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新冠
共找到
11947
筆 文章
-
-
2020-04-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有疫苗 護肝有法寶
腦筋急轉彎。老師:「封城之後只剩什麼?」學生:「女子!」老師:「為什麼?」學生:「因為『風塵』女子!」武漢肺炎病毒危害全世界,死傷不計其數,也影響整個世界人們的社交工作習慣,影響不可謂不深遠。中世紀歐洲鼠疫橫行,當時無藥可治,也是採取隔離政策,罹病者被關在一起,死後也埋在一起,幾百年後陸續有成堆的屍骨被挖出來,才見證當時疫病的可怕。美國富強,但面對武漢肺炎病毒也束手無策,尤其紐約州死人無地可埋,紐約州內的無人島-哈特島成為這些武漢肺炎患者屍骨葬身之處。也許不久的將來,武漢肺炎不再無解,也許有藥可治,有疫苗可施打,但許多無辜的生命老早就安息了。以B肝病毒為例,全世界有二、三億人得到B肝,但在幾十年前無疫苗可注射、無藥可治,演化為肝癌之後只有少數病人能開刀倖存,其他人有一些人因猛爆性肝炎往生,有不少人因肝硬化肝機能衰竭而過世。民國70年代左右才有B肝疫苗發明,台灣在民國73年對B肝帶原的母親之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民國75年全面施打B肝疫苗,也因此挽救了成千上萬年輕人日後免於演變為肝炎、肝硬化的悲劇。人類科技越來越進步,但面對瘟疫,尤其是善變的病毒,在預防及治療上還有許多路要走,人人恐慌的時代,只能減少接觸,明哲保身,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其他器官,要趁此時好好體檢保養一番,才不會顧此失彼,防了瘟疫卻防不了肝病纏身而造成遺憾。●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9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4-19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面對新冠肺炎重症,誰能做出「蘇菲的選擇」?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先是中國大陸,接著是歐洲、美國……造成慘痛傷亡。大量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急需呼吸器,究竟要給哪些人呢?有人得到續命的機會,等不到的患者則可能掙扎著呼吸,直到最後一口氣……這是怎樣可怕的情景!決定誰能活,誰必須死,何等沉重?多少醫護人員在鏡頭前哭泣,面對病毒與死亡,人類原來這麼無力。一位美國記者在採訪義大利醫院時提到:「這是蘇菲的選擇。」什麼是「蘇菲的選擇」?這不是一部電影嗎?《蘇菲的選擇》(台灣上映時片名:「蘇菲亞的選擇」,英語:Sophie's Choice)是1982年由梅莉.史翠普主演的電影,並獲得金球獎影后和奧斯卡影后。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來自南方年輕的作家北上紐約寫作並尋找靈感,在租屋處認識一對情侶:納森與蘇菲,三人結成好友。納森和蘇菲行徑怪異又情感強烈,有時風和日麗,有時卻是殘酷毀滅,生死威脅的衝突,年輕作家夾在中間,無疑是經歷龍捲風般情感的風暴。蘇菲似乎有一段無法觸及的痛苦往事,讓她無法像正常人享受親密的愛情。劇情抽絲剝繭地揭露蘇菲的過去:她在二戰時被送進猶太人集中營,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正面臨著無可避免的毁滅。一個軍官看上蘇菲的美貌,要她以身體換取生命,不過同時開出條件:兩個孩子只能選擇一個活命。在極短的時間,蘇菲必須做出選擇──她讓兒子留在身邊,眼睜睜看著年僅四、五歲的女兒抱著布娃娃,在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被納粹軍人帶往焚化爐……那一刻,蘇菲崩潰了。蘇菲沒有辦法原諒自己,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蘇菲的選擇」是她內心最沉痛的記憶,巨變之下,兩個孩子都面臨死亡,如果只能救一個,該如何選擇?在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下,醫療人員不得已也要做出選擇,例如在戰爭時、在天災巨變大量傷患出現時,檢傷人員分類的原則是:先救治狀況嚴重,但有可能存活的病患。最常用的檢傷分類法為「START」(Simple Triage Rapid Treatment),在極短時間內評估其呼吸、循環、意識將傷患分類,掛上不同顏色的牌子 。紅色牌:需立即治療(第一優先)黃色牌:延後治療,狀況雖嚴重,但可以稍微等待。綠色牌:可行走,輕傷患者。黑色牌:死亡,或預期即將死亡。我們一生當中,面對無數的選擇。電影中「蘇菲的選擇」不僅是在集中營面對孩子的生死,也在於愛情:是溫柔細膩的年輕作家?或是具有毁滅性格的恐怖情人納森?她選擇了恐怖情人,步向可預知的死亡。或許這正是她要的──作為第一個選擇所付出的代價。上帝賜予人選擇的自由意志,聖經哥林多前書說:「什麼事都可以做,但不都有益處。」面對生活,我們已經有太多命定的無奈。在能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靜下心,憑著信心與禱告,做出最好的決定。在筆者寫稿之時,全球已有超過12萬人因新冠肺炎失去生命。疫情如戰爭殘酷慘烈,許多人失去至親摯愛。台灣在政府與人民攜手同心抗疫下相對穩定。我們要向所有在第一線防疫的人們致敬,但願疫情早日平息,醫療人員永遠不需要面對「蘇菲的選擇」。(本文關於「大量傷患檢傷分類法」部分,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余紹華主治醫師閱稿,謹此致謝)
-
2020-04-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第四批湖北「類包機」明啟程 滯留台胞哽咽:終可回家
第四批湖北返台「類包機」明天和後天各有一班飛回台灣,有滯留當地台胞透過影片表達謝意,哽咽地說:「感謝政府、台商和志工幫忙,終於可以回家了。」4月8日武漢解封後,據台商估計,湖北還有700多位台胞想回台,明後兩天的類包機預計可載回400多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表示,目前掌握約400多人會搭乘(第四批)類包機回台,其餘還有需要者,其他單位正積極聯繫中。據海基會公布,上述兩架次航班號碼皆為CI 504,飛行時刻分別為4月20日與4月21日各一架次,皆為19:50由上海浦東機場起飛,預計21:50抵達桃園機場。機上防疫措施,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定辦理,如有發燒等症狀將不得登機,返台降落後將立即接受檢疫,安排至集中檢疫處所,集中檢疫14天。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16日表示,目前兩班次報名訂位的人數已經滿額,分別各有230人次,預計武漢解封後,當地交通將更為順暢,能夠順利安排滯留民眾返台。一位滯留當地台胞透過影片表達謝意,她表示,明天終於可以回家了,她買了火車票和機票,感謝政府、徐委員(台商徐正文)和志工的協助,一路辛苦,一路陪伴。最後還語帶哽咽地說:「終於可以回家了,謝謝。」據了解,這些滯留當地台胞,都必須先取得「在鄂台胞健康監測證明」,確認近期(14天內)體溫監測正常,才能申請離開湖北省。而他們有些人是從武漢搭乘高鐵到上海,部分則乘坐小客車,耗費超過十小時才能抵達上海,路程相當辛勞。蔡政府在2月3日啟動第一批包機,將滯留武漢的台商共247人接送回台。之後經過兩岸協商,雙方分別派出華航、東航在3月10日、11日啟動第二批包機將滯留武漢台灣民眾共361人接回。此外,海基會在3月29日、3月30日洽請華航協助,指定兩架次上海飛桃園的航班,共接回367人。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新的快篩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副總統陳建仁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快篩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談到我國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陳建仁指出,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SARS疫情,也學到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這三件事,審慎以對部分,對全世界所有新興傳染病的監測非常重要,特別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是多種新興傳染病的發源地。陳建仁說,幸運的是,12月31日,疾病管制署的同仁在PTT(電子布告欄)上,發現一則來自武漢的通告,疾管署隨即在署內群組中分享,並發送電子郵件給中國疾病控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IHR)聯繫窗口,這就是審慎以對;其次,在必要時迅速發布旅遊警示。第三,陳建仁說是強化邊境檢疫,我國從起初的機上檢疫,以及後續對密切接觸者或從疫區來的乘客加強14天的居家檢疫,這次也升級傳染病醫療體系,並指定了幾家醫學中心,必須在各自的隔離病房照顧病人,避免把每位病患都送到同一家醫院;且台灣在最大容量上,有2萬間隔離病房、1萬4000台呼吸器。至於個人防護裝備部分,陳建仁說,我國記取SARS教訓,知道必須有一套口罩配發制度,也必須增加口罩的產量,現在一天可以生產超過1300萬片口罩。陳建仁也說,任何國家對疫情的防堵,永遠不嫌晚,也必須根據當前情況因時因地制宜,但仍可採行台灣的良好策略來抗疫,例如,社交距離、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居家檢疫都非常重要。陳建仁還說,提供第一線醫護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也很重要,英國和美國都在勉力而為,台灣願意提供幫助。另外世界各國必須相互幫助,分工合作,儘快研發快速篩檢、抗病毒藥物,甚至疫苗,透過這些努力,應可以遏制疫情。陳建仁表示,快篩部分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軍艦染疫 醫師呼籲700名接觸者要驗抗體
新冠肺炎我國出現首例軍艦群聚,且新增三個案,有醫師認為可能在帛琉時感染、或個案傳給個案導致,但「軍隊管理」不夠徹底,也是可能原因之一。有醫師質疑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其相關接觸者若感染可能也已無病毒,恐篩檢也檢不出來,若之後要對700名官兵採檢,建議可驗抗體才較能確認是否曾受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新增三名境外移入個案(案396至398),為3月中至帛琉敦睦遠航訓練支隊的軍校生及軍人,三確診個案同隊共三艘軍艦,官兵及學生合計700多人,正進行相關疫調,昨天入住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且完成採檢。案396於4月12日出現頭痛、嗅覺異常,15日下船後返家並自行就醫,17日再次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案397於4月初出現上呼吸道腫痛、頭痛、流鼻水、咳嗽、嗅覺異常等症狀,返家後於17日就醫並採檢通報;案398於4月13日嗅味覺異常,17日自行前往醫院急診就醫後,採檢通報。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昨天三軍艦確診者雖有可能是在帛琉遭感染,但潛伏期接近一個月,實在少見。一般來說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的潛伏期約一周,最長14天,三周以上才發病者雖有,但極為少數,或許有個案是無症狀感染者。黃玉成說,如案396於4月12日出現症狀,以潛伏期一周回推,當時人正在軍艦上,可能是無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而未被發現。不過他說,軍旅生活採集中管理,一人有症狀可能全員都受影響,或許上述三確診者可能症狀出現的更早,但因不明顯或其他因素而未及時處理。但黃玉成說,目前已召回採檢700人並集中檢疫,雖已對其採檢,但因時間已久,相關接觸者即便曾受感染也不一定真的驗得到,恐怕已經自癒無病毒,建議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普篩,加驗體內抗體才能還原真相。中國附醫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上述三個案中,案397於4月初出現症狀,十多天的潛伏期其實還算在合理範圍,且其中兩位個案為住同寢室,他認為也有可能是個案間的傳播。另外,軍隊掌管不夠徹底、較鬆散,如該個案的班長、排長未即時掌握到官兵狀況,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而對於是否個案是無症狀或甚至上船前就已感染,黃高彬則說,可能性較低,因為新冠肺炎發病前兩、三天到發病後一周病毒量高,軍艦在3月12至15日到帛琉,患者應早該出現症狀,可能是別的因素。不過他也認同若700人採檢都為陰性,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加驗抗體,以免有漏網之魚。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疫情怎解?陳建仁:優先採檢密切接觸者、高風險群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英國更是同時有高感染率與高死亡率。副總統陳建仁建議英國,有時普篩缺乏效率,也不符成本效益防疫措施,可針對密切接觸者與高風險群優先採檢。新冠防疫期間,陳建仁多次接受外媒專訪,討論我國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防疫策略等等。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也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每日電訊報」指出,英國的疫情出現高感染率、高死亡率,詢問陳建仁是否有相關建議,普篩有幫助嗎?陳建仁表示,台灣未進行普篩,是因為在395個確診病例中,僅有14%是本土病例,在這55個本土病例中,僅有10例找不到感染源,可以清楚地追蹤到傳播鏈,所以不需要進行普篩。陳建仁說,但是只要出現大量未知感染源的病患時,就必須做普篩,只是有時普篩缺乏效率,也不符成本效益,而介於普篩和指定檢測之間,建議密切接觸者必須優先採檢,再來是高風險群,包括醫護人員、超市收銀員、公車及計程車等大眾運輸的司機等,因為這些人被感染的風險較高,必須先檢測,如果他們沒被感染,那麼別人也不會被感染。陳建仁表示,高風險人員檢測很重要,但必須先區分出哪些人是高風險群,哪些不是,包括感染者的同事或同學,也就是密切接觸者,絕對必須更謹慎地監測,否則花費很多時間,但效率卻很低,成效也不佳。
共
39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