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抹布
共找到
97
筆 文章
-
-
2020-05-29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下雨天家裡跟著好濕? 超實用防潮、除黴撇步馬上學
隨豪大雨,除引發溪水暴漲、低窪地區淹水,進而危及民眾的居家安全外,當水霧入侵家中,小黑點「黴菌」可能也會跟著跑出來見人,造成家具受潮,甚是引響身體健康;因此做好防颱的措施之外,家中的「防潮」與「除黴」工作也輕忽不得!潮濕是黴菌孳生的溫床。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黴菌是一種真菌,其個體結構就是「菌絲」,當菌絲繁殖時會產生孢子,孢子會隨著空氣飄散,只要潮濕的地方就會有黴菌繁殖的可能;尤其棉被、床單、被褥、枕頭等寢具,特別是床墊用「發泡海綿」墊的。臨床上,有許多氣喘患者,經過治療後,對藥物的反應不太好,後來追究都是因為家中潮濕、黴菌感染造成,因此很多家庭會購買除濕機、空氣清淨機或者裝冷氣。徐世達說,這些機器其實也是黴菌孳生的溫床,平時不轉動還好,若受到黴菌的污染,當機器轉動的時候,就會把黴菌孢子吹散,成為散播孢子的溫床,原本僅是1、2處有黴菌,最後變成到處都是黴菌,清也清不掉、弄不完,徒增加困擾。最好的除黴方式,徐世達建議,當家具、浴室出現小黴點,就應該立刻用稀釋成500ppm的漂白水清除,而煮完飯時,可讓抽油煙機多開著10分鐘,把油煙、水氣都抽走,進而避免廚房潮濕,造成黴菌孳生;此外,為了避免壁癌,牆壁可使用除黴及防水成分的油漆,也有助於避免黴菌孳生。居家打掃時,應掌握「先乾後濕」原則,先用除塵紙或乾抹布擦去灰塵,最後再用濕抹布擦拭;地板也是先用有兩個袋子的吸塵器把髒污吸起,再拖地板,千萬不要用前面吸、後面排出的舊型吸塵器,因為黴菌的孢子會四處飛散,反而讓居家的黴菌感染更擴散,得不償失。延伸閱讀: 黴菌會跑進身體發芽! 家中4處最易暗藏致命危機 梅雨季來襲! 腳濕鞋臭必學處理指南 
-
2020-05-28 橘世代.時尚橘
餐桌總是亂糟糟?日本媽媽教你變乾淨只要「30秒」!
全家人聚在一起的客廳和餐廳很容易就會變得雜物一堆、四處亂放,真是傷腦筋。可是,有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只要這裡收拾得一乾二淨,家裡看起來就覺得整齊清潔。這個地方就是大家坐著吃飯的桌子。餐桌在家裡也算是比較大件的家具。單憑這點,它就是個應該優先整理的地方。因為一大面的餐桌上如果空無一物,而且還擦得乾乾淨淨、光亮如新,整個家看起來就顯得明亮寬敞。維持桌面乾淨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牢記「除了吃飯時的餐具,其他什麼都不能放」。購物袋、信件、鑰匙盒、遙控器、讀了一半的報章雜誌等等,一旦不經意地隨手一放,就會變成吸引雜物的種子,桌子瞬間變成堆放雜物的地方。會先放在桌子上,大多是因為用完立刻歸位很麻煩,或是不知道該收去哪裡。整理空間的鐵律是從「所有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開始做起,然後持之以恆、持續整理,但這些都是理想情況,真要從頭做起實在很不容易。其實我們一開始只要先將餐桌上的物品移到別處就可以了。但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隨便挪到其他地方。每件物品都有大概的使用場所或是相關的同類。廚房類的,電視周邊的,像這樣依類別收集起來,放到各自所屬的地方,至少要確保每件物品都待在它該待的區域裡。如果空間不夠,除了馬上會用到的東西之外,其他的就用家裡多出來的空箱子或紙袋收集起來。之後再來詳細地整理、分類。整理是很費神又費時的工作,但打掃只要動動手就好了。細部的整理和歸類可以等到不再討厭打掃之後再來進行也不晚,我們寧可先從簡單的開始做起。哪裡打掃起來最有家裡煥然一新的成就感就從哪裡著手。一旦對打掃產生自信,越打掃越覺得漸入佳境,自然會慢慢產生想要認真打掃的幹勁。另外,當大家都已經習慣餐桌上本來就該空無一物的時候,不可思議的變化因而產生。之前隨手亂放的物品會慢慢地引來其他的物品,可是一旦把桌上看不到任何東西視為理所當然之後,即使桌上只有一杯喝了一半的咖啡或是一支筆,都會讓人看不下去、心神不寧,想要動手去收。於是就自動養成了「一看到就收拾」的習慣。而且空無一物的餐桌在餐前或餐後用乾淨的抹布擦拭時也會讓人心情愉快,可以從這頭一直擦到那頭,擦得光亮如新。大概只需要花個30秒鐘就夠了。抹布不要揉成一坨,把它整整齊齊折成手掌大小,擦過就換新的一面再擦,這樣效率更好。這些全部都是擦拭物品的基本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即使只有30秒鐘也要集中精神、用心去做。只要從頭到尾仔細擦拭,小心不留水痕,桌子就會越擦越亮,整個空間也會閃閃發光。「餐桌30 秒擦乾淨」重點歸納●將餐桌上的東西依使用場所歸類、放置,至少確保每件物品都待在該待的區域裡●如果有物品不知該放哪裡,除非是隨時會用到的,否則就先用空箱或紙袋收起來●之後再仔細分類整理就可以了!先把桌子擦得亮晶晶再說●將抹布整齊折好,用短短30 秒的時間集中精神,仔細擦拭本文摘自《時短掃除:日本當紅家事部落客教你分時打掃術》,出色文化 2019/12/05出版【居家大小事精選閱讀↘↘↘】。日本家政婦「一分鐘打掃法」,浴室髒污隨手清乾淨!。三大「收納效果」讓日本主婦,從收納新手變身成為教主級達人!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5 橘世代.時尚橘
零死角清潔術/廚房老是油膩膩? 原來少了「這動作」!
洗碗是容易腰酸背痛的家事之一,應該沒有人洗過一次碗後洗出興趣,從此樂此不疲吧?可是只要一旦打起精神動手去做,大多都沒有想像中困難,通常都是輕輕鬆鬆就解決了,其實所有的家務事都是如此。洗完全部的鍋碗瓢盆,水槽淨空之後,總算告個段落了。好不容易才將它完成,要不要試試看再多做一步,順手清理,讓每天例行的洗碗工作多一分成就感呢?據說人類一旦獲得了成就感,大腦就會釋放一種會喚起幹勁和動力的多巴胺(Dopamine)。雖然這麼說有點誇張,但就連大家認為無聊至極的日常家務也是如此,只要掌握要領,用對方法,一樣可以擁有自信和原動力。清理水槽的時機,可固定於每天晚餐過後清洗餐具、最後一次使用水槽時進行。所有的鍋碗瓢盆大致清洗完成後,將過濾網裡的垃圾倒乾淨,然後用洗碗精和海棉菜瓜布將排水口、三角盒、水槽全部刷洗一次,用水沖乾淨。「什麼?!連排水口都要,這個要每天做到很困難耶……」也許有人會有這種想法,但是,如同前面一開始提到的,這種事只要動手去做,結果會出乎意外地快又簡單。只是多洗幾副碗筷的時間和功夫就處理掉了。大概只要多花3分鐘的時間就夠了。排水口和三角盒一旦放個一兩天後就會產生令人噁心的黏液和臭味,這些髒污都是靠水氣和食物殘滓提供營養的細菌賴以繁殖的東西。它們和放在餐具裡的東西一樣,都是細菌免費的食物。因此,就好像清洗碗盤鍋具一樣,我們要趁細菌開始繁殖之前,用一般的洗碗精和海綿菜瓜布將這些髒污清洗乾淨。用來刷洗水槽的海綿菜瓜布可以像漫畫中的人物一樣,將用過的剪成一半備用。我自己則是拿一個廚房專用的海綿菜瓜布依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比例用剪刀剪成兩塊,大的用來洗碗盤,小的用來刷水糟,以此區分。因為我的手比較小,手指比較短,所以才想把洗碗的海綿菜瓜布剪成自己適用的大小,結果用剪刀將菜瓜布剪成兩塊時想到了這個點子。這麼做可以省下菜瓜布的錢,也可以減少垃圾,又方便收納,還可以和洗碗用的菜瓜布區分清楚,可以說是一舉數得。最棒的就是它可以很容易清到一些小地方。像是容易發黏的三角盒、排水口托盤周圍、容易變黑的過濾網,或是清潔用品的收納架等等,只要用小塊的海綿菜瓜布邊角一擦,污垢就能輕鬆去除。水槽全部清洗乾淨後,最後的收尾也很重要。記得用抹布將周圍濺出的水擦拭乾淨,最後再將水龍頭擦得亮晶晶。像水龍頭這種有金屬光澤的地方如果亮晶晶的話,整個水槽都會顯得閃閃發光。上面所述的一連串作業真的不用費什麼功夫,但得到的成就感卻比洗完碗盤時要多出好幾倍,這只要自己試過就一定會有感覺。而且一旦養成習慣之後,打掃會變成像運動一樣,不做就混身不對勁,越做心情就越愉快。此外,因為需要用到的清潔用具變少了,所以水槽周邊也不用再擺放鬃刷和強力洗潔劑,廚房整個看起來也會變得整潔乾淨。「廚房亮晶晶」重點歸納●平常洗完碗盤後連帶清理水槽,成就感倍增!●容易黏嗒嗒的排水口或三角盒只要每天清洗,用洗碗精和菜瓜布就可以洗得乾乾淨淨●清洗水槽專用的菜瓜布剪成小塊可以和洗碗的菜瓜布區隔,而且小地方也容易清洗得到●最後收尾時將水龍頭擦亮,整個水槽看起來就會閃閃發光!本文摘自《時短掃除:日本當紅家事部落客教你分時打掃術》,出色文化 2019/12/05出版【「整理術」指南大攻略↘↘↘】。日本家政婦「一分鐘打掃法」,浴室髒污隨手清乾淨!。三大「收納效果」讓日本主婦,從收納新手變身成為教主級達人!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0 橘世代.時尚橘
日本家政婦「一分鐘打掃法」,浴室髒污隨手清乾淨!
洗手間(更衣室)雖然一天要用個好幾次,但也許是因為每次都只停留短短幾分鐘吧?這個地方就算髒了也常常會忘記打掃。其實,家裡最適合「順手打掃」的地方,就屬洗手間了。像是早上洗完臉或是用完洗衣機之後,利用人在洗手間的機會快速清理擦拭一下。只要做到這點就可以維持洗手間的乾淨整潔。首先是洗臉盆。使用打掃用的抹布也無妨,但如果可以的話,儘可能準備一條市面上買得到的「玻璃專用」超細纖維布會更方便。因為它是專門用來擦拭玻璃的,不但不留水痕,而且單用清水擦拭就能讓玻璃乾淨透亮,另外,用它來刷洗臉盆,不用菜瓜布或鬃刷就可以刷得一乾二淨。每天早上洗完臉、用完洗手台之後,將抹布沾濕快速擦拭一遍。如果做得順手了,連1分鐘都不用。不過這種抹布不能用來擦洗手間的地板。地板上積了一些沾有濕氣的毛髮、灰塵和線頭等等,一旦用抹布一擦會變得到處都是碎屑。結果地板會變得很難清理,打掃起來也會覺得很麻煩。這時只要用廢布(用過即丟的抹布。詳情請參考第三章)把垃圾一一擦起即可。如果沒有廢布,用衛生紙或廚房紙巾也無妨。我自己都是利用每天早上洗完衣物的時機擦拭清理一遍。順便一提,洗手間的地板不適合用吸塵器清理。吸塵器一旦吸進了長頭髮或是含有水分的結塊垃圾,會導致故障或內部發霉的情況發生。用完洗手間後順手快速擦拭。只要養成習慣就會產生打掃的連鎖反應,「反正抹布都拿在手上了」,漸漸地連洗衣機的外觀、集水盤,還有浴室的門片等等都會囊括進來,擦拭的範圍自然會越來越廣。「順手打掃,洗手間亮晶晶」重點歸納●只要有一塊「玻璃專用」的超細纖維布,洗臉盆和洗臉盆周遭都不留水痕●地板用廢布或衛生紙將垃圾一一擦起即可,不要用抹布或吸塵器●「順手擦」的習慣養成之後,擦拭清理的範圍會自然地越變越大=整間都亮晶晶本文摘自《時短掃除:日本當紅家事部落客教你分時打掃術》,出色文化 2019/12/05出版【更多「清潔收納」精選特輯↘↘↘】。日本斷捨離女王:第一步與「浪費」說再見 重新找回生活主導權!。三大「收納效果」讓日本主婦,從收納新手變身成為教主級達人!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5 橘世代.時尚橘
懶人打掃法/家中舊衣隨手一擦 省錢省力又方便!
會發現打掃的樂趣,是因為衣櫃被舊衣服和破襯衫塞到放不下,於是拿剪刀將它們剪成廢布用來擦拭家裡,然後從此開始喜歡上了打掃。用廢布代替抹布不但讓我有了愉快的開始:「省掉了清洗曬乾的手續,又能夠廢物利用,真是一舉兩得!」而且一試之後發現好用得不得了,我一路從窗戶、地板擦到家具的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停都停不下來。尤其是生了三個小孩之後,一有髒污就可以立刻清除的廢布,成了我家不可或缺的清潔用具。當小孩還在沒有晝夜、睡睡醒醒的嬰兒時期時,連白天要用吸塵器都很掙扎了,這時如果將廢布裝在地板拖把上,就算半夜也可以安靜無聲地打掃。就算現在孩子比較大了,每當吃完東西地板掉得到處都是碎屑的時候,或是訓練使用馬桶期間弄髒的時候,多虧有廢布讓我的清理壓力減輕不少。我在我家老大出生的隔年就又生了一對雙胞胎,當他們三個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嬰兒服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親戚朋友給了我們很多二手衣物。我們滿心感激地穿著這些二手衣物,最後再把這些穿得皺巴巴、髒兮兮的衣物做成廢布拿來打掃,物盡其用就是對它們最大的感謝。現在每當衣物換季的時候,我都養成習慣把穿不下了的衣服留起來備用。廢布的裁剪方法和收納方法非常重要。破毛巾和大床單都一樣,全都要裁剪成四方形,約略兩手並排的大小(約邊長20公分的四方形)。衣服要將鈕扣或標籤去除,沿著車線孔用剪刀剪開,分拆出衣服的前後襟,再剪成兩個手掌的大小。形狀歪歪斜斜的也沒關係。剪完之後在垃圾筒上方把線頭拍乾淨折起來,全部折成同樣的大小,放在隨時都拿得到的專用籃子裡,像廚房這種常會用到的地方就把它們立著排好,收在抽屜裡。整齊折疊、並排收好的小動作可以讓使用時方便拿取,對這些用來打掃的衣物也是一種感謝。廢布基本上用來擦什麼、擦哪裡都無所謂。好用與否會隨著材質的不同而有差異,不用太過在意。只要用噴霧瓶噗啾噴一下,不用自來水,馬上就是一塊擰乾的濕抹布。用免洗筷或竹籤包著,狹小縫隙的清理就不再是問題。最簡單的用法就是直接拿來乾擦。比如說用來擦掉不能用水擦拭的家電灰塵。尤其是容易囤積灰塵的電視或錄放影機背面,以及電視內側的配線,只要輕輕一擦,灰塵就能清得一乾二淨。毛料或針織等等材質不適合濕擦的廢布,用來撢灰塵超級好用。把它們裝在地板拖把上就可以簡簡單單除去天花板或大型家具上方位置較高的灰塵。「製作廢布和基本的擦拭打掃」重點歸納●只要有塊廢布,打掃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將做好的廢布折疊整齊,這樣要用時方便拿取,對這些用來打掃的衣物也是一種感謝●不能用濕布擦拭的家電用廢布擦最合適!●材質屬毛料或針織的廢布去除灰塵超級好用本文摘自《時短掃除:日本當紅家事部落客教你分時打掃術》,出色文化 2019/12/05出版【居家收納精選專區↘↘↘】。日本斷捨離女王:第一步與「浪費」說再見 重新找回生活主導權!。三大「收納效果」讓日本主婦,從收納新手變身成為教主級達人!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4-21 養生.抗老養生
張系國/AI和老年生活
有人問楊振寧博士他百歲養生祕訣。楊振寧回答說除了他母親的基因好以外,就是日行萬步,這使他頭腦更加敏銳,做科學研究完全不輸年輕人。醫學博士簡坡理談每天步行的功效,認為走路可以激發創意。我個人的小小貢獻就是不但要日行萬步,還鼓勵分身在走路時和本尊腦激盪大聲談話……1 什麼是人工智慧﹖很多科學術語外行人聽不大懂,我們稱之為夾槓(jargon)。這些夾槓大多數和一般人的生活不發生關係。但不時會有少數科學術語滲透進入我們的日常語言,變成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夾槓。最近有兩個夾槓達到這樣的特殊地位,一個是大數據,另一個就是AI。不論學者專家或市井小民,都言必稱大數據或AI,冷不防就要被這兩個夾槓夾得很疼。而且人云亦云,誰也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意思,聽者也不好糾正或不敢糾正。改一句林語堂的名言,流行用語就跟女人裙子的長短一樣年年改變﹐所以或許犯不著糾正。但是既然要談AI和老年生活,不能不先說明我講的AI究竟是什麼意思。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兩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所以就是「人工智慧」的縮寫。前一陣台灣首富郭台銘參加國民黨的黨內初選,在扣應節目裡被罵慘了。有位「庶民」打電話進來,大罵郭台銘亂搞什麼AI,害得勞苦大眾越來越窮。如果郭台銘聽到,他也只能啼笑皆非。那麼,AI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提到AI,不能不聯想到機器人下棋、愛瘋的Siri成為您的好伴侶,或者自動駕駛的汽車等等。所以有人主張正名,不說AI而用 Machine Intelligence,也就是「機器智慧」來代替。機器智慧的確比較精確,但是當初怎麼會有AI的說法﹖「人工智慧」的相反詞就是「天然智慧」(Natural Intelligence),所以AI是和天然智慧相對而言。既然人擁有天然智慧,機器的智慧就是人工智慧。這說法對不對﹖難道人天生就有智慧嗎?答案顯然是「不一定!」有的智慧似乎是天生的,例如辨識別人的臉孔,並不需要特別學習。南極的國王企鵝出生下來只要和大企鵝短暫相處,從此就能彼此辨識。可是認字就不然,尤其是中文。機器不懂得認字,人也同樣不懂,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大多數情況,無論人也好機器也好,都必須慢慢摸索學習才能夠獲得智慧。如果說天然智慧是「生而知之」,那麼人工智慧就是「學而知之」甚至「困而知之」。這樣一步一步慢慢獲得的智慧,才是我說的廣義人工智慧。所以不僅機器需要有人工智慧,人也一樣需要有人工智慧﹗這樣的廣義人工智慧,我稱之為「慢智慧」或者簡稱「慢智」。這樣的系統,我稱之為「慢智慧系統」或「慢智系統」。慢智系統可以是人所組成,也可以是機器所組成,更有可能是人機共生慢智系統。理想的人機共生慢智系統,不僅機器的人工智慧不斷增長,人的人工智慧也同樣不斷增長﹐兩者相得益彰。這樣的慢智系統對老年人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就是今天我想談的主題。不妨舉個有爭議性的人工愚蠢的例子:現在公路的收費都由機器取代了人。不僅失業率增高﹐而且被取代的收費員缺乏謀生技能﹐只好去犯罪,例如去搶銀行。自動系統有時候缺乏彈性、不考慮到自動化的社會成本﹐造成更多社會問題,更不要說資訊被人掌握。這究竟是人工智慧還是人工愚蠢?人工智慧,不只是設計機器來解決人的問題﹐也包括人慢慢改變自己的想法,變成更有智慧的人,和同樣有智慧的機器人合作來解決人的問題。2 英國人如何死﹖下流老人的問題英國人如何死,和我們有什麼關係﹖的確沒有什麼太大關係。我們並不關心英國人如何死,正如英國人並不關心台灣人如何死。但是你知道嗎﹖絕大多數的英國人是這樣死的(CNN.COM July 2019)﹕死於醫院 45.4%死於家中 23.7%死於安養院 22.5%其他 8.3%換句話說,大部分的英國人死在醫院裡,其次是家中,再次是安養院。並不是英國人不想死在家裡,而是大環境如此不得不然。2019年12月美聯社報導,最近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在2003到2017間美國人在家中死亡的人數由24%上升到31%,在醫院死亡的人數則由40%下降到20%,可見人們的觀念逐漸在改變。因為全世界的高齡化人口不斷增加,相關的現象就是「孤獨死」也不斷增加。日本的孤獨死,已經達到每小時至少有三個人孤獨死﹐死了超過兩天都沒有人發現。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因此提出「助死士」的概念,幫助老人走完最後一程。台灣的高齡化人口問題和出生率降低有關。你知道嗎﹖2019年1月到6月台灣有85961人出生,同一時期有88098人死亡。這是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人數首度出現交叉,人口出現負成長!(《中國時報》August 2019)聯合報新聞網2016年關於「流沙中年」的報導,台灣有230萬的隱形照顧者,必須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父母,壓力極大。2012年有一部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奧地利電影Amour(《愛‧慕》)敘述在愛人失智的壓力下,丈夫不得不殺死愛妻然後開煤氣自殺。什麼是真愛必須有不同的詮釋。日本學者藤田孝典提出「下流老人」的概念,即又貧窮又孤獨的老人。(以上有關孤獨死、流沙中年、下流老人的說明引自聯合報部落格Blackjack的文章)誰來照顧老人﹖我們不能不想到機器人。機器人不會發脾氣﹑很有耐心﹑不會虐待老人。為老人設計的機器人必須是人機共生慢智系統,不僅機器的人工智慧不斷增長,人的人工智慧也同樣不斷增長,這樣的慢智系統對老年人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也許可以有助於減少孤獨死、流沙中年、下流老人這些問題。3 為什麼需要慢智系統?慢智系統是設計複雜資訊系統的新技術,它並且吻合某些哲學和神學的原則。複雜資訊系統有些共通的特色﹕它是連接的系統、它從許多來源取得資訊、它擁有知識庫、它可以個性化、它是人機共生的系統、它也是龐大的系統。有位法國科學家也是神學家德日進,在其名著《人的現象》裡預言未來的龐大連接的系統。德日進認為所有的智慧生物都彼此關聯並且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他稱之為能界,由地界、人界和天界所組成。複雜資訊系統從許多來源取得資訊。我們看現代化的傳感器所構成的網路,正是這樣的複雜資訊系統。現在的社群網路也是另一種複雜資訊系統。而且我們可以把社群網路裡的人看成傳感器。日本科學家做過研究,如果把人當作傳感器可以提前發出地震警訊。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動物的本能。2019年8月8日台北地震,網路上流傳一張照片。有位台北居民養的8隻貓在地震前10秒前就知道,都抬頭目光像探照燈。知識庫可以設計用來管理複雜的預警系統。這樣就不會因為人為的錯誤,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現在的物件網路可以連接和管理大量的物件,威力強大。所謂的混合智慧系統,就是人機共生的系統。谷歌就是很好的例子。谷歌有上千萬用戶,同時使用上萬個搜尋引擎,是個龐大的系統。複雜資訊系統這些共通的特色,說明它是變化不居的龐大系統,每個系統又包括許多次級系統(超級包)。每個超級包打開來又是一個系統。就如曇花的葉子落地又長出一株,就是個好例子。這些包包之間,有時又會起了共鳴。這就是操縱學的鼻祖威納大師所說的共振現象。如何設計這樣的複雜資訊系統﹖或許慢智系統的新技術能夠提供一些解答。4 什麼是慢智系統﹖慢智系統是能夠不斷提升其表現的一般性系統。慢智系統第一會嘗試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第二會逐步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然後據此調整﹐並且與其他系統共享這些知識,第三它在開始時或許表現不佳,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它會逐漸進步。慢智系統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外乎如下的步驟﹕窮舉、傳播、調適、淘汰、集中。除了這五大步驟,最重要的是慢智系統通常有多個計算循環,包括慢循環和快循環。我們可以用人工神經網路來實踐慢智系統。所以我們不妨把慢智系統看成廣義的人工智慧系統的一種。下面介紹慢智系統的實例﹕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區分開三類空間﹕看護機器人(大空間),個人生活區(中空間),可穿戴裝置(小空間)。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區分開三類時間﹕長期照顧(長時間),短期照顧(中時間),緊急照顧 (短時間)。我的研發團隊所發展的可調適醫療照顧試驗系統,用的是三星智慧手機,傳感器包括腦波偵測器、語音輸入、影像輸入等。所有的軟件包都用安卓程式語言寫,目的是幫助使用者維持心情的平靜。試驗系統已經可以在三星智慧手機上面運行無礙。5 慢智系統的親身經驗先從我自己的經歷說起。從小我就有僵直性關節炎,這是血液遺傳的疾病,因為脊椎炎導致脊椎鈣化。年輕時就常有人讚美我說﹕「張系國這人很正直。」當然我為人正直沒錯,但是他們主要是說我永遠挺直脊椎,卻不知道我有脊椎鈣化的毛病。因為脊椎鈣化,醫生早就警告我千萬不要摔跤,不要做激烈運動,免得帶來致命的傷害。2013年我經歷不大不小的車禍,一位醉鬼駕車從後面撞到我搭乘的車。我的脊椎骨震裂了,好在沒有完全震斷。起先醫生用一個鋼架子把我的頭固定住,希望斷裂的脊椎骨能慢慢養好。我變成科學怪人,非常痛苦,晚上無法入睡。但是隔了一個星期,醫生觀察我的脊椎骨不但沒有養好,反而更彎曲變形。這樣下去,就會永遠直不起腰來。這位醫生姓李,是韓國人,年輕但十分自信,他的太太是中國人。李醫生建議我開刀,植入一個鈦合金的架子把脊椎骨撐起來。他坦白告訴我,有百分之零點七的機會手術可能失敗,我就會癱瘓。但李醫生說,他動手術到現在還沒有失敗過。我考慮一晚,決定還是動手術。結果手術成功,不久我就出院。出院那天,接我出院的友人帶我直奔天天見麵小館,立刻叫了一籠小籠包大快朵頤。想不到在麵館碰到李醫生和他全家,我們相對大笑。但我的脊椎仍然每天疼痛,行走不便。更煩人的是撞我的醉鬼雖然保了險,卻是最陽春的險,保險公司跟我打太極拳,什麼費用都不肯付。我只好自費裝升降椅,這樣才能夠上二樓的書房工作。另外就是找律師打官司告對方。這位律師不錯,和對方保險公司糾纏了半年,對方認賠一大筆錢﹐我和律師對分。如果只靠自己,恐怕一毛錢拿不到﹗雖然我常去醫院做復健,一來醫院的復健科非常擁擠,二來自己開車不方便,復健並沒有太大效果。怎麼辦﹖我記起李醫生叫我多走路,就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每天無論如何要走一萬步。走路是很溫和的運動,好處是人人都可以做。這樣堅持下去,一個月、兩個月,我的病情大有改善。到現在已經六年,基本上脊椎早已不痛,但是我仍舊堅持日行萬步。有人問楊振寧博士他百歲養生祕訣。楊振寧回答說除了他母親的基因好以外,就是日行萬步,這使他頭腦更加敏銳,做科學研究完全不輸年輕人。醫學博士簡坡理談每天步行的功效,認為走路可以激發創意。我個人的小小貢獻就是不但要日行萬步,還鼓勵分身在走路時和本尊腦激盪大聲談話。為了預防老年癡呆,神經學家阿門提倡三保(三寶)﹕每天走路、常聽音樂、服藥健腦。要保持心境愉快,走路時不妨多想和愛人親友共處的快樂時光,因為愛使人振奮。其實愛和恨都使人振奮,所以如果沒人可愛,只要有人可恨就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另外一個心得(也就是智慧)是一切必須靠自己。我知道我的病沒有人能幫助我,我也不願意依賴別人,所以就自己練習做所有的事情,從洗衣掃地到鋪床燒飯都堅持自己做。從前魯迅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改了四個字:橫眉冷對老闆指,俯首甘為本尊牛我們都太驕傲了,不肯低頭服侍自己,總要依賴別人做。在想像中我可以把自己一分為二,同一個人既是主也是僕。我可以先變成廚師準備飯菜,然後變成主人享受廚師準備的飯菜,再搖身一變成為僕人清理廚餘。自己的分身做自己的本尊的牛馬,勝過雇人來做,也勝過依賴家人做。也有許多事情無法完全依靠機器。例如我在樓梯裝了升降椅,但沒想到升降椅的內側是無法使用任何機器裝置清潔的。只有靠自己用抹布慢慢擦。但是一旦接受「俯首甘為本尊牛」的觀念,把這些都看成一種運動,不但不困難,對身體更有好處。我這個例子看似和人工智慧沒有關係,其實大有關係。因為我自己不斷學習如何適應我的身體的限制。我使用的機器,不管是高科技或低科技的機器,同樣都得適應我的身體的限制。這就是真正的人工智慧﹗6 結論如前所述,我總結一句﹕人工智慧,不只是設計機器來解決人的問題,也包括人慢慢改變自己的想法,變成更有智慧的人,和機器合作來解決人的問題。對於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這個觀點尤其重要,因為我們的著眼點是人,而不是機器。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老年人工智慧例如慢智系統和慢智機器人帶來的商機無限!(在2019年8月23日中技社社慶AI研討會的演講)
共
4
頁