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 失智.大腦健康
搜尋
早發性失智
共找到
17
筆 文章
-
-
2024-01-28 焦點.長期照護
林依瑩:讓大家喜歡老 才是長壽社會的終極目標
「他好奇問我:台灣老人都喜歡打扮年輕上台跳舞嗎?」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笑著回憶起好幾年前那場小巨蛋的長者活動,當天一名來台參訪的丹麥學者這樣問她,這個提問猶如一記棒喝,提醒著她,邁入超高齡的台灣,那麼多高齡者專屬的活動,是不是都過於童稚化?林依瑩觀察,同樣是「法定老人」,但六十五歲到一百歲涵蓋了好幾個世代,各世代成長背景與生活歷練不同,課程內容設計也要隨之調整。首先認識老 就可自在享老新一代長輩成長於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受過很好的教育,對該怎麼過退休生活很有想法,若活動只停留在健診、量血壓、健康操或團康,無法滿足他們。要發展出讓老人覺得有價值的活動,才能吸引新一代的老人。林依瑩歷來的工作都跟「老」有關,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十二年,期間催生「不老騎士」,卸任台中市副市長後,投入達觀部落的長照工作,考取證照成為第一線的照服員,以失能長輩為主要照顧對象。她說出長期服務長輩的觀察,「變老,就像四季變化一樣自然,當我們認識老,就可以自在享受老的境界。」長壽社會的孩子應從小就要認識、親近長輩,心態上要喜歡老人,才有可能觀察跟學習如何變老。她以自己為例,在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成長,被阿嬤一手帶大,加上跟著擔任村幹事的父親做社區服務,經常有機會親近老人,她看到很多老人家即使拄著拐杖也要做事,自己阿嬤年紀很大時仍然會去田間挖番薯,邊挖邊跟路過的人閒聊,但如果找不到事做就只能在門邊打盹,「所以我從小就知道老人要有事做。」任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期間出國參訪,在中國大陸的「為愛長征」活動,遇見一名七十一歲的阿嬤以三○五天走完八千里路,在日本看見老人退休協會從大阪步行千里到東京,對老人的感動在她心中滋養成行動,促使她帶一群平均八十一歲的不老騎士機車環島,讓大家具體相信老可以這麼精采,「錄取的阿公阿嬤一整年都特別健康,他們擔心一生病就無法環島。」擔任第一線照服員,林依瑩看見失能造成的限制但也看到突破,「身體衰老只是生理現象,但心是自由的,不會因此而改變。」在台灣大部分人聽到氣切都很絕望,但部落有一名氣切阿公從最嚴重的失能八級進步到二級,現在不但自己出門買菜,閒暇時還能射箭自娛,證明了從健康、亞健康甚至到失能,心態正向就能擁有美好老後生活。看身心狀態 不看年齡數字投入老人服務工作卅多年,見過熱血圓夢的老人,也見過長照復能的老人,林依瑩對於「變老」的學習,都來自這些前輩。她認為變老看的不是年齡數字,而是身心狀態。就像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創辦人郭東曜,退休後移民夏威夷不是休閒養老,而是去開創新的任務為教會服務,縱使視力退化無法開車也不會當成阻礙。而她自己理想的老後生活是子孫滿堂,育有三名子女的林依瑩,卅七歲才生第一胎,老二老三各在她卅九歲、四十二歲時出生,按照結婚平均年齡不斷延後的趨勢推估,很有可能將近七十歲抱孫。「維持好身心狀態,七十歲帶孫子沒問題啊。」林依瑩笑開懷,彷彿已看到子孫滿堂的未來。長壽社會 林依瑩:打造系統性學老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為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第一位,儘管因政黨得票率未跨過百分之五未能進國會,但她於選後表示,希望大家能早點學老、開心學老、幸福到老,期待政府更重視學老的推動,打造一個系統性學老的社會支持體系。林依瑩認為長壽社會最積極正向的照顧有兩種作法,一是學習,一是社會要開創主流價值,提供年長者更多參與機會,有舞台展現。不老騎士在國際間大放異彩時,曾有學者指出標榜不老,反而是歧視老,但林依瑩認為把老跟其他正向元素結合,讓大家喜歡老,才是長壽社會的終極目標。她任職台中市副市長期間,推動老派系列活動,直接把老融入時尚街拍、影像展、嘻哈熱舞等活動,引領民眾思考老的樣態與魅力。林依瑩在部落推「百歲小學堂」,教老人家認字點餐、買車票,隨堂考就是獨立完成買票搭火車的任務,這類課程設計是為了解決部落老人不識字所造成的日常生活限制,「新的老人學經歷生活背景不同,十年後百歲小學堂可能要變成哈佛菁英堂才有人願意來上課。」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台灣非常好的高齡政策,實施將滿廿年,她當台中市副市長時,思考規畫不限定場地的行動據點,立意在於更靈活運用各種場域,例如她曾看過一群長輩在百貨公司聚會,規定成員都要戴帽子出席,為了一頂帽子必須設計整套穿搭,展現創意活力。坊間也有許多新穎的活動,她提到自己父親報名參加蘇帆海洋基金會的不老水手課程,是學習也是人生新挑戰。突破限制 翻轉失能新契機要不是膝蓋退化,可能沒有不老騎士的誕生。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受到中日老人步行千里的感動,原本的構想是在台灣舉辦同性質活動,但當時八十七歲的不老騎士團長賴清炎,說自己「膝蓋退化了不要走路,我們來騎摩托車。」不輕易放棄而是轉變方向,反而創造不老騎士環島佳話。莞爾的是,當林依瑩邀請日本老人退休協會共襄盛舉時,反而被他們以騎車太危險為理由婉拒。投入長照工作多年,林依瑩看見失能造成的限制但也看到突破,去年日本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丹野智文來台演講,丹野智文原是汽車銷售業務員,卅九歲確診阿茲海默年輕型失智症,這十年來他積極分享經驗、推動失智友善,不但出書、成立陪伴組織,更成為國際年輕失智者推廣代表。他受林依瑩之邀參訪部落時提到,初期回診醫師都是對著他太太說明病情,儘管他就坐在醫師面前。這是大部分人面對失能者的方式,林依瑩強調,嚴格來說戴眼鏡也是失能的一種,但是我們不會因為對方近視就認為他無法自理,「尤其在科技及輔具的協助下,依然可以完成很多想做的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很早就推出老人體驗活動,設計彭祖體驗包以老化眼鏡、音阻耳塞、駝背背帶等裝備,讓參與者感受到身體衰退至八十歲的情況,立意在於體諒老人家生活的不便進而產生同理心。林依瑩印象深刻的是十年前香港一位會計系大四學生,專程到台灣參加老人體驗活動,回港參加社會企業提案大賽獲得第一名,後來成立「歷耆者」社會企業,為學校、企業及長照機構舉辦專業的老人體驗活動,找出長者的身心靈需要。社會愈來愈長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但同時也能抓住新的機會,「引導大家看到社會的不足,就能開創新契機。」
-
2023-11-08 失智.名人專家
失智不是長者的專利!女教授罹「早發性失智症」 遭社會遺棄最終忘記自己
將失智症與老年形象連結,是基於經驗法則而來的典型印象;而且罹患失智症的病人多半是老年人,因此也符合醫學上的統計結果。但儘管老年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失智症,老年卻不應該被簡化為等同失智。潔諾娃筆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就打破了這個簡單易懂卻未必正確的刻板印象。與一般人熟知的失智症相比,潔諾娃筆下的失智症屬於早發性失智症(early onset dementia, EOD),好發於65歲以下尚未步入老年的人口。早發性失智症的罹病人數雖然遠不及典型的失智症,卻也不能說是罕見。根據臺灣失智症協會的估算,2014年底全臺灣30至64歲的人口約有1260萬人,而臺灣64歲以下的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約有1萬2000人,盛行率大約是0.095%,亦即大約每千名30至64歲的人當中,就會有一人罹患早發性失智症。雖然以臺灣的盛行率來看,失智症與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人數差距相當大。然而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多半是承擔家庭經濟與勞務的年紀,對於家庭與社會的衝擊來說,可能更為直接與巨大。最令人絕望的是,目前這兩種型態的失智症都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潔諾娃之所以有可能打破疾病隱喻的僵化以及想像力的匱乏,在於她的失智症書寫鎖定早發性失智症,這一層設定巧妙地破解失智症等同老人的刻板想像,也破解失智症老人多半為知識、經濟、勞動等社會弱勢的預設立場。《依然是愛麗絲》小說中,潔諾娃將主角的背景設定為中產階級、享有高度專業能力的知識菁英,無論是教育水準或階級收入,小說一家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美國的一般家庭。愛麗絲是年方五十的哈佛大學語言學教授,丈夫是研究生物學的專家;兒子就讀於哈佛醫學院;大女兒畢業於法律系,嫁給執業律師並喜獲麟兒;小女兒雖然不依循升學主義的道路,高中畢業後便到加州追尋演員夢,但也是個獨立聰明的孩子。小說透過對話營造出家人之間頻繁聯繫、親近互動的緊密連結,也會對彼此生涯發展做出最大的鼓勵與支持。但也因這些背景設定,罹患失智症的愛麗絲除了要面對身體與心理的急遽轉變外,更得面對遭受隔離、孤立、遺棄的社會性衝擊。從一開始遺忘生活上的事情,無法勝任職場要求;接著遺忘專業能力,無法延續過去在工作場所的傑出表現,專業形象也隨之瓦解;最後是自我遺忘,忘了回家的路,忘了在生命中曾經重要的點點滴滴,忘記最關切的親密家人,甚至忘了自己是誰。失智症最大的殺傷力,在於抹除回憶與認同的連結。如果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對自己的認識,那麼比起病魔的摧殘,自我形象的逐漸消失或許是失智症所帶來更大的打擊。遭逢罹病打擊的愛麗絲,在冷靜下來後開始理智思考。只不過愛麗絲對疾病的理解,卻依舊建立在二元對立的比較標準上。二元對立的思考雖簡單有效,對於疾病寓意的還原卻未必公允,而且極有可能激化原本就已經偏狹的對立思考模式,對於疾病可能承載的道德隱喻,反倒可能添加更大的負擔。疾病之於健康,往往被等同為異常之於正常、過剩(過多)之於合宜、變態之於常態、惡性之於良善。這些對立的思考,雖然清楚易懂且形象鮮明,相當有效地產生意義,但卻也可能牽動隱藏的敏感神經,加深原已存在的汙名與偏見。失智症逐步喪失記憶的過程,往往予人慢性死亡的想像,從罹病的剎那開始,就只有逐步惡化一途,無法和緩止步,更不可能逆轉病症。小說中,愛麗絲將失智症與癌症進行比對,正因癌症的殺傷力以及癌症所承載的文化偏見眾所皆知,所以將失智症的隱喻建立其上,更足以顯現問題的嚴峻。人無法選擇罹患的疾病,但相對於令人束手無策的失智症,如果罹患其他的重症,例如癌症,會不會反倒還好一些呢?這當然是一個不存在也沒有實質意義的假設議題,人只能被動地對降臨到身上的疾病照單全收,但如果可以選擇,或許身陷絕望深谷中的病人能得到一絲寬慰:愛麗絲寧可得到癌症,而不是阿茲海默症。如果罹患的是癌症,至少她還有對抗的對象,還有手術、化療、放射治療的選擇;人類對癌症的研究比較多,或許她的勝算來的大一點;她的家人與同事,可以替她加油打氣,說不定還會有人佩服她奮戰的勇氣;就算最後還是輸了,至少她還可以獲得「抗癌鬥士」的美名,也有機會在離開之前向親友一一道別與道謝。即便無濟於事,她還是放任自己沉浸在這樣的思緒當中。相較之下,人類對阿茲海默症一無所知,目前完全沒有武器可以對抗,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健康與自我認知在疾病的侵奪下,一點一滴地流失。愛麗絲將失智症與癌症對比,無疑是絕望下所產生的想法,意圖並非加深罹病的歧視。但也因如此「搭便車」的連結,創造出格外鮮明的對比。
-
2023-09-17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不喜歡讀小說、無法遵循烹飪步驟是失智警訊?專家這麼說
背球員名單、讀小說與做菜對大腦有益回顧一下從拜登到小羅斯福的歷屆美國總統,依序寫下來、說出來或錄下來。現在,從羅斯福到拜登,在你的腦海中說出或回想著他們的名字。接下來,只說出當中民主黨總統的名字;完成後,再背誦共和黨總統的名字。現在,不管黨派為何,按照總統姓氏的字母依序唸出來。這幾段練習由容易到難,對專注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助於訓練工作記憶。這是另外一個練習:針對你最喜歡的棒球隊,背出每位球員的名字以及守備位置。接下來,在腦海中依照姓氏的字母順序,背出每位球員的名字;最後依照相反的順序去回想這些名字。如果你不是體育愛好者,那就寫下你最喜歡的十位作者。記住這份清單並不難,只要用上瞬時記憶(immediate memory,兩秒鐘內的記憶)就好,因為這些作家都是你最喜愛的。現在,按照字母順序去回想這些名字;忘記的話,就看一下方才寫下的清單,但僅限一次。最後,依據他們著作的發表年代去依序回想他們的名字。如果其著作年代有所重疊,就用字母順序來排序(將福克納﹝Faulkner﹞擺在海明威﹝Hemingway﹞之前)。這些練習所依據的是工作記憶的疊層準則(superimposed criteria),也就是在腦袋中保留住資訊,並試圖移動它們的順序。順帶一提,閱讀小說對於工作記憶非常有幫助。非小說類的作品各篇比較獨立,讀者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和知識背景跳著讀(這本書也是)。相反地,閱讀小說時,讀者必須從頭不間斷地讀到尾,同時在工作記憶中記著角色和情節的發展。小說讀者必須記住各個角色第一次出現的場景以及書中所提的背景。每當這個角色出場時,讀者都必須透過工作記憶來回想先前的情節,並猜想他出場的原因。附帶說明,多年下來我在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身上觀察到,他們最初發病的跡象之一,就是不想再讀小說,因為無法牢記各個角色或情節發展。早發性失智症的第二個跡象與烹飪有關。既然患者無法保留與運用工作記憶,那就無法遵循烹飪的步驟整理食材,並在適當的時機一一加入食材與調味料。不過正因為如此,患者更需要維持閱讀和烹飪的習慣,才能刺激大腦、保護工作記憶。訓練記憶力的問答題除了上面提到的活動,玩橋牌和西洋棋等遊戲都有助於強化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記憶。參賽者必須去反省過去的比賽過程,包括自己做出的決定以及後果。而我自己最喜歡的遊戲則是「二十個問題」。在傳統的玩法中,「提問者」先離開房間,其餘的參與者選擇出一個人、地或物。提問者回到房間時,最多只能提二十個問題,來猜測其他人選出了什麼。根據規則,參與者必須誠實回答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也不可以中途改變答案。參與者所需要的技能是將問題和答案都儲存在工作記憶中。假設答案是「駱駝」,而提問者問「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嗎」,參與者就必須將「否」這個答案儲存在工作記憶中。而我設計了兩人版的「二十個問題」,過程很簡單:1.其中一位參與者想出一個人、地或物。2.另一位參與者最多提出二十個問題,以猜測對方做出的選擇。3.提出二十個問題後,提問者都沒辦法猜出答案,那麼另一位參與者就贏了。這個遊戲的關鍵點在於,提問者是否能清楚記住所有的答案,並排除掉可能的選項。在雙人版本中,參與者要想出難以被猜中的人、地方或物。另外,想要增加趣味性的話,也可以將猜題範圍限定在歷史或醫學領域。量子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提出了狡猾版的「二十個問題」。它對工作記憶的要求更高,想玩的人要確定自己夠聰明。首先,提問者不知道當他離開房間時,其他參與者有沒有設定答案。而參與者會依據提問者的問題去設想相應的人、地方或物。其他的參與者也會做同樣的事,也就是在聽到問題後,馬上挑出某個人、地或物,條件是它們必須與前面已提出的問題和答案有連結。惠勒解釋道:「提問者走進來時,他不知道事實上並沒有答案。直到他開始問問題,才會得到一些資訊。但整個遊戲一開始是不明朗的,提出一個問題,就會排除另一些問題。」這個遊戲就像量子物理一樣,惠勒說:「每個粒子的功能、意義甚至存在與否,完全或間接地取決於被提問者所引誘出來的答案。」在這個版本的問答遊戲中,眾人一起訓練工作記憶、 一同記住每一個問題與答案,只要有人有所遺漏,遊戲就無法進行下去。所以我才說這是個狡猾的遊戲。※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9 失智.失智100問
「餘生行天宮會照顧」…失智翁捐行天宮上億房產爆爭議!3道防火牆幫失智家人守住錢
【2023/07/18編註】失智症患者被動或主動失去財產的案例時有所聞。之前政壇女強人李鍾桂失智疑被親信搬空千萬,近日又傳出一名罹患輕微失智的老翁瞞著女兒將9戶上億房產全捐給行天宮,事後父親還對女兒說,自己餘生行天宮會負責照顧。竟究失智患者的捐贈行為是否有法律效力?家人要如何避免失智親屬財產被掏空?【相關新聞】失智翁捐行天宮上億房產爆爭議 律師:要看有無申請監護宣告只要參加過救國團舉辦的活動,一定都知道李鍾桂!當年救國團的文宣,紀念品都會印有她的名字,致力將救國團轉型為社會企業組織。現年高齡84歲的女強人,除了曾任救國團主任、召集人,亦曾在政大、台大教書,以及擔任國民黨副祕書長、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更創辦真善美基金會,已故丈夫為前司法院長施啟揚,夫婦權傾一時,兩人膝下無子女。2019年,施啟揚逝世後,李鍾桂的健康每況愈下,且罹患失智症,近日爆發親信搬空數千萬老本,包括轉移房產、變賣股票。昔日口才一流的教育家、政壇女強人,晚年遭貼身祕書及夫婿的前隨扈聯手掏空資產,李鍾桂家人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已獲准,並提起刑事告訴。這類事件時有所聞,失智症患者因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判斷、思考退化,失去基本金錢概念,容易成為有心人士覬覦的對象。隨著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台灣迎來「超高齡社會風暴」,失智、失能風險成為一大隱憂,患者不只失去記憶,還可能失去財產!如何幫失智家人守住錢?專業律師吳挺絹教你認識三道防火牆,做好財務安全防護。三道防火牆幫失智家人守住錢● 第一點:首先發出律師存證信函,讓對方知道失智所簽的契約都是無效的。● 第二點:接著提出「準詐欺罪」,將財產過戶的手續先停下來,避免轉移成功。● 第三點:同時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暫時處分」,防止財產被移轉的危險。台灣失智人口日漸增多,失智症患者除了遭到外人詐騙,也常發生親友藉機將財產轉移的糾紛。罹病初期,並不會影響病人自主行為能力,建議提早做好法律上的預防措施,在醫師、律師與證人見證下,預立醫囑與遺囑,避免日後親人為爭遺產對簿公堂。民眾若擔心年老後會失智,可主動到銀行辦理安養自益信託,分配未來每個月的資產運用。家人發現長輩有失智徵兆,也可以先規劃安養信託,確保財產安全。另外,罹患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本人可親自到銀行申請辦理,安排日後生活受到照顧。另特別提醒,當發現家人有疑似病徵時,應立即就醫累積病歷或診斷證明,一旦遇到有心人士,才有機會證明是因心智缺陷而遭詐騙。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被貼上「失智症」的標籤,在司法體制中難獲正義,失智診斷證明是財產被不當轉移、詐騙的保障。認識失智症失智症(Dementia)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延伸閱讀】.失智者財務危機 1/3遭家屬剝削!輕、中、重度失智如何保住財產 律師提建議.財務問題/失智者如何保護財產?專家教「這3招」避免被騙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16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後的金錢焦慮:「我這麼老了,身上還沒錢,不是很悲哀嗎?」
防疫期間,必須花更多時間陪孩子,於是我除了鼓勵他們多讀書外,自己也以身作則利用宅在家的時間多讀書,自日本翻譯而來的《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正是其中一本讀物。初看書名,我以為內容以驚嚇恐怖為導向,仔細閱讀後,發現書中談論的是日本發生的青少年殺人事件,內容意外地平實。從當媽的眼光來看,我深刻感受到書中談到的青少年犯案關鍵因素,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們長期被父母、兄弟姊妹、同學和同事視而不見,甚至轉向網路虛擬空間尋找虛擬友情時也被忽視了,於是在經年累月不被看見、也找不到自己生命意義的狀況下,以殺人來做最後的爆發。我特別注意到這些青少年殺人犯的普遍現象之一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未能自主,大到選擇求學專業、小到每天吃什麼買什麼,主導權都抓在父母親手中,可說是父母親以愛為名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但就孩子的一方來看,他們如同被圈養般地長大,循此模式長大的他們,若表現不如父母或社會預期,面臨人際交流上的冷漠,馬上會造成他們極度的不適應。其實這些看來無可救藥的孩子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麻木不仁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曾好幾度想用不同的方法來吸引身旁眾人的關心和注意。書中的描述讓我頗有感觸,因為這也正是我以醫師身分照顧高齡患者時,不時與家屬談起的重要議題。我常告訴家屬:「你家長輩是老了、生病了沒錯,但沒有人會毫無理由地就對照顧他的人生氣,他的每一次怒氣,反映的是他的想法、感受被忽視,受到委屈了。」在候診區情緒失控的伯伯那天我在診間就遭遇到這樣的狀況。護理師緊張地跑進診間,請我務必讓張伯伯先進來看診,因為在外等候的他不知為何突然對陪同前來的家屬大吼大叫。幾乎情緒失控的他,引起等候區內的眾人騷動不安。於是我趕忙安排讓張伯伯下一個看診,但踏入診間的他卻是意料之外的溫和樣子,沒有一絲火爆脾氣,還在門口特意先朝我揮手打招呼後才走進來。我問候他:「張伯伯,你好嗎?」張伯伯馬上說:「不好意思,我今天沒有帶錢,但我會付錢的,你可以先幫我處理嗎?」我點頭:「當然沒有問題。但是伯伯,聽說你今天心情不好?」他露出羞赧的神情對我說:「不好意思啊,我其實是故意的啦。剛剛聲音太大,讓大家都嚇一跳。」我說:「可不可以跟我說,發生什麼事啦?」「我這麼老了,身上卻沒錢,不是很悲哀嗎?」他說:「今天我女兒跟我一起來醫院,偷偷跟你說喔,我是故意要在這麼多人面前給她一個下馬威的,所以我就對她大吼了。」我問:「伯伯啊,你那麼生氣,是受了什麼委屈嗎?」張伯伯說:「我這輩子只會賺錢、沒什麼花錢,現在我這麼老了,身上卻一點錢都沒有,連看門診都要拜託你幫我先處理繳費的事情,這不是很悲哀嗎?」他嘆口氣繼續說:「我覺得自己沒有對不起家人,我甚至給每個孩子一間房子,也出資幫他們結婚。現在我老了,每個月的錢只剩下一點勞保的錢進來,但我連影子都沒看到,錢就讓孩子們都拿走了。我一直忍耐著身上沒有錢這件事,但今天看診,覺得自己好悲哀,就忍不住大吼大叫,嚇壞大家了,真是很抱歉。」我問:「您現在感覺好些了嗎?」張伯伯沒回答,只顧著說:「請務必借我錢,我一定會拿來還的。」我安慰他:「您放心吧,我們會處理好的。」我請張伯伯先到診間外面等候,換他的女兒張小姐進來。張小姐頻頻為父親造成的騷動道歉,我請她不要介意,但希望她能說說家人與父親互動的狀況。張小姐愁眉苦臉地說:「我爸爸有失智跡象,所以我們都想保護他。」我問:「他有零用錢能買點自己想要的東西嗎?」張小姐說:「他需要什麼,只要跟我們說,我們都會給他買。陳醫師,我爸有失智跡象,錢放他身上不安全啦!」我深深嘆了一口氣:「其實啊,你爸頭腦算清楚,現在的他被你們控制得很痛苦啊。」我請張小姐坐下來聽我說長輩們的故事。即使病了,也仍有掌控金錢的欲望首先是黃伯伯的故事,他是由失智據點轉來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希望我可以幫忙開立診斷書,好讓家屬去申請財產監護宣告。病歷上顯示黃伯伯長期在我們醫院就醫,但對我來說,他是初次見面的患者。根據據點夥伴描述,他認知功能退化嚴重,已出現妄想和幻覺,平日總是情緒暴躁易怒。我做好要面對棘手狀況的心理準備,但當黃伯伯與陪他前來的太太進入診間,我見到的是一位情緒平和且應答自如的老先生,於是我問黃太太為什麼想辦理監護宣告。黃太太說:「方便我和兒子處理他的財產。」我問黃伯伯:「您怎麼想?」黃伯伯馬上回答:「我要自己管自己的錢。」黃太太轉頭對他說:「你已經確診巴金森氏症十年了,生活都需要我協助和幫忙。」接著,又轉回面對我,說:「他失能了,需要我協助。」我看看黃伯伯的認知功能檢測結果,在滿分一百的測驗裡,他有九十分的表現,表示目前認知功能算是挺好的。於是我對黃太太說:「巴金森氏症導致你先生肉體生病,但這不代表腦袋就無法判斷了。我相信一生賺來的金錢卻無法自己處理,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痛苦的事情,請您體諒先生吧,畢竟是一家人啊。等未來真的走到那一步了,再去跟法院申請評估,好嗎?」自己拿錢去買東西,就是不一樣第二個故事的主角,是我長年熟悉的患者李爺爺,他總是客氣有禮,笑容滿面。那天李爺爺是在感情融洽的鄰居陪同下來就醫的。鄰居描述李爺爺的日常狀況,特別叮嚀我:「陳醫師啊,拜託你想辦法讓他記憶力好一點,不然他花了錢都不承認。他記憶力很差,但又堅持自己管錢。他會領十萬現金,花到剩六萬,轉頭就罵他太太說怎麼亂花錢。幸好,他每次花多少錢,大家都有請他簽名記錄,否則他太太就太委屈了。」一旁聽著的李爺爺笑著插嘴:「哪有這回事。」我問他:「您忘了自己花錢了啊?」他說:「我也不是故意的啦,我是有看到自己的簽名紀錄,可是還是會有點懷疑呢。」我半開玩笑地建議:「那麼您把錢給太太管好嗎?您需要什麼就叫她幫你買,如此一來就不會因為錢吵架啦。」李爺爺搖搖頭:「我知道我記憶力不好。可是,自己拿錢去買東西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我故作輕鬆:「不都是買東西嗎?把錢交給太太,您要什麼就像皇帝一樣,開口吩咐、東西就到手邊了。」李爺爺堅持說:「我就是覺得不一樣。我喜歡自己買,就算買一包餅乾,也喜歡自己買。」-----講完這兩個故事,我停下來看看張伯伯的女兒,她若有所思,安靜了一陣子後對我點點頭,說她理解我想要傳達的意思了。那天我看著這對父女轉身離開的背影,心中當然希望未來張伯伯不會再於候診區出現暴怒的場面,但更期盼的是我們社會上的照顧者們都能理解:照顧不是以愛為名的牢籠。只要是人,不論年紀與健康狀況,都有對自由生活的盼望,即便是家中櫥櫃已有滿滿的零食,但大家三不五時還是會想到街角商店或小攤子上晃晃、隨手買點小東西。愛不是圈養,長期照顧也需要自由,所以讓我們記得相互尊重吧,莫讓愛變質,反倒阻塞了彼此心意的傳達。乃菁醫師與你一起探索小自由帶來的快樂無論是失智症長輩或是年幼的孩子,大家都需要一點小自由,而不是完全被照顧到衣食無虞、無法做任何決定。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甚至連洗澡後要穿什麼衣服都有人替你決定、準備好的生活,應該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都能適應的。失智症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剛得到失智症的時候,也許有一點健忘,但是整體來說都還算正常,況且也不是每件事都忘記。更何況在這持續的過程中,在沒被家人限制之前,長輩們一直以來身上總是有點錢,可以去菜市場逛逛,去超商買點小酒,甚至去神祕的地方買喜歡的東西(比如仙丹妙藥)。在他還沒有完全失智到喪失自主意識及自我想法的時候,我們應該試著跟他討論,他有哪些事情是希望自主的、哪些事情是希望被幫忙的,又有哪些事情是不希望被管理的等等。也許這樣,我們跟長輩的互動可以更美好。當然,有時候可能會重複購買,但我們也可以默默守候在身後,不干涉他們的選擇與自由購買的快樂。我們還可以跟他愛買、愛出沒的店家有個默契,固定去付錢或退換貨,來換取父母不被管轄的自由。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延伸閱讀:.失智長者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怎麼辦?醫:做好「這件事」,勝過加強用藥量.當「失智長輩」懷疑家人偷東西、看到不存在的人,怎麼辦?醫授4應對技巧.家中長輩患有失智症,該不該做基因檢測?早發性失智症5症狀一次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14 失智.大腦健康
阿茲海默症患者福音!新藥Leqembi有助早期、輕度者延緩衰退,1年藥費2萬6500
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獨立諮詢專家針對阿茲海默症新藥Leqembi歷經一天討論後,同意核准該藥,預計下個月上市。FDA諮詢專家以6票對0票認可Leqembi為期18個月的臨床實驗結果,根據去年秋季公布的實驗數據,Leqembi不僅和其他藥物一樣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症,而且具有延緩病程惡化的藥效。據了解,Leqembi是全球第一款經臨床實驗證明,針對阿茲海默症潛在生物特性、降低類澱粉蛋白(amyloid)沉積,適度減緩記憶力和思考衰退的藥物,FDA神經科學辦公室代理主任布拉契歐(Teresa Buracchio)強調Leqembi具有「臨床意義」,尤其針對輕度或早期罹病階段的患者,可以將疾病進程延緩約5至6個月,不過臨床數據也顯示,Leqembi無法逆轉阿茲海默症對患者造成的損害。另一方面,藥品資訊監督組織Pha r medOut協調員本西維嘉(Pa t r icia Bencivenga)以「效果無法發揮」為由,反對Leqembi取得FDA完全核准,強調新藥有包括腦腫脹和出血等嚴重副作用,甚至可能造成病情惡化。由美國百健(Biogen)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共同研發的Leqembi,一年藥費高達2萬6500元,但可以明顯著改善患者生活;現年70歲、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朵琳·蒙克斯(Doreen Monks)對於新藥寄予厚望:「我們只求一個擁有更多時間的機會,好讓我們繼續活在今天和明天。」據統計,全國約有65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也是65歲以上長者第五大死因。延伸閱讀:.林志玲淚崩「媽媽不認得我了」!失智症三期別,中期日常生活已需協助.家中長輩患有失智症,該不該做基因檢測?早發性失智症5症狀一次看.輕度認知障礙也能回復到正常 名醫授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24 失智.長期照護
當「失智長輩」懷疑家人偷東西、看到不存在的人,怎麼辦?醫傳授4大應對技巧
失智長輩的精神行為症狀,常會導致家庭衝突。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通常會伴隨著一些「精神行為症狀」,包括出現妄想、幻聽幻覺,例如懷疑家人偷東西、或是一直說在家裡看到已故的親人等。麻煩的是,當失智者有這些症狀時,家屬通常不知道如何應對,稍微弄不好就與失智者發生衝突,讓家庭關係變得更糟。土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失智症治療專家徐榮隆提醒,如果家中長輩有任何異常行為,而且反覆發生超過兩個禮拜,就要趕快找到原因,建議可以就醫接受診斷。這些精神行為症狀雖然透過服用藥物可以改善,但家屬也要學習正確應對失智長輩的方式,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失智長輩建立正向的關係。徐榮隆指出,失智症常見的精神行為症狀包括妄想、幻聽幻覺、情緒不穩、情緒低落等,詳細說明如下:一、妄想妄想是患者有錯誤的想法,而且堅持這個想法,即使給他證據,他仍然沒有辦法理解,還是堅持錯誤的信念。失智者常見的妄想包括:‧懷疑家人偷東西‧懷疑配偶不貞,例如太太懷疑老公在外面有女人‧明明在家,卻堅信自己不是在家‧堅信自己的親人不是他的親人‧另一種妄想反映了患者的期待,例如常說有名人、國王請他吃飯。應對策略:由於失智者的判斷力已經下降,家屬切記不要試圖用理性的方法去說服失智者,也不要去挫折他,因為這只會讓他更生氣。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可以試著用感性的方法,讓病人得到情感的支持,並解決病人真正焦慮的核心。例如,婆婆覺得自己的錢被媳婦偷,可以跟他說:「你是不是很擔心錢不見了?」並向他保證:「就算你沒有錢,我們還是會照顧你。」讓患者得到安全感。對於反映了患者「期待」的妄想,可以多稱讚患者,給他尊榮感,請他分享過去光榮的成就,給他情感上的支持。二、幻聽幻覺幻聽幻覺是患者受到不存在的人、事、物、聲音的刺激。常見的幻聽幻覺包括:‧看到不存在的人‧看到奇怪的動物,例如看到地上都是螞蟻‧聽到附近有聲音,例如聽到有人唱歌、放收音機應對策略:家屬要訴諸感性來回應患者,切記不要直接否定患者。可以詢問他為什麼會看到、聽到這些事物。例如看到已故親人的臉,可以問他,為什麼是這個親人?是不是很懷念這個親人?他跟你的關係是什麼,讓患者抒發他的感受。失智長輩如果出現妄想、幻聽幻覺,切記不要否定他、挫折他,而是要給予長輩情感支持。三、情緒不穩常見的情緒不穩例如突然生氣、發脾氣、情緒起伏變化大。例如失智長輩吃飯、洗澡時突然發脾氣。應對策略:通常會有情緒不穩定的現象是患者受到某個刺激,這個刺激可能是特定場合、特定時間或其他因素。家屬要仔細觀察病人,找到刺激的來源,並避開這個刺激。如果無法避開這些刺激,可以服用穩定情緒的藥物。通常這個現象會反覆發生,家屬要仔細觀察,注意患者是不是在特定時間或環境下,情緒比較暴躁。例如有個個案是,失智長輩吃早餐總是發脾氣,因為家屬急著要出門,一直催促患者吃飯,讓患者情緒激動。但後來仔細觀察,發現失智長輩在早餐時一直打瞌睡,才知道他早上雖然醒來了,但還是想睡覺,被家屬急著催促吃早餐才會發脾氣。找到原因後,家屬可以讓失智長輩晚一點用早餐,來解決這個問題。四、其他情緒問題其他情緒問題包括:‧情緒低落‧憂鬱‧焦慮不安‧患者可能會哭泣,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或是常常擔心事情、沒有安全感,影響到他的飲食、睡眠。失智長輩也可能會有情緒低落、憂鬱的症狀。家屬可以多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讓他有自尊心跟尊榮感,並找到患者焦慮的核心,給予安慰與支持。另外,適度服用抗憂鬱藥物,也可以幫助患者舒緩情緒。總地來說,當失智長輩出現精神行為症狀時,最重要的是「不要直接否定患者」,因為失智者對「對」、「錯」已經失去理性判斷的能力,如果糾結在失智者的「對」、「錯」上,只會陷入證明的漩渦,讓家庭衝突越演越烈。家屬要做的是,給予患者「正向的情感支持」,看到失智長輩在這些妄想、幻聽幻覺、情緒困擾背後真正擔心、焦慮的是什麼,並予以安撫。徐榮隆建議,可以想辦法一天讓長輩開心三次,多講笑話、讚美長輩,或帶他吃喜歡的東西,讓他心情愉悅。讓失智長輩維持比較好的人際、情緒、家庭關係,才能讓他有健康的生活,在照顧上也比較輕鬆。延伸閱讀:.協助長輩起身好困難?學會這幾招,起身、移位更省力!.失智患者初期夜上廁所易跌倒 預防半夜跌倒撇步大公開.家中長輩有失智症,該不該做基因檢測?早發性失智症5症狀一次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22 失智.大腦健康
家中長輩患有失智症,該不該做基因檢測?早發性失智症5症狀一次看
【本文重點】漫威英雄「雷神索爾」克里斯漢斯沃擔心遺傳父母的「ApoE4基因」會造成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此宣布暫時息影。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大多好發於65歲以上族群,但有少數患者是早發性失智症,與基因變異有關。家族病史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如果有家族成員超過2位以上失智者,可以考慮做基因檢測的評估。檢測出異常時,應提前做好預防,並且要及早規畫財務與生活安排,降低失智纏身的風險。--by ChatGPT漫威英雄「雷神索爾」克里斯漢斯沃宣布暫時息影,因為健康檢查赫然發現遺傳父母的「ApoE4基因」,擔心未來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先暫緩演藝工作。也有不少人擔憂:家中長輩患有失智症,該不該做基因檢測呢?檢測出異常 做好預防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大多好發於65歲以上族群,少數患者為基因變異而在65歲以下發病,又稱「早發性失智症」。失智症確實具有部分遺傳性,但9成以上的阿茲海默症為散發性,危險因子除了家族病史外,年齡、腦部創傷、慢性發炎、心血管疾病、不良生活習慣等亦是發病、惡化的主因,諸多因素導致大腦堆積沉澱大量的β類澱粉蛋白,損傷腦細胞。家人失智,該不該做基因檢測?陳亮宇表示,家族成員超過2位以上失智者,可做檢測的評估效益。目前會遺傳的阿茲海默症,只有小於5%是因基因而發病,大部分還是多重因子所引起,因此,一旦檢測出異常時,應提前做好預防,從飲食、運動、健康管理做起。然而,檢測正常也不保證一定沒事,長期處於壓力、睡眠品質不良、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容易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尤其熬夜傷身又傷腦,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大腦把有毒物質排出。財務與生活 及早安排如果帶有失智基因的人,能否先進行治療呢?陳亮宇解釋說,基因治療有限尚待突破,也許改變天生上的障礙,但也可能產生其他強烈副作用。檢驗結果僅供罹病機率參考,無法作為診斷的生物標記。不論有沒有失智基因,預防失智趨吉避凶都要做!陳亮宇指出,有相關基因或家族病史,更要及早規畫財務與生活安排,包括積極參加活動及社會參與,要多強化各類人際社交,降低失智纏身的風險,也有助於延緩失智病情。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更不是老人的專利!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年齡愈低,跟家族遺傳有較高關聯。陳亮宇提醒,早發性失智症常被忽略而延誤診斷,且病程進展較快,當發現親友人格明顯改變或行為異常,一定要進一步就醫。若40、50歲發病,後續還有30年餘命,應該跟家人討論日常照顧、臨終選擇等,並且盡可能維持原來的工作,或跟公司協調工作複雜度,避免因為人生職涯中斷而陷入負面情緒,導致認知衰退更嚴重。失智症是正常老化嗎?出現哪些徵兆該注意?你覺得居住的城市失智友善嗎?元氣網舉辦「失智症識能與友善環境滿意度大調查」,邀你一起來看我們與失智友善的距離。基因檢測前 先做測驗經常忘東忘西是健忘還是失智?3分鐘小測驗教你分辨健忘與失智。
-
2023-01-02 失智.大腦健康
晚上睡太少、午覺睡太多都會提高失智風險!專家教你如何睡得剛剛好
編按:睡眠好壞,和日後罹患失智的機率密切相關!近年研究顯示,夜間睡眠剝奪、白天睡眠頻率過高的人,日後罹患失智的比例偏高。大腦無法再生,失智預防非常重要。怎麼睡,才能保護大腦?現在,正是失智症最受關注的時刻!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全球失智症報告》也推估到2050年,全球預計有1億5千2百萬人失智,足見失智人口成長之快。轉回國內,衛福部研究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78%,且每增加5歲,盛行率呈現倍增趨勢。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失智症並非是老人專利,有些病患在65歲之前便已發病,被稱為早發性失智症(early-onset dementia)或是年輕型失智症(young onset dementia)。近年知名電影《我想念我自己》中的主角愛麗絲,就是被醫生診斷為年輕型且是遺傳性PSI基因變異的阿茲海默症者。國衛院神經及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員、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近10年來投入失智症及憂鬱症臨床治療。他表示,失智症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疾病,因此,年輕時養成的生活方式不可不慎。其中,睡眠習慣好壞,就會影響未來的失智風險高低。睡眠剝奪讓小白鼠細胞中毒!睡眠不足,就是減少自己的記憶老本藍祚鴻指出,儘管尚未有失智與睡眠的直接研究,但曾經有過失智症的動物實驗,就是透過「睡眠剝奪」的行為介入來研究小白鼠失智情況。研究結果發現,不睡眠時,老鼠腦中類澱粉蛋白的清除功能變差,腦脊液與間質液交換,清除大腦運作時所累積的代謝廢物速度變慢,大腦修補受損神經細胞和組織的功能也變差。從外顯現象來看,原本元氣滿滿的小白鼠呈現呆滯狀,活動力不如以往。「經年累月下來,大腦細胞變少、無法代償,等於就是『細胞中毒』,」藍祚鴻說明。雖然尚未有人體實驗,但人在睡眠時,與學習有關的激素會分泌,包括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缺乏睡眠,會影響注意力和執行能力,使反應速度變慢。學理上也證實,年輕時的睡眠品質不佳,會造成類澱粉蛋白(Beta amyloid)在神經細胞上沉積,增加年老後失智症的機率。「雖然數據上還看不出年輕、早發性失智症比例的變高,或說睡眠直接影響失智,但那是因為年輕人不夠老,樣本數還不夠。」藍祚鴻觀察,「從臨床來看,造成失智症的每一項危險因子影響都超過50%以上,睡眠異常就是一項。」他指出,除了睡不夠以外,睡眠周期不穩定,例如有時早睡、有時晚睡,也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大腦是有可塑性的,但不喜歡一直變動,因為改變會耗費資源,且多變易多錯。」此外,睡前滑手機,藍光會影響大腦神經連結,活性降低,自然也會睡不好。因此,常熬夜的人,可能慢慢地正在吃掉「記憶老本」而不得知!白天睡太多,日後失智機率愈高!午睡20分剛剛好,一夜好眠才是護腦關鍵睡不夠會提高失智風險,那睡太多呢?今(2022)年一篇發表於著名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的研究,在14年內追蹤1,401位受試者,發現在白天9點到晚上7點這段時間,睡覺頻率愈高的人,一年後認知功能退步、日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將可能愈高。可以說,早在認知功能退化等失智的主要症狀還未出現以前,不正常的睡眠習慣或熬夜,就可能是罹患失智的早期徵兆。藍祚鴻提醒,相較於失智,午睡跟老人家的死亡率相關性較高。常常睡一睡,就在夢中離世了;但如果一個人白天睡太久,的確會干擾到晚上睡眠的質量。夜間正常睡眠才能幫助記憶穩定,整合白天發生的訊息,進而激發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還能延緩認知功能老化。那麼,究竟睡多久是適當的?「50歲上下的族群,白天睡20分鐘就夠了!」藍祚鴻的回答有點出人意表。回想學生時期的午睡,不是至少半小時嗎?他的理由很容易理解:「定時定量」。白天睡多了,晚上就容易睡不著。藍祚鴻建議,想預防失智,白天應適度運動、保持快樂心情,「多參與社交活動,繞圈圈式的思考,容易讓腦子退化、且產生自發性焦慮。」此外,不要喝酒、有慢性病等共病者要注意用藥,有些副作用可能導致睡眠中斷。晚上,儘量在12點前入睡,不要當夜貓子,也為自己營造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他以自己為例,從睡前半小時開始,就不看手機。將手機放置在離床一公尺遠處,讓自己看不到手機閃動光源,避免影響睡眠品質。他再三強調固定睡眠的重要,「大腦設計是先天配備,不可逆的,而研究顯示,工作需輪值夜班者,罹患三高、慢性病者也較多。」最後,藍祚鴻也提到,「失智的本質即在於:東西用久就會壞掉。大腦一輩子就那麼(轉)一輪迴,不會再生。大腦非電腦,腦力有限。一旦生病,只能減緩或減少症狀。很多保健食品不見得能預防失智。如果真的睡不著,根據醫師的醫囑,適當使用安眠藥不可怕。」好好睡,就是最好的護腦方式!家人罹患早發性失智症,怎麼辦?照顧早發性失智患者 4面向小撇步早發性失智症病患退化速度較快,病理特徵較為明顯,許多人具有家族性或遺傳性,一半以上病患容易出現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症狀。且早發性失智症多為家庭中流砥柱,經濟主要來源;一旦確診,對於照顧者來說是一大衝擊。照顧年輕、早發性失智症者,可從四面向提早思索:1. 工作面依照病情跟工作單位討論職位調動,甚至於安排退休;病患也要避免駕駛車輛或操作危險器材。2. 經濟面開始籌措安養費用,及有效利用社會福利補助。3. 法律面建議在疾病初期,患者仍保有大部份知能時,事先安排法定代理人、甚至預立遺囑,避免日後產生不必要的法律或財務糾紛。4. 心理面對於照顧者來說,迎面衝擊一下子承接不住,可能產生憂鬱、絕望、否認、煩悶、甚至罪惡感(如因遺傳性基因造成),若情況嚴重時得輔以藥物治療。原文:晚上睡太少、午覺睡太多,都會提高失智風險!藍祚鴻院長:如何睡得剛剛好,才能正確護腦?
-
2021-11-06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失智者如何保護財產?專家教「這3招」避免被騙財
詐騙老人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失智症患者,因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判斷、思考退化,容易成為有心人士覬覦的肥羊。其中還包括被家人、親友移轉房產,或簽署文件變成保證人,因此背上債務。該如何保護失智的家人免於受騙上當,律師教你認識三道防火牆,做好財務安全防護。幫失智家人留住錢!長照家庭必須知道的法律常識一名住在安養機構的60多歲王先生,患有失智症、單身未婚,某天胞兄接到房仲電話,告知王先生委託賣房,簽了委託銷售也已成交,需要家人提供房屋權狀。哥哥非常驚訝,弟弟失智住在安養中心,怎麼會有房屋買賣交易紀錄?房仲特別說明如果無法辦理過戶手續,要另付一筆違約金,哥哥擔心若房產被騙走,日後安養費怎麼辦,自己還有家庭要照顧,無法負擔日後的費用,最後尋求律師的幫忙,律師給了以下建議:● 第一點:首先發出律師存證信函。● 第二點:接著再提出「準詐欺罪」。● 第三點:同時並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暫時處分」,最後成功守住財產。Q1:發現家人有失智症病徵時,該如何設下防火牆?失智者因為失去判斷能力,容易成為詐騙集團下手的目標,專業律師吳挺絹建議,發現家人有疑似病徵時,應立即就醫累積病歷或診斷證明,一旦遇到有心人士,才有機會證明是因心智缺陷而遭詐騙。千萬不要擔心被貼上「失智症」標籤後,在司法體制中難獲正義,失智診斷證明是財產被不當轉移、詐騙的護身符。Q2:什麼是「準詐欺罪」?什麼時候該提出告訴?以上述王先生的詐騙案件為例,吳挺絹協助家屬向法院提起準詐欺告訴,將財產過戶的手續先停下來,避免轉移成功。若詐欺對象為未滿18歲、精神障礙、心智缺陷等辨識能力不足,家屬察覺權益受到損失或有施用詐術的詐欺行為,可提出準詐欺罪。※刑法第341條(準詐欺罪),利用精神障礙、心智缺陷等辨識能力不足,故意使用惡意手法騙取金錢或財物。(➤ 別輕忽失智患者的精神行為異常,「這些症狀」都會讓照顧者身心俱疲!專家帶你認識精神行為症狀成因以及常見症狀:https://pse.is/3kq6fx)(➤ 照顧失智者,不能只關注失智症問題,更要仔細觀察是否出現其他症狀,專家教你找出問題所在儘早解決,避免小病釀大病:https://pse.is/3pynby)Q3:什麼是「監護宣告」?失智者需要「監護人」來協助守護財產。法院透過醫院的鑑定後,讓王先生的哥哥變成監護人,取得法律上可以幫忙管理財產的權利,王先生的所有不動產買賣需經由哥哥,但仍需經過法院同意。👉🏻吳挺絹說明,「監護宣告」保障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的家屬,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可以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Q4:聲請「暫時處分」的功能?該何時聲請保護應受監護宣告人的利益?暫時處分是一個暫時決定,而不是最終的判決。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程序,大約半年時間才能完成,若當事人的財產、房屋已經有被過戶的危險,透過暫時處分可以在監護宣告程序完成之前,禁止「任何人」對當事人的財產進行過戶。👉🏻吳挺絹建議,聲請監護宣告時,可同時聲請暫時處分,防止財產被移轉的危險,及未來追討不易的問題。用法律保護失智病患,設立安養信託保住老本台灣失智人口日漸增多,失智症患者除了遭到外人詐騙,也常發生親友藉機將財產轉移的糾紛。吳挺絹舉另外一個案例,三兄弟分得遺產後,哥哥住在安養中心,陸續出現重聽、健忘症狀,有時電話講很大聲,容易洩露錢財狀況,手足擔心哥哥的錢財被騙、被盜領。👉🏻吳挺絹建議到銀行辦理設定「自益信託」,失智症患者無法自由使用財產,錢財使用由銀行把關。Q1:設定「自益信託」的好處?● 將財產放在銀行信託,每個月固定開銷由銀行依約定處理生活費、安養費等,專款專用的方式是理想用錢模式。● 由法院指定監察人,除可杜絕詐騙、親友借貸,還可事先指定財產繼承人。Q2:什麼時機應該做自益信託?● 若擔心年老後會失智,可主動到銀行辦理安養自益信託,分配未來每個月的資產運用。● 家人發現長輩有失智徵兆,也可以先規劃安養信託,確保財產安全。● 另外,罹患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本人也可親自到銀行申請辦理,安排日後生活受到照顧。Q3:如何保障失智症患者的錢財及家屬的權益?各種聲請須配合醫院鑑定,醫院的鑑定報告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法庭上證明喪失行為能力的證據。若家人出現失智警訊,應提早規劃與防範,最好的方式就是到法院聲請監護宣告,保護家人不被有心人覬覦或家屬爭產的情況。(➤ 「失智了,財產就要任人分配?」生命無常,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是否會罹患疾病而導致生活無法自理,因此,資產規劃更應及早開始,搞懂「這3種方法」不需為錢擔憂保資產!:https://pse.is/3s8te6)很多錢財糾紛都是發生在父母過世之後,尤其是失智症患者的遺囑是否有效、舉證責任困難等,為避免親人對簿公堂,提早做好法律上的預防措施,維護財產安全。吳挺絹強調,失智者遭詐時,症狀輕微、表現正常,家屬常常未發覺行為異狀,錯失舉證的機會。隨時注意家中長輩,及早預立財務規劃,避免有心人士利用受害者無法確切論述事情始末的痛點,無法獲得實質賠償。
-
2021-04-30 失智.失智專題
好評推薦/永遠的我們 感動直逼《我想念我自己》
★爛番茄新鮮度91% 揪心程度媲美《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奧斯卡影帝 柯林佛斯 X 奧斯卡提名 史丹利圖奇 跨越多年友情 攜手同台深情演出★感動直逼《我想念我自己》當明天還是未知數 面對愛侶你會選擇離開還是繼續陪伴?★一趟不回頭的旅程 一個探索愛情真諦的動人故事故事描述山姆(柯林佛斯 飾)和塔斯克(史丹利圖奇 飾)兩人相戀 20 年,他們決定開車拜訪各地親朋好友,來一趟放鬆心靈的回憶旅行。塔斯克在兩年前被診斷出早發性失智症,這讓兩人的生活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隨著旅程推進,他們對未來的想像逐漸崩塌,秘密被揭露。最終,他們必須正面迎向一個重大的提問:在塔斯克的病痛面前,他們對彼此的愛究竟有何意義?CatchPlay官網:https://theatrical.catchplay.com/CatchPlay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atchplay/
-
2021-04-08 失智.像極了失智
他們恩愛30年,現在卻吵到要離婚!醫:5個常見病癥,恐是早發失智合併妄想
陳小姐的爸媽,過去30年感情都很好,但最近卻吵到快要離婚!原因是55歲的爸爸,最近老是懷疑媽媽有「小王」,叫媽媽去死,媽媽不甘心被誣賴,氣到要離婚。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說,陳先生是早發性失智合併嫉妒妄想,必須透過藥物及家人支持重整家庭。 陳小姐說,父母結縭30年,一直都很恩愛,她出嫁後也很放心娘家,不料這1年來,爸爸變得煩躁不安、易怒,不喜歡社交活動,提早退休後窩在家裡;媽媽白天要工作,還有其他社交活動。 5個常見失智合併妄想病癥1、煩躁不安2、易怒3、不喜歡社交活動4、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和地點產生障礙5、對人的辨識出問題,引發不安全感 就醫發現記憶力達失智程度 爸爸對媽媽屢有抱怨沒有按時下班返家,媽媽不想理他,近幾個月爸爸卻變本加厲,竟然懷疑媽媽外面有「小王」,自己結婚戒指不見了,也誣賴是媽媽送給「小王」了,情緒動輒失控,一再以言語暴力要媽媽去死,指責媽媽萬死也不足以謝罪,媽媽無法再忍受,氣到要離婚。 兄弟姊妹看到父母吵到要離婚,硬拖著爸爸就醫,醫師發現他的記憶力已達失智程度,並合併嫉妒妄想,讓大家瞠目結舌,他們認為爸爸才55歲,怎麼可能失智? 陳羿行說,失智症大部分發生在65歲之後,年齡越大比率越高,在65歲之前就發病,稱之為早發性失智症,和先天體質或遺傳有關,並不常見。 無暴力傾向採藥物穩定情緒 失智症者因為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和地點產生障礙,對人的辨識也出問題,引發不安全感,造成妄想等,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被偷竊的妄想,懷疑東西被身邊的人偷走,其實是失智忘記東西放哪裡;其次是被害妄想,懷疑被下毒或被監視,沒有安全感。 而懷疑另一半不忠的情況是嫉妒妄想,通常是長期酒癮造成性功能障礙,與配偶伴侶性事不和諧產生懷疑,是酒精性精神病,但失智症也可能併發嫉妒妄想,陳小姐的父親情況就屬這種。 陳男沒有暴力傾向,經由藥物治療,穩定其情緒,而臨床上還有些個案更嚴重,懷疑另一半外遇並習慣毆打對方,這種就必須住院治療。 早發性失智症影響家庭甚鉅 陳羿行表示,一般而言,安享天年的老年人失智妄想,還比較能讓家人接受,如果是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由於年紀較輕,行動通常自如,有的還是家計主要來源,家人通常都無法接受,整個家庭生活層面都會受嚴重衝擊。 陳羿行強調,這類個案除了透過精神穩定的藥物去改善妄想情況,修補伴侶關係,也需要重整支持系統,家人要叮囑用藥,多加關心陪伴,也應為患者辦理重大傷病卡以減免醫療費用,及申請身心障礙鑑定以取得社會資源。 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方法*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 *要減少危險因子,包括要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頭部外傷、不抽菸、遠離憂鬱。●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0-11-30 新聞.長期照護
父母沒照顧過我,為什麼我要照顧他們?諮商心理師給「假性孤兒」的自我照顧法
「爸爸媽媽從來沒照顧過我,為什麼我要照顧他們?我心裡的爸爸媽媽就只有爺爺奶奶,為什麼哥哥姊姊明明和爸爸媽媽比較好,卻是我要照顧他們?」家庭治療師稱玲君這種現象為「假性孤兒」。玲君童年的記憶都和祖父母有關,因為,自她有記憶以來,童年的生活都和祖父母一起度過,直到國中才回到父母居住的城市求學。「開設計公司的爸爸媽媽忙不過來,就想把我送回去鄉下和爺爺奶奶住一陣子。聽他們說本來只打算讓我待到幼稚園,沒想到那時候公司財務又有些狀況,變成他們也不放心接我回家,就這樣把我一直留在那裡。」玲君和哥哥、姊姊分別差了19歲、16歲,她沒有與手足的童年回憶。相反的,她的童年回憶是跟祖父母綁在一起。她和爺爺奶奶的關係與情感,自然比其他兄姐更為深厚,甚至比對親生父母親還親密。「我覺得爺爺奶奶還比較像我爸爸媽媽,和他們在一起的記憶都很美好......」 但幾年前,玲君的爺爺奶奶都相繼過世了,玲君說兩次自己都在爺爺奶奶病床前守護到最後一刻。「我希望他們可以平安地離去,沒有牽掛,他們知道我很好就好了!」說到這裡,玲君的眼淚撲撲簌簌地掉下來。「我還記得小六畢業的那個暑假,爸爸媽媽來接我回去,我實在好不想走,想到爺爺奶奶我就覺得好心酸。他們真的很疼我,不會要求我什麼,我每天回去,都是很有愛的環境。」 玲君對爺爺奶奶的思念之情,比對父母親的牽掛更多,即使爺爺奶奶已經過世這麼多年,玲君想起來仍然覺得哀傷。 直到最近,因為母親摔傷了,意外地發現媽媽有早發性失智的症狀,而父親因為有慢性病,加上年邁行動不變,在自己也需要協助的情形下,更難提供太太身體上或心理上的支持,所以「照顧」這件事,就放到玲君身上了。 玲君說:「我年紀最小,哥哥姊姊已經成家,兩個人工作有成就又繁忙。而我,工作也才不久,加上有照顧爺爺奶奶的經驗,他們就覺得我,理所當然是可以照顧爸爸媽媽的人.....」 手足之間的身份落差,讓玲君變成需要擔負照顧責任的人,但對玲君來講,內心的衝突是極大的。 玲君抿了一下嘴唇,深吸一口氣接著說:「對我來說,直到現在,我都還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家,不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和爸爸媽媽都不親,國中高中壓力就很大了,每天回來就是功課補習,其實和他們沒話聊。哥哥姊姊也大我很多,他們也沒興趣跟我聊天,也不知道我在做什麼。」 「爸爸媽媽從來沒照顧過我,為什麼我要照顧他們?我心裡的爸爸媽媽就只有爺爺奶奶,為什麼哥哥姊姊明明和爸爸媽媽比較好,卻是我要照顧他們?」 家庭治療師稱玲君這種現象為「假性孤兒」。 「假性孤兒」意指父母都在,並非真的沒有屢行照顧職責,只是孩子的感覺卻是父母以經濟取代了照顧,覺得父母只願意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卻沒有情感上的連結。 對玲君來講,與父母在一起的記憶,是很有目標性的,玲君需要達到某些標準才能夠感覺被父母肯定,其他時候自己只有被貶低的份。對玲君而言,父母都是缺席的,並不參與她的日常生活,無論日常的玲君是喜是悲。 你是否也曾經有這樣的想法呢-為什麼我要照顧父母?假性孤兒的指標如下,越多勾代表你越有假性孤兒的傾向: □ 好想從父母口中得到肯定或讚美□ 父母總是不了解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溝通□ 父母跟我不親,他們總是站得遠遠的□ 父母只關心我錢夠不夠用,從沒關心過我內心的感覺□ 就算獲得再高的成就,父母都只會潑我冷水□ 在關鍵時刻,心底會冒出一個聲音否定自己□ 需要支持的時候,我不會找父母談心□ 需要假扮成另一個人,父母才會喜歡我 有時候,照顧者會這麼憤慨的底下,其實隱藏著非常失落的心情。這種失落,來自於過往沒有被父母好好的對待。你覺得父母只是生了你,卻沒有花時間養育你,你的成長是孤單的,沒有父母可以讓你依靠、有事可以討論的感覺。甚至有時候父母的角色是去批判你,打壓你,造成你更多的情緒負擔。 可是竟然有一天,事情發展及轉而下,過往沒有照顧過你的人,你卻要花時間、心力甚至金錢來照顧他。 「沒辦法,父母老化了,而且老的速度很快。」你一邊要收拾對父母老化的複雜心情,一邊說服自己:「哎呀,事情都過去了,父母也有他們的不得已......」、「能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不多了,能把握一點是一點,我應該......」一邊卻也難以放下失落的過往:「可是他們以前都這樣對我......」、「他們沒有好好的對待我,我為什麼要......」種種矛盾的自我對話,讓你覺得很掙扎,同時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好的。 來,呼氣,吐一口氣,讓自己安靜下來。 心裡有這些想法,不需要感覺難堪。 但我希望你能跨出來為自己做一點事,至少你能夠找一個專業的人跟你聊聊這些事情,而不用把這些沒有消化整理的情緒丟到父母親身上,丟到你們相處的過程中。 也不用因為內心清理不透的道德感,被迫一定要如何。 先學會照顧自己,找到怎樣才是覺得讓自己最滋養的方式。也許是每週固定一個時段去學習樂器,也許是每週一定要到大學旁的小公園走走,也許只是每天都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泡泡澡看看書。 找到讓自己覺得最滋養的方法,照顧那個沒有被父母好好善待的自己,好嗎?
-
2020-08-19 橘世代.健康橘
動不動就生氣、日夜顛倒...?這8個徵兆和失智症有關
失智症並非只是單純正常的老化,或記憶減退罷了,而是一種大腦功能逐漸喪失的疾病。失智症的病程長可能長達10多年,一直持續到死亡。 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最後到達末期症狀;每位失智病患者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而不同的病因,也會造成不一樣的腦部病變,進而產生的障礙程度也不同,所以每一位失智症的個別差異,有時相當的大。失智症常經歷的三個病程 健忘期:病患會忘記熟悉的人事物,特別是近期的記憶,像是忘了剛剛有沒有吃飯,簡單的計算能力也會降低。混亂期:病患記憶力顯著衰退,注意力無法集中,思考出現明顯的障礙,會以為別人拿了他的東西;迷路、漫無目的的徘徊;忽略個人衛生,甚至可能會出現幻聽、幻視的情形。癡呆期:上述情況的嚴重度更為明顯,功能更加退化,所有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初期失智症的八大症狀 事先瞭解失智症的病程與症狀,可以幫助患者、家屬預先做準備,以因應疾病帶來生活上的變化。下面是為初期失智症的八大症狀,我們可以檢視一下親人或自己是否已經出現以下症狀: 1.記憶力下降:遺忘近期發生的事,像是東西放在哪、忘記現在幾點、忘記是否吃過飯、忘記約會、弄不清楚現在是何年何月何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會下錯站,甚至可能迷路,但是對於遠期記憶卻念念不忘。 2.活動力降低:變得不愛出門,對於原本感興趣的事也顯得興趣缺缺。3.情緒轉變:情緒起伏比以前大,例如:會因為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生氣。4.表達能力降低:像是突然忘記事務的名字跟詞彙。5.妄想: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擔心被家人遺棄,出現受迫害的妄想,認為鄰居會傷害他或偷他東西。6.產生視幻覺:看到幻覺,如房間裡有人,可能是熟識者、已死去親人,或是陌生人。7.重複動作:例如不斷地把東西收進櫃子又拿出來,或是多次重複問相同的問題。8.睡眠障礙:日夜顛倒,夜間起來遊走或從事其他活動。 如果檢視後發現已經有以上的症狀,可以去醫院相關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早一點發現、早一步治療,就可以延後失智症症狀加劇的發生。 本文摘自《愛長照》。延伸/「這樣玩,防失智!」5款樂齡桌遊讓你存腦本。延伸/哈佛醫給失智妻的情書「她認我是陌生人,要我滾」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1-04 科別.婦科
斜槓人生讓她39歲就更年期 婦產科醫點出4關鍵
39歲林小姐身兼家庭與工作責任,是名符其實的「斜槓媽媽」,現為公關行銷公司的中階主管,常常需要加班和應酬,回家還得顧小孩,簡直壓力纏身,常常陷入事業家庭兩頭燒的窘境。 因為工作壓力大,一年前開始,月經時來時不來,到最近三個月,月經更是完全沒有來,原以為又再次懷孕或只是一時經期不順,但隨著時間過去,月經毫不見蹤跡,脾氣還越來越暴躁,更出現頻尿、健忘等症狀,只好求診婦產科,經抽血檢查確診為早發性卵巢衰竭,也就是提早邁入更年期。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醫師表示,會出現卵巢早衰大多與遺傳、患有免疫疾病、環境汙染以及壓力有關,隨著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以及環境賀爾蒙的影響,這一兩年來,門診因卵巢早衰而求診的病人已上升2-3成。 一般婦女停經歲數平均在48-52歲,若卵巢提早衰退,卵巢將停止排卵,造成不孕;而雌激素急速下降,會出現荷爾蒙缺乏的更年期症狀。已生育的婦女也別以為卵巢早衰沒關係,若不治療人生有近一半時間在過停經缺乏賀爾蒙的日子;且卵巢早衰後,因雌激素提早減少,使得骨質退化的時間變早,老年後骨質疏鬆的情況會更嚴重。 長遠來看,卵巢早衰患者比一般婦女提早了10年左右的老化,將嚴重影響心血管、生殖泌尿、骨質疏鬆、新陳代謝異常以及早發性失智症。張宇琪建議,出現卵巢早衰還是盡早就醫,治療卵巢早衰,以補充生物等同性荷爾蒙為主,而非使用合成的賀爾蒙,依照每個病人狀況不同,醫師會進行個人化劑量調配,約三個月回診一次調整用藥,更年期的不適通常在補充之後都可以有明顯改善。 延伸閱讀: 選戰打得火熱,你跟他的關係卻凍到極點? 面對政治立場不同,專家提9點建議 相愛容易相處難? 學會4件事感情更細水長流 
-
2019-11-09 橘世代.好野橘
長照保單怎麼挑?掌握給付3關鍵 買對長照險
處於上有老、下有小「三明治」夾心層的橘世代,面對不同的長照型保單要如何慎選,才能以最小的財務負擔,發揮最大的保單效用?專家建議應考慮給付頻率、給付金額與給付時間3大面向。長照保單怎麼挑?錠嵂保經公司北二營業處區經理藍雪鳳表示,首先要了解所謂「長照3寶」:失能險、長照險、特定傷病險,3者啟動理賠的條件不同,啟動理賠最廣泛的是失能險,特定傷病險則是範圍最小。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認為,不管是長照險、特定傷病險、失能險,「分期給付保險金」是最基本必備條件,因為失智、失能引發的長期照顧是一場漫長抗戰。投保小叮嚀/簡單歸納出選購時應思考的重點:1.打算聘請外籍看護或入住養護中心,保險金宜每月給付。2.若是家人辭職照顧,應以照顧者損失月薪為保險金月給付金額。3.給付期間最好選10年以上。陳俊伴進一步解釋,若聘請外籍看護或入住養護中心,費用多是按月給付,建議分期保險金的給付頻率以每月給付為主。月付金額估算依照顧條件來算,如外籍看護每月基本花費至少2萬元;養護中心考量交通、突發治療及生活準備金,金額就需再增加。若是由家人辭去工作全職照顧,應以照顧者每月的薪資損失作為月給付的金額,不能因為是家人照顧而忽略費用支出。由於長期照顧平均要7年,給付期間應從7年往後延伸,宜選擇10年以上保單,避免發生照顧費用突然中斷、影響家人生計。失能險理賠 以「狀態」認定藍雪鳳說明失能險、長照險、特定傷病險「長照3寶」的差異。失能險理賠啟動上是以「狀態」來認定,例如,失去身體能力、工作能力,涵蓋到許多器官,不只是四肢,還有眼耳口鼻、中樞神經等等。失能險不管意外或疾病,將症狀分成1到11級,第1級最嚴重,由於保障範圍廣,這也是目前失能險市占率比長照險高的原因。藍雪鳳舉例,以失能等級表來說,洗腎病人會被認定為7級殘;嚴重一點的病人需要裝呼吸器、或是氣切成植物人等,就屬2級以上。通常2級以上的殘廢,不只失能險會啟動理賠,通常也已達到長照險理賠認定。長照險多有保本 保費偏高長照險則是「長照3寶」中理賠範圍排第2,由於長照險的商品設計多有保本機制,相較於純保障的失能險保費偏高,加上保障範圍沒有失能險廣,直到近年老年議題浮上檯面,才開始紅起來。理賠依生理、認知功能判別長照險在理賠認定上是以2大項判別:生理功能、認知功能。生理功能分成6項恐讓日常生活無法自理的項目,例如須別人協助才能取用食物、穿脫衣褲鞋襪、完成盆浴或淋浴、由床移位至椅子或輪椅、如廁須別人協助才能保持平衡等等。認知功能則包括時間感、空間感、人物感,例如:無法分辨日常親近的家人、無法分辨自己的居住地等。早發失智 長照險、失能險可賠藍雪鳳說,通常在6項生理功能障礙上有3項符合,這時長照險可以賠,失能險也能賠。又例如65歲以前的早發性失智症,通常病症退化的速度很快,就算病人生理功能不受影響,但認知功能3項中符合2項可能就啟動理賠。另外,「有定期扶助金」的特定傷病險,理賠認定要醫生確診罹患保單條款內的疾病,且符合保單條款的給付狀態,例如臥床等,就能分年或分月領取定額保險金。【大師理財系列】。勞退教母/王儷玲:退休金靠政府?如何補足退休金3來源。政大教授/張金鶚:這輩子賺的、這輩子用完!我會選擇「以房養老」。理財專家/華倫老師:3大存股策略,幫自己存到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