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科別.感染科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8674
筆 文章
-
-
2020-09-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鋼印實名制明天開賣 經長:同步查核市面盒裝口罩
雙鋼印實名制口罩明天開賣,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說,確定口罩上要有雙鋼印後,工具機國家隊就不眠不休趕工,至今已完成339支壓花輪。這段期間也將持續查核市面上販售的盒裝口罩,確保民眾買到的口罩符合規定。為防止加利口罩事件重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未來台灣製的醫用口罩都要標示MD(醫用)及MadeIn Taiwan(台灣製造),並全面徵用至10月31日,民眾明天起就可在藥局、衛生所買到雙鋼印口罩,但若要購買雙鋼印盒裝口罩,必須等到11月。備戰明天開始販售雙鋼印口罩,各家藥局已開始分裝。對有廠商抱怨政策過於倉促,王美花下午出席國際半導體展時坦言,為了讓國人放心,確實有點趕;但口罩確定要印製雙鋼印後,經濟部也立刻動員工具機國家隊,不眠不休趕工製作壓花輪,如今已有339支壓花輪完成。王美花也說,雙鋼印口罩優先給實名制通路使用,經濟部也會持續查核市面上販售的盒裝口罩,確保民眾買到的口罩都符合規定與要求。
-
2020-09-24 新聞.食安拉警報
影/非洲豬瘟高風險管道!9月郵包查獲豬肉月餅等21件產品
日前有民眾在臉書網購「台灣製肉鬆餅」,到貨打開卻發現是「中國製」,擔心包裹、郵寄成為非洲豬瘟破口。中秋節將至,月餅、食品購買數量大增,今年9月1日至15日已在郵包查獲21件動物產品,其中8件為豬肉月餅,這兩周將是風險高峰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到台北郵件處理中心,視察國際郵包進口查驗業務。陳吉仲表示,中秋節要到了,很擔心含有豬肉、火腿的月餅透過郵寄進入台灣,尤其臘製品不用經過高溫蒸煮,若沒在邊境第一線守住,消費者若沒吃完當成廚餘,可能守不住非洲豬瘟。陳吉仲說,現在邊境要做到百分百阻擋國外豬肉相關製品進入台灣,全球已有57個國家淪陷,台灣更要嚴守。即使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係,邊境進出人數減少,但現在距離中秋節很近,未來兩周將是寄運高峰期,最大風險是快遞跟郵包,政府會努力把關。民眾若收到不明郵包,應交給地方政府防疫單位。中華郵政總經理江瑞堂說,現在開始兩周最重要,因為國人有致贈禮品習慣,包含豬肉月餅或肉類食品。未來兩周會非常辛苦,為了防止非洲豬瘟,將配合農委會檢疫犬、關務署X光機,疫區進口高風險郵件也會適度分流並加強檢驗,並宣導肉類食品不要透過郵件郵包進口。防檢局統計,去年郵包檢疫含有動物產品的不合格批數約為40至50件,但去年9月中秋節期間,郵包檢疫不合格批數高達195件,其中有97件為含豬肉月餅。今年9月截至15日為止,郵包查獲21件動物產品,8件為含豬肉月餅,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顯示國人跨境購買或郵寄輸入違規中秋禮品,已成為高風險管道。應變中心提醒,收件人接獲郵遞寄送輸入鷹施檢疫物時,應立刻送交動物檢疫機關銷毀,未送交者將處3萬元至15萬元罰鍰。
-
2020-09-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菲律賓屢揪自台入境新冠肺炎陽性 專家抱持懷疑
菲律賓驗到自台入境的新冠肺炎陽性個案,一口氣暴增18例。專家張上淳說,菲律賓相較於其他國家,驗到自台灣入境的陽性率高出數十至數百倍,對此無法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近期分別接獲菲律賓及日本官方透過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IHRNational Focal Point),以及民眾主動通報,共18名菲律賓籍民眾及1名日本籍民眾自台灣返回母國時,檢出(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陽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經分析發現,6月1日至9月20日從台灣出境到鄰近國家檢驗陽性率,菲律賓累計檢出25例,陽性率達0.48%(8月0.39%、9月2.00%),明顯高於從台灣到中國大陸的境外陽性率0.005%及到日本的0.055%。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記者會表示,從今年6月開始陸續傳出台灣出境到周邊國家被驗出陽性個案,台灣都會先認定是否本土有狀況,抱持懷疑態度進行疫調。到目前為止的個案接觸者採檢都是陰性、抗體也是陰性,且追蹤14天也都沒有症狀。張上淳說,先前11個境外被驗出的個案中,經專家小組研判,有5例是偽陽性、有3例是在當地感染機會大;有1例是在美國感染機會大,且這些個案在台灣都沒有造成傳播。至於菲律賓突然暴增多例自台入境陽性個案,張上淳表示,「專家眼中抱持有點懷疑態度」,可以持續追蹤、了解最後結果。張上淳會後受訪時表示,台灣出境到其他國家,菲律賓驗出的陽性率比其他國家高出數十、數百倍,「無法理解」。莊人祥先前曾在記者會表達對菲律賓入境篩檢準確度的疑慮,他下午在記者會表示,經詢問菲律賓採檢相關事宜,答案都很模糊,其檢驗外包紅十字會、實驗室有認證,但有關判定的問題都沒回覆,會持續了解。
-
2020-09-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流感恐秋冬同時大流行 張上淳籲做好防疫措施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未歇,秋冬流感季又將到來,有醫師認為,流感與新冠肺炎恐同時流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從南半球國家的經驗來看,其實流感接種率沒特別提高,但發生機率都非常低,主因就是有做好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但即便如此,民眾仍應謹慎、盡量接種流感疫苗,不可掉以輕心。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表示,新冠病毒已經流感化,傳染方式、效率和流行感冒差不多,新冠疫情「今年秋冬不能避免」。而國際研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不但減少流感威脅,也降低已罹患新冠肺炎患者重症與死亡率。而台灣今年度疫苗情況,自費加上公費疫苗,總共僅800萬劑,即便如此,過往仍有三成民眾不會去施打,呼籲民眾應踴躍接種來確保健康。指揮中心今下午召開疫情記者會,對於秋冬流感與新冠肺炎可能同時流行,張上淳表示,有一些資料顯示,如果流感疫苗接種越高,接種個案發生新冠肺炎感染時,嚴重度或死亡度會降低,對於發生感染有幫助,因此希望越多民眾接種越好;不過根據南半球國家經驗,其實接種率沒特別提高,可是流感發生機率都非常低。這代表預防新冠的措施,也預防了流感。張上淳說,而從台灣1、2月經驗來看,去年流感接種率也沒有特別高,但到3月時社區流感發生幾乎降到非常低,代表用其他的作為,也能把流感發生率降到最低。換句話說,除了流感疫苗接種外,新冠肺炎包括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範,都是降低發生流感的機率,張上淳說,對於秋冬來時,除了疫苗接種外,個人衛生習慣避免傳播的情況如果保持,其實也有助避免病毒上身。
-
2020-09-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政風查彰衛生局出爐 違反2防疫政策但無罰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政風單位調查彰化縣衛生局結果出爐,研判彰化縣衛生局共違反2項政策,一為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二是要求居家檢疫者在檢疫期間外出,依法無行政裁處罰則。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彰化縣衛生局雖然違法,但沒有相關罰則,未來修法會再評估立法。自美返台的少年(案485)在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新冠肺炎,當時他無症狀卻被彰化縣衛生局採檢送驗確診,違背目前有症狀才採檢政策,因此指揮中心要求政風單位介入調查。指揮中心指出,依據廉政小組調查,彰化縣衛生局共有兩項作為違反指揮中心政策,一為對無症狀居家檢疫者進行採檢;二為主動要求居家檢疫者於檢疫期間外出。經研析認為已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5條第1項第2款第1目、第2目及第17條第1項規定。指揮中心表示,現行傳染病防治法對於地方主管機關違反第5條所定權責事項,或違反第17條第1項指揮官統一指揮、督導及協調者,並無相關行政裁處罰則規定。若地方主管機關未落實執行防疫政策或有逾越法規權限之作為,是否適用傳染病防治法規範,未來可於傳染病防治法修正時,參考立法例併同為立法政策評估。陳時中說,彰化縣衛生局違反指揮中心防治政策、處置或措施,另涉有公務員違法或怠於執行職務之失職行為,應由彰化縣政府依其具體情節循公務員服務法、考績法及懲戒法等規定辦理。
-
2020-09-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用AI預測疫情 學者:助政府快速決策是否解封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表示,藉由數位科技可在短時間內針對武漢肺炎疫情建立AI預測模型,提供決策者參考並快速制訂封鎖或解封決策。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舉行武漢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享人工智慧(AI)如何應用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在流行疫情預測、疾病治療診斷及藥物、疫苗發展等方面。陳秀熙表示,COVID-19雖帶來傳染病威脅,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位科技可協助減災,「化危機為轉機」,如結合大數據動態、國家疫情和電信疫情等資料,可在短時間內建立AI預測模型,提供決策者參考並快速制訂封城或解封決策。陳秀熙提到,目前已有許多國家將大數據應用於接觸者追蹤系統,如歐洲推動跨境使用。另外大數據也可應用於疫情預測,根據日本鑽石公主號的公開資料預測疫情流行曲線,可針對部分或全面隔離檢疫進行效益評估,有助於未來郵輪啟動時的防疫參考。相較於傳統疫情預測模型,陳秀熙指出,AI預測模型除了每日新增個案數等疫情資料,還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模式納入新聞、網路等資訊,了解防疫政策實施狀況及民眾警覺性,相較於只採用疫情資料的傳統預測模型,AI預測模型能提供更好的預測力。另外,陳秀熙提到,最近媒體報導俄羅斯疫苗未經臨床試驗第3期就開始施打,有研究提到,俄羅斯疫苗非隨機分派試驗,而是採取兩間不同醫院且不同製造方法的疫苗,並針對接受疫苗的自願者進行評估。陳秀熙表示,經過臨床試驗第一和第2期接受施打疫苗42天後,所有人都得到血清抗體,因此俄羅斯決定提前施打疫苗;但研究設計無對照組,可能出現自願者的選擇偏差,不同疫苗的抗體間也無交叉保護作用,仍須繼續觀察。
-
2020-09-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跨國婚姻國人因疫情無法出國面談 外交部研擬專案措施
外交部今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人因入境限制及航班取消,無法赴國外完成結婚依親面談,外交部已會同內政部移民署研擬彈性面談及審查的專案措施,協助國人及外籍配偶完成跨國婚姻程序,以利家庭團聚。外交部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旅行秩序紊亂,各國均採取不同程度的人流管制及檢疫措施,造成我國人的跨國婚姻申請案件無法前往國外完成依親面談程序,因此外交部前已洽請相關國家基於人道考量,針對已與當地國民結婚的我國人,同意給予簽證及入境申請。外交部表示,為了積極協助國人及外籍配偶完成跨國婚姻程序,外交部經過和移民署會商後,已依據現行規定研擬彈性處理疫情期間境外面談及審核的專案措施。針對目前已辦妥國外結婚面談登記卻因疫情導致當事人無法至我駐外館處面談的案件,將以加強書面文件與實質資格審查,以及先面談境外的外籍配偶,作為簽證審核的參考。外交部表示,若疑慮未能釐清,則待外籍配偶入境後由移民署在境內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訪查,並將結果作為駐外館處決定全案准駁的依據,外交部將立刻請駐外館處啟動疫情期間境外面談專案措施。至於因新冠肺炎影響無法前往國外結婚者,外交部表示,將等到各國飛航及入境限制解除後,繼續依照現行特定國家外籍配偶境外面談機制辦理。
-
2020-09-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呼籲民眾配合最新防疫措施 警告死亡人數可能攀升
英國首相強生呼籲民眾遵守最新的防疫措施,盡可能遠距辦公,以抑制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警告「未來數月無疑會舉步維艱」。強生22日在國會發表演說,表示民眾若未能善盡本分,英國可能「看見更多人死於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更多家庭痛失所愛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悲慘事實就是,你的輕微咳嗽可能成為別人的喪鐘。」在強生宣布新措施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隨即改變對倫敦員工重返辦公室的安排,呼籲這些員工恢復遠距辦公,但辦公大樓Plumtree Court維持開放,給有需要的員工使用。強生呼籲全國上下一心度過冬季,他已下令,餐廳和酒吧業者自周四(24日)起提早打烊,並且取消下月開始允許觀眾進場觀賞運動賽事的計畫。政府在持續抑制激增的確診人數。強生也說,政府將加強執法力道,對未按規定戴口罩的民眾處以更高的罰款。若疫情持續不受控制,不排除祭出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他說:「如果我們被迫實施新一輪全國封鎖措施,不只會對民眾的工作和生計構成威脅,還會對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的人際接觸構成威脅。」強生稍早在國會表示,這些限制措施將維持六個月左右。這些新措施包括:呼籲民眾盡可能遠距辦公,規定餐廳和酒吧限制內用服務,而且晚間10點必須打烊。商店員工、計程車司機、醫護人員和顧客須配戴口罩。婚禮現場人數以15人為限。不戴口罩者的罰金加倍至200英鎊(約新台幣7,400元)。
-
2020-09-23 養生.聰明飲食
沒有葡萄的葡萄酒、沒有咖啡豆的咖啡!分子技術成下一波食品趨勢?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舊金山新創公司「Endless West」利用分子科學技術打造不需要在酒桶釀製,幾天就可以製成的葡萄酒、日本清酒與威士忌。西雅圖新創「Atomo Coffee」則運用此技術,打造不需要咖啡豆的咖啡,近期更完成900萬美元融資,要加速生產。植物基(Plant-based)毫無疑問是如今全球食品業最關注的熱門議題,沒有肉的植物肉、沒有奶類的乳製品形成全球旋風,連許多跨國食品大廠如雀巢都被大勢所趨,積極投入植物基領域的開發。不過,科技的進步已經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食品新創中出現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全新替代食品方案。美國就有這麼2家公司運用「化學分子」,在實驗室中重組出不需要在酒桶釀製的葡萄酒、日本清酒、威士忌以及不需要咖啡豆的咖啡。連李嘉誠都青睞!Endless West用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打造分子酒2018年底,世界上第一支不需要在酒桶中釀製的「分子威士忌」誕生。這支名為「Glyph」威士忌來自成立於2015年的舊金山新創公司「Endless West」,是利用分子科學技術,將酒的化學成分拆解開來,使用「電子鼻」等分子解讀儀器分析其味道、香氣等分子結構後,進一步從自然界來源如植物、水果、酵母,找出這些相對應分子,用更便宜的價格大量收購,再重塑調製而成。Endless West這項嶄新的技術,讓威士忌無須蒸餾與放在桶中經歷至少10~20年的陳年,可以更精準控制生產流程,高效且低成本在幾天內(甚至短至24小時)就研發出新產品。除了威士忌Glyph外,Endless West於2020年2月更推出葡萄酒「Gemello」與清酒「Kazoku」,全都使用相同原理打造,更可以及時針對消費者的喜好與回饋重新調整風味。Endless West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Alec Lee曾表示,並不希望高昂的價格成為欣賞美酒的阻礙。因此,Glyph、Gemello與Kazoku的售價分別為40美元(約1170新台幣)、15美元(約440新台幣)與10美元(約292新台幣),相較於其他市面上的同品項酒類,相當便宜。然而這並沒有犧牲其對於風味的追求,2019年3月,Glyph接連在「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San Francisco World Spirits Competition)」與「Wine& Spirits Wholesalers of America」競賽中獲得銀牌,更有品酒市認為其有15年酒齡的品質。成功掌握分子造酒技術的Endless West,也已經獲得了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投資,除了美國外,2019年5月則進軍香港銷售。分子咖啡新創Atomo完成千萬美元融資 將興建工廠加速生產西雅圖新創「Atomo Coffee」則是另一家運用分子科學技術的公司,不過他們產品是咖啡。成立於2019年的Atomo,同樣是運用分子技術解析咖啡成分後,再從葵花籽殼、西瓜籽、阿拉伯膠和巴拉圭冬青(Yerba mate)等廢棄原料中取得化學分子重組而成,其咖啡因含量甚至可與傳統咖啡一致。由於成立時間尚短,Atomo的商品尚在研發階段、尚未上市。但2020年8月,Atomo宣布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共獲得了S2G Ventures、AgFunder、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和Horizon Ventures等創投公司的支持,籌集了900萬美元,總融資額更達到1160萬美元,這筆資金將成為Atomo往前邁進的最大動能。Atomo表示,將在西雅圖工業區建造一座佔地1萬2000平方英尺的製造廠,預計在2021年正式啟用,每天可生產數千罐咖啡。第一波要推出的是即飲罐裝咖啡,未來更會推出咖啡粉、用3D列印技術製造,可以用於研磨的咖啡豆等。分子技術或許也是追求永續的解方與植物基公司如植物肉品牌「Beyond Meat」、燕麥奶品牌「Oatly」一樣,Endless West與Atomo 2家公司都想運用科技解決現今存在的全球問題,促成環境永續。對他們而言,運用分子技術打造熟悉的食物,是更環保的選擇,也能提供人們具有永續價值的選擇。「在Glyph從來沒有見過釀酒桶。」Endless West指出,相較於傳統的威士忌,Glyph生產過程中減少了90%的木材消耗、40%的土地消耗;Gemello則減少了95%的水資源消耗、80%的土地消耗,碳排放也比其他「真酒」少了40%。此外,由於不需要使用酒桶,減少了酒桶的消費以及運輸費用。Atomo創辦人Andy Kleitsch和Jarret Stopforth則表示,種植咖啡是導致氣候變遷的原因之一,因為咖啡是僅次於可可,世界第2大的碳足跡作物。同時,咖啡的產量受氣候影響,產量不斷下降,《科學進展》雜誌2019年刊登的研究更指出全世界60%的咖啡種類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在此情況下,Atomo扮演的角色可能更加關鍵。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永續發展的觀念更進一步成為普世價值。幾年前,人們都難以想像到如今的時代,植物基會成為市場主流趨勢。也許未來,在Endless West與Atomo的帶領下,分子技術的運用也會越來越普遍。延伸閱讀▶不含咖啡豆的咖啡?西雅圖新創公司提出環境永續新選擇:「分子咖啡」!▶比爾蓋茲和李嘉誠都是大股東!植物肉帶動熱錢滾進、引爆話題的魅力在哪?▶用植物做肉還不夠看?科技進化到我們呼吸的空氣也能做人造肉了!參考資料▶Test-Tube Tasting? Bev Tech Company Unveils Grape-less 'Molecular Wine'▶Is Lab-Made Wine an Answer to the Industry’s Climate Change Problems?▶Atomo Coffee gets $9M for a molecular morning jolt▶Down the street from Starbucks, Atomo is trying to reverse-engineer the coffee bean(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23 醫療.感染科
流感疫苗比一比!雞胚胎或細胞培養哪種好?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將於十月五日開打,不少診所自費疫苗早在九月中旬就被預約一空,甚至有一人一次預約十支自費疫苗。臨床醫師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疫情接種人數恐創新高,加上新型四價流感疫苗首次在台,臨床施打狀況值得觀察。大台中診所協會理事長林釗尚指出,今年自費流感疫苗預約狀況非常搶手,目前預約量已比往年多一倍以上;開業診所醫師林應然指出,往年十月開打時,通常還有半數自費疫苗可供臨時到診所的民眾接種,今年九月中旬之後,自費疫苗全被訂光,預約電話還是一通通打來。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共有605萬劑,其中有55萬劑是透過細胞培養的新型四價流感疫苗,台灣是亞太第一個接種該新型流感疫苗的國家,不同於一般雞蛋培養疫苗,細胞培養疫苗的病毒株更接近人體病毒,降低疫苗無效率,提升三成保護力,自費市場也有十萬劑。細胞培養四價流感疫苗首度在台開打,部分醫師認為,細胞培養疫苗是否優於雞蛋培養疫苗,仍須更多大型研究才能證實。林應然指出,細胞培養流感疫苗價位較高,除非保護效果相當卓越,目前大環境因疫情不景氣,短期內願意多花錢接種的民眾有限。林釗尚認為,民眾對於細胞培養流感疫苗還不認識,但過去公費疫苗為三價疫苗時,不少民眾願意自費接種四價疫苗,不排除民眾還是會自掏腰包取得更好的保護力。今年兩種製程疫苗,有一支的A型病毒株不同,台灣東洋藥品重症醫療事業群資深經理林盈秀指出,細胞培養病毒株是選擇效果最好的病毒株。但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強調,流感疫苗病毒株皆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保護效果一樣好。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雞胚胎或細胞培養製程,略有不同,但所含病毒抗原性相似,防疫效果及扮演的角色是一樣的。莊人祥表示,細胞培養流感疫苗在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及西班牙等都有使用經驗;黃玉成也說,該疫苗已上市多年,無安全疑慮,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紅腫、發燒等,一般兩天內恢復。
-
2020-09-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何時能打新冠肺炎疫苗 陳建仁:明年第一季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肺炎疫苗何時能全面施打,為控制疫情的關鍵。前副總統、公衛專家陳建仁今出席輔大醫院「鮑博畫展」受訪時表示,不管是採購國外疫苗還是國內自行研發,對於明年第一季能夠接種疫苗,個人蠻有信心。陳建仁表示,疫情在世界各國還是很嚴峻,國人仍要持續做好個人衛生、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疫苗能很快上市、普及,才是根本解決方法,希望台灣的疫苗實驗能盡速成功,讓全民能施打」。另對於蔡英文政府的美豬政策,引發國民黨批評,陳建仁也幫忙說話,政府已依照豬的不同食用部位,做出很好規範,希望大家能依照科學證據,平心靜氣地多溝通、了解,民眾也要了解,所有食品安全評估都要顧慮安全及經濟效益,「科學評估沒有絕對的零風險、零檢出,這不符合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也失去理性論證的依據,希望還是以科學依據為主。」
-
2020-09-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156國加入疫苗全球分配計畫 但美國和中國缺席
世界衛生組織(WHO)21日表示,約有156國加入公平分配未來疫苗的「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但世界兩大強國美國和中國不在名單上。COVAX是由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所主導,為了確保新冠疫苗授權使用後,能迅速、公平地把疫苗分配給全世界,預計在2021年底前,提供20億劑疫苗給簽署協議的國家,但會優先分給其中3%的醫護人員和弱勢族群。WHO呼籲富裕國家在上周五(18日)截止日前加入,並於周一(21日)公布已加入國家名單,英國趕在截止日前加入。目前已有64個富國,包括27個歐盟成員國以及挪威和冰島等,以及92個貧窮國家加入COVAX,預計還有38個國家會在未來幾天內加入。美國在總統川普的領導下,不斷批評WHO處理疫情的態度,因此聲明將退出WHO,且不加入COVAX。此外,去年底首度爆出疫情的中國也缺席。當被問及中國不加入COVAX一事時,全球疫苗免疫聯盟負責人伯克利(Savi Berkley)表示,「COVAX的目的是試圖與世界上每個國家合作。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已經進行對話,並將繼續與所有國家對話」。然而COVAX還面臨一系列重大挑戰,尤其是嚴重資金短缺。WHO表示,包括COVAX在內整個「獲取新冠肺炎相關工具加速計畫」(ACT Accelerator)需要約380億美元,但截至目前只收到約30億美元,單是COVAX就須耗資約180億美元。WHO秘書長譚德賽對此樂觀表示,許多國家都已同意參與COVAX,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急,需要全球前所未有地一同應對,警告各國不要僅為自家人爭奪疫苗庫存。
-
2020-09-21 科別.感染科
影/醫師籲施打流感疫苗 和COVID-19有差異
每年11月至農曆春節和隔年2、3月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間,今年又發生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COVID-19) 大流行,至今尚未有緩和跡象,醫師說,兩者都是相同RNA病毒,基因序列卻截然不同,傳染途徑和症狀類似,但傳染力和治療方法也有所區隔,流感是可預防疾病,COVID-19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和有效治療藥物,提醒大家施打流感疫苗,保護自己。衛福部豐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唯堯表示,今年流感疫苗將從10月5日開始施打,符合學齡前幼兒、50歲以上民眾、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高風險慢性病患、重大疾病及罕見疾病者等公費流感接種者到醫療院、所進行疫苗施打,更希望非符合公費接種對象者能自費接種,提升自我健康保護力。王唯堯表示,病毒基因序列顯示,造成COVID-19的SARS-CoV2病毒是全新的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則是另一種RNA病毒,雖然都是RNA病毒,基因序列卻天差地遠。兩種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很類似,「流感」會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嚴重者會有肺炎情形;新冠肺炎則出現發燒、乾咳、頭暈、有時合併腹瀉或嗅覺異常,上述2種症狀是流感的罕見表現。「SARS-CoV2病毒」比「流感」病毒更容易存活在環境裡,是可以在不鏽鋼表面中最常存活9天,一般的塑膠製品也能存活2到3天,相對一般流感病毒僅能存活1到2天就消失,因此SARS-CoV2病毒的傳染力是比流感病毒更強。王唯堯建議,一旦COVID-19進入社區造成流行,施打流感疫苗者將不容易罹患流感,也能協助醫師在第一時間區別「流感」與「COVID-19」的差異,盡早診斷病情,避免擴大感染的情形發生。
-
2020-09-2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的「傾聽」、「身體診察」遠比「開藥」、「高科技檢查」令病人安心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討論醫師「病史詢問」、「身體診察」的重要。這幾年來台灣全民健保普及、醫療企業化、民眾迷信於高科技檢查,而導致醫師「病史詢問」以及「身體診察」逐漸不被重視,結果是醫療品質沒有改善,卻嚴重濫用醫療資源。我們藉由一位病人分享她的親身體驗,說出「醫師的傾聽、身體檢察遠比開藥、高科技檢查令病人安心」;一位資深醫師分享自己生病以後,感慨當年醫學生時代老師如何注重「問病史與做身體診察」,而今他所看的醫師竟然都不注重這些「基本功」,只是安排他做各種高科技檢查,最後還是透過一位醫師的身體診察才得到診斷與治療。我們利用這機會,由醫學教育立場除了探討physical examination 的重要性,並建議過去沿用多年的中文翻譯「理學檢查」全面改為更達義的「身體診察」,並呼籲社會大眾能更瞭解看醫師並不是一定要做高科技昂貴的「檢查」,更重要的是能夠對醫師陳述自己的病史以及耐心接受身體診察。希望政府與醫院思考,到底健保給付制度與醫院經營者扭曲了多少醫者的行為,而增加了多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約莫三年前,我患了不知名的頭痛,當時曾經找遍中西醫,從各式儀器的檢查到事後的作息調養,雖沒有完全痊癒,但有得到稍緩的紓解。直至今年初,我又因情緒關係,頭痛再啟,痛到痛不欲生,失眠,焦躁不安……所有負面情緒全湧上來,一向排斥服用藥物的我,雖然痛楚仍堅持這個原則。2020年是打我出生以來,遇到最為棘手的疫病,不僅在台灣,全球已大肆漫延的新冠肺炎,不是急的症,儘量不往醫院,我是乳癌的後續追蹤患者,因為疫情之故,原定的就診也全取消了。只是,這頭痛已讓我懐疑自己腦部是否長了不好的東西,才乖乖地掛號就醫。我找了一位從來沒看過他診的醫生,三月初看診這一天,我抱著希望,可以藉由醫院的精密儀器幫我檢查出我頭痛的真正原因。進入診間,醫生笑瞇瞇又親切地問我為何就診?告知狀況後,醫生要我依他的指示做動作,包括蹲下、站起、金雞獨立、左右腳單腳彈跳……等等,我全一一無礙地做到。結果,醫生給我的評論是:「妳很健康,沒有病。」我問須要安排檢查嗎?答案是:「沒必要。」他像是無厘頭地問我:「妳有宗教信仰嗎?有運動習慣嗎?」我回有。最終的醫囑建議:「回去依自己的宗教信仰做功課,每天定期運動,依例每週至少爬山走步道一次,三個月後,再回診。」很奇怪的是,我沒有質疑醫生的看診醫囑,反倒是我的朋友,第一時間生氣的說,哪有這樣的醫生?沒經科學檢測就妄下斷言,沒作相關檢查也罷,竟然連藥都沒開。回來後,我每天進行我的宗教功課,每天健走或瑜珈儘量不中斷,不到一個月,頭痛從劇痛,漸漸緩解到微痛,心情和情緒也漸漸平和和自我脫困。後兩個月,奇蹟似地,頭不痛了,失眠也得到極大的改善。六月初,我原想取消回診的預約,想想,認為自己應該有責任去向這位醫生回報我的況。回到診間,報告我的情況,醫生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們就像朋友一般對談醫病經驗。我是乳房原位癌的追蹤患者,算是常跑醫院的常客,由於我對動不動就吃藥的排斥,除了家族性高血壓,定期服微量血壓藥之外,如果醫生要開藥常會被我要求不要開,我不吃,開了就是浪費醫療資源。他聽到我這席話,像是遇到知音一般,希望我這樣的觀念可以由我以病人的角色來述說,能推廣給普羅大眾。我東拉西扯了這篇心得,不外乎希望藉由我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就醫的民眾,外顯生理的病痛,不是一定非經由藥物才能得到改善,或許先從自己心理層面的自我療癒就可以獲得改善,也讓自己不必服用過多藥物增加肝臟的負擔,更能節省醫療資源,為我們台灣完善的健保制度永續經營盡一點心力。
-
2020-09-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超頑強 刺不穿、耐熱又能自癒和變種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世界各地科學家對新冠病毒粒子進行研究後,對其結構和特性有進一步了解。南華早報報導,各國研究結果指出,新冠病毒物理彈性驚人、耐高溫,甚至能自癒和變種,令研究員感到驚訝。匈牙利研究小組用奈米針頭刺80奈米寬的新冠病毒,檢測其物理彈性。病毒被針頭刺入後確實被壓扁,但針頭離開後又回復原狀。研究員反覆試了100多次發現,病毒體依舊完整。研究小組領袖布達佩斯的塞麥爾維斯大學凱勒梅爾17日在生物學論文資料庫bioRxiv發表未經同行評論的論文,稱新冠病毒「物理彈性驚人」。匈牙利研究小組實驗數據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是人類已知最有物理彈性的病毒,外觀不斷變形似乎不影響結構。因此,他們認為新冠病毒的自癒能力和適應力能確保它們適應各種環境。法國科學家4月研究則發現,新冠病毒暴露在攝氏60度環境一小時後,可以在動物體內複製。北半球時序來到夏季,一些國家爆發大規模疫情也表明,高溫沒有如先前所期待那樣使疫情趨緩。凱勒梅爾和同事又將新冠病毒加熱至攝氏90度並持續10分鐘,發現「僅外觀有輕微改變」,病毒表面部分棘刺脫落,但結構完好無損,顯示新冠病毒也耐熱。
-
2020-09-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菲國篩檢政策是否改變? 指揮中心:簽核中目前未定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記者會宣布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菲國女看護工。由於近來境外移入個案多為菲律賓籍,但日前曾傳出指揮中心打算改變菲律賓入境篩檢政策;對此,指揮中心表示,上周四專家會議已有討論,但正在簽核當中,目前還沒有定案。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臨時記者會,宣布國內新增1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為菲律賓籍30多歲女性(案507),今年9月18日自菲律賓入境,來台目的為工作,欲擔任家庭看護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冠肺炎國際疫情仍嚴峻,據WHO統計,全球已有3037萬個案,近期平均一日新增超過31萬例。而菲律賓近期每日新增約3600例,個案數仍居高不下。他說,菲律賓的疫情本來有一波高峰,曾經單日新增6000例,近日則維持在一日3、4000例間,已維持一段時間,疫情看起來有慢慢在趨緩,但速度滿慢的。而據了解,菲律賓「當地」近期檢驗陽性率約11%。而對於菲國入境者的篩檢政策是否更改?莊人祥說,周四專家會議時有討論,現在正在簽核當中,目前還沒有定案。而其他國家雖也有評估,但仍以菲律賓檢出陽性率最高,目前尚未有其他國家會與菲律賓一樣入境普篩做法。
-
2020-09-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石正麗:2019冠狀病毒溯源 可能永遠找不到
陸媒報導,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昨天表示,她的團隊正在溯源2019冠狀病毒的自然源頭,但還沒找到傳播到人類的中間宿主。「我們知道溯源很重要,但有可能永遠找不到」。石正麗長期研究蝙蝠攜帶冠狀病毒,2017年發現蝙蝠身上攜帶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相關病毒。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去年底在武漢爆發後,石正麗曾被質疑是武漢病毒所外洩病毒的關鍵人物;她也是第一個分離出COVID-19的專家。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18日在北京舉行,石正麗在會中發表題為「新冠肺炎病原學鑒定和可能的起源」的演講,並於會後接受新京報專訪作以上表示。石正麗表示,從2019年12月30日接到第一份樣本,到首次檢測到2019冠狀病毒,再到確定病原體並完成動物實驗,他們只用了40天,而在2003年,SARS完成病原體檢測的時間是5個月。她說,這樣的快速反應得益於前期在蝙蝠SARS病毒研究中15年的累積。而且實驗室在分離病毒後,為後續藥物篩選、疫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以及技術平台。石正麗說,團隊研究顯示,2019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也不排除其他野生動物,但中間宿主尚未找到,這也證明,該病毒非常狡猾,從野生動物傳到人類社會悄無聲息,這個過程也是後續在新冠病毒病原學研究中需要重視的部分。石正麗說,病毒溯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2019冠狀病毒是一個新型冠狀病毒,所以它的來源、它如何傳播到人類社會中,變得非常的重要。但要想弄清楚病毒溯源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要依賴於流行病學以及分子進化的研究。她說,在得到2019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後,曾比較公開的資料以及他們尚未發表的一些資料,後來在他們的資料庫中發現一條序列,這條序列是2013年雲南的一個礦坑裡發現的,它的基因組序列和2019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相似度高達96%,所以推測2019冠狀病毒有可能最初的進化來源是蝙蝠。石正麗表示,儘管後續其他研究團隊在穿山甲等動物體內也檢測到了與2019冠狀病毒有親緣關係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但這些基因組的序列都顯示他們的進化關係與2019冠狀病毒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她說,「我們知道溯源很重要,但有可能永遠找不到」。當年SARS爆發時,科學家第一時間就鎖定了市場上交易的果子狸是病毒的直接來源,但他們花了8年時間才在雲南的一個礦坑裡找到SARS最原始的來源。因此,需要持續不斷地尋找,才能達到想要的目的。
-
2020-09-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新冠患者突破3000萬 專家:口罩還得戴著
本周五,英國和法國都開始實施防疫新規,兩國的新冠確診人數繼續上升。英格蘭東北部,包括紐卡斯爾和桑德蘭在內,大約200萬居民不能在家中接待外人,酒吧只能提供餐桌服務,娛樂場所最晚在晚上10點關閉。本周一,英國已經宣布禁止6人以上聚集。法國每日新增病例超過1萬。裡昂和尼斯正準備採取進一步的限制措施,此前波爾多和馬賽已於本周實施了限制措施。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指出,歐洲各地的創紀錄激增「是一個警鐘」。他在哥本哈根的一個在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這些數字也反映了測試的全面性,但也可以看到,病毒在歐洲地區的傳播速度令人擔憂。」德國聯邦議院周五做出決定,給近2000家醫院投入30億歐元的資金,讓這些醫院更好地應對新冠危機,這筆資金用於購買更先進的設備,給急診病人提供更好地治療,擴大醫療系統的數字化。德國權威病毒學家、柏林夏裡特醫院病毒所所長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對疫情進行預測非常困難,因為歐洲各地的情況各有不同:「接下來的冬天並不會輕鬆度過。明年疫苗將會出爐,我認為,要到明年年底,一部分民眾才能接種上疫苗。」他還補充說,口罩還是得接著戴。因為即便是開始接種疫苗,大部分人還是需要戴口罩。在像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相對來說感染率較低,沒有群體免疫力。德羅斯滕覺得疫情狀況最為堪憂的國家是印度:「該國人口密度大。我不會說病毒的傳播不受控制,但它幾乎是以這種狀況正在傳播著。」他還表示:「一些有著不少確診病例的國家已經進入寒冷季節,那裡人們對醫療結構和醫療服務的信心不足。我相信包括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很快會採取更嚴格的措施。」自去年年底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導致的累計死亡人數已經超過94萬。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周五發布的統計數字,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是美國,有超過665萬個確診病例,其次是印度,有511萬人感染,接下來是巴西,共有大約441萬個病例。 文木 / 達揚(德新社,美聯社,法新社等)©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
2020-09-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 逾半數持續感到疲勞
根據今天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愛爾蘭一家醫院的武漢肺炎患者和染疫的醫院人員經宣告痊癒後,有超過半數仍持續感到身體疲累,凸顯持續的症狀對患者帶來「沉重負擔」。法新社報導,目前已有一些病患團體與醫師呼籲就武漢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SARS-CoV-2對患者的中長期影響進行更多研究。全球染疫人數如今已突破3000萬,死亡人數至少94萬3000。愛爾蘭的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Dublin)三一轉譯醫學研究所(TrinityTranslational Medicine Institute)暨聖詹姆士醫院(St James's Hospital)的研究人員湯生(LiamTownsend)說:「關於SARS-CoV-2的感染表現特徵,雖已有清楚描繪,但染疫後的中長期後果仍有待探索。」這份研究追蹤聖詹姆士醫院的128名患者,他們平均在「臨床康復」過後10週接受調查。其中有52%的人在受訪時仍經常感到身體疲勞,無論原本是輕症或重症。這份報告因尚未送交同儕審查,只是初步研究。受訪的128人包括71名院內患者與57名輕症的醫院職員,平均年齡50歲,全都經過武漢肺炎檢測確診。研究人員也考量各種可能造成疲勞的因素,包括最初染疫的病況輕重,以及患者原有疾病如憂鬱症等。研究發現,無論這些患者當初是否住院,不會影響調查結果;但感到身體疲累的人當中,女性占比達2/3,高於所有受訪者的女性比例54%。另外,有焦慮症或憂鬱症病史的患者,也有較高比例感到身體疲勞。這份研究的作者表示,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以評估COVID-19對患者的長期影響。
-
2020-09-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瑞典長號大師來台演出 忍14天隔離大喊值得
疫情肆虐全球,外國音樂家紛紛取消原訂來台演出行程,但瑞典長號演奏大師林柏格(Christian Lindberg)不畏14天隔離期,堅持來台演出,他說,這次在台灣與樂團一起現場演出,感受到音樂的震動,「彷彿身在天堂」,一切都非常值得。林柏格2015年曾獲英國電台Classic FM評為「史上最偉大銅管演奏家」,他這個月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邀請下來台演出兩場音樂會,分別於11日和19日在台北中山堂舉行。他於8月下旬抵台後隨即進入防疫旅館居家檢疫14天,11日於中山堂完成首場演出。林柏格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當初同意按照原訂計畫來台,是因為音樂會已延期兩次,他不想再錯過機會,加上防疫旅館同意讓他在隔離期間能繼續練習長號。於是,第5度與北市交合作的林伯格不但自己來了,也說服小號家弗洛瑞斯(Pacho Flores)一同來台演出,並經歷人生首次為了演出所需要的檢疫隔離。提到在台灣防疫旅館的經驗,身兼長號演奏家、指揮家與作曲家等多重身分的林柏格說,前兩天還過得滿舒服的,但很快地他就陷入憂鬱,「因為我是一個喜歡社交、喜歡與人互動的人」。個性熱情、不拘小節的林柏格說,隔離期間,除了身穿防護衣、看起來像「太空人」的旅館員工外,「我沒想到一個人影也看不到,不能開窗,開了門也見不到人,實在太震驚了」。林柏格也被迫換房兩次,只因為隔壁房客抱怨長號聲音太吵。習慣了隔離的步調後,林伯格開始在房間做瑜伽與運動,也開始跑步,他說,最多可以繞著旅館房間跑8公里。閒不下來的林柏格也利用隔離期,挑選了適合在跑步時聽的30多首樂曲,線上發行「隔離音樂:適合10分鐘、30分鐘與50分鐘跑者振奮精神的古典音樂(Quarantine Music: Classical Upbeat Music for 10,30 & 50 Minutes Runners)」專輯。他也每天上傳照片和影片到社群平台Instagram,與網友分享他的隔離生活。林伯格說,9月4日、檢疫隔離結束前一天,他甚至在旅館房間花了4小時28分鐘跑了42.195公里的室內馬拉松,慶祝他的古典音樂廠牌European Gramophone創立一週年。當被問到是否願意再為演出提前進行檢疫隔離,林伯格很快地回答「我想不會」,但他說這次為了與北市交再度同台,關在防疫旅館兩週「很值得」。他說,「能夠親臨現場,與樂團相見,聽到音樂並感受周遭的震動,我彷彿身在天堂!」弗洛瑞斯則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為了演出隔離,「這是個新的體驗」。在11日的音樂會中,林伯格除了指揮北市交演奏伯恩斯坦的「岸上風雲」交響組曲,以及葛利格的「挪威交響樂曲」,也一邊指揮,一邊與樂團長號首席李賢哲合作,在台灣首演由瑞典音樂家桑斯特倫譜曲的雙長號協奏曲「永恆的回聲」。在19日的第二場音樂會「聽,假新聞!」,林伯格與北市交將以羅西尼的「威廉‧泰爾」序曲開場,接著弗洛瑞斯將登台演出海頓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以及林伯格融合土耳其、日本與爵士多種音樂元素的自創曲「Akbank Bunka」。北市交在音樂會的下半場,將演出林柏格於2017年創作、充滿諷刺意味的管弦樂曲「假新聞」,再以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交響舞曲作結。
-
2020-09-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港衛生官員預期 下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冬季爆發
香港衛生官員今天預期本地第四波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在冬季爆發,而且較第三波更嚴峻。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今天在記者會上作了以上預測,並說短期內沒有疫苗的話,不能消滅病毒。她表示,港府已參與全球疫苗獲取機制,能夠提供香港35%人口的疫苗劑量。另外,港府會與個別疫苗製造商簽定採購協議,目標是採購2款來自不同製造商或平台的候選疫苗,採購劑量至少是本地人口的兩倍。香港自7月初爆發第三波疫,這次疫情較前兩次更加嚴重,期間在10多天之內,每天都有超過百人確診感染病毒。最近幾天,第三波疫情開始趨緩,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今天公布,截至18日凌晨,本地只新增3例確診,累計有4997例。
-
2020-09-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國科技部:已有11款COVID-19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陸媒報導,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上午表示,中國大陸目前已有11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款已經進入3期臨床試驗。北京日報報導,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午在北京舉行,王志剛在會中致詞時作以上表示。他說,中國建立了多部門協同、跨部門協作的統籌協調機制,動員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研力量,持續以科研克服難關、臨床救治、聚焦藥物篩選、疫苗研發、檢測技術等5個重點方向,迅速篩選評價了一批有效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形成適合不同階段患者的治療方式。王志剛說,中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核酸檢測、抗體檢測試劑和配套設備研發,滿足不同應用的檢測需求,並推進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減毒流感疫苗等5種技術路線研發。目前已有11款COVID-19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款已進入3期臨床試驗。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14日接受官媒央視新聞訪問時表示,中國正在研發的疫苗在三期臨床試驗進展順利,最快11月,普通人就可接種。儘管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中國早在6月底就啟動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目前已有數十萬人次接種,聲稱無明顯不良反應案例,無一人感染。
-
2020-09-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是否延續「菲律賓模式」專家決議出爐 就差陳時中拍板
指揮中心會在菲律賓入境全篩執行近兩個月,指揮中心今上午專家會議評估成效,「菲律賓模式」效果佳即繼續推行,若成本效益不佳,甚至不排除取消「菲律賓模式」。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專家會議已討論、也有決議,但是要確認指揮官陳時中採用專家建議才能宣布。自7月26日菲律賓入境台灣所有旅客全面採檢,「菲律賓模式」為自菲律賓飛抵台灣所有旅客,一律須配合相關檢疫措施,國人及持居留證或居留簽證、移工、境外生、外交公務等外國籍人士,無論有無症狀,入境時均須於機場完成採檢。莊人祥強調,目前仍維持現況。現行入境旅客邊境與社區管理機制,不論本國籍或外籍人士入境時,健康評估有症狀者由機場攔檢後送採檢,無症狀者則居家檢疫十四天,居檢期間有症狀者由衛生單位評估送醫採檢,居檢期滿後,仍須進行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透過雙向簡訊關懷健康狀況,有症狀時就近就醫。
-
2020-09-17 醫聲.癌症防治
癌篩政策/去年揪3.1萬癌前個案 國健署籲民多利用四癌篩檢
癌症已為多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但定期檢查有助早期發現病變並治療。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研究數據顯示,四項癌症篩檢服務可降低乳癌、大腸癌、口將癌及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國健署持續補助四癌篩檢服務,去年更揪出3.1萬名癌前病變與約7000名癌症個案數,但今年因新冠疫情而使篩檢數有所下降,呼籲民眾把握自身權利,可至全國6000多家醫療院所接受癌篩,守護自身健康。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為擴大篩檢服務,國健署自2010年起與醫療院所合作執行「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全面推廣四癌篩檢服務,至今成效頗佳。參與該計畫的219家醫療院所,執行約286萬篩檢服務人次,佔全國總量58%,揪出3.1萬名癌前病變與約7000名癌症個案數,使得民眾能盡早治療,重拾健康與生活品質。而計畫自2010年起至今,共成功搶救32.2萬人與家庭的健康,今年更有54家推動癌症篩檢的績優院所獲表揚。依國健署統計數據,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及吸菸習慣之男性26%口腔癌死亡率;每3年至少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70%子宮頸癌死亡率。不過,據國健署6月的癌症篩檢資料顯示,相較於去年同期,全國四大癌症篩檢量整體下降1成5,可見新冠肺炎期間的確讓民眾減少去醫院檢查的意願。王英偉呼籲民眾,在新冠期間除防疫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外,在報復性旅遊之餘,定期癌症篩檢也不可少,民眾可向所在地醫院或衛生局洽詢。
-
2020-09-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防醫學院新冠肺炎快篩 拚年底上市
國防醫學院與國衛院合作研發新冠肺炎快篩試劑,最快15分鐘得知結果,已技轉給5家廠商,現已試量產及進行人體試驗,其中一家廠商向食藥署申請EUA已進入審查,力拚年底上市。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前記者會今天在世貿一館舉行,現場曝光多件創意作品,如國防醫學院展出COVID-19抗原檢測試劑、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發「十全十美全魚利用技術」及經濟部中企處打造「智慧球場解決方案」等。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賴思佳告訴中央社記者,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就著手進行快篩試劑研發,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病毒株的取得與抗體庫的建立。賴思佳說,有了病毒株才能驗證檢測試劑的靈敏度與專一性,當時苦於病毒株難以取得,後來4月自行分離出來,也從疾管署那邊分到;而抗體庫若愈多,檢測試劑的專一性會愈好,所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3個月建立起系統。賴思佳表示,國衛院不僅提供抗原的蛋白質,也提供經費研發,快篩試劑研發是國防醫學院與國衛院共同成果,投入經費約有近千萬元。技術開發後,快篩試劑技將轉給5家廠商,分別是鼎群科技、尖端先進、台灣奈米碳素、安特羅及冷泉港,目前已展開試量產,還有人體試驗,賴思佳說,其中一家廠商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已進入審查,力拚年底上市。她說,核酸檢測精準度非常高,但需時較長,也要人力、物力,快篩試劑不限於機器、場域或時間,將來可用在機場、學校、安養院等人潮密集場所,也減輕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負擔。賴思佳說,只要在鼻腔採檢,最快15分鐘就能知道結果,準確度也高達八、九成。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主題為「創新領航」、「未來科技」與「永續發展」,由經濟部、科技部、國防部、教育部、衛福部、勞動部、農委會、國發會、環保署、中研院聯合主辦,智慧財產局及工業局策劃,外貿協會及工研院共同執行,24日至29日將在世貿一館登場。
-
2020-09-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為騙取回國資格 2旅菲中國人竄改核酸檢測報告
中國再傳有民眾為順利回國,偽造核酸檢測報告。官方通報指,有兩名從菲律賓返國的民眾,將陽性的報告竄改為陰性,騙取搭乘班機回國的資格。官方近期複查時查出,將追究法律責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官方微信於16日晚間發布通報,指出近期對從菲律賓返回中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逐一複查。經調查後發現,有兩名原始核酸檢測為陽性的民眾,竄改檢測報告,將結果改為陰性,並以此騙取搭機回國的資格。通報指出,這種行為公然違反中國防疫法規,而且對於同一航班的乘客和機組人員健康安全造成很大危害,也為中國國內的防疫工作帶來干擾。目前,大使館已將這兩人核酸檢測造假的情況通報中國國內的公安部門,將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通報中強調,中國旅菲民眾務必嚴守中國和菲律賓的各項防疫法律,切勿抱存僥倖心理,刻意隱瞞病情。偽造核酸檢測報告,在菲律賓和中國都是違法行為,將面臨法律嚴懲。事實上,這並非第一次有中國民眾為了順利回國而竄改檢測報告。今年6月底,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官方微信同樣發布通報,指出,經多方調查後發現,從俄羅斯搭機回中國的旅客中,有個別乘客為了能夠順利回國,持偽造核酸檢測報告登機。通報批,故意隱瞞病情,對於防疫造成不良影響。多次發生偽造核酸檢測檢測報告的情形,也引起中國國內相關單位與外館關注。中國駐埃及大使館的官方微信在今日發布通報,將採取更嚴格的檢測報告審核與登機資格認定標準。通報指出,所有從埃及搭機赴中國的乘客,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要同時出示本人核酸碼及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只接受正本檢測報告,影印本、掃描檔案與手機截圖均不受理;此外,只接受英文或阿拉伯文的檢測報告。
-
2020-09-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秀熙:新冠肺炎病毒變異分5株 增加防疫困難
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株已分化五大類型,不同於二○一九年年底爆發時的病毒株,二○二○年二至三月以二○一九年病毒株為主,但二○二○年四月後已演變為不同形態,因病毒變異非常快,以致增加防疫難度。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昨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報告指出,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屬於變異率高的RNA病毒,靠著超強傳染力在九個多月傳遍全球各國,在傳播過程中持續演進變異,被各國科學家一一記錄。以台灣病例為例,最早以二○一九年病毒株為主,近幾個月則是以歐洲病毒株為大宗。長庚研究比較台灣與全球病毒株演化樹,發現台灣共有兩波境外感染,第一波境外感染主要是中國返台,以中國病毒株為主,第二波主要為歐洲病毒株,也有中東旅遊史相關的變異。陳秀熙指出,《Nature》研究報告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株最早有兩派分支,一支來自「華南海鮮市場」,另一支來自「非華南海鮮市場」,兩者引發疾病嚴重度相似,主要侵犯年長者和男性。陳秀熙表示,如各國科學家預期,這個RNA病毒變異快速,哥倫比亞分析當地最早一隻病毒,為二○一九年十二月七日來自亞洲的一株病毒,隨時間演進,不同國家病毒株多重輸入境內,病毒變異極快,讓防疫相形困難。
-
2020-09-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搶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專家憂安全隱患
大陸把尚在試驗中的新冠肺炎疫苗對上萬人進行接種,引發專家對其安全性表示擔憂。路透報導,大陸7月啟動疫苗緊急使用計畫,對一些人群接種由中國醫藥集團下屬單位,以及在美國上市的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三種試驗中的疫苗。之前,由康希諾生物股份研發的另一種疫苗6月已被批准在大陸軍隊使用。大陸此舉目的在保護骨幹人員並降低疫情呼復燃的風險。目前北京尚未公布國內目標族群的疫苗接種官方數據,但中國醫藥集團和科興生物證實,至少有數以萬計的民眾已接種疫苗。此外,中國醫藥集團聲稱,已發出數以十萬計的劑量,該公司研發的疫苗中,有一種需要接種兩次或三次。大陸以公開且由上至下的方式來為試驗疫苗背書及建立社會支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本周表示,她已經在4月注射疫苗,並宣布有些疫苗最早可在11月提供給公眾使用。武桂珍說,到目前為止接種疫苗的民眾沒有人感染新冠病毒,至今(疫苗接種)進展順利,沒有出現副作用。武桂珍的說法與上周中國醫藥集團的評論大致相符,數以萬計接種疫苗的人前往高風險國家或地區後無一人感染,同時也沒有明顯不良反應的案例。不過,有外國專家警告,不要授權緊急使用尚未完成試驗的疫苗,因為缺乏對較長期效果和潛在副作用的了解。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疫苗研究員Anna Durbin表示,大陸緊急使用疫苗的計畫「非常有問題」,在沒有臨床試驗標準對照組的情況下,不可能判斷疫苗效果。Anna Durbin說,給人們接種疫苗,卻不知道是否能保護他們,實驗疫苗的接受者還可能因此放棄其他保護措施。
-
2020-09-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想發口罩財!女董座進20萬片陸製口罩 偽標「MIT」遭逮
51歲蘇姓女子看準疫情之下的口罩商機,8月起計畫透過名下公司從中國大陸進口成人、兒童口罩,偽標「M.I.T」鋼印假冒台製口罩,準備賣給不知情人士牟利,刑事局警方日前接獲情資後,近日循線將蘇女拘捕到案,並查扣口罩20萬片,詢後依涉嫌虛偽標記罪、詐欺罪、違反藥事法等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警方調查,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穩定,國人對醫療口罩仍有迫切需求,尤其國內兒童口罩更是缺貨,蘇女看準有利可圖,8月起以名下國際貿易公司,向中國大陸低價進口大量成人、兒童醫療口罩,準備以這些偽標「M.I.T」的陸製口罩,賣給不知情的民間企業、民眾,藉此牟取暴利。刑事局警方日前接獲情資後調閱資料分析,結合財政部關務署資訊進行蒐證,鎖定蘇女涉有重嫌,昨天持票前往蘇女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的公司總部及汐止區的貨櫃廠區執行搜索,當場查獲陸製成人、兒童醫療用口罩各10萬片,作案用手機1支、買賣合約書、散裝口罩等證物。蘇女供稱,這些陸製口罩是藉由一名陸籍友人協助進口,8月間進口後,還沒開賣就被警方查獲;但警方進一步追問,蘇女又稱「忘記朋友姓什麼」,說詞反覆,詢後依法送辦。警方表示,疫情期間警政署各機關偵辦偽冒口罩案件至今共計13件,移送檢察機關共計6件14人,查扣仿冒口罩逾51萬5000片。警方將貫徹政府「防疫視同作戰」「防疫不容有破口」的決心,呼籲不肖業者切勿心存僥倖,警方會站在執法第一線,協助民眾安心抗疫,打擊不法,共同守護國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