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0 養生.家庭婚姻
搜尋
新手爸媽
共找到
50
筆 文章
-
-
2020-11-30 養生.家庭婚姻
醫病天地/注意!動作不對稱 影響孩子成長
爸媽要注意了,孩子的身體發展從小就要特別留意,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汪玉珍指出,門診中有許多孩子動作及姿勢不對稱,嚴重者會影響往後的身體發展,提醒新手爸媽多加警惕。汪玉珍舉出曾遇過的案例,1歲3個月的小瑜正處於放手學走路的黃金時間,但她站起來卻搖搖晃晃,媽媽發現其頭跟身體都會彎向同一側,連在玩玩具的時候也都只使用單邊的手,總是要經旁人提醒才會用另外一隻手一起操作。不少家長未注意孩子在嬰兒時期的動作,進而使其養成不良習慣,導致孩子長大後的頭跟身體出現習慣歪一邊的狀況,汪玉珍強調,這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發展,千萬要留意。汪玉珍說,以小瑜的例子來說,眼見孩子都要起來走了,卻在站起後出現姿勢歪斜的狀況,長期下來不但沒改善,甚至出現雙側操作動作不對稱的狀況,爸媽在不得已下才跨出就醫這一步。經醫師與治療師詢問病人的發展史以及評估狀況後,初步認為小瑜應該是先天性斜頸的孩子,這時才開始積極介入治療。汪玉珍表示,多數家長認為,孩子都同一邊側睡不是什麼大問題,長大之後應該就會越來越好,加上近期疫情狀況讓就醫意願降低,她提醒爸媽,孩子的小動作及舉動都要特別留意,千萬不要延誤就醫時間。
-
2020-11-13 科別.兒科
爸媽別等了! 柚子醫師示警:九成流感死亡童都沒打疫苗
109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至今已施打522.9萬劑,但幼兒施打率卻始終不如意僅43%,甚至幼兒首打族只接種18.2%,被稱為柚子醫師的小兒科醫師陳木榮直呼「比例真的非常低」,據統計,我國九成流感死亡童都沒打疫苗,提醒爸爸媽媽盡快帶小朋友打流感疫苗,獲得保護力。陳木榮說,秋冬季節本來就是呼吸道症狀好發時期,希望孩子不要得到嚴重疾病,就要快點帶出來打流感疫苗。流感和一般感冒不同,流感肌肉痠痛、高燒非常不舒服,門診中常遇到很多幼兒家長,在家中寶貝得過一次流感後,就每年都來打疫苗。陳木榮表示,流感本身就會造成很大、很嚴重的不舒服,甚至是嚴重併發症,如心肌炎、腦炎、肺炎等,都很容易讓孩子住進加護病房,甚至過去的研究發現,孩子得到流感後死亡者,有九成是沒打過疫苗。很多家長會問「打流感疫苗只能預防流感?」陳木榮說,這句話是實話,但是因為打了流感疫苗,減少得到流感的嚴重度,就能少去醫療院所,也能減少得到期他疾病的機會,就有預防效果。另外也會有人好奇為何流感疫苗沒效,孩子還是感冒兩三次?陳木榮解釋,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不同的,流感疫苗打了是預防會出人命的流感,不是不會得到普通感冒。所以小朋友還是有可能得到普通感冒,即使得到流感也會比較輕微。許多長輩會跟新手爸媽說「千萬不要去打,一打就感冒,沒打就沒事。」陳木榮說,這只是一種謬誤,是時間上的巧合,家長容易以容易記住的時間,回想孩子何時生病。打流感疫苗的副作用酸痛等正常,但不會因打疫苗感冒。
-
2020-10-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避免和新冠肺炎分不清 李秉穎籲打流感疫苗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今天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初期感染症狀不易分辨,基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和流感防疫及重症致死率考量,呼籲大家都應打流感疫苗。新北市政府今天舉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找來新手爸媽的香蕉哥哥及草莓姐姐主持,會中安排市長侯友宜施打疫苗,侯友宜以過來人身分為施打疫苗的幼兒園小朋友們加油打氣,李秉穎也應邀出席。李秉穎致詞表示,今年不管是公費或非公費對象,大家都要加強來打流感疫苗,因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和流感的症狀在初期時不易分辨,都會發燒咳嗽,不做檢驗是不知道感染什麼病毒。他表示,新冠病毒的疫苗迄今仍不知何時才能做出來,台灣目前的染疫死亡人數是7人;但從去年到現在因流感死亡人數就達112人,致死率比新冠病毒高出16倍,但大家都怕新冠病毒卻不怕流感病毒。他表示,流感重症患者有95%是沒有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大家應該都去打流感疫苗,除保護自己生命安全,也可減少防疫的負擔。侯友宜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新北市特別自編預算加碼購買了2萬2000劑,使得公費流感疫苗數達91萬劑,從今天開始施打,希望符合公費施打資格的民眾前往670家指定的醫療院所來施打疫苗。他表示,市府也針對65歲以上的長者,特別再購買了6萬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供免費施打,在疫情肆虐的時可以保護長者的健康,尤其流感跟新冠病毒症狀分不清楚,希望長者藉此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
2020-09-09 科別.兒科
寶寶喝紅嬰水退胎火?食藥署:反增身體負擔
老一輩觀念中常認為要給寶寶喝俗稱「紅嬰水」的葡萄糖水退胎火,其實是錯誤謠言。食藥署指出,葡萄糖水恐使寶寶提早進入厭奶期、蛀牙等,攝取過多甚至會增加代謝器官負擔。新手爸媽對於照顧嬰幼兒不熟悉,老一輩常以過來人身分傳授經驗,例如要給寶寶喝「紅嬰水」來退胎火、利尿,其實都是錯誤觀念。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闢謠專區」近日發文指出,紅嬰水就是葡萄糖水,剛出生的嬰幼兒容易低血糖,確實可以在醫師指示下給予少許葡萄糖水,但症狀消失後就不應再餵食,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食物。食藥署指出,葡萄糖水不僅沒有利尿作用,甚至可能使嬰幼兒因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提早進入厭奶期,尤其是寶寶長牙後,葡萄糖水易使口腔細菌滋生導致蛀牙,攝取過多更會增加嬰幼兒代謝器官的額外負擔。
-
2020-07-19 該看哪科.兒科
該餵寶寶母乳還是嬰兒奶粉比較好呢?
母乳、嬰兒奶粉 哪個對寶寶比較好呢?這個問題讓許多新手爸媽們傷透腦筋!衛生福利部呼籲,為了提供寶寶充足的營養,母乳是最好的營養來源,最好是以母乳哺育為優先,如果有其他餵哺考量時,應先向醫師、營養師或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員諮詢後,再決定寶寶是否需要食用母乳替代品,也就是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可適用於1歲以下嬰孩的「嬰兒奶粉」。 由於嬰兒奶粉是經過特別調製的母乳替代配方食品,為確保能滿足嬰兒與補充較大嬰兒生長發育營養需求,衛福部已建立多重把關機制加強管理,藉由上市前查驗登記審查許可制度、輸入時邊境查驗、市售產品監測及強制業者自主管理等,以確保產品符合國內針對嬰兒奶粉營養成分限量,以及衛生標準的規定。 為保障產品安全性及符合嬰兒生長營養需求,我國的嬰兒配方食品與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在上市前需辦理查驗登記,審查內容包括:配方原料成分含量組成、產品營養成分及衛生規格、產品營養成分分析報告、產品中文標籤及其他相關文件,審核後核發許可文件。應先向專業人員諮詢 再決定能否食用母乳替代品 衛福部提醒,對於必須以母乳替代品哺育的寶寶,家長們應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就嬰兒自身狀況選用合適的嬰兒奶粉,並選擇購買外包裝(容器)有經衛福部查驗登記許可的母嬰「辨識標記」產品,並詳閱產品標示說明,正確使用產品,讓寶寶吃得健康。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08 科別.消化系統
今年首起!4個月大嬰肉毒桿菌中毒 創2007以來最小個案
國內發生今年首起嬰兒肉毒桿菌中毒事件。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一名北部4個月大男嬰,日前食用自製副食品後,陸續出現便秘、食慾差,甚至就醫後有心跳加速、肢體無力等情形,經採檢確認是肉毒桿菌中毒。此也創下2007年肉毒桿菌成為公告法定傳染病後,通報個案中年紀最小。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該名男嬰於6月中旬起食用自製副食品,6月23日起陸續出現便秘、食慾差等情形,25日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家人同日送醫並住院治療,期間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及眼皮下垂等情形,由醫院採檢確診為肉毒桿菌中毒。郭宏偉指出,目前個案雖仍住院中,但狀況已有改善;為釐清可能感染源,衛生單位已採集個案食物檢體,目前檢驗中。而據監測資料顯示,2015至2019年國內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6、0、0、0例,均為散發性病例、近三年未有個案,發病年齡介於5個月至70多歲間。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1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若不慎食入含肉毒桿菌孢子的食品後,恐在腸道內增殖成菌並產生毒素而致病。嬰兒中毒從2周至1歲間均有可能發生,6個月以內者占94%,中間值為13周,症狀包括便秘、昏睡、倦怠、食慾不振、眼瞼下垂、吞嚥困難、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林詠青建議,民眾與新手爸媽為小朋友烹調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並攪拌,若罐頭製品外觀膨脹、或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勿食用。此外,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徹底清洗及去皮後,再進行食品製作。
-
2020-07-05 癌症.其他癌症
瞳孔有白點如貓眼?別開心!恐是罹患「眼癌」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曉馨在2歲時,因感冒就醫,被醫護發現雙眼瞳孔隱約有白色反光,至眼科檢查後診斷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由於腫瘤發展迅速,即使百般不願意,家長也只能忍痛同意摘除較嚴重的左眼,換上義眼取代,而右眼則透過化學治療控制腫瘤。雖然雙眼保住了,但是學習變得吃力,甚至要承受別人異樣眼光。大多數人認為,癌症是成人的疾病,不會發生在小朋友身上,事實上,癌症可能好發在各個年齡層。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一天約有1.5個兒童罹癌。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台灣兒童癌症發生率最高為血癌(34.9%),其次依序為中樞神經瘤(20.1%)、淋巴瘤(9.2%)、骨肉瘤(7%)、神經母細胞瘤(6.2%)等。成人常見的癌症,如大腸癌、乳癌及肺癌等,多為後天因素所致。而兒童癌症成因較多為自身體質與遺傳基因有關,有可能是遺傳父母親致癌基因,或是在孕程發生基因突變,導致新生兒罹癌。「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它在胚胎時期就已開始產生病變,但表徵不明顯,多數在出生時未被發現,大約80%的兒童在3~4歲左右才被診斷出來。兒童專科診所院長吳俊厚表示,視網膜母細胞瘤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佳,有較高的長期存活率;但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除了須摘除眼球保命,也擔心腫瘤是否侵犯至眼球外組織或轉移至腦部,恐降低存活率。由於兒童無法清楚地表達身體異狀,往往只能以哭鬧來表現,無法描述自己的不舒服,使得兒童癌症難以被發現,發現常已是晚期,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而終身遺憾,因此家長的警覺性很重要,留意到有任何異狀需立即求醫。在醫學進步的今日,目前已知「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因為基因缺陷所造成,可由Rb基因鑑定出來。吳俊厚指出,雖然現在藥物和治療技術進步,兒童癌症的治療成功機率較成人高出許多,但若能透過基因檢測發現疾病,就可及早治癒,或是減緩嚴重症狀產生。現已有新生兒基因檢測包含小兒癌症基因檢測,只需少量血,經10~15天就可檢測出罕見小兒癌症,提早得知孩子的身體狀況。他就曾遇過有父母因為大寶小小年紀就罹癌,不希望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二寶身上,而前來諮詢基因檢測的案例。吳俊厚叮嚀,國健署新生兒疾病篩檢固然有助,但若與基因檢測雙管齊下效果會更佳,檢查結果可做為基因異常的診斷輔助工具;若孩子已經出現明顯症狀,亦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到病因。提醒新手爸媽們,不要害怕知道孩子身體狀況,唯有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醫師眼中3NG用藥行為! 你最常犯哪一項? 手機用「黑屏模式」護眼? 眼科權威曝真相
-
2020-06-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版孕婦手冊上路 加強準爸爸參與感
新手媽媽們的年紀越來越高齡。據內政部人口資料最新統計,國人女性平均生育年齡再創新高,2019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1歲、35歲以上占30.9%,較10年前增加一倍。為了讓準媽媽掌握自身健康與胎兒情況,國健署今年改版孕婦手冊,除了重新編排外,並有方便性提升、閱讀流暢、週期紀錄、方便互動連結等四大亮點,也提供QR CODE讓查找資料更方便;更重要的是,手冊在封面裡終於出現「爸爸」角色,跳脫過去封面只有媽媽。今天的記者會上,更找來劇團演出新手爸媽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及孕婦常見的問題。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容易提高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流產、早產、低體重兒等風險,較35歲以下產婦風險高約1.5倍;而孕婦手冊1995年創立至今,陪伴每一世代懷孕媽媽健康走過25年,隨著我國婦女生育齡的提高,經歷五次改版,如增加衛教資訊、互動式孕婦自我檢核表、分為健康及衛教手冊等;這次手冊改版,則是從醫療人員及準媽媽的觀點,來調整手冊內容及編排,同時衛教手冊封面也加入先生,著重準爸爸角色的導入。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新竹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黃閔照表示,這次手冊如上次改版,也將衛教手冊、健康手冊分開,資訊重新編排外,增加更多插畫、圖片,如健保補助的10次產檢就以精簡的圖文說明,讓準媽媽用手機一掃,就能得到正確的衛教資訊;而手冊也增加非正式常規檢查的介紹,包含高層次超音波等,提供準媽咪們參考。黃閔照說,準媽咪懷孕過程中,準爸爸的參與非常重要,他指出準媽咪懷孕過程常因為身體不適,容易忘卻產檢時想提問等問題,透過準爸爸的協助,問的問題也能更全面;他笑說他在新竹看診時,多半都是準爸爸陪準媽媽來,且是「有備而來」,準備的問題往往比準媽媽更多。他強調,懷孕不是只是準媽媽的事,整個家庭都要一起投入,過去手冊雖也有提醒準爸爸的注意事項、但未特別強化;今年改版時,特別在封面加入準爸爸角色,也是期待準爸爸在太太懷孕過程裡能更積極參與。
-
2020-06-25 新聞.長期照護
通用化旅遊玩得無障礙 長輩、輪椅族也能安心享受闔家出遊樂趣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國旅正夯,端午節連續假期今天開始,正是一家大小出遊好時機。為了讓家有坐娃娃車的小寶寶、行動不便的長輩、輪椅族,一樣安心享受家庭旅遊,觀光局與众社會企業合作,推出全台30條路線、150個景點的「通用化旅遊」,讓每個人與觀光景點零距離。聽著身心障礙聯盟常務理事劉金鐘用發亮地眼神分享,在鹿野高台坐上飛行傘享受高空寂靜,潛入9米深海底世界與熱帶魚嬉戲,很難將眼前的這個人,曾經孤獨的在停車場,等著遊玩回來的家人,對於坐在輪椅上的他而言,旅遊曾經只等於「顧車」。對所有人都友善的道路五年前,在福隆沙灘外緣,坐在輪椅上遙望沙雕的鄭淑勻,她是一家旅行社的董事長,突然問身邊的人:「腳踩在沙子上的感覺如何?」他理所當然回答:「很燙、不太舒服。」鄭淑勻看向對方,一句「那我們一起做一條對所有人都友善的道路」,開啟了她投身設計通用化旅遊之路。鄭淑勻近日帶著近一百名輪椅族到福隆國際沙雕季,沙灘上拉出一條木棧道,讓輪椅族、推著寶寶娃娃車的新手爸媽、拄著拐杖的爺爺奶奶們都可以漫步在沙灘近距離欣賞沙雕,年輕美女們也能踩著高跟鞋在沙灘上拍攝網美照,讓一條木棧道的無障礙空間,成為全民的友善空間。●上山篇:谷關享芬多精、溫泉泡腳泡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是很多家庭老小的最愛,因為可以藉由浮力輕鬆上岸,也是輪椅族最喜歡的休閒活動。自烏日高鐵搭乘無障礙公車就可順利抵達谷關,在谷關旅遊的好處,是小吃、餐廳及住宿都在同一區域,不用為了食宿頻繁上、下車,適合闔家出遊。谷關的溫泉泡腳池,有高有低的通用化設計,搭配兩旁大小不一的扶手,輪椅族、小朋友跟老人家下水,有安全的支撐,全家人一起泡個腳,還可享受小魚SPA。行動不方便的朋友使用溫泉泡腳池,建議最好能有陪伴者,泡湯請評估自身體力和健康狀況,不要泡湯過久。●下海篇:和平島360度無敵海景和平島是大自然教室,課本上的海蝕景觀、天然的海水泳池,和平島公園最友善的設計是天使向海步道,無障礙的觀景平台,筆直向海面延伸,如同行走在海面上,讓行動不便的爺爺奶奶、坐娃娃車的小寶寶和輪椅族,都能站在海中央,享受360度的無敵海景視野。推薦有坐娃娃車的小寶寶、行動不便的長輩、輪椅族的家庭,最佳動線為從入口處沿著無障礙步道,漫遊羅盤廣場,走向留夏沙灘,或可到藍海水池玩水,順著無障礙坡道,登上天使向海步道,最後到外觀仿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設計的遊客中心,赴無障礙餐廳和咖啡廳品嘗在地特產。可借漂浮輪椅下水玩對愛狗族而言,最棒的是園區內有友善寵物海水池;還有水深60公分到膝蓋的幼幼水道,爸媽可牽著小朋友親近海水,也設計斜坡方便推著娃娃車;許多輪椅族從未下海玩過水,在和平島公園裡有寬大的斜坡,通過步道後即可到達水池,可先預約免費借用漂浮輪椅。建議備齊防暈車藥物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說,帶長輩出遊,慢性病藥物一定要攜帶,部分景點廁所是鎖鏈式,許多長輩手部動作退化不便掛上,同行者應留心,也要時時提醒長輩喝水、休息。鄭淑勻也說,輪椅族較少出遠門,可能不知是否會暈車暈船,建議一定要備齊防暈車藥物。
-
2020-05-28 科別.精神.身心
產後憂鬱持續兩周以上 恐成更嚴重「產後精神病」
一名住在東京的日本媽媽,生產後罹患「產後憂鬱症」,需父母協助照顧小孩,但又因此產生罪惡感,導致失眠、食慾不振等情形,曾在日本求助精神科症狀未改善,因先生長期派駐台灣,決定跨海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經醫師以經顱磁刺激(TMS)治療,一個半月後,睡眠、食慾、情緒與活力逐漸改善,也慢慢可以專心帶小孩了。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產後憂鬱是一個通稱,依嚴重程度分成「產後憂傷」、「產後憂鬱症」以及「產後精神病」3種。「產後憂傷」很常見,約有30至75%的媽媽生產完後,3到5天內會出現莫名哭泣、哀傷、情緒敏感,這些症狀主因是生產後快速賀爾蒙變化、懷孕壓力得到釋放,或開始體認媽媽的責任感與壓力而引起,多半2周內會改善。但是有10至15%的媽媽症狀會越來越嚴重且持續兩周以上,進展為「產後憂鬱症」,另外0.1至0.2%的媽媽會出現更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甚至會有自殺或殺嬰的危險。產後憂鬱除了媽媽本身外,整個家庭包括母嬰關係與夫妻關係都會深受影響,但因很多媽媽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是擔心疾病的汙名化,往往拖到病情嚴重才就醫。周伯翰表示,產後憂鬱症與產後精神病在下次生產很容易復發,早期治療與預防復發非常重要。目前常見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針對治療效果不佳的或是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重度憂鬱症,也可以使用「經顱磁刺激」治療,若有高度危險性則建議住院治療,甚至電痙攣治療。周伯翰也建議,若遇到身邊有產後憂鬱的媽媽,應謹記7個原則,同理、支持、傾聽、不責備、不只關心寶寶、先生一起分擔寶寶的照顧,必要時陪同太太一同就醫。他也特別提醒,新手爸媽照顧小孩時不要太要求完美、全部照本宣科,增加自己額外的壓力,必要時可向周邊有育兒經驗的親友請教求助。
-
2020-05-21 科別.骨科.復健
新生兒頭總側一邊? 原來是先天性斜頸症
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產後護理之家日前發現一位入住新生兒有異狀,經小兒科醫師診斷為先天肌肉性斜頸症,轉由復健科醫師協助,醫師王聖凱表示,先天性斜頸成因至今仍不清楚,但通常1歲前以復健治療,8至9成皆能預後良好,新手爸媽不用太過擔心。王聖凱表示,先天性斜頸原因可能是胎位不正,或在生產過程中受外力產生拉扯,使脖子兩邊負責頭部左右轉動及側傾的胸鎖乳突肌肉拉傷,受傷的肌肉部位纖維化會形成疤痕,並造成肌肉變短變緊,寶寶的臉因此轉向對側,側傾至緊縮肌肉同側,有些個案可在胸鎖乳突肌上摸到腫塊或纖維化組織。先天性斜頸症通常發生在嬰兒剛出生或出生後幾天,王聖凱說,此案例的新生兒精神活力都不錯,四肢動作也很靈活,可順利把傾斜的臉往前扳正,但放開手後,臉部還是會慢慢轉向左邊,經檢查確認沒有其它特別的神經學異常,但右邊脖子可摸到一個條狀的腫塊,研判為「先天肌肉性斜頸症」。肌肉性斜頸治療可利用熱敷或超音波熱療,使肌肉放鬆,再進行肌肉按摩、頸部被動伸展運動,以延長胸鎖乳突肌,王聖凱表示,家長也可在醫師指導下,在家幫寶寶進行頸部被動伸展運動,早期發現並治療的療效好,且可避免併發症,若1歲以上仍未改善,恐需開刀治療。
-
2020-05-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期該怎麼吃? 4種孕婦該吃的營養補充劑
迎接新生命對於新手爸媽而言是一項既期待又緊張的人生成就,在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一個小小的生命已經在準媽媽的肚子裡孕育成長,如何讓準媽媽以及肚子裡的新生命能夠在懷孕期間獲得足夠的營養與生長所需的各種元素,是每一對新手爸媽都非常注意的一個問題,今天的文章提供準爸媽們參考,孕期的營養補充怎樣才合適。1.葉酸:幫助胎兒神經管發育葉酸又稱維生素B9,與DNA蛋白質的合成與細胞分裂有密切的關係,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葉酸攝取的量不夠,會影響到胎兒的神經發育,嚴重時可能造成神經血管缺陷。台灣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出,近6.9%的15-49歲育齡婦女,血清中葉酸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正常葉酸濃度下限6 ng(奈克)/毫升。因此補充葉酸對於懷孕婦女或是正在規劃準備懷孕的婦女都十分重要,建議若是有計畫懷孕,可以在準備階段與孕期前12週每日攝取400微克(mcg),之後妊娠期間則每日攝取600微克,可以降低胎兒出現神經管缺陷的風險。若是屬於高風險的孕婦們,或是有神經管缺陷家族史等,可考慮使用高劑量葉酸補充,在懷孕前三個月開始服用1到4毫克(mg)葉酸,持續到孕期的前12週後再降低劑量,可進一步諮詢醫師的建議。葉酸也能經由生活中能夠獲取的食物補充,常見富含葉酸的天然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例如:波菜)、豆製品、肝臟等。國民健康署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葉酸每日上限為1,000微克,葉酸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多餘的量會經由身體排除,但是依舊不建議過度補充,準備懷孕的媽媽們應該要與醫師討論並遵照醫囑使用。2.鐵劑:預防貧血、早產鐵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的重要元素,懷孕期間以及分娩時母體會需要鐵來增加紅血球數量,而且新生兒出生4個月內所需的鐵質主要來自懷孕期間母體的提供,補充足夠的鐵可以降低孕婦貧血的風險。本身沒有貧血病史的孕婦,在懷孕期間鐵的攝取量建議約15毫克/天至30毫克/天,以預防缺鐵性貧血。若是本身就有缺鐵性貧血的孕婦,要與醫師討論後依據自身狀況補充較高劑量的鐵,由於服用鐵劑較常會出現腸胃道不適的副作用,若是不耐受,可以改用間歇性補充鐵劑(每週一至三次),研究證實間歇性補充鐵劑的效果與每日補充一樣有效,並且耐受性更好。鐵劑與維生素C併用可促進鐵吸收,另外,茶葉與咖啡中的單寧酸會與鐵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會減少近50%的鐵質吸收。鐵質有兩種分類:血紅素鐵(heme)和非血紅素鐵(non-heme)。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比較說明3.含鈣製劑:骨骼及牙齒生長懷孕中後期胎兒開始發展骨骼及牙齒,鈣對於胎兒骨骼以及牙齒生長極為重要,因此懷孕與哺乳期應攝取充足的鈣質。美國國家學院的參考膳食攝取量建議,19到50歲的孕婦或正在哺乳的婦女元素鈣的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天,也可以多攝取含鈣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乳製品、黑芝麻、豆腐、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D能幫助鈣質轉化和合成,建議每天可攝取600 IU(國際單位)與鈣片一起使用,有些食物併用會影響鈣質吸收,例如:鐵劑和鈣質會在體內互相競爭,降低鈣的吸收,建議兩者分開使用;咖啡與茶也會影響鈣質吸收,以及含有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與鈣質會在腸道中結合,形成不溶的沉澱物,故飲食上也要多加留意。或許準媽媽們也有疑問,現在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單是鈣片就有很多形式,例如:檸檬酸鈣、碳酸鈣,究竟要怎麼做選擇呢?不同種類的鈣片有不同的鈣離子吸收率以及鈣含量,選擇的時候可自行考慮含鈣量、吸收率與價格等因素來做取捨。鈣片種類的鈣離子吸收率及鈣含量說明4.碘:胎兒甲狀腺發育碘是合成甲狀腺素不可或缺的元素,調節代謝與生長發育,孕婦如果缺碘的話不僅可能造成新生兒與母親甲狀腺功能不足,也可能造成新生兒呆小症、智商和認知功能發展遲緩。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有計畫懷孕的女性每日要攝取140微克的碘,平日可以多攝取海帶、紫菜、貝類、海魚等富含碘的食物,烹飪時也應選用加碘鹽。懷孕期間增加為每天200微克的碘,哺乳期間每天攝入250 微克。其他還有一些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鋅,都是孕期需要補充的營養元素。目前市面上的孕婦綜合維他命幾乎都有包含這些所需的成分,建議每位準媽媽要依據自身生活飲食習慣,與醫師討論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素,按照醫囑服用,給媽媽及寶寶都有最好的營養。
-
2020-05-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重症肌無力 孕婦緊急剖腹產母子均安
新竹29歲李姓孕婦過去有重症肌無力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史,產檢時診斷出妊娠糖尿病,在懷孕30週時因早期子宮收縮合併子宮頸閉鎖不全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住院安胎,又因胎兒窘迫缺氧情形,緊急剖腹產下男嬰,後轉到外科加護病房觀察,所幸李婦呼吸功能恢復正常,母子均安。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林明緯醫師說明,重症肌無力的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兩倍,且女性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剛好落在20至30歲的生育年紀。重症肌無力屬於自體免疫疾病,常會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其中又以甲狀腺疾病最常見。重症肌無力常見的原因是病患體內產生抗體,阻礙乙醯膽鹼(神經傳導物質)傳遞運動的訊號,造成病患反覆出現眼皮、臉部、咽喉部、手腳四肢甚至是呼吸肌肉無力情形。林明緯指出,若是病患全身肌肉無力的情況嚴重,已影響到吞嚥或呼吸功能,就稱為「重症肌無力危象」,國外甚至有文獻建議剛發病的重症肌無力女性患者應要避孕一至兩年。據國外統計,重症肌無力本身不會增加懷孕流產率、子癲前症、子癲症等發生率,但孕婦在懷孕過程當中約40%症狀會惡化,甚至恐需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另有30%孕婦在懷孕過程中症狀沒有變化,剩下30%的孕婦症狀則會改善。整個孕期以第一孕期和產後時期是症狀最可能惡化的危險期。重症肌無力的孕婦應配合神經內科醫師治療,按時服用藥物或調整用藥,切忌不可因懷孕而貿然停藥,重症肌無力病患有許多禁忌藥物,包括產科常用的安胎藥鈣離子阻斷劑,含鎂離子的胃藥、軟便劑和治療子癲前症的硫酸鎂、某些特定的抗生素等,都可能造成肌肉無力症狀惡化。生產時,重症肌無力的孕婦不一定要剖腹生產,若是自然產也可以施打無痛分娩。值得注意的是,重症肌無力孕婦的新生兒由於受到母體乙醯膽鹼受體抗體透過胎盤循環到寶寶體內的影響,約有10~20%新生兒會發生重症肌無力。孩子恐會出現肌張力低下、吸吮能力比較差、眼皮下垂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新手爸媽在欣喜之餘,要特別留意孩子。
-
2020-02-12 科別.兒科
遠離猝死危機 五招讓寶寶安心睡
新手爸媽小心!台灣嬰兒死因中,事故傷害高居第四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嬰兒因事故傷害致死數中,其中因意外窒息的死亡人數就占了七成五,部分與錯誤睡眠方式有關;國健署提醒家長務必遵守「五招安心睡」: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寶寶暴露於猝死及窒息危機中。日前新聞報導,年初有一位保母將2個月大男嬰獨自留在房間, 且採取趴睡姿勢,結果造成嬰兒窒息,送醫不治。國健署也發現,坊間、網路流傳許多不正確的嬰兒睡眠資訊,如寶寶仰睡會造成嗆奶導致窒息、仰睡會影響頭型,也有民眾認為寶寶趴睡比較安心踏實,側睡、趴睡或購買功能性枕頭可讓寶寶睡的更舒適等,上述都是錯誤觀念。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正確睡姿是仰睡,仰睡並不會導致上述的結果,但採趴睡或使用功能性枕頭、棉被,反而容易造成窒息等事故。過去就發生男嬰與家長同床而睡,遭大人身軀及棉被覆蓋口鼻而導致窒息,也曾發生照顧者將6個月大女嬰放置嬰兒床後暫時離開,女嬰被床上玩具、積木等雜物壓住口鼻窒息,搶救不治。陳麗娟說,家長為了方便照顧,而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是怕寶寶著涼於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或以填充娃娃、玩具等布置嬰兒床,都可能是造成嬰兒猝死的陷阱。國健署提出寶寶「五招安心睡」供家長參考,讓嬰兒有安全睡眠環境,降低嬰兒猝死及窒息死亡風險。口訣如下: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為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外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亦無需墊高。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張床。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如需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床圍防撞護墊。
-
2020-02-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錯誤睡眠方式恐致嬰兒猝死 「五招」讓寶寶安心睡
新手爸媽小心!台灣嬰兒死因中,事故傷害高居第4位。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嬰兒因事故傷害致死數中,其中因意外窒息的死亡人數就占了7成5,部分與錯誤睡眠方式有關;國健署提醒家長務必遵守「五招安心睡」: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才能避免寶寶暴露於猝死及窒息危機中。日前有新聞報導,今年初有一起保母將2個月大男嬰獨自留在房間採取趴睡姿勢,結果造成嬰兒窒息,送醫不治的實際案例。國健署也發現坊間、網路流傳許多不正確的嬰兒睡眠資訊,如寶寶仰睡時會造成嗆奶導致窒息、仰睡會影響頭型外,也有民眾認為寶寶趴睡比較安心踏實,採側睡、趴睡或購買功能性枕頭,會讓寶寶睡的更加舒適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上述傳言都是錯誤觀念,正確睡姿是仰睡,仰睡並不會導致上述的結果,但採趴睡或使用功能性枕頭或棉被反而容易造成窒息等事故。過去就發生男嬰與家長同床而睡,遭大人身軀及棉被覆蓋口鼻而導致窒息;亦曾發生照顧者將6個月大女嬰放置嬰兒床後暫時離開,女嬰被床上玩具、積木等雜物壓住口鼻窒息,搶救不治。陳麗娟說,家長為了方便照顧,而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是怕寶寶著涼於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或以填充娃娃、玩具等佈置嬰兒床,都是造成嬰兒猝死的陷阱。因此,國健署提出寶寶「五招安心睡」供家長參考,讓嬰兒有安全睡眠環境,降低嬰兒猝死及窒息死亡風險。「五招安心睡」,口訣如下: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為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外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亦無需墊高。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張床。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如需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床圍防撞護墊。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齡孕婦 子癲前症風險高近2倍
婦產科醫師表示,以35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較可能出現子癲前症。國健署也表示,高齡孕婦罹患子癲前症風險,比一般孕婦高近兩倍。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201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高齡者占30.12%(含二三胎者);而35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也占22%。高齡產婦在我國孕婦中,的確有一定比例。國內外統計數據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平均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林宜靜說,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的跨國研究顯示,35歲以上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高出1.78倍。林宜靜說,美國2014的醫學研究也顯示,若以4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更高出2.17倍。國內部分,健保署的早期數據也曾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也比非高齡者高出約兩倍左右。林宜靜說,只要是懷孕的孕婦,就應該定期、按時產前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國健署目前已補助準媽媽十次產前檢查、一次超音波檢查、第36周時一次乙型鏈球菌篩檢;而孕婦若以34歲以上接近高齡時,則在懷孕16周以後以羊膜穿刺方式,即多一次產前遺傳診斷,來進行染色體或基因突變分析,避免胎兒患有唐氏症等疾病。孕婦應辨識自身是否為高危險妊娠。林宜靜說,若孕婦出現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本身有自體免疫、慢性疾病時,應向所檢查的醫師討論目前院所設備是否合乎需求,或轉至設備較完整的大型醫院。林宜靜表示,也可參考衛福部所擬定全台70家「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當懷孕出現緊急狀況時,責任醫院可提供較完善照護服務。新手爸媽有任何問題,也可上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及0800-870870專線洽詢。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齡孕婦子癲前症風險 國健署: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
懷孕雖是喜悅之事,但婦產科醫師表示,以35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較可能出現子癲前症。國健署也表示,高齡孕婦罹患子癲前症風險,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201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高齡者占30.12%(含二三胎者);而35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也占22%。高齡產婦在我國孕婦中,的確有一定比例。而國內外統計數據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平均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林宜靜說,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的跨國研究顯示,35歲以上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高出1.78倍。林宜靜說,美國2014的醫學研究也顯示,若以4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更高出2.17倍。國內部分,健保署的早期數據也曾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也比非高齡者高出約兩倍左右。林宜靜說,只要是懷孕的孕婦,就應該定期、按時產前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國健署目前已補助準媽媽十次產前檢查(第一次為懷孕12周時,檢查包含孕產史、抽血、驗尿、身體檢查等更完整項目)、一次超音波檢查、第36周時一次乙型鏈球菌篩檢;而孕婦若以34歲以上接近高齡時,則在懷孕16周以後以羊膜穿刺方式,即多一次產前遺傳診斷,來進行染色體或基因突變分析,避免胎兒患有唐氏症等疾病。孕婦應辨識自身是否為高危險妊娠。林宜靜說,若孕婦出現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本身有自體免疫、慢性疾病時,應向所檢查的醫師討論目前院所設備是否合乎需求,或轉至設備較完整的大型醫院。也可參考衛福部所擬定全台70家「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當懷孕出現緊急狀況時,責任醫院可提供較完善照護服務。新手爸媽有任何問題,也可上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以及0800-870870專線洽詢。
-
2020-01-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手爸媽背起來!1歲前避吃的5種常見食物
堅果、蜂蜜、果汁等這些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食物,其實是1歲以下嬰兒避吃的食物唷!門診中不時會遇到小小孩不小心吃到堅果或蜂蜜等地雷食物而送醫,今天阿包醫生就要來跟大家聊聊 #1歲前避吃的常見食物:堅果堅果同其它容易造成異物哽塞的食物一樣,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四歲以下幼兒不建議給予堅果、果凍、軟糖、糖果等,若是要給予也應壓碎切細,且不可邊玩邊吃,才能避免噎到。蜂蜜1歲以下寶包因為免疫系統和腸道菌叢尚未發育完全,因此應避免餵食蜂蜜,以免肉毒桿菌中毒。鮮奶鮮奶富有大量的蛋白質與礦物質,1歲以下的寶包可能不易消化,也會造成寶包腎臟的負擔,此外鮮奶沒有足夠的維他命C、鐵質和其他新生兒所需的營養,所以建議1歲後再飲用為宜。 果汁果汁沒有不甜的,孩子接受度也高,但1歲以下寶包不建議飲用果汁,因為若孩子在未接觸固體食物前就先給予果汁,可能會抗拒喝母奶或配方奶,甚至不願意吃副食品,降低營養吸收影響成長發育,此外,果汁長時間停留在牙齒中也容易增加蛀牙風險。咖啡因飲品咖啡因有提神作用,若寶包喝到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像是茶、可樂、咖啡等,可能會過度興奮或心悸,建議4歲前都不要給孩子飲用。最後提醒爸爸媽媽,雖然部分食物到孩子稍微大一點時可以食用,但寶包的腸道系統仍在發育中,所以還是要注意食用後有無出現過敏或不適症狀唷~※本文摘自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粉絲團,原文請點此
-
2019-11-27 養生.家庭婚姻
新手爸媽狀況題!育兒常見5個Q&A
阿包醫生成為新手爸爸後,才知道原來醫治病人跟親自照顧孩子完全不一樣,這次我彙整了門診中與自己實際生活上遇到的育兒常識題,並製作成小測驗,爸媽也可以自己測驗看看答對幾題唷!Q1.泡奶應用幾度的水?(A)60度 (B)70度 (C)80度原因:泡奶應採用70度C的水,此溫度不會破壞太多奶粉營養,也可以達到殺菌效果,但記得要放涼至適合哺餵的溫度再給寶包喝。Q2.幾歲以上可以讓小孩獨自在家?(A)6歲 (B)7歲 (C)8歲原因: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規定,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者不得使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少年獨處。也就是說6歲以上的孩子才可以單獨在家,但阿包醫生認為此規定有些寬鬆,提醒爸媽,只要兒童單獨在家都有可能發生狀況,不建議輕易讓孩子在家。Q3.兩歲以下寶寶脹氣時該怎麼辦?(A)塗抹脹氣膏 (B)按摩肚子 (C)擦曼秀雷敦原因: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2015年的建議,2歲以下寶包不可使用脹氣膏,因為內含薄荷醇成分,使用時可能產生抑制神經系統等反應。所以寶包脹氣時,應該用嬰兒油或按摩油按摩肚子來舒緩不適。Q4.汽車安全座椅哪個位置最安全?(A)駕駛後座 (B)副駕駛後座 (C)後座正中央原因:相信爸媽都曉得汽車安全座椅的重要性,不過放哪裡最安全呢?答案是後座正中央,原因是因為兩側是撞擊時最先受到衝擊的地方,中間則是距離汽車前後左右最遠的地方,所以最安全的地方是後座正中央。不過在安裝之前仍須依據安全座椅的生產廠商的指引來使用,部分品牌安全座椅不建議安裝在中間,有些車款也沒有安裝在中間的設計,所以還是要依照實際情況來調整喔。Q5.當孩子流鼻血時該怎麼辦?(A)頭仰高止血 (B)頭平放止血 (C)頭微朝下止血原因:流鼻血對嬰幼兒來說不算少見,但是當流鼻血時該怎麼辦呢?不少人會認為流鼻血時應該頭往後仰,但這樣做,鼻血更容易倒流,反而造成嗆入氣管。正確做法是上半身直立,頭微微朝前傾,用手在鼻樑根部加壓,或是用冰敷鼻樑根部止血,大約3~5分鐘後鼻血大多就能停止。小叮嚀:其實除了這五題,育兒生活中仍會遇到許多大大小小的狀況題,不過只要確實掌握照護要點,相信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唷~※本文由巫漢盟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新手爸媽狀況題,育兒常見5個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