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楊雅棠
共找到
3053
筆 文章
-
-
2021-10-05 新聞.食安拉警報
斯洛維尼亞進口保健食品出包 全數千餘個遭退運
上班族壓力大,許多人會買進口保健食品來吃。不過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的邊境查驗違規名單中,就有兩項產品,自斯洛維尼亞出口「原力維生素D3」和「活研D」,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另有多項水產品驗出重金屬超標,全數遭退運、銷毀。食藥署今天公布19項邊境檢驗不符食品名單,包括韓國出口的「七甲年糕醬」、克羅埃西亞出口的乾燥洋甘菊、日本出口的鮮蜜瓜等,因農藥殘留超標、甜味劑不符規定等而列入不合格名單。其中,沛辰國際有限公司自斯洛維尼亞進口的「原力維生素D3」175個、和「活研D」1505個,分別檢出防腐劑己二烯酸每公斤1.07克和每公斤1.06克,製造廠為VALENS INT. D.O.O.。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由於該廠商進口的產品雖然是可飲用的一般食品,但因為噴劑形式不歸類於「飲料」類別,按規定不得添加己二烯酸。而就算改變產品形態,飲料內的己二烯酸可添加的限量標準為每公斤0.5克,這兩項產品也超過標準。由於之前「原力維生素D3」也曾檢出防腐劑不合格,這次同一家進口商又檢出不合格,陳慶裕說,因為這三批皆為同一時間到貨,都是在2%至10%抽驗比率下被檢出,因此僅會調升抽驗率至二到五成。不過因為六個月內有三批不合格產品,因此將請廠商提交預防說明書。另外,本次不合格名單中,包括加拿大近的紫海膽、南非進口的生蠔以及印尼的鳳螺等水產品皆驗出重金屬鎘超標。陳慶裕說,由於這些產品的進口地分散,產品貨號也不相同,因此不會因此提高抽驗比率。但會繼續觀察水產品進口狀況,若類似違規狀況密集,不排除列為明年加強抽驗重點。
-
2021-10-05 新聞.元氣新聞
解開感覺受體之謎 兩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都有台灣淵源
諾貝爾醫學獎今揭曉,由發現辣椒素溫痛受體的美國學者朱利葉斯(David Julius),以及發現觸覺受體的美國學者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獲獎。兩位得獎者與台灣都有淵源,帕塔普蒂安幾年前曾出訪台灣,太太也是台裔美籍。朱利葉斯的得意門生是去年過世的中研院分生所副研究員莊懷祜,學術上較勁的對手也包括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志成、高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譚俊祥。陳志成表示,大家都知道吃辣椒會有熱和痛的感覺,但是朱利葉斯1997年才首度將感覺連結到真正的分子層次,他發現辣椒素的受體,而且知道在攝氏42度以上就會被活化,帶來熱和痛的感覺。這是痛覺研究的重大里程碑,此後慢性疼痛治療及發炎反應的研究,都有了很清楚的重要分子標的,在止痛藥研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陳志成表示,朱利葉斯的發現奠定其後一系列感覺受體研究的發展,後來科學家發現很多感覺刺激物都有對應的分子,例如薄荷受體、哇沙比受體、芥末受體,肉桂受體等。陳志成和譚俊祥在英國念博士時,所在的研究團隊都曾想找到辣椒素受體,雖然最後都被朱利葉斯搶先,陳和譚現在已分別成為國際上研究酸感、溫熱感受體的重要科學家。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赫表示,朱利葉斯發現針對刺激物或溫度的受體,帕塔普蒂安則是在2010年發現機械性感受的受體,包括排尿感覺、肺部感覺、本體感覺、血壓感覺,骨骼生長重塑的壓力感覺,都是透過這個受體的機制來感受,當外界力量超過一定強度,就會讓離子通道產生形變,讓訊息可已從細胞傳到神經、大腦,人們才會有感覺,或認知,以及自我保護的功能。陳志成表示,台灣研究離子通道的學術能量很旺盛,知名學者很多。台大生理所教授郭鐘金是研究鈉鉀離子通道的國際權威,陽明交大生科院院長暨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連正章發現與焦慮行為有關的離子通道。高醫學者譚俊祥找到一個重要離子通道,負責溫和熱的感覺,與朱利葉斯發現的辣椒受體有所區別。陳志成研究酸感受體,2018年提出酸覺理論,即酸感其實有止痛的效果,顛覆了「酸會造成痛」的傳統觀念。
-
2021-10-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例接種BNT後死亡 48歲男本身有肝炎、高血壓
BNT疫苗出現首例接種後死亡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案為48歲男性,本身有慢性肝炎、高血壓和高血脂症,死因仍由檢察官和法醫調查中。莊人祥表示,10月1日至3日新增8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其中三例為接種AZ疫苗,為1女2男,年齡介於82歲至88歲,接種疫苗後3日至32日間發生;四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為2 女2男,年齡為66歲至79歲,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85 日間發生;另有一例48歲男性接種BNT疫苗後死亡。莊人祥說,接種BNT疫苗後死亡為首例,9月28日接種疫苗後返家並無任何狀況,但9月29日至30日出現頭痛、手臂痠痛等症狀,10月2日凌晨出現胸痛、全身冒冷汗,於急診急救時不治死亡;個案本身有慢性肝炎、高血壓、高血脂,死因還在由檢察官和法醫研判中。另外,同期間新增 67例接種AZ疫苗後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為40女27男,年齡為 19 歲至 92 歲,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103 日間發生;18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為10女8男,年齡為 31 歲至 83 歲,為接種疫苗後1日至86日間,新增6例接種高端疫苗後發生,為4女2男,年齡為 36 歲至 53 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29 日間發生;新增61例接種BNT疫苗後發生,為27女34男,年齡介於12歲至63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7 日間發生。
-
2021-10-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苦等不到第二劑莫德納 莊人祥曝:最近會來
許多民眾已施打完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且滿10周卻等不到第二劑。發言人莊人祥說,108萬劑莫德納正給地方政府施打中,現在施打的就是7月16日以前,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的70歲以上民眾,他也透露,「最近就會有莫德納的疫苗會來。」屆時若有下一批莫德納疫苗到貨,誰優先符合資格?莊人祥說,會針對70歲以下,7月16日以前完成第一劑的民眾往下施打,這部分人數較少,且以65歲以上為主,因為當初莫德納開放施打的主要對象是65歲以上民眾。施打完畢以後,才會再向下放寬,例如再開放7月30日以前,完成第一劑疫苗者,一樣由高年齡往下開。莊人祥說,7月16日以前接種第一劑滿10周者,大約還有150至160萬人,這次自購莫德納疫苗接種,還有90萬左右的人正在打;如果下批莫德納到貨,剩下的70幾萬人都可以打完。指揮中心統計,605萬自行採購的莫德納,還有346萬還沒到貨。
-
2021-10-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85.8萬人完成第10輪登記 指揮中心:平台當機30幾分
第10輪公費疫苗預約今天早上10時起開跑,這次提供AZ、高端第二劑,以及BNT第一劑供民眾施打,預約時間到明日下午4時為止,10月6日即將開打,卻傳出兩個預約平台都大當機狀況。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早上10時開放,起初流量確實比較大,有造成塞車的狀況,經過30幾分鐘處理後有比較順暢。指揮中心公布,截自下午1時,第十輪登記結果85.8萬人完成,AZ共有 61.5萬人、高端3.9萬人、BNT有20.2萬人預約。另外,傳出台北預約疫苗名額全滿,中央是否加發疫苗?發言人莊人祥回應,北市的合約名額和目前預約數並沒有異常,三種疫苗都還有餘裕可以預約。截自目前為止,第一劑疫苗涵蓋率57.47%、劑次人口比70.61%。
-
2021-10-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到貨27萬劑 AZ、BNT第11輪10月15日開打
第三批客製化標籤約20餘萬劑輝瑞BNT疫苗,今天清晨5時36分運抵台灣。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第11期的疫苗接種規劃,提供AZ疫苗第二劑及BNT疫苗第一劑接種,意願登記至10月6日中午12時止,10月11日起預約,10月15日開打。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五批BNT疫苗27萬劑效期至明年2月10日,目前共計到貨332萬劑。第11輪開放的疫苗符合資格對象包括:1.7月22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之55歲至18歲民眾,即1966年1月1日至2003年10月15日前出生者,預約接種第二劑AZ疫苗。2. 7月30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之56歲以上民眾,即1965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預約接種第二劑AZ疫苗。3.於10月6日前意願登記選擇BNT疫苗民眾之下列對象,接種第一劑:(1) 47歲以上民眾,即1974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2) 22至12歲民眾,即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15日出生者。(3) 18歲以上第9類對象,即2003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二、 意願登記截止時間:即日起至10月6日中午12時止。三、 預約時間:10月11日上午10時至10月13日中午12時止。四、 施打期間:10月15日至10月21日。指揮中心說明,針對滿12歲至17歲(含)學生/青少年,請監護人或關係人於預約接種當日陪同學生/青少年至選擇之合約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於現場簽署接種評估及意願書,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此外,符合上述資格如為已經意願登記過且無取消者,則不用再登記意願;但如為未曾於預約平臺意願登記對象,請於10月6日中午12時前登入預約平台完成登記意願,並於開放預約期間進行預約。後續將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指揮中心提醒,10月1日起亦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與新冠肺炎疫苗間隔至少7天,請民眾前往接種新冠肺炎第二劑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
-
2021-10-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原料藥發現不純物 沙坦類高血壓藥下架8產品、共32批
沙坦類高血壓原料藥自2018年7月驗出致癌不純物NDMA後,現又爆出國際間發現另一款新的不純物AZBT,恐有致癌風險。因此衛福部食藥署抽查我國各來源原料藥,發現使用相關原料藥受影響的製劑有8項產品、共36批,須於11月4日前完成回收。食藥署另公布AZBT檢驗方法和可委託檢測實驗室,原料藥符合限量規範者才可繼續製造使用。食藥署藥品組代理科長許芷瑀表示,監視國際藥物安全訊息時發現,沙坦類(sartan)高血壓藥品可能含有一款新的疊氮類不純物「5-(4'-(azidomethyl)-[1,1'-biphenyl]-2-yl)-1H-tetrazole, AZBT」,主要在原料藥製程中發現。她說,AZBT是原料藥製程中的起始物有殘留現象,和下游步驟的化學物質反應合成的不純物。以現有資料來看,其在實驗室發現會導致細胞DNA變化,可能增加致癌風險,但尚無證據顯示對人體有致癌風險。食藥署針對各來源的原料藥78批進行主動抽驗,確認使用相關原料藥並受影響的製劑共有8項產品,包括瑞脈利膜衣錠80毫克、十全敵壓穩膜衣錠80毫克、永信樂速降膜衣錠80毫克、克蜜穩膜衣錠160毫克、永信樂速降膜衣錠160毫克、瑞脈利膜衣錠160毫克、安沛穩膜衣錠5/160毫克和生達壓立安膜衣錠150毫克,共36批,波及6家許可證持有商。許芷瑀表示,這些藥品主要用於高血壓、心衰竭等心臟疾病,確切的回收數量還需等待廠商回收後才能得知;另外食藥署也正在做缺藥評估,但根據去年度的健保數量,這8項產品僅佔4%餘,應無缺藥疑慮。不過,由於AZBT和之前爆出的不純物NDMA不同,其致癌風險較低,因此並未要求製劑廠商全面查驗。但食藥署已要求製造、輸入沙坦類藥品的業者須逐批檢驗原料藥,符合ICH M7限量規範(
-
2021-10-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口服新冠藥FDA批准機率高 黃高彬:有兩醫院參與試驗
默克藥廠所研發的抗新冠藥物「莫納皮拉韋」,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可能在數周內決定批准。對於藥物採購,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在記者會證實說,「我們事實上有這樣的準備」,現階段仍在談判中。「莫納皮拉韋」第三期臨床實驗中期分析數據,宣稱可以讓輕中症新冠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減少一半,一旦批准通過,將會是市面上第一種治療新冠病毒的口服藥錠。前疾管局長施文儀研判,「莫納皮拉韋」通過FDA的可能性蠻高的。因此,中央對於新冠抗病毒的儲量,需要超前部署,現行國人第一劑疫苗涵蓋率僅約57%,該藥物就是替「尚未接種疫苗」的人做打算,防止演變成重症。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受訪表示,之前指揮中心已就「莫納皮拉韋」諮詢過專家小組和各區指揮官的意見。但拿這款藥品與當時流感大流行的流感抗病毒藥物相比,預防和治療的效果有限,專家的共識認為,「為了救命可先買一些,但不要跟當時的流感抗病毒藥物一樣,買太大量」。不過,究竟要購買多少?黃高彬指出,專家只是給予意見,決定權在指揮中心,而目前已有兩家醫院參與相關臨床試驗,以利日後可順利談判取得藥物;施文儀則建議政府,按照疫苗覆蓋率高低,來規劃藥物採購量。
-
2021-10-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斯卡羅導演指名想找拍片 陳時中推薦羅一鈞:顏值高
金鐘獎於昨天落幕,拍攝「斯卡羅」的名導演曹瑞原今年擔任金鐘獎評審主委,並在典禮最後壓軸頒發兩項大獎。有感於疫情肆虐,曹瑞原昨天於典禮感性指出,各位可以坐在這裡,都是因為背後有一個很強很強的團隊,也向衛福部長陳時中喊話,感謝部長的衛福部,「我下次真的很想找他們來拍片」,語畢引起全場熱情掌聲。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下午2時舉行,被問及拍片事宜,陳時中說,導演善意我們非常謝謝,但上午跟同事再談,坦言「我們都覺得請羅一鈞比較好啦」。至於推派醫療應變組組長羅一鈞原因?陳時中則說,心中覺得很暖和,因為顏值、可看性都比較高,不用問也知道,未來要看羅一鈞個人意願,開玩笑說,「兼職要我准才行」,疫情大家輕鬆一下。
-
2021-10-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鐵員工闖關打莫德納 指揮中心籲:加強身分查核
台灣高鐵公司員工謊報身分打到第二劑莫德納,引發軒然大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針對某公司員工未依醫院公告對象逕行掛號預約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籲請合約醫療院所如有以自有系統提供COVID-19疫苗預約接種,應以律定接種對象資格依序接種,並加強落實身分查核。指揮中心說,有關合約醫療院所開放提供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由地方政府視疫苗庫存安排對象提供接種,合約醫療院所可依配送之疫苗劑量及醫院庫存,採滾動式開放預約,並於醫院自有掛號系統公告開放時間及對象。指揮中心指出,針對日前發生某公司員工未依合約醫療院所公告對象,逕行透過該院所官網掛號預約接種疫苗,該院考量雖已先行公告開放接種對象類別,然因該院所自有系統未能限制可預約對象為一至三類對象,造成民眾誤解。為避免造成疫苗施打時間延誤,該院評估在不影響其他一至三類公費對象接種權益的情況下,勉予同意現場42位間隔已滿十周以上之某公司員工接種,並同時緊急修正掛號說明,檢討後續公告作業流程。指揮中心說,該合約醫療院所提供第一至三類人員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係符合地方政府可視疫苗庫存,調度安排疫苗使用,以使疫苗資源有效利用。但為避免民眾誤解並逕行利用各合約醫療院所自有系統預約等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已由地方政府針對合約醫療院所加強宣導,應以律定對象資格依序接種,並落實身分查核。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如為地方政府造冊安排,或自行至地方政府指定合約醫療院所自有系統掛號預約接種COVID-19疫苗時,請依指揮中心及地方政府通知或公告,於符合接種資格時,再行前往接種。
-
2021-10-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各來源AZ疫苗抵台逾千萬劑 AZ公司:明年初再交數百萬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將再有65.6萬劑自購的AZ疫苗抵台,總計已到貨502.3萬劑,超過五成。AZ(阿斯特捷利康)公司今天也發布新聞稿表示,9月已交付台灣共175萬劑疫苗,包括直接供應、COVAX平台配送以及其他國家捐贈,AZ已有超過1000萬劑疫苗運抵台灣,預計明年初將再交付數百萬劑疫苗給台灣。台灣AZ總裁陳康偉表示,很高興至今已直接供應以及協助交付給台灣超過10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這是AZ努力加速協助台灣提升疫苗接種覆蓋率的里程碑。將持續與政府相關單位緊密合作以達成這項優先要務,促使台灣經濟以及國人健康早日回復正軌。AZ表示,該疫苗經臨床研究證實,接種兩劑可100%預防重症及住院,真實世界數據更也示,對於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變種病毒均有80至90%預防重症的保護力。至於極度罕見的血液凝固異常不良反應、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事件,多數發現在接種第一劑後14天內發生,而接種第二劑後發生率則已降低至與一般族群的背景值相當。AZ表示,該公司已供應全球170 多個國家,總計超過13億劑新冠肺炎疫苗。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供應給中低收入國家;超過1.45億劑疫苗透過COVAX平台交付給各國。目前我國到貨的AZ疫苗,包括自購502.3萬劑、日本捐贈390.4萬劑、立陶宛贈2萬劑、波蘭贈40萬劑、斯洛伐克贈16萬劑以及購自COVAX平台的102萬劑,共1052.7萬劑。
-
2021-10-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覆蓋六成談降級? 黃立民:確診個案零星「已可降」
外界關心我國疫苗覆蓋率若達六成,是否可將疫情警戒將至一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早參加廣播節目時表示,若要降為一級,疫苗覆蓋率恐怕要再高一點才有機會。不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在台灣疫苗覆蓋率作為降級標準並不實際,目前幾乎沒有確診個案,表示沒有大流行,「其實可以降級」。黃立民表示,若要回歸過去正常生活,至少要有八成民眾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但在台灣完整接種疫苗率達八成,不可能在今年達成,因此在台灣以接種疫苗覆蓋率討論解封或降級,並不實際也沒有學理根據。而陳時中以疫苗涵蓋率六成作為解封標準,只是代表疫苗政策進展順利的一個里程碑。不過他說,國內疫情單日新確診人數僅有零星個案,在沒有大流行的情況下,疫情要降至一級不是不可以,但民眾仍是口罩能戴就戴。而若是降級,可降一個月,秋冬疫情上升再調升級數,但「升升降降」民眾是否能接受,也是一個問題,因此政府也許會採取「寧左勿右」的政策。至於外界關注的新變異株「R.1」,黃立民則認為,該變異株目前看起來在致重症和躲避抗體的能力佳,但傳染力上不得而知,因此威脅性還需要再評估。不過黃立民表示,就算有變異株,打疫苗仍可基本預防重症,因此只要輪到可打疫苗,就盡快接種為宜。
-
2021-09-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師居檢違規案 指揮中心:民航局會檢視華航管理狀況
華航一名機師不僅居家檢疫期間違規外出趴趴走、找友人來家作客,還劈腿,背著未婚妻帶一名空姐回家偷情。對此,華航證實該機師違規事證明確,處分一大過二小過及停飛,無限期取消空勤資格。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華航本身已對相關人員做出懲處,民航局也會檢視華航管理是否不當或不完全,加強督導。陳時中表示,根據定期提報的違規情況,機組員違規案八、九月已有三件,兩件為居檢期間違規外出,一件是違反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規定,已請民航局加強督導公司。由於這名機師居家檢疫期間在家,還找友人作客,外界質疑是否違反規定返家。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表示,這位機師違規時為八月份,當時機組員還不需要去防疫旅館檢疫,而是可返家居家檢疫。但該名機師還是違規外出,這部分民航局會再調查清楚。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恩主公超量施打「母子不適」住院 陳時中:對打氣無影響
恩主公醫院因誤施打未稀釋的BNT疫苗原液,使25位民眾遭打了五倍劑量的疫苗。其中近日又多出一對母子發燒、心臟不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案屬行政疏失,對打氣無影響,國外狀況因超量施打並無傳出特別不好的症狀。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掌握這兩位是一對母子,昨天陸續有心臟不適、呼吸喘等症狀就醫,目前回報狀況穩定,醫院也會就此協助,至於其他預防性住院的民眾,也有幾位已經出院。至於整體疫苗施打政策中,是否超過六成有機會降級。陳時中指出,仍需要滾動檢討,達到一定比例後,群體免疫的機會相對低,但防止重症死亡有效,會衡量各項變數、大家的遵從率,但目前沒有明確數字,國內疫苗施打數多、案件數持續降,現在每天平均不到兩人,開放可能性高,也要看需要性,至於交通部若提出解封措施,可由社區防疫組評估。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0輪不加開BNT 第11輪開BNT、AZ預計10/13開打
BNT疫苗今晨再到貨55萬劑,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預告明天還會有60多萬劑,以及預估4日到貨20多萬劑。隨著BNT陸續到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NT將放在第11輪,開放給第九類對象、12至22歲以及49歲以上民眾接種,約112萬人,預計開打時間為10月13至20日;而第11輪將開放BNT和AZ兩種疫苗。莊人祥表示,校園接種原本短缺30萬劑,但經過估計大約僅有16萬,因此若還有剩餘,有可能往下開放到49歲以下,但還需要評估確切人數。而原本指揮中心表示,會視BNT到貨時間和數量考慮是否做為第10輪加開選項。莊人祥表示,已確定BNT不會放在第10輪接種,而是第11輪接種,並以第一劑為主。至於AZ則預計開放給8月6日前第一劑打滿10周民眾,可接種第二劑。預計開到55歲以上民眾,約65萬人。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剩百萬「開放接種」 覆蓋率超過6成可望降級
國內今日有54萬劑BNT疫苗與65.6萬劑AZ疫苗抵台,至於莫德納疫苗方面,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未來莫德納疫苗會陸續到貨,也有機會施打。另外國內的高端疫苗,也會持續開放接種,部分診和部立醫院也都能施打,只要20歲以上都可接種高端疫苗。至於國內疫苗施打情況,昨天單日打了較多近32萬劑疫苗,國人覆蓋率達55.71%、劑次人口65.84。未來是否有機會降級,陳時中表示,希望覆蓋率比六成更高,才有機會降級。高端疫苗採免疫橋接方式獲國際認證的可能性也備受國人關注。陳時中指出,國際組織訂定出來的免疫橋接方法,與國內規模和抗體和不劣性試驗都非常相像,國外也有進行臨床試驗,如一切順利,獲得國際認證可能性就高,會抱以高度期待。至於高端疫苗封緘檢驗已完成170萬,第一批打了72.4萬劑,第二批有4萬劑,目前仍剩餘超過百萬劑疫苗。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下午AZ將抵台65.6萬 自購已到貨逾五成
第一批客製化標籤BNT疫苗約55萬劑,清晨5時許運抵台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效期到明年2月8日,而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目前共計到貨238萬劑。陳時中也表示,「鴻海說這兩天還有再來,希望順利」。另外,自購的AZ疫苗約65.6萬劑也將於今天下午抵台。陳時中表示,本次AZ疫苗是我國自購的第10批,效期是明年1月31日。我國購買的AZ疫苗1000萬劑,已到貨包括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8月12日52.4萬劑、8月27日26.5萬劑、8月31日59.5萬劑、9月10日45.8萬劑、9月17日64萬劑,及本次65.6萬疫苗,共已到貨502.3萬劑。
-
2021-09-30 新聞.元氣新聞
新冠未歇流感又來 專家籲打滿新冠、流感、肺鏈三疫苗
秋冬流感季即將到來,新冠肺炎疫情卻仍未歇,除此之外還有肺炎鏈球菌伺機而動。李慶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感染科專家黃立民表示,大家以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人數下降,但事實上只是假象,整體死亡人數並未下降。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未歇、流感和肺炎鏈球菌仍在社區潛伏,「只要輪到,三種疫苗都要打」;並且可採打新冠肺炎前後一周,同時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黃立民表示,根據荷蘭研究,2020年肺炎鏈球菌感染人數雖有下降,但患者感染30天後的死亡率竟較2019年高出3.1倍;而台灣也看到同樣的情形,肺炎人數大幅下降,但因肺炎重症進入加護病房治療的人數並未減少。可見感染人數並未減少,只是新冠肺炎疫情而不去醫院看診,轉而潛藏在社區當中。基金會執行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則表示,肺炎鏈球菌平時便潛伏在人類鼻腔中,當人體因感冒或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便伺機而動。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下,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再感染流感或合併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不但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因,也會增加臨床治療困難度。尤其成年慢性病患者因社區肺炎住院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其中,糖尿病約高3倍、心臟衰竭成年患者約高5倍、慢性阻塞性肺病成年患者約高9倍。成年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肺臟病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65歲以上長者、5歲以下兒童等高風險族群在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的同時,也要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黃立民表示,國際預估新冠肺炎今年冬天可能會被壓制,但其他呼吸道感染症是否會反撲不得而知。因此除了新冠肺炎疫苗外,也要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他說,國際上對於三種疫苗的接種間隔沒有特別規定,但我國規定,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若要接種其他疫苗,須間隔一周,因此可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一周後,再同時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
-
2021-09-30 該看哪科.眼部
戴口罩未緊貼鼻梁 易罹乾眼症
新冠肺炎疫情沒有盡頭,戴口罩是每個人的「標配」之一。馬偕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表示,若口罩配戴不正確、沒有緊密貼合鼻梁,呼吸氣流向上流動通過眼球表面,淚液容易蒸發,增加罹患乾眼症風險。眼睛淚液由外而內共三層,分別是脂肪層、水層和黏液層,以維持眼睛濕潤,如果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不穩定,可能造成角膜破皮或發炎,導致「乾澀、異物感、灼熱感、畏光」四大症狀。基隆長庚醫院眼科教授孫啟欽指出,國內乾眼症盛行率7.85%,約180萬名患者,且年紀愈大,乾眼症比例愈高。近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加上防疫生活形態改變,罹患乾眼症年齡下降。研究發現,乾眼症患者角膜損傷風險較一般民眾提高2.7倍,若不及早確診治療,可能致角膜穿孔、發炎潰瘍等併發症,恐有失明風險。乾眼症成因複雜,鄭惠川表示,除了年齡、環境、疾病史,3C產品使用過度、65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高風險群。另外,長時間不正確配戴口罩、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動過雷射手術患者,也容易引起乾眼症。根據研究,長期戴口罩6小時以上,約增加乾眼症機率一到兩成。鄭惠川提醒,新冠肺炎疫情間,配戴口罩需緊密貼合,必要時可用透氣膠帶將口罩上緣黏合在自己皮膚上。乾眼症根據嚴重度有不同治療,第一級輕度乾眼症,可使用人工淚液,搭配熱敷按摩緩解症狀。第二、三級中度乾眼症,可加入抗發炎藥物、自體血清治療、淚管塞等治療。第四級重度乾眼症,須接受局部免疫抑制劑或手術,以避免視力損害。孫啟欽表示,日常照護上,眼睛要多休息,可在桌上放一杯水,以提高室內濕度,多眨眼或熱敷,促進淚液分泌。
-
2021-09-30 養生.聰明飲食
喝豆漿補充蛋白質會引發痛風?專家揭痛風發作原因
● 急性痛風發作時,避免吃中高普林食物● 喝豆漿助增肌,不會誘發痛風● 運動後30分鐘內,喝豆漿補充蛋白質健身風氣盛行,豆漿被視為健身聖品,是運動後蛋白質的最佳補給品。但網路謠傳「喝豆漿會引發痛風!」營養師則釋疑說,事實上,豆漿並不會誘發痛風。尿酸形成結晶 沉積關節處痛風是因體內過多尿酸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處,造成的一種極度疼痛關節炎,因為「痛的時候來去如風」而得名。由於尿酸是普林的代謝物,而打成豆漿的黃豆被列為中普林食物,因此許多健身者對豆漿是「想靠近卻又害怕」。豆漿含豐富的植物蛋白、鈣質、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成分,有助增肌。「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診治指引」中指出,國外研究追蹤4萬7150名40至75歲非痛風患者的男性達12年,分析其飲食狀況和痛風發生的關聯性顯示,食用黃豆、豆類、蕈菇類等食物,並不會提高痛風發生的風險。痛風和豆類 相關性不大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建議,在急性痛風的發作期,應盡量避免食用中高普林食物,但痛風和豆類的相關性不大,且中普林的黃豆打成豆漿後,普林成分會改變而不會誘發痛風。因此沒有痛風或非急性期的痛風病人,不必特別避開喝豆漿。若要避免痛風發作,應多喝水,尤其不可激烈減重,以免釋放更多尿酸。風濕病醫學會前理事長、高醫免疫風濕科顧問教授蔡文展表示,造成痛風的尿酸來源,主要來自身體DNA的裂解,因此體內的尿酸殘量和排出才是重點。透過飲食控制痛風的效果很差,一方面尿酸值降不多,另一方面若限制病人很多食物不能吃,遵從性也很差。預防痛風 藥物控制最重要預防痛風發作,蔡文展說,透過藥物控制最重要,應將尿酸值控制在7mg/dL左右。若是健身者,也不需要刻意避免補充肉類、豆類製品,只要不暴飲暴食都可食用,若有疑慮,可和醫師討論。對於運動的營養補充,營養師李雨珊建議,健身民眾不只是單純補充蛋白質,還需要攝取一些醣類,避免身體將肌肉當作能量使用,減少疲勞感,且最好健身完30分鐘內補充。健身後,每公斤體重約需攝取碳水化合物1至1.5公克、蛋白質0.25至0.3公克。若從事有氧運動,運動後攝取的醣類和蛋白質的比例可以3:1或4:1補充;若為肌力訓練,建議可以2:1或3:1的比例補充。例如,50至60公斤的人,有氧運動後,可補充450毫升的全糖豆漿及一根香蕉,如此可攝取59公克醣類和17公克的蛋白質;從事肌力訓練,可多吃一顆茶葉蛋,攝取的蛋白質和醣類分別為59公克和24公克。李雨珊表示,無糖豆漿190毫升為一份蛋白質,等同於傳統豆腐80公克、市售嫩豆腐半盒、一兩肉類(約三指幅)或雞蛋一顆,建議運動健身者可在不同食物間選擇、互相替代,增加變化。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誤打BNT原液 25人目前狀況穩定
新北市廿五人誤打BNT未稀釋原液事件,指揮官陳時中昨說,目前廿五人狀況穩定,部分住院觀察。外界質疑恩主公醫院稱因瓶蓋脫落,以致將原液誤認是已稀釋殘劑,陳時中對此表示,以地方衛生局調查為主,若真要懲處「會懲處醫院」;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最快本周會有調查結果。BNT疫苗因接種程序多達十五道注意事項,被稱為「史上最複雜」的疫苗。北榮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建議,同一天內若施打不同針劑,最重要是做好「分流」,不同劑型的施針診間必須分開。且應維持固定人員,抽針歸抽針、打針歸打針,避免程序紊亂。陳潤秋說,會再要求各醫院加強落實從準備到施打所有環節跟流程,尤其是BNT疫苗;後續也會請專家到院內看實際操作狀況。發言人莊人祥昨更正接種未稀釋疫苗的劑量濃度,從原本四倍提高至五倍,原液抽取後一劑含一五○微克,但一般正常稀釋後一劑僅含卅微克抗原。針對外界建議,可檢驗廿五人抗體,追蹤劑量與免疫抗體生成的關係,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確實可檢測,但要徵得受試者同意。
-
2021-09-30 新聞.元氣新聞
誤打BNT事件 藥師公會籲勿將壓力單放藥師身上
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發生誤打BNT未稀釋原液事件,該院表示因藥師交班時未提醒醫護同仁要稀釋。對此,藥師公會發表聲明表示,院方將責任推給藥師有失公允,更呼籲為全國各疫苗施打單位因有相關辨識機制,避免類似情形發生。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根據公會得知的消息,該院藥師在疫苗接種錊業上,僅包括疫苗的運送保管、統計人次與疫苗瓶數,以及掛號等行政作業,並未實際參與疫苗稀釋過程,院方將責任推給「藥師」恐怕有失公允。黃金舜也質疑,院方也提到「25瓶是散裝在袋子,在碰撞下疑似瓶蓋脫落,護理同仁誤以為稀釋過就直接替民眾施打」的說法。他認為,即便是散裝的瓶裝疫苗,瓶蓋也不可能因為撞擊就輕易脫落,且護理人員在領取疫苗時,若察覺瓶身有異樣應做不良品通報,而非認為是殘劑進行施打。因此第一線醫護及藥師應稀釋前後的辨認機制,才不會又有類似情形發生,也呼籲全國各疫苗施打單位,應有相關的防呆機制,才能替國人的健康安全把關。黃金舜也表示,在國外如美國、澳洲,疫苗施打都有藥師協助評估,甚至藥師會在藥局幫民眾接種疫苗。而不論是搖晃、稀釋疫苗,藥師也都有其專業,因此也建議政府應評估藥師參與疫苗施打的部分,並降低法規限制,協助疫苗接種。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四叉貓驗抗體稱增25倍 陳時中:個人數據當參考有困難
網紅四叉貓(劉宇)日前因公開自己接種第一劑高端後的抗體檢驗結果,指出產生的抗體數值偏低,結果引發外界議論。而他再次前往診所檢驗,並公布施打第一劑後一個月的抗體暴增25倍以上。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抗體檢驗早已說明過與個人體質、廠牌與檢測時間點都有關,單一個人數據要當作參考基礎恐有困難。而相關指引專家等雖已討論出共識,但仍在簽核中,最快今天晚上可公布。四叉貓表示,自己在8月23日施打第一劑高端、在施打後15天,9月7日第一次抽血35.4 AU/mL、施打後35天,9月27日第二次抽血907.5 AU/mL,預計9月30日將施打第二劑高端。指揮中心23日表示,經邀集相關專家討論已達共識,同意醫事機構經各地衛生局審核通過下,提供民眾自費驗抗體的服務,具備血清抗體檢驗能力的醫事機構可向當地衛生局提出申請,民眾若有血清抗體檢驗需求,可至經各地衛生局審核通過的醫事機構進行檢驗。但相關指引仍在簽核中,最快今明可公布。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誤打BNT原液25人接種第二劑? 張上淳:待資料充足開會
新北市發生25人遭誤打BNT未稀釋原液事件,外界關心第二劑是否可照常接種。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當天便已召開臨時緊急會議,針對後續第二劑是否接種也有討論,但目前仍無足夠參考資料可作出建議,將盡快積極蒐集國外類似後續處理模式,待資料充足就會召開正式專家會議。張上淳表示,當天知道有此狀況後,疾管署長便召開臨時緊急會議,針對事件發生狀況和第一時間要處理的後續給予建議。當天會議提到,是否要對這25人做抗體檢測。理論上接種100微克抗原一定比接種30微克抗原產生的抗體高,在一般疫苗前期試驗中,也可看到不同劑量施打對象有此情形,但還是有個體差異。因此確實可以檢測,但還是要徵得受試者同意。這次誤打事件,恩主公醫院表示是瓶蓋脫落,但外界質疑瓶蓋為何會脫落?且恩主公醫院說以為是殘劑,但外界也有人指出,施打時是上午,怎麼會有殘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事件仍以地方衛生局調查為主,院方或施打人員原以為瓶蓋很緊,所以才以為被打開,因此還是要等衛生局進一步調查。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增9接種疫苗後死亡 施打BNT會催經?指揮中心:沒聽過
國內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新增89例,其中有43例屬於非嚴重事件,其中9例死亡,37例為疑似嚴重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針對死亡案例中,有7人施打AZ疫苗,年齡為56歲至92歲之間,1人施打莫德納,年齡為68歲,一人施打高端,年齡為53歲。針對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莊人祥表示,該案為53歲男性,曾於8月23日施打高端疫苗,本身有腎結石、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接種後9月3日因為心臟不舒服到醫院就診,其心臟功能變差、雙腳嚴重水腫,之後無法下床,並於9月23日死亡。另外還有民眾傳出施打BNT疫苗後,生理期提早來,疑有催經作用。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個案施打疫苗後各項生理變化都有傳出,但在臨床試驗沒有聽說有摧經效果,後續在接種新冠疫苗各種廠牌中,也沒有特別聽過這種狀況。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5萬劑BNT明天來? 陳時中:應該很有可能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表示,下一批55萬劑BNT疫苗將於9月30日抵台。今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再被詢問到疫苗是否明天會到貨時表示,「應該很有可能」,確定再跟大家報告。但隨著BNT疫苗延遲到貨,許多學校如法如期接種疫苗,擔心影響學生段考,也難以安排時間。陳時中則表示,學校的考試時間學校最了解,應自行盡量避免疫苗接種影響考試。且接種疫苗也不是非要考試當天不可,因此如何對生活、課業影響最小,請學校做最好安排。另外,外界質疑第十輪的接種對象開放到50至64歲,比第九類對象還早開放。莊人祥則表示,第八期就針對所有人符合AZ滿十周可接種第二劑者都開放過一次,第十輪才開始依照年齡層逐步下開,第九類都會包括在陸續開放的對象中。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十輪意願登記截止 指揮中心:符合資格者106萬人
第十輪接種AZ和高端疫苗第二劑,意願登記到今天中午,自10月3日上午10時起提供預約至10月4日下午4時;接種期間為10月6日至10月12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登記符合資格者有106萬人,包括AZ接種者89.4萬人,高端接種者16.5萬人。我國疫苗人口涵蓋率為54.63%,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64.35劑,陳時中表示,昨天接種的疫苗以BNT為主,接種23萬多劑,另有3.1萬人接種莫德納第二劑。有人質疑年底滿12歲者會變成疫苗孤兒,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現在是用出生年月日作為可否至預約平台進行意願登記,滿12歲就可以預約接種;目前是開放到民國98年9月1日以後生日者,已有7854人登記。另外,莊人祥針對昨天新北25人誤打BNT未稀釋原液的劑量倍數進行更正。他表示,原液中原有225微克的抗原,抽取後一劑有150微克;稀釋後抽取微30微克,因此是五倍而非四倍。
-
2021-09-29 該看哪科.眼部
長時間戴口罩別漏風 免得導致乾眼症
新冠肺炎疫情沒有盡頭,口罩到現在都還是每個人的「標配」之一。但你知道嗎?口罩如果佩戴不正確,可能也會間接提高乾眼症的風險。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表示,若口罩沒有緊密貼合鼻梁,呼吸氣流向上流動通過眼球表面,容易增加淚液蒸發,無形中增加乾眼症風險。眼睛的淚液由外而內共三層,分別是脂肪層、水層和黏液層,以維持眼睛濕潤,如果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不穩定,就可能造成角膜破皮或發炎,導致「乾澀、異物感、灼熱感、畏光」四大症狀。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教授孫啟欽表示,林口長庚研究團隊針對1997至2013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乾眼症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國內乾眼整體盛行率為7.85%,約180萬患者,且年紀愈大,乾眼症比例越高。但近年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加上防疫生活型態改變,罹患乾眼症年齡下降。研究也發現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出現角膜損傷風險,較老年患者增加6.66倍;乾眼症患者角膜損傷風險較一般民眾提高2.7倍,若不及早確診治療,可能致角膜穿孔、發炎潰瘍等併發症,恐有失明風險。而乾眼症成因複雜,鄭惠川表示,除了年齡、環境、疾病史,3C產品使用過度、65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高風險群。另外,長時間不正確佩戴口罩、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短期內動過雷射手術患者,也較一般人容易引起乾眼症。鄭惠川表示,根據研究,長期佩戴6小時以上,約增加一兩成患者,尤其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間,人們長時間戴口罩,乾眼症也增加。因此,佩戴口罩需緊密貼合,必要時可用透氣膠帶將口罩上緣黏合在自己皮膚上。乾眼症根據嚴重度也有不同治療方式,第一級輕度乾眼症,主要是淚液層不穩定,視力有時清楚、有時模糊,可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搭配熱敷按摩緩解症狀。第二、三級中度乾眼症,則是角膜和結膜過於乾燥,會出現分泌物,引發強烈不適。這時除了人工淚液外,也可加入抗發炎藥物、自體血清治療、淚管塞等方式控制病情。但到了第四級重度乾眼症,已出現角膜潰瘍,因此除了上述治療方式,也必須接受局部免疫抑制劑或手術,以避免視力損害。孫啟欽表示,日常照護上可在桌上多放一杯水,空調別開太強,以提高室內溼度;多眨眼或熱敷促進淚液分泌。另外,讓眼睛多休息、避免長期使用隱形眼鏡、適當使用人工淚液也是避免乾眼症的眼睛照護準則。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5人誤打BNT原液 1人打6人份「恐像被飛機撞」
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社區接種站爆出全國首例沒稀釋疫苗原液就施打的事件,廿五人施打未經稀釋的BNT疫苗原液,院長吳志雄坦承因藥師跟護理師交班不夠仔細,加上瓶蓋脫落讓護理人員誤認為已經稀釋,把六人份的量施打在一人身上。恩主公醫院停打一周懲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新北衛生局對此事件都感到震驚,指揮中心估計,疫苗濃度為正常值的四倍,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個案至少追蹤關懷一周,接受基本血液檢驗,由專家評估身體狀況,請衛生局協助醫院與民眾處理醫療賠償。新北市衛生局對恩主公醫院做出停打一周的懲處。吳志雄解釋,前天上午在鶯歌永福接種站時,藥師跟護理師交班時只說這廿五瓶要先打,未提醒要稀釋,率先施打的廿五瓶疫苗是散裝疫苗,疑裝在袋子裡碰撞下,部分瓶蓋脫落,護理人員誤認已稀釋,施打完清點數量才發現有異,立即向新北市衛生局通報。打四倍濃度將追蹤一個月被誤打者介於十八到六十五歲,十一位男性、十四位女性,其中一人有心臟病史。有五人不願到醫院檢查,十一人檢查後回家,九人檢查後住院,廿五人後續將追蹤一個月。吳志雄昨率團隊向大眾鞠躬致歉,他坦言中間有很多一連串錯誤才會釀出問題,會做深刻檢討,包括溝通、流程等都會省思,未來當疫苗到現場後,包括場控、藥師與護理師都要逐一比對簽名才能注射。指揮中心緊急上傳操作程序莊人祥表示,每瓶BNT疫苗含○點四五毫升冷凍濃縮原液,醫護人員抽出○點三毫升,約三分之二。原本○點四五毫升冷凍濃縮原液,需以一點八毫升生理食鹽水稀釋,每瓶可打六劑;如依此推估,這廿五人接種BNT疫苗應是正常值的四倍濃度。為避免發生類似錯誤,指揮中心昨天一早才緊急上傳「BNT疫苗使用操作程序」影片供醫護參考。對於這件超量接種事件,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有人以「像被車撞一般」形容打過莫德納疫苗的感覺,這次打了高濃度的BNT疫苗,恐怕「像被飛機或火車撞」,建議廿五人住院觀察至少一周,後續第二劑建議接種AZ疫苗,以策安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年輕族群接種莫德納、BNT等疫苗後較容易引發心肌炎,且第二劑後風險更高;這次濃度偏高,在接種後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應該嚴密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或疫苗急性症狀,以及併發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