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指揮中心
共找到
8313
筆 文章
-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再延一個月!觀光局:旅行社停止接出團到5月31日
鑑於國內近日累積確診病例數持續上升及全球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 130 萬人。交通部觀光局衡酌疫情發展與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措施,宣布持續暫停旅行業組團赴國外旅遊及接待來台觀光團體入境至5月31日。觀光局說,旅客參團赴國外旅遊解約退費原則,依據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4點(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第14條)規定辦理。後續將視疫情發展,適時調整公告事宜。至於參團旅客取消5月31日以後的國外旅遊行程,觀光局說其解約退費處理原則,以旅客取消時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之國際疫情及建議等級辦理,並請旅行業者以對旅客有利者為優先考量適用。觀光局說,若為第一級注意(Watch),民眾應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依據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3點(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第13條)規定;第二級警示(Alert),民眾至當地應採取加強防護措施,依據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5點(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第15條)規定;第三級警告(Warning),民眾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依據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4點(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第14條)規定。觀光局說,旅客與旅行社間如因疫情影響取消國外旅遊行程,衍生退費爭議,得檢具相關資料先向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地址:台北市民權東路2段9號5樓,電話:02-25995088)申訴調處,倘調處不成,後續得再向觀光局申訴處理。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羥氯奎寧禁出貨? 食藥署澄清:按比例分配臨床需求
老藥「羥氯奎寧」對治療新冠肺炎或有療效,但有媒體報導,有診所反映食藥署僅開放「羥氯奎寧」供貨醫學中心,禁止出貨給診所。衛福部食藥署今發布新聞稿澄清,目前並未管制國內羥氯奎寧供應,也沒有禁止出貨到診所。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表示,「羥氯奎寧」為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藥物,但據了解喊出「被禁止出貨」的卻是非相關專科診所,可能是因為聽說可治療新冠肺炎而想要購買。潘香櫻也說,依據食藥署3月17日訂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期間藥品供應管理原則」,限制醫療院所依據去年的月平均量酌加一成作為藥品進貨量,若非非專科、過去未進貨過羥氯奎寧的診所想要叫貨,自然沒有月平均量可供評估。目前藥商仍持續按比例將該藥品分配至醫院、診所及藥局,以滿足原有臨床需求。潘香櫻表示,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皆須住院接受隔離治療,建議基層診所若發現疑似個案應依防疫措施通報,並配合指示轉診,因此非風濕免疫相關專科診所不需要自行進貨。另外,針對指揮中心將羥氯奎寧納入目前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用藥之一,潘香櫻說,食藥署已持續與國內相關藥商召開溝通會議,未來將可提高國內「羥氯奎寧」產能,以因應疫情所需。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連假景區人潮管制草案出爐 遊樂區票只能賣一半
五一連假在即,是否比照清明連假發布細胞簡訊,或是進一步實施禁足令,以控管人潮,成為外界關注焦點。交通部上午說,昨天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會,預計訂定警告點、行動點、管制點,作為民眾出遊依據,相關草案也隨之曝光。根據交通部所提「觀光風景區公共場域及旅宿業高住宿率人流出入管制參考說明」,針對25家觀光遊樂業,遊樂園區防疫安全承載量下修為園區遊客最大乘載量50%;另對易發生大量遊客湧入熱門主題樂園,訂定防疫安全乘載量分級應變行動方案,承載量達50%為警告點、55%為行動點、60%為管制點。至於13個國家風景區,轄區內重要景點計有42處,以戶外為主。管制辦法有停車場管制,一旦收費停車場停車數達50%,將管制車輛進入,若是未收費停車場,則是結合地方政府警察單位勸離遊客。另外在總量管制或分流措施上,室內空間採單一出入口,管制遊客進出動線,若室內乘載人數達50%,擬採分時分流或人群分流進入管制措施辦理;戶外容納超過100人以上景點,採總量管制及預約分流入園人次。所謂警告點是呼籲民眾還沒前往不要去,或是前往中可能考慮不要去;行動點是做些分流;管制點則是管制部分商圈、夜市管制進來人潮,是最嚴重的等級。對此,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說,這只是個大致原則,每個園區都有不同狀況,還要再多做討論。他說像野柳就很清楚,門票賣到50%不准再賣,其他則可視停車場容量,若達到50%則是開始去警告。他說,內政部營建署、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都會各自訂管制點的標準。至於是否只適用於五一連假,祁文中說,昨天和指揮中心也有討論到,不過該指引適用三天假期,或是連周末也適用,都還要在討論。祁文中說,清明連假後,政府查覺到控制人潮重要性,是防疫上最大挑戰。我國第一波防疫是針對大陸,第二波是歐美,第三波是在外台胞回來,現在是第四波。經過上次連假人潮,疫情是否有所變化備受外界關心,不希望再有和清明連假一樣狀況。他說,問題出在民眾開始針對防疫鬆懈,而不在於景點該不該去,而是要遵守指揮中心訂定的防疫措施,如社交距離。祁文中說,針對連續假期出遊的狀況,政府部門都要動起來做風險管控,大致上營建所、交通部問題都不大,主要問題是經濟部,像夜市、商圈就涉及一邊走一邊吃,會拿下口罩,還有要如何消毒,這些都是要克服狀況。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夜市、餐廳等防疫指引 指揮中心:以「總量管理」規畫
上周清明四天連續假期時,國內許多旅遊景點湧進不少觀光人潮,除指揮中心罕見發出細胞簡訊提醒外,因目前仍屬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感染風險令國人擔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有關夜市或菜市場這些人口聚集的地方,會擬相關指引,昨晚開會討論,預計本周公布。對此,指揮中心今表示,指引初步將以夜市、傳統市場等七類人潮聚集的地點,以「總量管理」的方向進行規畫。據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人與人的「社交距離」,出遊時應與他人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陳時中昨日表示,針對夜市、傳統市場、餐廳等,除了要求業者戴口罩,民眾前往這些場所也必須配戴口罩外;副指揮官陳宗彥也表示,昨晚會找經濟部、交通部觀光局等單位,於會議上做討論。是否已有進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早受訪表示,昨會議討論到,包含夜市、傳統市場、商圈、購物中心、主題樂園、風景區、國家公園等會吸引人潮聚集的地點,會以「總量管理」的方向進行規畫,將儘速提出計畫並再確認,同時也會鼓勵多運用休假分散人流,指引會儘速訂定。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順時中 故宮南院創意防疫「四中五步」宣傳引話題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遵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防疫指示「順時中」,成為民眾防疫生活,嘉義縣故宮南院遵照室內、室外人數規範防疫措施,清明連假未產成群聚,南院臉書小編創意圖文並茂,提出防疫「四中五步」,引起話題,網友稱讚。故宮南院臉書說,「面對疫情,我們可以第一步:順著時中部長的防疫政策。(順時中);第二步:為站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打打氣。(打氣中);第三步:關心彼此的健康,撒個嬌嘟嘴也不錯。(嘟嘴中);第四步:面對防疫資訊洗耳恭聽(洗耳恭聽中)。第五步:不要胡說,嚴禁不實謠言。」臉書小編為宣傳清明連假折汽球及音樂演奏活動,除防疫「四中五步」,還增加第六步:置入活動宣傳內容。小編說,很簡單,有「時中」就分享,順著部長的防疫指令,疫情不怕不怕喔,「時中部長我們愛您」,為醫護人員打打氣,注意聽、用心聽,就不怕。清明連假結束,故宮南院創意防疫「四中五步」,意外引發話題,故宮防疫措施升級,管制展場內觀眾不超過百人,大廳設觀眾等待區,做好觀眾分流,遇團客入場,引導各團分樓層、各自帶開參觀,並要求觀眾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參觀。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周桂田:決策盡早擴及社經倫理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以歐美境外移入為大宗,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發現,疏於評估中國航空旅客移動密度的疫情風險,是導致現在歐美疫情嚴峻、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大增的重要因素。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如果疫情嚴重,可能走向封城、失業和蕭條,建議應及早將風險評估和決策面要擴大至社會、經濟、倫理面向,並建立善用社會網絡、深入社區的風險溝通模式。中國航空旅客 與疫情正相關周桂田說,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三月初發表研究,以二○一八年農曆新年後至四月,從中國大陸飛往世界各國的旅客人數,推算今年未進行旅遊限制的傳染病風險。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根據這篇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分析國際疫情現況數據,發現各國疫情嚴重度,與該國的中國航空旅客密集度高度正相關。跨國移動軌跡 有助防疫決策周桂田分析,「跨國移動軌跡」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疫情風險評估參數,也是全球在對抗新病毒過程中得到的重大啟示。指揮中心現在要預防更大規模的動盪,應善用「網絡治理」,納入民間、學術單位量能,取得包括跨國移動、政治、社會、經濟等多面向大數據,才有助於動態決策模式的運作,更快速且具前瞻性。周桂田表示,聯合國在三月底對全球即將面臨的大蕭條提出預測模型,預估大多數產業都面臨重大衝擊,社會穩定性也大受動搖,周桂田呼籲台灣應盡快進入「風險治理2.0」的階段。周桂田說,「風險治理1.0」是歷經對抗SARS的慘痛經驗成果,這次已幫助台灣達成不少專業和務實的防疫成就,但仍集中於醫療和感控兩大面向。周桂田提醒,疫情擴散必然衝擊全球社會政治經濟,將引發經濟蕭條、失業、倫理、性別、不平等問題,脆弱族群首當其衝,台灣也無法倖免,因此台灣的決策體系除了醫療和感控,迫切需要其他層面的專業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面向 宜納多元領域建議台灣應成立「社會經濟與倫理委員會」,納入公衛、社工、心理、法律、倫理、科技與社會等多元領域,風險評估面向要擴及醫療和感控層面,做出建議,並交給決策者參考。同時,善用各行政層級與社區、民間量能強化風險溝通,及早疏通社會情緒並建立預防性社會心理、社會團結等。例如台灣若疫情擴大有可能會走向封城,該怎麼做,都應該先談。周桂田表示,疫情之下,國際上已出現家暴增加、失業自殺等動盪不安情形,台灣要盡快開始善用社會專業網絡和公民網絡,建立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與廣泛的風險溝通,強化更多層面的配套和認同,盡早建立承接疫情衝擊的社會學習曲線。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化時代新風險!專家曝「各國疏忽1重點」:台灣也無法倖免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以歐美境外移入為大宗,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發現,疏於評估中國航空旅客移動密度的疫情風險,是導致現在歐美疫情嚴峻、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大增的重要因素。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如果疫情嚴重,可能走向封城、失業和蕭條,建議應及早將風險評估和決策面要擴大至社會、經濟、倫理面向,並建立善用社會網絡、深入社區的風險溝通模式。周桂田表示,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三月初發表研究,以二○一八年農曆新年後至四月,從中國大陸飛往世界各國的旅客人數,推算今年未進行旅遊限制的傳染病風險。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根據這篇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分析國際疫情現況數據,發現各國疫情嚴重度,與該國的中國航空旅客密集度高度正相關。周桂田分析,「跨國移動軌跡」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疫情風險評估參數,也是這次全球在對抗新病毒過程中得到的重大啟示。指揮中心現在要預防更大規模的動盪,應善用「網絡治理」,納入民間、學術單位量能,取得包括跨國移動、政治、社會、經濟等多面向大數據,才有助於動態決策模式的運作,更快速且具前瞻性。周桂田表示,聯合國在三月底對全球即將面臨的大蕭條提出預測模型,預估大多數產業都面臨重大衝擊,社會穩定性也大受動搖,周桂田呼籲台灣應盡快進入「風險治理2.0」的階段。周桂田說,「風險治理1.0」是歷經對抗SARS的慘痛經驗成果,這次已幫助台灣達成不少專業和務實的防疫成就,但仍集中於醫療和感控兩大面向。周桂田提醒,疫情擴散必然衝擊全球社會政治經濟,將引發經濟蕭條、失業、倫理、性別、不平等問題,脆弱族群首當其衝,台灣也無法倖免,因此台灣的決策體系除了醫療和感控,迫切需要其他層面的專業風險評估。建議台灣應成立「社會經濟與倫理委員會」,納入公衛、社工、心理、法律、倫理、科技與社會等多元領域,風險評估面向要擴及醫療和感控層面,做出建議,並交給決策者參考。同時,善用各行政層級與社區、民間量能強化風險溝通,及早疏通社會情緒並建立預防性社會心理、社會團結等。例如台灣若疫情擴大有可能會走向封城,該怎麼做,都應該先談。周桂田表示,疫情之下,國際上已出現家暴增加、失業自殺等動蕩不安情形,台灣要盡快開始善用社會專業網絡和公民網絡,建立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與廣泛的風險溝通,強化更多層面的配套和認同,盡早建立承接疫情衝擊的社會學習曲線。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勞動節連假是否取消?勞動部鬆口:不排除延後
勞動部長許銘春指出,五一勞動節是非常重要節日,也是國定假日,勞動部目前沒有規畫不放假,但如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為,因疫情有必要延後的話 ,那將按照疫情指揮中心指示來處理。許銘春說,國定假日不能取消,或許可以延後或怎樣,但這對勞工非常重要,所以不會取消,後續若有需要延後,會配合指揮中心。行政院今舉行紓困振興方案記者會,說明勞工就業問題協助相關議題,出席人員包括政委龔明鑫、勞動部長許銘春、交通部次長黃玉霖、經濟部次長林全能。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如何估算社交距離 專家:用手臂步幅當標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為了避免疫情升溫,提醒民眾維持社交距離。如果沒帶工具,也可以用其他物品量測距離,以一隻身長65公分的柴犬為例,室內外只要保持2到3隻柴犬遠就過關。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已擴大到全球規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了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日前制定「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希望勸導社會大眾,在室內應該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距離,達到保護彼此的效果。不過,多數人並不會時時攜帶尺規工具,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的賴以威建議,一般人可以運用童軍中的「永備尺」概念,或是其他易取得的物品作為量測基準,幫自己跟他人維持社交距離。所謂「永備尺」是指隨身的測量長度工具,常見方式包括手臂的長度與腳步的步幅。譬如,成人如果平舉單側手臂,從指尖到另一側肩膀,距離就大約等於1公尺。賴以威解釋,如果去夜市,可以透過手臂長,量出一個小吃攤位的寬度,藉此換算1公尺距離,大概需要間隔幾個攤位。數感實驗室今天發布「該怎麼估算社交距離」的臉書(Facebook)貼文也提到,如果是有地磚的地方,個人可以先用自己的鞋長測量地磚長寬,再換算距離。以美國鞋碼10號約是28公分為例,如果地磚剛好比10號鞋子大一點,那室內維持5塊地磚、室外4塊地磚就夠。同樣作法,可以延伸到窗戶、桌椅等物體。甚至,如果是愛狗、愛貓一族,也能透過寵物身長量測距離。譬如,1隻柴犬從頭部到尾巴的平均長度約65公分,室內、室外只要距離2到3隻柴犬遠就過關。數感實驗室的目標是希望讓一般人在生活中「看見數學」,最近在臉書以一系列圖表,用科普方式推廣防疫的正確知識,近期也曾討論新冠肺炎快篩劑的錯誤率該怎麼看,以及傳染源路徑可以如何計算機率等。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明解封怎因應 陳時中:沒辦法確認何時解封
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武漢將於明天解封,解除離漢(武漢)和離鄂(湖北省)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但謉於武漢即將解封,將有多少台灣人返台,或是否會再有專機接送成為關注議題。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沒辦法很確認何時解封」,台灣防疫措施依然不變。陳時中說,對於武漢解封「有很多說法」,無法辦法確認何時解封,以及解封到何種程度。但我國防疫措施不變,待相關協商出來,再作相關因應。至於可能返台的民眾人數,陳時中提到,集中檢疫所的床位,扣除「趴趴走」而被強制集中檢疫者約70人、機場檢疫被攔截者約100多人、尚有1500多個床位,十分充足,足以因應。根據我方規定,滯留當地的台商解封後若需返台,仍以武漢包機方式返台,且需加以註記,無法自行搭機。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靠SARS病毒株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張上淳:不見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刻不容緩,據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 Research)最新發表的研究指出,透過從SARS痊癒者身上分離出的抗體,找出新冠病毒「罩門」,有助於加速疫苗開發。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SARS與新冠肺炎病毒類似,抗體可能有交互反應機會,研究顯示該情形。疫苗就是要注射後產生抗體,不見得要靠SARS病毒株。「最重要、最根本是用新冠肺炎病毒製造出來的有效抗體」。不管有沒有這個發現,對於我國研發疫苗沒有很大差異。張上淳強調,至於國內疫苗研發,持續進行中。有適當進度,研發單位會再報告。
-
2020-04-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連假單日採檢量衝高 今晚將研議夜市菜市場防疫指引
衛福部次長何啟功日前於立法院表示,針對夜市、傳統市場、餐廳等,除了要求業者戴口罩,民眾前往這些場所也必須配戴口罩,而且「新指引已經納入」很快就會公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證實,今晚就會討論。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針對夜市,指揮中心今天晚上就會找觀光局、交通部等單位,針對等人口聚集場所來討論相關指引。指揮官陳時中補充,這些地點都有一定的人潮量,不容易維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這部分會斟酌人流管制並予以勸導,如果還是達不到,或許「就會停止」。陳時中說,連假時公布了一些人多景點,因為範圍大,昨天採檢人數衝高,達到1800多人,這些措施都是希望將疫情的漏網之魚降到越低越好,希望大家配合。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同一個電鍋蒸口罩和飯菜?毒物專家:怪怪的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讓口罩成為珍貴物資,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上,指揮官陳時中特地親自示範電鍋蒸口罩,傳授延長口罩壽命的正確做法。對此,食安與毒物專家、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提醒,不是所有口罩都適合這樣處理。陳時中表示,經過科學驗證,口罩利用電鍋消毒後仍可維持效能,因此與疫情指揮中心研究組副組長、食藥署長吳秀梅在5日公開示範蒸口罩的步驟。記者會上,中山醫學大學副教授賴全裕也說明,電鍋內鍋加熱後高達165度,可殺死病毒和細菌,因此蒸過口罩的電鍋拿來蒸食物沒問題,若有疑慮也可以清洗後再使用。根據《三立新聞》報導,顏宗海醫師指出,口罩確實能以這種「克難」方法重複利用,不過他強調,僅出入一般公共場合、通勤時的口罩可如此「復活」,若是進出過醫院,由於可能接觸到各種病毒,一定要直接丟掉,切勿再度使用。至於蒸完口罩的電鍋能否再蒸食物,他則有不同見解。顏宗海醫師說,口罩上可能沾有污染物,利用同一個電鍋蒸食物,他覺得「怪怪的」,所以他建議分開使用,一個消毒口罩、一個蒸煮飯菜,比較安心。吳秀梅也在記者會上提醒,用電鍋乾蒸的消毒法,可讓口罩重複使用3到5次,但若口罩本身已髒污或破損,就應丟棄。
-
2020-04-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7年前染SARS失嗅覺 和平醫院護理師:已聞不到咖啡香
越來越多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出現嗅覺、味覺異常的症狀,一名曾經歷過2003年SARS風暴的和平醫院護理師,當年也因「染煞」留下喪失嗅覺的後遺症,至今仍未恢復。如今她坦然面對「缺陷」,也依然堅守崗位。根據《東森新聞》報導,任職於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急診室的護理師楊大音,17年前就在因SARS封院的和平醫院工作,當時她也遭受感染,雖然成功治癒,卻找不回嗅覺。當時她即使求醫,也因感染SARS沒有醫師敢幫她診療。「人家喝咖啡是聞到咖啡香,我是享受它的甘醇。」愛喝咖啡的楊大音說,有一天她突然聞不到味道,甚至燒水燒到蓋子融化,她也聞不到焦味和塑膠味。一開始她以為是鼻塞,直到後來發現無法恢復,再也聞不出來自己喜愛的香水味,讓她感到相當沮喪。「我不接受,它也已經發生了。」如今已坦然的她說道。楊大音沒有被SARS打倒,在病癒後重返工作崗位,繼續站在醫療前線,沒想到17年後又遇到感染規模更大、重擊全球的新冠肺炎。楊大音認為這次影響時間會更久,因為病毒充滿變異性,「好像會不斷自我更新」。當年和平醫院封院共造成院內逾150人感染,包含57名員工,其中7名醫護人員殉職。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傳播時,國內醫療機構多以發燒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狀來判斷是否為疑似個案,由於近來味覺、嗅覺異常的患者增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在3月底將此納入通報定義。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多輕症? 專家:家人確診或被匡列 兒童都應採檢
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目前373例新冠肺炎個案中,有五名12歲以下兒童確診,其中四名發燒,一人無症狀。昨日傳出染疫祖父母傳給孫,孫又到校上課使幼兒園全面停課,幼兒園感染情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而國內外實證資料顯示,幼兒感染後的症狀相對輕微,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也表示,台灣經驗與國際研究與臨床經驗相符合,比起成年人來說,兒童重症少、症狀較輕微,較無症狀情況下,其病毒傳染力相對低。不過有醫師認為,家中如有成人被匡列為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家中幼兒即使無症狀,也應接受篩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病毒入侵人體時,人體會啟動免疫反應來殺滅病毒;免疫反應提高時,可能回過頭攻擊自身、造成外顯症狀,免疫反應越強,外顯症狀就越嚴重。幼兒的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全,因此遇到病毒入侵時,免疫反應相對不激烈,外顯症狀就看似輕微。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間的傳染力與成人一樣,同樣會透過飛沫、手摸到病毒再吃進嘴巴而受到感染,但卻可能因為症狀輕微或無症狀而被忽視,因此建議,「家中如有成人被匡列為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家中幼兒即使無症狀,也應接受篩檢」。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就目前國際間臨床上個案來說,新冠肺炎在兒童的症狀的確較為輕微、甚至有無症狀個案。如日前國際期刊對香港、深圳都曾出現家庭群聚的研究個案中,其中一家七口(五大兩小)的深圳家庭,由武漢出遊返回深圳後,五個大人都確診外,10歲的小朋友雖確診,但卻幾乎無症狀,是共同採檢而確診,另外一名八歲小朋友則未受感染。不過黃玉成也說,其實不只新冠肺炎,像是之前的SARS、水痘等疾病,也都是兒童比大人症狀要輕微。兒童確診較為輕微、或幾乎無症狀,他認為可能與其免疫力有關,但即便如此,仍有潛在風險,因此他建議若有家人確診或被匡列者,家內的兒童有無症狀都應採檢,避免疫情傳播。
-
2020-04-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明連假去過墾丁等景區10人求醫 醫:待篩檢
清明4天連假收假,高雄包括高醫及小港等院急診室傳出共收治10多名去過墾丁等景點身體不適的民眾,擔心自己可能染上新冠肺炎,讓醫護人員也壓力倍增。高醫表示,對有這類旅遊史且發燒的病人,醫院會進行篩檢。小港醫院說,部分民眾掛急診時,主訴自己接觸到去景區等地的旅遊的親友,也擔心染上新冠肺炎。清明連假期間,大批民眾湧入墾丁等11個景點踏青紓壓,卻讓醫界大冒冷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天以國家級警報,通令民眾別到11處熱門景區,雖然隔天抑止不少人潮,但仍難防漏洞,今天包括高醫及小港醫院,都傳出有去過墾丁的旅遊民眾,因發燒喉嚨痛、腹瀉等不一症狀求診,擔心染疫。高醫表示,對有這類旅遊史且發燒的病人,醫院會進行篩檢。小港醫院則表示,部分民眾掛急診時,主訴自己接觸到去景區等地的旅遊的親友,也擔心染上新冠肺炎。不只民眾去過熱門景區怕染疫,醫院也怕醫護人員去這些景區解悶紓壓後,不慎「中鏢」,折損防疫戰力。包括高雄長庚、高雄榮總,高醫旗下大同及小港等院,義大醫療體系、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都要求去過的11景區的醫護需做兩周自我健康管理,如有發燒等不適,就請假別上班。高雄長庚表示,醫院今天針對所有就診民眾,都增加詢問11景區的旅遊史,去過的民眾不管就診或領藥,都需到戶外診區及藥來速處理,高醫則要求去過相關景區的醫護需做加強版自我健康管理,體溫量測增從2次增至3次,也暫時別與同仁共餐。
-
2020-04-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寄口罩給海外親人,emaskep網站4/9開放!詳細申請流程
目前國內口罩每日產能可達1,200 萬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宣布,從本周四(9日)上午9點起開放民眾申請寄送口罩至海外,對象限制為寄件人的配偶或二親等內的親屬,收件人及寄件人都限制每2個月最多可收到或寄件30片。國人得向本部國際貿易局專屬網站申請輸出許可證後,向郵局或快遞公司交寄貨品,若寄件人無法線上申請時,也可填妥資料傳真或親臨貿易局辦理,將有貿易局專人協助將資料登入許可證申請系統。申請流程:1、 登入系統:4 月9 日9 時起寄件人登入經濟部貿易局所設專屬網站https://emaskep.trade.gov.tw2、 輸入資料:寄件人及收件人姓名、身分證字號、雙方親屬關係、寄件人手機號碼(接收許可證號碼)、口罩數量(30 片以內)及金額等資料。3、 身分檢核:透過經濟部與內政部電腦系統,檢核寄件人與收件人為配偶或二親等內親屬,收件人居住國外,及雙方均有中華民國國籍。4、 核發輸出許可證:身分檢核及數量無誤即核發許可證,並即時簡訊通知申請人。寄送流程1、 透過郵局寄送:寄件人提供許可證號碼或身分證字號,郵局人員登入經濟部貿易局所設專屬網站查驗屬實後列印許可證標籤,貼在郵包上辦理郵寄。2、 透過快遞寄送:寄件人提供許可證號碼,由快遞公司辦理簡易報關(報關系統比對許可證)及寄送。(資料來源/經濟部貿易局)
-
2020-04-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電鍋消毒態度轉變 陳時中:因要嚴謹實驗
指揮中心對於口罩利用電鍋消毒後重複使用的態度轉變,指揮官陳時中說,過去食藥署認為只有報告,沒有實證不夠嚴謹,這段期間經過驗證後,確定沒有問題才對外宣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年2月認為口罩用電鍋消毒重複利用恐有破壞結構影響防護的疑慮,不過日前卻又轉變態度對外表示,口罩可以利用電鍋消毒重複使用,也可達到同樣防護作用。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早上在記者會中表示,讓口罩能夠增加使用次數是他們期待的事。陳時中說,過去食藥署在專業的角度上,認為用電鍋消毒口罩並重複使用沒有相關實證,讓民眾這麼做並不夠謹慎,因此在這段期間內也針對布口罩、電鍋消毒口罩等做相關實驗。陳時中表示,實驗中有證實相關報告的內容是沒有問題的,才願意對外表示相關方法是有效的,也是可以做的。陳時中表示,食藥署過去認為需要更嚴謹,他也認為是對的,要驗證過後確定沒問題才對外宣布。
-
2020-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明連假去過人潮熱點怎麼辦?急診醫師提亡羊補牢5建議
清明連假墾丁被塞爆,讓許多大企業在昨(5日)晚緊急宣布,若有旅遊史的員工應居家辦公,指揮中心也在今(6日)一早也加開疫情記者會,呼籲連假期間曾至人潮擁擠的地方活動的民眾,應自主健康管理14天。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昨晚也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寫道,不少網友私訊問他,連假後該怎麼辦?謝宗學從個人防疫角度提出5建議:1. 加強個人衛生習慣的執行,出門緊戴口罩,手儘量不接觸周遭環境器物,不觸碰眼、鼻、口,確實清潔手部。2. 連假出遊的人,麻煩確實執行上述個人衛生習慣,14 天內儘量不要到人潮擁擠或通風不良之處,儘量不要和親朋好友見面;若身體出現不適,務必誠實告知醫師旅遊史,精準描述症狀,特別是出現嗅覺味覺異常,提供醫師判斷的依據。3. 連假沒出門的人,14 天內不要接近連假出遊的人,教導孩子在學校和補習班注意個人衛生防護。4. 孩子放學回家先洗澡再開始家庭活動5. 注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政策和建議並配合執行(資料來源/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台灣民眾連假對疫情似乎鬆懈的態度,不止謝宗學,許多醫師這一二天也都在臉書發文表達憂心。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吳肇鑫昨(5日)也自比是「非常心灰意冷的急診室醫師」,深怕看到「昨天的台灣!一個月前的義大利!」。
-
2020-04-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超商預購口罩 最快4月下旬上路
為了讓口罩購買流程更簡便,行政院正研擬口罩實名制3.0,預計最快四月下旬就能啟動超商預購模式。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除了要讓曾在網路購買的人減少續購時間,未來也希望擴大口罩預購服務範圍,讓目前只在實體藥局排隊、沒有網路預購習慣的人,也能就近省時在超商預購,但細部做法仍在研擬。政院人士說,口罩實名制3.0正在進行封測,第一階段是讓上網買過的人可直接預約,最終目的是所有民眾都在超商使用健保卡就可預購,還在討論有沒有機會預購後現場取貨付錢。政務委員唐鳳辦公室表示,口罩實名制3.0最快預計四月下旬上路。此外,蔡英文總統日前宣布捐出千萬片口罩援外,也讓我國民眾口罩購買量引發討論。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視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應,從當初日產量一八八萬片,正要力拚日產一千五百萬片,民眾能購買的片數,自九日起將增為小孩十片、大人九片,如果真的大家謹慎使用、避免浪費,這也是一個可接受的數字,未來如果產能增加,當然還是會給國人更方便。
-
2020-04-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蒸完口罩還可以蒸食物嗎?電鍋蒸口罩該知道的7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搭乘大眾運輸必須佩戴口罩,雖然現在口罩實名制增加為成人口罩兩周可領九片,但仍須節省使用。指揮中心研究組副組長、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電鍋乾蒸消毒法」後可以用三至五次,但不建議噴灑酒精或其他濕式消毒方式,以免降低過濾效能。電鍋乾熱法殺菌方式為,先將內鍋架及內鍋依序放入乾燥電鍋,接著將醫用口罩平放於內鍋中,蓋上外鍋蓋;按下電鍋加熱開關,等約三分鐘待開關自動跳起後,再靜置五分鐘,使鍋內熱空氣充分殺菌。最後打開外鍋蓋,完成殺菌程序,待電鍋冷卻後再進行下一批口罩殺菌。不過蒸完口罩的電鍋還能使用嗎?食藥署提供有關電鍋蒸口罩常見問題的說明如下:1.用家裡原本的電鍋即可,還是要買全新的電鍋?答:家中既有之電鍋即可進行口罩之乾熱滅菌,用完後以食品用清潔劑適度清洗後晾乾即可繼續使用,不一定要買新的。2.蒸完口罩還可以用來蒸煮食品嗎?答:同上題,以食品用清潔劑適度清洗後晾乾即可繼續使用。3.口罩氣味重怎麼處理?答:若感覺口罩有異味、髒汙或破損,均建議立即更換。4.用烤箱行不行?答:食藥署未進行經烤箱處理口罩之殺菌能力及過濾效率評估,且一般烤箱可達到之溫度較電鍋乾熱高很多,可能破壞口罩結構,不建議使用。5.用負離子吹風機行不行? 答:食藥署未進行以負離子吹風機處理口罩之殺菌能力及過濾效率評估,惟吹風機可能使口罩上附著之病原體透過氣流懸浮於 空氣中,不建議使用。6.用煮的行不行?答:口罩內襯帶靜電之不織布為產生防護效能之關鍵,以蒸氣或其他溼式的殺菌辦法都可能破壞其結構,造成防護效能下降,不建議使用。7.暫時拿下來如何收納?答:脫下之口罩,建議將口罩污染一面往內摺後,放置於乾淨、透氣的容器內(如紙袋等)保存,用於保存之容器,應於使用後丟棄或定期清潔;另外,脫除口罩時,應避免直接碰觸口罩外側,以避免其上污染病菌透過手的觸摸而散佈,口罩脫除後也應執行手部衛生。8.可以用「消毒用帶殺菌燈的小型烘碗機」嗎?答:食藥署未進行以殺菌燈處理口罩之殺菌能力及過濾效率評估,不建議使用。
-
2020-04-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即起搭計程車也要戴口罩 交通部:六都衝擊最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稍早宣布,為保持社交距離,除了搭大眾運輸時要全程戴口罩外,不戴口罩計程車司機也可拒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公告後 馬上就做。對此,交通部公路總局說,預計對六都衝擊最大。陳時中在記者會表示,目前規定搭大眾運輸時要全程戴口罩,但有計程車司機也很憂心,因此正式宣布,「拒不戴口罩的乘客司機可以拒載」,違反規定可處新台幣3000到1萬5000元。對此,公路總局說,目前全台有9萬2000多輛計程車,其中主要分布在直轄市,六都就占了8萬多輛,是政策上路後主要衝擊的區域。不過公路總局說,計程車相較大型客運、雙鐵,乘客相對較少,也比較好管控,目前乘客戴口罩的現象也很普遍,若有人未戴,相信一對一也比較好溝通,希望民眾都能配合辦理。交通部路政司司長陳文瑞說,現在雙鐵、客運和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都要戴口罩,計程車也是準大眾運輸工具的一環,同樣搭載不特定人士,指揮中心宣布後會遵照指示辦理,沒戴口罩予以拒載,並可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相關罰則來開罰。至於計程車要那Uber要不要也強制戴口罩?陳文瑞說,Uber現在歸類在多元化計程車,也就是計程車一部份,同樣須配戴口罩。
-
2020-04-0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控制疫情不靠專制 CNN:民主國家如台灣也做得到
1月26日,全世界才剛剛知道新冠肺炎正在席捲中國之際,人口差不多都是2400萬的台灣與澳洲同時通報確診新增至4例。過了10週後的現在,澳洲已近5000人確診,台灣則不到400。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報導指出,這並非澳洲做錯了什麼,而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疫情失控之際,台灣防疫得宜,辛苦地守了下來。有人宣稱只有中國這種專制政府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但從台灣的表現足可看出,無須像中國那樣祭出封城等嚴厲手段,民主國家不用嚴格封鎖,一樣能控制疫情。報導指出,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來襲時,台灣是受創最慘重的國家之一,超過15萬人隔離、181人病逝。雖然SARS疫情規模比現在俗稱「新冠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小得多,但對亞洲帶來極大衝擊,相對的,也為亞洲人因應未來疫情帶來長遠影響。因為有抗SARS經驗,亞洲許多地區面對新冠肺炎才能更快速因應,無論是政府層面或社會層級。早從1月起,亞洲許多地區就已實施邊界管控,許多人也戴上了口罩。CNN援引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近期報告說,台灣有世界等級的健保制度,而且是全民納保,農曆過年期間武漢傳出疫情時,SARS後成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很快就做出因應。美國醫學會期刊這篇報告的共同作者、美國史丹佛大學副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表示:「台灣過去5週迅速訂定並落實了至少124條行動要項來保護公共衛生。」「他們認為邊界管控不夠,因此訂了這些政策與行動。」王智弘和共同作者表示:「有鑑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在世界各地持續擴散,他國搞清楚台灣迅速落實的行動要項,以及相關行動避免大規模傳染的成效,或許可從中學到一課。」「台灣政府從2003年SARS得到經驗,建立公衛機制得以在下次危機來襲時快速因應。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的官員團隊迅速辨識危機並啟動緊急管理架構,來應對新竄起的疫情。」1月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研究指出,台灣是中國以外最高風險的地區之一,因為兩者地理位置與關係近,也有交通往來;而在那時,在其他國家還忙著辯論該不該做什麼的同時,台灣早就動了起來。CNN指出,台灣在遏阻疫情方面相對成功,但因歐美現在疫情惡化而較少被提及,學習台灣抗疫經驗的最好時機或許也已過去。報導還說,不清楚西方為何不在1、2月還有機會阻擋疫情蔓延時跟進台灣腳步,但許多觀察家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正是台灣並非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文章指出,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或許正因不是世衛一員,台灣才可以走自己的路,無須遵循世衛以及國際共識,而可提早做出抗疫決策。
-
2020-04-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港研究指新冠病毒在口罩上可活七天 醫師這麼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升溫,台灣截至目前已累積355例病例,有5人死亡、12人重症外,其中境外移入就占304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雖宣布,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需強制配戴口罩,違者可處罰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口罩量已提升,全台八成五(84.2%)民眾都能拿到兩周九片的口罩量。不過對通勤族來說,兩周口罩量仍少於平日上班天數,可能會重複用或戴的時間長些來因應,但此舉卻不一定合宜。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醫用外科口罩的外層可存活七天之久,且溫度是關鍵,溫度越低病毒能存活越久。對此,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彰基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對新冠肺炎病毒能存活在口罩外層七天感到驚訝,不過他也說冠狀病毒能透過飛沫傳染外,且溫度的確影響存活率,此研究值得參考。據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日所發布一項研究,以溫度22度、濕度65%的室溫環境下,病毒在外科口罩外層、內層、不鏽鋼、塑膠、紙張等十處可存活的時間。發現新冠病毒在醫用外科口罩的外層可存活七天之久、口罩內層也可存活四天。該研究並發現,環境溫度確實會影響病毒,病毒在22度的環境下可存活14天、37度的環境可存活兩天、56度的環境可存活30分鐘、70度的環境則只能存活五分鐘。該學院教授潘烈文表示,新冠病毒在口罩表面可存活較長時間,因此建議市民盡量不要長時間、重複使用口罩。錢建文說,新冠肺炎為多種冠狀病毒如SARS、MERS的其中一種,目前已知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等外,所有的冠狀病毒都對溫度、濕度很敏感,溫度若較低,對病毒生長較為有利,溫度越高則存活時間短,故上述研究的環境溫度影響可信。而在病毒存活期部分,錢建文說,過往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病毒約存活三至四天,故他對該研究指病毒在口罩外層存活七天、內層四天感到驚訝,不過也得看其研究的實驗人數、病毒數量、是以實驗室培養或是室外病毒殘留採檢等方式而論。但已可作為發表,相信有一定的檢驗量,故仍值得未來參考。
-
2020-04-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春假今收假 醫:未來兩周恐有發病潮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仍未停歇,而今天是春假四天連假的最後一天,無論掃墓或是出遊也到了尾聲,由於前幾日熱門觀光景點如墾丁、阿里山等地湧入大量人潮,社交距離難以保持。由於仍在防疫期間,指揮中心日前也罕見的透過細胞簡訊發送訊息,提醒11處旅遊景點遊玩的民眾注意防疫。前民進黨立委、中山附醫婦產科醫師林靜儀,也憂心地在臉書發文,呼籲所有這次連假期間在擁擠人潮中出遊民眾,明天起應戴好口罩、認真洗手、少觸摸公共區域,未來七天最好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若出現發燒、流鼻水、喉嚨痛、咳嗽或喪失嗅覺症狀時,應告知醫師最近去了哪裡。即不只國外旅遊史,現在看病是否要告訴醫師,清明連假的國內旅遊史,此舉是否必要?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至此,台灣已破350名個案,且近日確診個案雖多為境外移入,但本土個案與找不到感染源者仍有,因此詢問患者的國內外旅遊史應成為醫師例行問題外,他認為因連假大量出遊人潮,近日恐有一小波發病潮。錢建文說,要注意的地方當然不只政府所說的11處熱門旅遊景點,但像電視上所看到的墾丁大街等鬧區人潮太滿,要保持一公尺以上的適當社交距離「真的很難」,且仍有民眾未戴口罩,增加病毒傳播風險,本土個案可能會增加外,且未來兩周將是關鍵。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則表示,患者若近日有出遊,就診時不一定僅限如政府上述11處熱門旅遊景點、也不應侷限國內旅遊史,應有些民眾連假是三五好友相聚、室內活動為主,故他建議就診患者應告知醫師目前症狀,其最近出沒地、無論室內外、所接觸的對象等,以便醫師做即時判斷。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蘇益仁:境外移入破洞已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中,一名本土個案六旬婦人(案三四三),丈夫三月十七日從美國返台,但她出現疑似症狀後,第一時間未就診,反而選擇服用成藥,因症狀未改善,陸續赴診所、中醫診所及醫院,第四次就醫才被通報確診。目前衛生單位已針對丈夫採檢,釐清感染源。事實上,這名婦人的丈夫旅遊史時間符合疫情指揮中心回溯採檢資格,但該批召回者名單是勾稽健保系統,需有健保就醫史,但其丈夫返國後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因此並未就醫,不在居家檢疫、檢驗行列。疾管局前局長、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認為,境外移入漏網之魚警示鈴聲已大,如今破洞已出現,想補上漏洞,只能提高全體醫護人員警覺。指揮中心雖已將通報定義修正為醫師高度懷疑即可送驗,不論症狀,但醫師容易輕忽非典型症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三四三婦人近期無出國史,三月廿日開始咳嗽、流鼻水,服用成藥五天後,因症狀未好轉,赴A診所就醫,醫師評估為一般感冒,服用口服藥物四天後又陸續到中醫診所、B診所求診,直到發病後第十二天,因水瀉到大醫院,才被醫師懷疑通報採檢。蘇益仁表示,「非典型症狀感染者,將會是破洞所在之處。」十七年前SARS造成和平醫院大型院內感染的洗衣工,當時沒有及時被確診,就是因為洗衣工僅出現腹瀉症狀,屬於非SARS典型症狀而被輕忽。他認為,隨疫情推演,疾病表象將更多樣,如腹瀉或神經感官異常等,「新冠肺炎不再只是感染科、胸腔科的事,患者會出現在各個科別。」建議將採檢對象放寬為出現不適就醫者即檢驗,才能有效掌握確診者。
-
2020-04-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蔡總統曬貓提醒保持社交距離 摸完貓狗要洗手
總統蔡英文今天在臉書貼出與愛貓「蔡阿才」的趣味照片,愛貓站得離蔡總統有點遠。蔡總統提醒民眾與不特定人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家中特定的貓不用,也強調摸完貓狗後要記得洗手。防範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指揮中心日前發布社交距離指引,以軟性做法,盼民眾自律,包含戴口罩、室內保持1.5公尺等。蔡總統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今天從會議室走出來,遇到蔡阿才(總統的愛貓),他站得離我有點遠。「阿才,你也要跟我保持社交距離嗎?阿才,你太緊張了,你不用啦!」總統說,前幾天才教大家socialdistancing這個單字,再次提醒大家,防疫非常時期,盡量降低不必要的群聚活動,並且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也要養成勤洗手、多消毒、量體溫的習慣,做好個人健康管理。她進一步表示,目前台灣的口罩,數量還足夠,如果大家在很難保持適當距離的情況下,就建議大家戴上口罩。蔡總統提醒民眾與不特定人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家中特定的貓不用,也強調摸完貓狗後要記得洗手。
-
2020-04-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聯合報「圖解新冠肺炎台灣病例關係」躍上國際
台灣防疫作為全球囑目,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新聞時刻》(NewsHour)以長達7分鐘的影音報導,介紹台灣抗疫的「成功故事」,其中台灣的數位能力也是報導重點。報導指出,台灣用手機協助防疫,聯合報的「圖解新冠肺炎台灣病例關係」也在報導之列,有助了解確認病例的關係。 「圖解新冠肺炎台灣病例關係」為聯合報新媒體中心作品,透過簡明的方式說明病例之間的關係,推出至今,點閱率已破九百萬次,方便民眾甚至防疫人員查詢了解病例之間的關係。作品切角從「讀者服務」出發,每天聯合報團隊都會根據指揮中心直播,持續更新病例數據,養成讀者收視習慣。往往在政府發布病例數前後幾小時,點閱網頁的同時在線人數都超過萬人。曾有一度30分鐘內湧入4萬人刷網頁觀看的記錄。另外,台灣民眾也踴躍在網頁下方留言,並且提出一些具建設性的建議,聯合報也滾動式修正,是疫情期間讓民眾得以一起參與的專題。•「圖解新冠肺炎台灣病例關係」https://udn.com/newmedia/2020/covid-19-taiwan/台灣因與中國大陸地緣接近,曾被預測台灣疫情可能是全球第二慘,但台灣用自己的實力,證明預測錯誤。《新聞時刻》(NewsHour)的報導中,以視訊連線方式,訪問從英國歸國的台灣人,受訪女子表示,她擔憂英國的防疫措施照顧不了外國人,決定打道回國,新聞中也有從澳洲返台,居家隔離中的受訪者。PBS主播伍德羅芙(Judy Woodruff)介紹,台灣距離中國最近距離僅約130公里,且有數百萬人次人員往來,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去年在中國爆發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曾預估台灣疫情的嚴重性可能僅次中國,成為全球第2慘。但台灣用實際的防疫成果粉碎這一預測,截至4月1日,台灣只有329例,放眼全球,疫情比台灣慘重的國家與地區至少有80個。基於此一亮眼防疫成績,讓PBS探究台灣是如何辦到。報導以視訊方式分別追蹤了2名自英國與澳洲回台灣的公民。自英國返台的Anna Lee在桃園機場下機後一路連線PBS記者,讓外媒看見從踏入台灣國門那一刻起,政府的系列防疫措施。Anna Lee在機場一開始就要申報健康情況,在主動告知機場人員她先前已感冒後,她又再度量了一次體溫,並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接著搭與政府合作的防疫計程車,花80美元(約新台幣2400元)、費時3小時返家。另一名3月22日自澳洲返台的Micky Du則以視訊方式向PBS展示14天自主隔離的生活情況,除會收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送的簡訊、14片口罩,防疫人員也會到府關切。報導指出,台灣用手機協助防疫,不僅可以掌握自主隔離者的行蹤,還開發了app讓民眾知道哪裡可以買口罩、庫存量,也可以透過app了解確診病例曾去過的地方,提高民眾防疫警覺。報導訪問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前署長郭旭崧。郭旭崧認為,2003年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讓台灣學到教訓並提前為流行病做準備,以致能在中國宣布前就對疫情做出判斷,且醫院必須有30天的醫療用品庫存。報導指出,台灣這次曾派2名醫生前往武漢,了解實際情況,並於1月20日成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後還提到台灣超前部署的秘訣另包括「不相信中國政府,也不相信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在台協會前任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在受訪時說,世衛組織一直站在中國的立場講話,這反而讓台灣認為中國的疫情更加可疑,且中國不准台灣加入世衛,「這是很蠢的事」。
-
2020-04-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疫情肆虐中 我們能做些什麼?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延續與上週同樣的主題「新冠肺炎」,我們非常感激衛生福利部醫福會王必勝執行長的團隊,在忙碌的防疫工作中,撥冗為我們介紹政府這幾個月來如何防治新冠肺炎,幫忙台灣醫病雙方更了解全民應該如何配合政府政策,落實防治工作;接著國內兒童精神醫學大師宋維村教授及時寫出他對兒童精神科病人的關懷,詳談我們面對疫情的壓力,要如何幫助兒童,尤其是特殊兒童,使她們在疫期能繼續學習成長,不會有新的情緒行為問題。最後音樂家兼作家的蔣理容老師特別與我們分享,她以身為病人在這人心惶惶之際,需要時時進出醫院的經驗,道出令人感動的病人心聲:「我們應該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新冠肺炎的境外移入的旅行團確診案例呈現「暴增」的狀態!想到病毒肆虐的初期,台灣第一線的防堵、追蹤、控管,多麼的可圈可點,令國際為之刮目相看!現在這個因國人出國旅遊帶來的破口,影響學校、公司、社區甚鉅,格外令人感到又生氣又沮喪。我是一個罹患過兩個癌症的高齡者(68歲),近幾年進出醫院次數之頻繁,看盡了患者與陪病者的辛酸百態,對直接照顧病患的醫師和護理師、醫技人員等,更是從內心湧起非常多的敬意與謝意。大約是在農曆年前幾天,開始有一些關於傳染病的疫情資訊出現,當民眾都在準備小年夜、祭祖、圍爐,團圓的時候,「中央防疫指揮部」已經迅速地成立了!各領域的專家們包括衛福部長、疾管署長、公共衛生體系、感染科醫師、學者等,都犧牲年假,投入抗疫總動員。當時我們這些普通人完全還沒有意識到這場疫災是多麼的險峻危急,而我們的醫療體系是多麼的優良、精銳,已經「超前部署」!而當時,我們完全不知道。到今天為止,每天不只一次的防疫指揮中心記者會向國民報告疫情發展,以及政府的因應之道,因資訊公開、措施兼顧情理法的思維,台灣的防疫表現不僅凝聚了全民的信賴感,在全球越來越險峻的疫情中,我們步步為營,不能以現有的防疫效果而自豪、也不可以稍有鬆懈。我本身因為是癌症「重大傷病患者」,各項追蹤、檢驗、取藥、門診,二月份一個月內竟有八次必須進出這大學醫院!三月份也合計有七次。大型醫院為防堵武漢病毒擴散,除了減少出口和入口的數量,加強消毒、量體溫,更嚴格控管出入的人數,查驗健保卡、預約單,對陪伴人數也有限制。種種措施都增加很多醫院的公務人力,對病家也增加許多不便。這醫院因此一反以往熙熙攘攘「有如菜市場般」的場面!原來,平日沒必要卻來逛醫院的人有那麼多,原來,來大醫院應該是可以這樣井然有序啊!但是我在排隊等候查證證件時還是會聽到一些抱怨:「幹嘛呀?這麼不便民。」 「有必要這樣嗎?製造緊張氣氛!」一些對醫療人員不理性的質疑的聲音也時有所聞;購買口罩時產生的爭執與謾罵聲更是不會少……然後,一些國族認同錯亂者還在情感勒索,叫囂:「台商要回家!求求政府讓我們回來。」 「包機是政府的責任、不可歧視陸配……」我們的國民素養、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美德,難道在遭受疫災侵襲就潰散了嗎?當歐洲一些我們以為文明先進的國家,因為輕忽病毒的凶險和相信WHO和中國的數據謊言而相繼淪陷於疫情風暴時,我們的防疫指揮部仍然戒慎恐懼的,做詳細的疫調、做靈活的物資調度和斷然的處置,兢兢業業的為國人的健康把關。然後,竟然發生還有人依照既定的旅遊行程,甚至是貪圖因旅遊危險的優惠價格而執意前往疫區旅遊!不僅自身陷於險境,境外移入的個案暴增,帶回病毒危害家人和國人。這樣的旅行團還有二十多團滯留疫區,怎不令防疫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疲於奔命?台灣從歷史上得到過許多教訓,內有錯亂的國族認同、外有強鄰壓境,威脅不斷,天災地變也不少,尤以十七年前歷經SARS的慘痛經驗令人餘悸猶存。「生於憂患的人才能倖免於災難」,今年初剛剛完成民主大選,台灣人凝聚了強大的民意基礎,政府體系合作無間,分層負責,從一開始抗疫站定戰鬥位置。我們一般人、市井小民,我們能做甚麼呢?應該是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吧!我們同在一條船上,我雖無能駕馭它,至少我不要把它弄破吧!自助、人助、天助,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