敷腹部、適度運動,幫助腸道蠕動來改善便秘。便秘遲遲無法改善 專一藥物讓排便順暢若是效果不佳,可以使用改善便秘的藥物,像有些病人剛開始會以甘油球灌腸,刺激排便,效果不佳再加上軟便劑、瀉劑 ,但是有不少病人即使用到二、三種藥物,仍然無法改善便秘。若是便秘問題遲遲無法改善,近年來有專一用來於改善嗎啡類止痛藥造成便秘的藥物,可以阻斷嗎啡類藥物對腸道的影響,緩解腸道症狀,讓排便較順暢。在葉宗讓的門診中,有一名70多歲罹患頭頸癌的男性,長期服用鴉片類止痛後發生嚴重便秘,經腹部X光檢查發現,腸子裡有許多圓圓、很硬的糞便,都快變成糞石,使用軟便藥及專一性便秘藥後,才慢慢解便、改善便秘問題。最後,葉宗讓提醒,服用鴉片類止痛藥的癌症病人,服用改善便秘的藥物時,應紀錄排便習慣、服藥後症狀有無改變,同時多喝水、攝取高纖食物及運動等,如果排便異常多日,要盡快回診。
-
2024-05-10 醫療.中醫
按虎口好處竟那麼多!中醫教「3手法」有效緩解頭痛、軀幹、下肢痛
人身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穴道,其中「合谷穴」位置是在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因其功效多也被稱為萬能穴,不論身體不舒服、感覺疲勞、鬱悶、皮膚發癢,透過按壓穴道都能減緩不適。以下由中醫師解析合谷穴的功能、保養與禁忌,讓民眾更了解萬能穴道的功用。中醫的萬能穴之一不舒服的時候可以按一按虎口,其實人手上的虎口位置,就是中醫理論中的「合谷穴」。花蓮慈濟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郭昕典表示,合谷穴位在人體十二正經中的手陽明大腸經上,是該經之原穴,也是臟腑精氣經過和停留的地方,因此在調整內在氣血上是非常重要的穴道。按虎口好處有多少?郭昕典表示,合谷穴被稱之為中醫的萬能穴之一,可以調理許多症狀:五官疾病:舒緩眼、耳、鼻、口、舌的相關症狀止痛效果:降低人體對痛覺的敏感性,提升對疼痛的耐受力腸胃消化:舒緩便祕、拉肚子感冒調養:舒緩畏寒、頭痛、流鼻水、鼻塞或身體發燒症狀皮膚問題:改善起疹子、蕁麻疹、皮蛇的症狀婦女疾病:舒緩月經遲來或經痛等症狀能量補給:調整內在氣血補充能量,改善身體疲勞急救:按壓人中改善中暑、中風、虛脫合谷穴的保養原則如何按摩合谷穴?郭昕典指出,合谷穴常用的保養則分為「按摩保健法」與「艾灸保健法」。民眾可以用拇指持續按住合谷穴約5秒後鬆開,或者在按住內關穴後輕輕旋轉,此時會感覺到局部有痠脹感。至於艾灸保健法居家操作有一定的風險,建議使用吹風機在穴位上吹,吹到皮膚感覺熱熱的時候就關掉,反覆操作3次,也能起到保健的功效。若想要利用合谷穴止痛,可嘗試以下3手法:●靠近頭部的疼痛:可以在按壓穴位的同時,用理上的手法將力道往手指方向帶。●位於軀幹中的疼痛:用理中的方式直接按壓穴位。●靠近下肢的疼痛:用理下手法,在按壓同時將力道往手腕方向帶。如果痛的地方在左側就按左手,在右側按右手就可以了。郭昕典強調,如果是懷孕的女性朋友,千萬不要自行按壓此穴道,因為穴道刺激感強烈且操作不當的話,是有流產風險的。人體身上有許多穴道,如果刺激某個穴道對身體有不適反應的話,請到合格的醫療院所,找尋中醫師的幫助,日常也可以改用其他穴道做保養。【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418.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09 醫療.腦部.神經
偏頭痛發生率女性高於男性 醫籲若爆痛到吐屬危險症狀快就醫
每個人多少都有頭痛經驗,醫師指出,頭痛最常見雙側太陽穴的偏頭痛,還伴隨頭暈、惡心,甚至意識模糊、噴射性嘔吐等,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從10多歲到50幾歲都有可能,建議高風險族群,應維持正常作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台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馨方說,偏頭痛常伴隨頭暈、惡心、想吐症狀,有些患者有嚴重耳鳴、看到閃光等。若以1至10分區分的話,如果患者自評5至6分為中度、高於7分則為重度,通常疼痛程度達到中度或重度,且症狀持續1至2周、用藥未改善,患者會就醫。張馨方提醒,如果出現非常嚴重頭痛,痛到彷彿頭要爆開;單側手腳無力或說話不清楚,可能有中風狀況;持續嚴重噴射性嘔吐等,都屬於危險症狀。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說,感冒也會出現頭痛症狀,整體而言,女性每5人就有1人,男性每7人有1人,最可怕的是腦內真的有危險病灶,如果覺得「爆痛」,甚至痛到嘔吐,要趕快就醫,如合併意識模糊、視力模糊等,甚至出現高燒、腦膜炎等症狀表現,都屬於有潛在生命危險的急症。張馨方說,一般頭痛可使用簡單止痛藥,如普拿疼或消炎藥物改善,但患者有明確誘發因子,如特定食物,或身心勞累,就應避免,這類患者透過休息、平躺或喝溫開水可以改善;偏頭痛患者則不要熬夜、維持正常作息,要避開醃漬類或太油、太鹹或太辣等刺激性食物。張馨方表示,大部分偏頭痛或其他類型頭痛,門診可處理,若是腦部出血或長不好的東西,可能需要住院處理;若對口服藥物反應差,頭痛影響日常生活,少數情況下會建議患者住院治療。近年除口服藥物,偏頭痛治療也發展針對特定神經傳導物質的針劑;因為肌肉發炎或姿勢不良,導致肩頸痠痛誘發的頭痛,可透過按摩或熱敷緩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1 醫療.腦部.神經
台灣約有200萬偏頭痛的病人,該如何治療?如何避免走上每月頭痛15天的「慢性偏頭痛」?
偏頭痛在台灣族群有多大?病人因此請多少病假,你知道嗎?台灣頭痛醫學會統計,國內約200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盛行率9.1%。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公布最新「偏頭痛認知大調查」顯示,逾7成受訪者會不定期頭痛,15%每月頭痛超過15天;近7成患者每月請假在家休息至少3天,推估平均每年短少6萬元收入。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說,根據最新「偏頭痛認知大調查」發現,3分之1民眾不知道自己偏頭痛,73%患者會不定時頭痛,67%患者須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人每月病假3.22天,推估每年減少6萬1879元;90.2%患者認為偏頭痛已影響生活。偏頭痛是症狀還是疾病?聽聽專業醫師解說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頭痛視為失能疾病第二位,年輕族群失能疾病首位,足見偏頭痛影響人類健康的嚴重性。偏頭痛是一項「疾病」,成因為三叉神經血管系統發炎,有單側、脈動性、中至重度疼痛、運動走路會加劇疼痛、惡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偏頭痛該如何治療?如何避免成為難纏的「慢性偏頭痛」?林志豪說,偏頭痛治療分急性止痛藥與預防性治療2大類,急性止痛藥包括乙醯胺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血清張力素接受器活化體等,但長期頻繁使用止痛藥,恐會出現「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尤其每月使用超過8天者,會導致頭痛愈來愈難控制。預防性治療包括口服預防性藥物如乙型交感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劑等,還有注射肉毒桿菌治療,可注射也可口服的CGRP拮抗劑等藥物。臨床上多以口服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但仍有2成病人服藥後反應不佳,出現嗜睡、體重增加等副作用,須尋求其他治療。林志豪說,偏頭痛若不妥善控制,易演變成每月痛逾15天的「慢性偏頭痛」,疼痛更嚴重,治療棘手,建議患者至神經內科就診,幫助了解偏頭痛誘發因子。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30 醫療.新陳代謝
喉嚨痛、脖子腫是感冒嗎?竟是「甲狀腺炎」惹禍!女比男風險高的甲狀腺炎QA一次看
一位30歲新手媽媽,在生產後約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心悸、手抖與體重減輕等症狀,本以為只是因為照顧小孩太累,因而不以為意;但在分娩後約6個月,這位媽媽開始感覺到體力越來越差且很容易怕冷,體重也漸漸增加,甚至出現2周胖快6公斤的狀況。驚覺不對之下,急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求診,才發現自己原來有甲狀腺賀爾蒙不足(甲狀腺低下)的問題,醫師診斷她為「產後甲狀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在接受甲狀腺賀爾蒙的初步補充與治療1個月後,她的疲憊感已大幅解除,體重也開始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說,「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又稱「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不過除了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甲狀腺炎」還可以分成哪些?症狀都一樣嗎?甲狀腺炎會自癒嗎?飲食上是否有什麼禁忌?甲狀腺炎是什麼?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下方,正好在男生打領結的位置,大小、形狀也類似,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以及發育的功能,較常見的甲狀腺炎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以及「橋本氏甲狀腺炎」,兩者都好發於中年女性。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大部分是在感冒後發生,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患者的症狀包括心悸、盜汗、喉嚨痛、手抖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症狀。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與遺傳以及部分環境因子(碘攝取過多或是吸菸),患者體內會產生抗甲狀腺抗體,會破壞自己的甲狀腺組織,如果沒有調整飲食妥善治療,有可能會發展成甲狀腺癌。甲狀腺炎症狀有哪些?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亞急性甲狀腺炎最常見的症狀是在頸部甲狀腺的部位感覺疼痛,且可能併有發燒,頸部疼痛可延伸至耳朵、下巴或喉嚨,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吞嚥疼痛、倦怠、肌肉或關節酸痛。在發炎初期,因甲狀腺組織受破壞,可能釋放出甲狀腺荷爾蒙,而產生短期的甲狀腺亢進。病患因此出現心悸、怕熱、緊張等甲狀腺亢進的症狀。然而,之後卻又可能演變成暫時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絕大部份病人的甲狀腺機能最後會回復到正常。橋本氏甲狀腺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林安琪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40~60歲的女性,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5~10倍。發病初期常無特殊症狀,常見症狀為硬且有多發性結節的甲狀腺腫。此外,亦可能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病人可能一開始只有甲狀腺腫,後來慢慢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疲累、無力、怕冷、便祕、浮腫、皮膚及頭髮變乾變粗等) 。少數會出現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手抖、體重減輕、緊張、心悸、大便次數稱加,甚至凸眼等。甲狀腺炎的飲食禁忌?飲食禁忌主要針對橋本氏甲狀腺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婉禎指出,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治療以吃「低碘飲食」最重要,即避免多吃海中植物及海鮮,如海苔、海藻、海帶、紫菜、昆布等,包括昆布湯或昆布熬煮的火鍋湯底和拉麵湯;也可以考慮買無碘鹽,並減少外食機會;服用保健品時也要留意其含碘量。吳婉禎表示,透過飲食可降低病人甲狀腺腫、防止病程進展造成機能低下。若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則需給予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大部份人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每天約100~200微克,建議飯前服用,服用劑量的調整需請教醫師,切勿自行調藥。甲狀腺炎如何診斷?王舜禾醫師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可以藉由抽血與超音波診斷。依過去的研究顯示,此類患者有9成以上有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 Ab),因此可透過抽血來判斷是否有相關體質。因為甲狀腺可能曾經經歷反覆發炎,所以超音波下可見甲狀腺呈現不均勻回音(heterogeneous echogenicity),可以此來診斷。甲狀腺炎如何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多數病人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若症狀較嚴重,也可能需服用皮質類固醇。一般而言,服用類固醇1天之內,就可大大改善症狀。1週後便可逐漸減少類固醇劑量,但少數較嚴重的病人可能需使用類固醇長達3個月或更久。除消炎藥物外,若病患進入甲狀腺機能低下期,也必須暫時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若有甲狀腺亢進通常不需要治療,因為症狀常是短暫且輕微的。橋本氏甲狀腺炎治療方式同上述,飲食上改採低碘飲食,如果有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則需補充甲狀腺素。為什麼產後會發生甲狀腺炎?王舜禾醫師表示,在正常生理中,因為胎兒有一半基因來自於父親,為了防止母親的免疫細胞認為胎兒是外來物而導致攻擊胎兒,母體會在懷孕期間下調自體免疫力,形成免疫「容忍期」,但在分娩後母體免疫力會「大幅反彈」,因此有許多自體免疫疾病都容易在產後2~6個月內發生,而「產後甲狀腺炎」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其中一種。「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4-04-30 醫療.眼部
人工淚液、眼藥水可改善乾眼症症狀嗎?4大治療迷思一次看
中老年人好發乾眼症,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褚庭雯指出,淚液分泌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尤其更年期婦女因荷爾蒙改變,淚水分泌較不足,容易出現乾眼症症狀。現今隨著3C產品使用普及、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飲食上維生素A及Omega-3攝取不足,加上空氣汙染或長期暴露在戶外強風、冷氣房,乾眼症已有年輕化趨勢。常見乾眼症症狀,褚庭雯指出,除眼睛乾澀外,也容易感到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甚至有灼燒感,患者容易對環境中的光、風敏感,還會流眼淚。臨床上,除了民眾自述症狀外,也會透過理學檢查等確認眼表狀況。淚液膜分泌不穩是主因褚庭雯表示,乾眼症主要是因為眼睛表面淚液膜分泌不穩定,淚膜分三層,分別為眼瞼瞼板腺分泌的脂質層、淚腺分泌的水液層,以及杯狀細胞分泌的黏液層,三者缺一不可,只要其中一層分泌不足,就會引起乾眼症。乾眼症的治療也因成因不同而略有差異,褚庭雯說,像卸妝沒有確實清潔,可能造成眼瞼阻塞,可以透過熱敷眼睛達到舒緩,以40至45度的熱毛巾,每次約10分鐘左右進行熱敷;也可以透過脈衝光、熱動脈治療;還可以補充淚液、增加淚液品質,更嚴重者則要使用自體血清的眼藥水。戴隱形眼鏡注意透氧量預防乾眼症發生,日常眼睛保養相當重要。褚庭雯建議,飲食可多食用鮭魚、比目魚、沙丁魚等,素食者可以攝取亞麻仁油、核桃等;更要注意環境濕度,用眼時要記得眨眼,避免風直吹眼睛等,有助於遠離乾眼症。褚庭雯提醒,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者,可以選擇「透氧量」高的隱形眼鏡,但建議一天不要戴超過6至8小時,同時可以適當補充單支型未含保存劑人工淚液。4個QA了解乾眼症治療Q:點人工淚液有用嗎?A:適當補充人工淚液,可以改善乾眼症狀,但建議民眾有症狀應先就診,確診為乾眼症後,再視情況選擇合適人工淚液。乾眼症略分為缺水型及缺油型,醫師可以協助判斷應該補水還是補油,以及是否有其他症狀需要藥水輔助。Q:眼藥水可緩解眼睛不適?A:市面上有很多功能型眼藥水,但有些含薄荷醇或血管收縮劑等成分,短期使用雖然不適獲得舒緩,但長期使用可能加劇乾眼症狀。Q:蒸氣眼罩或熱毛巾敷眼睛,能讓眼睛不乾澀?A:乾眼症若為缺油型,油脂分泌不足影響淚膜的油脂層會造成乾眼症。以蒸氣眼罩或熱毛巾熱敷眼睛,可以軟化堵塞的瞼板腺的油脂分泌、促進血液循環,搭配眼瞼清潔,可以改善油脂分泌狀況,進而改善乾眼症。Q:眼睛冰敷也能改善乾眼症?A:冰敷是讓血管收縮,減少組織易釋放,具消腫、消瘀作用,可以降低過敏細胞活性、止痛止癢,但不建議使用冰敷消除乾眼症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5 癌症.抗癌新知
等罹癌就來不及!「癌症前兆」早在罹癌多年前就已出現,重症醫盤點「常見7症狀」提早預防
你了解你的身體嗎?你的癌症前兆早在罹癌多年前就已出現!其實早在你罹癌很多年前,你的身體已經透過很多不經意的狀態,反覆對你發出警告,但這些警訊卻被你忽略,一直到你身體細胞被癌化出現症狀,才發現自己罹癌,但到這時候一切都太遲了。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整理,在癌症形成之前發出7種預警信號,提醒你提早注意身體狀況以避免罹癌風險!罹癌前身體的7個小症狀1.一直感到疲倦一般情況下,疲勞後只要好好休息很快就能調整回来。但嚴重且長期反覆一直疲倦,就要引起注意!長期(超過6個月)難以恢復的慢性疲勞,被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多種體內多壓力來源有關,這些包括了血清功能系統、細胞因子和發炎反應,還有代謝功能失調、線粒體功能障礙,什至遺傳變化都有關。這些機制,導致人体免疫力受到長期的破壞,使潛藏在體內的癌细胞得到快速生長,尤其是消化器官癌症腫瘤,與慢性疲勞和便秘關係更加密切。2.腹部一直腹脹女性如果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下腹或骨盆疼痛、腸胃不適,出現進食困難或極易有飽腹感,持續數周不緩解,皆有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卵巢癌被稱為「婦女的沉默殺手」,因為它的症狀在早期通常不太明顯,且以持續的腹脹感,且不會輕易地消除居多,但是容易會被忽視。3.有經常性腹痛你經常有腹痛,而且夜間更為嚴重,平卧位更使疼痛加重,但又常常摸不到肚子那邊疼痛,甚至最後只有常坐著入睡,這些「找不出疼痛在哪個部位的長期腹痛,要小心癌王胰臟癌的前兆。這也是為何胰臟癌一發現已是晚期的原因,因為你沒有認真對待自己的肚子一直痛痛的,或者更是隨便挪個姿勢,讓腹痛暫時改善,又不去注意身體狀況了。4.一直感到火燒心火燒心又稱胃食道逆流,是形容食道底部的括約肌鬆弛,使胃酸逆流並經過食道至口中,因為強酸刺激所造成的燒灼感,就像是火燒一般,又因為食道與心臟位置皆在胸口處,因此這股燒灼感就像是「燒著心臟」一樣的不適。而長期胃食道逆流、如果合併有腹部疼痛、胃有大潰瘍,再服用止痛、止酸藥物後仍不能緩解,吃飯後還會出現飽脹或疼痛加劇、這樣的持續性消化不良現象,也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發生癌症的前兆信號,不可不慎呢!5.一直有血便問題血便常會與痔瘡混淆,有很多有痔瘡患者看到衛生紙上的血跡,以為是自己長年的隱疾而已,殊不知這很可能是大腸癌前兆。如果當血便不去檢查,等到你出現大便變細條、大便一直解不乾淨、排便次數也增多,甚至有些人還引起便秘問題,通常在這些症狀都出現,已經是大腸癌晚期的表現。呼籲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其檢查目的,就是及早發現大腸是否有息肉,或大腸直腸腫瘤,出現了惡變情況。6.尿尿一直有血尿當你的尿液呈現黃色並帶有血跡,而身體沒有其他明顯不適時,可能會誤以為這僅僅是身體上火,然而這種情況可能是膀胱癌的警示信號!在膀胱腫瘤中,惡性膀胱癌佔大多數,良性腫瘤相對較少見。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都可能導致無痛性血尿,即肉眼可見的血液混雜在尿液中。由於缺乏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患者可能不會重視這一個症狀,從而延誤及時的醫療診斷和治療。7.一直在咳嗽咳嗽,是一個普遍的症狀,但如果咳嗽持續且難以治癒,就需要格外注意了。以下咳嗽的情況,可能預示你有肺癌風險:.持續性的乾咳,感覺刺激性強且難以緩解.咳出帶血的痰、痰中有血絲,且這種情況出現得間斷不定.咳嗽時伴隨胸部悶痛或呼吸急促.咳嗽時排出大量泡沫狀痰液.咳嗽並伴有不明原因的低燒或輕微發熱如果出現了持續3個禮拜以上的咳嗽,且服用藥物後,症狀無改善,建議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便查看肺部是否存在異常。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肺癌!「身體向你常見多次求救信號,每一次都給了你防止癌變的機會!你要好好珍惜自己!」我們的身體具備自然防禦系統,能夠在癌症形成之前發出多種預警信號,這些信號是身體試圖阻止癌細胞發展的機會。黃軒以自己病患的例子舉例,許多罹癌的病患和家屬,都會問為什麼會罹癌?對此他提醒,其實重視這些預警信號是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前兆可能是身體在努力抵抗癌變過程中的反應。只要你抓住每一個機會,對這些信號保持警覺,我們仍可以及時早點診治,更防止了晚期癌症的發展!以上常見癌症罹癌前身體7個小症狀要特別注意,若有相關症狀要當心!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健康習慣
-
2024-04-24 醫療.皮膚
罹患水痘埋下疼痛炸彈 跟著林鉅勝醫師、淑芳阿姨預防帶狀疱疹
許多人年幼時都有罹患水痘的經驗,但卻不清楚儘管水痘痊癒了,致病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可能不會消失,而會潛伏於脊髓背根神經節中,當人體免疫力變差時便再次活化,引發帶狀疱疹。在台灣,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會在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¹,如火灼燒般的疼痛還可能痛達數個月、甚至數年²。國民阿嬤淑芳阿姨也表示:「聽身邊的朋友說,皮蛇纏身痛到快崩潰,不痛不知道,但一旦發作了,那種疼痛可是這輩子都不想再想起。」水痘紅疹消退以後病毒卻可能不會消失 病毒再活化、引起帶狀疱疹 強烈疼痛感恐達數年林鉅勝主任說明,台灣民眾在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機率約為32.2%,帶狀疱疹急性期症狀含紅疹、水泡、疼痛等¹,曾有病人形容,只要觸碰皮膚就會劇痛,僅是穿衣服蓋著就感覺到強烈不適,讓自己不管站或坐都相當難熬。林鉅勝主任進一步指出,帶狀疱疹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痛完就好了」,事實上帶狀疱疹除了急性期的疼痛以外,還可能發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部分患者的痛感可能長達3個月以上²,曾經有年長病患疼痛超過1年,不僅身體非常不舒服,心理也形成巨大壓力,其生活品質更是劇烈下降³。守護自己與家人健康 提前預防帶狀疱疹、維持良好生活型態林鉅勝主任指出,帶狀疱疹引發的疼痛容易影響白天與夜晚生活,白天時上班族難以好好工作,年長者也難外出社交與運動;晚上則常常痛到影響睡眠,讓早上精神不佳,形成負面循環³′⁴′⁵。目前對於急性帶狀疱疹可用抗病毒藥物、類固醇、止痛藥等來治療及緩解,針對疱疹後神經痛則需要靠辣椒素或是抗癲癇藥等來舒緩⁶,但緩解程度相當有限,研究顯示只有14%的年長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病患對治療感到滿意⁷。「面對帶狀疱疹,謹記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林鉅勝主任提醒:「維持對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的免疫力,是避免皮蛇危機的重要關鍵,除了保持規律作息、攝取充足營養⁸、減少壓力⁹以外,民眾也可向醫師諮詢是否適合施打帶狀疱疹疫苗²,主動出擊才能守護自己的健康。」「為了自己好,也為了避免造成別人的負擔,及早來預防、及時做好疾病管理,這件事是我最重視的!特別是年紀較長的族群²,免疫力持續變差,更是要特別小心。」長期身處於影劇圈、需要面對高密度、高強度拍攝工作的淑芳阿姨也鼓勵:「不管我們幾歲,都要自己好好的愛自己,或是主動關心家人的健康,透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施打疫苗²等等,全家齊心打擊帶狀疱疹威脅!」點擊下方連結,聽聽淑芳阿姨怎麼迎戰帶狀疱疹威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VIZE-cMx8 NP-TW-HZU-ADVR-240002 | Date of preparation: Feb 2024 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¹ Pamphlet on Vac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2023;1-28² Harpaz R;MMWR;2008;57;1-30³ Lukas K;Zeitschrift für Gesundheitswissenschaften;2012;20;441-451⁴ Matthews S;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2019;6;ofz007⁵ Curran D;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rapy;2022;11;2265–2277⁶ Saguil A, et al. Am Fam Physician. 2017;96(10):656-663.⁷ Johnson RW, et al. BMC Med. 2010;8:37.⁸ Chen JY, et al. Popul Health Manag. 2012;15(6):391-7.⁹ Schmidt SAJ, et al. Br J Dermatol. 2021;185(1):130-138.
-
2024-04-24 焦點.用藥停看聽
胃痛可以吃消炎止痛藥嗎?長期吃會怎樣嗎?藥師解答止痛藥十大常見問題
藥局作為社區健康的第一線,對民眾扮演衛教重要角色,民眾的問題五花八門,小花藥師花逸修統整藥局第一線常見問題,幫助民眾更釐清健康與用藥知識。Q1:胃痛可以吃消炎止痛藥嗎?A:不行,反而會更慘胃痛絕對不可以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以免加重病情,應儘速就診,由醫師診斷病因。Q2:(情緒上的)心痛可以吃止痛藥嗎?A:情緒上的心痛沒效:)Q3:抗生素跟消炎藥有什麼不一樣A:消炎藥是可以抗發炎的解熱鎮痛劑,抗生素是拿來殺菌的,例如治療細菌等外來微生物引起的感染。Q4:抗生素可以消炎嗎?A:如果是細菌引起的發炎,把細菌殺死之後就不會發炎了。Q5:止痛藥都傷腎嗎A:錯!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跟鴉片類止痛藥不會。Q6:普拿疼會傷腎嗎?A:不會。不過,若長期服用藥物仍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意見。Q7:什麼麼止痛藥會傷腎A:我們簡稱NSA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Q8:洗腎都是止痛藥害的嗎?A:不一定,血壓血糖血脂其實更重要。Q9:必須長期吃止痛藥怎麼辦?A:定期抽血、監測腎功能。Q10:止痛藥吃多久會傷腎?A:很難講,控制好三高跟定期監測腎功能更重要!以上是藥局第一線工作人員常見的止痛藥問題,很多民眾遇到疼痛會自行買止痛藥緩解疼痛,造成藥物濫用的情形,若有身體問題,仍應諮詢專業醫師藥師,為自身的健康做好把關。關於作者/小花藥師花逸修 社區藥局筆記Instagram粉絲數5.1萬為知識型藥師KOL 第一名長年關注藥局產業,希望整體產業更好
-
2024-04-20 焦點.健康知識+
醫生開的「抗生素」有副作用嗎?沒症狀就可停吃?忘記按時服用怎麼辦?「10抗生素QA」一次看
我們常會聽到醫生要開「抗生素」這種藥,抗生素通常會用在中耳炎、陰道炎、尿道炎、腸胃炎等被細菌感染的疾病,可以幫忙去除我們身上的壞細菌。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針對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你的觀念正確嗎?像是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抗生素藥膏做什麼用?忘記按時服用抗生素時該怎麼辦?什麼叫「抗藥性」?關於「抗生素」的疑問專家一次解答!抗生素有副作用,能不碰就不要碰? 過度害怕副作用或抗藥性,能不吃就不吃,甚至認為抗生素會影響身體免疫力而拒絕醫師處方,是一大迷思。藥師王怡茹表示,適當而節制地使用抗生素,在使用者身上並不會出現抗藥性問題,例如手術或拔牙前後的預防全身感染用法,或是確定為細菌感染時的治療性使用等,並不需排斥使用。有些人用藥的前幾天會有輕微腹瀉症狀,其實是抗生素重新調整腸胃道菌叢分佈,讓壞菌透過腹瀉方式排出體外,此時多補充水分即可。透過臨床醫療人員與民眾本身於使用期間的監測與注意,可以降低副作用的發生風險。但若出現嚴重水瀉或是脫水,請儘速就醫。少部分病人使用抗生素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皮膚紅疹等過敏反應,極少數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最嚴重甚至危急生命。所以在服用抗生素期間,需隨時注意身體反應與變化,當出現過敏症狀,請將服用藥物的藥名、成分記錄下來,症狀嚴重時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吃抗生素有什麼禁忌嗎?可分為幾類來討論:1.四環黴素類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是非常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大家熟知的「抗生素不要跟制酸劑、牛奶或鐵劑一起吃」,指的就是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因為制酸劑、牛奶、鐵劑中都含有二價、三價的金屬離子,會跟抗生素結合,減少吸收與療效,最好相隔2小時再吃。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應用範圍非常廣,最常見是用在青春痘的口服藥物;再來,瘧疾、鼠疫、退伍軍人症,或是一般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都可以使用四環黴素。但隨著抗藥性的增加,四環黴素已漸漸不是最廣泛使用的第一線抗生素。2.環丙沙星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抗生素多用在治療腹部疾病,例如腸胃炎、傷寒,還有骨骼及關節感染,甚至是腦膜炎的預防性投藥等;但副作用可能引起腹部痙攣,或是肌肉不適,如果跟咖啡、茶類一起喝,會影響咖啡因的代謝,造成心悸,建議配服白開水最好。3. 甲硝唑類甲硝唑類(Metronidazole)的抗生素,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白帶、骨盆腔炎、心內膜炎、阿米巴痢疾等疾病作用特別好,台灣最常見的藥物像是服立治兒(Flagyl),簡單來說,主要是拿來治療生殖道、腸道等地方的細菌感染。而甲硝唑會干擾酒精的氧化作用,導致乙醛聚集,出現戒酒樣症候群(disulfiram-like),也就是服用戒酒藥物時的症狀, 出現頭痛、流汗、潮紅、噁心嘔吐甚至嚴重低血壓、昏厥的情況;所以在服用甲硝唑的前後3天,建議不要喝酒、也不要碰含酒精的食物。4.采福適膜衣錠(Linezolid、ZYVOX)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抗生素,針對已有抗藥性的各種細菌作為新一代可殺菌的抗生素,所以多半應用在醫院型的感染,如醫院型肺炎等;另外也會用在皮膚感染、複雜性皮膚感染、併發菌血症的疾病等。不過采福適會抑制酪胺酸代謝,酪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到腦內產生多巴胺,給人愉快的感覺。如果代謝不良會導致頭痛、血壓上升,肌肉運動不良的問題,所以在療程中,要避免吃含有酪胺酸的食物,如紅酒、啤酒、臘肉香腸、巧克力、起士乳酪。什麼叫「抗藥性」?抗生素是人類用以對抗細菌、抑制細菌生長的化學物質,但未感染而濫用、選錯抗生素、未完成療程或藥量不足等不當使用抗生素的情形,會導致原先可以殺死的細菌變得更難被消滅,是造成抗藥性細菌的主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最新一季監視報告,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加護病房檢出的抗藥性病原菌占比普遍升高,其中,又以區域醫院加護病房增幅較大。推測與抗生素新藥補給不足、替代藥物效果未達預期等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邱政洵教授指出,若放任細菌抗藥性的盛行率持續惡化,估計到西元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相當全年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台灣屆時每年也估計將有超過3.3萬人因此喪命,相當於2021年6大癌症的死亡總和目前常見的「抗藥性細菌」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腸內菌屬(Enterobacter species),取其英文字首合稱為「ESKAPE」,是全球公認的6大恐面臨無藥可用的抗藥菌。抗生素和消炎藥一樣嗎?不一樣,抗生素跟一般的消炎止痛藥不同。藥師王怡茹表示,並非所有的發炎都可以用抗生素來當作消炎藥,也不是所有的發燒都一定要用它才有效。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身體內的正常菌叢還可能受到抗生素的摧殘,免疫能力變得越來越差。每一次生病需不需要吃抗生素,應該要服用那一種,都需要經過醫師根據不同病癥、化驗結果、臨床經驗來決定,千萬不可以認為抗生素「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就自行隨意服用。如何避免產生抗藥性?根據衛生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資料,為了減緩抗藥性病菌的產生,衛生署有提供「三不政策」建議:1.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一定要由醫師處方才可使用。2.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如果只是感冒,有90%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不用抗生素也可以自然痊癒。3.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 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根據宏恩綜合醫院的衛教文章,一般抗生素以空腹服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之吸收效果較好,若會對胃部造成刺激,則可與食物一起服用。什麼時候可以用「抗生素藥膏」?皮膚表面有許多益菌定殖,藥師廖偉呈表示,若傷口沒有感染風險時,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藥膏。尤其不少民眾,只要皮膚有傷口,就塗四環黴素外用膏(廣效型抗生素),將皮膚表面本來定殖的好菌全都殺光,事實上,不當的使用抗生素藥膏是有可能造成細菌抗藥性,同時也會破壞皮膚正常菌叢,造成更多皮膚問題。正確的傷口護理第一步是由內而外清洗傷口,最好以大量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目的是減少傷口細菌,清楚評估傷口性質。若是乾淨的傷口,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乾淨即可,再以適當的敷料覆蓋。若是較髒的傷口用1%水溶性的優碘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待30秒消毒,再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若是有感染或已發炎的傷口,請依專業人員指示使用適當的抗生素藥膏,千萬別自行拿藥膏亂塗。醫生說抗生素要按時吃,忘記服用時怎麼辦?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如果想起時已忘記服藥,儘快服用藥物即可;若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超過2次服藥時間的中間點),則跳過不用,下次再恢復正常時間服藥即可(除非有醫師特別指示,否則請勿自行使用雙倍量)。感冒可以請醫生開抗生素吃嗎?不可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通常上呼吸道的感染大多數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症狀如咳嗽、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染有效,對於病毒性感冒並沒有效。一般而言,對於病毒性感冒,只需要症狀治療即可,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則需經醫師評估後,再給予抗生素使用。延伸閱讀: 還在吃超商麵包當正餐?害你變胖又覺得累!小心吃出痰濕體質,營養師教你不踩雷的挑麵包攻略 為什麼一堆人跑步減肥都沒瘦?因為他們在減肥撞牆期時,少做了這件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護理人員應該得到他們受之無愧的尊重與感恩
【編者按】:醫病平台在春節過後,邀請到兩組護理人員就他們的不同位階分享他們對護理教育以及護理工作的感受與心聲。在第一組(2/19,21,23)的護理系師生寫出他們對「護理工作的學與教」的看法,第二組(3/18,20,22)護理系畢業後在國內經歷過不同的臨床職場訓練,而走入不同生涯規劃的心路歷程。他們分享護理工作的心得,也發出希望提高「友善職場環境」的呼籲。感動之餘,我們邀請了兩位醫師發表他們對護理師需要得到尊重的看法。一位當過兩個大醫院的行政首長又是護理界傑出領導人物的夫君,寫出護理人員的奉獻以及他們應得的尊重。→想看本文衛福部王必勝次長寫出政府對護理人員的肯定以及正在改善的政策。→想看本文本人也從醫學教育的角度指出國內外護理人員在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性。我學生時代對精神醫學非常有興趣,當我醫學院畢業時,台灣所有醫院與醫學院都是以「神經科」與「精神科」合為一體的行政教育單位「神經精神科」,而因為工作性質,護理人員在這專科遠比起其他臨床學科更受到重視。我在這環境下,完成台大醫院住院醫師四年加上主治醫師一年之後,我於1975年到美國進修「神經科」。因為制度不同,我在台灣的畢業後五年的臨床訓練都不被承認,而必須從「神經科」第一年住院醫師做起。這是我是生平第一次出國,語言與文化方面的隔閡造成我在臨床醫師與病人的溝通產生許多可能一般美國醫師不會是問題的問題。記得初到美國時,我對語言、口音以及美國人的俚語(slang)的不了解引起許多困擾,使我深深感受到這些「白衣天使」幫忙我了解病人與家屬的需要,我才能給予病人最好的照顧。後來當我完成訓練,當了主治醫師,在醫學院也積極參與醫學生的臨床醫學教育,最慢慢爬升到教授,並負責住院醫師訓練計畫的主持人以及醫學生的臨床教師。我常常不忘提醒住院醫師與醫學生如果不理解病人或家屬的反應時,最好的老師就是請教病人的主責護理師,才能對病人與家屬得到更深入的了解,而尊重護理師的好處也常常影響了這些「習醫者」的態度,使他們更能與病人及家屬建立更好的醫病關係。長年在國內與國外的醫療照顧經驗,讓我領悟到「白衣天使」的重要。同時在幫忙病人與家屬做困難的醫療決定時,護理人員常是最理想的幫手。護理人員有時比醫師花更多的時間在床邊照顧陪伴病人,而能及時地給予病人止痛、解憂。在我目前所工作的教學醫院,我們對剛披上白袍由醫學院走入醫院實習的醫學生,都安排資深護理師擔任「教學個管師」幫忙他們,而發覺這些醫學生從這些「學姊」身上學到了如何與病人、家屬溝通,找到自己能為他們幫忙的地方,而學生也發覺這些參加教學的護理師都非常願意幫忙醫學生。最後,我想說出我藏在心裡很久的個人觀察,我注意到在國內很普遍的現象是病人與家屬對醫師表達感激時,好像都忘了這些白衣天使所做的努力,有時我看在眼裡,忍不住會對病人與家屬說,「許多你們所感激的療護是透過護理師的幫忙,透過他們對你們的關懷使我們醫師才更了解你們的需要,要感謝的是護理師,而不是醫師而已。」記得身為醫學教育界所推崇的美國哈佛大學前醫學院院長費德曼醫師(Dan Federman)來台訪問時,他介紹他的夫人說:「當我在醫學生時代到醫院開始臨床實習時,我發覺這位護理師教我這麼多我過去不懂的照顧病人的訣竅,而我要離開這病房時,我還有許多還沒學完的,所以我就娶她做終生伴侶,以完成我的「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這非常幽默的介紹成了我難忘的回憶。的確,護理人員除了與醫師一起直接參與病人的醫療照顧以外,他們還替病人與家屬除憂解惑,做了許多其他醫院同仁都沒有注意到的貢獻。在台灣,護理人員長期地扮演「無名英雄」(unsung hero)的角色,現在應該是時候,讓台灣社會與醫院、醫學院以及醫療團隊對護理人員表達他們受之無愧的尊重與感恩。同時也衷心希望衛福部護理司蔡淑鳳司長所提出的護理人力政策整備12項策略計畫能付諸實行,才能使這些勞苦功高的護理人員繼續發揚他們偉大的傳統。延伸閱讀:2/19 護生看醫療環境2/21 我的護理志業2/23 護理友善職場環境維護,沒有局外人——將心比心的教學3/18 有護理師在,真的讓我們很安心3/20 感謝護理職涯中的你/妳,成為我持續在護理工作努力的養分3/22 由護理臨床教育反思護理專業與自我成長4/15 請對護理人員給予應得的尊重4/17 改善護理人員執業環境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工作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7 養生.運動健身
影片/「八卦導引」第二式:「大鵬展翅」訓練全身協調及重心平衡
整合東西方健身運動的八卦導引,以八卦掌為基礎,類似半蹲走轉的練習方式,可訓練整個人的重心平移。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張育愷推廣八卦導引運動,強調每天只要花5分鐘做一套動作,即可達到「健腦、健身、健心」功效。八卦導引第二式「大鵬展翅」,口訣是「大鵬展翅陰朝陽」,注重全身的協調性以及重心轉換過程之平衡,張育愷指出,此式動作著重上肢的延展和擰旋,以緩和的動作刺激肌肉;左右重心的轉換需要兩腿支撐全身重量,可增加下肢肌群力量。在動作轉換時,將意念專注於「小指翻天」,強調手臂拉伸,並延長呼氣與吐氣的時間。伸筋拔骨 擺脫肩頸僵硬張育愷表示,八卦導引有「伸筋拔骨、擰翻走轉」等特色動作,可讓肢體、姿態更加柔軟。所謂「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伸筋拔骨是指四肢末梢的伸長延展,將筋膜和骨架向外撐拔,以利筋脈的通順和形體結構的正位。拉伸肌肉有助於解除肩頸痠痛,把身體拉伸開之後,呼吸也會比較順暢。擰旋走轉 鍛鍊下肢平衡「擰翻」是在伸筋拔骨的基礎下,將身體四肢與軀幹進行擰旋,意即從手或腳先運作,再帶動腰胯旋轉,接著帶到肩背、手臂、全身的擰轉。走轉則是行走繞圈,用以鍛鍊下肢的伸展、肌力、平衡,可降低摔倒的風險。張育愷說,人體有十二經脈,分為陰面和陽面,大鵬展翅的細部動作對應手指到手臂的六條經絡,陰面經脈補元氣、調血氣及臟腑;陽面經脈調節疲勞止痛。第二式:大鵬展翅1.預備姿勢,雙腳分開呈馬步,兩手自然垂下2.身體下落,兩手打開,十指向外伸展,手掌朝上3.扣左手、左腳,展右手、右腳,前手小指翻天、後手手心朝外4.重心往後坐,扣右手、右腳,擺左手、左腳5.維持身體姿勢,小腿垂直於地面,後腳打直,大鵬展翅陰朝陽6.緩緩起身回正,蹲膝落胯,兩手交合為十字手【延伸閱讀】影片/「八卦導引」第一式:「猛虎出山」5動作要訣,脊椎伸展鍛鍊下肢肌力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6 焦點.健康知識+
手術不要排週五?專家拆解「醫院不會告訴你的3個秘密」
你可以先知道: (1)主治醫師周末雖不在醫院、但還是與醫院保持聯絡,有必要時值班醫師都能打電話或視訊給主治醫師,傳言說法錯誤,而且平日的夜間、凌晨,主治醫師也一樣不在院,可見傳言說法不成立。 (2)小病不要擠去大醫院的正確原因是「分級醫療」,而不是「大醫院資源有限」,傳言說法錯誤。網傳「醫院不會告訴你的三個秘密 」影片,片中提到手術不要排在周五,因為周六很多醫師都排休、照護沒保障;以及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小毛病靠蔥、薑食材,或是枸杞、菊花、黃耆、當歸等熬水喝,感冒、失眠、風濕痛等「就好了」。但專家表示,上述食材、藥材或許能在「症狀」初期、輕微時發揮緩解的作用,但是感冒分很多種、失眠也分很多種,傳言並未清楚說明這些配方適用的特定條件或對象、易生誤導,且部分藥材還有買不到、劑量要吃很大才有效等現實問題,對民眾而言未必實用。醫院不說的三件事? 原始謠傳版本: 醫院不會告訴你的三個秘密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內容大致描述「如果你的家人動手術,選周五的風險比其他時間都還要高,因為手術隔天通常是術後問題最多的一天,週五手術隔天週六有很多醫師都排休,急診室通常是人滿為患,所以你的護理就很難有保障。第二點,很多人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其實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所以掛號難、就醫難,如果你是小感冒或常見的突發病,不用跑大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可以了。第三,小毛病根本就不用吃藥,不用看醫生就會好了。(1)生薑蔥白熬水喝,感冒就好了(2)枸杞菊花熬水喝,肝火眼脹就好了(3)丹參當歸熬水喝,風濕疼痛就好了(4)酸棗仁龍眼肉熬水喝,血虛失眠就好了(5)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住院沒有平日、假日 值班人力可call主治傳言提到的第一點「周五動手術風險最高」、「周六很多醫師都排休」。MyGoPen 致電諮詢一位在台灣的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擔任公關工作,目前在地區醫院服務的工作者,他表示,主治醫師通常會在周一到周五、甚至周六上午進行門診的看診,所以民眾容易誤以為周六、周日是醫師的放假日,但其實周末對醫院來說,只是少了門診,住院的部分和平日並沒有差別。 傳言提到「周六醫師都排休」,但沒有明確表達是指「主治醫師」或其他醫師。他強調,主治醫師巡房的時間,往往都是利用白天有空的時段,因為主治醫師的工作除了門診看診、住院巡房外,其他工作還包括開刀、進行檢查、教學研究與值班的工作,但即使如此,有些特別忙碌的醫師也會在周末、甚至休假日巡房。健保規定「醫師」要每天巡房 但不限主治 但主治醫師並非固定每天都會巡房,根據健保支付標準的規定「醫師應每日按規定巡房,未巡房者,不予支付住院診察費」,但健保署並未規定巡房必須是主治醫師。病人住院期間,主治醫師不在醫院的時候,不管是假日或是平日夜間,依規定院方都會安排專科護理師、住院醫師、值班醫師與 on-call 待命的醫師等等人力,現在甚至可以利用電話或視訊設備進行線上會診,隨時掌握病人的最新病況。 此外根據醫院公關表示,依照流程,病人如果有問題,也是先交由專科護理師或住院醫師先行處理,再來才是致電主治醫師請教或討論該如何處置,如果有必要,主治醫師也會趕赴醫院處理。而且醫師的開刀排程也必須事先進行登記,每位醫師幾乎都有固定的上刀時間,部分較資淺的醫師若排不到周一到周五,也是會安排周六、周日的刀,而開刀房也會安排足夠的醫護人力以因應開刀的需求。住院都須先預約 醫院會安排相應人力 另外住院醫師會有《勞基法》的問題, 而使得部分醫院周六、周日的住院醫師人力較少,這時候醫院就要安排值班醫師,目前臺灣醫界遇到的問題是臨床護理師人力不足,甚至因此關病床、減少住院量,相關的新聞時有所聞。傳言提到的「周六醫師都排休」並未說明醫院運轉的機制、住院現場人力安排的細節,實際情況是病人住院都是先預排日期,前一天再由醫院住院組各別通知每個病人是否有空床、是否依預約日期入院,在事先已有預約、可調整病人住院日期的情況下,醫院必須依規定維持醫病比、護病比,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傳言第二項提到「小病不用跑大醫院」、「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所以掛號難、就醫難」。根據健保署「分級醫療」的宣導,「醫學中心擔負有研究、教學以及急重症病患的治療照護,其他層級醫院則另擔負有任務及功能」、「為了紓解部分醫院擁擠情形,健保署推動雙向轉診制度」,並有部分負擔、掛號費等轉診優惠。傳言提到小病不用跑大醫院為正確說法,但「大醫院資源有限」則為易誤導的說法,會讓不清楚醫院分級的民眾以為是大醫院「資源少」,實際情況為大醫院「資源較多」、但任務不同。傳言第三項提到 5 種小毛病可以自己用食材熬水,MyGoPen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 (1)生薑蔥白只對「初期」的「風寒型」感冒有效 傳言提到「生薑蔥白熬水喝,感冒就好了」,張家蓓表示感冒分很多種,西醫的感冒這兩個字,就跟中醫的感冒不見得那麼相似,西醫的感冒分為細菌或是病毒所造成的感冒,但是中醫的感冒是身體的一些免疫反應,例如身體遇冷、鼻黏膜血管收縮就是「風寒型」感冒,而新冠病毒則是「風邪型」感冒,傳言提到的「蔥白生薑」是針對風寒型的感冒,也就是一般口語常說的「冷到」打噴嚏、流鼻水的那種感冒,而且是初期才有用,蔥白生薑並不是每一種感冒都適合,這樣以偏概全的說法會讓民眾誤會,以為什麼感冒都能生薑蔥白熬水喝。(2)枸杞菊花只能緩解輕微眼痠 張家蓓指出,眼睛脹可能是用眼過度、也可能是眼壓上升,而枸杞菊花比較適合 3C 用太多的眼睛痠、眼睛血絲,非發炎的血管腫脹,如果症狀輕微,能用枸杞菊花煮水喝來保養、保健,但是如果已經是疾病的程度,喝了都不會好,那就應該要趕快看醫生。而且張家蓓表示,枸杞菊花其實沒味道,菊花只有香味、沒有甜味,而枸杞有酸敗味,這個茶飲常常會為了調整味道而加糖,一旦如此又會有增加糖份攝取的問題,提醒民眾注意。 (3)丹參當歸只能補血、活血 無法清熱 傳言提到「丹參當歸熬水喝,風濕疼痛就好了」,張家蓓指出,丹參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而當歸也是補血、活血,所以如果這樣的配方用在虛症的經痛還算合理,但是用在風濕可能就太遙遠了,頂多就是讓風濕疼痛的部位有活血的效果,卻無法做到清熱、止痛、治療,傳言的說法對「風濕」這個疾病的定義有問題。 (4)酸棗仁大缺貨 血虛失眠通常夾雜其他問題 傳言提到「酸棗仁龍眼肉熬水喝,血虛失眠就好了」,張家蓓表示,這個配方也許可以有緩解的效果,但是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買不到,大約 2 年前臺灣就出現酸棗仁科學中藥製劑缺貨的情況,去年 5 月主管機關、衛福部的中醫藥司回應相關事件時表示:「中藥供應資訊平臺」有接獲短缺通報、已協助調貨,但藥材本身沒缺。不過張家蓓表示,酸棗仁的供貨依然不穩定而且漲價,連產地中國大陸本身都傳出用大棗嫁接酸棗增產,傳言說法實務上並不可行,民眾根本買不到、買不下手。 張家蓓強調,酸棗仁很難吃,味道酸、苦、澀,睡不好的人有很多種情況,如果是胃不好、胃食道逆流引起的睡眠障礙,吃酸棗仁則會更睡不著,睡覺平躺後胃酸衝上來的症狀更嚴重,傳言提到酸棗仁、龍眼肉的配方治血虛失眠,但是現代人不可能只有單一種血虛失眠,可能是血虛失眠夾雜胃熱,或是血虛失眠夾雜血瘀,都要依照不同情況分別處理,不是一個配方就適用所有失眠、或是適合所有血虛失眠,傳言說法易生誤導。 (5)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 傳言提到「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張家蓓表示,黃耆生薑的配方要考量劑量的問題,黃耆主要功效是增強免疫力、補氣,但是劑量必須比較大,以一般煮水喝的情況來講,應該很難喝到足夠有效的劑量,頂多就是喝個風味茶、吃個風味湯的意思而已,很難達到藥用程度的療效。 張家蓓提醒民眾,傳言說法把問題、疾病看得太簡單容易,把疾病簡單化的同時,還可能忽略了造成這些症狀的實際病因,只用中藥材煮水喝緩解症狀,可能因此延誤即早診斷、治療,症狀往往只是身體發出的徵象,但中醫講求全人、全相的觀念,身體不適還是要找醫生,醫師診治尚且還要不斷分析、排除,才能辯證論治,以臺灣的醫療可近性、分級醫療架構,民眾還是可以得到相對良好的醫療照護,病人自行判斷風險大。結論 傳言提到三個醫院不告訴你的秘密,其中第一個有關不要安排在周五開刀、周末醫師排休多的說法並不正確,根據臺灣健保的支付規定,醫師必須每日按規定巡房,但並沒有規定一定要主治醫師才可以,也就是說包括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都可以,醫療照護仰賴團隊、有必要的時候值班醫師都能聯絡主治醫師報告、討論,否則周間日的晚上,主治醫師下班離院也同樣不在院內,傳言說法顯然不符合醫院運作的實際情況、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提到第二項為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為誤導說法,以醫學中心為例,醫學中心的任務包括教學、研究、服務,而且甚至還以急重症優先,醫學中心資源其實比較多,只是因為民眾迷信大醫院醫術好,所以輕症也到大醫院就醫才造成人多、才顯得資源「有限」,傳言「資源有限」的說法易生誤導。 傳言第三項提到的利用蔥、薑、龍眼肉等常見食材,或是枸杞、菊花、當歸、黃耆等常見中藥材熬水喝能用在感冒、失眠、眼脹、風濕痛等,「熬水喝小毛病就好了」,但專家表示,上述配方都只是輕微、初期時或許有效,且只針對症狀、並未區分造成症狀的是哪些不同疾病,建議民眾若有不適還是應該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小病變大病。(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4/hospit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