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楊雅棠
共找到
3048
筆 文章
-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疫苗二期期中資料出爐 專家:抗體效價略低
聯亞生技傍晚公佈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在安全性與耐受性部份顯示良好,並無嚴重不良反應,且中和抗體效價符合預期,將於六月底提交報告給衛福部食藥署,申請EUA許可。但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因聯亞的新冠肺炎疫苗抗體效價略低,但其中活化T細胞的部分難以用中和抗體效價評估,因此仍須看第三期臨床試驗才能知道確切保護力。第二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其研發的UB-612疫苗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未出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廿八天血清陽轉率,於19至64歲施打疫苗組達95.65%、65歲以上年長者施打疫苗組則達88.57%;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對於聯亞的數據結果,施信如表示,雖然不同的實驗室抗體效價難以比較,差一個細節或是使用的病毒為野生株或甲病毒,都會影響數據;就像長庚實驗室檢驗莫德納疫苗的抗體效價就和中研院差了三倍,推估約有兩千多。但以高端和聯亞的數據都來自中研院來看,高端的抗體效價為662,應與AZ疫苗的抗體效價差不多,而聯亞的抗體效價一百多確實不算高,「確實有些遺憾」。不過施信如也表示,聯亞的疫苗強調活化T細胞的部分難以使用中和抗體評估,因此還是要看第三期臨床試驗面對「真實病毒世界」的保護力,或是考慮作為其他疫苗的追加劑。聯亞疫苗的第二期臨床計畫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則表示,通常第二期收案人數較多,數據會較第一期來得低一些,但聯亞的疫苗期中分析結果仍符合預期。對於食藥署將採用免疫橋接方式與AZ疫苗進行比較,中和抗體效價的比較不低於AZ才可通過EUA。黃高彬則表示,若把施打AZ疫苗兩百多人的血清,以及接種高端、聯亞疫苗者的血清,都放在同一個檢驗盤上做檢驗,且使用相同病毒株,是可以比較的。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則表示,目前仍等待聯亞疫苗的資料送件,等資料都齊全後才會對外說明類比方式,一定會在排定的時間進行EUA審查。而目前兩百人接種AZ疫苗者都已抽血完畢,正在進行分析;至於高端於6月15日已向食藥署提出新冠肺炎的EUA申請,但經初步審查,送審資料尚不齊全,將發文請廠商儘速補件。
-
2021-06-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8歲以下成高風險群? 指揮中心:青少年染疫、重症低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未歇,疫苗接種率成防疫關鍵。我國自7月1日起將開放接種對象至第八類,但外界關心是否會設定時間未達標則繼續往下開放?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施打疫苗都是動態,只要開放對象群施打率沒有提高,就會往下開,「我一再強調不會等太久」。陳時中表示,目前都說疫苗接種到六成或六成五可達群體免疫,但目前策略就是拿到疫苗盡速施打。而針對屏東請求加發疫苗,原本沒有加發,但因這次量較大,現在將加發1200劑供熱區居民施打。而國外接種卡會登記接種疫苗序號,留學生出國也可能會被詢問相關序號,我國是否也會跟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系統都會有這個登錄施打批號,若留學生出國可以至旅遊醫學門診申請,請醫師開立出。但因為目前我國購買到的疫苗限制18歲以上施打,18歲以下沒打疫苗的年輕人是否會成為新一波的高風險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從5月11日以來有1萬3千多例個案,但0至9歲有425位、10至19歲有496位,總共僅九百多位,占整體6.9%,比例低。他表示,其他國家來看疫苗覆蓋率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知道青少年染疫比例是否愈來愈高,因為很多疫苗在這個年齡層不能接種,但0至19歲重症人數不多,0至9歲只有一人重症,10至19歲三人,重症仍以60歲以上為主。羅一鈞說,因此疫苗接種還是以長輩預防為主,且目前青少年停課在家學習,不是高風險族群。
-
2021-06-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mRNA疫苗恐引心肌炎 羅一鈞:打第2劑後比例比背景值高
美國最新資訊指出,接種輝瑞/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有心肌炎、心包膜炎副作用的風險疑慮。對於哪些族群不能接種mRNA疫苗疫苗?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表示,打第2劑之後出現心肌炎比例有比背景值高,特別是30歲以下包括青少年,12至30歲男性發生機率比女性高。要注意接種mRNA第2劑是否有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心肌炎、心包膜炎相關症狀。羅一鈞表示,最近歐美國家針對mRNA疫苗有統計上發現,打過疫苗後,特別是第2劑之後出現心肌炎比例有比背景值高,特別是30歲以下包括青少少年,而美國12歲以上的青少年可以打,12至30歲男性發生機率比女性高。羅一鈞指出,要注意接種mRNA第2劑是否有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相關症狀;治療狀況部分,目前大多數恢復良好,沒有死亡病例,加護病房住院者也很少。羅一鈞說,目前美國完成疫苗接種有很多人,但僅有300例報告有心肌炎,回顧病例後發現,有心肌炎的比例大約是100萬分之12,且男高於女,雖有加註警語,但建議接種的好處還是比較大。
-
2021-06-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網傳打mRNA疫苗變轉基因生物體 羅一鈞:不會改變基因
針對網傳新冠肺炎mRNA疫苗恐傷害人體,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澄清,mRNA疫苗「不會改變基因」,不會打下去就變成基因改造生物,這些疫苗均經過食藥署審查,國際上也使用普遍,BNT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都是審查核可,不要受到誤導。為保障健康安全,近日民眾踴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關於疫苗接種後是否產生副作用也有諸多討論。而指揮中心指出,疫苗中的mRNA並不會進入細胞核,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人體的DNA,或與DNA產生交互作用。指揮中心表示,我國目前已核准緊急使用授權的新冠肺炎疫苗分為兩大類,其中所使用的mRNA疫苗,其作用原理是將含有一段可轉譯成SARS-CoV-2病毒棘蛋白的mRNA注射至體內,接種後會在人體細胞質內製造出SARS-CoV-2病毒棘蛋白,作為疫苗抗原,進而誘發人體產生免疫反應,以對抗SARS-CoV-2病毒,疫苗中的mRNA不會進入細胞核、不會改變人體的DNA,或與DNA產生交互作用。指揮中心重申,我國核准專案輸入的mRNA疫苗,如莫德納疫苗,是經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廠商所提供的疫苗品質管制資料、非臨床藥毒理試驗及人體臨床試驗報告,確認疫苗的品質、安全及療效後,始予以核准。指揮中心表示,為確保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後廣泛臨床使用下國人用藥安全,我國已建立新冠肺炎疫苗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持續監控國外衛生主管機關發布之疫苗安全警訊外。此外,亦設有「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接受各界通報,蒐集、分析及評估我國新冠肺炎疫苗不良事件,並藉由收集相關安全資訊,監控其安全性,一旦發現具有未知或未預期之風險,立即啟動再評估機制,重新評估其療效與風險,並確認是否需採取相關風險管控措施。指揮中心再次提醒, 新冠肺炎疫苗與其他藥品一樣,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副作用,如過敏反應等,民眾接種前應主動提供自己的身體狀況,包括是否對特定藥品過敏、慢性病或正在服用的藥品。女性部分,指揮中心表示,需告知是否(或可能)懷孕、準備懷孕或正在哺乳母乳等,供醫師審慎評估其臨床效益及風險。接種後則應關心身體變化,部分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會發生接種部位疼痛、紅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等。指揮中心指出,這些症狀通常輕微並且數天內消失,但如發生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等,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病毒來襲改「密接」定義? 專家這麼說
新冠肺炎疫情5月中旬在國內爆發,近日疫情看趨緩,屏東枋山卻發生12人群聚感染,其中有6例是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但Delta變異株傳染性非常強,中國大陸專家表示,10天之內就發生5代傳播傳播,因此應改變「密切接觸者」的概念。對此,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還需要看更多個案的情形,才能下此定論。中國大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近日表示,由於Delta變異株傳播力高,過去密切接處者的概念已不適用,過去是在發病前兩天的家人、同辦公室、1公尺之內同吃飯、開會,應改為在同一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築,在發病前四天等,列為調查對象。而屏東枋山發生的群聚,也懷疑是從秘魯回來的阿嬤只是和鄰居的另一位阿嬤在倒垃圾時短暫接觸,而造成感染擴大,其中6人是偵測到Delta病毒。因此,我國是否修改密切接觸者的定義也受外界關注。但黃高彬表示,目前看到Delta病毒株的仍不脫新冠病毒的特性,也就是發病前一天到發病後三天的傳染力最高,之後便會下降。他說,目前已知案13332的祖孫和案14407的親戚一家,房子有打通,因此是否真的只是倒垃圾時接觸,以及是否全程戴好口罩,都是調查的重點。因此Delta病毒的傳播力,還要調查非密切接觸者的感染情形,才能下定論,再進一步討論是否修改密切接觸者的定義。至於新北市長侯友宜建議中央採取全面入境普篩,解隔離也要PCR。黃高彬則表示,因為目前入境規定已要求提出PCR檢測陰性的證明,因此入境當下仍可能是在潛伏期階段,無法驗出,且目前指揮中心也已經採取期滿前採檢的措施。因此他認為,不需要入境篩一次、期滿再篩一次。
-
2021-06-27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解決急診大塞車 健保署長李伯璋:研擬使用者付費
急診是急重症的第一線,一旦發生突發事故,急診就如同戰場,湧入大量病患,藉由醫護人員的快速應變和分類,讓病患在最短時間獲得醫療診斷。然而,民眾為求快速就醫而濫用急診、造成急診壅塞的情形,一直為外界所詬病。民眾使用急診多數是哪些科別,真的有許多輕症患者湧向急診嗎?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分析急診就醫數據,了解國內醫療現場實況,也為民眾建立正確的急診觀念。根據107年到108年的健保資料,急診前十大申報案件及順序排名並無太大落差,一直是其他不明原因發燒、腹痛及骨盆痛、頭暈及目眩、未明示非傳染性胃腸炎及結腸炎、喉嚨痛及胸痛、肺炎、腕部手部及手指開放性傷口、頭部表淺損傷、泌尿系統其他疾患、急性上呼吸道多處或未明示感染在榜上。109年急診數量大幅下降,呼吸道感染退出前十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在五、六名徘徊的「肺炎」,109年卻掉到第十名,而原本一直處於第十名的「急性上呼吸道多處或未明示感染」,則完全不見蹤影。除了排名順序略有更動外,整體案件數在109年也大幅下降,以第一名的案件來看,107和108年分別為44萬2,638及48萬7,171件;109年則為36萬3,368件。想「馬上看診」的民眾,排擠真正需要急救的病患。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理論上急診就是搶時間,讓急迫的疾病可以快速獲得處理。然而一旦有些人不願在門診等待,為了「快一點」看到醫師而跑到急診,真的需要搶救的病患就會受到影響。就像近期新冠肺炎升溫,許多民眾湧向急診篩檢,但急診人力固定,急診馬上就「爆了」。針對這種「等不及」看病的情況,現行以開設「門急診」,將門診人力調到急診來因應。但李伯璋認為,這只是不得不的作法,這樣扭曲的醫療生態,正是醫療改革的重點。而急診整體案件數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109年大幅下降。李伯璋認為,或許可等到疫情結束後,扣除篩檢人數,檢視有多少病人需要看急診,當作未來真實的參考數據。控管急診人數,需從民眾「使用者付費」著手。但得到真實數據後如何控管人數,不讓民眾往急診塞?不只是醫療端的問題,也必須從民眾端著手。李伯璋說,有時候制度除了道德勸說的方式,也需要強制才有辦法改變,「就像現在民眾不戴口罩就開罰一樣」,若民眾到急診要付很大代價,自然就會有感。他表示,不要把所有問題都壓在醫療體系,「這樣醫療體系也很無辜」。因此等疫情過後,希望往使用者付費的方向去做,才有辦法真正改革。獎勵方案六度修正,確保重大疾病照護品質。而為解決急診雍塞,衛福部除了在99年公告急診五級檢傷分類基準,快速檢定病人病況危急與嚴重度外,健保署也在101年推出急診品質提升方案,並在108年做了第六度的修正。其中為確保重大疾病照護品質,訂出四大重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外傷、嚴重敗血症、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分別訂定需在一定時間內接受必要處置,並給予獎勵。然而急診除了民眾自行就醫,也包含緊急醫療派案的病患,這樣的指標對於肩負重任的醫學中心或是區域醫院來說是否不公平?李伯璋表示,健保長久以來都是獎勵方案,且訂定許多指標來「管理」。然而急診病人變數很多,包括暫留時間、病患能否存活出院等,都不是掌握在醫院手上,這樣的評比確實很難。他說,雖然短期內難以針對品質提升方案進行變動,不過健保署現在也思考,如何提升急診必要醫療行為的點值,例如提升CPR的支付點數,讓第一線醫師不用擔心費用被核刪,放心對病人施以治療,不要再發生過去「急救CPR比按摩還便宜」的現象。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試劑實測 10分就出爐
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後詢問度高,本報記者實測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流程,儘管居家快篩,不像核酸檢測需要直戳鼻咽「一根入魂」,但採檢過程仍需忍受不適,但想到自主採檢有助防疫和自主健康管理,記者還是「含淚」測試。先至超商購買居家快篩試劑,記者選擇第一眼看見的「福爾威創新冠病毒抗原快篩檢驗套組」。先看仿單,拆開包裝,採檢棒長約十五公分,尖端柔軟,刷頭大小如一般棉花棒,須放進鼻孔裡深入二點五公分,大約是食指戳進鼻孔到底的深度。採檢棒細如原子筆芯,材質又軟,輕輕往內一伸,很容易超過二點五公分。採檢棒戳鼻 眼淚流下來記者一度感受採檢棒刷頭直達眼窩,旋轉五下,鼻腔內部猶如在攪巧克力碎片的冰炫風,瞬間讓眼淚也不爭氣地流下,此時嘴巴不得不張開協助換氣,抽出採檢棒時,又是一次刺激。另一位實測時,採檢棒在鼻孔中旋轉時雖不感覺痛,卻頭皮發麻,頭暈持續卅分鐘才舒緩。完成採檢後,採檢刷得放進萃取液中,同樣轉一轉,靜置一分鐘,再蓋上蓋子,滴進快篩卡匣。首次快篩初體驗的兩位記者,內心冒出「陽性該怎麼辦?」看著滴進卡匣的液體朝向試紙另一端奔跑,淺淺顏色一點一滴浮現,結果是「陰性」,讓人鬆了一口氣。輕症、無症狀者 難篩出來居家快篩從採檢到結果出爐,前後不到十分鐘,但記者採買的居家快篩試劑,Ct值廿以下才能被採檢出來,對多數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恐怕有偽陰性,民眾若有接觸史疑慮,不希望在外排隊篩檢,居家快篩是很好選擇,但建議即使完成採檢,仍需要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必要時還是得要去就醫。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試劑價格偏高 消基會籲公費供應
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大家可在藥局、超商等通路購得,專家提醒,居家篩檢適合在確診者較多的高風險區或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時使用,不可因驗出陰性就掉以輕心,並建議食藥署應想辦法調降價格,並公布各廠牌可檢測Ct值範圍及PCR檢測的陽性一致率,供民眾評估試劑的準確程度。消基會表示,目前市售快篩試劑要價皆比歐美國家原售價貴,呼籲政府普設快篩站或以專案進口,提供民眾一定數量的快篩試劑,藉由公費供應,鼓勵民眾自主快篩,才能有效阻斷傳播鏈。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國外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普遍,包括開放運動賽事入場、民眾進辦公室開會等。像德國、瑞士,每月發給每人五盒,供民眾每周檢測,反觀國內,居家快篩價格偏高,政府應想辦法調降價格。消基會舉例,英國民眾每人每周可免費申請使用兩份快篩劑,而政府要求民眾完成自主篩檢後上網登記結果,作為控制疫情及疫調參考。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國外有小學生快篩陰性才能到校上課的案例,未來台灣可主動監測,疫情竄起時更快匡列。沈采穎表示,不同製劑皆標榜和核酸檢測陽性一致率達九成以上,但可檢測的Ct值範圍不同,結果也不同。食藥署應公布各廠牌可檢測Ct值範圍及PCR檢測的陽性一致率,並搭配「器材識別碼(UDI)」上傳快篩結果。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實測 記者「含淚」測試 10分鐘就有結果
衛福部食藥署通過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後詢問度高,從一定要去醫療院所採驗到自己在家可測試,到底應該如何使用?本報記者實測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流程,雖然居家快篩不像核酸檢測需要直戳鼻咽,採檢棒彷佛直入靈魂深處,但採檢過程仍需忍受不適,但想到採檢有助防疫和自主健康管理,還是「含淚」測試。 先至超商購買居家快篩試劑,超商店員指出,幾乎一上架就秒殺,有些藥局得先預購,一周後才有貨。店員還說,目前購買居家快篩試劑多為年輕人,有人似乎是「易受驚」體質,懷疑自身染疫卻又不敢去社區篩檢站採檢,深怕採檢棒頂到鼻咽,承受不住「一根入魂」。記者在超商選擇第一眼看見的「福爾威創新冠病毒抗原快篩檢驗套組」,回家後開始檢測。先看產品仿單,,拆開包裝,採檢棒長約十五公分,採檢棒尖端柔軟,刷頭大小如同一般棉花棒,必須放進鼻孔裡深入二點五公分,大約是食指戳進鼻孔到底的深度。採檢棒細如原子筆筆芯,材質又軟,輕輕往內一伸,很容易超過二點五公分的深度。記者一度感受採檢棒刷頭直達眼窩,旋轉五下,鼻腔內部猶如在攪巧克力碎片的冰炫風,瞬間刺激讓眼淚也不爭氣地流下,此時嘴巴不得不張開協助換氣,抽出採檢棒時,又是一次刺激感。仿單說明,同一根採檢棒,還得放到另一個鼻孔再戳一次,兩處眼窩都被同一根採檢棒抵達,算是平衡兩邊留下的不適感,得吞好幾次口水才得以恢復正常。另一位實測時,雖然採檢棒在鼻孔中旋轉時不感覺痛,卻是頭皮發麻,後續頭暈持續卅分鐘才舒緩。完成採檢後,採檢刷得放進萃取液中,同樣轉一轉,靜置一分鐘,再蓋上蓋子,滴進快篩卡匣。首次快篩初體驗的兩位記者,看著滴進卡匣的液體朝向試紙另一端奔跑,經過T位時,顏色持續慘白,抵達C位時,淺淺的顏色一點一滴浮現,結果是「陰性」,讓人鬆了一口氣。採檢之前,不知結果,採檢液體滴上卡匣的瞬間,內心冒出「陽性該怎麼辦?」開始想是不是還得到醫院或社區採檢站再接受核一次「一根入魂」的採檢,才剛思索,採檢結果就已出爐,一條線,是陰性。居家快篩從採檢到結果出爐,前後不到十分鐘,但記者採買的居家快篩試劑,Ct值廿以下才能被採檢出來,對多數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恐怕有偽陰性,建議即使完成採檢,仍需要持續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包含每天定時量測體溫,紀錄排便、身體情況等。民眾若有接觸史疑慮,不希望在外排隊篩檢,居家快篩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一劑約要價350元到400元,比較其他國家,台灣費用稍嫌昂貴,若能降低民眾負擔,提高自主篩檢意願,即時揪出無症狀感染者,應可協助阻斷疫情。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成常態 專家傳授最合適的快篩時機
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大家可在藥局、超商等通路購得,專家提醒,居家篩檢適合在確診者較多的高風險區或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時使用,不可因驗出陰性就掉以輕心。另外,國內居家快篩價格偏高,政府應設法壓低價格,才可能普及。國外自主快篩有先例,美國推出快速抗原自檢,於藥房、零售商場、線上通路都買得到。日本則在東京等都會區設置快篩包販賣機。德國、南韓、新加坡、印度也推出居家用快篩包。英國側流抗原測試套組則由政府免費配送,民眾在家自主快篩後,必須上網登記結果。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快篩試劑開賣後,民眾購買意願高,國外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普遍,包括開放運動賽事入場、民眾進辦公室開會等。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國外有小學生快篩陰性才能到校上課的案例,未來台灣在各單位可主動監測,疫情竄起時更快匡列。沈采穎表示,國外大量開放民眾篩檢,前提是政府公布快篩試劑檢驗標準,壓低試劑價格,像德國、瑞士,每月發給每人五盒,供民眾每周檢測。反觀國內,居家快篩價格偏高,政府應想辦法調降價格。沈采穎表示,不同製劑皆標榜和PCR的陽性一致率達九成以上,但可檢測的Ct值範圍不同,結果也不同,建議食藥署公布各廠牌可檢測Ct值範圍及PCR檢測的陽性一致率,並搭配「器材識別碼(UDI)」上傳快篩結果,提供餐廳、活動入場時掃描條碼確認驗陰性入場,若只開放居家快篩卻無配套,難以普及。林氏璧指出,相較醫事人員所用的篩檢棉棒,居家快篩一般民眾容易操作。但不論何種廠牌,快篩試劑都可能有偽陰性、偽陽性,加上民眾操作時可能有沒有真正取得檢體、尚在潛伏期等狀況,可能驗出陰性而自認安全,放心出門趴趴走,那就很危險。林氏璧表示,居家快篩有助抓出無症狀感染等隱形傳播鍊,驗出陽性別過度驚嚇、陰性也別太有安全感,若自己有相關接觸史、身旁的接觸者確診,仍建議與當地衛生局、1922聯繫,到醫院做PCR篩檢。林氏璧以日本去年經驗來看,若不幸再爆發疫情,醫療量能可能緊繃,建議民眾平時囤口罩、乾洗手、酒精等,也可準備居家快篩試劑,作為家庭防疫常備物資,尤其尚未列入優先施打名單中、短期內打不到疫苗的年輕人,可先「超前部署」。
-
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現緩打潮 保留必要向下開放
國際援台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到貨,指揮中心宣布從七月一日起擴大接種對象到第八類。但目前疫苗接種速度變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之前AZ疫苗一天可以打到十五萬劑,但近兩天單日接種人數約五萬人,外界擔心出現緩打潮不利防疫,陳時中表示,將針對目標族群保留一定數量,其餘就往下開放。根據疾管署公布統計數據,六月廿三日疫苗接種人次為五萬三○六八,目前涵蓋率約百分之七點四三。陳時中認為「這兩天稍微緩打」,未來希望一周可以接種一百萬劑,現在每天五萬劑,需要強力宣導。陳時中表示,今天上午舉行的全國防疫會議中,將討論疫苗殘劑是否開放給優先接種對象外的民眾施打;地區公車、貨運司機是否納入接種對象,也會一併在會議中討論,若有共識就能開放;至於醫護同住家人則因身分認定有困難,還在研究中。第九類對象之後怎麼開放,會根據當下疫情控制狀況與專家討論,接下來的目標接種族群,染疫風險高時要保護危險族群成為重症,染疫風險低時,則以恢復社會力為主要方向。面對緩打現象,發言人莊人祥補充,過去流感疫苗接種也是第一周開打時衝很高,之後趨緩,但目前接種人數大多維持在單日五萬左右,若維持如此人數,目前AZ疫苗約還有卅五萬劑,一周之後,七月一日即開放第八類人員開始接種。指揮中心統計,第一至第三類接種人數已超過預估,第五類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人員及照顧者約五成已接種;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和孕婦預估一六八萬人,目前僅接種約卅七萬人,需要加強。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新增卅四例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目前已有廿六件解剖,初步研判死因皆與疫苗無關。台中和彰化都已出現疫苗「緩打潮」,符合資格被通知的長者僅三、四成報到並完成注射,大排長龍的情景消失,各注射站戶外等候區都有空位;有長者與家屬說:「老人家身上多少有慢性病,那麼多打了疫苗卻死亡,怕怕的!」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黃玉成表示,長者或許受到近日媒體報導不敢出來打疫苗,過去流感疫苗接種只要傳出死亡案例,就會出現緩打,但不良事件不一定和疫苗有關。他也認為,主要還是疫苗要充足,且讓民眾有所選擇,若只有一種疫苗且照順序開放,就會有人因為不敢打某種品牌,出現「等嘸人」的狀況。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鄭麗文昨表示,因為疫苗數量嚴重不足,政府嚴格規定接種順序,預約的人沒來臨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接種,開封後恐怕就要丟掉,她已去函衛福部建議即刻規畫殘劑預約系統,以免讓珍貴的疫苗造成浪費。
-
2021-06-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家用快篩陽 速撥1922
昨天為居家快篩試劑開賣日,指揮中心日前已公布民眾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指引,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提醒,使用快篩試劑前要確認是否經審核等字樣。他表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若測出陽性時,應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打一九二二,依指示方式處理;非居家隔離且非居家檢疫者測出陽性時,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盡速至鄰近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並將用過的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柯文哲嗆中央「疫苗突襲」就慢兩天打 陳時中:別意氣用事
國內疫情尚未趨緩,三級警戒延至7月12日,各縣市疫苗接種開打及北農群聚案仍持續延燒,台北市長柯文哲面對開打爭議槓上中央,於今日廣播節目指出,希望中央疫苗再宣布配送疫苗前可給三日準備時間,「你真的要搞我,可能明天疫苗下來,我就慢兩天開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打疫苗大家不要意氣用事,只要根據各縣市自己量,做對市民最好服務。柯文哲今早至「財經起床號」廣播節目受訪,被問疫苗突襲配送前,是否請中央給你兩天時間準備?柯文哲表示「計劃書都寫好了擺在那,只要給三天就可以,如果真的要搞我,可能明天疫苗下來,我就慢兩天開始。」陳時中也於今日下午記者會回應,打疫苗不要意氣用事,表示前兩天就已經公開7月1日配發的莫德納分配劑量,給各縣市做最好準備。另外針對昨日宣布全台三級警戒宣布延長至7月12日,網友說是強迫全台灣跟雙北一起延長,遭柯文哲說是政治攻擊跟認知作戰。陳時中表示,「我們面對是病毒,病毒跑很快,稍微不注意到處流竄,不是說延長讓大家全部陷在這裡。」強調這段時間大家將份內工作做好、疫調做好,將疫情圍堵控制下來,若未來若有疫情出現,可即時反應控制,呼籲在這緊張嚴肅時間,中央或地方大家一起努力。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EUA審查會議前大換血?陳時中:不是固定委員
國產疫苗爭議不斷,食藥署日前於高端解盲同一天,臨時公布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有別於國際上普遍使用第三期臨床試驗方式,台灣首度使用「免疫橋接」做審查標準。本報今報導食藥署審查高端疫苗EUA前夕,更換掉一半審查委員,留下及新加入委員多半同意以免疫橋接方式,恐「護航」高端通過EUA。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沒有換委員的事,也強調國產疫苗即便有預採購,通過與否仍要交給專家判定。衛福部5月28日宣布分別和高端、聯亞預採購各500萬劑疫苗,不過高端、聯亞至今尚未做第三期臨床試驗,其有效性尚待確認,引起國人擔憂。對於報導指出,食藥署臨時更換審EUA委員一事,陳時中否認,「沒有換委員的事情,審查都是獨立委員會,不是固定委員會,針對審查專家、學者來邀請聘任」。傳下周聯亞將進行解盲,陳時中表示,不管聯亞、高端,都有預採購,不是說一定要會給EUA、讓它通過,審查還是要透過科學證據,對於聯亞審查結果不做預判,交由專家排研判。因應變種病毒不斷變化,國外研究可能需要施打第三劑提高防護力,對此,陳時中表示,很多大廠進行接種第三劑疫苗研究,還要看科學證據。目前我們離施打第三劑還很久,因第一劑涵蓋率不夠,可先看國外證據後再決定要不要做。至於各地快篩、採檢成本負擔,他表示採檢、疫調、快篩都是重要工作,基本上一定列入公費,自篩則是自費。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緩打潮 陳時中:目標族群保留一定量「其餘往下開放」
國際援台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到貨,我國總計有485萬劑疫苗可供施打,因此指揮中心也宣布從7月1日起擴大接種對象到第八類對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未來希望一周可以接種100萬劑,目前AZ第一天打到15萬劑,但這兩天有些緩打,只接種5萬人以下,需要強力宣導。然而若持續出現緩打情況,指揮中心將如何評估繼續往下開放接種?陳時中表示,看目標族群保留一定量,其餘就往下開放。至於485萬劑疫苗若全數打完,疫苗覆蓋率將達到兩成,是否就會降級?但陳時中表示,雖然國外資料看到第一劑覆蓋率達兩成疫情會有改善,但是否將疫苗覆蓋訂在降級指標中,會再討論。而桃園把市內公車司機也列入第七類的對象造冊,全國是否會跟進?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交通運輸在關鍵產業一環,這會提到全國防疫會議討論,若有共識就會執行。但外界關心,航空機組員或醫護的同住家人是否也可接種。陳時中表示,同住家人因身份認定有困難,還在研究中並未開放;而管理人員因會經常接觸,若有破口恐出現問題,接種方面沒有問題。而肥胖者是否會納入優先族群,陳則表示,第九類後怎麼開放,要等疫情控制狀況和專家商量,畢竟風險低時染疫可能性低,以恢復社會力為主要方向。至於談論已久的疫苗護照是否因為我國疫情爆發而延緩。疾管署長周志浩則表示,一直在持續關注數位接種證明,始終都與國外保持聯繫,並了解國外作法,但這些都沒有被當作入境與否的依據,若有進展會再和外界報告。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施打莫德納傳首例死亡 指揮中心:與疫苗無關
針對日本施打莫德納疫苗傳出疑似接種後死亡首例,另外據美國數據指出,施打mRNA疫苗後,傳出有心肌炎、心包膜炎比例高,引起民眾疑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日本該死亡案例為蜘蛛膜下腔出血,初步研判跟疫苗接種無關。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日本剛開打莫德納疫苗,已累計40多萬人,目前爆出首例接種不良事件,是一位90多歲民眾,出現蜘蛛膜下腔出血,目前該症應非疫苗所引起,仍持續在研判。他表示,除了莫德納疫苗外,輝瑞也會引起不良反應。其中開放12歲至30歲青少年及青年接種mRNA疫苗,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案件數較多。根據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報告分析,發現接種第二劑mRNA疫苗,發現年輕男性有高於預期值。另外不管性別的12歲至39歲年齡者,每百萬劑於第二劑接種者有12.6%於接種後一周內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症狀,總計393例個案。但羅一鈞說,這些個案多恢復良好,無人死亡,風險評估即使青少年等,施打疫苗仍舊是利大於弊,美國疫情仍流行中,罹患新冠仍是有機會轉為重症,經過評估還是建議接種。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34例疫苗接種死亡案例 另累計26例解剖死因出爐
疫苗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事件頻傳!指揮中心今日公布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件新增34件,年齡層位於52歲至96歲,為16女、18男,其中有29人為75歲以上,多為接種疫苗1至8天內發生。目前已累計有26件解剖案件死因出爐,暫無跟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其中一例為50多歲男性,為護理之家住民,本身有高血壓、大腸癌、癲癇、長期洗腎等慢性病史,在6月中有接種疫苗,在兩天後出現發燒、呼吸喘,住進加護病房,三天後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惡化,後續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於接種後五天死亡。他研判,目前死因偏向後續肺炎感染導致死亡,還要做進一步解剖。另外針對今日新增10件解剖案,總共累計解剖案件為26件,其中23件跟慢性病相關,1件跟吸入食物窒息,2例為頸椎骨折,目前並無跟疫苗死亡有相關。6月23日間新增38例疑似AZ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22女、16男,發病年齡22至93歲,為接種疫苗後1日內至12日間發生,包含疑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伴隨肺水腫、癲癇發作、腦中風、血小板低下、過敏反應(皮膚出疹或水泡等)、接種部位腫脹、疑似蜂窩性組織炎與雙足腫、泌尿道感染與敗血症、肺炎、敗血性休克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敗血症與下消化道出血、診斷不明之下肢無力與視力模糊、咳嗽與咳血、全身不適、腸胃不適、心悸與喘、暈眩等等。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護航高端EUA委員換一半? 食藥署:利益迴避
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在即,卻爆出衛福部食藥署疫苗療效評估專家會議的委員大半遭撤換。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則澄清,邀請的委員不同主要是為了利益迴避,並無撤換不同立場委員的情事。食藥署今發聲明稿澄清表示,召開的疫苗專家會議,均依當次討論議題的專業,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參與,並一併考量利益迴避事項,因此無所謂固定名單,或撤換不同立場委員的情事。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疫苗會議主要是根據當次討論的議題專業,邀請不同的委員,且從去年就陸陸續續開了好幾次專家會議。而有關免疫橋接的會議共開了兩次,一次是5月6日為了瞭解免疫橋接的狀況,因此會議中邀請臨床試驗的主持人或協同主持人與會;5月28日舉行的第二次會議因已必須做出相關決定,考量利益迴避問題,因此便不再邀請參與臨床試驗的專家,並邀請統計領域的專家與會。但有專家質疑為何疫苗的專家會議不像環評或是其他不會的委員會,以期限一聘的方式,維持延續性。吳明美則表示,例行性藥品審查為一年一聘或兩年一聘,原本也曾考慮以藥品審議的委員進行,但國產疫苗EUA審查是因應疫情才召開的會議和例行性藥品審查不同,不過仍有延攬相關專家與會。食藥署澄清表示,專家會議的意見,僅作為決策參考依據,但與「審查會議」不同,此為誤解。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慈濟送件申請捐500萬劑BNT 政院:難併案
慈濟基金會為協助台灣取得新冠疫苗,昨上午由執行長顏博文、副執行長何日生、律師陳昱瑄等人,親赴衛福部食藥署,完成申請送件程序,預計購買五百萬劑BNT德國原廠疫苗,希望早日購得,提供台灣民眾施打。永齡基金會、台積電日前已獲總統府授權,可以代表政府洽購,慈濟基金會是否也會取得授權?陳時中說,「會給慈濟一個正式的回應」,主要審視慈濟是經由什麼管道取得疫苗、是否有現貨等。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表示,台積電與永齡基金會案是因緊急需要,採專案特殊採購安排,其他民間採購案件難以併案處理。羅秉成表示,指揮官陳時中已說明,指揮中心目前優先推動台積電與鴻海專案,這兩案可行性較高,鴻海與台積電案資料完整,仍需政府協助特殊採購安排,優先透過專案處理;至於慈濟基金會或其他民間企業的疫苗採購案,將由衛福部食藥署依相關程序處理,難以併案處理。慈濟基金會表示,透過海內外慈濟人多方管道及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近日並在疫苗採購來源上獲得初步的進展,昨日依政府相關法規與作業流程提出輸入申請,後續將積極配合主管機關進行文件審核,早日提供WHO認可的疫苗給台灣民眾施打。基金會表示,希望比照永齡基金會、台積電的模式,取得政府授權,才能跟德國原廠接洽採購。至於同樣選擇BNT疫苗,基金會表示,因為BNT是基金會目前所知最好的疫苗之一,且現行產能供應比較符合台灣緊急的需求,更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能施打在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的疫苗。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依規定須檢視八項資料,包括執行計畫書、數量及計算依據、供貨期程、有效期限、藥品說明書、冷鏈及倉儲設備、原廠授權書、外國上市證明或替代文件。初步審視後,慈濟仍須補繳一些資料,將直接通知慈濟盡快補交。
-
2021-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試劑仿冒品 網路有人賣
居家快篩試劑才在藥局、藥妝店、便利商店等通路上架,網路上就出現不法仿冒產品,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居家快篩試劑屬於第三等級醫材,不得在網路上販售,若販買未經許可的醫材,則最高可處三年以下拘役或新台幣一千萬元罰金。另外,指揮中心六月中旬宣布採擴大採檢策略,並補助各地區篩檢站共五十台快速PCR檢驗儀器。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已配送廿六台,雙北各三台、各縣市一台,由各縣市考量社區採檢站的地點和人員進行配置,後續剩下廿四台到貨後會陸續配發。食藥署上周專案核准四款進口快篩試劑和一款國產快篩試劑的專案製造,昨天又再通過「庫克比家用新冠檢驗試劑」及「快得利家用新冠肺炎快篩套組」兩款進口試劑,皆為抗原快篩,累積核准七種快篩試劑。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科長蔡文偉提醒,民眾在購買居家快篩試劑時,應確認產品外包裝是否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 第xxxx號」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xxxx號」字樣,這才是通過食藥署核准的試劑,較有保障。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開放疫苗自由選 陳時中:到現場決定要或不要
美國贈台莫德納疫苗,第一批配送110萬劑,將於7月1日起開始分送至各縣市,屆時不限廠牌,可自由挑選。但外界好奇,自由選擇疫苗是到現場還是事先選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到現場有哪一種疫苗「就是要或不要」,會先造冊分流到不同場所。由於一瓶疫苗可打不只十人,有人建議疫苗殘劑可比照韓國推出「殘餘疫苗地圖」,只要先預約若有剩餘殘劑便可讓年輕人施打。陳時中則表示,目前希望對於最後一瓶剩餘的殘劑,接種到符合施打對象上。台灣美國商會發布「2021台灣白皮書」提到,台灣政府應增加疫苗基金以實現終身接種疫苗計畫的策略。陳時中表示,疫苗基金本來就有,但是「有疫情時這事情被廣為重視,沒疫情時這基金就越來越困難」。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增25例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 婦4天後腸穿孔手術無效
國內接種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事件導致猝死案件頻傳。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宣布新增25例接種疫苗後疑似不良案例死亡個案,分別為18名女性、7名男性,年齡位於57歲至101歲之間,其中有16例75歲長者,為接種當日到七天間死亡。其中有7例為長照機構住民、6例洗腎者、14例有慢性病史,另有2例為年紀50幾歲個案。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在疫苗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的死亡案例,其中這2名五十幾歲的年輕個案,一例為女性,有洗腎高血壓病史,在接種四日後,出現腹膜炎、腸穿孔進行緊急手術,手術無效後死亡,之後將進行檢驗跟司法解剖。另一例五十幾歲男性,也是長期洗腎個案,接種完次日腹瀉腹痛噁心症狀,次日凌晨倒臥家中送醫,到院前死亡,經解剖室心臟瓣膜疾病及高血壓性心血管疾病。根據指揮中心疫苗接種數據統計,6月22日間新增32例疑似AZ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20名女性、12名男性,發病年齡18至100歲,為接種疫苗後1日內至18日間發生,包含疑似心肌梗塞、腦中風出血梗塞、肺栓塞、血栓(D-dimer 異常,血小板正常)、血小板低下與腦出血、血小板低下、皮膚出疹等過敏反應、接種部位腫脹、玻璃體混濁(視力模糊)、視神經炎、胰臟炎、泌尿道感染與敗血症、頭暈跌倒、頭暈跌倒且骨折、換氣過度、雙手與頸部痠痛疑似椎間盤托出、診斷不明之全身不適或暈眩等等。同期間新增1例疑似Moderna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一名32歲男性,接種第一劑疫苗後7日發生,疑似心肌炎,無法排除為病毒性心肌炎或是疫苗相關之罕見不良併發症。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慈濟上午遞交BNT採購申請 陳時中:審查中
台積電、鴻海表明欲協助政府取得新冠肺炎疫苗外,慈濟基金會表示也於今天上午向衛福部食藥署送出專案輸入疫苗的申請文件,預計採購500萬劑BNT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證實,慈濟上午確實已送件,會進行相關文件的審查。至於台積電和鴻海採購疫苗的進度,陳時中則表示,兩家廠商目前都在做相關法律文件的交換修改,兩邊都是同樣的文件,「我們都一起開會討論一樣的事情」。慈濟基金會上午表示,和永齡基金會、台積電一樣選擇BNT疫苗,主要是因BNT是目前所知最好的疫苗之一,且BNT現行產能的供應比較能夠符合我國緊急的需求。另外,BNT目前是市面上唯一能施打在12至17歲青少年的疫苗。慈濟也表示,基金會和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相同,都是獲得府方口頭授權。對於永齡基金會、台積電採購疫苗捐贈政府,日前已獲總統府授權可代表政府洽購,慈濟基金會是否也有取得授權?陳時中僅表示,「會給慈濟一個正式的回應」,目前還沒看到慈濟的相關文件,因此無法說明是否會比照台積電、鴻海給予授權。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拍板 遊民應地方需要採專案接種
美國贈台莫德納疫苗,第一批配送110萬劑,將於7月1日起開始分送至各縣市,屆時不限廠牌,可自由挑選;開放對象則包括第一至八類接種對象以及需接種第二劑疫苗者。其中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些對象都須經由主管機關認定造冊,今也決定因應地方需要,遊民可採專案方式接種。昨天指揮中心宣布第七類對象,除了已陸續配送的國防軍事相關人員,包括高鐵、台鐵、油氣水電與傳播等國家關鍵設施必要人員、全國的郵差與郵件處理中心人員、國家考試工作人員、高密度接觸孩童的幼兒園與安親班教育人員、托育機構人員,以及各類批發市場與屠宰市場工作人員、科學園區防疫工作人員、媒體第一線採訪工作人員、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戶役政系統機房人員,以及第一線處理大體之相關工作人員,都納入下一波優先施打對象;其中特別包括北北基桃計程車司機。陳時中表示,第七類對象經由主管機關認定跟造冊,相關人員有需要,可跟主管機關提出,會再詳細討論。上午在防疫會議雙北等縣市遊民接種的需要,因此裁示了因應地方政府控制的需要,合理範圍內可自行調控採取專案方式接種。至於教師部分,不管高中職或補教老師及工作人員,因目前在停課因此未在這波開放名單,但陳時中承諾,一定會在下一波開放,請教育部造冊。
-
2021-06-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在家快篩 政府不設UDI上傳系統
衛福部食藥署上周核准五款居家快篩試劑,陸續上架販售,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建議,政府應設計雲端平台,讓民眾可依據試劑的「器材識別碼(UDI)」上傳快篩結果。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居家快篩仍無法取代PCR篩檢,暫無此規畫。食藥署上周以專案核准四款進口快篩試劑和一款國產快篩試劑的專案製造,其中「福爾威創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驗套組」和「羅氏家用新冠病毒抗原自我檢測套組」已在藥局、便利商店等通路上架。沈采穎說,國外早已使用UDI上傳系統,政府應著手建置,如此一來,民眾在就醫看病、開刀或參加大型活動前,在家快篩後上傳結果,就不必花時間在醫院或社區快篩站等待採檢,有助於緩解社區快篩站的篩檢人潮,讓醫護人員有更多時間心力照顧重症病患,也能避免人群接觸感染風險。莊人祥說,居家快篩只是提供民眾一個方便、舒服的選擇,不能取代原先的PCR篩檢。因此若檢驗陽性,還是要到社區篩檢站進一步檢測。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鄭麗文則呼籲,應仿英、德、法等國,由中央統一採購居家快篩劑,定期定量免費提供國人使用。藥師公會全聯會說,以通過居家篩檢的羅氏產品為例,國外零售價格約每劑二百元內,換算成台灣五入盒裝至多一千元、但台灣藥局進價約一千五百元,預估五入盒裝售價會在一千八百元上下,比國外貴約四成。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不跟進疫苗混打 張上淳:缺實證資料不建議混打
因供貨延遲和疫苗副作用,許多國家疫苗為提高接種速度而採取混打策略。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今早也表示,混打疫苗是未來趨勢。但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因國際尚無接種AZ後再打莫德納疫苗的相關資料,因此仍不建議混打。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過去做的建議以很多國際的資料為重要依據。國際上看到打完AZ後再改打BNT,確實有看到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沒特別的嚴重不良反應。而且從幾百例中看到,第二劑打mRNA疫苗的抗體效價還比第二劑打AZ高。但這些是接續打BNT疫苗的數據,而非莫德納。兩者雖然都是mRNA疫苗,有些人推論應該也有類似效果,但張上淳說,不同廠牌是否可以這樣直接推論,還需要嚴謹一些有佐證資料,因此專家小組建議,至少也要有少量實證資料可推論。另因雲林縣有一名從事殯葬業之30多歲哺乳媽媽,昨打完AZ疫苗,今早發現兩個月女嬰猝死,引發哺乳媽媽可否打疫苗的論戰。張上淳表示,哺乳媽媽沒有特別說不適合施打疫苗的狀況。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疫苗施打率僅7% 高中職教職員「下階段開放」
隨著美國贈與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來台,指揮中心再往下序列開放施打族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台灣施打率僅7%左右。由於學生未能施打疫苗,日前原定要開放教職員施打,今公布版本卻未見高中職教職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學校都停課,還不會接觸學生,這波雖然沒有、但下波會有,開學前會得到一定保護力。日前公布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中,包括「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等人員優先次序,但今公布「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及高風險接種人員等專案對象」版本,包括「考試工作人員」「幼兒園、國小安親班教育人員」「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早療托育機構專業人員、雙北保姆」等,未見將高中職教職員列入。陳時中表示,以目前來說,幼兒園、國小、安親班等,很快會把補教老師、高中職以下托育機構排在前面,因為他接觸對象群都還不能施打疫苗,所以這些老師接觸者,自己有保護力,才不會把病毒帶到學生或小朋友身上。至於高中職老師與工作人員,也會包含高中職補教,列在優先對象,但學校都停課,還不會接觸學生,這波沒有但下波有,開學前得到一定保護力。疾管署近日通知航空公司,說抗體監測要暫緩執行,即便完整接種2劑疫苗的機組員 ,入境也要進行居家檢疫3日,自主健康管理11日,而非只要7天自主健康管理。對此陳時中表示,目前不到20位有完整接種疫苗,因為抗體檢驗規格標準、收費尚未定好,早上決定會依專案,替20位進行檢驗抗體。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約疫苗不來取消資格? 陳時中:可能各種情況沒到場
美日捐台三七四萬劑疫苗,紓解我國疫苗荒,目前疫苗涵蓋率已達7%。但卻有人預約施打不到場,預約接種臨時取消是否會以健保卡註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會以健保卡註記,因為預約可能會有各種情況而沒到場,不會一次就取消資格。但陳時中表示,預約了不去會耗費行政人員,可能會讓疫苗劑量被浪費。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殘劑部分希望盡量以一到六類對象施打,因此希望接種站有儲備對象,真的找不到也可以找65歲以上有意願的人施打,但最後要上傳資料。而美國捐台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將在7月1日前先配發110萬劑,但是否有縣市會因為第七類人員比較多,影響疫苗分配?陳時中表示,110萬劑莫德納疫苗分配原則是以第五類尚未接種人數、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疫苗者人數以及65遂致74歲以上人口數來分配。至於第七類為中央根據主管單位造冊,再來領取疫苗,與縣市分配不會重複。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第七類對象須專案造冊才可打疫苗,不是說符合職業類別就可施打,造冊後會聯繫以外展服務或配到特定院所施打。而對於有基層反應,牙科跟診助理本可施打,但在特權打疫苗事件後,有在職證明也不能打。陳時中則表示,或許因為發生特權事件,讓各單位執行時變得更謹慎,但「不要因噎廢食」,有勞健保資料很清楚可佐證實際工作者,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安心施打。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開放其他企業買疫苗? 陳時中:以鴻海、台積電為主
日本和美國相繼援台百萬劑疫苗,舒緩我國新冠肺炎疫情。但外界關心,我國七月是否還會有疫苗抵台,尤其是台積電、鴻海等企業購買疫苗的進度是否有所進展,還是會開放其他企業協助購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希望疫苗照原來談定的時間進來,「但還是很難掌握」。至於企業購買疫苗已台積電和鴻海專案為主,不希望引發其他不必要的干擾。陳時中表示,目前國際搶貨、供應量不足,因此疫苗到貨時間很難掌握。民間購買或捐贈疫苗,目前授權台積電、鴻海,屬於特殊採購專案,目標是一千萬。希望積極把案子談成,如果太多管道反會妨礙到原來採購專案進行,因此先全力完成一千萬,是現在最重要的工作。而國際上現貨非常少,許多疫苗大廠也只跟國家往來,雖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因此有其他完整資料可提出讓指揮中心審視,任何情況都不放棄。而對於許多自費接種者反應打了第一劑疫苗,第二劑卻沒著落。陳時中表示,6月23日開始自費打過第一劑AZ者,都可以公費打第二劑。至於75歲以上長者是否也能自選疫苗廠牌?陳時中表示,開放名單在兩種廠牌以上當然可選,若開放次序只有一種品牌就只能打特定品牌,「你也可以等」。他說,「這些人很急,其他人也很急很重要」,開放一定時間內若還沒打就往下開放,且疫苗施打率沒有任何國家達到百分之百。政策很清楚,優先次序就是希望大家不會一次擠去接種,有秩序施打,打氣下降另一類人就趕快補上,目標及早達到涵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